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鉴赏作业

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鉴赏作业
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鉴赏作业

真正的伟大是各个方面都优秀

“三代一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首先我觉得王国维把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看做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做事立身,处世原则等等方面,

他们都是非常值得人们尊敬和学习的,所以才能称之为伟大。一个人的作品只是表象,我们更多地是能从他们的作品中读懂一个人,读出他们的故事,领悟他们的伟大。

首先我们来谈谈屈原。先秦时期,楚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以其高尚的爱国

主义情操和忧国忧民、正直高洁的人格品质,对后世的文人士子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先来看看屈原作品的优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这句话是大家用的最多的,知名度最高的了吧。“悲莫愁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这句话可以说也是名句了,讲的是:世上生离死别啊最悲伤,获得新的知

心人啊最令人欢畅。“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这个浅显易懂吧,屈原从他的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怀深深的打动着我。

但是屈原能被人们记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品质:爱国忧君,忠贞不渝。屈原的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他对故土的热爱,对国君的忠贞以及振兴国家的责任感上。诗人屈原鞠躬尽瘁,以楚国国事为重——在朝时 ,正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载“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而且在他的作品中也表现出“乘

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的行为,又如他的诗中自言:“忽奔走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通过这样的方式 ,实现强国富民;但是屈原遭受谗言被放逐,然而他仍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唯将君国的命运系于心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他虽然

被诽谤,但是他依然爱国。这也是千百年来屈原一直能够得到后世文人士子敬重和效

法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屈原的不仅作品非常好,而且做人的品质更是值得后人敬仰的,所以称之为伟大。

我们再来谈陶渊明,首先我们想到的一定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吧。在中学《语文》课本有《五柳先生传》一文,我们当时还背诵了。这篇传记是作者的自比,借虚构的艺术形象,公开表示与统治阶级的决裂、对当时混浊社会的鄙弃。这正是陶渊明人格精神的重要体现。还有《归去来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是陶渊明内心的写照。来看看名人对他的评价吧。“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这是伟大诗人杜甫对他的评价。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再谈陶渊明做人,他的品格。一是大济苍生的失落。陶渊明抱有“大济苍生”之志,只可惜生不逢时,怀才不遇。陶渊明经过四次做官四次辞官的十三年出仕与归隐的痛苦煎熬,最终明智地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躬耕自资的归隐生活。

第二个是安贫乐道,艰苦奋斗。陶渊明在官场混十三年,看到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不肯同流合污,自觉选择了“独善其身”的人生,比如这些诗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躬耕未曾替,寒馁常糟糠”都是可以表现他的安贫乐道,艰苦奋斗,他既不狂放,也不沉沦,他对人生对自然仍很执着,“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饮酒,游憩、弹琴、读书、赋诗、耕耘等平凡的现实生活,常常使他心旷神怡,更是他树立了在我们心中伟大的形象。

对于杜甫,我们一定记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句话,让我深怀对杜甫的敬仰,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杜甫就是靠对家国的忠诚卑贱地活着,英雄寸断,时时以热肠抱冷世,用寂寞的心温暖了几个世纪的壮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诗谁人不知啊~~!“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些都是表现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对现实官场的

不满,对人民的心痛。其实杜甫的名句太多了,都不知道怎么举例了。杜甫对各个阶

层的人,都做有相关名诗。对朋友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天末怀李白》”“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梦李白二首》“即使在自

己穷愁潦倒之际,依然关切漂泊失意的旧友。但是有时候我更加喜欢他的这种豪迈中

带了悲伤”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对家人呢?他写下了著

名的《月夜》:“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他之于戌边的战士:“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面对天灾人祸,他哀叹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岂闻一绢值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有时候我又喜欢他对生活细腻的观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所以说杜甫是一个全才,对生活的感悟太深,我们看着这些诗都会入神。他

的伟大在于发自内心的忧国忧民的感悟。最后说苏轼(话说苏轼还是我

的老乡)。他带给我们是他笑对人生的豁达。他一生坎坷,但在面对逆境时乐观的寄

情山水,不把挫折放在心上,依旧热爱生活。苏轼更以其面对逆境时那种从容坦荡、

豁达超脱,旷放乐观的人生态度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认同。燮星期《原诗》说:“苏

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晓景》“,”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庐山烟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这些都是苏轼寄情于山水的代表作。

“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西江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当他

面对困境,也能乐观处之。他宦海沉浮,屡遭贬谪,居无定所,流浪四方。但他在面

对接踵而至的挫折时,总是用一种极其乐观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生活!他热爱生活,笑

对人生。他是一个政治上的牺牲品,但他不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即使身处逆境,人

们想到他时,也总会流露出会心的微笑。因为他热爱生活,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因此他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不用我多说,他的伟大已经展现出来

了吧。

能被称之为伟大真的不容易,都说人无完人,但是他们都是拥有着自己的个性。都是值得我们去想象他们的思想高度,让自己也能超脱的忘我一次,谈感悟难免得谈

到自己,我感觉我是人生触底啊,从高处自由落体滚下来的,真不爽。收拾收拾心情,身处这样好的条件下,对自己说:加油吧!!!!

尊敬的兰sir:

您好!

我对这门课是非常感兴趣的,每次带的作业就基本上都没做,呵呵,不自觉的听起来,但是我又一次金工实习没有来,让人给替的。然后兰老师讲话也

是特别搞笑,什么相当于公安局长什么的,黛玉肯定不会跟宝玉说的“I LOVE YOU“,反正让课堂爆笑。然后我以前没有看过《红楼梦》这也让我学习了一

点嘛,然后纳兰容若可是人们心中的忧郁美男啊,您也讲了。我第一次认真看

那中什么川剧(您说川剧就是小儿科就会会什么变脸就没了,呵呵当时笑死了,颠覆了我的价值观啊,我一直觉得川剧不错嘛)昆曲这个东西不好说啊,我是体会不出什么艺术感的,反正你给我们看的那一段挺搞笑的,非常好玩,那个

丫鬟不想上课啊,教书先生还要考她,看她表情太搞笑了(第一次看这种东西)。你竟然还讲了禁书《金瓶梅》,当然您说它是被大英百科全是收录的好

东西。你将大概内容的时候,你的用词经常爆笑全班。最后的唐诗,比较喜欢

听你将其中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还是《红楼梦》吧,因为没有读过,算是遗憾吧,大学四年里

一定要读一遍。都还好吧,没有不感兴趣的。反正你每次都会到了九点半才下课,真的每次最后才点名啊。我觉得吧,您可以讲讲楚辞什么的,多抒情啊。

其实大家都喜欢听故事的。

我觉得您的教学方法没什么可以挑剔的,挺好的。就是希望多放点视频啦。我经常逛逛的一个学术科研(我是工科生啊,伤不起)论坛里也是有关文学的板块,这个论坛叫:小木虫,里面有个叫文学芳草园的板块吧,反正各个方面

的都有啦,有空老师去看看吧。

最后祝老师的课越办越好~~~

《中国古代文学名作鉴赏》课程结业论文

教师:兰毅

学生:刘涛

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学号:201102060217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高二年级组郑思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 格: 2、激发学生课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展文学知识,修炼 文学素养; 3、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培养学生正确的 价值观和独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不能类型的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制造人物命运的 原因; 2、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下曾经在课本中学过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并简要分析下

这些形象的人物性格 二、初步感知 接下来用四个课时分四个方面归纳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 1、中国古代才女; 2、被誉为“红颜祸水”的女性; 3、聊斋中的女鬼; 4、中国古代妓女。 三、中国古代才女 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卓文君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音乐鉴赏作业

理工学院药学王涵向 10L0152170 巾帼英雄——我心中的旋律 小学的时候,老爸给我买了由迪斯尼制作的动漫音乐剧《花木兰》,其幽默的故事情节,夸张的人物造型,优美、深情或激昂、活泼的旋律深深地吸引了我,喜欢音乐的我时不时哼上几句片中的音乐,其配音演员也有我们家喻户晓的人物,比如英俊的男主角李翔是由成龙配音的,滑稽搞怪的小龙木须是由陈佩斯配音的,而我们的女主角花木兰是由许晴配音的,从小到大我看了n遍,每一遍都会发现新的笑点,可谓让我百看不厌。 故事这样开始的,花木兰是个爽朗率真的女孩儿,她的家人一心张罗着给她找个好婆家,这不,她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见媒婆,活泼大方的花木兰心里其实是很忐忑的,音乐响起,她唱的歌表达了其此刻的心情:“老祖先保佑我,千万不要让我出差错,不能有辱传统的家风,爹爹会以我为荣” 可惜天不遂人愿,由于一只蛐蛐从中捣乱,媒婆被整得很狼狈,从而迁怒于花木兰,使她在媒婆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最终导致安排相亲一事彻底泡汤,她非但没给家里争光,还让家人很丢面子。灰溜溜回到家里的花木兰不敢面对父亲期待的眼神,此时她唱了一首歌,我很喜欢这首《倒影》,深情婉转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看看我不是爹娘身旁的乖女儿难成温顺新娘,我不愿为出

嫁装模作样,可若是违背家族礼教三从四德定会使全家心伤,那是谁家姑娘在凝眸将我望,为何我的影子是那么陌生,无论怎么装扮无法将真心藏,何时才能见到我用真心歌唱何时才能见到我用真心歌唱。 父亲看了看失落的女儿,马上明白 了事情的结果,他没有直接安慰女儿让 其再接再厉,而是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 话:“看今年的花开的多好啊,可是你 看,那一朵还没开,我相信,它开了以 后一定是万花丛中最美的一朵。”是啊, 父亲对女儿的爱和信任表露无遗。 在他们一家人过着相安无事,其乐 融融的时候,战争的号角拉响了,匈奴 入侵北方边境,皇上下旨每家出一名男 丁应征入伍保家卫国,花木兰家里的男 丁是他那在以前在战争中负过伤的年 迈老父,让父亲上战场她有千万个不愿 意,看着父亲倔强的身影,她难过之心 溢于言表,晚上与父亲发生争执,明明父亲的身体已经不允许其上战场,可是屡劝无效,父亲坚持保家卫国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暴风雨中,花木兰伤心地跑出家门,那一晚她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片中在该情节播放的是铿锵有力的旋律,当晚,他扮成男装,混入军营,花家的祖先为了保护木兰,便派出了心地善良的木须从旁帮忙。在军营里,各类人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期末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 1.“古体诗”与“近体诗”概念辨析 (1)区别: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相对唐宋而言)。在唐 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 为古体诗。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 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其中每首四句的为绝句,每首八句的为律诗,每首超过八 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 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 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 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 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 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 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 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 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 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 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 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 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 “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 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 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2)联系: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 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 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 《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 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 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 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 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 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2第一次作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2》第一次作业 一、基本知识 1.形成于北宋初期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是()()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出自柳永的( ) 3.王安石词的代表作品是 ( )。 4.元代四大爱情剧包括:()5.中国戏剧最早走出国门,介绍给欧洲的一部戏剧是纪君祥的()。 6.《墨梅》是王冕的作品,诗中有名句( )。 7.贺铸《青玉案》中的名句是() 8.“历城二安”、或“济南二安“是指( )和( )。 9.宋末爱国诗人的代表是( )和( )。 10.康进之《杂剧》代表作品是( )。 11.小山乐府的作者是()。在散曲的发展史上,小山的地位足与马致远相提并论。 12、中兴四大诗人指的是()。 13、《论诗绝句三十首》的作者的金代著名文学家()。14江西诗派的开创者是()。 15 “辛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一陈三刘指的是() 16《梧桐雨》的作者的()。他还有一部爱情喜剧是()。 17 关汉卿爱情婚姻剧主要有()。 18 .郑光祖的杂剧代表作是(),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19()的作品风格被形容为“六一风神”。 20、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的名句有:“小楼一夜听春雨,()。 21、张养浩的散曲代表作是(),中有名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22、康进之《杂剧》代表作品是()。 二、名词解释。 1“稼轩体” 2后山体 3中兴四大诗人 4诸宫调 5“六一风神” 6散曲 7半山体 8江西诗派 9大晟词人

10山谷体 三、问题简答 1.欧诗的特征和贡献 2.姜词的主要贡献 3.《倩女离魂》的艺术成就 4范仲淹词的成就与影响 5.如何理解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6.马致远的《汉宫秋》在艺术上的特色。 7.苏轼革新词体的主要贡献 8.欧晏词的主要特征。 9.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10.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1.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四、问题论述 1结合作品论述苏轼与辛弃疾词抒情风格的主要区别和原因。2辛词的艺术成就 3论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注:期末试题题型及分值比率: 基本知识20% 名词解释 20% 问题简答30% 问题论述30%

音乐鉴赏作业

《音乐欣赏》作业 1、音乐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2、交响乐队的基本配置有哪些? 贝斯吉他(是最基本的) keyboard 3、交响乐《命运》的作者是哪位?作品表达了一种怎么样的情绪变化? 贝多芬体现英雄主义精神精神,具有强烈的英雄性格的杰出的代表。以“通过斗争,走 向胜利”深刻,鲜明的体现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革命人民的的伟大理想,而且在《第五“命运”交响曲》中贝多芬还完成了交响乐创作的一次革新,他使交响曲的复杂、庞大的结构服从于一个主题思想——通过斗争走向胜利有机的贯穿于戏剧性矛盾冲突的整个发展过程,各乐章之间也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4、交响乐《蓝色狂想曲》的作者是哪位?作品在古典音乐的基础上融入了什么样的新的音乐元素? 乔治·格什温《蓝色狂想曲》是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写的类似单乐章的协奏曲作品,其 中主题的即兴式表达同交响性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黑人布鲁斯音乐的调式及和声因素、爵士音乐的强烈的切分节奏和滑音效果,都赋予这部构思独特的作品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格什温在这部作品中,对那些情绪全然不同的段落的安排,如抒情性与戏剧性,舞蹈性与歌唱性的对置,也颇具匠心。

5、歌唱的形式有哪些?每种列出一部作品。 独唱:一个人单独演唱歌曲,称为"独唱"。人声分类中的任何声部都可以担任独唱。演唱时一般用钢琴或小乐队伴奏,有时还可加入人声伴唱。独唱要求演唱者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较好的歌唱技巧,独唱者是音乐作品的解释者和表现者,他(她)直接运用"声"和"情"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2)齐唱:很多人一起演唱单声部的歌曲,称为"齐唱"。齐唱的人数多少不限,可以是男女混声齐唱,也可以是男声齐唱或女声齐唱。齐唱时,可以用乐器伴奏,也可以不用乐器伴奏。齐唱要求歌声整齐、统一、宏亮。齐唱歌曲大都富于战斗性和号召力,是群众歌咏活动中的主要形式。 (3)合唱:将许多人分成几个声部,同时演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曲调的歌曲,称为"合唱"。常见的合唱形式有:混声二部合唱(由男女声混合组成),混声四部合唱(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同声合唱(分男声、女声、童声的二部、三部合唱)等形式。合唱一般用钢琴或乐队伴奏,但也有不用乐器伴奏的,称为"无伴奏合唱"。合唱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讲究整体音响的谐和与协调,要求各声部的音色相应统一,音量相应平衡,各声部的出现有层次。另外,对各声部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都有严格的要求。 (4)领唱:在齐唱或合唱中,由一个人单独演唱一个乐段或一些乐句的,称为"领唱"。领唱部分一般与齐唱或合唱部分构成呼应,形成对比。 (5)对唱:两个人或两组人作对答式的演唱,称为"对唱"。对唱有男女声对唱,男声对唱,女声对唱等形式。对唱大多是单声部歌曲,气氛热烈而欢快。 (6)重唱:多声部的歌曲每声部只有一人(或二人)演唱的,称为"重唱"。重唱有男女声二重唱,男声或女声重唱(包括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形式。重唱和对唱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重唱是以多声部(两个声部或两个声部以上)的形式出现。但是有的歌曲往往将对唱和重唱结合在一起。如黄河大合唱中的《河边对口曲》,先是甲、乙两两男声对唱,然后将甲、乙两个曲调叠置起来,组成重唱。 (7)轮唱:将许多人分成两个或三个、四个声部,各声部相隔一定的拍数,先后演唱同一曲调,称为"轮唱"。轮唱时,各声部形成此起彼落、相互呼应的热烈气氛。这种手法叫做"卡农",是复调音乐的一种。 (8)小组唱:一个小组的人同时来演唱一首单声部的歌曲,称为"小组唱"。小组唱实际上是齐唱的一种形式,只不过人数较少而已。如果演唱的是多声部歌曲,则称为"小合唱"。 (9)表演唱:演唱歌曲时,边唱边做动作,这种有动作表演的演唱,称为"表演唱"。表演唱在演唱方面往往采取对唱或小组唱形式。 (10)大联唱:围绕一个特定的专题,选择内容有关的歌曲,并采用诗朗诵或乐曲联奏等方法,将各歌曲连贯起来进行演唱,称为"大联唱"大联唱不一定局限于齐唱,可能还包括独唱、合唱、轮唱等多种声乐演唱形式。中西乐器知识骨哨、编钟、古琴。 6、各列举一位女中音、男高音歌唱家及其作品。 《被遗忘的时光》——蔡琴 恩里科·卡鲁索《塞维利亚理发师》 7、舞蹈《两棵树》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学(一)在线作业

中国古代文学(一)习题 1.第1题 《尚书》书名的意思是()。 A.高尚的书 B.上古之书 C.时尚之书 您的答案:B 2.第2题 标志着五言诗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 A.《孔雀东南飞》 B.《陌上桑》 C.《古诗十九首》 D.《行行重行行》 您的答案:C 3.第3题 曾在当时引起轰动,以至产生“洛阳纸贵”说法的文学作品是()。 A.左思《三都赋》 B.张衡《两京赋》 C.司马相如《子虚赋》 您的答案:A 4.第4题 纯记人物轶事的小说,最早的是()。 A.西京杂记》 B.《世说新语》 C.《语林》 D.《小说》 您的答案:C 5.第5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诗()。 A.《短歌行》 B.《篱里行》 C.《龟虽寿》 D.《观沧海》 您的答案:C 6.第6题 所谓“先秦文学”是指()。 A.从上古至秦统一前的文学 B. 从上古到秦朝灭亡前的文学 C.先于秦国建国时期的文学 D.指秦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您的答案:A 7.第7题 《诗经》作品的创作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C.上古至春秋中叶 D.西周初至战国时期 您的答案:B 8.第8题 提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观点的文论作品是___________。 A.《与杨德祖书》 B.《典论·论文》 C.《诗品》 D.《文心雕龙》 您的答案:B 9.第9题 李斯《谏逐客书》写作时间是____________.。 A.战国末年 B.秦王朝已建立 C.秦王朝将亡之时 D.春秋未期 您的答案:A 10.第10题 《阮步兵集》的作者是()。 A.阮籍 B.阮元 C.阮瑀 您的答案:A 11.第26题 《洛神赋》的作者是()。 A.曹操 B.曹植 C.张衡 您的答案:B 12.第27题 北朝散文的代表作不包括()。 A.《水经注》 B.《文心雕龙》 C.《洛阳伽蓝记》 您的答案:B 13.第28题 郭璞的代表作是()十九首。 A.《咏怀诗》 B.《咏史诗》 C.《游仙诗》 您的答案:C 14.第29题 开东汉后期抒情小赋先河的是()。

北语 20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作业_1234

20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作业_1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20道小题, 总分值80分) 1.《秦中吟》十首是()的代表作。 A. 元稹 B. 王建 C. 李绅 D. 白居易 答:D 131 > 9666 > 2906 2.楚文化中()主宰一切。 A. A天命观 B. B人本论 C. C君权神授 D. D民重君轻 答:A 3.《上阳白发人》的作者是()。 A. 元稹 B. 张籍 C. 王建 D. 白居易 答:D 4.韩愈《山石》的第一句是“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其中“荦”字的读音应该是什么? A. Aying B. Brong C. Chun D. Dluo 答:D 5.“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是下面哪位诗人的诗句? A. A曹操 B. B阮籍 C. C曹植 D. D谢脁 答:C 6.“游刃有余”这个成语来自()。 A. 《晋楚城濮之战》 B. 《世说新语》 C. 《养生主?庖丁解牛》 D. 《史记?李将军列传》 答:C

7.()的创作,奠定了建安诗歌慷慨悲凉的基调。 A. 曹操 B. 曹丕 C. 曹植 D. 孔融 答:A 8.晋人通达不拘,随性所至,《世说新语》曾载哪位名士雪夜访友,造门不入而返? A. A王羲之 B. B王献之 C. C王徽之 D. D戴安道 答:C 9.“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哪位词人的词句? A. A韦庄 B. B冯延巳 C. C李璟 D. D李煜 答:D 10.刘禹锡《秋词》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最后两句应该是什么? A. 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B. 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C. C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D. D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答:A 11.王勃《滕王阁序》中有“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里的彭泽我们大家都知道是指陶渊明,那么“临川”指的是谁呢? A. A谢灵运 B. B曹植 C. C庾信 D. D左思 答:A 12.楚辞是以楚地方言所写的诗歌,指()时代楚国地区的一种新诗体。 A. 战国 B. 春秋 C. 西汉 D. 东汉 13.高适边塞诗的代表作是()。

音乐鉴赏答案

给我最爱的老婆音乐鉴赏答案 音乐鉴赏的误区 1 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是因为音乐不具有:() A、视觉性 B、语义性 C、表达性 D、标准性 正确答案:B 2 下列哪一项是音乐音响的基本属性:() A、语义性 B、视觉性 C、非视觉性 D、美学性 正确答案:C 3 中国音乐教育和普及工作中基本以下列哪一项为核心:() A、音乐解说 B、音乐感知 C、音乐内化 D、音乐创作 正确答案:A 4 欣赏音乐是指能够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形式解说音乐。() 正确答案:× 5 听不懂音乐不一定是因为我们不具备音乐细胞和音乐修养。()正确答案:√ 音乐的艺术本质 1 《音乐通论》是下列哪一位音乐大家的著作:() A、廖辅叔 B、莫扎特 C、廖尚果 D、萨利埃里 正确答案:C 2 下列那哪部作品是青主先生的音乐专著:() A、《乐话》

B、《大江东去》 C、《我住长江头》 D、《清歌集》 正确答案:A 3 音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 A、视觉 B、语言 C、听觉 D、情绪 正确答案:D 4 音乐仅仅是听觉的艺术。() 正确答案:× 5 音乐可以细腻、微妙、直接、及时地表达人类情感。()正确答案:√ 音乐审美的基本观念 1 体验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方式是:() A、认真聆听音乐 B、参照解说体会音乐 C、体验微妙的情绪变化 D、学好理论知识 正确答案:C 2 哪一种方式可以描摹人类情绪的变化:() A、文学 B、语言 C、音乐 D、美术 正确答案:C 3 《鲍列罗舞曲》是哪位作曲家的著作:() A、拉威尔 B、亨德尔 C、巴赫 D、莫扎特 正确答案:A 4 音乐可以表现出人类多种多样的情绪。()

中国古代文学作业

1.第1题 。)清代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 A.张惠言 B.朱彝尊 C.陈维崧 D.纳兰性德 您的答案:A 2.第2题 )人。李清照是今( A.河南 B.江西 C.湖南 D.山东 您的答案:D 3.第4题 《桃花扇》的基本故事是()。 A.李甲和杜十娘的爱情故事 B.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 C.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D.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您的答案:C 4.第5题 元末杨维桢以诗得名,其乐府诗多揭露社会黑暗,竹枝词则饶有民歌风味,当时人称他的诗歌为()。 A.铁笛体 B.东维体 C.铁崖体 D.廉夫体 您的答案:C 5.第8题 下列作家不属于金代的是()。 A.蔡松年 B.党怀英 C.吴激 D.刘因 您的答案:D 6.第10题 竟陵派提倡的诗风是()。 A.典雅工丽 B.幽深孤峭 C. 清新自然 D.温柔敦厚 您的答案:B 7.第11题 )提倡的口号。“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 A.公安三袁 B.袁枚 C.前后七子 D.沈德潜 您的答案:C 8.第12题 )《窦娥冤》的作者是( A.马致远 B.关汉卿 C. 白朴 D.王实甫 您的答案:B 题14.第9. 。)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 A.李贽 B.袁宏道 C.钟惺 D.谭元春 您的答案:A 10.第15题 )退隐石湖时所作。《四时田园杂兴》是(

A.范成大 B.杨万里 C.陆游 D.张耒 您的答案:A 11.第17题 )。桐城派后期的中心人物是(A. 方苞 B.曾国藩C.魏源D.梅曾亮 您的答案:B 12.第20题 )是研究元杂剧最早的珍贵资料。钟嗣成的( A.《青楼集》 B.《录鬼簿》 C.《曲律》 D.《元曲选》 您的答案:B 13.第24题 ()编刊《六十家小说》,即《清平山堂话本》,成为最早的话本专集。 A.洪楩 B.凌蒙初 C.陆人龙 D.冯梦龙 您的答案:A 14.第29题 。)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 A.格调说 B.神韵说 C.肌理说 D.性灵说 您的答案:B 15.第35题 《娇红记》是部爱情剧,作者()。 A.孙钟龄 B.汤显祖 C. 孟称舜 D.李渔 您的答案:C 16.第38题 。)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 A.黄庭坚 B.杜甫 C.陈师道 D.陈与义 您的答案:B 17.第39题 晏几道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词写与歌女重逢时的情形,今昔对比,百感交集。此词的词牌名为。》《 A.鹧鸪天 B.临江仙 C.踏莎行 D.木兰花慢 A 您的答案: 18.第40题 )的作品。《白石词》是( A.姜夔 B.吴文英 C.辛弃疾 D.李清照 您的答案:A 19.第42题 。》柳永流传至今的词作共二百多首,其词集名为《 A.乐章集 B.花间集 C.珠玉词 D.小山词 您的答案:A 20.第44题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是黄庭坚《》中的诗句。 A.登快阁 B.寄黄几复 C.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D.题竹石牧牛 您的答案:A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亭"意象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总要借助大量意象的组合来描绘一定的环境,渲染一定的气氛,进而表达、抒发某种情感,在这些含量丰富的意象之中,亭意象是意象群落中审美意蕴较为丰富的一种。而亭意象的审美意蕴主要通过外观造型、色彩调配和意境等方面表现出来。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亭意象审美意蕴的研究,可以从中体验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和精髓。 关键词:亭;亭意象;亭意境 亭子作为一种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频繁出现,尤其是魏晋南北朝之后,亭子大肆修建,文人墨客多在有亭子之处或宴会、游玩,或观景格物,或送别亲友,总之,亭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气质。亭意象是众多意象中的一个,深刻地挖掘其意义,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感受国学的魅力。要比较全面的了解亭子这一意象,需从造型、色彩、景观和意境来解析。 一、造型之美 亭是无墙、无门、无窗但有顶且顶的样式十分丰富的一种建筑物,它具有空间开敞、内外通透、灵巧别致、形象鲜明、飘逸洒脱,居高傲视等特征。亭的外观美被文人们充分地发掘了出来,常被比喻为君子傲视独立的形象,代表一种开放的姿态和广阔的空间与宽阔的胸怀,其意象也因造型上的特征而具有卓尔不群、飘逸灵动的美,生发出通透、轻灵、飘逸、超拔等审美蕴涵。 1. 空灵览翠———通透之美 亭无墙、无门、更无窗,四面通透,既能八面迎风,又可远望群山、近观池鱼,坐、站之间,即可深察万物、悟天地宇宙之理。不像宫室馆阁将人几乎封闭与其中,让人无法将视野引向宇宙自然,引向天地万物,使人在获得了安憩的同时,可以观照外部宏大宽广的世界。 由于亭具有无墙、无门、无窗的特性,游客在亭中观景,视线不会受到遮蔽,视野就显得特别开阔,又因为亭多建在高处,立于其中,远景近景皆在眼底,所以通透的亭成为了观赏远山近水的绝佳平台,古人也将其把亭赏景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亭在诗文中也因此具有了高敞、空灵、通透的意象特征。充分体现这些特征的诗歌有很多,如陆游在其作品《巴东令廨白云亭》中说:“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1](P52)韩愈《诸亭》云:“莫教安四壁,面之看芙蓉。”[2](P850)此二者都说其虚设四壁,可以远观的功能。宋朝杨万里在其诗歌《晚登净远亭》中说道:“簿书才了晚衙催,且上高亭眼暂开。野鸭成群忽惊起,定知城背有船来。”[3](卷七十二)言公务冗繁无趣,登高亭开倦眼,;唐鲍君徽《东亭茶宴》:“闲朝向晓出帘栊,茗宴东亭四望通。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言因亭通透而可以极目四望,远眺四周的城池山色而不被障目。唐刘禹锡《洗心亭记》:“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4](P84)亭因适乎目而适于心,目无阻拦而心中豁然清爽,亭的空灵能让人的心洗尽覆在其上的杂尘,这就不仅仅停留在观赏的层面上了,而是由目转心,亭的通透之美感染了诗人,使壅塞的内心变得透亮。又如明李东阳《南山草亭记》载:“邑人陈君德修居东北隅,尝诛茅构亭适际山半以周览宇宙,流观江湖,凭 几据榻,则目迴颈,间有舟车杖履旬日之所不能至,盖兹山之尤胜者也。”[5](卷三十一)在亭中而可“周览宇宙”,放目四顾,可以看到“舟车杖履旬日之所不能至”的风景,也是因亭的通透之故。文人喜欢在亭中观览,源自于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和去蔽的追求。 2.有亭翼然———飘逸之美 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在其作品《醉翁亭记》中曾这样描写亭的外观:“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6](P357)“翼然”,这就是亭的外部特征给欧阳修

音乐鉴赏课作业

欧洲音乐巴洛克时期两位音乐家部分音乐的比较 《D大调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创作的卡农和吉格》与 《g弦上的咏叹调》之对比 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之所以称这一时期为巴洛克,是由于一时期音乐表达的技术及方式基本上有它一定程度的共同点,所以用此名词来标志,并无特殊的意义。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法语,追本溯源是葡萄牙语,意谓形态不圆的珍珠。是巴洛克末期评论家们在评论此一时期的音乐时所首先使用的,而且一般含有贬意,指粗陋曲、奇异的、夸张的音乐。巴洛克之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们趋于将音乐语言简化和规范化,在他们看来,巴洛克音乐过于夸饰而不够规范。因此巴洛克一词被评论家用来指十七世纪及十八世纪前期的艺术及音乐作品。 关节词:巴洛克卡农帕赫贝尔巴赫咏叹调 先介绍一下第一位作者。1653 年9 月,在德国东南部的美丽小城——纽伦堡,诞生了一个名叫约翰?帕赫贝尔的可爱小男孩。尽管这个小男孩天资聪明,对音乐极富灵性,但谁也没想到他会对德国音乐乃至西方音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小帕赫贝尔先后师从于海因里希?施威默和克尔学习管风琴与作曲。23 岁时出任埃森纳赫宫廷乐师,显示了非凡的才华。在埃森纳赫,他结识了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父亲,并很快成为巴赫家族的亲密朋友。1695 年,再次回到故乡纽伦堡,直至1706 年逝世。帕赫贝尔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管风琴教学和创作上。他是西方管风琴中德学派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其众赞歌自成一体,对巴赫以及以后的音乐家影响深远;然而历史却和大家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这位多产作曲家可能也没有想到,在众多的作品中,流传至今并为世人奉为经典的却是他的悠然之笔——《D大调卡农》。这首卡农曲的全称是《D大调卡农与吉格》,作曲家还在乐谱的扉页注明“为三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或弦乐队而作”。事实上,这部作品是由卡农和吉格两支曲子而组成,最为著名和广为流传的还是卡农部分。即虽然该作曲家可能曾写过不少音乐,但是只有这首《D大调卡农》流传下来,所以我这里也只介绍《D大调卡农》以代表他。 这首音乐目前通称为《卡农》。如果你到互联网上搜索,打上“卡农”这个关键词,就能搜到这首歌。 实际上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

北语20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3答案

20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25 道试题,共100 分) 1.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是南北文化合流的产物 B.B受到楚国民间巫歌的影响 C.C是屈原所创作的诗歌 D.D受到楚国地方音乐的影响 答案:C 2.作品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过程中种种社会矛盾,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和深切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其作品被称为“诗史”是__。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答案:B 3.“建安七子”中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的是谁? A.A王粲 B.B刘桢 C.C孔融 D.D徐干 答案:A 4.武帝好神仙,读了司马相如的一篇赋很欢喜,"缥缥有凌云之气",这里说的是哪一篇赋? A.A《子虚赋》 B.B《大人赋》 C.C《上林赋》 D.D《长门赋》 答案:B 5.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是四家诗中的哪一家? A.A齐诗 B.B毛诗 C.C韩诗 D.D鲁诗 答案:B 6.《春秋外传》指的是哪部书__ _。 A.《谷粱传》 B.《公羊传》 C.《左传》 D.《国语》

答案:D 7.以下不属于汉代逞辞大赋的特点的是____。 A.润色鸿业(歌唱太平) B.多取材于京都帝王生活 C.结构谨严,词汇丰富,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 D.尊重个性和个人的真实感受 答案:D 8.《劝学篇》是____的优秀代表作,强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A.韩非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答案:C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答案:A 1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作者是____。 A.刘禹锡 B.杜牧 C.李商隐 D.柳宗元 答案:C 11.“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这是先秦对____功能的精确概括。 A.《左传》 B.《尚书》 C.《诗经》 D.《离骚》 答案:C 12.成语“叶公好龙”出自__ _。 A.《说苑》 B.《新序》 C.《新书》 D.《越绝书》

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简称"文体"。常 见的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小说剧、寓言等。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 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古代文学作品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 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 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 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原是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 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 羲的《原君》。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说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 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 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 生借书说》。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 《过秦论》等。

电影音乐赏析作业

《勇敢的心》电影音乐赏析 《勇敢的心》这部影片以13-14世纪英格兰的宫廷政治为背景,以战争为核心,讲述了苏格兰起义领袖威廉华莱士与英格兰统治者不屈不挠斗争的故事。 影片开头便响起了深邃、宽旷、荡气回肠、悲壮的苏格兰风笛声,引导着我们穿越于苏格兰高地的如史诗般的景色之中。广阔的湖面,高低起伏的山地上覆盖着一层蔚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壮阔的白云,音乐与画面相辅相成、润物无声、不留痕迹地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空背景。短短的不到2分钟时间里,导演将画面、背景音乐、旁白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历史沉重感的意境。 当小威廉看到父亲的尸体被车运回来时,苍凉的背景音乐渲染出淡淡的悲怆、伤感的气氛,表现出了小威廉懵懂年少时失去父亲的悲惨痛苦的感情。小威廉想哭却极力忍住眼泪,坚强且坚韧。 父亲葬礼结束时,参加葬礼的小女孩小美挣脱母亲的手,摘下一朵紫色的茉莉花给小威廉。此时优美而恬静的苏格兰风笛声响起,深情而又富有浪漫,并带有浓郁的英伦风情,没有一句台词,只有单纯而清澈的音乐在空气中飘荡,带有丝丝颤抖。小威廉失去父亲后的忧伤和两小无猜的纯真友爱在风笛声中蔓延,带给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旋律中也蕴涵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当人们向小威廉的父亲告别并火葬他时,片头的风笛旋律又响起,清脆而哀伤,表现了人们对亡人的怀念之情和人们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自由的渴望。小威廉睡梦中与父亲的对话的主题正是让其勇敢抗争到最后的动力——自由。 多年后,长大后的威廉与小美在一个乡村聚会上又一次相逢,并很快熟识起来。威廉在一个“小风细雨”的傍晚约美伦——葬礼上的女孩出来“转转”,在欢快、愉悦的《Wallace Courts Murron》音乐中,梅伦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跳上了威廉的马,和他一同奔向美丽、一望无际的绿意葱葱的大草原。此时,欢畅、轻盈的苏格兰风笛再一次响起,把这对重逢男女激动、快乐的心情衬托的淋漓尽致。这两处苏格兰风笛曲的运用,恰如其分的抒发了威廉威廉与梅伦之间相互爱恋之情,将他们两个人内心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使我们体会到了一段没有杂质的纯洁爱情。而当梅伦被杀害后埋葬梅伦的场面,风笛曲哀怨,悠长,低沉。再加上画面上悲痛的人们,使得这部影片对于爱情的宣扬达到了极致。起初爱情的美好、甜蜜、温馨、纯洁,后来爱情终结的突然、无情与悲惨。这两个场面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一个悲剧爱情的故事。苏格兰风笛的运用恰恰为这种强烈对比的营造出了单凭画面无法达到的氛围和情感,深化了悲情爱情的主题。 王妃伊莎贝拉被国王委派和威廉进行谈判,当谈到威廉以前的爱人时,背景音乐———苏格兰风笛又再一次响起,表达出了华莱士对他以前爱人深沉的爱,并反衬出了威廉这个英雄人物内心的脆弱,同时也表达出了其对于自由的渴望,对于英王残暴统治的不满。在苏格兰风笛的衬托之下,威廉的身上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情感——爱与恨。 当英格兰骑兵出现的时候,影片中马蹄声被放大,用沉重的音响效果预示着一场残酷、惨烈战争,同时影片背景中灰暗的天空和云层,淋漓尽致地衬托出了英格兰军队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渲染出一种恐怖的气氛。 最后影片结尾的一曲《Freedom》令人震撼。当威廉使尽全身力气,高喊出“自由”的时候,音乐激情且激荡。而后罗伯重新带领苏格兰人民开始了为自由而战的序幕,当威廉的自由之剑划过天空,当悠长、高昂的苏格兰风笛再次响起时,苏格兰人民都感受到了悲痛和激励,渲染出一种纯粹的英雄精神和它的影响力,激励着他们每一个人为了自己、为了苏格兰的自由而去争斗,去献出自己的生命。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创作背景]这是王勃供职长安时写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因送别对象赴蜀地做官,诗中表现出的气象与一般送别诗不同。 [鉴赏步骤] 首联点明送别之处和友人即将宦游之地,背景苍茫,气势雄伟,渲染出送别的气氛,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颔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动之以情,说你我同是宦游之人,离别在所难免。 颈联写对友人的鼓励,喻之以理。其妙处:既申述了作者对离别的看法,又揭示了人生的道理,情理兼融,富有概括性;一扫一般离别诗中的悲凄情调,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情怀;化用曹植诗句,但较之更精炼更含蓄。 尾联写对友人的劝勉,劝他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象小儿女一样流泪沾巾。 [写作特色] 全诗以"离别意"为诗眼,分别抒写了送别时对友人的安慰、鼓励、劝勉等不同的感情层次,境界开阔,情调高朗,表现出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从章法来看,首联扣住题意,颔联加以承接,颈联转出新意,尾联就题结束,完全符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则。从韵律来看,全诗押平声韵,首句入韵,平仄安排也基本符合律诗要求。可见这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言律诗。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思想内容]《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征战军旅之事。此诗抒写报国立功的慷慨之气。 [鉴赏步骤] 首联交代从军的原因。战争由敌人入侵引起,而且烽火已传到京城,说明军情紧急;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心情自然不能平静,产生从军报国的念头。这为全诗定下豪迈雄放的基调。颔联写出师场面的威武。"牙璋"、"铁骑"连同上下文中的"烽火"、"军旗"、"战鼓",是古代战争题材不可或缺的意象;"凤阙"、"龙城"象征敌我双方,空间跨度大;"辞"、"绕"表明用兵神速。 [鉴赏步骤] 颈联写战斗场面的激烈。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表现:大雪纷飞,军旗上的彩画为之暗淡;北风怒吼,夹杂着进军的战鼓声。这一联写战斗激烈,不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尾联以书生投笔从戎作结,进一步表现了报国立功的思想情怀。 从军行 [写作特色] 这首边塞诗没有正面描写环境的艰苦和战斗的激烈,而是集中歌咏青年书生投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尚武精神和壮烈情怀。 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语调刚健,笔势飞动,充分表现了强烈的书生意气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17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作业_2

17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作业_2 交卷时间:2017-08-16 15:20:04 一、单选题 1. (4分)湘夫人第二部分写()。 A. A追求 B. B相聚 C. C分手 D. D离别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1.2 文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2. (4分)关于《战国策》的说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 A它的作者是刘向 B. B又名《国策》、《国事》、《事语》等 C. C主要记录了战国进谋臣、策士游说诸候的言论行动 D. D行文中多用排比和比喻,夸张渲染。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1.2 文 收起解析

解析 3. (4分)“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下列哪位诗人的诗句? A. A曹植 B. B谢灵运 C. C鲍照 D. D曹操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4. (4分)以下不属于李白诗歌特征的是()。 A. 对“我”的突出,对个人自身的重视 B. 大胆的想象与夸张 C. 情绪急剧变化 D. 清峻明朗的总体风貌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3.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D

5. (4分)“洛阳纸贵”的典故指的是()的《三都赋》。 A. 谢脁 B. 谢灵运 C. 鲍照 D. 左思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6. (4分)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有一句很有名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么它后面的诗句应该是什么? A.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C. C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D. D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B

音乐欣赏作业

音乐欣赏作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音乐欣赏作业 一:简答 1.什么是音乐欣赏? 答: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去感觉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它是音乐作品与表演的最后的归宿. 2.知觉欣赏的层次是指 3. 答:知觉是指受到音乐的音响刺激时,所产生的情绪性生理反映,属于感官的直觉获得快感,是听觉正常的人天生的本能,无论年龄、性别的差异或智力水平的高低。严格的说知觉层次属于低级音乐反应,还不能算是欣赏。 4.情感欣赏层次是指? 答:情感欣赏是在音乐知觉的基础上,对音乐内容和形式的进一步认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领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从音响讯号中捕捉到作曲家和演奏家所传达的感情内容。进入情感体验的境界才算是步入了音乐欣赏之门,但至此也仅仅是达到了从外貌认识音乐的浅层次,并未深入到内核。 5.专业欣赏层次是指? 答: 专业欣赏是在音乐知觉和领会音乐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音乐的内涵加以考察,这种考察包括对音乐多方面信息的统一分析,是将感觉和理智融会贯通的历程。专业欣赏是对音乐真髓的揭示,是从高层次对音乐艺术乐趣的享受,这种境界是难以言表的,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应具有的能力。 6.常用的谱号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答:高音谱号,低音谱号. 7.什么是音名? 答:以C D E F G A B七个字母命名的音叫音名,也叫基本音级。它们在键盘上的位置是固定的. 8.什么叫唱名? 答:歌唱时,我们把音阶唱成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称为唱名. 9.什么是全音? 答: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有两个“半音”的,就叫“全音”. 10.什么是半音? 答:把C D E F G A B 这一组音的距离分成十二个等分,每一个等分叫一个“半音”. 11.什么是变音号有哪几种 12. 答:升记号(#),降记号(b),重升记号(※),重降记号(bb),还原记号(n).它们是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 13.拍号中上面和下面的数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答:例如:2/4拍子解释为:每小节两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14.什么是单拍子?常用的举例说明. 答: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的就叫单拍子,如二拍子和三拍子. 15.什么是复拍子?常用的举例说明. 答: 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拍子联合起来就叫复拍子,如两个二拍子合起来便构成四拍子;两个三拍子合起来便构成六拍子. 二、请用五线谱、简谱写出下列音符及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