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练习

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练习
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练习

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练习

A 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是( C)

A.电梯的升降运动

B.飞机起飞后冲向空中的过程

C.汽车方向盘的转动

D.笔直的铁轨上飞驰而过的火车

2.如图所示,△AB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后得△A′B′C′,图中的旋转中心是( A)

A.A点B.B点C.C点D.B′点

2题图

3题图

3.如图所示,图中的每个阴影旋转一个角度后,能互相重合,这个角度可以是( C) A.30°B.45°C.120°D.90°

4.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到达△A

1B

1

C,延长AB

交A

1B

1

于点D,则∠ADA

1

的度数是( D)

A.30°B.60°C.75°D.90°

4题图

第5题图

5.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A=35°,以C为旋转中心,将△ABC旋转到

△A′B′C的位置,点B在斜边A′B′上,则∠BDC为( D)

A.70°B.90°C.100°D.105°

6.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D是△ABC内一点,若△ABD经过逆时针旋转后到△ACP 位置,则旋转中心是__点A__,旋转角等于__60°__,△ADP是__等边__三角形.

6题图

7题图

,则点7.如图所示,已知点P的坐标为(1,1),若将点P绕原点顺时针旋转45度,得到点P

1

的坐标为(2,0) .

P

1

8.一个正方形绕着它的中心旋转一定角度后,就能与它自身重合,这个角度至少是__90°__.

第9题图

9.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上的一点, △ABD经过逆时针旋转后到△ACE 的位置.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旋转了多少度?

(3)如果M是AB的中点,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转到什么位置?

解:(1)点A (2)60度

(3)点M转到AC边的中点

第10题图

10.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作∠EAF=45°,分别交边BC,CD于点E,F(不与顶点重合),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落在△ADG的位置.

(1)请你在图中画出△ADG(不写作法);

(2)试说明BE,DF与EF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10题答图

解:(1)作图如图.

(2)BE+DF=EF.

证明:∵△ADG≌△ABE,

∴AG=AE,∠DAG=∠BAE,DG=BE,

又∵∠EAF=45°,

即∠DAF+∠BAE=∠EAF=45°,

∴∠GAF=∠FAE,

∵在△GAF和△FAE中,

AG=AE,∠GAF=∠FAE,AF=AF,

∴△AFG≌△AFE(SAS).∴GF=EF.

又∵DG=BE,∴GF=BE+DF,

∴BE+DF=EF.

B 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11.在图形旋转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图形上各点的旋转角度相同

B.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

C.由旋转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以由平移得到

D.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

第12题图

12.2017·河南中考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AB在x轴上,AB的中点是坐标原点O.固定点A,B,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D落在y轴正半轴上点D′处,则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 D)

A.(3,1) B.(2,1) C.(1,3) D.(2,3)

第13题图

13.如图所示,将直角三角形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连结AA′,若∠1=20°,则∠B的度数是__65°__.

第14题图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0,3),点B在x轴上,将△AO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EF,点O,B对应点分别是E,F.

(1)若点B的坐标是(-4,0),请在图中画出△AEF,并写出点E,F的坐标;

(2)当点F落在x轴上方时,试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点B的坐标.

解:(1)作图如图,∵△AO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EF,

第14题答图

∴AO⊥AE,AB⊥AF,BO⊥EF,AO=AE,AB=AF.

∵EF=OB=4,

∴点E的坐标是(3,3),点F的坐标是(3,-1).

(2)∵点F落在x轴的上方,

∴EF<AO,BO=EF,

∵AO⊥AE,AO=AE,

∴点E的坐标是(3,3).

又∵EF=OB,

∴OB<AO,AO=3,∴OB<3,

∴一个符合条件的点B的坐标是(-2,0).

第15题图

15.如图所示,已知AC⊥BC,垂足为C,AC=4,BC=33,将线段A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线段AD,连结DC,DB.

(1)线段DC=__4__;

(2)求线段DB的长度.

解:(1)证△ACD是等边三角形,得CD=4.

第15题答图

(2)作DE⊥BC于点E.

∵△ACD是等边三角形,

∴∠ACD=60°,

又∵AC⊥BC,

∴∠DCE=∠ACB-∠ACD=90°-60°=30°,

∴Rt△CDE中,DE=1

2

DC=2,

CE=DC·cos30°=4×

3

2

=23,

∴BE=BC-CE=33-23= 3.

∴在Rt△BDE中,BD=DE2+BE2=22+(3)2=7.

C 开拓新思路拓展创新

16.如图所示,将△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α得到△DBE,点E在AB边上,DE的延长线与AC相交于点F,连结DA,BF,∠ABC=α=60°,BF=AF.

(1)求证:DA∥BC.

(2)猜想线段DF,A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第16题图

解:(1)证明:由旋转的性质可知:∠DBE=∠ABC=60°,BD=AB,

∴△ABD为等边三角形,

∴∠DAB=60°,

∴∠DAB=∠ABC,

∴DA∥BC.

第16题答图

(2)猜想:DF =2AF,

证明如下:如图,在DF 上截取DG =AF,连结BG,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DB =AB,∠BDG =∠BAF , 在△DBG 和△ABF 中,

???DB =AB ,

∠BDG =∠BAF,DG =AF ,

∴△DBG ≌△ABF(SAS), ∴BG =BF,∠DBG =∠ABF , ∵∠DBG +∠GBE=α=60°,

∴∠GBE +∠ABF=60°,即∠GBF=α=60°, 又∵BG=BF,

∴△BGF 为等边三角形, ∴GF =BF, 又∵BF=AF, ∴FG =AF,

∴DF =DG +FG =AF +AF =2AF.

拓展训练心得体会4篇

拓展训练心得体会4篇 团队拓展训练,即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和训练模式,是一种有益团队发展和进步的培训方法,下面给大家分享拓展训练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 拓展训练心得体会1 10月18日—19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主题为“团队体验”的青年骨干员工培训户外拓展训练,七个项目和一台“同甘共苦”的晚会,使两天的培训变得异常充实,收获很大。 “破冰”作为项目开始前的准备活动,为大家从普通的同事关系逐渐开始变为好伙伴、好战友奠定了基础;“背摔”建立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也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了责任感的重要性;“双解码”通过考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团队成员间的默契;“高空断桥”不仅增强了个人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还通过成员间相互鼓励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同甘共苦”晚会通过诙谐、活泼的氛围,极大地缓解了疲劳,诠释了“存在即合理”的真谛; 第二天的“鼓动人心”在团队成员愈加默契的配合下,成功通过;“急速60秒”中两个团队为了共同的目标,实现了资源共享

和通力合作;“惊险倒计时”通过五个小项目,充分体现出团队的包容性;“毕业墙”作为此次培训的压轴项目,呈现了一个优秀团队所需的各项特质,通过即“毕业”。在这两天的训练中,让我触动最大的是“急速60秒”和“毕业墙”。在这两个项目中,两支队伍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在了一起,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和高效的执行力。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过:“不要以为你什么都行,离开了团队,你可能一事无成;也不要以为你势单力孤,有了团队,你也许什么都行!”在两天的拓展体验中,出现最多的词汇就是“团队”,课程名称也叫作“Team Building”。那什么是“团队”呢?“团队”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团队是“奇迹”的创造者,正如“双解码”和“急速60秒”,很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团队协作下变为了可能; 团队还是潜能的发掘者,面对“高空断桥”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退缩,但在队友的鼓励下最终却勇敢地站上了8米高台,完成了“上面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的跳跃,实现了个人潜能的挖掘;团队是大海,它包容了所有人的不完美,让每个人都能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以高度饱满自信的姿态,面对各项挑战和挫折。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完美团队的建立是由一群不完美的人,带着相同的目标,发挥不同的才能,做成完美的事,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过程。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20200623210726)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一、中考中的地位和作用图形变换是初中阶段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经常出现在选择题、画图题和综合题中,在选择题中考察学生对于性质的掌握,在综合题中,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我设计了本节中考复习专题,主要目标是帮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并结合中考题型进行训练,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图形旋转定义和性质,并能有效利用图形旋转变换构建等量关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发现,掌握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技巧。对所学的数学方法的归纳总结,养成复习归纳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学生在经历了探究归纳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在中考复习中,为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所以设计以下的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图形旋转定义和性质,探索并掌握图形旋转变换的条件难点:运用图形的旋转变换解决问题。 四、学情分析 现在已经进入了初三阶段,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基本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并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现阶 段,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整理,重新组织,帮学生掌握解题技能,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考虑要贴近中

考,指导学生的解题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探究活动受阻,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和指导。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经过练习、总结形成能力,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动脑。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真正的做到寓教于乐。所以我设计由学生代替教师到黑板上讲解,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五、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为七个环节,命名为“七环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学定向由于本节课是要探究旋转的定义和性质,为了承上启下,所以我设计这样的导言,使学生明确本节所要讲的内容,创设情景,旨在引出课题。 (二)新课引领因为本节课是新授课,基础知识要梳理清楚,所以我设计了通过列举许多旋转的实例,然后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把实际问题抽象成为点的旋转,线段的旋转以及三角形的旋转。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形象直观地揭示了旋转的本质特征,学生很自然地得出旋转的概念,接着我对概念又进行了再认识,总结出旋转的三要素,这样对旋转的定义的认识更一步加深了。 (三)探索质疑在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探究,主要借助多媒体,反复演示图形的旋转,让学生观察、分析、探讨,然后通过解决我设置的三个问题,加之学生已掌握旋转的定义的基础上,总结出旋转的三条性质,对性质在解题中的应用,又进一步强调性质一是两个三角形全等,性质二、三是证明线段的相等,角相等以及计算的一种常用方法。

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 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瞧做三角形OAB,它绕O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就是什么?旋转角就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2.(学生活动)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都就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1)这个图案可以瞧做就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的? (2)请画出旋转中心与旋转角 (3)指出,经过旋转,点A、B、C、D分别移到什么位置? 3.如图,△ABC绕C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 ,△ABF就是△ 4.如图,四边形ABCD就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DE=1 4 ADE的旋转图形. (1)旋转中心就是哪一点? (2)旋转了多少度? (3)AF的长度就是多少 (4)如果连结EF,那么△AEF就是怎样的三角形?

5.如图,K就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以AK为一边作正方形AKLM,使L、M?在AK的同旁,连接BK与DM,试用旋转的思想说明线段BK与DM的关系. 参考答案 1、解:(1)旋转中心就是O,∠AOE、∠BOF等都就是旋转角. (2)经过旋转,点A与点B分别移动到点E与点F的位置. 2、 (1)可以瞧做就是由正方形ABCD的基本图案通过旋转而得到 的.(2)?画图略.(3)点A、点B、点C、点D移到的位置就是点E、 点F、点G、点H.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分析:绕C点旋转,A点的对应点就是D点,那么旋转角就就是∠ACD,根据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BCB′=ACD,?又由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CB=CB′,就可确定B′的位置,如图所示. 解:(1)连结CD (2)以CB为一边作∠BCE,使得∠BCE=∠ACD (3)在射线CE上截取CB′=CB 则B′即为所求的B的对应点. (4)连结DB′ 则△DB′C就就是△ABC绕C点旋转后的图形.

心得体会 急速60秒游戏心得

急速60秒游戏心得 急速60秒游戏心得 项目名称:急速60秒 项目性质:团队合作项目 培训时间:20分钟 培训场地:西区操场 培训器材:直径4米的绳圈、1-30的数字信息卡片(彩打)、计时器共10份 项目布置: 以小组为单位,将所有小组成员集合在一起。 一、规则: 1、教室内有一固定不动绳圈,绳圈内有1到30的数字信息卡片,且卡片的背面朝上。 2、每个队每个人的进场时间为60秒,每队的队员依次进场 3、第一位队员进场后可将卡片翻面并按1至30的顺序捡起,如未能在60秒内完成则失败,已捡起的卡片交给下一个队员,下一个队员继续在60秒内依次捡起卡片,直至有队员将所有卡片全部捡起,并交给裁判判定是否正确。急速60秒游戏心得 3、如果裁判裁定卡片顺序正确,记录时间,完成游戏;如果错误,则由裁判重新将所有卡片随机翻面后放置在圈内,该队成员重新开始游戏。 4、绳圈内只能有一位学员并且只有这位学员才可以碰绳圈内的卡片,

其他队友可以在圈外指导,但不可以触碰卡片。急速60秒游戏心得5、游戏时间20分钟,时间到20分钟后无论是否完成都停止游戏。急速60秒游戏心得 二、备注: 1、如果时间到20分钟仍然没有队伍完成,则根据每个队伍的完成情况进行计 算分数,按顺序完成最多的卡片依次排出名次并给与分数 2、如果有完成的队伍,则根据完成时间,再排名次 3、裁判不能透露关于卡片的信息,不能对队员进行指导,对于违反规则的队员 给与警告直至取消该项比赛参与资格 附:卡片信息 碗——1耳朵——2山——3四季——4无——5算术题—— 6立邦漆——7发——8酒——9医院——10筷子——11 生肖娃娃——12扑克牌k——13石狮——14食物——15石榴——16 石器——17降龙十八掌——18新闻联播——1920个铜钱——20三个旗——21两只兔耳朵——22乔丹——23算数——24英文字母——25 算数——26三9——27元宵节——28第二十九届奥运会——29三凌——30 人员: 裁判10人,主持人1人,计分人员3人 比赛开始前各个裁判负责布置游戏位置,结束后同时负责收拾第二

中考数学几何图形旋转试题经典问题及解答

中考数学几何图形旋转典型试题 一、填空题 1.(日照市)如图1,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顶点A逆时针旋转30°到正方形AB′C′D′,则它们的公共部分的面积等于. 2.(成都市)如图2,将一块斜边长为12cm,∠B=60°的直角三角板ABC,绕点C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至△A′B′C′的位置,再沿CB向右平移,使点B′刚好落在斜边AB 上,那么此三角板向右平移的距离是cm. 3.(连云港市)正△ABC的边长为3cm,边长为1cm的正△RPQ的顶点R 与点A重合,点P,Q分别在AC,AB上,将△RPQ沿着边AB,BC,CA顺时针 连续翻转(如图3所示),直至点P第一次回到原来的位置,则点P运动路径 的长为cm. 4.(泰州市)如图4,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D=2,BC= 3,∠BCD=45°,将腰CD以点D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至ED,连结AE,CE,则△ADE的面积是. 二、解答题 5.(资阳市)如图5-1,已知P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不与A、C重合),PE⊥BC于点E,PF⊥CD于点F. (1) 求证:BP=DP; (2) 如图5-2,若四边形PECF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是否总有BP=DP?若是,请给予证明;若不是,请用反例加以说明; (3) 试选取正方形ABCD的两个顶点,分别与四边形PECF的两个顶点连结,使得到的两条线段在四边形PECF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长度始终相等,并证明你的结论 . 6.(武汉市)如图6-1是一个美丽的风车图案,你知道它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按下列步骤可画出这个风车图案:在图6-2中,先画线段OA,将线段OA平移至CB处,得到风车

第5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的旋转》,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方面来具体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 “图形的旋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变换”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的旋转”这部分教材是在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换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觉得应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为此,我觉得本节课应关注学生对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的探索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推理、归纳能力,真正理解性质的来源、本质和应用。 由此,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于如下: 1.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3.情感目标: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是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

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公开课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23.1)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内容解析 旋转是一种图形变换,也是初中学段继平移和轴对称之后学习的第三种全等变换,它是研究中心对称的知识基础,也是探究旋转对称类图形(如圆)的必要准备. 本课是本章的起始课,重点探究旋转的概念和性质,是本章知识的核心,也是后续研究中心对称和坐标应用的关键. 旋转的概念突出了三要素,即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这三个要素是确保旋转的唯一性的必要条件,也是表述一个旋转过程的必要因素. 通过观察大量旋转的实例逐步抽象得出旋转的概念,这一过程是将对旋转的认识逐步理性化的过程,也是感受如何定义一种图形变换的过程. 旋转的性质是研究在图形变化前提下图形要素间的不变性,是研究图形变换的价值之所在. 正是因为图形在位置变化的过程中保持了形状和大小的不变,并因各自不同的变化而产生出要素间新的确定的关系,我们才能以此为基础去作图、证明或解决其他问题. 同为图形变换,旋转的性质与平移和轴对称的性质有相似之处,但这种相似更体现在性质的探究过程. 图形整体的变换过程是复杂的,可以先从研究图形上的特殊点(直线型的特殊点一般是其顶点)的变换过程出发,由点到形、由特殊到一般的去研究整体,并了解类似问题的基本研究套路.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旋转的性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2)探索并掌握旋转的性质.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通过观察具体的旋转实例抽象出旋转三要素,会判断图形的变化是否为旋转,能指出图形旋转中的三要素,会利用三要素描述旋转.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经历作图、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得到并理解旋转的性质,会利用旋转的性质发现旋转中的不变关系,会利用旋转的性质作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的图形.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小学初步认识了旋转,但仅限于图形的识别,没涉及几何要素间的定量分析. 学生也学习了平移、轴对称两种图形变换,具备研究图形变换的基本经验,知道只改变位置的图形变换是全等变换. 在平移和轴对称变换中,变换的途径更直观,对应量的关系更清楚,与之相比,旋转具有更强的抽象性. 学生在探究性质的过程中,或是应用性质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不能发现旋转的途径,找不到对应量,不会确定旋转中心等问题. 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注意两点:一是通过大量的旋转实例展示,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观察熟悉旋转,认识图形在不同的旋转中的相对位置,积累认知和判别经验;二是在实例的观察中,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上的点的变换与图形的变换具有一致性,从而通过对点的研究发现形的性质.

急速60秒拓展项目介绍

急速60 秒拓展项目介绍 【项目概述】 1. 项目名称:极速60 秒 2.项目类别:室外,团队竞争 3.学员人数:二至三对为佳 4. 总培训时间:90 分钟 活动布置时间:10 分钟 活动进行时间:40 分钟 回顾总结时间:40 分钟 5. 培训场地:室外有草地最佳,空场次佳,室内足够空间亦可【项目布置】 一、培训器材:少于等于四个队都可用一套器材 (1) 一套(30 张)极速60 秒卡片,反正面彩打 (2) 一根12 米左右的绳子( 划定区域用) (3) 计时手表 (4) 每个队一个立式白板( 或大白纸) ,几支笔选用 项目描述+规则 下面要进行的项目会考验团队的速度,智慧与激情,尽

量短的时间内需要把散落在绳子区域内的代表数字1?30的 卡片按顺序拿出来。 规则: 1 .每一轮的时间只有60秒。 2.同一时间内只允许一人进入区域。 3.一旦出现违规(卡片顺序错误,多人进区),本轮即失 败,60秒结束后回到讨论区,准备下一轮。 【项目监控】 一、项目开始前: 1.讨论区和比赛区要有一定距离或隔开 2.如多队在一起比赛,各队伍之间也需有距离 二、项目进行时: 1. 对两种违规严格控制秒时间一到,督促比赛区的队伍回到讨论区 3.每一轮酌情给3?5 分钟讨论时间 4.大多数团队需要5?7 轮完成 项目心得】 “ 急速60 秒”拓展训练项目,整体分为3 组,比赛氛围2 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每小组为单位,以赢的分数为评判结果,比赛内容为60 秒时间内,团队成员按照要求依次将教练预先排好的数字查完。

这组中我们组长丁哥让人印象深刻,非常认真负责,想的是一头大汗,每个队员积极出谋划策,就连平时稍显高傲的梁耀普总监,此时像个参加小学作文比赛的小学生一样,发言献计。经过4 轮的角逐,我们还是在最后一轮赢了,每个队员非常开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急速60 秒”感悟如下: 一、清晰目标、清晰方法、清晰责任对团队的成功非常重要。 前2 轮的失败就在于大家能清晰方法统一思路,造成脱节。 二、统一领导令出一门对于团队的高效协调很重要。领导要在短时间内收集大家的信息并作出判断分析,最终快速给出较为合理的决策方案,方案不求最合理,但求大家都认可,然后强调统一执行并给出鼓舞。 三、不轻易放弃,不断修正改进,终能收获。我们组最 后的成功印证了这一点 在最后一轮中要求60 秒作出最后的决策,借鉴方法,我们组的做法是坚持前几次失败的办法,只是把没做到的进行修正,其它团队伙伴非常难以信任。但是最后一轮我们组是唯一成功的,其他成功的组反而失败了。 四、做好自己是对团队最大的贡献。无论是小组中,每个人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保证不出错,那么这次任务就会完成的很好,还是在团队与团队之间的配合,完成自己团队的任务,最终对整体的贡献是最大的当然在行动前的协调以及每个人积极为团队贡献智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决定了之后,在执行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怎么把自己先做好。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练习(含答案) 1.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经过旋转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________;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任何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度等于____________.2.圆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又是一个________对称图形. A组基础训练 1.下列图案中,可以由一个“基本图案”连续旋转45°得到的是( ) 2.在图形旋转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形上各点的旋转角度相同 B.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C.由旋转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以由平移得到 D.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 3.如图所示的图形由四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通过旋转不可能得到的图形是( ) 第3题图 4.如图,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35°,得到△A′B′C,A′B′交AC于点D,若∠A′DC =90°,则∠A的度数为( ) 第4题图

A .45° B .55° C .65° D .75° 5.下图中的各种变换分别属于平移、轴对称、旋转中的哪种图形变换(填空)? 第5题图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6.如图,△ABC 经过旋转得到△A′B′C′,且∠AOB =25°,∠AOB ′=20°,则线段OB 的对应线段是________;∠OAB 的对应角是________;旋转中心是________;旋转的角度是________. 第6题图 7.如图,下面的图案由三个叶片组成,绕点O 旋转120°后可以和自身重合.若每个..叶片的面积为4cm 2,∠AOB 为12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cm 2. 第7题图 8.如图,直线y =-4 3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把△AO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 90°后得到△AO′B′,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 第8题图 9.如图,在△ABC 和△AEF 中,∠B =∠E ,AB =AE ,BC =EF ,∠BAE =25°,∠F =60°.

教学设计23.1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在学习了图形的两种变换——轴对称和平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将来进一步研究图形全等及其有关性质的基础。本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些图形旋转现象,给出图形旋转的大致形象,然后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图形辨析能力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些图形旋转现象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以及知识内化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归纳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对图形进行旋转变换。 教学方式: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观察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练习题、课堂达标测试题。学生准备硬纸板、剪刀(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

1.观察实例(课件展示)。 ①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旋转,从3点到5点,时针转动了多少度? ②风车风轮的每个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 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特点? 教师应关注:(1)学生观察实例的角度;(2)在学生发现实例现象的共同特点后,要求学生试着描述出旋转的定义。 归纳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 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设计意图:旋转是属于动态的问题,对于运动的图形学生在学习掌握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本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展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普通、熟悉的旋转现象从中探求旋转数学概念,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较快地进入学习角色,克服学习上的障。体现了从实践——到认识的认知规律,避免了由于数学内容脱离现实而引发的学习困难、兴趣不高、被动学习的现象。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过旋转,所以回答出教师所展示的实例中的共同特点并不困难,也能较顺利地归纳出旋转的数学定义,所以在活动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的具体、生动。) 2.巩固练习 ①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 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传送带的移动;方向盘的转动;水龙头的转动;钟摆的运动;荡秋千运动. ②教材第61页练习1、2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巩固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是否属于旋转,旋转中心在哪里,旋转角有多大,从而内化旋转的定义,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运用)的过程。同时通过练习了解学生对旋转概念掌握的情况,为下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 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它绕O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2.(学生活动)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1)这个图案可以看做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的 (2)请画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3)指出,经过旋转,点A、B、C、D分别移到什么位置 3.如图,△ABC绕C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 ,△ABF是△ADE 4.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DE=1 4 的旋转图形.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旋转了多少度 (3)AF的长度是多少 (4)如果连结EF,那么△AEF是怎样的三角形

5.如图,K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以AK为一边作正方形AKLM,使L、M?在AK的同旁,连接BK和DM,试用旋转的思想说明线段BK与DM的关系. 参考答案 1. 解:(1)旋转中心是O,∠AOE、∠BOF等都是旋转角. (2)经过旋转,点A和点B分别移动到点E和点F的位置. 2. (1)可以看做是由正方形ABCD的基本图案通过旋转而得到的.(2) ?画图略.(3)点A、点B、点C、点D移到的位置是点E、点F、 点G、点H.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 分析:绕C点旋转,A点的对应点是D点,那么旋转角就是∠ACD,根据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BCB′=ACD,?又由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CB=CB′,就可确定B′的位置,如图所示. 解:(1)连结CD (2)以CB为一边作∠BCE,使得∠BCE=∠ACD (3)在射线CE上截取CB′=CB 则B′即为所求的B的对应点. (4)连结DB′ 则△DB′C就是△ABC绕C点旋转后的图形.

九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旋转》_知识点整理

1、旋转:将一个图形绕着某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变换叫做旋转。其中,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 旋转角。 2、旋转性质: ①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②对应线段与O形成的角叫做旋转角 ③各旋转角都相等 3、平移:将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方向平移一定的距离的变换叫做平移。 其中,该直线的方向叫做平移方向,该距离叫做平移距离。 4、平移性质 ①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②两个图形的对应边连线的线段平行相等(等于平行距离) ③各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5、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①中心对称:若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O旋转180°,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其中,点O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②中心对称图形:若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O旋转180°,能够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其中,这个点叫做该图形的对称中心。 6、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若两个图形沿着某条轴对折,能够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或它们成轴对称。其中,这条轴叫做对称轴。 注:轴对称的性质:①两个图形全等;②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轴对称图形:若一个图形沿着某条轴对折,能够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7、点的对称变换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4)关于直线y=x对称:横坐标与纵坐标与之前对换,即:P(x,y)关于直线y=x对称点为P'(y,x)(5)两个点关于直线y=-x对称时:横坐标与纵坐标与之前完全相反,即:P(x,y)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为P'(-y,-x) 注:y=x的直线是过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y=-x的直线是过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材和学情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最后一课时,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但对旋转没做进一步研究。本节课教学把平面图形旋转90。,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知识之间的跨度大,四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在认知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和空间观念比较薄弱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教材在安排上做了十分细致的考虑。对图形的旋转只要求在方格纸上进行研究,旋转前,先学习对称、平移,以便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进行充分训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 2.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逐步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扎实“举一”(直角三角形的旋转),轻松“反三”(长方形和小旗的旋转),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举一反三”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的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旋转。 学生学习的难点:小旗图的旋转。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三角板,长方形纸片10张,小旗图片10张,两条直角边的纸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生活中有许多运动着的物体,同学们能不能看着图片,很快地说说它的运动方式? 出示风车旋转图片、窗户平移图片、汽车车身平移和转杆旋转动画图片。

谈话:平移和旋转我们在三年级己经学过了,这节课我们从转杆的打开和关闭入手,进一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认识三要素。 (一)认识方向 1.师生用手臂模仿转杆的打开和关闭。 问:通过刚才的模仿想一想,转杆打开和关闭有什么不同? 板书:方向 2.认识顺时针旋转 课件中显出钟面,问:说到时针,我们可以把转杆的四周想像成一个钟面,转杆关闭的方向就是时针从12时旋转到几时? 像这样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板书:顺时针旋转 3.认识逆时针旋转。 谈话:转杆打开的方向其实就是转杆从3时旋转到12时。像这样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板书:逆时针旋转 (二)认识角度和中心 问:转杆打开和关闭有什么相同点? 相机板书:角度、中心 (三)小结 转杆打开就是转杆绕中心逆时针旋转了90度。 转杆关闭就是转杆绕中心顺时针旋转了90度。 (四)小练习 1.判断 出示环岛行驶交通标志,让学生判断方向。 2.“想想做做”第1题 (1)钟面 (2)台秤 动画演示放两袋盐后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问:如果把1千克物品拿掉的话,想像一下这时指针应如何旋转? 课件验证

拓展运动课心得体会

拓展运动课心得体会 导读:拓展运动,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此据英文意思,是指以锻炼体能为目的的,一种主动式迈向户外郊游并达到锻炼的形式。拓展运动课的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写? 拓展运动课心得体会篇一: 这次拓展活动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团队协作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 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突破自己心理的极限,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这种心理极限上的突破不是随便的生硬的活动项目就能够达到理想效果的,通过对拓展项目的精心设计和拓展师的职业能力最终真正能够实现个人某些心理障碍的跨越,于此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个人能力的发展潜力。证明了自己,超越了自己。通过这种拓展项目也使各个小组的成员成为一个真正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战略团队,大家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拓展项目中寻找合作的黄金点,不断形成一种默契,这种关系由原来松散的个体磨合成为一个能够冲破任何防线的组合体,团队的每个成员在项目进展中都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了面对困难却能坚忍不拔进行到底的决心,更可贵的是锻炼了每个团员的胆识,也克服了有时只凭感觉行事的思维定式。没有不可能,超越自己就能够创造奇迹,断桥和毕业墙等拓展项目都是出色的例证。 从拓展训练联想到实际的工作,我也感到受益匪浅,随着社会的

发展,靠一个人完成所有任务的可能性已是微乎其微,由此,团队整体的效率就显得极其重要。保持整个团队的最佳状态,使其成为一个无坚不摧的战斗团体,必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加强相互之间的信任感。这次拓展训练项目的安排和设计在这方面的努力每个人都深有体会,由此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团队中相互的协作效率和质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通过对拓展训练的总结体会,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增强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我想:首先,整个团队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工作目标,在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很明显,没有目标的团队,存在就没有任何意义;而如果团队的目标制定的不合理或根本 不能实现,那最终也必将一事无成。其次,整个团队必须有强大的凝聚力,单个成员对整个团队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形成一个相互信任的核心,使每个成员都参与团队工作之中,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整个团队才能不断进取,取得成功。再者,合理分配整个团队的资源,充分做到人适其职,物尽其用。只有如此,整个团队才会保持高度的发展态势,从优秀走向卓越。 拓展训练是短暂的但是它对我的影响确实是深远的,我要把拓展训练中体会到的切实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使自己充分融入到创造卓越的团队之中。 拓展运动课心得体会篇二: 参加这次拓展是巧合,拓展回来已经一个星期了,但内心至今尚

图形的旋转拓展训练

图形的旋转拓展训练 5.如图,△ ABC绕C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确定顶点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 BCE,使得/ BCE=Z ACD在 射线CE上截取CE=CB ; (3连接DE ; △ DEC就是△ ABC绕C点旋转变换后 的像. 6. D是等边△ ABC内部一点,△ AB[经过旋转后到达△AC的位置,试说明△ ADE的形状. 答案:由题意得AE=AD, Z CAE=Z BAD /-Z DAE=Z BAC=60o ??? △ ADE是等边三角形. 7. △ ACD、△ AEB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Z CAD =Z EAB = 90。,你能说明BD = CE 吗? 答案:理由:AE=AB,AC=AD Z CAD=Z EAB= 90 °, / Z BAD =Z EAC / △ BAD^A EAC / BD = CE

8.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分. (1)指出它的旋转中心; (2)经过20分,分针旋转了多少度? 9.在图中,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EFGH边长相等,这个图案可以看作是厶ABC绕点0 顺时针旋转()得到的. A.45o、90o、135o B.90o、135o、180o C.45o、90o、135o、180o、225o D.45o、135o、180o、270o 10.如图所示,AB是长为4的线段,且CD丄AB于O.你能借助旋转的方法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吗?说说你的做法. 11.如果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苗圃,由正方形花坛和两块直角三角形的草 皮组成,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斜边分别为3米和6米,你能 求出草皮的面积是多少吗?9m2

急速60秒拓展训练项目卡片信息

项目名称:急速60秒 项目性质:团队合作项目 培训时间:120分钟 培训场地:教室或室外空旷的场地 培训器材:直径4米的绳圈、1-30的数字信息卡片 项目布置: 以小组为单位,将所有小组成员集合在一起。 一、规则: 1、教室内有一固定不动绳圈,绳圈内有1到30的数字信息卡片,且卡片的正面朝下。 2、每个队有五次进场的机会。每次进场时间为60秒。 3、在60秒之内,把圈内数字信息卡片全部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准确无误的交给绳圈旁的培训师。 4、绳圈内只能有一位学员并且只有这位学员才可以碰绳圈内的卡片。 5、时间120分钟。 项目控制: 1、参加培训所有队一起进行,队多操作时间可适当增加。 2、宣布完规则后,要求学员到教室外讨论。带队教练此时布置场地。注意桌椅尽量 撤往旁边。 3、安排一个教练在门口,防止学员偷看卡片。项目进行中尽量少于学员沟通。 项目回顾: 1、培养团队决策与统筹意识,大团队意识,团队间的相互合作。 2、团队处理突发事情能力。 3、在执行过程中对目标偏离时,怎样快速沟通重新调整计划。 4、计划 是否所有人都参与了计划的制定工作?参与度是否与个人性格有关? 计划对结果是否重要?是否有效运用了资源? 考虑到时间因素,有无应变计划?对环境变化是否做好准备?

团队是否善于借鉴以往的计划实施的经验? 5、沟通 运用了怎样的沟通方式?有效的沟通方式有哪些?是否取决于具体情况?怎 样改善沟通技巧?怎样运用于实际工作? 信息的发出和接受是清楚的吗?是直接的吗? 你喜欢什么样的风格?你的沟通风格是什么? 倾听是否足够?为什么倾听如此重要? 6、团队 团队给予了多少压力和动力?它们是如何起作用的? 建立团队规则时是否彼此尊重,在自我辩护以前是否首先倾听别人的意见等, 提出建议总比只给批评有效,所有人都应对团队有所贡献。 6、摆正个人及部门在团队中的位置,是成功的基础。

初三数学教案-23.1图形的旋转(3) 精品

23.1 图形的旋转(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或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不同的美丽的图案. 教学目标 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复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着重强调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然后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 2.难点与关键: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 (1)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何关系呢? (2)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与旋转角有何关系? (3)两个图形是旋转前后的图形,它们全等吗? 2.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的作图题. 如图,△AOB 绕O 点旋转后,G 点是B 点的对应点,作出 △AOB 旋转后的三角形. (老师点评)分析:要作出△AOB 旋转后的三角形,应找 出三方面:第一,旋转中心:O ;第二,旋转角:∠BOG ; 第三,A 点旋转后的对应点:A ′. 二、探索新知 从上面的作图题中,我们知道,作图应满足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而旋转中心、旋转角固定下来,对应点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因此,下面就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来进行研究. 1.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 画出以下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 以O 点为中心,旋转角分别为30°、60°的旋转图形. 2.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 画出以下图,四边形ABCD 分别为O 、O 为中心,旋转角都为30?°的旋转图形.

因此,从以上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与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经过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例1.如下图是菊花一叶和中心与圆圈,现以O?为旋转中心画出分别旋转45°、90°、135°、180°、225°、270°、315°的菊花图案. 分析:只要以O 为旋转中心、旋转角以上面为变化,?旋转长度为菊花 的最长OA ,按菊花叶的形状画出即可. 解:(1)连结OA (2)以O 点为圆心,OA 长为半径旋转45°,得A . (3)依此类推画出旋转角分别为90°、135°、180°、225°、270 °、315°的A 、A 、A 、A 、A 、A . (4)按菊花一叶图案画出各菊花一叶. 那么所画的图案就是绕O 点旋转后的图形. 例2.(学生活动)如图,如果上面的菊花一叶,绕下面 的点O ′为旋转中心,?请同学画出图案,它还是原来的菊花 吗? 老师点评:显然,画出后的图案不是菊花,而是另外的一 种花了. 三、巩固练习 教材P65 练习. 四、应用拓展 例3.如图,如何作出该图案绕O 点按逆时针旋转90°的图形. 分析:该备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图案,是作出几个复合图形 组成的图案,因此,要先画出图中的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往往是 图案里线的端点、角的顶点、圆的圆心等,然后再根据旋转的特 征,作出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再按原图案作出旋转后的图 案. 解:(1)连结OA ,过O 点沿OA 逆时针作∠AOA ′=90°,在射线OA ′上截取OA ′=OA ; (2)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求出B 、C 、D 、E 、F 、G 、H 的对应点 B ′、 C ′、 D ′、 E ′、 F ′、 G ′、 H ′; (3)作出对应线段A ′B ′、B ′C ′、C ′D ′、D ′E ′、E ′F ′、F ′A ′、A?′G ′、G ′D ′、D ′H ′、H ′A ′; (4)所作出的图案就是所求的图案. 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2.作出几个复合图形组成的图案旋转后的图案,?要先求出图中的关键点──线的端点、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向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 (1)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2)大风车的转动; (3)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4)正在荡秋千的小孩; (5)汽车上的雨刮器工作时。 【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画面的展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们身边除了平移、轴对称变换外,生活中还广泛存在着转动现象,从而产生对这种变换作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同时为本节课探究的问题作好准备。 2、问题: 这些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方法是: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转动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并揭示本节的研究课题-----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动的本质是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为旋转概念的形成积累了感性认识。 (二)抽象归纳,形成概念

1.建立旋转的概念 (1) 试一试,请同学们尝试 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以下旋转.单摆上小球位 置由A 转到B ,它绕着哪一个点旋转转动?沿着什么方向(顺时针或逆时 针)?表示旋转的角度是哪个角?转动的角度是什么? 从小孩荡秋千抽象出点的旋转,自然引出旋转的概念,即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rotation ).点O 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 (2)①请同学们观察图2,点A ,点B ,线段AB 分别转到了什么位置? ②请找出图2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并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概念,找准旋转过程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并为下面探究旋转的性质作好准备。 2.应用旋转的概念解决问题 (1) 如图,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央的紫荆花图案由5个相同的花瓣组成,它是由其中的一瓣经过几次旋转得到的? 旋转角∠ AOB 多少度?你知道∠COD 等于多少度吗? 【设计意图】主要体现了从点的旋转到线的旋转再到图形的旋转的探究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旋转角∠ · · A B O D C 抽象出点的旋 A B (图1) O A B A B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