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胡可

一、知识目标

通过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探究,让学生掌握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能灵活的根据条件恰当地选择解析式的模式,体会二次函数解析式之间的转化。

三、情感价值观

从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函数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习函数知识的兴趣。四、教学重点

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五、教学难点

在实际应用中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作用,会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我们前面几节课学习了二次函数(抛物线)图形及性质,主要有那两种形式:一般式:_______________ (a≠0)顶点式:_______________ (a≠0) 在函数关系式中有几个独立的系数,需要有相同个数的独立条件才能求出函数关系式.例如:我们在确定一次函数的关系式时,通常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在确立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时,也只要一个条件就行了,下面我们来探讨,要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需要几个条件?

2、新知探索

例1.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10),B(1,4),C(2,7)。

(设为三点式可解)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2,-4),且与y轴交于点(0,3);

(设为顶点式可解)

3、练一练

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A(0,-5),B(5,0)两点,它的对称轴为直线x =2;

(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并且当x=5时有最大值4;

(3)已知抛物线顶点(2,8),且抛物线经过点(1,–2)

4、归纳总结

二次函数解析式常用的形式:

(1)、一般式:_______________ (a≠0)

(2)顶点式:_______________ (a≠0)

2、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解析式形式,

(1)当已知抛物线上任意三点时,通常设为一般式的形式。

(2)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与抛物线上另一点时,通常设为顶点式的形式。

七、布置作业。

八、课后学生探讨:

1、如果已知抛物线的顶点是原点,该怎么设解析式?

2、如果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又该怎么设?

3、如果已知抛物线与x轴和y轴的两个交点坐标,以及另外一个点的坐标,

又该怎么设呢?

(此问题有两种设法。)

【课后反思】

求函数解析式是初中数学主要内容之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更是联系高中数学的重要纽带。在求函数的解析式时,应恰当地选用函数解析式的形式,选择得当,解题简捷,若选择不当,解题繁琐,甚至解不出题来。在新课标里,求函数解析式与老教材一样,也是中考与升高中的必考内容,在初中阶段,主要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其中,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感到比较困难。

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用待定系数法解二次函数解析式教案

用待定系数法解二次函数 解析式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宝坻区中学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例题讲解合 作 探 究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 熟悉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 法。 例1、已知一个二次函数 的图象过点三点,求这个 函数的解析式 例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 为,与轴交点为求抛物线 的解析式 例3、已知抛物线与轴交 于并经过点,求抛物线的 解析式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让学 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自学、 讨论。 师板书:根据题意 a-b+c=10 a+b+c=4 4a+2b+c=7 去解这个三元一次方程组 得: a=2,b=-3,c=5; 所求二次函数 5 3- 22+ =x x y 师分析:二次函数y=ax2 +bx+c通过配方可得y =a(x-h)2+k的形式称为 顶点式,(h,k)为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因为这个二 次函数的图象顶点坐标是 -1,-3),因此,可以设 函数关系式为:y= a(x+1)2-3 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 (0,-5),代入所设函数 关系式,即可求出a的 值。 师:二次函数y=ax2+bx +c与x轴的两个交点为 所以应设二次函数y=a (x-x1)(x-x2) (a≠0)再把01 M(,) 代入求a的值。 锻炼学生会根据题目中不 同条件设不同的解析式的 能力。 学生动手自主操解出二次函 数解析式 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巩固提升达标检测课堂小结1.已知二次函数当x=-3时, 有最大值-1,且当x=0时,y =-3,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1,-3),与y轴交点为(0,- 5),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函数y=x2+px+q的最小值 是4,且当x=2时,y=5,求 p和q。 3.若抛物线y=-x2+bx+c的 最高点为(-1,-3),求b和 c。 4.已知二次函数y=ax2+bx+ c的图象经过A(0,1),B(- 1,0),C(1,0),那么此函数 的关系式是______。如果y随x 的增大而减少,那么自变量x 的变化范围是______。 5.已知二次函数y=ax2+bx+ c的图象过A(0,-5),B(5, 0)两点,它的对称轴为直线x=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小结:让学生讨论、交流、归 纳得到:已知二次函数的最大 值或最小值,就是已知该函数 顶点坐标,应用顶点式求解方 便,用一般式求解计算量较 大。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 并请学生回答:想一想,你的收获是 什么困惑有哪些说出来,与同学们分 享。 1. 让学生体验用不 同的方法解决问 题。 教师适时引导、 点拨,然后由小 组推荐学生板书 问题,其他小组 学生评价。 让学生理清求二 次函数 c bx ax y+ + =2 解析式的研究内 容和方法,让学 生会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 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 基础上,尝试解决 问题。 学生梳理本节课学 习内容,方法及获 得结果,感受过程 体验成功。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6.1二次函数教案

6.1 二次函数 一.学习目标 1.经历对实际问题情境分析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意义。 2.了解二次函数关系式,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 二.知识导学 (一)情景导学 1.一粒石子投入水中,激起的波纹不断向外扩展,扩大的圆的面积S 与半径r 之间的函 数关系式是 。 2.用16米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的生物园饲养小兔,怎样围可使小兔的活动范围较大? 设长方形的长为x 米,则宽为 米,如果将面积记为y 平方米,那么变量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3.要给边长为x 米的正方形房间铺设地板,已知某种地板的价格为每平方米240元,踢 脚线的价格为每米30元,如果其他费用为1000元,门宽0.8米,那么总费用y 为多少元? 在这个问题中,地板的费用与 有关,为 元,踢脚线的费用与 有关,为 元;其他费用固定不变为 元,所以总费用y (元)与x (m )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二)归纳提高。 上述函数函数关系有哪些共同之处?它们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有什么不 同? 。 一般地,我们称 表示的函数为二次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 函数。 一般地,二次函数c bx a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你能 说出上述三个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吗? (三)典例分析 例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如果是,指出其中常数a.b.c 的值. (1) y =1— 23x (2)y =x(x -5) (3)y = x 21-23x +1 (4) y =3x(2-x)+ 3x 2 (5)y = 12312++x x (6) y =652++x x (7)y = x 4+2x 2-1 (8)y =ax 2+bx +c 例2.当k 为何值时,函数1)1(2+-=+k k x k y 为二次函数? 例3.写出下列各函数关系,并判断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⑴正方体的表面积S (cm 2)与棱长a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 ⑵圆的面积y (cm 2)与它的周长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 ⑶某种储蓄的年利率是1.98%,存入10000元本金,若不计利息,求本息和y (元)与所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优秀教案

§26.2.3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表达式的探究,理解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2. 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正确选择表达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应用以及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类比、转化等学习数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养成既能自主探索,又能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从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求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正确选择表达式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问题:如图,某建筑的屋顶设计成横截面为抛物线型(曲线AOB)的薄壳屋顶.它的拱宽AB为4 m,拱高CO为0.8 m.施 工前要先制造建筑模板,怎样画出模板的轮廓线呢? 2.揭示课题 (二)温故而知新1.二次函数常见的几种表达方式 ①一般式②顶点式转化 顶点坐标③交点式 2.求函数表达式的常见方法是什么?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表达式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三)探究新知 例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A(0,1),B(2,4),C(3,10)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 变式练习:已知某抛物线是由抛物线y=x2-x-2平移得到的,且该抛物线经过点A(1,1), B(2,4),求其函数关系式. 例2.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1),它的顶点坐标是(8,9),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变式练习:已知某抛物线经过点(2, -1)和( - 1,5)两点,且关于直线x= 1对称,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 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2,0) 、(-1,0)两点,且过点(0,-2),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四)能力提升 抛物线的图像经过(0,0)与(12,0)两点, 且顶点的纵坐标是3,求它的函数表达式.

二次函数教案设计(全)

课题:1.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3、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教学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现有一根12m 长的绳子,用它围成一个矩形,如何围法,才使举行的面积最大?小明同学认为当围成的矩形是正方形时 ,它的面积最大,他说的有道理吗? 问题2、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俄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今天我们学习“二次函数”(板书课题) 二、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情景中的两个变量y 与x 之间的关系: (1)面积y (cm 2)与圆的半径 x ( Cm ) (2)王先生存人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文 x 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 元; (3)拟建中的一个温室的平面图如图,如果温室外围是一个矩形,周长为12Om , 室内通道的尺寸如图,设一条边长为 x (cm), 种植面积为 y (m2) (一)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1、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1)y =πx 2 (2)y = 2000(1+x)2 = 20000x 2+40000x+20000 (3) y = (60-x-4)(x-2)=-x 2+58x-112 (二)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x

北京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二次函数的应用 教案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巩固并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会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进一步体会如何应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进而提高理解实际问题、从数学角度抽象分析实际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在动手、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3.经历求最大面积的探索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利用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能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学难点 能利用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过程 一、相关知识回顾 1.函数223y x x =+-的最值是,是最(填“大”或者“小”)值. 2.说说你是如何做的? 3.将函数2245y x x =+-化成顶点式,并指出顶点坐标,对称轴. 二、新课引入 1.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如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矩形ABCD ,其中AB 和AD 分别在两直角的边上. (1)如果设矩形的一边AB =x m ,那么AD 边的长度如何表示? (2)设矩形的面积为y m 2,当x 取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解:(1)设AD的长度为a m,则:BC=a m BC∥AD(已知) ∴ 40 3040 a x - = ∴ 3 30 4 a x =- 即 3 30 4 AD x =- (2)∵ 2 2 3 (30) 4 3 30 4 3 (20)300(040) 4 y x a x x x x x x =? =?- =-+ =--+<< 当20300 x y == 最大 时, 2.变式训练,灵活运用 议一议:如果把上题中的矩形改为如图所示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矩形的最大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 解:由勾股定理可得,这个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0m 易求得斜边上的高为24m.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滨泉中学教学设计 课题22.1 二次函数(1)课时 1 设计教师李春丽备课组长 学科书写授课班级9.2 课型新授课审核领导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 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认识二次函数,认识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 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 方法 自主学习辅导法 教学 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 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 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 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 (y)也随之确定, 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 的关系式, 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 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 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 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 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 (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 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 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 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 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 识。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 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 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 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 围,其范围是0 <x < 10。 实际问题导入, 体现新知识的产生 源于生活实际的需 要。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在生活中应用 浦 桂 花 学习目标: 1、会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2、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数学建模以及函数和方程互相 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激发出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许多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如:投篮后篮球运行的路线,推铅球时铅球运行的路线和喷池中水流的路线等等。今天就运用以前学过的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二、典型例题: 例1: 小明参加铅球比赛,已知铅球的运行的路线是一条抛物线.铅球 出手时的高度是 米,铅球最高处离地面3米,距离出手时的水平距离是4米. 试推测小明这次铅球的比赛成绩. 35

例2:某越江隧道的横断面的轮廓线是一段抛物线. 已知隧道的地面宽度为20米,地面离隧道最高点 C 的高度为10米. (1)、请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求出这段抛物线所表 示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这隧道设计为双向行驶,现有一辆宽为5米,高为6 米装满货物的卡车,问这辆卡车能否顺利通过? C A B 三、巩固练习: 如图,有一座抛物线型拱桥,在正常水位时水面AB的宽是20米,如果水位上升3米时,水面CD的宽为10米, (1)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现有一辆载有救援物质的货车从甲地出发,要经过此桥开往乙地,已知甲地到此桥280千米,(桥长忽略不计)货车以每小时 40千米的速度开往乙地,当行驶到1小时时,忽然接到紧急通知, 前方连降大雨,造成水位以每小时0.25米的速度持续上涨,(货车接 到通知时水位在CD处),当水位达到桥拱最高点O时,禁止车辆通行;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复习求函数解析式优质课教案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专题(一)——求二次函数表达式教学目标 会通过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过程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严重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一个严重基础。熟练地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决二次函数问题的严重保证。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基本形式: 1、大凡式:y=ax2 +bx+c (a≠0)。 2、顶点式:y=a(x-m)2 +k (a≠0),其中点(h,k)为顶点,对称轴为x=h。 3、交点式:y=a(x-x 1)(x-x 2) (a≠0),其中x 1,x 2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大凡用待定系数法,但要根据例外条件,设出恰当的解析式:1、若给出抛物线上任意三点,通常可设大凡式。 2、若给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最值,通常可设顶点式。 3、若给出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或对称轴或与x轴的交点距离,通常可设交点式。 探究问题,典例指津:

例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1),(2,4),(3,10)三点,请你用待定系数法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例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1),它的顶点坐标是(8,9),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练习、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且过(2,8),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例3、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A(-1,0)、B(1,0),并经过M(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练习1:根据下列已知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抛物线过点(0,2),(1,1),(3,5) (2)抛物线顶点为M(-1,2)且过点N(2,1) (3)抛物线过原点,且过点(3,-27),(-1,1) (4)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0),(3,0),(0,6)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4、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相交于点A(-3,0),对称轴为x=-1,顶点M到x轴的距离为2,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练习2:根据下列已知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抛物线y=ax2+bx+c经过(0,0)与(12,0),最高点的纵坐标是3,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当x=2是,函数有最小值为3,且过点(1,5) (3)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3,-8)对称轴为直线x=2,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6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应注意根据例外的条件选择适合的解析式形式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教案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教案 0.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一.知识要点 若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三点坐标,则用一般式求 解析式。 若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则应用顶点式,其中为顶点坐标。 若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两交点坐标,则应用交点式,其中为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二.重点、难点: 重点:求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出函数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建议: 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应恰当地选用二次函数关系式的形式,选择恰当,解题简捷;选择不当,解题繁琐;解题时,应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用。 典型例题 例1.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B,c三点,求其函数关系式。 分析:设,其图象经过点c,可得,再由另外两点建立

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b的值即可。 解:设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因为图象过点c,「? 又因为图象经过点A, B,故可得到: ???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说明:当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三点时,可设其关系式为,然后确定a、b、c的值即得,本题由c可先求出c的值,这样由另两个点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使解题过程简便。 例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且经过点 求该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由已知顶点为,故可设,再由点确定a的值即可解:,则 ???图象过点, 即: 说明:如果题目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一般设,再根据其他条件确定a的值。本题虽然已知条件中已设,但我们可以不用这种形式而另设这种形式。因为在这种形式中,我们必须求a、b、c的值,而在这种形式中,在顶点已知的条件下,只需确定一个字母a的值,显然这种形式更能使我们快捷地求其函数关系式。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试讲-推荐下载

二次函数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学习,巩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理解顶 点与最值的关系,会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象,理解顶点的特殊性,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二 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动手动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一般与 特殊的关系,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和数学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建立合作意识,提高探索能力,激发 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求最值问题 教学难点:1、正确构建数学模型 2、对函数图象顶点、端点与最值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由于本节课是应用问题,重在通过学习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本节课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解决问题以学生动手动脑探究为主,必要时加以小组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不但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的目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当地辅以电脑多媒体技术。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由二次函数y= -x2 +20x的解析式我们能够想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是…?(2)根据同学们描述信息,画出函数的示意图为:

(二)讲解新课 1、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运用二次函数的实例? 生:老师,我见过好多。如周长固定时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之间的关系:圆的面积与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等。 师:好,看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否解决: 活动1:如图34-10,张伯伯准备利用现有的一面墙和40m长的篱笆,把墙外的空地围成矩形养兔场。 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设矩形一边的长为x m,试用x表示矩形的另一边的长。 2.设矩形的总面积为y ,请写出用x表示y的函数表达式。 3.你能利用公式求出所得函数的图像的顶点坐标,并说出y的最大值吗?4.你能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并借助图像说出y的最大值吗? 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 解:已知周长为40m,一边长为x m,看图知,另一边长为() m。 由面积公式得y= 化简得 y= 代入顶点坐标公式,得顶点坐标x=( ),y=( ) 。y的最大值为( ) 。画函数图像: 通过图像,我们知道y的最大值为( )。 师:通过上面这个例题,我们能总结出几种求y的最值得方法呢? 生:两种;一种是画函数图像,观察最高(低)点,可以得到函数的最值;另外一种可以利用顶点坐标公式,直接计算最值。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看来同学们是都理解了,也知道如何求函数的最值。总结:由此可以看出,在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

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式及求法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式及求法教学设计 福泉一中:齐庆方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教学的核心理念为基本遵循,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基准,采取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多样式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学容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二)理论依据: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教育的理论为基本依据,主要把握了两个方面的理论: 1、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整体性的理论.教学中注意沟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课程标准关于教师教学的理论.教师应该更加关注:1)科学的基本态度之一是疑问,科学的基本精神之一是批判.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判性的思维习惯;2)提出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数学创新的出发点.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3)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的储备、能力水平、思维水平等;4)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容.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习容分析 “待定系数法”是数学思想方法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于“待定系数法”的学习渗透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既是初中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另外,待定系数法作为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在其他学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学生对于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已经有所认识,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学习完一次函数后继续学习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学生已经具备了更多的函数知识,同时,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都很有帮助.在今后高中的数学学习中,学生还会继续运用待定系数法解决相关问题.新课标对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还有待加强相应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技术准备以及前期的教学状况、问题、对策说明

(公开课一等奖)二次函数复习课教案

《二次函数复习》教学案 班级:初三18班年级:九设计者:李玲时间:2015年10月16日

关基础知识.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体现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基础知识之基础演练 二次函数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函数,它有着自己固有的性质,反映的是轴对称性和增减性; 我们要突出反映二次函数的轴对称性、顶点坐标,我们就可以把一般式改写成顶点式;如果想知道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的情况,我们可以把一般式写出交点式; 刚刚我们回顾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我们发现二次函数的图像能够直观地反映函数的特性,而数又能细致刻画函数图像的大小和位置,下面就让我们遵循着数形结合的线索,继续对二次函数进行深入的研究。

难点突破之思维激活1、如果把抛物线绕 ()4 12+ + - =x y顶点旋转 180°,则该抛物线对应的解析式是 . 若把新抛物线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 移3个单位,则得到的抛物线对应的解析式 是 . 抛物线的平移——点的平移 难点突破之聚焦中考2、问题①,结合图像思考: 方程 ()1 4 12= + + -x 有几个实数解? 问题②,结合图像思考: 当m为何值时,方程 ()m x= + + -4 12 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没有实数根? 问题③ 其实方程、不等式本身就 有一个代数的解法,我们现在 也用图像解法 我们通过三个题目把这 个知识的层次性展示出来,方 程、不等式都可以转化成函数 的图像来解

若直线 m kx y +=1与抛物线 c bx ax y ++=22交于A (1,0) 、B (-1,4) 两点,观察图像填空: 1)方 程 m kx c bx ax +=++2的解 为 ; 2)不等式 m kx c bx ax +>++2的解 为 ; 3)不等式 m kx c bx ax +<++2的解 为 ; 反思与 提高 1、本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函数学习,你认为自己 还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提高的? 3、在下面的函数学习中,我们还需要注意 哪些问题? 教者归纳本章知识网络图示 让学生自己总结一节课的得失,教者进行适当的点评.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今后自主学习奠定基础,由此达到数学教学的新境界——提升思维品质,形成数学素养.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胡可 一、知识目标 通过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探究,让学生掌握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能灵活的根据条件恰当地选择解析式的模式,体会二次函数解析式之间的转化。 三、情感价值观 从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函数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习函数知识的兴趣。四、教学重点 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五、教学难点 在实际应用中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作用,会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我们前面几节课学习了二次函数(抛物线)图形及性质,主要有那两种形式:一般式:_______________ (a≠0)顶点式:_______________ (a≠0) 在函数关系式中有几个独立的系数,需要有相同个数的独立条件才能求出函数关系式.例如:我们在确定一次函数的关系式时,通常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在确立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时,也只要一个条件就行了,下面我们来探讨,要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需要几个条件? 2、新知探索 例1.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10),B(1,4),C(2,7)。 (设为三点式可解) (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2,-4),且与y轴交于点(0,3); (设为顶点式可解) 3、练一练 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A(0,-5),B(5,0)两点,它的对称轴为直线x =2; (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并且当x=5时有最大值4; (3)已知抛物线顶点(2,8),且抛物线经过点(1,–2) 4、归纳总结 二次函数解析式常用的形式: (1)、一般式:_______________ (a≠0) (2)顶点式:_______________ (a≠0) 2、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解析式形式, (1)当已知抛物线上任意三点时,通常设为一般式的形式。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小)值,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的知识,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经历和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在勇于创新的过程中树立人生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1.探究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6x2+12x;(2)y=-4x2+8x-10 以上两个函数,哪个函数有最大值,哪个函数有最小值?说出两个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有了前面所学的知识,现在就可以应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例1.要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的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是多少时,围成的矩形面积S最大? 解:设矩形的一边为Lm,则矩形的另一边为(30-L)m,由于L>0,且30-L>O,所以O<L<30。围成的矩形面积S与L的函数关系式是 S=L(30-L) 即S=-L2+30L

(有学生自己完成,老师点评) 2.练一练: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约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请同学们完成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解:设每件商品降价x元(0≤x≤2),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 商品每天的利润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 y=(10-x-8)(100+1OOx) 即y=-1OOx2+1OOx+200 配方得y=-100(x-12)2+225 因为x=12时,满足0≤x≤2,所以当x=12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225. 所以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0.5元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三、课堂小结 小结: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讨论、交流,归纳解题步骤: (1)先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 (2)研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研究所得的函数; (4)检验x的取值是否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并求相关的值: (5)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教案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教案 20.5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 教学目标: 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利用已有二次函数的知识经验,自主进行探究和合作学习,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初步形成数学建模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探索中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感悟二次函数中数形结合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合作学习获得成功,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行解二次函数,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分组复习旧知。 探索:从二次函数y=x2+4x+3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可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如何画图 (2)顶点、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3)所形成的三角形以及四边形的面积 (4)对称轴 从上面的问题导入今天的课题——二次函数中的图象与性质。 (二)新授: 1、再探索:二次函数y=x2+4x+3图象上找一点,使形成的图形面积与已知图形面积有数量

关系。例如:抛物线y=x2+4x+3的顶点为点A,且与x轴交于点B、C;在抛物线上求一点E 使S∆BCE= S∆ABC。 再探索:在抛物线y=x2+4x+3上找一点F,使∆BCE与∆BCD全等。 再探索:在抛物线y=x2+4x+3上找一点M,使∆BOM与∆ABC相似。 2、让同学讨论:从已知条件如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已知一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C(2,1)且与x轴交于点A、点B,已知S∆ABC=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三)提高练习 根据我们学校人人皆知的船模特色项目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让班级中的上科院小院士来简要介绍学校船模组的情况以及在绘制船模图纸时也常用到抛物线的知识的情况,再出题:船身的龙骨是近似抛物线型,船身的最大长度为48cm,且高度为12cm。求此船龙骨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在解题中的作用。 (四)让学生讨论小结(略) (五)作业布置 1、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点O为坐标原点,二次函数y=x2+(k-5)x-(k+4)的图象交x轴于点A(x1,0)、B(x2,0)且(x1+1)(x2+1)=-8.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将上述二次函数图象沿x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设平移后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C,顶点为P,求∆ POC的面积。 2、如图,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 x-1的交点A、B分别在x、y轴上,点C在二次函数图象上,且CB⊥AB,CB=AB,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卢浦大桥拱形可以近似看作抛物线的一部分,在大桥截面1:11000的比例图上,跨度AB=5cm,拱高OC=0.9cm,线段DE表示大桥拱内桥长,DE∥AB,如图1,在比例图上,以直线AB为x轴,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以1cm作为数轴的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案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及步骤;掌握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归纳,使学生经历结合所给条件灵活选择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形式,达到简便运算,提高学生分析、探索、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和大胆探索数学知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灵活运用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求其解析式。 【难点】根据所给条件灵活选用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表达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教学方法: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课题:请同学们解答下列问题: 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 2、请同学们先做一做下面这道题:已知直线经过点A(2,1)、点B(0,5),求经过A、B 两点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3、请同学们根据上题的解题步骤回答,如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4、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表达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 (3)交点式: 这节课我们将依据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来学习如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二、知识讲解合作交流 例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0,1)、(2,5)、(1,2)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分析:1、已知二次函数图像上的三个点的坐标,可以设为 2、(0,1)、(2,5)、(1,2)是二次函数图像上的点,所以可以。 方法总结:若已知图象上的三个点,常设一般式 例2.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1),它的顶点坐标是(8,9),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分析:1、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可以设为。 2、(0,1)是二次函数图像上的点,所以可以。 方法总结:若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常设顶点式较为简便;

二次函数的性质教案教案

2.3二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1.从具体函数的图象中认识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2.了解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相互关系. 3.探索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掌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及函数的增减性的概念,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并能根据性质判断函数在某一范围内的增减性 重点: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增减性的理解和求法. 难点:二次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二次函数: y=ax2 +bx + c (a ≠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开口由什么决定呢? 补充: 当a 的绝对值相等时,其形状完全相同,当a 的绝对值越大,则开口越小,反之成立. 二,新课教学: 1.探索填空: 根据下边已画好抛物线y= -2x 2的顶点坐标是 , 对称轴是 , 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当x= 时,函数y 最大值是____. 当x____0时,y<0. 2. 探索填空:根据上边已画好的函数图象填空: 抛物线y= 2x2的顶点坐标是 , 对称轴是 ,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少;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当x= 时,函数y 最小值是____. 当x____0时,y>0 3.归纳: 二次函数y=ax2+bx+c(a ≠0)的图象和性质 (1).顶点坐标与对称轴 (2).位置与开口方向 (3).增减性与最值 当a ﹥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 随着x 的增大 而增大;当 时,函数y 有最小值 。当a ﹤0时,在对称轴的 左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 时,函数y 有最大值 4.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a 2b x -=a 2b x -=a 4ac 4b 2-a 4ac 4b 2 -

(完整版)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

22.5 二次函数的应用 岑川中学龙小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学习,巩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理解顶点与最值的关系,会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象,理解顶点的特殊性,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动手动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和数学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建立合作意识,提高探索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求最值问题 教学难点:1、正确构建数学模型 2、对函数图象顶点、端点与最值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由于本节课是应用问题,重在通过学习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本节课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解决问题以学生动手动脑探究为主,必要时加以小组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不但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的目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当地辅以电脑多媒体技术。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由二次函数y= -x2 +20x的解析式我们能够想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是…?(2)根据同学们描述信息,画出函数的示意图为:

(二)讲解新课 1、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做一做] 1)、你能够画一个周长为40cm 的矩形吗? 2)、周长为40cm 的矩形是唯一的吗? 3)、谁画出的矩形的面积最大? 4)、有没有一个矩形的面积是最大呢?最大面积为多少? 2、在解决问题中找出方法 [想一想]:某小区想用40m 的栅栏围成一个矩形花园,问矩形的长和宽各取多少米,才能使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 3、在巩固与应用中提高技能 变式一:如果矩形的一面靠墙,(墙的最大利用长度为18m ) 那么此时用40m 的栅栏可以围成矩形的面积 (1)能够为202m 2 吗? (2)能够为200m 2 吗? (3)此时还会有最大面积吗?如果有,请说明最大面积为多少?画出示意图。 在(想一想)的基础上,我在此设计了一个条件墙长18米来限制定义域,目的在于告诉学生一个道理,数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估计大部分学生在求解时还会在顶点处找最值,导致错解,此时教师再提醒学生通过画函数的图像辅助观察、理解最值的实际意义,体会顶点与端点的不同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通过此题的有意训练,学生必然会对定义域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又为今后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师生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在实际问题中求解最值,你有怎样的收获? 2、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次函数》参考教案

22.1.1 二次函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二次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二次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二次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感悟----练习”,采用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几个特殊的二次函数的讲解,向学生进行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二次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二次例函数的概念 . 三、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2).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问题1: 正方体的六个面是全等的正方形 ,如果正方形的棱长为x,表面积为y,那么y 与x 的关系可表示为? y=6x 2 问题2:n 个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 .比赛的场次数m 与球队数n 有什么关系? m=21 1 22n n 问题3: 某工厂一种产品现在的年产量是 20件,计划今后两年增加产量.如果每年都比上一年的产量增加x 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数量 y 将随计划所定的x

的值而定,y 与x 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 y=20x 2 +40x+20 观察以上三个问题所写出来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特点? 经化简后都具有y=ax2+bx+c 的形式,(a,b,c 是常数, a ≠0 ). 我们把形如y=ax2+bx+c(其中a,b,c 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称:a 为二次项系数,ax 2叫做二次项;b 为一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c 为常数项. 又例:y=x2 + 2x – 3 满足什么条件时 当, 是常数其中函数c b,a,)c b,a,c(bx ax y 2(1)它是二次函数? (2)它是一次函数?(3)它是正比例函数?3、巩固练习: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3x-1 ; (2)y=3x 2+2; (3)y=3x 3+2x 2; (4)y=2x 2-2x+1; (5)y=x 2-x(1+x); (6)y=x -2+x. 2.做一做: (1)正方形边长为x (cm ),它的面积y (cm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增加 x 厘米,宽增加2x 厘米,则面积增加到y 平方厘米,试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4、例题讲解: 例1: 关于x 的函数 m m x m y 2)1(是二次函数, 求m 的值. 解: 由题意可得 122m m m 时,函数为二次函数。 当解得,22m m 注意: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不能为零 例2:已知关于x 的二次函数,当x=-1时,函数值为10,当x=1时,函数值为4,当x=2时,函数值为7,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