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班危害因素调查表.doc

油库班危害因素调查表.doc
油库班危害因素调查表.doc

附件1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编号:SY-AQ-05861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 法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of risk and hazard factors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是事故预防、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以及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许多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都可用来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应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选用。常用的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危害因素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1)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对照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

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对照事先编制的检查表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可弥补知识、经验不足的缺陷,具有方便、实用、不易遗漏的优点,但必须有事先编制的、适用的检查表。检查表是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制的,我国一些行业的安全检查表、事故隐患检查表也可作为参考 2)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该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等分析方法。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72631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一)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我国一些行业(如化工、石油化工、铁路、航空等)都规定了各自行业确定、划分重大事故的标准,把预防重大事故作为其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重点。重大事故隐患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人们通过发现、整改这些隐患,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实际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有一个机械加工厂,现有一座戊类厂房,同时厂内还有办公楼、锅炉房、食堂、热水站、变电站等辅助设施。因为需要,现拟上一个机械零件清洗车间,准备采用有机溶剂进行零件清洗。厂房大小为20*40米,高9.6米。设备为全封闭的清洗机,每台机器可装汽油200KG。为了操作方便,车间内设有2.6米高的操作平台,零件采用小车运输。车间人员为10人。车间内设计两台清洗机。汽油采用桶装,用汽车运输。车间内采用一个1吨的电动葫芦进行装卸。废油也采用桶装。车间内不存放汽油。 一、按照《职工伤亡分类办法》分析清洗车间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1物体打击各工具 2起重伤害电动葫芦 3车辆伤害运输车辆 4机械伤害运动机械 5触电各用电设备 6火灾汽油、其他易燃物质 7爆炸汽油 8高处坠落落差超过2m的各处,如操作平台 9中毒汽油 10其他噪声危害运动设备;震动危害运动设备 二、针对以上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对策措施的内容包括: (1)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 (2)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第 2 页共 4 页

(3)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4)机械伤害对策措施; (5)其他安全对策措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等方面)。 (6)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①预防中毒的对策措施; ②噪声和振动控制措施; ③其他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7)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三、主要安全对策措施 1物体打击安全帽 2起重伤害定期检测 3车辆伤害加强车辆检测维护、遵守厂内交通规则 4机械伤害防护罩等 5触电漏电保护器、屏护、安全距离、连锁保护等 6火灾消除、控制引火源、加强通风、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等。 7爆炸消除、控制引火源、加强通风、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等。 8高处坠落栏杆 9中毒加强通风 10其他噪声危害减噪措施、耳塞等;震动危害减震措施 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第 3 页共 4 页

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一、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 为20类。 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用(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20)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 二、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

加油站职业危害告知

加油站职业危害告知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加油站职业危害告知 一、汽油是一种混合烃,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具有强烈的挥发性、脂溶性,在生产环境中主要以蒸气的形式存在,对神精系统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毒害作用,并对皮肤有较强的去脂作用。汽油可经过皮肤、呼吸道,消化吸收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后,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并对中枢和神经末梢产生毒害作用,同时对骨髓造血机能也可产生不良影响。急性中毒时,表现症状为麻醉症状,精神恍惚、步态不稳,并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结膜充血、咳嗽等,吸入高浓度汽油后,重者很快出现昏迷、抽搐、肌肉痉挛、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等症状;慢性中毒时,轻者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或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头晕、健忘、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情绪波动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感觉异常,出现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触觉减退及腱发射的减退和消失,严重出现肢体瘫软,神经—肌电图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皮肤接触汽油可致干燥、皲裂,出现角化皮炎。妇女对汽油较为敏感,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月经不调,周期性紊乱等症状。 加油站作业工人主要接触是汽油蒸气,尤其在夏季,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大量汽油蒸气的挥发容易造成中毒事件。长期接触高较高浓度的溶剂汽油,可致皮肤角化、皲裂、黑病变、指甲病变等。汽油中通常会加入苯,可增加抗震强度、可以增加抗震强度、减少

发动机零件的损耗。苯是高毒物质,在汽油中占2.00%__20.00%,且为人类确认的致癌物。苯引起的白血病已列入我国法定的白血病名录。短期内吸入大剂量含苯汽油蒸汽会引起中枢神经抑制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慢性苯中毒则引起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的苯可引起职业性血液系统肿瘤,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最常见。 二、噪音的危害主要是对听力系统的损害,具有渐进性、潜伏期长、低毒性、不可逆性等特点,同时噪音系统对神经系统、心血管和消化系统也有较大的损害。本加油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加油站都为敞开式建筑格局,2)已设置油气回收装置,监近加油站周边无高层建筑,不影响空气流动,不会影响油气的逸散。噪音检测中,噪音的等效声级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此外,加油站的现场设置警示标识,对加油站员工进行了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作业人员不缺乏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和防护意识。为加强加油站苯浓度合格及噪声合格,我们对加油站现场环境有害因素进行了检测并提出以下防控措施建议:1)对作业人员加强职业危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和教育,特别是新进员工的掊训,提高其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使其了解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自觉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2)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的要求,在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设置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和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为辨识生产活动范围内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害因素及重要危险场所,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规定了所有生产现场、办公场所及生活区内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控制措施的要求。 2、职责 2.1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害因素、重要危险场所、管理方案的审批。 2.2 综合管理部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总体策划、综合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负责火灾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 2.3 生产部对交通运输、生产组织中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4 综合管理部对食堂、宿舍、办公楼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5 人力资源部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6 技术开发部对项目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7 工程部对施工作业现场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8 其他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危害识别及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9各部门/单位负责本部门/单位生产场所、办公场所、生活区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工作程序 3.1 识别和评价的周期、范围及辨识方法 3.1.1综合管理部定期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工作,填写《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各单位及时进行识别和评价: a) 法律、法规与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b) 因技术、工艺变化而使危害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 c) 发现以往危害因素识别有遗漏。 3.1.2危害因素辨识、评价的范围 a) 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以及办公场所人员的活动(常规或非常规); b) 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设施; c) 作业和办公场所及生活区的地理位置及环境; d) 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e) 原有经验及控制方法,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f) 绩效监视和测量手段; g) 其他。

危害因素的识别

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 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直接原因分类 (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防护缺陷(防护不当);电危害(漏电);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X射线);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作业环境不良(缺氧);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标志缺陷(无标志);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传染病煤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里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 (五)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指挥作用;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因素; (六)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最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最新版)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最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一)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我国一些行业(如化工、石油化工、铁路、航空等)都规定了各自行业确定、划分重大事故的标准,把预防重大事故作为其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重点。重大事故隐患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人们通过发现、整改这些隐患,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实际上它也是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一部分。随着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大量易燃、易爆、有害有毒物质相继问世;它们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或产品,在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非常严重。目前,国际上已习惯将重大事故特指为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试题A答案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试题A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3c1346310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考试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道题至少有1个答案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危害因素辨识可采用(ABCD)方式进行 A.询问与交流 B.现场观察 C.查阅有关记录 D.安全检查表 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覆盖( D )。 A.组织的所有区域 B.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或由外界提供) D.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和区域 3.风险值等于事故发生的( A )与事故可能造成后果严重性的乘积。 A.可能性 B.时机 C.频次 4.下列危害因素不属于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是(BD) A.设备设施缺陷 B.自燃性物质 C.电磁辐射 D.腐蚀性物质 5.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ACD)。 A.事故发生机理 B.事故发生的原因 C.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程、条例 D.相关的技术标准、企业内部信息 6.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 B ) A.消除危害、个体防护、降低危险 B. 消除危害、降低危险、个体防护 C. 个体防护、消除危害、降低危险 D. 个体防护、降低危险、消除危害 7.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分析)本质就是通过系列会议对( A )进行分析,由各种专业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偏离设计的工艺条件进行过程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A.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规程 B.曾经发生的事故 C.操作记录报表 8.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包括(ABCDE) A.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 B.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 C.制定、落实应急预案 D.落实员工的安环职防教育培训 E.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加油站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

汽油、柴油物质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易挥发性、易扩散流淌性、静电荷积聚性、有毒性等危险、危害特性,由于加油站经营过程中大量存储和销售汽油和柴油物质,决定了加油站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和中毒危害。 特别对火灾爆炸事故,一旦发生,不仅造成加油站内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的毁坏,而且会严重威胁加油站周围的居民和环境,带来较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加油、卸油、量油过程中违章作业。 2、设备或管道腐蚀破裂、安全保障设施不完善等因素造成汽油 等易燃物质泄漏蔓延。 3、有点火源而引发燃烧。 4、油蒸气比空气重,泄漏后易积聚在油罐观测口周围、地下管沟、低洼等地,遇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气体,一旦存在火源,即可发生爆炸事故。 加油站内点火源可能存在的主要形式有: 1、打火机或火柴等明火。 2、非防爆设备、电火花、汽车发动机、手机火花等。 3、静电放电、雷电放电、金属磨擦火花。 4、防雷、防静电接地失效等。 加油站作业中潜在的事故可能性分析 储油罐、加油机、卸油点等三大危险区主要的潜在事故:

造成火灾、爆炸可能的条件: 1、汽油泄露 2、油蒸汽积聚 3、防雷接地系统失效 4、加油车辆未熄火 5、加油机无静电接地或接地失效 6、使用非防爆设备 7、电气设备漏电 8、设备、管线腐蚀、老化 9、存在明火源 10、违章作业 造成泄漏事故可能的条件: 1、设备、管线腐蚀、老化 2、操作违章 3、控制失灵 电气伤害 加油站各类用电设备,可因电气设备、线路、连接、开关缺陷、保护接地装置失效或操作失误和维护时的违章操作等可能造成电气伤害,并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采光照明不良 加油站的采光照明如不符合有关具体要求,采光不足可能引起操作人员的误操作,而引发各类事故。

危害因素辨识案例分析

危害因素辨识案例分析 方法一:按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六类。(参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75~77)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2.1.1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危害 ●噪声危害 ●振动危害 ●电磁辐射 ●运动物危害 ●明火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2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2.1.3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2.1.4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2.1.5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指挥错误 ●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6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方法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参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77~78)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20类 考点分析: ■注意标准名称、代号 ——名称:《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代号:GB/T13861-92 ——名称:《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代号: GB6441-86 ◆注意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名称和标准号! ■分类依据、共几类、哪些类型、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属 第一种分类: ——分类依据:导致事故的原因 ——分类及类型:6大类: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生理、行为、其他 ——每个大类有哪些小类:重点是物理性的,准确名称 ——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属:给出某一个危险因素,要求判断属于哪一类 第二种分类:

加油站危害因素识别之令狐文艳创作

加油站危害因素 令狐文艳 汽油、柴油的成份很复杂,长期接触对身体的危害是多种多样的(个体原因),最主要最常见是铅中毒的病状和一些像缺乏维生素的症状,究其原因,都是由于铅所引起。另外,由于汽油易挥发,所以常常引起呼吸类的疾病,如肺系疾病的肺炎,肺气肿等,部分人还会产生皮肤过敏症状。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加油站里的油主要成分是汽油,所以要了解汽油对人体的危 害。 汽油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工具的动力燃料。橡胶、油漆、染料、印刷、制药、粘合剂等工业用汽油作溶剂。机器部件和衣物的清洗去污以及电镀产品的前处理用汽油做去油剂。 由于产地及生产方法不同,汽油的成分及毒性各有差异。汽油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并且易溶于脂肪。在生产环境中主要是以蒸气的形式经呼吸道吸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到人的大脑,引起麻醉作用。并对中枢神经系统及末梢神经产生毒害作用,对骨髓造血机能也产生不良影响。对骨髓的作用可能是汽油中混有苯类物质所致。 急性中毒轻症表现麻醉症状,精神恍惚、步态不稳、并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结膜充血、咳嗽等;重症为吸入高浓度汽油后,可很快出现昏迷、抽搐、肌肉痉挛、瞳孔散大,对

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有的病例可有颈强直,呼吸快速、血压波动、口唇紫绀。检查肝脏肿大,肝动异常,严重病例可留有癫痫病、视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等后遗症。 在特种情况下,如汽车司机口吸油管误将汽油吸入肺内,可引起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及肺水肿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剧烈咳嗽、胸闷、痰中带血、呼吸频促而浅表、口唇紫绀。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 汽油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头晕、头痛、失眠、恶梦、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症肌无力、震颤、手足麻木,血压忽高忽低,易兴奋,喜怒无常,兴奋和抑制无规律性地出现,有的可出现癔病样症状。 接触汽油皮肤可干燥、皲裂,出现角化性皮炎。妇女对汽油敏感,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月经异常、周期紊乱等。 预防措施与有机溶剂相同。过敏性皮炎患者及孕妇不宜从事接触高浓度汽油的工作。

加油站油库静电的产生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365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加油站油库静电的产生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正 式样本

加油站油库静电的产生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静电是加油站油库着火爆炸事故主要点火源之 一,加油站油库中的油品在储存、运输、输送、装卸 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静电。油品本身属于易 燃易爆液体,当静电放电能量超过油蒸气的最小引燃 能量时,就可引燃引爆油品。因此加油站油库在营运 过程中静电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研究静电危害的原 因,采取工程技术手段和管理对策,是加油站油库预 防和避免静电事故的一项重要任务。 静电的产生

根据双电层理论,油品在储存、运输、输送、装卸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流动、搅拌、沉降、过滤、摇晃、喷射、飞溅、冲刷及发泡等接触、摩擦、分离的相对运动而产生静电。 按油品的运动形式分为流动带电、喷射带电、冲击带电和沉降带电等。流动带电是油品在储运作业中常见的带电形式。油品在金属管道流动过程中,由于油品的流动使原来的双电层发生了变化,油品中的电荷被带走时,原来管壁内侧被束缚的电荷,由于相反电荷的离去而跑到管壁外侧成为自由电荷。若金属管线接地,则管线上除去界面双电层所束缚的电荷外,管壁外侧多余电荷被导入大地。喷射带电是油品从喷嘴或管口以束状喷出后,这种束状的油品便与空气连续发生接触与分离现象,使油品带电。加油站喷溅式卸油时就会产生喷射带电。冲击带电是油品从管道出

加油站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加油站危险及有害因素分 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819-13 加油站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汽油、柴油物质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易挥发性、易扩散流淌性、静电荷积聚性、有毒性等危险、危害特性,由于加油站经营过程中大量存储和销售汽油和柴油物质,决定了加油站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和中毒危害。 特别对火灾爆炸事故,一旦发生,不仅造成加油站内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的毁坏,而且会严重威胁加油站周围的居民和环境,带来较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加油、卸油、量油过程中违章作业。 2、设备或管道腐蚀破裂、安全保障设施不完善等因素造成汽油等易燃物质泄漏蔓延。 3、有点火源而引发燃烧。

4、油蒸气比空气重,泄漏后易积聚在油罐观测口周围、地下管沟、低洼等地,遇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气体,一旦存在火源,即可发生爆炸事故。 加油站内点火源可能存在的主要形式有: 1、打火机或火柴等明火。 2、非防爆设备、电火花、汽车发动机、手机火花等。 3、静电放电、雷电放电、金属磨擦火花。 4、防雷、防静电接地失效等。 加油站作业中潜在的事故可能性分析 储油罐、加油机、卸油点等三大危险区主要的潜在事故: 造成火灾、爆炸可能的条件: 1、汽油泄露 2、油蒸汽积聚 3、防雷接地系统失效 4、加油车辆未熄火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分类及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危害辨识是确认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因此,危害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因素的辨识和分析,必须对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可以按照导致事故的职业病的原因进行分类,或按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等。如根据(GB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三类。 1.物理性危险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等一切物理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物质等一切化学性危险因素。 3.生物性危险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等一切生物性危险因素。 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可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价的危险因素。危险评价的范围、复杂程度,同辨识的危险的数量和类型及需要了解的问题的深度成正比。 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

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包括经验分析法、分析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 以及应用危害评价方法等。. 1.经验分析法 包括对照分析法和类比方法。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对此,可采用检查表的方法加以弥补。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作业条件的经验,以及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的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2.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 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害辨识的基础。危害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有:毒性、生物退化性、气味阈值、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稳定性、燃烧及爆炸特性等。初始危害辨识可通过简单比较材料性质来进行,如对火灾,只要辨识出易燃和可燃材料,就可将它们分类为各类火灾危害进行进一步的评价。生产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加剧,例如,水就其性质来说没有爆炸危险,然而,如果生产工艺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了沸点,则存在蒸汽爆炸的危险。此外,分析生产条件也可使有些危险材料免于进一步分分和评价,例如,某材料的闪点高于400℃,而生产在室温和常压下进行,这就可以排除材料引发重大火灾的可能性。在危险辨识时既要考虑正常生产过程,也要考虑生产不正常的情况,既要考虑现时的情况,还要考虑过去和将来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情况。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辩识方法 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害因素辩识方法 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给能量和能量的载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 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 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 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表面、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 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 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 g.化学反应的化学能。

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 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 无控制设施和措施或控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规范等要求。控制措施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人员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 调或协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分明;培训不到位等。 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 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 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 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 ——观察工作 ——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险源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源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加油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记录

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露、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 因此,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 3.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 根据项目特点对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按以下规定进行分类和识别: 1、按照《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对该企业涉及的物料进行危化品辨识与分析。 2、依据《危险货物品目录》(GB12268-2012)对系统中使用的物质及产品进行辨识与分析。 3、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对项目中使用到的各种物质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计算。 4、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对加油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较大危险有害因素从人、物、环境、管理方面进行辨识与分析。 5、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对作业场所可能发生事故类型进行辨识与分析。 6、职业病危害因素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进行辨识与分析。 3.2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2.1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依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该加油站经营储存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汽油、柴油。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2018修订版3.0.2条规定,汽油火灾危险类别为甲B类。该加油站所经营

加油站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

加油站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 汽油、柴油物质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易挥发性、易扩散流淌性、静电荷积聚性、有毒性等危险、危害特性,由于加油站经营过程中大量存储和销售汽油和柴油物质,决定了加油站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和中毒危害。 特别对火灾爆炸事故,一旦发生,不仅造成加油站内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的毁坏,而且会严重威胁加油站周围的居民和环境,带来较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加油、卸油、量油过程中违章作业。 2、设备或管道腐蚀破裂、安全保障设施不完善等因素造成汽油 等易燃物质泄漏蔓延。 3、有点火源而引发燃烧。 4、油蒸气比空气重,泄漏后易积聚在油罐观测口周围、地下管沟、低洼等地,遇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气体,一旦存在火源,即可发生爆炸事故。 加油站内点火源可能存在的主要形式有: 1、打火机或火柴等明火。 2、非防爆设备、电火花、汽车发动机、手机火花等。 3、静电放电、雷电放电、金属磨擦火花。 4、防雷、防静电接地失效等。 加油站作业中潜在的事故可能性分析

储油罐、加油机、卸油点等三大危险区主要的潜在事故: 造成火灾、爆炸可能的条件: 1、汽油泄露 2、油蒸汽积聚 3、防雷接地系统失效 4、加油车辆未熄火 5、加油机无静电接地或接地失效 6、使用非防爆设备 7、电气设备漏电 8、设备、管线腐蚀、老化 9、存在明火源 10、违章作业 造成泄漏事故可能的条件: 1、设备、管线腐蚀、老化 2、操作违章 3、控制失灵 电气伤害 加油站各类用电设备,可因电气设备、线路、连接、开关缺陷、保护接地装置失效或操作失误和维护时的违章操作等可能造成电气伤害,并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采光照明不良 加油站的采光照明如不符合有关具体要求,采光不足可能引起操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5种;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共5种;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共5种;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错误、指挥错误等共4种;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 也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20类。 2.辨识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a.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b.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应用某些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历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3.辨识内容 (1)厂址: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等。 (2)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动力设施、道路、贮运设施等。 (3)道路及运输:装卸、人流、物流、平面和竖向交叉运输等。 (4)建、构筑物: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防火间距等。 (5)工艺过程 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从根本消除的措施、预防性措施、减少危险性措施、隔离措施、联锁措施、安全色和安全标志几方面考查; b.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

加油站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483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加油站危险及有害因素分 析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加油站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汽油、柴油物质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易挥发性、易扩散流淌性、静电荷积聚性、有毒性等危险、危害特性,由于加油站经营过程中大量存储和销售汽油和柴油物质,决定了加油站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和中毒危害。 特别对火灾爆炸事故,一旦发生,不仅造成加油站内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的毁坏,而且会严重威胁加油站周围的居民和环境,带来较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加油、卸油、量油过程中违章作业。 2、设备或管道腐蚀破裂、安全保障设施不完善

等因素造成汽油等易燃物质泄漏蔓延。 3、有点火源而引发燃烧。 4、油蒸气比空气重,泄漏后易积聚在油罐观测口周围、地下管沟、低洼等地,遇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气体,一旦存在火源,即可发生爆炸事故。 加油站内点火源可能存在的主要形式有: 1、打火机或火柴等明火。 2、非防爆设备、电火花、汽车发动机、手机火花等。 3、静电放电、雷电放电、金属磨擦火花。 4、防雷、防静电接地失效等。 加油站作业中潜在的事故可能性分析 储油罐、加油机、卸油点等三大危险区主要的潜在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