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柜装配工艺要求

机柜装配工艺要求
机柜装配工艺要求

开关柜装配

1、总则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低压配电产品的装配的内容与要求,适用于本组织生产的各类低压配电产品如:开关柜、动力箱、配电箱、控制屏、台、母线插接箱的组装工艺过程。

2、设备和工具

2.1设备:弯排机、50KVA试验变压器、平衡电桥、搪锡炉、台钻等。

2.2工具:螺丝刀、尖嘴钳、剥线钳、压线钳、万用表、兆欧表、扳手、钢卷尺、钢直尺、游标卡尺、塞尺、涂层测厚仪等。

3、装配规范

3.1 在产品装配前,应对下列各项逐一进行检查,做好工艺准备。

3.1.1 结构应该符合该型号产品结构的要求,产品应有固定的安装孔。

3.1.2 门应能在大于90°角内灵活转动,门在转动过程中不应损坏漆膜,不应使电器元件受到冲击,门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检验方法:手执门锁轻轻推拉,移动量不超过2㎜。

3.1.3 门与门及门与框架之间的缝隙检验:门与门之间的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为1㎜,大于1000㎜为1.5㎜,门与门框之间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为2㎜,大于1000㎜为2.5㎜。

3.1.4 壳体焊接应牢固,焊缝应光洁均匀,不应有焊穿、裂缝、咬边、溅渣、气孔等现象,焊药皮应清除干净。

3.1.5 壳体表面处理后,漆膜表面应丰满、色彩鲜明、色泽均匀、平整光滑、用肉眼看不到刷痕、皱痕、针孔、起泡、伤痕、斑痕、手印、修整痕迹及沾附的机械杂质等缺陷。

3.1.6 产品上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器件本身的电镀件的镀层及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生锈等现象。

3.2 元器件选择及安装

3.2.1 产品内选择的电器元件和材料,必须符合认证产品要求和顾客图纸的要求,在不影响产品内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征得顾客同意并得到相关批准进行认证规定范围内的代用。

3.2.2元器件必须采用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非认证产品不得使用。

3.2.3产品上的所有指示灯和按钮颜色应符合GB/T2682-1981《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

和按钮颜色》的规定,或符合原理图或接线图的规定。

3.2.4 所有元器件应按照其制造规定的安装使用条件进行安装使用,其倾斜度不大于5°,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害,手动操作的元器件,操作机构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3.2.5所有元器件均应牢固的固定在骨架或支架上,每个元器件应标注醒目的符号,使用的符号或代号必须与原理图或接线图一致。

3.2.6 辅助电路导线的端头与元器件连接时,必须穿导线号码管,标号应正确清楚、完善牢固、有永久的附着力,标号必须与接线图标号一致。

3.2.7 电器元器件装配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一规定。

表一:

3.3紧固件的使用

3.3.1用以固定元器件及压线紧固螺钉应拧紧,无打滑及损坏镀层现象,并有防松措施,拧紧后螺纹露出螺母或套扣的固定板长度2-5牙。不接线的螺钉也应拧紧。

3.3.2用以与壳体连接的元器件应采用爪型垫片,以保证与壳体接触良好,符合保护电路连续性的要求。

3.4 一次绝缘软母线

3.4.1 一次绝缘软母线的选择应满足回路额定电流的要求,其绝缘等级应大于各配电装置的绝缘等级,一般采用黑色铜芯导线。

3.4.2 软母线在配线时应拉紧挺直行线应平直齐牢,整齐美观,尽量减少重叠交叉。

3.4.3软母线可以在硬母线平弯机上进行弯曲,其弯曲半径不得软母线绝缘直径的三倍,但导线线芯和绝缘都不能损坏.

3.4.4根据铜芯绝缘导线的线芯截面来选择相应的接线鼻,独股线直接连接,不用接线鼻,4㎜2以下的BVR线也可以采用线头搪锡的方法而不采用接线鼻。

3.4.5根据接线鼻的尺寸,用电工刀削去导线两头的绝缘层,误差不超过+(1.5~2)㎜。导线削除绝缘层后,在导线芯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划痕,以免弯曲时导线断裂,削去绝缘层后,应将线芯表面的污物和氧化层除去,以保证接触良好。

3.4.6将导线线芯插入接线鼻的圆管中,用压模或冷压钳压接,压接牢固,但线芯与接线鼻接触处,不得有明显的变形,然后进行搪锡。整个导线电阻不大于同样规格长度导线电阻值的110~120%。

3.4.7多根绝缘导线并列在接线鼻铜管中压接时,伸入铜管的裸露部分应尽可能短,绝缘处不整齐度小于1㎜。导线芯伸出铜管部分长度在1~2㎜之间,且不应有明显的不整齐现象。

3.4.8软母线在电器元件的接线端连接时,不应使接点受到任何附加应力。

3.4.9一次软母线一般采用绑扎线进行帮扎固定,特殊情况也可采用缠绕管绕扎,控制屏(柜)则一律采用行线槽固定线束。

3.4.10绑扎线的每扎距离保持在150㎜左右,拐弯处可适当加密,但不能再弯曲部分绑扎。绑扎线的圈数,以扎线与导线成正方形为基准,且最少不低于三股,绑扎线扎成后,接头应留在不可见部位。

3.4.11注意事项:

a.导线在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大小适宜的保护套,如橡皮圈、保证导线外层不磨损。

b.线束应尽量远离发热元件(如电阻母排等),并应避免敷设于发热元件的上方。

3.5 一次母排

3.5.1按认证产品规定要求的电器元件的电流等级选用母排,回路中有多个一次元件时按电流值大的选用一次母排。

3.5.2按电路选择导线颜色的规定(GB2681)见表二

表二

说明:母排表面涂刷黑色漆或用相应颜色的套管或贴上规定的相序色标。

3.5.3母排的排列应符合表三的规定要求:

表三:

说明:方向定位以屏的正视方位准。

3.5.4母排规格按载流量选择,应符合认证产品检测报告中规定的要求。其宽度应大于或等于电器元件引出端头的宽度,以保证连接部分的温升不超过极限。

3.5.5连接孔尺寸应与电器元端头相同,连接部位接触面积应不小于两个母排宽度的乘积。

3.5.6制作母排的材料表面应平整洁净,不得有划痕、气孔、裂纹和起皮等缺陷,对于有变形的母排应先行校正。

3.5.7根据所需长度下料打弯钻孔并去毛刺及油污等杂物后,母排接触面经压花模校平(压出麻点)进行搪锡处理,搪锡宽度应比搭接部位多15mm以上。

3.5.8母排安装连接前应刷去接触面的氧化层,并立即涂上导电膏进行安装连接,母排连接时螺栓贯穿方向应是由下向上,由后向前,由左向右,特殊情况下螺母处于维护侧。

3.5.9母排连接处的任何侧面用厚度0.05mm,宽度10mm的塞尺检查其塞入深度,对于母排宽60mm以上者,不得超过6mm;对于母排宽60mm以下者,不得超过4mm。

3.5.10一次母排应横平竖直,同一方向的打弯应一致,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3.5.11母排应包裹不同颜色的绝缘套管或涂黑漆并按规定贴色标以分辨不同相位。母排四面涂漆应均匀,连接处两侧相距10mm不涂漆,起点和终点应保持整齐一致,三相之间不允许超过±5mm,并无脱漆现象。

3.5.12一次电器设备与母线及其他带电导体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四的规定。

表四:

3.5.13注意事项

a、切割母排应用机械方法,严禁使用气焊或电焊。

b、母排在校正、校平时,不得使用铁锤直接敲打。

3.6二次配线工艺

3.6.1根据过门线、接地线和固定压板安装位置确定导线总走向,固定线束采用BV系列导线,活动线束采用BVR系列导线,颜色一般采用黑色,应选用认证产品申报的厂家的CCC认证合格的产品。

3.6.2电压回路导线截面选用1.5平方毫米,电流回路选用2.55平方毫米的导线,特殊情况按要求选用,但应符合认证相关要求。

3.6.3放线时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长短来落料,一段根据实际需要留有一弹性弯头,另一段放有100~150毫米的余量。活动线束应考虑最大极限位置需用长度,放线时尽量利用短、零线头,以免浪费。

3.6.4二次导线不允许有中间接头、强力拉伸导线及其绝缘被破坏的情况。导线排列应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弯曲时对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3倍的导线外径,并弯成弧形,导线交叉时,则应少数导线跨越多根导线,细导线跨越粗导线为原则。

3.6.5布线时每根导线要拉勒挺直,行线做到平直整齐,式样美观。导线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合适的保护物,如橡皮护圈。

3.6.6导线束用阻燃缠绕管绕扎,为了达到导电时的散热要求,缠绕管每绕一周应有3~10mm空隙,同时亦可分段缠绕,分段缠绕的间距为150~180mm,缠绕长度为100mm,分段缠绕的线束,分段亦应整齐,不允许参差不齐,导线应在行线槽内行走。

3.6.7活动线束多于10根时,允许分束捆扎,但线束在最大、小极限范围内活动时,不允许出现线束松动、拉伸和损坏绝缘等现象。

3.6.8二次线束用螺丝压板固定,固定点的间距水平不得大于200mm,垂直不得大于300mm,压板和线束之间必须有保护层,可以采用塑料套管或者缠绕管密接缠绕,保护导线不受损坏。

3.6.9活动线束的活动部位两端固定时应考虑减少活动部位的长度和减少活动时线束的弯曲程度。

3.6.10每一个接点接线最多不超过两根,当需要连接两根以上导线时,应采用过渡端子,以确保连接可靠性。

3.6.11当接线端子为压接式端子时,独股线直接插入,导线绝缘外皮至端子压板距离为

1.0~

2.0mm,多股线采用相应规格的冷压接头,导线绝缘外皮至接头管之间距离为1.0~

2.0mm。

3.6.12各类压接式端子必须用螺钉将插入导线压紧,不得有松动现象。

3.6.13当接线端子为螺丝连接时,多股导线必须采用相应规格的冷压接头,独股线弯曲成羊眼圈按顺时针方向弯曲,内径比端子接线螺丝外径大0.5~1.0mm,羊眼圈导线不能重叠,连接后导线至绝缘层之间距离为1.0~2.0mm。

3.6.14二次导线用螺丝、螺母、平垫、弹垫压接紧固,插入部件后,弹垫应压平,螺母紧固后螺栓外露长度为2~5牙。

3.6.15二次线与母线相接时,应在母线相接处钻Φ5mm的孔,用M4螺栓、螺母、平垫、弹垫紧固。

3.6.16号码套管连接后应同元器件安装平面平行,标号字迹的方向符合国家国家制图标准线性尺寸的数字注法。

3.6.17号码套管字迹应按国家机械制图规定标准字体用打字机打印,字迹内容同二次接线图一致。

3.6.18号码套管当导线连接后距接线端子距离为1.0~2.0mm,当无外力处于垂直位置时应不存在滑动现象。

3.6.19注意事项

a、线束应尽可能远离发热元件敷设(如:电阻、母排、指示灯、变压器等),并应避免敷设于发热元件的上方。

b、线束接入发热元件时,在电阻15W以上(含15W),应剥去40~50mm绝缘层,并套上瓷珠。

c、在同一合同号中,二次接线相同,元件布置相同,共用一、二次接线图时,其导线走向和颜色应一致。

机柜安装

机柜安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在各种项目中,机房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而机柜又是其中的主要设备之一。下面就机柜的安装举例如下: 机柜安装,如图C-1所示。 机柜的外型尺寸为:高×宽×深= 1800mm × 600mm × 800mm 。 图 C-1 机柜外形图 C.2 机柜安装规划 在安装机柜之前首先对可用空间进行规划,为了便于散热和设备维护,建议机柜前后与墙面或其它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 0.8 米,机房的净高不能小于 2.5 米。 图C-2为机柜的空间规划图。

(1) 内墙或参考体(2) 机柜背面(3) 机柜轮廓 图 C-2 单柜空间规划图(图中单位为 mm ) C.3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安装前,场地划线要准确无误,否则会导致返工。 ●按照拆箱指导拆开机柜及机柜附件包装木箱。 C.4 安装机柜 C.4.1 安装流程 如果机柜安装在水泥地面上,机柜固定后,则可以直接进行机柜配件的安装。安装 N610-18 机柜的流程如图C-3所示。

图 C-3 在水泥地面上安装机柜的流程 C.4.2 机柜就位 将机柜安放到规划好的位置,确定机柜的前后面,并使机柜的地脚对准相应的地脚定位标记。 说明: 机柜前后面识别方法:有走线盒的一方为机柜的后面。 C.4.3 机柜水平调整 在机柜顶部平面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放置水平尺,检查机柜的水平度。用扳手旋动地脚上的螺杆调整机柜的高度,使机柜达到水平状态,然后锁紧机柜地脚上的锁紧螺母,使锁紧螺母紧贴在机柜的底平面。图C-4所示为机柜地脚锁紧示意图。

(1) 机柜下围框(2) 机柜锁紧螺母(3) 机柜地脚(4) 压板锁紧螺母图 C-4 机柜地脚锁紧示意图 C.4.4 安装机柜配件 1. 机柜配件安装流程 机柜配件安装包括机柜门、机柜铭牌和机柜门接地线的安装,流程如图C-5所示。 图 C-5 机柜配件安装流程 2. 安装前确认 机柜已经固定;

机房综合布线安装规范

一、机房综合布线工程 1.1、机房综合布线系统 机房采用下走线方式,安装镀锌走线槽,强电主线槽300*200,强电支线槽200*100,弱电主线槽300*150,弱电支线槽200*100 。强电主线槽主要用于从强电井引入交流电源;强电支线槽用于给各机柜里的设备供应电源;弱电线槽用于布放综合配线柜到设备机柜的网线等信号线缆,布放ODF 到设备机柜的光缆。一边布放列头柜到设备柜的电源线,一边布放网线等信号线缆,上层布放设备柜到ODF 柜的光缆。电源线和信号线交叉时,会对信号线产生干扰。 1、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2、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3、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4、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刺; 5、金属桥架、线槽及金属管各段之间应保持连接良好,安装牢固。 1. 2、综合布线系统整体技术要求 A、线缆类 (a)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类型:六类UTP 电缆 芯线规格:内部须采用分隔结构以减少线对信号传输干扰和增加物理机械抗性。 芯线对数: 4 对

电缆外皮:低烟无卤外皮。符合IEC61034,IEC60754 标准。 标准:符合TIA/EIA 568B 和ISO /IEC 11801 及相关国内标准,并符合国际第三方测试实验室。(如ETL/3P ) 带宽:》250MHz 特性阻抗:(1 - 100 MHz)---(100 ± 15) ?(1-02050 MHz)---(100 ± 20) ?? (b)多模光缆 规格:室内光缆:低烟无卤外护套(束状软光缆) 标准:50\125口,满足ISO的OM2+多模万兆光缆传输标准 最小带宽:2000MHz-Km@雷射光源@850nm 1500\500MHz-Km@红外光源@850\1300nm 纤芯衰耗:最大3.0dB\1.0dB@850\1300nm 光缆10G 传输应用要求支持距离达150 米。 B 配线架类

电缆组件装配工艺规范

电缆组件装配工艺规范(总10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电缆组件装配工艺规范 电子设备系统、分系统之间电气连接用的连接电缆,是由各种绝缘电线、屏蔽线和电连接器组成。由于很多电缆工作在电子机箱、机柜的外面,没有固定安装,易受各种机械损伤,破坏电气连接,因此,电缆装配有其特殊要求。1线扎的加工工艺 电子设备的电气连接主要依靠各种规格的导线来实现。在一些较复杂的电子设备中,连接的导线多且复杂,如果不加任何整理,就会显得十分混乱,即不美观也不便于查找。为了简化装配结构,减少占用空间,便于检查、测试和维修等,常常在产品装配时,将相同走向的导线绑扎成一定形状的线扎(又称线把、线束)。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布线和产品装配分开,便于专业生产,减少错误,从而提高整机装配的安装质量。 线扎的走线要求 ①不要将信号线和电源线捆绑在一起,以防止信号相互干扰。 ②输入、输出的导线不要排在一个线束内,以防止信号回授。若必须排在一起时,应使用屏蔽导线。射频电缆不排在线束内,应单独走线。 ③导线束不要形成回路,以防止磁力线通过环形线,产生磁、电干扰。 ④接地点应尽量集中在一起,以保证它们是可靠的同位地。 ⑤导线束应远离发热体并且不要在元器件上方走线,以免发热元器件破坏导线绝缘层及增加更换元器件的难度。 ⑥尽量走最短距离的路线,转弯处取直角以及尽量在同一平面内走线。 扎制线扎的要领 ①扎线前,应先确认导线的根数和颜色,以防止扎制时遗漏导线,同时便于检查线扎的错误。 ②线扎拐弯处的半径应比线束直径大2倍以上。 ③导线长短要合适,排列要整齐。从线扎分支处到焊点间应有10~30mm 的余量,扎制导线时不要拉得过紧,以免因振动将导线或焊盘拉断。 ④不能使受力集中在一根导线上。多根导线扎制时,如果只用力拉其中的一根线,力量就会集中在导线的细弱处,导线就可能被拉断。另外,当力量集中在导线的连接点时,可能会造成焊点脱裂或拉坏与之相连的元器件。 ⑤扎线时松紧要适当。太紧可能损伤导线,同时也造成线束僵硬,使导线容易断裂。太松会失去线扎的效果,造成线束松散或不挺直。 ⑥线扎的绑线节或扎线搭扣应排列均匀整齐。两绑线节或扎线扣之间的距离L应根据整个线扎的外径D来确定,见表1。绑线节或扎线扣头应放在线束下面不容易看见的背面。

机柜技术要求

机柜 设备/材料采购项目技术规范书 二○一六年五月

1 机柜技术要求 1.1 使用条件 工作温度:-5℃~ +40℃ 相对湿度:≤85%(+30℃时) 大气压力:70~106kPa 贮运温度:-25℃~ +55℃ 1.2 外观要求 机柜涂覆层应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无流挂、无露底。金属件无毛刺、无锈蚀。走线布置合理并符合规范,保证布线后整体外形美观。 机柜门板、侧板平整,无扭曲、无变形,也不明显抖动。门板开孔均匀。 机柜标志应齐全、清晰、色泽均匀、耐久可靠。机柜正面和背面上方应设有用以标注序号的标签或位置,列头、列尾机柜朝外的侧板上应设有用以标注列号的位置。 机柜及其附属部件、涂覆层、标志、饰物等均应采用阻燃材料。 机架为19”标准框架结构,正、背、侧门及顶板为黑色(颜色甲定)。 1.3 机柜尺寸、结构及配置 机柜外形尺寸定义如下图。 机柜外形尺寸示意图 IDC机柜为前进风机柜。 机柜尺寸(高度H×宽度W×深度D)=2200mm×600mm×1100mm。

1.4 基本结构 机柜按照标准YD5083《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要求,带载500kg 通过8级及以上烈度结构抗地震测试。 机柜可以并列安装,随机应配有并柜连接件。并列排放的机柜间应有侧板隔离。 机柜的水平调节角及底轮可自由拆卸,方便机柜整体搬移,每台机柜都能够平整的放置在底座上,并使用连接螺栓与底座连接固定。 机柜用料及螺丝、螺钉等联接器件均应为经过不锈处理材料。 机柜需要配置和机柜配套螺丝、螺帽。 机柜整体净载重达到1000kg以上,保证在长期承重情况下各部件不变形弯曲,按要求提供检测报告。 内部结构 机柜内部应设置4根安装立柱,用于安装设备和固定层板。安装立柱能够前后移动调节。安装立柱的间距、孔距等机柜内部尺寸结构应满足GB/T 19520.1和GB/T 19520.2的要求。机柜承重立柱至少承重1300kg以上。机柜前门立柱需要有具体U数标示。 机架配置15层设备托板,托板也应考虑通风散热,标准托盘承重80kg,配M6固定设备钢螺栓50套,同时应考虑受力支撑点,保障托盘受力均匀,不变形。托盘应便于安装和拆卸,其安装高度和前后位置可以调节。托盘的固定方式为卡扣式固定(可根据用户需求调整,使用螺丝或弹性插销、卡接部件等固定方式)。托盘为镂空型(要求有通风孔),以利于散热。 1.5 机柜基本要求 机柜门和侧板为可拆卸式结构,门的开合转动灵活、锁定可靠、施工安装和维护方便。门的开启角应不小于110°。前后门采用外开门方式,机架正门和背门应为全网格双开门,网格等效直径不小于6mm,通风面积比例至少70%,顶板亦为网孔状,要求同前。 机柜内部设备的有效安装深度不小于800mm,前立柱与前门框的距离为50mm(若实际距离不等于50mm,乙方需给出合理的解释)。PDU或插座(包括服务器电源插头与插座连接之后)不能阻挡服务器设备的安放。 机柜采用上走线设计,顶板预留进线孔,进线孔不少于6个,进线孔为方形,

机柜安装施工规范标准[详]

湖南海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CS/002-2013 机柜安装施工规范 2013-03-01发布2013-04-01 实施

湖南海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机柜安装要求 1、机柜安装前必须检查机柜排风设备是否完好,设备托板数 量是否齐全以及滑轮、支撑柱是否完好等 2、机柜型号、规格,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机柜安装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水平误差不应大于 2mm。几个机柜并排在一起,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差不得大于3mm;两个机柜中间缝隙不得大于3mm。对于相互有一定间隔而排成一列的设备,其面板前后偏差不得大于5mm; 4、机柜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预以补 漆,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 5、机柜安装应牢固,有抗震要求时,按施工图的抗震设计进 行加固; 6、机柜不宜直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宜按设备的底平面尺寸 制作底座,底座直接与地面固定,机柜固定在底座上,然后铺设活动地板; 7、安装机柜面板,架前应预留有800mm空间,机柜背面离 墙距离应大于600mm,以便于安装和施工; 8、壁挂式机柜距地面宜为1200mm; 9、机柜内的设备、部件的安装,应在机柜定位完毕并固定后 进行,安装在机柜内的设备应牢固

10、机柜上的固定螺丝、垫片和弹簧垫圈均应按要求紧固不得 遗漏; 11、悬挂式壁挂安装应安装在平整坚固的墙面上,距离地面至 少300mm,保持与墙面水平、垂直,垂直偏差应小于3mm。 12、墙体上开孔应避免破坏墙体内管线,开孔深度不得低于 70mm,固定机柜所用膨胀螺丝钉不得少于4个(悬挂式 C型机柜为6个)。必要时须在机柜下放置支撑物,以保证 机柜的安全稳固。 13、落地式柜体安装,安装基座时要综合考虑机柜的开门方向 和操作便利性,优先考虑配线舱的开门方向。设备舱门和 配线舱门必须能完全开启。 14、机柜要做好防雷接地保护。 15、柜体安装完毕应做好标识,标识应统一、清晰、美观。机 箱安装完毕后,柜体进出线缆孔洞应采用防火胶泥封堵。 做好防鼠、防虫、防水和防潮处理。 机柜内设备的安装布局及要求: 1、机柜由上到下主要分为四个区域:交流分配单元、配线架、 有源设备、光缆终端盒。 2、交流配电单元从安全性的要求放在机柜的最上端。 3、语音及网络配线架安装在易于操作的位置,放在交流配电

机柜布线规范

标准机柜配电及布线规范 2015-11-15

目录 1基本思路 (2) 2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2) 2.1 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3) 2.2 电气控制柜连接方式 (3) 2.3 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与绘制 (3) 2.4 电器部件接线图的绘制 (4) 3 机柜安装固定 (5) 4 机柜布线 (7) 4.1.1 机柜电源布置 (7) 4.1.2 结构及安装要求 (7) 4.1.3 交流配电单元 (7) 4.1.4 接线端子组 (8) 4.1.5 插座 (8) 4.1.6 温升 (9) 4.1.7 认证 (9) 4.1.8 接地、电缆及其他电气附件 (9) 4.1.9 电气防护性能 (10) 4.2 布线原则 (11) 5 线缆标识 (14) 6 通风与防尘标准 (15)

1基本思路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这些设计包括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接下来按照设计图对机柜进行布置及布线,最后对各线进行标识,贴设备安全标识。 管理网、数据网因所属安全区域不同,不得混用机柜,必须按安全区域独立使用机柜。并且遵循下面的安装规范进行安装。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依据。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装配工艺要求05

质量管理体系 三层次技术类文件 装配工艺要求 版 本: A01 编 号:JS/GY-05 受 控 章: 编制:陈永方2015年4 月13日 审核:佘军红2015年4 月13日 工艺审核:潘兵2015年4月13日 质量审核:李美荣2015年4月13日 标准化审核:李美荣2015年4月13日 批准:陈兴2015年4月13日 生效日期:2015年4月13日

装配工艺要求 整机装配就是将机柜、设备、组件以及零、部件按预定的设计要求装配在机箱、车厢、平台,再用导线将它们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它是电子产品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工艺过程。 1 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1.1整机装配的基本顺序 电子设备的整机装配有多道工序,这些工序的完成顺序是否合理,直接 影响到设备的装配质量、生产效率和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电子设备整机装配的基本顺序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后焊、先里后外、先平后高,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1.2 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电子设备的整机装配是把半成品装配成合格产品的过程。对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如下: a)整机装配前,对组成整机的有关零部件或组件必须经过调试、检验,不合格的零部件或组件不允许投入生产线。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b)装配时要根据整机的结构情况,应用合理的安装工艺,用经济、高效、先进的装配技术,使产品达到预期的效果,满足产品在功能、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等方面的要求。 c)严格遵循整机装配的顺序要求,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d)装配过程中,不得损伤元器件和零部件,避免碰伤机壳、元器件和零部件的表面涂敷层,不得破坏整机的绝缘性。保证安装件的方向、位置、极性的正确,保证产品的电性能稳定,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度。 e)小型机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其整机装配在流水线上按工位进行。每个工位除按工艺要求操作外,要求工位的操作人员熟悉安装要求和熟练掌握安装技术,保证产品的安装质量,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与专职调试检查的“三检” 原则。装配中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都应进行检查,分段把好质量关,从而提高产品的一次通过率。 2 整机装配中的流水线 2.1 流水线与流水节拍 装配流水线就是把一部整机的装连、调试等工作划分成若干简单操作,每一个装配工人完成指定操作。在划分时要注意到每人操作所用的时间应相等,这个时间称为流水的节拍。

机房建设机柜安装标准.doc

机房建设机柜安装标准 设备的间距和通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机柜正面相对排列时,其净距离不应小于1.5m; 2)背后开门的设备,背面离墙边净距离不应小于0.8m; 3)机柜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机柜侧面离其他设备净距不应小于0.8m,当需要维修测试时,则距墙不应小于1.2m; 4)并排布置的设备总长度大于4m时,两侧均应设置通道。 5)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m。 6)没有后门,一般留几公分就可以了。如果有后门,双开后门一般要留机柜宽度尺寸的一半以上,还要加上人的操作空间,600宽的机柜,一般都会留到800mm左右,800宽的机柜,一般留900mm左右。单开后门,600宽的机柜,留1000mm左右,800宽的机柜,留1200mm左右,如果没那么多空间,可以稍微少一些。 7)合理布置机柜对于确保机柜拥有适当温度和足够的空气非常重要。采取"面对面、背靠背"的机柜摆放及将空调设备与热通道对齐方式,这样在两排机柜的正面面对通道中间布置冷风出口,形成一个"冷通道"的冷空气区,冷空气流经设备后形成了热空气,再被排放到两排机柜背面中的"热通道"中,最后通过热通道上方布置的回风口回到空调系统,使整个机房气流、能量流流动通畅,不但提高了机房精密空调的利用率,而且还进一步提升了制冷效果。 机柜气流和机柜设计是引导空气最大限度改进冷却效果的关键因素。机柜对于防止设备排出的热气短路循环进入设备进气口至关重要。热空气将被轻微增压,再加上设备进气过程中的吸力,将可能导致热空气被重新吸入设备进气口。气流短路问题可能导致IT设备的温度上升8℃,其结果的将要远远大于热气造成的影响。 由于模块化数据网络设备基本上是水平方向进出风(最常见的方式是前进后出),因此空调制冷气流也应符合这种气流组织:尽量将冷气送到所有数据设备的前方位置。 采用标准机柜和盲板可以大幅减少气流短路比例,能消除机架正面的垂直温度梯度,防止高温排出空气回流到机架前部区域,并确保供应的冷空气在机架上下配送均匀。 ·下送风机房机柜前后门的设计应符合最佳制冷效率的要求,有2种方式可选择: a)前门完全密闭,不做通风孔;后门通风网孔大小为Ф5,后门通风率30-40%,这种方式,由机柜底部调节的开口,在机柜内设备正面送冷风,由后门和机柜顶部散热;每个机柜需要侧门,侧门不带通风孔,冷风通道完全在机柜下方。 b)前后门底部起1/2密闭,不做通风孔,机柜上部1/2为通风散热部分,通风网孔大小为Ф5,通风率30-40%,这种方式主要出风口在机柜的底部,同时可以在机柜列间通道开辅助送风口,在机柜内设备正面送冷风,由后门和机柜顶部散热。每个机柜需要侧门,侧门不带通风孔。冷风通道在机柜下方和机柜列间通道。 ·机柜内数据设备与机柜前、后面板的间距宽度应不小于150mm 机柜层板应有利于通风,为避免阻挡空气流通,层板深度应不大于600mm。多台发热量大的数据设备不宜叠放在同一层板上,最下层层板距离机柜底部应不小于200mm。把热负荷最大的设备安装在机柜中部位置,以便获得最大的配风风量。 机柜底部采用活动抽屉板,随设备多少,改动冷气入口大小。机柜底部后半部堵住,阻止冷空气从底部向后面流去。 8)知识改变命运 9) 10) 0 / 1

电子设备装配工艺

……………………………………………………………精品资料推荐………………………………………………… 电子设备装配工艺 2011年03月

电子设备装配工艺 1、范围 本工艺规定了系统整机和部件装配质量所要达到的最低要求。 本工艺适用于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 本工艺按照规定的标准制定。 2、规范性引用的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处给出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整个文件。 设备外观表面分级 整机或部件装配的表面外观分为主、副两级 主表面:用户可以看到的表面,包括设备开启前后门能直接看到的所有外表面。 副表面:在产品正常工作运行状态下不能被看到表面,如设备箱体的内部或结构件的内表面。 对于主表面,是表面检验的重要区域。 设备装配等级 主级装配点:装配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功能实现、性能或主级表面质量的装配。如有散热、屏蔽、振动、电连接等的装配,面板、标示牌等的装配,以及用户经常操作的部件,都是主级装配点。 副级装配点:无明确配合精度要求,符合一般质量要求即可,只有当装配连接失效后才会影响到产品功能实现及外观质量的装配。如机柜内走线,机柜隔板的紧固等是副级装配点。 主级装配点是保证产品质量及检验的重点。 测量单位 本标准中长度和误差单位为毫米,其他测量数据都以国际单位制(SI)表示。目视检验 在光线明亮处目视,照度300-600LUX。 距离:600-650mm 矫正视力:1.2 时间:10秒 常见缺陷定义

裂纹:只在物体表面形成开裂纹路,为透过物体,目视表现为开列两部分仍然是同一条开裂线。 裂缝:开裂已经透出部分或全部物体,目视为开裂的两部分。 其他术语定义 完全互换性:性能参数相同、颜色相同或无明显差异、所有紧固件尺寸、表面处理相同。 端接:电缆与设备进行连接。 对接:电缆与电缆进行连接。 4、整机装配质量通用要求 一般要求 任何装配件漏装、少装、装错型号、装错位置以及装入不合格物料都是不合格的。 任何可见和可触到的毛刺和锐利边都是不合格的。 任何可见的锈蚀都是不合格的。 整机装配中的电子元件的装配要求 在整机装配中的电阻、电容、IC的装配要求同《电气工艺规范》。 装配中的修配 在总装时不允许对金属件、电镀件、金属类线路板壳体进行调整性锉削、钻孔等操作,以免金属屑落入设备内。对于外购件必须有技术文件规定或工艺人员同意,才能允许修锉等加工。 颜色要求 装配件外观颜色必须符合图纸或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 表面不平可接受限度 翘曲变形位置在副级表面或副级装配点,只要不影响设备的运行与性能认为是合格的。 对于主级表面要求如下:

机柜安装标准工艺细则

机柜安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般机房对重一点的设备都是用角铁或槽钢做一个机架,将设备放在机架上面,这样能避免由于人在地板上走动等引起共振,而且现在市面上很多地板的承重能力都不够,所以较重的设备一般不能直接放在地板上面。另外,地板如果需要开孔出线,也要在地板的边上开孔,而不要在中间开,因为在中间开不方便以后更换地板或变动线路。 机柜在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了机柜相关尺寸,再检查设备的外形,确保和选择的支架搭配。一个坚固的机柜可承重达250公斤,所有安装螺丝不得有松动,保护橡皮垫应安装牢固,所以检查一下用来拿出设备用的工具,比如,提门或手推车。好的机柜下面 装有轮子,所以你只需把该装的设备装进去,再把机柜推到合适的地方即可。 2、测量一下房间的大小和机柜经过的天花板、门和电梯高度。再有,考虑到机柜里的多类设备,确保把机柜放在距离电源、网线插口、通讯插口近的地方。 3、检查打开和关闭机柜时柜门打开的角度及,标准机柜门在右边打开,门轴在左边,当然不排除相反的情况。所有的门和侧板都应很容易打开,以便于维护。安放应竖直,柜面保持水平,垂直偏差小于等于百分之一,水平偏差小于等 于3mm机柜之间缝隙小于等于1mm机柜表面要完整,无损伤,螺丝要坚固,每平方米表面凹凸度应小于1mm 4、当你要将设备机柜安装入一个已经存在的机柜组时,你可以把机柜挨着排成一排,这样安全、整齐。有些机柜组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再增加了,或者只能增加几种附件。最好的机柜组模型应具有充分的可扩充性,并带有所有必要的硬件,可把机柜侧板拿掉,用螺钉将机柜相互连接,排成一排。 机柜安装时步骤: 机房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而机柜又是其中的主要设备之一。常用的19英寸(标准600mm至于高度分别为:42UL 37UL 32UL 27U.深度为1000mm900cm800mm600m 面就机柜的安装举例如下: 底座制作安装:100mr^ 600mr^ 800mn如图D-1所示。 R7035机柜安装,女口图C-1所示。 R7035机柜的外型尺寸为:高X宽乂深= 20KKmm 600mM 800mm (1)机柜底座焊接、安装 底座焊接工序:(1)常用工具的准备《笔、纸张、卷尺、插拔、电钻(钻头)、电焊机(焊条)、角磨机(砂轮片)、切割机(切割片)、锤子、刷子、防锈漆、黑漆、水平尺、螺丝

机房综合布线安装要求规范

机房综合布线工程 1. 1、机房综合布线系统 1.1.1、机房走线架的布置 机房采用下走线方式,安装镀锌走线槽,强电主线槽300*200,强电支线槽200*100,弱电主线槽300*150,弱电支线槽200*100 。强电主线槽主要用于从强电井引入交流电源;强电支线槽用于给各机柜里的设备供应电源;弱电线槽用于布放综合配线柜到设备机柜的网线等信号线缆,布放ODF 到设备机柜的光缆。一边布放列头柜到设备柜的电源线,一边布放网线等信号线缆,上层布放设备柜到ODF柜的光缆。电源线和信号线交叉时,会对信号线产生干扰。 1.1.2、线槽的安装要求 1、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2、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3、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4、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刺; 5、金属桥架、线槽及金属管各段之间应保持连接良好,安装牢固。 1. 2、综合布线系统整体技术要求 A、线缆类 (a)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电缆 类型:六类UTP 电缆 芯线规格:内部须采用分隔结构以减少线对信号传输干扰和增加物理机械抗性。芯线对数:4 对 电缆外皮:低烟无卤外皮。符合IEC61034,IEC60754 标准。

标准:符合TIA/EIA 568B 和ISO /IEC 11801 及相关国内标准,并符合国际第三方测试实验室。(如ETL/3P) 带宽:≥250MHz 特性阻抗:(1 - 100 MHz)---- 250 MHz)--- (b)多模光缆 规格:室内光缆:低烟无卤外护套(束状软光缆) 标准:50\125μm,满足ISO 的OM2+多模万兆光缆传输标准 最小带宽:2000MHz-Km@雷射光源@850nm 1500\500MHz-Km@红外光源@850\1300nm 纤芯衰耗:最大3.0dB\1.0dB@850\1300nm 光缆10G 传输应用要求支持距离达150 米。 B 配线架类 (a)数据配线架 规格:24口RJ45 模块化非屏蔽配线架。 安装:19”机柜式安装 卡接线规范围:22-26AWG 最少卡接次数:750 次 打线方式:T568A 或T568B 配线架可以安装色标以及安全产品 (b)铜缆配线架RJ45 信息模块 规格:非屏蔽RJ45 模块插座。 标准:TIA/EIA 568B 接线方式:T568B/568A 保证模块中在所有可能的接触面镀金。 采用DCM 技术直接连接,不采用印刷电路板模式。 直流电阻:0.3Ω

机柜装配工艺要求

开关柜装配 1、总则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低压配电产品的装配的内容与要求,适用于本组织生产的各类低压配电产品如:开关柜、动力箱、配电箱、控制屏、台、母线插接箱的组装工艺过程。 2、设备和工具 2.1设备:弯排机、50KVA试验变压器、平衡电桥、搪锡炉、台钻等。 2.2工具:螺丝刀、尖嘴钳、剥线钳、压线钳、万用表、兆欧表、扳手、钢卷尺、钢直尺、游标卡尺、塞尺、涂层测厚仪等。 3、装配规范 3.1 在产品装配前,应对下列各项逐一进行检查,做好工艺准备。 3.1.1 结构应该符合该型号产品结构的要求,产品应有固定的安装孔。 3.1.2 门应能在大于90°角内灵活转动,门在转动过程中不应损坏漆膜,不应使电器元件受到冲击,门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检验方法:手执门锁轻轻推拉,移动量不超过2㎜。 3.1.3 门与门及门与框架之间的缝隙检验:门与门之间的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为1㎜,大于1000㎜为1.5㎜,门与门框之间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为2㎜,大于1000㎜为2.5㎜。 3.1.4 壳体焊接应牢固,焊缝应光洁均匀,不应有焊穿、裂缝、咬边、溅渣、气孔等现象,焊药皮应清除干净。 3.1.5 壳体表面处理后,漆膜表面应丰满、色彩鲜明、色泽均匀、平整光滑、用肉眼看不到刷痕、皱痕、针孔、起泡、伤痕、斑痕、手印、修整痕迹及沾附的机械杂质等缺陷。 3.1.6 产品上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器件本身的电镀件的镀层及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生锈等现象。 3.2 元器件选择及安装 3.2.1 产品内选择的电器元件和材料,必须符合认证产品要求和顾客图纸的要求,在不影响产品内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征得顾客同意并得到相关批准进行认证规定范围内的代用。 3.2.2元器件必须采用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非认证产品不得使用。 3.2.3产品上的所有指示灯和按钮颜色应符合GB/T2682-1981《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

户外机柜技术规范书

户外机柜技术规范 书

户外机柜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户外机柜的定义、技术性能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A/T 73-1994 《机械防盗锁》 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B: 高温》 GB/T 2423.17-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 盐雾试验方法》 GB/T 2423.24-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Sa: 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3181-1995 《漆膜颜色标准》 GB/T 3873-19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4793.1-1995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 通用要求》 GB/T 5700-1985 《室内照明测量方法》 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18663.1- 《通信设备机械结构、公制系列和英制系列的试验第1 部分:有源箱、机架、插箱和机箱的气候、机械试验及安全要求》 GB/T 19183.5-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户外有源箱第3部分:有源箱和柜体的气候、机械试验及安全要求》 GB/T 14715-1993 《信息技术设备用不间断电源通用技术条件》 GB/T 16821-1997 《通信用电源设备通用试验方法》 YD/T 122-1997 《邮电工业产品铭牌》 YD/T 282-《邮电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 YD/T 585-1999 《通信用配电设备》 YD/T 731 《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 YD/T 799-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YD/T 944-1998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电子产品总装工艺规范

电子产品总装工艺规范 整机装配就是将机柜、设备、组件以及零、部件按预定的设计要求装配在机箱、车厢、平台,再用导线将它们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它是电子产品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工艺过程。 1 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图1 整机结构树状图 1.1整机装配的基本顺序 电子设备的整机装配有多道工序,这些工序的完成顺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装配质量、生产效率和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电子设备整机装配的基本顺序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后焊、先里后外、先平后高,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1.2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电子设备的整机装配是把半成品装配成合格产品的过程。对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如下: 1)整机装配前,对组成整机的有关零部件或组件必须经过调试、检验,不合格的零部件或组件不允许投入生产线。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2)装配时要根据整机的结构情况,应用合理的安装工艺,用经济、高效、先进的装配技术,使产品达到预期的效果,满足产品在功能、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等方面的要求。 3)严格遵循整机装配的顺序要求,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4)装配过程中,不得损伤元器件和零部件,避免碰伤机壳、元器件和零部件的表面涂敷层,不得破坏整机的绝缘性。保证安装件的方向、位置、极性的正确,保证产品的电性能稳定,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度。 5)小型机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其整机装配在流水线上按工位进行。每个工位除按工艺要求操作外,要求工位的操作人员熟悉安装要求和熟练掌握安装技术,保证产品的安装质量,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与专职调试检查的“三检”原则。装配中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都应进行检查,分段把好质量关,从而提高产品的一次通过率。 2 整机装配中的流水线

机柜与密闭通道技术规范标准[详]

机柜及密闭通道技术规范

目录 1、总则 (4) 2、基础服务器机柜 (5) 2.1总体要求: (5) 2.2★尺寸: (5) 2.3颜色: (5) 2.4机柜板材: (5) 2.5★机柜表面处理: (5) 2.6★机柜承重: (6) 2.7机柜侧板: (6) 2.8机柜前门: (6) 2.9机柜后门: (6) 2.10方孔条(导轨固定及承重的立柱)/ 立柱: (6) 2.11机柜固定: (7) 2.12机柜顶盖: (7) 2.13机柜底盖: (7) 2.14机柜接地: (7) 2.15机柜理线装置: (7) 2.16盲板: (7) 2.17L型支架: (7)

2.18★PDU: (8) 2.19与通道封闭的配合: (8) 2.20横梁: (8) ODF机柜 (8) 密闭通道 (9) 5.1 总体要求: (9) 5.2 技术要求: (11) 5.3表面喷涂要求: (11) 5.4消防控制要求: (12) 5.5 环境监测要求: (12) 5.6接地要求: (12) 5.7其他要求: (12)

1、总则 1)本技术规范书用于规定机柜及密闭通道采购和安装工程的技术要求。 2)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3)投标人应对本技术规范中所列明的各项内容和要求逐项作出明确的响应。如投标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优于本技术规范所提出的要求,应在投标文件中作出明确说明。 4)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的要求。投标人如对本技术规范有异议,应在其投标文件中以“技术规范偏离/响应表”的方式加以详细描述说明。 5)投标人提供的技术文件中应包括由制造商印制的投标产品的样本,如投标文件的内容与样本不一致,以样本为准。 6)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应按水平较高的标准执行。 7)投标人提供的一切资料均应以中文为准,如果因为语言误差造成的损失由投标人负责。 8)本技术规范中标有“★”的条款为主要技术要求,如果投标人所提供的产品不符合这类要求,在评标时将作废标处理。 9)所提供设备保修期为 2年。

通信机柜(架)安装工艺.doc

通信机柜(架)安装工艺 一、安装准备 1、工具:人字梯、高凳、钢皮尺、钢卷尺、角尺、撬棍、起钉器、羊角榔头、榔头、套筒扳手、活动扳手、冲击钻、吸尘器、橡皮榔头、改锥、吊锥、吊锤、水平尺、钢锯、红蓝铅笔或号笔。 2、文件图纸: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建设单位补充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 二、通信机柜(架)安装的定位原则 1、机柜(架)安装的位置,以设计图纸《机房设备安装平面布置图》为准。 2、确定各列位置时,以第1列为准。逐列测量;确定列内各机柜,(架)位置时,以列首(靠主走道)机柜(架)为准,逐个测量,以免积累误差。测量时,应用钢皮尺和钢卷尺,不准使用皮尺和丈量绳。 3、列内的机柜(架)排列应成一直线,各列排列应平行;各列收集柜(架)的立侧面(靠主走道侧)应在一直线上,误差应小于5mm。 4、机房内设有下缆用楼层孔洞时,应进行重点校核。如有误差,请建设单位对设备安装平面布置进行必要的调整或修改孔洞位置,并做出变更设计。 三、机柜(架)安装 1、按规定程序进行开箱、检验。 2、将机柜(架)就位、划线、确定底脚加固螺栓(膨胀螺栓)的安装位置。 3、如机柜(架)底部有操作空间,可用冲击钻头通过机柜(架)底部预留的底脚螺栓固定孔直接打孔,然后用吸尘器区沙土后装入膨胀螺栓,经加套弹簧垫圈、平垫圈后,上好螺母;如机柜(架)底部操作空间很小,则画好固定孔位后,移开机柜(架)再用冲击钻打孔,打孔市、钻头要保持垂直,用力不得过猛,以防滑钻,然后用吸尘器吸去沙土,再将机柜(架)就位,并装入膨胀螺丝,经加套弹簧垫圈,平垫圈后,上好螺母。 4、校对机柜(架)位置和垂直、水平、紧固膨胀螺丝的螺母。机框(架)的垂直误差不大于3mm,其水平误差应不大于2mm(垂直:应用吊锤、或用水平尺再角柱上测量;水平:应用水平尺在柜顶的角梁上测量。 5、调整垂直、水平应逐个进行,并以首个机柜(架)为标准,每调好1个,即刻固定1个。不可将全列都调整好再行固定,以免固定后产生偏差造成反复调整。调整时,调整时可用橡皮榔头或加垫木块敲击机柜(架)底部,但不得敲击其它部位;侧两极柜(架)垂直、水平不达标时,应根据误差的大小,加垫不同厚度(0.5、1、2、5mm单片,并可组合成复片)的U型钢片,禁止使用木片,草纸板片代替。 6、列内相邻机柜(架)间,应用螺栓连固,使整列机柜(架)形成1个整体。 7、列内相邻机柜(架)应紧密靠拢;整列机面应为一个垂直立面,无凹凸想象。 8、大列间、大列与墙的加固,应根据设计的施工图纸进行(抗震加固)。 9、所有加固螺栓应紧固到位,同一点螺丝露出螺母的长度应基本一致。 10、机柜(架)上的各种零部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机柜(架)的漆面,如有破损、脱落,应用原色漆予以补漆。 11、当安装程控交换柜要求与地面绝缘处理时,应按要求使用厂家提供带有绝缘套管和绝缘垫圈的螺栓进行安装固定;;安装紧固后,应进行绝缘组织测试,并做好记录。 四、知识改变命运 五、 1、 1 / 1

机柜布线规范

长光华芯公司 标准机柜配电及布线规范 2012-11-15

目录 1 基本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气控制柜连接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与绘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器部件接线图的绘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机柜布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柜电源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构及安装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流配电单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接线端子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插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温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认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接地、电缆及其他电气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气防护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布线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线缆标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通风与防尘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值得借鉴的机柜布线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缆组件装配工艺规范

电缆组件装配工艺规范 电子设备系统、分系统之间电气连接用的连接电缆,是由各种绝缘电线、屏蔽线和电连接器组成。由于很多电缆工作在电子机箱、机柜的外面,没有固定安装,易受各种机械损伤,破坏电气连接,因此,电缆装配有其特殊要求。 1线扎的加工工艺 电子设备的电气连接主要依靠各种规格的导线来实现。在一些较复杂的电子设备中,连接的导线多且复杂,如果不加任何整理,就会显得十分混乱,即不美观也不便于查找。为了简化装配结构,减少占用空间,便于检查、测试和维修等,常常在产品装配时,将相同走向的导线绑扎成一定形状的线扎(又称线把、线束)。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布线和产品装配分开,便于专业生产,减少错误,从而提高整机装配的安装质量。 线扎的走线要求 ①不要将信号线和电源线捆绑在一起,以防止信号相互干扰。 ②输入、输出的导线不要排在一个线束内,以防止信号回授。若必须排在一起时,应使用屏蔽导线。射频电缆不排在线束内,应单独走线。 ③导线束不要形成回路,以防止磁力线通过环形线,产生磁、电干扰。

④接地点应尽量集中在一起,以保证它们是可靠的同位地。 ⑤导线束应远离发热体并且不要在元器件上方走线,以免发热元器件破坏导线绝缘层及增加更换元器件的难度。 ⑥尽量走最短距离的路线,转弯处取直角以及尽量在同一平面内走线。 扎制线扎的要领 ①扎线前,应先确认导线的根数和颜色,以防止扎制时遗漏导线,同时便于检查线扎的错误。 ②线扎拐弯处的半径应比线束直径大2倍以上。 ③导线长短要合适,排列要整齐。从线扎分支处到焊点间应有10~30mm的余量,扎制导线时不要拉得过紧,以免因振动将导线或焊盘拉断。 ④不能使受力集中在一根导线上。多根导线扎制时,如果只用力拉其中的一根线,力量就会集中在导线的细弱处,导线就可能被拉断。另外,当力量集中在导线的连接点时,可能会造成焊点脱裂或拉坏与之相连的元器件。 ⑤扎线时松紧要适当。太紧可能损伤导线,同时也造成线束僵硬,使导线容易断裂。太松会失去线扎的效果,造成线束松散或不挺直。 ⑥线扎的绑线节或扎线搭扣应排列均匀整齐。两绑线节或扎线扣之间的距离L应根据整个线扎的外径D来确定,见表1。绑线节或扎线扣头应放在线束下面不容易看见的背面。 表1 绑扎间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