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东北育才学校高一 物理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考试试题卷

辽宁东北育才学校高一 物理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考试试题卷
辽宁东北育才学校高一 物理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考试试题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体一直往正方向运动

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

C .4s 末物体位于出发点

D .2s 后的物体做减速运动

2.一物体在地面以速度为 v 向上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经过 t 时间到最高点,上升高度为 h ,则

A .物体通过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时间之比为 1:(21 )

B .物体通过

2h 处的速度为 2

v C .物体经过 2t 时的速度为

2

v D .物体经过前 2t

和后 2

t 的位移之比为 1:3

3.如图所示是“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装置,小东认真操作、正确读数后得到的数据记录表如下。由表可知

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F /N 0 0.98 1.96 2.94 l /cm 12.0 14.0 16.0 18.0 x /cm

2.0

4.0

6.0

A .每个钩码的质量为0.98 kg

B .实验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l mm

C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9N/m

D .弹簧的劲度系数随弹簧的拉力的增大而增

4.质量为50kg 的乘客乘坐电梯从四层到一层,电梯自四层启动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0.6m/s 2,则电梯启动时地板对乘客的支持力为 ( )( g=10m/s 2) A .530N

B .500N

C .450N

D .470N

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为使小车运动时所受的拉力近似等于盘和重物的总重力,则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 与小车的质量M 应满足的关系是( )

A .m 远大于M

B .m 远小于M

C .m 略大于M

D .m 略小于M

6.已知物理量λ的单位为“m”、物理量v 的单位为“m/s”、物理量f 的单位为“s -1”,则由这三个物理量组成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v =

f

B .v =λf

C .f =vλ

D .λ=vf

7.如图甲所示,小孩用80 N 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 1;如图乙所示,小孩用100 N 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2;如图丙所示,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水平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 3,若木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 N,木箱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45,则F 1、F 2、F 3的大小分别为( )

A .80 N 、80 N 、90 N

B .80 N 、80 N 、45 N

C .80 N 、100 N 、90 N

D .80 N 、100 N 、45 N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 .人站在电梯中随电梯一起运动时,当电梯减速下降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的重力

C .跳水运动员踩压跳板弯曲到最低点时,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由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

D .惯性是由物体的速度和质量共同决定的

9.2018年7月1日,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我国加长版“复兴号”动车组正式在京沪线上运行。一列加长版“复兴号”动车组从上海虹桥站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节车厢前端开始通过站台上一站立的工作人员开始计时,相邻两节车厢依次通过该工作人员的时间之比不可能是( ) A .2:1

B .5:2

C .6:5

D .7:3

10.如图所示,将棱长分别为a 、2a 、3a 的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放置在桌面上,长方体木块的各个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若用弹簧测力计牵引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示数分别为F 1、F 2、F 3,则F 1、F 2、F 3之比为

A .1∶1∶1

B .2∶3∶6

C .6∶3∶2

D .以上都不对

11.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运动,在前2s 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在前6s 内的平均速度为22m/s ,则该汽车的加速度为( ) A .6m/s 2 B .4m/s 2

C .3m/s 2

D .12m/s 2

12.某质点向东运动12m ,又向西运动20m ,又向北运动6m ,则它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大

小分别是 A .2m ,10m B .38m ,10m C .14m ,6m

D .38m ,6m

13.在运用公式 v t =v 0+at 时,关于各个物理量的符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必须规定正方向,式中的v t 、v 0、a 才取正、负号 ②在任何情况下a >0 表示加速运动,a <0 表示做减速运动

③习惯上总是规定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a >0 表示做加速运动,a <0 表示做减速运动

④ v t 的方向总是与v 0的方向相同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4.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看做质点的是( ) A .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 B .用GPS 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 C .将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D .欣赏进行花样滑冰的运动员的优美动作

15.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

A 和

B 之间用轻质弹簧相连,在拉力F 作用下,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 ,撤去F 后的瞬间A 和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A 和a B ,则

A .a A =0,a

B =g B .a A =g ,a B =g

C .a A =0,a B =

12

2

m m g m + D .a A =g ,a B =

12

2

m m g m + 16.为使交通有序、安全,公路旁设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下图甲是限速标志(白底、红

圈、黑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km/h;图乙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青岛还有160km,则这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分别是()

A.80km/h是瞬时速度,160km是位移

B.80km/h是瞬时速度,160km是路程

C.80km/h是平均速度,160km是位移

D.80km/h是平均速度,160km是路程

17.如图所示,物体在平行于斜面向上、大小为5N的力F作用下,沿固定的粗糙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

A.等于零

B.小于5N

C.等于5N

D.大于5N

18.两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4N和9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

A.最小是4N

B.最大是9N

C.可能是4N

D.可能是9N

19.2018年8月28日,雅加达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92 s夺得金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100m全程中,苏炳添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都比亚军选手的大

B.比赛过程中,苏炳添起跑时的加速度一定比亚军选手的大

C.苏炳添以9.92 s夺得金牌,9.92 s指的是时间

D.苏炳添的100 m成绩为9.92 s,说明他通过终点的瞬时速度约为10.08 m/s

20.火车从甲站出发,沿平直铁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乙站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

A.火车的位移一定相等

B.火车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C.火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

D.所用的时间一定相等

二、多选题

21.如图所示,两根轻质细线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倾斜杆上的a 点和b 点、另一端拴在O 点,Oa 沿水平方向,Oa 与Ob 夹角为钝角,现在对O 点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 ,保持F 大小不变,缓慢向虚线方向转动,转过θ(θ=90°)。倾斜杆、绳Oa 、绳Ob 和F 都始终在竖直平面以内,且O 、a 、b 的位置不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Oa 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B .Oa 上的拉力不断增大

C .Ob 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 .Ob 上的拉力不断减小

22.小球从靠近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方法拍摄的小球位置如图中1、2、3、4所示.已知连续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为d .由此可知小球( )

A .在位置“1”是小球的初始位置

B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2

2d T C .经过位置4时瞬时速度大小约为

92d T

D .从位置1到位置4的过程中平均速度大小约为

3d T

23.一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的底部,另一端和质量为2m 的小物块A 相连,质量为m 的小物块B 紧靠A 静止在斜面上,如图所示,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从t=0时开始,对B 施加沿斜面向上的外力,使B 始终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A 、B 分离.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θ、m 、x 0、a 均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从开始到物块A、B分离所用的时间

B.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物块A、B分离时的速度大小

C.物块A、B分离时,弹簧的弹力恰好为零

D.物块A、B分离后,物块A开始减速

24.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1 s末,物体速度为9 m/s

B.0~2 s内,物体加速度为6 m/s2

C.6~7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

D.10~12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

25.如图所示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x﹣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启动时刻比乙早t1

B.两车运动起来后甲的速度比乙大

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x1

三、实验题

26.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的刻度读数为x,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重力加速度为g).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 cm(g取10m/s2);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7.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

(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__.

(2)打第四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1=__m/s.

28.小华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某处,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如图所示。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的一段。如图所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确定出八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并用刻度尺测出了各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图中所标数据的单位是cm.

(1)根据纸带提供的信息,小华同学已知计算出了打下1、2、3、4、5这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请你帮助他计算出打下计数点6时小车的速度6v=__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计数点123456

t0.10.20.30.40.50.6

/s

()1

?0.3580.4000.4400.4850.530

/v m s-

(2)现已根据上表中的v、t数据,作出小车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v t-图象可知,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0v=___m/s;(保留2位有效数字)加速度

a=____2

m/s.(保留2位有效数字)

29.如图为测定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加速度的实验装置,滑块上安装宽度为d的遮光板,释放重物后滑块先后通过光电门A、B,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别为△t A,和△t B,遮光板中心经过光电门A和B的时间差为t?.那么滑块通过光电门A的速度表达式为_____,滑块通过光电门B的速度表达式为_____,滑块的加速度a=______.(用题目中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30.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

(1)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可读出其示数l1=_____cm.

(2)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l 2、l 3、l 4、l 5.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50g,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 2=___N(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 2). (3)某同学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 和b ,得到在弹性限度内弹力与弹簧总长度的F-l 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a 的原长比b 的短

B .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C .a 的劲度系数比b 的大

D .测量同样的力,a 的精确度比b 的高

四、解答题

31.冬季我国多地都出现了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设有一辆汽车在能见度较低的雾霾天气里以54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看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故障车,该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为0.5s,刹车后汽车匀减速前进,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5m/s 2,最后停在故障车前1.5m 处,避免了一场事故.求: (1)司机发现故障车后,经过5秒汽车的位移?

(2)从司机发现故障车到停下来的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 (3)要避免这场事故,司机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多长时间?

32.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 =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

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规律为:汽车为2

1104

x t t =-

,自行车为x =4t ,求: (1)当自行车追上汽车之前,它们的最远距离; (2)经多长时间自行车追上汽车。

33.某日,一辆藏毒汽车高速驶进某检查站,警方示意停止,毒贩见势不妙,高速闯卡.闯卡后,此车在平直公路上可视为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可由公式X 1=40t 来描述.藏毒车闯卡同时,原来停在卡口边的警车立即启动追赶,警车从启动到追上毒贩的运动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可由公式X 2=2t 2来描述.

求:(1)藏毒车逃跑时的速度是多大?警车追赶藏毒车时的加速度为多大? (2)在追赶过程中,经多长时间警车与藏毒车的距离最远,最远距离为多少? (3)警车经过多长时间追上藏毒车,追上时已距离检查站多远?

34.某人在塔顶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释放一个小球,当第6个小球正欲释放时,第1个

小球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4个小球与第3个分别位于高为4 m 的某一层的上、下沿,问:

(1)释放小球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2)此塔的高度是多少?(g 取10 m/s 2)

35.如图所示,一滴雨滴从离地面H =10 m 高的屋檐自由下落,下落途中Δt =0.2 s 的时间内通过一个窗口,窗口的高度为h =2 m ,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求:

(1)雨滴落地的时间t 和落地时的速度v t ; (2)雨滴经过窗口上边框时的速度v 1; (3)窗的上边框距地面的高度h 2.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根据图线的斜率的正负判断加速度的方向关系. 【详解】

A 、由图线可知,物体在前2s 内沿正方向运动,后2s 内沿负方向运动;故A 错误.

B 、前2s 内和后2s 内图线的斜率相同,则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23

m/s 1.5m/s 2

v a t ?=

==?;故B 错误. C 、4s 内的位移11

3232022

x =

??-??=,则4s 末物体位于出发点;故C 正确. D 、2s 后速度反向增大,则做负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 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和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的含义.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题中“一物体在地面以速度为 v 向上竖直上抛”可知,本题考查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分析本题。 【详解】 A.由题意可得

212

h gt =

后半段时间为t 1,则

21122

h gt = 则前半段时间为

21t t t =-

解得

21:1:1t t =

故A 错误; B.设物体通过

2

h

处的速度为v 1,根据公式可得 22122

h v v g

-= 解得

1v =

故B 错误;

C.设物体经过 2

t 时的速度为v 2,根据公式可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全程的平均

速度,所以有

2022

v v

v +=

= 故C 正确;

D. 物体经过前 2t

的位移和后 2

t 的位移分别为

22111()222t h gt g =

-,221()22

t h g = 解得

12:3:1h h =

故D 错误。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从表格数据得到1个钩码的重力应该是0.98N ,质量为0.1kg ,故A 错误;

B .长度读数要估读,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故最小刻度是cm ,故B 错误;

C .弹簧的原长是12cm ,每挂一个钩码,弹簧伸长2.0cm ,则弹簧的劲度系数:

2

0.98

49N/m 2.010F k x -=

?== 故C 正确;

D .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无关,故D 错误;

4.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电梯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向下,故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N ma -=,解得

()470N N mg ma =-=,故D 正确

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m M a =+,解得:mg

a m M

=

+,以M

为研究对象,得绳子的拉力为: 1mg F Ma m M

==

+,显然要有F=mg ,必有M m ,即只

有M

m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故选B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直接应用,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6.B

解析:B

【详解】 根据v=

f λ,知,1m

s

-=m ?s ≠m /s .故A 错误.根据v=λf ,知m?s -1=m/s .故B 正确.根据f=vλ,知ms -1?m=m 2/s≠s -1.故C 错误.根据λ=vf ,知ms -1?s -1=m/s 2≠m .故D 错误.故选B .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小孩用8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由二力平衡得180N F =;用至少10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则有最大静摩擦力2100N F =;由滑动摩擦力的表达式得

390N N F F μ==.故选C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小球只受到重力一个力的作用,加速度不为零,不是平衡状态,故A 错误;

B.人站在电梯中随电梯一起运动时,当电梯向下减速过程中,人的加速度的方向向上,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的重力,故B 正确;

C.跳水运动员踩压跳板使跳板弯曲到最低点时,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是运动员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C 错误;

D.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和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故D 错误.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位移的时间

之比为11……

位移的时间的比值最大为11),所以大于此比值的均不可能。

A. 2:1不大于11),可能,故A 不符合题意。

B. 5:2大于11),不可能,故B 符合题意。

C.6:5不大于11-),可能,故C 不符合题意。

D. 7:3不大于11),可能,故D 不符合题意。

解析:A 【解析】 【详解】

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根据拉力和摩擦力相等可得:

F =f

根据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可得:

f =μF N =μmg

同一个物体的重力相等,则三种情况下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则F 相等,故F 1、F 2、F 3之比为1:1:1,故A 正确。

1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在前2s 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知1s 末的速度为10m/s ,在前6s 内的平均速度为22m/s ,知在3s 末的速度为22m/s ,则

22212210

m/s 6m/s 2

v v a t --=

==. A. 6m/s 2,与结论相符,选项A 正确; B. 4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

C. 3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12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12.B

解析:B 【解析】

物体运动的路程为12+20+6=38m ,由右图可知,在东西方向最后是向西8m ,又向北运动6m ,最后位移为10m ,B 对.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运用公式v =v 0+at 时,必须规定正方向,式中的v 、v 0、a 才取正、负号;故①正确。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运

动。当a >0,v <0,物体做减速运动;故②错误,③正确。

在加速运动中末速度和初速度同向,在减速运动中v 的方向与v 0的方向可能相反;故④错误。 故选A 。

14.B

解析:B 【解析】

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时,若视为质点,则该问题无法进行研究,故A 错误;用GPS 确定“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时,“武汉”舰自身的大小、形状对定位几乎没有影响,可以把“武汉”舰看成质点,故B 正确;硬币的形状与研究问题的关系非常密切,故硬币不能看成质点,故C 错误;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优美的动作被人欣赏,不能看作质点,故D 错误.所以B 正确,ACD 错误.

15.C

解析:C 【解析】

匀速运动时,由平衡可知,F 弹=m 1g ,F=(m 1+m 1)g ;撤去F 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隔离对B 分析,B 的加速度为:2212

2

B m g F m g m g

a m m ++弹

==

;隔离对A 分析,弹力保持不

变;故加速度为:11

0A F m g a m -弹=

=.故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问题,知道撤去F 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通过隔离分析求出瞬时加速度.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限速标志中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km/h 是指瞬时速度;路线指示标志中表示到青岛还有160km 是指路径的长度,即路程,选项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17.B

解析:B

【解析】试题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在沿斜面方向,物体受到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滑

动摩擦力

和拉力F ,则

,故

,B 正确.

考点:考查了摩擦力的计算

【名师点睛】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得摩擦力大小.属于中档题,主要考查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的综合运用.

18.D

解析:D 【解析】

两力合成时,合力范围为:|F 1?F 2|?F ?F 1+F 2; 故合力范围为:5N ?F ?13N ;所以可能的为D. 故选D.

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瞬时速度是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在100m 全程中,苏炳添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一定都比亚军选手的大,故A 错误;

B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比赛过程中,苏炳添起跑时的加速度不一定比亚军选手的大,故B 错误;

C 、苏炳添以9.92 s 夺得金牌,9.92 s 指的是时间,故C 正确;

D 、苏炳添的100 m 成绩为9.92 s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其平均速度为: 100m/s 10.08m/s 9.92

x v t =

== 故选项D 错误。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BD .设火车最大的速度为v 。由题:火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均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均为v ,没有其他条件,无法研究前后两个运动过程的位移关系、加速度关系和时间关系。故ABD 错误。

C .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1

2v v =,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2

2

v

v =,所以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火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故C 正确。 二、多选题 21.AD 【解析】 【详解】

设绳Oa 、绳Ob 和F 三者之间的夹角分别为,如图所示:

对O 点受力分析,三力平衡,满足拉密定理:

因F 的大小不变,夹角保持不变,则比值恒定,

AB .夹角从钝角变为锐角,则

解析:AD 【解析】 【详解】

设绳Oa 、绳Ob 和F 三者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βγ、、,如图所示:

对O 点受力分析,三力平衡,满足拉密定理:

sin sin sin oa ob F F F

αγβ

== 因F 的大小不变,夹角α保持不变,则比值

sin F

k α

=恒定, AB .夹角γ从钝角变为锐角,则sin γ先增大后减小,而

sin oa F k γ=

故oa F 先增大后减小,故A 正确,B 错误;

CD .夹角β从直角变为锐角,则sin β从最大一直减小,而

sin ob F k β=

故ob F 一直,故C 错误,D 正确。

22.CD 【解析】 【详解】

根据△x=d=aT2得,加速度a=,故B 错误.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位置3的瞬时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位置1的速度,可知位置1不是小球的初始

解析:CD 【解析】 【详解】

根据△x =d =aT 2得,加速度a =

2

d

T ,故B 错误.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位置3的瞬时速度372d

v T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位置1的速度

132732222d d d v v a T T T T T

=-?=

-?=,可知位置1不是小球的初始位置,故A 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位置4的速度4327922d d d

v v aT T T T T

=+=+?=,故C 正确.从位置1到位置4的过程中平均速度大小933d d v T T

=

=,故D 正确.故选CD . 23.AB 【解析】

A 、

B 、AB 静止时,,则,对B 施加沿斜面向上的外力后,A 、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分离时A 、B 间弹力为零,加速度均为a ,设此时弹簧被压缩x,则对A 有:,且,,即可求出:,,AB 正确; C

解析:AB 【解析】

A 、

B 、AB 静止时,()0k 2x m m gsin θ=+,则0

3k mgsin x θ

=

,对B 施加沿斜面向上的外力后,A 、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分离时A 、B 间弹力为零,加速度均为a ,设此时弹簧被压缩x ,则对A 有:kx 2mgsin θ2ma -=,且2

012

x x at -=

,()202a x x v -=,即可求出:

t =

v =

AB 正确;

C 、物块A 、B 分离时,弹簧的弹力不为零,A 、B 间弹力为零,此时弹簧弹力

F kx 2ma 2mgsin θ==+,C 错误;

D 、分离时,A 有向上的加速度,之后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再做减速运动,D 错误; 故选AB .

24.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所给图象知,物体1 s 末的速度为9 m/s ,选项A 正确;

B .0~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 a =m/s2=3m/s2 选项B 错误;

C .6~7 s 内,物体的速

解析: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所给图象知,物体1 s末的速度为9 m/s,选项A正确;B.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

a=

126

2

v

t

?-

=

?

m/s2=3m/s2

选项B错误;

C.6~7 s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正确;D.10~12 s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选项D 错误.

25.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象可以看出,乙在t1时刻才开始运动,所以乙启动的时刻比甲晚t1,故A正确;

B.在x﹣t图象图线斜率大小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易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解析: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象可以看出,乙在t1时刻才开始运动,所以乙启动的时刻比甲晚t1,故A正确;B.在x﹣t图象图线斜率大小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易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B错误;

C.当t=t2时,位移相等,所以两物体相遇,故C错误;

D.当t=t3时,甲的位置为零,乙的位置为x1,所以当t=t3时,两物体相距x1,故D正确.

故选AD.

三、实验题

26, 80,不相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1)刻度尺下降时间,即为乙同学的反应时间,刻度尺做自由落体运动,故有

2

12x gt =

,解得2x t g

= (2)刻度尺下降4s 所下落的高度为2211

100.40.88022

h gt m cm =

=??==,故长度至少为80cm ,在相等时间间隔通过的位移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不相等的. 考点:考查额自由落体运动 【名师点睛】

直尺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计算下降的时间,直尺下降的时间就是人的反应时间,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的变化规律 27.1s 1.2 【解析】

(1)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4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

28.570 0.32 0.42 【解析】 【详解】

(1)[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

2

6

(32.4521.05)10m/s 0.57m/s 0.2

v

(2)[2]图像与纵轴的交点表示初速度,为0.320m/s ;[3]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求解斜率可得

2

20.50.4

m/s 0.42m/s 0.420.18

a

29.

A d t ?

B d t ? ()A B A B d t t t t t

?-????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知,滑块通过光电门A 的速度为:

A A d

v t =

? [2]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知,滑块通过光电门B 的速度为:

B B

d v t =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