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下能力提升(九)离子晶体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课下能力提升(九)离子晶体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课下能力提升(九)离子晶体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课下能力提升(九)离子晶体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选修3

一、选择题

1.(2016·上海闸北区高二检测)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判断依据正确的是( ) A.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B.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

C.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

D.金属晶体:能够导电

2.(2016·资阳高二检测)关于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该分子越稳定

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D.某晶体溶于水后,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该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3.(2016·襄阳高二检测)下列性质中,能充分说明某晶体是离子晶体的是( ) A.具有较高的熔点

B.固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C.可溶于水

D.固态不导电,熔融状态能导电

4.氧化钙在2 973 K时熔化,而氯化钠在1 074 K时熔化,两者的离子间距离和晶体结构类似,下列有关它们熔点差别较大的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氧化钙晶体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多

B.氧化钙的晶格能比氯化钠的晶格能大

C.氧化钙晶体的结构类型与氯化钠晶体的结构类型不同

D.在氧化钙与氯化钠的离子间距离类似的情况下,晶格能主要由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决定

5.表中给出了几种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

关于表中4

①AlCl3在加热时可升华

②CCl4属于分子晶体

③1 500 ℃时NaCl的分子组成可用NaCl表示

④AlCl 3是典型的离子晶体

其中与表中数据一致的是( )

A .只有①和②

B .只有③

C .只有①②③

D .全部一致 6.(2016·盐城高二检测)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熔点:NaI>NaBr B .硬度:MgO>CaO

C .晶格能:NaCl

D .熔沸点:CO 2>NaCl

7.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是重要的晶体类型。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都能导电

B .在镁晶体中,1个Mg 2+

只与2个价电子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

C .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都可采取“紧密堆积”方式,原子晶体都可采取“非紧密堆积”方式

D .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中分别存在金属键和离子键等相互作用,很难断裂,因而都具有延展性

8.下面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的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最小碳环上有6个碳原子

B .在NaCl 晶体中每个Na +(或Cl -)周围都紧邻6个Cl -(或6个Na +)

C .白磷晶体中,分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

D .离子晶体在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而分子晶体熔化时,化学键不被破坏

9.(2016·衡水高二检测)如图是氯化铯晶体的晶胞,已知晶体中2个最近的Cs +离子核间距为a cm ,氯化铯的摩尔质量为M ,则氯化铯晶体的密度为d g/cm 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可表示为( )

A .2Ma 3d B.M a 3d C.M 2a 3d D.2M

a 3d

10.(2016·绵阳高二检测)“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下列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碱金属氟化物的晶格能顺序是LiF >NaF >KF >RbF >CsF ;则钠的卤化物的晶格能顺序是NaF >NaCl >NaBr >NaI

B .第ⅣA 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GeH 4>SiH 4>CH 4;则第ⅤA 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AsH 3>PH 3>NH 3

C .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

D .若盐酸的浓度是醋酸浓度的2倍;则盐酸中H +浓度也是醋酸中H +

浓度的2倍

11.食盐晶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食盐的密度为ρg/cm3,摩尔质量为M 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在食盐晶体中Na+和Cl-的间距大约是( )

A. 32M

ρN A

cm B.

3M

2ρN A

cm

C. 32N

A

ρM

cm D.

3M

8ρN A

cm

12.(2016·厦门高二检测)有关晶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NaCl晶体中,距Na+最近的Cl-形成正八面体

B.在CaF2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

C.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的比为1∶2

D.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F或FE

二、非选择题

13.现有几组物质的熔点(℃)数据:

A组B组C组D组

金刚石:3 550 Li:181 HF:-83 NaCl:801

硅晶体:1 410 Na:98 HCl:-115 KCl:776

硼晶体:2 300 K:64 HBr:-89 RbCl:718

二氧化硅:1 723 Rb:39 HI:-51 CsCl:645

(1)A组属于________晶体,其熔化时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_。

(2)B组晶体共同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有金属光泽②导电性③导热性④延展性

(3)C组中HF熔点反常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组晶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硬度小②水溶液能导电③固体能导电

④熔融状态能导电

(5)D组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NaCl>KCl>RbCl>CsCl,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16·徐州高二检测)钠和铜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社会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Cu2+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Cl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在NaCl的晶胞中含有的阴离子的个数为________,阳离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

(3)钠的有关卤化物的熔点见表,钠的卤化物熔点按NaF、NaCl、NaBr、NaI顺序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NaF NaCl NaBr NaI

熔点/℃993 801 747 661

(4)碘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能反应生成一种铜的碘化物A(白色沉淀,A的晶胞如图所示,则A的化学式是________,A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15.某离子晶体晶胞的结构如图所示。X(●) 位于立方体顶点,Y(○)位于立方体中心,

试分析:

(1)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晶体中每个X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X共有________个。

(3)晶体中距离最近的2个X与1个Y形成的夹角∠XYX是________。

(4)设该晶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晶体密度为ρ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X的核间距为________cm。

[能力提升]

16.(2016·荆州高二检测)如图所示是一些晶体的结构,它们分别是NaCl、CsCl、干冰、金刚石、石墨结构中的某一种的某一部分。

(1)其中代表金刚石的是(填写编号字母,下同)________,其中每个碳原子与________个碳原子最接近且距离相等。

(2)其中代表石墨的是________,其中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平均为________个。

(3)其中表示NaCl的是________,每个钠离子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氯离子有________个,每个钠离子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钠离子有________个,每个氯离子周围紧邻的钠离子相连接而成的空间几何体为________。

(4)代表CsCl的是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晶体,每个铯离子与________个氯离子紧邻。

17.(2016·宿迁高二检测)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下列分子或离子中空间构型是V形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H3O+b.H2O c.NO+2d.NO-2

(2)已知FeCl3的沸点: 319 ℃,熔点: 306 ℃,则FeCl3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P可形成H3PO4、HPO3、H3PO3等多种酸,则这三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填写)。

(3)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Q和T,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T比Q多2,T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Q2+的未成对电子数是______________。

(4)如图1是从NaCl或CsCl晶体结构图中分割出来的部分结构图,判断NaCl晶体结构的图是图1中的______________。

(5)[Cu(NH3)4]2+配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配位键②金属键③极性共价键④非极性共价键⑤离子键⑥氢键

若[Cu(NH3)4]2+具有对称的空间构型,且当[Cu(NH3)4]2+中的两个NH3被两个Cl-取代时,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则[Cu(NH3)4]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平面正方形②正四面体③三角锥形④V形

(6)X与Y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X和Y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a和b,晶体密度为ρ g/cm3,则晶胞中距离最近的X、Y之间的核间距离是_____________cm(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含ρ、a、b、N A的代数式表达)

课下能力提升(九)

1.解析:选C 溶液的导电能力和电解质的强弱无关,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故A错误;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为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故B错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定为离子化合物,C正确;金属晶体能导电,离子晶体在熔融状态下也能导电,则不能利用晶体能否导电来确定金属,故D错误。

2.解析:选A 原子晶体熔化需要破坏共价键,共价键键能越大,共价键越强、越稳定,原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故A正确;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分子的稳定性是指化学性质,故B错误;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共价键的键能无关,故C错误;分子晶体溶于水也可能导电,如乙酸等,故D错误。

3.解析:选D 具有较高的熔点的晶体可能是离子晶体、金属晶体或原子晶体,A错误;固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的晶体可能是分子晶体或离子晶体,B错误;可溶于水的晶体可能是分子晶体或离子晶体,C错误;固态不导电,熔融状态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D正确。

4.解析:选C CaO晶体和NaCl晶体都属于离子晶体,熔点的高低可根据晶格能的大小判断。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所带电荷多少、离子间距离、晶体结构类型等因素有关。CaO 和NaCl的离子间距离和晶体结构都类似,故晶格能主要由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决定。

5.解析:选C 根据各物质的熔、沸点判断,AlCl3和CCl4为分子晶体;AlCl3的沸点低于熔点,所以易升华;NaCl为离子晶体,1 500 ℃高于其沸点,故以分子NaCl形式存在。

6.解析:选B 离子晶体熔化克服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则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大于分子晶体;对于结构相似的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核间距越小,晶格能越大,熔沸点越高。NaI和NaBr 均为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相同,离子半径:I->Br-,离子核间距:NaI>NaBr,晶格能:NaI<NaBr,熔点:NaI <NaBr,错误;离子半径 Cl-NaBr。MgO、CaO均为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相同,离子半径Mg2+CaO。NaCl和NaBr 均为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相同,离子半径:Cl-

7.解析:选C 离子晶体中的离子不是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A项错误;镁晶体中的自由电子被整个晶体所共有,不属于某个Mg2+,B项错误;离子晶体不具有延展性,D 项错误。

8.解析:选C 金刚石的网状结构中,每个最小的碳环上有6个碳原子,碳原子之间以共价键连接成环;NaCl晶体的配位数为6,即每个Cl-周围有6个Na+,每个Na+周围有6个Cl-;白磷的化学式为P4,结构为正四面体形,键角为60°,分子内以P—P键共价键

结合,而P 4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非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时,离子键被断开,而分子晶体熔化时,分子并未发生改变。

9.解析:选B 假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氯离子位于顶点,晶胞中数目为8×18

=1,铯离子位于体心,数目为1,即一个晶胞中含有一个氯离子和一个铯离子,则一个晶胞质量为 M N A g,2个最近的Cs +离子核间距为a cm ,即晶胞边长为a cm ,则晶胞体积为a 3cm 3,则密度为d =M

N A ·a 3 g/cm 3,解得N A =M

d ×a 3,故选B 。

10.解析:选A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离子晶体,阴、阳离子的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晶格能越大,故碱金属氟化物的晶格能顺序是LiF >NaF >KF >RbF >CsF ;则钠的卤化物的晶格能顺序是NaF >NaCl >NaBr >NaI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但氨分子间存在氢键,故在同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反常的高,故第ⅤA 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NH 3>AsH 3>PH 3。金属晶体的构成微粒为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晶体中只有阳离子,没有阴离子。HCl 为强电解质,全部电离,醋酸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若盐酸的浓度是醋酸浓度的2倍;则盐酸中H +浓度大于醋酸中H +浓度的2倍。

11.解析:选B 食盐晶胞中含有4个Na +和4个Cl -,每个晶胞的体积为M ρN A

×4 cm 3。设食盐晶体里Na +和Cl -的间距为x cm ,可得(2x )3

=M ρN A ×4,解得x =3M 2ρN A ,即在食盐晶体中Na +和Cl -的间距大约是3M 2ρN A

cm 。 12.解析:选D 在NaCl 晶体中,距Na +最近的Cl -有6个,且形成正八面体,A 正确;

Ca 2+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晶胞中含有Ca 2+的个数为:8×18+6×12

=4,B 正确;在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每两个碳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则每个碳原子形成

的共价键平均为4×12

=2,所以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数之比为1∶2,C 正确;气态团簇分子不同于晶胞,气态团簇分子中含有4个E 原子,4个F 原子,则分子式为E 4F 4或F 4E 4,D 错误。

13.解析:通过读取表格中数据先判断晶体的类型及晶体的性质,A 、B 、C 、D 组分别代表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2)中的性质都属于金属晶体的物理性质。应用氢键解释HF 的熔点反常,利用晶格能的大小解释离子晶体熔点高的原因。

答案:(1)原子 共价键 (2)①②③④ (3)HF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其熔化时需要消耗

的能量更多(只要答出HF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即可) (4)②④ (5)D 组晶体都为离子晶体,r (Na +)

14.解析:(1)Cu 是29号元素,Cu 2+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9

。(2)NaCl

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为1∶1,在NaCl 的晶胞中含有的阴离子的个数为8×18

+6×12

=4,阳离子的配位数为6。(3)按氟、氯、溴、碘的顺序,这四种离子晶体中阴离子半径逐渐增大,离子键的强度逐渐减弱,晶格能逐渐减小,熔点按NaF 、NaCl 、NaBr 、NaI 顺序逐渐降低,故填:按氟、氯、溴、碘的顺序,这四种离子晶体中阴离子半径逐渐增大,离子键的强度逐渐减弱,晶格能逐渐减小。(4)根据晶胞结构示意图,两种微粒的个数比为1∶1,因此化学式为CuI ,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答案: (1)1s 22s 22p 63s 23p 63d 9 (2)4 6 (3)按氟、氯、溴、碘的顺序,这四种离子晶体中阴离子半径逐渐增大,离子键的强度逐渐减弱,晶格能逐渐减小 (4) CuI +l

15.解析:(1)观察图可知,Y 位于立方体的体心,X 位于立方体的顶点,每个Y 同时吸引着4个X ;而每个X 同时被8个立方体共用,每个立方体的体心都有1个Y ,所以每个X 同时吸引着8个Y 。晶体的化学式应为阴、阳离子的个数比,X 、Y 的个数比为1∶2,所以化学式为XY 2或Y 2X 。(2)以标注X 为标准,在该晶胞中与它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其他X 有3个。标注X 被8个晶胞共用,而与它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其他X 又都用了两次,故与标注X 距离最

近且相等的其他X 共有 3×82

=12个。(3)若将4个X 连接,构成1个正四面体,Y 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可联想CH 4的键角,故∠XYX=109°28′。(4)解此类问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把摩尔质量表示出来。摩尔质量在数值上即为1 mol 物质的质量,等于 1个粒子的质量乘以N A ,而1个粒子的质量等于1个粒子的体积乘以密度。设正方体的边长为a ,每个X 被8

个正方体共用,每个正方体实际独占X :4×18=12

,而晶体的化学式为XY 2(或Y 2X),由X 的数目可知每个粒子的体积为正方体体积的2倍,则a 3×2×ρ×N A =M 。或由一个晶胞中含 12

个“XY 2”,利用质量相等列等式为:M N A ×12=ρ×a 3。得a = 3M 2N A ρ

,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X 之间的距离为 2a =2· 3

M 2N A ρ= 32M N A ρ。 答案:(1)XY 2(或Y 2X) (2)12 (3)109°28′ (4) 3

2M

N A ρ

16.解析:(1)金刚石中每个C 原子与相邻的四个C 原子形成共价键,这种结构向空间扩展就形成了立体网状结构,因此其中代表金刚石的是B ;其中每个碳原子与4个碳原子最接近且距离相等。(2)在石墨中每个C 原子与相邻的三个C 原子形成共价键,键角是120°,

碳原子形成平面正六边形,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平均为6×13

=2。因此其中代表石墨的是D ,其中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平均为2个。(3)NaCl 是离子晶体,构成离子是Na +、Cl -;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每个钠离子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氯离子有6个,位于Na +的上、下、前、后、左、右,每个钠离子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钠离子有(3×8)÷2=12个,每个氯离子周围紧邻的钠离子相连接而成的空间几何体为正八面体结构。(4)CsCl 是离子晶体,构成微粒是Cs +、Cl -,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每个Cs +离子周围有8个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l -,同理,每个Cl -周围有8个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s +

,代表CsCl 的是E 。

答案:(1)B 4 (2)D 2 (3)A 6 12 正八面体 (4)E 离子 8

17.解析:(1)a 有3个σ键,孤电子对数为12(6-1-3×1)=1,价层电子对数为4,则空间构型为:三角锥,故不符合题意;b 有2个σ键,孤电子对数为12

(6-2×1)=2,价层电子对数为4,其空间构型为V 形,故符合题意;c 有 2个σ键,孤电子对数为 12

(5-1-2×2)=0,价层电子对数为2,其空间构型为直线形,故不符合题意;d 有2个σ键,孤

电子对数为 12

(5+1-2×2)=1,价层电子对数为3,则空间构型为V 形,故符合题意。(2)根据晶体的特点,FeCl 3熔沸点较低,因此FeCl 3的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同种元素形成的含氧酸的酸性,随化合价的升高而升高,三种酸中P 的化合价为+5、+5、+3,H 3PO 3的酸性最弱,同价态时,非羟基氧越多,酸性越强,即HPO 3的酸性强于H 3PO 4,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PO 3、H 3PO 4、H 3PO 3。(3)Q 和T 位于同一周期同一族,且T 比Q 多2,因此它们位于第Ⅷ族,即Q :Fe ,T :Ni ,其价电子包括最外层和次外层的d 能级,故价电子排布式为:3d 84s 2

,Q 2+是Fe 2+,有4个未成对电子。(4)NaCl 晶体中Na +周围有6个Cl -,即②是正确,NaCl 晶胞是正方体,顶点有4个Na +、4个Cl -,即选项③正确。(5)此离子是配离子,具有配位键,NH 3中有极性共价键,即①③正确,根据信息,两个NH 3被两个Cl -,说明此配合离子的空间

构型为正方形,即选①。(6)根据均摊法,此晶胞中含有的X 的原子为8×18+6×12=4,Y 的个数为8,根据ρ=m V ,设边长为x ,则有4a +8b N A ×x 3=ρ,XY 的距离是体对角线的14

,则XY 的距离是34× 34a +8b ρ·N A

答案:(1)b、d (2)分子晶体HPO3、H3PO4、H3PO3 (3)3d84s2 4 (4)②③(5)①③①(6)8

3 4×

34a+8b

ρ·N A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4、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7、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 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高中化学选修三_晶体结构与性质

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晶体的常识 1.晶体与非晶体 得到晶体的途径:熔融态物质凝固;凝华;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特性:①自范性;②各向异性(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 ③固定的熔点;④能使X-射线产生衍射(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 2.晶胞--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即晶体中无限重复的部分 一个晶胞平均占有的原子数=1 8×晶胞顶角上的原子数+1 4×晶胞棱上的原子+1 2×晶胞面上的粒子数+1×晶胞体心内的原子数 思考:下图依次是金属钠(Na)、金属锌(Zn)、碘(I 2)、金刚石(C)晶胞的示意图.它们分别平均含几个原子? eg :1.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如蓝晶(Al 2O 3·SiO 2)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又如石墨与层垂直方向上的电导率和与层平行方向上的电导率之比为1:1000。晶体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 ) ①硬度 ②导热性 ③导电性 ④光学性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晶体与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一定比非晶体的熔点高 B.晶体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C.非晶体无自范性而且排列无序 D.固体SiO 2一定是晶体 3.下图是CO 2分子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其中有多少个原子?

二、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 注意:a.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 b.分子晶体中.分子内的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相邻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①物理性质 a.较低的熔、沸点 b.较小的硬度 c.一般都是绝缘体.熔融状态也不导电 d.“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分子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分子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②典型的分子晶体 a.非金属氢化物:H 2O、H 2 S、NH 3 、CH 4 、HX等 b.酸:H 2SO 4 、HNO 3 、H 3 PO 4 等 c.部分非金属单质::X 2、O 2 、H 2 、S 8 、P 4 、C 60 d.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 2、SO 2 、NO 2 、N 2 O 4 、P 4 O 6 、P 4 O 10 等 f.大多数有机物:乙醇.冰醋酸.蔗糖等 ③结构特征 a.只有范德华力--分子密堆积(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 CO 2 晶体结构图 b.有分子间氢键--分子的非密堆积以冰的结构为例.可说明氢键具有方向性 ④笼状化合物--天然气水合物

20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34《离子晶体》随堂练习

课时训练17离子晶体 1、离子晶体不可能具有的性质就是() A、较高的熔沸点 B、良好的导电性 C、溶于极性溶剂 D、坚硬而易粉碎 解析:离子晶体就是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在固态时,阴、阳离子受到彼此的束缚不能自由移动,因而不导电.只有在离子晶体溶于水或熔融后,电离成可以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才可以导电。 答案:B 2、仅由下列各组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形成离子晶体的就是( ) A、H、O、S B、Na、H、O C、K、Cl、O D、H、N、Cl 解析: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绝大多数盐等就是离子晶体.B项如NaOH、C项如KClO、D 项如NH4Cl。 答案:A 3、自然界中的CaF2又称萤石,就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固体,属于典型的离子晶体.下列实验一定能说明CaF2就是离子晶体的就是( ) A、CaF2难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性极弱 B、CaF2的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 C、CaF2固体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D、CaF2在有机溶剂(如苯)中的溶解度极小 解析:难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性极弱,不能说明CaF2一定就是离子晶体;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也可能就是原子晶体的性质,B不能说明CaF2一定就是离子晶体;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一定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生成,C说明CaF2一定就是离子晶体;CaF2在有机溶剂(如苯)中的溶解度极小,只能说明CaF2就是极性分子,不能说明CaF2一定就是离子晶体。 答案:C 4、有关晶格能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 A、晶格能就是气态原子形成1摩尔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 B、晶格能通常取正值,但有时也取负值 C、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 D、晶格能越大,物质的硬度反而越小 解析:晶格能就是气态离子形成1摩尔离子晶体时所释放的能量,晶格能取正值,且晶格能越大,晶体越稳定,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答案:C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选修三——晶体结构与性质

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晶体的常识 1.晶体与非晶体 得到晶体的途径:熔融态物质凝固;凝华;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特性:①自范性;②各向异性(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 ③固定的熔点;④能使X-射线产生衍射(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 2.晶胞--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即晶体中无限重复的部分 一个晶胞平均占有的原子数=×晶胞顶角上的原子数+×晶胞棱上的原子+×晶胞面上 的粒子数+1×晶胞体心内的原子数 思考:下图依次是金属钠(Na)、金属锌(Zn)、碘(I 2 )、金刚石(C)晶胞的示意图,它们分别平均含几个原子? eg:1.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如蓝晶(Al 2O 3 ·SiO 2 )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又如石墨与 层垂直方向上的电导率和与层平行方向上的电导率之比为1:1000。晶体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 ①硬度②导热性③导电性④光学性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晶体与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一定比非晶体的熔点高 B.晶体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C.非晶体无自范性而且排列无序 D.固体SiO 2 一定是晶体 3.下图是CO 2 分子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其中有多少个原子? 二、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 注意:a.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 b.分子晶体中,分子内的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相邻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①物理性质 a.较低的熔、沸点 b.较小的硬度 c.一般都是绝缘体,熔融状态也不导电 d.“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分子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分子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②典型的分子晶体 a.非金属氢化物:H 2O、H 2 S、NH 3 、CH 4 、HX等 b.酸:H 2SO 4 、HNO 3 、H 3 PO 4 等 c.部分非金属单质::X 2、O 2 、H 2 、S 8 、P 4 、C 60 d.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 2、SO 2 、NO 2 、N 2 O 4 、P 4 O 6 、P 4 O 10 等 f.大多数有机物:乙醇,冰醋酸,蔗糖等 ③结构特征 a.只有范德华力--分子密堆积(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 CO 2 晶体结构图

高中化学选修三《晶体结构与性质》全套教案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常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设定: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 2、学会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认识化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晶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前面我们讨论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对于化学键的形成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知道组成千万种物质的质点可以是离子、原子或分子。又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物质主要分为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下面我们观察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 [投影]:1、蜡状白磷; 2、黄色的硫磺; 3、紫黑色的碘; 4、高锰酸钾 [讲述]:像上面这一类固体,有着自己有序的排列,我们把它们称为晶体;而像玻璃这一类固体,本身原子排列杂乱无章,称它为非晶体,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一起来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的有关知识。[板书]:一、晶体与非晶体 [板书]: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大家已学过晶体与非晶体,你知道它们之间有没有差异 [回答]:学生: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 [讲解]: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这只是晶体与非晶体的表观现象,那么他们在本质上有哪些差异呢 [投影] [解释]:所谓自范性即“自发”进行,但这里得注意,“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一定的条件。 例如: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不能下泻。 [板书]:注意:自范性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投影]:通过影片播放出,同样是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的冷却得到玛瑙,而缓慢冷却得到水晶过程。 [设问]:那么得到晶体的途径,除了用上述的冷却的方法,还有没有其它途径呢你能列举哪些[板书]:2、晶体形成的一段途径: (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投影图片]: 1、从熔融态结晶出来的硫晶体; 2、凝华得到的碘晶体; 3、从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析出的硫酸铜晶体。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 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 层.原子由里向 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 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 .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 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Ar]3d54s1、29Cu[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ns<(n-2)f<(n-1)d

高二化学选修3第三章第四节离子晶体习题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离子晶体 1.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B.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 C.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均很高 D.稀有气体的原子能形成分子晶体 解析:选C原子晶体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只要晶体中存在离子键,就一定是离子晶体,但在离子晶体内部可能含有共价键。在常见的晶体类型中,只有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最大,有熔、沸点很高的钨,也有常温下为液态的汞。 2.氧化钙在2 973 K时熔化,而氯化钠在1 074 K时熔化,两者的离子间距离和晶体结构类似,下列有关它们熔点差别较大的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钙晶体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多 B.氧化钙的晶格能比氯化钠的晶格能大 C.氧化钙晶体的结构类型与氯化钠晶体的结构类型不同 D.在氧化钙与氯化钠的离子间距离类似的情况下,晶格能主要由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决定 解析:选C CaO晶体和NaCl晶体都属于离子晶体,熔点的高低可根据晶格能的大小判断。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所带电荷多少、离子间距离、晶体结构类型等因素有关。CaO 和NaCl的离子间距离和晶体结构都类似,故晶格能主要由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决定。 3.分析下列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判断其固态属于离子晶体的是() A.碳化铝,黄色晶体,熔点2 200 ℃,熔融态不导电 B.溴化铝,无色晶体,熔点98 ℃,熔融态不导电 C.五氧化二钒,无色晶体,熔点19.5 ℃,易溶于乙醇、氯仿、丙酮中 D.溴化钾,无色晶体,熔融时或溶于水中都能导电 解析:选D A项中熔点很高且熔融态不导电,为原子晶体;D项中熔融时或溶于水中都能导电,为离子晶体;B、C项为分子晶体。 4.下列图是从NaCl或CsCl晶体结构中分割出来的部分结构图,其中属于从NaCl晶体中分割出来的结构图是()

高中化学选修三——晶体结构与性质.doc

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晶体的常识1.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晶体非晶体 自范性 有(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无(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 微观结构 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 得到晶体的途径:熔融态物质凝固;凝华;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特性:①自范性;②各向异性(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③固定的熔点;④能使X-射线产生衍射(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2.晶胞--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即晶体中无限重复的部分 一个晶胞平均占有的原子数=8×晶胞顶角上的原子数+4×晶胞棱上的原子+2×晶胞面上的粒子数+1×晶胞体心内的原子数 思考:下图依次是金属钠(Na)、金属锌(Zn)、碘(I2)、金刚石(C)晶胞的示意图,它们分别平均含几个原子? 1 1 1

eg:1.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如蓝晶(Al2O3·SiO2)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又如石墨与层垂直方向上的电导率和与层平行方向上的电导率之比为1:1000。晶体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 ①硬度②导热性③导电性④光学性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晶体与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一定比非晶体的熔点高 B.晶体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C.非晶体无自范性而且排列无序 D.固体SiO2一定是晶体 3.下图是CO2分子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其中有多少个原子? 二、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注意:a.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 b.分子晶体中,分子内的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相邻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①物理性质 a.较低的熔、沸点 b.较小的硬度 c.一般都是绝缘体,熔融状态也不导电 d.“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分子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分子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②典型的分子晶体 a.非金属氢化物:H2O、H2S、NH3、CH4、HX等 b.酸:H2SO4 、HNO3、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长、键能和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化学键合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5.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氢键的物质。 要点精讲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 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 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 1 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 2 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4.等电子原理[来源:学§科§网]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二.分子的立体构型 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的要点 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2 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 (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师用书(人教版)

本书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的容和要求编写的,供使用该书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容的选择与呈现以及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答案。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容特点、重点和难点、具体教学建议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一些教学方案供参考。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答案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和每章的复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本书编写者:吴国庆、俊、徐伟念、王建林、忠斌、胡晓萍、学英、王乾(按编写顺序)本书审定者: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俊 责任绘图:宏庆 人民教育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5年6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教学建议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教学资源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教学建议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教学资源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教学建议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记忆方法有哪些?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d 0、f 0、p3、d 5、f 7、p 6、d 10、f 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满状态的有: 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 、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 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举例: ↑↓ ↑ ↓ ↓ ↓ ↑ ↑ ↑

高中化学选修三几种典型晶体晶胞结构模型总结

学生版:典型晶体模型 晶体晶体结构晶体详解 原子晶体 金 刚石 (1)每个碳与相邻个碳以共价键 结合, 形成体结构 (2)键角均为 (3)最小碳环由个C组成且六个原子不 在同一个平面内 (4)每个C参与条C—C键的形成,C 原子数与C—C键数之比为 S iO 2 (1)每个Si与个O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 四面体结构 (2)每个正四面体占有1个Si,4个“ 1 2 O”,n(Si)∶n(O)= (3)最小环上有个原子,即个O,个 Si 分子晶体 干 冰 (1)8个CO 2 分子构成立方体且在6个面心 又各占据1个CO 2 分子 (2)每个CO 2 分子周围等距紧邻的 CO 2 分子 有个 冰 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个水分子,以 相连接,含1 mol H 2 O的冰中,最多可形成 mol“氢键”。 N aCl(型) 离 子晶 体 (1)每个Na+(Cl-)周围等距且紧邻的 Cl-(Na+)有个。每个Na+周围等距且紧邻 的 Na+有个 (2)每个晶胞中含个Na+和个Cl-

C sCl (型) (1)每个Cs+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l-有个,每个Cs+(Cl-)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s+(Cl-) 有个 (2)如图为个晶胞,每个晶胞中含 个Cs+、个Cl- 金属晶体 简 单六 方堆 积 典型代表Po,配位数为,空间利用率 52% 面 心立 方 最 密堆 积 又称为A 1 型或铜型,典型代表, 配位数为,空间利用率74% 体 心立 方 堆 积 又称为A 2 型或钾型,典型代表, 配位数为,空间利用率68% 六 方最 密 堆 积 又称为A 3 型或镁型,典型代表, 配位数为,空间利用率74% 混合晶体石墨 (1)石墨层状晶体中, 层与层之间的作用是 (2)平均每个正六边形 拥有的碳原子个数是,C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 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 子数是:2n2(n:能层 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问题交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本“问题交流”“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三、问题交流 【学与问】 1. 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2. 每个能层所具有的能级数等于能层的序数(n)。 3. 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中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思考与交流】 1. 铜、银、金的外围电子排布不符合构造原理。 2. 符号[Ne]表示Na的内层电子排布与稀有气体元素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O:[He]2s22p4 Si:[Ne]3s23p2 Fe:[Ne]3s23p63d64s2或[Ar]3d64s2 四、习题参考答案 1. A、D 2. D 3. B 4. C 5. C 6. C是Mg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而A、B、D都不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科学探究1】 1.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的元素数目分别为:第一周期2种;第二周期8种;第三周期8种;第四周期18种;第五周期18种;第六周期32种;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每个周期开头第一个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通式为ns1,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通式为ns2np6。因为第一周期元素只有一个1s能级,其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1s2,跟其他周期的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不同。 2.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相等。 3. s区有2个纵列,d区有8个纵列,p区有6个纵列;从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可以看出,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及倒数第二层的d电子,呈现金属性,所以s区、d 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

4. 元素周期表可分为主族、副族和0族;从教科书中图1-16可知,副族元素(包括d区和ds区的元素)介于s区元素(主要是金属元素)和p区(主要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处于由金属元素向非金属元素过渡的区域,因此,把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5. 这是由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决定的,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结果使元素周期表右上角三角区域内的元素主要呈现出非金属性。 6. 由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因此,这些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 【科学探究2】 1. (略) 2. 锂和镁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不形成过氧化物,只生成正常氧化物;铍和铝的氢氧化物都是两性氢氧化物;硼和硅的含氧酸酸性的强度很接近,都是弱酸。教科书上几对处于对角的元素在性质上相似,可以粗略认为它们的电负性相近的缘故。 三、问题交流 【学与问1】 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逐渐升高;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学与问2】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核电荷数的增加使核对电子的引力增加而带来原子半径减小的趋势大于增加电子后电子间斥力增大带来原子半径增大的趋势。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能层增加,电子间的斥力使原子的半径增大。 【学与问3】 1. 第一电离能越小,越易失电子,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因此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 2.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用I1表示),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消耗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依次类推,可得到I3、I4……同一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I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 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 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 4s 轨道,后进入 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 4s 能级比 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 4s 能级比 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 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 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
最 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 4 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
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
且 自 旋 方 向 相 同 , 这 个 规 则 叫 洪 特 ( Hund ) 规 则 。 比 如 , p3 的 轨 道 式 为 ↑ ↑ ↑ 或
↓ ↓ ↓ ,而不是↑↓ ↑

洪特规则特例:当 p、d、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 p0、d0、f0、p3、d5、f7、p6、d10、f14 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 36 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 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
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 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 K:
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
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 K:[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
(1 )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 ns1。每周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 He 为 1s2
外,其余为 ns2np6。He 核外只有 2 个电子,只有 1 个 s 轨道,还未出现 p 轨道,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
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
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高中化学选修三离子晶体 教案

第三章第四节离子晶体 内容分析: 学生具备了离子键、离子半径、离子化合物等基础知识,本节直接给出氯化钠、氯化铯晶胞,然后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介绍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通过制作典型的离子晶体模型来进一步理解离子晶体结构特点,为学习晶格能作好知识的铺垫。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2.知道离子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与阴、阳离子的半径和电荷有关。 3.能说出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基元以及物理性质方面的主要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讨论、探究、应用 探究建议: ①制作典型的离子晶体结构模型。②比较氯化钠、氯化铯等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③实验探究:熔融盐的导电性。④实验探究:明矾或铬钾矾晶体的生长条件。⑤设计探究碱土金属碳酸盐的热稳定性实验方案。⑥查阅资料:晶格能与岩浆晶出规则。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是离子键?什么是离子化合物? 2、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Na2O NH4Cl O2Na2SO4NaCl CsCl CaF2 3、我们已经学习过几种晶体?它们的结构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分别是什么? [过渡] 在晶体中,若微粒为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晶体为离子晶体,今天我们来研究离子晶体。 [板书] 第三章第四节离子晶体 一、离子晶体定义: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

[解析] (1)结构微粒:阴、阳离子 (2)相互作用:离子键 (3)种类繁多:含离子键的化合物晶体: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绝大多数盐 (4)理论上,结构粒子可向空间无限扩展 [讨论] 下列物质的晶体,哪些属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与离子化合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干冰、NaOH、H2SO4、K2SO4、NH4Cl、CsCl [板书] 二、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及解释 [讲述] 在离子晶体中,离子间存在着较强的离子键,使离子晶体的硬度较大、难于压缩;而且,要使离子晶体由固态变成液态或气态,需要较多的能量破坏这些较强的离子键。因此,一般地说,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如NaCl的熔点为801℃,沸点为l 413℃;CsCl的熔点为645℃,沸点为l290℃。离子晶体的溶解性有较大差异:如NaCl、KNO3、(NH4)2SO4易溶,BaSO4、CaCO3难溶。 [板书] 硬度较大、难于压缩、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讲述] 离子晶体种类繁多,结构多样,图3—27给出了两种典型的离子晶体的晶胞。我们来研究晶体中的配位数(在离子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缩写为C N)是指一个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异电性离子的数目)。 [板书] 三、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配位数(C.N.) 1、定义:是指一个离子周围邻近的异电性离子的数目 [投影]NaCl和CsCl的晶胞: [板书] 2、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