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2017史纲粉笔笔记(整理版)

考研政治2017史纲粉笔笔记(整理版)
考研政治2017史纲粉笔笔记(整理版)

14分(选择题、分析题)

重点:周年纪念;和毛中特结合

学习方法:历史分析,时间线索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历史背景)1840-1919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中国近代史起点: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起点:虎门销烟

2.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英)紧接着签订了《虎门条约》(中英)《望厦条约》(中美)《黄埔条约》(中法)------从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阶级关系:旧阶级:农民阶级(主力军)和地主阶级。

新阶级:工人阶级(新生产力代表、最革命的阶级)和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解放生产力1949);(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发展生产力)-----中国梦

5.第一次反侵略武装斗争: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6.帝国主义列强没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

7.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2)经济技术的落后。

8.民族意识的觉醒

(1)林则徐——《四洲志》,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3)1895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4)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851-1898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戊戌维新运动)

1.太平天国---农民阶级(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第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未能付诸实施。《资政新篇》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未能付诸实施。

2.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1)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重要原因:(1)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2)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3)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3.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兴办的洋务事业: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北洋水师是主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5.洋务运动的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疯一宿)

6.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思想第一次正面交锋):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7.戊戌运动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主观原因:维新派的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8.戊戌运动的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上而下的改良行不通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孙中山诞辰)1894-1918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第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辛丑条约》——庚子赔款(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清末“新政”的破产。(皇族内阁)第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兴中会(1894)—第一个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1905)—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3.三民主义学说的局限性:(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方面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另一方面放松了汉族封建势力。(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难以得到真正保证。(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4.关于革命和改良的辩论(改良派:康梁。辩论地点:报纸)论战内容:(三个要不要。区分与维新派的论战。)(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5.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清帝被迫退位。

6.中华民国的建立:南京临时政府: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8.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失败的标志: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失败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我党中共二大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9.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历史启示):(1)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3)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的是辛亥革命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为争取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10.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虽然强大但是不能当领导;洋务运动——不能只发展经济,要学习思想;维新运动——自上而下的改良行不通;辛亥革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27

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杂志。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

2.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1)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2)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要根本改造国民性,是不可能的。(3)使用的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3.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4.五四运动的爆发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参与者: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5.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民主(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指导作用

6.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7.中共一大(1921年)(1)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2)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3)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4)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坚强的领导力量: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崭新的奋斗目标-----民主革命纲领;新的革命方法-----群众路线

9.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中共二大:(1)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当前阶段的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2)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重点:(1)一大(①立党;②提出党纲;)。(2)二大(①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最低;②走群众路线)

10.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中共三大: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

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提出新三民主义,新在——①民族主义中突出反帝内容;②民权主义中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③民生,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又提出耕者有其田得原则

11.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国民大革命:1925-1927年,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革命的斗争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深刻。)

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2个)反革命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发生动摇,统一战线剧烈分化。

(2)主观原因:(3个)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缺乏经验,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共产国际不切实际的指导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内战)1927-1937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国民党实行的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八七会议(1927):(1)内容:清算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主要代表人物是陈独秀。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意义: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论证红色政权存在的主客观条件

《井冈山的斗争》1928-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三结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了解即可

《反对本本主义》1930---两个著名论断“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4.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5.土地政策:(1)井冈山土地法-1928:意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缺点: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

(2)兴国土地法-1929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原则性的更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6.阶级路线和分配方法:(1)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促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7.三次“左”倾错误:“左”倾盲动错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左”倾冒险主义错误-1930年6月至1930年9月;“左”倾教条主义错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

党内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郁的左倾情绪(2)共产国际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3)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8.遵义会议(1935)。内容: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9.红军长征的胜利:1936年-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三大红军主力的长征胜利结束。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

1.日本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1937年七七事变是全面抗战的起点

2.一二·九运动标志着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到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5年,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特点:(1)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2)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3)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4.国民党正面战场失利原因:客观原因——敌我力量对立,日军占优势。主观原因——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5.洛川会议——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战争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中国取得胜利的最关键阶段)、战略反攻。(为什么持久?日强我弱,日小我大)(今年新增:兵民是胜利之本)。

6.战略防御阶段正规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战略相持阶段游击战争(百团大战)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7.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1)独立自主原则。(2)发展进步势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争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孤立顽固势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的策略总(3)又联合又斗争政策。(4)有理有利有节原则

8.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政治建设: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经济建设: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既调动了广大农民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

文化建设: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等学校。(文化建设:了解即可)

9.1938,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0.延安整风运动(三反三整)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反对主观主义-最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整风运动的重点是教条主义,主要代表者王明。整风运动全党的思想解放,实事求是。)

11.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正式命名。(六届七中全会通过《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七大通过《论联合政府》、《愚公移山》)

12.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投降书、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规定台湾收回)

1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东方主战场)

1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主要原因:中流砥柱(具体了解即可);决定性因素(人民);同情和支持(外因,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1.重庆谈判(1945):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1946年政协会议(旧民主主义性质)

2. 1946年6月26日,全国内战起点,解放战争开始;内线-外线,解放区继续土地革命

3.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1)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

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其他内容了解即可))(2)《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4.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自身软弱性,不能担当领导革命的重任。(2)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3)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方针:迅速夺取全国胜利、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总任务和主要途径: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两个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保持艰苦风斗。)

6. 1949年政协: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共同纲领》:大宪章、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49-1956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历史任务、主要矛盾(国际上:新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内: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都变了

2.新民主主义社会特点:政治上(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阶级联合专政)、经济上(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文化上(马克思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民族的大众的文化)。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目的是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改中,由征收改为保存富农经济)

4.建国初的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资本主义工商业方式:和平赎买。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7.利润分配:(四马分肥)即将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

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制度全面确立的标志: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的意义:(1)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2)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3)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4)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76

1.中共八大(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3)三大建设:经济、政治、党建。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2.《论十大关系》(1)基本方针: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2)意义: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内容: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2)意义: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

3.中共十二大(1982):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

4.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5.邓小平南方谈话: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社会主义的本质;(3)发展才是硬道理;(4)“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5)加强党的建设;(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

6.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7.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中共十八大: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举措

9.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三个自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件大事:(1)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2)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3)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