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源系统防雷知识

通信电源系统防雷知识
通信电源系统防雷知识

通信电源系统防雷知识

一、危害

今年,济南地区雷雨天气尤为频繁,频繁的雷击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同时也给我公司的通信设备造成了严重损害。雷击的产生轻则损坏设备电源板、用户板,重则烧毁重要通信设备,严重影响了我公司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转,并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直接损失即为造成高昂的设备损坏,同时也会造成话费损失、客户追偿、客户流失等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测。

电路板及元器件损坏

设备损坏

二、雷电简介一)雷电产生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其物理成因仍处于探索阶段,比较流行的是起电学说。

根据这种学说,雷电源于异性电荷群体间的起电机制。这里所说的异性电荷既可以是带大量正负极电荷的雷云,也可以是附有大量感应电荷的大地或物体表面。同时,异性电荷之间存在着电场,当电荷量增大或电荷间距缩小时,电场强度增大,若场强增大到超过空气的击穿场强,就会发生大气放电现象,伴随着强烈的光和声音,这便是人们常说的电闪雷鸣。

二)种类

我国的雷种主要有直击雷、球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等四种。

危害通信电源的雷击,大部分是雷电侵入波或感应雷,若通信电源遭直击雷或球雷,安装在附近的其他电信设备一般也将被损坏。

雷电侵入波是雷电发生时,雷电流经架空电线或空中金属管道等金属体产生冲击电压,冲击电压又随金属体的走向而迅速扩散,以致造成危害。

感应雷是指感应过压。雷击于电线或电气设备附近时,由于静电或电磁感应将在电线或电气设备上形成过压。没听到雷声并不表示没有雷击。

三)现状

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加剧,高层建筑造成大气静电场畸变,使雷击概率增大。同时,城市基础通信设施大幅增加,也大大提高了雷击概率。通信设备遭到雷击的严重威胁。

另外,导致雷击灾害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防雷意识仍停留在传统避雷针阶段,对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造成的危害没有深刻了解。

三、通信行业特殊性

一)概述

通信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通信系统复杂程度

通信系统涵盖内容多样,设备种类繁多,诸如电源、信号、高频、低频、有线、无线等各个方面。设备、线路等极易引起雷击事故,防不胜防。

2.通信系统环境

不同的地理环境及各类通信系统不同的用电制式用电环境也决定了通信防雷的特殊性。

二)雷击问题突出的原因

近年来,在通信系统中雷击问题日益严重,综合来讲,主要原因如下:

1.设备数量增加

设备数量增加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例如,80年代邮电部建设资金约2亿/年,现今已大于1000亿/年。

2.集成化程度提高,增加了设备敏感性

美国通用电气研究表明,现有电子电气的抗浪涌等干扰能力较50年代下降106~108倍。

3.大气污染造成气候环境恶劣,雷击频发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市状况总体来说相当于每周面对一次雷击的风险。

四、通信电源的防雷

一)雷击通信电源的主要途径

1、电力变压器高低压侧的电力线。

2、微波、移动基站用的铁塔避雷针及天馈线。

3、出入局(站)的通信电缆。

4、通信机房。

5、通信系统的接地线。

6、水管等金属物体。

二)供电线路和设备的防雷措施

(1)通过接地体泄放到大地,这是防雷最常用的方法。

(2)分流:实际上也是一种泄放到大地的一种,比如铁塔避雷针通过引下线接入到地网。

(3)屏蔽:是利用各种金属体来阻挡和衰减施加在电子设备上的电磁干扰和过电压能量,具体可分为建筑物的屏蔽、房间的屏蔽、设备的屏蔽和各种线缆的屏蔽。

(4)限幅:用避雷器件连接到电路中,当电压超过一定值时,就会短路泄放到大地。其目的是抑制从线路传导来的过电压和过电流。

(5)均压:平衡各处电位,焊接各处接地体使之共地共网,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联合接地。

(6)高抗雷强度:即提高设备、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建筑物等抗雷击的能力。

接地电阻的阻值要求愈小愈好,不能超过规定值,根据我国目前的规定,各种通信局站的接地电阻值不应超过规程规定的标准。

具体措施有:

1.变压器高、低压侧均应各装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尽量靠近变压器装设。

2.严禁采用架空交、直流电力线进出通信局站。

3.埋地引入通信局站的电力电缆应选用金属铠装或穿钢管的护套电缆,护套两端就近接地。

4.自通信机房引出的电力线应采用有金属套管或将其穿钢管,在屋外埋入地中的长度应在10米以上。

5.通信局站内的交直流配电设备极电源自动倒换控制架,应选用机内有防雷措施的产品。

6.在市电油机转换屏输入端、交流配电屏输入端三相线及零线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在整流器输入端、不间断电源输入端、

通信用空调输入端均应按上述要求加装避雷器。

三)常见问题综述

通信机房设备雷击防护常见问题如下:

1.过度依赖外部防雷

2.缺乏对直击雷的认识

3.缺少分级防护

4.接地

5.安装规范

四)解决方案

1.过度依赖外部防雷

该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忽视了感应雷的危害,仅在机房安装避雷针及地网等。

要做好防雷措施,首先要了解雷击保护的分流模式。一个完整的雷击电流通过如下途径泄放:

50%雷电流泄放入地

另外50%通过其他途径泄放:

大约10%从水管泄放(金属)

大约10%通过煤气管道泄放(金属)

大约10%通过输油管泄放(金属)

大约10%通过电力线缆泄放

最多大约5%或5KA的电流通过通信线缆泄放

由此,解决方案为:对核心设备提供必要的内部屏蔽;安装防雷器;采用等电位连接措施等。具体描述如图:

2.缺乏对直击雷的认识

该问题主要体现在防雷标准引用错误,仅采用8/20μs保护。雷击冲击电流波形的定义为下图:

雷击放电的模拟波形为:

一个雷击放电的能量效应可以通过10/350μs脉冲电流波形来

进行模拟。

从而可见,感应雷定义为8/20μs,直击雷定义为10/350μs,直击雷能量为感应雷的20倍。如图所示:

因此,相对于该问题,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放案为采用正确的防雷标准,即采用10/350μs等级的防雷器。

3.缺少分级保护

该问题体现在常规防护仅在开关电源内配备C级防雷器,而缺少分级保护,这样一来,防雷效果大大降低。

针对该问题可根据雷击能量测算及设备敏感度设置多级防护。设置方法描述为:

4.接地

主要表现为三地分开,未采用等电位连接,易引发地电位反击。采用等电位连接方案为:

5.安装不规范

防雷器的安装细则为:

a.防雷器安装需要依据IEC61312的要求进行

b.已保护线路不可与未保护线路进行并行布防,否则会在已保护线路上重新产生感应现象

c.防雷器的连接线长度应小于0.5m,否则过长的连接线会产生额外的电压降,仍然使设备损坏

d.防雷器需要与接地系统有良好的连接,如果防雷器安装在配电箱内,配电箱的接地排要有一根16平方米以上的导线

与接地系统连接。

对安装规范纠正如下:

a.采用凯文接线方式

b.各级防雷之间需要留有规定的距离,或串接退耦装置

c.导线线径严格按照IEC61312标准的要求

d.线路走向规范,已保护线路不可与未保护线路并行布放

五、小灵通基站的防雷

小灵通基站点多面广,大多分布在室外楼顶,防雷非常重要。

1、基站的接地,大多采用大楼顶部的避雷带,利用铜芯电力线使基站接地排和大楼避雷带相连,连接前一定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避雷带的接地电阻,如果接地电阻太大不能满足要求,要更换地点或从地面做接地网,然后通过引入线接到小灵通基站的地线排。

2、基站电源采用的是220V交流电源,宜采用铠装电缆,两端的金属护外层应可靠接地,电源线应设在避雷带的下方,距离远时,中间应进行接地。

3、严禁电源线、信号线架空进入基站。

4、避雷针应可靠接地,每个信道尽可能加装信号避雷器。基站的选址要尽量考虑防雷

五、安全用电知识

电气安全涉及到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这两个方面都不能忽视。

1、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安全用电对人身安全而言,是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触电分为直接接触触电和间接接触触电两种,不同的触电现象应采用不同的防护措施。

(1)直接接触防护措施

有绝缘、屏护、间距、漏电保护装置等几种基本措施。

绝缘:使用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从而隔离带电体或不同电位的导体,使电流能按一定的路径流通。常用的绝缘材料有瓷、玻璃、云母、橡胶、木材、胶木、布、纸、矿物油等。

屏护:利用屏护装置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绝,以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引起触电、电弧短路或电弧伤人。常用的屏护装置有遮拦、护罩、护盖、箱盒等。

间距:在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之间距保持一定的间距和距离。间距的大小决定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及安装方式等。

漏电保护装置:在电路中采用高灵敏度、快速型漏电保护装置。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最大分断时间不大于0.25S。漏电

保护装置只能作为其他防护措施的补充防护,不能作为唯一的直接接触防护。

(2)间接接触防护措施

通常采用接地、接零等防护措施。

接地、接零保护:采用接地、接零保护措施后,当电器设备发生故障时,线路上的保护装置会迅速动作,切断故障电路,从而防止间接触电事故的发生。

双重绝缘:为了防止基本绝缘损坏或失效而引起触电事故,在基本绝缘层之外另加一层独立的附加绝缘。

(3)自动断开电源:采用适当的自动元件和连接方法,如采用熔断器、低压断路器的过滤脱扣器、热继电器以及漏电保护装置,当故障发生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断开电源,防止接触电压的危险。

2、安全操作规定

(1)倒闸操作:指合上或断开开关、闸刀和熔断器等操作,应按规定的操作顺序操作,复杂的倒闸操作时应一人监护,一人操作。基本程序是:切断电源时,应先停低压,后停高压,先断分路负荷再断主闸刀,防止带负荷拉闸;合上电源时,应先送高压,后送低压,先合主闸刀再合分路负荷开关,防止带负荷合闸。

(2)不停电工作的安全规程:是指交、直流电源设备在日常维护中或工程割接时,工作人员必须带电工作时的安全操作规程。一般规则是:不停电工作必须严格执行监护制度,由经过训练的熟练工作人员操作,专人监护。工作中工具的裸露部分必须包扎绝缘物。带电割

接必须事先向有关部门书面报告,有关部门批准后方能实施。

3、接地系统

接地是指电器设备的某一部分与土壤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成为接地体。连接与接地体和电气设备之间的金属导线称为接地线。

接地按供电性质分直流接地系统和交流接地系统。直流接地系统是为了降低通信系统中电磁感应和杂波电压对通信品质的影响将电源基准电位的某一电极接地,而建造的接地系统。交流接地系统是为了使三相交流电的相电压及线电压保持三相间相对平衡而将中性点接地,而建造的接地系统。

按用途可分为工作地、保护地、防雷地。保护接地系统是为了防止设备内部因带电部分绝缘损坏而使不带电部分带电或因感应电荷积累使不带电部分带电,而将这部分接地,如金属外壳、机架等。防雷接地是为了给雷电流提供向大地泄放通路而建造的接地系统。工作地的作用是保持系统电位的稳定性。工作地一般由两组组成,可以是线状也可以做成网状。两组接地体间距大于5米,效果较好。

接地电阻越小越好,不能超过规定值,按新规程要求要联合接地,即防雷地、工作地、保护地、大楼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体的接地方式称之为联合接地。这种接地方式适用于现代通信设备数字化和程控化,具有良好的防雷和抗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

基础接地及防雷引下线施工工程技术交底

基础接地及防雷引下线施工工程技术交底 一、施工准备 一、(一)作业条件 一、接地体安装: 一、利用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接地体: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一、(二)材料要求 一、电焊条、氧气、乙炔、预埋铁件、防腐油、银粉、黑色油漆等。 一、(三)主要机具 一、1、常用电工工具:手锤、钢锯、压力案子、大锤等。 一、2、线坠、卷尺、大绳、粉线袋、绞磨(或倒链)、紧线器、电锤、冲击钻、电焊机、气焊工具等。 一、二、质量要求 一、质量要求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规定。 一、三、基础接地 一、(1)利用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接地体:按设计图尺寸位置要求,标好位置,将底板钢筋搭接焊好,再将柱主筋(不少于2根)底部与底板筋搭接焊,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焊接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以便引出和检查。 一、(2)利用柱形桩基及平台钢筋做接地体:按设计图尺寸位置,找好桩基组数位置,把每组桩基四角钢筋搭接封焊,再与柱主筋(不少于2根)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焊接预埋接地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便于引出和检查。四、接地体核验: 一、接地体安装完毕后,应及时请监理单位进行隐检核验(签署审核意见,并下审核结论),接地体材质、位置、焊接质量等均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接地电阻应及时进行测试,当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时,应在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测试;当利用人工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时,应在回填土之前进行测试;若阻值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时应补做人工接地极。接地电阻测试须形成记录。 一、五、避雷引下线敷设 一、1、避雷引下线需要装设断接卡子或测试点的部位、数量按图施工设计,无要求时按以下规定设置: 一、(1)建、构筑物只有一组接地体时,可不做断接卡子,但要设置测试点。 一、(2)建、构筑物采用多组接地体时,每组接地体均要设置断接卡子。 一、(3)断接卡子或测试点设置的部位应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且应便于测试,距地高度为0.5米。 一、2、避雷引下线暗敷设的有关规定: 一、(1)利用主筋作暗敷设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主筋,每根主筋直径小于φ12mm。每栋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m2的建筑物例外)。防雷引下线最好为对称位置,例如两根引下线要做成“一”字形或“乙”字形,四根引下线要做成“I”字形,引下线间距离不应大于 20m,当大于 20m时应在中间多引一根引下线。 一、(2)现浇混凝土内敷设引下线不做防腐处理。 一、(3)主筋搭接处按接地线要求焊接,当主筋连接采用压力埋弧焊、对焊、冷挤压、丝接时其接头处可不焊跨接线及其他的焊接处理。 一、3、避雷引下线暗敷设做法: 一、六、成品保护: 一、(1)其他工种在开挖土方时,注意不要损坏接地体。 一、(2)不得随意移动已经绑扎完的结构钢筋。

分析通信电源设备的运行安全论文.

分析通信电源设备的运行安全论文 2018-12-22 关键词:通信系统电源设备运行安全维护 摘要:通信电源系统是对通信局站各种通信设备及建筑负荷等提供用电的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由备用发电系统、高压供电系统、变压器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后备电源系统、直流系统、接地防雷系统以及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通信离不开电源,通信电源是通信的保障,所以保证通信电源系统的安全运行,对保证通信系统的畅通乃至通信的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加强通信设备的过电压防护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的通信设备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得到广泛应用,比分立元器件设备体积小、运行速度快、功耗小、故障率低、便于维护管理是其显着的优点。但它绝缘强度低,工作电压低,承受过电压能力弱,是属于低电平、微电流系列的电子设备。当受到电网过电压或雷电干扰时,电子通讯设备往往会受到较大的破坏。据有关研究显示,过电压对电子通信设备造成的故障损坏比重占到总事故的三至四成。因此加强通信设备的过电压防护,降低设备故障率,已经成为通信维修工作的重中之重。 1.1 加强电源设备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电源是通信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一个良好的电源系统,为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首先要消除由于雷电干扰引起的过电压对通信电源的不良影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专门的通信电源防雷标准,对各种通信站的电源防雷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是两条:一是电力电缆应有金属屏蔽层,且必须埋地进出通信站。其次是在电源上逐级全面加装电源防雷器,实现多等级防护。即在变压器的低压侧加装低压防雷器,高压端加装高压防雷器,在直流配电屏和交流配电屏分别加装直、交流防雷器。防雷设计是保证通信电源系统可靠运行的不可缺少的环节,雷电对信息设备产生危害的根本原因在于雷电电磁脉冲,这种雷电电磁脉冲包括雷电流和雷电电磁场。产生过电压的根源是雷电流,而雷电电磁场则是产生感应过电压的根源。对于通信设备来说,雷电过电压来源主要包括直击雷/感应雷过电压、雷电侵入波和反击过电压。在一般情况下,通信电源必须采取概率防护、系统防护和多级防护的防雷原则,通信电源系统应采用多级防雷体系。而采用防雷器件时还应该考虑到防雷器件对系统的影响,包括工工作电流、作电压、工作频率、谐波干扰、工作温度、绝缘等级、泄漏电流、插入损耗、结构形式、远程监控、操作与维护等,还有安规的影响等。 1.2 通信线路防止过电压

监控立杆防雷设计方案

监控立杆防雷设计方案 1、概述 每年各种通讯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网络因雷击而损坏的事例屡见不鲜,其中安防监控系统因受到雷击而引起设备损坏、自动化监控失灵的事件也时常发生。道路监控子系统中,有一部分前端摄像机安装在室外,对于雷雨多发地区,容易遭受雷击损坏,因此极有必要对这些设备进行防雷保护。 道路监控系统中,分布在各处的室外型监控摄像机,其交流220V供电电源通过两芯电缆、视频信号通过带BNC接头的10Base2细缆、RS485通信控制信 号通过多芯电缆,传输至中心控制主机,进行集中监控。 为了防止雷电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和过电流,在所有监控设备的电源线入口、信号线连接的设备两端均应安装相应的避雷器。监控系统中的前端摄像机一般分为室外安装型和室内安装型,室内型摄像机信号传输线缆和电源供给线缆均通过"地埋"方式布线,遭受雷击的机会较少。进行防雷器设备选型时,必须注意防雷保护器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正常运行时,雷电保护器的接入应不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雷电保护器的对地阻抗应尽可能大,串联在电路中的阻抗应尽可能小。 2)在雷电袭击通信总线时,雷电保护器应发挥良好的电压钳位作用,其钳位电压应低于RS485芯片的耐受电压水平。 3)在抑制不超过防雷器最大通流量的雷电袭击过程中,雷电保护器自身应完好。 4)雷电保护器对雷电袭击应具有足够快的响应速度。 二、监控系统防雷总体方案

1、直击雷的防护 直击雷的防护较简易的方法是采用避雷针,室外各球形摄像机由于分别分布在室外,距离较远,因此室外各摄像头须设计安装避雷针。具体设计方案为:在室外各球形摄像头的立杆上(立杆的顶部)分别安装一支避雷针,规格为 φ16×1000mm镀锌圆钢,安装方式为焊接。 2、防雷接地要求 防雷接地由引下线、接地线和接地体组成。引下线是引导雷击电流从避雷针入地的通道。接地体埋于地下与引下线相连接,雷击电流由此泄放到大地,接地体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多种接地体距离无法大于20M时,必须加装地网隔离器。接地线一般采用40×4mm镀锌扁铁或25mm2以上多股绝缘铜缆,一端焊接到接地体上,另一端引到室内的等电位连接排上。接地体与引下线或接地线一般采用搭接焊,焊接处必须牢固无虚焊,同时为确保接地电阻不大于 4Ω,必须将接地体与建筑物大楼的基础地网可靠连接。对于监控中心及靠近建筑物的摄像头我们设计采用抽建筑物主钢筋的方法作联合接地,对于远离建筑的摄像头则需要在摄像头旁做一套人工接地体,具体如下地网设计方案。 3、电源系统的防雷 由于雷电冲击波的主要能量集中在从工频附近几十赫兹到几百赫兹的低端,所以雷电冲击波能量就容易与工频回路发生耦合、谐振,于是雷电冲击波从电源线路进入电子设备的几率,要比从信号线中进入的几率高得多,据统计,约有80%的雷击损坏电子设备的事故是由电源线引入的,因此应特别加强系统中 设备电源的防雷措施。 1)在控制大楼总配电柜处,安装第一级加强型电源防雷器; 2)在中心控制室的监控系统配电箱处,安装第二级标准型电源防雷器;

基础底板防雷接地施工工序

基础底板防雷接地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技术准备→材料准备→机具准备→作业条件→技术要求→质量要求→环境保护→接地安装 1、施工准备 1.1 技术准备 (1)充分熟悉相关图纸及设计要求; (2)根据图纸要求准备相应施工图集等技术资料; (3)编制技术交底。 1.2 材料要求 (1)品种规格 1)镀锌钢材(角钢、钢管、扁钢圆钢等); 2)铜材(铜管、铜排等); 3)辅材(电焊条、铜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漆等)。 (2)质量要求 镀锌钢材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冷镀锌或热镀锌材料,材料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 1.3、主要机具 (1)施工工具:钢卷尺、大锤、电焊机、电焊工具等。 (2)测量工具:ZC-8 型接地摇表。 2、作业条件 (1)按设计位置清理好场地。 (2)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3)桩筋内钢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3、技术关键要求 充分熟悉图纸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准备相应技术资料及交工资料。 4、质量关键要求 采用搭接焊时,焊接长度如下: (1)镀锌扁钢不小于其宽度的2 倍,三面施焊。(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扁钢需调直,煨弯不得过死,直线段上不应有明显弯曲,并应立放。 (2)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 倍,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 5、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求 (1)进行接地体施工时,如位于较深的基槽内应注意高空坠物并做好护坡等处理。 (2)进行电气焊作业时,相应设备必须完好,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配备相应灭火器具。 6 、环境关键要求 (1)进行接地装置施工时应避免扬尘污染。 (2)对人为的施工噪声应有降噪措施和管理制度,并进行严格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7、自然基础接地体安装 1)利用底板钢筋或深基础作接地极:按设计图纸尺寸位置要求,标好位置,将底板钢筋搭接焊好。再将柱主筋(不少于2 根)底部与底板钢筋搭接焊好,并在室外地面以下,将主筋焊接好接地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作好标记以便引出和检查。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 2)利用柱形桩基及平台钢筋做好接地极,按设计图纸尺寸位置要求,找好桩基组数位置,把每组桩基四角钢筋搭接封焊,再与柱主筋(不少于2 根)搭接焊好。并在室外地面800mm以下,将主筋焊接好接地连接板,清除药皮,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作好标记以便引出和检查,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接地与防雷的安全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接地与防雷的安全要求(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111-7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接地与防雷的安 全要求(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的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处引出。 2、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个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持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 3、采用TN系统做保护接零时,工作零线(N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 TN系统中的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系统的中间和末端

监控立杆防雷设计方案

监控立杆防雷设计方案 一、概述 每年各种通讯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网络因雷击而损坏的事例屡见不鲜,其中安防监控系统因受到雷击而引起设备损坏、自动化监控失灵的事件也时常发生。道路监控子系统中,有一部分前端摄像机安装在室外,对于雷雨多发地区,容易遭受雷击损坏,因此极有必要对这些设备进行防雷保护。 道路监控系统中,分布在各处的室外型监控摄像机,其交流220V供电电源通过两芯电缆、视频信号通过带BNC接头的10Base2细缆、RS485通信控制信号通过多芯电缆,传输至中心控制主机,进行集中监控。 为了防止雷电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和过电流,在所有监控设备的电源线入口、信号线连接的设备两端均应安装相应的避雷器。监控系统中的前端摄像机一般分为室外安装型和室内安装型,室内型摄像机信号传输线缆和电源供给线缆均通过"地埋"方式布线,遭受雷击的机会较少。进行防雷器设备选型时,必须注意防雷保护器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正常运行时,雷电保护器的接入应不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雷电保护器的对地阻抗应尽可能大,串联在电路中的阻抗应尽可能小。 2)在雷电袭击通信总线时,雷电保护器应发挥良好的电压钳位作用,其钳位电压应低于RS485芯片的耐受电压水平。 3)在抑制不超过防雷器最大通流量的雷电袭击过程中,雷电保护器自身应完好。 4)雷电保护器对雷电袭击应具有足够快的响应速度。 二、监控系统防雷总体方案

1、直击雷的防护 直击雷的防护较简易的方法是采用避雷针,室外各球形摄像机由于分别分布在室外,距离较远,因此室外各摄像头须设计安装避雷针。具体设计方案为:在室外各球形摄像头的立杆上(立杆的顶部)分别安装一支避雷针,规格为φ16×1000mm镀锌圆钢,安装方式为焊接。 2、防雷接地要求 防雷接地由引下线、接地线和接地体组成。引下线是引导雷击电流从避雷针入地的通道。接地体埋于地下与引下线相连接,雷击电流由此泄放到大地,接地体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多种接地体距离无法大于20M时,必须加装地网隔离器。接地线一般采用40×4mm镀锌扁铁或25mm2 以上多股绝缘铜缆,一端焊接到接地体上,另一端引到室内的等电位连接排上。接地体与引下线或接地线一般采用搭接焊,焊接处必须牢固无虚焊,同时为确保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必须将接地体与建筑物大楼的基础地网可靠连接。对于监控中心及靠近建筑物的摄像头我们设计采用抽建筑物主钢筋的方法作联合接地,对于远离建筑的摄像头则需要在摄像头旁做一套人工接地体,具体如下地网设计方案。 3、电源系统的防雷 由于雷电冲击波的主要能量集中在从工频附近几十赫兹到几百赫兹的低端,所以雷电冲击波能量就容易与工频回路发生耦合、谐振,于是雷电冲击波从电源线路进入电子设备的几率,要比从信号线中进入的几率高得多,据统计,约有80%的雷击损坏电子设备的事故是由电源线引入的,因此应特别加强系统中设备电源的防雷措施。 1)在控制大楼总配电柜处,安装第一级加强型电源防雷器; 2)在中心控制室的监控系统配电箱处,安装第二级标准型电源防雷器;

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

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 1 总则 1.0.1 为确保通信局(站)站内通信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站内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防止通信局(站)由于电源系统引入的雷害,特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对新建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的防雷做出了技术要求,改建、扩 建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的雷电防护亦可参照执行。 1.0.3 本规定是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设计、设备选型、防护器件选择、施工监督和日常维护的技术依据。通信电源防护器件应采用部级主管部门鉴定合格的 产品。 1.0.4 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应根据电源设备类型、运行及接地方式、安装地点 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制定雷电防护措施,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应统筹设计、统筹施工,加强随工验收和维护管理。 雷电活动特别强烈的地区,还应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适当加强防雷措施。 1.0.5 从交流电力网高压线路开始,到通信设备直流电源入口端,通信电源系统自身除应采取分级协调的防护措施外,还应与通信系统的防雷、建筑物的防雷、通信局(站)的接地及通信系统电磁兼容要求协调配合。 1.0.6 本规定与国家标准、规范相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规范为准。如执行本规定个别条款有困难时,应充分论述理由,提出采取措施的报告,报主管部门 审批。 2 术语 2.0.1 避雷器的残压 放电电流通过避雷器时,其端子间所呈现的电压。

2.0.2 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 在运行中允许持久地施加在避雷器端子上的工频电压有效值。 2.0.3 雷电活动特别强烈地区 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90天的地区,或根据运行经验,雷害特别严重的地区。 2.0.4 模拟雷电冲击电压波 摸拟雷电冲击电压波如图2.0.4所示。图中: 1. 视在原点O 1 是指通过波前上A点(电压峰值的30%处)和B点(电压峰 值的90%处)作一直线与横轴相交之点。 2. 时间T指电压波上A,B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3. 波前时间T 1指由视在原点O 1 到D点(=1.67T处)的时间间隔。 4. 半峰值时间T 2指由视在原点O 1 到电压峰值,然后再下降到峰值一半处的时间间隔。 2.0.5 模拟雷电冲击电流波 模拟雷电冲击电流波如图2.0.5所示。图中: 1. 视在原点O 1 是指通过波前上C点(电流峰值的10%处)和B点(电流峰 值的90%处)作一直线与横轴相交之点。 2. 时间T指电流波上C,B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3.波前时间T 1指由视在原点O 1 到E点(=1.25T处)的时间间隔。 4. 半峰值时间指由视在原点O 1 到电流峰值,然后再下降到峰值一半的时间 间隔。 3 通信电源系统防雷与接地的组成

安防监控系统防雷设计方案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安防监控系统防雷设计方案 1前言 安防监控系统防雷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很少用到,但是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尤其室外监控系统,雷电天气常出现的地方更应做防雷设计。 2概述 我们首先应准确了解安防监控系统的系统构成,进而,准确分析安防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以及可能的雷击过电压的入侵途径。在此基础上,选用合适的防雷保护装置,研究和探讨信号、电源线路的合理布放,明确屏蔽及接地方式,方可给出准确的、系统的防雷解决方案。有效提高安防监控系统的抗雷击过电压干扰能力,优化系统的整体防雷水平。 3安防监控系统构成、分类及雷电防护概述 3.1安防监控系统的构成 3.1.1安防监控系统,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前端部分:主要由黑白(彩色)摄像机、云台、防护罩、支架等组成。 传输部分:使用同轴电缆、电线、双绞线,采取架空、地埋或沿墙敷设等方式传输音频、视频、控制信号和馈送交、直流电源等。 终端部分:主要由控制设备、画面分割器、监视器、录像存储设备等组成。

3.1.2安防监控系统的防雷分类 依传输部分的传输方式分类,安防监控系统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A.同轴电缆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传输电缆的两端线路接口防护及传输电缆自身的保护; B.双绞线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前端及终端的电源防护及双绞线接口防护; C.光缆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前端及终端的电源防护及光缆自身屏蔽铠层及加强筋的防护; D.微波传输监控系统:防护重点在于,前后两站无线设备的自身直击雷防护。 3.2安防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 3.2.1直击雷 A.雷电直接击中露天的摄像机上,直接损毁设备; B.雷电直接击在线缆上,造成线缆熔断、损坏。 3.2.2雷电侵入波 安防监控系统的电源线、信号传输线或进入监控室的其它金属线缆遭到雷击或被雷电感应时,雷电波沿这些金属导线/导体侵入设备,导致高电位差使设备损坏。 3.2.3雷电感应 电磁感应:当附近区域有雷击闪络时,在雷击落实通道周围会产生强大的

防雷接地安全基础知识专项培训

防雷接地安全基础知识专项培 训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防雷接地安全基础知识专项培训 一、雷电的危害分类: 一是雷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发生热效应作用和电动力作用;二是雷电的二次作用,即雷电流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 二、雷电的具体危害表现如下: 1.雷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如此巨大的电压瞬间冲击电气设备,足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生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 2.雷电流高热效应会放出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热能,在雷击点的热量会很高,可导致金属熔化,引发火灾和爆炸。 3.雷电流机械效应主要表现为被雷击物体发生爆炸、扭曲、崩溃、撕裂等现象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4.雷电流静电感应可使被击物导体感生出与雷电性质相反的大量电荷,当雷电消失来不及流散时,即会产生很高电压发生放电现象从而导致火灾。 5.雷电流电磁感应会在雷击点周围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其感生出的电流可引起变电器局部过热而导致火灾。 6.雷电波的侵入和防雷装置上的高电压对建筑物的反击作用也会引起配电装置或电气线路断路而燃烧导致火灾。 三、防雷系统主要有两种,直击防雷保护和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四、安装防雷设施的具体措施 1.直击雷防护远离避雷针数十米甚至上百米处与来自雷云的下行先导接闪,从而扩大了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针高4m、7m时保护半径分别为60m、76m(滚球半径45m计)。 2.电源系统的防雷 当建筑物遭受雷击或在建筑物近旁发生雷击时,强大的脉冲电流会在周围空间产生交变磁场(以雷电中心的范围内都可产生危险的过电压),处于磁场中的导体因此而感应出高电压,沿线路产生的过电压窜入设备,造成设备损坏。 (1)配电室。低压进线柜设置电涌保护器。其作用是防止直击雷和较强的雷电电磁脉冲雷击。经过这级保护,使雷击电流绝大部分泄地。 (2)办公楼。总配电箱设置电涌保护器1组,为办公楼电源一级防护。各楼层配电箱处设置电源防雷箱一台,并联接至电源进线侧,防雷接地线接至该开关箱接地端子,作二级防护。各办公室设置防雷插排,作三级防护。 (3)生产车间。在车间各个分电柜内分别设置电涌保护器1组,作一级防护。在生产设

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防雷设计方案【最新版】

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防雷设计方案1 视频监控系统防雷 1. 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 (1)前端部分:主要是由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罩、支架、解码器等组成; (2)传输部分:使用电缆、电线采取架空、地埋或沿墙敷设等方式传输视频、音频或控制信号等; (3)终端部分:主要由画面分割器、监视器、控制设备、录像存储设备等组成。 2. 视频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 (1)直击雷:雷电直接击在露天的摄像机上造成设备损坏或雷电直接击在架空线缆上造成线缆损毁。这种雷击方式造成的损坏最严重,但出现几率比较小。

(2)感应雷:又称二次雷,它分为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当附近区域有雷击闪落时,在雷击落实通道周围会产生强大的顺变电磁场。处在电磁场的监控设备和传输线路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当有带电的雷云出现时,在雷云下面的建筑物和传输线路上会感应出与雷云相反的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感应雷造成的设备损坏没有直击雷造成的破坏大,但出现的几率比较高,约占现代雷击事故的80%以上。 (3)雷电侵入波:监控系统的电源线、信号传输线或进入监控室的其他金属线缆遭到雷击或被雷电感应时雷电波沿这些金属导线/导体侵入设备,导致高电位差使设备损坏。 二 监控立杆防雷接地设计 1. 众所周知,雷电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雷击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体现于下列三种层次: (1)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2)设备或元器件寿命降低; (3)传输或存储的信号、数据(模拟或数字)收到干扰或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而瘫痪整个系统。 对于监控点来说遭到直击雷破坏的可能性很小。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精密电子设备的使用和联网,破坏大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主要是感应雷击、过电压、操作过电压一级雷电波入侵过电压,每年各种通讯控制系统或网络因雷击而受破坏的事屡见不鲜,其中安防监控系统因受到雷击引起设别损坏,自动化监控失灵的事件也常有发生。前端摄像机设计均为室外安装方式,对于雷雨多发地区必须设计安装防雷系统。 2. 室外摄像机大多数选择金属或水泥杆安装,在这里简要介绍金属立杆的选择要求: (1)监控杆为圆锥钢杆,其中双臂监控杆立杆高10米,臂长1.5米,壁厚4mm;单臂杆高12m,臂长1.5m,壁厚4mm。监控杆上口直径80mm,下口直径200mm。监控立杆的支臂为碳钢管,直径60mm,壁厚3mm;

通信电源系统防雷知识

通信电源系统防雷知识 一、危害 今年,济南地区雷雨天气尤为频繁,频繁的雷击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同时也给我公司的通信设备造成了严重损害。雷击的产生轻则损坏设备电源板、用户板,重则烧毁重要通信设备,严重影响了我公司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转,并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直接损失即为造成高昂的设备损坏,同时也会造成话费损失、客户追偿、客户流失等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测。 电路板及元器件损坏 设备损坏

二、雷电简介一)雷电产生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其物理成因仍处于探索阶段,比较流行的是起电学说。 根据这种学说,雷电源于异性电荷群体间的起电机制。这里所说的异性电荷既可以是带大量正负极电荷的雷云,也可以是附有大量感应电荷的大地或物体表面。同时,异性电荷之间存在着电场,当电荷量增大或电荷间距缩小时,电场强度增大,若场强增大到超过空气的击穿场强,就会发生大气放电现象,伴随着强烈的光和声音,这便是人们常说的电闪雷鸣。 二)种类 我国的雷种主要有直击雷、球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等四种。 危害通信电源的雷击,大部分是雷电侵入波或感应雷,若通信电源遭直击雷或球雷,安装在附近的其他电信设备一般也将被损坏。 雷电侵入波是雷电发生时,雷电流经架空电线或空中金属管道等金属体产生冲击电压,冲击电压又随金属体的走向而迅速扩散,以致造成危害。 感应雷是指感应过压。雷击于电线或电气设备附近时,由于静电或电磁感应将在电线或电气设备上形成过压。没听到雷声并不表示没有雷击。 三)现状 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加剧,高层建筑造成大气静电场畸变,使雷击概率增大。同时,城市基础通信设施大幅增加,也大大提高了雷击概率。通信设备遭到雷击的严重威胁。

监控系统立杆防雷设计方案

监控系统(立杆)防雷设计方案 编辑:万佳防雷负责人:杨帅一、概述 每年各种通讯控制系统或计算机网络因雷击而损坏的事例屡见不鲜,其中安防监控系统因受到雷击而引起设备损坏、自动化监控失灵的事件也时常发生。道路监控子系统中,有一部分前端摄像机安装在室外,对于雷雨多发地区,容易遭受雷击损坏,因此极有必要对这些设备进行防雷保护。 道路监控系统中,分布在各处的室外型监控摄像机,其交流220V供电电源通过两芯电缆、视频信号通过带BNC接头的10Base2细缆、RS485通信控制信号通过多芯电缆,传输至中心控制主机,进行集中监控。 为了防止雷电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和过电流,在所有监控设备的电源线入口、信号线连接的设备两端均应安装相应的避雷器。监控系统中的前端摄像机一般分为室外安装型和室内安装型,室内型摄像机信号传输线缆和电源供给线缆均通过"地埋"方式布线,遭受雷击的机会较少。进行防雷器设备选型时,必须注意防雷保护器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正常运行时,雷电保护器的接入应不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雷电保护器的对地阻抗应尽可能大,串联在电路中的阻抗应尽可能小。 2)在雷电袭击通信总线时,雷电保护器应发挥良好的电压钳位作用,其钳位电压应低于RS485芯片的耐受电压水平。 3)在抑制不超过防雷器最大通流量的雷电袭击过程中,雷电保护器自身应完好。 4)雷电保护器对雷电袭击应具有足够快的响应速度。 二、监控系统防雷总体方案 1、直击雷的防护 直击雷的防护较简易的方法是采用避雷针,室外各球形摄像机由于分别分布在室外,距离较远,因此室外各摄像头须设计安装避雷针。具体设计方案为:在室外各球形摄像头的立杆上(立杆的顶部)分别安装一支避雷针,规格为φ16×1000mm镀锌圆钢,安装方式为焊接。 2、防雷接地要求 防雷接地由引下线、接地线和接地体组成。引下线是引导雷击电流从避雷针入地的通道。接地体埋于地下与引下线相连接,雷击电流由此泄放到大地,接地体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多种接地体距离无法大于20M时,必须加装地网隔

防雷接地做法

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扁钢为其宽度的2 倍(且至少3 个棱边焊接)。 二、圆钢为其直径的6 倍。 三、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 倍。 四、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补充下内容 防雷及接地工程安装: (一)人工接地体(极)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地体的埋设深度其顶部不应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垂直接地体长度不应小于2.5M,其相互之间间距不小于5M,接地体埋设位置距建筑物不小于1.5M,遇有垃圾灰渣等埋设接地体时,应换土并分层夯实。 2)当接地装置必须埋设在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通道小于3M时,应采用均压带做法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90mm厚度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M. 3)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药皮敲净后,刷沥青做防腐处理。 4)采用搭接焊时其焊接长度为:镀锌扁钢不小于其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敷设前扁钢需调直、煨弯处不能有损伤或死弯,直线段上不应有明显弯曲,并应立置。 5)镀锌元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以上并应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镀锌元钢与镀锌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 倍以上。 6)镀锌扁钢与镀锌钢管(或角钢)焊接时,为连接可靠,除应在连接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还应直接将扁钢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紧密焊接。 7)接地极的加工:根据设计要求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材料采用钢管或角钢,长度不应小于2.5M,打入地下一端切割成锥形,如采用角钢为了防止角钢打劈,可采用在角钢端部焊一段长约200mm的短角钢,采用钢管时在管端焊一护管帽套入接地极管端,接地极向地下打时应与地面保持垂直,不得打偏,当接地极离沟地面约600mm时停止打入,把接地体扁钢焊在接地极上后(扁钢立焊)再把接地极一根根打入沟内(地下),焊接部位应涂刷沥青做防腐处理。

防雷接地重点知识点总结

. 1、避雷带的计算:按照计算规则,(水平+垂直)*(1+3.9%) 2、避雷带分为女儿墙敷设,混凝土块敷设,混凝土块单独计算,起始位置为50cm,间隔 为1m。 3、楼顶有栏杆的,可以用来代替避雷带,但是必须达到一定的壁厚,不然会被击穿。 4、引下线:第一种,利用柱子里边的钢筋做为引下线,定额默认为2根主筋,如果图纸给 出多根,需要按照比例调整。第二种,单独敷设金属构件作为引下线,计算工程量的时候,定额默认是一根,看清说明需要几根,进行调整。 5、测试电阻:第一种,断接卡子,适用于单独敷设的引下线,在室外地面上来做,用来测 试接地电阻。第二种:测试板,适用于利用钢筋作为引下线,这种情况在钢筋的下方链接一块测试板,方便测试电阻。两种情况外侧是否需要箱子,可以来定是否有测试箱。 注意:不是每条引下线,都需要做测试。 6、接地母线:可以理解为雷电流的通道,负责电流的传输,把电流引到各个接地极。接地 极:就是电流流向大地的通道。接地母线和接地极共同形成了一套接地装置,但是现在这种做法不多了。工程量的计算:接地母线计算长度,施工图工程量*(1+3.9%)。接地极是按照根计算。 7、利用基础钢筋作为接地极:这是现在比较常用的做法,利用本身基础的钢筋作为自然接 地装置,不需要再单独敷设其他的东西了。工程量的计算:有相应定额的地区,是按照基础的面积计算。没有相应的定额的地方,可以按照焊接点来计算,参照“柱主筋与地圈梁的焊接”的定额。 8、均压环:作用是均压,将高压均匀的分布在物体的周围,保证环形各部位之间没有电位 差,从而达到均压的效果。做法一,利用圈梁的钢筋作为均压环。定额中有相应的定额可以选择。做法二,利用扁钢或者圆钢单独敷设均压环。定额中没有相应的定额,计算规则规定可以按照“户内接地母线”套取。计算时,按照圈梁中心线长度计算。设置:一类防雷建筑从30米以上每间隔6米一道,二类防雷建筑从45米开始每隔三层一道,三类防雷建筑从60米开始每隔三层一道。 9、柱主筋与圈梁焊接,是指作为引下线的柱子的主筋与圈梁进行焊接,发生的地方为引下 线与均压环的焊接。有的人认为,均压环的焊接已经包含了这个部分,所以不需要另做。 但是实际上,均压环的焊接是水平方向的,而这个柱主筋与圈梁的焊接,是垂直方向上的,两者并不冲突,按照道理应该是发生的。计算时,定额中是默认两根柱主筋与两根圈梁钢筋进行焊接为一处,如果钢筋根数增加,需要做相应比例调整。 10、接地跨接线:是指接地母线在遇到障碍物的时候需要进行跨接,一般像伸缩缝之类的都 需要做接地跨接线,计算时,每跨过一次为一处。 11、钢铝窗接地:按照计算规则,6层以上的钢铝窗需要进行接地的处理。 12、等电位联接:是指将建筑物、以及附近的所有金属物体,像钢筋、金属的水管等用电线 联接起来,达到一个没有电位差的环境,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第一种,总等电位联接,一般情况一栋楼或者是一个单元只存在一个,在地下室或者是配电间内。是将进线的配电柜还有进户的水管,电梯等都联接起来。第二种,局部等电位联接,是在卫生间内对金属的构件进行联接,因为大部分为毛坯房,现在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做在卫生洁具所在的钢筋处。做法,利用电线穿管来做联接。计算时,总等电位和局部等电位需要计算箱子,管,线的工程量。 13、接地网调试,按照系统计算。 ..

施工现场接地与防雷安全要求实用版

YF-ED-J7442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施工现场接地与防雷安全 要求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施工现场接地与防雷安全要求实 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 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以及和电气 设备连接的金属构架等,除有特殊规定外,均 应有可靠的接地(零)保护。 (2) 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 供电系统中,必须采用接零保护,且须设专用 保护零线,不得与工作零线共用。 (3) 专用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或由配 电室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 引出。 (4) 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供电系统中,则

必须采用接地保护。 (5) 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应以并联方式与零干线连接。零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 (6) 严禁利用大地做零线或相线。 (7) 重复接地线与保护线相连,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保护零线应用截面不小于2.5mm攩2搅的绝缘多股铜线。保护零线除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线路中间处和末端处作重复接地。 (8) 施工现场的塔式起重机,井字架和金属脚手架,当其高度超过20m时,要设置防雷和重复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安防监控系统防雷设计_secret

安防监控系统防雷设计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越趋活跃,对“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安防监控系统的防雷解决方案,我们首先应准确了解安防监控系统的系统构成,进而,准确分析安防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以及可能的雷击过电压的入侵途径。在此基础上,选用合适的防雷保护装置,研究和探讨信号、电源线路的合理布放,明确屏蔽及接地方式,方可给出准确的、系统的防雷解决方案。有效提高安防监控系统的抗雷击过电压干扰能力,优化系统的整体防雷水平。 二、安防监控系统构成、分类及雷电防护概述 1.安防监控系统的构成 安防监控系统,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前端部分:主要由黑白(彩色)摄像机、云台、防护罩、支架等组成。 传输部分:使用同轴电缆、电线、多芯线,采取架空、地埋或沿墙敷设等方式传输音频、视频、控制信号和馈送交、直流电源等。 终端部分:主要由控制设备、画面分割器、监视器、录像存储设备等组成。 安防监控系统的防雷分类 依传输部分的传输方式分类,安防监控系统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A.同轴电缆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传输电缆的两端线路接口防护及传输电缆自身的保护; B.双绞线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前端及终端的电源防护及双 绞线接口防护;

C.光缆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前端及终端的电源防护及光缆自身屏蔽铠层及加强筋的防护; D.微波传输监控系统:防护重点在于,前后两站无线设备的自身直击雷防护。 2.安防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 2.1直击雷 A.雷电直接击中露天的摄像机上,直接损毁设备; B.雷电直接击在线缆上,造成线缆熔断、损坏。 2.2雷电侵入波 安防监控系统的电源线、信号传输线或进入监控室的其它金属线缆遭到雷击或被雷电感应时,雷电波沿这些金属导线/导体侵入设备,导致高电位差使设备损坏。 2.3雷电感应 电磁感应:当附近区域有雷击闪络时,在雷击落实通道周围会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处在电磁场中的监控设备和传输线路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以致损坏、损毁设备。 静电感应:当有带电的雷云出现时,在雷云下面的建筑物和传输线路上会感应出与雷云相反的束缚电荷。这种感应电荷在低压架空线路上可达100kV静电电位,信号线路上可40-60kV静电电位,一旦雷云放电后,束缚电荷迅速扩散,即引起感应雷击。 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引发的雷击现象均称为感应雷,又称二次雷。它对设备的损害没有直击雷来的猛烈,但它要比直击雷发生的机率大得多,有统计显示,感应雷击约占现代雷击事故的80%以上。

防雷接地基础知识58问

防雷接地基础知识58问 1SPD 22答:数据线:要求大于2.5mm ;当长度超过0.5米时要求大于4mm。 YD/T5098-1998。 222电源线:相线截面积S?16mm 时,地线用S;相线截面积16mm?S?35mm 时,地线 22用16mm ;相线截面积S?35mm时,地线要求S/2;GB 50054第2.2.9条。2SPD 答:Asafe开关型模块由于其损坏方式为开路,因此可以不用装微型断路器;第一级模块, 如AM1-40,需要选用63A的分断电流能力为10KA的D型微型断路器;第二级模块,如 AM2-20,需要选用32A的分断电流能力为6.5KA的C、D型微型断路器,由于其工作曲线 In值的不同,因此推荐使用D型;第三级模块,如AM3-10,需要选用16A的分断电流能力为4.5KA的C、D型微型断路器,由于其工作曲线In值的不同,因此推荐使用D型。 3 答:可以使用防雷熔断丝,但不能使用一般熔断丝;我们使用的防雷熔断丝,规格是 VSP-100KA、70KA、40KA、20KA。防雷熔断丝是对雷电脉冲进行响应,一般熔断丝是对 工频或直流电流进行响应。使用熔断丝和使用微型断路器的区别在于:1、熔断丝的过电流工作曲线受环境温度影响大,对过电流的断开没有微型断路器可靠;

2、座装的熔断丝在受到8/20μs雷电过电压冲击的时候,会从底座中跳出来,使SPD无法正常工作; 3、焊接的熔断丝当SPD劣化以后,无法象微型断路器那样在小于5s的时间内断开,易发生短路和火 灾危险,不符合GB 50054和GB 50057标准的要求。 4SPD 答:不是。开关型模块由于其损坏方式为开路,因此可以不用装微型断路器等熔断装置。 5/3+NPE/4SPD 答:/3+NPE的SPD前装设3P的微型断路器,/4的SPD前装设4P的微型断路器。 6SPDSPD 答:开关型SPD为间隙放电型器件,其雷电能量泻放能力大,在线路上使用的主要作用是 泄放雷电能量;限压型SPD为氧化锌压敏电阻器件,其雷电能量泻放能力小,但其过电压 抑制能力好,在线路上使用的主要作用是限制过电压。因此,一般在建筑物入口处选用如 Asafe系列的开关型SPD来泄放雷电能量,然后,在后级电路使用如AM系列的限压型SPD来限制因前级雷电能量泻放后,在后级线路产生的高过电压。两种SPD 需配合使用,方能保证配电线路中设备的安全。 7RS485? 答:不会。对于6V的频率传输特性为2MHz的RS485线路,其线路损耗要求小于40dB,而我们在该线路使用的 RJ45-V11E1/4S、SR-E06V/2S、SR-E06V/4S、

高频开关通信电源系统的组成及维护与故障处理解析

2008年 9月 25日第 25卷第 5 期 Telecom Power Technol ogy Sep. 25, 2008, Vol . 25No . 5 收稿日期 :2008206220 作者简介 :崔志东 (19782 , 男 , 大专 , 现就职于新乡中大电子有限公司 , 助工 , 主要从事通信电源 , 电力电源方面的设计开发工作 , E 2mail:zdczd @163. com 文章编号 :100923664(2008 0520061204技术交流 高频开关通信电源系统的组成及维护与故障处理 崔志东 1, 赵艳 2

(1. 新乡中大电子有限公司 , 河南新乡 453000; 2. 新乡市太行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 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 :结合高频开关通信电源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维护经验 , 简要介绍了高频开关通信电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交流配电单元、整流器单元、直流配电单元、监控单元 , 蓄电池组单元等 , 关键词 :通信电源 ; 交流配电 ; 整流器 ; 直流配电 ; 蓄电池组中图分类号 :T N 86 T M 711 文献标识码 :A The on H and Fault Treat m ent I Zhi 2dong 1 , ZHAO Yan 2 1. Zhongda Electr onic Co . L td . , Xinxiang City, Xinxiang 453000, China; 2. Taihang Power Equi pment Co . L td . , Xinxiang City, Xinxiang 453000, China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design and maintenance experience of high 2frequency s witching mode power supp ly system, this paper briefly intr oduces its main component including AC power distributi on unit, rectifier unit, DC power distributi on unit, contr ol modules, battery units and s o on, p resents the issue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 on t o in r outine maintenance and fault treat m ent . Key words:communicati on power supp ly; alternating current distributi on; rectifier; DC distributi on; battery gr oup 高频开关通信电源系统是一种智能型无人值守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