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说明

2018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说明
2018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说明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理工类高考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

(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

例1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 答案 ] C

[ 说明 ] 本题以“DNA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查考生对“DNA的状态”和“DNA 复制、RNA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例2 下列有关小麦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

B. 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呼吸作用

C. 根尖表皮细胞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相等

D. 各种矿质元素进入根尖表皮细胞需要同一膜载体的协助

[ 答案 ] B

[ 说明 ]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试题围绕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考查了呼吸作用和跨膜运输的基础知识及其相互联系。

例 3 拟谷盗是一类危害粮食的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1)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

(2)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 答案 ]

(1)

(2)竞争

[ 说明 ] 本题第(1)问考查了考生用图表表述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即要求考生用柱形图表述不同实验条件下甲、乙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的变化。

例4 在下列哪种条件下栽培番茄,对增产有利?

A.日温15℃、夜温26℃ B.昼夜恒温26℃

C.日温26℃、夜温15℃ D.昼夜恒温15℃

[ 答案 ] C

[ 说明 ] 本题要求考生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入手,对“环境条件(如温度)与番茄产量的关系”这一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进而做出判断。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解释:

(1)理解《考试说明》中规定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原理、方法和技能等进行综合的运用(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可以生成砖红色这一实验原理的应用。

(2)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按照要求设计生物学实验来验证生物学事实,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以及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如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3)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环节。本项能力要求提到的“科学探究”主要指对结论未知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在这个前提下“做出假设和预期、确认变量、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等。例如,探究淀粉溶液中的淀粉和碘溶液中的碘能否通过人工膜,探究校园不同区域空气中细菌的含量及合适的消毒途径等。

(4)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及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对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改或完善。如要求考生指出试验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改。

例5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 答案 ] B

[ 说明 ]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一个实验,本题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要求考生判断不同实验材料对观察效果的影响,考查考生对该实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6 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考试要求,室温恒定。)

(2)方法与步骤:

(3)结果预测与分析:

[ 说明 ] 本题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方法、用具等,要求考生写出完整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期与分析。本题答案需要用较多的文字进行表述,也考查了考生规范、准确地进行表述的能力。

例7 现有一种由人工膜制成的袋,为检测淀粉和碘能否透过该膜,现提供试剂和用品如下:铁架台、烧杯和人工膜袋各一个,1%的淀粉溶液、稀碘溶液和细棉线。

(1)请用上述试剂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探究淀粉溶液中的淀粉和碘溶液中的碘能否通过该膜,请用示意图表示(加图注).

(2)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 说明 ] 高考生物科考试中考查探究能力的典型试题通常要求考生对结论未知的问题进行研究。本题要求考生利用指定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装置,对给定的问题(淀粉和碘能否透过该人工膜)进行探究。

例8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 答案 ] C

[ 说明 ] 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实验操作顺序非常重要。本体提供了四种测定酶活力的操作顺序,期中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要求考生根据所学酶特性的相关知识,判断出哪一操作顺序符合题目要求。

3.获取信息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解释:

(1)高考试题给出的信息可以蕴涵在文字中,也可以蕴涵在图表中。这些图表可以是模式图、示意图、装置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给出的信息中,有些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解读题目,准确获得所需信息。有时还需要考生对数据进行加工或换算。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做出正确解答。例如,从某种微生物生长曲线获取这种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信息。

(2)当前生命科学发展迅速,并且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愈来愈深刻的影响。鼓励

考生在学好教材中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关注、了解生命科学的突出成就及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利于培养考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待这一能力要求,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命科学的突出成就就是指对生命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等方面的内容;第二,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是指全社会会关注的、新闻媒体大量报道的问题,如禽流感;第三,生命科学的突出成就和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热点问题通常作为命题素材,试题考查的仍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且这类试题在试卷中的比例不会很大,不会增加考生的负担。

例9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中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 答案 ] D

[ 说明 ] 本题要求考生从直方图提供的不同种群有机物总量的信息,确定出一条食物链,根据食物链推测种群变化的趋势。

例10 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填“C”、“N”或“O”)。

(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

是和。

[ 说明 ] 从题干中获得有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第(2)题和第(3)题的关键。从“油料作物种子是在黑暗环境中培养的”这一信息,说明该作物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没有受到光照,不会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就不可能是“C”。从培养的条件是“水(蒸馏水)”这一信息,说明不可能是通过吸收“N”来增加干重。因此,从逻辑上判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只能选择“O”。

回答第(3)题时,考生从第(2)题获得的信息可知,在题目给定的条件下,萌发种子不可能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N”(表明植物所需要的矿质元素)来增加干重,由此推断,要想增加萌发种子的干重,提供的条件自然是“光照”和“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N)”。例11 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 sc可以诱导更多PrP c的转变为PrP 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 PrP c转变为PrP 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 答案 ] C

[ 说明 ] 疯牛病是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朊粒是疯牛病的病原体,其相关知识在中学教材中并没有出现,考生需从题干中提取相关信息,如朊粒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核酸。再根据所学的蛋白质结构、病毒特点等知识对四个选项进行判断。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解释:

要求考生能够应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和观点,在新的情境中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与“理解能力”中提到的“知识的运用”相比,这一能力要求相对来说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以及知识运用的复杂性,侧重在解决问题而不是解释和分析问题。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是解答这一类题目的关键。

例12 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

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

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_______________。

(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

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___________(填

“CO2浓度”或“O2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

[ 说明 ]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试题(2)要求考生能够应用学过的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在题目所给情境中,解决“若要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这一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试题(3)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植物生理和遗传等相关知识,根据题目给定信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引起光合作用强度变化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指导生产实践。

例13 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 说明 ] 遗传模式(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显隐性关系)的确定是遗传学研究中的基础问题,也是遗传理论指导遗传育种等生产实践的关键问题。试题要求考生在分析甲同学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设计两个独立的实验,确定果蝇灰体与黄体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模式。本题既考查考生是否准确地掌握了分离规律、伴性遗传等知识,又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分为必修模块1、必修模块2和必修模块3的内容,选考为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考生在上述两个选修模块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

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数字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必考及选考内容及要求

选考内容及要求

三、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例1 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的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和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

[ 答案 ] C

[ 说明 ] 本题涉及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中生物的进化、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中种群和群落。主要考查了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等方面的知识。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例2 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

A.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

B.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

C.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

D.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

[ 答案 ] C

[ 说明 ] 本题涉及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中细胞的增殖、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中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考查了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的有丝分裂、癌细胞的防治、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等方面的知识。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例3 下图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B.

[ 答案 ] C

[ 说明 ] 本题涉及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中细胞的结构。考查了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力。

例4 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 .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稀溶液

B .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 3稀溶液

C .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稀溶液

D .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 3稀溶液 [ 答案 ] B

[ 说明 ] 本题是以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的经典实验为素材设计的,主要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主要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例 5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 .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 .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 .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 答案 ] A

[ 说明 ] 本题以验证实验为载体,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分离规律的掌握情况,题目比较新颖。

C.

D.

(二)非选择题

例 6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会。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原因是。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其特性有(答出两点即可)。

[ 答案 ]

(1)B

(2)加快

(3)不变 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底物总量也不会增加(4)蛋白质或RN A 高效性、专一性

[ 说明 ] 本题通过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来考查考生对酶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题干可知,本题是在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某酶转化底物的能力,结合图中的酶活力变化趋势,可推断不同温度情况下此酶活力是不同的。

例 7 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果肉黄色和白色

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 答案 ]

(1)有毛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

[ 说明 ] 本题结合对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考查考生对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遗传规律和性状显隐性等遗传现象的理解与掌握。

例 8 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

(3)脂肪细胞(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

[ 答案 ]

(1)胞吐协助扩散

(2)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3)是

(4)先升高后降低

[ 说明 ] 对考生获取信息能力进行考查是本题的一个特点,题干提供的信息考生是未知的,又是解题所必需的。本题的第3问比较新颖。

(三)选考题

例 9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____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____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___________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_____________。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____________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__________。

[ 答案 ]

(1)氮源(碳源不作要求) 碳源无机盐水

(2)高压蒸汽灭菌】

(3)恒温培养箱无菌水

(4)多高

(5)盐(或NaCl) 选择性培养基

[ 说明 ] 本题涉及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中微生物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等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例 10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现有A和B两个肉牛品种,A品种牛的细胞组成可表示为A细胞核、A细胞质,B品种牛则为B细胞核、B细胞质。

(1)如果要获得一头克隆牛,使其细胞由A细胞核和B细胞质组成,基本步骤是,从A 品种牛体内取出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再从培养细胞中取出__________注入B品种牛的_________卵母细胞,经过某处刺激和培养后,可形成胚胎,该胚胎被称为___________,将该胚胎移入代孕母牛的___________中,通过培育可达到目的。

(2)一般来说,要想大量获得这种克隆牛比较难,原因之一是卵母细胞的数量_________,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用_________激素处理B品种母牛。

(3)克隆牛的产生说明_________具有全能性。克隆牛的性状主要表现_________品种牛的特征。由A、B两品种杂交得到的牛与克隆牛相比,杂交牛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来自____________个亲本,细胞质来自___________性亲本,克隆牛和杂交牛的遗传物质组成___________(相同,不同)。

[ 答案 ]

(1)细胞核去核重组胚胎子宫

(2)不足促性腺

(3)动物体细胞核 A 两雌不同

[ 说明 ] 本题涉及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动物体细胞克隆的原理及过程、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主要区别等知识。本题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018年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b6399395.html, 生物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 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

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b6399395.html,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必考部分

2018年高考生物大纲

2018年高考生物大纲

2018年高考大纲——生物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3) 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4)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ⅡⅡⅠ 1-2 细胞的结构 (1)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3)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5)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ⅠⅡⅡⅡⅡ 1-3 细胞的代谢 (1)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 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5)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 细胞呼吸ⅡⅡⅡⅡⅡⅡ 1-4 细胞的增殖

(1)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 细胞的无丝分裂 (3) 细胞的有丝分裂ⅡⅠⅡ 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 细胞的分化 (2) 细胞的全能性 (3)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ⅡⅡⅡ 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1) 细胞的减数分裂 (2) 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3) 动物的受精过程ⅡⅡⅡ 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 基因的概念 (4) DNA 分子的复制 (5)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ⅡⅡⅡⅡ

2018年高考生物大纲

2018年高考大纲——生物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说明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理工类高考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 (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 例1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 答案 ] C [ 说明 ] 本题以“DNA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查考生对“DNA的状态”和“DNA 复制、RNA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2019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考试说明

2019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考试说明(选修)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择优录取。高考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考试(江苏卷)生物科的命题将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从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反映高校的选拔要求,同时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进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具体表现在: 1.体现生物学科特点,考查考生对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考查考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和实验能力;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2.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考查。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联系生产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江苏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现状。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考试内容及要求具体说明如下: 对知识内容考查的要求依次为A、B、C三个等级,具体含义如下: A.了解所列知识点,并能在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并使用它们。 B.理解所列知识点及其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它们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C.在理解所列知识的基础上,能在较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对实验内容考查的要求依次为a、b、c三个等级,具体含义如下: a.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b.初步具备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c.具备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2018年生物考试大纲

生物 I.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II.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I和II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I和II的含义如下。 I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II: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必考部分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高考真题)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6.00分)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6.00分)系统找不到该试题 3.(6.00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6.00分)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回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5.(6.00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6.(6.00分)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10.00分)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分解者通过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8.(9.00分)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台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判断的依据是。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

最新高考生物考纲及分析

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及分析 生物 生物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2018年高考生物大纲设计

2018年高考大纲——生物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围,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围。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容以知识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容表一 必考部分

2018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考试说明

2018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考试说明(选修)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择优录取。高考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考试(江苏卷)生物科的命题将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从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反映高校的选拔要求,同时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进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具体表现在: 1.体现生物学科特点,考查考生对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考查考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和实验能力;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2.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考查。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联系生产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江苏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现状。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考试内容及要求具体说明如下: 对知识内容考查的要求依次为A、B、C三个等级,具体含义如下: A.了解所列知识点,并能在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并使用它们。 B.理解所列知识点及其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它们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C.在理解所列知识的基础上,能在较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对实验内容考查的要求依次为a、b、c三个等级,具体含义如下: a.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b.初步具备验证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c.具备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2019生物考纲解读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 2019年生物《考试大纲》与2018年的内容基本一致,其中"考试范围与要求"部分完全相同,只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增加了对试题特点和功能的描述。增加部分原文如下:高考生物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高校对新生的选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加这部分内容彰显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体现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增加对生物技术实践的实验考查。2019年生物《考试说明》与2018年相比,一是"考试范围与要求"中增加了选考内容的五个课题,二是在"题型示例"中增加了三道例题。具体的说,在选考"生物技术实践"中增加了"酶的应用"专题,其中包括"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三个课题。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专题中增加了"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和"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两个课题。一共增加了五个课题,可以说这是非常大的调整,对应教材内容,"生物技术实践"由原来只考三个专题八个实验,变成考五个专题十二个实验了。 "酶的应用"专题内容自2013年就从《说明》中删除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直是选修1和选修3共有,2016年又将"PCR技术"的内容从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调整到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多次的变化导致选修1部分的考查内容相对较少。另外从往年得分情况来看,选修1比选修3更容易得分,得分率也高些,因此选择答选修1的考生大幅增加。此次调整应该是为了平衡两个选修模块的难度,达到更公平的目的。 注意与生产生活联系注重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增补的这些内容也恰好是生物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方面的应用及一些重要的生物技术,考查考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程度,也符合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新增加的三道例题,例6来自2018年全国卷Ⅱ的第3题,考查各种生命活动过程中激素的调节,引导考生关注生物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应用。例7来自2018年全国卷Ⅰ的第3题,试题围绕与农业生产劳动相关的内容进行设计,目的是引导考生关注农业生产上的相关问题,并运用生物学知识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以便指导生产实践。例12来自2018海南高考卷第30题,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新增的三道例题都呼应了《考试大纲》新增的文段,引领指导意味很足。 针对以上变化,建议在复习过程中除了复习基础知识,还要注意与生产、生活联系,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高,才能获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北京】2018年高考生物大纲

北京2018年高考考试说明修订内容:生物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与2017年相比,新版《考试说明》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略有调整。语文、英语、生物学科有所变化。所有科目都对样题部分进行了微调。语文学科中,《论语》纳入经典阅读考查范围。 《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修订的说明 生物 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为宗旨,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为配合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贯彻“核心素养为宗旨”、“学业评价促发展”等课程理念,不断深化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改革,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选拔,生物学科《考试说明》内容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进行修订,对考核目标、能力要求等内容作出适当调整,有针对性地更新部分参考样题,对参考样题“说明”的文字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 一、调整学科能力要求 2018年《考试说明》对原能力框架中的4项能力,即“理解、实验与探究、获取信息、综合运用”进行梳理、提炼与重新整合,将能力要求调整为“理解、应用、思辨、创新”4项能力,每项能力包含2~3条具体要求。调整后的能力要求框架植根于原能力体系,在充分考虑北京市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评价与考生实际的基础上,聚焦考生生物学科素养的达成,尤其是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考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二、完善考核目标表述

将“考查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考生终身学习”作为考核的总体目标,既立足于检验考生12年所学的积累,又着眼于促进考生适应未来的发展。基于能力要求的变化,调整与能力要求相关的表述为:“考查对所学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着重考查获取新知识、处理不同形式信息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与探究等实践过程中强调思辨与创新”。这部分内容一方面承继了原能力体系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体现了新能力框架在生物科学素养层面的要求。 三、更新部分参考样题 《考试说明》更新了部分参考样题,梳理了样题“说明”文字,并对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进行了解读。4道选择题的更新凸显考查考生获取新知识、处理不同形式信息,解释实际生活中生命现象等能力。3道非选择题的更新秉承了“基于真实研究,聚焦关键能力,考查学科素养”的北京卷试题风格。结合调整后的能力体系及生物学科素养相关内容,对保留下来的17道原样题“说明”部分文字的表述进行了调整。由于北京卷一直秉承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全部原样题“说明”文字的修订进展顺利,也反映了能力要求的调整水到渠成。 2018年生物学科《考试说明》的修订着眼于高考试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本次调整是多年来北京市生物学科高考命题基于能力考查所进行的深入思考、长期实践与不断积淀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进程中,生物学科考试评价工作的统筹谋划、稳妥推进和适度创新。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生物)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生物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 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生物)

生物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 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 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 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 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 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 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2018年高考生物必考重点知识点清单

2018年高考生物必考重点知识点清单 高考生物常考知识点整理汇总高考生物常考知识点归纳一 1.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真菌PH 5.0— 6.0细菌PH6.5— 7.5放线菌PH7.5— 8.5 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6.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壳的是1—6多肽分子个;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 10.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 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高考必背知识点 细胞中的物质基础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P、S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 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量少但生物必需) 基本元素:C、H、O、N 最基本元素:C 2、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P、S(共占细胞总量的97%) 细胞鲜重时,主要元素的含量依次是:O、C、H、N、P、S 细胞干重时,主要元素的含量依次是:C、O、N、H、P、S

2018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之四种能力要求

2018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之四种能力要求 与2017年比,2018年的考试大纲生物部分在“考试目标与要求”方面没有任何变化,体现了考纲制定的稳定性。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预计2018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在知识广度和能力深度考查方面会继续充分体现考试目标和要求,重点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生物学实践和探究能力的掌握情况。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理解能力 近几年高考命题,强化了以“知识为主体,能力为主导”的命题指导思想,理解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量,也是高考能力考查的最基本要求。理解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考生掌握知识,要在理解基础上加强记忆和运用。能力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是要通过知识体现出来的。考生还必须理解知识的各种表达方式。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该能力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能够对所学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主要生物学事实进行理解,并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该能力要求考生能理解对知识的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文字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此外,模式图、图解、表解、坐标图等都是生物学中重要的表达形式。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 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该能力要求考生能运用生物学原理分析和解释有关生物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问题做出判断。 1.下列生理活动中体现了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 B.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C.根尖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D.突触前膜释放递质 【答案】C 2.下列关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1(0002)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1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1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台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回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分解者通过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0.(9分)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 用率较高的植物是。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 净光台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判断 的依据是。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台在林下种植的。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填“O2”或“CO2”)不足。 31.(8分)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生物试题整体评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生物试题整体评析 生物: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实验操作等能力 2018年高考生物科学设计试题,重视主干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多方位考查,着眼学生长远发展。用好高考“指挥棒”,积极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实验操作、科学语言表达等能力,助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发挥生物学科育人功能 高考生物注重对生态学问题的考查,引导学生对生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有利于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全国III卷第32题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态农业对物质循环利用、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突出优势。 生物试题选取我国杰出生命科学技术成果为素材进行设计,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全国III卷第1题考查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引入1965年由我国科学家率先完成的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一里程碑式的壮举,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先贤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加强了为祖国发展拼搏的社会责任感。 体现应用性 高考生物优化考试内容,精选命题素材,从学科主干知识出发进行命题,着重考查学科必备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导引基础教育抓住核心、稳住基础,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开展教学,促进基础教育实施,助力素质教育发展。全国I卷第1题围绕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设计,考查生物膜结构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期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之效。

高考生物试题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的积极导向作用,着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立足当下实际情况,着眼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高考生物试题在加强学科主干知识考查的基础上,注重考查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等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增强主动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全国II卷第3题以人体体液调节等问题为情境,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所给现象描述进行判断与推理,考查逻辑推理与信息加工能力。 引导教学回归本质 高考要充分发挥引导教学的导引作用,不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帮助教学纠偏,助力推进素质教育。高考生物继续加强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验教学,有助于改善当下存在的“黑板上做实验”等模拟实验的教学方式。全国II卷29题呈现相对完整的实验流程,要求补充关键实验步骤。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客观上可引导重视实验教学,以推进生物学科素养培育目标的实现。 高考生物对生命现象思考深度的考查有利于不同学科综合能力水平考生的区分,有助于高校的梯度选才,还有利于改善目前学生语言表达与文字书写能力整体薄弱的状况。全国II卷第31题以顶级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动物的影响为素材,考查生态学内容以及科学语言表达能力。此类解释与分析的考查有助于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与培养。 高考生物对生命现象思考深度的考查有利于不同学科综合能力水平考生的区分,有助于高校的梯度选才,还有利于改善目前学生语言表达与文字书写能力整体薄弱的状况。全国II卷第31题以顶级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动物的影响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