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王熙凤语言艺术的鉴示

《红楼梦》中王熙凤语言艺术的鉴示
《红楼梦》中王熙凤语言艺术的鉴示

《红楼梦》中王熙凤语言艺术的鉴示

摘要: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在实施指挥、协调、组织等工作中,必然将自己的工作思路糅合成语言汇报给上级或传递给下属,这样才能有效地影响和动员被领导者,领导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女管家, 在管理中要面对各色人物,处理各种复杂和棘手的事情,她的语言机智、随机应变、诙谐幽默,能巧妙地化解各种矛盾,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她都能做到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王熙凤的语言艺术是通过领导活动体现出来的,这对当代女性领导语言艺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鉴示。

关键词:王熙凤;语言艺术;女性领导;鉴示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语言表达能力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个人事业的发展。《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登峰造极,尤其对王熙凤的语言描写,可以说达到了精绝无伦的奇妙境界,是小说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之一。王熙凤虽然读书不多,但通过历练能说会道、聪明能干,她的语言多是从社会现实生活中采撷而来,简明形象,生动俏皮,尤其善于领会贾府核心人物的心意办事。王熙凤具有用机智幽默化解尴尬,寓深意在巧言善变中的交际语言,使她具有了常人无法企及的语言魅力,通过研究凤姐的语言,就能体悟到凤姐语言的智慧。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作为女性领导在实施领导的过程中,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得体的语言表达,不仅能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更是事业发展必备的核心技能。

一、对上的语言艺术

在贾府王熙凤虽然书读的不多,但擅长察言观色、善于赞美,对上主要处理与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实权派人物的关系,并能很好的领会她们的意图,用得体的言语做到巧于应对,以获得上级的信任和支持。

在第三回初见林黛玉时,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

王熙凤信手拈来的两句话,确起到了语用的叠加效应,不仅赞美了林黛玉,而且也赞美了贾府的三姐妹。第一句赞美了黛玉的美貌,并自谦地说出了自己的孤陋寡闻。第二句话王熙凤通过黛玉间接赞美了贾母和迎春、探春、惜春。这句话的巧妙之处在于,在赞美黛玉的同时,也夸奖了迎、惜、探三姐妹,黛玉如此出色是由于像“嫡亲”的孙女。在以贾母为核心的贾府,王熙凤在赞美黛玉的同

时,每句话又是间接说给贾母听的,王熙凤非常明白,通过她向黛玉表明贾母对她的挂念,以及她在贾母心中的地位是很有必要,迎合了贾母和黛玉的心理需求。王熙凤没有直接告诉黛玉贾母是如何挂念她,此情此境会使贾母、黛玉和在场的人都比较难过,见面场景会处于悲伤情境。王熙凤却只用了一句“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王熙凤善于换位思考,把贾母的心里话通过自己表达出来,说明了贾母对黛玉的思念之情,也让众人看到了贾母的慈悲心肠。王熙凤虽然语言精短,却发挥了多重效果,首先夸赞了黛玉的漂亮,又巧妙地替贾母表达了对黛玉的牵挂,让初来乍到的林黛玉感到了亲情的温暖,还夸奖了贾家三姐妹的出众,王熙凤恰到好处的语言让赞美入情入理,恰到好处,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实用效果。

第七十二回,宫里的夏太监借口要置办房产,派人到贾府借用二百两银子,并承诺日后和以前借的一起归还。王熙凤从容出来应对,凤姐儿听了,笑道:“有的是银子,只管先兑了去。改日等我们短了,再借去也是一样。”

在人际交往中,除语言外身势语往往表达了人物内心更为真实的想法。在与小太监的对话过程中,可以看出王熙凤一直都是“笑道……”。她非常清楚,虽然面对的是小太监,但小太监的主子是夏太监,而此人是绝不能得罪的。当小太监说明来意后,王熙凤道:“有的是银子。”这句话真是用心良苦,但是为了维护贾府的面子,让宫里的元妃娘娘过的更好,必须打肿脸充胖子,来苦苦支撑贾府的颓势。王熙凤听到夏太监要在年底归还银两时,便道“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这句话表面听起来温和有礼,实质是绵里藏针,间接表明了贾府的态度,虽然没有催着还钱,但贾府的人也不是好糊弄的,让你拿了银子也不好受,日后得掂量些,自己最好能知趣一点,不要时不时到贾府来敲竹杠。

在职场中领导对他人的肯定和赞美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赞美他人时要把握好度,不能脱离实际一味地吹捧,成为奉迎和恭维。赞美人需要的是真诚而不是敷衍,赞美是一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赞美时可依据人物的不同特点做出恰当的赞美,根据不同的情景可采用具体清晰式或间接迂回式的赞美方法。赞美他人可以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增加其自信,形成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可见赞美他人是领导处理好人际关系、拓展业务面的必备技能。在工作中领导会面对两难境况,一言既能兴邦也能败国,小太监被凤姐的几句话给拨了回去,发挥了语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做到了既不违背上级的意图,又能让人看到王熙凤是处处为上级着想,让上级满意,偶尔奉承也都做到滴水不漏、不留痕迹。这些话语都体现了王熙凤时刻保持清醒而理智的头脑,具有大局意识,对上做到了不卑不亢,从容应对出现的各种情况,体现了女性领导应有的担当和素养。

二、对平辈的语言艺术

贾府中上有三层公婆,中有姐妹妯娌,关系盘根错节,王熙凤在与平辈相处中能放下架子,极尽调侃之能事,穿梭往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既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又化解了尴尬、解决了矛盾。

第四十五回中,迎春等人在大观园成立了诗社,但诗社缺少运转的费用,李纨出主意邀请凤姐担任诗社的监社御史。凤姐一听就知道来意,便笑道:“你们别哄我,那里是请我作监社御史!分明是叫我作个进钱的铜商。”

这句话是对各位小姐说的,开门见山,既直接又幽默。王熙凤面对小姐们使用了幽默的语言,戳穿了她们的“小把戏”,显得不仅亲切,又拉近了姑嫂之间的距离。当李纨接话后,王熙凤话锋一转,笑道:“亏你是个大嫂子呢!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

人的语言和思维是同步的,人际交往所使用的语言主要用于传递信息。王熙凤其实早已猜到,名为邀请担任诗社的监社御史,实为讨要诗社的费用,小姐妹可没有这样的心思,唆使众人的幕后主使定是李纨。王熙凤和李纨在贾府同为孙辈媳妇,享受的待遇理应是一样的,但因李纨情况特殊,贾母体恤其孤儿寡母,所以她的待遇高出了孙媳妇辈的规格。对于这一点王熙凤一直记在心里,正好遇到机会便倾述了出来,虽然是以带玩笑的方式,但是把心头的不满通过这种方式发泄了出来。封建宗法社会等级森严,妯娌之间和睦相处,不惹事生非是她们理应恪守的本分。王熙凤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语言表述中用了幽默诙谐的方式,而且点到为止。这一尺度一般人很难把控,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技巧,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符合中国人含而不露的语言风格。

第六十八回,贾琏偷娶尤二姐被发现后,王熙凤经过一番思考决定把尤二姐诓骗到贾府。凤姐精心安排之后,带了仆人来到了花枝巷。为了获得尤二姐的同情和信任,于是说道:“……我今来求姐姐进去和我一样同居同处,同分同例,同侍公婆,同谏丈夫。……”说着,便呜呜咽咽哭将起来。

从这段话来看,语言精炼,逻辑严密,鞭辟入里。王熙凤表现得谦虚和气,说话内容大到伦理道德,小到儿女私情,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其表演技巧炉火纯青,不愧是一位颇有心计的说服家。这些话略加留意便会发现,与凤姐平日里的语言习惯大不相同,凤姐平日里的语言基本是口语化的,然而这一段文字却极富文采,从这种强烈的语言反差来分析,王熙凤此番是做足了功夫,有备而来。她从两个方面说明自己并非出于嫉妒,一步步消除了尤二姐的疑虑,在谈话中她把尤二姐是否入住贾府与贾琏和自己的名声联系了起来,把这个责任巧妙的转嫁给了尤二姐。王熙凤一番精心设计的言辞,最终获得了尤二姐的理解与信任。

幽默往往在社交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幽默的语言极易打开社交局面,使气氛变得轻松而活跃,在遇到尴尬场面或意见分歧时,幽默诙谐的语言是紧张情境

中的缓冲剂,使交谈摆脱窘境或消除敌意。一个人事业上成功与否,不能忽视与平级之间的关系,王熙凤处世技巧对于平级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深有启示,平级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更重要的是面对同一上级,各有各的处事之道,平级间如果相处不好,是很难在工作中获得成功的,所以女性领导在交往中需要放下架子,恰当使用幽默谐趣的语言,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领导过程中说服无处不在,说服主要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在思想和行动上能够与自己保持同步,为实现组织目标减少阻力,但是每个人思想观点都与他的立场和利益紧密相关,不会轻而易举被人说服。作为领导者历来非常重视说服的作用,在历史上作为重要的沟通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女性领导需要凭借自己精湛的语言艺术,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统一上下级之间的思想,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三、对下的语言艺术

与上级保持一致是更好落实领导意图;与平级搞好团结是为了执行不受掣肘。对下王熙凤则是主人身份,既有权利上的优势又有心理上的优势,凤姐处理起来灵活多变,机智而不失威权。

第六回,寒冬临近,刘姥姥一家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眼看就要挨冻受饿,她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贾府这门亲戚,希望能得到些许接济。王熙凤和刘姥姥素不相识,当知道刘姥姥的来意后,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

为了打破初次见面时谈话的拘束,凤姐指出不认识是因为像刘姥姥这样的亲戚嫌弃他们,不肯常来走动,说这话并非是真心在责怪谁,而是让双方都有一个台阶下,让身份悬殊、互不相识的刘姥姥不再拘束。刘姥姥说家里穷不敢走亲戚,会给亲戚添麻烦,听着这话王熙凤的语言就更加贴合情境,便说也是借着祖上的恩泽,做个穷官而已,俗话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这句话暗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回了刘姥姥的话,通过寒暄自谦说明贾府的情况大不如前。另一层意思是谁家都会有穷亲戚,为后面的谈话做了铺垫,有了这句话刘姥姥的困难就有着落了。

得知刘姥姥一大早赶路还没有吃饭,凤姐一边安排刘姥姥先去吃饭,一边打发周瑞家的去请示王夫人。王夫人这次并没有见刘姥姥,但特意吩咐王熙凤不能慢待了她。王熙凤得到王夫人的指示后,便决定给刘姥姥作一次人情味十足的馈赠。

当刘姥姥吃完饭,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这段话的第一句属于客套话,虽然出自凤姐的真心,一听就知道是开场寒暄而已。第二句说明贾府目前的状况,是真实情况的流露,情真意切,毫不隐瞒。但是在旁人的心里这样的贾府是没人相信的,刘姥姥也不会相信。第三句话落到了实处,来解决刘姥姥的实际困难,虽然现今的情况大不如前,但是亲戚们有困难自然是要想办法接济的,就有了凤姐将王夫人给她丫头们做衣服的二十两银子给了刘姥姥,以解燃眉之急。王熙凤善于把握现实,以上三句话有虚也有实,既有真心也有假意,有实情也有隐情,所以从交往中的说话能力来看,无论是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还是用词的恰当性都分寸有度、恰当得体。

平儿拿来二十两银子,又拿了一吊钱,都送给了刘姥姥。凤姐又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这钱雇车坐罢。

这句话融入了凤姐的真情实意,是对刘姥姥的同情。另外一吊钱是王熙凤用自己的私房钱给的,苦难往往能激发人的悲悯之心,面对生存受到威胁的刘姥姥,王熙凤自然也不例外,她不忍心再让刘姥姥在寒冬里走着回家,或许就是在这一念之间,让一位内心坚如磐石的女领导多了一份人性中善的闪光点,也正是这样的机缘为巧儿也积攒了一份福报。

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女管家, 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与各类人要打交道,这使她见多识广,所以她的语言会根据不同的人物和情景做出相应的调适。贾府的里里外外,主子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下人丫鬟婆子仆妇,在职场中女性领导除了与上级、平级沟通之外,更多要与下级进行工作上的交流,而与下级的交往似乎更能体现领导的真性情。王熙凤虽是贾府的年轻女管家,正是大量下级的存在,才让王熙凤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具生活气息,超出了王熙凤形象本身,才使这位贾府的女领导折射出更广泛的现实意义。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为了确保交谈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氛围,应根据对方的文化水平、语言习惯等予以区别对待,更要善于换位思考,在工作中女性领导也需要通情达理,话说有分寸,讲究得体,让下级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达到领导的预期效果。

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语言表达仍是信息传递的重要形式之一,作为女性领导要使自己在单位里独挡一面,拥有良好的公众形象,其语言艺术显得尤为重要。《红楼梦》中成功刻画了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其出神入化的语言艺术,定格了她的经典形象,也为女性领导在文学作品中找到了文化参照系,可以得到语言艺术方面的启示。对于领导的语言艺术而言,很难找到一种模式化的方法去模仿,因为艺术本身重在一个“悟”上。文中列举的王熙凤的语言艺术,她的每一句都有特定的背景和情境,脱离了交谈的情景语境,所有的话毫无意义。女性领导学习她的不仅是语言的字句,而且是运用语言的智慧,领导的语言艺术需要在

工作中不断历练,最后内化为领导特有的思维风格,才能做到既富有学识又善于言辞,以期提高女性领导的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23—798.

[2]孙爱玲.《红楼梦》对话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何永康.红楼梦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4]陈开梅.王熙凤语言智慧对现代职业女性的启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09):69-72.

[5]徐秀花.王熙凤语言交际艺术探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01):187-189.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