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典型例题

九年级物理  典型例题
九年级物理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2

一个空瓶子用天平称得质量为300 g ,再将此瓶装满水,称得总质量为900 g ,把水倒掉装满某种油,称得总质量为800 g ,那么这种油的密度为多少?

解析 求密度归根结底要先求出质量和与之对应的体积,再用密度公式V m ρ=求出.油的质量可以用装油后的总质量减去瓶子的质量求出,所以油的质量m 油=800 g -300 g =500 g .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减去瓶子的质量为水的质量,m 水=900 g -300 g =600 g ,因为水

的密度是已知的,所以可以求出水的体积3

3cm 600cm /g 1g 600===水水ρm V .此体积既是水的体

积,也是瓶子的体积,也是装满油后,油的体积,所以油的密度可求出:

3

3cm /g 83.0cm 600g 500===油油ρm V .

【题型试题】

试题1 图10-12为,m -V 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的密度ρ甲为多少?

(2)甲物质的密度是乙物质密度的几倍?

(3)当体积为2 cm 3时,两种物质的质量各为多少?

(4)当质量为1.8 g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各为多少?

解析 (1)利用图象来解题,也是一种数学手段。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甲物质当体积

为1 cm 3时质量为2.7 g ,所以3

3cm /g 7.2cm 1g 7.2==甲ρ.

(2)从图象中还可以看出,乙物质当体积为 3 cm 3时质量为 2.7 g ,所以

33cm /g 9.0cm 3g 7.2==乙ρ.39.07.2==乙甲ρρ,即甲物质密度为乙物质密度的3倍.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体积为2 cm 3时,甲物质的质量为5.4 g ,乙物质的质量为

1.8 g .

(4)从图象中也可以看出,当质量为1.8 g 时,甲物质的体积约为0.7 cm 3,而乙物质的体积为2 cm 3.

试题2 测量液体的密度有如下步骤,请排列合理的顺序________.

A .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 1

B .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2,再减去烧杯的质量,就可求得液体的质量m

C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按规定调节好

D .用量筒量出一定量的液体的体积,记下读数V

E .用公式

V m ρ=就可求出液体的密度 解析 这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一般方法,一定要搞清步骤.正确合理的步骤顺序应为:

CADBE .

试题3 甲、乙两实心球体积之比为4∶3,质量之比为5∶2,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为( )

A .10∶3

B .15∶8

C .5∶6

D .8∶15

解析 根据定义式V m ρ=,所以甲甲甲V m ρ=,乙乙乙V m ρ=,故8154325=?=?=乙乙甲甲乙

甲m V V m ρρ,故选B .甲、乙两球如果知道其中一球的密度就可以根据比值求出另一个球的密度.

试题4 某同学在做测量液体的密度这个实验时,丢了预先测量量杯的质量这一步骤,但是他测量了两次液体的体积和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第一次液体的体积为16.5 cm 3,液体和量杯总质量为21.4 g ,第二次测得液体的体积为35.0 cm 3,测得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39.9 g .那么你能不能根据以上提供的4个数据,求出液体的密度和量杯的质量呢?

解析 按常规,实验步骤的顺序,应先测出容器的质量,再测出总质量,两个质量之差即为液体质量,由液体质量比液体体积,即可求出液体的密度,但现在恰恰少了这一步.不过仔细想想,由于该同学测出了两组数据,还是可以列出联立方程组来解,设总质量为M ,量杯质量为m ,液体体积为V ,密度为ρ,这样可得关系式:M =m +ρV ,所以, M 1=m +ρV 1,M 2=m +ρV 2,代入数据得:

????+=?+=②①0

.359.395.164.21ρm ρm ②-①即可求得ρ=1 g /cm 3,代入①可得 m =4.9g ,

即液体的密度为1 g /cm 3,量杯的质量为4.9 g .

【解法试题】

试题1 现在没有量筒或量杯,只有一只普通玻璃杯和足够的水,如何去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解析 因为有水,水的密度是知道的.可以先称出玻璃杯质量,倒入满杯的水,再称出总质量,这样可以求出杯中水的质量,再与水的密度相除,可得出水的体积,即玻璃杯的体积,由此可以进行发散思维.

解法1 接着上面的思路,在空杯中再倒入待测的液体至满杯,用天平称出总质量,求出液体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

V m ρ=,可以求出液体的密度. 解法2 我们可以抓住是同一个杯子这一特点,即不论是倒入水或倒入待测液体,都是满杯,因杯子体积一定,所以水和待测液体的体积应是相同的.由公式

V m ρ=可以变为ρm V =,所以2211ρm ρm =.设m 1为水的质量,m 2为待测液体质量,ρ1为水的密度,代入上式即可求出待测液体的密度

1122ρm m ρ=. 试题2 在测固体密度时,对不规则的物体常用排水法求其体积.若遇到密度比水小的物体一般采用沉锤法或压入法(用细针或细铁丝把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压入水面以下),但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请你想办法处理一下:

(1)有时物体浸入后表面附有许多气泡,使得所测体积有误差;

(2)有的物体孔隙多,浸入水中容易吸附水分,使得所测体积有误差;

(3)有的物体(如糖、盐)很容易被溶解浸入水中,体积会迅速变小.

解析 由于物体表面附有气泡,使得所测体积偏大,这样求出的密度值将偏小.所以必须把气泡清除,可用玻璃棒,对水进行搅动,这样就可以使气泡升到水面而消失.至于后两种情况,可以采用使物体表面与水隔开的办法,即在物体表面涂上一层保护层,但应薄一点(如使物体在熔化的石蜡中浸一下),以免对测量产生影响.

有些同学认为在水中溶解了的物体(如一块盐溶解于水中),其体积并没有变化,它照样可以使量杯中的水面升到应到的高度.其实这是错的,溶解后总的体积将会变小(到了初

三物理中将会学到),因而在用排水法进行测量时,一定要加上“防水保护层”.

【纵横试题】

试题1有一大块石蜡,而量杯较小,如何求得石蜡的密度?

解析按常规,小量杯是测不出大块石蜡的,如图10-13所示,但我们想想看,密度既然是物质的属性,不论是大块,还是小块,密度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从大块石蜡上切下一小块使得量筒可以测出其体积,这样可以测算出小块石蜡的密度,也就代表了大块石蜡的密度.

试题2我们接着上题进行讨论,假如被测物体不能随便切下一块(如一个金属铸件),如图10-14所示,你用什么办法可以求出体积?

解析因为金属铸件不能随意切下,需把整个铸件的体积求出.这时可以找来一个较大容器(如水槽),使得铸件可以完全放进去,如图10-15假如量筒的最大量程为50 cm3,可以把一筒一筒的水往里倒,每倒进一筒即为50 cm3的水,直至把水槽倒满,然后把铸件取出(可用一根细绳拴在铸件上),这时水位将下降.接着再用量简装水.记下一共倒进多少筒水,再记下最后一筒水倒进去时的刻度,直至水槽再次装满水,第二次倒进水的体积即为铸件的体积.例如第二次装满水时,共倒进了5整筒,最后一筒水的刻度在19 cm3处,就说明了铸件的体积为:

V=50×5 cm3+(50-19)cm3=281 cm3.

【迁移试题】

试题1一个空瓶用天平称得质量为300 g,装满水后称得质量为800 g,若向空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颗粒共称得质量为543 g,然后再往瓶中装满水,三者总质量称

得为953 g ,如图10-16.那么瓶中的小金属颗粒的密度为多少?

解析 首先通过瓶中装的水可以求出瓶的体积.

m 水=800 g -300 g =500 g ,

3

3cm 500cm /g 1g 500===瓶水V V ,

金属颗粒的质量m 金=543 g -300 g =243 g , 最后水的质量,m '水=953 g -543 g =410 g ,水的体积3

3cm 410cm /g 1g

410=='水V .水的

体积减少,其原因是被金属颗粒所“挤占”,因而金属颗粒的体积为V 金=500 cm 3-410 cm 3=90 cm 3,所以金属颗粒的密度为:

3

3cm /g 7.2cm 90g 243===金金V m ρ, 查密度表,可知此金属为铝.

试题2 密度为0.8 g /cm 3的液体40 cm 3和密度为1.2 g /cm 3的另一种液体20 cm 3相混合,混合后体积变为原来总体积的90%,那么混合后的液体的密度为多少?

解析 求混合后的密度当然是混合后的质量与混合后的体积的比值,混合后的质量不变,而混合后的体积将变小.

混合后质量m =m 1+m 2=ρ1V 1+ρ2V 2=0.8×40 g +1.2×20 g =56 g ,

混合后体积V =(V 1+V 2)×90%=(40+20)×0.9cm 3=54 cm 3,

混合后的密度3

3cm /g 04.1cm 54g 56===V m ρ.

【逆向试题】

试题 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比水密度小的物体的密度,下列步骤中错误或多余的步骤是________.

(1)调节好天平

(2)用天平称量出物体的质量

(3)取一铁块,用天平称量出它的质量

(4)在一个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的刻度V 0

(5)将铁块浸没于水中,记下体积的刻度V 1,用V 1减去V 0即为铁块的体积V 铁

(6)把铁块和物体拴在一起后浸入水中,并记下体积V 2,用V 2减去V 0即为物体和铁块的共同体积V '

(7)用物体和铁块的共同体积V '减去V 铁即为物体的体积V 物

(8)用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体积相除,即可得出物体的密度

解析 第一个多余的步骤是(3).无需测出铁块的质量,因为与铁块的质量无关. 另外我们从过程看,V 1=V 水+V 铁, ①

V 2=V 水+V 铁+V 物, ②

②-①得 V 2-V 1=V 水+V 物+V 铁-V 水-V 铁=V 物.

这样(3)~(7)步骤可以全部删去,可以改为,在量筒中装入适量水,投入铁块后记下V 1,把铁块和物体拴住一道投入后记下V 2,V 2-V 1即为物体的体积.所以在做实验时,首先要搞清实验原理、过程,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对实验步骤要能减少的尽量减少.这也是培养实验能力的重要方法.

【综合发散】

试题某同学做测量密度的实验,使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水和水银的质量和体积,得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

(1)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例如水或水银),其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关系,即体积增大几倍,其质量也增大几倍;

(2)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恒定的量;

(3)对于两种不同的物质(如表中所列的水和水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一样.这说明了“比值”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属性.

初中物理杠杆经典例题

1.为了使杠杆保持静止,可以在A点拖加一个力F,力的方向不同,需要力的大小也不同,请在下图中画出力F最小时的示意图. 2.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当跷跷板处于平衡时 A.两个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轻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D.重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如果在A点施加一个如图所示的动力F使杠杆在水平 方向上平衡,则该杠杆为 A.费力杠杆 B.省力杠杆 C.等臂杠杆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 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甲、 F乙<F丙甲>F乙>F丙甲>F乙=F丙甲=F乙>F丙 甲< 5.如图所示,定滑轮重2N,动滑轮重1N。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1s内将重为8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 提高了0.2m。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 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拉力F的功率为 D.拉力F的大小为5N 6.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将同一物体 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F甲、F 、η乙。则下列关系 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 正确的是(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小于物重) ()

η甲>η乙 B. F甲F乙 C. F甲>F乙η甲<η乙 D. F甲η乙 7.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杠杆OAB,可绕O点在 竖直平面内转动。重力为100N的物体挂在 OA的中点处。已知OA=40cm,AB=30cm,OA 垂直于AB,杠杆与转动轴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要使杠杆平衡,且OA段处于水平位置,那么作用于B端的最小力的力臂等于 cm,最小力的大小等于 N。 8.右图是小明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A的示意图。 当物体A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物体A 所受浮力为80N,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 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1。 当物体A有1/2的体积露出水面且静止时,小明对绳子竖直向 下的拉力为F2,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2。已知动滑轮所受重力为120N,小明所受重力为600N,N1:N2=13:12。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则物体A所受重力为 N。

2016年中考物理经典计算题有答案

2016浙江物理中考(生活相关)计算题 1、某直流电动机的铭牌上标有“220V6.6kW”,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0.5Ω. (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该电动机正常工作1h,消耗多少J电能?电动机线圈产生多少热量? (3)在工作过程中,电动机因故障卡住无法转动,很快就闻到焦糊味道,请你从能量转化角度解释这个现象。 3、爱好科学的小明同学找来了一种电热饮水机.如图:甲是饮水机的简化示意图,S是温控开关, 当S、S 1都闭合时为加热状态,S断开、S 1 闭合为保温状态.图乙是饮水机的铭牌参数.请你帮他求 出: (1)初温为20℃的一满箱水,用此饮水机将水加热到9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C水=4.2×103J/(kg?℃)] (2)电阻丝R 2 的阻值多大? (3)在正常加热状态工作下, 加热5min需要消耗的电能是多少J?

4、小林在做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时,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最右端开始向左滑动到某一位置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与电压表示数的闭合曲线如图乙所示。求: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当电压表示数为1V时,小灯泡在1min中内消耗的电能; (3)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是其最大阻值的五分之一。求电源电压。 5、如图甲所示,是一种自动测量油箱内油量的装置,油量表(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的指针能指示油箱内油的多少。当油箱加满油时,浮标通过杠杆使滑片恰好移至变阻器的最下端;当油箱油量减少到5L时,油量表就会发出警告。油的体积V和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00Ω.闭合开关S,求: (1)当油箱加满油时电路中的电流; (2)油箱内油量剩余一半时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 (3)油量表刚报警时R0的功率。 6、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恒温水箱温控电路(设环境温度不高于20℃),由工作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工作电路中的电热器上标有“220V 2000W”的字样;控制电路中热敏电阻R t作为感应器探测水温,置于恒温水箱内,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R1为滑动变阻器。电磁铁产生的吸引力F与控制电路中电流I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衔铁只有在不小于3N吸引力的作用下才能被吸下。闭合开关S(不计继电器线圈的电阻).

滑轮组典型例题总结

一、 动、定滑轮、滑轮组的比较: 1.使用 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 杠杆。使 用 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 的杠 杆。 2、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一个滑轮组都具备既省力又改变动力方向的优点 B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动滑轮的个数 C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决定于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D .任何滑轮组都具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优点 3、如图5所示,沿三种不同的方向拉绳使物体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是F 1、F 2、F 3,则( )。 A .F 1最大. B .F 2最大. C .F 3最大. D .三个力一样大. 4、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 的相同重物,在A 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1=__________,F 1=_________,F 1=_________,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5、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 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 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6、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 ) 7、如图所示,G 1=20N ,台秤示数8N ,不计滑轮重,物体G 2重( ) A .2N B .18N C .28N D .20N

8、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分别匀速提升A 、B 两个物体,拉细绳的力F 大小相等,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上升的距离也相等,绳重及摩擦不计,滑轮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甲的有用功为W 甲,机械效率为η甲,拉力的功率为P 甲;乙的有用功为W 乙,机械效率为η乙,拉力的功率为P 乙。比较甲、乙两个装置可知 A.P 甲>P 乙 B.P 甲

初三物理功和机械效率经典练习题

吴老师物理辅导功和机械效率经典题集 1.(四川雅安)如图6所示,定滑轮重2N ,动滑轮重1N 。物体A 在拉力F 的作用下,1s 内将重为8N 的物体A 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0.2m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 .拉力F 的功率为1.8W D .拉力F 的大小为3n 2.(包头市)用图6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 的物体匀速提升0.1m ,所用时间为2s ,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 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所做的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3.(浙江绍兴)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和物体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第2秒末 时,物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第6秒末到第9秒末,推力F 做功是_________焦耳。 4.(四川遂宁)某实验小组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10中的甲、乙、丙所示。 (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2)填写实验3中的机械效率,比较第2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 次数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有用功 W 有/J 测力计 拉力F/N 测力计移动 距离S/m 总功 W 总/J 机械 效率η 1 2 0.1 0.2 0.9 0.3 0.27 74.1% 2 4 0.1 0.4 1.6 0. 3 0.48 83.3% 3 4 0.1 0.4 1.1 0.5 0.55 F 图6

初三物理经典题

1.(课本原题P29,3题)小华家使用的是天然气热水器,该热水器的铭牌表明了它的热效率,表示该热水器工作时,天然气完全燃烧所消耗的化学能,有多大比例转化为水的内能.小华尝试估测该热水器的热效率,以核对铭牌上的数值是否准确,他把家里自动洗衣机的“水量”设置为,用热水器输出的热水注入到洗衣机,当注入水的体积达到时洗衣机会自动停止注水.已知当时自来水的温度是,热水器输出热水的温度为,注水前天然气表的示数是,注水后变为,天然气的热值为 .请你估测该热水器的热效率. 答案详解 解:天然气释放的能量 ; 水吸收的热量 ; 该热水器的热效率. 答:该热水器的热效率为. 解析: (1) 热水器加热过程中天然气释放的能量根据即可求出; (2)直接根据即可求出洗衣机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 (3)机械效率等于水吸收的热量与消耗总的能量之比. 变式训练:1.

小华家使用的是天然气热水器,该热水器的铭牌标明了它的热效率,表示该热水器工作时,天然气完全燃烧所消耗的化学能,有多大比例转化为水的内能.小华尝试估测该热水器的热效率,以核对铭牌上的数值是否准确.他把家里自动洗衣机的水量设置为40L ,用热水器输出的热水注入洗衣机,当注入水的体积达到40L 时洗衣机便会自动停止注水.已知当时自来水的温度是15℃,热水器输出热水的温度为40℃,注水前天然气表的示数为2365.89m 3,注水后变为2366.05m 3,天然气的热值为3.2×107J/m 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小华进行了以下计算,请你将相应结果填写好(不用写计算过程,只填写结果): (1)40L 水吸收的热量为 _____; (2)共燃烧天然气的体积为 _____; (3)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_____; (4)该热水器的热效率为 _____. 答案 (1)根据水的体积,利用Q 吸=cm △t=c ρV 水△t 即可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2)天然气表前后示数之差就是共燃烧天然气的体积; (3)利用Q=qV 求出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4)机械效率等于水吸收的热量与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答案】 解:(1)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m △t=cρV 水△t

初三物理杠杆-滑轮及功-机械效率经典例题(附标准答案)

杠杆与滑轮 教学目的: 1、巩固杠杆五要素,掌握杠杆平衡条件 2、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1、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2、理解吊起动滑轮的绳n的物理意义 知识点总结: 1、杠杆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3、定滑轮:工作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特点: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方向 动滑轮:工作时,轴随中午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特点: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 典型例题解析

杠杆与滑轮: 例1:如图1—6—1(a )所示的杠杆重;不计,O 为支点,AO =0.2m ,当在A 点悬吊一重6N 的物体,绳子的拉力F =3N 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图中画出拉力矿的力臂l 2,力臂l 2为________m . (a ) ` (b ) 图1—6—1 如图1—6—1(b ),画出杠杆OAB 示意图,找到支点O ,BC 为力的作用线,画出力臂l 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 ·OA =Fl 2 代入数值:6N ×0.2m =3N ×l 2 l 2=2×0.2 m =0.4 m 答案 力臂l 2如图1—6—1(b ),l 2为0.4m 例2:杠杆OA 在力F A 、FB 的作用下保持水平静止状态,如图1—6—5(a ).杠杆的自重不计,O 为杠杆的支点,FB 的方向与OA 垂直,则下列关系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 .F A ·OA =F B ·OB B .F A ·OA <F B ·OB C . B A F F =OB OA D .F A >OA OB F B (a ) (b ) 图1—6—2

初中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答案详尽)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09?包头)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的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所做的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考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功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比较思想。 分析:(1)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工作特点是: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绳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升高高度的几倍.(2)结合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公式分别计算出所做的有用功、动滑轮自重、拉力F做功的功率、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然后和所提供的计算结果比较,得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解:A、∵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对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 ∴所做的有用功W用=Gh=10N×0.1m=1J. ∴该选项中,所做的有用功为1J,计算结果正确. B、∵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时,该滑轮组中的动滑轮由两段绳子承担,绳子上的拉力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二分之一,则:动滑轮的重力G动=2F﹣G物=2×6N﹣10N=2N. ∴动滑轮自重0.2N,计算结果不正确. C、∵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拉力F做的功是总功,则拉力F做功的功率.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计算结果不正确.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计算结果正确. 本题计算结果正确的有两个:A和D.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利用公式逐个计算,然后和选项比较,计算过程注意格式,过程和结果都有单位.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cm,高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N的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A、有用功是400J,总功是840J B、有用功是840J,额外功是400J C、总功是12O0J,机械效率是7O% D、有用功是400J,机械效率是7O% 考点:功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斜面的机械效率。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初三物理滑轮经典例题

滑轮 西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滑轮是杠杆的变 形,定滑轮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杆,其动力臂与 阻力臂等于 ________________ 。它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不能 图 7 图 11-2-17 摩擦力是 A. 60N B. 120N C. 20N D. 180N 4.如图9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 中正确的是 ( ) 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 乙是动滑轮,使用时 可以省力 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 被匀速移动(如图10),拉 2. 如图7所示,若动滑轮重和摩擦忽略不计,用滑轮或滑轮组提起 同一重物的几 3. 如图8所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 F=60N 则物体受到的 乙是定滑轮,使用 时不能省力 5.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 种方法其 F 省力 图 8 省力 D. 图9

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 的大小,则 牛时绳子的绕法 知识点 一、定滑轮 1. 定滑轮的特征:使用时,轴的位置固定, 2. 定滑轮的特点(探究实验) 物体的重G,拉力F ,物体提升的高度h , 比较G 和F , s 和h 的大小 A. F 甲v F 乙v F 丙 B. F 甲〉F 乙〉F 丙 C. F 甲 > F 乙二F 丙 D. F 甲=F 乙〉F 丙 6. 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车间, 某工人设计如图11所示 的四种方案 7. (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根截面) 力的方案是 —图11 甲 £ 12,用这个滑轮 8. 茫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如图 组提升■重为300N 的重物(忽略滑轮组和绳子重及摩擦),甲图画 出(1)当动力F=150N 时绳子绕法; (2)乙图画出当动力F=100 ( 能/不能 ;(2)使用定滑 (1)使用定滑轮 /不能)省距离 ⑶ 当改变拉力的方向时,拉力的大小是否改变? 3.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 滑轮 动滑轮的特征:使 丄⑥"F !杠杆。F G 厶匕 能 、 1. 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 不随物体一起运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光现象

2m 1m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光现象 知识点1: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m/s 。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 应 用:1、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_________m/s ;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 ,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______m 。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 A .立竿见影 B .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 C .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 D .在河岸上能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射击瞄准时运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 .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直线传播 C .电灯一定是发光体 D .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的路线会弯曲 知识点2:在光的反射中 角等于 角。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反射类 型分为 反射和 反射,他们都遵守 。能从各个方向 都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的表面发生了 。 应 用:1、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 D.老年人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的实像 2、晚上,在桌子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 在纸上,熄灭室内灯光,用电筒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 所示。从侧面看去:( )选择并说明理由。 A .白纸比镜面亮 B .镜面比白纸亮 C .白纸与镜面一样亮 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3: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立的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 距离 ,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成像原 理:根据 成像。 “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应 用:1、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坚直放置的平面镜,他在镜内所成的像将(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大小不变 D .无法确定 2.利用平面镜可以: ( ) A .成缩小的像 B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 .成倒立的虚像 D .成正立的实像 3、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节省空间. 如下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 ) A .3m B .4m C .5m D .6m 4、杨刚和程力两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桌面上 竖一块玻璃板,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 一只没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的后面.根据实验 现象回答问题: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看到玻璃板里面一支点燃的蜡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看到没点

面对中考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答案详尽)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09?包头)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的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所做的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cm,高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N的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A、有用功是400J,总功是840J B、有用功是840J,额外功是400J C、总功是12O0J,机械效率是7O% D、有用功是400J,机械效率是7O% 3、如图所示,小明用两个滑轮组成甲、乙两种不同的省力滑轮组.他分别用这两种滑轮组把质量相同的重物吊到等高的平台上,两次吊重物时他拉绳的速度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和功率的多少相同,甲装置的效率高 B、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功率的多少和效率的高低都相同 C、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率的大小和效率的高低相同,用甲装置做的功多 D、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的多少和效率的高低相同,用乙装置时功率大 4、(2010?泉州)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8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拉力所做的功为4800J,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A、67% B、73% C、83% D、100% 5、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力F1和F2分别把质量相等的重物G1和G2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

A、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B、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C、F2做功的功率大 D、F1、F2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6、用完全相同的A、B两个滑轮组(绳重及摩擦忽略不计),分别提升重为G1和G2的两物体,若G1>G2,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A和ηB,则() A、ηA>ηB B、ηA<ηB C、ηA=ηB D、无法判断 7、两滑轮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每个滑轮重力都为G0,摩擦和绳重均不计,用它们分别匀速提起重为G=5G0的物体时,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是() A、6:7 B、7:6 C、5:6 D、5:7 8、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 (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 (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物重有关; (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 (4)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与承重绳子段数有关. 然后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提出的假设,则该实验验证的假设是() A、(1) B、(2) C、(3) D、(4) 9、(2007?恩施州)下列关于简单机械的理解,正确的是()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B、吃饭时,筷子是个省力杠杆 C、使用杠杆,就是为了省力 D、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省距离 10、(2006?大连)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把重物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重物的重力为G物,动滑轮的重力为G动,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η,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工人所用的拉力为()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习题25道(含详细答案解析)

滑轮组经典习题30道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09?包头)如图所示得滑轮组将重10N得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得拉力F为6N(不计绳重与绳与滑轮间得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得就是() A、所做得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得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为83、3%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cm,高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得力将重为840N得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 A、有用功就是400J,总功就是840J? B、有用功就是840J,额外功就是400J ?C、总功就是12O0J,机械效率就是7O%??D、有用功就是400J,机械效率就是7O% 3、如图所示,小明用两个滑轮组成甲、乙两种不同得省力滑轮组。她分别用这两种滑轮组把质量相同得重物吊到等高得平台上,两次吊重物时她拉绳得速度相同.不计摩擦与绳重,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与功率得多少相同,甲装置得效率高?B、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功率得多少与效率得高低都相同 C、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率得大小与效率得高低相同,用甲装置做得功多? D、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得多少与效率得高低相同,用乙装置时功率大 4、(2010?泉州)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得滑轮组,将重800N得重物匀速提高5m,拉力所做得功为4800J,则该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就是() ?A、67% B、73% C、83%??D、100% 5、利用如图所示得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相同得时间内用大小相同得力F1与F2分别把质量相等得重物G1与G2提升到相同得高度,则( ) ?A、甲滑轮组得机械效率高??B、乙滑轮组得机械效率高 C、F2做功得功率大 D、F1、F2做功得功率一样大 6、用完全相同得A、B两个滑轮组(绳重及摩擦忽略不计),分别提升重为G1与G2得两物体,若G1〉G2,它们得机械效率分别为ηA与ηB,则( ) A、ηA〉ηB?? B、ηA<ηB ?C、ηA=ηB?D、无法判断 7、两滑轮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每个滑轮重力都为G0,摩擦与绳重均不计,用它们分别匀速提起重为G=5G0得物体时,甲、乙两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之比就是( ) ?A、6:7?B、7:6 C、5:6?? D、5:7 8、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得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 (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 (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物重有关;

初中物理-压强典型例题

压强 (1)压力方向:与受力物体的支承面相垂直.由于受力物体的受力支承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竖直面,还可能是角度不同的倾斜面,因此,压力的方向没有固定的指向,它可能指向任何方面,但始终和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相垂直. (2)单位:如重力、摩擦力等其他力的国际单位一样,是牛顿. (3)压力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 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4. F= Ps; 5.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 减小;(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例如:在生产和生活中,如果要减小压强,可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如果

要增大压强,则可以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但从实际出发,压力大小往往是不可改变的,则减小压强应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应采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 6.应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7.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8.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1)计算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p=gh 式中为液体密度,单位用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液体内某处的深度,单位用米;p为液体压强,单位用帕. ⑴推导过程: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液片受到的压强:p=F/S=ρgh。 由公式p=gh可知,液体的压强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深度h有关,跟液体重、体积、容器形状、底面积大小等其他因素都无关.

初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难题

1..如图22所示装置,杠杆OB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A ∶AB =1∶2。当在杠杆A 点挂一质量为300kg 的物体甲时,小明通过细绳对动滑轮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1,杠杆B 端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 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N 1;在物体甲下方加挂质量为60kg 的物体乙时,小明通过细绳对动滑轮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2,杠杆B 点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 2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N 2。已知N 1∶N 2=3∶1,小明受到的重力为600N ,杠杆OB 及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滑轮轴间摩擦忽略不计,g 取10N/kg 。求: (1)拉力T 1; (2)动滑轮的重力G 。 39.解: (1)对杠杆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甲、乙所示: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G 甲×OA =T 1×OB (G 甲+G 乙)×OA =T 2×OB 又知OA ∶AB = 1∶2 所以OA ∶OB = 1∶3 N 300010N/kg kg 300=?==g m G 甲甲 N 600N/kg 10kg 60=?==g m G 乙乙 N 0001N 0300311=?==甲G OB OA T N 2001N 03603 1)(2=?= += 乙甲G G OB OA T (1分) (2)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甲、乙所示 因动滑轮处于静止状态,所以: T 动1=G +2F 1,T 动2=G +2F 2 又T 动1=T 1,T 动2=T 2 所以: G G G T F 21N 5002N 1000211-=-=-= (1分) G G G T F 2 1N 6002 N 12002 22- =-= -= (1分) 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3甲、乙所示。 人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 F 人1+ N 1, = G 人, F 人2+N 2, =G 人 因为F 人1=F 1,F 人2=F 2,N 1=N 1, ,N 2=N 2, 且G 人=600N 所以: 图22 甲 乙 图1 T B T 动2 F 2 动1 F 1 人 人1 人2 人 图3 甲 乙

初中物理答题技巧及典型例题

初中物理答题技巧及例题 中考物理解题技巧指导 在中考即将来临之际,我把常用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我们在平时考试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罗列了一下,希望在考前辅导中再给学生进行一些强调和提示,能够为提高考试成绩,减小失误有所帮助。 一、通览试卷,考虑答题计划 接到试卷首先要看清楚试卷前面的说明和要求,随后冷静、迅速地认真通览一遍试卷。这样做的好处是:(1)接触每一道题,初步掌握题意,为正式审题解答题打下基础。(2)能够了解整体分量,难易试题的比例和分布,做到心中有数。有些同学以为通览试卷浪费时间,其实恰恰相反,这样才能预防错漏,少走弯路,合理利用时间,提高答卷效率。安排答题计划应考虑两个主要准则:一是自己对考试的熟知程度;二是不同考题的分值。安排好了准备用于每道题的时间后,就要按计划去做。要记住,对每一道题都写出一点答案来,远比详尽无遗地答一道题,而对其他试题却一字不答为好。 二、先易后难 统观全卷之后,对于较容易的题目,应先做解答,以便集中精力攻克难题,这样才能合理利用时间,提高考试成绩,而不至于因一两道难题耗去大部分时间,致使一些较浅易的试题由于时间仓促而解答粗疏,造成错误,甚至有时还来不及解答。在解答比较复杂的题目时,一定要“袖手于前”、落笔在后。就是在答卷之前深思熟虑,特别要抓主要点,严格解题步骤,然后再一挥而就。这既可以防止误走弯路,又可避繁就简,还节省文字、时间。 三、审清题意

审题细而又细,“咬文嚼字”,反复推敲。尤其是看来较容易的题目,更要字字认准,句句看清,严防错觉。有些题目似曾相识,更要严防疏忽大意,造成错漏。一定要做到:一不漏掉题;二不看错题;三要看准题;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要求。 要注意题目中的一些关键字,如声音的高低 ..、热量计算中温度 ..和声音的大小 升高到 ...多少度和温度升高了 ...多少度、透镜成像中告诉是物像距离还是物镜距离还是像镜距离……;要注意题目中的一些条件,如“光滑”、“静止”、“漂浮、 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水平、左、右、柱形、立方体、容器里装满.液体、用电器 正常 ..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空气阻力、滑轮重、温度对……..工作、串联 ..在…、并联 影响、轻杆)、均匀的…;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将用电器接在家庭电路上……等。 四。、规范化答题 语言规范化(用物理语言表述、且表述准确。错误类型如:蒸发→挥发;竖直向下→垂直向下;),格式规范化,不写错别字(熔化→融化、溶.化;逐渐变大→变大或大;凝华→凝化;汽化→气.化),禁止写连笔字,做到容易题不丢分,难题多抢分。 五、科学安排时间 科学安排时间的原则是,保证在能得分的地方决不丢分,不易得分的地方力争得分。在自己心中时刻要意识到,与其花10分钟去攻克一道3分的选择题,不如花10分钟去攻克一道15分的大题。在作答过程中学会随机应变。 六、细心检查订正

滑轮机械效率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滑轮专题复习 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 向,但不省力。 2.动滑轮: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这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 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滑轮组 1.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而成的,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 的方向的作用效果。 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确定方法: 在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受到的重力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股绳 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如图所示。 滑轮组绳子的穿绕方式及拉力计算 滑轮组绳子的穿绕方式很多,现以串联式滑轮为例,介绍几种滑轮组绳子的穿绕方式。1.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图1.47-7)。 2.一个定滑轮和二个动滑轮(图1.47-8)。 3.二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图.47-9甲)。 4.二个定滑轮和二个动滑轮(图1.47-9乙)。

相关公式 1、绳子段数n的确定:在定滑轮和动滑轮之间划一条虚线,将定滑轮和动滑轮隔开,然后再查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2、三个n倍关系 ① S=nh(当滑轮组处于竖直状态时)或S=nL(当滑轮组处于水平状态时) ② 物动 (不计绳子重和摩擦) ③ V 绳=n V 物 (速度比,当滑轮组处于竖直、水平状态时通用) 3、两个机械效率公式: ①η有 总(当滑轮组处于竖直状态时)或η有 总 (当滑轮组处于水 平状态时) ②有 总 有 有额 物 物动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 4、两个功率公式 ①(适用于任何状态的滑轮组) ② P=FV绳 典型习题 1、如图所示,小明用两个滑轮组成甲、乙两种不同的省力滑轮组.他分别用这两种滑轮组把质量相同的重物吊到等高的平台上,两次吊重物时他拉绳的速度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经典较难题目汇编

初中物理经典较难题目汇编 一、计算题 (每空?分,共?分) 1、小明和小强两位同学进行100m短跑比赛。小明是位短跑健将,他12.5s到达终点时,小强才跑了80m。小明得意地说:“我们再跑一次,刚才你比我落后了20m,下次我的起跑线后退20m,我们还按原来的速度跑,我多跑20m,你和我就可以同时到达终点了。小强却说:“你既然要让我20m,那么,你不用后退了,只要把我的起跑线向前移20m,我少跑20m 就行了,这样,我们准能同时到达终点。”小明说:“嗨!反正是差20m,我多跑20m,你少跑20m,还不是一回事?”小强怀疑地说:“不一定吧!我觉得好像不是一回事如果将他们的运动都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问:(1)小明和小强的速度分别是多大? (2)请你通过计算说明用他俩说的办法都能同时到达终点吗? 2、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2V,电阻R 1 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R2 的最大阻值为100Ω,当开关S闭合时, 电流表A的示数为0.2A。求: (1)电压表V的示数;(2)R2 消耗的功率;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另一位置时,电压表V1 的示数如图所示乙所示,求此时滑动变阻器R2 接入电路的阻值。 3、学校课外活动小组为检测某传感器而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传感器上标有“3V0.9W”的字样(传感器可看作一个电阻),滑动变阻器 上标有“10Ω 1A”的字样,电流表量程为0.6A,电压表量程为3V.则: (1)该传感器的电阻和额定电流各是多少?

(2 )若电路各元件均完好,检测时,为了确保电路各部分的安全,在a、b之间所加的电源电压最大值是多少? (3)根据技术资料可知,如果传感器的电阻变化超过1Ω,则该传感器就失去了作用.实际检测时,将一个电压恒定的电源加在图中a、b之间(该电源电压小于上述所求电压的最大值),闭合开关S,通过调节 来改变电路的电流 和两端的电压.检测记录如下: 通过计算分析,你认为这个传感器是否仍可使用?此时a、b间所加的电压是多少? 4、将电阻R1 和R2 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通过闭合与断开开关可以组成三种功率的电路,其中电路总功率最大时, 电阻R 2 在10s的时间或接b 时,加 热器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加热状态。已知电加热器在三个状态中,每分钟放出的热量之比是20∶10∶3,在保温状态

九年级物理 典型例题26

典型例题2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已知该物体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5 m /s ,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5 m /s ,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 平均速度的公式为 t s v =,其中s 为全程的距离,而t 代表全程的时间,因为本题并未告诉全程距离为多少,我们可以设为s ,这样前半段路程所用时间 11122v s v s t ==,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 22222v s v s t ==,全程所用时间t =t 1+t 2, 所以s /m 5.7s /m 5s /m 15s /m 5s /m 15222221212121=+??=+=+=+==v v v v v s v s s t t s v s v . 【题型试题】 试题1 想一想,填什么最正确? (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在第一秒内的速度为2 m /s ,在第二秒内的速度为3 m /s ,那么在这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解析 因为第一秒内速度为2 m /s ,所以第一秒内的路程s 1=v 1×1=2×1 m =2 m ;第二秒内的速度为3 m /s ,所以第二秒内的路程s 2=v 2×1=3×1 m =3 m ,因而两秒内的路程 共为s =s 1+s 2=2 m +3 m =5 m ,所以2 s 内的平均速度s /m 5.2s 2m 5===t s v . (2)某同学参加百米短跑,当14 s 末跑到终点时测得其速度为12 m /s ,那么该同学在跑100 m 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解析 这里要抓住平均速度的定义,并对题给条件进行一一认真的分析,这里百米赛跑意味着全程距离为100 m ,14 s 末跑到终点,意味着总共所花的时间为14 s ,而12 m /s 为跑到终点瞬间的速度,这个速度与平均速度并无直接关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 s /m 14.7s 14m 100===v s v . (3)一位同学开始跑步,在第一秒内跑了2 m ,在第二秒内跑了3 m ,在第三秒内跑了4 m ,那么在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在前3 s 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解析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应为前2 s 内的路程被2 s 所除,根据题给条件,前2 s 内路程为第一秒内路程和第二秒内路程之和即为 2 m +3 m =5 m ,所以前 2 s 的平均速度为 s /m 5.2s 2m 5==v ;前3 s 内的平均速度应为前3 s 内的路程之和被3 s 所除.根据题给条件, 前3 s 内路程之和为2 m +3 m +4 m =9 m ,所以前3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s /m 3s 3m 9== 'v . 从这一题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时间和路程范围来说,平均速度的值是不同的,所以说在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搞清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试题2 看一看,你能选出正确答案吗? 关于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为( ) A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选取无关 B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选取有关 C .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 D .物体的平均速度,就是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解析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意味着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它在通过任何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任一位置的速度和任一时刻的速度都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