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铝的教学设计

金属铝的教学设计
金属铝的教学设计

金属铝的教学设计

20122401160 沈末苑

思维导图:

一.从学科角度分析:(为什么学)

⑴学科价值:

①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达7.73%,仅次于氧元素和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对物质世界有重大的贡献,因而铝元素对化学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②铝元素也是一种典型而特殊的金属元素,铝元素的典型的两性金属元素,为学生学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视野;

③铝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 ⑵应用价值:

①铝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五十年来,铝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广泛应用的金属之一;

②铝合金质量较轻且强度较大,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此外航天飞船,火箭,人造卫星等也使用大量的铝及其合金;

③利用铝一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不易受腐蚀,可以制造化学反应器,医疗器械,燃料单质铝 铝的重要化合物

物理性质:熔点低,导热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 与酸反应:2Al+6HCl=2AlCl 3+3H 2↑ 与碱反应: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Al 2O 3:物性/化性/用途 Al(OH)3:物性/化性/用途 KAI(SO 4)2:净水作用——资料阅读了解 铝合金材料:性质/用途

铝表面的氧化膜 应用:炊具,铝箔,铝合金,电两性 还原性:铝与氧气反应/铝热反应——实验/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实验:铝与NaOH 和与HCl 的反应 两性的探究实验

管道等;

④利用铝的作为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热导电延展性等可以制作电器,炊具,铝箔等;

⑤利用铝热反应放出高热来焊接钢轨或是铝粉与氧气的反应发出的强光制造信号弹,节日烟花等。

⑶学生发展价值:

①学生可以从对金属的单一的性质层面的认识,发展出对金属的应用层面,材料层面的认识,使学生对物质的认识层面增加;

②通过铝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元素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基础;

③同时,因为铝在生活中普遍应用,学生对其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可以增强化学知识和生产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从教材分析:(是什么)

1.从“物质变化观”出发: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的学科。以往在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思路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存在决定提取方法。但是在必修一学生未学习元素和物质结构的内容。新课程必修1模块也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理论支持,其中“物质分类观”和“物质变化观”就是我们教学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要指导理论(第一专题的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我们要注意加强这两种观点对元素化合物部分教学的指导作用。如铝的单元教学,我们从“物质分类”的观点出发(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来看,自然的就会介绍出现Al、Al2O3、HAlO2·H2O 、Al(OH)3、Al2(SO4)3这5种物质,它们的性质变化和关系网络完全符合“物质变化”中的复分解反应原理,运用“复分解反应原理”会很容易学习好这里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铝元素物质间的转化等。具体地讲,在教学Al(OH)3两性性质时,可以将Al2O3虚拟为可以溶于水的氧化物,当其遇到酸时,它呈碱性而变为碱Al(OH)3应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当其遇到碱时呈酸性,它变为2mol的HAlO2·H2O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在这样的复分解反应原理指导下的方程式书写将是非常容易的,对其性质理解掌握也是非常牢固的,同样的原理解释来类比Al(OH)3的性质学习也会是水到渠成的,含铝元素各种物质之间的转化都是容易理解的。

2.内容处理

《人教版》中关于铝的知识点分成4大块: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铝与NaOH溶液

的反应——铝的重要化合物——铝盐净水作用,分散在第三章的全部章节里,主要知识点有:Al的性质——A12O3的性质——Al(OH)3的性质——KAI(SO4)2的净水作用以及合金材料其知识体系叙述顺序是按单质一氧化物一氢氧化物一复盐一合金进行,但是一般各个物质的学习是不连贯的,中间夹有金属铁等其他物质的内容,虽然可以与其他金属进行比较,但是知识点不连贯,学生学起来会有点乱,所以可以将铝的相关内容放在一起讲,这样知识点的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学起来也更好理解掌握。

3.教学目的和重难点(学什么)

⑴教学目标:

①了解Al的物理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掌握Al的化学性质。

②掌握Al2O3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尤其是Al2O3的两性;

③学会Al(OH)3的制备和性质以及明矾的净水作用;

⑵教学重点:

Al2O3、Al(OH)3的两性

三.从学生角度分析:(怎么学,怎么教)

1.联系旧知识,设置认知冲突

学生在九年级化学中已经接触到铝单质的片面的一些化学性质,学生通过个案了解铝的个别化学反应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例如铝的抗腐蚀性是源自于和氧气反应产生的致密氧化膜,铝与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完成的铜树实验,当然还有在教材上未专门叙述但是联系金属活泼性顺序表常常提及的铝和酸的反应。高中教材中,铝与氧气、酸的反应再次被提及,所以在教学中既要与初中相联系又要体现与初中的差异。学生知道了金属铝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这时学生对金属铝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与碱能产生反应就产生了疑问,这样通过突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前面我们讲金属氧化物大部分为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氧化铝还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从而引出新的分类——两性氧化物。

2.实验要体现探究性

另外,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注意四性:一是趣味性,二是可探究性,三是开放性,四是层次性。这样既能激起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学习铝与NaOH反应时可设计往充满二氧化碳的易拉罐中注入足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封口,会出现先变瘪后又重新

鼓起来的现象,让学生探究原因。在学习Al(OH)3的两性时,设计往Al 2(SO 4)3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与反过来向NaOH 溶液中滴加Al 2(SO4)3溶液,现象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探究其原因,并归纳出Al 3+、Al(OH)3、AlO 2-间关系这样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并获得成功。

3.知识的逻辑分析:

4.教学过程组织设计(怎么教,怎么学)

四条线:

四.补充知识和素材: 知

识线

动线

问题线 情景

线 Al 的性质 Al 2O 3的性质 Al(OH)3的性质

视频:易拉罐铝片加酸加碱的演示实验 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图 胃舒平的使用说明 为什么加酸加碱,易拉罐铝片都有氢气产生?发生了什么反应?为什么? 为什么铝土矿用NaOH 溶解?铝土矿中的氧化铝能溶于NaOH 溶液? 为什么Al(OH)3制备中用NaOH 有时会沉淀溶解?用氨水不会呢? 学生小组讨论,请学生汇报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探究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学生小验证实验:两性的验证

1.铝的发现历史:

由于铝的活泼性强,不易被还原,因而它被发现的较晚。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创建电池后,1808~1810年间英国化学家戴维和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都曾试图利用电流从铝钒土中分离出铝,但都没有成功。贝齐里乌斯却给这个未能取得的金属起了一个名字alumien。这是从拉丁文alumen来。该名词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对具有收敛性矾的总称,是指染棉织品时的媒染剂。铝后来的拉丁名称aluminium和元素符号Al正是由此而来。1825年丹麦化学家奥斯特发表实验制取铝的经过。1827年,德国化学家武勒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并不断改进制取铝的方法。1854年,德国化学家德维尔利用钠代替钾还原氯化铝,制得成锭的金属铝

2.铝合金的运用

添加一定元素形成的合金在保持纯铝质轻等优点的同时还能具有较高的强度,采用铝合金代替钢板材料的焊接,结构重量可减轻50%以上。铝合金材料是我国铸造产业重点发展的新型材料,同时,它也将会被广泛的运用到其他行业,尤其是汽车、航空行业,另外,在近几年来,“铝代铜”现象的出现,也让新型铝合金材料成为电缆行业的新宠,随着这些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铝合金材料的发展也已经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链,轻量化等优点也将让铝合金材料越来越多的进入更多的行业来替代以前的材料,其发展在这些行业中倍受青睐,相信铝合金材料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有更大更好的发展。

3.氧化铝(宝石)

刚玉是一种由氧化铝(Al2O3)的结晶形成的宝石。掺有金属铬的刚玉颜色鲜红,一般称之为红宝石;而蓝色或没有色的刚玉,普遍都会被归入蓝宝石的类别。刚玉在摩氏硬度表中位列第9级。比重为4.00,有六角柱体的晶格结构。因着刚玉的硬度,和相对比钻石更低廉的价钱,它成为了砂纸及研磨工具的好材料。

【参考文献】

[1]戴国良. 用新课程理念研究“镁和铝”教学[J]. 化学教育,2005,S1:82-83.

[2]陈杨,王喜贵. 高中化学新教科书有关“铝”教学内容的呈现比较[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09:31-33.

[3]李发顺. 苏教版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与思考——以“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为例[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Z1:31-33.

高一化学铝及铝合金教学设计

铝及铝合金 一、教材分析 《铝及铝合金》在教材中位于专题三第一单元第一节,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对专题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补充,另一方面它更加强调了应用,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好的体现了STS思想;同时,又为后续学习其他矿物材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高一学生 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基础; 能力基础:具有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基础:对化学实验有很大的探知欲,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充满好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壳中铝元素的含量,知道铝元素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知道铝的性质,了解铝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尝试采用联想,类比等方法学习新知识,学习构建知识结构的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初步树立为人类文明而努力学习化学知识的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铝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铝与碱的反应、铝热反应 五:教学过程设计 《引出新知》:英国皇家学会为了表彰门捷列夫对化学的杰出贡献,不惜重金制作了一只铝杯,赠送给门捷列夫;拿破仑三世在举行盛大宴会时,只有他使用一套铝质餐具,而他人只能用金制、银制餐具。 (小知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但是,它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早期制备单质铝又比较困难,19世纪中期,铝的价格甚至超过了当时黄金的价格,直到1886年,电解法制铝工艺发明。) 介绍生活中的铝制品:易拉罐、电水壶、铝合金门窗、铝箔、飞机、火箭等。 (小知识:铝合金:金属铝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物质。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塑性好、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抗腐蚀能力强,装饰效果好等优点。) 《学习新知》: (一)、铝的物理性质:(板书) 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较小;导电导热性好;有良好的延展性. (二)、铝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书写1、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探究1、 (提出问题:生活中铁制门窗锈迹斑斑,铝制门窗完好无损?) (二)、铝的化学性质:(板书) 1、金属的化学通性; 2、铝能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铝被进一步氧化。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 能与一些活泼的非金属(如O 2、Cl 2等)反应; 能与酸溶液反应; 能与盐溶液反应; …… 金属的化 学通性 盐酸6mol/L 硫酸铜溶液 有无色气体生成 有红色固体析出 2Al+3Cu 2+=2Al 3++3Cu 实验现象 结论 2Al+6H +=2Al 3++3H 2 ↑ 与铝反应的物质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铝的重要化合物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2.让学生学会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实验,了解重要物质的典型化学性质。 2.通过回顾、对比已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两性的学习,体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反思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二)教学难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教学流程 核心问题活动素材 引课: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环节 1 氧化铝的主要化学性质 铝制餐具能否长时间存放酸性食物?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投影资料、图片 投影情境图片铝制餐具能否长时间 存放酸性食物? 请写出相关离子方程 式。 Al2O3+6H+=2Al3++ 3H2O; 2Al+6H+=2Al3++ 3H2↑ 介绍铝元素的基本情 况,引出课题。 介绍生活中见到的氧 化铝和氢氧化铝。 回顾初中知识、生活经 验。

核心问题活动素材 铝制餐具能否长时间存放碱性食物? 环节 2 氢氧化铝的主要化学性质 如何用给定的 药品制备Al(OH)3并验证其化学性 质? AlO2-溶液能否再转化生成 Al(OH)3?小结、拓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 板书框图 投影图片 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 投影框图探究1:铝制餐具能否 存放碱性食物?布置 打磨、未打磨的铝片分 别与NaOH溶液反应。 完成对比实验,进行实 验交流。 学习氧化铝可以与氢 氧化钠溶液反应。 归纳1:Al、Al2O3与 Al3+、AlO2-间的联系。 说明Al2O3的两性。 拓展:自然界中Al2O3 将零散知识系统化、网 络化,形成框图1。 感受Al2O3在自然界中 的多样性。 制备实验:请学生根据 给出的药品制备两份 Al(OH)3。分析成功与 失败方案。 展示成功方案,写离子 方程式;分析失败方 案,引出Al(OH)3的化 学性质。 拓展实验:向AlO2-溶 液中滴加盐酸。归纳 Al(OH)3、Al3+与AlO2 -间的关系。 展示实验现象,写出相 关方程式。 反思上一步实验中出 现的“意外”现象。 归纳2:铝及其重要化 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拓展2:介绍硫酸铝钾。 回顾课题,梳理知识。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

铝与铝合金教学设计

铝及铝合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铝片的外观,知道铝是一种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的金属2.通过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掌握铝与浓酸的反应规律 3.通过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掌握铝与酸和碱的反应规律过程与方法 1.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探究方法;.通过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以及铝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现象的探讨,了解对2 比这一重要科学方法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实验现象的推理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由表及里,以严密的逻辑推3 理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亲自实验或观看演示实验,1.进一步认识到.通过安排与他人合作完成布置的探究活动与任务,培养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的2 精神;3.通过实验或观察或找出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铝的性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讲述]:同学们都觉得铝的金属活动性应该是观察、思通过感性认识,实验探究 加深印象、比铁强的,是否是这样呢?下面我来做个实验激发考、回答解决问题 学生的求知欲验证是否是这样。 望:铝与氧化铁进行铝热反应[观察与思考] :从铝与氧化铁进行铝热反应中,同学[归纳]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剧烈反应,火花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投影同时纸漏斗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 O=2Fe+Al2Al+FeO3322:从上述铝热反应铝置换出铁的剧烈程讲解][度我们得出铝金属性显然比铁活泼,从前面我们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什么性质? 对,活泼的金属铝具有较强还原性。 铁轨焊接--[影片]:铝热反应的应用培养学生类比聆听,理解 推理能力:得用铝的强还原性将某些金属氧化物描述][、Cr2O3、V2O5、Fe2O3(、FeO、Fe3O4)还原出来。MnO2 :同学再思考一下,活泼的铝不易被腐设问][观察、反帮助学生建立迅速找出核心蚀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帮我思、回答 问题的方法,加完成一下实验。 强针对性。:观察与思考][ 观察久置铝片的颜色1. -1L将该铝片部分浸入4mol·2.氢氧化钠溶液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颜色。 :从白色表面变成银白色说明什么?氢][提问氧化钠与谁反应了? :同学们说得对,铝表面有氧化膜,前讲解[]面我们学习了氧化铝的两性,知道氧化铝能被氢氧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Al的物理性质、明矾的净水作用。 2、掌握Al、Al2O3的化学性质; 3、学会Al(OH)3的制备和性质; 【教学重点】 Al2O3、Al(OH)3的两性 【突破方法】 立足初中所学知识及学生已掌握的有关概念和理论,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知识生长顺序来组织学习材料,运用推理、假设及实验探究验证的分析问题方法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情景思考】 讲述“铝的故事”,视频展示铝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引领学生进入铝的学习。 1、铝是一种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性能,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位居。 2、Al + HCl-;Al + CuSO4-。 3、铝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其性质。 【实验探究】 探究一:对铝化学性质的探究 1、实验探究铝箔与氧气的反应 (1)预测反应现象,预测的依据是。 思考与实践:A、上述实验现象说明铝具有什么性能。 B、化学实验中,如何除去铝箔表面的氧化膜。 C、用处理过的铝箔重复上述实验,完成下表: 学与问:A、氧化铝是一种物质,是一种较好的材料,常用于制造和。

B、钠表面的氧化物和铝表面的氧化膜都是金属氧化物,对内层金属的保护作用一样吗? 学与问:铝在纯氧中或高温下可燃烧。铝除了能与氧气直接化合外,还能与氯气、硫等非金属直接化合。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探究铝与水的反应 (1)预测反应情况,预测的依据是。 思考与交流:A、为什么铝与沸水反应的速率比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速率慢。 B、运用双线桥标出铝与水和铝与NaOH溶液反应方程式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什么物质。 C、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放出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探究二:对氧化铝化学性质的探究 1、NaO是碱性氧化物,Al2O3呢? 思考与交流:(1)铝制餐具可用来蒸煮或长期存放酸性或碱性的食物吗?为什么?

专题 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案)

专题+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案) 【考试说明】 1.掌握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铝、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命题规律】 有关Al及其化合物知识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铝三角”是命题的出发点。高考中常以选择题型结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考查Al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以化工流程图中铝土矿的开发为载体以填空题型考查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等。 一、铝、镁的性质及应用 1.铝的结构和存在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Ⅲ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2.金属铝的物理性质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自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传热性等,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3.金属铝的化学性质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O2 ①Al 点燃点燃――→4Al+3O2=====2Al2O3 常温――→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点燃 ②2Al+3Cl2=====2AlCl3 酸③Al 氧化性酸―――→遇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钝化 非氧化性酸―――→2Al+6HCl===2AlCl3+3H2↑ ④2Al+2NaOH+2H2O===2NaAlO2+3H2↑高温 ⑤2Al+Fe2O3=====Al2O3+2Fe(铝热反应) 4.对比记忆镁的化学性质 铝镁点燃2Mg+O2=====2MgO 与非金属反应能被Cl2、O2氧化点燃3Mg+N2=====Mg3N2 能与沸水反应Mg+与水反应反应很困难△2H2O=====Mg(OH)2+H2↑不反应能在CO2中燃烧:2Mg+点燃CO2=====2MgO+C 与碱反应能溶于强碱溶液能与Fe2O3、M nO2、Cr2O3等与某些氧化物反应金属氧化物发生铝热反应 5.铝的用途 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有很高的熔点。 (2)化学性质 两性氧化物— 与HCl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与NaOH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2.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铝及铝合金》教学设计

《铝及铝合金》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一学生 2、学课:化学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苏教版《化学1》P67-P68关于铝的内容 (2)上互联网搜索铝及铝合金的性质及用途 二、教学课题 苏教版《化学1》专题3第一单元《铝及铝合金》,让学生了解铝的主要性质,能运用铝的性质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善于利用互联网搜索,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求掌握铝的主要性质,结合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铝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了解实验研究的方法。 3、通过动手实验及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形成对科学持续的内在兴趣。 四、教学方法 教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课件教

学、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搜索相关知识加深理解,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学法:学生预习,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五、教学过程 军事的发展其实也离不开化学,制造导弹、飞机的材料都要用到铝合金。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铝的世界。 [图片观察]同学们看,这幅图(如图1所示)展示了铝的很多用途。用途由性质决定,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讨论、归纳铝的物理性质。 [分组讨论一] 由图片讨论并归纳出铝的物理性质。 [第一次展示高压锅] 请看,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铝制高压锅,高压锅中都有这样的一张说明书,请一位 同学上来读一下说明书中关于清洗高压锅的注意事项。 这位同学读的内容已经显示在大屏幕上了(如图2所 示),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从说明书中推测铝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 [分组讨论二]从说明书中推测铝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从说明书中可以看出,铝能与酸、碱等物质反应。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分组实验] 铝与酸、碱、盐的反应。这是点滴板,今天的实验就在点滴板中进行,主要做三个实验:铝与酸、碱、盐的反应。(如图3所示) 实验过程中请仔细观察现象。 [汇报现象]已经完成实验的小组请举手。请同学来描述一下实验现象。 [原因分析]同样是铝片与硫酸反应,不同小组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不一样呢?(停顿)原来是硫酸的浓度不同,有的小组发的是稀硫酸,有的发的却是浓硫酸。请到课本P68中寻找答案。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复习课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2、通过复习金属金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引入铝及含铝化合物的性质。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铝单质 ⒈物理性质 银白色轻金属。有延性和展性。商品常制成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相对密度2.70。熔点660℃。沸点2327℃。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仅次于金和铜。 ⒉化学性质 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铝粉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火焰。易溶于稀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不溶于水。 ⑴与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Al3++3H2↑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Al+4HNO3(稀)===Al(NO3)3+NO↑+2H2O Al+4H++NO3–=Al3++NO↑+2H2O ⑵与碱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⑶与盐反应 2Al+3Cu2+===3Cu+2Al3+ ⑷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4Al+3MnO22Al2O3+3Mn 2Al+Cr2O3Al2O3+2Cr 2Al+Fe2O3Al2O3+2Fe 2Al+3FeO Al2O3+3Fe 铝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铁轨和冶炼金属 ⑸与非金属反应 2Al+3Cl22AlCl3 4Al+3O2===2Al2O3 (常温生成致密氧化膜而钝化,在氧气中燃烧)

高中化学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第三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

第1单元课时3 铝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铝的性质的实验探究,掌握铝与氧化物、酸、碱溶液的反应,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了解铝制品的相关使用知识,体验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铝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铝与强碱溶液的反应、铝的钝化。 三、设计思路: 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所以本节内容的设计紧紧抓住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展开。首先根据常见的铝制品和铝在高科技上的应用归纳出铝的物质性质,再利用铝制品和铁制品的腐蚀程度不同、铝锅能否经常用金属清洁球或煤渣擦亮、铝桶能否放酸液等生活问题创设情境,通过“设置疑问-实验探究-理性认识的过程”使学生清晰的掌握铝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设计 【设置情境】(ppt2) (图1)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导热性好、易于成形、价格低廉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轻工建材等部门,是轻合金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多的合金。 (图2)这是一架播音747飞机, 铝合金是飞机的主要用材,用量占70%~80%,其中仅铝合金铆钉一项就有40~150万个,用铝约22吨,据预测,2010年全球航空航天铝材的消费量可达6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5%。 (图3)这是一款新型轿车,在广告中的卖点是“宽敞的空间”和“全铝合金引擎”。 1991-1999年铝及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翻了一番,预计到2005年还将再翻一番。预计2005年美国汽车用铝及铝合金将超过130kg/辆,西欧将达到119kg/辆。 【提问】请大家思考下日常生活中铝还有什么应用?(ppt3)主要利用了铝的哪些物理性质?【板书】一、铝的物理性质及用途:(ppt4) 飞机制造----铝的密度小 用作导线----良好的导电性 铝制炊具----良好的导热性 用作包装----良好的延展性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铝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铝的物理性质,理解铝的化学性质。 2、通过学生实验和理论分析,掌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3、进一步练习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铝化学性质的预测,让学生初步感知类比迁移的方法 2、通过加热铝箔,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和语言描述能力。 3、在研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气体产物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实验方法确定气体的 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铝制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化学实验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 3、通过铝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体会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重点:铝的化学性质 难点: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的探究 教学方法:类比,问题引导 教学过程 一.【物理性质】 图片展示:铝的几种用途(附加镁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提问:根据图片及铝片实物分析归纳铝的物理性质。 二.【铝的原子结构】 提问:复习铝在地壳中含量 介绍:铝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单质铝最早是在1827年由德国化学家韦勒用金属钾和无水氯化铝共热得到的。 小结:铝的原子结构及在反应中的特点 三.【铝的化学性质】 提问:请大家根据铝的原子结构以及初中学过的金属的通性,完成“问题一”预测铝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视频添加镁与氮气反应视频 明确任务:重点来研究铝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 播放视频:“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2)铝箔在空气中加热视频 说明:操作步骤 提问:实验现象? 追问:熔化不滴落的原因? 应用延伸:试剂瓶中的铝片、铝箔,日常用到的铝锅铝盆,铝制电缆能够在空气中稳定存在,正是因为在常温下表面形成了这层致密的氧化膜,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提问:铝在空气中加热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此反应的还原剂? 扩展:铝除了能被氧气氧化,还能被氯气、硫等非金属单质氧化,生成对应的氯化物和硫化物。

铝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铝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铝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新课程改革以后,探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领域中广泛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未知的知识领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逐步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最终构建新知识体系的综合过程。本节课是利用学生在对生活中铝制品的使用产生兴趣,主动积极地去探讨和研究铝有关的性质,体现的是“走进生活—性质探究—社会应用”的一种教学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资料,使学生对铝的广泛用途产生兴趣,然后展示一张学生家里普通使用的一种铝制品铝锅使用注意事项,让学生在细读注意事项的同时展开讨论,铝的这些用途可能跟铝的哪些化学性质有关,再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从而得出铝的化学性质,最后根据这些性质来解释铝在社会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按本节课的课表要求,通过实验探索,了解铝的重要化学性质,如与酸、碱反应,钝化现象等,从中感知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金属钠、镁性质之后学习的又一金属知识,学生对金属性质及性质探究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对铝性质的探究不仅是学习新知识,同时也是对旧知识的联系与应用。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本单元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铝的氧化物和铝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既能和酸反应、也能和碱反应的特殊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为学习本节课中铝和强碱的反应打下了基础。同时,在初中的化学学习阶段中对金属通性的学习以及在上一专题中对金属钠、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物理性质和金属能和氧气、酸、盐发生反应等化学性质,这为学生推测铝的性质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准备。 (2)实验技能基础 高中阶段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不多,因此本节对于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要求不高,而且经过了专题一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会有一定提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实验验证猜想的条件;也可由学生提出实验猜想,教师完成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铝热反应的实验由于操作难度大,危险性高,则由教师完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铝及其化合物教案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 [考纲要求]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复习目标 1、掌握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了解铝的主要用途。 2、掌握重要的铝的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 3、运用氢氧化铝的两性能解决有关计算和图象问题。 知识梳理: 一铝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周期表中位置: 第三周期ⅢA族 镁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三个电子,显+3价。 3、铝单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硬度和密度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在空气中具 有很好的耐腐蚀性。 2、化学性质: 铝的化学性质板书: 问题1.金属铝是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为什么能用铝槽储运浓H2SO4或浓HNO3? 问题2.实验室能否用硫化物与铝盐溶液混合制取Al2S3?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 问题3.金属铝与酸、碱反应的本质及定量计算 (1)铝与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氧化剂是什么? (2)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H2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为什么? (3)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H 2的体积之比是多少?为什么? (4)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HCl 、NaOH 溶液中,二者产生的H 2相等,则HCl 和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多少?为什么? (5)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 -1的盐酸和NaOH 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V (甲)∶V (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 ) A .5.4 g B .3.6 g C .2.7 g D .1.8 g 归纳总结: 铝与酸、碱反应生成H 2的量的关系 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Al +6HCl===2AlCl 3+3H 2↑、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Al 与酸、碱反应时生成H 2的实质都是Al ――→失3e - Al 3+,所以无论与酸还是与碱反应,Al 与H 2的关系都是2Al ~3H 2。 (1)等量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体积比V HCl (H 2) V NaOH (H 2) =1∶1。 (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V HCl (H 2) V NaOH (H 2)= 1∶3。 (3)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3≤ V HCl (H 2) V NaOH (H 2) ≤1 1,则必定是①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②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时,铝不足而氢氧化钠过量。解题时应充分利用上述过量关系。 二 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Al2O3)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熔点高(2054℃) 、不溶于水,不与水化合。常作耐火材料。 刚玉的主要成分是Al 2O 3 ,其中把含少量铬元素的刚玉称为红宝石;含少量 的铁和钛元素的刚玉称为蓝宝石。 (2)化学性质: ①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备单质铝但由于氧化铝的熔点很高,故在氧化铝中添加冰晶石(Na 3AlF 6)降低其熔点。 2Al 2O 3 ========= 2Al + 3 O 2 ↑ ②与酸反应:Al 2O 3+6HCl =AlCl 3+3H 2O ③与碱反应:Al 2O 3+2NaOH =2NaAlO 2+H 2O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2、氢氧化铝(Al (OH)3) (1)物理性质:氢氧化铝是白色胶状物质,不溶于水,有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 浮物和各种色素。 (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 电解

高中化学4.2.2《第2节 铝 金属材料 》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2节铝金属材料 第二课时 【板书】(3)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进行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中,要事先用砂纸擦去其表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什么? ①Al2O3: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溶液。 Al2O3+6H+ ===2Al3+ +3H2O (迁移到相关的化学方程式1~2例) Al2O3+2OH—+3H2O ===2[Al(OH)4]—(迁移到相关的化学方程式1~2例) 【提出问题】为什么不用铝制品盛放酸梅汤和碱水等物质? ②Al(OH)3: 制备:铝盐和氨水反应(实验探索)。w.w.w.k.s.5.u.c.o.m 如Al2(SO4)3 +6NH3·H2O ===2Al(OH)3 ↓+3(NH4)2SO4 AlCl3 +3 NH3·H2O ===2Al(OH)3 ↓+3 NH4 lCl 【提出问题】为什么不用铝盐和强碱溶液反应制备氢氧化铝? 性质(实验探索——在两份氢氧化铝中分别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Al(OH)3+3H+ ===2Al3+ +3H2O Al(OH)3+OH—===[Al(OH)4]— (迁移到相关的化学方程式1~2例) 2.铝合金及其制品 (1)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2)铝及其合金的用途: 【点评】构建知识网络图是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的一种方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构建知识网络,自我总结,在总结中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作业:P1221~5题。 【板书】二.金属与金属材料 黑色金属材料:铁、铬、锰以及它们的合金构成的材料。 有色金属材料:除黑色金属(铁、铬、锰)以外的其他金属材料。 重要的黑色金属材料——钢铁 (1)钢铁的制备 铁矿石→生铁→普通钢→特种钢。 如:3CO +Fe2O3 ===2 Fe +3CO2↑ (2)钢铁的用途: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专题三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第一课时铝的性质 省市曲周县第一中学:常志英 设计思想: 我通过让学生猜字谜引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常见铝制品的图片归纳出铝的主要物理性质,通过分析铝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铝具有还原性,继而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教师演示实验,也有新增的创新实验,都特别有震撼力。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粉笔、酒精等。极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用实验引导发现,用事实形成观点,从化学走向社会”的一种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金属铝的物理性质和与氧气、酸、碱、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通过演示实验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敢于创新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金属铝与氧气、酸、碱、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性质。 2.难点:金属铝与碱的反应,铝热反应。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多媒体,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猜个字谜:“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打一常见的金属。 (设计意图):猜字谜,立马把学生深深吸引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自然进入主题。 [多媒体展示]同学们看,这幅图(含飞机,铝壶、铝线、铝箔、导弹等)展示了铝的很多用途。用途由性质决定,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讨论、归纳铝的物理性质。 [分组讨论]由图片讨论并归纳出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密度小) (设计意图):学生对常见铝制品比较熟悉,观察图片就能归纳出铝的主要物理性质。 [多媒体展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推测铝具有还原性。 [回忆旧知]:学生回答前面学过的铝的化学性质,今天重新认识一下铝的化学性质。

高一化学必修一3.2《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3.2《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中第三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 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从第三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了解本章内容编排体系。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六个方程式、两个实验、一个“学与问”、一个资料卡片来介绍了几种铝的重要化合物。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可以为化学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化学事实去探索物质的性质,再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深化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从而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分析。 此次课针对的学生是高中初入学,刚刚学习完化学1(必修)中的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已初步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验探究心理,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学习了分类法,能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学习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有关性质;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初步知识,并且了解金属铝的致密氧化膜能阻止铝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在教学中应多加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这节《铝的重要化合物》内容里并无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涉及也较少,所以,考虑将课的重点放到氢氧化铝的制备及两性的探究上,从学生的实验基础和对氢氧化铝的酸性的强烈好奇的心理角度来分析,应该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分析。 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金属铝的教学设计

金属铝的教学设计 20122401160 沈末苑 思维导图: 铝 一.从学科角度分析:(为什么学) ⑴学科价值: ①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达7.73%,仅次于氧元素和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对物质世界有重大的贡献,因而铝元素对化学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②铝元素也是一种典型而特殊的金属元素,铝元素的典型的两性金属元素,为学生学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视野; ③铝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 ⑵应用价值: ①铝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五十年来,铝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广泛应用的金属之一; ②铝合金质量较轻且强度较大,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此外航天飞船,火箭,人造卫星等也使用大量的铝及其合金; ③利用铝一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不易受腐蚀,可以制造化学反应器,医疗器械,燃料单质铝 铝的重要化合物 物理性质:熔点低,导热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 与酸反应:2Al+6HCl=2AlCl 3+3H 2↑ 与碱反应: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Al 2O 3:物性/化性/用途 Al(OH)3:物性/化性/用途 KAI(SO 4)2:净水作用——资料阅读了解 铝合金材料:性质/用途 铝表面的氧化膜 应用:炊具,铝箔,铝合金,电两性 还原性:铝与氧气反应/铝热反应——实验/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实验:铝与NaOH 和与HCl 的反应 两性的探究实验

管道等; ④利用铝的作为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热导电延展性等可以制作电器,炊具,铝箔等; ⑤利用铝热反应放出高热来焊接钢轨或是铝粉与氧气的反应发出的强光制造信号弹,节日烟花等。 ⑶学生发展价值: ①学生可以从对金属的单一的性质层面的认识,发展出对金属的应用层面,材料层面的认识,使学生对物质的认识层面增加; ②通过铝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元素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基础; ③同时,因为铝在生活中普遍应用,学生对其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可以增强化学知识和生产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从教材分析:(是什么) 1.从“物质变化观”出发: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的学科。以往在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思路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存在决定提取方法。但是在必修一学生未学习元素和物质结构的内容。新课程必修1模块也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理论支持,其中“物质分类观”和“物质变化观”就是我们教学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要指导理论(第一专题的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我们要注意加强这两种观点对元素化合物部分教学的指导作用。如铝的单元教学,我们从“物质分类”的观点出发(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来看,自然的就会介绍出现Al、Al2O3、HAlO2·H2O 、Al(OH)3、Al2(SO4)3这5种物质,它们的性质变化和关系网络完全符合“物质变化”中的复分解反应原理,运用“复分解反应原理”会很容易学习好这里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铝元素物质间的转化等。具体地讲,在教学Al(OH)3两性性质时,可以将Al2O3虚拟为可以溶于水的氧化物,当其遇到酸时,它呈碱性而变为碱Al(OH)3应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当其遇到碱时呈酸性,它变为2mol的HAlO2·H2O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在这样的复分解反应原理指导下的方程式书写将是非常容易的,对其性质理解掌握也是非常牢固的,同样的原理解释来类比Al(OH)3的性质学习也会是水到渠成的,含铝元素各种物质之间的转化都是容易理解的。 2.内容处理 《人教版》中关于铝的知识点分成4大块: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铝与NaOH溶液

铝及铝合金教学设计优质课

铝及铝合金教学设计优质课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铝及铝合金 慈吉中学陈旸晔 一、教材分析 《铝及铝合金》在教材中位于专题三第一单元第一节,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对专题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补充,另一方面它更加强调了应用,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好的体现了STS思想;同时,又为后续学习其他矿物材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高一学生。 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基础; 能力基础:具有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基础:对化学实验有很大的探知欲,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充满好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壳中铝元素的含量,知道铝元素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知道铝的性质,了解铝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尝试采用联想,类比等方法学习新知识,学习构建知识结构的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初步树立为人类文明而努力学习化学知识的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铝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铝与碱的反应、铝热反应 五:教学过程设计 《引出新知》:英国皇家学会为了表彰门捷列夫对化学的杰出贡献,不惜重金制作了一只铝杯,赠送给门捷列夫;拿破仑三世在举行盛大宴会时,只有他使用一套铝质餐具,而他人只能用金制、银制餐具。

(小知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但是,它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早期制备单质铝又比较困难,19世纪中期,铝的价格甚至超过了当时黄金的价格,直到1886年,电解法制铝工艺发明。) 介绍生活中的铝制品:易拉罐、电水壶、铝合金门窗、铝箔、飞机、火箭等。 (小知识:铝合金:金属铝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物质。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塑性好、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抗腐蚀能力强,装饰效果好等优点。) 《学习新知》: (一)、铝的物理性质:(板书) 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较小;导电导热性好;有良好的延展性. (二)、铝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书写1、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探究1、 (提出问题:生活中铁制门窗锈迹斑斑,铝制门窗完好无损?) (二)、铝的化学性质:(板书)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 能与一些活泼的非金属(如O 2、Cl 2等)反应; 能与酸溶液反应; 能与盐溶液反应; …… 金属的化 学通性 盐酸6mol/L 硫酸铜溶液 有无色气体生成 有红色固体析出 2Al+3Cu 2+=2Al 3++3Cu 实验现象 结论 2Al+6H +=2Al 3++3H 2↑ 与铝反应的物质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案

第2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 【新课导入】 氧化铝是一种高硬度的化合物,熔点为2 054℃,沸点为2 980℃,常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刚玉(corundum)的主要成分是α-氧化铝,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是含少量不同金属氧化物的优质刚玉。一般红宝石因含有少量铬元素而显红色,蓝宝石则因含少量铁和钛元素而显蓝色。 明矾(alum)是一种复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组成的盐),化学式为 KAl(SO4)2·12H2O,是一种常见的净水剂。 明矾溶于水后发生电离: KAl(SO4)2===K++Al3++2SO2-4 电离出的Al3+和水反应生成Al(OH)3胶体 Al3++3H2O===Al(OH)3(胶体)+3H+ Al(OH)3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使之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由于铝在体内积累对人类健康有害,因此目前用于饮用水净化的含铝的净水剂已逐步被含铁的净水剂所取代。 【教材讲解】 一、复习回顾:回忆氧化钠(Na2O)的化学性质。 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Na2O 和Al2O3都是金属氧化物,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完全相同呢? 二、新课教学 展示氧化铝样品,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归纳整理并板书: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坚硬。难溶于水,熔点高(俗名刚玉)。 用途:保护膜、耐火材料 实验探究:取一小块铝片分别放入盛有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思考与交流:刚把铝片放入溶液中时,没有气泡生成,一段时间后,生成气泡的速率加快,请对这种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师补充。 归纳整理:这是因为开始时是表面的氧化铝先与酸和碱反应,然后才是铝和溶液反应。通过这个实验说明氧化铝既能与酸又能与强碱反应,与一般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不同。 学与练: ①写出氧化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②对比氧化钠与氧化铝的性质,找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归纳整理并板书: (2)化学性质:氧化铝的两性 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Al2O3+6H+=2Al3++3H2O) 与碱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2OH-=2AlO2-+H2O) 与Na2O的化学性质比较: ①Na2O能与水、CO2反应,Al2O3不能; ②Na2O 、Al2O3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氧化物的通性),Al2O3又能与强碱反应(Al2O3的特性)。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课本第58页实验3-7,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与交流:根据复分解反应原理及物质的溶解性分析生成的白色沉淀的成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归纳整理并板书: 2.氢氧化铝 (1)制备:化学方程式: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教材第58页实验3-8,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