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规发〔2016〕58号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林规发〔2016〕58号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林规发〔2016〕58号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2016·北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指标体系构成 (2)

第三章技术经济指标 (4)

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调整 (17)

第五章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 (20)

第六章附则 (21)

附表:

附表A 人工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22)

附表B 飞播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4)

附表C 封山(沙)育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7)

附表D 造林辅助措施技术经济指标表 (52)

本指标规范用词说明 (62)

附加说明 (63)

附录: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条文说明 (64)

造林区域范围县名单 (72)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案列 (8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合理估算防护林工程建设投资,做到技术先进,指标适用可行,确保各类防护林造林质量和成效,满足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需要,依据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关于部署2014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规建函〔2014〕34号),以及《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项目合同》,修订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规定了防护林工程建设中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的造林费用投资指标,以及沙障、围栏、整地、浇水、地膜、保水剂、生长调节剂、树干涂白、泡苗池、假植、客土、脱碱降盐改土等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费用投资指标。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造林工程建设中造林和管护期间的投资估算。

第四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的投资估算。

第五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的投资估算。

第六条本标准术语和定义在条文说明中释义。

第七条退化林修复、迹地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更新改造等造林部分的投资估算可参照本标准。

第二章指标体系构成

第八条投资估算指标体系由造林区域、造林方式、防护林二级林种和造林模式构成。

一、造林区域分区标准按现行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的规定,划分为寒温带区、中温带区、暖温带区、亚热带区、热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高寒区9个区。

二、造林方式按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山(沙)育林划分。

三、防护林林种按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沿海防护林和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划分。

四、投资估算指标体系以造林模式为基本单元,其主要构成要素和因子是控制造价的主导因素。

1.人工造林模式主要因子为:树种、初植密度、造林方式、整地方式、整地规格、浇水、苗木(种子)栽植(播种)、未成林抚育、管护等。

2.飞播造林模式主要因子为:种子处理、地面处理(植被处理、简易整地)、飞行作业、播后管护和施工现场管理等。

3.封山(沙)育林模式主要因子为:封育类型、主要封育树种、封禁设施(机械围栏、封育碑、标语牌)、育林措施(补植、补播、平茬复壮和人工促进整地)、管护和施工现场管理等。

第九条防护林工程建设投资费用由造林工程建设投资费用和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投资费用构成。

一、造林工程建设投资由营造林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构成。

1.营造林工程费用由人工造林工程费用、飞播造林工程费用和封山(沙)育林工程费用构成。

(1)人工造林工程费用包括林地清理、整地、苗木(种子)、栽植(播种)、未成林抚育、管护等费用。

(2)飞播造林工程费用包括种子处理、地面处理、飞行作业、播后管护、施工现场管理等费用。

(3)封山(沙)育林工程费用包括封禁设施、育林措施、管护和施工现场管理等费用。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调查设计费、工程监理费和招投标费。

3.不可预见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

二、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投资包括沙障、围栏、浇水、地膜覆盖、施肥、保水剂、生长调节剂、树干涂白、假植、泡苗池、客土、脱碱降盐改土等费用。

第三章技术经济指标

第十条表3.1.1—表3.6.12为技术经济指标表,估算防护林工程建设造林投资时,应按本标准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取值。

一、人工造林技术经济指标表

1.苗木技术指标表

造林工程所用苗木应符合本标准表3.1.1的规定。

表3.1.1 苗木技术指标表

2.初植密度技术指标表

造林初植密度应符合本标准表3.1.2的规定。

表3.1.2 初植密度技术指标表

3.树种混交与比例技术指标表

防护林造林提倡混交林,树种混交可采用本标准表3.1.3的技术指标。

表3.1.3 树种混交与比例技术指标表

4.林地清理技术经济指标表

防护林造林林地清理,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1.4的规定。

5.整地技术经济指标表

防护林造林整地,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1.5的规定。

6.栽植技术经济指标表

防护林造林栽植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1.6的规定。

表3.1.6 造林栽植技术经济指标表

7.未成林抚育技术经济指标表

人工造林未成林抚育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1.7的规定。

表3.1.7 人工造林未成林抚育技术经济指标表

8.未成林管护技术经济指标表

人工造林未成林管护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1.8的规定,管护面积定额不应低于指标下限。管护工资以各地现行工资标准为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表3.1.8 人工造林未成林管护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二、飞播造林技术经济指标表

飞播造林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2.1的规定。“平均工资元/人·年”以各地现行工资标准为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表3.2.1 飞播造林技术经济指标表

三、封山(沙)育林技术经济指标表

封山(沙)育林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3.1的规定。“平均工资元/人·年”以各地现行工资标准为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表3.3.1 封山(沙)育林技术经济指标表

四、种子、苗木价格指标表

防护林人工造林工程种子、苗木价格可采用本标准表3.4.1、3.4.2的价格指标。种子、苗木价格随市场浮动,也可采用当地价格管理部门根据市场浮动制定提供的政府指导价。

表3.4.1 主要造林种子价格指标表

表3.4.2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价格指标表

单位:元/株

五、人工费经济指标表

人工费可采用本标准表3.5.1的经济指标。人工费可随市场浮动,也可采用国家价格管理部门提供的劳动力价格。

表3.5.1 各造林分区人工费经济指标表

六、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沙区、干热河谷地区、石漠化地区等特殊地区可按需要设置沙障、围栏,实施浇水、覆盖地膜,使用保水剂、生长调节剂,土地瘠薄的山区可按需要客土、机械整地、施肥,高原地区可按需要使用树干涂白、泡苗池,沿海地区可按需要对盐碱土进行脱碱降盐改土。

下列表中各类材料价格可随市场浮动,也可采用当地价格管理部门根据市场浮动制定提供的政府指导价。

1.沙障技术经济指标表

防护林人工造林设置沙障,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6.1的规定。

表3.6.1 沙障技术经济指标表

2.围栏技术经济指标表

防护林人工造林设置围栏,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6.2.1、表3.6.2.2、表3.6.2.3的规定。

表3.6.2.1 围栏(水泥柱)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3.6.2.2 围栏(铁丝网)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3.6.2.3 围栏(荷兰网)技术经济指标表

3.机械整地技术经济指标表

防护林人工造林机械整地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6.3的规定。

表3.6.3 机械整地技术经济指标表

4.浇水技术经济指标表

防护林人工造林浇水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6.4的规定。

表3.6.4 浇水技术经济指标表

5.地膜技术经济指标表

防护林人工造林覆盖地膜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6.5的规定。

表3.6.5 地膜技术经济指标表

6.施肥技术经济指标表

防护林人工造林可施用基肥,施肥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6.6的规定。

表3.6.6 施肥技术经济指标表

7.保水剂技术经济指标表

防护林人工造林使用保水剂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6.7的规定。

表3.6.7 保水剂技术经济指标表

8.生长调节剂技术经济指标表

防护林人工造林使用生长调节剂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6.8的规定。

表3.6.8 生长调节剂技术经济指标表

9.树干涂白技术经济指标表

防护林人工造林使用树干涂白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6.9的规定。

表3.6.9 树干涂白技术经济指标表

10.泡苗池(假植)技术经济指标表

防护林人工造林使用泡苗池(假植)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6.10的规定。

表3.6.10 泡苗池(假植)技术经济指标表

11.客土技术经济指标表

防护林人工造林客土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6.11的规定。

表3.6.11 客土技术经济指标表

12.脱碱降盐改土技术经济指标表

防护林人工造林脱碱降盐改土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6.12.1、3.6.12..2、3.6.12..3的规定。

表3.6.12.1 脱碱降盐改土技术经济指标表(隔碱层模式)

表3.6.12.2 脱碱降盐改土技术指标表(避盐沟模式)

表3.6.12.3 脱碱降盐改土技术指标表(盲沟改碱模式)

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调整

第十一条实际造林模式中的技术经济指标与本标准第十条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一致时,应按附表A(人工造林模式造林技术经济指标表)、附表B(飞播造林模式造林技术经济指标表)、附表C(封山(沙)育林模式造林技术经济指标表)中造林模式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估算造林投资。

第十二条实际造林模式中的技术经济指标与本标准第十条规定的技术指标经济不一致时,且实际技术经济指标超出本标准第十条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10%以上,可按本标准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的规定对附表A中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调整,并按调整后的技术经济指标估算造林投资。

第十三条苗木、种子实际价格与本标准表3.4.1、表3.4.2的规定不一致时,可对苗木、种子按市场价格调整。造林树种苗木、种子未列入本标准表3.4.1、表3.4.2的,可对其苗木、种子按同类树种苗木、种子价格调整,也可按苗木、种子的实际市场价格调整。

第十四条人工费用与本标准表3.5.1的规定不一致时,可对人工费用按市场价格调整或采用国家价格管理部门提供的劳动力价格调整。

第十五条特殊地区造林需增加沙障、围栏、机械整地、浇水、地膜、施肥、保水剂、生长调节剂、树干涂白、泡苗池、假植、客土、脱碱降盐改土等辅助措施时,可按本标准第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增项调整。

第十六条初植密度技术指标调整

当实际造林初植密度与本标准表3.1.2规定的指标及附表A中造林模式的指标差异在 10%以上,可按实际造林初植密度设计造林模式。

第十七条用工定额技术经济指标调整

一、林地清理用工定额技术经济指标调整

人工造林林地清理以一般山区带状清理(带宽为1.5m)、团块状清理的初植密度为2500株/hm2为基准,用工定额系数为1.0,用工量为10~15工日/hm2,其他地貌类型、清理方式按本标准表4.1.1规定调整。

二、整地用工定额技术经济指标调整

人工造林整地用工量以一般山区、壤土、穴(块)状整地初植密度2500株/hm2、整地规格40cm?40cm?30cm为基准,用工定额系数为1.0,用工量为35~65工日/hm2,其他地貌类型、土壤类型、整地方式按本标准表4.1.2规定调整。

表4.1.2 造林整地用工定额技术经济指标调整表

三、苗木栽植用工定额技术经济指标调整

苗木栽植以一般山区,初植密度2500株(穴)/hm2为基准,植苗造林用工定额系数为1.0,用工量为25~50个工日/hm2,其他地貌类型、栽植方式按本标准表4.1.3规定调整。

1-附件: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附件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2016·北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指标体系构成 (2) 第三章技术经济指标 (4) 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调整 (17) 第五章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 (20) 第六章附则 (21) 附表: 附表A 人工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22) 附表B 飞播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4) 附表C 封山(沙)育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7) 附表D 造林辅助措施技术经济指标表 (52) 本指标规范用词说明 (62) 附加说明 (63) 附录: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条文说明 (64) 造林区域范围县名单 (72)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案列 (8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合理估算防护林工程建设投资,做到技术先进,指标适用可行,确保各类防护林造林质量和成效,满足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需要,依据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关于部署2014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规建函〔2014〕34号),以及《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项目合同》,修订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规定了防护林工程建设中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的造林费用投资指标,以及沙障、围栏、整地、浇水、地膜、保水剂、生长调节剂、树干涂白、泡苗池、假植、客土、脱碱降盐改土等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费用投资指标。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造林工程建设中造林和管护期间的投资估算。 第四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的投资估算。 第五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的投资估算。 第六条本标准术语和定义在条文说明中释义。 第七条退化林修复、迹地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更新改造等造林部分的投资估算可参照本标准。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简报 (九)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年月日 甘肃平凉春季林果业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春季,甘肃平凉大力开展以林果业转型跨越为主的春季造林,全市上下对春季林果业建设高度重视,组织有力,动手早,进度快,造林绿化和果园建设的规模大,档次高,质量好,建成了一批示范样板工程。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造林绿化万亩,占计划任务的,其中造林封育万亩,义务植树万株,完成林业助建新农村个,占计划任务的,绿色通道条公里,面山治理处万亩,农田林网公里,补植补造万亩,育苗万亩,占计划任务的。新植果园万亩,占计划任务的。 一是领导重视,工作力度加大。今春,平凉市超前谋划,精心部署,制定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方案和果园建设方案,召开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电视电话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今年城乡造林绿化和果园新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直接调度,确定重点工程规划方案,狠抓任务落实。各县(区)及早动手,广泛宣传动员,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春季造林绿化活动。“”植树节,市、县(区)都举办了广场大型宣传、媒体专题报道和悬挂横幅标语等宣传活动,为全市春季造林绿化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春造期间,市、县(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深入造林第一线,参加义务植树,现场督促检查。市林业局组成督查组巡回县(区)抓督查、抓推进、抓质量,保证了春造和果园新植建设的圆满完成。 二是重点突出,造林绿化规模档次高。各县(区)按照市上提出的建成一处千亩以上面山造林、一条公路主干道绿化、一个主街区美化的“三个一”工程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建设重点,在规划布局、树种选择和规模营造上,较往年上了大的台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依托三北五期、森林抚育和造林补贴试点以及亚行贷款造林项目,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大苗栽植,规模治理,整山、整沟、整流域推进。泾川县以泾汭河流域治理为重点,采取针阔混交方式,建成王村镇完颜村等处荒山工程造林亩,栽植侧柏、刺槐万株。灵台县以涧河流域生态治理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在泾渗公路两侧面山连片造林万亩,营造以侧柏为主的防护林亩,侧柏、国槐与垂柳混交的水保林亩。城镇面山治理,各县(区)坚持常青树为主,大苗栽植,生态型与景观型营造相结合,建成了个千亩以上面山绿化工程和处城镇面山治理工程,绿化面积万亩。灵台县动员城区个单位,干部职工多人,投劳万人次,完成县城荆山西沟和沙坡山绿化亩,栽植侧柏、国槐、垂柳、香花槐为主的各类绿化苗木万株。崇信县组织县直机关单位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在铜城电厂新区面山完成绿化亩,栽植公分以上垂柳万株,混交侧柏万株,刺槐万株。市、区两级在崆峒山景前区高档次、高质量完成蜈蚣咀面山及河流滩涂绿化面积亩,栽植各类常青绿化苗木多万株,花灌木万丛。绿色通道和新农村建设,各县(区)按照多树种、宽林带、大通道、高标准的建设要求,对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道路集中进行了绿化。泾川、崆峒区和静宁三县,集中对平定高速公路沿线面山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完成公路两侧面山万亩。静宁县高标准规划,完成静庄公路绿化公里,每侧设计行混交栽植胸径公分杨、柳、刺槐等大规格苗木;庄浪县高质量完成庄静公路绿化公里,每侧设计行栽植胸径公分以上垂柳。崆峒区在搞好国道缺苗断档补植补栽的同时,重点对乡村主干道路集中进行了绿化,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浇水、统一覆膜和统一涂白,在西阳乡对唐尧路、唐西两条环乡道路和白西、安青两条主干道路栽植胸径公分以上的旱柳万株,建成道路林网公里。组织劳力多人次,出动浇水车台次,浇水多吨,树盘覆膜平方米。林业助建新农村,各县(区)采取投放苗木,资金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措施,高质量完成了林业助建新农村示范点个。

森林营造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课后习题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森林营造技术课后习题答案配套书籍为《森林营造技 术》(张余田,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此答案仅供选择此书读者参考。 目录 绪论 ............................................. 1 第1单元人工林营造基本理论 . (1) 第2单元造林施工技术 ............................ 4 第3单元幼林抚育管 理 ............................ 7 第5单元主要林种营造技术 ........................ 9 第6单元特殊生态环境造林技术 .................. 111 第7单元造林工程项目管理 ...................... 133 第8单元营造林工程项目监理 .. (166) 第1页,共18页 绪论 一、名词解释: 森林营造技术:研究人工林营造和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填空 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专业性强的特点,它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肩负着林产品物质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 3.《森林营造技术》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技能。故学习方法上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三、简答 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森林营造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在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现在,我国林业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国家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根本和切入点,“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相继实施,把植树造林放在了突出的重要位置。我国建立的六大生态工程建设都与森林营造技术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大力开展营造林事业,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土生态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森林营造技术》有何特点它与本专业其它学科有何联系 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属于栽培学范畴。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专业性强的特点;以有关部门植物、土壤、气象、树木、生态、植物生理、林木病理、昆虫、森林计测、林木遗传育种及林木种苗方面知识等为其基础。 3.谈谈如何才能学好《森林营造技术》 《森林营造技术》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地区性。故学习方法必须循序渐进,善于将有关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本课程的学习之中,在生产实践中学习与提高,虚心请教,多观察,多分析,勤思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后达到融会贯通。 4.简述森林营造应注意那些问题 森林多目标经营和定向培育的关系问题;森林培育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问题;森林的自然化培育和集约化培育的关系问题;森林培育与其他产业和工程的配合关系问题。 第1单元人工林营造基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它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人工更新:在各种森林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或林冠下、林中空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恢复森林的过程。 人工林: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适地适树:是指将树木栽在它生长最适宜的地方,使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造林地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或高效益。人工林结构:是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点(穴)数。 第2页,共18页 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人工林。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 气候-地生产力:指在一定气候和立地(地质、水文、土壤等综合)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docx

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一、本指标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工程。 二、本指标是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编制投资估算的依据;是多方 案比选、优化设计、合理确定投资的基础;是开展项目评价、控制初步设计概算、推行限额设计的参考。 三、本指标共十一册。包括《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桥梁工程》、《第三册给 水工程》、《第四册排水工程》、《第五册防洪堤防工程》、《第六册隧道工程》、《第七册燃气工程》、《第八册集中供热热力网工程》、《第九册路灯工程》、《第十册垃圾处理工程》、《第十一册地铁工程》。 四、本指标分综合指标和分项指标。综合指标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工 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分项指标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一)建筑安装工程费由直接费和综合费用组成。直接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组成。将《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中的措施费(环境保护、 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临时设施、夜间施工的内容)按比例(见费率取 定表)分别摊入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二次搬运、大型机械设备进出 场及安装拆除、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脚手架编入直接工程费。 综合费用由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组成。 (二)设备购置费依据设计文件规定,其价格由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组成,设备运杂费指除设备原价之外的设备采购、运输、包装及仓库保管等方 面支出费用的总和。 (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研究试验费、勘

察设计费、环境影响评价、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工程保险费、联合 试运转费、生产设备及开办费。 (四)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基本预备费系指在投资估算阶段不可预见的工程费用。 五、本指标的编制期价格、费率取定: (一)价格取定。人工工资综合单价按北京地区 2004 年 31.03 元/工日;材料价格、机械台班单价按北京地区 2004 年价格。 (二)费率取定。 1.将措施费分别摊入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措施费费率见下表。 计费基数: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 分摊比例:其中人工费 8%,材料费 87%,机械费 5%,分别按比例计算。 2.综合费用费率见下表。 计费基数:估算指标直接费。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费率。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费率按 10%~15%。具体数值由各册根据专业以及国家规定得收费标准测算确定,并在册说明中说明。

改革开放40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就综述

改革开放40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就综述 4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启动实施。这项工程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0多年,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全长8000公里,宽400至700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2.4%。其建设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均创下了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40年来,历经几代人、亿万人民群众的接力奋斗,三北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在我国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成功典范。据今年中国科学院完成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显示,三北工程40年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57%。工程建设发挥出日益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三北地区生态状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变化。 绿撒大漠: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40年来,三北工程建设主攻防沙治沙,广大工程建设者采取“封、飞、造、改”相结合的办法,在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上,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0多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沙化草原1000多万公顷,结束了“沙逼人退”的历史。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三大沙地全部实现了土地沙化的逆转。工程区年均沙尘暴日数从6.8 天下降为2.4 天,其中京津冀地区由5.1天下降到不足1天。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阿克苏,经过各族干部群众32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亘古荒原上建起了一道由百万亩“林海”构筑的绿色长城。2017年,阿克苏全年空气优良天数159天,优良率达43.7%。陕西省榆林市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初的0.9%提高到33%,境内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昔日的“风沙王国”华丽转身变成绿树茵茵的“塞上江南”。 绿染高原:黄土高原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转变 40年来,三北工程在以黄土高原为主的水土流失区,坚持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按山系(流域)整体治理、规模推进,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相对减少了67%。黄河、海河、松花江等流域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输沙量逐年下降。

市政工程设施养护维修估算指标

城镇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修 订 稿 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市政设施管理专业委员会 批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目录 总说明…………………………………………………第一章道路工程 第一节说明 第二节道路工程单位实物量指标 第三节计算举例 第二章排水工程 第一节说明 第二节排水工程单位实物量指标 第三节计算举例 第三章结构工程 第一节说明 第二节结构工程单位实物量指标 第三节计算举例 第四章照明工程 第一节说明 第二节照明工程单位实物量指标 第三节计算举例 附录一:主要设施小修维护率 附录二:主要材料计量单位、规格及损耗率表 附录三:主要机械设备及规格表

总说明 一、《城镇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工程投资估算指标》(以下简称估算指标),根据建标造函[2007]92号文的要求,为更好的适应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确保市政设施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有效地保证市政设施的完好及正常使用,合理确定城镇市政设施年度养护维修管理经费而进行编制的。 二、本估算指标适用范围:城镇范围内的道路、桥梁、排水、照明等市政设施小修养护维修和日常运行管理。 三、编制估算指标的主要依据: 1. 《全国市政工程统一劳动定额》(1997); 2. 《全国市政工程设施养护维修估算指标》(1994); 3. CJJ36-2006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4. CJJ6-1985 《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 5. CJJ68-2007 《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修技术规程》; 6. 全国《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及省市《排水管理条例》; 7. CJJ99-2003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 8. 《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8号); 9. CJJ89-2001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104号令,关于修改《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规定》; 11.国务院第198号令《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方法

建设工程投资估算 一、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划分及估算精度 工程设计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机会研究阶段、预(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二、工程项目投资组成 (一)工程项目投入总资金由工程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组成。 工程建设投资分为以下七类: 1、建筑工程费 2、安装工程费 3、设备工器具购置费 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5、基本预备费

6、涨价预备费 7、建设期利息 (二)静态投资和动态投资: 1、静态投资: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工 程建设其他费用和基本预备费组成 2、动态投资:涨价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组成 三、工程项目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投资估算是在项目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及项目实施进度等进行研究并基本确定的基础上估算项目投入总资金(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 1、各专业设计提供设计资料: 建构筑物特征一览表 设备一览表(包括:单位、数量、型号、重量、价格) 材料一览表(包括:单位、数量、材质、单重、总重、敷设方式) 2、估价指标、概算指标、预算定额及相应取费定额 3、当地政府和造价主管部门现行政策及有关文件规定 4、当地最新材料价格、工资水平和民用建筑造价水平 四、工程项目投资估算方法: 包括生产能力指数法、比例估算法、系数估算法、投资估算指标法和分类估算法。前三种方法精度相对不高,主要用于投资机会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采用投资估算指标法和分类估算法。 五、工程项目投资分类估算法

1、建筑工程估算 (1)按单位工程量造价乘以工程总量估算 (2)估价指标和概算指标按行业统一颁发的估价指标和概算指标(3)按预算定额 (4)按调查实际资料 (5)按经验数值 2、安装工程估算 与建筑概算编制方法基本相同,另一个方法是比例系数法,即安装费用占设备价的百分比计算。 3、设备购置估算 设备分为:标准设备和非标准设备,标准设备又分为: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他们的计价方法是不同的。 (1)非标准设备计价比较麻烦,简单的估算按比例系数法,即加工费占主要材料的百分比或按成品单位重量价格估算。 (2)国产设备价格由原价(出厂价)和运杂费组成。出厂价要注意是否包括备品备件费用(定货合同时应明确规定),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护费和仓库保管费。综合一般按设备原价的5-8%计取。 (3)进口设备价格计算比较复杂,它主要由离岸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和关税及各种手续费等组成。 计算公式为: 进口设备购置费=进口设备货价(离岸价)+进口从属费用+国内运输费 进口设备从属费=国际运输费+运输保险费+进口关税+增殖税+外贸手续费

防护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防护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批地+贷款)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〇二〇年五月 咨询师:高建

目录

专家答疑: 一、可研报告定义: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报告,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是以市场供需为立足点,以资源投入为限度,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一系列评价指标为结果,它通常处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项目在技术上能否实施,二是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实施主体为了实施某项经济活动需要委托专业研究机构编撰的重要文件,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作用: 1. 用于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行政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规定,我国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核准和备案两种批复方式,其中核准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备案项目一般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时,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对某些项目仍旧保留行政审批权,投资主体仍需向审批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用于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以及其他境内外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接受项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附件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技术方案 国家林业局 2009.9

目录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 (一)规划指导思想 (1) (二)规划基本原则 (1) 二、规划体系 (2) (一)国家规划 (2) (二)省级规划 (3) (三)县级规划 (3) 三、规划范围、期限与目标 (3) (一)规划范围 (3) (二)规划期限 (4)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布局 (4) 五、建设内容 (5) (一)项目构成 (5) (二)建设重点 (7) 六、规划技术路线 (8) (一)工作方法 (8) (二)技术路线 (8) 七、规划技术要求 (9) (一)基础数据 (9) (二)前期工程成效评价 (10) (三)规划深度 (10) (四)投资标准 (10) 八、规划成果要求 (12) (一)文本要求 (12) (二)附表要求 (12) (三)图件编绘要求 (12) 附件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编写提纲 附件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表 附件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县级规划表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技术方案 根据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将进入五期工程建设。为扎实做好五期工程规划,结合现阶段三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方案,以统一三北五期工程规划的规划思路和技术要求。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建设完备的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为目标,以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建设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继续加快造林进程,开展退化林分的生态修复,加强中幼林抚育,提高防护林林网化水平,完善防护林体系,提升防护林综合功能,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同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兴林富民,努力实现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做出新贡献。 (二)规划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多种治理措施相结合,区域发展相协调,重点工程与身边增绿工程建设相衔接; ──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

防护林规划

目录 一、概况 1、园区概况 (1) 2、自然资源条件 (1) 3、社会经济条件 (4) 4、规划区概况 (5) 二、设计依据和原则 (6) 三、设计思路 (7) 四、设计方案 (7) 五、苗木栽植要求 (21) 六、设计概算 (23) 七、保障措施 (25)

一、概况 1.园区概况 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02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是全国第二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单位,全国3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之一,是新疆地方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的昌吉市,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35公里,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18公里。位于新疆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天山北坡经济开发带的前沿,是天山北坡经济带和乌昌都市经济协作圈的核心区,北疆铁路、乌奎高速公路、312国道穿境而过。这里民丰物阜,人杰地灵,有着厚重的农业文化积淀。 园区的总体布局分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核心区以昌吉市为主,示范区以昌吉州为主,辐射区以天山北坡为重点,辐射南北疆各地。总规划面积49.8万亩,其中核心区3.6万亩(集体土地和部分国有土地),示范区46.2万亩(国有土地)。2004年园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亿元,完成出口创汇70万美元。 2.自然资源条件 2.1 地形地貌土壤 科技园区示范区所在的平原区地势平坦,位于头屯河出山口西侧及三屯河出山口以下的冲洪积倾斜平原及沙漠 1

南缘的细土平原区,地形坡度由15‰的倾斜平原降至1‰~2‰的细土平原。在冲积、洪积物上发育形成的灰漠土为平原地区耕作土,其间有可供发展畜牧业的荒地、盐碱地和沼泽地。 园区土壤是在冲积、洪积物的基础上发育形成的荒漠灰钙土。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来自南部山区的岩石风化物以及覆盖于中、低山区表层的黄土,随水随风沉积于此。其土质大部分为壤土,有效土层厚度大多在1m以上。 2.2 气候概况 三屯河流域因远离海洋而气候干燥,既有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的特征,又有垂直气候分带的特点。表现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随地势高低而异,降水因地面海拔高度不同也有大小之分。受太阳辐射、下垫面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全流域南北气候差异显著。 园区所在的中部平原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气温年(日) 差较大,作物生长期长,但降水不足,蒸发强烈,气候干燥,属典型大陆性干旱气候。春季升温快而不稳,且多大风,常伴有“倒春寒”天气出现。 在农作物主要种植区的中部平原,气温年较差42.1℃,日较差13.2℃,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38.2℃,多年平均风速3.0m/s,极端最大风速30m/s,风向以西北风居多,≥0℃的积温为3834℃,≥10℃的积温为3374℃,无霜期最长达183天,最短为126天,一般年份都在160天以上。中部平原区年日照时数为2833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4%;沙漠边缘地区年日照时数为2936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6%。 2

投资估算

项目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的原则[1] 由于投资估算指标属于项目建设前期进行估算投资的技术经济指标,它不但要反映实施阶段的静态投资,还必须反映项目建设前期和交付使用期内发生的动态投资,以投资估算指标为依据编制的投资估算,包含项目建设的全部投资额。还必须坚持下述原则: 1、投资估算指标项目的确定,应考虑以后几年编制建设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的需要。 2、投资估算指标的分类、项目划分、项目内容、表现形式等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并且要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深度相适应。 3、投资估算指标的编制内容,典型工程的选择,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建设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技术发展方向,贯彻国家高科技政策和发展方向原则,使指标的编制既能反映现实的高科技成果,反映正常建设条件下的造价水平,也能适应今后若干年的科技发展水平。 4、投资估算指标的编制要反映不同行业、不同项目和不同工程的特点,投资估算指标要适应项目前期工作深度的需要,而且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5、投资估算指标的编制要体现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实施间接调控作用的特点。要贯彻能分能合、有粗有细、细算粗编的原则。 6、投资估算指标的编制要贯彻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 7、投资估算极可能反应项目的实际情况 8、项目的总投资尽量符合节约和安全的原则 9、项目总投资估算对无法准确估算的项目在预备费中考虑 10、充分运用周边资源,节约建设投资,综合评价,从众多的投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2项目投资估算的依据[8] 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 2、西安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西安市建设项目城建费用统一征收标准》的通知(市政办发[2005]159号) 3、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陕建政发(1995)389号国家物价局、财政部价费字[1992]641号) 4、《工程勘察收费标准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 5、《陕西省建筑工程综合概预算定额(2004)》 6、市政发(2008)87号 7、陕价费调发(2001)113号 8、陕价行发(2005)208号 9、陕建政发(1995)389号 10、陕政办发(2008)94号 11、市政发(2008)(2008)33号 12、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长防林参考资料 (三)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 态状况,决定了我区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进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全区生态状况,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加快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长防林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流域范围内生态状况,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加快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长防林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流域范围内生态状况,建设福建省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

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维护生态安全,服务海西建设福建森林覆盖率高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较好,但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省份,台风、干旱、海潮、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每年都给福建省造成上百亿元的损失,特别是沿海地区台风,每年直接登陆的有2~3次,造成一定影响的有7~8次,登陆时沿海地区常出现12级以上强台风。台风带来的大风和强降雨,经常引发泥石流和山洪暴发。这些自然灾害已对福建省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威胁,成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之一。例如,2005年19号台风“龙王”导致全省8个设区市、62个县(市、区)370.89万人受灾,全省直接经济损失32.78亿元,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38亿元。2006年8号台风“桑美”导致全省14个县市145.5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3.57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7.86亿元。2008年13号台风“韦帕”造成福建省10个县市,4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三北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从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总体目标的出发,决定上马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建设三北工程,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领

三北防护林

我国的防护林体系 说到我国的防护林工程,首推浩大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它从东北边睡的黑龙江经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向南,跨越华北的河北、北京和山西,再穿过陕北、宁夏、甘肃和青诲,一直通向新疆的最西端。整个过程涉及 12个省、市、自治区的466个县,总面积389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0.5%。现在,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由原来的3.8%提高到9.5%。“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使农田小气候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对农业的稳产、高产起到重要作用;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沙漠化得到了控制;对改善大气环境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个北方的“绿色长城”既挡住了来自西北的风沙,又增加了当地的森林覆盖率,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以上仅举一例,实际上我国还有很多的防护林体系,他们在保护中国大环境中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仅以1996年来看各大防护林工程的造林面积情况。 1996年,“三北”防护林体系三期工程建设完成造林面积134.2万公顷;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一期工程营造林46.4

万公顷,有62个县达到一期工程建设标准;沿海防护林工程完成造林面积7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64万公顷,飞播造林0.8万公顷,有58个县达到了一期工程建设标准;沿海特殊保护林带的保护工作开始启动;平原绿化工程完成造林面积3.6万公顷,又有26个县达到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累计有795个县实现平原绿化;太行山绿化工程完成造林面积40.2万公顷;1996年启动的黄河中游、辽河流域、珠江流域和淮河、太湖防护林工程也取得明显进展;防沙治沙工程完成综合治理开发面积86.7万公顷。 中国的防护林体系正在加速发展,它们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包括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消除尘埃、净化空气、防治污染等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它作为“绿色除尘器”和“绿色净化器”,对改善大气环境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说:“防护林──保护中国大环境。”

防护林定义

防护林定义 防护林(Shelter forest)是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是以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它是中国林种分类中的一个主要林种。防护林类型防护林一般有人工营造的(包括连片林地、林带和林网)和由天然林中划定的(如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两类,严禁砍伐和破坏。营造防护林时必须根据“因地制宜,因需设防”的原则。 防护林技术要求 营造防护林的具体技术要求:①树种选择和混交类型,宜选择生长稳定、长寿、抗性强的树种,以优良的乡土树种为宜。根据当地条件,营造乔灌木混交型、阴阳树种混交型等类型的混交林。②防护林配置,根据防护目和地貌类型,配置防护林带。水源林和水土保护林配置成片状、带状或块状,构成完整的水土保护林体系。③抚育管理,在防护林地区只能进行择伐,清除病腐木,并须及时更新[2]。 中华人们共和国森林法第四条,森林分为以下五类: (一)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二)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三)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四)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五)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水土保持林(forest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为防止﹑减少水土流失而营建的防护林。是水土保持林业技术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表现在﹕调节降水和地表径流。通过林中乔﹑灌木林冠层对天然降水的截留﹐改变降落在林地上的降水形式﹐削弱降雨强度和其冲击地面的能量。林地地被物(主要是良好的林 地枯枝落叶层)以大于自身气干重2~3倍的重量比例吸收林地降水﹐同时﹐以其较大的地表粗糙度削弱地表径流。即使地表径流形成(极少出现)﹐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径流携带泥沙的能量。固持土壤(体)。水土保持林的乔﹑灌木群体具有浓密的地上部

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一、本指标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工程。 二、本指标是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编制投资估算的依据;是多方案 比选、优化设计、合理确定投资的基础;是开展项目评价、控制初步设计概 算、推行限额设计的参考。 三、本指标共十一册。包括《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桥梁工程》、《第三册给水 工程》、《第四册排水工程》、《第五册防洪堤防工程》、《第六册隧道工程》、 《第七册燃气工程》、《第八册集中供热热力网工程》、《第九册路灯工程》、《第 十册垃圾处理工程》、《第十一册地铁工程》。 四、本指标分综合指标和分项指标。综合指标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工程 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分项指标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 (一)建筑安装工程费由直接费和综合费用组成。直接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组成。将《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中的措施费(环境保护、文明 施工、安全施工、临时设施、夜间施工的内容)按比例(见费率取定表)分 别摊入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二次搬运、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装拆 除、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脚手架编入直接工程费。综合费用由 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组成。 (二)设备购置费依据设计文件规定,其价格由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组成,设备运杂费指除设备原价之外的设备采购、运输、包装及仓库保管等方面支 出费用的总和。 (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研究试验费、勘

察设计费、环境影响评价、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工程保险费、联合 试运转费、生产设备及开办费。 (四)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基本预备费系指在投资估算阶段不可预见的工程费用。 五、本指标的编制期价格、费率取定: (一)价格取定。人工工资综合单价按北京地区 2004 年元/工日;材料价格、机械台班单价按北京地区 2004 年价格。 (二)费率取定。 计费基数: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 分摊比例:其中人工费 8%,材料费 87%,机械费 5%,分别按比例计算。 计费基数:估算指标直接费。 3.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费率。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费率按 10%~15%。具体数值由各册根据专业以及国家规定得收费标准测算确定,并在册说明中说明。

工程投资估算基本步骤

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要求及步骤 (一)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 1)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 2)拟建项目的建设方案确定的各项工程建设内容 3)工程勘察与设计文件,图示计量或有关专业提供的主要工程量和主要设备清单 4)行业部门、项目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或行业协会等编制的投资估算办法、投资估算 指标、概算指标(定额)、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规定)、综合单价、价格指数和有关造价文件等 5)类似工程的各种技术经济指标和参数 6)工程所在地的同期的人工、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建筑、工艺及附属设备的市场价格 和有关费用。 7)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等部门发布的价格指数、利率、汇率、税率等有关参数 8)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设计文件、图纸等 9)其他技术经济资料 (二)投资估算的编制要求 1)应委托有相应工程造价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 2)应根据主体专业设计的阶段和深度,结合各自行业的特点,所采用生产工艺流程的成熟 性,以及编制单位所掌握的国家及地区、行业或部门相关投资估算基础资料和数据的合理、可靠、完整程度,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进行编制。 3)应做到工程内容和费用构成齐全,不漏项,不提高或降低估算标准,计算合理,不少算、 不重复计算。 4)应充分考虑拟建项目设计的技术参数和投资估算所采用的估算系数、估算指标在质和量 方面所综合的内容,应遵循口径一致的原则。 5)应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及国家有关规定等,将所采用的估算系数和估算指标价格、费用 水平调整到项目建设所在地及投资估算编制年的实际水平。对于建设项目的边界条件,如建设用地费和外部交通、水、电、通信条件,或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条件等差异所产生的与主要内容投资无必然关联的费用,应结合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林规发〔〕号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林规发〔〕号防护林造 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2016·北京

目录附表: 人工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22) 飞播造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4) 封山(沙)育林模式技术经济指标表 (47) 附表D造林辅助措施技术经济指标表 (52) 本指标规范用词说明 (62) 附加说明 (63) 附录: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条文说明 (64) 造林区域范围县名单 (72) 《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案列 (8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合理估算防护林工程建设投资,做到技术先进,指标适用可行,确保各类防护林造林质量和成效,满足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需要,依据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关于部署2014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规建函〔2014〕34号),以及《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项目合同》,修订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规定了防护林工程建设中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的造林费用投资指标,以及沙障、围栏、整地、浇水、地膜、保水剂、生长调节剂、树干涂白、泡苗池、假植、客土、脱碱降盐改土等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费用投资指标。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造林工程建设中造林和管护期间的投资估算。 第四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特殊地区造林辅助措施的投资估算。 第五条本标准适用于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的投资估算。 第六条本标准术语和定义在条文说明中释义。 第七条退化林修复、迹地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更新改造等造林部分的投资估算可参照本标准。

地整理防护林工程

××××土地整理项目第八标段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位于××××北部××南岸,地理位置在东经××××与北纬××××之间。东至××与××乡乡界,西至××边缘,北至××××滩涂,南至××北边缘。项目区涉及底××××六个行政村,项目区面积×××公顷。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及防护林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场区挖填土方;农田水利工程:采用××自流灌溉及引水干渠,通过斗渠、农渠引入到田块;田间道路:田间道宽3.5m,20cm原土压实路基,18cmC20砼路面;防护林的布置:田间道两侧、生产路一侧置次防护林,设计树种为46,株距为2m。 二、我单位投标的×标段工程,位于×××。合同围为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及防护林工程。 三、施工工期:180日历天。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施工图纸 2、国家有关工程施工规、规定 3、现场考察、地质报告、标前答疑、补充通知; 4、我单位人员、机械装备情况。 5、技术力量和施工能力;

6、我单位所从事类似工程的经验; 7、实行项目经理制,进行科学化管理; 8、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提高机械的使用率;采用先进的试验、检测仪器,使质量检验科学化、数据化。 9、积极推广和使用先进科技成果,优化施工方案,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1、为树立企业形象,不负众望,出色完成工程施工任务,我单位将在施工过程中推行项目法人管理和目标管理,认真制定一套完整有序的质安保证体系,开发新技术,精心组织,精心操作,优质、安全、高速、低耗建成工程。特制定目标如下:工程质量目标:确保优良工程; 施工工期目标:确保180天完成全部工程; 安全生产目标:无任何安全生产事故; 文明施工目标:执行现场综合考评的标准化管理。 2、本工程所用材料必须在监理人员监督下由我单位材料科采购调配。 3、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建设工期,将部竞争机制引入现场管理,本工城建立健全工程技术,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实行班组自检、互检、单位组织专业检查的检查制度。 4、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宗旨,严格按施工图纸和操作规程施工,自觉接受监理人员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