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方案(七年级地理教研员版)(2021年)

学科教学方案(七年级地理教研员版)(2021年)
学科教学方案(七年级地理教研员版)(2021年)

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背景下“停课不停学”

学科教学方案(七年级地理学科)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未来发展中,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通过自主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创新。

一、自主学习课时安排

时间学习内容

第1课时亚洲—位置和范围2月17-21日

第2课时亚洲—自然环境

第3课时第七章—东南亚

2月24-28日

第4课时第七章—日本

二、学习资源包(两周)

课时安排资源目录

课时1 课时2 1.自主学习工具单:自主学习导读单、自主学习检测单

2.电子课本

课时3 课时4 3.微课资源;武侯“三顾云”——七年级地理下册微课资源

4.国家教育资源平台“一师一优课”优秀课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3b4187312.html,/portal/html/1s1k/course/1.html###

三、自学方法指南

第一步:结合“自主学习导读单”阅读教材及相关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一)阅读文字

1.结合“自主学习导读单”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部分,通读教材,了解本课时学习内容的结构和体系。

2.结合“自主学习导读单”的“问题导读”部分,进行深度阅读。

用黑笔勾画“问题导读”所要求的知识内容,概括该部分内容的主题;用红笔批注自己的理解或问题。

(二)阅读地图

结合《地理图册》、《地理填充图册》,教师提供的本节课的结构化板书、思维导图等相关资料,学会读图、析图。

1.读图名,读图例。

2. 结合“自主学习导读单”的“问题导读”部分,读图获取信息并勾画、批注。

(三)知识应用

完成本课时教材“活动”及“读图思考”等部分,运用自主学习的成果,试着进行知识迁移和应用。

第二步:观看本节视频资源包(微课或上课视频或教师网络直播)

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观看视频资料,尝试解决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步:完成本课时“自主学习检测单”

计时完成本课时“自主学习检测单”并订正答案(闭卷完成)。

第四步:整理问题

在“自主学习导读单”上梳理“我的问题”部分,整理本节还存在的问题。

第五步:上传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在教师规定时间上传自己“自主学习检测单”的完成情况及“我的问题”部分。第六步:集中网络答疑

根据本班教师确定的具体时间集中进行

附:

学习资源包

1.自主学习工具单

2.电子课本

3.微课资源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让地理走进生活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感受地理与自己现实生活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的联系,体会到地理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要求学生要主动地迎接地理,敞开胸怀拥抱地理,将地理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理清“地理学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怎样学好地理”这几方面所阐述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理清“地理学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怎样学好地理”这几方面所阐述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学习地理这一门新科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呢?地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作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理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二、学生围绕课本的问题自学约5分钟,分小组讨论课本的问 题。三、学习课本的内容: 1、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一框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作小结。

(从自然、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说明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 2、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二框的问题和“活动”的问 题, 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作小结性的点拨。 (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这几方面说明地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3、观察图画,请个别学生回答第三框的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 四、老师提出希望。 五、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六、布置课外作业: 学生课外准备第一节的“小实验”,写好实验结果。

第一章认识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学目的: 1、通过有关的实验活动、有关的例子和卫星照片,让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2、通过做“活动”的问题,认识地球的大小。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自己对“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看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有关的实验活动、有关的例子和卫星照片,让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教学难点: 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圆的吗?怎样知道地球的大小呢?(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略)。 三、出示自学指导: 1、2个不同的“活动小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

1、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绕外边; 唯有地球生物现,温气液水是由缘①。 ①温,适宜的温度。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 ①温,指温度。 6、地图辨方向 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 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 纬线指南北,东西经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 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 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 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 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10、七大洲地形 (1)亚洲 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 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资源可夸。 (2)欧洲 半岛缘海多,形体分节肢; 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 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 东部高原联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东西相间高大陆,世称湖海在其间。 (4)南美洲 安第斯山雄踞西,东部平原高原区。 地形多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脉为最长,亚马逊河流域广。 热带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数潘帕斯。 (5)非洲 平均海拔六百米,号称大陆高原洲, 东部高原连一体,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 面积小,分两区, 一大陆,二岛屿。 大陆东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极洲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及练习题(中国地图出版社)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11 一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煤炭资源) 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 5、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影响:水旱灾害。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 1、供水紧张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3、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功能: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航运等。 4、防治水污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p12—p19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新部编本(全册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七章知识要点 第一节 1、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 (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 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1、东南亚的复杂地形: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七章 知识要点 第一节 、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

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 (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 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2017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地球的大小与形状 一、地球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证据例举: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海上看帆船;月食现象; 北极星高度的变化;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等。 2、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40°N ,116°E )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

▲ 第二单元 地 图 一、地图三要素: 1、地图:把全球或一个地区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用不同的符号、颜色、文字、表示的平面图。 2、地图发展历程:陶片地图 羊皮地图 丝织品地图 纸质地图 电子地图(卫星图像和GPS 定位系统) 3、地图三要素:比例尺 ①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计算时注意分子、分母单位一致)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②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4、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5、地图上确定方向: ①指向标辨别法:箭头指向北方; ②一般辨别法: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③经纬网辨别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和注记 图例=符号 注记=文字和数字 熟记30页图2.18常见图例 二、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山体不同形态等高线是不一样的:见35页图2.23 提示:这里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也是分水岭;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线,是汇水区域,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 第三单元 海洋和陆地 文字式:如:“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数字式:如1︰10000000或10000000 1 直线式:如 100 200 100 300

上海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选择题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一般说来,黑人多分布在() A.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 B.气候比较温和的温带地区 C.寒冷的极地地区 D.季风气候区 2.下列气候特点或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错误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地形因素 B.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势因素 C.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 D.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海陆因素发生 3.下图是某平原及其近海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判断正确的是 A.本地正处在冬季 B.B点气温低于同纬度D点气温 C.本地区位于北半球 D.本地区位于南半球 4.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治理酸雨,韩国国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部植树,说明了()A.中国没有能力自己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环境问题 B.发达国家注重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C.我国遵循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道路 D.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5.某大学学生于2017年11月8日从上海搭乘中国科考船“雪龙号”远赴南极,登陆难言岛参与第5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工作,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考队从中山站到难言岛需要经过大西洋 B.难言岛经纬度位置大约在(164°W,75°S) C.2018年2月7日,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在难言岛奠基,此时菏泽市昼短夜长D.图中箭头指示了正确的地球自转方向 6.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7.在地球仪上,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正确的是( ) ①南北回归线②赤道③20°W和160°E ④180度经线圈 A.② ③B.① ③C.① ④D.② ④8.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 A.海拔低B.地面起伏小 C.边缘陡峭D.海拔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B.0°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C.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D.0°经线向西数值递增的是西经10.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其形成无关的板块是A.非洲板块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详解

第一单元认识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常考) (3)麦哲伦环球航行;(麦哲伦是葡萄牙人,代表西班牙环球航行) 2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3 .地球的大小: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0o纬线)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 1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2、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的北段与地球表 面的交点叫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南极。 3、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长约4 万千米,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纬线有南北之分,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4、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相交的半圆,经线有东西之分,0°经线以东 称东经,用“E”表示,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本初子午线位于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 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 7.纬度的划分:以赤道(0o纬线)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 8经度的划分:以0o经线(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来表示。(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 9特殊经线 (1)本初子午线(0o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180o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本初子午线(0o经线)和180o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2)20oW经线和160oE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难点) 20oW以东,160oE以西是东半球;20oW以西,160oE以东是东半球。 用经度的度数来区分东西半球:经度度数在0~20°W和0~160°E之间的属于东半球;经度度数在20°W~-180°和160°E~180°之间的属于西半球; 10.特殊的纬线 (1) 赤道((0o纬线)):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

地理沪教版(五四制)新版七年级下册《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教案

《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的名称;学会一些基本的乘火车常识。 2.能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客货运的不同要求,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3.在辨析两种运输方式不同点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的名称;学会一些基本的乘火车常识。 教学难点 能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客货运的不同要求,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个课时我们对交通工具的演变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谁能选简要介绍一下如今常见的交通工具及其利弊? 随机提问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讲解 1.尝试给铁路线命名 播放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 教师提问:这种声音大家熟悉吗? 教师提问:你乘火车去过哪些地方?你能说出当时火车所经过的铁路线的名字吗?你知道这条铁路线的名字是如何得来的吗?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其实铁路线的命名是有规则的,一部分铁路线的名字是以起讫点两个城市名称中的一个字(或简称)加以连接而成的,比如京沪线,就取的是北京

的“京”字和上海的简称“沪”;京广线取的则是北京的“京”和广州的“广”字;哈大线取的是哈尔滨的“哈”和大连的“大”字;而还有一些铁路线则是以起讫点两个省的简称加以连接而成的,如川黔线,取的是四川省的简称“川”和贵州省的简称“黔”;黔桂线取的是贵州省的简称“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桂”。 过渡:知道了铁路线的命名方法,下面你们能尝试给以下这些铁路线命名吗?教师点击“中国主要铁路”图上的京九线、焦柳线和宝成-成昆线注记,电脑自动慢慢画出三条纵向的红粗线并相应地标上①、②、③记号。学生不仅要给它们命名,而且要根据学过的命名原则说出命名的理由。教师适时进行补充更正。 教师总结、提问: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下面这几条铁路线又如何命名呢?教师点击“中国主要铁路”图上的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和浙赣-湘黔-贵昆线注记,电脑慢慢画出三条横向的蓝粗线并相应地标上a、b、c记号。 在前面尝试命名的基础上,设计该问题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巩固的机会。 但对陇海线的命名,学生会存在问题,这时,教师可出示“第二亚欧大陆桥”图片总结:这段铁路线叫做陇海线,“陇”我们知道是甘肃省的简称,“海”指的是连云港市的海州区,因为该站的站址位于连云港市的海州区,因此得名“陇海线”。 其实陇海---兰新线的东段在建国以前就有,建国后经过改建和新建,该线不断向西延伸,于新疆的阿拉山口与国际铁路接轨,经中亚直至欧洲西岸的鹿特丹。这条铁路线被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规律”: 我国的铁路线密如蛛网,不好记忆,但其中几条重要的铁路干线构成了整个铁路网的骨架,我们习惯上称之为“五纵三横网”。“五纵”指的是我国南北走向的这五条主要铁路干线,自西向东分别是:宝成-成昆线、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和京沪线;“三横”指的是我国东西走向的三条铁路干线,自北向南分别是: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和浙赣-湘黔-贵昆线。 接着,教师提问:从图上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到这些铁路线是互相交会的,这些交会的地方即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你们能从图中读出来吗? 由于已经学习了我国的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学生对照地图即可说出一些大型的铁路枢纽城市,如京包线和京九线交会的铁路枢纽城市—北京;包兰线和兰新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城市—兰州;京广线和浙赣---湘黔---贵昆线交会的铁路枢纽城市-株洲和贵阳;京广线和陇海线交会的铁路枢纽城市—郑州等。 教师讲解:直达特快列车(首字母Z读"直")、特快旅客列车(首字母T读"特")、快速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七章 知识要点 第一节 、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 (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东南亚的复杂地形: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2、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相当频繁。印度尼西亚欧大陆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3、东南亚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良港。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沪教版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沪教版 【本节导读】此文是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沪教版,仅供大家参考。 1、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绕外边; 唯有地球生物现,温气液水是由缘①。 ①温,适宜的温度。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 ①温,指温度。 6、地图辨方向 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 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 纬线指南北,东西经线圈。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

上海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选择题试卷

一、选择题 1.在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小聪和小明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地方是()A.产生现象B.运动方向C.运动周期D.绕转中心 2.图是东南亚的高脚屋,其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高寒B.冷湿C.干旱D.湿热 3.某同学用手机中的Living Earth App,得到地球真实图片(如图所示),说明人类现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所处阶段是 A.天圆地方说阶段 B.观测日食、月食阶段 C.环球航行阶段 D.太空观测地球阶段 4.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B.北美洲C.南极洲D.大洋洲 5.下图中,按①、②、③的数字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6.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的形成无关的是 ()

A.非洲板块B.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亚欧板块 7.某大学学生于2017年11月8日从上海搭乘中国科考船“雪龙号”远赴南极,登陆难言岛参与第5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工作,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考队从中山站到难言岛需要经过大西洋 B.难言岛经纬度位置大约在(164°W,75°S) C.2018年2月7日,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在难言岛奠基,此时菏泽市昼短夜长 D.图中箭头指示了正确的地球自转方向 8.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9.“二十四节气”是我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纽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word版-最新教学文档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你曾经是否为壮阔长江所折服? 你曾经是否为巍峨泰山所惊奇? 你曾经是否为北斗七星所疑惑? 让地理走进生活!让地理带你走 进一个全新的世界!去领略,去 探索,去思考,去分享与地理结 下不解之缘!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七年级上册 1、地理学什么 ①辨别方向②天气与气候③地形与河流④农业生产⑤工业生产与分布⑥城市规划与交通布 局⑦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衣食住行包揽了我们的生活,地理中许多问题有关于生活,生活中也有许多东西离不开地理,所以说地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地理有助于我们更好 地生活! 3、怎样学好地理学好地理并不难,勤于实践,善于积累,乐于读图,勇于探究,日积月累,相信你的地理成绩也一定不负你所望! 第一章认识地球一、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是圆的吗 ⑴形状: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半径=6378 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 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 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1522 年9月)麦哲伦为世界第一个环 球航行成功的航海家 2、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得到的启示 ①科学探索历程是充满困难险阻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乃至生命的代价 ②只要坚持不懈,目标最终会达成③科学的验证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假设 ④科学的探索是有无止境的 二、地球仪 1、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2、了解经线纬线 ⑴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⑵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⑶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④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总教案教学设计(初一 上--获奖作品-广东人民出版社)

七 年 级 下 地 理 教 学 设 计 《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是七年级地理的第一章,即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起首章,而本节又是其中的起首节。因此本课设想通过多媒体和充分利用章首页、设计动手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活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 地球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地球形状的认识 五、教法建议: 1.地球的形状,学生已经知道,而且在卫星照片上一目了然。因而教学的着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模拟和体验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史的教育。 2.如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教师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三个例子,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提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真的能证实地球是圆形吗?”(圆柱形、圆锥形也可以环绕而行,因而在地球上要证明地球的形状,还必须提出更多的论据。)“你还知道或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总之,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并让学生受到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3.在前一节课时可布置学生准备好一个球体(篮球等)和正方体(粉笔盒等),并每人折叠一只桅杆高高的小纸船,以便于在课堂动手实验。介绍卫星照片除用于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之外,还可以结合可看到的海陆轮廓、云层等,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树立崇尚科学的观念,并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六、课时安排建议 1课时 七、教学案例 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屏幕文字动画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时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同步全解

目录 祖国篇(下) (3) 1.农业及其地区差异 (3) 1.2农业的分布 (4) 1.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6) 中考链接 (9) 单元测试 (9) 2.工业及其地区差异 (10) 单元目标 (10) 2.1持续增长的工业 (10) 2.2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 (12) 2.3东部与中西部工业的差异 (15) 中考链接 (16) .单元测试 (17) 3.交通运输与通信 (19) 单元目标 (19) 3.1交通运输与通信的重要性 (19) 3.2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 (20) 3.3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与管道运输 (21) 中考链接 (23) 单元检测 (23) 4.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 (25) 单元目标 (25) 4.1国内贸易 (25) 4.2国际贸易 (26) 中考链接 (27) 单元测试 (28) 5.国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30) 5.1城市的环境问题及环境优化 (30) 中考链接 (33) 单元测试 (34) 区域篇(下) (35) 1.抓住特征学习区域 (35) 1.1北京市 (35) 1.2湖北省 (36) 1.3香港和澳门 (37) 1.4黄土高原地区 (39) 1.5沪宁杭地区 (41) 1.6珠江三角洲地区 (42) 中考链接 (43) 单元测试 (44) 2.自主学习认识区域 (45)

中考链接 (47) 单元测试 (48) 期中考试 (49) 期末考试 (51)

祖国篇(下) 1.农业及其地区差异 1.1世界农业大国 要点精讲 一、农业与“衣食住行”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广义的农业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五个部门,狭义的农业仅仅指种植业。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耕种小麦、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林业是指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农业生产部门。渔业是指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农业生产部门。畜牧业是指在牧区,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家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中9亿多是农民。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和消费市场,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因此,农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农业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活资源,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二、多项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目前,我国的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子、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三、现代化的农业 目前,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仍采用个体分散的经营模式,不能够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现代化,不只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只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方面,农业现代化是指从育种到农产品推向市场,从生产到组织、管理的全面现代化。到现在为止,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仍在采用以手工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离农业的现代化还相去甚远。 典型例题 【例1】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是 (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运输业 【答案】A 【解析】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我国以农业为基础。 【例2】下列我国农产品产量占世界第一位的是 ( ) A.大豆 B.茶叶 C.甘蔗 D.肉类 【答案】D 【解析】我国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子、水果等。针对训练 1.提供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等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沪教版(上海)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中国区域篇(上)- 2.5 广西壮族自治区 学案设计(无答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地理图册七年级第一学期》中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图和课本中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简图”,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 2.联系前面学过的中国“众多的河湖”一节,了解珠江及其干流西江的特点。 3.联系前面学过的中国“地形的分布”一节和六年级课本中“巴尔干半岛”的有关内容,阅读本课中的图文材料,学习广西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地形的内容,并就课题“喀斯特地形与经济发展”开展探究学习。 4.能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学习重点】 1.通过自读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理环境。 2.通过阅读分析课文,认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温降水,河流分布等自然地理特征。 【学习难点】 能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兴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点一:广西的河流 广西的河流广西壮族白治区位于我国南部,既属于沿海的省级行政单位,又为边疆地区。 广西的河流很多,大部分属于西江水系。西江是珠江的干流,发源于云南省,全长2100多千米。西江干流不同的河段有不同的名称,上源名为南盘江,与北盘江汇合后称红水河,然后又改称黔江和浔江,流入广东省境内才正式名为西江。西江在流经广西的过程小接纳了很多支流,如柳江、桂江等。桂江上游称漓江,古代秦朗时开凿的灵渠将漓江和长江的支流湘江连接起来,灵渠在航运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西江航运便利,在我国各条河流中其航运价值仅次于长江。 西江水能资源丰富,现在已在两江的红水河河段修建了多座水电站。

(二)知识点二:广西的旅游资源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水秀美的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漓江中游。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在流水的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形。这里奇峰林立,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形态万千,像玉笋、像翠屏、像驼峰,引人入胜。桂林的山有很多溶洞,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发育,有的像飞禽,有的像走盘,有的像森林,行的像瀑布,有的像……瑰丽多姿。从桂林市区到阳朔的漓江风光,景色奇美,是人们向往的“仙境”。 桂林地区山奇、水秀、有美、洞异,构成大自然美丽的画卷,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在广西,大部分市、县都有喀斯特地形分布,喀斯特地形面积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一半以上。喀斯特地形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有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是形成的独特景观,却是宋贵的旅游资源。 二、合作探究 课题:喀斯特地形与经济发展 过程:收集喀斯特地形区的有关图文资料,利用这些有关资料进行讨论。 提示:喀斯特地形区对于经济发展有特殊的优势,但喀斯特地形对交通、工农业生产有一些不利的影响(喀斯特地形区地表崎岖,土层较薄,多溶洞、地下河等,可以这几个方面产生的影响考虑)。 三、达标测评 1.读《地理图册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旅游”图,了解一下广西壮族自治区除桂林外,还有哪些著名旅游景点。设计一条广西旅游线路,进行一次到广西的虚拟旅游。 2.“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古代诗人对桂林山水的生动描写。请体会其含义并说出你的理解。 3.读《地理图册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图,观察一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北部和最南部的纬度大约是多少,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部。 4.读“广西壮族自治区简图”,说出广西壮族自治区与我国哪几个省级行政单位为邻,与哪个国家接壤,濒临哪个海湾。思考一下,此海湾与什么海相连,并可通什么大洋。

粤教版初中地理总复习七年级下册

粤教版初中地理总复习七年级下册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洲。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位于太平洋的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为白令海峡 3、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六个地区。中国属于东亚。 4、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为里海;世界最深的淡水湖为贝加尔湖;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为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为马来群岛;世界最高大的山脉为喜玛拉雅山;世界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的高原为青藏高原;世界陆地最低点为死海、 5、亚洲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6、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广布的特点。 7、亚洲有6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他们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日本。 8、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字路”口上。东南亚的马

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日本誉为他们的海上生命线 9、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东南亚还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10、中南半岛地形分布特点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中南半岛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亚是华人华侨聚集地。中国华人华侨最多的省是广东和福建。 11、南亚地形分布特点: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12南亚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量受西南季风影响,极不稳定,导致水旱灾害频繁。 13、印度最大麻纺织工业中心为加尔各答,最大棉纺织工业中心是孟买,其中孟买还是印度最大的港口。印度高技术发达,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大国。班加罗尔成为印度新兴的工业中心。 14、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发祥地。 15、西亚地处联系亚、欧、非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周围环绕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五海中的里海是个湖泊。 16、西亚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主要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东的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伊拉克。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水资源缺乏。

上海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选择题试卷(带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 A.海拔低B.地面起伏小 C.边缘陡峭D.海拔高 2.某地的年降水量是568毫米,这是指某地() A.当年的降水量B.某一年的年降水量 C.各年的降水量都是568毫米D.多年平均降水量 3.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大洲分别是 A.非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 C.北美洲和拉丁美洲 D.拉丁美洲和大洋洲 4.地图三要素是指:() A.图名、比例尺、注记B.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C.地图名称、比例尺、方向D.地图名称、方向、注记 5.下图是某平原及其近海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判断正确的是 A.本地正处在冬季 B.B点气温低于同纬度D点气温 C.本地区位于北半球 D.本地区位于南半球 6.下图中,按①、②、③的数字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7.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的形成无关的是()

A.非洲板块B.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亚欧板块 8.某大学学生于2017年11月8日从上海搭乘中国科考船“雪龙号”远赴南极,登陆难言岛参与第5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工作,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考队从中山站到难言岛需要经过大西洋 B.难言岛经纬度位置大约在(164°W,75°S) C.2018年2月7日,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在难言岛奠基,此时菏泽市昼短夜长 D.图中箭头指示了正确的地球自转方向 9.有一批居民进行迁移,他们最有可能选择建立村庄的地区是() A.河流发源地B.河流干支流交汇处的宽阔地 C.河流入海口的低洼地D.河流的峡谷地段 10.地处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成为“赤道雪峰”,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B.离海近C.海拔高D.人口少 11.下列说法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B.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D.人们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12.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一般说来,黑人多分布在() A.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 B.气候比较温和的温带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