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

元曲
元曲

第四单元:聆听元散曲教案

执笔:徐东梅审核:高二语文组时间:2008年5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元曲的构成、元散曲与元杂剧的不同以及元曲与宋词的区别

3、了解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4、学会鉴赏元曲

5、了解近两年与元曲有关的高考动向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体味元散曲用词的精练与准确生动、传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时代背景,领悟元散曲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

1、了解元曲的特点、体制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元曲的构成、元散曲与元杂剧的不同以及元曲与宋词的区别

3、了解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4、学会鉴赏元曲

【学习难点】鉴赏元曲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元曲的基本知识

(一)元曲的产生

中国元代蒙古族的统治者入主中原后,社会形态出现了变化。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河北籍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开创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新时代,也造就了河北文化的辉煌时期。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元杂剧,一是元散曲。元散曲是诗歌,散曲包括套数(套曲、散套)、带过曲和小令(清曲、叶儿)。套数由同一个曲调的若干曲子组成。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元杂剧是一种把歌曲、说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二)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

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三)元杂剧

元杂剧是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吸收诸宫调等说唱文学的成就而形成的成熟的戏剧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每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金入元的文人。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四)散曲

散曲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比之传统的抒情文学样式诗、词,散曲身上刻有较多的俗文学的印记。它是金元之际民族大融合所带来的乐曲的变化,传统思想、观念的相对松弛;知识分子由于地位的下降更加接近民间,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他们的欣赏趣味反馈于文学创作等一系列因素合力的产物。散曲以其散发着土气息、泥滋味的清新形象,迅速风靡了元代文坛,也使得中国文学百花园里又增添了一朵艳丽的奇葩。

散曲的体制主要包括: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等。小令和套数是散曲最主要的两种体制,它们一为短小精炼,二为富赡雍容,各具不同的表现功能。

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散曲与词一样,采用长短句句式,但句式更加灵活多变.散曲则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规定曲牌的句数,进行增句.散曲的句式短的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十字,伸缩变化极大.这主要是由于散曲采用了特有的"衬字"方式.所谓衬字,指的是曲中句子本格以外的字.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散曲的语言虽也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散曲的句法讲求完整连贯,省略语法关系,直接以意象平列和句与句之间跳跃接续等诗,词中常见的写法,在散曲中却较少见,因而,散曲的语言明显地具有口语化,散文化的特点.

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散曲在审美取向上当然也不排斥含蓄蕴藉一格,这在小令一体中表

现得还比较突出,但从总体上说,它崇尚的是明快显豁,自然酣畅之美,与诗,词大异其趣.同时,由于散曲多借用"赋"的铺陈白描的表达方式,可以随意增句和增加衬字,可以有顶针,叠字,短柱对,鼎足对等多种手法,也对这一审美取向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之效.

2、词与曲比较:

A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

B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

C在分类上宋词:小令,中调,长调

元曲:剧曲(杂剧)

散曲:小令,套数

D在格式上宋词:词牌+标题

如:《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元曲:宫调+曲牌+标题

如:【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

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

4、识记字音:

咫(zhǐ)尺饯(jiàn)行雕栊(lóng) 妍(yán) 擎(qíng)

霁(jì)楸梧(qiūwú) 冢(zhǒng) 攒(zǎn) 馄饨(hún tún)

囤(dùn):用竹篾、型条、稻草编成的或用席箔等围成的盛粮食的器具:粮食囤/大囤满,小囤流。

囤(tún):储存:~货/~粮。

蹁跹(pián xiān) :形容旋转舞动。翩跹(piān xiān):形容轻快地跳舞。

二、教学过程

第20课关汉卿散曲二首

(一)、作者介绍

关汉卿(约1225—1300),号已斋叟(一作已斋,又作一斋),大都(今北京)人,一说祁州(今河北安国)人,我国古代杰出戏曲家和元代著名散曲家。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关汉卿是他那个时代的弃儿,也是中国古代的艺术骄子。他是元代一位有名望的书会才人,戏班的班主和剧坛领袖。由于他多才多艺并长期深人民间,积极进行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于是成为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范式的开创者。元熊自得《析津志?名宦传》说:“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关汉卿博学多才,性格倔强而滑稽,以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表示对现实黑暗的反抗,在他的著名的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如此表白:“中如此表白:“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我也会围棋,会蹴趵,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关汉卿撰有杂剧67种,今存18种。其散曲,今存小令41,套数13,联章体组曲【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共16曲)一篇,残套2。在金末元初作家中,为数最丰。他的散曲,内容相当丰富:有写离愁别恨的,有写自我人生的,有写山川美景的,有写男女恋情的……在元前期散曲创作中。他的散曲不管是艺术风格,还是思想境界,都是最引人注目的。可以说,关汉卿的散曲是元代“本色派”散曲的一面旗帜。代表作为三部元杂剧:悲剧《窦娥冤》、喜剧《救风尘》、历史剧《单刀会》。

(二)、课文教学

【双调?沉醉东风】

1.基本解读

这首小令是关汉卿写爱情的一首名作,描写女子在为情人饯别时的离情别绪,深挚真切,哀婉动人,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美感。(主旨)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眼下近在咫尺,即刻就各分南北,心痛得好像月缺花飞。起笔便点明所写的内容是“饯别”。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写送行主人公的动态与神态。眼中搁泪,是送别的常情;手中举杯,是壮行的表现。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紧承前两句写告别时的声态和心态。声态是“多多保重”的叮咛,心态是“舍不得”的极度悲痛。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这是“舍不得”与“不得不舍”矛盾中的果断选择。从这果断选择和祝愿中,看出抒情主人公积极高昂的心态。

2.鉴赏要点:伤离中充满自信与激情。

曲中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生动。曲中描写送别主人公离别时的情景:手拿饯行杯、眼含离别泪、一再的叮咛话,突出分离时的矛盾心理:“痛煞煞教人舍不得”与“好去者望前程万里”。就在这精心设计的动态、声态、神态描写中,一个既悲痛难舍、又对人生充满信心的多情主人公形象与众不同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此曲的行为细节与心理描写很值得注意。前两句用比喻手法写主人公送别时的强烈感受,后三句写藉情主人公瞬间的两种心情:刚刚是“舍不得”伤痛,转眼是“好去者”叮咛。送别主人公性格之爽利,情感之真挚显得格外鲜明,并令人回味无穷。

【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1.基本解读

关汉卿是玉京书会的杰出代表.他写的杂剧大多数由旦角主演.朱帘秀是著名的戏曲女演员.可以想象,当朱帘秀主演关汉卿的《望江亭》,《救风尘》等新作时,该多么眉飞色舞,神采焕发;而关汉卿在写那些聪慧绝伦而身世不堪的妓女的杂剧时,又怎样从朱帘秀等优秀女艺人身上找到原型,汲取素材.这套散曲记录了一代戏曲作家与女演员的亲切关系,是我国文艺史上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由于当时朱帘秀已经委身于一个道士,关汉卿不可能明白表示对她的思念与爱惜,只好通过对珠帘的吟咏来表白.表面上句句咏珠帘,骨子里句句写帘秀,艺术上也特见巧思.这是一篇借物咏人、构思巧妙、极见功力的散曲珍品。其中感情之热烈真切,遣辞之丽而不缛,写“珠帘”与赞人物之妙合无垠,令人叹为观止。

作者在这套曲中以借物喻人的手法,巧妙运用谐音和双关的语言艺术,通过对“珠帘”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咏唱,极其生动地赞美朱帘秀这位著名女演员的秀美风姿与高超技艺,同时表达作者对民间艺人的真挚情感与真诚爱护。(主旨)

整套曲可分三层:

第一层:首曲【一枝花】,集中描写了朱帘秀技艺的高超和风姿的秀美。

作者以此曲破题,咏“珠帘”华美高雅,光彩照人,不许凡夫俗子(等闲人)随意掀展。

首二句以帘卷和珠灿来比喻朱帘秀的光彩照人,并突出了她歌喉的珠圆玉润。“虾须”,是竹帘或缀珠之帘的别称,因帘幕卷曲,状似虾须蜷缩,故有此称。陆畅《帘》诗云:“劳将素手卷虾须,琼室珠光更缀珠。”冯海粟赠朱帘秀的[鹧鸪天]亦有“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句。古人又常以成串珠玉喻音乐和歌声,所以,首二句破题咏帘,又暗寓对朱帘秀姿容和嗓音的赞美。

“金钩光错落”二句,明是写帘幕辉光闪烁,临风飘动,实则可以理解成是赞美朱帘秀四座皆惊的漂亮扮相和袅袅娜娜的舞姿。金钩、绣带既是帘幕的附属品,又暗寓戏曲演员行头上的装饰物,用意之巧是令人绝倒的。接下来的“似雾非烟”三句,写到了帘的缥缈轻摇,及其妆点效果、实用功能,自然地使人联想到,上场的帘幕好似烟笼雾漫,化好妆的女演员犹如神女仙姬将飘然而出。“不许”句表面上是说不允许寻常人随意伸手卷帘,实际上是说演员在酝酿感情,蓄势待发,何时破帘而出得有个“火候”,无须旁人操心。

三句写出了舞台上特定的环境,也写出了演员扮相之美丽,技艺之高超。

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写珠帘乍展开来时的光彩夺目,说它摇动起来,四壁如同披上翡翠的绿阴,它的光彩使金色的琉璃瓦也黯然失色,而暗寓的却是演员出台亮相时的姿容,色艺俱绝,满堂喝彩。

【一枝花]曲整个是对人物出场的铺垫,反复比喻,再三呼唤,终于,人物出场亮相了。有趣的是字面全是写珠写帘,未着一字写人,然又无处不是写人,所有的巧譬妙喻,都是自然地扣住了“人”来进行的。这支曲可以看作是序曲,下面还要更细致地展开描写,进一步以含蓄的手法刻画人物。

第二层:【梁州】是套曲的主体部分,关汉卿以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写与“珠帘”相关或相联之事,从而进一步写它的富贵风流和为人气质,曲折表达了他对朱帘秀真挚的倾慕之情,其中还夹杂着苦痛和酸楚。首二句,写帘的华美与高雅。“侯家”、“谢府”,出处未详,指的是公侯之家、高门世族却是很明显的。或以为东晋时显贵侯景欲向王、谢那样的高门世族求婚,皇帝以为侯家尚配不上王、谢,叫侯议婚于朱、张以下姓氏,“侯家”、“谢府”当指此。“紫帐”、“红莲”均指帘。

“锁春愁”句承“风流”二字而来,写朱帘秀的爱情生活,“不放双飞燕”,是说帘儿拢住燕子,隐指帘秀与一男子的两情欢洽。

接下去的四句都是写两人的浓情密意。这男子是谁?或许就是指关汉卿,也有可能指另外一个人。

“拂苔痕”二句,是说珠帘摆动、飘拂,引逗得台阶上洒满榆钱;杨花飞絮,也像是被珠帘牵惹一样,漫庭飞舞。榆钱即是榆荚,形似铜钱,故有此俗称。这两句可能是以榆钱和柳絮飘落扑帘,暗示轻薄子

弟对帘秀的欺凌、侵扰。他们恃仗钱财,妄图来追欢买笑,帘秀冷落了他们,遂惹来蜚短流长的谣事或攻击。

下面三句,用“愁的”、“恨的”、“爱的”冠在句首,进一步写出了帘秀的好恶、爱憎,突出了她尚雅图静的心情,以及对恶浊社会空气的深恶痛绝。当然,表面上仍是写帘,而暮雨西风显然是有所指的。三句中“抹”、“筛”、“透”三个字用得极巧,看似随手拈来,实是精心遴选而成,它们生动地表现了雨势、风态和月色。“暮雨潇潇”、“西风剪剪”、“夜月娟娟”等,词面很美,细品又含无尽凄楚,很是耐人寻味。剪剪,形容风声飒飒而带有寒意。韩偃《夜深》诗云:“恻恻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长门,本是汉宫名,此泛指宫室门户。这三句借帘外自然界的变化暗示帘中人孤独寂寥,同时隐隐透露出帘秀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揭示了她的苦闷、凄凉和月光般高洁的品格。

“凌波殿前”等三句,又抽笔写珠帘之美。凌波殿,即凌波宫,唐代宫室名,此泛指水池边殿堂。《太真外传》上说,玄宗在东都宫中昼寝,梦见一女,容貌美艳,言称是凌波池中龙女。“碧玲珑”句是说清澈的池水倒映出珠帘的影子。玲珑,形容池水清亮明澈。湘妃,指传说中湘水女神娥皇、女英,她俩都是舜的妃子,舜南巡死,葬苍梧山,二妃悲泣的泪水滴在竹上,竹上遂有斑痕,也就是后人所称之湘妃竹,用此竹制成帘子,叫湘帘。这里是以水中帘影的虚幻,表示今后不能再见到帘中人的苦闷,因此后面紧接一句,“没福怎能够见”。朱帘秀后来在杭州嫁给一个道士,婚姻上是很不幸的,可能是迫于无奈吧。这样看来套曲很可能是赠别的,实际上是关汉卿在用散曲和她诀别,个中分明潜藏着无尽的悲戚。

结二句借杜牧《赠别》诗意来赞美朱帘秀的人才出众,色艺俱佳。杜牧诗云: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二首》)

第三层:末曲[尾]。直接写人,点明“赠朱帘秀”之意,表示良好的祝愿,希望她的夫君珍惜她、爱护她。尾]曲诀别意味更为浓重,别时难分难舍,相见更是难上加难。作者仍然扣住帘来写一朝别离的苦涩。这帘像“一池秋水”,似“一片朝云”,得到它的人,应该倍加爱惜呀!元代称道士为先生,守户先生,当指娶帘秀的那个道士。关汉卿像是默念,又像是祈祷,祝愿帘秀的丈夫能对她好,将她擎在手里,保护她。这【尾】曲读来令人酸鼻。

从此曲中,更深刻地看出杰出戏曲家关汉卿对民间艺人的真切之情和深切的关爱。

2.鉴赏要点

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在中国散曲史乃至诗歌史上,【南吕?一枝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作品。作者在这套曲中以借物喻人的手法,巧妙运用谐音和双关的语言艺术,通过对“珠帘”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咏唱,极其生动地赞美朱帘秀这位著名女演员的秀美风姿与高超技艺,同时表达作者对民间艺人的真挚情感与真诚爱护。不管从友情表现还是爱情表现看,这都是一篇具有高尚情感境界的优秀作品。

构思奇绝而巧妙,感情真挚而热烈。曲中对朱帘秀的赞美颇具匠心,阅读时必须细加体会。

第21课马致远散曲二首

(一)、作者介绍

马致远(约1250—1321),名不详,字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宪宗、元世祖时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曾奔走求仕。成宗时期参加“元贞书会”,与艺人为伍进行戏剧活动。曾任江浙省务提举,后退隐。

马致远的散曲马致远在元代被誉为“曲状元”,有散曲集《东篱乐府》。马致远的小令名作为《[越调] 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这首小令连用名词,描画出一幅萧瑟悲凉的秋景图,篇末画龙点睛,点明游子思乡的主题。全曲情景交融,富于诗情画意,有唐诗的韵味,故备受称赏。马致远的套数名作为《[双调] 夜行船秋思》,写作者愤世嫉俗的情怀,对隐逸生活的歌颂。艺术特色:(1)感情强烈,表现酣畅,多用感叹句、反问句。(2)善用鼎足对和博喻。(3)语言明快宏放,雅俗兼备,体现出豪放派散曲家的特色。

(二)、课文教学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1.基本解读

此曲用极为简练的笔墨,描绘一幅色彩绚丽、景色秀美、充满生机的山间暮景,表现了曲家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心态。(主旨)

“花村外,草店西”:开句切人题目中的“山市”。“花村”指山花烂漫的山村。“草店”指山野小店(即“市”的象征)。其中的“外”和“西”,把视野放宽,不只是写“花村”和“草店”本身,而是写更宽阔的自然风光。

“晚霞明雨收天霁”:“晚霞明”写山市上空景象——一片清新通明,霞光万丈。“雨收天霁”紧扣题

目“晴”字,写出明丽的晚霞并非一般之明丽,而是雨过天晴后的通明透丽。

“四围山一竿残照里”:紧接着“晚霞”,更具体地写出夕阳与山的一竿之距。

“锦屏风又添铺翠”:山与雾气(晴岚)连成一片,使“锦屏风”般的“四围山色”铺翠添碧,更加鲜艳迷人。

2.鉴赏要点

层层描景,使山市晴岚景象鲜明突出。此曲题为“山市晴岚”,从曲中画面看,作者所写的是以“山市”为背景的“晴岚”。“花村外,草店西”首先展现的是“山市”,是鲜花盛放的村庄与商业性的草店。第三句“晚霞明雨收天霁”所写的是视觉中的山市景象。其中虽有雨过天晴的描写,但尚未直接写晴岚,只是为晴岚的描写铺垫。第四句写残照中的四围山色,其中虽有晴岚在,但未直接写出。直至第五句“又添铺翠”出现,作者才把晴岚及其造成的景致和盘托出。以“又添铺翠”这样的点睛般句子煞尾,使“山市”与“晴岚”的意象都鲜明地呈现了出来。

景物描写中体现了作者的心态。此曲虽重在写“晴岚”,但并非只写晴岚,还有草店、晚霞、酒旗、山色等。真是一笔一景,曲中有画。从这大自然的化工之美中,见出曲家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心态。

3.问题探究

马致远以“潇湘八景”为题写了八首小令,题目分别为: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山市晴岚》一曲所写的是山村傍晚的美丽风光:雨过天晴,山村映照在落日余晖中;晚霞作衬,雾气轻飚,四周群山像锦绣屏风般的迷人;眼前的草店与村落,与其他景象连成一体,构成一幅和谐清新、恬静秀丽的“山市晴岚”图。

4.相关资料

马氏的散曲写得清俊,写得尖新,颇像苏轼评陶渊明所说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作风;又像以淡墨秃笔作小幅山水,虽寥寥数笔,而意境无穷。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作家出版社1954年版)

【双调·拨不断】

1.基本解读

这首小令以前朝历史为见证,否定功名霸业,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主旨)

“布衣中,问英雄”:曲的开头即以布衣中人向称王称霸的“英雄”发问。

“王图霸业成何用”:称王称霸、建功立业有什么用处?如果单从这一句看,显然有虚无甚至消极的情调,不过,从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心态看,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对现实的否定。

“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这两句出自唐代诗人许浑《金陵怀古》。意谓:昔日繁华的六代宫殿,如今满目禾黍,且千官的坟墓都长满了楸梧。

“一场恶梦”:这是对“王图霸业”的彻底否定,说那不过是一场噩梦。

2.鉴赏要点

准确理解此曲的思想内容。马致远的《双调·拨不断》是一组由五首小令构成的组曲。“布衣中”一曲的要旨是否定现实生活中的功名意识。在作者眼中,功名之大无过王图霸业,而王霸之业、青五地位又有何用呢?不也落得个残官禾黍、荒冢楸梧的结局?这种从感叹功名难遂,到否定功名霸业'应该是作者看破红尘、官场失望后的意识提升。

从诗歌艺术角度看,用远近高低的楸梧荒冢,作功业无凭的证据,既形象具体,又寄意深远。其中化用唐人诗句不着痕迹,自然贴切,颇具艺术功力。

三、[鉴赏·探究·练习]讲解P78

1.第一题

命题意图:把握曲中的景物描写,以及这些景物描写的功用。

参考答案:除重点写“晴岚”外,曲中还写花村、草店、晚霞、山色等。这些景色的作用、共同构成一幅井然有序、恬静清新的“山市晴岚”图。

2.第二题

命题意图:理解本曲咏史讽今的主要特色。

参考答案:本曲通过否定在封建社会具有最高地位的‘‘王图霸业”,从而体现对现实功名地位之否定。曲中用直接议论和化用唐诗来表达这种思想意识。

附一:近两年高考中的元典及元杂剧题

(一)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题目。(2006年高考上海卷)

[黄钟] 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

(这道考查元曲中最简单的知识,答案是“曲牌”,没有为难考生。这就善意地提醒考生在学习时要注意这方面的知识积累,避免不考就不学的急功近利式的语文学习所带来的语文素养的降低。)(二):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高考浙江卷)

[正宫]叨叨令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这里对元曲的前四句作了分析,并说出某意象所包含的特征,要求考生从曲中选出它所对应的意象。前四句共写了“小径”、“流水”、“青山”、“白云”四个意象,对应题目中的分析,不难得出答案:分别是流水、白云。)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三)2005湖北卷)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蜇: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

答:

16.(6分)⑴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4分)

⑵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2分)

(四)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第7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B.杂剧在元代文学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C.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小说《灭亡》、《家》、《寒夜》及散文集《随想录》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D.高尔基一生创作甚丰,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剧本、散文等。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

答:B

附二:中学学课本中出现的元杂剧作家及其作品简介

一、关汉卿元杂剧名作介绍:

1、《窦娥冤》

剧作的题材来源:从古代流传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演化而来, `

剧情梗概和脚色扮演:通过窦娥幼年被卖作童养媳,成年后被流氓欺负,陷入冤案而被杀害的悲剧故事,揭露了元代高利贷盛行、恶势力猖獗、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而以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死后鬼魂报仇的方式,表现了元代下层人民反抗压迫、要求政治清明的呼声。

窦娥的形象分析:(1)是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典型,一个悲剧形(2)是遵守封建道德,尽孝守节的本分善良的妇女形象。(3)是反抗封建压迫、富有斗争精神的形象。

艺术特色:(1)剧作结构:一人一事,主干突出,详略得当。(2)戏剧冲突:在正反面人物的尖锐冲突中塑造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3)语言特色:关汉卿为本色派语言大师,此剧的语言既然质朴自然,又酣畅泼辣,体现其大师风格。名曲有第三折 [滚绣球]。

2、喜剧《救风尘》

3、主题思想剧作通过花花公子周舍欺骗、虐待歌妓宋引章,赵盼儿以“风月”手段回击周舍,解救

受难姐妹的故事,揭示了元代妓女的不幸命运,表达了元代人民反抗强暴的理想和愿望。

赵盼儿形象的分析:(1)饱经风霜,世故机智。(2)侠义心肠,仗义救人。(3)泼辣豪放,出语痛快。艺术特色(1)勾栏喜剧:剧中的主要人物为妓女、嫖客,赵盼儿战胜周舍用的是打情骂俏的“风月手段”,具有青楼调笑的作风。

(2)语言特色:质朴自然,泼辣明快。

3、历史剧《单刀会》

主题思想通过蜀汉关羽单刀赴东吴鲁肃之会,宣扬汉室为正统的观念,塑造关羽英武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反抗元蒙统治者的民族情绪。

人物形象分析(1)关羽:对大汉赤胆忠心,大智大勇,为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2)乔公:对汉朝怀有浓厚的感情,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欣赏关羽的英武过人。(3)司马徽:厌倦战乱,绝意功名,赞赏关羽的勇武。乔公和司马徽都是衬托关羽的人物。

历史剧的特色(1)改造史料,借古讽今。(2)改造史料,突出主要历史人物关羽的形象(3)用铺垫和渲染之法塑造人物。(4)语言刚劲有力,融入诗词。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一、善于塑造不同身份性格的鲜明人物形象。二、戏剧结构多为一人一事,主脑清楚;剧情发展迅速,又曲折多变。三、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四、本色自然的语言特色。二,作品赏析

(一)作品内容分析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趵,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一套散曲既反映了关汉卿经常流连于市井和青楼的生活面貌,同时又以“风流浪子”的自夸,成为叛逆封建社会价值系统的大胆宣言.对于士大夫的传统分明带有“挑衅”的意味.这种人生选择固然是特定的历史环境所致,但关汉卿的自述中充满昂扬,诙谐的情调,较之习惯于依附政治权力的士人心理来说,这种热爱自由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当然,关汉卿不仅是一个“风流浪子”而已.他一方面主张“人生贵适意”,主张及时享乐,同时又表现出对社会的强烈关怀,对于社会中弱小的受压迫者的同情和赞颂,这和许多具

有官员身份的文人出于政治责任感所表现出的同情人民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在这里很少有理念的成分,而更多地包含着个人在社会中的切身感受,出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此曲重彩浓墨,层层晕染,集中而又夸张地塑造了“浪子”的形象,这形象之中固然有关氏本人的影子,也可视作以关氏为代表的书会才人精神面貌的写照.当然,曲中刻意渲染的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态度并不可取,但如果我们结合元代特定的历史

环境来看,不难发现,在这一“浪子”的形象身上所体现的对传统文人道德规范的叛逆精神,任性所为无所顾忌的个体生命意识,以及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意志,实际上是向市民意识,市民文化认同的新型文人人

格的一种表现。

. 此曲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曲中一系列短促有力的排句,节奏铿锵,具有精神抖擞,斩钉截铁的意味。

全曲把衬字运用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如首两句,作者在本格七,七句式之外,增加了39个衬字,使之成为散曲中少见的长句,把“我是一料铜豌豆”七字,增衬成“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一来,显得豪放泼辣,把“铜豌豆”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长句,实际上又以排列有序的一连串三字短句组成,从而给人以长短结合舒卷自如的感觉。这种浪漫不羁的表现形式,恰能表达浪漫不羁的内容,以及风流浪子无所顾忌的品性.。增加衬字,突破了词的字数限制,使得曲调的字数可以随着旋律的往复而自由伸缩增减,较好地解决了诗的字数整齐单调与乐的节奏,旋律繁复变化之间的矛盾。同时,在艺术上,衬字还明显具有让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并使曲意诙谐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

元曲的超级经典的句子

元曲的超级经典的句子 平时我们在阅读中国传统文学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看唐诗和宋词,其实元曲里也有不少让人惊艳的名句,足以称绝一时。以下是元曲中的部分名句,影视剧里也会经常出现。一起来欣赏一下,发现元曲的魅力吧! 经典元曲句子1、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2、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4、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 5、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6、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7、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8、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 9、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10、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 11、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12、爱他时似爱初生月,喜他时似喜看梅梢月,想他时道几首西江月,盼他时似盼辰钩月。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13、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14、两处相思无计留,君上孤舟妾倚楼。这些兰叶舟,怎装如许愁? 15、有钱的纳宠妾买人口偏兴旺,无钱的受饥馁填沟壑遭灾障。 16、玉宇净无尘,宝月圆如镜。风生翠袖,花落闲庭。 17、两叶兰桡斗来去,万人呼,红衣出没波深处。 18、携一壶儿酒,戴一枝儿花。醉时歌,狂时舞,醒时罢。

三步搞定元曲鉴赏

三步搞定元曲鉴赏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且后世非能继焉者也。”元曲是继唐诗宋词 之后中国古典文学园囿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后形式。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笔试中,有时会考查学生的元曲鉴赏能力。从其考查的角度来看,大多考查主旨、手法、炼字以及鉴赏等四个方面。接下来,我会按照每个考查角度,从如何读懂诗歌、判断题目类型、确定答题模式等三个步骤,帮助各位考生搞定元曲鉴赏。 一、如何读懂诗歌:抓住细节、把握情感 想要读懂诗歌,我们要知作者,探风格。 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诗歌类型、创作背景有利于诗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感情。如“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多写叹世、写景、闺怨之作,曲辞秀丽清新;关汉卿之作被人称作“没有一句不是温莹的珠玉”,散曲多为写景、闺怨、避世隐逸之作,杂剧多揭露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和腐败,渗透着民主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光辉;马致远的散曲具有形象美、自然美、画面美、语言美的特点,内容有怀才不遇的感叹,有愤世嫉俗的呼喊,有对归隐生活的讴歌、也有对及时行乐的宣扬; 郑光祖之作多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和历史故事的述说,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现实,所以他的剧作离现实较远。 想要读懂诗歌,我们要看提示,定基调。标题有时能揭示元曲的写作主旨,所以 标题是我们元曲鉴赏的切入点。如关汉卿的《四块玉?别情》从标题中我们可以 看出诗歌的主旨大约是体现主人公的离情别恨。我们还需要细读注释。注释一般能帮助我们解读诗歌的难点,还有指导鉴赏的作用。 想要读懂诗歌,我们要找意象,品语句。元曲常见的意象有:梧桐、乌鸦、梅花、长亭等。如元人徐再思的《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用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苦愁。 二、如何判断题目类型:细审题干、判断类型 根据题干的提问方式,我大致将题目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元曲四大家作品简介

元曲四大家作品简介 论及歌诗曲献兴衰,凡上古乃至宋元皆存后人莫能忘尘之魁首。或《诗》、《书》之于春秋,或大赋之于汉学,或诗词之于唐宋,其弗谓江山代有乎?故言至元朝,九儒十丐,时蹇 命乖。遂文人纷投曲坛创演一纪之辉煌,或曰:“元曲,宋词之果,戏曲之祖。集雅、赋、诗、词之所长,雅俗共赏。” 元曲四大家作品简介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 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 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作品简介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据统计,我国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作。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 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

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此剧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本、《元曲选》壬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 表作。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 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墙头马上》元·白朴 写李千金与裴少俊相爱而私自结合,后被裴父发现赶出,最终团圆的故事,塑造了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李千金这一形象。共四折。剧情是:尚书裴行检的儿子少俊,奉唐高宗命去洛阳买花,一日经过洛阳总管李世杰的花园,在马上看见他家女儿倚墙而立,便写诗投入。李千金写了答诗,约他当夜后园相见。少俊果然从墙头跳入,被李千金乳母发现,令二人悄悄离去。少俊携李千金回到长安家中,将她藏在后花园。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生子端端六岁,女儿重阳四岁。清明节,少俊陪同母亲外出祭奠,裴行检因身体欠佳留在家中,偶然来到花园,碰见端端兄妹,询问后得知始末。裴行检认为李千金行为失检,命少俊写休书赶李千金回家,却留下了两个小孩。李千金回到洛阳家中,因父母已亡,在家守节。后来裴少俊中进士,任官洛阳令,并将父母迎至任所,他欲与李千金复合,李千金怨恨

元曲基础知识大全

元曲基础知识大全 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立在中国文学史上一座艺术丰碑。小编整理了元曲基础知识大全,欢迎欣赏与借鉴。 〔般涉调〕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般涉拾掇坑堑。” 〔哨遍〕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剧套嵌入套中,亦入〔中吕〕,与宋词、诸宫调略同。有〔么篇〕换头,散套用否均可,剧套不用。首末句与始调不同,余同诗调。此曲诗调定格14句,定格字句:六、七、六、七、六、三、五、五、五、七、七、六、六、七、(/五、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四、四、四)计81字,〔么篇〕换头,定格13句,定格字句:四、七、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七,计69字,全曲共150字。 {:请大家注意核查此曲牌真正的格式!} 〔耍孩儿〕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剧套嵌入套中,又名〔魔合罗〕。南北曲中都有。北曲多用在〔正宫〕、〔中吕〕、〔双调〕大套曲后。也有开首即用此曲,后面加煞曲七八支,作为一套的,即〔耍孩儿〕—〔煞〕(数量不定)—〔尾声〕。没有单独作小令用的。诸宫调同,〔南曲〕不同。 〔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定格9句,定格字句:七、

七、七、四、七、七、五、四、四,共52字。 〔黄钟〕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六宫十一调”“黄钟宫富贵缠绵。” 〔醉花阴〕曲牌名,套数首牌。古近二体。古体5句,宋词牌小异。近体七句,前五句同古体,北曲多用之,定格7句。定格字句:七、六、五、四、五、五、七,共39字。 〔人月圆〕曲牌名,属北曲,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全同宋词。北宋人王诜(shēn)词中有“人月圆时”,故名。又叫〔青衫湿〕。金元时北人喜欢唱它,随入散曲。定格11句。定格字句:七、五、四、四、四;〔幺篇换头〕四、四、四、四、四、四、,共48字。 〔正宫〕 元曲宫调之一,又作“正黄钟宫”。周德清《中原音韵》:“正宫惆怅雄壮。” 〔端正好〕曲牌名,属北曲。套数首牌。与《仙吕》同,与宋词略异,定格工5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五,公25字。 〔叨叨令〕曲牌名,小令兼用。前四句多作对句,五、六两句叠,“也么哥”是定格。通体都是去声叶韵。有叠字体,叠字须有平声。定格共7句,定格字句:七、七、七、七、七、五、五、七,共45字。

10首经典元曲的赏析

10首经典元曲的赏析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元曲的赏析,欢迎参考~ 四块玉.关汉卿 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负责任背景]关汉卿的[四块玉]《闲适》是一组小令,共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四首。中国古代士人的处世态度,总而言之就是入世、出世两种。但大凡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不论入世也好,出世也好,总是要和现实产生矛盾,和世俗发生齿龃龉,因此他们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常常需要一反流俗,孤标独立。关汉卿这组小令,可以说是这种意识的代表。他向往那种闲适清静、无拘无束的散诞生活,而对那“官囚”、“利牢”的名利场、是非海,则感到厌倦、蔑视和憎恨。 [注解] 没:尽。 新醅:新酒。醅,没有过滤的酒。 泼:倾倒。

老瓦盆:粗陋的盛酒器。 和:吟诗唱和。 南亩:指农田。 东山卧:指隐居。用晋代谢安隐居东山典故。 [译文]老酒喝光了,新酒也心情地喝了,老瓦盆边几个良朋好友围坐一团,喜笑颜开,意气扬扬。和山野中的和尚、田叟一起饮酒赋诗,吟咏唱和。今天他拿来一对鸡,我带来一头鹅,大家在这里自在消受一番,好不快活。 在南边地里耕种,在东边山上仰卧。经历的世态人情那么多,闲暇时把往事一点点再想一遍。聪明的是他,愚蠢的是我,有什么可争的呢! 白鹤子.关汉卿 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春意两丝牵,秋水双波溜。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注解] 春意两丝牵:春意即春情,指男女恋情。丝指情丝。两下里情丝相连。 金鸭鼎:铜制的鸭形焚香器具。鼎,三足两耳的香炉。 [译文]鸟儿在花影里啼叫,少年站在墙头观看。姑娘和他情意相连,清澈的眼波溜溜的转。金鸭鼎里焚上了香,姑娘悠闲地倚在小楼旁。月儿挂在柳树枝头,二人约会在黄昏之后。

最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什么】著名的唐诗宋词元曲.doc

【主持词大全】 诗词中纯净、辽阔意境,极致感性,恰恰弥补了信息泛滥、节奏紧迫现代生活带给我们拥挤感、浮躁感。以下是著名唐诗宋词元曲,欢迎阅读。 唐诗十大巅峰之作 《蜀道难》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全诗回肠荡气,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境界之阔大,非他人可及。清代诗评家沈德潜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乃千古名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元曲格律一

元曲格律(一).txt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没了。我和你说了10分钟的话,但却没有和你产生任何争论。那么,我们之间一定有个人变得虚伪无比!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相遇是缘,相知是份,相爱是约定,相守才是真爱。元曲格律(一) 元曲格律(一) 钓叟编写 曲源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于元朝产生大变化,把诗词之美融入乐声中 而风行之,据考证,论曲起源可上溯至远古生民之始〔钧天九奏 〕〔葛天八阕〕,孔子亦诗三百篇作弦歌;安徽及湖南则以〔楚 辞九歌〕为祀歌,降至汉乐府〔延年协律〕、唐诗〔旗亭画壁〕 、宋词酒宴歌席,均以谱入管弦而歌之。曲为何能独得乐曲之名 ?也因其与音乐关系比乐府、诗词更加的密切。是韵文学发展极 致,故能占魁。就中国的韵文文学,与音乐关系密不可分。以词 来说,其源于唐曲子,唐曲子则出于隋唐燕乐,宋词是倚声而作 ,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又〔宋元戏曲考〕载 :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调其渊源,出于宋代大曲十一、唐宋词七十 五、诸宫调二十八。当时,文人便作另一种文学发展而拟之。宋

末,民间出现更多新乐曲;如元人杨朝英编集之〔太平乐府〕与〔阳春白雪〕中之小令、散套、加上少数民族乐曲。宋词渐无法满足当时需要,以致〔词〕在声乐上的地位就逐渐被〔曲〕取代之。散曲之文学形式,约产生于宋金。在元明时期发展,乃是集少数民族之乐曲,南北各地小调。〔南词叙录〕载: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与入乐律宋词之大成如〔秦月楼〕〔点绛唇〕〔太常引〕〔念奴娇〕又如曲调之〔柳外楼〕即词调之〔忆王孙〕,及唐宋的〔大曲〕〔鼓子词〕〔传踏 〕〔诸宫调〕〔赚词〕等见于〔乐府诗集〕,北宋宣和年间,汴 京风行〔蕃曲〕即是少数民族之音乐,宋人曾敏行曾曰:宣和末至京,街市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国朝〕〔四国朝〕〔六国朝 〕〔蛮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 金朝女真乐曲亦传入,如北曲〔双调〕中〔风流体〕等,〔太和正音谱曲论〕,元人周德清亦云:女真〔风流体〕等乐章,皆以女真音声歌之,虽字有差误,不伤于音律者,不为害也,在<<中原音韵>>北曲黄钟宫之〔者刺古〕双调之〔阿纳忽〕〔古都白〕〔唐兀歹〕〔阿忽令〕,越调之〔拙鲁速〕,商调之〔浪来里〕 皆非北方汉族的曲调,应属于女真或蒙古乐曲。在明人王世贞<< 曲藻序>>: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 曲律

唐诗宋词元曲经典名句大全

唐诗宋词元曲经典名句大全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元曲格律入门浅述一(上)

元曲格律入门浅述一(上) 一、曲之兴起 曲者,古韵文之一。概言之,凡可入乐者,皆可谓之曲也。其名历来驳杂,若唐人之谓曲,乃今之所谓词;元之所谓词,方为今之所谓曲也。简言之,即起于唐宋,继诗词后,大备于元明之南北曲。寻常所言元曲者,即北曲,而南曲大备于明。 曲子自地域而言分“北曲”“南曲”,自形式而言分“散曲”“剧曲”今分而言之,首言南北散曲. 【北曲】 北曲之源,元人言之甚少,明人方多有论及。王世贞《曲藻》云:“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意为词→北曲→南曲,曲自词来。此说为后世所宗,几成定论,然却非如此者。任半塘云“其所用曲调,则有越过宋词,直祧盛唐乐曲者。”此言乃曲之真源也。唐之《敦煌杂曲子》中,笔法多有颇类元曲者。若止于文辞观,其《醉公子》等几与元曲无异。据今人李昌集考证,今存元曲曲牌来源有三:

1、唐宋大曲、宋词、诸宫调。其中直接源于唐曲者有5;直接源于唐宋词者有32,而此类多为唐之教坊曲,后沿为唐宋词牌;源于宋词者25,其中格律与词同或近似者十余只,余者或为宋词孤调,或与词之格律大异,由此亦可见曲子非源于词;源于诸宫调者26;与上诸文体皆渊源者25。 2、源于宋杂剧(此杂剧非元杂剧,乃杂技、相扑、小歌舞等杂艺之总谓。而元“杂剧”乃是对元朝兴起之戏剧专指。)教坊舞曲、宋杂曲、金院本。 3、北曲本生曲牌。此类曲牌约有60%,中有北胡俚曲若《阿纳忽》《六国朝》等,有北民俗曲若《山坡羊》《穷河西》等。另有源自军乐、酒曲、佛曲等。 自此观之,唐曲一分而三,一入宋词,一入教坊若宋大曲、宋杂剧、诸宫诸、金院本,一入民间若《敦煌词》等文风者,暗流于闾巷,绵延不衰,由宋而入金元。至元,一种杂唐宋大曲、宋词、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北胡俚曲、北民俗曲为一体之“俗乐”——元曲,横空出世。 元曲所兴乃大势所趋,必然也,究其因概有三:

文学经典大全

文学经典大全 清水伊人发表于2008-2-722:42:00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唐诗四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 宋词四大家: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周邦彦亦可)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明清小说四大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当代散文四大家:杨朔、魏巍、秦牧、刘伯羽(吴伯箫也不错) 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唐代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之赵孟頫 宋代书法四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苏东坡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晃无咎、秦观 宋代程门四大弟子:谢良佐、游酢、杨时、吕大临 南宋四大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代儒林四杰:黄晋?虞集、柳贯、揭俊斯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元代诗坛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俟斯

元代吴中四杰:高启、张羽、徐贲、杨基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明代书坛“吴中四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 清初画家四王:王时敏、王、王鉴、王原祁 清初文学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冒襄、侯方域 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北宋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石鼓山石鼓书院、商丘应天府书院 明代四大传奇:《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四大名花:山东菏泽的牡丹、福建漳州的水仙、浙江杭州的菊花、云南的山茶花 民间文学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四大古都:西安、北京、南京、洛阳 古代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再添一些 中国历代组合一览 关键词:算作是文化常识吧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商纣四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 孔门七十二贤: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沐赐、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宓不齐、原宪、公冶长、南宫括、公皙哀、曾蒧(dian三声)、颜无繇、商瞿、高柴、漆雕开、公伯缭、司马耕、樊须、公西赤、巫马施、梁鳣、颜幸、冉孺、曹恤、伯虔、公孙龙、冉季,公祖句兹,秦祖,漆雕哆,颜高,漆雕徒父、壤驷赤,商泽、石作蜀,任不齐,公良孺,后处,秦

【元曲赏析】中吕 山坡羊 叹世(陈草庵)

【元曲赏析】中吕山坡羊叹世(陈草庵) 渊明图醉,陈抟贪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志相违,事难随,不由他醉了齁齁睡。今日世途非向日:贤,谁问你;愚,谁问你!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②。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捕鱼是,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③。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①山坡羊:中吕宫的一个常用曲调。 ②红尘:飞扬的尘土,形容都市的繁华熟闹。 ③三国鼎分牛继马:三国鼎分,指东汉王朝覆灭后出现魏蜀吴三国分立的局面。牛继马,指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覆灭后,在南方建立东晋王朝的元帝是他母亲私通牛姓的小吏生的。 这是陈草庵写的调寄[中吕]山坡羊的二十六首小令中的第二十二首。该曲起笔就用两个精工的对偶句,画出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醉睡图:一个是贪图酗酗大醉的陶潜,一个是贪图昏昏大睡的陈抟。“图醉”和“贪睡”,互文见义,极力渲染出他们醉了即睡、睡醒又醉的狂态。他们这种放浪形

骸的狂态,是无法为元代那些追名逐利之徒所理解的。“此时人”,指作者所处的元代社会中那些为名利而角逐的人;“当时意”,指陶潜、陈抟当时那样做的用意。“此时人”与“当时意”用“不解”二字勾连起来,形成对比强烈的的句中对。这就使读者急于知道何以“不解”,“当时意”又是指何而言,从而吸引读者往下看。 “志相违,事难随”,这两个句短音促的对偶句,不加雕饰地对上述问题作出了答案。原来那位被锺嵘《诗品》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任彭泽令时,由于郡遣督邮至县,县吏谓应束带见之,而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志,家居安贫乐道,以诗酒自娱,终生不再出仕。而那位自号扶摇子的后唐失意举子陈抟,先后隐居五当山、华山学道,一睡常百余日不起,自后晋、后汉以后,每闻一朝兴亡,就心有不悦而攒眉蹙额好多天。等到赵匡胤登帝位,方笑道:“天下自此定矣!”后被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道家称之为陈抟老祖。渊明图醉,乃在于他那高洁的志趣与世俗的现实相矛盾,只好有如昭明太子所说“寄酒为迹”;陈抟贪睡,乃在于他登上仕途之事难以在政治污浊的乱世实现,只好走他隐居避世的道路。他们既对现实感到不满,而又无力变革现实,所以“不由他醉了齁齁睡”就事在必然了。“他”,此指“他们”,合写陶潜和陈抟;“齁齁”,形容鼻息声。这里不仅用“醉”

元曲小令格律大全

元曲小令格律大全 【黄钟宫】 【黄钟宫】共七支:【出队子】、【刮地风】、【节节高】、【昼夜乐】、【红衲袄】、【贺圣朝】、【人月圆】 【出队子】 小令兼用。同诸宫调。与南曲略同。有【幺篇】。 句式:五句,四、五、七、七、七。【幺篇】同始调,可连用数支。【幺篇】亦有换头者,只能连用一支,句式:五句,七、五、七、七、七。 例曲:朱权林泉深邃,(景)清幽人迹稀。绕林玉气趁云飞,出户丹光掩月辉,半夜鹤鸣松径里。【幺篇】换头秦欢晋爱成吴越,(料)今生缘分拙。四时饮膳强捱些,千钟恩情有间隔,海样相思无处说。 格律:X平平去(韵),平平平厶平(韵,可上)。X平X仄仄平平(韵),X仄平平平厶平(韵,可上),X仄平平平厶上(韵,可平)。【幺篇】换头第一句七字“X平仄仄平平去(韵),”第三句偶有不协韵者,余同始调。 【刮地风】 小令。此曲与例接【四门子】的【刮地风】不同。 句式:十一句,七、四、七、四、四、四、四、四、五、五、四。 例曲:赵显宏春日凝妆上翠楼,满目离愁。悔教夫婿觅封侯,蹙损眉头。园林春到,物化依旧。并枕双欹,几时能勾?团圆日是有,相思病怎休。(却道我)减了风流。

格律:X仄平平仄厶平(韵),X仄平平(韵)。X平X仄仄平平(韵),X仄平平(韵)。X平平去,X平平去(韵)。X仄平平,X平平去(韵)。平平X仄平(韵,可上),平平X 仄平(韵,可上),X仄平平(韵,可上)。 【节节高】 又名【接接高】。小令兼用。与南曲不同。 句式:八句,四、四、四、四、三、三、三、六。 例曲:卢挚雨晴云散,满江月明。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格律:仄平平去(韵),仄平平去(韵)。平平去上,平平上去(韵)。厶仄平,平平厶,X 仄平(韵),去上平平去平(韵,可上)。 【昼夜乐】 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宋词牌多异。 句式:十句,七、二、七、七、七、七、三、四、四、六。第三句首二字叠上句,第八、九两句叠用。【幺篇】换头,首句稍异,再多二字一句,减三字一句。十句,七、二、二、七、七、七、七、四、四、六。 例曲:赵显宏游赏园林酒半酣,停骖,停骖看、山市晴岚。飞白雪、杨花乱 糁,(爱)东君绕地(里)将诗探。听花间、紫燕呢喃。景物堪,当了春衫。当了春衫,醉倒也、应无憾。【幺篇】换头利名利名(誓)不去贪,听喒,曾参。曾参他、暮四朝三。不饮呵、莺花笑俺。(想)从前枉将风月担,空赢得、鬓发口鬖。江北江南,江北江南,再不被、多情赚。格律:X仄平平仄平平(韵),平平(韵),平平仄、X仄平平(韵)。XX仄平平去上(韵,可上),平平仄X平平去(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韵),X仄平平(韵), X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去(韵)。【幺篇】换头仄平

元曲常识

元曲常识 一、曲及元曲 曲,比之诗词,更为灵活,也更接近民间。曲,兴之于元代,所以后人为了同唐诗宋词相区别,就冠名以“元曲”。元曲即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及带、过、兼曲、组曲,套曲等。唐诗是豪情,宋词是柔肠,而元曲就是嬉笑怒骂的童真率性,是艺术性的俚语(既民间俗语或地方方言)表现。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可以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二、元曲的组成 元曲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叨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三、元曲的体制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元曲名句欣赏

元曲欣赏 1、更蛾眉强学时妆,是老子平生懒处。——冯子振《正宫·鹦鹉曲》 2、投至两处凝眸,盼得一雁横秋。——马致远《汉宫秋》 3、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白朴《中吕·阳春曲》 4、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噹噹一粒铜豌豆。——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5、天公尚有妨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阴,也是错;晴,也是错。——陈草庵《中吕·山坡羊·叹世》 6、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中吕·寒鸿秋》 7、忆疏狂阻隔天涯,怎知人埋怨他?吟鞭醉袅青骢马,莫吃秦楼酒、谢家茶,不思量执手临歧话。——白朴《仙吕·点绛唇》 8、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白朴《中吕·阳春曲》 9、无官何患?无钱何惮?休教无德、人轻慢!——张养浩《中吕·山坡羊》 10、四十年绕湖赊看山,买山钱更教谁办?——张可久《双调·落梅风》 11、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张可久《南吕·一枝花》

12、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上天竺。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王实甫《西厢记》 13、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无名氏《中吕·朝天子·志感》 14、手执著饯杯,眼阁着别离泪。刚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 15、四周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马致远《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16、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张养浩《双调·折桂令·过金山寺》 17、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白朴《中吕·阳春曲》 18、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查德卿《仙吕·寄生草》 19、长江万里归帆,西风几度阳关,依旧红尘满眼。夕阳新雁,此情时拍阑干。——吴西逸《越调·天净沙》 20、月缺终须有再圆。圆,月圆人未圆。朱颜变,几时得重少年?——吴弘道《南吕·金字经》 21、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无名氏《正宫·醉太平》

元曲简介

中国元代蒙古族的统治者入主中原,社会形态出现变化。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化的需求增强,因科举废行而入士无门的下层知识分子的介入,以及戏剧自身的发展,促成了元杂剧在短时间走向繁荣。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河北籍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开创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新时代,也造就了河北文化的辉煌时期。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叼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元曲精选(15篇)

元曲精选 1. 塞鸿秋·春情作者:张可久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2.天净沙·春作者: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3.天净沙·秋作者: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4.天净沙·夏作者: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5.天净沙·冬作者: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6.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山坡羊·骊山怀古作者: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8.寿阳曲·江天暮雪作者: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9.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水仙子·夜雨作者: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1.山坡羊·道情作者: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12.塞鸿秋·浔阳即景作者: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3.大德歌·夏作者:关汉卿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14. 大德歌·冬作者:关汉卿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15.清江引·秋居作者:吴西逸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元曲曲谱

《人月圆》平平平仄平平去,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么篇换头)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其中首句首字、三字可仄;二句首字可仄;三句首字可平;四句首字可仄,三字可平;五 句首字可仄;六句首字可平,三字可仄;七句三字可仄;八句首字可仄;九句三字可仄,尾字可不叶韵;十句首字可仄,三 字可平;十一句首字可仄。 《九条龙》去平平平上去平平,平去上平平,去上平上平平平去,平,平平上平上平。 三画 《三台印》(《鬼撒台》)平上上平平去,平平去,去平平上平,去上上平平。去平平去上,上平平上去平去平,去平平上 去去去平,去去平平,平平去上。 《三番玉楼人》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干荷叶》(《翠盘秋》)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去。 《大安乐》平平去上平平平,平平上上上平平,上平平去上平平,去上平,平去上平平。 《大拜门》去去平平平,平平上去平,去上上平平平去。平平去平,上平去平,平去上去平平平平平。 《大喜人心》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大德乐》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其中二句首字可仄;八句首字可仄;九句首字可仄;十句首字可仄。

缥缈的月光

《川拔棹》上去平去平平,平平平上去上,去上平平,去去平平,上上平平,去去平平,上去平平平去平,平平上去平平。 《也不罗》(《野落索》)去平平,去平平,去平平平去,上平上上平平去,上上上平平去。 《小将军》平去平平平上平,去平上上平平。去平上平平平平去,去上平平去上。 《小梁州》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么篇)平平仄仄平平去,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平平去,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其中首句首字可仄,三句可平;二句首字可平;三句首字可仄;五句首字可 仄;六句首字可仄;八句首字可仄;十一句首字可仄。 《小桃红》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去,仄仄平平仄平去,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去。仄平仄仄,平平平去,平仄仄平平。 其中首句首字可平,三字可仄;二句首字可平;三句首字可平;五句首字可仄,三字可平;六句三字可平,四字可平叶;七 句首字可仄,三字可仄,四字可不叶韵;八句首字可仄。 《小阳关》去去平去平,平去上平去。上上平平,上上平平。去上平平,平平上平;上上平平,平平去平。 《小拜门》(《不拜门》)上去平平去上平平。平上平平平平去,平平,平平去平去平,上平平平去。 《小络丝娘》平上去上平去上,上上平平平去上。 《小喜人心》平平上平去,去平平平去,平平去平,上去平平上上。上平上平去,上上上平平,上上上平平,平去上平平去, 平上平上平平去。 四画 《天下乐》去上平平上去平,平平。上去平,上平平去平上去平。去平平去上平,去平平上上平,平平平上去上。

元曲的分类

元曲的分类 导读:曲: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 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 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剧曲(包括元杂剧与南戏)。 “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叨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杂剧 杂剧的戏剧形式是由故事情节、曲词、宾白、科介等几部分组成。科介是演出提示,规定表演动作和舞台效果,宾白就是说白,曲词是歌唱部分。 元杂剧剧本一般由四折组成,一套乐曲伴唱一折,所以“折”是音乐的单元,也是剧情的大段落。在四折之外,还可以有楔子。楔子当于序幕,但也像过场戏放在折与折之间。剧本的结尾一般有两句或四句对子,叫“题目正名”,来总结内容,最后一句常用作剧本名称,比如《窦娥冤》: 题目:秉鉴持衡廉访法 正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散曲 散曲是可配乐演唱的歌曲形式。根据《青楼集》的记载,元散曲的歌唱有多种形式,像表演唱、舞蹈伴唱、乐器伴唱等。在宴会上,演员解语花“左手持荷花,右手举杯,歌骤雨打新荷曲”;连枝秀“有招饮者,酒酣则自起舞,唱《青天歌》,女童亦舞而和之,真仙音也”。元散曲主要有小令和套数(又叫散套、套曲)两种形式。小令原是民间的小调,文人的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语言俚俗。小令以描写为主,比起唐宋诗词通俗生动,确具有一番独特风格与精神。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