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3)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3)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3)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原子的结构: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原子核内无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_______=核外__________。

(3)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核内_________数与原子核外_______数相等,但电性相反。

2.原子核外电子: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_________,次之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离核最远的电子层叫_______。

注意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表示_________,圆圈内的“+”和数字表示________,弧线表示_________,弧线上的数字表示_________。

如Na______,______,______.

(3)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用“n”表示)决定的,一般来说:

3.原子的特征: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2)原子的性质:

①________和________很小。

②原子之间存在_______和_______。

③原子总在不断___________。

④在化学变化中,原子________再分,而分子可以再分。

4.离子是_______(或原子团)。

5.原子失去或得到_______变为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离子分为阴离子(带_______电荷)和_______(带______电荷)。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_______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______核外电子数。

6.离子与原子的比较:

7.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______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跟它的______,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8.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锂原子的核外有

________

电子。 (2)画出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

(3)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核外电子在不断地运动 B 原子核的体积比原子小得多 C 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

D 在原子里,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10.如图所示A 、B 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 是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 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填字母代号)。 A 8 B 10 C 11 D 12 (2)若B 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 =_______。 (3)若A 中x=12,则粒子A 的符号为______。

11.如图所示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表示原子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_,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是______,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

12.如图所示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子”“分子”或“离子”将上图空格处补充完整:

①_______;②_______。

(2)金是由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当a=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13.已知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该原子核外有____个电子层;核电荷数为____;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____电子,

形成____离子。

14.物质有微粒构成,请用微观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金属钠由钠原子构成,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钠原子核内质子数是____,钠原子易______(填“失去”或“得到”)

⑵用微粒的下列特性填空(填数字序号):①分子之间有间隔、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③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八月桂花飘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C.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15.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

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1) 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

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

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___,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 _________中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_________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____。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_________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二、单选题

16.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

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下图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

轨迹的是()

A.abcd B.abc C.bcd D.ad

17.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原子里质子数一定等于()

A.核内电子数B.核外电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数和中子数之差

18.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下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知识后,以二氧化碳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19.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是Na和Na+,其中相同的是

A.电子数B.质子数C.电子层数D.所带电荷数20.下列对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易失电子B.易形成阴离子

C.阳离子D.化学性质稳定

21.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中子和6个质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7个中子和6个质子,

则它们不同的是()

A.质子数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C.核电荷数

D.核外电子数

2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实际质量的简称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其他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相比较所得的比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种碳原子质量

D.在原子中,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2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Cu B.NaCl C.CO2D.金刚石25.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A.中子B.质子C.电子D.质子和中子2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C.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7.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无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体积大,原子体积小

28.已知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8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有8个质子、9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A.核外电子数B.原子的核电荷数

C.原子的质量D.原子的带电量

29.<气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8,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则<气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为()

A.118 B.176 C.294 D.412

30.我国科学家成功用一种核内有4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铍原子来测定“北京猿人"的年龄,这种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 B.4 C.6 D.10

3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其他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相比较所得的比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种碳原子质量

D.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其他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

12

相比较所得的比

32.已知一种碳原子(612C)的质量为ag,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b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a

12b B.b

12a

C.12a

b

D.12b

a

33.以下结构示意图能表示碳原子的是()

A.B.C.D.

34.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35.如图所示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图中n的值为10

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钠原子为金属原子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

B.阳离子得到电子可形成原子

C.钠离子、镁离子的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37.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值是

A.14 B.16 C.18 D.20

38.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39.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A.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原子大小不同

C.原子数目不同D.原子种类不同

40.如图为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B.C.D.

41.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B.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阴离子D.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易失去电子

参考答案

1.原子核质子中子核外电子质子数电子数质子电子

【解析】

【分析】

根据原子的结构相关知识解答。

【详解】

原子由原子核(带正电)、和外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构成;故填:原子核。(1)原子核由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构成,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故填:质子、中子、核外电子。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填:质子数;电子数。(3)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故填:质子;电子。

2.第一层最外层原子核核电荷数及其带电极性电子层该层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易失电子

【分析】

根据原子构成、原子中的电子等相关知识解答。

【详解】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离核最远的电子层叫最外层,离原子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原子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故填:第一层;最外层。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和数字表示核电荷数及其带电极性,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电子数;

故填:原子核;核电荷数及其带电极性;电子层;该层电子数。

如Na;

故上、下、右分别填:原子核、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

(3)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的是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故填:易失电子。

3.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质量体积相互作用间隙不断运动不能【解析】

【分析】

根据原子的特征与性质作答。

【详解】

原子的特征: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填:金属单质、稀有气体。

(2)原子的性质: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间隙;原子总在不断运动;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而分子可以再分;

故填:质量;体积;相互作用;间隙;不断运动;不能。

4.带电的原子

【解析】

【分析】

根据离子的定义与性质作答。

【详解】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或原子团,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

故填:带电原子。

5.电子负阳离子正大于小于

【解析】

【详解】

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变为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离子分为阴离子(带负电荷)和阳离子(带正电荷)。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故填:电子;负;阳离子;正;大于;小于。

6.不显电性

【解析】

【分析】

根据原子的性质作答。

【详解】

原子核内质子数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故填:不显电性。

7.

1

12

比值

【解析】

【分析】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作答。【详解】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

1

12

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的比值,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故填:

1

12

;比值。

【点睛】

相对原子质量是比值,即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8.质子数中子数

【解析】

【分析】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解答。

【详解】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以一种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

1

12

作为基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

的比值,就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且在原子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其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所以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故填:质子数;中子数。

9.3 C

【详解】

(1)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可以看出,锂原子的核外有3电子;故填:3。

(2)锂原子的核外有3电子,原子的质子(带正电)数=核外电子数,故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3)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不断地运动,理解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原子核的体积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核外的空间内不断地运动,理解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原子中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理解错误,故C符合题意。

D.在原子里,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氢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不含中子,理解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Mg

10.A 7 2+

【分析】

(1)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解答;

(3)若A中x=12,为镁元素,再根据得失电子数写出符号。

【详解】

(1)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若A是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其核外电子数为2+8=10,则x<10Aa符合要求。故填:A;

(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B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17=2+8+y,y=7;故填:7;

Mg;

(3)若A中x=12,为镁元素,核外电子数为10(失去了两个电子),所以A的符号是2+

Mg。

故填:2+

11..A、B、D、F E C C、D、E A、B F

【分析】

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时,粒子的结构相对稳定,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易得到电子。

【详解】

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时,粒子的结构相对稳定,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易得到电子。所以图中表示原子的是A、B、D、F,表示阳离子的是E,表示阴离子的是C,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C、D、E,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是A、B,易失去电子的是F。

12.分子离子原子 6 阴离子

【分析】

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构成分子,分子聚集构成对应的物质;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阴、阳离子结合构成化合物;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三大类:①金属单质,②非金属固态单质,③稀有气体;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数就是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在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数就是核外电子数和质子数之差。

【详解】

(1)①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构成分子,分子聚集构成对应的物质;故填:分子;

②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阴、阳离子结合构成化合物;故填:离子。

(2)由图知,金属由原子结合而成,所以金是由原子构成的;故填:原子。

(3)①图中粒子的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0+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为原子,所以a=6时,该粒子是原子;故填:6;

②粒子的质子数为16,a=8时,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阴离子;故填:阴离子。

【点睛】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数就是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在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数就是核外电子数和质子数之

差。

13.317得到阴

【解析】

【详解】

由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圆圈内的数字是17,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最外层弧线上的数字是7,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点睛】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4.11 失去②③①

【解析】

(1)根据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所以钠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1,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容易失去电子;(2)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水和酒精混合之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间隔中。

15.电子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推理模型

【解析】

(1)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 中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卢瑟福通过实验,推测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推理。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16.C

【详解】

由于原子中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却很大,所以a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发生偏向,例如c和d;因为原子的核外电子质量很小,但所占的体积却很大,电子的质量小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a粒子可以直接穿过去,例如b.由于原子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a粒子是直接穿过,且原子核带正电荷,a粒子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A是不可能向原子核靠近的,应该

远离原子核。

17.B

【解析】

【分析】

根据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析解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

【详解】

根据原子的定义,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故选B。

18.A

【解析】

由示意图可知,质子和中子构成了b,b为原子核,原子核和电子构成了原子,所以c是核外电子,原子构成了根子,所以a是原子,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B

【详解】

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告诉我们:二者属于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相同;但是前者是原子,后者是离子,因此电子数不相等,从示意图看二者的电子层数也不相等。故选B.

20.C

【详解】

A.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A正确;

B.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故选项B正确;

C.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不是阳离子,是阴离子,故选项C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D正确。

故选C。

【点睛】

21.B

【解析】

A、都是6个质子,故质子数相同,不符合题意;

B、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符合题意;

C、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质子数相同,核电荷数就相同,不符合题意;

D、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就相同,不符合题意。故选B。22.D

【解析】

【分析】

比较所得的数值,也约等于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

12

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电子质量相对质子、中子质量来说非常小);

【详解】

比较所得的数值,也约等于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为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

12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A、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而是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

比较

12

所得的数值,故选项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

比较所得的数值,故选项错误;

12

C、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

比较所得的数值,不是一种碳

12

原子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D、在原子中,原子可以看成是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又电子的质量相对质子、中子质量来说非常小,故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3.D

【详解】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气体物质分子间隔较大,固态与液态物质分子间隔较小,错误。故选D。

【解析】

【分析】

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二氧化碳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等盐。

【详解】

A、Cu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5.B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有一种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故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答案选择B

26.C

【解析】

【分析】

根据原子的定义、内部结构和特征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叙述正确;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例如,金属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故B叙述正确;

C、有的原子中只含有质子、电子,不含中子,例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故C叙述不正确;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的质量与质子、中子的质量相比较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D叙述正确。

27.C

【分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

【详解】

A. 笼统地说分子和原子是不能比较大小的,有的分子就比有的原子小,有的大,如果具体到某个分子或原子能比较大小,选项错误;

B. 分子和原子都存在间隔,即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也有空隙,选项错误;

C.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再分,选项正确;

D. 分子和原子不管是质量还是体积都不能比较大小,因为有的原子很小,有的原子很大,有的分子很小,有的分子很大,选项错误。

故选C。

28.C

【解析】

【分析】

根据原子中: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大的,其实际质量也大。

【详解】

A、由题意可知,两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均为8,由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它们的核外电子数均为8,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题意可知,两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均为8,由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它们的核电荷数均为8,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则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所以它们的质量也不相同,故选项符合题意;

D、原子不显电性,则两种原子的带电量均为0,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9.A

【解析】

鲁教版2018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二次根式

鲁教版2018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二次根式 1. 4 的平方根是( )A . 2 B . 16 C. ±2 D .±16 2.设a =19-1,a 在两个相邻整数之间,则这两个整数是( ) A .1和2 B .2和3 C .3和4 D .4和5 3.实数a 化简后为 A . 7 B . -7 C . 2a -15 D . 无法确定 4.若0)3(12=++-+y y x ,则y x - 的值为 ( )A .1 B .-1 C .7 D .-7 5. (-2)2 的算术平方根是( )(A )2 (B ) ±2 (C )-2 (D )2 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5=±5 B.43-27=1 C.18÷2=9 D.24·3 2 =6 7.在实数0 、 2-中,最小的是( )A .2- B . C .0 D 8. 12a -,则( )A .a <12 B. a ≤12 C. a >12 D. a ≥12 9.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 3- B .3- C 3± D 3± 10.已知21+=m ,21-=n ,则代数式mn n m 322-+的值为A.9 B.±3 C.3 D. 5 11.计算75147-+27之值为何( )A .53 B .33 C .311 D . 911 12..计算 63125412 9? ÷之值为何( )A .123 B .63 C .33 D .433 13. 8的立方根是( )A .2 B .-2 C .3 D .4 14.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A .2 . 15.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3 32 35 = D.2- 16.根式3-x 中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3 B .x ≤3 C .x <3 D .x >3 17. )A .3 B .-3 C .±3 D . 18.计算221-63 1+8的结果是( )A .32-23 B .5- 2 C .5-3 D .22 19.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 20. 已知y 2xy 的值为( )A .15- B .15 C .152- D . 152 2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4 22.已知a 、b 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a b ,则a b += 23.计算:28-= 24. 当x =2 211x x x ---=____________.25. x 的取值范围是 . 26. 实数x ,y 满足x +1y y ---1)1(=0,那么x 2011 -y 2011 = .27. 计算的结果是 . 第2题图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练习题11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5 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粒子构成的。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粒子的带电性质 & 答案:(1)负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 (2)1/1 83611 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原子的构成》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原子的构成》教案 【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了解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知道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的关系。 2.通过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原子的构成 难点:原子结构 【教学设计思路】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想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多媒体、投影仪、挂图来诱发学生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探究讨论法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探究讨论促进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师生不断问答,学生积极讨论,老师适当点拨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有益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2、情景教学法 心理实验表明,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最活跃,接受最快,记忆最好。所以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重要。本课题内容抽象,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分析比较法 让学生分析原子构成的表格,以达到以下目的 A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B训练学生整理资料的技能 4、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热情,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扩大教学容量

【课堂练习】见导学案 【板书设计】 课题1。原子的构成 原子?? ?? ?? ? ? 质子(正电)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六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为了搞好本期教学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使自己真正成为时代前进的促进派。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1班数学教学,该班共有学生41人。六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六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六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四、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原子是___________中的最小微粒,在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微粒构成的。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微粒的带电性质 答案:(1)负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 (2)1/1 836 1 1 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 (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5)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 4.1 200多年前,_________提出了“没有人能够将_________再分”的论断。1897年_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_。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_________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原子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 答案:道尔顿原子汤姆生电子卢瑟福原子核核外电子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

(完整word版)鲁教版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总结归纳】

初一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 ×5应写成5a ;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2 11应写成23a ;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6)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 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 是: n-1、n 、n+1 ; (4)若b >0,则正数是:a 2+b ,负数是: -a 2-b ,非负数是: a 2 ,非正数是:-a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教案-新版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以及原子质量的计算。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3、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想像、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和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乐趣,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离子的形成、原子质量计算。 2、教学难点:核外电子的排布。 3、[教学过程] 一、原子的构成 1.提问:(1)什么是分子、原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 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 (1)猜想:原子不能分。 1)、原子可能是一个实心球体。 2)、原子可能像一个乒乓球。 3)、原子可能像一个樱桃。 …………

19世纪末前的科学家,如道尔顿。当时人们都认为原子不可分 其实,原子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实心的球体,而是一个空心球,几个小粒子围绕着一个大粒子运动。但这些粒子是什么呢? 其中居于原子中心的大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小粒子就是电子,电子带负电,它们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内作高速的运动。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原子结构模型图 (2)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 想一想原子弹的爆炸? 原子弹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科学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 科学研究还发现,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表1)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x+k与y=(k为常数,k≠0)的图象大致是()A.B. C.D.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10,底边长为x,底边上的高为y,则y与x的函数表达式为() A.y=B.y=C.y=D.y= 3.甲、乙、丙三人直立在相同大小的平板上,平板对水平地面的压强y(帕)与平板面积x(m)的关系分别如图中的y=,y=,y=,则当平板面积增加量相同时,甲、乙、丙三人所站的平板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的关系是() A.甲的压强增加量>乙压强增加量>丙压强增加量 B.甲的压强减少量>丙压强减少量>乙压强减少量 C.乙的压强减少量>甲压强减少量>丙的压强减少量

D.丙的压强减少量>乙压强减少量>甲压强减少量 4.在Rt△ABC中,∠C=90°,AB=4,AC=1,则cosB的值为() A.B.C.D. 5.如图是教学用直角三角板,边AC=30cm,∠C=90°,tan∠BAC=,则边BC的长为() A.30cm B.20cm C.10cm D.5cm 6.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45°方向,距离灯塔60n mile的A处,它沿正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30°方向上的B处,这时,B处与灯塔P 的距离为() A.60 n mile B.60 n mile C.30 n mile D.30 n mile 7.在下列y关于x的函数中,一定是二次函数的是() A.y=2x2B.y=2x﹣2 C.y=ax2D. 8.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1,给出下列结论: ①b2=4ac;②abc>0;③a>c;④4a﹣2b+c>0,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9.已知一个二次函数,当x=1时,y有最大值8,其图象的形状、开口方向与抛物线y=﹣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原子的结构 (1)卢瑟福推测原子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电子在______外“很大”的空间内运动。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构成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______,都比电子的质量______,因此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______上。 (2)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方便简明地表示______。在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①圆圈表示______,②圈内的数字表示______,③弧线表示______,④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______。 (3)在原子中,______=______=______。 2.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个______原子的实际质量的______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的______,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计算公式为:相对原子质量=______,其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相对原子质量还近似的等于______之和。 3.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有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带______电荷的______,如多数______ 原子;有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成带______电荷的______,如许多______原子,在这个过程中原子核是______的。有的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如______ 的原子。 4.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______。 m,则实际质量为g n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g ______。若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核内中子数为N,其核外电子数是______。6.已知溴的元素符号为Br,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鲁教版初中数学知识梳理_几何

初中数学---(几何部分) 几何基础概念(8册上) 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语句叫做定义。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命题就是具有真假意义的一句话)命题通常由条件 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的事项,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证明:判断一个命题的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公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定理: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要按“已知”,“求证”, “证明”的顺序和格式书写。 一、直线 直线的性质:直线没有粗细、向两方无限伸展。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2、平行(重合看做是平行的特例)。 1、两条相交直线 (1)斜交。直线AB 和直线CD 相交于点O 。如图∠1和∠2,叫做是对顶角。它们有公共顶点O ,且他们的两边是互为反向延长线。同样∠3和∠4是对顶角。 定理:对顶角相等。 ∠1和∠4,∠1和∠3, ∠2和∠4,∠2和∠3是互为补角。即∠1+∠4=180o (2)垂直。直线AB 和直线EF 相交于O 点,其中∠AOF=90o,则称直线AB 和直线EF 互相垂直。由此∠AOE 、∠EOB 、∠BOF 都是90o。 ∠1+∠2=∠BOF=90o,称∠1和∠2是互为余角。 定理: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作图 ①已知线段AB ,O 是线段AB 上中点,过O 点作线段CD ,使得CD ⊥AB 。 ②已知直线AB ,P 是直线AB 外一点。过P 作直线AB 的垂线 ③作已知∠AOB 的平分线 ⑤已知∠AOB ,作∠A ′O ′B ′,使得∠A ′O ′B ′=∠AOB 。 作法:略(六册下,P53) 2、两条直线平行 (1)有关概念:同位角、错角、同旁角。 如图,直线AB 和直线CD 被直线L 所截,同位角有:∠1和∠2,∠3和∠4,∠5和∠6, B

化学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提升训练 1.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原子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答案:D 2.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b 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2b/a kg B.12b/a C.12a/b D.12a/b kg 答案:B 3.最近科学家制造出原子序数为112的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85。下列有关112号元素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12 B.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73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

D.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85 答案:C 4. 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 答案:C 6.“神舟”五号不仅将杨利伟送上太空,实现了亿万中国人的梦想,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的科研任务。比如探索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与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答案: B 7.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③同种元素的原

(鲁教版初四)九年级上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初四知识点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 1.定义:一般地,形如 y=k/x (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若y=k/nx 此时比例系数为:k/n,如y=2/3x的比例系数为2/3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 (1)常数 k 称为比例系数,k是非零常数; (2)自变量x次数不是1,x 与 y 的积是非零常数; (3)除 k、x 、y三项以外,不含其他项。 反比例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2.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现形式:(k为常数,k≠0) (1)y=k/x (2)xy=k (3)y=kx-1(即:y等于x的负一次方,此处x必须为一次方) 2.K的几何含义: 反比例函数y=k/x (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y=k/x (k≠0)上任意一点P作x轴、y轴垂线,设垂足分别为A、B,则所得矩形OAPB的面积为|k|,所得三角形面积|k|/2。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他们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双曲线只能与坐标轴无限靠近,永远不能与坐标轴相交。因为在y=k/x(k≠0)中,x不能为0,y也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 轴相交。 2.性质: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三、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一般步骤: ?设所求的反比例函数y=k/x?将已知条件代入得到关于k的方程?解方程求出k的值 ?把k的值代入反比例函数y=k/x中 四、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2.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结合函数解析式图像性质做出解答,特别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二章解直角三角形 一、锐角三角函数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C为直角。则定义以下运算方式: sin ∠A=∠A的对边长/斜边长,sin A记为∠A的正弦;sinA=a/c cos∠ A=∠A的邻边长/斜边长,cos A记为∠A的余弦;cosA=b/c tan∠ A=∠A的对边长/∠A的邻边长, tanA=sinA/cosA=a/ b tan A记为∠A的正切 1.sin=对/斜 cos=邻/斜 tan=对/邻 2.sinA=cos(90°-A) cos A=sin(90°-A) tanA=sinA/cosA sin2A+cos2A=1 3.增减性(A为锐角) sinA 、tanA随着∠A的增大而增大,cosA、随着∠A的增大而减小

2021年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数学(mathematics或maths,来自希腊语,“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一起看看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欢迎查阅! 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1 教材分析 1、本节课首先从最简单的正比例函数入手.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函数关系式、引入次函数的概念。 2、 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初、高中其它函数和高中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的基础。 学情分析 1、虽然这是一节全新的数学概念课,学生没有接触过。但是,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函数的一些知识,如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性质,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了铺垫。 2、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函数的基础。 3、学生认知障碍点:根据问题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在探索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及概括能力,体验特殊和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根据问题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能利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应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会建构函数“模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发展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变量与对应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函数观点,体会一次函数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视图(2) 教学设计

视图(2)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共分3课时,这是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如何画出直棱柱的三种视图。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小立方块图形,又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正投影,本节的第一课时学习了圆柱、圆锥、球及其组合图形的三种视图,初步了解了视图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较复杂图形三种视图的画法打好了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经过7、8年级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形式也已经从一般的操作层面上升到了理性思考的层面,对平面与空间的感受更加深刻,具备了将空间图形从不同方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这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对简单几何体三种视图认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掌握棱柱(主要是三棱柱和四棱柱)的三种视图的画法,这是本课时主要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本课《视图》的内容与立体几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课时的教学不能仅仅是学生掌握最终的结果,还应注重得到结果的过程和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使学生想象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经历由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到其三种视图的转化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几何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 能根据几何体的俯视图尝试画出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回顾;第二环节:探索实践;第三环节:延伸提高;第四环节:巩固练习;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活动内容:复习上一节课所学过的常见几何体三种视图的画法, 请你找出下列物体所对应的主视图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数学期末考试题

吴伯箫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第三次月月清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以下是回收、绿色包装、节水、低碳四个标志,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列从左到右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x 2-3x +1=x (x -3)+1 B. x 2 +2x -3=x (x +2-x 3 ) C. (x -y )2-(y -x )3=(x -y )2(x -y +1) D. (x +2y )(x -2y )=x 2 -4y 2 3.已知a +b =3,ab =2,则代数式-a 2b -ab 2的值为( ) C.-6 4.若、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值保持不变的是 ( ) A . B . C . D . 5、若已知分式9 61 |2|2+---x x x 的值为0,则x -2的值为( ) A.91或-1 B. 9 1 或1 C.-1 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v km ,t 小时可以到达,如果每小时多行驶2v km ,那么可以提前到达的时间为(小时) ( ) (A ) 212v t v v + (B ) 112v t v v + (C )1212 v v v v + (D )1221v t v t v v - 7.吴伯箫学校初三级部校合唱团共有40名学生,他们的年龄如下表所示: 则合唱团成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13, B .13,12 C .12,13 D .12, 8.将点A (3,2)沿x 轴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点A′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3,2) B .(-1,2) C .(1,2) D .(1,-2) 9. 如图,将△ABC 绕点C (0,1)旋转180°得到△A'B'C ,设点A 的坐标为(,)a b ,则点A '的坐标为( ) A.(,)a b -- B.(,1)a b --- C.(,1)a b --+ D.(,2)a b --+ 10. 如图,△ABC 的周长为18,点D ,E 都在边BC 上,∠ABC 的平分线垂直于AE ,垂足为Q ,∠ACB 的平分线垂直于AD ,垂足为P ,若PQ=2,则BC 的长为( ) A .6 B .7 C .8 D .9 11.如图,在ABCD 中,∠DAB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 ,∠ABC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H ,AG 与BH 交于点O ,连接BE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O=OH B .DF=CE C .DH=CG D .AB=AE 12. 如图,在ABCD 中,AD=2AB ,F 是AD 的中点,作CE ⊥AB ,垂足E 在线段AB 上,连接EF 、CF ,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个数有( ) ①∠DCF =∠BCD ;②EF =CF ;③S △ABC =2S △CEF ; ④∠DFE =3∠AEF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分解因式:(a +b ) 3 -4(a +b )= . 16.关于x 的分式方程111x x +=--的解是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7.一个多边形除一个内角外其余内角的和为1510°,则这个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是 18.如图,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1个平行四边形,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5个平行四边形,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1个平行四边形,……则第⑩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60分。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推演步骤) 19、(8分)先化简 ÷(﹣x+1),然后从﹣<x <的范围内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作为x 的值代入求值. 20.(8分)吴伯箫学校为使明年初四新生入校后及时穿上合身的校服,现提前对八年级某班学生即将所穿校服型号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两个不完整的统计图(校服型号以身高作为标准,共分为6种型号).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班共有多少名学生其中穿175型校服的学生有多少 (2)在条形统计图中,请把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3)在扇形统计图中,请计算185型校服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大小; (4)求该班学生所穿校服型号的众数和中位数. 21、(10分)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F 分别在线段BC 、AB 上,∠EFB=60°,DC=EF . (1)求证:四边形EFCD 是平行四边形; (2)若BF=EF ,求证:AE=AD . 22.(10分)如图,长方形ABCD 中,cm AB 4=,cm BC 8=,动点M 从点D 出发,按折线DCBAD 方向以2cm/s 的速度运动,动点N 从点D 出发,按折线DABCD 方向以1cm/s 的速度运动. (1)若动点M 、N 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两点相遇 (2)若点E 在线段BC 上,cm 2=BE ,动点M 、N 同时出发且相遇时均停止运动,那么点M 运动到第几秒钟时,与点A 、E 、M 、N 恰好能组成平行四边形 23.(12分)今年我市某公司分两次采购了一批生姜,第一次花费40万元,第二次花费60万元.已知第一次采购时每吨生姜的价格比去年的平均价格上涨了500元,第二次采购时每吨生姜的价格比去年的平均价格下降了500元,第二次的采购数量是第一次采购数量的两倍. (1)试问去年每吨生姜的平均价格是多少元 (2)该公司可将生姜加工成姜酒或姜茶,若单独加工成姜酒,每天可加工8吨,每吨获利2000元;若单独加工成姜茶,每天可加工12吨,每吨获利1500元.由于客户需要,所有采购的生姜必需在30天内加工完毕,且加工姜酒的生姜数量不少于加工姜茶的生姜数量的一半,为获得最大利润,应将多少吨生姜加工成姜酒最大利润为多少 24.(12分)如图1所示,将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和一个长为2、宽为1的长方形CEFD 拼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的长方形ABEF .现将小长方形CEF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至CE′F′D′,旋转角为a . (1)当点D′恰好落在EF 边上时,求旋转角a 的值; (2)如图2,G 为BC 中点,且0°<a <90°,求证:GD′=E′D; (3)小长方形CEF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一周的过程中,△DCD′与△CBD′能否全等若能,直接写出旋转角a 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一、选择题(3×12=36分).

九年级化学全册 原子的构成教案 (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原子的构成教案(新版)鲁教版 课标与教材: 课标要求:“1、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教材分析:本部分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化学学习工具,学习离子的知识,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化合价和化学式打基 础,是初中能否学好化学的第一道“分水岭”。 由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相对原子质量概念。 学习难点: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 性质的关系。 学情分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电子层的了解有一定困难。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 系。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像,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和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 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空间想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树立 “结构决定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会画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概念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1.原子是由和构成的。构成原子的电子带电,围绕作高速运动。 2.原子中,电子是、的一种微粒 3.不同的原子中所含电子数目(同、不同) 学习新课: 学生活动一:思考100多种元素的原子中,除氢原子核外只一个电子,运动情况比较简单外,其它原子核外都有多个电子,这些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的呢? 学生思考后阅读课本45页总结 学生活动二、阅读课本45页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图: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教案(第二课时)

第三节认识原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重点、难点 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系统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原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二课时为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原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的认识,知道原子很小,由此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原子和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在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可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简单计算让学生加深理解。 在小结时,重点应放在分子、原子的比较上。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般不会感到很难,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相对和绝对之间如何转化,掌握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相对原子质量法(原子的质量非常小,用通常的质量单位来度量不方便,建立一个更小的单位——碳单位来度量,使得原子质量的数值更接近平常数值的大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微观物质世界的能力。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何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师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学生练习———————————巩固相对原子只哦量的意义和计算对全节进行总结巩固———————————掌握分子、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1.什么是原子?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2.原子有哪些性质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设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很小但有质量,那么原子的质量有多大呢? 【讲述】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 [学生]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猜想能否换一种表示方法。 [教师]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小麦的质量一样。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应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三、相对原子质量 【投影】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计算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原子的真实质量,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教师]相对原子是原子质量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相对质量的理解. [教师]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 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真实质量的区别。 [教师]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达八位,一般的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相对原子质量可从书后附录Ⅲ中查到。 [学生]阅读书后附录Ⅲ:相对原子质量表,知道如何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师]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锑、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1995年精确测定了和的相对原子质量,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

数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内容有四部分: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象.本章是在已经学习了图形与坐标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次进入函数范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世界存在的各种函数及应用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本章的主要内容有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解直角三角线、三角函数的应用等。本章将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探索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章二次函数: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二次函数的应用等。本章将探索和研究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新模型二次函数,借助图像发现二次函数的性质,并利用二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四章投影与视图:本章的内容包括投影与视图。本章将探究灯光下影子的特点、太阳光下影子的特点,学习如何画一个物体的视图。 四、教材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使学生能够在教材提供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提供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展开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4、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材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使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 5、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教材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还提供了有关的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富有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