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题库..

建筑物理题库..
建筑物理题库..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

第一节建筑热工学的基本原理

1.构成室内气候的要素为()。

I.空气温度;1I.空气湿度;Ⅲ.人体产热量;IV.气流速度;V.壁面热辐射

A.I、Ⅱ、Ⅲ、ⅣB.I、Ⅱ、Ⅳ、V C.I、Ⅱ、ⅣD.I、Ⅱ、V

解答室内气候是由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壁面热辐射综合组成的一种室内环境(亦称室内热环境)。

答案 B

2.一般气象学上所指的气温是距地面()m高处的空气温度。

A.1.0 B.1.2 C.1.5 D.1.8

解答一般气象学上所指的气温是距地面1.5m高处的空气温度。

答案 C

3.在中等穿着并且安静的状态下,下列组合中()最使人感到舒适。

A.温度12℃、湿度50%、风速1.0m/s B.温度15℃、湿度60%、风速0.5m/s

C.温度20℃、湿度65%、风速0.5m/s D.温度25℃、湿度70%、风速0.1m/s

解答当环境在温度20℃、湿度60%一65%、风速0.5m/s的条件下,最使人感到舒适。

答案 C

4.在室内热环境的评价中,根据丹麦学者房格尔的观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量有( )个,人体的热感觉分为( )个等级。

A.4、7 B.4、3 C.6、7 D.6、5

解答根据丹麦学者房格尔的观点,评价室内热环境的PMV指标中包含6个物理量(室内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壁面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活动强度和衣服热阻)和7个等级(+3:热;+2:暖;+l:稍暖;0:舒适;-1:稍凉;-2:凉;-3:冷)。

答案 C

5.一定的室外热湿作用对室内气候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 )。

A.房屋的朝向、间距B.围护结构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和构造方法

C.环境绿化及单体建筑平、剖面形式D.通风口的位置与面积大小

解答一定的室外热湿作用对室内气候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材料的热物理性能(传热、传湿、透气)和构造方法。

答案 B

6.下列( )不是我国目前规定寒冷地区居住房问冬季的室内气候标准气温。

A.15℃B.16℃C.17℃D.18℃

解答我国目前规定寒冷地区居住房间冬季的室内气候标准气温是16~18℃。

7.在冬、夏季室内气温都是25℃的房间里,对同一个人夏季只需穿一短袖衫,冬季则要穿一毛衣才感到舒服。除去人体生物钟的影响外,这是因为( )。

A.冬、夏季室外温度不同B.冬、夏季室内湿度不同

C.墙壁的热辐射不同D.冬、夏季室内外风速不同

解答人对室内环境气候热舒适的必要条件是:人体产热量一对流换热量一与环境问辐射换热量一人体蒸发散热量=0。当人体温度高于周围表面温度时,人体通过辐射失热;反之,人体得热。冬、夏季墙壁室内表面的温度不同,使人体通过热辐射失、得热结果不同,则通过服装加以调整。

答案 C

8.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的主要指标中,各个不同分区的最冷月平均温度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严寒地区:≤一10℃B.寒冷地区:0—10℃

C.夏热冬冷地区:0~10℃.温和地区:>10℃

解答《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第3.1.1条规定,严寒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10℃;寒冷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夏热冬冷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5~30℃;夏热冬暖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10℃,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5~29℃;温和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3℃,最热月平均温度为18-25℃。

答案 D

9.下述有关不同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的设计要求中错误的是( )。

A.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B.寒冷地区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

C.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D.夏热冬暖地区一般不考虑冬季保温,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

解答《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第3.1.1条规定,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温和地区: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答案 B

10.我国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将我国分成( )个热工设计分区。

A.3 B.4 C.5 D.6

解答参见《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的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见下表:

11.我国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将我国分成了5个气候区,分区的主要依据是( )。

A.累年最冷月的最低温度

B.累年最冷月的平均温度

C.累年最冷月的平均温度和累年最热月的平均温度

D.累年最冷月的最低温度和累年最热月的最低温度

解答分区的主要依据是累年最冷月的平均温度和累年最热月的平均温度。

答案 C

12.下面列出的城市中,( )不属于同一个热工设计分区。

A.长春、哈尔滨、乌鲁木齐、B.杭州、南京、长沙

C.北京、拉萨、西安D.北京、大连、呼和浩特

解答见《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的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

答案 D

13.下面列出的城市中,( )不属于夏热冬暖地区。

A.广州B.海口C.南宁D.长沙

解答见《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的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

答案 D

14.关于热量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存在着温度差的地方,就会发生热量的传递

B.两个相互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不可能发生热量传递

C.对流传热发生在流体中

D.密实的固体中的热量传递只有传导一种方式

解答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会发生辐射传热。

答案 B

15.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它们是( )。

A.吸热、放热、蓄热B.导热、吸热、放热

C.导热、对流、辐射D.吸热、蓄热、导热

解答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是导热、对流、辐射。

答案 C

16.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 )。

A.辐射B.对流C.导热D.传热

解答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过程。

答案 C

1 7.下列传热( )是以导热为主。

A.有空气间层的墙体B.有加气混凝土的墙体

C.钢筋混凝土复合材料的墙体D.有空心砌块的墙体

解答在地球引力场作用的范同内,单纯的导热只能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因为当有温差时,液体和气体就会出现对流现象,难以维持单纯的导热。

答案 C

18.在下列单位中, ( )是错误的。

A .导热系数[w /(m 2K)]

B .比热容[KJ /(kg 2K)]

C .传热阻[m 2K/W]

D .传热系数[W /(m 22K)]

解答 传热阻的单位应为[m 22K /W]。

答案 C

19.对于长波热辐射,下列关于表面反射能力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色表面反射能力很强,黑色表面反射能力很弱

B .黑色表面反射能力很强,白色表面反射能力很弱

C .磨光的白色表面反射能力很强,磨光的黑色表面反射能力很弱

D .磨光的表面不论颜色,其反射能力都很强

解答 白色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最强,对于长波热辐射,其反射能力则与黑色表面相差极小。至于磨光的表面,则不论其颜色如何,对誊淳热辐射的反射能力都是很强的。

答案 D

20.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童礅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

A .相差极小

B .相差极大

C .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D .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解答 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相差极小,反射率或吸收率基本相同。

答案 A

21.当物体对辐射热的反射系数等于l 的时候,则该物体被称为( )。

A .绝对白体

B .绝对黑体 c .绝对透热体 D .非透热体

解答 凡能将外来辐射全部反射的物体(1h r =)称为“绝对白体”;能全部吸收的物体(1h a =)称为“绝对黑体”;能全部透过的物体(1h τ=)则称为“绝对透明体”或“绝对透热体”。

答案 A

22.下列有关热辐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 .玻璃是透明体

C .浅颜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 .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的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解答 如物体能被外来射线所全部透射,则称为透明体。普通玻璃只能透过可见光,对波长大于3m μ的红外线几乎是不透明体。

答案 B

23.下列关于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材料厚度的增大而减小

B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不随材料使用地域的改变而改变

C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湿度的增大而增大

D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干密度的减小而减小

解答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湿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些保温材料随干密度减小,导热系数先减小,然后会增大。

答案 C

24.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与下列( )无关。

A .材料的面积

B .材料的容重

C .材料的种类

D .材料的含湿量

解答导热系数定义为当温度梯度为l℃/m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导热量。

答案 A

25.下列墙体在其两侧温差作用下,( )内部导热传热占主导,对流、辐射可忽略。

A.有空气间层的墙体B.预制岩棉夹芯钢筋混凝土复合外墙板

C.空心砌块砌体D.框架大孔空心砖填充墙体

解答由密实材料构成的墙体内部以导热传热为主导,对流、辐射可忽略。凡内部有空心部分的墙体,空心部分壁面间的传热主要是辐射和对流传热。

答案 B

26.某一层材料的热阻尺的大小取决于( )。

A.材料层的厚度B.材料层的面积

C.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材料层的厚度D.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材料层的面积

解答由公式R=d/λ可得答案。

答案 C

27.下列关于建筑材料热工性能的叙述,( )是不正确的。

A.松散、多孔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蒸汽渗透系数较大

B.重质材料蓄热系数较大,蒸汽渗透系数较小

C.材料密度增加,其蒸汽渗透系数减小

D.材料湿度增大,其导热系数减小

解答一般来说,材料的湿度增大,导热系数也随之增大。

答案 D

28.有关材料层的导热热阻,。-Fy r]叙述中( )是正确的。

A.厚度不变,材料层的热阻随导热系数的减小而增大

B.温度升高,材料层的热阻随之增大

C.只有增加材料层的厚度,才能增大其热阻

D.材料层的热阻只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有关

解答材料层的热阻R=d/A,它与材料的厚度d、导热系数λ均有关。材料的导热系数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 A

29.下列有关保温性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墙体的热阻,随着吹向墙体的风速增大而增大

R越大,通过同护结构的热量越少,而内表面温度则B.在同样的室内外气温条件下,总热阻

越高

C.空气问层的隔热效果与它的密闭性无关

D.砖比混凝土容易传热

解答墙体的热阻仅与材料的厚度和导热系数有关,与吹向墙体的风速大小无关;空气间层的隔热效果与它的密闭性有关,静止的空气介质导热性甚小;砖的导热系数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小,与其比较更不易传热。

答案 B

30.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钢筋混凝土、重砂浆烧结普通砖砌体、水泥砂浆

B.岩棉(密度<80kg/m3)、加气混凝土(密度500kg/m3)、水泥砂浆

C.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重砂浆烧结普通砖砌体

D.加气混凝土(密度700kg/m3)、保温砂浆、玻璃棉板(密度80~200kg/m3)

解答 见《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中建筑材料的热工指标,导热系数(W/(m 2K))分别为:钢筋混凝土:1.74;重砂浆烧结普通砖砌体:0.81;水泥砂浆:0.93;岩棉(密度<80kg /m 3):0.050;加气混凝土(密度500kg /m .):0.19;加气混凝土(密度700kg/m 3):0.22;保温砂浆:0.29;玻璃棉板(密度80~200kg /m 3):0.045。

答案 B

31.某一别墅的墙体采用新型建材设计,这种材料的热阻为1.5mLK /W ,导热系数为0.15W /(m 2K),则选用材料的厚度为( )mm 。

A .150

B .180

C .200

D .230

解答 由/R d λ=得 1.50.150.225230d R m mm λ==?=≈g 。

答案 D

32.下述同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最小的是( )。

A .250mm 厚加气混凝土(干密度为500kg /m 3)

B .200mm 厚钢筋混凝土

C .240mm 厚重砂浆烧结普通砖砌体

D .40mm 厚岩棉板(干密度小于80kg/m 3)

解答 先计算导热热阻/R d λ=,然后计算传热热阻0e R i R R R =++,故传热热阻大者传热系数小。

答案 A

33.地面对人体热舒适及健康影响最大的部分是( )。

A .地板的总厚度

B .地板的总热阻

C .地板的基层材料

D .地板的面层材料

解答 人体的足部直接与地面接触,地面上层厚度为3—4mm 材料的吸热指数影响足部的热量损失,因此,地板的面层材料对人体舒适感影响最大。

答案 D

34.多层平壁的稳定传热,12t t f ,下列温度分布线正确的是( )。

解答 温度线的斜率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成反比。

答案 C

35.在建筑设计中常利用封闭空气间层作为围护结构的保温层,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 .间层中空气导热系数的大小

B .间层中空气的相对湿度

C .间层材料两侧的导热系数

D .间层中空气对流传热的强弱以及间层两侧内表面辐射换热的强弱

解答 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中,辐射换热占的比例最大,对流和导热占的比例较小。

答案 D

36.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 )w/(m 2K)。

A .小于0.4

B .小于0.3

C .小于0.2

D .小于0.1

解答 导热系数A 是表明材料导热性能优劣的指标,它与材料的材质、表观密度、含湿量、方向性与温度状况有关,通常将λ<0.3W /(m 2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A<0.25w /(m 2K)的材料称为保温隔热材料。

答案 B

37.作为建筑工程上用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应小于( )W /(m 2K)。

A .0.8

B .0.25

C .0.05

D .0.5

解答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应小于0.25W /(m 2K)。

答案 B

38.对于一般的封闭空气间层,若使其热阻取得最大值,它的厚度应确定为( )mm 。

A .10

B .20

C .50

D .100

解答 见《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l 76—93),空气间层厚度为50mm 时热阻值最大。 答案 C

39.下列墙体中热阻最大的是( )。

A .370mm 厚的黏土实心砖墙

B .370mm 厚的黏土空心砖墙

C .60mm 厚的岩棉板

D .250-nm 厚的钢筋混凝土墙

解答 根据公式/R d λ=计算,上述材料热阻值尺(m 22K/w)的排列顺序:60mm 厚的岩棉板R=1.2(m 22K)>370mm 厚的黏土空心砖墙R=0.64(m 22K/W)>370mm 厚的黏土实心砖墙R=0.46(m 22K/w)>250mm 厚的钢筋混凝土墙R=0.14(m 22K/W)。

答案 C

40.把木材、实心黏土砖和混凝土三种常用的建材按导热系数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 .木材、实心黏土砖、混凝土

B .实心黏土砖、木材、混凝土

C .木材、混凝土、实心黏土砖

D .混凝土、实心黏土砖、木材

解答 导热系数从小到大排列顺序为木材、实心黏土砖、混凝土。

答案 A

41.以下几种建筑材料中,导热系数最小的是( )。

A .钢筋混凝土

B .粉煤灰陶粒混凝土

C .加气混凝土

D .硅酸盐砖砌体

解答 上述材料导热系数(/()W m K λg 的排列顺序:加气混凝土0.190.22λ=:f 粉煤灰陶粒混凝土0.440.95λ=:p 硅酸盐砖砌体0.87λ=p 钢筋混凝土 1.74λ=。

答案 C

42.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i 岛顺序排列, ( )是正确的。

I .钢筋混凝土;U .水泥膨胀珍珠岩;111.平板玻璃;IV .重砂浆砌筑黏土砖砌体;V .胶合板

A .Ⅱ、V 、I 、Ⅳ、Ⅲ

B .V 、Ⅱ、Ⅲ、Ⅳ、I

C .I 、Ⅳ、Ⅲ、Ⅱ、V

D .V 、Ⅱ、Ⅳ、Ⅲ、I

解答 各材料的导热系数(/()W m K λg 分别如下:胶合板0.17;水泥膨胀珍珠岩0.26;平板玻璃0.76;重砂浆砌筑黏土砖砌体0.8 l ;钢筋混凝土0.74。

答案 B

43.关于建筑材料热物性的下列陈述,( )是正确的。

A.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与热流方向无关B.干砖导热系数比湿砖大

C.重型结构的蓄热系数大于轻型的D.白颜色物体的反射率比黑颜色物体大

解答同一材料层的表面蓄热系数,与温度波的方向有关,这是因为不同的温度波方向,同一种材料相接触的另一种材料不同;材料的湿度增大,导热系数也随之增大;材料的密度大,则蓄热系数大,即重型结构蓄热系数应大于轻型的;物体对外来射线反射吸收能力的高低,不能按物体的颜色判断,白颜色物体不一定是白体。

答案 C

44.下列同护结构中热惰性指标最小的是( )。

A.外墙B.屋顶C.地面D.外窗

解答热惰性指标的定义式为D=S2R,外窗是外同护结构中传热最大的热(冷)桥,其热阻最小,所以热惰性指标也最小。

答案 D

45.在建筑工程中常遇到一些构造形成的空气层空腔,这些封闭空气层如能贴铝箔的话,将有效增大热阻值,下述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如为单面贴铝箔,宜贴在温度较低的一侧

B.如为单面贴铝箔,宜贴在温度较高的一侧

C.如为单面贴铝箔,则贴在温度较低的一侧与较高的一侧效果差不多

D.如要贴铝箔则必须双面一起贴,否则效果不大

解答如在空气间层单面贴铝箔,应贴在温度较高的一侧,可降低间层平均温度,并可减少辐射热损失。

答案 B

46.为增加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以下措施( )是可取的。

A.在封闭空气间层壁面贴铝箔

B.将封闭空气间层置于围护结构的高温侧

C.大幅度增加空气间层的厚度

D.在封闭空气间层壁面涂贴反射系数小、辐射系数大的材料

解答要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首先要设法减少辐射换热量。将空气间层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冷侧,有利于降低间层平均温度;在间层壁面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可大大增加辐射换热热阻,从而减少辐射换热。

答案 A

47.在稳态传热条件下,若室内气温高于室外气温,下列有关围护结构传热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围护结构内部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B.通过嗣护结构各材料层的热流强度从内至外逐渐减小

C.通过各材料层的热流强度处处相等

D.围护结构各材料层内的温度分布为一条直线

解答稳态传热特征是,围护结构内部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通过各材料层的热流强度处处相等。材料层内的温度分布为一条直线。

答案 B

48.以下传热的各部分,( )更符合单层平壁稳态传热的条件。

A.窗拐角处B.窗玻璃

C .玻璃与窗框交界处

D .窗框

解答 若单层匀质平壁,其宽与高的尺寸比厚度大得多,平壁内、

外表面的温度均不随时间变化。此平壁传热过程称为单层平壁稳态传

热。

答案 B

49.如图所示多层平壁稳态传热,温度t 1>t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1112t T T t --f

B .1112t T T t --p

C .1112t T T t -=-

D .1112t T T t -=-和1112t T T t --p 都有可能

解答 热阻大的材料中温度变化大,保温层热阻大。

答案 B

50.某一采暖房间的外墙,传热系数为2W/(m 22K),其内表面换热系数为10W/(m 22K),室内、外空气温度差为25℃,如室内空气温度为18℃,则外墙内表面温度为( )℃。

A .<10

B .<13

C .<15

D .<23

解答 热量由室内热空气传给墙内表面,则:()10(18)i i i i q t t αθ=-=?-……①

热量以导热方式通过墙壁,则:()225i e q k θθ=-=?……②

联立①和②得方程组10(18)50i q t =?-=

解得1850/1013i t =-=℃。

答案 B

51.某建筑一表面平整的外墙,要求热阻为1.0m 22K/W ,拟用导热系数为0.22W/(m 2K)的加气混凝土砌成,没有内外抹灰,确定其最小厚度为( )mm 。

A .280

B .250

C .220

D .200

解答 由/R d λ=有 1.00.220.22d R m λ==?=g ,即220mm .

答案 C

52.已知一砖墙(240ram)的传热系数为2W/(m 22K),为使该墙体单位面积的传热热阻提高到(1.0m 32K/W),欲增设导热系数0.04W/(m 2K)的保温层,这种保温层的厚度至少应为( )mm 。

A .20

B .40

C .60

D .80

解答 单位面积总传热热阻为:20111/1/20.5/R k m K W ===g

欲使单位面积的传热热阻提到 1.0m 22K/W ,即R 02=1.0m 22K/W ,则00201//0.040.5

R R R d d λ

?=-===,即为保温层传热阻。0.040.50.0220d m mm =?== 答案 A 53.当气候条件相同时,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为( )。

A .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温差反映了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

B .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温差反映了围护结构的热阻大小

C .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温差反映了围护结构的热流强度

D .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温差反映了围护结构的材料厚度

解答 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内外表面温差大,则表明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好,热阻大,热流强度小,但当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同时,其厚度将不同。只有用同一种材料时,热阻才与厚度成正比。

答案 D

54.温度波在围护结构内部衰减得越快,则说明该围护结构的( )。

A .导热系数越大

B .蓄热系数越大

C .热惰性指标越小

D .导热系数越小

解答 热惰性指标D 值是表征围护结构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程度的无量纲指标。D 值越大,温度波在其中衰减越快,嗣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D=R 2S ,R 和S 分别为材料层的热阻和蓄热系数。

答案 B

55.以下几种地面材料中, ( )的吸热指数最大。

A .木地面

B .塑料地面

C .水泥砂浆地面

D .水磨石地面

解答 材料的蓄热系数S 的大小,反映了材料容纳谐波热的能力大小,即反映了吸热指数大小,查表可知,题中水磨石地面蓄热系数最大。

答案 D

56.冬季当赤脚走在木地板上时感觉比混凝土暖和些,这是因为木地板的( )。

A .导热系数小

B .蓄热系数小 c .传热系数大 D .热惰性指标大

解答 物体的蓄热系数小(题中木地板蓄热系数比混凝土小),则当温度波动时,导入(出)物体的热流量小,热灵敏度高,使环境温度快速变化。

答案 B

57.欲使房间内温度升高(或降低)得快,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或内侧)应采用( )的材料。

A .导热系数小

B .蓄热系数小 c .热惰性指标大 D .蓄热系数大

解答 物体的蓄热系数大,对温度波的衰减快,延迟时间长,这有利于房间热稳定性。反之,物体的蓄热系数小,温度波动时,热灵敏度高,即温度升高(或降低)得快。

答案 B

58.钢筋混凝土的干密度为2500kg/m ,,导热系数入为1.74W/(m 2K),比热容C 为0.26W 2h/(kg 2K),波动周期为24h ,则此种材料的蓄热系数S 为( )。

A .15W/(m 22K)

B .16W/(m 22K)

C .17W /(m 22K)

D .18W/(m 22K)

解答 由S =22417/()S W m K =≈g 答案 C

59.有关同护结构在室外气温周期性变化热作用下的传热特征,不正确的是( )。

A .同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波动的周期相同,但与室外气温波动的周期不同

B .同护结构外表面温度波动的振幅比室外气温波动的振幅小

C .同护结构内部温度波动的振幅从外至内逐渐减小

D .外表面温度最高值出现时间比内表面早

解答 在周期性变化热作用下围护结构的传热特征是:室外温度、平壁表面温度和内部任一截面处的温度都是同一周期的简谐波动;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的振幅逐渐减小,温度波动的相位逐渐向后推迟。

答案 A

60.关于简谐热作用下材料和同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下述( )是正确的。

A .材料的蓄热系数是材料的热物理性能,与外界热作用性质无关

B .封闭空气问层的热阻较大,它的热惰性指标也较大

C .当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较大时,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与材料的蓄热系数近似相等

D .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影响同护结构的总衰减度,而与总延迟时间无关

解答 在由多层材料构成的同护结构中,当某一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D ≥1时,可以忽略边界条件(相邻材料层或空气)对其温度波动的影响,此时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与材料的蓄热系数近似相等。

61.在相同的简谐热作用下,下述材料表面的温度波动最大的是( )。

A .砖砌体

B .加气混凝土

C .钢筋混凝土

D .水泥砂浆

解答 材料的蓄热系数表示在简谐热作用下,直接受到热作用的一侧表面对谐波热作用的敏感程度。材料的蓄热系数越大,表面温度波动越小,反之波动越大。

答案 B

62.围护结构的总衰减度是指( )。

A .室外温度波的振幅与室内温度波的振幅比

B .室外温度波的振幅与由室外温度波引起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的振幅比

C .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波的振幅与同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的振幅比

D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的振幅与室内温度波的振幅比

解答 根据总衰减度的定义,总衰减度是室外温度波的振幅与室外温度波引起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的振幅比。

答案 B

63.室外温度谐波的振幅为16.5℃时,若要求围护结构内表面受该室外温度谐波的作用而产生的温度波的振幅小于5.5℃,围护结构的衰减倍数至少应为( )。

A .6.5

B .3.0

C .11.0

D .4.8

解答 根据衰减倍数的定义式,可计算出室外综合温度谐波振幅与室内表面温度波的振幅之比为3.0 。

答案 B

64.若围护结构的总衰减度为7.5,当室外综合温度谐波的振幅为26.25℃时,围护结构内表面受温度谐波的作用而产生的温度波的振幅为( )。

A .3.5℃

B .2.5℃

C .7.5℃

D .4.5℃

解答 根据总衰减度的定义式0,/e if e A A υ=,有,0/26.25/7.5 3.5if e e A A υ===。

答案 A

65.“导热系数”是指在稳态传热条件下,在以下( )情况时,通过1m 2截面积在lh 内由导热方式传递的热量。

A .材料层厚度为lm ,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

B .同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差为1℃

C .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

D .材料层厚度为1m ,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

解答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态传热条件下,材料层厚度为lm ,材料层表面温度差为1℃时,在lh 内通过1m 。截面积由导热方式传递的热量。

答案 D

66.下列陈述( )是不正确的。

A .外墙面的对流换热系数,通常大于内墙面的对流换热系数

B .水平封闭空气间层,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高的壁面在上方时的热阻比在下方时的热阻大

C .材料的畜热系数S 是由材料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D .良好的保温材料常为多孔轻质材料

解答 材料的畜热系数是指直接受到热作用的一侧表面,对谐波热作用反应的敏感程度的一个特性指标。不仅与材料热物理性能有关,还取决于外界热作用的波动周期。

67.有关材料导热系数的法定计量单位,下列正确的是( )。

A .(m 2K),W

B .kcal /(m 22h 2K)

C .W /(m 22h 2K)

D .W /(m 2K)

解答 /R δλ=,式中

R ——材料层的热阻(m 22K /W)

δ——材料层的厚度(m)

λ——材料的导热系数[w /(m 2K)]

答案 D

68.关于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下列( )说法是正确的。

A .五个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B .三个分区:寒冷地区、过度地区、空调地区

C .四个分区:寒冷地区、过渡地区、炎热地区、温和地区

D .五个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过渡地区、炎热地区、温和地区

解答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3.1.1条,将我国分成了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这五个分区。

答案 A

69.下述同护结构的热工特性中,不正确的是( )。

A .厚度相同,钢筋混凝土的热阻比砖砌体小

B .100mm 厚加气混凝土(干密度为500kg/m 3)的热阻比30mm 厚岩棉(干密度为70kg/m 3)的热阻大

C .20mm 厚水泥砂浆的热阻比20mm 厚石灰砂浆的热阻小

D .50mm 厚岩棉的热阻比30mm 厚岩棉的热阻大

解答 使用传热阻公式/R d λ=计算,然后进行比较。

答案 B

70.已知2。m 厚垂直式一般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为2(/)g R m k w g ),下列封闭空气间层热阻尺的表示式,( )不正确。

A .热流向上的2cm 厚水平式一般封闭空气间层,R>Rg

B .热流向下的2cm 厚水平式一般封闭空气间层,R>Rg

C .4cm 厚垂直式一般封闭空气间层,R=2Rg

D .热流向下2cm 厚水平式一般封闭空气间层,R<2Rg

解答 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不是纯导热过程,它的热阻与间层厚度之间不存在成比例增长的关系,参见《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空气间层热阻值。

答案 C

71.在相同的简谐波作用下,下面( )材料表面的温度波动最小。

A .钢筋混凝土

B .浮石混凝土

C .加气混凝土

D .砖砌体

解答 参见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表中的蓄热系数。材料的蓄热系数表示在简谐波的作用下,受作用的表面对简谐波的敏感程度。在同样的作用下,材料的蓄热系数越大,其表面的温度波动越小,反之越大。

答案 A

72.闹护结构的衰减倍数是指( )。

A .室外温度波的波幅与室内温度波动的波幅比

B .室外温度波的波幅与由室外温度波引起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的波幅的比值

C.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波的波幅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的波幅的比值

D.内表面温度波的波幅与室内温度波动的波幅比

解答根据衰减倍数的定义,衰减倍数是指室外温度波的波幅与南室外温度波引起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的波幅的比值。

答案 B

73.在确定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公式中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的值时,按热隋陛指标将同护结构分成( )类。

A.二B.三C.四D.五

解答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在确定同护结构最小传热阻公式中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的值时,按热隋性指标将围护结构分成四类。

答案 C

第二节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防潮设计

1.围护结构的经济传热阻为( )。

A.围护结构单位面积的建造费用最低时的传热阻

B.围护结构单位面积的建造费用和供暖设备使用费用之和最小时的传热阻

C.围护结构单位面积供暖设备使用费用最低时的传热阻

D.围护结构建造费用和供暖设备的使用费用最低时的传热阻

解答围护结构建造费用随热阻的加大而上升,供暖费用(包括设备)则随热阻的加大而下降,围护结构单位面积两者之和最小时的传热阻为经济传热阻。

答案 B

2.在围护结构保温设计时,按( )值将围护结构划分成四类。

A.传热阻尺B.蓄热系数S C.导热系数A D.热惰性指标D

解答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第2.0.1条,按热惰性指标D值将嗣护结构划分成四类,分别取不同的t e值:I.(重型)>6.0,Ⅱ.(中型)4.1~6.0,llI.(轻型)1.6~4.0,Ⅳ.(超轻型)≤1.5。

答案 D

3.最小传热阻计算式

0,min ()/[] i e i

R t t n R t

=-?

g g中,

i

t为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对一般和高级居住建筑,分别取( )℃。

A.18,20 B.18,25 C.15,20 D.15。18

解答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对一般和高级居住建筑,分别取18℃、20℃。

答案A

4.下列关于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以取值的表述正确的是( )。

A.t e的大小与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无关B.同一地区,D值越大,t e越低

C.同一地区,D值越小,t e越低D.t e等于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解答t e的取值由嗣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值的大小而决定,嗣护结构的D值越小,温度t e越低。t e取值在《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第2.0.1条中有明确规定。

答案 C

5.对于实心砖墙,当其热惰性指标D为5.0时,其冬季室外计算温度按( )取值。

A.t e=t w B.t e=0.6t w+0.4t e,min C.t e=0.3t w+0.7t e,min D.t e= t e,min

解答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 l 76—93)第2.0.1条表2.0.1。

答案 B

6.同一类型的采暖居住建筑,在下列城市中,外墙传热系数要求最小的城市是( )。

A.北京B.石家庄C.太原D.西安

解答太原的室外平均温度低,所以要求外墙的保温好,即传热系数小。

答案 C

7.围护结构保温构造中所设的封闭空气间层,一般以( )cm为宜。

A.1~2 B.3~4 C.4~6 D.5~8

解答封闭的空气间层有良好的绝热作用,围护结构中的空气间层,一般以4~6cm为宜。

答案 C

8.对于间歇使用的房间如影剧院、体育馆等,其保温结构中保温层的设置较合理的是( )。

A.保温层应放在承重层外侧B.保温层应放在承重层内侧

C.保温层与承重层相结合D.保温层放在承重层的外侧与内侧均可

解答对于一天中只有短时间使用的房间,如影剧院、体育馆、人工气候室等,因为是每次使用前临时供暖而又要求室温迅速上升到所需的标准,宜采用内保温来提高房间的热灵敏度。

答案 B

9.对于间歇使用与连续使用的空调建筑,有关其外围护结构内侧和内围护结构宜采用的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间歇使用的宜采用轻质材料,连续使用的宜采用重质材料

B.间歇使用的宜采用重质材料,连续使用的宜采用轻质材料

C.间歇使用建筑外围护结构内侧宜采用轻质材料,内围护结构宜采用重质材料

D.连续使用建筑外围护结构内侧宜采用重质材料,内围护结构宜采用轻质材料

解答一般重质材料的热容量都远大于轻质材料,因此,采用轻质材料可提高房间的热灵敏度,采用重质材料,可提高房问的热稳定性。

答案 A

10.下列4种不同构造的外墙中,( )适用于间歇性采暖的房间,且热稳定性较好。

A.内、外侧均采用实体材料

B.内侧采用实体材料,外侧采用保温及防水层

C.内侧采用保温材料,外侧采用实体材料

D.内侧采用保温材料,外侧采用轻质材料

解答间歇使用房间应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室温升高到要求值,因而保温层(热惰性小的材料)应放在室内一侧。

答案 C

11.关于建筑保温综合处理的原则,下列( )不正确。

A.适当增加向阳面窗户面积

B.建筑物平、立面凹凸不宜过多

C.大面积外表面不应朝向冬季主导风向

D.间歇使用的采暖建筑,房间应有较大的热稳定性

解答建筑保温综合处理的原则中有一条是:根据房间性质合理选择热特性。为保证间歇使用的采暖建筑在其使用时室内环境达到采暖要求,往往需要在使用前加强供暖,提高室内温度。为了使围护结构内表面也能同时迅速随着升温,要求房间的热稳定性小一些;否则,比较低的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会使在其附近的人感到冷得不舒适。

答案D

12.在建筑保温设计中,下列做法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围护结构材料层的热阻不小于最小传热阻

B.围护结构的传热阻不小于最小传热阻

C.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可以不进行保温验算

D.围护结构内的热桥部位必须进行保温验算

解答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对采暖建筑保温设计的要求,围护结构(外墙、屋顶、与室外相邻的楼板、不采暖地下室的楼板和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的传热阻不得小于最小传热阻,且对热桥需要进行保温验算。

答案 C

13.在建筑保温验算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保温验算要求围护结构的传热阻不小于最,J啭热阻

B.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需要进行室内外温差修正

C.围护结构屋顶和墙体的允许温差相同

D.不同类型建筑物墙体的允许温差不同

解答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的规定,同一建筑的屋顶和外墙的允{奇韫差不同。

答案C

14.在北方地区冬季,下面给出的4个外墙节点构造,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

解答在北方地区,外墙节点构造必须避免热桥,保温层处于墙体最外侧能有效消除丁字墙部位的热桥。

答案 A

15.根据建筑热工设计的规定,在( )以下地区,楼梯间应采暖,人口处应设置门斗等避风设施。

A.0℃B.-0.1℃C.-1.0℃D.-6.0℃

解答根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95)第4.1.3条,采暖居住建筑的楼梯问和外廊应设置门窗;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为-0.1~6.0℃的地区,楼梯间不采暖时,楼梯间隔墙和户门应采取保温措施;在-6.0℃以下地区,楼梯间应采暖,人口处应设置门斗等避风设施。

答案 D

16.以下措施中对增强中空玻璃的保温I生能基本上不起作用的是( )。

A.将中空玻璃的间隔从6mm增加到12mm B.在中空玻璃的间隔中充惰性气体

C.用新型的low—E玻璃代替普通玻璃D.用5mm厚的玻璃代替原来的3mrf-厚的玻璃解答玻璃的导热系数为0.76W/(m2K),增加的玻璃的厚度,不能明显增加窗户热阻,故效果最差。

答案D

17.下列窗子传热系数最小的是()。

A.单层塑框双玻璃B.单层钢框双玻璃

C、单层塑玻璃

D、单层钢玻璃

解答用塑料双玻璃窗取代单层钢窗,是削弱围护结构传热的最有效措施这一,可减小传热系数。

答案 A

18.为了改善玻璃部分的保温能力,可以在单层窗扇上安装双层玻璃的方法,这种双玻璃窗的两层玻璃的间距以( )cm为最好。

A、1

B、1.5~2

C、2~3

D、4

解答双玻璃窗的空气间层厚度以2.3cm为最好,此时传热系数最小。厚度小于1cm时,传热系数迅速变得很大;大于3cm时,对流传热增强,且造价提高,而保温能力并不提高。

答案 C

19.以下对实体金属窗框采取的改进保温性能的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增加金属窗框的厚度B.采用空心断面的金属窗框

C.改为木窗框D、改为塑料窗框

解答窗框的导热热阻大小主要取决于窗框材料的导热系数,因此,用木材和塑料作窗框,或将金属窗框做成空心断面,其保温性能都好于实体金属窗框。

答案 A

20.为增强窗户的保温能力,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提高气密性B.采用双层窗

C.提高窗框保温性能D.增加玻璃厚度

解答玻璃本身的热阻是很小的,单纯依靠增加厚度,不能有效提高其保温能力。

答案 D

21.为了提高窗户的保温性能而在玻璃上涂贴的薄膜特性应为( )。

A、容易透过短波辐射,难透过长波辐射

B、容易透过长波辐射,难透过短波辐射

C、对长波和短波都容易透过C、对长波和短波都难透过

解答太阳辐射大部分为短波,室内环境辐射为长波,要充分利用太阳热辐射进入室内,并尽量减少室内环境向外辐射散热,即形成温室效应。

答案 A

22.以下四种建筑围护结构中,相对来说()耐热性最差。

A屋面B、墙体C、窗户D、钢筋混凝土柱

解答在围护结构传热的薄弱环节中,窗户传热系数大,易出现冷风渗透,所以,耐热性最差。

答案 C

23.在窗户保温设计中,居住建筑北向窗墙面积比要求( )。

A.≤15%B.≤20%C.25%D、≤30%

解答《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要求北向窗墙面积比≤20%。

答案 B

24、在冬季室外平均风速≥3m/s的地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窗户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的Ⅲ级水平,此规定适用()建筑。

A、所有

B、1~6层

C、7~30层

D、30层以上

解答《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9GB50176—93)规定,对于7~30层建筑,要求窗户的气密性不应低于Ⅲ级水平。

答案C

25.按照热工规范要求,居住建筑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应符合一定数值。如果采用单层东西向的窗户,其窗墙面积比应不大于( )。

A .0.2

B .0.25

C .0.30

D .0.35

解答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第4.4.5条,居住建筑当外墙传热阻达到规定的最小传热阻时,北向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0.20,东、西向,不应大于0.25(单层窗)或0.30(双层窗);南向不应大于0.35。

答案 B

26.空调建筑当外部窗户采用单层窗时,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 )。

A .0.2

B .0.25

C .0.30

D .0.4

解答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第3.4.7条,空调建筑外部窗户当采用单层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30;当采用双层窗或单框双层玻璃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40。

答案 C

2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规定用吸热指数B 作为评价地面热工质量的指标,并依据B 值大小将地面分为( )。

A .二类

B .三类

C .四类

D .五类

解答 请参见《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第4.5.1条表4.5.1,见下表:

采暖建筑地面热工性能类别

答案 B

28.从保温要求看,下列对热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贯通式热桥最不合适

B .非贯通式热桥在冷侧较合理

C .非贯通式热桥在热侧较合理

D .非贯通式热桥在热侧时其内表面易产生冷凝现象

解答 对非贯通式热桥,热桥设在冷侧比设在热侧好。这是因为热桥在冷侧时,热桥部分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要高于热桥在热侧时的相应温度,从而减少产生冷凝的可能性。

答案 C

29.冬季墙交角处表面温度比主体表面温度低,其原因为( )。

A .交角处材料的导热系数较大

B .交角处的总热阻较小

C .交角处外表面的散热面积大于内表面的吸热面积

D .交角处外表面的散热面积小于内表面的吸热面积

解答 墙交角处外表面的散热面积大于内表面的吸热面积,同时墙交角处气流不畅也影响表面吸热,使得墙交角处内表面温度比主体部分低。

答案 C

30.外墙的贯通式热桥如下图所示,外表面温度吼和巩的大小关系为( )。

A .12θθ=

B .12θθf

C .12θθp

D .12θθf 和12θθp 都有可能 解答 1θ处的热阻大,所以温度低。

答案 C

31.下述有关严寒地区采暖建筑的底层地面,当建筑物周边无采暖管沟时,地面铺设保温层的规定中正确的是( )。

A .在外墙内侧0.5m 范围内铺设

B .在外墙内侧0.5~1.0m 范围内铺设

C .在外墙内侧2.0m 范围内铺设

D .全部地面均应铺设

解答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第4.5.3条,严寒地区采暖建筑的底层地面,当建筑物周边无采暖管沟时,在外墙内侧0.5—1.0m 范围内应铺设保温层,其热阻不应小于外墙的热阻。

答案 B

32.在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阳台门下部门肚板部分的传热系数应为( )W/(m 22K)方符合要求。

A .严寒地区:≤1.35,寒冷地区:≤1.53

B .严寒地区:≤1.27,寒冷地区:≤1.72

C .严寒地区:≤1.35,寒冷地区:≤1.72

D .严寒地区:≤1.35,寒冷地区:≤1.55

解答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第4.4.3条,阳台门下部门肚板部分的传热系数,严寒地区应小于或等于1.35W/(m 22K);寒冷地区应小于或等于1.72W/(m 22K)。

答案 C

33.按照规范要求,办公建筑中室内空气与外墙的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为( )。

A .7.0℃

B .6.0℃

C .5.5℃

D .4.5℃

解答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表4.1.1-2,办公楼、学校和门诊部等室内空气与外墙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为6.0℃。

答案 B

34.作为保温材料,采暖期间水泥纤维板重量湿度的允许增量为( )%。

A .3

B .5

C .7

D .10

解答 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表6.1.2的规定,见下表。

采暖期间保温材料重量湿度的允许增量[ω?](%)

答案 B

35.对采暖期间保温材料重量湿度允许增量,在热工设计时要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下面表述中不正确的为( )。

A .材料含湿量的增大使其导热系数增大而增加能耗

B .材料含湿量的增大可能凝结成水,腐蚀建筑内部

C.材料含湿量的增大使其重量加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D.材料含湿量的增大可能冻结成冰,影响建筑物的质量

解答保温材料含湿量的增大而引起的重量增加基本上不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答案 C

36.关于太阳辐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的波长主要是短波辐射

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分为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

C.同一时刻,建筑物各表面的太阳辐射照度相同

D.太阳辐射在不同波长下的单色辐射本领各不相同

解答由太阳辐射光谱的分析可以看到,太阳的辐射主要集中在波长小于3μm的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的波段范围内,因此属于波段辐射,且各波长下的单色辐射本领各不相同。由于大气层的影响,太阳辐射直接达到地面的部分为直射辐射,受大气层内空气和悬浮物质的散射后,到达地面的部分为散射辐射,直射辐射有方向性,因此,建筑物各表面的太阳辐射照度不相同。

答案 C

37.下面材料表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最大的是( )。

A.青灰色水泥墙面B.白色大理石墙面C.红砖墙面D.灰色水刷石墙面

解答查《建筑设计资料集2》材料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系数ρ值。

答案 C

38.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与( )无关。

A.室外气温B.外墙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C.太阳辐射强度D.外墙外表面的换热系数

ρα。

解答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为/I

式中

α一建筑物外表面与室外空气间的换热系数,w/(m22K);

e

ρ——建筑物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I——太阳辐射强度,w/mz。

答案A

39.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的要求,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的确定方法为( )。

A.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日平均温度的最高值确定

B.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C.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最高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D.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确定

解答《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第2.0.2条规定,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答案 B

40.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取各地历年( )最大直射辐射日总量和相应日期总辐射日总量的累年平均值,通过计算确定。

A.七月份B.六、七二个月C.七、八二个月D.六、七、八三个月

解答《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第2.0.3条规定,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取各地历年七月份最大直射辐射日总量和相应日期总辐射日总量的累年平均值,通过计算分别确定东、

南、西、北垂直面和水平面上逐时的太阳辐射照度及昼夜平均值。

答案 A

41.在进行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时,室外热作用应该选择( )。

A.室外空气温度B.室外综合温度

C.太阳辐射的当量温度D.最热月室外空气的最高温度

解答根据夏季隔热设计的特点,室外热作用不仅需要考虑室外温度的作用,而且不能忽略太阳辐射的影响,因此应该选择室外综合温度。

答案 B

42.关于室外综合温度,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为( )。

A.夏季室外综合温度以24h为周期波动

B.夏季室外综合温度随房屋的不同朝向而不同

C.夏季室外综合温度随建筑物的外饰面材料不同而不同

D.夏季室外综合温度随建筑物的高度不同而不同

解答根据室外综合温度的定义,它仅与室外温度、所在朝向的太阳辐射照度以及外饰面材料对太阳辐射吸收率有关。

答案 D

43.在进行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时,要求( )。

A.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最高温度不得高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的最高值

B.室内空气的最高温度不高于室外空气的最高温度

C.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最高温度不高于室外太阳辐射的当量温度

D.室内空气的最高温度不高于室外空气的平均温度

解答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的隔热设计要求,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最高温度不得高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的最高值。

答案 A

44.在进行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时,隔热处理的侧重点依次是( )。

A.西墙、东墙、屋顶B.南墙、西墙、屋顶

C.屋顶、西墙、东墙D.西墙、屋顶、南墙

解答根据不同朝向的室外综合温度判断。室外综合温度由高至低的排列顺序是:屋顶、西墙、东墙、南墙和北墙。

答案 C

45.蓄水屋顶的水深以( )cm为宜。

A.5~10 B.10~15 C.15~20 D.20~30

解答《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第5.2.1条第六项,蓄水屋顶,水面宜有水浮莲等浮生植物或白色漂浮物。水深宜为15~20cm。

答案 C

46.室外综合温度最大的外围护结构是( )。

A.平屋顶B.南墙c.西墙D.东墙

解答实测资料表明:平屋顶的室外综合温度最高,其次是西墙。

答案 A

47.关于夏季防热设计要考虑的“室外综合温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栋建筑只有一个室外综合温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