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接口介绍

通信接口介绍
通信接口介绍

一IIC通信

现今,在低端数字通信应用领域,我们随处可见IIC (Inter-Integrated Circuit) 和SPI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身影。原因是这两种通信协议非常适合近距离低速芯片间通信。Philips (for IIC)和Motorola(for SPI)出于不同背景和市场需求制定了这两种标准通信协议。IIC 开发于1982年,当时是为了给电视机内的CPU和外围芯片提供更简易的互联方式。电视机是最早的嵌入式系统之一,而最初的嵌入系统是使用内存映射(memory-mapped I/O)的方式来互联微控制器和外围设备的。要实现内存映射,设备必须并联入微控制器的数据线和地址线,这种方式在连接多个外设时需大量线路和额外地址解码芯片,很不方便并且成本高。

为了节省微控制器的引脚和和额外的逻辑芯片,使印刷电路板更简单,成本更低,位于荷兰的Philips实验室开发了‘Inter-Integrated Circuit’,IIC 或IIC ,一种只使用二根线接连所有外围芯片的总线协议。最初的标准定义总线速度为100kbps。经历几次修订,主要是1995年的400kbps,1998的3.4Mbps。

有迹象表明,SPI总线首次推出是在1979年,Motorola公司将SPI总线集成在他们第一支改自68000微处理器的微控制器芯片上。SPI总线是微控制器四线的外部总线(相对于内部总线)。与IIC不同,SPI没有明文标准,只是一种事实标准,对通信操作的实现只作一般的抽象描述,芯片厂商与驱动开发者通过data sheets和application notes沟通实现上的细节。IIC(INTER IC BUS)

IIC的数据输入输出用的是一根线,但是由于IIC的数据线是双向的,所以隔离比较复杂,SPI则比较容易。所以系统内部通信可用IIC,若要与外部通信则最好用SPI带隔离(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但是IIC和SPI都不适合长距离传输。

IIC总线是双向、两线(SCL、SDA)、串行、多主控(multi-master)接口标准,具有总线仲裁机制,非常适合在器件之间进行近距离、非经常性的数据通信。在它的协议体系中,传输数据时都会带上目的设备的设备地址,因此可以实现设备组网。

IIC通信:是两根线,发送的开始状态和结束状态都与SCL有关,SDA上先发送设备地址,后发送寄存器地址和数据。硬件简单,软件协议稍微多点,比如开始状态,结束状态,数据变化状态对时序都有严格要求

IIC 是多主设备的总线,IIC没有物理的芯片选择信号线,没有仲裁逻辑电路,只使用两条信号线——‘serial data’(SDA) 和‘serial clock’(SCL)。IIC协议规定:

1. 每一支IIC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七位设备地址;

2. 数据帧大小为8位的字节;

3. 数据(帧)中的某些数据位用于控制通信的开始、停止、方向(读写)和应答机制。IIC 数据传输速率有标准模式(100 kbps)、快速模式(400 kbps)和高速模式(3.4 Mbps),另外一些变种实现了低速模式(10 kbps)和快速+模式(1 Mbps)。

物理实现上,IIC 总线由两根信号线和一根地线组成。两根信号线都是双向传输的,参考下图。IIC协议标准规定发起通信的设备称为主设备,主设备发起一次通信后,其它设备均为从设备。

IIC 通信过程大概如下。首先,主设备发一个START信号,这个信号就像对所有其它设备喊:请大家注意!然后其它设备开始监听总线以准备接收数据。接着,主设备发送一个7位设备地址加一位的读写操作的数据帧。当所设备接收数据后,比对地址自己是否目标设备。如果比对不符,设备进入等待状态,等待STOP信号的来临;如果比对相符,设备会发送一个应答信号——ACKNOWLEDGE作回应。

当主设备收到应答后便开始传送或接收数据。数据帧大小为8位,尾随一位的应答信号。主设备发送数据,从设备应答;相反主设备接数据,主设备应答。当数据传送完毕,主设备发送一个STOP信号,向其它设备宣告释放总线,其它设备回到初始状态。

基于IIC总线的物理结构,总线上的START和STOP信号必定是唯一的。另外,IIC总线标准规定SDA线的数据转换必须在SCL线的低电平期,在SCL线的高电平期,SDA线的上数据是稳定的。

在物理实现上,SCL线和SDA线都是漏极开路(open-drain),通过上拉电阻外加一个电压源,在总线没用工作的情况下,两根线默认为高电平。当把线路接地时,线路为逻辑0,当释放线路,线路空闲时,线路为逻辑1。基于这些特性,IIC设备对总线的操作仅有“把线路接地”——输出逻辑0。

IIC总线设计只使用了两条线,但相当优雅地实现任意数目设备间无缝通信,堪称完美。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有两支设备同时向SCL线和SDA线发送信息会出现什么情况。

基于IIC总线的设计,线路上不可能出现电平冲突现象。如果一支设备发送逻辑0,其它发送逻辑1,那么线路看到的只有逻辑0。也就是说,如果出现电平冲突,发送逻辑0的始终是“赢家”。

总线的物理结构亦允许主设备在往总线写数据的同时读取数据。这样,任何设备都可以检测冲突的发生。当两支主设备竞争总线的时候,“赢家”并不知道竞争的发生,只有“输家”发现了冲突——当“写一个逻辑1,却读到0时——而退出竞争。

10位设备地址: 任何IIC设备都有一个7位地址,理论上,现实中只能有127种不同的IIC设备。实际上,已有IIC的设备种类远远多于这个限制,在一条总线上出现相同的地址的IIC设备的概率相当高。为了突破这个限制,很多设备使用了双重地址——7位地址加引脚地址(external configuration pins)。IIC 标准也预知了这种限制,提出10位的地址方案。

10位的地址方案对IIC协议的影响有两点:1.地址帧为两个字节长,原来的是一个字节;2. 第一个字节前五位最高有效位用作10位地址标识,约定是“11110”。

除了10位地址标识,标准还预留了一些地址码用作其它用途,如下表:

时钟拉伸: 在IIC 通信中,主设备决定了时钟速度。因为时钟脉冲信号是由主设备显式发出的。但是,当从设备没办法跟上主设备的速度时,从设备需要一种机制来请求主设备慢一点。这种机制称为时钟拉伸,而基于I2C结构的特殊性,这种机制得到实现。当从设备需要降低传输的速度的时候,它可以按下时钟线,逼迫主设备进入等待状态,直到从设备释放时钟线,通信才继续。

高速模式: 原理上讲,使用上拉电阻来设置逻辑1会限制总线的最大传输速度。而速度是限制总线应用的因素之一。这也说明为什么要引入高速模式(3.4 Mbps)。在发起一次高速模式传输前,主设备必须先在低速的模式下(例如快速模式)发出特定的“High Speed Master”信号。为缩短信号的周期和提高总线速度,高速模式必须使用额外的I/O缓冲区。另外,总线仲裁在高速模式下可屏蔽掉。更多的信息请参与总线标准文档。

参考自:https://www.360docs.net/doc/3b8603355.html,/uid-16100003-id-3059814.html

关于IIC的响应问题:对于每一个接收设备(从设备,slaver),当它被寻址后,都要求在接收到每一个字节后产生一个响应。因此,the master device 必须产生一个额外的时钟脉冲(第九个脉冲)用以和这个响应位相关联。

在这个脉冲期间,发出响应的从设备必须将SDA拉低并在时钟脉冲的高电平期间保持住。这表示该设备给出了一个ACK。如果它不拉低SDA线,就表示不响应(NACK)。

另外,在从机(发送方)发送完最后一个字节后主设备(接收方)必须产生一个不响应位,用以通知从机(发送方)不要再发送信息了,这样从机就知道该将SDA释放了,而后,主机发出一个停止位给slaver。

总结下,IIC通讯中,SDA 和SCL 都是有主机控制的,从设备只是能够将SDA线拉低而已。对于SCL线,从机是没有任何能力去控制的。从机只能被动跟随SCL。

再说的清楚些:

主机发送数据到从机的状态下:主机控制SCL信号线和SDA信号线,从机只是在SCL线为高的时候去被动读取SDA线。

主机读取从机的数据的状态下:主机来发出时钟信号,从机只是保证在时钟信号为高电平的时候的SDA的状态而已。

//----------------------------------------

补充@201108311142

SDA和SCL已经通过上拉电阻被上拉,master可以控制(拉低或者释放)这两条线,而slaver 只能控制SDA线。当master发送数据时,master会适时地将SDA和SCL拉低或释放(拉高)。确切的时序应该是这样的:

当mater要发送一个start时,mater会将SDA拉低,这就可以了,因为此时的SCL一定是High。好了,一个start就这样发出去了。而slaver也会发现这个start信号的发生,slaver 便会准备好接收接下来的数据了。紧接着,master要发送一个Byte的数据了,一位一位的发出这8个bits。这时master会先将SCL拉低,然后在SCL为低的状态下将一个bit准备好放到SDA上(比如要发送一个0,master就会通过拉低SDA来放好这个0),然后master会把SCL拉高(释放),此时slaver会立刻检测到SCL的变化,由此聪明的slaver 便知道master已经将要发送的那个bit准备好了,slaver便会在这个SCL的高电平期间尽快(maser不会等你很久的哦)去读取一下SDA,嗯读到了一个0,slaver就把这个0放到自己的移位寄存器中待后续处理。master会在一个设定好的时间后把SCL再次拉低,然后在SCL为低电平期间把下一个bit放到SDA上,然后再把SCL拉高,然后slaver在SCL的高电平期间再去读SDA。。。。。如此反复8次,一个Byte的传输便告结束。当这8个bit 发完后,SCL是处于低电平的(被master拉低的),SDA是出于高电平的(master已经释放了SDA)。

当一个字节发送完毕后,master会释放SDA(拉高)并拉低SCL,此时slaver如果打算发出一个ACK的话,它必须在这个SCL被master拉低的短暂时间内去主动将SDA拉低并保持住 (此前我们说过,SDA此时已经被master释放,所以slaver才有机会去拉低这个SDA)。master会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后再次将SCL拉高,并在拉高的期间去读取SDA线的状态,如果读到低电平,则认为收到了来自slaver的响应(ACK),否则认为slaver没有响应(NACK)刚才发送的那一个Byte。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i2c通讯中的第9个时钟周期。当master 读完这个ACK / NACK 后,会再次将SCL拉低,用以通知slaver:第9个时钟周期已经结束,你现在可以释放SDA了。而此时master也可以向SDA上准备下一个Byte的第一个bit。继而重复上述过程。。。。。或者,master也许想在接下来发送一个stop过去,那么master会在这个SCL为低的时间内将SDA拉低,而后再将SCL拉高,在SCL为高的期间再将SDA释放(拉高) 。这样,一个STOP位就产生了。你会发现此后的SDA和SCL都是高,这就是是所谓的总线空闲了!

一句话:SCL是单向的,由master控制。而SDA是双向的,master可以控制,slaver也可以控制。

阅读上述过程时,始终牢记:SDA上的数据必须在SCL为高电平期间保持稳定,SDA上的数据只能在SCL为低电平期间变化。(开始信号和结束信号例外)!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每传输8位数据之后,都会有ACK信号,有以下3种例外:

(1)当从机不能响应从机地址时(例如它正忙于其他事而无法相应I2C总线的操作,或者这个地址没有对应的从机),在第9个SCL周期内SDA线没有被拉低,即没有ACK信号。这时,主机发出一个P信号终止传输或者重新发出一个S信号开始新的传输。

(2)如果从机接收器在传输过程中不能接收更多的数据时,它也不会发出ACK信号。这样,主机就可以意识到这点,从而发出一个P信号终止传输或者发出一个S信号开始新的传输。(3)主机接收器在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后,也不会发出ACK信号。于是,从机发送器释放SDA线,以允许主机发出P信号结束传输。

IIC vs SPI: 哪位是赢家?

我们来对比一下IIC 和SPI的一些关键点:

第一,总线拓扑结构/信号路由/硬件资源耗费

IIC 只需两根信号线,而标准SPI至少四根信号,如果有多个从设备,信号需要更多。一些SPI变种虽然只使用三根线——SCLK, SS和双向的MISO/MOSI,但SS线还是要和从设备一对一根。另外,如果SPI要实现多主设备结构,总线系统需额外的逻辑和线路。用IIC 构建系统总线唯一的问题是有限的7位地址空间,但这个问题新标准已经解决——使用10位地址。从第一点上看,IIC是明显的大赢家。

第二,数据吞吐/传输速度

如果应用中必须使用高速数据传输,那么SPI是必然的选择。因为SPI是全双工,IIC 的不是。SPI没有定义速度限制,一般的实现通常能达到甚至超过10 Mbps。IIC 最高的速度也就快速+模式(1 Mbps)和高速模式(3.4 Mbps),后面的模式还需要额外的I/O缓冲区,还并不是总是容易实现的。

第三,优雅性

IIC 常被称更优雅于SPI。公正的说,我们更倾向于认为两者同等优雅和健壮。IIC的优雅在于它的特色——用很轻盈的架构实现了多主设备仲裁和设备路由。但是对使用的工程师来讲,理解总线结构更费劲,而且总线的性能不高。

SPI的优点在于它的结构相当的直观简单,容易实现,并且有很好扩展性。SPI的简单性不足称其优雅,因为要用SPI搭建一个有用的通信平台,还需要在SPI之上构建特定的通信协议软件。也就是说要想获得SPI特有而IIC没有的特性——高速性能,工程师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另外,这种自定的工作是完全自由的,这也说明为什么SPI没有官方标准。IIC 和SPI都对低速设备通信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不过,SPI适合数据流应用,而IIC更适合“字节设备”的多主设备应用。

小结: 在数字通信协议簇中,IIC和SPI常称为“小”协议,相对Ethernet, USB, SATA, PCI-Express 等传输速度达数百上千兆字节每秒的总线。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各种总线的用途是什么。“大”协议是用于系统外的整个系统之间通信的,“小”协议是用于系统内各芯片间的通信,没有迹象表明“大”协议有必要取代“小”协议。IIC和SPI的存在和流行体现了“够用就好”的哲学。回应文首,IIC和SPI如此的流行,它是任何一位嵌入式工程师必备的工具。

二SPI通信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 同步串口通信,全双工,SPI接口速度可达到10MHZ。是Motorola首先在其MC68HCXX系列处理器上定义的

SPI则分为data IN和data OUT。由于这个原因,采用IIC时CPU的端口占用少,SPI多一根。SPI总线由三条信号线组成:串行时钟(SCLK)、串行数据输出(SDO)、串行数据输入(SDI)。SPI 总线可以实现多个SPI设备互相连接。提供SPI串行时钟的SPI设备为SPI主机或主设备(Master),其他设备为SPI从机或从设备(Slave)。主从设备间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当有多个从设备时,还可以增加一条从设备选择线。

对于有经验的数字电子工程师来说,用SPI互联两支数字设备是相当直观的。SPI是种四根信号线协议(如图):

SCLK: Serial Clock (output from master); 同步串行时钟。输出从主。

MOSI; SIMO: Master Output, Slave Input(output from master); 主输出,从输入

MISO; SOMI: Master Input, Slave Output(output from slave); 主输入,从输出

SS: Slave Select (active low, outputfrom master). 从选择,由主控制(高低电平有效)SPI是[单主设备(single-master )]通信协议,这意味着总线中的只有一支中心设备能发起通信。当SPI主设备想读/写[从设备]时,它首先拉低[从设备]对应的SS线(SS 是低电平有效),接着开始发送工作脉冲到时钟线上,在相应的脉冲时间上,[主设备]把信

号发到MOSI实现“写”,同时可对MISO采样而实现“读”,如下图:

SPI有四种操作模式——模式0、模式1、模式2和模式3,它们的区别是定义了在时钟脉冲的哪条边沿转换(toggles)输出信号,哪条边沿采样输入信号,还有时钟脉冲的稳定电平值(就是时钟信号无效时是高还是低)。每种模式由一对参数刻画,它们称为时钟极(clock polarity)CPOL与时钟期(clock phase)CPHA。

主从设备:必须使用相同的工作参数——SCLK、CPOL 和CPHA,才能正常工作。如果有多个[从设备],并且它们使用了不同的工作参数,那么[主设备]必须在读写不同[从设备]间重新配置这些参数。以上SPI总线协议的主要内容。SPI不规定最大传输速率,没有地址方案;SPI也没规定通信应答机制,没有规定流控制规则。事实上,SPI[主设备]甚至并不知道指定的[从设备]是否存在。这些通信控制都得通过SPI协议以外自行实现。例如,要用SPI连接一支[命令-响应控制型]解码芯片,则必须在SPI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级的通信协议。SPI并不关心物理接口的电气特性,例如信号的标准电压。在最初,大多数SPI应用都是使用间断性时钟脉冲和以字节为单位传输数据的,但现在有很多变种实现了连续性时间脉冲和任意长度的数据帧。

RS485采用差分信号负逻辑,+2V~+6V表示“0”,- 6V~- 2V表示“1”。RS485有两线制和四线制两种接线,四线制是全双工通讯方式,两线制是半双工通讯方式。RS485和RS232一样都是基于串口的通讯接口,数据收发的操作是一致的。

RS-485与RS-422一样,其最大传输距离约为1219米,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s。平衡双绞线的长度与传输速率成反比,在100kb/s速率以下,才可能使用规定最长的电缆长度。只有在很短的距离下才能获得最高速率传输。一般100米长双绞线最大传输速率仅为1Mb/s 特性:

1. RS-485的电气特性:;逻辑“0”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逻辑“1”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接口信号电平比RS-232降低了,就不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且该电平与TTL电平兼容,可方便与TTL电路连接。

2. RS-485的数据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

3. RS-485接口是采用平衡驱动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组合,抗共模干扰能力增强,即抗噪声干扰性好。

4. RS-485接口的最大传输距离标准值为4000英尺,实际上可达1219米,另外RS-232接口在总线上只允许连接1个收发器,即单站能力。而RS-485接口在总线上是允许连接多达128个收发器。即具有多站能力,这样用户可以利用单一的RS-485接口方便地建立起设备网络。

因为RS485接口组成的半双工网络,一般只需二根连线(一般叫AB线),所以RS485接口均采用屏蔽双绞线传输。

电气特性:

EIA-RS-232C对电气特性、逻辑电平和各种信号线功能都作了规定。

在TxD和RxD上:

逻辑1(MARK)=-3V~-15V

逻辑0(SPACE)=+3~+15V

在RTS、CTS、DSR、DTR和DCD等控制线上:

信号有效(接通,ON状态,正电压)=+3V~+15V

信号无效(断开,OFF状态,负电压)=-3V~-15V

以上规定说明了RS-232C标准对逻辑电平的定义。对于数据(信息码):逻辑“1”(传号)的电平低于-3V,逻辑“0”(空号)的电平高于+3V;对于控制信号;接通状态(ON)即信号有效的电平高于+3V,断开状态(OFF)即信号无效的电平低于-3V,也就是当传输电平的绝对值大于3V时,电路可以有效地检查出来,介于-3~+3V之间的电压无意义,低于-15V 或高于+15V的电压也认为无意义,因此,实际工作时,应保证电平在-3V~-15V或+3V~+15V 之间。

EIA RS-232C 与TTL转换:EIA RS-232C 是用正负电压来表示逻辑状态,与TTL以高低电平表示逻辑状态的规定不同。因此,为了能够同计算机接口或终端的TTL器件连接,必须在EIA RS-232C 与TTL电路之间进行电平和逻辑关系的变换。实现这种变换的方法可用分立元件,也可用集成电路芯片。目前较为广泛地使用集成电路转换器件,如MC1488、SN75150芯片可完成TTL电平到EIA电平的转换,而MC1489、SN75154可实现EIA电平到TTL电平的转换。MAX232芯片可完成TTL←→EIA双向电平转换。

缺点:

(1)接口的信号电平值较高,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又因为与TTL电平不兼容故需使用电平转换电路方能与TTL电路连接。

(2)传输速率较低,在异步传输时,波特率为20Kbps;因此在CPLD开发板中,综合程序波特率只能采用19200,也是这个原因。

(3)接口使用一根信号线和一根信号返回线而构成共地的传输形式,这种共地传输容易产生共模干扰,所以抗噪声干扰性弱。

(4)传输距离有限,最大传输距离标准值为50英尺,实际上也只能用在15米左右。RS232 与USB的特点和比较:

RS-232与USB都是串行通信,但无论是底层信号、电平定义、机械连接方式,还是数据格式、通信协议等,两者完全不同。RS-232是一个流行的接口。在MS-DOS中,四个串行接口称为COM1、COM2、COM3和COM4,而绝大部分windows应用程序最多可以有4个外设,但是如果用户要扩充更多外设时,就必须要用插入式串行卡或者外部开关盒实现。RS-232点对点连接,一个串口只能连接一个外设。

而USB是一种多点、高速的连接方式,采用集线器能实现更多的连接。USB接口的基本部分是串行接口引擎SIE,SIE从USB收发器中接收数据位,转化为有效字节传送给SIE接口;反之,SIE接口也可以接收字节转化为串行位送到总线。由于PC机串口的最高速率仅为115.2kbps,会形成一个速度瓶颈。RS-232系统包括2个串行信号路径,其方向相反,分别用于传输命令和数据,而命令和状态必须与数据交织在一起;而USB支持分离的命令和数据通道并允许独立的状态报告。USB是一种方便、灵活、简单、高速的总线结构,与传统的RS-232接口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1) USB采用单一形式的连接头和连接电缆,实现了单一的数据通用接口。USB统一的4针插头,取代了PC机箱后种类繁多的串/并插头,实现了将计算机常规I/O设备、多媒体设备(部分)、通信设备(电话、网络)以及家用电器统一为一种接口的愿望。

(2) USB采用的是一种易于扩展的树状结构,通过使用USB Hub扩展,可连接多达127个外设。USB免除所有系统资源的要求,避免了安装硬件时发生端口冲突的问题,为其它设备空出硬件资源。

(3) USB外设能自动进行设置,支持即插即用与热插拔。

(4) 灵活供电。USB电缆具有传送电源的功能,支持节约能源模式,耗电低。USB总线可以提供电压+5v、最大电流500mA的电源,供低功耗的设备作电源使用,不需要额外的电源。

(5) USB可以支持四种传输模式:控制传输、同步传输、中断传输、批量传输,可以适用于很多类型的外设。

(6)通信速度快。USB支持三种总线速度,低速1.5Mbps、全速12Mbps和高速480Mbps。

(7)数据传送的可靠性。USB采用差分传输方式,且具有检错和纠错功能,保证了数据的正确传输。

(8)低成本。USB简化了外设的连接和配置的方法,有效地减少了系统的总体成本,是一种廉价的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案,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RS-232应用范围广泛、价格便宜、编程容易并且可以比其它接口使用更长的导线,随着USB端口的越来越普遍,将会出现更多的把USB转换成RS-232或其它接口的转换装置。但是RS-232和类似的接口仍将在诸如监视和控制系统这样的应用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对习惯使用RS-232的开发者和产品可以考虑设计USB/RS-232转换器,通过USB总线传输RS-232数据,即PC端的应用软件依然是针对RS-232串行端口编程的,外设也是以RS-232为数据通信通道,但从PC到外设之间的物理连接却是USB总线,其上的数据通信也是USB数据格式。采用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一方面保护原有的软件开发投入,已开发成功的针对RS-232外设的应用软件可以不加修改地继续使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USB总线的优点,通过USB 接口可连接更多的RS-232设备,不仅可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实现真正的即插即用,同时解决了USB接口不能远距离传输的缺点(USB通讯距离在5米内。

SPI , IIC, IIS, UART, 232,485 总结:

IIC 有两根线,SCL ,SDA,主从设备都可用将控制线拉底。数据线也要传片选地址。是半双工总线,结构简单,总线上可以同时挂多个设备。

SPI是四根线,时钟,收,发,片选。有统一时钟控制,收发同时进行。速度可达Mbps。通过片选管脚选择设备,占用较多I/O,或需要外围锁存器或译码器选择从设备。

最常用的时钟设置基于时钟极性(CPOL)和时钟相位(CPHA)两个参数,

cpol 定义时钟空闲电平,cpha决定在时钟前沿采样还是后沿采样。

IIS 是用与数字音频的总线

DATA,用于串行数字音频数据。

LRCK,左右声道开关

SCLK,时钟,采样频率*采样位数*2,两个声道所以要乘2

UART :异步串行数据总线

异步表示目有时钟,只有收发两根线,板卡上器件之间使用,地线也不要了。

TTL电平,0V / 5V

RS232:异步串行通信接口,用于近距离(1-10m)低速通信。距离长了抗干扰性能差。距离越大,速率下降越快。

-12V/+12V,有收,发,地三根线。转换成uart连接芯片需要电平转换。

485:为解决232抗干扰性能差的问题而设计的物理层通信协议。

半双工,两根线,逻辑“1”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逻辑“0”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电平与TTL兼容,使用电压差表示信号提高抗干扰能力,距离长(1km),最高10Mbps.

I2C,485,232,spi这四种通信方式有什么区别?

1.从硬件上讲,传输数据时的电气特性不同,比如逻辑1和0对应的电平状态;时序不同。

2.因为硬件的原因导致他们的传输距离不同。485可以长达1500米,i2c和spi也就局限于板级的距离,几十厘米吧。232也就1米多。

3.传输速度不同,232和485的波特率最高的也就115.2K,再高的也有却不常用。i2c和spi 的可以达到几十M,因为距离很短的嘛。

双工:比如有两个设备进行连接通信,A和B。如果任何时间数据只能单向传输,从A到B,那么就是单工;如果一个时间可以从A到B,然后下一时间从B到A,但是不能同时双向就是半双工;如果同一时间可以双向同是发送数据,就是全双工。

一个运算放大器输出端接一个电阻,电阻阻值怎么选?或者单片机AD采集口接运放输出的电阻

这是站在保护运放的角度出发。实际没有必要,理由如下:

1、如果AD的输入阻抗很大,不需要限流,串联一个电阻等于没有串。

2、如果AD的输入阻抗较小,那么,串联一个电阻会造成分压,测量不准确。

因此,串联的这个电阻只有一个作用,当AD损坏或异常时,保护运放。相信你这个电路中,运放的重要性没有这么高,而是精度重要性更高。因此,即便串联,传一个100欧姆的就可以了。关键要弄懂原理,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觉得AD后面那个电阻接10K的好,这样输出阻抗小,带负载能力强,电阻的取值可能与单片机接口的灌电流大小有关系,如果负载是容性,可以防震荡,还有运放自己的自激,但有的电路不接也行吧,不需要10K,100欧姆~1k的就行,这个电阻的取值,跟32内部ADC的采样速度设置,有直接的关系,stm32内部的ADC是SAR ADC,采样

速度对输入阻抗有要求,那么32内部是开关电容型咯,电阻大了相当于分压,双积分的一般匹配大电阻,会影响测量精度。

不是保护AD,AD的输入保护应该靠限制输入电压实现。串联电阻没有实际意义,并且用不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常见的有一种应用是在串联电阻的后端再加一个电容到地,不过不是为了限流,而是滤波的需要。同样道理,如果AD输入阻抗较低(串联电阻与输入阻抗相比不能忽略不计),还需用运放设计一个跟随器(记得跟随器的后面不要再串联电阻了)。

就是运放输入是阻抗大好呢,还是阻抗小好呢?

一般来讲运放系统输入阻抗越大越好,为什么越大越好,能不能用最通俗的话讲讲?输入阻抗越大,线路内阻的损耗越小!另一方面信号失真也就越小。

通信接口技术试题2013答案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 2013 - 2014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00分钟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 48 学时学分考试形式:开卷 专业年级:通信11级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 70 % 注:只能带教材书作为工具,不能带其它任何资料(包括草稿纸),尤其是打印稿! 一、填空、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执行指令TEST AX, 0后,CPU状态标志位ZF的取值为___B______ A.为0 B.为1 C.不确定 D.没有影响 2、8253的每个计数器通道有_____6______种工作方式,通常只有当GATE信号为____高_____电平时,才允许8253计数器工作。 3、在8086/8088中,一个最基本的总线周期由___4____个时钟周期(T状态)组成,在T1状态,CPU往总线发出__地址_____信息. 4、IP寄存器的作用是用来指示__执行下一条指令地址____ 5、计算机内的堆栈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存储区,对它的存取采用__先进后出______的原则。 6、已知异步串行通信的帧信息为0110010101,其中包含启始位1位、停止位1位,7位ASCII数据位和1位校验位,则传送的字符数据是_1100101_,校验位是____1____。 7、某一测控系统要使用一个连续的方波信号,如果使用8253可编程定时/计数器来实现此功能,则8253应工作在方式__3_____ 。 8、某微机最大可寻址的内存空间为16MB,其CPU地址总线至少应有___24____条。 9、若8259A中ICW2的初始值为40H,则在中断响应周期数据总线上出现的与IR5对应的中断类型码为___45H__________。 10、段寄存器CS=1200H,指令指针寄存器IP=FF00H,此时,指令的物理地址21F00H_ 11、为了便于实现多级中断,保存现场信息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_B___。 A 通用寄存器 B 堆栈 C 存储器 D 外存 12、某DRAM芯片,其存储容量为512K×8位,该芯片的地址线和数据线数目为_D__。 A 8,512 B 512,8 C 18,8 D 19,8 13、存储容量与地址、数据线个数有关,假设芯片有i根地址线,j根数据线,则芯片的存储容量为__2i*j bit____ 14、若8259A级联,由__SP/EN___确定是主片或从片。 15、BP=3000H,DS=2000H,SS=4000H,MOV AX,[BP]寻址时物理地址是__C__。 A 4200H B 23000H C 43000H D 5000H 16、通过写8255A控制端口对PC6置位的指令是__A____。 A OUT 63H,ODH; B OUT 62H,40H; C OUT 63H,8DH; D OUT 62H,0FFH; 17、8086微处理器可寻址访问的最大I/O空间为___D___。 A:1KB B:64KB C:640KB D:1M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试说明8086/8088CPU的RESET信号的功能。(见教材) 2、做硬件实验时用到系统示波器时,实验箱上出现什么信号后示波器才能使用,否则要怎么连线和设置?(控制板右下角红指示灯亮(3分),连串口线/选串口端口2分) 3、计算机I/O接口有何用途?试列出3个I/O接口。(解决计算机与外设之间速度匹配,信号格式转换,信息交换等,见教材(3分),8255 8259 8255 (2分) 1

接口与通讯技术复习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与汇编语言》 第1-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论 1.现代微机接口在硬件上的层次结构——设备接口和总线接口 微机系统硬件——微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与I/O接口、总线 2.I/O设备接口与CPU交换数据的方式(P9) I/O设备接口与CPU之间的数据交换,一般有查询、中断和DMA三种方式。 3.各主要寄存器的位数(P25) (1)数据寄存器:包括4个16位通用寄存器AX、BX、CX、DX; (2)段寄存器:一个段的描述包括段的长度、起始位置和段内偏移量,段长度可长可短,最多可达64KB。段在存储器中的起始地址称为段地址,存放在段寄存器中,如CS(Code Segment)、DS(Data Segment)、ES(Extra Data Segment)、SS(Stack Segment)。 (3)指针寄存器和变址寄存器:包括4个16位的寄存器SP、BP、SI、DI; (4)指令指针寄存器:IP; (5)标志寄存器:Flag(16位) 4.存储器物理地址的形成方法、物理地址的计算(P21) 物理地址的形成算法是:段寄存器的值左移4位,再与偏移量相加,并且由微处理器内部的地址加法器完成,无需用户干预。 Append: 2.2.5 编程模型 AX (16位) = AH (高8位)+AL(低8位) 5.跨段前缀的作用(P35,P89) 微处理器使用跨段前缀可以改变上述寄存器和表示偏移地址寄存器的默认组合(CS:IP,SS:SP的组合不能改变),但必须显式地说明寻址所使用的段寄存器名。 6.堆栈指针寄存器SP和指令指针寄存器IP的作用(P25) SP和BP都是用来存放堆栈变量在堆栈段中的偏移量,与SS寄存器联用来确定堆栈段中某一存储单元的地址,但有所分工。 IP用来存放代码段中的地址,它与CS寄存器联用确定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7.堆栈操作的原则——后入先出 8.字存储单元的内容确定 第3章汇编语言寻址方式和指令集 1.TEST指令和AND指令的区别 如TEST AL,37H和AND AL,37H 都是与操作,但TEST不改变值 2.XOR指令的作用(清零、某些位取反) 3.指令LEA和MOV OFFSET mem、MOV mem指令的含义 条件:(DS)=2000H,(SI)=4000H,(24000H)=12H,(24001H)=34H,(24002H)=56H; MOV AX, SI; (AX)=4000H; MOV AX, [SI]; (AX)=3412H; LEA AX, [SI]; (AX)=4000H; MOV AX, OFFSET [SI]; (AX)=4000H; LEA和MOV OFFSET等价。 4.寄存器间接寻址时,各间址寄存器隐含使用的段寄存器以及存储单元物理地址的计算(P56) 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段地址,在默认的情况下,是这样指定的:如果使用BP作为间接寻址,

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设计规范

目录 1目的 (3) 2范围 (3) 3定义 (3) 3.1以太网名词范围定义 (3) 3.2缩略语和英文名词解释 (3) 4引用标准和参考资料 (4) 5以太网物理层电路设计规范 (4) 5.1:10M物理层芯片特点 (4) 5.1.1:10M物理层芯片的分层模型 (4) 5.1.2:10M物理层芯片的接口 (5) 5.1.3:10M物理层芯片的发展 (6) 5.2:100M物理层芯片特点 (6) 5.2.1:100M物理层芯片和10M物理层芯片的不同 (6) 5.2.2:100M物理层芯片的分层模型 (6) 5.2.3:100M物理层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8) 5.2.4:100M物理层芯片的寄存器分析 (8) 5.2.5:100M物理层芯片的自协商技术 (10) 5.2.5.1:自商技术概述 (10) 5.2.5.2:自协商技术的功能规范 (11) 5.2.5.3:自协商技术中的信息编码 (11) 5.2.5.4:自协商功能的寄存器控制 (14) 5.2.6:100M物理层芯片的接口信号管脚 (15) 5.3:典型物理层器件分析 (16) 5.4:多口物理层器件分析 (16) 5.4.1:多口物理层器件的介绍 (16) 5.4.2:典型多口物理层器件分析。 (17) 6以太网MAC层接口电路设计规范 (17) 6.1:单口MAC层芯片简介 (17) 6.2:以太网MAC层的技术标准 (18) 6.3:单口MAC层芯片的模块和接口 (19) 6.4:单口MAC层芯片的使用范例 (20) 71000M以太网(单口)接口电路设计规范 (21) 8以太网交换芯片电路设计规范 (21) 8.1:以太网交换芯片的特点 (21) 8.1.1:以太网交换芯片的发展过程 (21) 8.1.2:以太网交换芯片的特性 (22) 8.2:以太网交换芯片的接口 (22) 8.3:MII接口分析 (23) 8.3.1:MII发送数据信号接口 (24) 8.3.2:MII接收数据信号接口 (25) 8.3.3:PHY侧状态指示信号接口 (25) 8.3.4:MII的管理信号MDIO接口 (25) 8.4:以太网交换芯片电路设计要点 (27) 8.5:以太网交换芯片典型电路 (27) 8.5.1:以太网交换芯片典型电路一 (28)

(最新整理)10月全国自考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2369 注:接口芯片的控制字请参阅附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IBM PC/XT机的内部数据总线为16位,地址总线为( ) A.16位 B.20位 C.24位 D.32位 2.Pentium机的内部数据总线为64位,系统总线标准是( ) A.ISA总线 B.PCI总线 C.ISA+PCI总线 D.HOST总线 3.PC机可屏蔽硬件中断结构由两片8259A中断控制器串级构成,允许连接15个硬件中断源,其中中断级别最低的是( ) A.IRQ0计时器 B.IRQ1键盘 C.IRQ3串行口2 D.IRQ7并行口1 4.RS-232C标准规定控制信号的接通电平是( ) A.+3V~-3V B.+5V~-5V C.-15V~-5V D.+5V~+15V 5.在串行异步数据传送时,如果格式规定8位数据位,1位奇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则一帧的长度是( ) A.8位 B.9位 C.10位 D.11位 6.82C55端口引脚在复位时被内部编程为( ) A.输入引脚 B.输出引脚 C.控制引脚 D.状态引脚 7.74LS244是( ) A.八位缓冲器 B.单稳态触发器 1

C.八位锁存器 D.译码器 8.设8254的f clk2=3.2768MHz,控制字=0B6H,要求=50Hz,则指令格式中写入的计数初值应为( ) A.65536 B.16位全1 C.0 D.一个计数器无法实现 9.以下为Windows编程服务的是( ) A.DOS功能调用 B.BIOS调用 C.DPMI调用 D.宏调用 10.下列设备系统中,一般不.直接与三总线连接的是( ) A.I/O接口 B.外设 C.ROM D.RAM 11.除了保护模式中断使用IDT与中断描述符,而实模式中断使用IVT和中断向量之外,保 护模式中断与实模式中断是相同的,它们用来从中断服务程序返回的指令是( ) A.RET B.RETI C.IRET D.END 12.INS8250接口芯片实现的主要功能是( ) A.异步串行 B.同步串行 C.同步与异步串行 D.并行 13.82C55的A口工作于方式1输入,当A口允许中断时,需置1的控制位是( ) A.PC2 B.PC4 C.PC5 D.PC6 14.执行返回指令,退出中断服务程序,此时的返回地址来自( ) A.ROM区 B.IP C.堆栈区 D.中断向量表 15.对于外设引发的可屏蔽中断,CPU的输入端引脚是( ) A.INTR B.INT C.CLK D.ALE 16.与并行通信相比,串行通信的优点是( ) A.传送距离远 B.传送速度快 C.传送信号好 D.传送费用高 2

1月全国自学考试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2369 注:接口芯片的控制字请参阅附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PC系列机中,执行OUT指令时,CPU进入( ) A.存储器读周期B.存储器写周期 C.I/O读周期D.I/O写周期 2.82C55 A口工作在方式1输出,用程序控制方式输出数据时应先查询( ) A.PC3B.PC4 C.PC6D.PC7 3.82C55 B口工作在方式1输出,允许中断,则输出中断请求信号的端子是( ) A.PC0B.PC3 C.PC4D.PC6 4.8254的一个计数器计数结束时输出周期性负脉冲信号,则其工作在( ) A.方式0 B.方式1 C.方式2 D.方式3 5.微机系统与I/O设备交换信息时,不需要CPU干涉的是( ) A.无条件输入/输出B.程序控制(查询)输入/输出 C.中断驱动输入/输出D.直接存储器存取(即DMA方式) 6.在HDLC高级数据链路协议的帧格式中,作为测试用的无站地址的地址字段是( ) A.00000000 B.00001111 C.11110000 D.11111111 7.XT总线I/O读写周期是从( ) A.ALE有效开始的B.BALE有效开始的 C.IOR有效开始的D.IOW有效开始的 8.因为采用了‘0’位插入/删除技术,所以HDLC用户数据中如果有与标志模式相同的位组合,在传送时需 变为( ) A.01111110 B.011111010 C.01010101 D.010101010 9.执行IRET指令,CPU从栈顶依次弹出6个字节(每两个字节为一个字),并依次写入( ) A.标志寄存器,IP,CS B.IP,CS,标志寄存器 C.CS,IP,标志寄存器 D.标志寄存器,CS,IP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试题

中国自考人——700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 快快加入我们吧!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236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XT 机,在I/O 端口写周期中IOW 信号有效的开始时刻大约是( ) 的后半周期 开始 的后半周期 2.关于总线周期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完成一次读/写操作所需的时间为一个总线周期 B.不同类型的CPU 总线周期所含的T 周期数可能不同 C.总线周期可能要插入Tw 周期 D.总线周期就是指令周期 3.设中断向量表18CH ~18FH 单元中,依次存放着12H 、34H 、56H 、78H ,则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段基址:偏移地址)为( ) :5678H :7856H :1234H :3412H 系列机,CPU 响应非屏蔽中断时,其中断号( ) A.由CPU 自动产生 B.由INT 指令给出 C.由中断控制器给出 D.由中断源提供 5.系统规定:串行口1的中断号是( ) 6.假设74LS138的G 1、A G 2、B G 2、B 端子依次和地址线A 9~A 7、AEN 相连,用4Y 输出低电平作片选信号,端口寻址范围是240H ~25FH ,则138译码器的A 、C 端应和( ) 、A 5相连 、A 4相连 、A 6相连 、A 5相连 7.82C55B 口工作在方式1输入,当外设输入数据时,还必须向下列哪个端子输入负脉冲信号( ) 1 C

2015年春兰州大学通讯与接口技术在线作业答案

接口与通讯技术课程作业_A 用户名:niekai最终成绩:76.0仅显示答错的题 1. ADC0809用于数据采集时,工作于查询状态,需要软件不断查询___管脚的状态。 A.EOC B.START C.CLK D.ALE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 A.EOC 标准答案: A.EOC 2. DMA在()接管总线的控制权。 申请阶段 响应阶段 数据传送阶段 结束阶段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响应阶段 标准答案:响应阶段 3. CPU在执行OUT DX,AL指令时,()寄存器的容送到数据总线上。 AL DX AX DL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DX 标准答案:AL 4. 同步串行通信的帧格式开头有同步字符SYNC,其作用是将“消息到达”通知( )。 接收器 发送器 调制解调器 CPU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接收器 标准答案:接收器 5. 由200万像素组成的一幅图像,它的图像分辨率大约是多少( ) 600×800 1024×768 1280×1024 1600×1200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1600×1200 标准答案:1600×1200 6. DMA方式的数据传送是由( )控制的 软件 中间件 硬件DMAC CPU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 CPU 标准答案:硬件DMAC 7. 异步串行通信中一个字符信息位的格式按先后次序是()。 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 起始位、校验位、数据位、停止位 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 校验位、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 标准答案: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 8. 8259中断控制器的初始化控制字有() ICM0——ICM1 ICM0——ICM2 ICM0——ICM3 . ICM0——ICM4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 ICM0——ICM4 标准答案:ICM0——ICM3 9. 七段式LED显示器件有()极连接方式。 共阳 共阴 共阳或共阴

RS485串行通信电路设计

RS485串行通信接口电路的总体设计 在电参数仪的设计中,数据采集由单片机AT89C52负责,上位PC机主要负责通信(包括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和数据的远程通信),以及数据处理等工作。在工作中,单片机需要定时向上位PC机传送大批量的采样数据。通常,主控PC机和由单片机构成的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相距较远,近则几十米,远则上百米,并且数据传输通道环境比较恶劣,经常有大容量的电器(如电动机,电焊机等)启动或切断。为了保证下位机的数据能高速及时、安全地传送至上位PC机,单片机和PC机之间采用RS485协议的串行通信方式较为合理。 实际应用中,由于大多数普通PC机只有常用的RS232串行通信口,而不具备RS485通信接口。因此,为了实现RS485协议的串行通信,必须在PC机侧配置RS485/RS232转换器,或者购买适合PC机的RS485卡。这些附加设备的价格一般较贵,尤其是一些RS485卡具有自己独特的驱动程序,上位PC机的通信一般不能直接采用WINDOW95/98环境下有关串口的WIN32通信API函数,程序员还必须熟悉RS485卡的应用函数。为了避开采用RS485通信协议的上述问题,我们决定自制RS485/RS232转换器来实现单片机和PC机之间的通信。 单片机和PC机之间的RS485通信硬件接口电路的框图,如下图1所示。 从图1可看出,单片机的通信信号首先通过光隔,然后经过RS485接口芯片,将电平信号转换成电流环信号。经过长距离传输后,再通过另一个RS485接口芯片,将电流环信号转换成电平信号。 图1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RS485通信硬件接口电路的框图(略) 该电平信号再经过光电隔离,最后由SR232接口芯片,将该电平信号转换成与PC机RS232端口相兼容的RS232电平。由于整个传输通道的两端均有光电隔离,故无论是PC机还是单片机都不会因数据传输线上可能遭受到的高压静电等的干扰而出现“死机”现象。 2接口电路的具体设计 2-1单片机侧RS485接口电路的设计 单片机侧RS485接口电路如图2所示。 AT89C52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口P3 0(RXD)和P3 1(TXD)的电平符合TTL/CMOS标准(逻辑“0”的电平范围为0V~0.8V,逻辑“1”的电平为2 4V~VCC),它们首先通过光电隔离器件6N137隔离,以保护单片机不受传输通道的干扰影响,其中T01和?T02是为了增加光隔输入端的驱动能力。光隔6N137的左侧电源与单片机相同,右侧必须采用另一组独立的+5V电源,且两组电源不能供电。 图2单片机侧RS485接口电路

常用通信接口技术

在过去两年里,用于消除IC、电路板和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瓶颈的接口标准层出不穷,本文将就通信应用标准部件的某些最流行的标准进行分析,并研究众多新标准出现的原因,此外还探讨设计者如何解决互用性的难题。 与串并行转换器相连的光电器件 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传输的数据流需要进行格式转换,即在光纤传输时的串行格式及在电子处理时的并行格式之间转换。串行器-解串器(一般被称作串并行转换器)就是用来实现这种转换的。串并行转换器与光电传感器间的接口通常为高速串行数据流,利用一种编码方案实现不同信令,这样可从数据恢复嵌入时钟。根据所支持的通信标准,该串行流可在1.25Gb/s(千兆以太网)、2.488Gb/s(OC-48 /STM-16)、9.953Gb/s(OC-192/STM-64)或10.3Gb/s(10千兆以太网)条件下传输。 串并行转换器至成帧器接口 在Sonet/SDH的世界中,光纤中的数据传输往往采用帧的形式。每帧包括附加信息(用于同步、误差监视、保护切换等)和有效载荷数据。传输设备必须在输出数据中加入帧的附加信息,接收设备则必须从帧中提取有效载荷数据,并用帧的附加信息进行系统管理。这些操作都会在成帧器中完成。 由于成帧器需要实现某些复杂的数字逻辑,因而决定了串并行转换器与成帧器间所用的接口技术,采用标准CMOS工艺制造的高集成度IC。目前的CMOS工艺不能支持10Gb/s串行数据流,因此串并行转换器与成帧器间需要并行接口。目前最流行的选择是由光网络互联论坛(Optical Internetworking Forum)开发的SFI-4,该接口使用两个速度达622Mb/s的16位并行数据流(每个方向一个)。SFI-4与目前很多新型接口一样,使用源同步时钟,即时钟信号与数据信号共同由传输器件传输。源同步时钟可显著降低时钟信号与数据信号间的偏移,但它不能完全消除不匹配PCB线路长度引起的偏移效应。16个数据信号和时钟信号均使用IEEE-1593.6标准LVDS信令。该接口仅需在串并行转换器与成帧器间来回传输数据,距离较短,因此无须具备复杂的流控制或误差检测功能。 RFID技术网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试题

中国自考人——700门自考课程永久免费、完整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2369 说明:接口芯片的控制字请参阅附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若某个外围设备要求与存储器高速且大量传送数据,则最合适的输入/输出方式是 ( ) A.程序控制I/O B.中断驱动I/O C.直接存储器存取DMA D.无条件传送 2.典型的全双工串行数据传送中,进行数据传输最少需要( ) 根线根线 根线根线 中,用于可屏蔽中断申请的输入管脚是( ) A. NMI B. INTR C.INTA 端口地址使用的地址总线是A15~A0,能访问的端口地址空间是( ) MB KB KB KB 5.位于内存21CH~21FH当中的中断向量对应的中断处理程序的中断号是 ( ) 系统的设备属性有控者、讲者和听者三种。下列对GPIB系统中的各设备属性描述正确的是( ) A.程控数字电压表只具有听者属性 B.打印机只具有听者属性 C.计算机只具有控者属性 D.打印机具有听者属性和讲者属性 并行接口标准中定义的兼容工作模式( ) A.是一个双向并行通信模式 B.可以提供反向通信模式 C.是一个单向通信模式 D.是数据传送速度最快的一种工作模式 接口中,有关“忙条件时序”数据传送中的握手联络信号是( ) A.STROBE和BUSY B. STROBE和ACK C. ACK和BUSY ~Data8和STROBE

计算机接口技术..

计算机接口技术 既然是在数据传输率相同的情况下,那么,又说同步字符传输速度要高于 异步字符传输其原因是()。 ? B. 附加位信息总量少 关于EPROM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EPROM 是可改写的,但它不能作为随机读写存储 在异步串行输入/输出接口中,实现并行数据与串行数据的转换的主要功能部件是()。? A. 发送和接收移位寄存器 若同时锁存8254的0通道和1通道的状态和计数值,则其对应的回读命令字为()。? A. 1100 0110 8259中断屏蔽寄存储器的作用是( )。 ? B. 禁止外设向CPU发中断请求 8259中断屏蔽寄存储器的作用是( )。 ? B. 禁止外设向CPU发中断请求 ?在Intel 8255A中可以进行按位置位/复位的端口是()。 ? C. 端口C 在正常EOI方式下, 中断结束命令是清除( )中的某一位。 ? B. ISR 8237DMA控制器不能控制的传送是()。 ? B. 外设与外设之间传送 当多片8259A级联使用时,对于从8259A,级联信号CAS2~CAS0是()。 ? A. 输入信号 在微型机中,主存是由()组成。 ? D. RAM和ROM AD574采用的转换原理是()。

? A. 逐次逼近式 在正常EOI方式下, 中断结束命令是清除( )中的某一位。 ? B. ISR 针式点阵打印机的主要缺点是()。 ? C. 噪音大 当多片8259A级联使用时,对于从8259A,级联信号CAS2~CAS0是()。 ? A. 输入信号 8086对下列中断优先级响应最高的请求是()。 ? C. 内部软件中断 设异步串行通信的波特率为2400波特,若传送1KB的数据,每帧信息占10个数据位,则传送所需的时间为()秒。 ? B. 4.3 对于开关型设备的控制,适合采用的I/O传送方式是( )。 ? A. 无条件 当用 8259A中断控制器时,其中断服务程序执行EOI命令的作用是()。 ? B. 清除该中断服务寄存器中的对应位,以允许同级或低级的中断能被响应波特率是串行通信中的一项重要参数,以下说明中正确的是() ? B. 波特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异步串行通信的收/发双方无需用同一时钟源,只需用同一频率的收发时钟,就能保证可靠的通信。() 答案对 DMA方式的I/O操作与程序查询方式和中断控制式相比,用硬件控制代替了那里的软件控制,且无需经CPU传数,因此数据传送速度明显提高。() 答案对 静态随机存储器的内容可以永久性保存。()

接口与通信习题参考问题详解

习题一 1.什么是接口? 接口就是微处理器CPU与外部世界的连接部件,是CPU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中转站。 2.为什么要在CPU与外设之间设置接口? 在CPU与外设之间设置接口主要有4个原因: (1)CPU与外设二者的信号不兼容,包括信号线的功能定义、逻辑定义和时序关系 (2)CPU与外设的速度不匹配,CPU的速度快,外设的速度慢 (3)若不通过接口,而由CPU直接对外设的操作实施控制,会使CPU处于穷于应付与外设打交道之中,大大降低CPU的效率 (4)若外设直接由CPU控制,会使外设的硬件结构依赖于CPU,对外设本身的发展不利。 3.接口技术在微机应用中起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微机系统中,微处理器的强大功能必须通过外部设备才能实现,而外设与微处理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又是靠接口来实现的,所以,接口技术成为了一门关键技术,它直接影响微机系统的功能和微机的推广应用。 4.接口电路的硬件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接口电路的硬件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基本逻辑电路:包括命令寄存器、状态寄存器和数据缓冲寄存器,是接口电路中的核心 (2)端口地址译码电路:实现设备的选择功能 (3)供选电路:根据不同任务和功能要求而添加的功能模块电路。 5.接口电路的软件控制程序一般包括哪几部分? 接口电路的软件控制程序一般包括以下的程序段,各部分程序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 (1)初始化程序段:对可编程接口芯片进行初始化编程 (2)传送方式处理程序段:不同的传送方式(查询、中断、DMA方式)程序段不同 (3)主控程序段:完成接口任务的程序段 (4)程序终止与退出程序段:程序退出前对接口电路中硬件进行保护的程序段 (5)辅助程序段:人-机对话、菜单等 6.接口电路的结构有哪几种形式? 接口电路的结构主要有四种: (1)固定式结构:不可编程的接口电路,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固定 (2)半固定式结构:由PAL或GAL器件构成的接口电路,功能和工作方式可以通过改写部的逻辑表达式来改变,但逻辑表达式一旦烧入芯片,其功能和工作方式就固定下来了 (3)可编程结构:其功能和工作方式可由编程指定,使用灵活、适应面广,且种类繁多 (4)智能型结构:芯片本身就是一个微处理器,外设的全部管理都由智能接口完成,如I/O处理器I0809或通用单片机 7.CPU与接口之间有哪几种传送数据的方式?它们各应用在什么场合? CPU与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主要有查询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 (1)查询方式:主要用于CPU不太忙且传送速度不高的情况下。无条件传送方式作为查询方式的一个特例,主要用于对简单I/O设备的控制或CPU明确知道外设所处状态的情况下。 (2)中断方式:主要用于CPU的任务比较忙的情况下,尤其适合实时控制和紧急事件的处理 (3)DMA方式(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主要用于高速外设进行大批量数据传送的场合。 习题二 8.什么是端口? 端口是接口电路中能被CPU直接访问的寄存器。 9.I/O端口的编址方式有几种?各有何特点? I/O端口的编址方式有两种——统一编址方式(存储器映象方式)和独立编址方式(I/O映象方式、专用I/O 指令方式) (1)统一编址方式:从整个寻址空间中划出一部分给I/O设备,其余的给存储器,通过地址码区分操作对象是存储器还是I/O,二者的地址码不重叠。这种方式的优点是①I/O端口的编址空间大,且易于扩展②I/O指令丰富、功能齐全;缺点是①存储器的地址空间减少,达不到系统最大的寻址空间②I/O指

通信接口保护电路

AC220V,RS232,RS485,CAN等保护电路 220V电源保护 , MOV选用压敏电阻20D471 , GDT选用陶瓷气体放电管2R470 ,可选择10欧姆电阻,也可以选用自恢复保险丝JK250-180. , Tvs可选用 1.5KE440CA(P6KE440CA) RJ45保护方案

满足100以太网YD/T1542-2006要求: 1 正常工作电压(V) 5 2 标称放电电流线对地 250A YD/T1542-2006 线对线 15A 3 最大放电电流线对地 500A YD/T1542-2006 线对线 30A 4 保护电压水平线对地 600V YD/T1542-2006 线对线 15V 5 响应时间 1ns YD/T1542-2006 6 传输速率 10/100/1000M YD/T1542-2006 7 误码率<1×10-9 T1542-2006 8 对地阻抗≥1000Ω YD/T1542-2006 9 近端串扰 >60dB YD/T1542-2006 10 数据脉冲波形变化率≥0.95 YD/T1542-2006 11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0.4mm YD/T1542-2006 12 保护对象 8条线 13 接口类型 RJ45 一.此保护电路使用SLVU2.8-4对RJ45接口保护。 二.为更好满足防雷设计要求,可在每条线对地加上玻璃放电管SA41-301M作为一级保护。(如果有较大空间,也可使用陶瓷放电管,效果更佳) 三.SLVU2.8-4,SA41-301M电容值C<5PF,满足100M以太网传输速率要求。

CAN电路保护 说明: 1.Gas Tube1,.Gas Tube2,.Gas Tube3可选用贴片陶瓷气体电管2R470或者插件陶瓷2PF。 2.PPTC1,PPTC2可选用贴片保险丝SMD014或者SMD020。 https://www.360docs.net/doc/3b8603355.html,S1,TVS2,TVS3可选用SMBJ30CA 4. 此电路可满足此保护电路承受10、1000μs,4Kv雷击测试。满足IEC6100-4-5,国标GB9043的雷击浪涌抗扰度测试标准。 5. 防雷地都需要可靠的连接至大地,可靠的接地可以大大提高防护效果,而不良的防护效果。 贴片485保护电路 说明:

10月全国自考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试题及答案解析

1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236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PC/XT 机,在I/O 端口写周期中IOW 信号有效的开始时刻大约是( ) A.T 1的后半周期 B.T 2开始 C.T 2的后半周期 D.Tw 2.关于总线周期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CPU 完成一次读/写操作所需的时间为一个总线周期 B.不同类型的CPU 总线周期所含的T 周期数可能不同 C.总线周期可能要插入Tw 周期 D.总线周期就是指令周期 3.设中断向量表18CH ~18FH 单元中,依次存放着12H 、34H 、56H 、78H ,则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段基址:偏移地址)为( ) A.1234H :5678H B.3412H :7856H C.5678H :1234H D.7856H :3412H 4.PC 系列机,CPU 响应非屏蔽中断时,其中断号( ) A.由CPU 自动产生 B.由INT 指令给出 C.由中断控制器给出 D.由中断源提供 5.系统规定:串行口1的中断号是( ) A.0BH B.0CH C.0DH D.0EH 6.假设74LS138的G 1、A G 2、B G 2、B 端子依次和地址线A 9~A 7、AEN 相连,用4Y 输出低电平作片选信号,端口寻址范围是240H ~25FH ,则138译码器的A 、C 端应和( ) A.A 4、A 5相连 B.A 5、A 4相连 C.A 5、A 6相连 D.A 6、A 5相连 7.82C55B 口工作在方式1输入,当外设输入数据时,还必须向下列哪个端子输入负脉冲信

兰州大学接口与通讯实验报告汇总

实验6-6 8255并行接口(LED)实验 实验说明 8255工作于方式0,此时PA, PB, PC均为可独立输入输出的并行口。8255的各寄存器对应的端口地址为: PA口:288H PB口:289H PC口:28AH 控制口:28BH 8255的片选信号为CS连138译码器的288H-28FH。由于各PC速度不同,为到达较好的实验效果,可以适当调节LED亮灭的延迟时间。 源代码: data segment ioport equ 0ff00h-0280h io8255a equ ioport+288h ;PA口 io8255b equ ioport+289h ;PB口 io8255c equ ioport+28ah ;PC口 io8255d equ ioport+28bh ;控制口 mess1 db '左循环按1',0dh,0ah,'$' ;提示信息 db '右循环按2',0dh,0ah,'$' db '间隔闪烁按3',0dh,0ah,'$' db '退出按4',0dh,0ah,'$' mess2 db '按无效键继续选择',0dh,0ah,'$' mess3 db '按任意键退回主菜单',0dh,0ah,'$'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sta db 20 dup(?) top equ length sta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es:data start: mov ax,data ;data段装填 mov ds,ax mov ax,stack ;stack段装填 mov ss,ax mov sp,top ;设置栈顶 mov sp,ax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试题

中国自考人(https://www.360docs.net/doc/3b8603355.html,)——700门自考课程永久免费、完整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2369 注:接口芯片的控制字请参阅附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PC系列机中,执行OUT指令时,CPU进入( ) A.存储器读周期B.存储器写周期 C.I/O读周期D.I/O写周期 2.82C55 A口工作在方式1输出,用程序控制方式输出数据时应先查询( ) A.PC3B.PC4 C.PC6D.PC7 3.82C55 B口工作在方式1输出,允许中断,则输出中断请求信号的端子是( ) A.PC0B.PC3 C.PC4D.PC6 4.8254的一个计数器计数结束时输出周期性负脉冲信号,则其工作在( ) A.方式0 B.方式1 C.方式2 D.方式3 5.微机系统与I/O设备交换信息时,不需要CPU干涉的是( ) A.无条件输入/输出B.程序控制(查询)输入/输出 C.中断驱动输入/输出D.直接存储器存取(即DMA方式) 6.在HDLC高级数据链路协议的帧格式中,作为测试用的无站地址的地址字段是( ) A.00000000 B.00001111 C.11110000 D.11111111 7.XT总线I/O读写周期是从( ) A.ALE有效开始的B.BALE有效开始的 C.IOR有效开始的D.IOW有效开始的 8.因为采用了…0?位插入/删除技术,所以HDLC用户数据中如果有与标志模式相同的位组合,在传送时需变为( ) A.01111110 B.011111010 C.01010101 D.010101010 9.执行IRET指令,CPU从栈顶依次弹出6个字节(每两个字节为一个字),并依次写入( ) A.标志寄存器,IP,CS B.IP,CS,标志寄存器 C.CS,IP,标志寄存器 D.标志寄存器,CS,IP

[兰州大学]《接口与通讯技术》19秋平时作业3(参考)

【奥鹏】-[兰州大学]《接口与通讯技术》19秋平时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计算机通信的工作方式中,能支持数据在两个方向同时传送的是( )。 A、单工通信 B、全双工通信 C、半双工通信 D、并行通信 正确答案:B 第2题,单独编址微机系统中,正确的I/O端口编号是那个( )? A、8341H:2568H B、3921DE67H C、3F3H D、33F3H 正确答案:C 第3题,8086内部中断和外部中断之和最多可有___个中断。 A、8 B、2 C、255 D、256 正确答案:D 第4题,查询输入/输出方式需要查询外设()端口,只有其有效时,才能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A、控制 B、地址 C、状态 D、数据 正确答案:C 第5题,显示控制卡也称显卡、显示卡、图形卡、图形加速卡或视频适配卡。下面有关PC机显示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目前PC机使用的显卡大多数与VGA标准兼容 B、图像的展现和图形的绘制主要由显卡中的显示控制器完成 C、目前有些计算机的显卡是集成在主板上的 D、目前多数显卡采用PCI总线接口 正确答案:D

第6题,软中断INT n(n=10~FFH)的优先级排列原则是()。 A、n值越小级别越高 B、无优先级别 C、n值越大级别越高 D、随应用而定 正确答案:D 第7题,RS-232C是一种___。 A、并行总线标准 B、串行总线标准 C、微机内部总线 D、串行内部总线 正确答案:B 第8题,目前微机系统中最流行的总线是() A、ISA总线 B、STD总线 C、PC总线 D、PCI总线 正确答案:D 第9题,8255工作在方式0时,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A、A、 B、C三个口输入均有锁存能力 B、只有A口输入有锁存能力 C、只有C口输入有锁存能力 D、A、B、C三个口输入均无锁存能力 正确答案:D 第10题,当多个中断源同时发出中断请求时,采用()方法选择响应 A、判优处理 B、总线竞争 C、时序优先 D、周期优先 正确答案:A 第11题,在I/O 端口中,由于外部设备和CPU 的速率不一致,通常在输出口逻辑中选用( )器件完成数据传送的功能。 A、缓冲器 B、锁存器

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设计规范

深圳市XXXX公司技术规范 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设计规范 2000-02-28发布 2000-02-28实施 深圳市 XXXX 公司发布 1

本技术规范根据IEEE 802.3标准和XX公司在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设计的技术经验编制而成。 本规范于2000年02 月28日首次发布。 本规范起草单位:硬件工程室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在规范的起草过程中,在此,表示感谢! 本规范批准人: 本规范修改记录: 2

目 录 58 7.2.1:物理编解码子层(PCS ) (57) 7.2:物理层接口(PHY) (51) 7.1.1:1000BASE-X 物理层芯片的寄存器分析 (48) 7.1:适用标准 (48) 7、1000M以太网(单口)接口电路设计规范.....................................426.4.3:10/100M 接口芯片GD 82559ER 的使用范例.. (41) 6.4.2:10M 芯片AM79C961使用范例 (40) 6.4.1:DEC21140使用规范 (40) 6.4:单口MAC 层芯片的使用范例 (39) 6.3:单口 MAC 层芯片的模块和接口 (37) 6.2:以太网 MAC 层的技术标准 (37) 6.1:单口MAC 层芯片简介 (37) 6、以太网MAC层接口电路设计规范 (34) 5.4.2.2:LU3XFTR 芯片分析 (33) 5.4.2.1:BCM5208芯片分析 (33) 5.4.2:典型多口物理层器件分析。 (32) 5.4.1:多口物理层器件的介绍 (32) 5.4:多口物理层器件分析 (25) 5.3.1:100M 物理层接口芯片LXT970A 应用规范 (25) 5.3:典型物理层器件分析 (24) 5.2.6:100M物理层芯片的接口信号管脚 (22) 5.2.5.4: 自协商功能的寄存器控制 (19) 5.2.5.3: 自协商技术中的信息编码 (18) 5.2.5.2: 自协商技术的功能规范 (18) 5.2.5.1: 自商技术概述 (18) 5.2.5:100M 物理层芯片的自协商技术 (16) 5.2.4:100M 物理层芯片的寄存器分析 (15) 5.2.3:100M 物理层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14) 5.2.2:100M 物理层芯片的分层模型 (14) 5.2.1:100M 物理层芯片和10M 物理层芯片的不同 (14) 5.2:100M物理层芯片特点 (12) 5.1.4.2:LXT905使用规范 (11) 5.1.4.1:MC68160使用规范 (10) 5.1.4:10M 物理层芯片设计范例 (10) 5.1.3:10M 物理层芯片的发展 (9) 5.1.2:10M 物理层芯片的接口 (9) 5.1.1:10M 物理层芯片的分层模型 (9) 5.1:10M物理层芯片特点 (9) 5、以太网物理层电路设计规范 (7) 4.2:IEEE802协议族 (7) 4.1:以太网的技术标准 (7) 4、引用标准和参考资料 (6) 3.2:缩略语和英文名词解释 (5) 3.1:以太网名词范围定义 (5) 3、定义 (5) 2、范围 (5) 1、目的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