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景区详细规划

麓山景区详细规划
麓山景区详细规划

麓山景区详细规划

[来源: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 作者:admin]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年限为2006年至2020年,其中近期到2010年,中期到2015年,远期到2020年。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麓山景区的范围:南到麓山南路,西到西南环线,北到长宁路。总面积为561.23公顷,界线具体坐标详景区界线坐标图。

三、规划结构

“三区、一带、一片”

“三区”为清风峡、仰天坪、赫石坡三个景观区域。

清风峡景观区域,它是麓山景区自然与人文景观最集中、最主要的精华区域,以体现湖湘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为主线,突出人文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自然景观则以保护为主,体现幽奥、繁盛的本色,反映麓山景区最本质的特性;

仰天坪为岳麓山南部景观区域,它以高旷、通透的自然景观为主,突出自然个性;

赫石坡为岳麓山北部景观区域,以七十三军抗日纪念为主,规划突出“和平”的主题。

“一带”为位于山脊的景观带,它以高旷、通透为主,是景区登高望远、俯揽胜景的景观廊道,同时又是城区仰望的制高点,成景与得景度都很高。规划以建设观景的亭、台为主,突出景区与城区的互视关系。

“一片”为景区西部及北部片区,这里景观相对较少,规划以生态抚育为主,适当僻出林间小径,供游客林中漫步或观赏野生动物。

四、景观组团:

7个景观组团:赫石坡景观组团、兰涧景观组团、观日台景观组团、清风峡景观组团、响鼓岭景观组团、穿石坡景观组团及麓山西北部景观组团。

1、清风峡景观组团

拓宽主游道,加强景观引导作用;适当梳理山溪、水景,修伴溪游道,用人工循环水来突出水景;组团内的名人墓葬仅稍加整治即可。

为更系统地梳理岳麓山的名人文化,更好地向游人宣传与展示,规划利用鸟语林拆除后的用地建旧民主主义革命纪念园,以自由、活泼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形成新的文化景点。

2、响鼓岭景观组团

主要包括黄兴墓庐、印心石屋、云起亭、响鼓岭、云麓宫等景点,此组团以适当整治为主。

3、穿石坡景观组团

规划适当梳理现有茶园,加强对茶的培育,并铺石板采茶道,结合岳麓

茶园,建集采茶、制茶、品茶、尝茶于一体的茶室,形成麓山茶文化景园,并将南山门上山游道组织入景观游线之内;改造穿石湖景观,形成一个山水结合的景观群体;利用仰天坪建麓山书舍,便于游客研讨湖湘文化。

4、兰涧景观组团

以现有的兰圃及其后之山溪为主,适当整治温室、兰圃及其一侧之小溪,溪边适当补植适宜生长的各色兰花,恢复林壑清幽、溪泉淙淙的景象。规划在兰圃山溪上游利用山泉边石壁,凿刻“兰泉”之字,形成兰泉景点。

规划将道中庸亭、极高明亭恢复,用游道将其与禹王碑串联起来,并沟通石濑,直达爱晚亭。规划拆除雷达站,结合禹王碑建禹园,将先贤祠建于园中,形成富有古趣的文化景园。

5、观日台景观组团

主要分布在岳麓山脊一线,以登高眺远景观为主,强化景区与城市的互视关系。包括北极峰、闻涛亭、极目园、品茗轩、赫曦台、禹王碑、禹林、观日台、落照亭、碧虚台、云起亭等景点。规划拆除电视塔,改造极目山庄,适当点缀岳麓山古炮台,做成遗迹景观,增僻一条山顶游览步行道,适当增加山顶游憩设施。

6、赫石坡景观组团

以纪念抗日阵亡将士为主,适当修整墓园及战壕残迹。利用忠烈祠旁造型较传统的建筑改造为长沙会战纪念馆,拆除周边杂乱的建筑,完善纪念序列。将王东原别墅适当修整,做抗日阵亡的73军资料陈列室,将赫石坡石壁刻纪念碑刻。

7、岳麓山西北部景观组团

保护并适当改造现有山林植被,增植针叶树及浆果类灌木;结合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在动物学家的指导下设野生动物观察点;开僻后山登山道,设置必要的观景休憩点。

五、景点建设规划

麓山景区景点建设一览表

观组团序

景点名称

主要规划内容

清风峡景观组团1 岳麓书院

详景观保护

级2 中国书院博物馆

将中国四大书院的各种项目集中展

一3 爱晚亭

详景观保护一4 放鹤亭

详景观保护三5 舍利塔

详景观保护三

6 石濑完

在巨石上题刻景名四

7 五轮塔保

详景观保护四

8 杨卓林墓保

详景观保护四

9 警察纪念堂完

详景观保护三

10 刘道一墓保

详景观保护四

11 覃理鸣墓保

详景观保护四

12 蒋翊武墓保

详景观保护二

13 半山亭完

整治周边环境三

14 青枫泉完

增加青枫泉碑刻三

15 仰云亭完

整治环境,适当修整三

16 仰云堂完

拆除搭建物,整治环境修整建筑三

17 麓山寺保

详景观保护一

18 蔡锷墓保

详景观保护二

19 蔡锷墓庐完

整治环境,引入溪水,做活环境三

20 白鹤泉完

详景观保护二

21 禹之漠墓保

详景观保护四

22 陈天华墓保

详景观保护四

23 无名墓完

将墓地处理成残迹景观三

24 焦达峰墓保

详景观保护三

25 黄兴墓完

详景观保护一

26 黄兴墓庐完

详景观保护三

27 陈作新墓保

详景观保护四

28 印心石屋完

详景观保护二

29 旧民主主义革命

纪念园

结合拆迁之鸟语林用地,建旧民主主

义革命纪念园

响鼓岭景观组团30 响鼓岭亭

适当整治周边环境,迁走长沙会战纪

念碑

四31 云麓宫

详景观保护二32 归来钟—古银杏

四33 飞来石

三34 刘昆涛墓

详景观保护三35 胡子敬墓

详景观保护四

穿石坡景观组团36 穿石坡

修整环形游道,设局部循环水系,强

化溪水穿石水景

二37 穿石湖

僻环湖游道,建风雨廊,改善景观二38 麓山茶园

建茶室,整治环境,修整游道二39 岳麓书舍

以展示、研讨湖湘文化和登高观景为

三40 万景园

整治环境,拆除杂乱游道四41 中山纪念林

四42 肖劲光纪念园

四43

黄爱——宠人铨

详景观保护三

兰涧景观组团44 兰涧

建茶室,植兰花,整治小溪二45 蟒蛇洞

利用石洞旁乱石刻字,题景并立碑将

传说刻于其上

四46 道中庸亭

按岳麓书院或爱晚亭的风格恢复二47 极高明亭

按岳麓书院或爱晚亭的风格恢复二

48 禹王碑保

观日台景观组团49 禹园

拆除雷达站,植古树名木,新建先贤

祠,摆设巨石、碑文

二50 赫曦台

利用现电视塔下之小山头建三~五层

观景阁楼,远眺市容市貌

二51 北极峰

建观景台二52 极目园

拆除杂乱设施,改造环境三53 观日台

三54 落照亭

四55 碧虚台

四56 云起亭

赫石坡景观组团57 岳王亭—忠烈祠

详景观保护三58 长沙会战纪念馆

利用现有师大之青砖楼改建,陈列资

料及实物

三59 赫石坡

题刻诗词及名人留言,形成纪念石

壁,石上建观景台

二60 王东原别墅

适当修缮别墅,陈列七十三军资料三61

七十三军抗战将

士公墓

详景观保护三62 纪忠亭

适当处理,使之保持原样,不再破损四63 归宿亭

适当处理,使之保持原样,不再破损四

麓山西北部景观组团

64 麓山广场

为城市道路的端点景观广场,规划利

和地势高差做层叠退台式广场,与喷

泉、叠水、文化柱结合

二65 闻涛亭

四66 灵露台

结合麓山野生观赏动物喂养点建设四六、特色植物景观规划

1.都市老林——原始次生林植物群落景观

规划保护现有原生常绿阔叶林,避免人为干扰与破坏,使其按自然演替规律继续发展,成为地带性植被标本。

2.枫香染秋——枫香红叶植物景观

规划在对现存枫香林保护的基础上,请植物生态学家做指导,改良红叶景观,并在适当地点扩大枫香林面积,营造更为绚丽壮观的秋景。

3.杜鹃闹春——杜鹃花植物景观带

规划在麓山景区湖大入口至云麓宫的主要步行道两侧适当种植映山红群落植物,映山红春季开花,分外热闹。

4.紫薇韵夏——紫薇花植物景观带

在岳麓山山顶游览公路两侧,现有人工种植的少量紫薇,夏季开花景观效果较好。规划在游览公路两侧适当位置种植紫薇、合欢,形成更为壮观的夏季花带景观。

5.雪梅傲冬——梅花植物景观

北入口是景区的步行入口,规划在谷地适当位置大量种植不同品种梅花,形成冬季踏雪寻梅的景观及意境。

6.茶坡茗芳——茶园景观

对现有麓山茶园予整理,适当扩大茶园面积,配合其他游览设施,营造都市赏茶品茶的雅地。

7.兰谷幽香——兰花景观

在兰涧自然种植不同品种的兰花(具体详景点规划),形成谷静山幽,溪泉叮当、兰花暗香的景区兰花景观。

8.山花漫城—白玉兰景观

麓山广场与城市接攘,是长沙市五一大道西端点,现植被以高大常绿乔木香樟为主,规划予以保留,并在其中结合场地种植大量落叶乔木白玉兰,白玉兰先花后叶,形成早春山花烂漫的城市节点特色植物景观。

9.竹涛涌市—竹林景观

规划在麓山景区东部北大门的拆建地种植大片楠竹林,形成幽静深邃的景区入口,同时“竹海”景观亦是城市的生态型借景。

10.菊现南山—野菊花景观

麓山景区南入口是景区的南部步行入口,规划在入口游路两侧及溪沟湖岸仿自然生态种植乡土野菊花及群落的其他植物,营造秋意浓浓菊花艳的乡间植物景观,渲染步行入口的亲切质朴情感。

七、人工构筑建设控制要求

1.建筑:景区内的各类服务设施应参照本土民居形式,在形制、体量、造型方面应具备典型特征,内、外饰材应选用自然材质,景点建筑的结构材料应尽可能选用古典砖木结构,其他服务性建筑则可视重要性适当选择混凝土和其他现代材料,以提高其坚固和实用性。可以岳麓书院或爱晚亭为具体的指导范例。

2.其他构筑:包括雕塑、纪念物、墓地、观鸟点、野生动物喂食点等,纪念性构筑应控制体量,以小型化、自然化为主,墓地应统一评估和修缮,以便于游览和维护管理。观鸟点可尽量隐蔽和小型化,可参照生态建筑形式设立灵活多样的观鸟设施。其他野生动物喂养点则应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设置小型场地和标志建筑来便于开展喂养活动。

3.服务设施:包括座凳、垃圾箱、灯具、电信设施等,应该经过整体的统一设计,在景区内保持统一标准,材料应保持自然和坚固等特性,应避免饱和度高的色彩,造型、体量、色彩尽量保持低调的同时,又在位置上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和易识别的特征。

4.基础设施:给排水的工程处理一定要完全符合景观要求,使科学性与艺术性做到完善的统一,电力电信的站点要隐蔽,各类线路要求全部以地埋方式处理,避免对风景资源的干扰。

5.标示设施:必须在景区内设立完善的标示体系,各种指示标牌应选用统一的木质或石质材料和形式,字体及语言的使用要规范、明确、美观。

6.场地:各类停车场、休闲广场、基他集散地、观景平台等等应与周边环境保持高度一致,尽可能营造林荫场地便于游人休憩,铺地材料应选用各类自然石材,并用大块面不规则镶嵌形式,在必要的部位设置装饰图案,应简洁粗犷,适应户外氛围,避免过于精致的庭院化效果。

7.道路:景区主要道路断面形式见道路系统规划,对于景区风貌有重要影响的是位于山顶的机——步混行路和各级步行路。步行路应与周围的环境保持高度一致,应尽可能避免简单粗糙的工程化处理,选用自然材料铺装地表,踏步在符合人体工程学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应准确反映地表的竖向变化,与山林和水流保持活泼的接触和穿越关系。

8.桥梁:景区内各类结合水景的桥梁应选用自然石材或木材,形式应灵活多变,古朴自然。

9. 所有人工构筑外饰面禁止使用瓷质面砖、钢门窗、铝塑制品等材质。

周边区域建设控制要求

麓山景区周边有四类用地,规划根据不同的用地性质对其提出不同的建设控制要求。

A 风景游赏用地

主要为石佳岭景区,分布在麓山景区的西北部。其用地只能用于建设各级景观结构单元,独立于景点以外的自然景观、史迹、生态等保护区用地,独立于景点以外的需要重点恢复、培育、涵养和保持的对象用地,独立于景点之外的工人设施较少的大型自然露天游憩场所以及风景林地,宗教用地等。建设的强度控制要求与总第十四章《建设控制区的综合调控》相同。

B 林地

主要为桃花岭景区,位于麓山景区西部,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林地是生长乔灌木等林木的土地,因此,此区只能用于林地建设。

C 风景建设用地

位于麓山景区西部、桃花岭景区南部,根据《岳麓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风景建设用地指适应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协调的需要而规划布局的风景游览、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景观设施。风景建设用地的控制与管理要求严于城市建设用地和其它居民社会用地,整体建设要以绿化环境为主,与周围山地景区环境相协调,各类建筑以小、低、疏、淡和坡顶为风格,其建筑层数控制在6层以下。

D 城市居居点建设用地

根据《岳麓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及《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居民点建设用地既属风景区用地又属城市建设用地,因此,规划从麓山景区景观保护与透景的角度考虑,对这一区的城市建设提出建设高度和高程

控制应满足《岳麓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之《建设控制区导则图》要求。

旅游景区VI设计要点和实际案例

旅游景区VI设计要点和实际案例:景区视觉识别系统是景区文化的综合表现,同时相当程度的体现了一个景区的管理文化。景区的VI实施中,重点是导向系统和环境系统。科学的有实操性的视觉识别设计,是传播景区文化、提升景区知名度、塑造景区形象的便捷之途。 基础系统 标志设计/中英文标准字设计/标准色彩系统设计/基本编排组合设计/辅助图形设计 常规应用系统 事务用品系列名片(高级主管/中级主管/员工名片) 袋类(文件袋/信封) 纸类(信纸/便签) 证卡类(贵宾卡/来宾证/请函/证书/通行证/工作证) 环境风格系列 室内形象墙面/防撞条/公布栏/踏垫/门牌/室内精神标语牌/门岗 包装用品产品提示 包装纸/包装纸袋/包装礼盒/价格签/桌牌/留位牌/客人姓名牌 旗帜规划类 景区旗帜/庆典用旗 日常用品类 纸杯/杯垫/标识伞 接待用品类 筷子封套/茶杯/袋装茶包装/茶杯封套/牙刷包装/梳子包装/香皂包装/沐浴液包装/洗发液 包装/干洗袋包装/拖鞋/房间钥匙牌/房间钥匙牌封套 景区应用系统 游客中心室内设计/室外设计 交通运输工具类大客车/旅游观光车/索道/游艇/外部交通标识 地景系统类 垃圾桶/卫生间/地灯/遮阳伞/休息桌椅/景区大门/景区围墙/景区行道树围篱/牌坊 制服类员工工作服/游客纪念服装 景区视觉识别系统是景区文化、景区管理文化等综合表现的符号识别≤多景区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当地的民风民俗、宗教传统等都是构成景区文化的重要部分,在景区视觉识别的概念设计时该考虑的问题强化其共性的基础之上,针对景区vi还有其于企业vi 不一样的特性。

在景区视觉识别的概念设计时该考虑的问题,一是要把这种本体的文化要融入进vi 设计之中,这样才不会觉得突兀,就这点来讲景区的vi设计素材更为丰富,但要求也相对较高;另一点是景区的本体文化传承时间很长,同时又被社会广泛的认同,所以景区的vi,特别是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景区,新的规范的形象系统一定是附属于景区原来的文化的,是融合在原有景区所一直传承的文脉之中的,是和景区文化给人的感觉相协调一致的。景区视觉识别系统在兼顾了景区本体文脉的传承的同时,要继续考虑结合景区的管理文化的体现。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景区,在每个时代都会有新鲜的内容不断的补充融合,景区的管理文化同时相当程度的体现的一个系统的景区形象上。 二、应用的侧重在企业的vi里,各应用系统之间是相对平行的,基本着力相对平均。虽然各企业可能根据自身的状况对自己的应用项目会有或多或少的要求,但基本各系统之间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景区的vi实施中,会尤其偏重于导向系统和环境系统,导向系统作为承载景区游览导向功能,而显的尤其重要。在整个景区的vi设计中,这部分的内容的比重是最大的,也是需要考虑最多的部分。而且对导向系统的设计思考在整个vi设计中绝不简单的是对核心标志的应用,他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材质的选择、气候的状况、游道的状况、游客的破坏力、文化的融合、景观的融合等诸多因素都是在进行导向系统设计时应该独立考虑的,而不仅仅是对标志的简单应用。环境系统作为景区内服务设施的一个补充,在满足其基本的使用功能之外,必须同样承载着景观作用。一套优秀的导向系统、环境系统应该能够在满足和整体形象系统协调一致的情况下,依然能和景区的自然风貌、文化特征相吻合,并能做到显眼不碍眼,指景不抢景。 三、立体的结构大部分的企业vi一直都在强调一个核心标志的唯一性,并不遗余力的向外界推广这一个核心标志,其目的在于强调这一形象,这样能够达成一个统一的对外口径,形成一个鲜明的企业形象。景区的vi,由于其本身特定的原因,首先景区的面积相对较大,并由多个分散的区域组成,这样在贯穿一个核心标志的同时,可能需要二级的标志作为核心标志的补充,来完善这个形象系统,这样做可以在一个整体形象的基础上,突出单体项目的特性,同时不因核心标志的性质来影响个别景点的特质性。这样构成一个核心标志为重点,多个多重标志为补充的立体的形象结构,来合作丰富整个景区的形象。当我们真正注意到景区vi与企业vi之间存在着共性的同时还有很多的个性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的去设计和选择适合自身景区特色的形象系统。也只有当我们更加注重景区的形象设计的重要性的时候,我们对景区形象的认识才会更深入的向前发展。 再提供几个实际案例操作: https://www.360docs.net/doc/3b372917.html,/Article/List/List_5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3b372917.html,/vi/2010-07-26/248134.html 风景区官方网站也应该有所考虑

旅游景区项目策划书案例

旅游景区项目策划书案例 旅游景区项目策划书:九寨沟景区项目策划 九寨沟黄龙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区,是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九寨沟被列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1991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风景名录》,1992年12月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从此登上世界旅游的宝座,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神奇的“梦幻世界”。 因沟内分布着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海拔2000~3000米,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地貌,以翠海(高山湖泊)、叠海、彩林、雪山、藏情“五绝”驰名中外,被誉为“梦仙境”和“童话世界”。主景长沙有六公里,面积6万多公顷,有长海、剑岩、诺日朗、树正、扎如、黑海六大景观,呈“Y”字形分布,以水景最为奇丽,泉、瀑、河、滩将108个海子连缀一体,碧蓝澄澈,千颜万色,多姿多彩,“水在树间流,树在水中长”,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和“世界水景之王”之称。 九寨沟特别美丽,国家中唯一获得“世界自然遗产”的“童话世界”。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海拔在2000—3200之间,现保秋天里的九寨沟存着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九寨沟的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来自雪山、森林。 九寨沟的活水泉又异常洁净,加之梯形状的湖泊层层过滤,其水

色愈加透明,能见度高达20米。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誉为九寨沟“五绝”。水乳交融,美不胜收。现代肖草《九寨沟》诗:“放眼层林彩池涟,鱼游云头鸟语欢;飞瀑洒落拂面来,九寨山水扬海天”给予真实诠释。黄龙飞瀑位于入山不远处,但见千层碧水冲破密林,顺坡而下,突然从高约10米、宽约60余米的岩坎上飞泻而来。几经起伏跌宕之后,形成了数十道梯形瀑布,景象壮观之极。有的如珍珠断线,自半空中滚落而下,银光闪烁,有的如水帘高挂,雾气升腾,云蒸霞蔚;有的如丝匹流泻,舒卷飘逸,熠熠生辉;有的如珠帘闪动,影影绰绰,姿态万千,令人神往。黄龙不仅景色优美,自然资源也极其丰富。这里的动植物物种资源丰富,高等植物达1500余种,多为中国特有物种,属国家一至三类保护的有11种。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云豹、白唇鹿等国家一至三类保护动物。 游程设计 本次游程准备需要一周,可以利用十一国庆黄金周或暑假期间 九寨黄龙六日游 行程推荐: 第一天,上海乘飞机往成都双流机场飞行时间约3小时,入住宾馆。在酒店休息片刻。晚上可以去成都著名的锦里、玉林、合江亭、人民南路等酒吧集中地区,在属于你类型的酒吧消遣一晚。文化类、时尚类、音乐类、绘画类等等,完全任由你当时的心情。 第二天,早晨睡到自然醒,然后将行李寄存在前台,去逛一下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街--春熙路。中午可以去吃上一顿正宗的川菜,再返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长寿湖是重庆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涪陵区交界处。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内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内,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长寿湖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区130千米,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米。1992年元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已纳入“魅力重庆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 自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隙发育的特征。风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区内常年平均气温为17.7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28.4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6.7摄氏度。 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水库。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内的东明月山和铁凤山,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高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十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入长江。龙溪河全长170千米,流域面积为3348千米,水面积为5.9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2.47立方米,天然落差为267米,已建成水利发电站6座。长寿区境内为72.8千米,流域面积为580平方千米,河床随着山丘蜿蜒曲折,上游宽阔,下

智慧旅游智慧景区商业合作计划书

“智慧旅游”商业合作计划书 2016年10月 目录 第1章市场分析 .................................................................................................. 1.1 市场需求 ............................................................................................... 1.2 市场前景 ............................................................................................... 第2章项目背景 .................................................................................................. 2.1 项目提出的原因 ................................................................................... 2.2 可行性分析 ........................................................................................... 2.3 创新性分析 ........................................................................................... 2.4 项目功能简介 ....................................................................................... 第3章?竞争对手分析 .......................................................................................... 3.1?以电子商务为目标的企业 ................................................................... 3.2?以提供服务为目标的企业 ................................................................... 第4章?自身条件分析 .......................................................................................... 4.1?人员能力分析 ....................................................................................... 4.2?技术实力分析 ....................................................................................... 4.3?费用分析 ............................................................................................... 第5章总体计划 .................................................................................................. 5.1 建设目标 ............................................................................................... 5.2 建设任务 ............................................................................................... 5.3 总体框架 ............................................................................................... 5.4 感知层 ................................................................................................... 5.5 数据交互层 ........................................................................................... 5.6 业务支撑层 ........................................................................................... 第6章功能设计 .................................................................................................. 6.1 信息站综合服务 ................................................................................... 6.2 智能导览 ............................................................................................... 6.3 智能门票 ............................................................................................... 6.4 安全监控中心 ....................................................................................... 6.5 旅游服务中心 ....................................................................................... 6.6 车辆管理中心 ....................................................................................... 6.7 信息发布服务 ....................................................................................... 第7章安全体系设计 .......................................................................................... 7.1 物理安全 ............................................................................................... 7.2 网络安全 ............................................................................................... 7.3 应用安全 ............................................................................................... 第8章项目技术解决的问题 .............................................................................. 8.1 信息整合和规范化建设........................................................................ 8.2 优化的管理手段.................................................................................... 8.3 更好的服务............................................................................................

旅游规划项目案例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让我们来分析成功的旅游规划项目案例。为此,上海思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为大家总结了相关信息,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广西宁明花山旅游规划案例分析:广西宁明花山位于桂西南边陲地带,其与越南相接,是我国在东盟陆路通道的最前沿,地理位置优越,而且交通也比较便利,宁明花山旅游景区内主要以花岗岩画知名,是该景区的核心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其旅游规划策略主要以明江流域风光为主体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资源、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奇特,两类资源的空间组合度高,在国内同类旅游资源中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较高的知名度和一定的垄断性。

该地区旅游规划在切实加强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前提下,通过高水平规划和高质量开发建设,该旅游区完全有可能打造成为广西新的旅游品牌和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同时将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思纳史密斯集团成立于1853年,是美国运营历史最悠久的设计和咨询集团,近二十年都在权威的世界建筑排名前十位,集团在中国设立策划设计和投资运营二大事业板块。 上海思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SYM 836121)及其下属各专业咨询策划设计子公司负责集团的策划设计板块。思纳设计股份成立于2000年,是规划、建筑、旅游和产业的产品策划和设计专家,也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建筑规划国家双甲资质单位,公司在大型城市综合更新、智慧模块建筑、城市和旅游产业策划规划、室内装饰和艺术设计、区域环境研究和景观工程、特色酒店跨界组合运营规划等领域都有卓越的人才及成功的案例。

智慧公园初步规划方案

智慧公园初步规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追求更多的参与和交往性活动,旅游活动将朝着大众化发展,家庭旅游成为当今旅游业总体趋势,旅游景区在节假日时,由于旅游人员流量大、车流量多,景区管理部门正在力求通过改善软硬件设施,不断融入科技产品来提升针对游人的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在公园景区现实的应用需求推动下,数字化景区的建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公园景区所关注。二、系统架构 采用国际先进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及物联网技术,以满足各种应用在网络平台上高效稳定地运行。在公园景区内构建先进的网络系统,可以完成公园管理的各种先进的无线应用,在这个基础上融合视频监控技术、无线语音技术、无线漫游技术和无线安全技术可以实现很多全新的应用。诸如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无线互联网接入系统、景区信息化查询系统、电子票务系统、移动警务系统、应急处理系统、VOIP语音、无线导游、游客定位系统等等。 设计思路: 通过对园区数字化建设,使园区成为一个贴近生活,便于管理,安全高效,节能环保,永续经营的智慧公园。 智慧公园主要建设内容:电子门票、园内消费、游园导览、安全保障、游客定位、资产管理,环境监测等。 通过旅游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高速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支撑技术的应用,构建出智慧景区完善的管理系统,实现旅游产业升级。

1、电子门票:以RFID电子门票平台为基础,整合导览、导游、定位、车流和客流数据采集之间的关系,将采集的所有数据整合一起,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联动。 2、园内消费:游客可以通过RFID电子钱包功能进行充值,在园区进行消费,其中主要存放持卡人的现金充值额等账目信息,与公园一卡通中心数据库保持同步,每笔消费均形成流水,计入总帐。 3、游园导览:通过LED大屏或者触摸屏实时了解园区商家优惠活动,为游客带来购物便利,也为园区经营带来增值服务,同时能通过LED大屏幕或指路牌的触摸屏实现位置感知、在线导航、在线投诉等,使园区管理更加规范法。 4、位置感知:通过RFID人员定位、实时统计园区活动人数,可以避免人员高峰期带来的拥挤,为园区管理制定更好的应急预案,防范于未然;同时通过手机或信息触摸屏查询人员位置,防止小孩的丢失。 5、安保在线:游客如遇紧急事件,可通过公园内的紧急按钮向园区安保人员求助,公园安保人员通过电子地图便可知道具体报警地点,同时通过园区视频监控系统与求助系统联动,为安保人员提供应急方案。 6、资产管理:通过定期对园区设备的巡检,了解园区资产情况,使园区设施能够做到更好的维护,生产统一的维护报表。 7、Wi—Fi热点覆盖:实现整个公园无线覆盖,游客可通过移动终端与外界进行沟通。 8、节能环保:通过环境监测,实时调节室内温湿度,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通过对整个园区用水用电进行数据采集,生成统计报表,为园区管理提供数据依据,制定更加完善的方案,减少水电的浪费。 创建新的业务模式: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加强旅游景点对于人流车流的动态管理,提高景区管理水平。

青龙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风景区范围、性质 (4)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5) 第四章规划目标及发展规模 (6) 第五章规划分区、结构、布局 (10)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12) 第七章核心景区规划 (26) 第八章绿化培育规划 (27) 第九章风景游赏规划 (29) 第十章典型景观规划 (33) 第十一章游览设施规划 (34) 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36) 第十三章社会经济规划 (42) 第十四章防灾减灾规划 (48) 第十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54)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55)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策略 (58) 第十八章附则 (5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保护青龙湖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资源和全面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指导合理利用与科学建设、依法管理风景区,特制定《青龙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成果中的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必须同时使用,在本规划范围内及有关区域的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适用于风景区内的各类用地保护、利用和建设管理,文本涉及的指标和数据是结合风景区的性质和特色而制定,未涉及到的指标和数据均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法规、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严格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保护山岳地貌和森林生态环境, 加强植被培育; 2、严格保护自然水系,加强水土保持; 3、建立和完善山岳森林生态群落结构,适度调整林相;营造森林生 态群落景观; 4、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重点展示山水、森林群落自然景观和古 寨遗址;

旅游规划经典案例集锦15

旅游规划经典案例集锦15

以经营城市的手法,打造“旅游名城”许昌市城 市旅游发展的创新策划 2012-03-24绿维创景李明伟林峰标签: 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引言:“旅游名城”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新整合 优秀旅游城市”的崛起,是我国旅游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成就。但是,城市旅游的深度化要求,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化之间互动的结合,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局限于国家旅游局现有的“优秀旅游城市”的评级,已经不足以达到城市经营者(市委书记和市长们)的实际运营需要。 为此,绿维创景提出了打造“旅游名城”的全新目标,这与许昌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与经营城市结合的要求一拍即合,形成了《许昌市建设旅游名城与旅游目的地总体策划》的委托项目。经过半年的努力,策划成果于2006年11月8日通过评审,专家组和许昌市给予成果高度评价,使我们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的探索,落地开花。 对于任何一任政府而言,如何加速城市化进程,

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城市形象名片,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始终都是第一位的工作;旅游要为此做出贡献,并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产业,才可能成为一把手真正重视的事情。林峰博士今年提出了旅游产业与城市经营整合的新理念(7月24日中国旅游报《城市经营中的旅游方略》),必须把旅游产业的发展,纳入城市经济工作的主渠道中,成为党政工作的主流方向,旅游产业发展才能有突破。 “旅游名城”,正是这一整合的成果。 对于大多数已经成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地区来说,“旅游名城”可能正是你可以选择的新目标和新模式! 一、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 1、许昌现状旅游欠发达、缺少周边支持、资源不足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中的重要工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环境良好,文化积淀深厚,曾为汉魏时期故都,是中原五大古都之

麓湖生态城【深度个案】

Part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麓湖生态城 开发商 成都万华新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物业地址 天府大道南一段麓湖生态城 占地面积 360万平米 建筑面积 1100万平米 组团项目 玲珑屿、沉香谷、黑珍珠、黑蝶贝、隐溪岸、白玉台、篮花屿 建筑业态 独栋、高层、叠拼 产品面积段 130—1100平米 物业公司 成都麓山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麓湖整体规划围绕数千亩公园湖泊进行。分成三个公园区,分别是滨湖公园区、湿地公园区和城市公园区。规划建筑面积约1100万㎡,与麓山相连,相当于2个威尼斯城;城市产业配套约600万㎡,约4个环球中心

区位概况: 麓湖位于天府大道中轴线上,麓湖以 北连接天府新城核心起步区,麓湖以 南天府新区核心起步区; 麓湖生态城左边是2000多亩的湖滨区, 右侧是1000多亩的公园区 南侧是3500亩的天府中央公园、秦皇 寺中央商务区、4000亩的生态湿地公 园、中国西部博览城和成都创新科技 城;西侧是四川省政府行政办公中心 麓湖生态城位于天府大道中轴线上,麓湖以北连接天府新城核心起步区,麓湖以南天府新区核心起步区,周边土地均已规划完整;

交通概况 天府大道百里中轴,多重立体交通,地铁一号线,麓湖独享三站。 交通概况: 纵:天府大道南、红星路南延线、益州大道、剑南大道、新成 仁快速路、成自泸高速 横:麓山大道、沈阳路、武汉路、广州路西段、 地铁:地铁1号线(香山站、段家山站、武汉路站)、地铁5号 线、地铁6号线(规划中)、地铁11号线(规划中)、地铁18号 线(规划中)、地铁19号线(规划中)

教育、医疗概况 较为完善的一站式教育体系、医疗配套,部分教育配套已投入使用,医疗配套均属于规划中。 教育: 幼儿园:成都机关三幼、成都机关一幼、金苹果幼儿园、123澳 中国际双语幼儿园 小学:华阳实验小学、成师附小、泡桐树小学、龙江路小学、成 都实验小学 中学:石室中学、成都七中、树德中学、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 乐盟国际学校、麓山国际光亚学校。 医疗:万达医疗综合体、省第二人民医院、省医院

智慧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景区总体规划方案

目录 目录 1. 项目概述 (4) 1.1 项目名称 (4) 1.2 项目背景 (4) 1.3 总体规划 (5) 1.3.1 建设原则 (5) 1.3.2 建设目标 (6) 1.3.3 建设内容 (7) 1.3.4 建设周期 (9) 2. 现状分析 (11) 3. 需求分析 (11) 3.1 政府需求 (11) 3.2 游客需求 (12) (1)个性化 (13) (2)精准性 (13) (3)互动性 (14) (4)分享性 (14) (5)便捷性 (14) (6)品质化 (14) 3.3 住客需求 (16) 4. 总体架构设计 (16) 4.1 体系架构 (16) 4.2 系统综合规划 (18) 4.2.1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 (18) 4.2.2 建立统一的基础信息 (19) 4.2.3 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管理 (19) 4.2.4 制定统一的交换接口 (19)

4.2.6 建立统一的编码体系 (20) 4.2.7 建立统一的用户管理 (20) 4.2.8 建立统一的系统管理架构 (20) 5. 通讯网络与基础设施 (22) 5.1 移动通信信号及宽带覆盖 (22) 5.2 无线局域网 (22) 5.2.1 设计原则 (22) 5.2.2 无线网络架构设计 (24) 5.2.3 场景化无线设计 (24) 5.2.4 多方位安全设计 (25) 5.3 信息发布大屏系统 (27) 5.3.1 信息发布系统概述 (27) 1、信息传递更加生动高效 (30) 2、播放内容丰富 (31) 3、画面清晰稳定 (31) 4、播放方式灵活 (31) 5、运行更有保障 (31) 5.4 景区多媒体自助查询系统 (32) 5.4.1 软件功能 (32) 5.5 电子围栏 (33) 5.5.1 系统概述 (33) 5.5.2 主要功能 (34) 5.6 广播系统 (36) 5.6.1 系统概述 (36) 5.6.2 功能描述 (36) 5.6.3 系统需求 (37) 5.6.4 系统功能说明 (38) 5.6.5 特色功能 (39)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项目名称: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xxxx xxxx 旅游局托委 单位: xx位: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 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xx xx 项目总负责:教授 xx 项目负责人: xx xx xx参 xx 振华刘破浪员:人加 琳xx xx xx 兵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 7.2 植被景观恢复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图纸目录........................................................................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3古树名木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导言................................................................................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4环境卫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建设环境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旅游区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一般规定............................. 1.1阳山古村落建设现状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旅游管理 1.2旅游资 源综合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8.3餐饮、住宿1.3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医疗卫生.错误!未定 义书签。2. 规划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错误!未定义书签。导 游标志........................................................... 2.1规划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规划依据2.2.......................................................... 8.6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管线规划 2.3发展 目标定位和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9

“智慧景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

“智慧景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 以国家旅游局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指导,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景区的具体情况,建立以智慧管理中心为核心的管理服务、营销、生态保护三大体系,初步建立景区资源管理系统、景区电子自助导览系统、景区监控管理系统、门禁与安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五大系统;将景区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智慧化的管理模式,变分散管理为协同、变多级管理为扁平化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实现“资源保护智慧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实现管理和营销新的突破,树立先进的管理和科技旅游品牌。 具体思路 “智慧景区”建设的具体思路: 第一,以建设部、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旅游局、国土资源部等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指导,听取建设部相关专家对智慧景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规定、意见和建议融合到“智慧景区”的总体规划中。 第二,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智慧景区”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所采用的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管理和服务理念上。在深入了解景区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形成“智慧景区”总体规划。 第三,以景区的具体实际为基础。“智慧景区”最终是景区经营管理服务的。总体规划必须从景区的具体实际出发,对管理服务、生

态保护、数字营销等方面的智慧化需求进行细致深入的调研,反复讨论,总体规划方案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 第四,以国内相关景区/城市的智慧化建设经验为参考。“智慧景区”的总体规划需要消化吸收国内外相关景区、城市已有的智慧建设管理经验,取其精华,结合景区的实际,为己所用。 第五,以运营智能化为核心,建设自然资源保护智慧化、产业整合网络化为目标,建立符合自身管理的“智慧景区”。 建设目标 “智慧景区”建设总体原则: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分期实施、小步快走”的总体原则,“智慧景区”建设在遵循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建设。 “智慧景区”建设目标:制定总体建设规划、完成景区资源管理平台、建设以三维全景展示系统为中心的展示平台建设、改造传输网络,实现智慧景区管理流程的初步改造,并为智慧景区的运行维护培养一批具备基本操作技能和管理技能的人才,使“智慧景区”建设初见成效。 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分期实施、小步快走:智慧景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不断创新优化的过程,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期分批建设。总体规划为智慧景区建设进行阶段划分,并规划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那些基础性的、建设周期短、见效快以及对景区经营管理有重要作用的项目要优先建设。目的在于使智慧景区的建设迅

最新景区策划方案

景区策划方案 景区策划方案 景区策划方案的5A级景区,融入关中旅游圈,构建大西北旅游圈,促进“两带一路”的经济旅游带的总体布局进程. 一、品牌立意 1、文化立意 ●文化溯源: 五丈原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这里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战役和故事,至今还散落着“诸葛锅”、“棋盘山”、“诸葛泉”、“诸葛田”、“盘盘道”等石碑遗迹. ●品牌立意: 打造诸葛孔明文化,传承和弘扬“智”者优良“血统”.诸葛亮是历史上有名的“智”者代表,千百年来几乎成了睿智的化身和代名词,与关羽、张飞的忠义流芳万古.“身死魂犹在,喝退百万军”是五丈原诸葛睿智的极致体现,树立和打造以诸葛亮为核心睿智文化品牌. 2、区位立意 ●区位解析 从地理区域来看,五丈原位于西安与宝鸡之间,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结合国家、省市三级共建关天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策略,五丈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 从交通干道来看,多条高速公路、铁路、甚至高铁均通过五丈原,尤其是高铁站的设立于开通,为蔡家坡及五丈原提供的更为快捷和便

利的发展前景. ●品牌立意 紧抓国家大力发展“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立足宝鸡、西安两大城市之间,凸显独特区位优势,加速推动关中旅游圈和关中环线的进一步整合. 3、功能立意 ●走出美食村的单一模式 随着节假游、周边自驾的不断火热,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村发展模式几乎一夜之间火了起来,其中以咸阳的袁家村、兴平的马嵬驿最为典型.虽然这种模式还在不断被复制和推广,但是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以袁家村最近的接待数量和回头客调研来看,大部分游客都是初次慕名而去,回头客的数量下滑很严重.这种走马观花的旅游开发模式是一种短期效应,很难支持现代旅游综合发展. ●跳出古镇红海 伴随着沿海城市的古镇游的火热,国内几乎很多地区一夜之间多了许多“古镇”,陕西的特色文化古镇也不少,包括华阳古镇、凤凰古镇、棣花古镇、青木川古镇等.而且很多古镇的格调大致差不多,几乎都能看到江南水乡古镇的影子,古镇游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包括刻板的造景,缺乏生活性,导致游客深度体验不足,据不完全统计古镇游的游客数量也出现明显下滑. ●品牌立意 真正打造具有生活化气息的文化小镇,充分凸显浓郁的关中风

成都规模楼盘名录大全

成都规模楼盘名录大全 A超级大盘(建筑面积不低于100万平米,非别墅类,51个,规划总建筑面积约8839万平米) 中信蜀都:中信深圳一级开发,7343亩,净面积接近3000亩,规划建面710万平米,物业形态丰富 津都国际水城:新津水城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新津新城,用地面积87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450万平米 金碧天下:恒大地产,黄龙溪与彭山交界处,12000亩,其中双流境内7000余亩,规划建面420万平米 青城湖国际运动新市镇:深圳顺达投资,位于都江堰柳街镇,规划建筑面积310万平米 东山国际新城:华信大足房产(中铁二局),位于龙泉成龙大道东端,4196亩,建筑面积300万平米 龙潭裕都总部城:龙潭裕都实业开发,总投资75亿元,用地面积2700余亩,规划建面超过300万平米 河畔新世界:香港新世界地产开发,位于华阳天府大道尽头府河边,占地面积1650亩,建面300万平米 二十四城:华润地产,东二环,总用地面积1082亩,净用地面积840亩,建筑面积(含地下)263万平米 珠江新城国际:珠江地产,温江花博会地块,1093亩,总建筑面积超过250万平米,超过170万平米的商业面积为中西部之最 南城都汇:香港和记黄埔,南三环与站华路交汇处外侧,198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250万平米((10,标记)) 世纪城商住综合项目:成都会展旅游集团开发,1504亩,南部新城,总建筑面积约225万平米 华侨城:深圳华侨城地产,羊西线三环外,总面积3055亩,总建筑面积约210万平米。(其中欢乐谷1200亩,商业用地355亩,商业建筑面积分两处,共50万平米,一期住宅纯水岸用地600亩, 规划建筑面积62.5万平米,二期900亩建筑面积90万平米左右)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文|王晓华(北京晓月旅游咨询有限公司010-640132087) 一、项目资源背景 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的漫川镇接壤,南临汉江,北枕秦岭,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古城南北跨306米,东西宽约261.15米,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上津古城,东距十堰120公里,西北距西安250公里,是湖北西进的桥头堡、陕西东出的东大门。境内交通、通讯便利,省道郧漫路、上湖路、建设中的银武高速、西汉光缆及汉江最大的支流金钱河穿境而过。经济繁荣,政治发达,历史上曾2次置州,6次设郡,14次建县。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背景,决定了上津千百年来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地,兵家必争的战略“制高点”,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 “上津”地名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中“丰乡水西南合关衬水而南入上津”,民间传为“圣上渡口”和“最上的渡口”之意。水路运输十分便利,南通楚,北通秦,是武汉至西安的交通要道,南方商队至此要弃舟登陆,北方马队到这儿要乘船东进,因此古时此处舟楫云集,商队如潮,十分繁荣。南北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长达1700余年的悠久历史,数十次频繁的政权更替和繁多而残酷的战争,为上津留下了大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上津历史文物极其众多,但受战乱和水患影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庙宇类,有杨泗庙,元贞观、城隍庙等;二是馆舍类,有山陕馆(南会馆)、北会馆、天主教堂、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10余个会馆遗址;三是公益建筑类,主要是明清四合院(现存完好)。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明清古街和四合院)等最有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1.古城内民居建筑的残破:古城虽有着千年的历史,但随岁月的推移,古城的空间结构遭到人为破坏严重。古城的城楼、雉堞、护城河等急待保护性恢复。城内沿街多处具有民居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由于保护不到位,已经残破。2.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建筑随处可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古城内与古城文化和历史信息极不协调的所谓现代建筑随处可见,如:卫生院、小学、中学等。3.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由于旅游开发的滞后,目前古城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和管理体系,古城内、金钱河畔都未形成针对游客的旅游产品。另外,旅游六要素所涉及的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备。 三、创意思路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