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报告

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报告
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报告

衣0 乂券

YANGTZE UNIVERSITY 《油气田勘探课程计》油藏组综合报告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陈波教授

分组:__________ 油藏组_______

课设时间:2014317-2014330

本次课程设计涉及的内容包括沉积相研究、储层研究、测井多井评

价、圈闭和油藏评价、储量计算以及勘探部署等内容。在这次课设中本组主要负责圈闭和油藏评价部分的内容,对研究区A8区的圈闭类型及油藏在剖面和平面上的分布特征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此外,我们对其他组的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其相应的研究流程,比如沉积相研究、储层研究等。

在进行圈闭和油藏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首先了解到此地区地层中主要发育上倾尖灭或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等隐蔽油气藏,然后绘制了长61段底面构造等值线图,了解了其大致的构造背景和鼻状构造可能发育的地

区。接着,绘制了累砂厚、渗砂厚等值线图和储层对比图,了解了长61 段砂体的平面展布形态以及砂体连通情况。再根据试油结果及岩心油气显示情况,并参考前述构造等值线图及砂体展布情况圈定了探明圈闭和控制圈闭的范围。然后从储层因素、圈闭因素及油气因素等方面对各类圈闭进行了地质风险性评价和综合评价。最后,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两条油藏纵剖面图及油藏平面分布图,并列表进行了油气藏综合评价。

第一章课设目的、内容及任务分配

课设目的

1.加强油田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熟悉现场生产工作基本流程,了解常规地质研究工作,提高自身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二课设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涉及沉积岩及沉积微相的研究与划分、储集层的宏观和微观分析与研究、测井多井评价、圈闭特征及油藏特征研究、储量计算及油藏评价等五大部分。本组主要负责圈闭和油藏研究,研究的目的层段为长61油层组。

三任务分配

第二章圈闭、油藏研究

地质概况

一)工区概况

重点研究工区范围为安边一杨井地区的A8区块(如图2-1),面积约520km,该区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安边乡、杨井乡境内。这里有巨厚的第四系黄土覆盖,地形复杂,沟谷交错,属典型的黄土源地貌,为半干旱气候,公路交通比较便利。其西侧为盐定工区,范围西自王家场,东至油房庄,北自安边北,南到沙涧子,总面积约

2100km r o

图2-1 A8区地理位置图

二)沉积相概况

沉积相研究就是研究油藏范围内储集体所属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带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示储集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并深入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中生界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1, 2为湖盆河控建设型三角洲碎屑岩沉积体系物源可能来自北东晋西褶皱区,河流从北东向南西注入湖泊、长6地层厚约180 m,共分为

三层;长2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体,近南北向展布,地层厚约140m,共分为三层;

早侏罗世的延安组第7、9、10油层组为网状河与辫状河沉积体系,地层厚约110m。延7、9、10、长

21砂体发育带极为有限,由此形成了分布极散的坡缘和古地貌封闭的各类岩性油藏。

经地层划分对比后可知,地层厚度横向变化较小,研究表明,长5为三角洲平原

相沉积,发育水上河道及分支河道,河流近南北向分布;长6为河控建设型三角洲沉积体系,物源来

自正北与北东方向,呈朵状和指状分布。

长6油层组地层主要沉积相是三角洲相,见表2-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