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新型植物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几种新型植物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几种新型植物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几种新型植物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摘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基因功能过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处于转基因植物的主导地位,采用合适的构建方法会使实验效果事半功倍。植物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除了传统构建法、Gateway 技术、三段T-DNA 法、一步克隆法等,还有近年来出现的几种新型的载体构建方法:基于竞争性连接原理快速构建小片段基因表达载体;Micro RNA 前体PCR 置换法适用于构建小分子RNA 表达载体;重组融合PCR 法特别适用于插入片段中含有较多限制性酶切位点的载体构建;利用In-Fusion 试剂盒可以将任何目的片段插入一个线性化载体的某个区域;构建多片段复杂载体可采用不依赖序列和连接的克隆方法(Sequence and ligation-independent cloning, SLIC) 法;Gibson 等温拼接法。本文将在总结分析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这6种新方法的特点,期望通过这几种新的方法给植物基因工程表达载体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Micro RNA 前体PCR 置换法,In-Fusion 试剂盒法,重组融合PCR 法,Gibson 等温拼接法,Golden Gate 拼接法

基因克隆、载体构建是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常规步骤[ 1 ]。而载体构建是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基础技术。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适合于不同研究目的各种载体系统应运而生,其中在转基因植物中最常用的是质粒载体。传统的载体构建方法在进行构建多片段拼接的复杂载体时,需要精心选择酶切位点[ 2 ],有时还需要构建多个中间载体,操作比较麻烦,费时费力,因此寻找简单、高效、快捷的载体构建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1969 年Arber 等发现了限制性内切酶,载体的构建方法逐步发展,从传统构建方法到

三段T-DNA、Gateway 等技术延伸出了许多新的载体构建方法。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验工作选择介绍了近年来其中几种新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对其应用的方向、优缺点作出了评估,期望给植物基因工程表达载体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1. 载体构建方法

1.1 快速构建小片段基因表达载体

基因产物克隆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共环消解法、T4 DNA 聚合酶回切产生粘端、外切核酸酶Ⅲ回切产生粘末端、PCR 产物非依赖连接克隆、TA 克隆等,这些方法原理不一,应用的方向也不相同,但都不适合小片段基因的克隆及其载体的构建[ 3 ]。传统构建方法构建载体时需要PCR 扩增,用2个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产物和载体,酶切后进行胶回收等,步骤繁琐、连接成功率低,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最终实验失败。因此,提高酶切和连接的效率是提高实验成功率的关键。

通常在实际的实验中我们会将酶切后的片段进行回收浓缩,而且使用较小的连接体系,这种方法就利用了竞争性连接的特点,来源于化学中的有效碰撞原理,连接反应也是一个化学反应,当在进行连接反应时,单位时间内分子数目多的目的片段分子更加容易与载体分子接触,换言之,有效分子浓度更高,则更容易发生连接反应,同时能有效减少载体自连反应。小片段基因载体构建时,小片段的PCR 技术又比较困难,尤其是在酶切回收步骤,也常出现酶切后的粘性末端被降解的现象[ 3 ],因此需要采取办法避免这些常见问题。金磊等[ 3 ]提出的新方法是基于小片段基因寡聚核苷酸合成技术和竞争性连接原理。利用寡聚核苷酸合成的方法,省去了目的基因的酶切步骤和载体酶切后胶回收纯化步骤,解决了小片

段PCR 困难的问题;利用竞争性连接原理可以克服载体自连,同时提高连接效率。其应用该方法已经完成了4个小片段基因(67bp)表达载体的构建,连接成功率达到66.7%?100%。证明了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节省试剂费用和连接效率高等特点。

1.2 Micro RNA 前体PCR 置换法

自1999 年Hamilton 等[ 4 ]首次发现了长度为25 nt 的RNA 中间产物后,RNAi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功能鉴定和功能基因表达调控等各个领域。前人的研究中构建RNAi 载体的方法主要有:传统的酶切连接法、Gateway 技术、重叠延伸PCR 法、LIC 克隆法和Golden Gate克隆法[ 3 ]。重叠延伸PCR 技术(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简称SOEPCR),于1989年由Horton 等建立,主要方法是采用具有互补末端的引物,使PCR 产物形成了重叠链,从而在随后的扩增反应中通过重叠链的延伸,将不同来源的扩增片段重叠拼接起来。此技术利用PCR 技术能够在体外进行有效的基因重组,而且不需要内切酶消化和连接酶处理,用这一技术可以很快获得其他依靠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方法难以得到的产物[ 7 ],如Cao 等[ 8 ]利用寡聚核苷酸合成技术和重叠延伸PCR 技术合成了布氏柠檬酸杆菌植酸酶基因,并检测了其高效的表达。应用此方法还可以对目的基因进行小泛素相关基因的修饰,如Lu 利用这种方法对HV1 蛋白进行了泛素化修饰从而解决了此蛋白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内外源表达易被降解的问题,以及泛素化修饰鸽子Aplopelia bonaparte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do BAFF) 增强了其在大肠杆菌内的可溶性表达。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重叠延伸PCR 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受到引物自身序列的限制,例如,引物同(异)二聚体的产生导致的扩增效率低下,扩增片段中

的重复序列导致产物突等诸多问题[ 7 ]。

1.3 重组融合PCR 法

基因的同源重组是噬菌体、细菌到真核生物都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 8 ]。广义的同源重组是指含有同源序列的DNA 分子之间或分子之内的重新组合,同源重组严格依赖DNA 分子之间的同源性,因此,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通常发生在DNA 复制的过程中,而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则常见于细胞周期的S 期之后,DNA的修复过程中也会发生同源重组的现象[ 9 ]。以同源重组技术为基础,通过构建突变或缺失的同源媒介基因载体并取代基因组中野生型的等位基因,进而研究目的基因与表型性状间的关系,是研究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功能的一种非常有用的遗传操作方法[ 10--11 ]。常用的同源重组克隆的策略包括:T4 DNA 聚合酶介导的同源重组,ExonucleaseⅢ介导的同源重组,RF 克隆等。这些传统构建方法由于要避免目的片段中已有限制性酶切位点,而不得不选择构建中间载体或者选择昂贵且酶切效率低的非常用限制性酶,经过多次连接转化,操作麻烦,费时费力,不但大量增加了载体构建的工作量,而且实验成功得不到保证融合PCR 技术在不经过酶切和连接的条件下,采用具有互补末端的引物将不同来源的扩增片段连接起来,为同源重组片段的构建提供了快速简捷的途径。现有的融合PCR 技术一般包括两步PCR 反应,类似于重叠延伸PCR 法和一步克隆法[ 12 ]:1)分别设计5′端带有互补序列的若干条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各个片段的扩增;2) 随后在同体系加入各片段,以一对外侧引物进行融合片段的全长序列的扩增。

1.4 In-Fusion 试剂盒法

构建载体时需要通过连接酶连接完成,而且选择酶切位点时通常会被载体

上独特的酶切位点所限制[ 13 ],因此能够摆脱酶切位点的限制,省略酶切与连接的步骤,并且能够在载体的任意位置上插入目的基因的序列是载体构建发展的新趋势。Gateway 技术、一步克隆法等技术的出现大大简化了载体构建的步骤,但仍然没有解决酶切位点的限制等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利用In-Fusion 试剂盒(In-FusionTM advantage PCR cloning kit) 能够摆脱酶切位点的限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对任何常用的载体进行修饰,用单酶切或者利用PCR 扩增的方法将载体线性化,使之成为一个不依赖序列和连接反应高效的基因克隆体[ 14 ],该方法利用重叠PCR 技术在PCR 引物的5'端增加一个与线性载体两端同源的15 bp 的序列,由于序列的同源性,通过PCR 程序可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载体中,实现DNA 重组。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对目的基因和载体没有特殊的要求,可以将任何目的片段插入一个线性化载体的某个区域,不会产生反向插入的问题,没有知识产权限制[36-37],而且适用于在多宿主中的表达[ 14 ]。利用In-Fusion 试剂盒构建表达载体的步骤:1)质粒的线性化(单酶切或双酶切);

2)目的基因的In-Fusion 改造;3)经过In-Fusion 改造目的基因片段与线性载体在In-Fusion 酶的作用下发生重组,使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上;4)In-Fusion 产物的转化与检测;5)提取阳性克隆质粒进行PCR 和酶切验证[ 15 ]。

1.5 SLIC 法

在一些基因共表达的研究中,需要构建一些大型复杂载体,将若干个目的片段依次、连续连接到目标载体上,插入片段较多,酶切位点难以选择,通常的构建方法是使用平末端连接,但是平末端连接效率低且工作量与难度较大。Li 和Elledge 所建立的不依赖序列和连接的克隆方法(Sequence and ligation-independent cloning,SLIC)[ 16 ],把同源重组与单链退火结合起来,

可以高效、定向地将任意序列的2个[ 17 ]或2个以上的DNA片段组装到一起,不需要连接反应即可完成体外的重组,避免目的基因序列中原有酶切位点对DNA 重组的限制,极大地简化了DNA 重组过程[ 18 ]。采用SLIC 法构建复杂载体的基本步骤:1)采用PCR 扩增使载体线性化;2)在PCR的引物两端加上与载体末端同源的DNA 序列(20?30 bp),扩增目的基因;3)用T4DNA聚合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载体片段,使其5'末端形成突出单链;4)在T4 DNA 连接酶缓冲体系中退火,形成重组中间体;5)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并筛选重组子。

1.6 Gibson 等温拼接法

Gibson 等温拼接法是Gibson 等[ 19 ]报道的一种高效、快速的多基因片段拼接技术,由Gibson变温拼接法发展而来。与SLIC 法相似,可以将任意序列的2个或2个以上的DNA 片段组装到一起,适用于复杂载体的构建。不同的是,通过控制目的片段重叠序列的大小(40?600 bp)可以直接在体外合成得到较大的基因组序列,大大简化了大型DNA 分子合成的过程,展示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采用Gibson 法构建表达载体的步骤为用两端带有与载体末端同源序列的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2)将PCR产物加入3种酶(Phusion 或Taq 聚合酶、T5 外切酶和Taq DNA 连接酶)[47-48]的混合缓冲液中;3)混合液在50 ℃恒温孵育一段时间,时间由片段长短确定。高保真的DNA 聚合酶具有3'→5'核酸外切酶的活性,扩增过程中可以将错配的碱基切掉,保证其准确性。除去扩增目的基因和载体片段的步骤,只需要一步等温反应就能完成片段的拼接,因此这一部分被Gibson 命名为一步体外等温重组法(One-step isothermal in vitro recombination)[ 19 ]。Sleight采用Gibson 法成功组装了

CMY (Cyan-Magenta-Yellow,青色-洋红色-黄色) 三基因表达载体,并且通过插入不同的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和终止子,使得CFP、RFP 和YFP 三种荧光蛋白能够在外界环境调控下独立随机表达;Bartosiak-Jentys 也用此种方法成功构建了由4片段基因组成的大肠杆菌-地芽胞杆菌E.coli-Geobacillus sp. 穿梭载体p UCG3.8 ,并发现其相对于原始的穿梭载体p UCG18 转化热葡糖苷酶地芽胞杆菌的效率增加了2.8×105 CFU/(μg DNA);Wagner 等[ 20 ]使用Gibson 法和传统的酶切-连接法都成功构建了恶性疟原虫载体,并证明Gibson 法的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的酶切-连接法。Gibson 等成功在体外组装了多达583 kb 的尿道支原体基因组序列[ 18 ]以及16.3 kb 的鼠线粒体基因组序列[ 21 ],为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了新途径。此种方法所用的3 种酶均为实验室常见的3种酶,一步组装,简便、快速。在实际的操作中,核酸外切酶可能水解掉较短片段,因此此种方法不适合用于小片段基因的组装。

2 讨论与展望

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已经成熟的几种新型载体构建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并对几种载体构建方法作了一个综合评价,指出了这些方法的应用方向和潜力。可以看出,由传统的构建方法到Gateway 技术,再到本文列举的各种无酶连接的新方法,载体构建方法已经进入了无酶连接的新阶段。若构建小片段载体时可尝试基于寡核苷酸合成和竞争性连接原理的小片段基因载体构建的方法;如果在构建干扰载体时,若目标mi RNA 存在特异性的骨架,可以采用Micro RNA 前体PCR 置换法,如果没有特异性的骨架则使用In-Fusion 试剂盒法更加简便;需要多片段连接的复杂载体或添加标记基因的载体可使用重组融合PCR 法,而且利用此法可以引入突变位点,同时为研究基因功提供了新方法;若需要避开

某些基因的功能区域或需要在不同位点快速插入不同的目的基因时,可以采用In-Fusion 试剂盒法。若需要构建多片段复杂植物表达载体,根据序列多少、大小、是否需要保留特殊结构和经济等因素,在SLIC、Gibson 等温拼接、Golden Gate 拼接法中合理选择。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植物载体构建技术正不断成熟,而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更加简便、安全、通用、高效和经济。

参考文献

[1] Baloglu MC, Battal A, Aydin G, et al. Vector consyruction strategies for transformation of wheat plant. J Anim Plant Sci, 2013, 23(3): 906–912.

[2] Kühnlein U, Linn S, Arber W. Host specificity of DNA produced by Escherichia coli, XI. In vitro modification of phage FD replicative form.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69, 63(2): 556–562.

[3] Jin L, Zhao WX, Ma L. A novel method for construcying small fragment gene of expression vector. China Biotechnol, 2012, 32(6): 57–63 (in Chinese).

[4] Hamilton AJ, Baulcombe DC. A species of small antisense RNA in 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in plants. Science, 1999, 286(5441): 950–952.

[5] Yan P, Shen WT, Li XY. Progress in construction of hp RNA vector for plant RNAi. Biotech Bull, 2013, 29(9): 7–12 (in

Chinese).

[6] Xu F, Yao QH, Xiong AS. SOE PC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enetic engineering. Mol Plant Breeding, 2006, 4(5): 747–750 (in Chinese).

[7] Dai Q, Tian Y, Lu XY. Research progress on recombination based on cloning methods. Acad Period Farm Prod Proc, 2011, 7(6): 7–13 (in Chinese).

[8] Zhang XH, Sun YR. The research of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plants. Chin Bull Bot, 2000, 17(2): 137–140 (in Chinese).

[9] Liddell LC, Manthey GM, Owens SN. Alleles of the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gene, RAD59, identify multiple responses to disrupted DNA replicatio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BMC Microbiol, 2013, 13: 229.

[10] Vasquez KM, Marburger K, Intody Z, et al. Manipulating the mammalian genome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1, 98(15): 8403–8410.

[11] Mcfadden J. Recombinationin mycobacterial. Mol Microbiol, 1996, 21(2): 205–211.

[12] Ouyang P, Li Y, Yan H. A novel method of constructing vectors: one-step cloning. J Hubei Univ: Nat Sci, 2007, 29(2): 178–181 (in Chinese).

[13] Zhu BG, Cai GF, Emily O. In-FusionTM assembly: seamless engineering of multidomain fusion proteins, modular vectors, and mutations. Biotechniques, 2007, 43(3): 354–359.

[14] Berrow NS, Alderton D, Sainsbury S, Et Al. A versatile ligation-independent cloning method suitable for high-throughput expression screening applications. Nucleic Acids Res, 2007, 35(6): E45.

[15] Han K, Weng JF, Hao ZF. A rapid and high efficient method to construct plant expression vectors. J Maize Sci, 2012, 20(1): 61–66 (in Chinese).

[16] Li MZ, Elledge SJ. Harnessing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vitro to generate recombinant DNA via SLIC. Nat Methods, 2007, 4(3): 251–256.

[17] Wang ZS, Xiang QJ, Wang HY. Cloning and optimizing expression of a periplasmic solute-binding gene gsi B from Escherichia coli. Hereditas (Beijing), 2010, 32(5): 505–511 (in Chinese).

[18] Mamie ZL, Stephen JE. Harnessing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vitro to generate recombinant dna via SLIC. Nat Methods, 2007, 3(4): 251–256.

[19] Gibson DG, Young L, Chuang RY, et al. Enzymatic Assembly of DNA molecules up to several hundred kilobases. Nat

Methods, 2009, 6(5), 343–345.

[20] Wagner JC, Goldfless SJ. Ganesan SM, et al. An integrated strategy for efficient vector construction and multi-gene expression in plasmodium falciparum. Malaria J, 2013, 12(1): 373–390.

[21] Gibson DG, Smith HO, Hutchison CA, et al. Merryman. Chemical synthesis of the mouse mitochondrial genome. Nat Methods, 2010, 7(11): 901–903.

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教学设计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教学设计

专题1 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之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一、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连接 二、利用标记基因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三、目的基因和启动子的相对位置关系 附件1: 附件2:

【教学反思】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关键步骤,空间想象难度大,科学理论和技术实践密切联系,思维跨度也大。福州屏东中学学生程度一般,正因如此,处理不好会提高学习难度,令学生视高科技为畏途,导致教学流于形式。本节课用微课和模型成功地化解了难点。 一方面基于学生课前微课的“先学”,学生对表达载体的构建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以此为支架在课堂上填充和拓展内容,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尽快到达“最近发展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使学生逐渐对细节有更丰富更具体的理解,这种先整体后局部的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微课的先学后教模式实质上是利用微课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带着思考和疑惑走进课堂,节省课堂的热身时间,从而使高效率大容量的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另一方面高二学生具有抽象思维,但是仍然需要感性知识,形象知识作为支持,所以教师精心设计纸质模型,基于教材原有的学习完“DNA重组的基本工具”后的纸圈模拟活动,再设计了双酶切的活动,化微观为直观,一系列问题的发生都源自学生自己亲手构建的模型,从模型中发现问题,进而逐步由浅入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由于是带着问题的探究模拟活动,使学生的课堂参与是形式之上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获得的体验是:基因工程这么高深的原理原来我也能想得到。学生的纸质模型立体、科学、易操作,但不好展示,而教师利用不同颜色的磁贴,随着课程的逐步推进,简洁明了地逐步在黑板上呈现,让整个环节衔接自然,师生互动流畅。直观的教学手段——模型构建,减轻了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阻力,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突破了重难点,强化了学生交流合作意识。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想学生之所难,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一堂成功的课不是展示教师的才智、形象、语言,更要通过学生的成功来反映。

pCambia1391Z 植物表达载体

北京华越洋?生物?首页关于我们新闻中?心产品展?示在线留?言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pCambia1391Z pCambia1391Z 产品编号载体名称北京华越洋?生物VECT0010 pCambia1391Z pCambia 1391Z 载体基本信息 出品公司:Cambia 载体名称: pCambia1391Z, pCambia 1391Z 质粒类型: 植物表达载体?高拷贝/低拷贝:低拷贝启动?子:CAMV 35S 克隆?方法 :多克隆位点,限制性内切酶 载体?大?小: 11227 bp 5' 测序引物及序列:M13-F: TGTAAAACGACGGCCAGT 3' 测序引物及序列 : M13-R: CAGGAAACAGCTATGAC 载体标签: GusA 载体抗性: 卡那和潮霉素筛选标记: HPTII 详情产品分类 ?生化试剂 精细化学品 中间体/标准品 病理实验试剂 其他关键词:  热线电话:400-818-1148150  1148  1284

备注:-- 产品?目录号:1391Z 稳定性:稳定表达 组成型:?非组成型 病毒/?非病毒:?非病毒 pCambia 1391Z载体质粒图谱和多克隆位点信息 pCambia 1391Z载体序列 LOCUS pCAMBIA1391Z 11227 bp ds-DNA circular SYN DEFINITION Agrobacterium binary vector for plant transformation, with hygromycin- and kanamycin-resistance and LacZ-GUS genes plus the pUC9 MCS. ACCESSION AF234312 VERSION . KEYWORDS pCAMBIA1391Z SOURCE synthetic DNA construct ORGANISM synthetic DNA construct REFERENCE 1 (bases 1 to 11227) AUTHORS Cambia TITLE Direct Submission JOURNAL Exported from SnapGene Viewer COMMENT The GenBank record was corrected by inserting a G at position 4743. FEATURES Location/Qualifiers

维真生物-如何阅读基因载体图谱

如何阅读基因载体图谱 基因载体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也是基因治疗中强有力的生物工具,我们先来认识和阅读载体图谱吧。 一、载体分类及载体组成元件 载体分类 1、按属性分类: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 病毒载体是一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工具,可将遗传物质带入细胞,原理是利用病毒具有传送其基因组进入目的细胞,进行感染的分子机制。可发生于完整活体或是细胞培养中。可应用于基础研究、基因疗法或疫苗。用于基因治疗和疫苗的病毒载体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携带外源基因并能包装成病毒颗粒; (2)介导外源基因的转移和表达; (3)对人体不致病; (4)在环境中不会引起增殖和传播。 非病毒载体一般是指质粒DNA。 2、按进入受体细胞的类型分类:原核载体、真核载体、穿梭载体(含原核和真核2个复制子,能在原核和真核细胞中复制,并可以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 3、按功能分类:克隆载体、表达载体 克隆载体:具有克隆载体的基本元件(Ori,Ampr,MCS等),可以携带DNA片段或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克隆和大量扩增DNA片段(外源基因)的载体。 表达载体:克隆载体中加入一些与表达调控(具有转录/翻译所必需的DNA顺序)有关的元件即成为表达载体。 载体组成元件 1、复制起始位点Ori:即控制复制起始的位点。Ori的箭头指复制方向,其他元件标注的箭头多指转录方向(正向)。 2、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便于加以检测,如Amp+ ,Kan+ (1)Ampr:水解β-内酰胺环,解除氨苄的毒性。

(2)tetr :可以阻止四环素进入细胞。 (3)camr:生成氯霉素羟乙酰基衍生物,使之失去毒性。 (4)neor(kanr):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使G418(卡那霉素衍生物)失活。 (5)hygr:使潮霉素β失活。 3、多克隆位点:MCS克隆携带外源基因片段,它具有多个限制酶的单一切点,便于外源基因的插入。如果在这些位点外有外源基因的插入,会导致某种标志基因的失活,便于筛选。决定能不能放目的基因以及如何放置目的基因。还要再看外源DNA插入片段大小。质粒一般只能容纳小于10kb的外源DNA片段。一般来说,外源DNA片段越长,越难插入,越不稳定,转化效率越低。 4、P/E:启动子/增强子 5、Terms:终止信号 6、加poly(A)信号:可以起到稳定mRNA作用 示例阅读载体: pENTER载体 1)human ORF + pENTER载体 2) CMV启动子,T7启动子 3) ORF的C端融合了Flag和His tag 4) 多克隆位点,常用AsisI 和 MluI(人源基因上不常见的)

叶绿体表达载体--如何构建载体

如何构建载体 1 启动子的选用和改造 外源基因表达量不足往往是得不到理想的转基因植物的重要原因。由于启动子在决定基因表达方面起关键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植物启动子和改进其活性是增强外源基因表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在植物表达载体中广泛应用的启动子是组成型启动子,例如,绝大多数双子叶转基因植物均使用CaMV35S启动子,单子叶转基因植物主要使用来自玉米的Ubiquitin启动子和来自水稻的Actinl启动子。在这些组成型表达启动子的控制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的所有部位和所有的发育阶段都会表达。然而,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内持续、高效的表达不但造成浪费,往往还会引起植物的形态发生改变,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为了使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有效发挥作用,同时又可减少对植物的不利影响,目前人们对特异表达启动子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重视。已发现的特异性启动子主要包括器官特异性启动子和诱导特异性启动子。例如,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果实特异性启动子、叶肉细胞特异性启动子、根特异性启动子、损伤诱导特异性启动子、化学诱导特异性启动子、光诱导特异性启动子、热激诱导特异性启动子等。这些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和应用为在植物中特异性地表达外源基因奠定了基础。例如,瑞士CIBA-GEIGY公司使用PR-IA启动子控制转基因烟草中Bt毒蛋白基因的表达,由于该启动子可受水杨酸及其衍生物诱导,通过喷酒廉价、无公害的化学物质,诱导抗虫基因在虫害重发生季节表达,显然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使用天然的启动子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尤其是在进行特异表达和诱导表达时,表达水平大多不够理想。对现有启动子进行改造,构建复合式启动子将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例如,Ni等人将章鱼碱合成酶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激活区与甘露碱合成酶基因启动子构成了复合启动子,GUS表达结果表示:改造后的启动子活性比35S启动子明显提高。吴瑞等人将操作诱导型的PI-II基因启动子与水稻Actinl基因内含子1进行组合,新型启动子的表达活性提高了近10倍(专利)。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这些人工组建的启动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增强翻译效率 为了增强外源基因的翻译效率,构建载体时一般要对基因进行修饰,主要考虑三方面内容:2.1添加5`-3`-非翻译序列 许多实验已经发现,真核基因的5`-3`-非翻译序列(UTR)对基因的正常表达是非常必要的,该区段的缺失常会导致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水平显著下降。例如,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126kDa蛋白基因翻译起始位点上游,有一个由68bp核苷酸组成的Ω元件,这一元件为核糖体提供了新的结合位点,能使Gus基因的翻译活性提高数十倍。目前已有许多载体中外源基因的5`-端添加了Ω翻译增强序列。Ingelbrecht等曾对多种基因的3`-端序列进行过研究,发现章鱼碱合成酶基因的3`-端序列能使NPTII基因的瞬间表达提高20倍以上。另外,不同基因的3`-端序列增进基因表达的效率有所不同,例如,rbcS3`-端序列对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比查尔酮合酶基因的3`-端序列高60倍。 2.2 优化起始密码周边序列 虽然起始密码子在生物界是通用的,然而,从不同生物来源的基因各有其特殊的起始密码周边序列。例如,植物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的典型特征是AACCAUGC,动物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为CACCAUG,原核生物的则与二者差别较大。Kozak详细研究过起始密码子ATG周边碱基定点突变后对转录和翻译所造成的影响,并总结出在真核生物中,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为ACCATGG时转录和翻译效率最高,特别是-3位的A对翻译效率非常重要。该序列被后人称

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构建与功能验证

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构建及功能验证(一般性方法) 一、基因克隆 ★事前三问 a.克隆这个基因干什么?它有什么功能? b.这个基因在哪种材料中扩增? c.材料需要怎么处理? ◎实验前准备工作 a.设计引物,准备材料, b.购置试剂:Taq酶、反转录试剂盒、凝胶回收试剂盒、质粒提取试剂盒、连接试 剂盒 c.实验试剂及用具:枪头、离心管、培养皿、滤纸灭菌;Amp+ 、Kan+等抗生素准 备 ※基本流程 提取和纯化RNA—cDNA第一条链合成—PCR—凝胶电泳—胶回收—连接—转化—涂平板—挑单菌落—摇菌—提质粒—测序 1.总RNA的提取、纯化及cDNA第一链合成 1.1叶片、根总RNA的提取 Trizol是一种高效的总RNA抽提试剂,内含异硫氰酸胍等物质,能迅速裂解植物细胞,抑制细胞释放出的核酸酶,所提取的RNA完整性好且纯度高,以利于下一步的实验。 1)实验前准备 预先配制0.1%的DEPC水(ddH2O中含0.1%DEPC,V/V,37 ℃过夜处理12 h),高温灭菌后,用DEPC水配制75%乙醇,研钵、量筒、试剂瓶等需200℃灭菌至少4 h,所用枪头和枪盒均去RNA酶处理(直接购买)。 2)Trizol 法(小麦)叶片或根的总RNA实验步骤如下: (1)提前在1.5 ml离心管中加入1 mlTrizol,然后将200 mg样品液氮中研磨成白色粉末,

移入管内,用力摇15 s,在15-30℃温育5 min,使核酸蛋白复合物完全分离。 (2)4℃,12000g离心10min,取上清,离心得到的沉淀中包括细胞外膜、多糖、高分子量DNA,上清中含有RNA。 (3)吸取上清液加0.2 ml氯仿,盖好盖,用力摇15 s,15~30 ℃温育2~3 min。(4)在≤12000g,4℃离心10 min,样品分为三层:底层为黄色有机相,上层为无色水相和一个中间层,RNA主要在水相中,水相体积约为所用TRIzol试剂的60%。 (5)将上层水相转移到新的1.5 ml离心管中,加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沉淀RNA,室温静止30 min。 (6)在≤12000g,4℃离心10 min,离心前看不出RNA沉淀,离心后在管侧和管底出现胶状沉淀。 (7)用≥1 ml的75%乙醇洗RNA,涡旋振荡样品,在≤7500g,4℃离心5 min,弃上清。(8)室温放置干燥或真空抽干RNA沉淀,大约晾5-10分钟,加无RNase的水100μl用枪头吸几次,55~60℃温育10 min使RNA溶解。 (9)配制以下体系: 10×DNase buffer 5 μl DNase I (RNase-free)(40 μg/μl) 1 μl RNasin Inhibitor(40 μg/μl) 1 μl Total RNA 70 μg 加去RNase水至总体积为50 μl (10)37 ℃水浴1h,加DEPC处理的水至总体积为100 μl,加入等体积氯仿抽提一次。(11)取上清,加入10 μl的3 mol/L NaAC溶液,200 μl的无水乙醇,-80 ℃沉淀30 min。 (12)2~8 ℃,12000g离心10 min,弃清液,干燥后取50μl无RNase的水溶解RNA。3)RNA的质量及纯度检测 (1)电泳检测取2ul RNA 与1 ul 10×Loading buffer上样缓冲液混合均匀在1% 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在紫外灯下观察RNA 条带并记录实验结果。 (2)分光光度计RNA纯度检测 取1ul RNA液,以DEPC水为空白对照,测定A260/ A280 比值,估测RNA质 量。 4)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按照以下体系将提取的总RNA反转录成第一链cDNA: 1)在Eppendorf管中配制下列混合液:

植物表达载体 Pcambia1302 序列图谱

载体质粒图谱和多克隆位点信息 载体简介 载体序列 LOCUS AF234298 10549 bp DNA circular SYN 24-APR-2000 DEFINITION Binary vector pCAMBIA-1302, complete sequence. ACCESSION AF234298 VERSION AF234298.1 GI:7638073

KEYWORDS . SOURCE Binary vector pCAMBIA-1302 ORGANISM Binary vector pCAMBIA-1302 other sequences; artificial sequences; vectors. REFERENCE 1 (sites) AUTHORS Hajdukiewicz,P., Svab,Z. and Maliga,P. TITLE The small, versatile pPZP family of Agrobacterium binary vectors for plant transformation JOURNAL Plant Mol. Biol. 25 (6), 989-994 (1994) PUBMED 7919218 REFERENCE 2 (bases 1 to 10549) AUTHORS Roberts,C., Rajagopal,S., Smith,L.M., Nguyen,T.A., Yang,W., Nugrohu,S., Ravi,K.S., Vijayachandra,K., Harcourt,R.L., Dransfield,L., Desamero,N., Slamet,I., Hadjukiewicz,P., Svab,Z., Maliga,P., Mayer,J.E., Keese,P.K., Kilian,A. and Jefferson,R.A. TITLE A comprehensive set of modular vectors for advanced manipulations and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plants JOURNAL Unpublished REMARK Full description of constructs REFERENCE 3 (bases 1 to 10549) AUTHORS Roberts,C., Rajagopal,S., Smith,L.M., Nguyen,T.A., Yang,W., Nugrohu,S., Ravi,K.S., Vijayachandra,K., Harcourt,R.L., Dransfield,L., Desamero,N., Slamet,I., Hadjukiewicz,P., Svab,Z., Maliga,P., Mayer,J.E., Keese,P.K., Kilian,A. and Jefferson,R.A. TITLE Direct Submission

几种新型植物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几种新型植物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摘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基因功能过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处于转基因植物的主导地位,采用合适的构建方法会使实验效果事半功倍。植物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除了传统构建法、Gateway 技术、三段T-DNA 法、一步克隆法等,还有近年来出现的几种新型的载体构建方法:基于竞争性连接原理快速构建小片段基因表达载体;Micro RNA 前体PCR 置换法适用于构建小分子RNA 表达载体;重组融合PCR 法特别适用于插入片段中含有较多限制性酶切位点的载体构建;利用In-Fusion 试剂盒可以将任何目的片段插入一个线性化载体的某个区域;构建多片段复杂载体可采用不依赖序列和连接的克隆方法(Sequence and ligation-independent cloning, SLIC) 法;Gibson 等温拼接法。本文将在总结分析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这6种新方法的特点,期望通过这几种新的方法给植物基因工程表达载体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Micro RNA 前体PCR 置换法,In-Fusion 试剂盒法,重组融合PCR 法,Gibson 等温拼接法,Golden Gate 拼接法 基因克隆、载体构建是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常规步骤[ 1 ]。而载体构建是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基础技术。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适合于不同研究目的各种载体系统应运而生,其中在转基因植物中最常用的是质粒载体。传统的载体构建方法在进行构建多片段拼接的复杂载体时,需要精心选择酶切位点[ 2 ],有时还需要构建多个中间载体,操作比较麻烦,费时费力,因此寻找简单、高效、快捷的载体构建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1969 年Arber 等发现了限制性内切酶,载体的构建方法逐步发展,从传统构建方法到

pCambia35s-ECFP植物表达载体

pCambia35s--‐ECFP 编号 载体名称 北京华越洋生物VECT1010 pCambia35s--‐ECFP pCambia35s--‐ECFP载体基本信息 出品公司: --‐--‐ 载体名称: pcambia35s--‐ECFP 质粒类型: 植物双元表达载体 高拷贝/低拷贝: --‐--‐ 启动子: --‐--‐ 克隆方法: 多克隆位点,限制性内切酶 载体大小: --‐--‐ 5' 测序引物及序列: --‐--‐ 3' 测序引物及序列: --‐--‐ 载体标签: ECFP 载体抗性: --‐--‐ 筛选标记: --‐--‐ 备注: --‐--‐ 产品目录号: --‐--‐ 稳定性: --‐--‐ 组成型: --‐--‐ 病毒/非病毒: --‐--‐ 其他植物载体质粒: pBI101 pDF15 pBI121 pEarleyGate 100 pBI221 pEarleyGate 101 pBI221--‐GFP pEarleyGate 102 pBin19 pEarleyGate 103 pBINPLUS pEarleyGate 104 pCambia0105.1R pEarleyGate 201 pCambia0305.1 pEarleyGate 202 pCambia0305.2 pEarleyGate 203 pCambia0380 pEarleyGate 204 pCambia0390 pEarleyGate 205 pCambia1105.1 pEarleyGate 301 pCambia1105.1R pEarleyGate 302 pCambia1200 pEarleyGate 303 pCambia1201 pEarleyGate 304 pCambia1281Z pFGC5941 pCambia1291Z pGA643 pCambia1300 pGreen

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及步骤

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及步骤 一、载体的选择及如何阅读质粒图谱 目前,载体主要有病毒和非病毒两大类,其中质粒DNA 是一种新的非病毒转基因载体。一个合格质粒的组成要素: (1)复制起始位点Ori 即控制复制起始的位点。原核生物DNA 分子中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而 真核生物DNA 分子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 (2)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便于加以检测,如Amp+ ,Kan+ (3)多克隆位点MCS 克隆携带外源基因片段 (4)P/E 启动子/增强子 (5)Terms 终止信号 (6)加poly(A)信号可以起到稳定mRNA 作用 选择载体主要依据构建的目的,同时要考虑载体中应有合适的限制酶切位点。如果构建的目 的是要表达一个特定的基因,则要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 载体选择主要考虑下述3点: 【1】构建DNA 重组体的目的,克隆扩增/基因表达,选择合适的克隆载体/表达载体。【2】.载体的类型: (1)克隆载体的克隆能力-据克隆片段大小(大选大,小选小)。如<10kb 选质粒。(2)表达载体据受体细胞类型-原核/真核/穿梭,E.coli/哺乳类细胞表达载体。

(3)对原核表达载体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启动子及相应的受体菌,用于表达真核蛋白质时注意克服4个困难和阅读框错位;表达天然蛋白质或融合蛋白作为相应载体的参考。【3】载体MCS 中的酶切位点数与组成方向因载体不同而异,适应目的基因与载体易于链接,不能产生阅读框架错位。 综上所述,选用质粒(最常用)做载体的5点要求: (1)选分子量小的质粒,即小载体(1-1.5kb)→不易损坏,在细菌里面拷贝数也多(也有大载 体); (2)一般使用松弛型质粒在细菌里扩增不受约束,一般10个以上的拷贝,而严谨型质粒<10个。 (3)必需具备一个以上的酶切位点,有选择的余地; (4)必需有易检测的标记,多是抗生素的抗性基因,不特指多位Ampr(试一试)。(5)满足自己的实验需求,是否需要包装病毒,是否需要加入荧光标记,是否需要加入标签蛋白,是否需要真核抗性(如Puro、G418)等等。 无论选用哪种载体,首先都要获得载体分子,然后采用适当的限制酶将载体DNA 进行切割,获得线性载体分子,以便于与目的基因片段进行连接。 如何阅读质粒图谱 第一步:首先看Ori 的位置,了解质粒的类型(原核/真核/穿梭质粒) 第二步:再看筛选标记,如抗性,决定使用什么筛选标记。 (1)Ampr 水解β-内酰胺环,解除氨苄的毒性。 (2)tetr 可以阻止四环素进入细胞。 (3)camr 生成氯霉素羟乙酰基衍生物,使之失去毒性。 (4)neor(kanr)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使G418(长那霉素衍生物)失活

几种新型植物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几种新型植物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几种新型植物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摘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基因功能过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 体处于转基因植物的主导地位,采用合适的构建方法会使实验效果事半 功倍。植物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除了传统构建法、Gateway 技术、 三段T-DNA 法、一步克隆法等,还有近年来出现的几种新型的载体构建 方法:基于竞争性连接原理快速构建小片段基因表达载体;Micro RNA 前体 PCR 置换法适用于构建小分子 RNA 表达载体;重组融合 PCR 法特 别适用于插入片段中含有较多限制性酶切位点的载体构建;利用 In-Fusion 试剂盒可以将任何目的片段插入一个线性化载体的某个区域;构建多片段复杂载体可采用不依赖序列和连 接的克隆方法 (Sequence and ligation-independent cloning, SLIC) 法;Gibson 等温拼接法。本文将在总结分析前人工作的基础 上,分析这 6种新方法的特点,期望通过这几种新的方法给植物基因工 程表达载体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Micro RNA 前体 PCR 置换法,In-Fusion 试剂盒法,重组融合PCR 法,Gibson 等温拼接法,Golden Gate 拼接法 基因克隆、载体构建是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常规步骤[ 1 ]。而载 体构建是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基础技术。随着植物基因 工程技术的发展,适合于不同研究目的各种载体系统应运而生,其中在 转基因植物中最常用的是质粒载体。传统的载体构建方法在进行构建多 片段拼接的复杂载体时,需要精心选择酶切位点[ 2 ],有时还需要构建多 个中间载体,操作比较麻烦,费时费力,因此寻找简单、高效、快捷的

真核细胞常见表达载体

真核细胞常见表达载体 真核细胞, 表达载体 1、pCMVp-NEO-BAN载体 特点: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分子量为6600碱基对,主要由CMVp启动子、兔β-球蛋白基因内含子、聚腺嘌呤、氨青霉素抗性基因和抗neo基因以及pBR322骨架构成,在大多数真核细胞内都能高水平稳定地表达外源目的基因。更重要的是,由于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中抗neo基因存在,转染细胞后,用G418筛选,可建立稳定的、高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株。 插入外源基因的克隆位点包括Sal1、BamH1和EcoR1位点。注意在此载体中有二个EcoR1位点存在。 2、pEGFP, 增强型绦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Enhanced Fluorecent Protein V ector) 特点: pEGFP表达载体中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在PCMV启动子驱动下,在真核细胞中高水平表达。载体骨架中的SV40origin使该载体在任何表达SV40 T抗原的真核细胞内进行复制。Neo抗性盒由SV40早期启动子、Tn5的neomycin/kanamycin抗性基因以及HSV-TK基因的聚腺嘌呤信号组成,能应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的真核细胞株。此外,载体中的pUC origin 能保证该载体在大肠杆菌中的复制,而位于此表达盒上游的细菌启动子能驱动kanamycin抗性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用途: 该表达载体EGFP上游有Nde1、Eco47111和Age1克隆位点,将外源基因扦入这些位点,将合成外源基因和EGFP的融合基因。借此可确定外源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和/或组织中的定位。 亦可用于检测克隆的启动子活性(取代CMV启动子,Acet1-Nhe1)。 3、pEGFT-Actin,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人肌动蛋白表达载体 特点:pEGFP-Actin表达载体中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和人胞浆β-肌动蛋白基因,在PCMV启动子驱动下,在真核细胞中高水平表达。载体骨架中的SV40origin使该载体在任何表达SV40 T抗原的真核细胞内进行复制。Neo抗性盒由SV40早期启动子、Tn5的neomycin/kanamycin 抗性基因以及HSV-TK基因的聚腺嘌呤信号组成,能应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的真核细胞株。此外,载体中的pUC origin 能保证该载体在大肠杆菌中的复制,而位于此表达盒上游的细菌启动子能驱动kanamycin抗性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用途: pEGFP-Actin载体在真核细胞表达EGFP-Actin融合蛋白,该蛋白能整合到胞内正在生的肌动蛋白,因而在活细胞和固定细胞中观察到细胞内含肌动蛋白的亚细胞结构。 4、pSV2表达载体 特点:该表达质粒是以病责SV40启动子驱动在真核细胞目的基因进行表达的,克隆位点为Hind111。SV40启动子具有组织/细胞的选择特异性。此载体不含neo基因,故不能用来筛选、建立稳定的表达细胞株。 5、CMV4 表达载体 特点: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由CMV启动子驱动,多克隆区域酶切位点选择性较多。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生长基因片段以及SV40复制原点和fl单链复制原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该表达载体不含有neo基因,转染細胞后不能用G418筛选稳定的表达细胞株。 其他常用克隆Vector: pBluscript II KS DNA 15 ug pUC18 DNA 25 ug pUC19 DNA 25 ug 说明: pBluescript II kS、pUC18 &Puc19载体适合于DNA片段的克隆、DNA测序和对外源基因进行表达等。这些载体由于在lacZ基因中含有多克隆位点,当外源DNA片段扦入,转化lacZ基因缺乏细胞,并在含有IPTG和X-gal的培养基上培养时,含有外源DNA载体的细胞

叶绿体表达载体--如何构建载体

如何构建载体 1启动子的选用和改造 外源基因表达量不足往往是得不到理想的转基因植物的重要原因。由于启动子在决定基因表达方面起关键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植物启动子和改进其活性是增强外源基因表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在植物表达载体中广泛应用的启动子是组成型启动子,例如,绝大多数双子叶转基因植物均使用CaMV35S启动子,单子叶转基因植物主要使用来自玉米的Ubiquitin启动子和来自水稻的Actinl启动子。在这些组成型表达启动子的控制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的所有部位和所有的发育阶段都会表达。然而,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内持续、高效的表达不但造成浪费,往往还会引起植物的形态发生改变,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为了使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有效发挥作用,同时又可减少对植物的不利影响,目前人们对特异表达启动子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重视。已发现的特异性启动子主要包括器官特异性启动子和诱导特异性启动子。例如,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果实特异性启动子、叶肉细胞特异性启动子、根特异性启动子、损伤诱导特异性启动子、化学诱导特异性启动子、光诱导特异性启动子、热激诱导特异性启动子等。这些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和应用为在植物中特异性地表达外源基因奠定了基础。例如,瑞士CIBA-GEIGY公司使用PR-IA启动子控制转基因烟草中Bt毒蛋白基因的表达,由于该启动子可受水杨酸及其衍生物诱导,通过喷酒廉价、无公害的化学物质,诱导抗虫基因在虫害重发生季节表达,显然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使用天然的启动子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尤其是在进行特异表达和诱导表达时,表达水平大多不够理想。对现有启动子进行改造,构建复合式启动子将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例如,Ni等人将章鱼碱合成酶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激活区与甘露碱合成酶基因启动子构成了复合启动子,GUS表达结果表示:改造后的启动子活性比35S启动子明显提高。吴瑞等人将操作诱导型的PI-II基因启动子与水稻Actinl基因内含子1进行组合,新型启动子的表达活性提高了近10倍(专利)。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这些人工组建的启动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2增强翻译效率 为了增强外源基因的翻译效率,构建载体时一般要对基因进行修饰,主要考虑三方面内容:2.1添加5`-3`-非翻译序列 许多实验已经发现,真核基因的5`-3`-非翻译序列(UTR)对基因的正常表达是非常必要的,该区段的缺失常会导致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水平显著下降。例如,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126kDa蛋白基因翻译起始位点上游,有一个由68bp核苷酸组成的Ω元件,这一元件为核糖体提供了新的结合位点,能使Gus基因的翻译活性提高数十倍。目前已有许多载体中外源基因的5`-端添加了Ω翻译增强序列。Ingelbrecht等曾对多种基因的3`-端序列进行过研究,发现章鱼碱合成酶基因的3`-端序列能使NPTII基因的瞬间表达提高20倍以上。另外,不同基因的3`-端序列增进基因表达的效率有所不同,例如,rbcS3`-端序列对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比查尔酮合酶基因的3`-端序列高60倍。 2.2优化起始密码周边序列 虽然起始密码子在生物界是通用的,然而,从不同生物来源的基因各有其特殊的起始密码周边序列。例如,植物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的典型特征是AACCAUGC,动物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为CACCAUG,原核生物的则与二者差别较大。Kozak详细研究过起始密码子ATG周边碱基定点突变后对转录和翻译所造成的影响,并总结出在真核生物中,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为ACCATGG时转录和翻译效率最高,特别是-3位的A对翻译效率非常重要。该序列被后人称

运载体与基因表达载体的区别

运载体与基因表达载体的区别 1、不同点: ⑴“运载体”泛指基因工程操作中能将目的基因送达受体细胞的工具。如细菌质粒等。 相对“基因表达载体”而言,“运载体”主要是强调它能运输目的基因这一功能,只要能运输目的基因就算是运载体,并不计较是不是真正运输了目的基因。 ⑵“基因表达载体”,是实施了运输目的基因、并且要保证目的基因到达受体细胞后能够表达的运载体。 这样看来,运载体、基因表达载体二者之间就不能完全等同。 2、联系: “基因表达载体”是在”运载体”的基础上构建成的。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成:目的基因+ 启动子+ 终止子+ 标记基因。 3、表达载体上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是本身具有还是后加上去的呢? 这个问题,教科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明,但我个人的观点是:这要看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基因的结构。关于基因的结构,在新课程标准中也不再做为教学的要求了。 (人类)结构基因的基本结构:上游非编码区+ 启动子+ 编码区+ 终止子+ 下游非编码区 人类结构基因4个区域: ①前导区,位于编码区上游,相当于RNA5’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 ②编码区,包括外显子与内含子; ③尾部区,位于RNA3’编码区下游,相当于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 ④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增强子等。基因编码区的两侧也称为侧翼顺序(图1-1)。 ⑴启动子:启动子(promoter)能促进转录过程。也有人将启动子称为“RNA聚合酶识别位点”。 包括下列几种不同顺序: ①TATA框(TATA box):其一致顺序为TATAATAAT。它约在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约-30-50bp 处,基本上由A-T碱基对组成,是决定基因转录始的选择,为RNA聚合酶的结合处之一,RNA聚合酶与TATA框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 ②CAAT框(CAAT box):其一致顺序为GGGTCAATCT,是真核生物基因常有的调节区,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约-80-100bp处,可能也是RNA聚合酶的一个结合处,控制着转录起始的频率。 ③GC框(GC box):有两个拷贝,位于CAAT框的两侧,由GGCGGG组成,是一个转录调节区,有激活转录的功能。 此外,RNA聚合酶Ⅲ负责转录tRNA的DNA和5SrDNA,其启动子位于转录的DNA 顺序中,称为下游启动子。

植物基因工程中的载体

植物基因工程中的改进之载体 朱祺琪社科1003 3100104077 【摘要】植物基因工程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仍有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领域的研究者。本文从各种文献中整理了国内外在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方面的一些新进展,这些策略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增强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生物工程体的安全性。 【关键字】植物基因工程载体启动子内含子定位信号位置效应 【引言】近几年来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在植物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和改变植物的某些成份方面都已得到不少转基因植株,有的已经建成了品系;为提高作物的产量、抗逆能力、改进它们的品质,进行快速、优质、稳产的良种选育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诱人的途径。 植物基因工程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仍有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领域的研究者。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外源基因往往表达效率不高,难以得到理想的转基因植物(作物),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不好。这些问题不仅成为植物基因工程发展的限制因素,而且也是近几年在西欧等国家对转基因作物有较大争议甚至产生排斥反应的直接原因之一。如何提高载体的表达效率,最大程度上消除植物基因工程的非安全因素,已经成为当下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正文】 一、植物基因工程过程简介 基因工程简单地说就是采用目前知道的新技术,在大分子(DNA分子)水平上将个别基因的分子基础输入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以定向改变其遗传特性。

一般来讲,基因工程的实现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以人工方法在现有的生物中取得所需要的DNA片断,利用mRNA复制所需的DNA,即人工合成基因。2)将 人工合成的基因输入到新细胞当中去,并使其与新细胞中原有的DNA相组合,即DNA的重组。3)筛选和培养有外源基因的细胞或组织,使其产生正常健康的转基因植物,通过有性繁殖将优良性状传递给下一代。实现以上三步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 寻找目标基因。2) 取得目标基因。3) 基因的载体问题。 二、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 1、载体是指运载外源DNA 进入受体细胞内的运载工具。它同外源DNA 在体外重组成DNA 重组分子, 在进入受体后形成一个复制子, 即形成在细胞内能独自进行自我复制的遗传因子。因此, 作为载体应该具有以下几个要求: ①有某种限制酶的一个切点, 最好是有许多种限制酶的切点, 而且每种酶的切点只有一个; ②外源DNA 插入后不影响载体在受体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 载体应对受体细胞无害, 以及载体能接纳尽可能大的外源DNA 片段; ③有利于选择的标记基因, 可以很方便地知道外源DNA 已经插入, 以及把接受了载体的受体细胞选出; ④具有促进外源DNA 表达的调控区。 2、克隆载体及表达载体 载体又可分成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两大类。克隆载体一般是原核细菌将需要克隆的基因与克隆载体的质粒相连接, 再导入原核细菌内, 质粒会在原核细菌内大量复制, 形成大量的基因克隆。被克隆的基因不一定会表达, 但一定被大量复制。而表达载体是一些用于工程生产的细菌, 他们被导入目标基因, 这些目标基因会在此类细菌中得到表达。生产出我们需要的产物, 导入的基因是有克隆载体产出的。最常用的载体是Ti质粒载体。 质粒是许多种细菌中发现的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它是闭合环状的双链DNA 分子, 大小从1kb 直到200kb 以上。质粒所带的基因通常有利于宿主细胞。受体细胞由于质粒的进入而产生了新的表型。质粒复制时利用宿主细胞复制自身染色体的同一组酶系。有些质粒处于“严紧控制”之下, 即它们的复制是同宿主细胞的复制偶联同步的。因此在每个细胞中的质粒只有一份拷贝, 或最多只有几份拷贝。

pFGC5941植物表达载体

pFGC5941 编号 载体名称 北京华越洋生物VECT0360 pFGC5941 pFGC5941载体基本信息 出品公司: --‐--‐ 载体名称: pFGC5941 质粒类型: 植物表达载体;植物干扰载体 高拷贝/低拷贝: --‐--‐ 启动子: --‐--‐ 克隆方法: 多克隆位点,限制性内切酶 载体大小: 11405 b p 5' 测序引物及序列: --‐--‐ 3' 测序引物及序列: --‐--‐ 载体标签: --‐--‐ 载体抗性: 羧苄西林 筛选标记: --‐--‐ 备注: --‐--‐ 产品目录号: --‐--‐ 稳定性: --‐--‐ 组成型: --‐--‐ 病毒/非病毒: --‐--‐ 载体质粒图谱和多克隆位点信息

其他植物载体质粒: pBI101 pDF15 pBI121 pEarleyGate 100 pBI221 pEarleyGate 101 pBI221--‐GFP pEarleyGate 102 pBin19 pEarleyGate 103 pBINPLUS pEarleyGate 104 pCambia0105.1R pEarleyGate 201 pCambia0305.1 pEarleyGate 202 pCambia0305.2 pEarleyGate 203 pCambia0380 pEarleyGate 204 pCambia0390 pEarleyGate 205 pCambia1105.1 pEarleyGate 301

pCambia1105.1R pEarleyGate 302 pCambia1200 pEarleyGate 303 pCambia1201 pEarleyGate 304 pCambia1281Z pFGC5941 pCambia1291Z pGA643 pCambia1300 pGreen pCambia1300GFP pGreen 0029 pCambia1301 pGreen0029 pCambia1302 pGreen029 pCambia1303 pGreenII pCambia1304 pGreenII 0049 pCambia1305.1 pGreenII 0179 pCambia1305.2 pGreenII 0229 pCambia1380 pGreenII 0579 pCambia1381 pHANNIBAL pCambia1381Xa pHELLSGATE pCambia1381Xb pHELLSGATE 12 pCambia1381Xc pHELLSGATE 4 pCambia1381Z pHELLSGATE 8 pCambia1390 pKANNIBAL pCambia1391 pPZP100 pCambia1391Xa pPZP101 pCambia1391Xb pPZP102 pCambia1391Xc pPZP111 pCambia1391Z pPZP112 pCambia2200 pPZP121 pCambia2201 pPZP122 pCambia2300 pPZP200 pCambia2301 pPZP201 pCambia2301--‐101 pPZP202 pCambia3200 pPZP211 pCambia3201 pPZP212 pCambia3300 pPZP221 pCambia3301 pPZP222 pCambia35s--‐ECFP pPZp--‐RCS2--‐Bar pCambia35s--‐EGFP pRI 101--‐AN pCambia35s--‐EYFP pRI 101--‐ON pCambia5105 pRI 201--‐AN pSB1 pRI 201--‐ON pSB11 pRI 909 pSoup pRI 910 pSPYCE(MR) pRI101 pTCK303 pSAT1--‐cCFP--‐C Super1300 pSAT1--‐cCFP--‐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