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 比

小学六年级数学  比
小学六年级数学  比

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综合测评

一、填空(18分)

1、甲、乙两数的比是7 : 2 ,则甲是乙的)()(,乙是甲、乙之和的)()(。

2、妈妈买了3.6kg 苹果和1.8kg 橘子,苹果和橘子的质量比是( ),比值是( )。

3、甲数的21和乙数的3

1相等(甲数和乙数均不为零),甲:乙 = ( ) :( )。 4、有一个三角形,它的三个角的度数比是7 :3 :10,最小的角是( )度,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5、把2 :5的前项加上8,后项加上( )后,比值不变。

6、a ,b ,c 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这三个数的比是1 :2 :3。这三个数分别是( ),( ),( )。

7、4.5与它的倒数的比是( ) :( )。

8、)(2

= ( ) : 15 = )(12 = 8 : ( )= 0.25

二、判断(12分)

1、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 )

2、大、中、小三个数的比是1 :2 :3。 ( )

3、大牛与小牛的头数比是4 : 5,大牛的头数比小牛少5

1。 ( ) 三、选择(15分)

1、比的( )不能为0。

A 、前项

B 、后项

C 、比值

2、把100 :100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A 、1

B 、1:1

C 、10:10

3、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都相等,那么它们的高的比是( )

A 、1 : 1

B 、1 : 2

C 、2 :1

四、计算(25分)

1、化简下面的比,并求比值(15分)

(1)0.5 :1.25 (2)23小时 :4

3小时 (3)121 :11

2、求出下面各比中的未知项(10分)

χ:43 =

6

5 9.

6 :χ = 4

五、解决问题(30分)

1、甲仓库存140吨粮食,乙仓库存85吨粮食。从甲仓库取出多少吨粮食运给乙仓库,才能使两仓库存粮吨数的比为7 :8?

2、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4 :5 :3,已知甲数是13.6,乙数比丙数多多少?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4cm,它的长和宽的比是4 :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思维拓展题

四位乘客合租一辆出租车,由于下车地点不同,没人承担的出租车费用各不相同。乘客甲付的车费与其他三位的比是1 :2,乘客乙付的车费与其他三位的比是1 :3,乘客丙付的车费与其他三位的比是1 :4,乘客丁付的车费是26元。这四位乘客一共付出租车费多少钱?(5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知识点

第四章 比 一、比的基本概念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有联系的不同类量的比表示一个新的量 2、比的符号和读、写法 10 15是分数形式的比,是比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3、比的各部分名称 (1)比的前项: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 (2)比的后项: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后面的数 (3)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4、求比值的计算方法: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比值可用分数、小数或整数表示 5、比和比值的联系与区别 都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5 3既可表示3:5,又可表示3:5的比值;比表示两个数的一种关系,比值是一个数;比只能写成a:b 或b a 的形式,比值可以是分数、小数、整数 6、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1)联系 a:b=a ÷b=b a ( b ≠0) 除法 被除数 ÷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 分母 分数值 比 前项 : 后项 比值 (2)区别 ①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量的一种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一个数 ②表示方法不同:除法算式不能用分数表示;比可以用分数表示;但分数不一定表示两个量的比 ③结果表达不同:除法要求出商;比只有求比值才求出商;分数本身就是一个数值 7、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比值 比的后项=比的前项÷比值 8、转化法解决问题:把不变量看作单位“1” 小明读一本书,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只比是5:4.如果再读27页,已读与未读只比为2:1,求这本书多少页 2:(1+2)=32 5:(5+4)=95 27÷(32-9 5)=243(页)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同样适用于连比 2、化简比的意义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练习题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4.比 练习一 【知识要点】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 【课内检测】 1、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 )。 2、 如果A ∶B=C ,那么A 是比的( ),B 是比的( ),C 是比的( )。 3、4÷5=( )∶( )= ()() 4、从A 地到B 地共180千米,客车要行2小时,货车要行3小时。客车所行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客车所用的时间与货车所用的时间比是( ),比值是( );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 ),比值是( );客车与货车所行的路程比是( ),比值是( )。 5、判断。 ①53 可以读作五分之三,也可以读作三比五。 ( ) ②配制一种盐水,在200克水中放了20克盐,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 ③比值是的比只有一个。 ( ) ④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则乙数是甲数的3 4 倍。 ( )

【课外训练】 1、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 .4,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2、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 3、长方形的长比宽多5 1 ,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 )。 4、一杯糖水,糖占糖水的10 1 ,糖与水的比是( )。 5、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4∶9,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练习二 【知识要点】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内检测】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2、8∶5=24∶( ) 42∶18=( )∶3 3、化简下面各比。 21∶35 65∶ 9 4 ∶ 4、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35千米,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化成最 简整数比是( )。 5、一根绳子全长2.4米,用去0.6米。用去的绳子和全长的比是( ),化简比是( )。 【课外训练】 1、化简下面各比。 35140 ∶32 吨∶150千克 ∶3 2 2、判断: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质数的比。( ) 3、5∶12的前项增加1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 )。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比的认识知识点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求比值 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

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女生:5×7=35人。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练习题 1、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的前项除以比的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详细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圆的认识(一) 1.圆中心的一点叫圆心,用O表示.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上的线段叫半径,用r表示.两端都在圆上,并过圆心的线段叫直径,用d表示. 2.圆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3.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圆的认识(二) 4.把圆对折,再对折就能找到圆心. 5.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6.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以表示为d=2r或r=d/2. 圆的周长和半圆的周长: 7.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8.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 9.C=πd或C=πr. 10.1π=3.14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 6π=18.84 7π=21.98 8π=25.12 9π=28.26 10π=31.4 圆的面积 11.用S表示圆的面积, 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S=πr^2 S环=π(R^2-r^2) 12.11^2=121 12^2=144 13^2=169 14^2=196 15^2=225 16^2=256 17^2=289 18^2 =324 19^2=361 20^2=400 13.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时,圆的周长最小. 百分数的应用 百分数的应用(四) 14.利息=本金乘利率乘时间 比的认识 15.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的后项不能为0.16.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 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全册数学知识点(整个小学阶段和中学都通用,比较重要)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和差问题公式】 (和+差)÷2=较大数;(和-差)÷2=较小数。 【和倍问题公式】 和÷(倍数+1)=一倍数;一倍数×倍数=另一数,或和-一倍数=另一数。【差倍问题公式】 差÷(倍数-1)=较小数;较小数×倍数=较大数,或较小数+差=较大数。【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 平均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平均速度;路程÷平均速度=时间。【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 (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 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 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练习题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练习题 【知识要点】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 【课内检测】 1、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 ). 2、 如果A ∶B=C ,那么A 是比的( ),B 是比的( ),C 是比的( ). 3、4÷5=( )∶( )= ()() 4、从A 地到B 地共180千米,客车要行2小时,货车要行3小时.客车所行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客车所用的时间与货车所用的时间比是( ),比值是( );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 ),比值是( );客车与货车所行的路程比是( ),比值是( ). 5、判断. ①5 3可以读作五分之三,也可以读作三比五. ( ) ②配制一种盐水,在200克水中放了20克盐,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 ③比值是0.8的比只有一个. ( ) ④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则乙数是甲数的3 4 倍. ( ) 【课外训练】 1、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 .4,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2、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 3、长方形的长比宽多5 1 ,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 ). 4、一杯糖水,糖占糖水的10 1 ,糖与水的比是( ). 5、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4∶9,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比》达标检测 【知识要点】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内检测】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2、8∶5=24∶( ) 42∶18=( )∶3 3、化简下面各比. 21∶35 65∶ 94 0.8∶0.32 4、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35千米,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5、一根绳子全长2.4米,用去0.6米.用去的绳子和全长的比是( ),化简比是( ). 【课外训练】 1、化简下面各比. 35140 0.4∶32 0.3吨∶150千克 0.6∶3 2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与比例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与比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24=24:()=()% 4÷5=():()==()% 2、用2、 3、 4、6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 式:()(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5,其中一个内项是 2.5,则另一个内项是(). 4、小林跑1000米用了2分24秒,他跑的路程和所需时间的比是()∶(). 5、在A×B=C中,当B一定时,A和C成()比例,当C一定时,A 和B成()比例. 6、如果5a=4b,那么a∶b=()∶(). 7、一种精密零件长5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1的零件图上长应画()厘米. 8、在一幅中国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厘米,而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8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9、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10、完成一项工作,甲单独每小时完成1/4,乙独做每小时完成1/6.甲乙两人单独完成这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比是(): (). 11、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12、糖水的重量一定,糖的重量和水的重量成()比例. 13.甲乙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它们的齿数比是7:3,甲乙齿轮的转数比是(). 14、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4∶1,它们的面积比是()∶() 15、某车间女工人数与男工人数的比是5:8,那么女工比男工少()%,男工比女工多()%,男工与车间总人数的比是():().

16、如果x/6=5/y,那么x和y成()比例. 二、判断题: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 例.() 2、两根同样长的钢筋,其中一根锯成3段用了12分钟,另一根要锯成6段,需要24分钟.() 3、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它的两个外项也互为倒 数.() 4、4厘米:4千米的比值是1/100000.() 5、把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扩大2倍得到一个新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6、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不成比例.() 7、如果3a=5b,那么a:b=5:3.() 8、分数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 9、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 例.() 10、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 例.(). 11、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比是3:1.() 12、某校男生比女生多1/25,那么男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 26/51.() 13、一本书,已看页数越多,未看页数越少,因此,已看页数和未看页数成反比例.() 14、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8/3,另一个内项是3/8.() 三、选择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如:65×5表示求5个65的和是多少? 1/3×5表示求5个1/3的和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1/3×4/7表示求1/3的4/7是多少。 4×3/8表示求4的3/8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尽量约分,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常考的质因数有11×11=121;13×13=169;17×17=289;19×19=361) 4、小数乘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建议把小数化分数再计算)。 (三)、乘法中比较大小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a 乘法结合律:( a × b )×c = a ×( b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即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doc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比的应用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基本训练】一、填一填。 3 18 1、 5 = ( )∶( ) = ( ) =6÷( ) 2、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 1∶2,则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和( 3、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 5 ,则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占总人数的 6 4、一个比的后项是 8,比值是 3 ,这个比的前项是( )。 4 5、一段路,甲车用 6 小时走完,乙车用 4 小时走完,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 6、把 20 克糖放入 100 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 )。 7、一箱苹果,吃了 2 5 ,已吃了的数量和剩下的数量的比是( ),比值是( 3 8、一辆摩托车的速度比一辆汽车慢 5 ,这辆摩托车和汽车的速度比是( )。 )度。 ( ) ( ) 。 )。 )。 ( ) ( ) 9、李明与王华身高的比是 6: 5,李明比王华高 ( ) ;王华比李明矮 ( ) 。 10、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 1: 1: 2,如果按角分它是一个( )三角形。 11、右图中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图形 A 的 1 ,也是图形 B 的 1 。 15 4 A 图形 A 和图形 B 的面积的比是( ):( )。 B 12、大正方形和小正形边长的比是 3: 2,那么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二、仔细计算。 1、先简化,再求比值。 4 5 5 1.5∶ 0.21 1.2∶ 3 8 ∶ 6 6 千米∶ 300 米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 3 1) 5 1 6 8 1 5 8 1 4 8 12 7 13 13 7 6 9 3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练习题

4.比 练习一 【知识要点】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 【课内检测】 1、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 )。 2、 如果A ∶B=C ,那么A 是比的( ),B 是比的( ),C 是比的( )。 3、4÷5=( )∶( )= () () 4、从A 地到B 地共180千米,客车要行2小时,货车要行3小时。客车所行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客车所用的时间与货车所用的时间比是( ),比值是( );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 ),比值是( );客车与货车所行的路程比是( ),比值是( )。 5、判断。 ① 5 3可以读作五分之三,也可以读作三比五。 ( ) ②配制一种盐水,在200克水中放了20克盐,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 ③比值是0.8的比只有一个。 ( ) ④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则乙数是甲数的 3 4倍。 ( ) 【课外训练】 1、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 .4,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2、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 3、长方形的长比宽多5 1,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 )。 4、一杯糖水,糖占糖水的101,糖与水的比是( )。 5、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4∶9,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练习二 【知识要点】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内检测】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2、8∶5=24∶( ) 42∶18=( )∶3 3、化简下面各比。 21∶35 6 5∶ 9 4 0.8∶0.32 4、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35千米,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化成最 简整数比是( )。 5、一根绳子全长2.4米,用去0.6米。用去的绳子和全长的比是( ),化简比是( )。 【课外训练】 1、化简下面各比。 35 140 0.4∶ 3 2 0.3吨∶150千克 0.6∶ 3 2 2、判断: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质数的比。( ) 3、5∶12的前项增加1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 )。 4、甲、乙两人每天加工零件个数的比是3∶4,两人合作15天后, 甲、乙两人各自加工零件的个数比是( )。 练习三 【知识要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练习。 【课内检测】 1、简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与比例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与比例练习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 )÷24=24 :( ) =( ) % 4÷5=():() ()% 2、用2、 3、 4、6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式:( ) (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5,其中一个内项是2.5,则另一个内项是( )。 4、小林跑1000米用了2分24秒,他跑的路程和所需时间的比是()∶(). 5、在A×B=C中,当B一定时,A和C 成()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成 ()比例. 6、如果5a=4b,那么a∶b=()∶()。 7、一种精密零件长5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1的零件图上长应画()厘米。 8、在一幅中国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厘米,而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8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9、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10、完成一项工作,甲单独每小时完成1/4,乙独做每小时完成1/6。甲乙两人单独完成这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比是():()。 11、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 12、糖水的重量一定,糖的重量和水的重量成()比例. 13. 甲乙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它们的齿数比是7:3,甲乙齿轮的转数比是(). 14、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4∶1,它们的面积比是()∶() 15、某车间女工人数与男工人数的比是5:8,那么女工比男工少()%,男工比女工多()%,男工与车间总人数的比是():()。 16、如果x/6=5/y,那么x 和y 成()比例。 二、判断题: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 2、两根同样长的钢筋,其中一根锯成3段用了12分钟,另一根要锯成6段,需要24分 钟。( ) 3、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它的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 4、4厘米: 4千米的比值是1/100000。() 5、把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扩大2倍得到一个新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6、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不成比例。( ) 7、如果3a=5b,那么a:b=5:3。( ) 8、分数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 ) 9、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 10、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 11、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比是3:1。() 12、某校男生比女生多1/25,那么男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6/51。() 13、一本书,已看页数越多,未看页数越少,因此,已看页数和未看页数成反比例。() 14、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8/3,另一个内项是3/8。() 三、选择题: 1、一条路的长度一定,已经修好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四单元比 第五单元圆 第六单元百分数(一) 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分数乘法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生日时一般都要吃蛋糕,如果每个人吃72个蛋糕,你知道这7 2 表示的意思吗? (7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9 2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9 2 表示什么。 指明回答: 9 2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实际上就是求3个92 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 92+92+92=96=3 2 (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92相加,用乘法表示是92×3或3×9 2 。)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92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92×3,那么92 ×3又应该怎 样计算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9 2 是2 个91,2个91乘3就是6个9 1 ,所以就是96。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进行板书: 92×3=92+92+92=9222++=9 32?=96=32(个)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 92×3=3 9321 ?=32(个)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提问:如果把算式“92×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92 ”,又 应该怎样计算呢?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 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后项不能是零.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化简后比的前项和后项没有公因数,化简后要检查) 3、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再进行 化简:例如:61:92=(61×18):(9 2×18)=3:4 也可以用:4:34329619261==?=÷ 15:815 8385183:2.0==?= 可以转为除法的运算 4、 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如:甲∶乙=5∶6,乙∶丙=4∶3,因为[6,4]=12,所以5∶ 6=10∶ 12, 4∶3=12∶9, 得到甲∶乙∶丙=10∶12∶9. 5、() 2103615()24()()43:2+=+=÷=÷=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 1.目的不同.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结果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 3.读法不同.如6:4求比值是6:4=6÷4= 46=23读作二分之三还可写作1.5(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6:4=6÷4= 46=2 3读作三比二还可写作3:2(结果是一个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 ) 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 女生:5×7=35(人). 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解题思路:男生比女生多几份:7-5=2 求每一份:20÷2=10(人)因此,男生有10×7=70(人),女生有10×5=50(人) 4、比的第四中应用:转化连比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 一个学校篮球队和足球队人数之比为5:4,足球队和排球队之比为3:5.已知篮球队比足球队和排球队总和少34人,求各组人数. 解题思路: 转化连比: 篮球队:足球队:排球对=15:12:20 篮球队比足球对和排球对之和少几份:12+20-15=17 每份人数:34÷17=2(人) 篮球队:2×15=30(人) 2×12=24(人) 2×20=40(人) 5、行程问题中的比例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位置 1.找位置要先列后行,写位置先定第几列,再写第几行,格式为:(列,行)。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7.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9.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10.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1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 (2)找出单位“1”的量(以后称为“标准量”)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是”、“占”、“比”、“相当于”的后面 (3)画出线段图,标准量与比较量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即可,标准量与比较量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即可。 (4)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 几 。 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小学六年级数学单元测试 比和比例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填。 1.():20=()/5=2:10=12:() 2.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6:7,如果男生调走一半,则这时男生与女生的 人数比是()。 3.把5克洗衣粉放入50克水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3克洗衣粉,如果要 使洗衣粉浓度保持不变,则应该再加入水()克。 4.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2/3,则甲数与乙数的比是()。(甲、乙两数 不为0)。 5.把: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6.在同一个圆里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比是()。 7.一克药粉溶解在100克水中,药粉和药水的比是()。 8.有45本课外读物,按4:5分别借给一班和二班,一班借得()本, 二班借得()本。 9.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6cm,它的长于宽的比是4:3,这个长方形的面 积是()平方厘米。 :5的前项乘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二、我当小法官。 3可以看成是一个分数,也可以看成一个比。() 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比是2:1:1,这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 3.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1:2,面积的比是也是1:2。()

4.甲数是乙数的3/4,则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4:3。() 5.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说比就是除法。() 6.两个互质数所组成的比一定是最简整数比。() 7.甲数的1/5等于乙数的1/4(甲、乙两书均不为0),则甲、乙两数的 比是5:4。() 8.两个半圆之比为8:7,则它们的面积之比是64:49。() :8化成最简比是。() 是b的8/7,a和b的比是7:8。() 三、点兵点将。 1.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3:4,周长的比是( )。 :16 :16 :4 2.含盐1/10的盐水中,盐与水的质量比是()。 :10 :9 :11 3.如果A+60=B,A:B=1:4,那么A+B=() 4.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1:2:3, 则甲数是()。 5.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乙数和甲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5 :5 :3 6.有两个正方形,第一个正方形面积是第二个正方形面积的16倍,它们 相应的周长比是()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

比和比例 姓名( ) 得分 ( ) 一、 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 () (。 2.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4 3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3. 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7 2 ,这本书计划( )看完。 4.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 5.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这个比 的比值的意义是( )。 6.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 8 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7. 89吨大豆可榨油3 1 吨,1吨大豆可榨油( )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 )吨。 8. 甲数的32等于乙数的52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9. 把甲数的 7 1 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甲数比乙数多)()(。 10. 甲数比乙数多 4 1 ,甲数与乙数比是( )。乙数比甲数少)()(。 11. 在6 :5 = 1.2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1.2是比的( )。 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12. 4 :5 = 24÷( )= ( ) :15 13. 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 水的重量占盐水的(—)。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 )厘米。 14. 12的约数有( ),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 例是( )。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检测试题 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测试卷 六()班姓名:成绩: 一、直接写得数。(每小题2分,共20分) 2.5×40= 18×6= 1.73+2.07= 10-0.9= 400÷4= 1 2+1 2= 2 3- 1 3= 1 5+ 1 4= 3 4- 1 2= 1 6- 1 7= 二、想一想,填一填。(每空2分,共22分) 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 2、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 (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 (2,7)表明王兵坐在第()列第()行。 3、如下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西瓜的位置记为(,)。 4、如下图:A点用数对表示为(1,1),B点用数对表示为(,), C点用数对表示为(,),三角形ABC是()三角形。 3题图4题图 三、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8分) 1、如下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A、(4,4) B、(4,5) C、(5,4) D、(3,3) 2、如图: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A、(5,1) B、(1,1) C、(7,1) D、(3,3) 1题图2题图 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5,2) B、(4,3) C、(3,2) D、(4,1) 4、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共50分)(1至3题12分,4题14分)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比和比例练习题

(5)比和比例一、填空: 1、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6,其中一个外项是2 3,另一个外项是()。 2、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是(),如果它一定,那么路程和时间成()比例。 3、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三个数量中,当()一定时,()和()正成比例。 4、如果y=5x,那么x和y成()比例。 5、一幅地图上用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6、1.2千克∶250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7、一个三个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4∶1,这是一个()三角形 8、如果7x=8y,那么x∶y=()∶( ) 9、大圆的半径与小圆半径的比是3∶1,则大圆的面积是小圆的面积的()倍。 10、五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刚好可以拼成一个 如图的大长方形,,那么小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 (),大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 11、小华身高1.6米,在照片上她的身高是5厘米。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 12、甲数是乙数的2.4倍,乙数是甲数的() ()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甲数占两数和的()() 。 13、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0%,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女生人数与男生 人数的比是()∶(),女生比男生少()() 。 14*、已知甲数的1 6相当于乙数的 1 5,那么甲数的一半相当于乙数的() 二、判断题: 1、小红的身高和体重总是成比例。……………………………() 2、成正比例的量,在图像上描的点连接起来是一条曲线。…() 3、比例尺是一个比。……………………………………………()

4、实际距离一定比相对应的图上距离要大。…………………() 5、21∶7不论是化简还是求比值,它的结果都是等于3。…() 三、选择题: 1、不能与3,6,9组成比例的数是() (1) 2 (2)12 (3)18 2、把1.2吨∶30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1)1∶250 (2)1200∶300 (3)4∶1 (4)4 3、把5克盐放入50克水中,盐和水的比是()。 (1)1∶9 (2)1∶8 (3)1∶10 (4)1∶11 4、下列几总量中,不是成反比例的量是()。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2)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3)面积一定,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四、先化简比,再求比值: 6.4∶8= 1 6∶ 2 3= 0.375∶0.625= 8 ∶ 8 9= 五、解比例 3 5∶X= 1 3 ∶2 X∶5=0.46∶4.6 18 111= X 222 1.2 x= 4 5 1.25∶0.25=x∶1.6 3 4∶x=3∶12 六、根据条件,先判断题中所给的是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如成比例再写出等式。 (1)一台织袜机3小时织39双袜,照这样计算,5小时可织65双。 (2)小明从家走到学校,每分走60米,15分可以到达,如果每分走5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