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九歌】《九歌湘夫人》鉴赏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天行九歌】《九歌湘夫人》鉴赏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天行九歌】《九歌湘夫人》鉴赏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天行九歌】《九歌湘夫人》鉴赏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工作总结】

《九歌湘夫人》鉴赏教案

一、《九歌》的及其演变

《九歌》的发展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原始《九歌》”或“巫术《九歌》”;第二阶段是“中原《九歌》”,我们称之为“夏代经典《九歌》”;第三阶段是“楚地《九歌》”,也称“民间《九歌》”;第四阶段是“屈原《九歌》”。

我们解读《九歌》最大的难点就是要把这四个层次理清楚,如果不能把这四个层次理清楚,把屈原的《九歌》和夏代《九歌》等同或跟原始《九歌》等同,那样就不能很好的解读《九歌》。《九歌》的名称起源很早,《离骚》中讲到的“启《九辩》与《九歌》兮”,是说夏代开国君王夏启,把天庭乐歌《九歌》偷回人间。其实在夏代《九歌》之前还有“原始《九歌》”或“巫术《九歌》”。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楚国人把《九歌》作为国家所用的祭歌的记载,但《九歌》和国家的祭祀还是有一些关系的。北京大学教授金开诚曾说,《九歌》可能是大型祭礼的余续,是大型祭礼结束以后再来唱的,既有大型祭祀典礼的肃穆与端庄,又有娱人的作用。这种说法我人为是比较

有力的。《九歌》既和国家祀典有关,又和国家祀典有所区别,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九歌》与楚国的国家祭典有直接的关系。屈原在楚地民间祭歌的基础之上创作了《九歌》。屈原在长期流放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也能够接触到楚国的传统祭歌。

屈原创作《九歌》的摹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就是楚地民间《九歌》,这在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和宋代朱熹的《楚辞集注》中都有明确论述。屈原在楚地民间《九歌》的基础上创作了组诗《九歌》,而楚地的民间《九歌》显然保留了夏代中原《九歌》和巫术《九歌》以及原始《九歌》的某些内容和风格,因此我们从屈原《九歌》中能发现原始《九歌》和夏代《九歌》的一些痕迹。因此,对于屈原的《九歌》,可以这样表述:屈原《九歌》是在原始《九歌》、中原《九歌》、楚地《九歌》基础之上的独立的文学创作。

二、《九歌》的内容

《九歌》是组诗,尽管我们一直认为它是可以唱的。王国维、闻一多都认为《九歌》是中国戏剧的萌芽,但我们应该看到,《九歌》的戏剧因素并不明显,而是实实在在的组诗。

闻一多研究《九歌》一共做了两件事。

第一、他认为《九歌》中的末篇《礼魂》只有五句,是前十首每篇唱完后的共享唱词,相当于我们今天音乐的“过门”曲。在前十篇中,除《东皇太一》是祭祀至上神,《国殇》是祭祀卫国牺牲的将士外,其余八篇中的神灵可以配成四对:湘君与湘夫人,大司命与少司命,河伯与山鬼,东君和云中君。后来姜亮夫认为东君和云中君配成一对很勉强,于是就认为《九歌》中的神灵可以配成三对。其实,《九歌》中真正能够配成对的神灵只有湘君和湘夫人,其它都是牵强的,但闻一多和姜亮夫对《九歌》研究的最大贡献是,他们都发现了《九歌》中的八篇都涉及到男女之情。《九歌》是借男女情爱来表达人生体悟,人生追求和人生苦恼的观点显然是没有问题的。

闻一多《九歌》研究的另一件比较重要的成果就是写了《九歌歌舞剧悬解》,可能他自己也不太有把握,所以说“悬解”。他把《九歌》中的神灵都转换成戏剧角色,然后用戏剧分幕的方式把《九歌》改写了。这种方式启发了我们现在很多人对于从戏剧的角度研究《九歌》的兴趣。实际上还是王国维说得比较准确,《九歌》仅仅是戏剧的萌芽,是戏剧的化石,但它本身不是戏剧,所以我研究的结论是:“《九歌》是一组诗。”

《九歌》中留下了原始婚姻男女自由约会的痕迹。人类早期的爱情多以水边为背景。在甲骨文中就有“妻人于河”的记载,在河边祭祀就是把漂亮的女孩子扔到河里去。大家所熟知的《西门豹治邺》讲

的 __的事情。《湘君》、《湘夫人》从内容上看就是讲他们两个人约会不成的事情。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一个时间差而造成了他们的爱情悲剧。对于他们的爱情悲剧,我把它理解为:第一,这是人间正常生活的反映。像湘君、湘夫人这样约会而不能见面的情况,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第二,也是更主要的,屈原是受到了古代大舜和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悲剧故事的制约。屈原正是在这个古代神话故事的基础之上创作了《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我们现在学习《九歌》的任何一篇,要想把它解释的比较通达,能够自圆其说,就肯定要把它和原始《九歌》,夏代《九歌》和楚地民间祭歌联系起来。

三、《湘君》《湘夫人》的故事背景

在中国文学史上,总有一些特殊的地点,由于一些特殊的故事和一些名人之作跟它联系在一起,使它成为千百年的名胜古迹。《湘夫人》故事发生的自然景观背景就是八百里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自古以来,洞庭湖的“洞庭”就是“神仙洞府”之意,洞庭湖的最大特点就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景色极其优美。它的北面是长江,因此洞庭湖的水是流入长江里面的。洞庭湖有四条有活水流入的支流,古代称为湘水、沚水、沅水、澧水,也就是现在的湘江、沚水、沅江、澧江。我们在中学里学过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写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可见洞庭湖景色之美丽。洞庭湖中有君山,又叫洞庭山。君山得名的由来就是和尧的两个女儿,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的神话传说有关。山上有二妃墓和湘妃寺,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国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神话传说中,娥皇女英追到君山,听说虞舜已经死在苍梧之野,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

由于对屈原及楚辞的研究和实地考察,我对这一带的美景是深有体会的。值得指出的是,汨罗江就是湘江的一条支流,屈原最后流放的地点就是汨罗江一带。他渡过了长江,经过了洞庭湖,来到了沅江,又来到湘江,最后来到汨罗江北边的玉石山,这就是屈原最后的流放地点。对于屈原自沉的汨罗江,我下水过三次,由于水流湍急,虽然江面只有五十多米宽,我被水流向下游冲走了两百多米最终也没有游到对岸,虽然我是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的,很会游泳,但我也没能够潜到汨罗江的江底,可见,江水是极深的。因此我相信,当年屈原自沉以后,人们打捞他的尸体是绝对捞不到的。后来我沿着汨罗江一直走到头,发现它的尽头不是湘江而是洞庭湖,我拿着地图左看右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地图明明白白标着汨罗江是流入湘江的。经过询问当地人,证明我看到的是对的,原来1958年兴修水利,已把汨罗江直接引入洞庭湖。

湘江是一条非常大的河流,它是横贯整个河南省甚至还流经河北的一些地方的一条大河。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我们要讲的《湘夫人》就是跟洞庭湖有关。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正因为这个故事太感人了,再加上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以男性作家为创作主体的社会,所以后代以这个神话传说创作的作品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以男性作家为主的文坛上,这样的题材多少寄予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婚姻爱情的一种期待、理解和渴望,所以这个题材历久不衰。如果我们撇开这个题材的共同性再来看屈原的创作,就可以发现它处在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他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传说,而是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

《湘君》是写湘夫人到达约会地点没有见到湘君而对湘君的思念;《湘夫人》是写湘君前来和湘夫人约会儿没有见到湘夫人而对湘夫人的思念。相比较而言,我觉得两篇当中《湘夫人》更好一些,所以我们选讲《湘夫人》。

在这一篇中,屈原以湘君这个男性的视角来写,所以写的很有层次,也很有变化。

1922年,梁启超在东南大学(也就是南京大学的前生)演讲时说:“最感到奇怪的是屈原在他的作品种有丰富细腻的爱情婚姻体验而

从不涉及他的家人。”在这里,梁启超点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屈原没有为我们留下任何有关他自己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线索,他把自己丰富细腻的爱情婚姻体验转到对古典神话传说及民间文学的继承上,并把它塑造出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这就是我们解读《湘君》、《湘夫人》的背景。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仅仅时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屈原进行了再创造,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北京大学的林庚教授(他自己就是一位诗人)曾经讲过,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完全可以把它故事化,但在屈原的笔下完全被诗化了。在《湘君》《湘夫人》中,只有一个瞬间的情节--

一个约会的片段,别的都是丰富的内心活动。屈原正式截取这个悲剧故事的一个片段,凭着精神的流动而创作了这两首优美的诗篇。

四、《湘夫人》解读

《湘夫人》一共有四十句,我将它分成三段。第一段为前十八句,即从开头到“将腾驾兮偕逝”第二段十四句,即从“筑室兮水中”至“建芳馨兮庑门”。第三段是余下的八句。每段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第一段写“望”;第二段写“迎”,即作迎接的种种准备;第三段写“等”。我的段落划分跟现在所有注本或研究性文章的划分都不相同。

第一段是采用一种跳跃性的节奏,来写对湘夫人的盼望。叙述在这里呈跳跃性、倒装性的不规则状态。在这种跳跃性、不规则的叙述状态下,强烈地抒发了渴望和期待之情。有人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抵得上了唐人绝句千万首,它的特点就在于跳跃的、不规则的节奏。从叙事的角度,第一段的最后两句“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才是叙事的起点。湘君约会湘夫人不得,却先说降临北渚看到的是落叶飘零,洞庭湖水漂渺无边,失望的思绪和眼前的景色融为一体,然后说登高远望,布置陈设,最后说听到湘夫人约见的音讯自己毫不犹豫,马上前往。可见倒装的痕迹非常明显。

如果讲“诗眼”的话,“偕逝”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正因为对方没有到来,整个的痛苦就只能有一个人承担,

第一段中的第二个情节点是“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在古诗中,诗人比较喜欢用“早”“晚”来表示时间的快速流逝。例如《木兰诗》只中用了四句话,两个“旦”和两个“暮”就写出了木兰不远万里,离别家乡奔赴前线的漫长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驰”是使动用法,使自己的马快速奔驰,是对上句“腾驾”的形象化描写。“江皋”,江边的高地,“济”,抵达。让我的马在江边的高地上飞驰,傍晚就到达了西边的渡口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这应该是第一段诗歌的第三个情节点。写出了湘君等待湘夫人时那种久等不至,怅然若失的失落和焦急的心境。强烈的失望带来了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感情化的描写。自然界的景色在这里和诗中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完全吻合,所以湘君就只能是“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段的十八句当中有十句是用来勾连情节的。

第一组是“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它点出了约会的对象和对约见成功后行为的想象。

第二组是“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第三组是“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对方相约而不见,所以我惆怅而失落。

接着是“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婵媛”,带着迷茫惆怅的失落心情向远处眺望,只能看到江水在流淌。

最后是“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再一次登上长满白薠的更高的堤岸向远处眺望,情人还是没有来,虽然如此,我还要来为了她的到来而做好准备。

如果说这首诗有第二个诗眼的话那就是“张”。在黄昏即将降临的时候,我在这儿做好各种准备,等待心上人的到来。这个“张”就是做各种准备。这样就领起了第二段,去造一个完整的房子:“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这样,我们把五组情节链勾连起来就可以看到湘君对湘夫人的那种一往情深,缠绵悱恻的情绪在流动,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因没能见到湘夫人而显得非常失落和悲伤。这五组十句的情节勾连又是用不规则的、跳跃的、倒装的甚而至于无序的方式来形成这样一个抒情的结构。可以这样说,这首诗中写得最好的地方就是开头的第一段,第一段中最好的是开头四句。

(完整版)国殇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 本文选自《楚辞·九歌》,国殇的意思是为国牺牲的将士。 2. 屈原名平,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 二、选择 1.《国殇》描写战斗的进程,对主要表现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 .侧面烘托B.对比描写C.场面描绘D.象征暗示 解析:本诗的战斗场面描写很出色。第一部分描写战斗过程,诗句虽不多,但内容丰富,笔法灵活。短短十句诗,记叙了楚军披挂出发,与敌接战,兵败身死的完整过程。其中既写了敌军人多势众、进攻凶猛,又写了楚军士气昂扬、奋力死战;既有短兵相接、箭矢交坠的细节描写,又有天怨地怒、尸横原野的气氛渲染;既写了士兵披坚执锐,奋力冲杀,也写了将帅援枹击鼓,临阵指挥。诗中描写了吴戈、犀甲、兵车、旌旗、弓箭、军阵、战马、鸣鼓等诸多事物,涉及到敌我、将士、人马等多个方面,几乎包容了当时战斗景况的所有内容。 2.下面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 .“矢交坠兮士争先”表现了楚军在箭如雨下的激战中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气概。 B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两句歌颂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表达对烈士的钦佩与悼念。 C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两句突出地赞颂楚国将士虽死犹生,精神不死,浩气长存。 D .“旌蔽日兮敌若云”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敌军人多势盛,气势汹汹。 解析:“旌蔽日兮敌若云”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敌军人多势盛,气势汹汹。 3.下面对《国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诗作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一方面高度赞颂了楚军将士,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B.诗作运用了夸张、比喻、反衬等手法,生动再现出战争的惨烈和楚军将士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 C.语言上诗作运用“兮”字构成诗歌的节奏,具有强烈的咏叹抒情色彩。 D. 诗作从另一方面也控诉了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希望和平生活的理想。 4.以下各句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A .《国殇》的语言像屈原其他诗作那样色彩瑰丽,鲜明地体现了屈原的语言风格。 B .《国殇》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虽然遥隔两千多年,但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依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感动。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九歌·湘夫人》意思-赏析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九歌·湘夫人》 意思|赏析 湘君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 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作者:佚名 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国境内所独有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祇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以《湘君》和《湘夫人》为例: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他们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因为纵灌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她像慈爱的母亲,哺育着楚国世世代代的人民。人们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型的。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亲切可近,富有人情味。 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

一 国殇教学设计

一国殇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one country war

一国殇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进一步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并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容。 (2)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屈原其人其事及其诗的影响,培养信息整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诗歌深沉而激昂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中死而不已的执着精神,树立为实现理想坚定不移的决心,弘扬诗中所歌颂的爱国主义、牺牲精神。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描绘的场面,体会英雄形象及精神。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本诗感受诗人的博大胸怀。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每当端午时节,当我们想起赛龙舟,当我们去品味那香气四溢的粽子,就会想起值得我们缅怀的爱国诗人——屈原,想起他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寂寞,想到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执着。今天,让我们通过他的《国殇》来感受他那颗深沉而痛苦、抑郁又激昂的灵魂。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4.信息交流,认识屈原,了解背景。 (1)了解作者屈原

白凤经典台词

白凤经典台词 1、轻功不代表武功,但是速度决定了你和我的距离。 2、如果这样想,能让你的心里稍微好受一些的话,我,并不介意。 3、有些翅膀却不知道往哪里飞翔,也许只有笨鸟才会这样吧。 4、所谓信念,在每个人心里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让我觉得更可笑的是,信念似乎是只有活着的人才有资格谈论。 5、掌握着别人的生命,却要亲手将他们结束,你不觉得很残忍吗? 6、这种时候亏你还笑得出,难怪笑得那么难看。 7、其实你很清楚,他们的死,根本没有任何人内疚,也没有任何人牵挂,更没有任何人在乎!因为,我们跟他们一样,你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 8、其实,我们也是将军的猎鹰,不断在做同样的事情。 9、流光恰似飞羽片片,去留无常,一念之间。 10、机会少了一半,但是……一半就足够了。我不会输的。轻功不代表武功,但是速度,决定了你和我的距离。 11、恩怨情仇,果然有趣。 12、有着翅膀,面对天空,却不知道该往哪里飞翔,只有最笨的鸟才会这样吧。 13、要快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掌握自己的生命。 14、怎样的速度,才能掌握自己的生命!

15、如果你现在出手,你会比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死得都快。 16、速度不等于生命,但却代表了你我之间的距离。 白凤简介 白凤凰,又称白凤,中国首部3D武侠动漫《秦时明月》系列中的原创男性角色,另在动画姐妹篇《天行九歌》系列先行篇《空山鸟语》中作为男主角。 神秘优雅的白衣美男子,轻功举世无双,能够借助鸟类或羽毛飞翔,时常驾驭着白色的巨鸟在天空飞过。天赋异禀,具有控制与指挥鸟类的能力,被称为“百鸟之王”。 年少时曾为韩国大将军姬无夜“夜幕”组织“百鸟”杀手团的杀手之一。后叛逃,加入以卫庄为首领的杀手组织“流沙”,与赤练、苍狼王、无双鬼并称为“四天王”,居首位。

九歌湘夫人原文和译文

原文: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译文:天之骄子降落在北方的丘陵上,我吃力地遥望着她,却可望不可即,使我渐渐相思忧愁。秋风缓缓,树影婆娑,洞庭湖的水微微泛起波浪,就像被男人撩过后的心潭久久不能平静,树叶飘零,我的心难以抚平。我踩上白蘋极力远望心上人,我与约她好了今晚在这里相见,为何心上人还没有出现?她是不想来了吗?还是在路上遇到什么人了吗?鸟儿无缘无故为什么落在水草之上,这是上天对我的某种指引吗?渔网又是谁把它挂到了树上,又是命运在暗示我前面都是陷阱和厄运吗?沅有芷,澧有兰,我对湘夫人始终不移情思,但湘夫人未必知我心意。举目四下荒荒,余晖沾染江波,独立黄昏江水脉脉,流水潺潺,夏末微伤,伤感袭上心头。我看到麋鹿偷跑进我的院子里觅食,水边浮现出蛟龙的身影。不知道这是什么预兆,但我始终幻想我和湘夫人会在一起。清晨我独自在江边骑马奔腾,黄昏我渡河到西岸游玩,多希望湘夫人能看到我的日常,我也相信我的每个动作她都会影响深刻。日思夜寐,湘夫人成了我的爱情代名词。终于有一天,湘夫人传信要与我见面,我激动不己,我要快马加鞭赶去与她会面并将余生与她分享。 我要在水中盖一所房子,拿荷叶做房顶,用荪草装饰墙壁。用紫贝铺砌庭坛,用香椒装饰房屋的内壁。用桂木做栋梁,用兰木做枋椽,用辛夷做门楣,用白芷来装点卧房。编织薛荔做我的帷帐,蕙草已经被分析张罗出来做幔帐。用白玉做床板,周遭陈列上石兰花让我们被芳香裹围。用芷草铺盖荷顶,再在四周缠上一圈杜衡。采集千花百卉栽种我的庭院,把我的门廊装饰得芬芳诱人。这样九巍山的众神就会一并来欢迎庆祝湘夫人,就像云朵一样纷纷飘来。于是我就把我的衣袖奉献给江流,把我的布衫赠与澧水江畔。现在不染风尘的我可以高兴地在小洲上采摘杜若,做成礼物,并送给远道而来的你——湘夫人。美好的时光很难轻松快速得到,姑且让我一阵自我逍遥来消遣这段等你的时间。

国殇,诗歌鉴赏

九歌·国殇 屈原

九歌·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谗害而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都城也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亡。 所作《离骚》《九章》《天问》等传世,多自述身世、志趣,指斥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揭露现实的黑暗与混乱,感叹抱负不申,抒发怀归之情,深度体现对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写作背景 在屈原生活的楚怀王和顷襄王时代,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战国七雄中后来居上,扩张势头咄咄逼人,楚国成为其攻城略地的主要对象之一。但楚怀王却放弃了合纵联齐的正确方针,一再轻信秦国的空头许诺,与秦交好,当秦国的诺言终成画饼时,秦楚交恶便不可避免。自公元前313年起,楚国曾经和秦国发生多次战争,都是秦胜而楚败。公元前312年,楚秦战于丹阳,楚军大败,大将屈殇被俘,甲士被斩杀达8万,汉中郡为秦所有。楚以举国之兵力攻秦,再次大败于蓝田。

?公元前301年,秦与齐、韩、魏联合攻楚,杀楚将唐昧,取重丘。次年,楚军再次被秦大败,将军景缺阵亡,死者达2万。再次年,秦攻取楚国8城,楚怀王被骗入秦结盟,遭到囚禁,其子顷襄王即位。公元前298年,秦再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攻取15座城池。在屈原生前,据以上统计,楚国就有15万以上的将士在与秦军的血战中横死疆场。后人指出:《国殇》之作,乃因“怀、襄之世,任馋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怒神怨,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原盖深悲而极痛之”。古代将尚未成年(不足20岁)而夭折的人称为殇,也用以指 未成丧礼的无主之鬼。按古代葬礼,在战场上“无勇而死”者,照例不能敛以棺柩,葬入墓域,也都是被称为“殇”的无主之鬼。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无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正是在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

湘夫人原文注音及翻译赏析

湘夫人原文注音及翻译赏析 jiǔɡē xiānɡfūr?n 九歌湘夫人 dìzǐjiànɡxīběizhǔ ,mùmiǎomiǎoxīch?uyǔ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niǎoniǎoxīqiūfēnɡ,d?nɡtínɡbōxīmùyaxià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áifánxīchěnɡwànɡ yǔjiāqīxīxīzhānɡ 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niǎocuìxīpínzhōnɡ zēnɡh?w?ixīmùshànɡ 兮蘋中, 罾何为兮木上, 鸟萃 yuányǒuzhǐxīlǐyǒulán sīɡōnɡzǐxīwaiɡǎn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yán 言。huānɡhūxīyuǎnwànɡɡuānliúshuǐxīchányuán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míh?shíxītínɡzhōnɡjiāoh?w?ixīshuǐyì 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cháochíyúmǎxījiānɡɡāo xījìxīxīcu?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w?njiār?nxīzhàoyǔ jiānɡt?nɡjiàxīxi?shì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zhùshìxīshuǐzhōnɡ qìzhīxīh?ɡài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sūnbìxīzǐtánjūfānɡjiāoxīch?nɡtánɡ 荪壁兮紫坛,匊芳椒兮成堂。 ɡuìd?nɡxīlán liáoxīnyím?ixīyàofánɡ 桂栋兮兰尞,辛夷楣兮药房。

wǎnɡbìlìxīw?iw?i bìhuìmiánxījìzhānɡ 罔薜荔兮为帷,薜蕙櫋兮既张。báiyùxīw?izhan shūshílánxīw?ifānɡ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zhǐqìxīh?wū liáozhīxīdùh?nɡ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h?bǎicǎoxīshítínɡ jiànfānɡxīnxīwǔm?n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jiǔyíbīnxībìnɡyínɡ línɡzhīláixīrúyún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雲。juānyúmaixījiānɡzhōnɡ yíyúdi?xīlǐpǔ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qiāntīnɡzhōuxīdùru? jiānɡyǐyíxīyuǎnzhě

有一种美,叫雌雄莫辨:新生代审美进入阴柔时代

有一种美,叫雌雄莫辨:新生代审美进入阴柔时代 ““肤若温润之玉,目含秋夜星辰,眉似远山之黛,唇吐三月桃花”,这可不是古代绘本中形容的曼妙女子,而是当下新生代视野中颇为流行的一种男性形象。当都市花美男用颜值就能轻松打败实力派硬汉、暖男时,大众中便有人开始焦虑:“男生危机”是否隐藏着刚健之风日下的危险?审美阴柔化背后深藏何种社会文化肌理? 有一种美,叫雌雄莫辨胡女士是一位70后母亲,一段偶然的经历让她哭笑不得:“那天正在吃饭,电视里放到某个明星参加综艺节目,女儿尖叫一声扑了过去。我开始以为她喜欢的明星是个清秀的姑娘,结果人家一说话,男的……” 70后父亲蔡先生最近也被女儿搞懵了:“她喜欢在网上看一些直播视频,我看她很投入的样子,就凑过去看看,结果发现是一个男的在那儿教别人怎么化妆,后来居然还把自己化成个女的!” 如今,不少家长都有同感,孩子偏爱“眉清目秀”的偶像明星,甚至痴狂到雌雄莫辨的程度。不少新生代青少年,对自身的审美偏好颇为理直气壮。 “男孩子画眼线、戴美瞳、修指甲眉毛,我都可以接受。这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更何况不是有‘男生女相富贵命’的说法吗?”高中生小茹说。

“我挺喜欢女相的男生。不是那种作死的伪娘,而是能给人安静、优雅的感觉。”网民“骨头里的小花”说,“这只不过是一种审美罢了,欣赏、倾慕,带一点怜爱。” 于是,美得女生甘拜下风,美得男生也忍不住多看几眼,便成了漂亮男性的新标志。“一见XX误终身”,多是新生代眼中的“男神”。 社会学家们说,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总是越来越讲究。“好比饭碗、茶具越做越精致,设计、装饰越来越优雅。在日益富足的生活条件下,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会出现变化——精致的、中性的、婉约的、柔美的更受热捧。”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教授杨建平说。 而美学家们认为,“男色文化”作为一种视觉审美样态,与女性意识的崛起、男性自我认知的变化等,都有莫大关系。 在中国,对清秀、俊逸的阴柔审美追求,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描述。 明清时期,冯梦龙《醒世恒言》形容杨延和的长相:“生得肌如雪晕,唇若朱涂,一个脸儿,恰像羊脂白玉碾成”。曹雪芹《红楼梦》里的宝玉之貌:“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又有秦钟“举止风流似更在宝玉之上”。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理想的男性外貌美,同样不外乎“风采过于姝丽”、“丰仪秀美”、“美如好女”之类。 所以,与其说新生代雌雄莫辨的审美偏好是异军突起,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九歌·国殇》意思-赏析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九 歌·国殇》意思|赏析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怼兮一作:坠兮)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魂魄毅兮一作:子魂魄兮) 译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鉴赏

作者:佚名 《九歌》是一组祭歌,共11篇,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的再创作。《九歌国殇》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诗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

高考语文 屈原《湘夫人》诗歌鉴赏问题设置与解答素材

屈原《湘夫人》诗歌鉴赏问题设置与解答 1、赏析诗中开头两句设置的特定情境,理解这一特定情境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白极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 2、赏析诗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湘夫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爱情诗。以景现情,寓情于景,可以说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湘夫人》的景物描写十分成功。它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映衬,即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诗人将湘君与湘夫人约会的地点放在湘水一带,时间又是在秋天。整个画面是秋天水上景色。这就为诗中主人公提供了抒发相思愁苦的自然环境。在湘君的心口中,以为“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曾经在约会的地点(北洲)等待过自己。然而当他到来时湘夫人已经离开了。他望穿秋水也不见对方影子,心中忧伤万分。“目眇眇兮愁予”中的“愁”顿时在此环境中触发。“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白极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

《国殇》优秀教案

国殇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诗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描写古代战争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一首诗《国殇》。 1、释题:戴震《屈原赋注》:“‘殤’之义二:男女未冠(二十岁)笄(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所谓“国殇”,就是指悼念为国牺牲的将士。 《国殇》是屈原的重要作品《九歌》中的一篇。《九歌》是一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的对象有天神,如《东皇太一》(天上最尊贵的神)、《云中君》(云神)、《东君》(日神)等;有地祇,如《湘君》、《湘夫人》(湘水水神)、《河伯》(河神)、《山鬼》(山神)等。唯独《国殇》一篇所祭既非天神,亦非地祇,而是人鬼。将为国牺牲的将士和天神、地祇同等祭祀,已足可见出作者对这些牺牲了的爱国英雄们怀着多么祟高的敬意,而诵读全诗,我们更能感觉到诗人胸腔中沸腾的热血。 2、作者回顾: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二、朗读 1.学生听录音。 2.学生自读,要求在文中标出生字的字音,读准字音。请学生要求放开音量,大声朗读。 三、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先自学前10句。 要求:认真看注释后,把重点词标在书上的空隙处,每标一句,都要自己试着串讲一句。 教师可对学生认为较难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如“车错毂兮短兵接”(车:战车,兵:兵器)等,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思考,逐步锻炼概括能力。) 教师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用富于激情的语言,把这部分内容串讲一下,让学生对这前10句诗有较为完整、全面、生动的印象。 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

古诗湘夫人翻译赏析

古诗湘夫人翻译赏析 【前言】 湘夫人是先秦时代华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湘夫人》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 【原文】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揖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褋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注释】 (1)湘夫人:选自《楚辞章句》,《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 (2)帝子:指湘夫人。舜妃为帝尧之女,故称帝子。 (3)渚:水边的浅滩。 (4)眇(miǎo)眇:极目远望的样子。 (5)愁予(yú):使我发愁。予,我,下文“闻佳人兮召予”中“予”同。 (6)袅(niǎo)袅:微风吹拂的样子。一作“嫋嫋”。 (7)薠(fán):草名,多生长在秋季沼泽地。 (8)骋望:纵目远望。 (9)佳:佳人,指湘夫人。下文“佳人”同。 (10)期:期约,约会。 (11)张:陈设,指陈设帏帐,祭品等。 (12)萃:聚集。鸟本当集在木上,反说在水草中。 (13)苹(pin):水草。

2020年抖音最火歌曲排行榜_抖音中文上热门歌曲(推荐下载

2020年抖音最火歌曲排行榜_抖音中文歌曲来源:徐州亮相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作者:自媒体事业部 抖音中文歌曲 01. 带你去旅行 02. 我们不一样 03. 最美情侣 04. 放肆 05. 有你真好 06. 童话镇 07. 咖喱咖喱 08. 公正之路 09. 老朋友 10. 慢热小孩(Feat:NINE PERCENT 王子异) 11. 小跳蛙 12. 平凡最伟大 13. 红旗飘飘(2018特别版) 14. 糖果Candy 15. 带你上太空 16. 情在上海 17. 不想说再见 18. 那个男孩

19. 一步之遥 20. 我是一条鱼 21. 自娱自乐 22. 魔法咏唱 23. 青与春 24. 流星 25. 隔壁水瓶座 26. 念旧 27. 老腊肉 28. 西安人的歌 29. 么么 30. 日常喜欢您 31. 整理房间 32. 拔萝卜(Demo) 33.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电视剧同名主题曲 34. 如果你喜欢 35. 一个一个 36. 毕业骊歌 37. 小兔子乖乖 38. 同学,我在川音 39. 爱的路 40. 你已经离开

41. 棋逢对手 42. 时间告诉我 43. 十九岁 44. 爱的传奇 45. 不就是落单 46. 也不错 47. 风景《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电视剧片头曲 48. 离人愁 49. 心愿便利贴 50. 123我爱你 51. 最美的期待《茧镇奇缘》电视剧片头曲 52. 走心小卖家 53. 桃花凉 54. 天下长安《天下长安》电视剧主题曲 55. 像风一样 56. 白羊 57. 我多喜欢你,你会知道《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网络剧推广曲 58. 三角题(二珂WGC现场版) 59. I Do 60. 流浪 61. 醉赤壁 62. 九张机《双世宠妃》主题曲

湘夫人赏析

向湘水女神致以爱慕之深情——屈原《九歌·湘夫人》赏析 《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国境内所独有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祗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以《湘君》和《湘夫人》为例: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他们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因为纵灌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她像慈爱的母亲,哺育着楚国世世代代的人民。人们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型的。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亲切可近,富有人情味。 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这首诗的

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湘夫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爱情诗。以景现情,寓情于景,可以说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湘夫人》的景物描写十分成功。它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映衬,即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诗人将湘君与湘夫人约会的地点放在湘水一带,时间又是在秋天。整个画面是秋天水上景色。这就为诗中主人公提供了抒发相思愁苦的自然环境。在湘君的心口中,以为“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曾经在约会的地点(北洲)等待过自己。然而当他到来时湘夫人已经离开了。他望穿秋水也不见对方影子,心中忧伤万分。“目眇眇兮愁予”中的“愁”顿时在此环境中触发。“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白极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

2021年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期末复习试卷与答案

2021年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期末复习试卷与答案 班级:姓名: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àzhúpǔtōng xùn sùxiōng měng wēi wǔcàn làn zhèn jìng yòu rén 二、辨字组词。 跌(______)默(______)投(______)粒(______)粉(______) 铁(______)墨(______)没(______)泣(______)扮(______) 三、连一连,听听秋的声音。 大树振动翅膀丰收的歌吟 蟋蟀抖抖手臂暖暖的叮咛 大雁掠过田野嚁嚁 秋风追上白云唰唰 四、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改进改正改善改变 1.学生有错误,(________)了,就是好孩子。 2.我们要不断(________)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3.近几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________)。 4.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_________)家乡落后的面貌。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大笑善(____)甘(____)人(____)人(____) 晕(____)转(____)走(____)闯(____)大(____)一(____) 六、按要求写句子。 1.你用心去听。你能听见秋天的声音。(用上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狗是会叫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湖边的大草地上尽情玩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要改正上课做小动作的不正确的毛病。(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文综合回顾。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认识了很多不同的生灵:____________的小燕子,____________的荷花,还有那长着复眼、视觉灵敏的____________、蜻蜓,星点不同的____________,力气很大的____________,以及飞起来会咯咯作响的____________…… 2.从诗词中我们能领略到春夏美景,《惠崇春江晚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勾勒了“翠竹”“桃花”的江南春景;《忆江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描述了春日的碧水红花;《三衢道中》中的“__________, _____。”让我们跟随着诗人漫步山间,听黄鹂声声。 八、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父亲、树林和鸟》节选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九歌.国殇》详解及赏析

《九歌·国殇》(屈原)详解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中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学识渊博,初辅佐楚怀王,任三闾大夫、左徒。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后因楚国政治腐败,首都郢被秦攻破,既无力挽救,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他写下了《离骚》《九章》《九歌》等许多不朽诗篇。其诗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化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传世作品,均见汉代刘向辑集的《楚辞》。 国殇⑴是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死于国事叫做国殇。殇:原指未成年而死,后泛指死难的人。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未冠(男二十岁)笄(女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 操吴戈兮被犀甲⑵,(操吴戈兮被(pī)犀甲:手里拿着吴国的戈,身上披着犀牛皮制作的甲。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被,通“披”,穿着。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 车错毂兮短兵接⑶。(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错:交错。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旌蔽日兮敌若云⑷,(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敌兵像云一样涌上来。极言敌军之多) 矢交坠兮士争先⑸。(矢交坠:两军相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 凌(侵犯)余阵兮躐余行⑹(躐(liè):践踏。行:行列), 左骖殪兮右刃伤⑺。(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殪:死。) 霾两轮兮絷四马⑻,(战车的两个车轮陷进泥土被埋住,四匹马也被绊住了。霾:通“埋”。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

《湘夫人》阅读鉴赏

高二年级 语文导学案 学习目标:依照鉴赏深入理解文本,识记重点知识。 《湘夫人》简析(吕晴飞) 本篇与《湘君》是姊妹篇。《湘君》写湘水女神对男神湘君的迎候,此篇写湘水男神对女神湘夫人的追求,二者都表现了深挚的爱情,又都因爱情受挫而产生种种怨慕和忧思,存在着共同的心理和情感活动模式,所以在写法上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姜亮夫说:“《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是对唱的”,“通过对唱来表现相爱之情,这是民歌的一个特色”。他说现在的民歌也有这种情况,“二人对唱的唱词完全相同,或者只改动一两个字”。这里的两个姊妹篇,结尾六句诗基本相同,两篇之中相似而近同的一些情感内容,则可以两相应衬、对照、加深。本篇的侧重点是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深望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幻景、幻象,从而更显其一往情深。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在洞庭之滨迎候湘夫人,等了又等,盼了又盼,于恍惚之中似乎看到这位湘水女神在北渚降临,但是秋水伊人,望眼欲穿,还是看不真切,因而愁绪茫茫,忧从中来,只见得秋风起处洞庭扬波、木叶飘落。写得情景历历,开篇落笔便成千古佳句!湘君恍恍惚惚若有所见者,原不过是一种幻觉,他心上的女神并没有降临。于是他又踏上草,极目远望,切盼佳人前来赴约,因为原来就准备在晚间幽会的。但一等再等,还是不见佳人,就想起自然和人世间的一些乖戾反常的现象,山鸟原不栖,为什么落脚到水草丛中?鱼网原不架树,为什么张挂在树梢头上?“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同上篇“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一样,怀疑自己求爱不得其所,因以为喻,流露出困惑、失望的情绪。于是他在切盼中又想到:沅江有白芷,澧水有木兰,各自散发芬芳,我心中也有一个美好的人,朝思暮想,却不敢对人讲。他极目远望,神思恍惚,不见佳人,但见流水潺湲。朱熹说,“沅有芷兮澧有兰”数句,其起兴之例,正犹越人之歌,所谓“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余谓《楚辞·九歌》最得此诀。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正是写出‘目眇眇兮愁予’来;‘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正是写出‘思公子兮未敢言’来,具有‘目击道存,不可容声’之意”。《庄子·田子方》引孔子的话说:“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玄英曾加注疏:“夫体悟之人,忘言得理,目裁运动而元道存焉,无劳更事辞费容其声说也。”这里实际说到了意象的运用及其作用问题,尤其是动态性的意象,如秋风、水波、落木、流水等,都是通过意与象、情与景、神与形的相互交融、铸造而成的,其流动的物象、外景正好传达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活动,爱的炽热,盼的焦渴,尽在不言之中。 人在失望的时候,总想到转机,外界事物发生小小的变异,都可能引起失意者的幻想。湘君是神,同样具有人的情感,当他看到麋来庭中,蛟出水涯的时候,就认为是一种好的兆头,奇迹是有可能实现的,于是他又朝驰夕济,前迎佳人,在情感作用下,忽听得他的心上人在召唤他,要他驾车,一起隐迹天涯。他不知是幻听幻觉,又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呢!旧解“麋何食”二句,以为同“鸟何萃”二句同义,这就不但“复直无味”,而且下起“佳人召予”,也就突兀难解了。清代学者蒋骥指出了这一点,这是有见地的。“麋何食”与“鸟何萃”的句子,作为比兴,所引起的情感走向,是逆反发展的,所以不能按旧解把它们等同起来。既然“佳人召予”,湘君信以为真,而且欣喜若狂,就会有更大的幻想生出。他为了同佳人“偕逝”,就设想把家筑在水底,用荷叶做房顶,香花满壁,紫贝铺地,堂上涂抹香料;桂木作梁,木兰作椽,辛夷作门框,白芷饰洞房;薜荔编成帐,蕙草织帐顶,白玉压床席,石兰作屏风;芳芷造屋荷叶顶,杜衡作绳系得紧;百草满院栽,香花满廊摆。这幻想中的水室,确是芳香、洁净、神奇、美丽,我们不妨对照“桃花源”和“梁祝化蝶”来读它。荷盖、荪壁、椒堂、桂栋、兰橑,这些想像中的物象都是芳洁的,从这许许多多的香洁之物,一连串美丽、洁净的意象,难道不使人想到湘君求爱时如痴若狂的心绪,从而幻化出如此种种的幻影?难道不使人透视到湘君执著地追求理想和爱情的赤诚、美好的心灵?可是,九嶷山的众神纷纷出动,如云之众忽而接走

九歌 湘夫人

《九歌?湘夫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作家简介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名平,字原。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