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药基础练习题资料

最新中医药基础练习题资料
最新中医药基础练习题资料

中医药基础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C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

2.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C

A.张仲景

B.巢元方

C.陈无择

D.吴又可

E.李杲

3.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A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气血

E.官窍

4、“证”的概念是:D

A.疾病的名称

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

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

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以上都不是

二、填空题

1.中医学理论体系,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3.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单选题

1.“阴病治阳”的治法适用于:D

A.阴的绝对亢盛

B.阳的绝对亢盛

C.阴虚而致阳亢

D.阳虚而致阴盛

E.阴损及阳

2.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B

A.对立制约的

B.互根互用的

C.消长平衡的

D.可以转化的

E.感应交合的

3.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B

A.五脏

B.六腑

C.津液

D.血

E.腹部

4.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A

A.制约和消长

B.互根互用

C.相对平衡

D.相互转化

E.阴阳交感

5.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阳的是:C

A.头面部

B.腰背部

C.腹部

D.体表

E.四肢外侧

6.事物的阴阳属性是:B

A.绝对的

B.相对的

C.统一的

D.平衡的

E.恒定的

二、填空题

1.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是中医

学的病理总纲。

2.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是阴,腑是阳。

3.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就是治疗的根本原则。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单选题

1.下列事物的五行归属,哪一项是不对的:B

A.木-肝、春、东

B.土-脾、夏、中

C.金-肺、秋、西

D.水-肾、冬、北

E.火-心、苦、南

2.适用“补母”法治疗的病症是:A

A.肺虚脾弱

B.心肾不交

C.肝脾不调

D.脾肾阳虚

E.肝火犯肺

3.适用“抑强”法治疗的病理情况是:B

A.心肝火旺

B.肝气横逆犯脾

C.肝虚致脾失健运

D.肾阴不足致肝阳上亢

E.脾虚生痰壅阻于肺

4.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用五行学说解释是:B

A.木生火

B.水生木

C.土生金

D.火生土

E.金生水

5.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肝之“母”是:D

A.心

B.肺

C.脾

D.肾

E.胆

6.根据五行的相克规律,肾之“所不胜”是:C

A.心

B.肺

C.脾

D.肝

E.膀胱

7.先有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这种疾病的传变称为:E

A.相克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

8.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脾之“子”是:B

A.心

B.肺

C.肝

D.肾

E.胃

二、填空题

1.造成相乘相辱原因,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强盛,一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

虚弱。

2.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3.五行的相生是:木生火,水生木,火生土,金生水。

第三章气血津液

第一节气

一、单选题

1.激发机体脏腑、经络生理活动是气的:B

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气化作用

D.防御作用

E.固摄作用

2.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D

A.温煦作用

B.推动作用

C.气化作用

D.防御作用

E.固摄作用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气的作用:A

A.滋润

B.推动

C.气化

D.固摄

E.温煦

4.以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精气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气称作:C

A.营气

B.中气

C.宗气

D.卫气

E.脾气

二、填空题

1.气的基本运动形式有升、降、出、入。

2.人体的体温是依靠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恒定的。

3、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营养和化生血液两个方面。

第二节血

一、单选题

1.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C

A.精

B.气

C.血

D.津液

E.阴

2.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D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3.与血液的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脏是:E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4.以下哪一项属于血液的生理功能:E

A.推动作用

B.固摄作用

C.气化作用

D.温煦作用

E.濡养作用

5.以下哪一项是生成血液的最主要物质:A

A.水谷精微

B.气

C.津液

D.元气

E.正气

二、填空题

1.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

2.血的正常运行,决定于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衡。

第三节津液

一、单选题

1.津液的生成不足,主要责之于:D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2.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D

A.脾

B.肺

C.肝

D.肾

E.心

3.以下哪一项是津液的功能:C

A.为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B.温煦作用

C.滋润作用

D.兴奋作用

E.气化作用4.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为:C

A.血管

B.经络

C.三焦

D.腠理

E.脏腑

二、填空题

1.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

2.肺的宣发和肃降对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作用,称作通调水道。

第四节气血津液间的关系

一、单选题

1.在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B

A.气能生血

B.气能摄血

C.血能载气

D.气能行血

E.以上都不是

2.治疗血瘀病证时,常配伍行气药,其机理在于:D

A.气能生血

B.气能摄血

C.血能载气

D.气能行血

E.以上都不是3.用补气法治疗血虚,其主要理论根据是:A

A.气能生血

B.血为气母

C.气血同源

D.气能行血

E.血能载气

4.津与血液的关系可概括为:C

A.津能行血

B.津为血之载体

C.津血同源

D.津能摄血

E.血能行津

二、填空题

1.气和血之间,又存在着“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的密切关系。

2.气机失调的表现形式有气机不畅、气滞、气陷、气逆、气结(气郁气闭)。

3.气对津液的关系可概括为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

第四章脏腑

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

一、单选题

1.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E

A.脑

B.髓

C.骨

D.胆

E.小肠

2. “泻而不藏”,用于概括()的生理功能:B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肾

E.肝

3. 化生和贮藏精气用于概括()的生理功能:B

A.六腑

B.五脏

C.奇恒之腑

D.脑

E.髓

二、填空题

1.藏象的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

2.藏象的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3.五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一、单选题

1.心在精神意识活动中的作用是:A

A.藏神

B.藏魂

C.藏魄

D.藏意

E.藏志

2.()在窍为舌:C

A.肾

B.肝

C.心

D.肺

E.脾

3. 泌别清浊是()的生理功能:C

A.心

B.肝

C.小肠

D.肺

E.大肠

4. “代心受邪”是指:B

A.心

B.心包

C.胃

D.肺

E.脾

填空题

1.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2.心,开窍于舌,其液为汗。

3.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和化物。

4、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血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为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肺

一、单选题

1.肺的通调水道作用主要依赖于:B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主宣发和肃降

C.肺主治节

D.肺主敛藏

E.肺主津液

2.下列哪一项不是肺的生理功能所主:D

A.呼吸运动

B.宗气的生成

C.皮毛的润泽

D.水液的吸收

E.宣发卫气

3. 肺开窍于:C

A.口

B.舌

C.鼻

D.目

E.耳

4.《灵枢·经脉篇》称“()主津”:D

A.小肠

B.心

C.肾

D.大肠

E.脾

二、填空题

1.肺,其华在毛,其充在皮。

2.肺,开窍于鼻,其液为涕。

3.肺主宣发,所谓宣发就是指肺气向上的升发和向外的布散作用。

4、肺主一身之气,首先体现于气的生成方面;其次还体现于对全身的

气机具有调节作用作用。

5.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

一、单选题

1.脾统血的主要机制是:C

A.控制血液的流速

B.控制血液的流量

C.控制血液在脉内运行

D.统管全身血液

E.调节血量

2.“主运化”的脏腑是:D

A.胃

B.小肠

C.大肠

D.脾

E.肺

3. 嗳气、呕吐、呃逆属于()气上逆:C

A.肝

B.肺

C.胃

D.大肠

E.小肠

二、填空题

1.脾,其华在唇,其充在肉。

2.脾,开窍于口,其液为涎。

3、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1)主受纳;(2) 腐熟水谷。

一、单选题

1.肝气亢奋时,患者的情志改变是:C

A.抑郁

B.多愁善感

C.急躁易怒

D.喜笑不止

E.易悲

2.()主决断、勇怯:D

A.心

B.肝

C.脾

D.胆

E.胃

3.“血之府库”是指:D

A.心

B.脾

C.小肠

D.肝

E.胆

4.《素问·五脏生成篇》云:“故人卧血归于()”:A

A.肝

B.肺

C.小肠

D.心

E.胆

5.()其华在爪:A

A.肝

B.肺

C.肾

D.心

E.脾

二、填空题

1.胆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胆的主要生理功能

是贮存和排泄胆汁。

2.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亦有防止出血的重要作用。

3.“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4.肝,开窍于目,其液为泪。

5.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

肾与膀胱

一、单选题

1.肾对水液的作用是:A

A.主水

B.运化水液

C.统摄水液

D.宣发水液

E.通调水道

2.肾开窍于:E

A.口

B.舌

C.鼻

D.目

E.耳

二、填空题

1.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2.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液为唾。

六腑三焦

一、单选题

1. 输布气血是()的主要功能:D

A.五脏

B.六腑

C.脑

D.上焦

E.中焦

2.《灵枢·营卫生会》将上焦的功能概括为(A):

A.“上焦如雾”

B.“上焦如沤”

C.“上焦如渎”

D.“上焦如雨”

E.“上焦如气”

二、填空题

1.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一是通行元气;二是水液运行之道路。奇恒之府

一、单选题

1. ()既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府:B

A.骨

B.胆

C.胃

D.小肠

E.大肠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单选题

1.肝藏血和脾统血的共同点是:D

A.贮藏血液

B.调节血量

C.统摄血液

D.防止出血

E.化生血液

2.哪两脏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调节方面:C

A.肺与肾

B.肝与肾

C.肺与肝

D.肝与脾

E.脾与肾

3.其生理关系主要体现为“水火既济”的两个脏是:D

A.心与肺

B.心与脾

C.心与肝

D.心与肾

E.心与心包

4.属先后天关系的两个脏是:C

A.心与脾

B.肝与肾

C.脾与肾

D.肺与肝

E.肾与心

第五章经络

一、单选题

1.经络系统的主干是:A

A.经脉

B.络脉

C.经筋

D.皮部

E.脏腑

2.最细小的络脉是指:A

A.孙络

B.别络

C.经筋

D.皮部

E.浮络

3.手太阴经络于:C

A.心

B.小肠

C.大肠

D.肝

E.肾

4.足太阴经所络的脏腑是:A

A.胃

B.肾

C.脾

D.膀胱

E.心

二、填空题

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2.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3.手三阳和足三阳在头面部交接。

第六章病因

一、单选题

1.多挟湿泻为患的病邪是:C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2.病势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A

A.湿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3.其性炎上、燔灼的病邪是:E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4.中寒是指:D

A.内寒

B.感受外寒

C.寒伤肌表

D.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E.畏寒

5.具有发病迅速,传变也较快特性的病邪是:A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6.以下哪项不属于疫疠:E

A.大头瘟

B.虾蟆瘟

C.疫痢

D.烂喉痧

E.感冒

7.恐伤:E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8.思则:A

A.气结

B.气逆

C.气下

D.气乱

E.气脱

9.喜伤:A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二、填空题

1.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第七章预防与治则

一、单选题

1.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B

A.治病求本

B.防止传变

C.扶正祛邪

D.因人制宜

E.调整阴阳

2.塞因塞用的治法适用于:C

A.表实里虚

B.虚实错杂

C.真虚假实

D.真实假虚

E.表虚里实

3.下列何种为从治法:B

A.用热远热

B.通因通用

C.热者寒之

D.补泻兼用

E.补阳

4.“用寒远寒”属:E

A.因人制宜

B.因地制宜

C.因病制宜

D.因证制宜

E.因时制宜

5.属祛邪的治法是:A

A.发汗

B.阳病治阴

C.阴病治阳

D.扶阳以制阴

E.壮水之主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 B.胆 C.脑 D.骨 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中医药基础练习题

中医药基础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C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 2.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C A.张仲景 B.巢元方 C.陈无择 D.吴又可 E.李杲 3.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A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气血 E.官窍 4、“证”的概念是:D A.疾病的名称 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 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 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以上都不是 二、填空题 1.中医学理论体系,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3.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单选题 1.“阴病治阳”的治法适用于:D A.阴的绝对亢盛 B.阳的绝对亢盛 C.阴虚而致阳亢 D.阳虚而致阴盛 E.阴损及阳 2.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B A.对立制约的 B.互根互用的 C.消长平衡的 D.可以转化的 E.感应交合的3.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B A.五脏 B.六腑 C.津液 D.血 E.腹部 4.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A A.制约和消长 B.互根互用 C.相对平衡 D.相互转化 E.阴阳交感 5.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阳的是:C A.头面部 B.腰背部 C.腹部 D.体表 E.四肢外侧 6.事物的阴阳属性是:B A.绝对的 B.相对的 C.统一的 D.平衡的 E.恒定的 二、填空题 1.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是中医 学的病理总纲。 2.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是阴,腑是阳。 3.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就是治疗的根本原则。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单选题

1《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1《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 A.木 B.火 C.土D.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 A.曲直 B.炎上 C. 润下 D.从革 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 A. 润下 B. 稼穑 C. 炎上 D. 曲直 8. 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不能实 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 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 .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 .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10. 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A. 脾 B. 三焦 C. 肝 D. 肾 11. 藏神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2. 主统血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3. 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 ) A.喜 B.怒 C.思 D.忧 14. “在窍为目”的是 ( ) A.肝 B.心 C.脾 D.肺 15. “受盛之官”指 ( )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精)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 - 1. 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神农本草经》 D. 《难经》 E. 《左传》 答案:1.E 2. 《素问 ? 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 映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辨证论治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2.B 3. 《灵枢 ? 五癃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3.B 4. 《素问 ? 疏五过论》所说“尝贵后贱”可致“脱营”,体现了 A.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 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 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D. 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E. 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答案:4.E 5.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 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B. 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C.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 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E. 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5.C 6.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 五脏 B. 六腑

C. 经络 D. 命门 E. 脑 答案:6.A 7. 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 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 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 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答案:7.E 8. 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 病种 B. 病名 C. 症状 D. 体征 E. 证候 答案:8.E 9. 属于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 同病异治 B. 异病同治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和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A.鼻B.耳C.口D.舌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22. 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23. 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 A.水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 清气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 识思维活动E.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 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 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 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 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 物质 E.现象、

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 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 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 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 脾 E.肾 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 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前半夜 B.后半夜 C.上午 D.下午 E.以上均非 2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习题及答案

第二节阴阳学说 名解 阴阳学说阴阳阴阳互根阴阳互用阴阳交感阴阳互藏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阴阳自与阴阳平衡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 单选 1、阴阳得最初得含义就是 A、日月 B、动静 C、气候寒暖 D、日光向背 E、水火 2、阴阳得属性就是 A、相对得 B、不变得 C、绝对得D、量变得E、质变得 3、下列阴与阳得概念中最确切得就是 A阴与阳就是中国古代得两点论 B阴与阳即就是矛盾 C阴与阳即就是对立得事物 D阴与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得属性 E阴与阳说明相互关联着得事件 4、用阴阳概括事物或现象得对立关系,二者之间必须就是相互联系得。此话就是下列哪项得内涵?() A阴阳得相关性 B 阴阳属性得规定性 C 阴阳得相对性 D阴阳得可分性E阴阳得对立性 5、事物得阴阳属性随着时间、地点、及对立面得变更,则其属性也随之改变,就是指阴阳得什么性质? A阴阳得相关性 B 阴阳得相对性 C 阴阳属性得规定性 D阴阳得可分性E阴阳得普遍性 6、在阴或阳得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就是指阴阳得什么属性? A阴阳得相关性 B 阴阳得相对性 C 阴阳属性得规定性 D阴阳得可分性E阴阳得普遍性 7、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得时间就是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8、昼夜之中,属于阳中之阴得时间就是 A上午 B中午 C下午D前半夜 E后半夜 9、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得阴阳关系就是: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以上都不就是 10、可用阴阳得互根互用来解释得就是: A。阳胜则阴病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重阴必阳E、阳盛格阴 11、“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说明了阴阳之间得何种关系: A:阴阳相互转化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相互消长D:阴阳对立制约E:阴阳动态平衡 12、“阴在内,阳之守也"说明了阴阳之间得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 13、“热者寒之"说明了阴阳之间得何种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叫做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1)辨证:对四诊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病史和症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辨清其原因、性质、部位、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 (2)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则、治法和方药,以及采用其他相应的治疗手段。 3. 证、病、症: (1)证:即证候,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生理反应状态的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病变趋势及转归等本质。(2)症:即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是病人主观感觉或医生检查所获得的结果。(3)病:即疾病,是指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变机理、发病规律和转归的一种病理过程。 4.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要素及其运动变化。 5. 五行生克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维持着事物之间平衡协调的变化与发展。 6.肝主疏泄:是指肝对于全身气机、血液和津液等方面具有疏通、畅达的功能。 7.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8.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消化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将其吸收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功能。 9. 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运动特性; 肃降,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运动特性。 10.肾主纳气: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11.水火既济:又称“心肾相交”根据阴阳水火升降互济理论,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资助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资助心阴,使心阳不亢,从而维持着心肾两脏生理功能协调平衡的关系。 12.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互化,故称“肝肾同源”。 13. 体质:是个体在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机能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性。

【免费下载】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

一、中医基础理论选择题 (一)中医基础理论A1型题 中医基础理论题1.与痰饮形成关系较小的内脏是( ) A.脾 B.心 C.肺 D.肾 E.膀胱 中医基础理论题2.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 ) A.热者为痰,寒者为饮 B.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 C.粘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D.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 E.痰量多者为痰,少者为饮 中医基础理论题3.神昏、痴呆、癫证是由于( ) A.痰浊上蒙清窍 B.痰迷心窍 C.痰火扰心 D.饮逆于上 E.痰浊内动 中医基础理论题4.下列哪一项属于痰饮的致病特点( ) A.症状复杂,变幻多端 B.生风动血,易致疮痈 C.善动数变,百病之长 D.耗气伤津,易扰心神 E.气血凝滞,筋脉挛急 中医基础理论题5.具有随气流行,机体内外无处不至特征的致病因素为( ) A.痰饮 B.瘀血 C.结石D.疠气E.风邪 中医基础理论题6.下列哪项是饮邪为害( ) A.癫狂 B.眩晕 C.流注 D.水肿 E.瘰疬

中医基础理论题7.梅核气为痰气结于( ) A.心 B.咽喉 C.肠胃 D.肺 E.皮肤 中医基础理论题8.瘀血引起的出血特点是( ) A.血色鲜红 B.伴有血块 C.色淡质清稀 D.出血量多 E.出血量少 中医基础理论题9.下列哪项是瘀血致病的特征( ) A.腹痛,痛随利减 B.形成肿胀,时聚时减 C.胁痛且胀,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D.胸闷咳嗽,不能平卧 E.疼痛如针刺,位置不移。 中医基础理论题10.下列哪项不是瘀血的别名( ) A.恶血 B.败血 C.蓄血 D.衃血 E.离经之血 中医基础理论题11.下列哪一项不是瘀血的病因( ) A.气虚 B.气滞 C.血寒 D.外伤 E.过劳 中医基础理论题12.下列哪项不是结石的多发部位( ) A.大肠 B.胃 C.胆 D.膀胱 E.肾 中医基础理论题13.下列哪项不属于结石的致病特点( ) A.多发于六腑 B.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C.在体内形成癥块 D.病程较长,症状不固定 E.可发生绞痛 中医基础理论题14.下列那项不是瘀血致病的症状特征( ) A.刺痛 B.胀痛 C.痛处不移 D.压痛 E.疼痛夜间加重 中医基础理论题15.下列哪项不属于水湿痰饮、瘀血、结石的共同致病特点( ) A.与气滞有关 B.致病广泛 C.病程较长 D.导致疼痛 E.为有形之病理产物 中医基础理论题16.少腹疼痛,痛经闭经,经血紫色成块,或见崩漏,为瘀血阻于( )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阴阳交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 A.木 B.火 C.土 D.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 A.曲直 B.炎上 C.润下 D.从革 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 A. 润下 B. 稼穑 C. 炎上 D. 曲直 8.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 不能满 C .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 不能实 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 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 不能满 C .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 . 藏精气而不泻, 满 而不能实 10. 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 A. 脾 B. 三焦 C. 肝 D. 肾

( ) A.心 B.肝 C.脾 D.肺 12. 主统血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3. 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 ) A.喜 B.怒 C.思 D.忧 14. “在窍为目”的是 ( ) A.肝 B.心 C.脾 D.肺 15. “受盛之官”指 ( )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16. “血府”指 ( ) A.脑 B.髓 C.骨 D.脉 17. 朝百脉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8.“精血同源”指的是 ( ) A.心肺关系 B.肺肝关系 C.肝脾关系 D.肝肾关系 19.“先天之本”是指 ( ) A.心 B.肝 C.脾 D.肾 20.“后天之本”是指 ( ) A.心 B.肝 C.脾 D.肾 21. 心在志为 ( ) A.怒 B.喜 C.思 D.忧 22. 五脏有五华,则肺之华是 () A. 毛 B. 发 C. 爪 D.唇 23. 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 ( ) A.吸入清气 B.宣发卫气 C.生成宗气和调节气机 D.助心行 血 24. 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中医临床“三基”手册》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侯论》 2、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先秦秦汉 B.两晋隋唐 C.宋金元 D.明清 E.近代 3、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 ( )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丹溪 E.陈无择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5、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B.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E.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 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10、肾病及肝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1、根据情志相胜法,大怒时可用哪种情志去制约( )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 12、“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1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火与土 E.火与水 14、用甘味药治疗肺气虚,其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五行相生 D.五行相克 E.同气相求 15、以下可用阴阳互相互根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16、“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17、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18、肝病传脾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生 B.克 C.乘 D.侮 E.子病及母 1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20、“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1、因心火旺而导致目赤易怒者, 为( ) A.母病及子 B.木火刑金 C.水来乘火 D.火来侮水 E.子病及母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精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 )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A)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C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C.D.E )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22. 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A. B )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与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一)第一章【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 4.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A.生殖之精 B. 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气 B.气 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 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 以上均是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动静 B. 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阴阳比较完 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 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10.阴阳感是指: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11.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生和变化的: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1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14.“无阳则阴无以生,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15.根据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脾 C.肝 D.肺 E. 肾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A.心 B.肺 C.肝 D.脾 E.

《中医学基础)习题

中医学基础》试卷 、 单项选择题 ( 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A. 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 2. 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 3.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 ) A.上午 B .中午 C .下午 D .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 ) A. 寒与热 B. 上与下 C. 动与静 D.邪与正 5. 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 ) A.木 B .火 C .土 D .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 ) A. 曲直 B. 炎上 C. 润下 D. 从革 7. 五行中, 木的特性是 ( ) A. 润下 B. 稼穑 C. 炎上 D. 曲直 8. 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 A 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9. 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 ) ) .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A. 传化物而不藏 , 实而不能满 C .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不能实 10. 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C A. 脾 B. 三焦 八、、 11. 藏神的是 A. 心 B. 肝 C. 12. 主统血的是 A. 心 B. 肝 C. 13. 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A. 喜 B. 怒 C. 14. “在窍为目” 的是 A. 肝 B. 心 C. 15. “受盛之官” 指 A. 胆 B. 胃 C. 16. “血府”指 A. 脑 B. 髓 C. 17. 朝百脉的是 A. 心 B. 肝 C. 18. “精血同源”指的是 A. 心肺关系 B. 肺肝关系 C. B. 藏精气而不泻 , 实而不能满 D . 藏精气而不泻 , 满而不能实 () 肝 D. 肾 ( ) 脾 D. 肺 ( ) 脾 D. 肺 ( ) 思 D. 忧 ( ) 脾 D. 肺 ( ) 小肠 D. 大肠 ( ) 骨 D. 脉 ( ) 脾 D. 肺 ( ) 肝脾关系 D. 肝肾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最新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疠气形成的社会因素: A.战乱不停 B.气候反常 C.社会动荡不安 D.生活极度贫困 E.工作环境恶劣 2.下列哪一项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辨证求因C.试探反问 E.详问发病经过 3.下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虚 B.血瘀 C.血寒 D.血热 E.血脱 4.下列哪一项是气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A.动力 B.原料 C.动力和原料 D.气能化津 E.气能生精 5.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 A.木→土→水→金→火→木 B.水→火→金→木→土→水 C.金→木→水→土→火→金 D.土→金→水→木→火→土 E.火→金→水→土→木→火 6.下列哪一项对人体的滋润作用较为明显: A.精 B.津 C.液 D.阴液 E.血 7.下列哪一项属于肾的生理功能: A.运化水液 B.通调水道 C.主宰全身水液代谢 D.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E.贮尿、排尿 8.寒痹又称痛痹,主要反映了哪一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邪易伤阳气 C.寒主收引 D.寒性凝滞 E.湿性重浊 9.瘀血在舌质上表现为: A.舌质紫暗 B.舌质淡红C。舌质淡白D.舌质鲜红E.舌质红绛 10.疫疠之气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胜邪负D.正气虚衰C.正邪两盛D.邪气致病E.正气未虚 11.“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虚实错杂 1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男子“五八”的生理表现是: A.面始焦,发始堕 B.面皆焦,发始白 C.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三) 一、A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B.肺C.脾D.肝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B.气的运动形式C.气的运动变化D.气的升降运动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B.胃C.大肠D.脾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B.髓C.脉D.胆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B.实证用攻C.虚证用补D.虚证用攻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B.不卫生食物C.陈腐变质食物D.有毒食物E.偏嗜某种食物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B.脾C.肾O.三焦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 二、D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B.侮其所不胜C.克其所胜D.子病及母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B.大肠C.小肠D.胃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B.胆C.脑D.骨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B.任脉C.带脉D.督脉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 A.手太阳B.手少阴C.手少阳D.手太阴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A.寒邪B.湿邪C.其性数变D.其性凝滞E.易致疮疡

中医基础练习题(修改)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金匮要略》 2.奠定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专著是B A.《神农本草经》 B.《黄帝内经》 C.《伤寒论》 D.《千金要方》 3.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C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论》 D《诸病源候论》 4.力倡“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的医家是B A.李东垣 B.刘完素 C.朱丹溪 D.张从正 5.金元时期,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医家是B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6.金元四大家中被后世称为寒凉派的是A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杲 D.朱丹溪 7.金元时期,被后人称为“养阴派”的医家是D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8.提出“戾气学说”的医家是B此题可删 A.吴鞠通 B.吴又可 C.叶天上 D.薛生白 9.创立了以卫气营血为核心的温病辨证论治理论的是A可删 A.叶天士 B.吴鞠通 C.王清任 D.吴又可 10.下列何项不能组成一对阴阳A应选B A.天与地 B.升与水 C.暑与寒 D.上与下 11.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C A.阳中之阴 B.阴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阳中之阳 12.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C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13.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B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14.下列何项不属“相克”异常A A.制化 B.相乘 C.相侮 D.反侮 15.疾病过程中,先有高热汗出,面红脉洪,后突然转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 欲绝。用下列何种理论解释A A.重阳必阴 B.寒极生热 C.阳损及阴 D.阳盛格阴 16.“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B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17.“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D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互用 18.治疗血虚病证,配用补气药物的生理基础是 A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1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D A.心 B.脾 C.肝 D.肺 20.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D A.心 B.肺 C.肝 D.脾 21.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D A.心 B.肺 C.肝 D.肾 2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C与12题重复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23.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B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24.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B A.前半夜 B.后半夜 C.上午 D.下午 25.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C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阴虚则阳亢 26.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B应选A,此题可删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2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C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