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逆反心理 案例

青春期逆反心理  案例
青春期逆反心理  案例

案例一青春期逆反心理

1、基本情况

吴某学习成绩中上,但逆反心理强烈,与父母情绪抵触,与教师反驳讲理。

2、原因分析

吴某的情况是典型的逆反心理问题,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从事旅游事业,工作很忙长期在外。和孩子交流少,遇到问题就斥责、谩骂孩子;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只关心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在教育孩子问题,两人观点不同。

(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吴某家小区里有一些品行不端的少年,抽烟、喝酒、打架。常与这些年龄比他大、习惯不好的人交往,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一种成熟的标志,并以他们为榜样。

(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这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3、解决方案

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探讨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家长更多地了解这一阶段的孩子。给家长推荐几本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其次,经吴某做心理疏导。①了解自己,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②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③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④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⑤经常找教师谈心,把教师当朋友。

4、小结

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学会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老师、家长,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还应把握自己,经常提醒自己,虚心接受老师、家长的教育,遇事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展现自我价值。

从家长角度看,必须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避免出现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作为学校,应加强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积极、鼓励的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社会方面看,应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要及时、有效、准确地通过大众传媒把握、分析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帮助青少年构建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地从众。

案例二中学生早恋

1、基本情况

李某表现好,被粗暴干涉,关系奥妙,爱恨交织,多次教育,明理却不能改。

2、原因分析

李某的情况是典型的中学生早恋问题,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⑴特定年龄身心发展的需要。青春期青少年由于生理的发展,渴求与异性的交往。但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在与异性交往中难以建立自然、适度的关系,由此陷入“早恋”。

⑵亲情的需要。李某所在家庭相对孩子多,是一个大家庭。由于自己一贯表现出色,父母对其很放心,再加上父母忙于做生意,也无暇顾及对他思想方面的教育,所以很少关心他的心理需要,使他受到了一定的冷落。由此,渴望从其他渠道获得关爱。

⑶被他人需要的需要。由于女孩的母亲多次打骂女儿,运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干涉二人的交往,激发了李某作为男性保护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女性的责任感,并从中获得了被他人需要的满足感。

⑷逆反心理在作怪。由于女方母亲不冷静,企图在短期内扑灭已燃烧的爱情之火,反而使解决问题欲速则不达,造成两个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烈。

⑸家长不能正确引导。女孩子处理问题简单粗暴,暴露出家长对待孩子早恋问题缺乏必要的心理知识,这常常给孩子的心灵造成负面影响。

3、解决方案

根据李某的情况,可以采用综合性辅导对策:

⑴主动找他谈心。首先,使其认识早恋的危害及中学生不宜早恋的原因。其次,肯定其智力水平和曾经取得的优异成绩,使其建立自信心,努力帮助他树立理想和目标。再次,重新任命他为班干部,充实其生活内容,严于律已,让他多为班级服务,转移他的兴趣爱好,并加强师生沟通。

⑵从家庭方面来说,主动找李某家长谈话,要求父母多与儿子做思想、心灵的交流,加强情感沟通,重视他思想品质的发展;多与学校加强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

⑶从女孩的角度来说,找女孩做谈话教育。除使其认识到早恋的危害及中学生不宜早恋的原因外,还应劝导女孩要自尊自爱,培养独立人格,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有依附他人的思想,要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业上。并教育其母亲正确对等女儿的早恋问题,多从思想上引导,不可采取“高压政策”。

4、小结

要走出早恋误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⑴不要人为地夸大这种爱。中学时期对异性产生好奇、感兴趣的心理是正常的,但过分夸大这种感受,有意识地去刺激助长这方面的情感是不可取的。

⑵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多参加集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迁移情感的注意力。

⑶用坚强的意志去克制自己的情感的流露。对自己爱慕的同学也像对其他同学一样落落大方,一视同仁。时间一长,这种感情就会逐渐淡化,最后消失。

案例三中学生性心理咨询

1、基本情况

杨某,看别人谈恋爱,暗恋英俊潇洒的男生。整日深感压抑,苦闷,备受煎熬。

2、原因分析

杨某是典型的性心理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主要有:

(1)性成熟。青春期开始逐渐进入性成熟期,对异性产生特殊的感情,对异性的知识感到神秘好奇,这是自然现象。但是,具有性敏感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则表现为过分热衷于性的引诱,沉湎于性的想象,经常受原始性欲的影响,使学习的注意力分散,扰乱智力活动。由于常常情绪激动,消耗精力,以至精神萎靡,思想呆滞。这是精神过度紧张而出现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功能紊乱。

(2)青春期神经衰弱。多发于青春期(初中阶段),通常女生多于男生。由于大脑皮质承担任务过重,超过了它的承受力,调节机能相对减弱,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受到破坏,便产生了一系列全身不适症状。青春期神经衰弱的一般表现是:身体疲劳无力,头痛头晕,心情烦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入睡难,多梦多醒,睡不实,终日昏昏沉沉,学习效率低。此患者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也就是所谓的性敏感。

(3)单相思倾向。单恋是一种自作多情的心理倾向。它是以一方对另一方的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热爱为特点的畸形爱情,甚至知道对方不爱自己也还要一味追求。单恋的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有特定的单恋的对象,有的根本没有单恋对象。有的单恋是由于误会造成的,有的单恋则出于幻想。一般的都是无感单恋,即对方并不知道的单恋。这类单恋多是幻想型的,在生活中多发生在性格内向的人身上。他们对单恋对象抱着高不可攀的畏惧心理,把对方想得神圣非凡,大有可望不可及之势。因此,只能将感情深深地藏在心里,形成普通痛苦的自我折磨,造成心理失调。该案例中的杨某就属于这种情况。

3、解决方案

对于杨某的症状,可以采用以下疗法:

⑴运用疏泻疗法,把杨某的爱尽情表达出来,或向知已、要好的朋友倾诉,取得一些安慰。

⑵运用认知疗法,使其明白性与爱是两个元素,两者常合在一起。此刻请其学会分解***,把爱提取出来。爱一个人并非要共同生活不可。爱是奉献,不像性那样强调结合、“占有”。

⑶战胜自己,激扬个人的自尊自爱,学会把握、驾驭自己。

4、小结

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10~15的青少年大多要经历一个“牛犊恋”时期,从“牛犊恋”到成婚的这一段时期(现代人大致要有10年之久)称为“性适应期”,这是人生道路上期待、进步、欢乐、困惑、曲折、磨难最多最大时期,所有这些感受都可能与***有关。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圆满地解决***难题,则为人生之大事,是一种良性的性适应。

案例四中学生情感受挫

1、基本情况

李某,喜欢气质高雅的陈女。一看书脑子里全是陈某的影子。他感到压抑和苦闷,备受心理挫折和煎熬。

2、原因分析

李某的情况属于情感受挫问题。经分析,李某出现该问题原因有:

⑴性意识的萌发。李某现正处于青年时期,是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也是个体在生理、心理发展上接近成熟的时期。青年初期的个体在性发育方面已经成熟,并进一步竭尽只到两性关系,身体的发育已经接近成人水平。李某正沉弱于“单相思”的情感挫折当中,这反映出处于青春期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点之一——性意识开始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他们的同伴关系,尤其是异性之间的关系,如他们开始对异性注意、愿意与异性交往等。

⑵心理的不断成熟。高中时期,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高度发展,并开始形成辩证逻辑思维;不仅关注外在客观世界,而且关注自己的主观世界,希望能了解和把握自己内在的心理活动,并能独立自觉地按一定标准评价自己的生活道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他们希望有人能够理解他们,有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由于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喜欢找异性朋友来谈心、交往。而处于高中阶段的女生由于学业压力,她们主要将精力放在学习上,无暇顾及男同学的感受。这也是中学生情感受挫的原因之一。

⑶解决方案

⑴针对李某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向他提出早恋的危害性,以提高他对早恋的认识。

⑵详细分析他目前的状况,正确引导他走出困境。李某目前出现了成绩下滑的现象,出现了压抑、苦闷的心理状态,渐渐地不愿与同学在一起,失去许多社交机会而导致与他人交往的困难。

⑶采取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帮助他走出困境。

一是合理的宣泄。李某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敢于向教师倾诉内心痛苦,这就是一种合理的宣泄。此外,还可以把自己的苦恼诉之于日记或向自己的好朋友倾诉。总之,通过一些合理的宣泄手段可以达到调整机体平衡的目的。

二是采取自我安慰法。要想方设法地找她的缺点,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这也就是心理学上讲的“酸葡萄”心理,此外,还可以设想如果自己不和这名女生交往,自己的精力就会完全集中到学习上,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三是采用转移的方法。建议李某应该把一时的情绪失落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变为发奋读书、努力为班级工作的动力,以此变失为得,使自己早日成熟起来,用高尚的理想和情操来主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4、小结

从此案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各种性生理和性心理反应,克服焦虑、恐惧、烦燥不安、自责、自卑的心理障碍。⑵鼓励并引导男女生之间正常交往,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特别注意引导女生在男女生交往中做到自尊、自爱,把握好分寸;教育男同学在与女同学交往中应该学会尊重、爱护女同学,并着重向学生指出早恋的危害性。

总之,中学生遇到的情感受挫问题较多的又是早恋倾向和早恋问题。对待这些问题切不可采取简单的粗暴、训斥、惩罚等方式处理。实践证明,对待这类问题采用斥责粗暴,简单化处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反而还会使事情走向反面。

案例五青春期体相烦恼

1、基本情况

吴某初中班干部,高中学习委员,产生情绪焦虑,认为自己长得太胖,一度节食,长达4天。导致四肢无力,月经失调、便秘。坐立不安,感到胸闷、气促等,成绩下降。

2、原因分析

吴某的症状属于青春期体相烦恼。吴某之所以产生该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⑴生活环境缺乏交往,对肥胖缺乏正确的认识。吴某从小长在一个封闭的家庭,父母是外来的,周围没有亲戚,父母本身几乎没有朋友,家庭周围也没有与吴某年龄相近的小伙伴,吴某的成长经历中很少有人际交往的经验。

⑵自我评价失之偏颇。父母对吴某的所有评价都是根据学习成绩而确定。进入青春期后,吴某认为自己除了学习之外各方面都不如别人,认为自己之所以没有朋友是因为长得太胖,自己的体相成了同学嘲笑的话题,为此减肥,减肥不成,深感无力,以致焦虑、抑郁、烦恼不堪。

3、解决方案

吴某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认知领悟能力,因此,可以选择认知辅导作为主要的咨询方法。

⑴从影响情绪的事件入手,找出影响吴某的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并加以调节,进而在此基础上帮助吴某选择生活策略,使其悦纳自己。

⑵让吴某认识到人们的审美观各有不同,人不一定要长相完美,温和的个性、体贴人的特质、甚至于一颦一笑都可能吸引别人。所以,与其花精力烦恼长相,不如多做正面“投资”,如知识、艺术修养、待人处世的诚恳等等,做个有魅力的人。

4、小结

青春期体相烦恼是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是由个体青春期身体上的生理变化以及个体对生理变化与环境刺激性质的不正确认知而引起的。在对待青春期体相烦恼问题上应注意:

⑴改变错误的认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的道理。

⑵提升内在素质才是真正的资本,指导学生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可以多开展一些团体训练的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

案例一:体罚事件

1、基本情况

哈尔滨某小学正在上课学生被教师叫回质问作业,打了两耳光,右腮和右臂上掐了几下。成左面伤,右面痉挛。

2、原因分析:

本案例中,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师德问题。师德是最表象上的东西,实际上再往下深究,是被掩盖了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⑴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现在的教师压力大,这种压力来自学校、社会、学生家长等方方面面。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而改革势必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伴随着这一改进程,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能适应形势需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但也应该承认,一些心理本身比较脆弱的教师则往往因压力过大而导致心理危机。

⑵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使教师心理难以平衡。在转型期内,效率与公平的价值理念和目前教师实际付出与收入形成了强烈的碰撞,虽然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还远未达到令人羡慕的程度,虽然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还远未达到令人羡慕的程度,很多教师与自己的同学、朋友相比,在收入、住房方面都自愧不如,内心很不平衡。超负荷的工作又加重了教师的身心负担,而同时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的经济收入相对偏低,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这些都容易使教师对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而导致不公平感,心态易失去平衡。⑶教师承担的多重角色,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冲突。在传统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而在转型期内,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变成了多重。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他们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对学生负着教育管理的责任;他们是学生父母的代理人,在一定时间内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的心理治疗者,需要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思想和感情;他们又是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他们还要在学校之外,在家庭中充当各种角色,为人父或为人母、为人子,要应对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多种人际交往。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不能很好的转换角色,使得有的教师不能处理好多种关系,加重了心理负担。

3、解决方案:

⑴从学校的角度讲,首先学校领导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树立为教师服务思想,多给老师一些关注。学校既要让教师有压力,又要对教师关怀备至。其次,学校应为教师设立交流的平台,使教师之间有机会相互了解,可以缓解人际关系,在老师之间建立一种宽松的人际关系氛围,在交流中能相互倾诉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安慰、相互鼓励、相互依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学习一些经验。教师之间的理解与真诚,能形成对教育的推动力。再次,学校应适当组织一些活动,给老师一个放松的机会,宣泄平日里紧张的心情,完全进入到另一个境界。还有,学校应适当地组织学生的教育活动,而不是把一切教育任务都压到班主任身上。最好,适当的组织教师的培训,教授心理知识和方法。

⑵从教师的角度讲,最能够调节情绪与心理压力的人还应是教师自己。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学习。新课标、新形势下,教师应调整自己的脚步与心理,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学习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当老的方法不起作用时,应学会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要学会找到调整自己心理的方法,如写日记或是找人倾诉等。

⑶目前实行的教师资格制度,只重学历和知识水平,只重考试,却没有心理测试的内容(教育、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考试并不是心理测试本身),也不做精神卫生方面的检查,这无疑是不完善的制度。在教师上,应该用严格的心理测试来确保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用严格的制度来保证用人的可靠性,建议应在《教师法》中补充相关内容。

4、小结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其人格逐步形成。教师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人物。教师已经成年,有生活中是学生行为参照的对象,模仿的榜样。特别是在中小学生中,由于其认知水平的有限,辨别是非能力的不足,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不好,喜不喜欢工作,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对和反社会性的人格,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滥用权利,会影响学生整个的人生观、世界观。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熟练掌握心理疏导技术,以合理、健康的方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知识链接:常用情绪调控法

意识调节法,注意转移法,情绪暗示法,愉快记忆法,环境转移法,情绪宣泄法。

案例二杀狗事件

1、基本情况

英国著名解剖学家麦克劳德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后,在被问及成功的因素时,他却说对自己在小学受到的一次惩罚念念不忘。就是杀狗,校长惩罚画一张狗图及血循环图。

2、原因分析

⑴处于童年期的学生总是对周围的一切事件充满好奇,他们试图用自己的视角去探索未知世界。正如案例中的小麦克劳德那样,为了看看狗的内脏,他和他的伙伴不惜杀死一条狗。

⑵从成人的眼光来看,他们的行为可能带有破坏性。面对此类行为,教师的态度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一方面教师的权威形象在学生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学生们很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另一方面,学生的心灵又极其脆弱,教师不经意的言行可能给他们带来终生的负面影响。

3、解决方案

⑴案例中的校长正是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采取了极其明智和宽容的教育行为。

⑵他透过小麦克劳德的“违纪”行为,看到了他充满好奇、探究和勇于行动的一面,这些正是其成长为大科学家不可缺少的潜在素质。

⑶他巧妙地给小麦克劳德布置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既与小麦克劳德探索狗的生理机制殊途同归,又变相宽容而不是纵容他的杀狗行为。

4、小结

麦克劳德探究自然的兴趣非但没有遭到打击,反而得到了鼓励;校长宽容的教育行为又令小麦克劳德不忍再去残害动物。如果当时校长不顾小麦克劳德的感受,并严厉的训斥甚至体罚他,人类今天或许少了一位著名科学家。

案例一中学生学习困难

1、基本情况

陈某,14,女。认真学习不佳。

2、原因分析

陈某的情况属于学习困难问题,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⑴内部因素

如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有很多学生自我评价很低,自尊心、自信心及自我调控水平低,而自我知觉不良反过来会影响学业成绩,从而出现学困现象。另外,中学生认知能力上的缺陷、学习动机、动力方面的问题及人格因素等也是形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所谓认知能力指的是个体了解与认识世界的一整套心理能力,包括动作、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社会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认知能力是在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发展缓慢,甚至出现缺陷。除了认知能力与基本学习技能的失调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外,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绪等也可能影响学习成绩。⑵外部因素

如学校、家庭、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中学生生活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对其学习有很大影响,家庭关系不完整、不和睦常常使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温暖而造成学习困难。父母的教养方式专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焦虑或反搞情绪,而过分的放任则会使学生产生责任心不足,行为放纵,影响学业。老师的期望过高以及不合适的学校教育也会限制某些学生的发展。

3、解决方案

⑴给予认知上的指导,通过特定技巧(如画“愿望”图、时间算账等),帮助其树立学习目标。

⑵实施行为训练,每次留一个她肯定能完成的行为作业,帮助她边增强信心边进步,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改变学习习惯,帮助其建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定心。

⑶争取家长配合,对孩子进步满怀期望,并充满信心,能够牢记“鼓励为主”的原则,在孩子擅长的方面多加以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并肯定孩子的努力,不断给孩子加油,而且能够耐心地看待孩子的“过错”,给予孩子支持与引导。

⑷对于由感统失调引起的学习困难,可以做一些感觉统合训练,包括针对其前庭系统、大脑神经分化、脑神经抑制等方面的游戏或锻炼。

4、小结

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应该注意:

⑴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根据他们的人格特点和他们接受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⑵平等互动,教学相长。师生平等是教与学和谐的基础。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习困难生安心学习。

⑶唤起需要,发挥特长。家长和教师应该在学困生感兴趣的某些领域、某些方面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意义。

案例二中学生厌学心理

1、基本情况

王某,初二,不爱学习。

2、原因分析

王某的情况是厌学心理的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包括:

⑴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差是一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的交际障碍、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缺失等都能导致厌学行为的产生。从他本人来看,王某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气以及环境关系和人际关系等,导致他产生心理困扰。

⑵家庭因素。家长素质低,对孩子教育不当。例如,对于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强制请家教、买各种复习材料,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导致厌学。不良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的增多成了孩子厌学的另一大诱因,如离异家庭重组、单亲家庭等。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其父亲是个体户,母亲倒三班,没有空余时间关心王某。父亲教育方法粗暴简单,而母亲溺爱,使孩子个性倔强又很自卑,对自己评价较低。

⑶学校教育的因素。考试、升学压力大,学习负担重,教学内容难、单调枯燥,重尖子生、轻差生的教育现状也是学生厌学的一大原因。在学校他认为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故意与他作对,从而导致厌学,甚至逃学。

3、解决方案

⑴从赏识开始,进入心理辅导。王某厌学,但电脑游戏很精通,第一次咨询就从电脑游戏开始,肯定他的聪明。接着给他分析学习觉得苦累是因为长期不认真学习,沉迷于游戏,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了厌学。通过分析客观事实,使王某形成新的正确的认知和情感。

⑵给家长做心理疏导。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使家长认识到,家长的过分保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得家长认清教育孩子学习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构建学习型家庭。

⑶与其他老师沟通。与任课教师沟通,例其配合在课堂上让王某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习自信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与班主任联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读书好的学业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习上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的可亲、集体的温暖,从而进一步消除他的厌学心理。

⑷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在对待中学生厌学的心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立足于培养自主性、主体性。学生正处于心理萌动时期,生理、心理都在急剧变化并趋向成熟。在这一时期,道德的、认识的、情绪的、兴趣的、自我意识的变人同时发生,而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对人、事的片面看法,帮助他们面对纷繁的环境,培养起自主性、主体性的观念。

⑵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使每个学生能够度过愉快的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是极为重要的。

⑶改变学习及指导方法。学业不良是厌学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针对厌学学生不同的人格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发他们的自觉、自制,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指导他们制订计划,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地行动并形成习惯。及时反馈、赋予责任、强化动机是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厌学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案例三品行障碍中学生的案例分析

1、基本情况

张某,女,初二。撒谎、逃课、上网。

学业不良,不服管理。

2、原因分析

张某的症状是典型的品行障碍问题。根据对张某各方面的分析,导致张某品行障碍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⑴家庭因素使她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从张某懂事起,她就意识到自己和同学的家庭不一样,每当问起父亲问题,母亲总是敷衍塞责。虽然母亲百般宠爱,但是张某的内心依然孤独、敏感,尤其害怕同龄人说她没有父亲,这使她更加自卑和抑郁。由于母亲的骄纵,张某养成了任性、养尊处优的性格。进入中学后,当她因为成绩不好而与母亲冲突时,就固执地认为母亲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变化,逐渐对母亲产生极大不满和逆反心理。

⑵学习适应不良带来自信心的丧失,造成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张某虽然上了重点中学,但是比她优秀的同学很多,她经常遭遇失败,导致她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基础很差,反应慢,在同学中没有地位,不能获得同学的尊敬,失去了自尊,对自己的评价出现了偏差。

⑶交友不慎,造成行为偏差。张某升入初中后,结识了其他班和外校的一些学生,因渴望交友和理解,她经常和这些人在外面玩,去公园、网吧。她觉得和他们在一起轻松愉快,没有压力,并开始逃课;因为缺乏父爱,在心理上希望得到异性的关注和获得异性保护的心理需要,因此开始结交异性朋友,以满足其心理需要。

3、解决方案

⑴运用认知疗法,改变错误认知。运用认知疗法,使她认识到在交友问题上要明辨是非,自己犯了错误,除了寻求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从自身找原因。

⑵运用心理动力学分析其成长历程,发现问题根源。

⑶开展家庭辅导,与家长沟通。向张某的母亲了解张某的成长过程及家庭情况,并向其反馈张某的感受,特别是对母亲的看法。要求家庭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宽容不等于纵容,爱不等于宠,用真心、耐心、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信赖孩子,挽救孩子。

⑷创设情景,开展家庭治疗。针对张某和母亲相处时身体无法接触问题,采用行动疗法,让张某挽住母亲手臂,母亲搂住女儿,抚摸女儿,反复多次,逐渐自然放松。要求母亲鼓励并帮助张某。

⑸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帮助张某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创造各种条件,使她融入班级的洪流中,让张某充分感受到同学业、老师的爱,集体的荣誉感,个人的成功体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4、小结

品德障碍系指儿童期或少年期反复而持续地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包括反社会、攻击性或对抗性行为。它的两个典型症状是出现反社会行为或攻击行为。另外,还有逃课、撒谎、吸烟、抢劫等行为的出现。

品德障碍的致病原因有可能是父母有反社会行为或者父母小时候有品德障碍,经遗传获得。其中,家庭环境因素是青少年出现品行障碍的重要因素,如单亲家庭、家庭不和、教育方式不一致等。本案例中的张某就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单亲家庭成为她出现一系列品行问题的首要因素。

当青少年出现品行障碍问题的时候,应引起家长和学校的相应重视。因为品行障碍问题不治疗的话很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的犯罪,后果会更加严重。因此,家长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格外注意,出现问题要及时治疗。

案例一学习兴趣的激发

1、基本情况

许某,今年刚升入初中。轻智爱玩。

2、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许某的心理行为表现比同龄人幼稚,精神卫生水平低下;缺乏远大理想追求,谈不上自我人生设计、认识、规划和奋斗。

(2)人格因素。许某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兴趣要求幼稚化。

3、解决方案

心理幼稚症严格地讲并不是心理疾病,只属于一种心理缺陷。因此,可以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训练的方法矫治。

(1)指导家长进行成人化教育和训练。

首先对家长和任课教师说明本症的原理、病因、表现和矫治方法,使大家在教育方法上达到一致。然后指导家长采用成人化教育和训练法。由于该生家庭结构较完整,家庭气氛和谐,且父母身心健康,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家中开始训练儿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不要事事包办。家长的教育方式应该是示范、鼓励、说明、纠正,这种教育方式也要长期地、反复地、有意识地、耐心地进行。对儿子的训练过程中也要注意监护,在学习上可以采用“以陪读制为中心的新型辅导学习措施”。在孩子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后再逐步放手,让他独立完成学习。

(2)社会化教育和训练法

人的一生应该是社会化学习的一生。人的心理成熟、丰富和发展,只有参与社会实践,赋予社会内容才能实现。形式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学校内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化学习,使他接触社会实际生活,扩大信息量,促进兴趣多样化和高尚化,激发学习动力,促进积极的人生态度。如参加义务劳动、参观考察、小组活动等。

第二、通过有意识的旅游来训练该生。通过这种活动,让孩子真正接触真实的社会生活,与不同人群打交道,使他学会分析日常生活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受到挫折,然后自行妥善解决,心理才会成熟和发展。

(3)大量信息刺激训练法。

心理幼稚学生信息量不足,长期沉湎于低级儿童型兴趣爱好也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儿童的兴趣爱好:

一是阅读名人传记训练法。心理幼稚缺陷者缺乏理想追求,自我意识薄弱。因此,让许某有意识地阅读名人传记,每周看一篇传记,并在老师的辅导下谈谈自己的感想。一个疗程2个月下来,帮助许某的心理有所丰富和成熟。辅导老师开始让他独立阅读,定期写感想,交流看法。

二是改变成长环境。由于从小该生的学习、生活以母亲教养为主,为了改变他的成长环境,建议他与父亲多接触,让他多了解男性的处事方法和原则,有利于他的人格完善。

(4)提供互帮小组。

许某由于心理幼稚而表现为学习困难。除了以上训练外,教师还可以为许某请两位学业生辅导员。他们主要帮助他养成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并每天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起初是起到监督的作用,两周后他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两位辅导员的任务又转变为监控和指导,即指导他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克服因难。辅导员老师定期与他们取得联系,及时了解情况发展。

4、小结

①通过两个多月的矫治,许某现在的心理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以于自己的表现和未来都能客观地做出评价,也有了自己的理想,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不再出现不做作业或是少做的现象,且学习成绩处于班内中等。他对学习也有了信心,不再厌学了,与同学也相处融洽。可以说,他的心理幼稚症状已基本矫治成功。

②许某热情聪明,他心理幼稚完全是错误家庭教育造成的,他的矫治成功也取决于家长的配合。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成员---父母,有必要科学地教养子女。

③面对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与家长应该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学习视为一种自我成长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特征。

案例二多动症儿童的教育

1、基本情况

孙某上初中一年级,好动大叫。

2、原因分析

①注意力不集中。孙某智力正常,但有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以致影响学习,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惑。

②人格因素。孙某性格较压抑,加上家长和老师经常训斥形成压力。这种压力过大导致学习自卑、社交性自卑、家庭间情感不和。

孙某“不安分守已”的毛病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异常问题---青少年多动症,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症。

3、解决方案

①适当用药

对多动症必须进行药物治疗,但药物不能代替教育。药物可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并应正确理解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教育多动症的青少年要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矫正中应坚持正面鼓励、积极强化,逐步养成专心学习和做事的习惯。

②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不应歧视、打骂多动症青少年,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创伤。家长应对多动症青少年关心、体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不能因其好动而感到厌倦、心烦,也不能因其多动而造成青少年的自卑心理或精神压力。当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适宜行为时,应及时给予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改进,并求得巩固。

③父母的教育要保持一致。父亲需纠正急躁、粗暴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要多看一看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母亲则应克服对孩子的溺爱、娇惯的弱点,努力做到热爱孩子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只要父母教育方式正确,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并加强同学校的联系,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多动行为是可以逐步得到改善的。

④控制孩子的饮食

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家长还必须适当控制孩子的饮食。近年来研究表明,大量进食含有酪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含水杨酸盐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橘子等,以及进食加入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含铅、铝的食物,均可使具有多动症遗传素质的青少年发生多动症,或者使多动症状加重。相反,多动症的青少年只要限制这类食物,症状可明显减轻。

⑤家长应该多了解多动症的特点

对于多动症青少年的要求不应过于苛求,切莫像对等正常孩子那样严格,也不能急于求成,只要求他们的多动行为能控制在一个不太过分的范围内就可以了。要想完全矫正过来,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让他们把过多的精力发挥出来。多动症患儿的精力比较旺盛,对于他们要正面地引导。家长和老师要组织他们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等。但是,在安排他们活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危险。

⑥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应逐步培养多动症青少年静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可以从看图书、听故事做起,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可以把他们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和指导。如果青少年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进步,应及时表扬、鼓励,以利于强化。

⑦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应从小培养多动症青少年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早晨要按时起床,最好参加一定时间的晨练;饮食定量定时,并注意营养;中午要适当午休,晚上要准时休息,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迁就孩子的兴趣而让他看电视至深夜,以致影响睡眠。

4、小结

①对于多动症青少年应耐心地、反复地教育和帮助,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们所存在的紧张心理,帮助他们提高自控能力。

②父母应和老师、医生经常保持联系,争取孩子、医生、家长、教师四方面的合作,共同做好矫正工作。

案例一学习困难

1、基本情况

王某,情绪抑郁,学习头痛。

2、原因分析

(1)人格因素。该生进入八年级后,学习动机不明确,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不知道八年级学习在整个初中学习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2)情绪因素。由于一次的期中考试成绩与自已的预计差距较大,从而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即使简单的学习任务也被视为“拦路虎”。

该生已经出现学习困难的问题。

3、解决方案

为了使该生能消除学习上的忧虑与不安情绪,尽快适应八年级的数学学习,本案例主要采用了下列方法帮助他:

⑴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对于那些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的同学来说,就好像在大海航行中迷失了方向的小船一样。帮助他重新给自己定位,树立长远的(如两年后的中考的理想)与短期的人生奋斗目标(如在这次期末考试中,成绩应该提高到什么水平)。

⑵帮助学生克服为分数而学习的消极思想,建立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学习的主动学习态度。引导他去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提高自我评价的水平,从而进一步帮助他确立对学习要求的正确认识和评价,明确自己的学习活动,主动地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加以调节,以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

⑶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其发现学习的兴趣,提高抗挫折的能力。教导他掌握制定学习计划、预习、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等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学生时代的经验教训及教育心理规律,指导他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⑷加强对他的理解、信任、爱护等情感投入,培养他对老师的好感,从而使他对各学科产生兴趣,达到自觉、主动地学习程度。

4、小结

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引导、帮助,该生虽然成绩上不是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从他的表现能够看出,他的学习态度基本上端正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学习起来比以前更加自信了。

案例二学习焦虑

1、基本情况

王某,16岁,情绪低落,感觉很笨。

2、原因分析

⑴情绪因素。王某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考虑事情不够周全,对家长、老师、同学产生抵触心理。这与青春期情绪变化较大有关。

⑵心理因素。青少年还有一种对长辈的依赖心理。因此,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态度及行为深深影响了他们。

⑶家庭因素。王某父母忙于工作,与该生沟通过少,而且没有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支持。

⑷环境因素。少年的成长是在一个大的环境里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其中,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同辈群体对个人的心理有很大影响。

该生已经出现学习焦虑问题。

(1)在治疗中应协助该生改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活动减少的症状。同时,减少该生对自己成绩的焦虑,使他逐步恢复到积极乐观的状态。用积极、合理的信念代替消极、歪曲的想法,最终使他能正确评价自我,接纳自我,学会理解别人,加强与别人的交流,达到自我成长的目标。可以采用如下具体方法:①建议该生积极主动与同学、教师打招呼,有问题就与同学、老师交流,并且进一步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家长的心情与处境;②鼓励该生多参加社交活动,如同学组织的春游、同学聚会等,转移对自己情绪的过分关注,以重新建立社会支持系统;③本案例可以采用人本主义疗法。从该生出现行为的环境中考虑,发掘影响该生的成长因素,综合考虑该生的同辈群众以及家庭对其行为产生的影响。要特别关注该生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该生建立起一个更加健康合理的社会支持、自我支持系统,改变其焦虑情绪和消极行为。

(2)了解该生的变化和该生面临的新问题。对该生的进步给予正性反馈与强化,帮助该生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认知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处理自己与同学、老师的关系,鼓励该生正面评价自己,减少焦虑,学会客观对待别人。

4、小结

(1)该生自我评估:情绪改善,对成绩的焦虑有所减弱,身体和精神状态已逐步恢复,开始参加一些学校活动。

(2)社工评估:精神面貌转好,自我评价积极、肯定,自信心增强,对别人评价开始变得客观,但是对父母还是存有一些抵触情绪。总体来讲,咨询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案例三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咨询

1、基本情况

李某,16岁,失落信心。

2、原因分析

⑴人格因素。李某的病起因于进入高中后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出众。深入分析,是她对这一情况缺乏正确的客观认识、没有思想准备,产生挫折体验后又不能正确地应对所致。李某表现出多种情绪症状,如紧张不安的焦虑状态,信心丧失的抑郁状态,无法自控地注意他人的强迫状态,对学校、对同学的恐怖状态等,但都不突出。

⑵诱导因素。李某表现出学习时无法积极思维,听课听不进、作业做不下去等能力抑制障碍。不难看出,进入高中后,她在同学中地位的改变是产生症状的主要刺激源。在自己成绩不能遥遥领先时,她不能正确应对,导致症状出现。⑶盲目自信。李某考取高中时十分乐观,信心十足。但这种乐观与自信已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为她对新情境中主、客观条件的变化缺乏认识:①该高中是尖子学生的集中地,同学之间的差异缩小了,竞争将会更加强烈,自已原有的优势地位已不复存在,优越感丧失;②李某是考试型的学生,靠勤奋刻苦和大量

训练对课本知识掌握较好、考分高,但由于条件限制,在课外知识和能力方面发展不够;③该高中对学生自学能力、自控能力要求很高,学校和老师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在她个人身上花很多力量;④由于环境的改变,进入高中后成绩波动和地位改变是正常的,应根据新情况调整自己的行为,适应新的环境。

该生已经出现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的问题。

3、解决方案

①解除局部症状、恢复上学。李某不敢去学校主要是不敢面对那名使她感到威胁的女生。可以诱导李某将她对该生的恐惧背后的不服气宣泄出来。之后,要求李某寻找该生的优点和长处,夸奖该生,既巩固了疗效,又端正了她对人片面的看法。这种方法兼有暴露疗法和脱敏疗法的特点,效果显著。

②启发李某对自身适应不良的认识。环境的变化、自已地位的改变是正常的,适应不良主要是自身原因所致,如对新境遇没有心理准备,也不能正确评价,从而主观上感受到强烈的刺激而庸人自扰。造成这种情况又和自己人格发展的弱点有关,因而鼓励其正确面对现实,加强自我锻炼,矫正人格发展弱点。③重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启发李某看到自己的成绩并不差,只是其他同学赶了上来;若从全市高中生来看,自已仍是佼佼者,只是身在尖子群体中显现不出来。另外,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勤奋刻苦、基础知识扎实正是她的长处,是学习进步的重要基础。这些分析对李某悲观情绪缓解起到了一定作用。④指导其制订具体的学习、活动的计划,督促其完成计划。与家长和学校联系,希望他们能适当减轻对李某的压力,给予心理支持。

4、小结

一系列措施取得较好效果。一个月后,李某鼓起勇气参加了期中考试,成绩全部在及格以上,后来期末考试成绩大多在90分以上。各种症状基本消除,还参加了校团委干部竞选,并取得成功。

案例一注意力不集中

1、基本情况

李某,男,初二。不专心。

2、原因分析

李某的问题是典型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⑴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能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把学习当作一件必须完成的任务,很多时候就地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⑵缺乏学习兴趣。有的同学碰到学习内容枯燥、乏味时,就对课堂学习和作业产生厌烦情绪,上课时坐不住,小动作特别多。

⑶学习能力的欠缺。注意力不集中有时是由于生理学习能力不足造成的,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必须经过一些专业的训练。

⑷学习自控能力差。有的同学易受情绪的干扰,他们往往喜怒无常、感情起伏很大,严重影响注意力的集中,如因为做了一件得意的事可以偷乐一节课。

⑸注意力受学生的气质和性格影响。一般说来,踏实、稳重、谨慎的学生有好的注意力,而爱慕虚荣、粗心、鲁莽的学生注意力往往很差。偏于多血质学生常常表现出轻浮、马虎,上课时好走神。

⑹不良学习环境影响学生的注意。学习环境不安静、嘈杂,如电视音响声、小贩叫卖声,房间、书桌杂乱无章,都可能干扰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造成其学习时分心、走神。

⑺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教师教学缺乏变化和主动性、趣味性,使学生注意稳定性的条件不能满足,致使他们因疲倦而分心,或注意转移。

3、解决方案

⑴排除无关因素干扰。无关因素干扰包括来自外部和内部两类干扰。①排除外部干扰,做好课前物资准备。排除桌上无关物品以及教室内外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外部干扰。②排除内部干扰,做好情绪上的准备。内部干扰主要是与学生心情相关的一些因素,如有什么事情困扰着学生,使学生感到兴奋、失望、忧虑等,觉得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材料上去。

⑵加强课堂教学刺激。

①充分挖掘教材,充实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会很认真地学,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让其感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②通过预习,带着问题听课,增强上课的目的性。在哪门课上走神,就专门预习哪门课。经预习后,就可以带着问题组织自己的智力活动。老师补充的问题要特别认真地听,有目的地听课就不容易走神。③制订限时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增强教学内容的挑战性。学习前制订限时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使学生心理上对学习有一个目标,从而具有挑战性,进而能更加集中注意力学习。实验发现,有学习目标和限时学习计划是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它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学习所设定的目标。一旦学生有了这两个条件的约束,他们就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④

4、小结

这是典型的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注意力不集中也称注意力分散,是指无法长时间将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常把注意不由自主地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

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⑴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搞小动物,东张西望,定不下心来听讲。

⑵老师提问时,站起来不做反应或答非所问。

⑶教师布置作业时心不在焉,极少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⑷学习时粗心大意,解题时错误百出,不是遗漏就是曲解。

⑸自控能力差,常把注意不由自主地从一个对象移到另一个对象,听课效果差,学习效率低,并严重地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案例二中学生神经衰弱

1、基本情况

齐某,女,初三。自杀。

2、原因分析

根据齐某的表现,可以以诊断该案例属于神经衰弱问题。具体产生原因有:

⑴自己过高的期望。从案例中可以看到,齐某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对自己的过高期望和要求所引起的。齐某正处于考高中的一个人生转折点,她希望能考入重点高中,为将来升入大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厉,每天强迫自己长时间学习,经常开夜车,使大脑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反而影响了学习效果,成绩下降。

⑵来自于父母的压力。初三这个年龄阶段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情绪的波动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青春期遇到的一些问题处理得好与坏会影响到人的一生,所以有人称青春期为“危险期”。再加上父母对其抱有很高的期望,使得齐某心理负担过重,精神紧张,导致失眠。

⑶认知偏差。齐某在看待睡眠障碍这个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她总认为成绩下降一定是因为学习不够,所以一再地延长时间,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身体心理都不堪重荷,使她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使她对未来感到迷茫,对生活失去信心,以致产生了自杀的想法。

3、解决方案

⑴摆脱心理压力。通过适当的渠道把胸中的郁闷宣泄出来。可以将自己的困惑讲给朋友、父母或者其他可以信任的人听,和他们好好地谈一谈。

⑵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个人的需求、兴趣、才能是多方面的。齐某就是把考重点高中、考大学看得太重,思想上缺乏变通性,以至于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一遇到挫折就会焦虑、沮丧。⑶注重劳逸结合。即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每学习一段时间就要放松一下,积极地休息。体育锻炼是积极休息的最好方式。另外,娱乐性休息是最常用的,如利用唱歌、跳舞来缓解压力。

⑷战胜自我,培养自信。在人的一生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谁都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失败。面对困难时,我们必须战胜自我,要学会面对生活。

4、小结

神经衰弱是中学生中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在导致神经衰弱的诸因素中,以精神刺激因素最为重要。如果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遭受挫折,思想长期处于矛盾状态,就会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地处于紧张状态而产生神经衰弱。个体的性格特征对能否产生神经衰弱有一定影响。此外,脑力劳动过于持久繁重、缺乏劳逸结合或者生活没有规律也容易导致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有:

⑴脑功能衰竭。由于脑力易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因而学习效率明显下降。

⑵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全身感到无力等。

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心悸、心慌等。

案例三中学生止咳药水成瘾

1、基本情况

刘某,19岁,2004年开始服用联邦止咳露。

2、原因分析

刘某的情况属于药物成瘾中的止咳药水成瘾。止咳水成瘾在青少年中蔓延,折射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在教育主面的缺失。

⑴家庭因素。很多家长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缺乏了解,缺乏有效沟通,对孩子的成长或忽略、或控制、或溺爱,对处方药滥用成瘾的知识也非常贫乏。

⑵学校因素。部分学校人文教育缺乏,学生缺乏自律,多种因素导致学生压力大,心理辅导较少,同时缺乏对处方药滥用成瘾知识的了解。

⑶社会因素。社会变革让不少人物质欲望强烈但精神空虚,商家逐利导致处方药监管难度非常大,社会对处方药滥用成瘾的流行趋势缺乏警惕、知识贫乏,对于处方药滥用成瘾危害宣传不到位,性质定位不明确。

3、解决方案

⑴药物治疗;这不是指普通的药物治疗,它不仅仅是“全麻下超快速脱瘾”,即所谓的排毒,而且还包括其他一些特殊的用药。

⑵心理治疗;这不是指普通的心理治疗,而是针对成瘾性心理疾病专门研发出来的一种短程心理治疗模式。

⑶行为矫正。因为这些患成瘾性心理疾病的青少年会出现一些行为异常,如昼夜颠倒,即白天睡大觉,晚上很亢奋,行为懒散等,可以针对这一点进行行为矫正。

⑷感恩教育。这些青少年滥用药物以后,他们与家人的亲情一般变得非常淡薄。孩子对于父母的爱和付出,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感受,他们之间的关系往往变得很僵化。我们需要开展家庭治疗,也包括从教育角度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

4、小结。

饮用止咳药水的青少年有哪些症状值得家长和老师警惕:

首先,喝止咳药水成瘾的青少年会常喝大量可乐和猛抽香烟;常流眼泪、流鼻涕、打哈欠、大汗淋漓、烦躁不安;食欲下降,变得消瘦或突然变胖;脸上突然出现青春痘;上厕所往往要很长时间;变得健忘,反应迟钝;严重者有时突然全身无力或抽搐,或者神志不清、产生幻觉、妄想。

其次,性格和习惯方面也有规律可循:他们可能变得情绪容易波动或脾气变得非常暴躁;性格突然变得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自闭;黑白颠倒,睡得很晚,起床也很晚,甚至连睡几天;日常开支莫名地增加,开始撒谎骗钱甚至于偷东西卖掉;家长还可能在家里发现隐藏的止咳药水药瓶或者曲马多等药。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青春的心弦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观、正确地对待成长中的烦恼,这是正常的人生历程,懂得中学阶段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应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充分认识到青春期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学会与家长同学友好相处,愉快度过人生的美好青春时光,为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青春期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阶段;了解青春期产生烦恼是正常的现象。 2、正确对待和消除烦恼,了解和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做到成长不烦恼,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3、培养与父母沟通,与同学交流、保持乐观心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沟通,正确看待异性之间的交往,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会乐观正确的看待自己的成绩,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多样的组织活动,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主动探索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克服烦恼,保持快乐的经验。 【教学手段与方法】 powerpoint课件,课前调查,问答法、举例法、录象,小品表演等多种活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一段《小别离》剧情,表现的是方朵朵与母亲关系恶化的片段。 问:分析朵朵为什么与母亲发生矛盾,朵朵产生烦恼的原因是什么? 师:不能很好与母亲沟通,是一场爱的冲突。 相信这部电视剧很多同学听说过甚至看过,片中的主人公们就是一群初三即将中考的学生,讲述的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展现了多彩的青春岁月,其

中有快乐也有哀愁。其实同学们现在就已渐渐走入青春期,而成长中的我们也或多或少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烦恼。 课件展示:课前王老师对同学们做了一个调查,问题是:进入初中以来,你觉得你与小学相比发生了那些变化?心中有没有一直困扰的问题?你近期有过什么烦恼? 结果是:有过烦恼,大致主要在学业、外貌等生理因素、交友、亲子关系等方面。 从结果看,青春期是我们成长中的关键期,有烦恼是很正常的现象,有了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正确认识它,学会心理调节,巧妙合理的排除它,这样才能更好更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一、与父母的沟通 【案例】:小美晚上有重要的事情想和爸爸商量,造成出门时叮嘱爸爸早点回来。晚上6点爸爸准时到家,小美却抱怨爸爸回来得太晚,而爸爸认为他已经回来得够早了。 1.为什么爸爸认为回来得够早了而小美却嫌爸爸回来得太晚了呢? 2.2.小美该怎样对爸爸说才能避免误会?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和父母沟通呢? 师:由于父母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成长条件都和我们不一样,所以导致他们和我们许多观念不一样,我们在和父母沟通的时候,切记不能急躁,首先要多了解父母的想法,自己也可以多和父母说说自己在学校里的事情,减少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代沟,才能更好地相处哦! 师:冲突产生上因为小美与爸爸对“早”这个概念的理解不一样引起的。因此,小美不如把笼统的“早一点”这样的要求说成具体的时间,“我希望你6点之前能回来。”所以说明了有效的沟通在人际交往中是十分重要的。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尝试一下,在下来情况下你如何与他人愉快的沟通。 师: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这些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吧 【情境聚焦】 1、有一天,女儿有事回家迟了,母亲十分恼火:“你就是不守信,只想到自己!”女儿:“我怎么没守信了,我今天有事!”母亲:“有什么事,我不想听你讲。”女儿:“我本来也不想讲。”

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养成教育案例 教师:吴克兰是我们班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我还清楚地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她用那甜美的声音向我问好,非常有礼貌,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让她担任领操。可是开学几个星期下来,我发现她上课不够专心,学习习惯非常差,动作也很慢,整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对她进行批评也没什么大的作用。所以我让一个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秀的学生担任领操,换下了她。但是我觉得这个小姑娘是很有灵气的,我决定帮帮她。 有一次,我发现她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我就很严厉地批评了她,可是过几天又发现她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她,怎么又这样了?我找来了她的家长,她的家长反映,在家里她也是这样的,写字桌上第一天刚擦干净,第二天又被她画满了,她家长一直提醒她,可她还是改不了。我想,这是她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帮助她改掉。不要小看这只是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习惯。因为我发现过几次,上课的时候她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在桌上画画。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她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她,我想通过学生影响和我的帮助,一定能把她的习惯培养好。在给她换同桌的时候,我找她好好的谈了一次心。告诉她,别的女孩子是多么的爱干净,学习成绩也是学么的优秀,要她向别人学习。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子,经过我和她谈心之后,她就觉得自己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尽量让自己和别人做的一样好。在一段时间之后,她有了很多的进步,因此我鼓励她,让她做了小队长,她也非常开心。可是,毕竟要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是很难的,所以有好几次我都“威胁”她,如果再不好的话,就把小队长标志收回来。这样的“威胁”对她很

有用,她为了“保住”她的“官衔”,在一点点地进步。这个学期的班干部换选中,她被学生们推荐为中队委员,我们大家都看到了她的进步。 这个事例让我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习惯培养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必然也要求对细节的重视,是那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方面。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对于李娜这样聪明伶俐,但是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我发觉对她进行全班的批评好像没什么大的作用,相反和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倒是非常有用的。 现在的小学生,别看他们年龄小,可是他们都非常要面子,你要是太严厉的批评他,效果反而不大。因此,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我要做他们的“知心”。就如我对待李娜那样,当她做错事时,很真诚的和她谈心,让她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她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她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 基本情况 年龄:(周岁)性别:民族:文化程度:所处地:省县学校:填表日期:年月日 题项完全 不符合 基本 不符合 不确定基本符合完全符合 1.我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 2.我的行为方式符合自己的性别角色。 3.我了解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4.我对有关性方面的事情很感兴趣。 5.我能和谐自然的与异性相处。 6.谈到或想到性,我没有羞耻感和负罪感。 7.我了解生殖器官的构造和功能。 8.我会情不自禁地去看一些色情刊物、节目等。 9.我认为性是万恶之源。 10.我很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 11.我很欣赏自己身体的特征。 12.我了解什么是月经和遗精。 13.当出现性冲动的时候,我感动自己没有办法控制。 14.一想到性就感到不安、恐惧或羞耻。 15.我认为性是肮脏的、羞耻的,是见不得人的事。 16.我很满意自己的性别。 17.我了解性心理的内容和结构。 18.我认为周围的人都谈恋爱了,而自己没有谈恋爱就很没有面子。19.我总是抑制不住地陷入到有关性的幻想中去。 20.我了解避孕的知识。 21.我渴望深入了解异性。 22.我认为手淫是病态的、下流的。 23.我了解自己的身体会出现哪些

变化。 24.我对性知识有疑惑时会主动地寻求帮助。 25.我了解自己的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 26.当出现性冲动、性欲望的时候,我能将精力转移到学习、工作、娱乐、交友中去。 27.我了解性病的各种知识。 28.我对于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到很适应。 29.我能按社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与性有关的言行举止。 30.我羞于求助或查阅资料来解开自己对性知识的疑惑。 31.我能通过恰当的方式排解性欲望、性冲动。 32.我认为性可以作为换取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 33.我认为应该崇尚现代西方文化中的性解放、性自由。 34.有关性方面的事情很容易分散我的注意力。 35.我所了解的性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父母或长辈的教导和社区的宣传。 36.我认为性幻想、性梦是一种不道德的现象,是令人羞愧的。 37.我所表现出的与性有关的行为举止都符合当时所处环境的要求。 38.我能主动并有效地利用社会、家庭、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获取性知识。 39.我认为谈恋爱是寻求刺激或摆脱孤独。 40.我所表现出的与性有关的行为举止都符合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 41.我所了解的性知识主要来自于色情读物、色情媒体节目或网站。 42.我表达情感的方式与其他同龄人不同。

浅谈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论文

浅谈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论文 《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的分析与教育》 [摘要]青少年最突出的心理表现就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实质是 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 的逆向心理倾向。对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教育者应该有一个正确的 现实态度。要认识到逆反心理是一种跨文化的社会心理现象,只要根 源存在,它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对于青少年中出现的逆反心理,应泰 然处之才是,正确分析逆反心理的性质。逆反心理虽是一种抵触性很 强的态度,但积极的逆反心理却是一面明镜,如能加以正确地利用和 引导,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促进我们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 方法。对待青少年中消极的逆反心理,应注意分析其原因并进行克服、矫正和教育。 [关键词]逆反心理青春期分析教育 青春期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范围大约在十一二 岁至十五六岁,经历这个时期的发展,青少年个体的生理发育、心理 和社会性的发展日趋成熟。这个期间,青少年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充 满矛盾的,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 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因而就出现了“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它的具体表现就是:独立自主的要求是从外部 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主要表现形式 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漠不关心,冷淡相对;有时也迁怒于其他成人。 一、逆反心理的定义 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 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 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它往往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偏激头脑 简单的产物。表现形式常为强烈的好奇心和企图标新立异,言行与人 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如对正面宣传作反

六年级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六年级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一、活动内容:让成长不烦恼 二、活动内容: 1、想一想:同学们想一想,进入六年级以来,我们以及周围同学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心里想的又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 2.认识青春期 什么叫青春期呢?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女性一般从10岁到18岁,男性比女性一般晚两年,大约从12岁到20岁。 青春期有两大特征: 一是身体和心理发展变化迅猛, 二是男女第二性别特征开始出现: 第二性特征:男:胡须-声音-喉结-肌肉; 女:声音-乳房-骨盆-皮肤脂肪 3、进入青春期的标志;女性月经,男性遗精 月经的生理原理:女性在人类繁衍中担负着生育的任务。女性内生殖器--子宫就是生育子女的一个重要器官,子宫内有一层薄膜,如果没有精子和卵子在子宫里着落,子宫的这一层薄膜就会脱落,排出体外就是月经。在月经期应当注意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减少情绪波动,少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另外,经期要特别注意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不要盆浴。

遗精的原理: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睾丸开始产生精子,精子的形状想个小蝌蚪,但很小,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精子产生后就存在精囊里,若储存过多就会溢出体外。遗精是男性性成熟过程的一个标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4、健康小知识 ?1、注意全面合理的营养: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及蔬菜和水果。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全面摄取营养。 ?2、加强体育锻炼: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更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持之以恒。 ?3、不吸烟、不喝酒: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身体各部分的细胞组织还很娇嫩,在有害物质刺激下,更易发生病变。吸烟不仅使吸烟者受害,还会污染环境,危及他人的健康。 ?4、注意劳逸结合:处在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合理的学习和休息时间,注意学习中的用脑卫生和睡眠卫生。 5、如何与异性交往? ?我们心理上就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男孩子或者是女孩子的性格特征。比如说:男孩子小时候哭,别人不会说什么,但是进入青春期了,男孩子动不动就哭,别人就会说不坚强,像个女孩子。女孩子也有很明显的变化,比如说穿衣服喜欢挑挑拣拣了,自己觉得不好看的衣服不喜欢穿了。这就是说,男女同学都意识到自己的性别特征,并且都希望自己的言行举止越来越

小学教育教学典型案例#优选.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 上传: 2011 更新时间:2011-10-20 阅读: 1596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

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女青少年有几亿,他们的性心理发展一般都是正常的、健康的。大多数都能较好地调节性欲、性冲动,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言论与行为,都能正确地对待两性交往。但是,有些青少年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甚至是很严重的。 性作为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每一个人,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健康、幸福和人格的完整。它既能给人以欢乐,也能给人以痛苦。它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崇高的境界,也可以诱人误入歧途与深潭。 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正是性生理发育成熟、性心理逐渐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的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矛盾以及性的生理需求与性的社会规范的冲突之间就构成了青少年男女心理卫生中的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好,他们的学习成绩就提高,工作就顺利,思想就进步,生活就幸福;否则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与事业发展。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性” 问题一直是个十分敏感和忌讳的问题,可谓“谈性色变”,性的不适应问题也表现得比较复杂、隐蔽,它的影响也就更为深刻、持久。因而,现在我们学习与研究这一问题,也就显得更为急迫和重要。我们应该面对现实,打破“性”这个禁区,承认性生理、性心理学都是科学,尤其是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教给男女青少年,让他们用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展,引导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为此,我们必须要走出性的愚昧,打破性的怪圈,对青少年全面进行性教育,达到性健康。把青春期的性健康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达到全国人民自身健康、家庭健康和社会健康。 一、金色年华的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对人生充满美好幻想和有强烈的竞争精神和创造力的上升时期,因此被称做“黄金时期”。与此同时也是身心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青春期的到来,标志着性成熟的开始。但是这个时期也会令人烦恼。由于青少年缺乏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他们在升学、就业或爱情等一系列问题面前,容易产生焦虑、困惑不安。所以这个阶段是人生成长发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案例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案例 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青春期逆反心理) 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智力较好,对教学比较感兴趣。但是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 求就使性子,甚至离家出走。父母都从事旅游事业,经常在外,与之交流时间比较少。上一学期的一天早上,因洗头与母亲大 闹一场。他母亲认为,早上时间太紧,因而要他晚上再洗。中午,他与同学喝酒,借此来气他的母亲。还有一次,放学路上 与一群社会青年一起玩耍,其中有几人抽烟,邻居发现后告诉 了他的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他趁机跑出家门,在外流浪两天 后才回家。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 他时,他眼睛直瞪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讲道理。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老师发现他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把他叫过来进行教育,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他担心老 师会惩罚他,于是就一口否认,并且与老师大吼大叫,叫老师 找出证据和证人。 一、原因分析 吴某的叛逆行为时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 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会表现出严 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 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二、解决方案 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其次,对吴某进行心理疏导。第一,了解自己。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第二,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第三,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第四,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第五,经常找老师谈心,把老师当朋友。 三、小结 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 从家长的角度看,必须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避免出现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作为学校,应加强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积极、鼓励的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社会方面看,应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要及时、有效、准确地通过大众传媒把握、分析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帮助青少年构建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地从众。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让我们的青春更亮丽 同学们,今天我受学校委托,在这里给大家讲一堂课,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去年秋天我给同学们做过一场报告,今天又和大家一起探讨,很荣幸。在此,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的机会,同时也代表全体同学对学校给予的关心爱护,表示诚挚的谢意。 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让我们的青春更亮丽”。这个报告主要目的,是想让同学们知道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我们青春期的学生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二、在我们中间,常会发生怎么样的心理问题;三、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去解决。 ●正确的看待心理辅导(心理咨询)。 以前大家都觉得心理的事情离自己很远,看心理医生是很神秘的事,其实心理对人们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比比皆是 心理影响健康 心理与文明同行 心理影响人们的各方面能力 如:抑郁成疾;历史故事诸葛亮骂死王朗;癌症病人对病情的反应等。 发达国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大家学会心理保健,我们才能够做真正健康的人,同学们懂得了如何进行心理疏导,才能使自己的青春亮丽光彩。 ●关于健康 刚才说到健康,很多同学可能认为,没有身体疾患就是健康,其实这种认识是个误区。世界卫生组织现在提到健康的定义是这样的——“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等。 几个心理不健康的例子很多。 1、网瘾(初三学生杨铮的故事) 2、社会适应不良(大学生刘宁的故事,成绩优秀,面试紧张,社交能力低下) 3、冲动型心理(新新中学某学生) 从传统的角度来说,这几个人躯体没有疾病,看上去都是健康的,但用现

在的标准来卡,就是不健康。我只是举了几个例子,心理不健康或者亚健康的情况还有很多,下一个话题就要讲到。等会同学们不妨思考一下,是不是在某些时候,自己也存在心理问题,有的话,大家就要学会去调节;即使没有,也需要学会对心里的保健。 ●心理健康的标准(因为时间关系只做粗略介绍): (一)正确的自我观 即能够恰当正确地认识并悦纳自我,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较清楚的认识;能够自觉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不会因为优点而自大,也不会因为不足而自卑。 (二) 情绪稳定乐观 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心理健康的中职学生一般应经常保持愉快、乐观、开朗、自信等积极的情绪状态,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合理、正常,并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人际关系和谐 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人,离开集体,个人将无法生存。能否与他人和谐相处,是决定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有心理学家统计,人生80%左右的烦恼都与自己的人际环境有关。对别人吹毛求疵,侵犯他人的利益,不注意人际交往的分寸,都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心理健康的中职学生应乐于与人交往,能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思想感情,也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高兴地接纳他人和自己;既有广泛的朋友,也有少数几位知己。与同性交往随和真诚;与异性交往不紧张,会把握分寸。 (四)敢于正视并接受现实 不论现实是否如己所愿,抑或对自己极为不利,都能够坦然接受,而不是怨天尤人,否定或逃避现实,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心理健康的中职生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 (五)焦虑度适中 心理健康的中职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紧张感,不应有过度的焦虑;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应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慌乱失措,寝食难安。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作者:杜华平发布时间:2014-11-28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都得到了很大的转变。那么,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肯定也应该与时俱进有所改变。以现在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新时代的教育理论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和无力。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新的教育形势和环境下,已经无法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业了。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其重要特点是关注过程性评价。我校在开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推行评价方式改革,旨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使对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工作和新课程改革相对接。根据我们这一年的亲身体会,现将我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些做法简要总结如下: 一、评价内容多样 传统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只看重分数,这对学生是不客观不公正的。学生不是生产线上的一个个标准模件,我们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看看谁合格谁不合格。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不断发展的个体。我们常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我校从评价的内容上,要求老师们不要只注重一个用分数来衡量的结果,而更要重视学生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行为习惯等。换言之,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更看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非对学习的最终结果的评价。当一个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行为习惯等这些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时,他的学习结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的进步了。 如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学生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怎样进行推理,怎样解决问题,如何与他人合作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成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发言的次数、声音的洪亮程度、作业书写情况等都可以加以评价,使学生由某一点的肯定评价循序渐进走向全面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在不断肯定中学习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教师通过对课堂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客观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加以判断,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

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与教育

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与教育 目前我国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女青少年有几亿,他们的性心理发展一般都是正常的、健康的。大多数都能较好地调节性欲、性冲动,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言论与行为,都能正确地对待两性交往。但是,有些青少年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甚至是很严重的。 性作为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每一个人,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健康、幸福和人格的完整。它既能给人以欢乐,也能给人以痛苦。它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崇高的境界,也可以诱人误入歧途与深潭。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正是性生理发育成熟、 性心理逐渐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的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矛盾以及性的生理需求与性的社会规范的冲突之间就构成了青少年男女心理卫生中的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好,他们的学习成绩就提高,工作就顺利,思想就进步,生活就幸福;否则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与事业发展。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性”问题一直是个 十分敏感和忌讳的问题,可谓“谈性色变”,性的不适应问题也表现得比较复杂、隐蔽,它 的影响也就更为深刻、持久。因而,现在我们学习与研究这一问题,也就显得更为急迫和重要。我们应该面对现实,打破“性”这个禁区,承认性生理、性心理学都是科学,尤其是 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教给男女青少年,让他们用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展,引导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为此,我们必须要走出性的愚昧,打破性的怪圈,对青少年全面进行性教育,达到性健康。把青春期的性健康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达到全国人民自身健康、家庭健康和社会健康。一、金色年华的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对人生充满美好幻想和有强烈的竞争精神和创造力的上升时期,因此被称做“黄金时期”。与此同时也是身心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青春期的到来, 标志着性成熟的开始。但是这个时期也会令人烦恼。由于青少年缺乏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他们在升学、就业或爱情等一系列问题面前,容易产生焦虑、困惑不安。所以这个阶段是人生成长发展中的一个十分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在心理学上我们就把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以第二性征出现为起点和明显特征的、在生理心理上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叫做青春期。青春期来临的年龄,男女之间有些差别,女性比男性一般要早1-2年。不 同的人也由于性的成熟和所处的环境以及生活条件的不同,青春期来临的具体年龄也有差别。结合中国的情况,一般认为,女性青春期来临大约在12至14岁,男性大约在13至15岁左右。性发育成熟期大约在18岁左右完成。有的学者认为,青春期应从12岁至 25岁左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青春期来临的年龄已有提前的趋势。青春期的到来,就是性成熟的开始。这时,机体内分泌腺加强了活动,由脑垂体产生的促性腺素打开了性腺活动的大门,使得沉静的生殖器官蓬勃地发育起来,引起了青少年男女身心的一系列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第二性征(也称副性征)的发育导致男女两性形态上不同的性别特征,性器官的变化及其性功能的逐渐成熟。心理学家霍尔称青春期为“暴 风骤雨”的时期。他指出,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以前相比不大相同,而发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青春期逆反心理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青春期逆反心理 对于青少年期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都看成是消极的东西,初中少年的“反抗性”实质上是初中生开始的独立性这个少年期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正是这种“反抗性”推动着他们从童年期的依赖性中解脱出来。作为父母应该从发展的观点,把青少年期的“反抗性”作为一种积极因素,正视它、满足他们独立的要求,才能使教育走在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前面,促进初中生身心的正常发展。如果把青少年期的“反抗性”视为消极的危险因素,而予以防范、压抑,不仅会招致初中学生更大的反抗,使青少年子女与自己关系紧张,还会阻碍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十四五岁孩子是独立意识最强的时候,喜欢自己做主,喜欢斤斤计较,喜欢自爱自怜,容不得别人说她的坏话,而且情感丰富,情绪波动。所以,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1.家长要善于理解孩子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同时,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此外,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如果我们真正去了解青春期的孩子,你会发现,其实叛逆的他们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不可以亲近。如果我们撒下宽容的阳光,一

定能化解他们心中的阴影。如果我们设置激励的磐石,一定能激起他们生命的浪花;如果我们播下爱心的种子,一定能收获满园的芬芳。让我们能真正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心灵,伴着他们顺利走 过自己的心理逆反期。 2.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的态度。为此,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3.应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不论男女都有一个青春期,对每个人来讲,一个人成长的基础与青春期是否受到良好教育有重要关系,因为青春期对一个人理想、道德、品格、文化、素质等都有密切关系,所以我们要重视青春期教育。 一、青春期的特点 每个同学大概都还记得,童年时候,男孩女孩一块做游戏,手拉手一起上学,两小无猜,不分彼此。然而,不知何时开始,男女同学会忽然感到陌生起来,原来你们体内已经开始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从你们大脑底部的下丘脑垂体开始分泌促进性激素开始,在促进性激素作用下出现第二性征,从而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生理上有许多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身体的急速增长、第二性征的成熟,女性一般从10岁到18岁,男性比女性一般晚两年,大约从12岁到20岁。正因为身体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青春期,人的心理也有了许多变化,如自我意识增强、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性意识也从无到有,由朦胧到明晰,这是人的正常的发育过程。由于青春期求知欲强,好奇心胜,青少年朋友渴望了解性知识的心情是无可非议的、也是自然的,但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这些知识。 两性性别的区别是男女身体正常发育的组成部分,没有什么奥秘,科学地了解性生理知识则是非常需要的,所以同学们要认真学习生理卫生知识和健康读本,而要抵制社会上流行的淫秽录像、黄色书刊。 青少年性意识产生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异性的倾慕和追求。女生向往异性的心理是,认为男生刚强、可信赖,能帮助人;男生则认为女生美丽、纯洁、亲切、可爱。 许多人认为,和异性在一起学习、工作、活动,就劲头十足、心情愉快。因而,便设法追求和创造这种环境。那么,接下来要给大家谈谈青春期怎样与异性同学交往的问题。 二、青春期异性交往的益处

一年级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 记得刚开学时的一名叫姜佳怡的女孩子,小小的个子。刚来时,躲在妈妈的身后,不肯放手,她那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流露出那份惊恐和不安。她不爱说话,课堂上也不发言,在学生齐读齐唱时,她只是默默地坐着,课间操也不做,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丝毫没有笑容。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胆子就小,在幼儿园时做操都不跟,在家依赖性强,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数学老师说她是班上最嫩的一个,接下来她就不愿去上课,有时连饭也不吃,实在没办法。通过家访,我明白了笑妍她由于从小性格内向、敏感、自尊心强,如果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 个案处理 尊重她,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学习上不适应,

生活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把这个时期称之谓“断乳期”,作为班主任老师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我认为非常重要。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笑妍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自尊心强。要纠正她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她的自尊心,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1、在思想上开导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告诉她,老师和同学都很爱他。老师就是她的好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和老师说,老师会帮你的。她拼音学得不够好,就鼓励她说她很聪明,只要稍加努力,上课大声读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同学、老师都会帮助她,和她一起努力的。每次做课间操,我都会到她旁边,告诉她,其他同学也和她一样不会做,都是跟着领操的大姐姐乱做,没关系的,只要动起来就好。 2、注意多表扬,不“语罚”。 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她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她的自尊心,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她看到希望,增强自信。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对她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她体验到

青春期性心理特点及其应对方法

青春期性心理及应对方法 主讲老师:陈晓容 同学们好! 歌德说:“少年男子哪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青春得萌动美妙而不可抑制,就象种子破土而出那一刻,有裂变得痛苦,更有伸展得快乐。青春期所发生得一系列形态、生理以及心理与行为得改变,对每一个体来说,都就是她一生中其她年龄阶段所不能比拟得。尤其就是生殖系统,在青春期迅速发育而达到性成熟。这些迅速得发育变化容易在心理上引起骚扰与波动,虽不一定导致严重得异常,但若不及时地给予相应得处理,也会引麻烦,甚至影响一生得健康、学习、工作与行为,严重者还可能危及家庭与社会。因此,今天下午就在这跟同学们谈谈青春期得性心理特点及我们高中学生在两性交往上所遇到问题如何进行应对进行讨论。 一、青春期性意识发展 进入青春期以后,男性得遗精与女性月经得出现标志着性机能得逐渐成熟,萌生了性意识,产生了越来越强烈得亲近异性得欲望,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反感——爱慕——初恋等一系列心理过程。大体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异性疏远阶段:(10、1112、13岁) 青春期开始,由于生理上明显得男女差别与对两性关系得一知半解,男女同学会产生一些不安与羞涩得心理,甚至会有暂时得疏远。此时得中学生在学习、工作、活动中男女界限分明,即使有需要必须接触与交往,双方都很腼腆,有时男女同学坐在一起,她们之间必定保持一定得距离,划清界限。童年时代亲密无间得异性朋友,到了青春期开始,都会不自觉地减少往来。 异性好感阶段:(初二——初三) 随着生理进一步发育,男女同学间有了彼此接近得需要,产生了相互吸引得心理,如出现男女同学嬉闹、有意逗引等现象。一般说来,女生对男生得好感,始于十三四岁左右,常常以倾慕得心情,注意男生得说话、表情、动作,也有得表现为主动接近男同学,很想了解男同学得事,喜欢身边有男同学在一起。男生得这种心理现象稍晚出现。有女生在,男生会变得格外勤奋自尊,也更加

如何对待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

如何对待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 2009-08-10 17:34 逆反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许多家长抱怨说,初中孩子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逆反心理特别强。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 在孩子的发展过程度中,会出现两个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第二反抗期是孩子的初中阶段。但两个反抗期有不同的特点:孩子在第一反抗期,主要是为了争取自我主张,获得活动自由。如“让我自己穿衣服”、“让我自己走路”等等。孩子在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是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剧烈变化的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开始觉醒,强烈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想法独立行事。家长不妨回想一下,上小学的孩子,当您去接他,孩子看到您高兴得不得了,会跑过来与您亲热。孩子上了初中,您还去接他,孩子大多会不理您,或板着个脸,跟同学继续说话,觉得您像跟班一样跟随在旁边,给他丢人,甚至会认为您在偷偷跟踪他。具体地说,孩子的第二反抗期有哪些主要特点呢? 一是对现有社会地位的欲求不满。由于孩子“成人感”的形成,他们要求具有和大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力,反抗在家里的从属地位,更反对家长权威式的干涉。 二是与大人在观念上的碰撞。初中孩子开始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由于他们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其观念具有幼稚性,表现出主观、偏激、绝对性。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大人的想法与他们格格不入,更反对家长强加给他们的观念。 三是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由于孩子生理加速发展而造成的对身心发展现状的不适应和不平衡,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这些不断出现的“麻烦”,常常让他处在焦虑的情绪背景中,遇到不满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 如果家长依然像教育小学生那样,事事干涉,必然引起孩子的不满。倘若家长用高压手段,会引起孩子更大的不满和反抗。因此,教育第二反抗期的孩子,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是行不通的。那么,家长应该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帮孩子顺利度过第二反抗期呢? 对待孩子逆反心理的几条妙方: 1、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当父母让孩子发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耐心倾听。无论孩子讲什么,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这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也是了解孩子,以便对症下药,解决矛盾的一个途径。(2)不随意指责或草率评论。家长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让孩子把话讲完,避免随意的指责引起双方的不快。

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

青春期心理(2008-09-23 00:19:52) 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因为身体迅速发育而强烈要求独立,又因为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而保持儿童似的依赖性。青春期就是在这种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难免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而常见的就是逆反心理(青春期心理断乳)。他们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通过反复的尝试、碰撞、回视,慢慢地走向成熟,在这段时间里,需要老师和家长很大的耐心和开放的胸怀,静观他们的表演,适当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赞扬,这对于铸就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是非常重要的。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青春期的情绪特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情绪容易波动,而且表现为两极性,即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可以用“六月天孩子脸”来形容,父母在碰到这种情境时,千万要冷静,否则很容易发生冲突。 2、青春期的人际交往特点: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渐渐地从家庭中游离,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同学为知心朋友,他们无话不谈,形影不离,视友谊至高无上,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这些举止往往令家长很难理解,而这恰恰是典型的心理断乳表现,只是发生得太快,家

长没有心理准备,如果此时的家长愈加束缚,他们离家长愈远,有的甚至逃离家庭去投奔同学。同时,青春期是性心理萌芽期,表现为开始比较注意自己形象,特别是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也尝试与异性交往,但是在交往过程中心理变得很复杂,一方面渴望接近对方,另一方面又很害怕别人发现,结果,交往过程神神秘秘,羞羞答答,反而显得别扭;一般情况下,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恋爱,只是彼此有共同的语言,喜欢一起交流和彼此欣赏。但是,由于表现的别样,成为同学们的谈资,一经同学的夸大处理便成为有色新闻,令当事人非常尴尬,就这样,由一起异性同学的交往而引发严重的心理负担,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为数不少。这就是青春期的苦恼┉┉ 3、青春期的情感特点:在这段时期,青少年的情感由原来对亲人的挚爱之情,拓展到对同学、老师、明星、科学家和领袖人物崇敬和追随,由自爱到爱集体、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爱整个全人类;也就是说,青少年的情感充分的体现了社会性;此时,他们的道德观也发生了变化,对成功人士、名人崇拜得五体投地,对坏人坏事疾恶如仇,他们追求公平公正,一旦发现某人有私心杂念,他们就会嗤之以鼻,就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妥协和容纳不同意见的人与事,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