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知识点与习题

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知识点与习题
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知识点与习题

配合物结构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由提供孤电子对(NH 3、H 2O 、X -

)或π电子(H 2C =CH 2

、、)的物种与提供适当空轨道的物种(金属原子或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为配合物。

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1.配合物由内界(inner )和外界(outer )组成。外界为简单离子,配合物可以无外界,但不可以无内界。例如:

Fe(CO)5Pt(NH 3)2Cl 2

2.内界由中心体(center )和配位体(ligand )组成。

(1)中心体:提供适当的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绝大部分是d 区或ds 区元素。用M 表示。 (2)配位体 (L)(简称配体):提供孤对电子对或π电子的离子,离子团或中性分子。

三、配位化合物的分类(Classification )

1.Classical complexes :配体提供孤电子对,占有中心体的空轨道而形成的配合物。

例如:+23)Ag(NH ,-

34Cu(CN)

2.π-complexes :配体提供π电子,占有中心体的空轨道而形成的配合物。

例如:255)H Fe(C ,)]H C (K[PtCl 423(第一个π配合物,Zeise ’s salt )

H 2C

CH 2

M

配体提供:2个π电子 4个π电子 6个π电子

四、配位体(L )Ligand

1.根据配体中配位原子的不同,配体可分类成:

(1) 单基(齿)配体(unidentate ligand ):配体中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 例如:NH 3、H 2O 、X -

、 (py)

(2) 多基(齿)配体(multidentate ligand ):配体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由单齿配体组成

的配合物,称为简单配合物;由多齿配体组成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chelate )。

2.一些常见的配体:

(1)单基配体:X -:F -(fluoro)、Cl -(chloro)、Br -(bromo)、I -

(iodo)、H 2O (aquo)、

CO (carbonyl)、NO (nitrosyl)、C 5H 5N (py)、OH -

(hydroxo)

(2)双基配体:en (乙二胺) H 2NCH 2CH 2NH 2(ethylenediamine )

ox 2-(草酸根) (oxalate ion ) gly -(氨基乙酸根)

bipy (联吡啶)(2,2’-dipyridyl )

(3)多基配体:EDTA (乙二胺四乙酸)(六齿)(H 4Y)

(ethylenediaminetetracetato )

五、配位数(Coordination Number )

1.中心原子(或离子)所接受的配位原子的数目,称为配位数

2.若单基配体,则配位数 = 配体数;若多基配体,则配位数 = 配体数?配位原子数 / 每个配体 3.确定配位数的经验规则—EAN 规则(Effective atomic number rule )或十八电子(九轨道)规则

(1)含义:

a .EAN 规则:中心体的电子数加上配体提供给中心体的电子数等于某一稀有气体的电子构型(36,54,

86)

b .十八电子规则:中心体的价电子数 + 配体提供的电子数 =18,(n - 1)d 10n s 2n p 6

N

O C O C O

O H 2NCH 2C O O N N HOOCH 2C NCH 2CH 2N HOOCH 2C CH 2COOH CH 2COOH

c .九轨道规则:五个(n - 1)

d 轨道(或者五个n d 轨道),1个n s 轨道和3个n p 轨道(9个价轨道)都充

满电子。

(2)应用

a .确定配位数:Fe(CO)x (NO)y 8 + 2x + 3y = 18

∴x = 5,y = 0 或 x = 2,y = 2

b .判断配合物是否稳定:

4HCo(CO)-4Co(CO)4Co(CO)

18e (stable) 18e (stable) 17e (unstable) c .可以判断中性羰基配合物是否双聚

Mn(CO)517e ,2Mn(CO)5→Mn 2(CO)10,Co(CO)4,2Co(CO)4→ Co 2(CO)8 d .判断双核配合物中金属原子之间是否存在金属键(式中数字为配体提供的电子数以及中心体的价电子数)

18216421=++++?+x 1811725=+++++x ∴x = 0 无金属键∴x = 2有金属键 e .正确书写配合物的结构式:

455)H Fe(C -21033]CO)(Re H [

f .正确书写反应方程式: Re 2O 7 + 17CO Re 2(CO)10 + 7CO 2

+ Fe(CO)2 + 2CO Cr(CO)6 + 4NO

Cr(CO)4 + 6CO

六、配位化合物的命名(The Nomenclature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 )

1.从总体上命名

(1)某化某:外界是简单阴离子,[Cr(H 2O)4Cl 2]Cl ,氯化二氯·四氨合铬(Ⅲ) (2)某酸某:

a .外界是含酸根离子:[Co(NH 3)5Br]SO 4:硫酸溴·五氨合钴(Ⅲ)

b .内界是配阴离子:K 3[Fe(CN)6]:六氰合铁(Ⅲ)酸钾 2.内界的命名

(1)内界的命名顺序:配体名称 + 合 + 中心体名称 +(用罗马数字表示的中心体氧化数)

例如:[PtCl 2(NH 3)(C 2H 4)]:二氯·氨·(乙烯)合铂(Ⅱ)

(2)配体的命名顺序:

a .先无机配体后有机配体,有机配体名称一般加括号,以避免混淆;

b .先命名阴离子配体,再命名中性分子配体;

c .对于都是中性分子(或阴离子),先命名配体中配位原子排在英文字母顺序前面的配体,例如NH 3和H 2O ,应先命名NH 3;

d .若配位原子数相同,则先命名原子数少的配体。例如:NH 3、NH 2OH ,先命名NH 3。

(3)配体的名称

a .英文的数字前缀

mono(一) di(二) tri(三) tetra(四) penta(五)

Cl(OC)4W

4

Cl

(C 5H 5)(OC)Mn

Mn(CO)(C 5H 5

)

O

O C C

x Re H

CO

Re Re CO

CO CO

H H

OC OC

OC OC CO

CO

Fe(CO)3

hexa(六) hepta(七) octa(八) nona(九) deca(十) b .M ←SCN 硫氰酸根 (-SCN) thiocyano M ←NCS 异硫氰酸根 (-NCS) isothiocyano

M ←NO 2硝基 (-NO 2) nitro 来自HO - NO 2 M ←ONO 亚硝酸根 (-ONO) nitrito 来自H - ONO

NO 亚硝酰基 nitrosyl CO 羰基 carbonyl M ←CN 氰根 cyano M ←NC 异氰根 isocyano

3.多核配合物的命名

在桥基配体名称前面加上希腊字母μ,例如:

3323Fe(CO)CO)Fe((OC)-μ三(μ-羰基)·

二[三羰基合铁(0)] 二(μ-氯)·二[二氯合铁(Ⅲ)]

氯化μ–羟·二[五氨合铬

(Ⅲ)] 七几种常见配位数的配合物的几何异构现象 a .四配位:

(i)正四面体:不存在几何异构体

AA, A B —双齿配体,配合物类型 4Ma 22c Ma (cd Ma 2)

Mabcd

M(AA)cd M(AB)cd

几何异构体数目

1

2

3

1 2

-cis -trans

配合物类型

5M a e Ma 4 23d Ma e c Ma 22 de Ma 3 cde Ma 2 Mabcde 三角双锥几何异构体数目 1 2

3 5

4 7 10

四方锥几何异构体数目

1 2 3 6 4 9 15

配合物类型 Ma 4e 2(Ma 4ef)

Ma 3d 3

Ma 3def

Ma 2c 2e 2

Mabcdef

M(AB)2ef

几何异构体数目

2

2

4

5

15

6

+]Cl )[Co(NH 243]O)(H RuCl [323

-cis -trans -fac -mer

(4) 确定几何异构体的方法??直接图示法

a .只有单齿配体的配合物以Ma 2cdef 为例(9种): 第一步,先确定相同单齿配体的位置

①② Cl Fe Cl Cl Cl Fe Cl

Cl [(NH 3)Cr O H

Cr(NH 3)5]Cl 5NH 3Co

3

H 3N

Cl

H 3N Cl Co Cl

H 3N NH 33

H 3N

Cl

Ru 2

H 2O Cl H 2O

OH 2Ru OH 2

Cl Cl OH 2

Cl

M a

a

M a

a

第二步,再确定其他配体的位置 ①(6种): ②(3种):

b .既有单齿配体,又有双齿配体的配合物以

M(AB)2ef 为例(6种) 第一步,先固定双齿的位置

①②

第二步,确定双齿配体中配位原子的位置. ①

第三步,最后确定单齿配体的位置.

八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⑴价键理论

1.价键理论的基本内容:

(1) 配合物的中心体M 与配体L 之间的结合,一般是靠配体单方面提供孤对电子对与M 共用,形成配键M ←∶

L ,这种键的本质是共价性质的,称为σ配键。

(2) 形成配位键的必要条件是:配体L 至少含有一对孤对电子对,而中心体M 必须有空的价轨道。

(3) 在形成配合物(或配离子)时,中心体所提供的空轨道(s 、p ,d 、s 、p 或s 、p 、d)必须首先进行杂化,形成能

量相同的与配位原子数目相等的新的杂化轨道。 2.讨论:

(1) 配合物中的中心体可以使用两种杂化形式来形成共价键:

一种杂化形式为(n 1)d 、n s 、n p 杂化,称为内轨型杂化。这种杂化方式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内轨型配合物(inner

complexes );

另一种杂化形式为n s 、n p 、n d 杂化,称为外轨型杂化,这种杂化方式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外轨型配合物(outer

complexes );

(2) 对于四配位:

M a

f a c d M d a c e

M a

d a c f

M a

c a

d e

M a

c a

d M a

c a e f

M d c a a

M

e c a a M

d c a a M M M B A A

B

M B A M B B A A M

B A

M A B M B A A B e f M

B A B e

f M B B A A M B A

M B A M A B

a .正四面体配合物:

中心体一定采取sp 3杂化,一定是外轨型配合物,对于(n - 1)d 10电子构型的四配位配合物,一定为四面体。 b .平面四方配合物:

中心体可以采取dsp 2杂化,也可以采取sp 2d 杂化,但sp 2d 杂化类型的配合物非常罕见。舍去低能n p 价轨道而用

高能n d 价轨道的杂化是不合理的。

☆对于(n - 1)d 8电子构型四配位的配合物(或配离子):+243)Ni(NH 、-

24Ni(CN),前者

为正四面体,后者为平面四方,即前者的Ni 2+采取sp 3杂化,后者的Ni 2+采取dsp 2杂化。而Pd 2+、Pt 2+为中心体的四配位配合物一般为平面四方,因为它们都采取dsp 2杂化。

Ni 2+

的sp 3

杂化:3d

8

3d

4s

4p

Ni 2+的dsp 2

杂化

3d

4s

4p

dsp 2

杂化

(3) 对于六配位:

中心体既能采取sp 3d 2杂化,也能采取d 2sp 3杂化。

☆对于(n - 1)d x (x = 4、5、6)电子构型中心体而言,其六配位配合物采取内轨型杂化还是采取外轨型杂化,主要

取决于配体对中心体价电子是否发生明显的影响而使(n - 1)d 价轨道上的d 电子发生重排。

(4) 中心离子采取内外轨杂化的判据??磁矩

a .配合物分子中的电子若全部配对,则属反磁性(diamagnetism );反之,当分子中有未成对电子,

则属顺磁性(paramagnetism )。因此,研究和测定配合

物的磁性,可提供有关中心金属离子电子结构和氧化态等方面的信息。

b .测量配合物磁性的仪器为磁天平(magneti

c balance ),有古埃磁天平(Guay balance )和法拉第磁天平(Faraday

balance ),后者可以变温测量物质的磁矩。

c .为求得配合物的未成对电子数,可仅考虑自旋角动量对磁矩的贡献,称“唯自旋”(spin-only )

处理:唯自旋的磁矩)2(+?=n n s μn 为未成对电子数 3.价键理论的应用:

(1) 可以确定配合物的几何构型,即:

sp 3杂化 — 正四面体,dsp 2杂化 — 平面四方,sp 3d 或dsp 3杂化 — 三角双锥,d 4s —

四方锥,sp 3d 2或d 2sp 3杂化 — 正八面体。

必须说明的是三角双锥与四方锥的结构互换能非常小,所以它们两者可以互

相转变。例如:-25M nCl (d 4高自旋)四方锥、-35Co(CN)(d 7低自旋)四方锥,

都不能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而看作三角双锥的互变异构体则很容易理解:因为Mn 2+和Co 2+ 都有一个(n - 1)d 空轨道,所以Mn 2+和Co 2+可以采取dsp 3杂化,所以这两种配离子是三角双锥互变异构成四方锥型。

(2) 可以判断配合物的稳定性

同种中心体、配体与配位数的配合物,内轨型配合物比外轨型配合物稳定。

例如:+363)Co(NH 稳定性大于+

263)Co(NH 的稳定性,36Fe(CN)-

稳定性大于36FeF -

的稳定性。 4.价键理论的局限性

(1) 只能解释配合物基态的性质,不能解释其激发态的性质,如配合物的颜色。

(2) 不能解释+243)Cu(NH 离子为什么是平面四方几何构型而Cu 2+离子不是采取dsp 2杂化?因为Cu 2+电子构型为

3d 9,只有把一个3d 电子激发到4p 轨道上,Cu 2+离子才能采取dsp 2杂化,一旦这样就不稳定,易被空气

氧化成334Cu(NH )+

,实际上234Cu(NH )+

在空气中很稳定,即Cu 2+离子的dsp 2杂化不成立。

(3) 不能解释第一过渡系列+2氧化态水合配离子+

262O)M(H 的稳定性与d x 有如下关系:

d 0 <d 1 <d 2<d 3 >d 4 >d 5 <d 6 <d 7 <d 8 >d 9 >d 10

Ca 2+ Sc 2+ Ti 2+ V 2+ Cr 2+ Mn 2+ Fe 2+ Co 2+ Ni 2+ Cu 2+ Zn 2+ (4)

5Fe(CO),82(CO)Co ,,都是稳定的配合物。

已知,CO 的电离势要比H 2O 、NH 3的电离势高,这意味着CO 是弱的σ给予体,即M ←CO ,σ配键很弱。实际上羰基配合物是稳定性很高的配合物。

⑵晶体场理论

1.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

(1) 把中心离子M n +看作带正电荷的点电荷,把配体L 看作带负电荷的点电荷,只考虑M n +与L 之间的静电作用,

不考虑任何形式的共价键。

(2) 配体对中心离子的(n - 1)d 轨道要发生影响(五个d 轨道在自由离子状态中,虽然空间的分布不同,但能量是

相同的),简并的五个d 轨道要发生分裂,分裂情况主要取决于配体的空间分布。

(3) 中心离子M n +的价电子[(n - 1)d x ]在分裂后的d 轨道上重新排布,优先占有能量低的(n - 1)d 轨道,进而获得额

外的稳定化能量,称为晶体场稳定化能(crystal field stabilization energy, CFSE)。

2.中心体d 轨道在不同配体场中的分裂情况 (1)d 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xy d

xz d yz d 22d y x -2d z Fig. 16.4 The angular distribution wave functions diagram of the five d orbitals and their spatial relation to ligands on the x , y and z -axes.

从图16.3中可以看出xy d 、xz d 、yz d 的角度分布图在空间取向是一致的,所以它们是 等价的,而22d y x -、2d z 看上去似乎是不等价的,实际上它们也是等价的,因为2d z 可以看 作是22d z x -和22d z y -的组合(图16.4)。

Fig. 16.5 Illustration of the 2d z orbital as a linear combinationof the 22d z x -and 22d z y - orbitals.

(2) 在假想的球形场中(spherical field )

球形场中每个d 轨道上的电子 受到配体提供电子对的排斥 作用相同

(3) 在正八面体场中(octahedral field )O h a .建立坐标:

对于正八面体配合物ML 6,中心体(M)放在坐标

轴原点,六个配体L 分别在x ±,y ±,z ±轴上且离

原点的距离为a 。相当于从球形场配体中拿掉许多配

x

y x

z

y z

x y

x

z

体,最后只剩下x ±,y ±,z ±轴上六个配体。

b .d 轨道的分裂情况: 对中心体M 的(n - 1)d 轨道而

言:从2d z 与22d y x -的角度分布图

来,这两个轨道的电子云最大密度处恰好对着x ±,y ±,z ±上的六个配体,受到配体电子云的排斥作用增大,所以2d z 与22d y x -轨道的能量升高;从xy d 、

xz d 、yz d 的角度分布图来看,

这三个轨道的电子云最大密度处指向坐标轴的对角线处,离x ±,y ±,z ±上的配体的距离远,受到配体电子云的排斥作用小,

所以xy d 、xz d 、

yz d 轨道的能量降低。故在正八面体场中,中心体M 的(n - 1)d 轨道分裂成两组(图16.7):

Fig. 16.7 Crystal field splitting in an octahedral complex

c .分裂能

(i)定义: Δ )()(o g 2g t e E E -= (1)

(ii)e g 与t 2g 两组d 轨道的能量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064g 2g =+)t ()e (E E (2)

由(1)、(2)联立方程得:o )(o )(Δ52

, Δ53 g 2g -==t e E E

令?o = 10D q ,则:2g

g

6q 4q , (e )

(t )E D E D -==

d .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o

2g

g

o (t

)

(e )(CFSE)(4q)6q D n D n -?+?=,

其中)e ()t (n n g g 2 、

为g g e t 2、上的电子数。 0g 6g 2)()(e t CFSE (4q)624q D D =-?=- 2g 4g 2)()(e t CFSE (4q)46q 24q D D D =-?+?=-

(4) 在正四面体场中(The tetrahedral field )T d

a .建立坐标:

取边长为a 的立方体,配合物ML 4的中心

体M 在立方体的体心,四个配体L 占有个立方体四个互不相邻的顶点上,三个坐标轴分别穿过立方体的三对面心。

b .d 轨道在T d 场中的分裂情况:

2d z 与22d y x -原子轨道的电子云最大密度处离最近的一个配体的距离为a 2

2

xy d 、xz d 、yz d 原子轨道的电子云最大密度处离最近的一个配体的距离为2

a

,所

以xy d 、xz d 、yz d 原子轨道上的电子受到配体提供的电子对的排斥作用大,其原子轨道的能量升高;而2d z 与

22d y x -原子轨道上的电子受到配位体提供的电子对

的排斥作用小,其原子轨道的能量降低。故在正四面体场中,中心体M 的(n - 1)d 轨道分裂成两组(图 16.9):

e – 二重简并

t – 三重简并 g – 中心对称 u – 中心反对称 1 – 镜面对称 2 – 镜面反对称

Fig. 16.6 A sketch showing six negative charges

arranged octohedrally around a central M species with a set of Cartesian axes for reference.

Fig. 16.8 A sketch showing the tetrahedral

arrangement of four negative charges around a central M species with the 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 oriented to identify the positions of the d orbitals.

Fig. 16.9 Crystal field splitting in a tetrahedral complex

c .分裂能

(i) e t t E E -=2Δ (1) (ii) 2t ,e 两组d 轨道的能量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0462=+e t E E (2)

联立(1)(2)得:t t E Δ522

=,t e E Δ5

3

-=

o 440q 99ΔΔt D =≈2 1.78q t E D =∴, 2.67q e E D =-

d .(CFSE) t

2(CFSE)( 2.67q) 1.78q t e t D n D n =-?+? 2 t e n n 、为2 t e 、轨道上的电子数。

(5)在平面四方场中 (square planar field)S q

a .把正八面体场中的z ±轴上的两个配体(L)去掉,形成平面四方场配合物

b .d 轨道的分裂情况:分裂成四组:

Fig. 16.10 Splitting of d-orbital energies by a square field of ligands

(6) 配体场 三角形 三角双锥 平面四方

四方锥

正四面体

正八面体

立方体 d 轨道分裂组数

3

4

2

2

2

九 1.稳定常数(或形成常数)(Stability constant or formation constant ) (1) 实验:

-++??→?↓?→???→?↓??→?-

-

-

2CN

I 23NH Cl Ag(CN)AgI )Ag(NH AgCl Ag 3

说明配离子+23)Ag(NH 也有离解反应:+23)Ag(NH 3NH 2Ag ++

(2) Ag +与NH 3之间的平衡—配位平衡 3

2NH Ag ++

+23)Ag(NH 32

f 2

3[Ag(NH )] [Ag ][NH ]

K ++

=

也可以用离解常数(K d )来表示(dissociation constant )

f

2323d 1

]

)[Ag(NH ]][NH [Ag K K ==

++

(3)实际上配离子的形成也是分步进行的。即: Ag + + NH

3

Ag(NH 3)+K 1

Ag(NH

3)+ + NH 3

+23)Ag(NH K 2

∴K f = K 1·K 2 = β2β累积平衡常数(accumulated constant)

通式:M + n L ML n βn = K 1K 2……K n

下面我们所用的K f 就是该配离子的累积平衡常数 1.配合物的稳定型性的判据:

(1) 同类型的配合物(或配离子)(ML 4、ML 6),其K f 越大,越稳定;但不同类型配合物,要通过计算说明。 (2) 螯合效应(chelate effect)-熵增原理(entropy increasing principles ) a .实例:

Non-chelated complex

lg K Ni 2+ + 2NH 3

[Ni(NH 3)2]2+

5.00 [Ni(NH 3)2]2+ + 2NH 3[Ni(NH 3)4]2+ 2.87 [Ni(NH

3)4]2+ + 2NH 3

[Ni(NH 3)6]2+

0.74 Chelated complex

lg K Ni 2+ + en [Ni(en)]2+

7.51

[Ni(en)]2+ + en [Ni(en)

2]2+ 6.35 [Ni(en)2]2+ + en

[Ni(en)3]2+

4.32

说明形成螯合物比形成简单配合物稳定。 b .Explain —Entropy increasing

[Ni(NH 3)6]2+ + 3en → [Ni(en)3]2+ + 6NH 3

上式表示反应物为4mol 物种,生成物为7mol 物种,生成物的混乱度大于反应物的混乱度,正反应方向是混乱度增加的方向,即熵增方向,所以螯合物的稳定性大于简单配合物的稳定性,这种效应称为“螯合效应”。

c .例外情况:若螯合物中螯环存在张力,该螯合物未必稳定。

例如:7f 23101.1 )Ag(NH ?=+K ,70.4 Ag(en)f =+

K

因为Ag +采取sp 杂化,形成Ag(en)+时,螯环中张力存在的缘故。

Practice Exercise :为什么比起[Cu(H 2O)4en]2+、[Cu(NH 3)2(en)2]2+来,[Cu(en)3]2+特别不稳定?(Cu 2+ + 3en :lg K 1 = 10.72,lg K 2 = 9.31,lg K 3 = -1.0)[Cu(H 2O)2(en)2]2+的两种几何异构体中,哪一个是主要形式?

2.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1) 内因:中心体与配体的本身性质

(2) 外因:溶液的酸度、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

3.硬软酸碱理论(Hard and soft acids and bases )(HSAB ) (1) 实验事实:

a 类金属离子M (I)(碱金属)、M (II)(碱土金属离子)、

Ti 4+、Cr 3+、Fe 3+、Co 3+(高氧化态过渡金属离子)

与a 类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

Sb As P N >>>>Te Se S O >>>>I Br Cl F >>>

b 类金属离子 Cu +、Ag +、Hg +、Hg 2+、Pd 2+、Pt 2+

(重过渡金属离子,或低氧化态过渡金属离子)

与b 类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

Br

<

Sb

Cl

F<

<

<

S

O<

P

As

Se

N>

>

~

<

根据与a类、b类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配体也分成a类、b类。

(2)Pearson建议用“hard”和“soft”来描述(a)类和(b)类

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知识点与习题

配合物结构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由提供孤电子对(NH 3、H 2O 、X - )或π电子(H 2C =CH 2 、 )的物种与提供适当空轨道的物种(金属原子或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为配合物。 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1.配合物由内界(inner )和外界(outer )组成。外界为简单离子,配合物可以无外界,但不可以无内界。例如: Fe(CO)5 Pt(NH 3)2Cl 2 2.内界由中心体(center )和配位体(ligand )组成。 (1) 中心体:提供适当的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绝大部分是d 区或ds 区元素。用M 表示。 (2) 配位体 (L)(简称配体):提供孤对电子对或π电子的离子,离子团或中性分子。 三、配位化合物的分类(Classification ) 1.Classical complexes :配体提供孤电子对,占有中心体的空轨道而形成的配合物。 例如:+23)Ag(NH ,- 34Cu(CN) 2.π-complexes :配体提供π电子,占有中心体的空轨道而形成的配合物。 例如:255)H Fe(C ,)]H C (K[PtCl 423(第一个π配合物,Zeise ’s salt ) M H 2C CH 2 M 配体提供:2个π电子 4个π电子 6个π电子 四、配位体(L )Ligand 1.根据配体中配位原子的不同,配体可分类成: (1) 单基(齿)配体(unidentate ligand ):配体中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 例如:NH 3、H 2O 、X - 、 (py) (2) 多基(齿)配体(multidentate ligand ):配体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由单齿配体组成 的配合物,称为简单配合物;由多齿配体组成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chelate )。 2.一些常见的配体: (1) 单基配体:X -:F -(fluoro)、Cl -(chloro)、Br -(bromo)、I - (iodo)、H 2O (aquo)、 CO (carbonyl)、NO (nitrosyl)、C 5H 5N (py)、OH - (hydroxo) (2) 双基配体:en (乙二胺) H 2NCH 2CH 2NH 2(ethylenediamine ) ox 2-(草酸根) (oxalate ion ) gly - (氨基乙酸根) bipy (联吡啶) (2,2’-dipyridyl ) (3) 多基配体:EDTA (乙二胺四乙酸)(六齿)(H 4Y) (ethylenediaminetetracetato ) 五、配位数(Coordination Number ) 1.中心原子(或离子)所接受的配位原子的数目,称为配位数 2.若单基配体,则配位数 = 配体数;若多基配体,则配位数 = 配体数 ? 配位原子数 / 每个配体 3.确定配位数的经验规则—EAN 规则(Effective atomic number rule )或十八电子(九轨道)规则 (1) 含义: a .EAN 规则:中心体的电子数加上配体提供给中心体的电子数等于某一稀有气体的电子构型(36,54, 86) b .十八电子规则:中心体的价电子数 + 配体提供的电子数 =18,(n - 1)d 10n s 2n p 6 N O C O C O O H 2NCH 2C O O N N HOOCH 2C NCH 2CH 2N HOOCH 2C CH 2COOH CH 2COOH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获得晶体的几种途径 (2)理解晶体的特点和性质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3)初步学会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生活素材,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晶体与非晶体进行分类 (2)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晶体的特点和性质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2、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数的方法 四、教学用品 课前学生收集的各种固体物质、玛瑙耳坠和水晶项链、蜂巢、晶胞实物模型、乒乓球、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圆底烧瓶、碘、水、多媒体等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上课前,我已经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身边的固体物质,大家都带来了吗?(学生:带来了)你们都带来了哪些固体呢?(学生七嘴八舌,并展示各自的固体)[教师]同学们带来的固体物质可真是琳琅满目啊!但是,我们每个人可能只带了几样,想知道别人收集了哪些固体物质吗?(学生:想)下面我们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然后互相交流一下收集的各种固体物质,并讨论如何将这些固体物质进行分类呢? [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各自所带的物品,并分类(教师进行巡视) [教师]:请这组同学将你们带来的固体和交流的结果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我们讨论后觉得将粗盐、明矾、樟脑丸分为一类;塑料、玻璃片、橡胶分为另一类。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分呢?生:根据这些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另一些没有。) [教师总结]这组同学收集的物品很丰富,并通过组内讨论确定了分类依据,然后进行了恰当的分类。其实,同学们也许没有留心观察,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美丽的固体,当然也有的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易接触到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固体。 [视频投影]雪花放大后的形状、烟水晶、石膏、毒砂、绿柱石、云母等晶体实物(并配以相应的解说,给学生了解到这些固态物质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教师讲述]我们就将这些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之为晶体,而另一些没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之为非晶体。 [板书]一、晶体与非晶体 设计意图:课前请同学收集身边的固态物质,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分组交流讨论,最后进行分类,并在课堂上汇报。这样从学生身边的固体入手,直观、简洁地引入课题,潜移默化

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黄石二中2011年化学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时间:110分钟满分:120分2011.2.25 命题人:高存勇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有关金属晶体嘚判断正确嘚是 A.简单立方、配位数6、空间利用率68% B.钾型、配位数6、空间利用率68% C.镁型、配位数8、空间利用率74% D.铜型、配位数12、空间利用率74% 2.有关晶格能嘚叙述正确嘚是 A.晶格能是气态离子形成1摩离子晶体释放嘚能量 B.晶格能通常取正值,但是有时也取负值 C.晶格能越大,形成嘚离子晶体越不稳定 D.晶格能越大,物质嘚硬度反而越小 3.下列排列方式是镁型堆积方式嘚是 A.ABCABCABC B.ABABABABAB C.ABBAABBA D.ABCCBAABCCBA 4.下列关于粒子结构嘚描述不正确嘚是 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嘚极性分子 B.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嘚18电子粒子 C.CH2Cl2和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嘚非极性分子 D.1 mol D162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 N A(N A代表阿伏 加德罗常数) 5.现代无机化学对硫-氮化合物嘚研究是最为活跃嘚领域之一。 其 中如图所示是已经合成嘚最著名嘚硫-氮化合物嘚分子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嘚是 A.该物质嘚分子式为SN B.该物质嘚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C.该物质具有很高嘚熔沸点 D.该物质与化合物S2N2互为同素异形体 6.某物质嘚实验式为PtCl4·2NH3,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O3溶液反应也不产生沉淀,以强碱处理并没有NH3放出,则关于此化合物嘚说法中正确嘚是 A.配合物中中心原子嘚电荷数和配位数均为6 B.该配合物可能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C.Cl—和NH3分子均与Pt4+配位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资料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 构与性质)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说明: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ⅡA 族、第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N、Mg、P ②.元素电离能的运用: a. 用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 I1越小,金属性越强,表征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 b .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验证. 分析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如某元素的I n+1?I n,则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 (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叫做该元素的电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现减小的趋势.

(完整word版)3晶体结构与性质知识点详解.doc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知识点梳理】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 ① 晶体:是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 的物质。 ② 非晶体:是内部的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的物质。 2、晶体的特征 (1)晶体的基本性质 晶体的基本性质是由晶体的周期性结构决定的。 ① 自范性: a.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自发的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b.“自发”过程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生长的速 率适当。 ② 均一性:指晶体的化学组成、密度等性质在晶体中各部分都是相同的。 ③ 各向异性:同一晶体构造中,在不同方向上质点排列一般是不一样的,因此,晶体 的性质也随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④ 对称性:晶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都具有特有的对称性。在外形上,常有相等的对称 性。这种相同的性质在不同的方向或位置上做有规律的重复,这就是对称性。晶体的格子构造本身就是质点重复规律的体现。 ⑤ 最小内能: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晶体与同种物质非晶体固体、液体、气体相比 较,其内能最小。 ⑥ 稳定性:晶体由于有最小内能,因而结晶状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⑦ 有确定的熔点:给晶体加热,当温度升高到某温度便立即熔化。 ⑧能使 X 射线产生衍射:当入射光的波长与光栅隙缝大小相当时,能产生光的衍射现 象。 X 射线的波长与晶体结构的周期大小相近,所以晶体是个理想的光栅,它能使X 射线产生衍射。利用这种性质人们建立了测定晶体结构的重要试验方法。非晶体物质没有周期性 结构,不能使 X 射线产生衍射,只有散射效应。 (2)晶体 SiO 2与非晶体 SiO2的区别 ①晶体 SiO2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而非晶体SiO 2无规则的几何外形。 ②晶体 SiO2 的外形和内部质点的排列高度有序,而非晶体SiO 2内部质点排列无序。 ③晶体 SiO2 具有固定的熔沸点,而非晶体SiO 2无固定的熔沸点。 ④晶体 SiO2 能使 X 射线产生衍射,而非晶体SiO2没有周期性结构,不能使X 射线产生衍射,只有散射效应。 3、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 (1)考查固体的某些性质 晶体的熔点较固定,而非晶体无固定的熔点。考察固体的熔点,可间接地确定某一固体 是否为晶体。晶体的许多物理性质表现出各向异性,而非晶体则表现出各向同性。 (2)对固体进行 X —射线衍射实验。这是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 二、晶胞 1、定义: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叫晶胞。

人教选修3第三章 晶体结构和性质选择填空练习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 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a+共有6个 C.金属晶体中,以“…ABCABCABC…”形式的堆积称为面心立方堆积 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O2分子共有12个 2.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易导电 B.易导热 C.有延展性 D.易锈蚀 3.下列关于氯化钠晶体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相等 B.氯化钠的晶体结构中,每1个Na+仅结合1个Cl- C.氯化钠的晶胞中的质点代表一个NaCl D.氯化钠晶体中存在单个的NaCl分子 4.离子晶体一般不具有的特征是( ) A.熔点较高,硬度较大 B.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 C.固体时不能导电 D.离子间距离较大,其密度较小 5.六氟化硫分子为正八面体构型(分子结构如图),难溶于水,在高温下仍有良好的绝缘性,在电器工业方面具有广泛用途。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SF6各原子均达8电子稳定结构 B. SF6易燃烧生成SO2 C. SF6分子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D. SF6是原子晶体 6.下列四种有关性质的叙述,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 A.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很低 B.固体或熔融后易导电,熔点在1000℃左右 C.由共价键结合成网状晶体,熔点很高 D.固体不导电,熔融状态下亦不导电,但溶于水后能导电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离子键 D.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8.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石墨的层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最小的碳环上有六个碳原子 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紧邻的有6个Cl﹣ C. CsCl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的有8个Cl﹣,每个Cs+周围等距离紧邻的有6个Cs+ D.在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金属晶体中,每个金属原子周围紧邻的有4个金属原子 9.金属钠晶体为体心立晶胞,实验测得钠的密度为ρ(g·cm-3)。已知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mol-1),假定金属钠原子为等径的刚性小球且处于体对角线上的三个球相切。则钠原子的半径r(cm)为( ) A. B. C. 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 C.含有共价键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 11.氮氧化铝(AlON)属原子晶体,是一种超强透明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实验6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一、一、实验目的: 巩固化合物晶体结构知识。 二、二、实验内容: 典型的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有: 1.1.NaCl型结构 NaCl晶体结构是如图6-1所示的立方面心格子,属立方晶系Fm3m空间群,a0=0.5628nm。阴离子按立方最紧密方式堆积,阳离子充填于全部的八面体空隙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是6。 属于NaCl型晶体结构的晶体有很多,列于表6-1中。 (A) 立方面心格子(B) 晶胞(C) 晶胞绘制图 图6-1 氯化钠晶体结构 2. CsCl型结构 CsCl晶体结构是立方原始格子(图6-2),属立方晶系Pm3m空间群,a0=0.411nm。Cl-处于立方原始格子的八个角顶上,Cs+位于立方体中心,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是8。 属于CsCl型晶体结构的晶体有CsBr、CsI、TlCl、NH4Cl。 图6-2 CsCl晶体结构图6-3 纤锌矿晶体结构 3. 纤锌矿(α-ZnS)型结构 纤锌矿(α-ZnS)的晶体结构属立方晶系P63mc空间群,a0=0.382nm,c0=0.625nm,Z=2。在纤锌矿结构中(图6-3),S2-按六方紧密堆积排列,Zn2+充填于1/2的四面体空隙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是4。 属于纤锌矿(α-ZnS)型晶体结构的晶体有BeO、ZnO和AlN。

4. 闪锌矿(β-ZnS)型结构 闪锌矿(β-ZnS)的晶体结构属立方晶系空间群,a 0=0.540nm ,Z=4。如图6-4所示的闪锌矿结构是立方面心格子,S 2-位于立方面心的结点位置,Zn 2+交错地分布于立方体内的1/8小立方体的中心,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是4。如果将S 2-看成是作立方最紧密堆积,则Zn 2+充填于1/2的四面体空隙中。 属于闪锌矿(β-ZnS)型晶体结构的晶体有β-SiC 、GaAs 、AlP 和InSb 。 图6-4 闪锌矿的晶体结构 5. CaF 2型结构 萤石的晶体结构如图6-5所示,属立方晶系Fm3m 空间群,a 0=0.545nm ,Z=4。Ca 2+ 位于立方面心的结点位置,F -位于立方体内的八个小立方体的中心,Ca 2+的配位数是8,F -的配位数是4。在萤石结构中可以将Ca 2+看成是作立方紧密堆积,F -充填于全部四面体空隙中,而全部的八面体空隙都没有被充填,因此,在结构中八个F -离子之间就形成一个“空洞”, 这些“空洞”为F -离子的扩散提供了条件。 属于萤石型晶体结构的晶体有BaF 2、PbF 2、SnF 2、CeO 2、ThO 2和UO 2,还有一些晶体的结构与萤石的完全相同,只是阴、阳离子的位置完全互换,如Li 2O 、Na 2O 、K 2O 等。 图6-5 萤石晶体结构 6. 金红石(TiO 2)型结构 金红石(TiO 2)的晶体结构以及结构中Ti —O 八面体链的排列示于图6-6中,金红石结构属四方晶系P42/mnm 空间群,a 0=0.459nm ,c 0=0.459nm ,Z=2。金红石结构为四方原始格子,Ti 4+位于四方原始格子的结点位置,体中心的Ti 4+自成另一套四方原始格子,O 2-在晶胞中处于一些特定位置上,Ti 4+的配位数是6,O 2-的配位数是3。 金红石结构中Ti-O 八面体以共棱的方式排成链状,晶胞中心的链和四角的Ti-O 八面体链的排列方向相差90?,链与链之间由Ti-O 八面体以共顶相连。如果把O 2-看成近似于六方紧密堆积,则Ti 4+位于1/2的八面体空隙之中。 属于金红石型晶体结构的晶体有GeO 2、SnO 2、PbO 2、MnO 2、MoO 2、NbO 2、WO 2、CoO 2、MnF 2、MgF 2。 m F 3 4

(完整版)苏教版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3知识点

第一单元 金属键 金属晶体 金 属 键 与 金 属 特 性 [基础·初探] 1.金属键 (1)概念: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金属键。 (2)特征:无饱和性也无方向性。 (3)金属键的强弱 ①主要影响因素: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的数目等。 ②与金属键强弱有关的性质:金属的硬度、熔点、沸点等(至少列举三种物理性质)。 2.金属特性 特性 解释 导电性 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导热性 通过自由电子的运动把能量从温度高的区域传 到温度低的区域,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同样的 温度 延展性 由于金属键无方向性,在外力作用下,金属原 子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各层金属原子之间仍 保持金属键的作用 [核心·突破] 1.金属键????? 成键粒子: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 成键本质: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间 的静电作用 成键特征: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存在于:金属和合金中

2.金属晶体的性质 3.金属键的强弱对金属物理性质的影响 (1)金属键的强弱比较:金属键的强度主要取决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外围电子数,原子半径越大,外围电子数越少,金属键越弱。 (2)金属键对金属性质的影响 ①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越高。 ②金属键越强,金属硬度越大。 ③金属键越强,金属越难失电子。如Na的金属键强于K,则Na比K难失电子,金属性Na比K弱。 【温馨提醒】 1.并非所有金属的熔点都较高,如汞在常温下为液体,熔点很低,为-38.9 ℃;碱金属元素的熔点都较低,K-Na合金在常温下为液态。 2.合金的熔点低于其成分金属。 3.金属晶体中有阳离子,无阴离子。 4.主族金属元素原子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多少,可通过价电子数的多少进行比较。

选修3第3章《晶体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化学选修3《晶体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有关金属晶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A.简单立方、配位数6、空间利用率68% B.钾型、配位数6、空间利用率68% C.镁型、配位数8、空间利用率74% D.铜型、配位数12、空间利用率74% 2.有关晶格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晶格能是气态离子形成1摩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 B.晶格能通常取正值,但是有时也取负值 C.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不稳定 D.晶格能越大,物质的硬度反而越小 3.下列排列方式是镁型堆积方式的是 A.ABCABCABC B.ABABABABAB C.ABBAABBA D.ABCCBAABCCBA 4.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 B.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 C.CH2Cl2和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 D.1 mol D162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 N A(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5.现代无机化学对硫-氮化合物的研究是最为活跃的领域 之一。其 中如图所示是已经合成的最著名的硫-氮化合物的分 子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SN B.该物质的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C.该物质具有很高的熔沸点 D.该物质与化合物S2N2互为同素异形体 6.某物质的实验式为PtCl4·2NH3,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O3溶液反应也不 产生沉淀, 放出,则关于此化合物的 以强碱处理并没有NH 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配合物中中心原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均为6 B.该配合物可能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C.Cl—和NH3分子均与Pt4+配位 D.配合物中Cl—与Pt4+配位,而NH3分子不配

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2《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题(含答案)

《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和氯化铯晶体中,阳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 B.金刚石为三维网状结构,由碳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形成共价键 C.金属钠的晶体采用体心立方堆积,每个晶胞含2个原子,配位数为8 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 2.下列关于晶体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晶体的自范性指的是在适宜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规则的多面体几何外形B.晶体的各向异性和对称性是矛盾的 C.晶体的对称性是微观粒子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有序排列的必然结果 D.晶体的各向异性直接取决于微观粒子的排列具有特定的方向性 3.关于[Cr(H2O)4Cl2]Cl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心原子的化合价为+2价 B.配位数是6 C.配体为水分子,外界为Cl- D.在其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 4.下列晶体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熔点:SiI4

⑤MgCl 2的电子式: ⑥用电子式表示HCl 的形成过程: ⑦硫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⑧HClO 的结构式: H -Cl -O ⑨用电子式表示CO 2的形成过程: ⑩NH 4Cl 的电子式: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6.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 A .NH 3 B .Na 2O C .NH 4Cl D .H 2O 2 7.已知CsCl 晶体的密度为ρg·cm -3,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相邻的两个Cs +的核间距为acm ,CsCl 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CsCl 的摩尔质量可以表示为( ) A .3 A N a ρ??g·mol -1 B .3A N a ρ6??g·mol -1 C .3A N a ρ4 ??g·mol -1 D .3A N a ρ8 ??g·mol -1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B .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 .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D .在离子化合物CaCl 2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 9.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知识点 化学拓展 修改版

配合物 知识点总结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由提供孤电子对(NH 3、H 2O 、X - 或π电子的物种与提供适当空轨道的物种(金属原子或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为配合物。 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1.配合物由内界和外界组成。外界为简单离子,配合物可以无外界,但不可以无内界。例如:Fe(CO)5、Pt(NH 3)2Cl 2 2.内界由中心体和配位体组成。 (1) 中心体:提供适当的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绝大部分是d 区或ds 区元素。用M 表示。 (2) 配位体 (L)(简称配体):提供孤对电子对或π电子的离子,离子团或中性分子。 三、配位化合物的分类 1.配体提供孤电子对,占有中心体的空轨道而形成的配合物。例如:+23)Ag(NH ,- 34Cu(CN) 2.配体提供π电子,占有中心体的空轨道而形成的配合物。 例如:255)H Fe(C H 2C CH 2 M 配体提供:2个π电子 4个π电子 6个π电子 四、配位体 1.根据配体中配位原子的不同,配体可分类成: (1) 单基(齿)配体:配体中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例如:NH 3、H 2O 。 (2) 多基(齿)配体:配体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由单齿配体组成的配合物,称为简单配合物;由多齿配体组成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 2.一些常见的配体: (1) 单基配体:X -:F -、Cl -、Br -、I -、H 2O 、CO 、NO 、OH - (2) 双基配体:en (乙二胺) H 2NCH 2CH 2NH 2、ox 2-(草酸根) 五、配位数 1.中心原子(或离子)所接受的配位原子的数目,称为配位数 2.若单基配体,则配位数 = 配体数;若多基配体,则配位数 = 配体数 ? 配位原子数 / 每个配体 六、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1.从总体上命名 (1) 某化某:外界是简单阴离子,[Cr(H 2O)4Cl 2]Cl ,氯化二氯·四氨合铬(Ⅲ) (2) 某酸某:a .外界是含酸根离子:[Co(NH 3)5Br]SO 4:硫酸溴·五氨合钴(Ⅲ) b .内界是配阴离子:K 3[Fe(CN)6]:六氰合铁(Ⅲ)酸钾 2.内界的命名 (1) 内界的命名顺序:配体名称 + 合 + 中心体名称 + (用罗马数字表示的中心体氧化数)例如:[PtCl 2(NH 3)(C 2H 4)]:二氯·氨·(乙烯)合铂(Ⅱ) (2) 配体的命名顺序: a .先无机配体后有机配体,有机配体名称一般加括号,以避免混淆; b .先命名阴离子配体,再命名中性分子配体; c .对于都是中性分子(或阴离子),先命名配体中配位原子排在英文字母顺序前面的配体,例如NH 3和H 2O ,应先命名NH 3; d .若配位原子数相同,则先命名原子数少的配体。例如:NH 3、NH 2OH ,先命名NH 3。 (3) 配体的名称 a .M ←SCN 硫氰酸根 (-SCN)、M ←NCS 异硫氰酸根 (-NCS)、M ←NO 2 硝基 (-NO 2)、M ←ONO 亚硝酸根 (-ONO)、 NO 亚硝酰基、CO 羰基、M ←CN 氰根、M ←NC 异氰根 3.多核配合物的命名

高中化学选修三——晶体结构与性质

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晶体的常识 1.晶体与非晶体 得到晶体的途径:熔融态物质凝固;凝华;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特性:①自范性;②各向异性(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 ③固定的熔点;④能使X-射线产生衍射(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 2.晶胞--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即晶体中无限重复的部分 一个晶胞平均占有的原子数=×晶胞顶角上的原子数+×晶胞棱上的原子+×晶胞面上的粒子数+1×晶胞体心内的原子数 思考:下图依次是金属钠(Na)、金属锌(Zn)、碘(I 2)、金刚石(C)晶胞的示意图,它们分别平均含几个原子? eg :1.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如蓝晶(Al 2O 3·SiO 2)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又如石墨与层垂直方向上的电导率和与层平行方向上的电导率之比为1:1000。晶体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 ) ①硬度 ②导热性 ③导电性 ④光学性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晶体与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一定比非晶体的熔点高 B.晶体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C.非晶体无自范性而且排列无序 D.固体SiO 2一定是晶体 3.下图是CO 2分子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其中有多少个原子?

二、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 注意:a.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 b.分子晶体中,分子内的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相邻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①物理性质 a.较低的熔、沸点 b.较小的硬度 c.一般都是绝缘体,熔融状态也不导电 d.“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分子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分子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②典型的分子晶体 a.非金属氢化物:H 2O、H 2 S、NH 3 、CH 4 、HX等 b.酸:H 2SO 4 、HNO 3 、H 3 PO 4 等 c.部分非金属单质::X 2、O 2 、H 2 、S 8 、P 4 、C 60 d.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 2、SO 2 、NO 2 、N 2 O 4 、P 4 O 6 、P 4 O 10 等 f.大多数有机物:乙醇,冰醋酸,蔗糖等 ③结构特征 a.只有范德华力--分子密堆积(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 CO 2 晶体结构图 b.有分子间氢键--分子的非密堆积以冰的结构为例,可说明氢键具有方向性 ④笼状化合物--天然气水合物

(完整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化学式能准确表示该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A .SiO 2 B .MgO C .Ar D .C 2.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固态不导电而熔融状态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B .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晶体,可能是共价晶体或分子晶体,其键角都是109°28′ C .熔点是10.31),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 D .金属晶体中一定含有金属键,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3.下列关于金属键、离子键的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 A .金属键与离子键类似,也是一种电性作用,其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B .在化学键中,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 C .金属的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均与金属键有关 D .构成金属键的自由电子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中做自由运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F 3和NCl 3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B .金刚石和石英晶体的熔点差别大的主要原因是共价键键长不同 C .NaOH 熔化的过程中,既破坏了离子键又破坏了共价键 D .常温常压下,H 2O 是液态,H 2S 是气态,说明H 2O 的热稳定性更好 5.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O 2、I 2、Hg B .Na 、K 、Rb C .CO 2、KCl 、NaCl D .HF 、HCl 、HBr 6.萤石(CaF 2)晶体属于立方晶系,萤石中每个Ca 2+被8个F -所包围,则每个F -周围最近距离的Ca 2+数目为( ) A .2 B .4 C .6 D .8 7.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很稳定(1000℃以上才会部分分解)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氢键所致 B .由于NaCl 晶体和CsCl 晶体中正负离子半径比不相等,所以两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不相等 C .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 D .MgO 的熔点比2MgCl 高主要是因为MgO 的晶格能比2MgCl 大

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知识点与习题1-1

117 晶体结构 一、基本概念(The Basic Concepts ): 1.晶体(Crystals ): (1)物质的质点(分子、离子或原子)在空间有规则地排列而成的、具有整齐外形的、以多面体出现的固体物质,称为 晶体。 (2) 晶体有同质多象性 由同样的分子(或原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堆积成不同的晶体,这种现象叫做同质多象性。但 同一种物质的气态、液态只存在一种结构。 (3) 晶体的几何度量和物理效应常随方向不同而表现出量上的差异,这种性质称为各向异性。 2.晶格(Crystal lattices ) (1) 以确定位置的点在空间作有规则的排列所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称为晶体格子,简称为晶格。 Fig. 8.10 The 14 Bravais unit cells 3.晶胞(Unit cells ) (1) 在晶格中,含有晶体结构,具有代表性的最小单元,称为单元晶胞,简称晶胞。 (2) 在晶胞中的各结点上的内容必须相同。 (3) 晶胞参数 晶胞参数:a 、b 、c 、α、β、γ (4) 分数坐标 用来表示晶胞中质点的位置 例如: 简单立方 立方体心 立方面心 (0, 0, 0) , (0, 0, 0), (21,21,21) (0, 0, 0) (21,21,0), (21,0,21), (0,21,2 1 ) α βγb c a

118 在分数坐标中,绝对不能出现1,因为1即0。这说明晶胞是可以前后、左右、上下平移的。等价点只需要一个坐标来表示即可,上述三个晶胞中所含的质点分别为1、2、4,所以分数坐标分别为1组、2组和4组。 (5) 晶面指数 晶面在三维空间坐标上的截距的倒数(h 、k 、l )来表示晶体中的晶面,称为晶面指数,如立方晶系中 (100),(110),(111)面分别为 (100) (110) (111) l Fig. 8.12 Selected planes and their Miller indices for cubic system 用X-ray 的衍射可以测量晶体中的面间距,2d ·sin θ = n ·λ。 d -晶体的面间距,θ-衍射角,n -衍射级数,λ-X-ray 的波长。 对于立方晶系,面间距(d )晶胞参数(a )之间的关系式: 222l k,h,/l k h a d ++= 4.根据晶体中质点内容的不同,晶体可分类成:金属晶体(metallic crystals )、离子晶体(ionic crystals)、原子晶体(atomic crystals)、分子晶体(molecular crystals)、混合晶体(mixture crystals) 二、金属键与金属晶体(Metallic Bond and Metallic Crystals ) 1.金属键理论(Metallic bond ) (1) 改性的共价键理论 (2) 能带理论(band theory )(以分子轨道理论为基础) (a) 能带理论的基本要点 (i) 按照分子轨道理论,把整个金属晶体看作一 个大分子,把金属 中能级相同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原子轨道重叠)起来,成为整个金属晶 体共有的若干分子轨道,合称为能带(energy band),即金属晶体中的n 个原子中的每一种能量相等的原子轨道重叠所形成的n 个分子轨道,称为一个能带; Fig. 8.15 Bands of molecular orbitals in a metal crystal. Fig 8.14 Arrangement of atoms in a lithium crystal

实验2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实验2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一、实验目的: 巩固化合物晶体结构知识。 二、实验内容: 典型的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有: 1. NaCl 型结构 NaCl 晶体结构是如图6-1所示的立方面心格子,属立方晶系Fm3m 空间群,a 0=0.5628nm 。阴离子按立方最紧密方式堆积,阳离子充填于全部的八面体空隙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是6。 属于NaCl 型晶体结构的晶体有很多,列于表6-1中。 表6-1 NaCl 型结构的晶体 (A) 立方面心格子 (B) 晶胞 (C) 晶胞绘制图 图2-1 氯化钠晶体结构

2. CsCl型结构 CsCl晶体结构是立方原始格子(图6-2),属立方晶系Pm3m 空间群,a0=0.411nm。Cl-处于立方原始格子的八个角顶上,Cs+位于立方体中心,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是8。 属于CsCl型晶体结构的晶体有CsBr、CsI、TlCl、NH4Cl。 图2-2 CsCl晶体结构图2-3 纤锌矿晶体结构 3. 纤锌矿(α-ZnS)型结构 纤锌矿(α-ZnS)的晶体结构属立方晶系P63mc空间群,a0=0.382nm,c0=0.625nm,Z=2。在纤锌矿结构中(图6-3),S2-按六方紧密堆积排列,Zn2+充填于1/2的四面体空隙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是4。 属于纤锌矿(α-ZnS)型晶体结构的晶体有BeO、ZnO和AlN。 4. 闪锌矿(β-ZnS)型结构 F34空间群,闪锌矿(β-ZnS)的晶体结构属立方晶系m a0=0.540nm,Z=4。如图6-4所示的闪锌矿结构是立方面心格子,S2-位于立方面心的结点位置,Zn2+交错地分布于立方体内的1/8小立方体的中心,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是4。如果将S2-看成是作立方最紧密堆积,则Zn2+充填于1/2的四面体空隙中。

。高中化学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相关例题讲解

高中化学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相关例题 讲解 自然界中的固体可以分为两种存在形式:晶体和非 晶体。晶体是经过结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 固体。晶体中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的排 列,从而使晶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是相同的,而且具 有固定的熔点和规则的几何外形。 一、晶体 固体可以分为两种存在形式: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的分布非常广泛,自然界的固体物质中,绝大多数 是晶体。气体、液体和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变为晶体。 晶体是经过结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 固体。晶体中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的排 列,从而使晶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是相同的,而且具 有固定的熔点和规则的几何外形。 二、晶体结构 1.几种晶体的结构、性质比较 2.几种典型的晶体结构: (1)NaCl晶体(如图1):每个Na+周围有6个Cl-,每个Cl-周围有6个Na+,离子个数比为1:1。 (2)CsCl晶体(如图2):每个Cl-周围有8个Cs+,每个Cs+周围有8个Cl-;距离Cs+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s+

有6个,距离每个Cl-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也有6个,Cs+和Cl-的离子个数比为1:1。 (3)金刚石(如图3):每个碳原子都被相邻的四个碳原子包围,以共价键结合成为正四面体结构并向空间发展, 键角都是109o28',最小的碳环上有六个碳原子。 (4)石墨(如图4、5):层状结构,每一层内,碳原子以正六边形排列成平面的网状结构,每个正六边形平均拥有 两个碳原子。片层间存在范德华力,是混合型晶体。熔点比 金刚石高。 (5)干冰(如图6):分子晶体,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其他12个CO2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