剑桥中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笔记

《剑桥中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笔记

——试以不同视角反观文革史

年级:2014级

学号:41415002

姓名:李皓然

专业:财务管理

一、序言

该卷是全书的第15卷,全面系统地叙述了1966—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新历史

进程,其重点是对毛泽东对中国式道路的寻求、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关系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深入、谨慎、求实的研究。后毛泽东时代,继承人邓小平对中国发展所做出的巨大项献及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是此书的又一论述重点。同时,此书对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教育、文艺及知识分子等,也分别予以充分的研究和考察,并作出相应的评价。书的最后部分对台湾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叙述和评析。

二、关键字

文革毛泽东邓小平台湾

三、正文

(一)中国式的道路

1.毛泽东晚年探索出现重大失误的原因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限于篇幅,本文这仅仅只是从毛自身思想方面来探讨,而不

过于涉及其他客观历史因素。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的关系问题。

“毛确信,中国文化是一项伟大的、也许是一项独一无二的历史成就。他

要用源于民族传统的思想和价值去丰富马克思主义,并使它成为革命转变、

并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而不是用把它当作一种新的教条。

然而,我们越来越难以确定“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结构究竟是中国的还是

西方的,尤其是对其晚年的思想,就更加困难了。”晚年的毛泽东似乎受

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更为显著,事实上,在毛最后的岁月里,作者将毛明确

的比作为秦始皇——“民主和集中……在文化大革命中却出现了两个截然

不同的概念:‘造反’代替了民主,对伟大领袖和舵手的‘忠’代替了集

中…….”“在毛的晚年,领袖终于成了崇拜的偶像和真理的源泉,这一事实

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一致的,实际上与毛本人的说法也是不相符的。” 70

年代中期的材料……..暗含的意义却很清楚……..正直的人应当把秦始皇看

作一位革命领袖,把秦的独裁看作一种原始的无产阶级专政。

(2)毛泽东晚年骄傲情结的形成及克服的失败

从阶级斗争扩大化到文革全面爆发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毛作为一个在长期

革命斗争中一直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无产阶级领袖,应该有很多机会

去停止或纠正错误,但这样的机会却没有被充分利用。归根到底,毛泽东

始终无法超越的就是他思想深处长期滋长起来的骄傲情结——崇高威望

带来的个人膨胀、权力的过度集中、受传统帝王思想和非道德政治策略影

响。

(3)毛自身知识结构的特点(《党史博采(理论)》2009年09期,作者:刘玉,原题:《毛泽东晚年探索出现失误的个人因素探析》)

(a)民主认识的偏颇与法律知识的相对单薄

在毛泽东看来,“民主这东西,有时看起来似乎是目的,实际上只是

一种手段。”在该认识的指导下,毛泽东倡导大民主,而且幻想不依

靠法制治理国家,而把希望放在群众运动上

(b)经济知识不足与政治知识丰富

毛泽东曾认识到自己缺乏经济知识,尤其在由于经济知识不足导致经

济建设和经济活动的某些失误后,他更是多次提出要加强经济知识的

学习。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完成,

毛泽东滋生了一种错觉,以为经济建设并不比战争困难,慢慢放松了

警惕和补课心理,在实践上渐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而陷入某种空想,

结果导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重大失误。

(c)有关中国知识的丰富与有关国外知识的相对单薄

毛泽东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一生只到过国外两次——两次都是

苏联,而且时间短暂,这导致他对外部世界缺乏直观了解,对西方现

代化成就缺乏足够的认识。现代知识的不足促使毛泽东转从传统文化

中探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一定程

度地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进而演化成一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公社就是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现,结果脱离了中国当时的国

情,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上犯了错误。

(d)自然科学知识结构逊色于社会科学知识

毛泽东酷爱读书,但他阅读的书籍以中国文化典籍为主,尤以史籍最

多,对自然科学则兴趣不浓。虽然建国后他也曾读过一些科学技术书

籍,但数量有限。这一特别嗜好影响了毛泽东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模式。

(二)邓小平的复出与探索(1966-1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