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地球上的水----高考答题模板

第4章地球上的水

1.影响水分蒸发的因素

(1)气温:气温越高,蒸发越旺盛;

(2)光照:晴天光照好,有利于蒸发,如盐场分布在降水少的地方;

(3)风速:风大有利于蒸发

(4)湿度:空气越干燥,越容易蒸发

(5)裸露的水域表面:可用来蒸发的水量多。城市地面硬化后,地表蒸发量减少

(6)结冰:冰的表面比较干燥,如冬季极地东风具有干冷的特点。

2.分析洞庭湖周边地区空气湿度大的原因

(1)水域面积大

(2)蒸发旺盛

(3)纬度低,气温高,空气中容纳水汽的量多

3.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1)年降水量(主要的)

(2)流域面积(支流数量):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无支流汇入;

(3)植被:植被覆盖率高,对地表径流有截留作用;

(4)土壤、地质条件:沙质土壤,容易下渗;咯斯特地貌,下渗严重;

(5)蒸发:如尼罗河中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蒸发旺盛,径流量减少;

(6)人类活动: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量大。

4.影响地表水下渗的因素

(1)土壤(地面性质):地面硬化不利下渗土质疏松、空隙大,利于下滲;土壤黏重、冻土不利下渗;土壤含水量大(达到饱和),不利下渗;

(2)地质、地貌:喀斯特地貌,容易下渗;

(3)坡度:坡度越大,地表水汇流速度越快,来不及在坡面下渗就流走;

(4)植被:植被多,阻力大,易下渗

(5)降水:降水强度小,有利于下渗;降水持续的时间长,下渗量大

5.植被覆盖率高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1)降低流水侵蚀,减少含沙量;

(2)截留地表径流,增加下渗;

(3)降低地表水汇流速度;

(4)加大蒸腾,增加大气中的水汽

6.城市化(地面硬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建设后,地面硬化,地表径流增加(下水道的水属于地表径流),蒸发减少(地面积水减少,可用于蒸发的水分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7.水平衡原理

(1)内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2)外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一多年平均蒸发量十多年平均径流量;

(3)海洋: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十多年平均径流量;

(4)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8.地下水的特征潜水

(1)具有潜水面,受制于地形,流向低处;

(2)埋藏浅,易开采;

(3)流量不稳定,易受污染。承压水

(1)承受静水压力,流向取决于静水压力;

(2)埋藏深,流量稳定,水质较好;

(3)井口低于承压水位线,水自动上流

9.沿海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的环境影响

(1)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

(2)形成地下水漏斗区(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

(3)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水质变坏)

10.地下水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合理排灌?防止土壤盐渍化

(2)适量开采,防止水位过度下降;

(3)雨季回灌,及时补漏;

(4)保护水源,防止污染

11.温泉形成的条件

(1)地下必须有热水存在(地底有热源存在)

(2)必须有静水压力差导致热水上涌(岩层中具裂隙让温泉涌出);

(3)岩石中必须有深长裂隙供热水通达地面(地层中有储存热水的空间)。

12.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成泉的过程

(1)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大量渗人地下;

(2)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形成泉。

13.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的自然原因

(1)高原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

河流在侧蚀和堆积作用下易形成曲流

(2)草原土壤多植物,根系固结,河岸抗侧蚀能力较强,曲流形成后能够得到长时期的保留。

14.云贵高原地下水污染严重的原因

(1)工业排放大量污水,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药、化肥等排放河中,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地表水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填埋引起地下水污染;

(2)喀斯特地貌,地表与地下水之间联系紧密,下渗严重;

(3)地下水埋藏深,多暗河,污水治理难度大。

15.云贵高原地区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的原因

(1)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2)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而且多地下暗河。

16.河流的补给类型

(1)雨水补给:汛期与气候类型有关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

(3)冰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夏汛

(4)湖泊水补给;

(5)地下水补给:最稳定、最可靠。

17.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

(1)水量(大、小);

(2)水位季节变化(大、小);

(3)汛期(在哪个季节,长短);

(4)流速;

(5)含沙量;

(6)结冰期、凌汛

(7)水能蕴藏量。

18.影响水体结冰的因素

(1)气温:纬度、地形、海陆、洋流、下垫面

(2)水体盐度:盐度高,不易结冰

(3)水体流动性:流动性强,不易结冰;

(4)水体面积:面积大,不易结冰;

(5)水体深度:深度大(热容量大,降温慢),不易结冰;

(6)地热:有温泉不易结冰;

(7)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水水温高,不易结冰;大坝附近落差大,水流快,不易结冰。

19.凌汛形成条件

(1)气温:0℃以下,有结冰期,分布在我国秦岭一淮河(34°N)以北地区;

(2)流向:由较低纬度河段流向较高纬度河段;

(3)河道:河道窄,易卡冰,抬高水位;河道宽,水流顺畅;河心滩多,也容易卡冰(4)流冰量:流冰量大,加剧凌汛;

(5)径流量:径流量大,易发生凌汛。

20.影响含沙量的因素沙源(产沙量)

(1)植被覆盖率(气候,人为破坏);

(2)降水强度,持续时间:影响土壤受侵蚀强度;

(3)流域面积大小:影响汇水来沙多少

(4)地势落差:通过影响流速间接影响流

水侵蚀搬运能力的强弱

(5)士壤性质:疏松土壤更易受侵蚀

(6)河床性质:泥质和沙质。

沉积量

(1)流速小:地势平坦,河道弯

(2)顶托作用:在河流入海口或湖口,受到海水或湖水的顶托作用;

(3)湿地(沼泽、湖泊)吸咐作用;

(4)水利工程:泥沙易在库区中沉积

(5)河流搬运能力:径流量大,河流搬运能力强。

21.河流越往下游水量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

(1)流域内水源补给减少(降水减少、冰雪融水减少等);

(2)气候干早,蒸发旺盛;

(3)汇入河流的支流数量少或减少

(4)流域内为沙质土壤,下渗严重;

(5)下游为地上河,无支流汇入,容易下渗

人为原因

(1)中上游修建水库、大坝,截留水源

(2)人类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量大,消耗水资源。

22.水系特征的描述

(1)流向、源地、注入地;

(2)干流流程;

(3)流域面积;

(4)支流多少、河网密度和水系形状;

(5)河道特征(河面宽窄、河床深浅、河道曲直、河床剖面形态“V”“U”型)

(6)落差(干支流河床比降)。

23.影响流域面积大小的因素

(1)地形地势(限制河床宽度):横断山地区流域面积小;

(2)支流数目(影响汇水区域);

(3)气候(降水影响河流流量):尼罗河下游是热带沙漠气候,流域面积小;

(4)地上河:黄河下游的山东境内。

24.外流河(区)的成因

(1)水量大;

(2)离海近;

(3)地势落差大

25.分析巴塔哥尼亚地区外流区域广布的成因

(1)安第斯山冰川较多,冰川融水形成众多河流;

(2)地势西高东低,利于河流向东注入大西洋;

(3)大陆轮廓东西狭窄,利于河流入海,形成外流河,外流区域广布

26.内流河的成因

(1)河流水量小

(2)河网稀疏;

(3)距海洋远;

(4)地形阻挡;

(5)冬季气温低,易断流

27.内流湖的成因

这样理解:湖水流不出去:海拔低,水面低,河流堵塞。

(1)地売下沉,湖盆海拔低(如非洲的乍得湖);

(2)河流补给水源减少(降水少、冰雪融水少、人类用水量大),注入湖泊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无法外流)

(3)原有出水河道被泥沙堵塞

28.里海的主要水文特征

(1)水位季节变化大

(2)冬季北部结冰,南部不结冰

(3)属于内流湖,含盐量较高;

(4)北部含沙量大,南部含沙量小。

29.成水湖的形成原因

(1)原为古海洋的一部分,地壳抬升,形成高盐度内陆湖,如里海、茶卡盐湖

(2)流域内降水减少,冰雪融水减少,人类用水增加,导致湖泊补给量减少

(3)河流注入湖泊,带来盐分;

(4)地处内陆,蒸发旺盛,盐分升高

(5)流域内,中间低,四周高,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

30.推断茶卡盐湖的形成过程

(1)茶卡盐湖原为古海洋

(2)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地壳隆起抬升成高盐度的内陆湖;

(3)盐分通过径流源源不断地从流域内向湖泊输送;

(4)气候变干,蒸发旺盛,湖水盐度不断上升,盐类物质结晶析出。

水能开发条件分析开发需要(必要性)

(1)经济发展水平高,能源需求量大;

(2)常规能源不足;

(3)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需要。水能的特点

优点:可再生;清洁、无污染;运营成本低发电效率高;防洪灌溉等综合效詮高缺点:生态遭破坏;库区移民;基础设施投资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发电量不稳定;含沙量大,缩短水库使用期限。水能开发可行性自然条件

(1)水能丰富:降水量大,流域面积大,河流流量大;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2)建坝条件:峡谷地形(口袋型洼地),工程量小;河谷阶地利于建坝社会经济条件

水能开发条件分析开发需要(必要性)

(1)经济发展水平高,能源需求量大;

(2)常规能源不足;

(3)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需要。水能的特点

优点:可再生;清洁、无污染;运营成本低发电效率高;防洪灌溉等综合效詮高缺点:生态遭破坏;库区移民;基础设施投资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发电量不稳定;含沙量大,缩短水库使用期限。水能开发可行性自然条件

(1)水能丰富:降水量大,流域面积大,河流流量大;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2)建坝条件:峡谷地形(口袋型洼地),工程量小;河谷阶地利于建坝社会经济条件(4)影响鱼类洄游。

83.三门峡水利枢组对渭河平原造成的不利影响

(1)使潼关水位升高

(2)渭河水流不畅,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洪涝增多;

(3)使两岸地区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严重。

34.大坝截流的条件

(1)选择在枯水期,水位低,水流缓,截流难度小,保障截流安全;

(2)截流所需土石量较小,节省截流成本

(3)降水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少易于施工。

35.拆除水坝的原因

(1)泥沙堆积,大坝的综合效益下降;

(2)废弃旧坝威胁当地和大坝下游安全;

(3)为鱼类洄游预留通道;

(4)在国家能源消费中,水电比重下降

(5)环保观念增强,重视河道生态。

36,造成水资源短缺(干旱)的原因自然原因

(1)降水变率大,降水量少;

(2)气温高,蒸发旺盛;

(3)地表水蓄积能力差:河湖少;喀斯特地貌;陡坡;岛屿面积小。

人为原因

(1)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农业土地利用,种植结构;城市建设,人口增长;生产水平及水利工程的供水

能力;

(2)水污染严重

(3)浪费多,利用率低。

37.河流的航运价值分析

自然条件

(1)地形:地形平坦,落差小,水流平稳,

安全;

(2)径流: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

(3)冰期: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4)通航里程:河道宽阔平直,通航里程长;有无江海联运。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经济:流域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

注意:长江、菜茵河、密西西比河被称为黄金水道,航运条件好,航运价值高;但亚马孙河航运条件好,航运价值不高,主要是流域内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客货流量小。

38.环渤海地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的自然原因

(1)河流水量小;

(2)流量季节变化大;

(3)河流含沙量大,航道容易淤积;

(4)河流有封冻现象;

(5)河网密度较小,通航里程短。

39.河道裁弯取直的影响

河道缩短

(1)通航时间缩短:提高航运效益;

(2)水域面积减少: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水生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

性流速加快

(1)提高泄洪能力:改善防洪条件;

(2)泥沙沉积减少:河流营养物质减少,水生生物减少;沿岸堆积地貌面积减少;土壤肥力降低;洪峰提早,下游防洪压力增大;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含沙量增大。

40.“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汉”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1)恢复河流的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

(2)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

(3)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

(4)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41.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1)黄河下游河道得到冲刷,泄洪能力得到提高

(2)所带来的泥沙在河口形成新淤地,湿地面积增加;

(3)黄河三角洲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大量增加;

(4)海岸线不断被侵蚀后退的状况得以扭转。

42.应对黄河断流的对策

(1)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季节调控能力

(2)跨流域调水,协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矛盾;

(3)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4)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灌溉和生产技术,节约水资源;

(5)建立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机制,协调流域内干、支流,上、下游地区水资源分配

43.河流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1)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2)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

(3)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化

(4)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

(5)海岸线侵蚀加剧;

(6)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

(7)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

(8)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早,大陆性增强

44.不同河段河流综合整治的内容

(1)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修建水库

植树造林;

(2)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修建水库,修建分洪、畜洪工程

(3)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措施是加固大堤,清淤并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45.钱塘潮的形成原因

钱塘潮在农历八月十八最为壮观

(1)天文:日、月、地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天体引潮力最大;

(2)地形:喇叭口状(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外深内浅,海潮涌起时,海水由外海进入湾中,潮位升高,潮差增大

(3)气象:夏季风,即东南季风盛行,与潮涌方向一致,受风浪影响,会进一步加剧潮势(4)水文:钱塘江流向与潮涌方向相反,两股水流相遇时,阻力抬升潮水高度

16.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1)0~1000m深度,水温随深度增加迅速降低

(2)1000m以下,水温随深度增加变化不大,保持低温状态。

47.影响表层海水温度的因素

(1)太阳辐射:纬度低,太阳辐射多,表层海水温度高;

(2)沿岸地形:冬季,山地地形阻挡来自内陆的冬季风,海水温度相对较高;

(3)气象:阴天气温低,海水温度低

(4)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升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降低。

18.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递减。

49.表层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陆地河川径流的汇入;

(3)寒暖流

(4)结冰与融冰;

(5)海区封闭程度。

50.秘鲁渔场的形成原因

(1)该地沿海盛行东南信风,为离岸风

(2)海水随风离岸而去,形成上升流;

(3)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

(4)营养盐类为浮游生物提供养料。(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吸引大量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都是鱼类饵料。)

51.渔业资源丰富或贫乏的原因

(1)生存空间:大陆架宽广;水域广阔,生存空间大;流程长,环境多样,鱼的种类繁多;栖息环境良好(水草、底栖泥沙);

(2)水文:水温(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水温高,生长速度快;水温低,生

长缓慢;冷水性鱼类适宜水温较低的环境);盐度(盐度高,适宜成水鱼;盐度低,适宜淡水鱼);结冰期(结冰期长,溶解氧少,存活率低);水质(水质好,适宜生存);

(3)食物:河流入海,营养盐类丰富;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上升流或温带海域气温季

节变化大,冬季海水易上泛,营养盐类丰富;光照充足,藻类丰富

(4)天敌:天敌少,繁殖速度快;

(5)人类活动:污染加重,水质下降;过度捕捞;伏季休渔制度、抓大放小、隔日捕捞等

高考历史大题万能答案及模板

高考历史大题万能答案及模板 一.原因类 01专制集权制度的原因 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加以保护;同时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政治:封建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同是也是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社会:广大人民渴望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 理论:法家思想为其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汉武帝以来,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为其长期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 地理: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国土辽阔,需要统一的强有力政权进行管理。 02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条件 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 ②农民自身因素: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 ③政府扶植:为保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不利因素 ④经济:小农经济规模小,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弱,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⑤政治:封建政府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03手工业未出现技术革命的原因 发展动力:中国古代手工业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础。 技术水平:代表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新技术难以向社会推广,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劳动者:官宫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 统治者: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究与发明。 04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政治: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相应动力。 经济:明清统治者仍顽固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文化:科举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的强化,禁锢了思想和创新。 对外: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科技文化的交流。 05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根本: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前提: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内部: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终究难以抵挡机器大生产强有力的进攻。 客观:中国近代工业及近代交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联系,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06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失败的原因 从世界潮流看: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主流,以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为斗争形式,以实现近代化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显然违背了这一潮流。 从运动自身看: 1)经济:农民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小生产者,不是新的阶级力量,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狭 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 2)思想: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理论。 3)政治: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和社会制度。 4)组织: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 07辛亥革命兴起和失败的原因 兴起的原因 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模板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模板 小说阅读答题时,我们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语文小 说阅读答题技巧模板,希望对你有帮助! 1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模板 一、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生动真实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的展开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二、分析人物形象: ①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②通过外貌、语言、行动揣摩人物心理③注意小说活动 的历史背景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通过以上四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另外,通 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析。 答题方法:——是——的—— 例如:某某是一个敢爱敢恨、勇敢执着、爱憎分明……的农民形象 三、环境描写作用: 答题方法: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时令、地点等;渲染——的气氛;表现烘托人物——的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四、情节的作用 情节的作用一般有: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提供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 化主题 答题方法:……情节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五、修辞手法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只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六、第一段作用: 两方面①内容:从本身和主题两方面说②形式:结构和手法。

答题方法 1、交代故事发生背景,人物所处环境 2、引出下文故事情节,为下文做铺垫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2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一、关于人物: 1、辨识小说的主人公。 最能表现小说主题的人物,是小说的主人公。 2、概括人物形象。 姓名+性格(品行)+身份(职业、评价) 3、指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地描写主人公。 小说对__人进行了____描写,表现了他的____性格。 4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A、抓人物的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 B、抓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C、抓人物的多个方面和不同表现。从一个方面一件事概括人物特点是不全面的,所以,在概括人物特点时,要从多个材料,多方面地分析人物的表现和变化来归纳人 物的特点。 二、关于环境: A社会环境描写:①交代时代背景。②交代社会习俗。③交代思想观念。④交代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⑤揭示小说的主旨。 公式:这是____描写,交代了____,揭示了____。 B景物描写: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感受。④渲染气氛。 公式:这是____描写,渲染了____气氛,烘托了____心情, 为下文____作铺垫。

高考文综大题答题模板(第3版)版精选

高考文综大题答题模板(第3版)版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 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 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 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最新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模式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模式 中国古代好事的原因、背景、条件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强盛,社会稳定。 经济:小农经济繁荣,工商业不断发展。 思想: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国的传统道德。 对外:对外交往频繁,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科技:四大发明领先于世界。 古代不好的事的原因 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腐化。 ②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③思想文化上:科学技术出现停滞趋势;传统思想禁锢人的思想。政府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科举考试八股取士禁锢人的思想。 ④对外关系:由开放转向闭关锁国。 近代好事的原因 政治:民族危机严重,内忧外患,中国人逐渐觉醒。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政治的发展。 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思想: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不断传播。 近代坏事的原因 政治:民族危机严重、政府腐败。

经济: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 外: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 思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50-70年代新中国有利建设的因素 内部: 政治: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经济: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1960年八字方针对经济进行调整。文革时期周恩来、邓小平对经济调整。 思想:双百方针的提出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对外:50年代一边倒有利于巩固政权,利用苏联援助。60年代加强与第三世界的联系,迎来第二次建交高潮。70年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缓和,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外部: 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 60年代第三世界对中国的支持。 70年代美国为首资本主义国家减轻了对中国的敌视。多极化趋势影响。 50-70年代新中国不利建设的因素 内部:

(完整版)高中语文小说答题技巧

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小说阅读 一、情节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 (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最新高考文综大题答题模板(第3版)最新版

第一版块基础概览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 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 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 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 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2020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2020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一、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目的等 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 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 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 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 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历史原因 (一) 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这和原因分析法的优点是抽象而又深刻,易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需要指出的是,内外因属于社会、国家等人的意识很难起决定作用的大范围历史概念时,那么它们是专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就区别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前者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后者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二)从原因深度分析: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是指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历史发展必然性,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公式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公式 一、第一段作用:两方面①内容:从本身和主题两方面说②形式:结构和手法。 答题方法1、交代故事发生背景,人物所处环境 2、引出下文故事情节,为下文做铺垫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二、分析人物形象:①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②通过外貌、语言、行动揣摩人物心理③注意小说活动的历史背景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通过以上四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另外,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析。 答题方法:——是——的—— 例如:某某是一个敢爱敢恨、勇敢执着、爱憎分明……的农民形象 三、环境描写作用: 答题方法: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时令、地点等;渲染——的气氛;表现烘托人物——的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四、情节的作用 情节的作用一般有: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提供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答题方法:……情节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五、修辞手法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只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六、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生动真实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的展开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的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板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 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 (一)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1.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题分析方法和公式 1、历史背景类=(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2、历史特点类:从背景、时间、目的、过程、内容、措施、程度、范围、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 3、历史原因类: (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政治+经济+思想) (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 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管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进行思考; 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4、根本原因类: 经济现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考虑 政治现象:从经济方面考虑; 思想文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经济方面考虑; 5、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2)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3)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6、比较类:首先要明确比较对象(是相同、是不同、还是异同),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特点、方式、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然后行文上为”都-----“;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上为”A.---B---C---” 7、影响或意义类: 影响或意义=(积极+消极)(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8、判断成败及原因类: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9、性质分析类: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10、历史评价类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⑵事物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⑶观点评价=是什么(材料的观点或你的观点)+为什么(你的理由)+怎么样(对错的根源及正确的观点) 11、启示、认识类: 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12、开放性问答题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否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指导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指导 问答题的种类 问答题按照题的性质和要求,可分为叙述、综合、分析、比较、评述、材料式问答题等不同种类。 叙述题: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原因(或背景)、经过、意义(或性质、影响、作用、评价)按一定顺序直接叙述出来。 综合题:将分散在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系统归纳,贯穿融会,进行表述,并得出适当结论。难度较大。 分析题: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现象或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背景、原因、性质、特点、结果、意义、作用、经验教训等,揭示其本质并得出结论。如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等等。 比较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点加以比较,求同析异,以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这是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常用方法。 评述题:先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人物的活动,给以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评价历史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地评述。可先叙后评或边述边评,夹叙夹议。 问答题的结构及其作用

问答题的结构。任何一道题意明确、表述完整的问题都有四项基本构题成分,即: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选例并图解如下: [例题]根据史实说明近、现代史上日本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原因。中国各种主要政治势力对两次战争的态度如何?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问答题结构的作用。 提示项: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限定项:指定解答的已知条件,例如:时间、空间、史实、观点、引语等。 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内容。中心项千变万化,无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人物、国际关系等各种知识领域。中心项是构题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项都从属于中心项。 求答项:指定解答的“未知”项目。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还有“哪些”、“如何”、“什么”、“怎样”、“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这四项结构共存于题目之中,它们出现的次数不一,先后位置多变。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统一,共同发挥考查能力的作用。 解问答题的读、审、答 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多读,领会材料题意。 审题是解答问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许多考生答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专题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命题规律,把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 2、高考真题实战演练,能够运用所学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直击高考: 2018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层级要求如下: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注意:要在通读时用圈点批注法阅读,勾画关键词语和重要语句。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高考文综政治大题答题模版

高考文综政治大题答题模版 (一)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历史主观题答题方法

【历史】高考答题万能模板 历史主观题从形式上分为根据材料回答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本质上看分为:归纳概括类、比较类、分析类等。 一、评价、评述类答题方式 问题类型: 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 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 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 2、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 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 3、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 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 答题模板: 1、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 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或两者之一)+结论。 2、评述类一般分三个步骤解答: (1)“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指出观点是什么或者你赞同哪种观点。 (2)“为什么”,即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 (3)“怎么样”,即你对该意见如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的对与错及其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者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二、观点评价题的主要形式和解法 1、观点评价类试题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提供一段或者一组材料,要求学生从中提炼观点并加以评价;二是问题中列出观点,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辩证评析;三是将史学界对某一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观点罗列出来,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种,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加以分析、论证,做到自圆其说。 2、解题方法方面,对于第一、二种情况,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其正误,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和相关材料进行论述。对于第三种情况,主要方法和前两种类似,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组织史实进行论述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所选择的观点,不要在答题过程中迷失了目标。 比较类: 比较类试题解题基本上分三个步骤: 1、明确比较对象。然后要明确比较的是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 2、明确比较项/比较点/比较角度,这是关键。题目已经设置了比较点的,按要求比较即可,题目没有设置比较点的要根据题意确定比较点。比较点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 3、组织答案: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要写“都怎样怎样”。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是要有一定的指向性比如“前者后者”。 归纳概括类。不能罗列史实,要根据史实进行归纳概括。归纳概括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最全答题模板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最全答题模板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 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 常有:1. 概述情节;2. 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 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 1. 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 寻找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 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常用答题模式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 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 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 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

文综大题答题模板精编版

(一)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 ②我国的国家职能; 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 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 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 发展的活动;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 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⑤国际竞争的实质; 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 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一:因果类选择题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专题:因果类选择题解题模板 题型特点 1.该题型考查基础识记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 2.题干和选项中都包含丰富而密切的关联信息,要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机串联,以辨真伪。 3.不仅要对题干信息分析全面和准确,还要针对四个类似选项逐一分析,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选项。解题技巧 注意: ①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客观、主观、主要、次要、直接原因、间接、历史、根本原因等; ②注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谁是因谁是果。 方法: ①采取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后者一定是果。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高考真题 1.(2019全国II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排除C项。 【答案】D 2.(2019全国II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018中考历史综合主观题答题模板

2018中考历史综合主观题答题模板 一、原因类 1. 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因素。 (1)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近代化探索的推动与促进。 2. 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1)党的正确领导,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2)人民群众的努力。 (3)较为和平安定的内外环境。 (4)苏联(主要指建国初期)等国家的援助。 3. 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近各民族间经济交流。 (2)统治者个人的雄才大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有效的统治措施)。(适用于中国古代史) (3)各民族之间长期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 (4)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 4. 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因。 (1)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2)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杰出人物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补充:(1)统治者励精图治,实行改革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备注:特指古代社会)(2)统治者重视教育,选用贤才。(备注:特指古代社会)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发展生产。(备注:特指改革开放后)

5.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1)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推动。 (2)民主思想的发展与影响。 (3)政治家的不懈努力,人民与新兴阶级的支持。 补充:(1)受外来文明(或原有民主习惯)的影响。(备注:只适用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古希腊民主政治、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2)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备注:只适用于古希腊民主政治) 6. 改革成败的原因。 (1)改革成功的原因: ①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改革派力量强大,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③改革的措施得当。 ④出现有利于改革的国内与国际环境。 ⑤国家最高领导者的支持。 (2)改革失败的原因: ①顺应改革趋势,但是改革的措施不得当。 ②改革推行者个人的局限性。 ③国际、国内环境对改革不利。 ④改革根基不强。 ⑤改革的阻碍力十分强大 7. 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从大国兴衰过程中我国可以吸取哪些经验? (1)因素: ①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 ②政治体制创新。 ③科技创新。 ④外国的扶持或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总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抓住发展机遇,适时改革创新,正确处理对外关系,重视经济、民主政治、科技教育的发展,促进国家崛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