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分析方法的综合性

词义分析方法的综合性
词义分析方法的综合性

第十四章词义分析方法的综合性

从对词义有了分析的时间起,也就有了词义分析方法的运用。两千多年前,人们对词和词义就进行过剖析,《论语·颜渊篇》记载: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这里用单音词“正”来解释“政”,表示从政的要义在于行正道、主正义、立正身。“正”与“政”的语音又相同,给后代又开了根据语音来解释意义,即所谓“声训”的先河。《孟子·梁惠王下》也记载: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这是以多个词的形式来解释词义,显然其精确程度要比单音词来解释要大,像上面的例子就包含了被解释词的两个义素。而前面“鳏”“寡”“独”三个词共同的义素是“老”,差别只是在于或“无妻”或“无夫”或“无子”,释义效果相当简洁明了。

还有从汉字的构成方式来解释词义的,最典型的例子如:

《左传·宣公十一年》:“止戈为武。”

后来对“止戈”的“止”应是“脚止”的止,以此来表示行进、行动义,还是“制止”的止,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左传》原书之意来看,宣公所主张的武是“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之义来看,应是前者之义。又如:

《韩非子·五蠹》:“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公”“私”两字据形显义,针锋相对。从小篆之笔形来看,非常形象,直接从外观映射出了词义的构成。至于说到从先秦就有的古书注释,对词语词义的解释就更是普遍。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不要说是在对词义进行有目的的分析时要运用,就是在对词义的习得、理解、传布中也必定会用到词义的各种解析方法。但尽管释义方法从先秦就有了,有意识、自觉地、成系统地进行词义分析的方法还应是从汉代算起。传统所遵奉的形训、音训、义训、界说,或种种训诂体制,都在汉代的几部语言文字的经典著作及注疏著作中才有完整的表现。在现代,从西方引进,或受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些诠释方法也不断涌现,如义素分析法、语义搭配法、构词鉴定法等,将词义的分析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词义分析的方法,是在语言研究总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古往今来,研究语言的这么多学派,无一不是在对语言的总体看法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观点和独特研究手段。语言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于语言属性的多样性,决定于对语言属性的认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书开辟了三章专门论述词义的分析方法。它不仅仅是可供运用操作的具体分析手段,也映射出词义本身的内部构成、存在的形式、结构状态,反映出人们对词义的研究角度和深度。词义分析方法史,也就是一部词义研究史本身。

一、方法论代表了人们对词义构成的认识手段和水平

不同的词义分析方法体现了对词义构成的不同看法和认识水平。一种具体的词义分析方法总是对解释某一部分、或某一类词义会起到作用,这种方法的形成表示着人们在认识某种

词义过程中形成的手段和经验。

形训法是从汉字的字形上来解释词义,这是中国传统语言学最古老的释义方法之一。几千年来,古人对词义的认识都是通过用汉字记载下来的书面词语进行的。由于古代汉语词主要是单音词,以至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几乎达到不可分,甚至是不必分的地步。分析汉字的形、音、义也就成了分析汉语词的意义、语音及书写形式。汉字反映出来的词语固定少变,便于流传保留,古代的经书都是通过它而记载传播,它因此而成为古代对汉语词语进行研究的主要对象。古代的文字学实际上就是古代的语言学,对汉字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譬如对“六书”的分析,对古音古形古义今音今形今义六者互求的具体操作,对以形求本义的运用,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音以生义、形以载义的认识,都取得了几乎是后无来者的成绩。形训的普遍运用,说明了人们对汉语词语的认识基本上限于古代的或已经凝固了的词语,在认识词义的过程中重视的是视觉感受而不是听觉感受。

形训法既受到汉字的巨大影响,也受到它的深深限制。随着汉字字形的历史嬗变,这一方法的作用正在受到威胁。假如是汉语的文字推行了拉丁化,汉字消失了,形训的存在基础自然也就不复有了。就算不走到这一步,在汉字脱离于小篆,走向隶、楷、行、草的结构和书写变化之后,形训的生命力已经大受影响。人们已经难以辨认“定”为“从宀从正”,更不要说去认“及”为“从又从手”所会出的“逮”义。汉字由象形向象意的变化,也就必定会影响到人们由形来认识词本义的能力和兴趣。

又如声训法,在秦汉就有了,可以西汉的《释名》为代表。引起人们相当注意的还有宋代王圣美的“右文说”。而真正科学的声训法是在清代的古音学建立起来后才有的。在古音学建立之前,声训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是靠口耳相传个人体验,所分析的材料也零散不整。在古音学完成以后,大规模地探索声义联系也才成为可能。声训所解释的词义除了具体文章中的通假使用,主要就是用来阐释词汇历史发展中由同一源头繁衍而来的同源词同族词。它所诠释的意义比较宽泛隐含,这种词义在共同源头的同源词当中是普遍存在着,与能够具体运用的词义相去甚远。从古到今,人们对声训的评价最为相左,即便在今日,仍有人称“声训的训释极不准确,根本不符合语词的实际情况,违背了词义训释的原则”[1] 。这是把声训中的训释词与被释训词的词义关系放到客观对象对等的位置上来看的结果。而从词的意义成分有表层义、深层义,具体义与抽象义,运用义与词源义之分的角度来看,声训又确实是有它的存在价值。它对后者的形成和显示所起的作用是相当突出的。不承认词有深层义、抽象义、词源义,也就失去了承认声训的根据,要承认也会是相当勉强,也就根本谈不上总结挖掘这一古老的词义训释方法所揭示的重要词义现象。

又如界说法,古今都可以用它来描述一个词的内涵外延,揭示词义的内部真实面貌。但人们在不同的时代,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角度和深度都不同,再加上主观认识条件和能力的不同,使得既使对同一词义都运用界说法来阐释,所得出的结果可以微殊,也可以迥异。

而义素法的出现,直接受到现代语音学中音位理论的启发。它希望借鉴音位理论,象划分音位一样来划分语义。而探求语义内部的原子结构及排列顺序,又与入微地研究每一个个别对象的科学时代有很大关系。

在从事客观的、纯结构性的、以形式表现为主的语言研究时代,当然也就谈不上人文词义的分析方法。在对汉语开始进行人文性研究的思潮中,汉语的词汇词义领域首当其冲,人们首先在这块土地上进行了开垦。对象和目的改变,也就必然会带来方法的改变,这时人文词义的分析法也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体现人文词义的构成?如何表述人文词义的存在?如何处理人文词义与结构词义的关系?都由研究对象的问题转变成了研究手段的问题。从结构词义分析法向人文词义分析法的转变,反映出深层的变化是语言观的变化、语言研究领域的变化、语言研究目的变化。

二、方法论反映了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结果

词义分析方法不仅仅是对词义认识解释的一种具体操作方法,在它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观念问题。种种心理的、哲学的、文化的、知识的问题在支撑着它。如形训声训的理论依据就是“音生于义,义著于形”,“有义以有音,有音以有形”,“万字皆兼三者,万字必以三者彼此交错互求”。[2] 这里的核心是汉字音形义相关相联,其中又尤以汉字形体的作用为突出。因此在古人对语言的认识观中,一直是把汉字与汉语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创制汉字的庖牺、神农、仓颉被看作是圣人,“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交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争”[3] 。到黄帝之史仓颉造出书契,一直受到后人的尊奉。儿童启蒙学习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汉字。分析汉字的《说文解字》在古代的语文经典中地位独尊,故有“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等于不读书,细读《说文》一部书,等于读了天下一半书”之说。研究汉字之学也就是汉语之学的当然的内容,甚至成为汉语言之学的首要之学。而在西方语言学界则一直把文字排除在语言研究之外,文字仅仅是作为书写词语的一种符号。在那里讲求的是音与义的联系,而不是音义与形的联系。在语言学的学科建设上,也没有文字学的地位。

语义搭配法、构词鉴定法则体现出把语言作为一种结构体系的基本观点。在结构语言观看来,语言是由有限的具体的语言要素,经过一定的组合搭配,形成一个张力无比的符号系统。有限的要素,通过各个层次的分别组合,可发达到近于无限表现力的开放系统,充任着人类最有效的交际工具。在这种语言观下,所看到的语言特点也就是线性排列、组合性、聚合性。对语言的定义也就集中在“工具”“体系”“符号”“结构”“记号”“集合”“行为方式”“系统”“能力”。这种观点落实在词义的认识、分析上,就形成了语义搭配法、构词鉴定法。在平时,它是人们最常使用的释词方法,如对“效尤祸也”(《左传》)中的“效”字,最方便的解释是“效是仿效的效,效法的效,不是效果的效”。对“品质”一词义项的确定,则可以说“是道德品质的品质,不是物品质量的品质”。

互文对证法也是在分析汉语词义时屡屡奏效的方法,对它的认识则只有放到汉民族的辩证思维、注重对偶、行文对称的文化背景、言语背景下来看才能深悟于先,活用于后。现在人们发现,辩证、对称、重偶、平衡的心理在汉语中的反映相当明显。从文字结构到语音结构,从句子的组合到句群的排列,从词义的发展到词结构的凝合,再从骈偶律仗文体的形成到审美欣赏心理的走向,都深受它的影响。

人文词义分析法的直接理论根据就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语言观。以往,特别是现代西方语言学理论形成以来,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存在,它的物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唯一对象。人们从它的物理性质、生理性质、表征的符号物性质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因此结构的理论大行其道,探求的对象愈来愈抽象化,表述的形式愈来愈理论化,语言学愈来愈更接近于自然科学,接近于可以运算演绎的数学。而在西方人类学的影响下,西方人文语言理论慢慢形成。我国的汉语人文研究者在古代的语言研究人文传统基础上立足,吸收了西方人文语言理论的养份,形成了自己的人文语言观,并正在建立有完整学科构架的中国文化语言学。对汉语进行人文性的研究终于正在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中国文化语言学认为,语言存在着多种属性,而本质属性是语言的文化属性。下面是对中国文化语言学语言观一段精采的论述:

在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只有语言和遗传代码是人类从祖先传给后代的两种最基本的信息。然而我们今天谈论、研究的语言又无一不是民族的语言。当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一种在语言、居住地域、经济生活、心理状态上稳定的共同体出现时,语言就深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成为民族和民族文化最典型的表征。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吸收,都要通过语言去实现。因而语言的历史往往同文化的历史相辅而行。它就像一面色彩斑斓的镜子,摄下了民族经济、文化、心理素质各方面的特点;它又像一副隐形眼镜,规范着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样式,规范着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因而

在人对世界、对自身的困惑、探究和理解的无穷进程中,语言占有核心的地位。[4]

由于把语言看作一种文化现象,语言是民族文化中的核心部分,人文性是语言诸多属性中的本质属性,因此把语言与文化相联系,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语言也就成为研究语言的根本途径。这样在方法论上就出现了与结构语言观影响下形成的方法论迥然不同的格局。文化参照法、文化认同派、文化底层法、异文化范畴对比法、文化镜象法、实地考察法、整体外因分析法、文化心理结构分析法、语文传统阐释法,等等,也就应运而生。其核心就是把语言与文化连在一起的对比联系双向考察式的研究,而结构派的核心是公式描写逻辑推演。

三、方法论的发展趋势

从古至今的汉语词义分析方法的演变,可以看到这么两种有趣的变化趋势。一种是在研究手段上,有一个由外到内,再由外到内的研究趋势。古代对词义的分析比较借重于词义的种种依托形式,如书写上的汉字形体、口头表达上的语音载体、上下文的互文比证、整体词义的界说述白、同义词语的类比象征。除了界说法外,对词义的反映基本都是以相类似的词义求同的方式出现。这与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整体水平和一种类比求同的认识习惯有关。虽然也曾有过相当简洁的辨异法,但它点到即止的风格仍是在对比映证中完成辨异的任务。而现代的词义分析则深入到词义的内部,细致地分析到原子元素的程度,如义素分析法。它可以不考虑词义的独立性和运用性,将义素从可以区别的角度进行几乎是任意的划分。语义搭配法、构词鉴定法也是通过组合的方式确定一个词中的某个义项。而在当代的人文研究时代,对词义的分析又一次走向宽广的领域,将词义研究引入到社会的、文化的大范畴。在语言所有不同要素中进行这种研究,可以说词义的研究最有弹性。语言的人文意义在词义身上可以表现得最为具体,这就是词的客观意义本身的所指及它的出现或消失。而语言的人文意义在词义身上也可以表现得最为抽象隐蔽,这就是词的结构方式、词义的系统汇集。而词语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意义都必须借助于该民族文化的大背景。

一种是在分析词义的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则有一个由模糊概泛到清晰准确的演化趋势。古老的分析词义方法求的是类似,现代求的是准确。即使在人文语言学的研究中,也体现出这么一个特点。在早期的汉语人文性研究中,主要的对语言文化性质的研究,而现在提出的常态分析法等则表示出定量研究的努力。

认识到不同词义分析方法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将有利于在运用它们时根据特定的研究对象进行选择,并在推进词义研究时,更自觉地对词义研究方法不断地作出完善。下面将根据所探求的不同词义成分将词义分析方法分为两章进行论述。

注释:

[1] 马玉山《“声训”质疑》,刊《黄淮学刊》1990年第1期。

[2] 《说文解字·叙》段玉裁注。

[3] 《说文解字·叙》。

[4] 《中国文化语言学丛书·总序》申小龙,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

大学英语词汇单选&介词

Unit One 21. the back burner.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on on 22.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out out 23.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for for 24.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to to 25.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bout about 26. I'm only a law school student—I'm hardly problems.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in in 27.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of of 28.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at at 29. career.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out out 30. Your answer Correct answer in under Unit Two 1. When was the last time you were in _______ with your childhood friends? A. context B. contact C. control D. content 2. Like a boat at sea, his mind started to _______ when he wasn't interested. A. float B. soar

2019届高考英语常用词汇辨析

2019届高考英语常用词汇辨析 高考英语常用词汇辨析500例a about around round 作副词时都含“四处”、“遍地”的意思。 about 系常用词, 如:look about 四处看。 around 具有 about 的基本意思, 因此 look about=look around, 但在下列短语里 around没有 about正式, 如:travel around 各处旅行 round 和 around在非正式用法中可以互换, 但一般用 round时 更简练。在正式用语中, 一般用 round指“旋转”, 而用 around指“处处”, “到处”, 如:she turned round at such a noise. 听到这样的吵声, 她回头看。i have been looking for it all around. 我到处都找过了。 另外, 英国人用 round的地方, 美国人倾向于用 around, 如:[英] winter comes round.[美] winter comes around. above all;after all;at all  above all意为“尤其是”、“首先”、“最重要的是”,常位于句首或句中,作插入语,起强调作用。如: but above all tell me quickly what i have to do.可首先快些告诉我该做什么。 a clock must above all keeps good time.时钟最重要的是必须走得准。  after all意为“毕竟”、“终究”、“终归”、“到底”,在句中位置较灵活。可位于句首、句中或句末。如:after all,your birthday is only two weeks away.毕竟,两周后就是你的生日。 he is,after all,a small child.他毕竟还是个小孩子。 he failed after all.他终于失败了。  at all用于否定句时,意为“丝毫; 根本”,用于疑问句时意为“究竟;到底”,用于条件句时,常译为“当真;实在”。用于肯定句中,表示说话人的某种情绪或情感(如怀疑或惊奇等),意为“竟然”等。如:he doesn’t like you at all.他根本不喜欢你。 are you going to do it at all?你究竟做不做这件事? if you do it at all,do it well.若你真要做这件事,就得做好。 i was surprised at his coming at all.他竟然来了,我很惊讶。 add; add to; add…to; add up to  add作“加,增加”解时,既可作及物动词,又可用作不及物动词;作“又说,补充说”解时,与直接或间接引语连用。如: if the tea is too strong, add some more hot water.如果茶太浓了,再加点开水。 after a short while, he

古今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这跟我们前面讲的“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一、古今词义演变的一般情况从词义演变的结果上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汉语词汇在由古到今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词的意义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例如:山、水、风、雨、雪、人、牛、马、羊、茶、酒等。这类词大都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它们对于保持汉语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词是不多的,我们不要看到这些词大都是基本词汇,就反过来认为基本词汇意义上都没有什么变化。事实上,基本词汇中的许多词,由古到今,意义上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这类词,在字形上古今是相同的,但意义上却看不出任何联系。它们或者原来就是两个不同的词,但也可能原来是同一个词,由于意义几经辗转,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它们在词义上的联系,因此,暂时作为同一个词处理。 “抢”这个词在元明以前,都只有“碰”、“撞”的意思,《战国策·魏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元明之交,才有了“抢夺”的意思。 “绸”这个词古代是“缠绕”的意思,《尔雅·释天》:“素绵绸杠。”郭璞注:“以白地绵韬旗之杆。”郭氏的意思是说,所谓“绸杠”,就是用白底子的绵把旗杆缠裹起来。今义则指“绸缎”。 这类词古今意义完全不同,阅读古书时照今义去理解就不通。这对初学者来说是有困难的,但它常常逼得你去查问,也就不容易弄错了。而且,这类词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对阅读古书来说问题不是很大。 (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 古今词义演变的结果是,绝大多数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某些相同之点又有某些不同之处。有些时候,某词用今义去理解,好像能够讲通,其实并不准确,甚至把意思全弄反了。例如: ①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②孟子去齐。(《孟子·公孙丑下》)第一句中的“访”字如果照今义“拜访”去理解,就不准确,“访”在上古是向别人征求意见的意思,“访”的宾语是事而不是人。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说秦穆公向蹇叔征求关于袭郑的

词汇 第1单元历年试题

英语词汇学试题课程代码:00832 2002年4月 9.The term "vocabulary" is used in different ways because of all the following reasons EXCEPT that( ) A. it can refer to the common core of a language B. it can refer to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words in a language C. it can represent all the words used in a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 D. it can stand for words in given dialect or field Key: A (P11) 18.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nd and meaning is arbitrary or conventional Key: conventional 2003年4月 14.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CORRECT? () A.The English language is noted for its modest borrowings. B.L oan words only refer to those borrowings in form. C.L oan words are all unrecognisable as being foreign in origin. D.Loan words can be grouped according to manner of borrowing. Key: D p18-19 19.The basic word stock forms the common core of the language. Key: core p11 44.jargon (definition)refers to the specialized vocanbularies by which member of particular arts,sciences,trades and professions communicate among themselves such as in business. Key: page 13 47.Is it true that archaic and obsolete words in English will remain for ever out of use? p15 2004年4月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c word stock is the most important? A. Stability B. Collocability. C. Productivity. D. National character. Key: D (P13/2par) 14. More often than not, functional words only have ______. A. lexical meaning B. associative meaning C. collocative meaning D. grammatical meaning Key: D (Page)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18层电话:(010)82335555 -第 1 页共 6 页-

【练习版】大学英语1复习资料(考试用)

【练习版】大学英语1复习资料(考试用) 【阅读理解】 第一单元 About twenty of us schoolchildren had been fortunate enough to receive invitations to a film-studio to take part in a crowd-scene. Although our “art” would only (1)for three minutes, we wer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see quite a number of interesting things. Soon after we arrived , bright lights were turned on. Since it was very hot in the studio, it came as a (2) to us to see one of the actors put on a overcoat. He (3) a hat down over his eyes , put his hands in his pockets, and started walking along a winding path. A big fan began (4) small white feathers down on him, and soon the bare trees were covered in “snow”. Two more fans were turned on, and a “strong wind”whistled through the trees. The first actor was dragging through the snow when the second, (5) as a beggar, began walking towards him trembling with cold. The next (6) was a complete contrast. The way it was filmed was quite (7) .Pictures taken on an island in the Indian Ocean were shown on a glass screen. An actor and an actress stood in front of the (8) so that they looked as if they were at the water’s edge on an island. Since it was our (9) next, we were left wondering what scene would be prepared for us .For a full three minutes in our lives we would be experiencing the (10) of being film “stars”! Instructions dressed image surprise excitement scence shaking pulled blowing sequence turn extraordinary severe last anticipate 第二单元 When he got the call that his son was ill in California and not expected to live for long, Bill didn’t know (1) he was going to get the money for his wife and himself to make the trip. Bill had worked as a truck driver his entire life, but he never managed to have any (2). So with (3) Bill walked the mile to the filling station and told the owner, ”My son is really sick and I’ve got no cash. Can you trust me for the phone call to California?” “Pick up the (4) and talk as long as you need to,” was the answer. As

高考英语中高频近义词或同义词辨析

高考英语中高频近义词或同义词辨析 (1)grain; corn; crop grain:指稻、麦等谷类及其粒子。 corn:主要指大麦、小麦、燕麦、裸麦、玉蜀黍这5种谷物及其粒子。 crop:指谷物或果类等一年或一季的收成,也可指地里的农业作物或谷物。 Farmers grow grain and keep cattle. 农民种谷养牛。 He filled the barn to the roof with corn. 他将谷仓装满了谷物。 The main crop is wheat and this is grown even on the very steep slopes. 主要作物是小麦,就连很陡的坡地都种上了小麦。 (2)hurt; wound; injure; harm hurt:表示“肉体或情感上的痛苦,强调疼痛感”。 wound:表示“由于剑、刀、枪等锐器造成身体上较严重的外伤,特别是在战争中受伤”。injure:表示“指意外事故或偶发事件造成的伤害”。 harm: 表示“引起疼痛、痛苦或损失,其对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其他人或物”。Many people were hurt when a bus and a truck collided. 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卡车相撞,许多人受了伤。 The soldier was wounded in the arm. 这个士兵的胳膊受伤了。 There were two people injured in the car accident. 有两个人在车祸中受了伤。 Getting up early won?t harm you! 早起对你没有坏处。 (3)affair; thing; matter; business affair:意为“事情、事件”, 含义较广,泛指已做或待做的事。复数affairs一般指商业事务及政府的日常事务,如财政管理、外交事务等。 thing:意为“事情、事物”,不管大事小事、好事坏事均称为thing,一般不能专指事务。复数things还可作“形势”解。 matter:重指须留心的要事或问题、难题。 business:作“事务、事情”解时,一般不能用复数,常常指所指派的任务、责任;有时说的是指派的工作或商业上的买卖活动。 (4)a great deal; a great deal of a great deal:用作名词,意为“大量”,“许多”,作主语、宾语;用作副词,意为“很”或“非常”,作状语,修饰动词或用来强调比较级。 A great deal has been studied and this is the best way. 经过大量研究后,这(被认为)是最好的办法。 a great deal of:意为“大量的”,“非常多的”,相当于much,作定语,后接不可数名词。 A great deal of time/money/energy has been spent on the project. 大量的时间/金钱/能源花在那个工程上了。 (5)at the time; at that time; at one time; at a time at the time:通常用于过去时句子中,指某件事情发生的“当时”、“那时” Many people saw the strange thing happen at the time.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历年听力真题高频词汇汇总

英语六级考试听力高频词汇 以下30个词汇都是我的老师精心整理出来的,都是常出现于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听力题里的高频词汇,希望能对大家的英语学习有所帮助,谢谢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于我们一起更好的交流与进步。 以下单词均有多种含义,给出的只是最为常见的,未做标注的即为依具体语境而定。 1.schedule 时间表 2.skip 跳,略过 3.make sense 讲得通,有意义 4.fall shorts of one's expectation 出乎某人的意料 5.cater to 迎合,款待 6.supervisor 监督者,管理者 7.speak highly of 评价高 8.a million things to do 许多事情要做 9.discount 折扣

10.coundn't have played worse/couldn't agree more 玩得不能再差一点了/不能再多同意一点了 11.I understand the way you feel 我了解你的感受 12.go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 一个耳朵听另一个耳朵冒出来 13.distractions 分心 14.I wish I could help 但愿我能帮助 15.submit 屈从,忍受 16.staff/stuff n.全体职员vt.为...配备人员/材料 17.register 登记,注册 18.deadline 最后期限 19.benefit 受益 20.Are you kidding 你在开玩笑吗 21.credit 信用,信誉 22.otherwise 否则 23.budget your money 预算开支

大学英语词汇题

1-50 Paper One Part I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Directions: There are a number of incomplete sentences in this part. For each sentence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re. 1. There are many ways of _D_______ this problem. A) tackling B) fulfilling C) cutting off D) suppressing(抑制) 2. This part of the town is quite poor. The wealthy A________ is near the river. A) property B) neighborhood C) greenhouse D) surroundings 3. Grants are expected to total nearly $10 million over the next three years to 12 organizations to ___A_____ research into strategies that will increase the number of U.S. organ and tissue donors. A) expand B) extend C) stretch D) enlarge 4. The employer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vide workers a safe place to work, and to assure the ___D_____ worker has prompt medical treatment when injured without discrimination. A) slaughtered B) killed C) sliced D) injured 5. There are some things that we understand, but ___C_____ animals know nothing. A) that B) which C) about which D) for which 6. Seeing Bob coming in, she _D_______ in the middle of her story. A) gave up B) broke off C) relieved D) retreated 7. No one knows who killed her, but the police B________ her husband. A) doubt B) suspect C) expect D) predict 8. Pick the chair up instead of __C______ it along the ground. A) choking B) grasping C) dragging D) handling 9. When the fire engine arrived the house was already ___D_____ flames. A) within B) under C) in D) on 10. God __B______ that you should ever regret your marriage. A) prohibit B) disallow C) forbid D) proscribe 11. He is __D______ a farmer but he also writes novels. A) completely B) necessarily C) essentially D) remarkably 12. They have equipped the office with the _C_______ business machines. A) last B) latter C) latest D) later 13. The cat, sleeping in the sunlight, lay motionless as if it __C______ dead. A) should be B) has been C) were D) had been 14. We have enough time to __A______ the food and drinks before the guests arrive. A) lay out B) take over C) smooth out D) take advantage of

高中英语重点词汇、词组辨析(非常好)

高中英语重点词汇、词组辨析 1.above all, after all, at all, in all above all表示“最重要,首先”,常置于句首或句中,作插入语,起强调作用。Above all, we have won the game. after all表示“毕竟,终究,终归,到底”,在句中位置较灵活。 Jessica has turned out to be a nice girl after all. at all表示“根本”。 I don’t like Mexican food at all. in all表示“总共”,既可放在句首,也可放在句末。 We have learned 2500 English words in all. 2. accept, receive accept表示“接受”的意思,是有意识的。 I’ve received a gift from him, but I’m not going to accept it. receive表示“收到”的意思,是无意识的。 Did you receive any letters today? 3. add, add to, add...to, add up to add表示“增加,添加,计算……总和,补充说”。 If the water is too cold, add some more hot water. add to表示“增添,增加,增进”。 The heavy snow added to our difficulties. add...to表示“把……加到……”。 Add ten to forty, and you will get fifty. add up to表示“合计达到”,该短语不用于被动语态。 All his school education added up to no more than one year. 4. admit sb./sth. to..., admit of, admit to admit sb./sth. to表示“……允许某人或某物进入某处”。 This visa will admit you to that country. admit of表示“容许有,有……可能,容有……余地”。 The facts admit of no other explanation admit to表示“承认”。 She admitted to stealing the keys. 5. agree on, agree to, agree with, agree that agree on表示“就……取得一致意见”。 We couldn’t agree on what to buy. agree to有两层含义和用法: (1)to作为动词不定式符号,其后面跟动词原形,表示“同意做某事”。 They agreed to meet on Sunday. (2)to作为介词,之后跟表示计划、条件、建议等一类的名词或代词。 The manager has agreed to our plan.

从几个常用词演变浅析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增刊 从几个常用词演变浅析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张莉娜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从历时的维度研究语言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研 究语言的发展就是在梳理语言使用事实的历史。我们今 天所使用的词汇都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对其研究可以 使我们对汉语词汇具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找到很多汉语 自身发展的规律性现象,比如词汇如何共存互补,又如何取而代之,词义之间如何互相渗透、怎样彼此消长,书面语和口语中的词汇关系是怎样的,以及我们现在使用词是什么时候确立其正式属性及地位的等等,这些都可以在对汉语词汇演变的考察中得到答案。 (一)名词 在汉语发展史上,发生过历史更替的名词为数不多,在三类实词中仅次于动词。名词的历史替换大多属于完全性替换,即新词和旧词的词汇意义基本一致,只不过换了个说法,新旧词之间的意义关系一般来说比较单纯,如“目-眼”、也有少数名词的新旧更替情况比较复杂,在某一历史时期指称对象并不完全一致。《说文》:“目,人眼。”《说文》:“眼,目也。”《说文解字注笺》:“眼,目中黑白也。……合黑白与匡谓之目。”二者的区别有三:其一,“目”字出现较“眼”字早一些 。甲骨文时期便出现了“目”字;东汉刘熙著《释名》:“眼,限也。”可见汉代已经有了“眼”字,先秦时期多用“目”,战国时期“眼”也非常少见,到两汉以后,用“眼”的才逐渐多起来。其二,“目”本义指眼睛;而“眼”,本来是指眼珠,后来引申为眼睛。其三,“由于词义的转移,‘眼’就在口语中代替了‘目’”[1],因此“眼”具有口语色彩;而“目”具有书面语色彩。 秦代以前的典籍中有“眼”字的例子很少,据学者研究,共有五见。包括王力先生引《战国策》、《庄子》、《周易》中各一例和汪维辉先生补充的两例(分别见于《韩非子》、《吕氏春秋》中)。可见秦代以前,“眼”的运用并不常见,可引的例子甚少。但此时的“眼”与“目”词义是有分别的,“眼”在这段时期是它的本义,指眼珠,还没有引申为眼睛。除了上述典籍,战国时期的医籍中也有些用例可证:“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素问》卷12) 关于“眼”什么时候作“目”讲,学术界有过两种意见。其一是王力先生认为“到了唐代‘眼’才成为‘目’的同义词”。其二是方一新先生曾列举了二十条书证证明“眼”字在汉魏六朝文献中就常讲“目”[2]。显然后者的说法更有说服力。上面曾论证过“眼”在先秦时代是作眼珠讲的,这种情况到西汉是还存在,例如《史记》中的用例:“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耳。”(《吕后本纪》)但此时与“目”的界限已划得不是那么清了,例如:“五采曜眼,有时而偷;茂木丰草,有时而落。”(《谈丛》)到了东汉时期,“眼”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了,与“目”的分别业已消失,例如:“非正色目不视,非正声耳不听。”(《论衡?命义》) 据一项学术调查表明:现存安世高和支娄迦谶两家的所有译经共29部,“眼”和“目”的出现次数是247: 21,其中“眼目”连文四次[3]。东汉时期的佛经里有如此大量的“眼”出现且表目义,而且在同时期的高文典册里也有少数一些用例,可见此时“眼”的口语话程度已经非常高了,因此可以有这样的结论:“眼”在口语中取代“目”不会晚于汉末。由此可见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末年是“眼”从出现到词义转变直至发展成熟的一个历史阶段。到了魏晋以后,“眼”的用例在文献中也日趋普遍,不胜枚举。在小说、民歌、诗文典册中常常可以见到,例如:“或斩手足,或凿眼。”(《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南北朝的文人诗里,“眼”的使用频率已明显高于“目”。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但是在文言词汇系统中“目”始终与“眼”并存,“目”的动词义(用眼睛看/示意),也没有被“眼”取代。 唐代以后“眼”开始变为双音词“眼睛”(有时也单说“眼”),一直沿用至今。 (二)动词 动词的新旧更替大多是一个或几个义位的替换,属于完全性替换的比较少见。这是动词和名词的一个显著区别。因此讨论动词的新旧更替要比名词来得困难。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往往是划分词义和用法,找出新词和旧词在义位上的对应关系。其次,新词在跟旧词竞争中大多有一个词义不断丰富、用法不断扩展的过程,不像名词那样词汇意义基本保持不变。这也给描写新旧更替的过程增加了难度。不过正是由于动词的复杂性,它对 ? 7 2 ?

第三讲古今词义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词义基本相同的 多属于基本词汇。但并非绝对没有变化,在一些次要的属性上仍然有一定差别。 1.词所概况的客观对象发生了变化 2.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二.古今词义差异显著的 ?折琼枝以为羞兮。(《离骚》)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 ?李广军极简易。(《史记·李将军列传》) ?可须夜鼓声而发。(《后汉书·班超传》)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战国策·齐策》) 三、有联系又有区别 古今词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而且这些差异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我们要在了解“同”的基础上,去辨明其“异”。这类词数量多、难度大,同中有异,是学习的重点。 ?李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史记·李将军列传》) ?齐国虽偏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万民多有勤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墨子·兼爱下》) ?韩取聂政尸暴于市,悬购之千金。(《战国策·韩策》)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商君列传》)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世说新语·雅量》) 四、词义演变的主要方式 1、词义扩大 江汉朝宗于海。《尚书·禹贡》 以河为境。《韩非子·有度》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温庭筠《菩萨蛮》 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 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史记·滑稽列传》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左传·僖公十四年》 车错毂兮短兵接。《九歌·国殇》 2、词义缩小

考研英语历年真题单词汇总资料

历年英语考研真题单词 A Abandon 放弃 Abide 忍受 Abnormalities 异常 Abolish 废除 Abound 富于、充满 Abrupt 突然的、唐突的 Absence 缺席 Absolute 完全、绝对 Abundant 丰富的、大量的 Acceleration 加速 Accept 认为、相信 Acceptance 认可 Acclaim 称赞、欢呼 Accommodate 顾及 Accommodation 膳宿、住处 Accompany 伴随 Account 描述 Accounting 会计、账单、叙述、解释、财务Accumulation 积聚 Accuracey 精确度

Accurate 精确的Acquaintance 熟人、了解、知道Acquisition 获得、收购 Activate 激发 Address 对付、处理 Adhered 坚持 Admission 承认 Adolescence 青春期 Adoption 领养 Adoptive 领养 Advisory 劝告的、咨询的、忠告Advocate 倡导者 Affirm 肯定、强化 Agenda 任务、议程Aggravate 加重、使恶化Aggressive 好斗的 Agony 苦恼 Alert 警告、留心、警惕Alien 不相容的、外国的Allegation 辩解、主张、断言Alleviated 减轻、使缓和Allocation 配置

Alternative 供选择的 Amateur 外行的、业余的Ambiguous 模棱两可的Ambivalent 矛盾的 Analogy 类比 Anecdote 轶事 Anti-xxx 反…… Applicable 可适用的、合适的Appointment 任命Apprehensive 忧虑的 Approach 途径、方法、接近、达到Appropriate 适当的 Approve 同意、赞成、批准Approximately 大约 Array 衣服、排列 Arrogant 傲慢的 Aspiration 抱负、渴望 Aspire 渴望 Assembly 装配、集会 Assess 评估 Assessment 评估

2020高考英语词汇辨析集锦

1.高考英语词汇辨析集锦 1.sound, voice, noise sound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voice人的嗓音,noise噪音 I hate the loud noise outside. 2. exercise, exercises, practice exercise运动,锻炼(不可数),exercises练习(可数),practice(反复做的)练习 take exercise 做运动 3. work, job 二者均指工作。work不可数,job可数 a good job,What interesting work it is! 4. cook, cooker cook厨师,cooker厨具 He is a good cook. 5. police, policeman police警察的总称,后接复数谓语动词,policeman 指某个具体的警察 The police are questioning everyone in the house. 6. problem, question problem常和困难联系,前面的动词常为think about, solve, raise,question常和疑问联系,多和ask, answer连用 7. price, prize price价格,prize奖,奖品,奖金 win the first prize The

price is high/low. 8. a number of, the number of a number of许多,谓语动词用复数。the number of…的数目,谓语动词用单数。The number of students is increasing. 9. in front of, in the front of in front of范围外的前面,in the front of范围内的前 面 A boy sits in the front of the room. 10. next year, the next year next year将来时间状语,the next year过去将来时间状 语 He said he would go abroad the next year. 11. in bed, on the bed in bed卧在床上,on the bed在床上 The book is on the bed. He is ill in bed. 12. the people, a people the people指人,a people指民族 The Chinese is a peace-loving people. 13. it, one it同一物体,one同类不同一 I lost my pen. I have to buy a new one. 14. that, this that指代上文所提到的,this导出下文所要说的 I was ill.

词义演变的分析

词义演变的分析 小姐”词义演变的简单分析 摘要:“小姐”作为对女性的一个常见的称呼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使用范围和含义也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从社会学、心理学及语言学三个角度探究了“小姐”称呼语词义变化的轨迹,并分析了其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称呼语“小姐”;词义变化;原因 一、“小姐”词义的历史演变 “小姐”一词从最初产生到现在,其含义已发生了很多变化,了解这一称呼语的发展轨迹有利用更好的讨论它变化的原因。 “小姐”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此时的“小姐”专指歌舞艺人(如南宋洪迈撰《夷坚志》记载:“傅九者,好使游,常与散乐林小姐绸缪。”)、使女或宫女(如宋代钱惟演撰《玉堂逢辰录》记载:“掌茶酒宫人韩小姐”)、妓女(如苏武创作的《成伯席上赠妓人杨小姐》诗)等从事低贱侍奉职司的女性。据清代文史家赵翼《陔余丛考》称:“宋时闺阁女称小娘子,而小姐乃贱者之称”,这时,“小姐”之称遂为大家闺秀所忌讳。关于贬义的指称,在明代的《警世通言》和清代《称谓录》等不少著作中都可以得到佐证。 “小姐”一词从低贱摇身变为尊贵,大约是在元、明代初期的时候,特指官僚缙绅豪门富家里还未出嫁的少女,如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在《楔子》里有云:“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此后,大凡侯门千金,大家闺秀,堂楼闺阁,富豪娇女之类,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都可以统统敬称为“小姐”而不辱身份。 五四时期指代思想开放的青年知识女性五四运动时期,西方文化涌进中国。许多出国留学的人特别青睐“小姐”这一称呼语。此时受英语称呼语Miss的影响,“小姐”一词多用于指代思想开放、反封建的年轻知识女性。她们渴望接受新知识,实践先进的思想。这时的“小姐”是对年轻女性的尊称。 解放后,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因“左”的意识形态操纵,“小姐”与“少爷”一起,在大陆被涂抹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贬为对女性异己分子的贱称,成为好吃懒做的女剥削者的代名词。“资产阶级小姐”的说法,艳羡之中又带有轻蔑的成分。此时,“小姐”的褒义缩小到只用来尊称外国的年轻女性。 改革开放初期,“小姐”又恢复了解放前的“尊贵”身份,多用作服务员的代称,年轻女士亦称“小姐”,中性。在商务交往和日常生活中,这种称呼一度显得新鲜时尚而又文雅礼貌,被称为“小姐”者也无不觉得声声入耳,自我感觉不错。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更赋予了“小姐”特别的色彩,如果对“小姐”不加限定(如空中小姐、礼仪小姐等)或在特殊场合(如电视节目主持、明星颁奖晚会之类的艺术界)使用的话,“小姐”一词几乎是“妓女”的代名词。 二、“小姐”词义演变的简单分析 词义演变的原因常常是多个动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社会学、心理学及语言学三个角度简单探究“小姐”的词义演变轨迹及原因。 (一)社会学角度 1、社会制度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