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数的运算定律

吉林省白山市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数的运算定律
吉林省白山市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数的运算定律

吉林省白山市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数的运算定律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

A .

B .

C . 1

D . 2

2. (2分) 1999+904=()

A . 3902

B . 1904

C . 4901

D . 2903

3. (2分) (2019五上·大田期末) 下面算式中,与40.4×25的结果相等的是()

①10.1×(4×25)②(40.4﹣0.4)×25③40×25+0.4×25 ④1.01×(0.4×25)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4. (2分) (2018四下·云南期中) 简算76×99时,用到()。

A . 乘法交换律

B . 乘法结合律

C . 乘法分配律

D .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5. (2分)56+56×4与()相等。

A . 56×(4+1)

B . 56×4+1

C . 4×(56+1)

6. (2分) (2020五上·十堰期末) 对于方程5.4x-0.4 x =2.8得到5 x =2.8,运用的是()。

A . 乘法交换律

B . 乘法分配律

C . 乘法结合律

7. (2分)4.57×1.8+1.8×5.43=()

A . 18

B . 10

C . 1

D . 11

8. (2分) (2018五上·甘肃月考) 计算9.9×25的简便方法是()。

A . 9×9×25

B . (10-1)×25

C . (10-0.1)×25

D . 4.9×5×25

9. (2分)广州新电视塔是广州市目前最高的建筑,它比中信大厦高278米.中信大厦高322米,那么广州新电视塔高()米.

A . 590

B . 600

C . 44

D . 500

10. (2分)已知○×△=□,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A . ○×□=△

B . △×□=○

C . □÷△=○

二、判断题 (共7题;共14分)

11. (2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12. (2分)只要从左往右算,就一定能算出正确结果。

13. (2分)我来当裁判(判断正误)。

(99×125)×8=99×(125×8),这里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14. (2分) 4+12=12+4()

15. (2分)计算×8×12时,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16. (2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17. (2分)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计算时一定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

三、填空题 (共13题;共44分)

18. (2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________

19. (6分)星期天,小红到商店买了圆珠笔和钢笔各6支,已知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每支5元.小红付给售货员50元.

(1)小红共花了________钱?

(2)售货员应找给小红________元钱?

20. (1分)计算(能简便计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

=________

21. (4分)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72 000÷125÷8=________

22. (10分)怎样简便怎样算.

125×32=________

23. (3分)加法的运算定律是加法交换律和________,用字母表示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4. (2分)根据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填上合适的数.

(1)14×28+26×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8×125=(________+________)×125

25. (1分)

一辆货车和一辆的士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驶43.5千米,的士每小时行驶49.5千米。6.5小时后两车共行驶了(________ )千米。

26. (2分)用字母表示以下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________;

乘法分配律:________.

27. (4分)先说说下面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再计算.

12÷2×3=________12÷(2×3)=________

28. (4分)在计算2.8+1.2×0.7时,先算________法,再算________法,最后的结果是________.

29. (1分) (2019四上·开福期末) 一个乘法算式的积是60,一个因数乘7,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________.一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以5,要使商不变,除数要________.

30. (4分)由6×37037=222222,所以3×37037=________

四、计算题 (共4题;共55分)

31. (5分) (2019四下·长沙期末)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①1.93+7.5-1.93+7.5

②4.67-1.33-2.67

③37×101-37

④25×[(9.6+8.4)÷6]

⑤25×16×5

⑥73-360÷120+27

32. (10分)简算。

(1)(40+8)×25

(2)125×(8+80)

(3)86×99

(4)75×23+25×23

(5)325×101-325

(6)28×18-8×28

33. (20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1) 146+451+54

(2) 932﹣27﹣73

(3) 767+299

(4) 482﹣203

34. (20分) (2020六上·达川期末) 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① × ×

② ÷ ×

③( - )×24

④ ×99+

⑤( + × )÷

⑥ ÷[ ×( + )]

五、解答题 (共2题;共10分)

35. (5分)连线(把得数相等的两个算式连起来)

36. (5分)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62-12)×14=□○□○□○□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1、

2-1、

3-1、

4-1、

5-1、

6、答案:略

7-1、

8-1、

9-1、

10-1、

二、判断题 (共7题;共14分)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三、填空题 (共13题;共44分) 18-1、

19-1、

19-2、

20、答案:略

21-1、

22-1、

23-1、

24-1、

24-2、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四、计算题 (共4题;共55分) 31-1、

32-1、32-2、32-3、32-4、32-5、32-6、

33-1、

33-2、

33-3、

33-4、

34-1、

五、解答题 (共2题;共10分)

35-1、36-1、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之定律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定律大全 加法交换律: 简介 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在从左往右算的顺序,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此定律为小学四年级的学习内容。 公式 a+b=b+a 加法结合律: 定义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但和不变 法则 a+b+c=a+(b+c)=(a+c)+b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 例题 78+56+44=78+(56+44)=78+100=178 乘法交换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它是一种简算定律,在小学四年级均有涉及。乘法交换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主要公式为ab=ba(注意,在乘法与数字中,乘号用·表示,列:a·b=b·a或:ab=ba)。 作用 它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在日常生活中乘法交换律运用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在一些较复杂的运算中起到简便的作用。 应用 (1)因数中间有零或者未尾有零交换位置相乘一般情况下可以简便计算过程。 (2)其中一个因数由重复的数字组成的,利用交换律计算也有简便。 运算例题

如: 3×4×5=3×5×4=60 5.5×9×10=5.5×10×9=55×9=495 乘法结合律: 定义: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运算方法 主要公式为(a×b)×c=a×(b×c),它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 .在日常生活中乘法结合律运用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在一些较复杂的运算中起到简便的作用。 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注意:乘法结合律不适用于向量的计算。例子: 69×125×8 =69×(125×8) =69×1000 =69000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x c=axc+bxc 还有一种表示法: ax(b+c)=ab+ac 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化简)的要约分(化简)。 例1:4/5×3=4×3/5=12/5 例2:3/22×2=3×2/22=6/22=3/11 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化简)的要约分(化简)。 例1:5/6×1/3=5×1/6×3=5/18 例2:2/5×1/4=2×1/5×4=2/20=1/10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最新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公式定义 第一部分:概念 第二部分:定义定理(算术方面) 第三部分:计算公式 第四部分:几何体 第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 除以任何不是O 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 的乘法,可以先把O 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 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 除外),分数的大 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 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22,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 或3:6 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23,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2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25,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26,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

小学数学的计算法则2018

小学数学的计算法则 1、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整数乘法法则: (1)从右边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 (2)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4、整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先看除数有几位,再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多一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 (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5、混合运算法则: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3)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4)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有多种括号的从小到大计算。 6、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7、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8、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 (1)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1)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0、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1) 同分母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 (3)短除法:用几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除数的积是最大公因数;用公有的质因数去除除,除到两两互质,除数和商的

三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法则与公式大全,建议给孩子打印

三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法则与顺序 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 (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 ×(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

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

六年级分数的四则运算+简便计算 专题复习 一、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运算法则是:1、加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乘法:先约分,分子乘分子作为积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为积的分母 3、除法:除以一个数就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运算顺序是:1、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按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 2、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 3、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4、如果符合运算定律,可以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练习: 1、34 -(15 + 13 )× 98 2、 107 13151321÷?????????? ??+- 3、??? ??-+614121÷121 4、 9798411÷??? ???- 5、?? ???????? ??-÷109329712 6、 52593145-?- 7、8949581÷+? 8、(52-81)÷40 1 二、分数四则运算的简便运算 引言:分数乘法简便运算所涉及的公式定律和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是一样的,基本上有以下三个: ① 乘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乘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乘法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题时,我们要善于观察,仔细审题,发现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来选择适当的公式或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分数简便运算常见题型 第一种:连乘——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例题:1)1474135?? 2)56153?? 3)26 6 831413? ? 涉及定律:乘法交换律 b c a c b a ??=?? 基本方法:将分数相乘的因数互相交换,先行运算。 第二种: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题:1)27)27498(?+ 2)4)41101(?+ 3)16)2 1 43(?+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 bc ac c b a ±=?±)( 基本方法:将括号中相加减的两项分别与括号外的分数相乘,符号保持不变。 第三种: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例题:1)213115121?+? 2)61959565?+? 3)75 1754?+?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逆向定律 )(c b a c a b a ±=?±? 基本方法:提取两个乘式中共有的因数,将剩余的因数用加减相连,同时添加括号,先行运算。7 第四种:添加因数“1”

小学数学27条计算方法与法则归类汇总

小学数学27条计算方法与法则归类汇总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被除数前三位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与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及运算定律 1 正方形 知道边长求周长:周长=边长×4 C=4a 知道边长求面积:面积=边长×边长 S= a×a= a2 2 正方体 知道棱长求表面积: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知道棱长求体积: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3 =S底×h 3 长方形 知道长和宽求周长:周长=(长+宽)×2 C=2(a+b) 知道长和宽求面积: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知道长、宽、高求表面积: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知道长、宽、高求体积: 体积=长×宽×高

V=abh= S底×h 5 三角形 知道底、高,求面积: 面积=底×高÷2 s=ah÷2 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求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 知道底和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高=面积÷底 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求底: 底=面积÷高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 下底=面积×2÷高—上底

知道圆锥体的体积和底面积求高: 高=圆锥体的体积×3÷底面积 知道圆锥体的体积和高求底面积: 底面积=圆锥体的体积×3÷高 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 a+b=b+a 。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 a×b=b×a。 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

小学数学全部公式定理

小学数学全部公式定理 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也没有,用0表示。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 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a。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a的约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6.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7、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8、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9、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10、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11、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 叫做反比例关系。 12、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1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14、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5、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法。 16、最大公因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17、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8、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 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备课讲稿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 一:相关知识点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6.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 ,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 ,12是1/12的倒数。 7.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 ,把0.25化成分数,即1/4 ,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 ,1/0.25等于4 ,所以0.25的倒数4 ,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8.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9.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0.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1.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2.比的意义: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的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1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比的基本性质用于化简比。) 14.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a+b)+c=a+(b+c)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 ×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分配律:a×(b+c)=a×b+a×c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及方法知识汇总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及方法知识汇总 一、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 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 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 算加减; ③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①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②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③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 ①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②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①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②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①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②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②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①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的总结

运算定律的总结 1、加法交换律:a+b=b+a ①34+37+66 ②28+253+122 ③421+196+79 2、乘法交换律:a×b=b×a ①25×37×4 ② 125×15×8 ③25×17×8 3、加法结合律经常与加法交换律同时使用 (a+b)+c=a+(b+c) ①34+37+66 ②64+(237+226)③32+67+18+33 ④456+231+124+19 4、乘法结合律经常与乘法交换律同时使用 (a×b)×c=a×(b×c) ①8×(14×125)④4×8×125×25 ⑤2×125×25×5×4×8 5、连减运算性质:a-b-c=a-(b+c) ①178-62-38 ②900-176-124 ③345-268-32 注:连减定律经常倒过来用:a-(b+c)= a-b-c ①456-(56+118)②465-(165+289)③892-(78+492) 6、连除运算性质:a÷b÷c=a÷(b×c) ①2600÷25÷4 ②3000÷125÷8 ③3600÷15÷6 注:连除定律经常倒过来用:a÷(b×c)=a÷b÷c ①2600÷(26×4)②420÷(5×7) ③72÷(4×9) ④4900÷(7×5)⑤720÷(24×6) 周一: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交换律 ①19+27+53+61 ②32+67+18+33 ③456+231+124+19 ④127+(83+64) ⑤6×(63×5)⑥76×5×4 ⑦25×17×8 ⑧125×4×8×25 周二:连减和连除运算定律 ①1200-624-76 ②7827-93-107 ③456-(56+118)④729-(73+29)①6300÷25÷4 ②3000÷125÷8 ③6300÷(7×5)⑤240÷(8×6)

小学数学公式定律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1、长方形的周长= (长+ 宽)× 2 C=(a+b) ×2 2、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 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S=ab 4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2 S=ah ÷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S=ah 7 、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 S=(a+b) h÷2 8 、直径= 半径×2d=2r 半径= 直径÷ 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 2 c= πd =2 πr 10 、圆的面积= 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 2 12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V =abh 13 、正方体的表面积= 棱长×棱长× 6 S =6a 14 、正方体的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V=a.a.a= a 15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 、圆柱的表面积= 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 πr +2 πrh=2 π(d ÷2) +2 π(d ÷2)h=2 π(C÷2÷π) +Ch 17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 πr h= π(d ÷2) h= π(C÷2 ÷π) h 18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3 V=Sh ÷3= πr h ÷3= π(d ÷2) h ÷3= π(C÷2 ÷π) h ÷3

19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 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 1 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 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C 周长S 面积a 边长周长=边长× 4 C=4a 面积= 边长×边长S=a ×a 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 棱长×棱长× 6 S 表=a ×a×6 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V=a ×a ×a 3 、长方形 C 周长S 面积a 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 高 (1) 表面积(长×宽+ 长×高+ 宽×高)×2

小学数学运算法则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无,a÷0是错误的表达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 4、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 =0(a≠0)

知识点三: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和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的乘法运算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 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①(a+b)×c=a×c+b×c;a×c+b×c=(a+b)×c; ②a×(b—c)=a×b—a×c;a×b—a×c=a×(b—c) 6、连减定律:

小学数学基本定义与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基本定义与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基本定义与运算定律 (一)数与数字的区别:数字(也就是数码),是用来记数的符号,通常用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0~9这十个数字。其他还有中国小写数字,大写数字,罗马数字等等。 数是由数字和数位组成。 (1).0的意义: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温度等。0是一个完全有确定意义的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0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是任何自然数(0除外)的倍数。0不能作除数。 (2).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简单说就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3).整数: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 (4).小数:小数是特殊形式的分数,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但是不KCB齿轮油泵能说小数就是分数。(5).混小数(带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混小数,也叫带小数。 (6).纯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7).有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 (8).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无数个数字(不包含全为零)的小

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π也是无限小数。 (9).循环小数:小数部分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ZYB-B可调压齿轮泵小数。例如:0.333……,1.2470470470……都是循环小数。 (10).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十分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 (11).混循环小数:与纯循环小数有唯一的区别,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 (12).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二)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3).带分数:一个可调压渣油泵整数(零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也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化。 (三)十进制: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各国常用的一种记数方法。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10个较低的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常说“满十进一”,这种以“十”为基数的进位制,叫

小学数学公式和定律大全

小学数学所有公式和定律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二、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的公式: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的公式: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一、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完整版)分数运算法则

书 香 浸 润, 励 志 成 长! 一、分数加、减计算法则: 1)分母相同时,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分母不相同时,要先通分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二、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 98×5表示求5个9 8的和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 98×43表示求98的4 3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六)、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 (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 “占”、“是”、“比”的后面 3、求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 几几 。 4、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 相当于 “×” “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七)、倒数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小学数学常用运算定律

小学数学常用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a+(b+c)=(a+c)+b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a(bc)=(ac)b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ab+ac= 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 除法的运算性质: a÷b÷c=a÷(b×c) a÷(b×c)= a÷b÷c= a÷c÷b a÷b×c=a÷(b÷c) a÷(b÷c)= a÷b×c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正方形(C:周长 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圆形(S:面积C:周长л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S=лr2

小学数学常用单位和进率质量(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地积单位1亩=10分,1公顷=15亩,1亩≈667平方米, 1公顷=100公亩=10000平方米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000毫升 时间单位: 1天=24时1时=60分1分=60秒1年=12月 1月=3旬(上旬、中旬都是10天,剩下的天数为下旬)

小学数学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

小学数学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 小学数学法则知识归类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 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十一)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十二)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十三)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汇总(打印精编版)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汇总 1、提取公因式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 0.92×1.41+0.92×8.59 =0.92×(1.41+8.59) 2、借来借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例如: 9999+999+99+9 =9999+1+999+1+99+1+9+1—4 3、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 3.2×12.5×25 =8×0.4×12.5×25 =8×12.5×0.4×25

4、加法结合律 注意对加法结合律 (a+b)+c=a+(b+c) 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如: 5.76+13.67+4.24+ 6.33 =(5.76+4.24)+(13.67+6.33) 5、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结 这种方法要灵活掌握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考卷上看到99、101、9.8等接近一个整数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拆分。 例如: 34×9.9 = 34×(10-0.1) 案例再现:57×101=? 6利用基准数 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 例如: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7利用公式法 (1) 加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