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的转化(2)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b3725806.html,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作者:曾艳蓓

来源:《今日中国教研》2013年第01期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学困生有缺乏学习的兴趣、参与意识差、学习品质不佳等外在表现,如何转化这部分学生是一项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学困生的第一种形成原因是转换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后,对原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没有及时做出调整,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学生在进入初中学段后,学习内容远远比小学时多,课堂教学中同一个知识点往往不再多次呈现,教师的教学节奏也往往会变得更快,作业量比小学时更大,而这些导致作业完成时间不充裕,对后继知识的预习也很难落实,这样的后果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疲软。

学困生在学习方法上不妥当、学习习惯较差、教师工作方式有缺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发展目标没能实现。结果,自尊心和学习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挫折,以致自己看不起自己,消减了学习动机,放弃了努力。长此以往,由多次学习受挫而获得了学习的习得性无助感”。这一效应会使后进生的自我意识受到影响,如认为自己笨、智商低。这种严重的自卑心理对后继学习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2.学困生的第二种形成原因是学习没有兴趣,没有明确的目标,随遇而安,进而对学习有畏惧感

由于大部分中等以下的学生在班级学习群体中并不能出类拔萃,教师如果不是刻意留心的话,难免在不经意间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并且也丧失了进步的欲望,他们的学习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甚至连一堂课的阶段性目标都不能有效建立并通过努力加以实现。

后进生往往有畏难情绪,怕教师提问,怕上黑板,课后从不问教师问题,怕作业,有畏难情绪。畏难情绪导致了学生不能建立起较强的成绩动机。

3.学困生的第三种形成原因是环境的不良影响

有的家庭没有较多地重视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督促教育,家长心中的歉疚感就用多给孩子零花钱来消解。学生往往就用这些钱购买口袋书、电子娱乐用品,课余时间就沉迷在虚拟世界中,投入学业的时间大大减少,即便课余在做作业,也往往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此,家长关心不够的学生,其学业往往较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