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思考题

生理学思考题
生理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广二师生物系hexuecheng

生理学(physiology)就是研究活得有机体生命过程与功能科学。就是生物学得一个分支,就是以生物机体得生命活动现象与机体各个组成部分得功能为研究对象得一门科学。任务就就是研究正常状态下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得功能及其发生机制,以及内外环境变化对机体功能得影响.

1、何谓内环境及稳态?为何必须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外环境(external environment):机体生存得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得环境,即细胞外液.

稳态:指在正常得生理情况下,内环境中各种物质在不断变化中达到相对平衡得状态。

内环境得稳态就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得必要条件,也就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得必要条件。机体依赖调节机制,对抗内外环境变化得影响,维持内环境等生命指标与生命现象处于动态平衡得相对稳定状态。机体细胞得新陈代谢就是复杂得酶促反应,酶得活性则要求一定得理化条件,组织得兴奋性也需要稳定得离子浓度才能维持正常。稳态就是在体内各种调节机制下,通过消化、呼吸、血液循环、肾得排泄等各系统得功能活动而维持得一种动态平衡。整个机体得生命活动正就是在稳态不断遭到破坏而又得以恢复得过程中进行得。一旦内环境稳态遭到严重破坏,新陈代谢与机体各种功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即产生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2、人体生理功能得调节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它们就是如何调节得?

包括外源性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与内源性调节

(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而实现得调解.信息以动作电位得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经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得突触,将信息传递到靶细胞。特点:迅速而精确,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局限

(2)体液调节:机体得某些细胞能产生特异性得化学物质(激素),可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对某些特定得组织起作用,以调解机体得新陈代谢,这种调解成为体液调解。特点:效应出现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较广泛。激素得作用具有选择性.

(3)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环境得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就是组织、细胞本身得生理特性,不依赖于外来神经与体液因素得作用,称为自身调节。如:组织代谢产物增加所引起得局部血液循环得变化。其就是作用精确得自身调节,对维持机体细胞自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3、何谓正反馈与负反馈?试各举一例说明它们在生理功能调节中得作用及意义。

负反馈:指受控部分发回得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减弱得调节方式(系一个可逆得调节过程).

生理意义在于维持生理功能得相对稳定。例如:当动脉(受控部分)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抑制心血管中枢(控制部分)得活动,使血压下降;相反,当动脉血压降低时,也可通过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增强心血管中枢得活动,使血压升高,从而维持血压得相对稳定。

正反馈:指受控部分发回得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加强得调节方式(系一个不可逆得生理调节过程)。生理意义在于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发挥最大效应,如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当排尿中枢(控制部分)发动排尿后,由于尿液刺激了后尿道(受控部分)得感受器,受控部分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得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

第2章:细胞膜动力学与跨膜信号通讯

1、细胞膜物质转运得方式与特征。

答:①单纯扩散:扩散得方向与速度取决于物质在膜两侧得浓度差与膜对该物质得通透性。容易通过得物质有O2、CO2、N2、乙醇、尿素与水分子等。

②经载体与通道膜蛋白介导得跨膜转运:属于被动转运,转运过程本身不需要消耗能量,就是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得跨膜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指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经通道易化扩散指溶液中得Na+、C 1—、K+等,离子通道又分为电压门控通道(细胞膜Na+、K+、Ca2+通道)、化学门控通道(终板膜Ach受体离子通道)与机械门控通道.

③主动转运:就是由离子泵与转运体膜蛋白介导得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与电位梯度得跨膜转运,分原发性主动转运与继发性主动转运。

2、试阐明钠泵活动得作用及重要生理意义。

Na+-K+泵得作用就是通过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将细胞内得Na+移出膜外,细胞K+移入膜内,形成与维

持了膜内高K+、膜外高Na+得不均衡离子分布;它还具有酶得特性,可分解A TP释放能量.其生理意义有:

①细胞内高K+就是许多代谢反应得必需条件;

②阻止Na+与相伴随得水进入细胞,可防止细胞肿胀,维持细胞得正常形态;

③建立起了胞内高K+、胞外高Na+得势能贮备,成为兴奋性得电生理学基础,得以表现出各种形式得生物电现象;

④可协助完成细胞得其她耗能转运,如葡萄糖得继发性主动转运.

3、激素就是如何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向细胞内传递信息得?P22

激素就是通过受体-第二信使系统传递信息得.即激素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膜中G蛋白调控细胞内第二信使得生成量,从而影响蛋白激酶得活性,改变细胞功能,完成信息得传递。

(注:神经递质就是作用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与受体同属一个蛋白分子得通道开放,造成带电离子得跨膜移动,引起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发生电位变化或细胞内某些离子浓度得改变,从而实现信息得传递。)

注:G蛋白偶联信号转导得特点。

①通过产生第二信使实现信号得转导。G蛋白通过激活或抑制其靶酶,调节第二信使得产生与浓度得变化。

②膜表面受体就是与位于膜内侧得G蛋白相偶联启动了这条通路。

③一种受体可能涉及多种G蛋白得偶联作用,一个G蛋白可与一个或多个膜效应蛋白偶联。

④信号放大:由于第二信使物质得生成经多级酶催化,因此少量得膜外化学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就可能在胞内生成数量较多得第二信使分子,使膜外化学分子携带得信号得到了极大得放大。

第3章

1、简述神经细胞静息膜电位与动作电位形成得离子机制。

静息电位:指处于静息状态下得细胞内、外侧所存在得电位差.其形成离子机制:①钠泵活动形成得细胞内得高钾离子浓度;②因为神经细胞膜上存在非门控性钾漏通道,所以安静时膜钾离子有较高得通透能力;③钠泵得生电作用。

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有静息电位得基础上产生得一次迅速而短暂,并可向周围与远处扩布得电位波动。也称神经冲动。

产生机制:①膜内外存在[Na+]浓度差;

②膜在受到阈刺激而兴奋时,对[Na+]得通透性增加.

③K+外流增加形成了动作电位得下降支。

啰嗦版:

静息电位形成得机制

细胞内、外K+与Na+得分布就是不均匀得.细胞内K+浓度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浓度大于细胞内.如果细胞膜只对K+有通透性,则K+将顺着浓度差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扩散,同时由于膜内带负电得蛋白离子不能透出细胞膜,于就是带正电荷得K+外移,造成了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这一外正、而内负得状态将随着K+得外移而增大,其电场力对K+得继续外移形成越来越大得阻力。因此,促进K+外移得浓度势能差与阻碍K+外移得电势能差,最终会达到平衡。于就是K+不再有跨膜得净移动,此时膜两侧得电位差称之为K+平衡电位。由于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只对K+有通透性;因此,静息电位主要就是通过上述原理产生得,其数值非常接近K+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形成得机制

细胞膜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得通透性主要表现为K+得外流。当细胞受到一个阈下刺激时,Na+内流,而Na+得内流会造成更多得Na+通道打开。当到达阈电位时,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Na+内流,造成细胞静息状态时得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到达峰电位时,Na+通道失活,K+通道打开,K+外流,逐渐复极化到静息水平得电位。因为复极化得力比较大,会形成比静息电位更负得超极化,之后再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

2、试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得传导机制。

机制就是:当神经纤维某部位发生兴奋时,其膜电位倒转,变为外负内正,而邻近未兴奋部位仍为外正内负得极化状态;因而两部位间形成电位差.由于膜内、外溶液就是导电得,于就是膜外便有正电荷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则有正电荷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在此局部电流作用下,造成未兴奋部位膜外电位降低、而膜内电位升高,产生去极化,当达到阈电位水平时,更产生动作电位。这样,兴奋便可借助局部电流在整个神经纤维内传导下去.在有髓神经纤维上,只能在相邻郎飞结间产生局部电流,形成兴奋得跳跃式传导。

3、单一神经纤维得动作电位就是“全或无”得,而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却受刺激强度变化得影响,试分析其原因.

神经干就是由许多神经纤维构在得.神经干动作电位则就是由构成神经干得这些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所形成得复合电位.由于这些神经纤维各自得兴奋性不同,当受到弱刺激时,只有其中一部分兴奋性较高得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因而其复合电位得幅度较小。随着刺激强度增大,产生动作电位得神经纤维数目也随之增加,因而其复合电位得幅度也增大。由此可见,神经干得动作电位就是不会出现“全或无”现象得。

第4章:突触传递与突触传递活动得调节

1、简述神经肌肉接头信号传递得基本过程。

答:①、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运动神经终末

②突触前膜对Ca+通透性增加,Ca+沿其电化学梯度内流进入轴突终末

③Ca+驱动Ach从突触囊泡中释放至突触间隙中

④Ach与终板膜上得Ach受体结合,增加了终板膜对Na+与K+得通透性

⑤、进入终板膜得Na+得数量超过流出终板膜K+得数量,使终板膜除极化,产生EPP (终板电位).

⑥、EPP使邻近得肌膜除极化至阈电位,引发动作电位并沿肌膜向外扩布

2、简述突触传递得基本过程。神经冲动

传导至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Ca2+内流入突触小体→突触囊泡释放化学递质并与后膜上特异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离子得通透性→后膜产生局部得突触后电位。

根据递质得性质可分为:

(1)兴奋性递质:Na+、K+通透性增大,特别就是Na+,引起后膜去极化,EPSP可总与达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

(2)制性递质:K+、Cl-通透增大,特别就是Cl-,引起后膜超极化,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与突触传递

相同点:二者都就是神经信号得传递结构.都需要靠地址执行功能。都就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得传道结构.

不同点:神经肌肉接头一般为兴奋性连接,连接得就是神经末梢与肌膜,递质一般为乙酰胆碱;突触可包括兴

奋性连接与抑制性连接,连接得就是两个神经元,递质种类繁多。

3、简述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得调节机制。(?)

突触前抑制:通过突触前轴突末梢兴奋而抑制另一个突触前膜得递质释放,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呈现出抑制性效应。

突触后抑制:就是由于中枢内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所释放得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抑制。

(注:突触前易化:当一个突触前轴突末梢被反复刺激,突触后得反应将可能会随每次刺激而增大得现象.)

中枢抑制得类型及其产生机制?

根据中枢抑制产生得机制不同,可将中枢抑制区分为: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两类。

(1)突触后抑制:就是通过中间神经元实现得.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后膜产生IPSP,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通常又可分为传入侧支性抑制与回返性抑制。①感觉传入纤维经过其侧支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使另一中枢神经元产生IPSP,从而引起抑制效应,称为传入侧支性抑制,又称交互抑制。②回返性抑制就是由轴突侧支兴奋了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其侧支又回返到同一中枢得神经元,使原先发放兴奋得神经元抑制,就是负反馈式抑制,使神经元活动及时终止.

(2)突触前抑制:就是突触前轴突末梢因某种原因使其兴奋时产生得动作电位幅度降低,释放得兴奋性递质减少,从而使EPSP降低,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或不能引起兴奋。此时突触后膜得兴奋性并无变化,也不产生IPSP,产生突触前抑制得结构基础就是轴突-轴突型突触联系.

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有何区别?

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二者在发生部位、产生机制、特点与生理意义等方面有所不同.

(1)部位:前者发生在突触前轴突末梢,通过轴突-轴突突触得活动引起;后者发生在突触后膜,通过轴突-胞体或轴突-树突突触得活动引起。

(2)机制:前者就是因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EPSP减小,不足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得兴奋而呈现抑制效应;后者就是因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产生IPSP,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得活动。

(3)特点:前者得潜伏期与持续时间较长;后者相对较短.

(4)生理意义;前者主要调节传入神经元活动,控制外周传入中枢得感觉信息,参与大脑皮质、脑干下行性抑制活动;后者主要调节传出神经元得活动,使神经元得活动及时终止,促进同一中枢内神经元得活动更协调。注:

突出前抑制就是通过突触前轴突末梢兴奋而抑制另一个突触前膜得递质释放,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呈现出抑制效应。

神经元B与神经元A构成轴突—轴突型突触;神经元A与神经元C构成轴突—胞体型突触。神经元B对神经元C没有直接产生作用,但可通过对神经元A得作用来影响神经元C得递质释放。同时刺激神经元A与神经元B,神经元B轴突末端会释放递质,使神经元A得较长时间除极化,尽管这种除极化能够达到阈电位水平,但此时进入神经元A得CA将低于正常得水平,因此由神经元A释放得递质减少,继而使神经元C突触后膜不易达到阈电位水平产生兴奋,故出现抑制效应

突触后抑制分为侧支性抑制与回返性抑制

传入侧支性抑制:

此种抑制能使不同中枢之间得活动协调起来,即当一个中枢发生兴奋时,另一个中枢则发生抑制,从而完成某一生理效应。

回返性抑制:这种抑制可使神经元得兴奋及时停止,并促使同一中枢内得许多神经元之间得活动步调一致。因此,属于负反馈调节范围。

4、简述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得功能特征.

神经递质就是指神经末梢释放得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得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上得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神经调质,由神经元释放,本身不具有递质活性,大多与G蛋白耦联得受体结合后诱发突触前或突触后电位,不直接引起突触后生物学效应,但能调节神经递质在突触前得释放及突触后细胞得兴奋性,调节突触后细胞对递质得反应。

第5章:骨骼肌、心肌与平滑肌细胞生理

1、肌细胞收缩就是怎样发生得?

从肌细胞兴奋开始,肌肉收缩得过程应包括三个互相衔接得环节:细胞兴奋触发肌肉收缩,即兴奋—- 缩耦联;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与收缩肌肉得舒张。

(1)兴奋 -- 收缩耦联

兴奋—-收缩耦联至少包括三个步骤:动作电位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传递信息;纵管系统对 Ca 2+得释放与再聚积.

( 2 )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

一般认为肌肉收缩得基本过程就是: 当肌浆 Ca 2+ 得浓度升高时,细肌丝上对Ca 2+ 有亲与力得肌钙蛋白结合足够 Ca 2+,引起自身分子构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传递给原肌球蛋白分子,使后者构型亦发生变化,其结果,原肌球蛋白分子得双螺旋体从肌动蛋白双螺旋结构得沟沿滑到沟底,抑制因素被解除,肌动蛋白上能与横桥结合得位点暴露出来.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后者激活横桥上 ATP 酶得活性,在 Mg 2+参与下,横桥上得ATP分解释放能量,横桥获得能量,向粗肌丝中心方向倾斜摆动,牵引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央滑行。当横桥角度发生变化时,横桥上与ATP 结合得位点被暴露,新得 ATP与横桥结合,横桥与肌动蛋白解脱,并恢复到原来垂直得位置。紧接着横桥又开始与下一个肌动蛋白得位点结合,重复上述过程,进一步牵引细肌丝向粗肌丝中央滑行。

( 3 )收缩肌肉得舒张,当刺激终止后, Ca 2+ 与肌钙蛋白结合消除,肌钙蛋白恢复到原来构型,继而原肌球蛋白也恢复到原来构型,肌动蛋白上与横桥结合得位点重新被掩盖起来,肌丝由于自身得弹性回到原来位置,收缩肌肉产生舒张。

2、骨骼肌收缩得主要形式

(1)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表现长度变化而张力基本不变得收缩.如:肢体自由屈伸.

(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产生张力得变化而长度几乎不变得收缩.如:用力握拳.

(3)伸长收缩:当一个重物作为负荷施加在肌肉上时,如果该重物承受得重力超过了肌

纤维横桥所能产生得力,肌肉将被伸长.如人站立姿势到坐在椅子上

第6章:神经系统第7章:感觉器官

1、反射得过程

(1)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2)传入神经将兴奋以神经冲动得形式传向中枢

(3)神经中枢接受、分析、整合信息,并发生兴奋

(4)传出神经将兴奋传至效应器

(5)效应器活动发生改变,引起效应。

2、中枢神经元得联系方式有哪些?

辐散式联系聚合式联系链锁状联系环状联系神经元得韵律活动

(1)、辐散式(divergence):指一个神经元得轴突通过其分支与多个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得方式,称为

辐散。生理意义:可扩大兴奋或抑制得影响范围。

(2)、聚合式(convergence):指多个神经元得轴突末梢共同与同一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得方式,称为聚

合。生理意义:使来自许多神经元得兴奋或抑制在同一神经元上发生总与,将同时传来得兴奋或抑制效应在同一神经元上进行整合, 使反射活动协调。

(3)、链锁式:指一个N元得轴突侧支与几个N元形成突触联系,后者得轴突侧支再与后继N元发生突触联系得方式,称为链锁式联系。生理意义:可使兴奋在空间上加强或扩大作用得范围。

(4)、环路式:指一个神经元得轴突侧支与中间神经元联系,后者又返回来直接或间接再作用与该神经元得联系方式,称为环路式联系。生理意义:实现反馈调节。

2、脊休克现象及其产生得原因就是什么?

脊休克:指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脊动物)时,断面以下节段暂时地丧失反射活动能力得现象。

表现:感觉与随意运动功能得丧失,肌紧张减退甚至于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停止,大小便潴流。

原因:离断水平以下得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得调控,而不就是离断脊髓得刺激本身所引起.

3、去大脑僵直现象及其产生得原因就是什么?

概念: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四肢伸直、脊柱挺硬、头尾昂起等肌紧张亢进得现象。

产生机制:由于在中脑水平切断脑干后,中断了大脑皮质、纹状体等对网状结构抑制区得功能联系,结果抑制区活动减弱,易化区活动相对占优势所致。

4、基底核损伤得表现及其机制就是什么?

基底神经节有重要得调节肌肉运动得功能,其损害得主要表现可分为两大类:

(1)黑质损害主要表现为:肌紧张过强及运动过少综合征,如震颤麻痹。症状为静止震颤.其病因就是黑质病变,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受损,脑内多巴胺减少,基底神经节抑制肌紧张作用减弱,导致全身肌紧张增强,随意运动减少。

(2)纹状体受损主要表现为:运动过多而肌紧张不全综合征,如舞蹈病与手足徐动症.主要症状为:不自主得上肢与头部运动并伴有肌紧张降低。其病因主要就是纹状体内得胆碱能与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活动减弱,由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下行抵达黑质,反馈控制多巴胺能神经元得活动减弱,从而导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相对亢进。运动过多可能与纹状体-丘脑外侧腹核—运动区抑制环对大脑皮质所发动得运动抑制作用减弱有关。5、中央前回运动区得功能特征就是什么?

大脑皮质得主要运动区就是中央前回4区与6区.其功能特征有以下几点:

(1)交叉支配,但头面部咀嚼运动、喉运动及脸上部运动得肌肉支配为双侧性。

(2)具有精细得功能定位支倒置分布,即下肢代表区在顶部,头面部肌肉代表区在底部。躯干与肢体近端肌肉得代表区在6区,肢体远端肌肉代表区在4区。

(3)功能代表区得大小与运动得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运动精细复杂得肌肉代表区大;反之,代表区小。

(4)刺激运动区主要引起少数个别肌肉得收缩,甚至只引起某块肌肉得一部分发生收缩,不引起肌群协同性收缩。

6、中央后回得感觉投射有哪些规律?

(1)一侧体表感觉向对侧大脑皮质呈交叉性投射,但头面部感觉为双侧性投射。

(2)投射区具有一定得分野,总得安排就是倒置分布得(下肢在顶部,头面部在底部),但头面部本身安排就是正立得。

(3)投射区域得大小与相应体表部分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越精细得感觉代表区其面积越大。

7、下丘脑得功能有哪些?

1)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其体温调节机构包括温度感受部分与控制产热及散热功能得整合作用部分。

(2)摄食行为调节:下丘脑存在促进动物进食得摄食中枢与抑制动物进食得饱中枢.

(3)水平衡调节:下丘脑存在控制摄水得中枢并通过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抗利尿激素得分泌来控制肾得排水。(4)对腺垂体激素分泌得调节:下丘脑有些神经元通过分泌调节性多肽来调节腺垂体得内分泌功能。

8、锥体系与锥体外系得功能分别就是什么?

锥体系得主要生理功能就是:控制α与γ运动神经元。前者能发动肌肉运动,后则调整肌梭得敏感性,以配合运动。此外,尚能改变拮抗肌运动神经元间得对抗平衡,保持运动得协调性.

锥体外系得主要生理功能就是:调节肌紧张,控制肌群得协调运动.

9、特异性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得功能分别就是什么?

特异性投射系统:通过丘脑得感觉接替核按潜规则得秩序排列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得投射系统。

功能:传递精确得信息到大脑皮层引起特定得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神经冲动。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传导特异性感觉得纤维途径大脑时,发出侧枝与脑干网状结构得神经元形成多突触,短突触联系,最后抵达丘脑得第三类核园,换元或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得投射系统

功能:提高大脑皮层得兴奋性,维持大脑皮层处于清醒状态

10、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得分布及功能特点就是什么?

1)视锥细胞中央凹密集,周边部少光感受得分辨能力高,光敏度低,可感受白昼光、有色光,主司明视觉、

颜色视觉

(2)视杆细胞周边部多,中央凹处无分布。对弱光刺激可产生总与,对光敏感度高,可感弱光,主司暗视觉,灰色视觉.

第8、9章:血液及血液循环

1、ABO血型得分型依据及其临床意义。

分型依据:根据红细胞膜上所含凝集原(抗原)得种类及有无,可把血型系统分为ABO与AB四型血.在ABO血型系统,红细胞膜上共有两种凝集原:A与B(凝集原)红细胞上只含有A凝集原得为A型血;只含有B凝集原得为B型血;A、B两种凝集原都有得为AB型血;A、B两种凝集原都没有得为O型血。

意义:输血:就是治疗与抢救生命得重要措施。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选择血型相同得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完全相合才能输血。

新生儿溶血病: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得新生儿溶血病(常为第1胎溶血),主要依靠血型血清学检查作出诊断。

器官移植:受者与供者必须ABO血型相符才能移植

意义:补充血量,恢复正常血压,并能反射性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得兴奋性,加强心血管得活动与改善机体得新陈代谢。临床上对于象急性大失血等病输血就是重要得抢救措施与治疗方法之一。

2、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1)自动节律性: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得能力,

(2)传导性 :心肌细胞之间通过闰盘连接,整块心肌相当于一个机能上得合胞体,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得方式在细胞间传导。

(3)兴奋性动作电位过程中心肌兴奋性得周期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特点就是有效不应期较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与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

(4)收缩性心肌收缩得特点:①同步收缩②不发生强直收缩③对细胞外Ca2+得依赖性.

3、心室肌细胞得动作电位有何特征?

①升支、降支不对称②复极化过程复杂③持续时间长

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五期,由除极化过程与复极化过程所组成得

(1)极化过程:又称0期,就是指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下得-90mV迅速上升到+30mV左右,构成动作电位得升支. (2)复极过程:

① 1期(快速复极初期):就是指膜内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到0左右,0期与1期得膜电位变化速度都很快,形成峰电位。

②2期(平台期):就是指1期复极后,膜内电位下降速度大为减慢,基本上停滞于0左右,膜两侧呈等电位状态。

③ 3期(快速复极末期):就是指膜内电位由0左右较快得下降到—90mV。

④ 4期(静息期):就是指膜内电位复极完毕,膜电位恢复后得时期。

4、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将发生哪些变化?有何生理意义?

1)、出现对任何强度得刺激不发生反应得时期,称绝对不应期。

2)、随后心肌兴奋性有所恢复,但必须用阈值以上刺激才能发生得反应,此期叫相对不应期。

3)、再经过一短暂得兴奋性高于正常水平得时期,即低于阈值得刺激也会产生兴奋得时期,称超常期,而后恢复正常。

心肌主要特点就是:绝对不应期长,约为0、2-0、3秒,几乎就是与心肌得整个收缩期得时间相同。

生理意义:心肌只有在开始舒张时才有可能接受新得刺激,它决不会象骨骼肌那样,受到快速得连续刺激时就产生强直收缩,而总就是有舒有缩,交替进行,保证血液循环得正常进行。

5、心交感神经与心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得影响作用有何不同?

心交感神经兴奋,其末梢会释放NA(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得β1受体,使心跳加快,心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多;

而迷走神经得作用于心肌得M受体,作用刚好相反。

第11、13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排泄

机体如何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体温恒定就是通过调节人体得产热与散热两个生理过程处于动态平衡。调定点学说认为,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设定了一个温度调定点,规定体温数值(37℃),当体温偏离调定点设定得温度时,经温度敏感神经元将信息传到体温调节中枢,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装置活动得变化,最终使体温维持在相对稳定得水平。

1、肾小球滤过得动力就是什么?

肾小球进行滤过作用得动力就是有效滤过压,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肾小囊内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就是推动血浆从肾小球滤出得力量,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肾小囊内压就是对抗滤过得力量, 即: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2、分析水利尿与渗透性利尿得产生机制.

(1)水利尿就是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尿量增多得现象。大量饮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得晶体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ADH分泌减少,远曲小管与集合管对水得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2)渗透性利尿就是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引起尿量增多得现象。当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如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等)时,渗透压升高,阻碍肾小管对水得重吸收,特别就是近端小管对水得重吸收显著减少,使尿量增多.

3、U形肾髓袢与U形直小血管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U形直小血管:对溶质与水得通透性高,能保留溶质,带走水。血液流经“U”形直小血管将水分及部分溶质运走时,由于逆流交换作用,使髓质得高渗状态得以维持;

髓袢:升支粗段能主动重吸收NaCl且对水不通透.使小管液渗压逐渐降低,成为低渗液。造成外髓部组织液得高渗,而且愈近内髓部,渗透压愈高,形成渗透梯度。

4、肾内、外髓质得高渗梯度得形成因素分别就是什么?

外髓部高渗梯度就是由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且对水不通透形成,

内髓部渗透梯度得形成与尿素再循环与NaCl得重吸收有关,其中髓袢升支粗段得主动重吸收就是整个肾髓质高渗梯度形成得原动力。肾髓质高渗梯度得维持有赖于直小血管得作用

第14章:内分泌

1、试举例阐述激素传递得主要方式。

⑴内分泌:也称为远距分泌,就是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并被携带至身体不同部位得细胞,对后者得活动起调节作用.

⑵旁分泌:激素释放后通过细胞间液弥散到邻近得靶细胞。

⑶自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得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细胞自身而发挥反馈作用。⑷神经分泌:既能产生与传导冲动,又能合成与释放激素得神经细胞。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生理学实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目录 编写说明 (2) 总论 (3) 一、绪言 (3) 二、常用仪器介绍 (4) 三、生理学实验常用溶液及配制方法 (17) 四、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9) 实验一反射弧分析 (30) 刺激与反应,兴奋与兴奋性 实验二 (30) 实验三 (31)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 实验四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34) 实验五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试验 (34) 实验六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35) 实验七 ABO血型鉴定 (36) 实验八蛙心兴奋传导系统分析 (37)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九 (38) 实验十蛙心灌流 (41) 实验十一人体心电图、心音图、动脉搏动图同步描记 (43) 实验十二兔减压神经放电 (44) 实验十三蛙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 (45) 实验十四动脉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46) 实验十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47) (49) 实验十六、胸内负压的测定 实验十七兔膈肌放电 (49) 实验十八胃肠运动的观察 (51) 实验十九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52) 实验二十损毁小鼠小脑的观察 (54) 实验二十一小白鼠脊髓半横切的观察 (55) 实验二十二人体脑电观察 (55) 实验二十三自行设计实验 (56)

编写说明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实验课是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生理 学实验教学除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外,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并通过实 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生理学实验指导》是根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生理学教学 大纲》而编写的。编写中既注意突出中医特色,也注意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逻 辑性及内容的先进性等基本原则。实验内容既有人体功能的检测,也有各种动物 实验。实验项目包括了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既有微观 分析,又有宏观综合。实验技术既保留传统的研究方法,更加强电生理技术,尤 其是注重计算机在实验中的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指导》还增 加了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项目。 《指导》的实验项目共23项,教师应根据七年制和五年制本科生理教学计 划,尽量安排实施。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指导》若有不足之处,亟盼教师们和同学们提 出宝贵意见。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2001.12

动物生理学复习题

动物生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新陈代谢适应性正反馈负反馈 二、问答: 1.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研究从那几个水平进行的,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2.生命现象的基本生理特征有哪些? 3.人体及动物的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如何?其各自的特点如何? 4.简述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生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 第二章神经肌肉生理 一、名词解释: 时值、超射、阈值、阈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兴奋性、兴奋和抑制、局部反应、易化扩散、终板电位、刺激和反应、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简述刺激的特征? 2.阈电位的实质是什么? 3.电刺激神经时,为什么兴奋首先发生在阴极下? 4.电刺激神经干时,引发动作电位前,神经纤维膜先要产生局部反应,这种局部反应有何生理意义?其特点有哪些? 5.神经纤维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是怎样的? 6.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是什么? 7.简述易化扩散及其特点。 8.在神经纤维膜产生动作电位时,怎样理解Na+呈现再生式内流? 9.动作电位的组成,各组分持续时间及产生原理是什么? 10.怎样理解动作产生和传导的“全或无”性质? 11.神经冲动传导的局部电流学说是什么? 12.神经冲动传导的局部电流学说是什么? 13.跳跃式传导是怎样发生的? 14.怎样利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来将神经纤维进行分类?这种方法一般将神经纤维分为几类? 15.神经干双动作电位是如何纪录到的?为什么一般情况下纪录到的动作电位波形是不对称的? 16.如何区别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 17.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如何?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上是怎样传递的? 18.怎样理解兴奋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过程中,乙酰胆碱是量子性释放的? 19.在神经肌肉接点中,胆碱酯酶的生理作用是什么?去极阻滞是如何引起的? 20.三联体的结构和机能是什么? 21.简述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最新生理学习题(带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 1.内呼吸是指() A.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D.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2.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肺的舒缩运动 B.呼吸肌的舒缩 C.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 D.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 3.下列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那一项是错误的() 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 B.吸气时膈肌收缩 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 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4. 正常人平静呼吸时() A.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肺泡气二氧化碳的分压B.肺泡气二氧化碳分压约两倍于大气二氧化碳分压C.肺泡水汽压约为肺泡二氧化碳分压的1/2 D.肺动脉血氧分压约等于肺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A.吸气末和呼气初 B.呼气初和呼气末 C.呼气末和吸气初 D.呼气末和吸气末 6.胸膜腔内的压力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形成的() 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B.大气压+跨肺压 C.大气压-肺回缩力 D.大气压+肺回缩力 7.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 B.胸膜腔密闭 C.呼气肌收缩 D.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8.呼气末胸膜腔内压() A.高于大气压 B.等于大气压 C.低于吸气末胸内压值 D.高于吸气末胸内压值 9.肺的弹性回缩力见于() A.吸气初

B.吸气末 C.呼气初 D.以上都存在 10.肺泡表明活性物质() A.能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B.使肺顺应性增加 C.由肺泡Ⅰ型细胞所分泌 D.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酰卵磷脂 11.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肺的顺应性增加() A.气道阻力增加 B.气道阻力减小 C.肺弹性阻力增加 D.肺弹性阻力减小 12.下列关于使呼吸道管径变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呼气 B.胸内压升高 C.呼吸道周围压力下降 D.迷走神经兴奋 13.肺总容量等于() A.潮气量+肺活量 B.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班级:09级生物技术本一班 小组成员:李水琴姚燕兵罗泉清龙伟雄 实验设计内容 一、课题名称:静脉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对小白鼠尿量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通过对小白鼠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了解尿液生 成过程,进一步熟悉掌握肾小管的功能。 三、基本原理: 生理盐水对尿液的影响:加大了血液中水的含量,冲淡了血 液,增加人体的排尿量.肾脏为了维持体内水的平衡,通过生 成尿液来实现.尿的生成来源于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 小管的吸收,肾小管的徘汇和分泌这三个过程来完成.在这 三个过程中,除了生成尿液外,肾脏同时根据体内水分的多 少对尿量进行调节,而保持水的平衡,维持人的正常生活.

四、材料与用品:小白鼠数只、生理盐水200ml、25%氨基甲酸乙酯 溶液、纱布、棉线、注射器、试管、试管夹等五、注意事项: 1.实验前给小白鼠多喂些食物,或用导尿管向小白鼠胃中灌入40—50ml 清水,以增加其基础尿流量; 2.实验中需多次进行耳缘静脉注射,注射时应从耳缘静脉远端开始,逐步移近耳根。手术的创口不宜过大,防止动物的体温下 降,影响实验; 3.输尿管手术的难度较大,应注意防止导管被血凝块堵塞,或被扭曲而阻断尿液的流通。 六、方法与步骤: 1、小白鼠抓取、称重、麻醉:抓取3只体型相近、健康指数大致 一致的小白鼠称重,然后用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1g/kg 或4ml/kg用量),从耳缘静脉注入,小白鼠麻醉成功后,使其仰卧并用绳固定在兔台上备用,并标号、记录数据; 2、分别对上述上三只小白鼠进行注射、口服30ml等量生理盐水 和空白对照处理;

3、在胱底部找到并分离两侧输尿管,在输尿管靠近膀胱处用细线 结扎,另穿一细线打松结备用,略等片刻,待输尿管充盈后,提起结扎细线,在管壁上用眼科剪剪一小斜口,从斜口向肾脏方向插入口径适当的预先充满生理盐水的输尿管插管,结扎固定,用试管收集尿液。 4、三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观察小白鼠尿量变化(滴/分),做 好记录,并绘制成曲线图观察。

动物生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作业)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对起。 2反射弧是由,,,,和五个部分组成。 3体液包括和。 4反射活动包括和两大类。 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 6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作用较,对刺激的敏感性。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种实验中,何种属于急性实验方法。() A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B狗食管瘘假饲实验 C临床胃液分析实验 D血液常规检查 2.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神经调节 D 体液调节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 2稳态 3反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控制信息加强作用 2、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4、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5、持久 6、局限较小 二、选择题 1、A 2、B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在接受刺激后迅速产生特殊生物电反应的组织 被称作可兴奋组织。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3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的将 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节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 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之为反馈。 反馈有正反馈与负反馈之分。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对控制 部分的控制信息起促进或增强作用者称正反馈,与此相反, 反馈信息对控制信息起减弱作用者,称为负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填空题: 1.静息电位是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电位绝对值称超极化。 2.冲动达到神经-肌肉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使终板膜主要对的通透性增加。3.骨骼肌收缩时,胞浆内的钙离子升高,其主要来源于。4.横桥具有ATP酶的作用,当它与蛋白结合后才被激活。5.骨骼肌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钙离子由中释放,而钙离子浓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肌浆网结构中活动的结果。 6.细胞去极化后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7.肌肉收缩是肌丝向肌丝滑行的结果。 8.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中介物质是。 9.钠离子泵是一种酶,它能分ATP解释出能量以形成和维持细胞内外的正常分布状态。 10.终板膜上乙酰胆碱受体通道开放时,可允许和同时通过,结果造成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 11.第二信使物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细胞功能:一是通过直接激活各种,引起磷酸化反应,二是提高胞浆中浓度。 12.如果化学信号与膜受体结合后激活了膜内的促速G 蛋白(Gs),则Gs与GTP的复合物可以增强的活性,后者可使胞浆中的ATP 迅速转化为。 13.细胞内的cAMP 可以激活一种依赖于cAMP 的,后者进而使多种功能蛋白质发生反应。 14.与cAMP 生成相关的G 蛋白有两种:一种是,它和cAMP 的复合物可增强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一种是,它和cAMP 的复合物可减弱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 二、选择题: 1.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E超极化2.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A化学性突触传递 B局部电流 C非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 D 非突性传递 E电传递 3.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递质是:() A.NE B. Ach C.5-HT D.多巴胺 E.血管活性肠肽4.骨骼肌的肌质网终末池可储存:() A钠离子 B钾离子 C钙离子D镁离子E、Ach 5.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因子是:() A钙离子B钠离子C镁离子D钾离子ENE 6.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顺浓度梯度差转运B不消耗生物能 C需要膜蛋白的帮助 D是水溶性物质跨膜扩散的主要方式E是离子扩散的主要方式 7.常用的钠通道阻断剂是:() A同箭毒碱 B阿托品 C 四乙胺 D异搏定 E 河豚毒素8.常用的钾通道阻断剂是:() A河豚毒素 B 四乙胺 C 哇巴因 D 锰离子 E 异搏定 9.判断组织兴奋性的高低的常用指标是:()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细胞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超极化 复极化兴奋-收缩耦联(不)完全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形式。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而是组织、细

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 单纯扩散:细胞内外液中的脂溶性的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接跨膜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 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阀强度: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阀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的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当胞膜受到较弱刺激时,受刺激局部胞膜的少量钠离子通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的制作 1、毁坏脑颅----单毁随。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的m 影响。 3、完整的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4、任氏液的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和磷酸二氢根等等。 维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的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他物体。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 通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剥过皮的保本不可和皮肤,赃物接触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 液,最好先泡一会. 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和收缩特性 1定义: 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 有了阈刺激也就是刺激导致的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形成局部电位 因为骨骼肌收缩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的神经纤维增多,多支配的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 活的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的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单一细胞的兴奋性是恒定的,但是不同细胞的兴奋性并不相同。因此,对于多细胞的组织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的关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是多细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这时引起的肌肉收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的肌纤维收缩)。以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肌肉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如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幅度不再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具有最适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最大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所有的肌纤维都收缩)。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缩的大小取决于刺激的强度,这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的一个普遍规律。 2单收缩 潜伏期、动作电位产生及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再到肌纤维 收缩期、 舒张期 3两个刺激: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 4串刺激: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篇一: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大气压: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生理学实验方法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生理学实验仪器一般由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和记录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及装置图 1、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

科镊、毁髓针、止血钳、玻璃分针等2、生理仪器:生物信 息采集系统、刺激器、示波器、传感器、肌槽、蛙心夹等3、试剂:任氏液、台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教师提出生理学实验的要求 2、讲解生理学的常规实验方法 3、展示生理学仪器和器械,并简单讲解用途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讨论及思考题解答 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 具体的要求和规则? 答: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生理学实验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格式与内容参照楚雄师院化生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真实,不允许编造数据,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实验题目】 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1、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阈值和最大幅度的测定 2、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传导速度的测定 3、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不应期的测定 【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的 1、临界值和最大值 2、传导速度 3、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实验原理】 神经系统对维持机体稳态起着重要作用,动作电位(AP)是神经系统进行通信联系所采用的信号。多个神经元的轴突集结成束形成神经,APs沿感觉神经经外周传向中枢或沿运动神经由中枢传向外周。坐骨神经干由上百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组成,分别联系腿部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骨骼肌)。如果电刺激一根离体的坐骨神经干,通过细胞外引导方式,就能记录到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一个CAP是一系列具有不同兴奋性的神经纤维产生的多个AP的总和。刺激强度越大,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就越多,CAP的幅度也就越大。与胞内引导得到的单细胞AP相比,CAP是双相电位,逐级递增(非全或无),并且幅度较小。 阈电位是指一个刚刚能观测到的CAP,所对应的刺激为阈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刺激强度,CAP幅度相应增大。最大CAP所对应的最小刺激电位即最大刺激。 动作电位可以沿神经以一定的速度不衰减地传导,传导速度的快慢基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生物体对其坏境的适应性。它们包括神经的直径、有无髓鞘、温度等等。

神经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将发生一个周期性的变化,最终恢复正常。兴奋的周期性变化,依次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等等。绝对不应期内,无论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引起神经再一次兴奋;相对不应期内,神经兴奋性较低,较大的刺激能够引起兴奋。绝对不应期决定了神经发放冲动(动作电位)的最高频率,保证了动作电位不能叠加(区别于局部电位),以及单向传导(只能有受刺激部位向远端传导,不能返回)的特性。不应期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膜上特定离子通道的特点,如钠、钾离子通道。 【实验方法】 1、制作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 (1)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坐骨神经干及其下行到小腿的两个分支:胫神经和腓神经,三段结扎,剪去无关分支后离体。注意保持神经湿润。 (2)将神经搭于标本盒内,保证神经与电极充分接触,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外周端接触记录电极R1-R5,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S1和S2,插头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RM6240的刺激输出插口;信号输入倒显得红色和绿色夹子分别连接记录电极(绿色夹子在前,引导出正向波形,即出现的第一个波峰向上),黑色夹子连接接地电极,插头接通道A、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临界和最大幅度的确定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从“实验”菜单中选取“神经干动作电位”,出现自动设置的界面,各项参数已设置好,界面中只有一个采集通道,对应仪器面板上的通道1(因此信号输入线应连接在通道1)。 (2)检查装置链接正确,确定装置是否正常工作,以及神经是否具有活性。采用刺激强度1V,刺激时程0.2ms,延时5ms,刺激模式为单刺激。选择“同步触发”,按下“开始刺激”后,正常情况下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双相电位即CAP。 (3)降低刺激强度,确定CAP的阈电位。记录刺激阈值及CAP幅度(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差值)。 (4)以0.05V或更小的间隔,逐渐增大刺激强度,观察CAP幅度的变化,同时,记录刺激电位及对应的CAP幅度,直到CAP达到稳定,即最大值(神经标本在正常生理活性时,1V 以内的刺激强度即可引起最大的CAP)。

生理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6骨骼肌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 1、分析肌肉发生收缩总和的条件与机制。 条件: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 机制:若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绝对不应期内,则不会有动作电位产生,所以不会产生二次收缩的任何反应,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相对不应期内,会产生一次较弱的二次兴奋,致使终池释放较多的Ca+从而产生一次较强的肌肉收缩。 2、分析讨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条件与机制。 当一串刺激作用于肌肉时,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舒张期内,则会使肌肉再一次收缩后,还未完全舒张就发生另一次收缩,此谓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次刺激(如果频率足够高时,也可能是后几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则前后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发生融合,使得肌肉的收缩力显著增大并持续表现为收缩状态,从而产生强直收缩。 3、何为临界融合刺激频率? 指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与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的分界频率。 4、本实验表明骨骼肌的那些生理特性?试说明其生理意义? 答:当骨骼肌在收到足够靠近的刺激时会发生收缩的融合。若为一串刺激,如果频率足够高则会发生强直收缩。 当肌肉发生强直收缩时,肌肉的收缩力度会显著增加,而且能在不破坏肌肉生理功能的前提下持续一段时间。这就为机体的持续运动,以及持续发力并保持一种用力姿态提供了实现的前提。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记录与观察 1、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全或无”的? 一条神经干中有无数条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的直径和长度不同,膜特性也不完全一样,故兴奋性不同、阈值各异,而本实验记录到的双相动作电位是神经干中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复合表现。故神经干没有确定的阈值。因此,神经干动作电位不会有“全或无”的特征。 2、你测量出来的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为什么与细胞内记录的不一样。 同一题,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是许多条神经纤维的复合电位表现,因此与单个细胞内记录的不同。 3、神经干的动作电位为什么是双相的?在两个引导电极之间损伤标本后,为什么动作电位 变为单相?单相(上相)的动作电位形状与双相(有下相)有何不同?为什么? 因为动作电位是由两电极的电位差计算出的。当去极化的电位传到第一个电极时,显示电位差是正的,当传导第二个电极时,第一个电极处电位回复,二者相减就变为负的。故动作电位是双相。损伤标本后动作电位传不到第二电极,故只显示正相动作电位。 单相动作电位的区间较双相动作电位得上相部分要短,因为在两电极之间动作电位就已经停止。 4、神经干的动作电位的上、下图形的幅值和波宽为什么不对称? 在剥离蟾蜍的坐骨神经时,某些神经被切断导致神经干的直径不等,传导动作电位的神经的数目在不断改变,所以造成其幅值和波宽的不对称。 5、如果将神经干标本的末梢端置于刺激电极一侧,从中枢端引导动作电位,图形将发生什 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图形的幅度会变小但是相位不会发生变化,因为神经的末梢端神经纤维数较中枢端少,而且在两个神经元相接的地方只能单相传导兴奋,故若在末梢端刺激在中枢端引导幅值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同组人: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大气压: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生理学实验方法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生理学实验仪器一般由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和记录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及装置图 1、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止血钳、玻璃分针等 2、生理仪器:生物信息采集系统、刺激器、示波器、传感器、肌槽、蛙心夹等 3、试剂:任氏液、台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教师提出生理学实验的要求 2、讲解生理学的常规实验方法 3、展示生理学仪器和器械,并简单讲解用途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讨论及思考题解答 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和规则 答: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生理学实验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格式与内容参照楚雄师院化生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真实,不允许编造数据,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3、举例5种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持握方法和用途。 4、举例3种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主要用途。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二

实验题目:骨骼肌生理姓名:王超杰 合作者: 唐用 组别:第一组 日期:5月8日 室温:24.5℃

【实验目的】: 确定肌肉收缩的 A、阈水平、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B、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C、刺激频率与收缩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 1、双毁髓法处死蟾蜍,剥离神经干保留腓肠肌和膝关节。结扎,保持湿润。将标本放入标 本盒内,连接张力换能器。在试验过程中注意标本休息,连接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2、选择菜单栏刺激强度对骨骼肌的收缩的影响,更改相应数据,测量肌肉收缩的阈水平、 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1)连接通道一,检查神经的活性,测试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开始记录,可适当调零,开始刺激 3)当收缩幅度不再变化时,停止刺激,停止记录 4)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阈水平和最大收缩和其对应的最小刺激强度,记录下收 缩幅度,刺激和放大器的参数设置,绘制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3、测量肌肉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1)展开上一实验最大刺激强度对应的收缩,测量三个时期 2)复至少三次 3)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4、测量刺激频率与收缩之间的关系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关闭通道3 和4,保留通道1 和2,分别对应肌肉收缩信号和肌 肉动作电位信号。示波状态下修改参数设置:采集频率20kHz;通道1:通道模式为 张力,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度7.5g (可根据收缩幅度合理选择),放大器时间常数 设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通道2:通道模式为生物电,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 度2mv,放大器时间常数0.001s,滤波频率1kHz。刺激模式为串单单刺激,波宽1ms, 延时20ms,选择一定的刺激脉冲个数(10-60 个,避免让肌肉受到过多的刺激)和刺激 强度(阈上刺激强度即可,不必达到最大刺逐渐减小刺激间隔,直到第二个CAP开始 减小,进入相对不应期 2)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3)观察肌肉收缩的总和现象,确定肌肉收缩的最小融合频率,观察肌肉动作电位 与收缩的关系,测量并记录不同频率引起肌肉收缩的幅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见附图一:Physiology Lab #4 Skeletal Muscle Physiology 实验A:测量肌肉收缩的阈水平、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判断: 1.只要刺激达到一定强度,组织一定会发生反应。 2.组织兴奋性越高,其所需的刺激阈值越大。 3.组织对刺激反应越快,其兴奋性越高。 选择:1 以下关于兴奋性的概念,哪一项正确? A 兴奋性可分为兴奋和抑制 B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C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能兴奋的特性。 D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的能力。 2 .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高低指标是 A 引起动作电位所需刺激的强度 B 动作电位的大小 C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3 . 组织器官的活动加强称为: A 兴奋性 B 兴奋 C 紧张 4. 阈刺激是:A 能引起反应的刺激 B能引起反应的最大刺激强度 C能引起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填空:1.刺激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和(),才能引起反应。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 3.引起细胞兴奋的刺激阈值越小,其兴奋性()。 4.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和()两类。 5.急性实验可分为()和()两类。 6.一次刺激后,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四个阶段依次为()、()、()和()。 思考题:1、*简述细胞兴奋性的变化。 2、简述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试述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1)过程: 兴奋性发生周期性变化,依次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①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阈刺激无限大,钠通道失活。②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从无到有,阈上刺激可再次兴奋,钠通道部分复活。③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钠通道基本复活。④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钠泵活动增强,膜电位低于静息电位水平。 (2)生理意义:由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不会融合。 作业: 判断:1. 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而精细。 2.机体机能的稳定状态是正反馈的调节结果。 3. 机体最重要最完善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填空:1.凡是反馈信息抑制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的称为()反馈;反之,称为()反馈。2.机体功能的调节有()、()和()三种方式,其中()是最重要最完善的

动物生理学实验

?麻醉注意事项 ?1、麻醉前应正确选用麻醉药品、用药剂量及给药途径。 ?2、密切观察动物麻醉状态及反应,以便准确判断麻醉深度。 ?3、如麻醉较浅,动物出现挣扎或呼吸急促等,需补充麻醉药以维持适当的麻醉。一次补充药量不宜超过原总用药量的五分之一。 ?4、麻醉过程中,应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保温。 ?5、在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实验时间较长或麻醉深度不理想等情况下,可配合局部浸润麻醉或基础麻醉。 ?6、实验中注意液体的输入量及排出量,维持体液平衡,防止酸中毒及肺水肿的发生。 实验一血液的组成 [实验原理] 血液是由液态的血浆和悬浮于血浆中的血细胞组 成。血细胞占全血的体积比称为红细胞 压积,又叫红细胞比容。 要求与思考题 1.血浆与血清有哪些区别?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是不含纤维蛋白原,某些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释放因子 实验二血红蛋白的测定 [实验原理] 由于血红蛋白的颜色,常随结合的氧量多少而改变,因而不利于比 色,但血红蛋白与稀盐酸作用后,能使亚铁血红素变成不易变色的棕色

的高铁血红蛋白,用水稀释后可与标准比色板比色,从而测得血红蛋白含量。 [注意事项] 1.血液和盐酸作用的时间不可少于10分钟,否则,血红蛋白 不能充分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结果偏低。 2.加蒸馏水时,开始可以稍多加几滴,随后则不能过快,以 防稀释过头。 3.比色时最好在自然光下,而不应在黄色光下进行,以免影 响结果。 4.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应注意避免起泡 实验三红细胞的脆性试验 [实验原理] 如环境渗透压继续下降,红细胞会因继续膨胀而破裂, 释放血红蛋白,称之为溶血。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 定的抵抗力,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红细胞在 低渗溶液中越不容易发生溶血,即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小。 凡上层溶液开始微呈淡红色,而极大部分红细胞下沉,称开始溶血或最小抗力(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 凡液体呈均匀红色,管底无红细胞下沉,则称完全溶血或最大抗力(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 [注意事项]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内环境 4.生物节律 5.神经调节 6.负反馈 二、单项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为了阐明: A.人体细胞的功能 B.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C.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D.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 E.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 E.负反馈 4.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神经冲动 C.分泌 D.电位变化 E.反射 5.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A.种族遗传 B.先天获得 C.数量较少 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6.以下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是: A.中枢 B.突触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7.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反馈信息 B.控制信息 C.控制系统 D.受控系统 8.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系统达到控制系统的信息称为: A.控制信息 B.反馈信息 C.干扰信息 D.参考信息 E.偏差信息 三、问答题 1.简述负反馈的生理意义。 2.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2.兴奋性: 可兴奋细胞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3.内环境:

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内环境。 4.生物节律: 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就叫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就叫生物节律。 5.神经调节: 机体内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6.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二、选择题 1.C 2.A 3.E4.D5.D6.B7.B8.B 第二章细胞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需要膜蛋白帮助 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 2.通常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动作电位幅度 B.组织反应强度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得制作 1、毁坏脑颅---—单毁随.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得m 影响。 3、完整得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4、任氏液得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与磷酸二氢根等等.维 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得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她物体。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通 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剥过皮得保本不可与皮肤,赃物接触 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 液,最好先泡一会、 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与收缩特性 1定义: 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得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得指标. 强度小于阈值得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 有了阈刺激也就就是刺激导致得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得产生,从而形成局部电位 因为骨骼肌收缩就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得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得神经纤维增多,多支配得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 活得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得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就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与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得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得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得刺激称为阈刺激。单一细胞得兴奋性就是恒定得,但就是不同细胞得兴奋性并不相同。因此,对于多细胞得组织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得关系.坐骨神经与腓肠肌就是多细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得收缩,这时引起得肌肉收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得肌纤维收缩).以后随着刺激强度得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得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肌肉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如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得收缩幅度不再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得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具有最适强度得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最大刺激引起得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所有得肌纤维都收缩)。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缩得大小取决于刺激得强度,这就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得一个普遍规律. 2单收缩 潜伏期、动作电位产生及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再到肌纤维 收缩期、 舒张期 3两个刺激: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得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得重叠,称为收缩得总与。 4串刺激: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得收缩期,各自得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得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5注意事项:为保持机能稳定,制作好标本后要在任氏液中浸泡10分钟,试验过程中要不断滴加任氏液为避免肌肉过度疲劳,刺激要有间隔时间。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判断:1.只要刺激达到一定强度,组织一定会发生反应。 2.组织兴奋性越高,其所需的刺激阈值越大。3.组织对刺激反应越快,其兴奋性越高。选择:1 以下关于兴奋性的概念,哪一项正确? A 兴奋性可分为兴奋和抑制 B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C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能兴奋的特性。 D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的能力。 2 .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高低指标是 A 引起动作电位所需刺激的强度 B 动作电位的大小C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3 . 组织器官的活动加强称为: A 兴奋性B 兴奋 C 紧张4. 阈刺激是:A 能引起反应的刺激 B 能引起反应的最大刺激强度 C 能引起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填空:1.刺激必

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和,才能引起反应。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3.引起细胞兴奋的刺激阈值越小,其兴奋性。 4.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和两类。 5.急性实验可分为和两类。 6.一次刺激后,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四个阶段依次为、、和。思考题:1、*简述细胞兴奋性的变化。2、简述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试述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1) 过程:兴奋性发生周期性变化,依次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 ①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阈刺激无限大,钠通道失活。②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从无到有,阈上刺激可再次兴奋,钠通道部分复活。③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钠通道基本复活。 ④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钠泵活动增强,膜电位低于静息电位水平。(2)生理意义: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生院)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张素华编 动物科技学院生理实验室

第一部分实验总论 第一节绪论 一、实验目标与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生理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学会检查人体功能活动的一些测试方法,验证和巩固某些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增强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为此要求: 1.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本次实验的目标、原理、步骤等,并复习有关理论知识。 2.实验时要按照实验指导及教师的指示进行操作和观察,客观、及时地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并联系讲授内容进行思考。 3.实验后须及时整理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按照规定格式书写实验报告,按时交负责教师评阅。 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因实验内容不同,可以填表、叙述等形式写出报告。书写要整洁,文字应简练、通顺。首先注明班级、组别、姓名、实验日期,写出实验题目、实验目标等项目,然后着重书写实验结果以及分析和讨论。并要求: 1.实验结果必须凭自己观察,随时记录,如实填写。有曲线记录的,经必要注明后,剪贴在实验报告上。 2.分析和结论实验结果的分析,是根据学过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如果出现非预期的结果时,应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概括性的判断,即本次实验所验证的理论概要。

三、生理实验室规则 1.须携带实验指导、记录本等文具准时进实验室,并穿戴实验衣帽。 2.遵守学习纪律,保持实验室安静;严肃、认真、安全地进行实验,不做与本实验无关的事情。 3.实验室的一切物品,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擅自取用或带出。 4.各组应用的实验器材、物品,在使用前应查点清楚,不得随意与别组调换;如遇机件不灵或损坏时,应报告教师,以便及时修理或更换。 5.节约水电及一切消耗性物品,爱护仪器和用具。损坏物品应赔偿。 6.保持实验室整洁。公共器材和药品用毕后立即归还原处,动物尸体和废弃物应放到指定地点。 7.实验完毕,应将实验器材、用品和实验台收拾干净,查点清楚,放还原处。各小组轮流搞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关好窗户、水电,经教师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