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对脑心综合征室性早搏及心肌缺血的治疗观察

稳心颗粒对脑心综合征室性早搏及心肌缺血的治疗观察
稳心颗粒对脑心综合征室性早搏及心肌缺血的治疗观察

稳心颗粒对脑心综合征室性早搏及心肌缺血的治疗观察

发表时间:2017-02-09T10:02:16.393Z 来源:《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12月作者:张辉1 秦振龙2 徐福生3 张慧娟4 王刚1陈晨1

[导读] 因此,寻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长期服用不增加患者病死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1、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通州 101113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麻醉科北京丰台 100120

(3、开滦总医院赵各庄医院手术室河北唐山 063100

(4、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科 101300

【摘要】?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脑心综合征患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80例脑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稳心颗粒治疗组40例和慢心律对照组40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稳心颗粒9克,3次/d;对照组加服慢心律150 mg,3次/d,疗程2周,观察2组室性早搏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2.5%,症状改善率为95.0%;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2.5%,症状改善率为77.5%;经治疗后血LDH、CK-MB、cTnI含量明显降低(P<0.01)。2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心电图改善率和心肌酶改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心颗粒对脑心综合征患者室性早搏具有较好疗效,并且可以降低血清心肌酶水平。

【关键词】? 稳心颗粒脑心综合征室性早搏心肌缺血

脑心综合征(cerebral cardiac syndrome,CCS)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数脑心综合征患者可以出现室性早搏及心肌酶谱的异常,严重的室性早搏常引起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使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目前临床常用的心律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常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且长期应用可增加病死率。因此,寻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长期服用不增加患者病死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研究观察稳心颗粒治疗脑心综合征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以及对血清心肌酶变化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的新途径。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0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住院患者。急性脑卒中的诊断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其中出血性脑卒中40例,缺血性脑卒中40例。入选标准:脑心综合征以既往无心脏疾患史,急性脑卒中时24h动态心电图提示单形、多源、多形、成对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早搏次数>4 000次/24 h,伴心悸、气短、胸闷、失眠等症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升高。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前停用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排除标准: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妊娠、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及大量饮酒、吸烟者。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即予脑卒中常规治疗,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压,奥美拉唑保护胃黏膜,营养神经细胞,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处理。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步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9克口服,3次/d。对照组加用慢心律(上海医药集团信谊制药厂生产)150 mg,3次/d。意识不清者予鼻饲给药。疗程均为14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用药前后心悸等临床症状;入院第1天及14天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了解室性早搏数目,并清晨采血检测血清LDH、CK-MB、cTnI含量变化,检测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指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正常参考值:1、乳酸脱氢酶LDH:100~240 IU/L;2、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0~25 IU/L;3、肌钙蛋白I cTnI<0.3ng/ml 1.4?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药理基地制订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西医结合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判定效果[2]。(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判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室性早搏消失或减少>90%;有效:室性早搏减少50%~89%;无效:室性早搏减少<50%或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对致心律失常的诊断采用Morganroth制定的标准进行判断[3]。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1。表1? 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病症范畴。病理性室性早搏大都存在基础 心脏病,重者可诱发室速、室颤,危及生命,必须进行药物干预。目前可供选择的西药很少,而且不良反应多,如致心律失常作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等限制了临床应用,我院应用步长稳 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出品)治疗室性早搏,收到了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自我院2008~2009年患者50例,经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确诊,年龄 40~79岁,其中男36例,女12例,包括频发室性早搏18例,多源性室性早搏8例,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三联律10例,房颤伴室性早搏14例。基础心脏病:冠心病30例,冠心 病并高血压15例,风心病3例,心肌病2例。 1.2 治疗方法在原发病治疗(扩冠、降压、降脂、抗风湿等)药物基础上,停用抗心律失常 西药,加用步长稳心颗粒,每次1~2袋,日3次口服,疗程4周,并观察本组治疗前后患者 血常规,血生化及心电图各1次。 1.3 疗效判断参照1995年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西医结合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1]。显效:早搏减少90%以上;有效:早搏减少50%~90%;无效: 早搏减少小于50%或无变化。 2 结果 50例中:显效6例,有效3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未发现肝肾不良反应。 3 讨论 病理性室性早搏常见于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心梗后心力衰竭患等。病理机制复杂,与 心肌异位激动及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紊乱有关。严重者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 甚至猝死。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室性早搏的西药,以Ic类及Ⅱ类抗心律失常药为主,但长期 应用都有程度不同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并对心肌收缩力和传导系统有抑制作用,从而限制了 临床应用[2]。中医络病理论认为心悸(包括室性早搏)系气阴两虚导致的络虚不荣和洛脉瘀 阻所致。络虚则心神失养,络瘀则虚火扰神。步长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 松组成,其中君药党参补中益气、安精神止惊悸;臣药黄精补脾气滋心阴,辅助党参益气生血;佐药三七行瘀止血定痛兼有补益之力,琥珀活血化瘀、平肝安神;使药甘松开郁散滞, 疏理肝脾之气,使君臣药补而不滞,君臣佐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 化瘀之功。研究表明步长稳心颗粒对早搏、房颤及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疗效,其作用机 制可能由于步长稳心颗粒具有增加心肌细胞膜钾外流,同时对过度的钠内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大量临床应用,步长稳心颗粒无明显不良反应,无诱发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证据,口 服安全有效。步长稳心颗粒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增强心肌顺应性,降低血液粘度、减慢心率、扩张动静脉降低心脏后负荷,能改善冠心病人 心脏功能。本组资料表明,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标本兼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长 期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 原则[M],第2期,1995:91—94。 2 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1—497。

孕妇心肌缺血的原因是什么

孕妇心肌缺血的原因是什么 孕妇心肌缺血是常见的一种问题,但是因为在孕期对宝宝的健康也会产生影响,所以应该注重了解原因科学的调理,平时也要注意重视休息,切不可盲目用药,因为任何一种原因都可能会引起心肌缺血。 ★ 1、心肌缺血在生活中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该病主要指的是,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供氧减少,心悸代谢不能正常,不能完成心脏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脏的供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存在着波动,但这种波动经过机体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如果任何一种原因引起心肌缺血,经机体调节不能满足心脏工作需要,这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孕妇心肌缺血也是这样。 ★2、孕妇在怀孕的情况下,会导致血液中有极大的改变,心脏无法一下子负荷,就会倒是孕妇心肌缺血的情况出现,严重者引起妊娠心脏病。平时注意休息,运动适度。在生育后是没有

影响的。但是如果孕妇心肌缺血现象比较严重的话就要考虑到去医院接受治疗了,切忌不可自己盲目吃药,以免对胎儿造成影响,造成意外的发生。 ★ 3、与此同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诱发心肌缺血,都会在心脏不能代偿的时候,孕妇会有心慌、气短、下肢水肿的症状出现,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母子生命。孕妇应到较大综合医院,寻找心肌缺血原因,判别心脏功能状态,对能否承受妊娠过程作出评价,决定是否继续妊娠。不应该拖到孕中晚期,使一些心功能不适合妊娠的孕妇面临难以避免的危及生命的危险。因此,每一个孕龄妇女要重视孕前检查及孕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4、生活中一定要时刻关注孕妇的身体状况,有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出现,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还要了解孕妇心肌缺血的原因都有哪些,提早做好预防。孕妇心肌缺血的危害虽然大,但患病后,切不可盲目用药,了解患病原因,辨证施治,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

稳心颗粒对脑心综合征室性早搏及心肌缺血的治疗观察

稳心颗粒对脑心综合征室性早搏及心肌缺血的治疗观察 发表时间:2017-02-09T10:02:16.393Z 来源:《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12月作者:张辉1 秦振龙2 徐福生3 张慧娟4 王刚1陈晨1 [导读] 因此,寻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长期服用不增加患者病死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1、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通州 101113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麻醉科北京丰台 100120 (3、开滦总医院赵各庄医院手术室河北唐山 063100 (4、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科 101300 【摘要】?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脑心综合征患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80例脑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稳心颗粒治疗组40例和慢心律对照组40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稳心颗粒9克,3次/d;对照组加服慢心律150 mg,3次/d,疗程2周,观察2组室性早搏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2.5%,症状改善率为95.0%;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2.5%,症状改善率为77.5%;经治疗后血LDH、CK-MB、cTnI含量明显降低(P<0.01)。2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心电图改善率和心肌酶改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心颗粒对脑心综合征患者室性早搏具有较好疗效,并且可以降低血清心肌酶水平。 【关键词】? 稳心颗粒脑心综合征室性早搏心肌缺血 脑心综合征(cerebral cardiac syndrome,CCS)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数脑心综合征患者可以出现室性早搏及心肌酶谱的异常,严重的室性早搏常引起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使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目前临床常用的心律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常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且长期应用可增加病死率。因此,寻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长期服用不增加患者病死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研究观察稳心颗粒治疗脑心综合征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以及对血清心肌酶变化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的新途径。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0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住院患者。急性脑卒中的诊断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其中出血性脑卒中40例,缺血性脑卒中40例。入选标准:脑心综合征以既往无心脏疾患史,急性脑卒中时24h动态心电图提示单形、多源、多形、成对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早搏次数>4 000次/24 h,伴心悸、气短、胸闷、失眠等症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升高。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前停用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排除标准: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妊娠、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及大量饮酒、吸烟者。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即予脑卒中常规治疗,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压,奥美拉唑保护胃黏膜,营养神经细胞,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处理。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步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9克口服,3次/d。对照组加用慢心律(上海医药集团信谊制药厂生产)150 mg,3次/d。意识不清者予鼻饲给药。疗程均为14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用药前后心悸等临床症状;入院第1天及14天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了解室性早搏数目,并清晨采血检测血清LDH、CK-MB、cTnI含量变化,检测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指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正常参考值:1、乳酸脱氢酶LDH:100~240 IU/L;2、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0~25 IU/L;3、肌钙蛋白I cTnI<0.3ng/ml 1.4?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药理基地制订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西医结合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判定效果[2]。(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判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室性早搏消失或减少>90%;有效:室性早搏减少50%~89%;无效:室性早搏减少<50%或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对致心律失常的诊断采用Morganroth制定的标准进行判断[3]。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1。表1? 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

稳心颗粒治疗房性早搏临床观察

稳心颗粒治疗房性早搏临床观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治疗房性早搏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房早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口服,9g/次,3次/d;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口服,25mg/次,2次/d。4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Holter),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稳心颗粒对房早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稳心颗粒对房早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稳心颗粒;倍他乐克;房性早搏;疗效观察 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是临床常见病,常会出现心悸、气短、胸闷、头昏、乏力等症状,从而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故应给予有效的控制,同时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笔者采用稳心颗粒治疗房早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房早患者113例,注意排除有心梗、甲亢、心衰、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疾病患者,所选患者具有心悸、

气促、胸闷、乏力、头昏等症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20~80岁,平均51岁;对照组55例,男31例,女24例,年龄21~52岁,平均50.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稳心颗粒,9g/次,3次/d;对照组口服倍他乐克25mg/次,2次/d,按病情调整剂量,疗程均为4周。两组均于服药后每周复查心电图1次,4周后复查Holter,同时观察症状及不良反应,并在实验前后复查相应的检验和检查。 1.3 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心电图及Holter结果及第5版《内科学》和《诊断学》制定的房早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依据第5版《内科学》和《诊断学》的房早疗效标准评定。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示房早减少90%,实验室检查正常;有效:心电图示房早减少50%~90%,症状减轻或发作间隙时间延长;无效:症状、房早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见表1。表1 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步长稳心颗粒对房早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1%,有恶心、上腹不适、烧灼感等轻度胃肠道反应者2例,轻度头晕1例,均未予特殊处理而自行缓解;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低血压2例,窦性

治疗心肌缺血的偏方

治疗心肌缺血的偏方 文章目录*一、治疗心肌缺血的偏方*二、心肌缺血如何防治*三、心肌缺血怎么锻炼 治疗心肌缺血的偏方1、治疗心肌缺血的偏方 海带粥 水发海带25克,与粳米同煮粥,加盐、味精、麻油适量,调味服食。每日早晨服食。 菊花山楂饮 菊花、生山楂各15~20克,水煎或开水冲浸,每日1剂,代茶饮用。 柠檬玉面粥 柠檬1个,切成片,用蜂蜜3匙渍透,每次5片,加入玉米面粥内服食。每日服2次。 2、心肌缺血的病因 主要原因 可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血压降低、主动脉供血减少、 冠状动脉阻塞,可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心瓣膜病、血黏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也会使心脏供血减少。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 等多种。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肥胖、体力活动少、高龄等。 3、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 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伴有大汗。 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 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烧灼感、紧缩感,牙痛等。饱餐、寒冷、饮酒后出现胸痛、胸闷。 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 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突发的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或晕厥。 心肌缺血如何防治1、善待症状,处惊不变。对自己的心血管病能正确对待,既不掉以轻心,又不过于忧虑,在病情剧变发作时,不紧张惊慌,保持平和心态,泰然处之。除按医嘱服药,把精力投入食疗,饮食上做到:杂:粗细粮搭配;混:荤素搭配,以素为多;淡:低盐少糖,清淡为主;清:不吃油炸食物,不饮酒吸烟。 2、动静结合,劳逸适度。一天中,躺着或稍微抬起双腿坐着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症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症,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心肌炎和心肌病: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及心肌病均可导致心力衰竭,以病毒性心肌炎和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常见。其他如维生素B1缺乏和心肌淀粉样 变性等目前国内均属罕见。 2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后循环)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 等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 (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见于两种情况,第一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如主动脉 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第二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诱因:1感染: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 2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3贫血、妊娠、分勉、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可增加心脏负荷。 4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可增加心脏负荷。 5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 6其他疾病,如肺栓塞等。 心力衰竭的分类:按其发病缓急分为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 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根据发病机制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按症状的有无可分为无症状性(asymptomatic)心力衰竭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分级:I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一般体力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III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IV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一)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和心排量降低表现为主 症状:1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 2咳嗽、咳痰、咯血 3乏力、疲倦、头晕、心悸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体征:肺部湿性啰音;心脏体征 (二)右心衰竭 症状:1消化道症状;2劳力性呼吸困难 体征:1水肿;2颈动脉征;3肝脏肿大;4心脏体征 (三)全心衰竭:右心衰竭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的全心衰,当右心衰出现后右心排血量减少,因此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有所减轻。

心肌缺血

1)概念: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2)原因:心肌缺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称为冠心病),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肥胖、同型半胱氨酸增高、体力活动少、高龄和男性等。 3)分类(最好能确定妈妈是哪种,这样比较具有针对性): 3.1.隐匿型冠心病 无临床症状,但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如心电图典型缺血性ST段改变、心肌血流灌注减少等。 2.心绞痛型。 3.心肌梗死型 心肌梗死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 4.缺血性心肌病 其特点为心脏变得僵硬,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5.猝死型。 4)治疗: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对于预防主要有 1.饮食 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吃红薯、西红柿、胡萝卜、黑木耳等蔬菜,喝些绿茶,茶叶中含有少量的茶碱,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对患者的心肌缺血治疗有一定的帮助,茶叶中还有维生素C,能起到一个很好的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但不宜过浓。

少食多餐,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蛋黄、奶油、肥肉、无鳞的鱼类、动物内脏-腰花、肝脏、猪脑等)和糖,西式快餐、油炸食品、生冷食品、肉汤和加许多调味品的食品也应少吃。饭菜做得可口、软烂一些,以便消化吸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心肌缺血患者还要做到多喝水,尤其是对于老年心肌缺血患者,血黏度都有所增高,水可以稀释血液,并促进血液流动,所以要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要注意心态的调节,情绪要稳定,心情舒畅,心境平和,避免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如长期供氧不足、冠心病患者易出现胸闷等症状,会加重动脉硬化程度。 3.适度运动 促进心肌侧支循环的建立,晚上吃完饭让爸妈多去散散步。 4.病情如有变化 病情如有变化要及时就诊治疗。 5.预防药物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调血脂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心肌缺血日常保健 1.控制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许多研究证明,长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动物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而且还证明脂肪的质对血脂的影响更大,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血胆固醇,一般认为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之比(p∶s∶m)以1∶1∶1为宜。膳食胆固醇含量对体内脂质代谢会产生一定影响,应适当加以控制。 3.控制食糖摄入。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在我国人民膳食结构中就是主食量过多),可造成热量入超,在体内同样可转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并使血脂升高。经研究证明,在碳水化合物中升高血脂的作用,果糖高于蔗糖,蔗糖高于淀粉。美国、加拿大等国,人们的食糖量可占一日热能的15~20%,其冠心病发病率远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因此,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尤其是控制食糖摄入量,一般以不超过总热量的10%为宜。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150301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讨论版) 中国心律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心律失常临床常见,药物仍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近20年来,先后证明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有效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分别能增加死亡率及引发尖端扭转性室速等严重副作用。因此,积极寻求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心血管领域当今迫切期望的热点。 稳心颗粒临床应用及研究已有30多年历史,长期应用与研究结果证实,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安全、副作用小。在心律失常治疗的机制方面,稳心颗粒不仅有明确的中医、中药治疗理论基础,而且经中外学者应用现代心脏及细胞电生理的研究方法证实其有多种抗心律失常机制与作用,并取得满意成果。 为更好规范稳心颗粒的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中国心律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经过广泛的文献查阅,深入的学术研讨,撰写了“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 一、稳心颗粒研究发展史 稳心颗粒的研究始于80年代初。最初由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以周玉萍为核心的几位中医医生启动这项工作。他们考虑到中医的“心悸,怔忡”常为现代医学的早搏或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临床常见,求治的病人很多,应当更好的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给予治疗。此后根据中医整体观念,辨证与辨病论治理念的指导下,他们借鉴古方“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治之旨,以调节机体气血,稳定心悸之法,益气宁心,活血复脉,并注意虚实兼顾。故将前人这些验方理念与广安门中医院多年临床经验相结合,反复筛选研制后,最终确定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五味中药组成治疗心律失常的稳心颗粒组方。五味中药的党参为君药,起到补中益气、安神、止惊悸,黄精为臣药,起到补脾气、滋心阴、辅助党参的益气生血,三七和琥珀为佐药,起到活血化瘀,兼有补气,而甘松为使药,定悸复脉。 稳心颗粒最初为汤剂,后经药理学研究证实,颗粒剂与汤剂疗效相同,后改

心肌缺血机制的现代认识与防治策略(完整版)

心肌缺血机制的现代认识与防治策略(完整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基础。目前,冠心病的诊断都是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外膜冠状动脉官腔直径狭窄程度来确定,晚近,随着深入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冠状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在心肌缺血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冠状动脉狭窄与心肌缺血 冠脉狭窄不等于心肌缺血,缺血不一定存在狭窄,1974年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的犬在体实验中,研究者将静息状态下的狗的冠状动脉进行结扎,使之逐渐狭窄至完全闭塞。由于冠状动脉血容量会自动调节,所以在静息状态下,只有当冠状动脉直径狭窄>80%时,其血流量才会产生改变。而如果把冠状动脉扩大到最大限度再结扎的话,其血容量比静息状态高4~5倍;冠状动脉至狭窄为50%时,血流量就开始发生明显改变。 目前认为血管直径狭窄≥50%为血流动力学的狭窄,≥85%为临界狭窄。而这些都源于上述研究。而冠状动脉临界狭窄可逐渐进展为缺血性狭窄。研究证实冠状动脉狭窄并不等同于缺血性心脏病。因为很多患者存在

心肌缺血的证据,但在造影下并没有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相反,患者的狭窄可能很严重,却没有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研究发现,大部分死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死因是斑块破裂而非血管腔的进行性狭窄。大部分STEMI患者死于斑块破裂合并阻塞管腔的血栓,而NSTEMI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并没有阻塞性血栓,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原因是斑块的破裂、糜烂。 COURAGE研究证实,三分之一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接受PCI治疗一年后仍然有症状,内科药物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的心绞痛发生率以及终点事件(心肌梗死、死亡、脑卒中)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AME研究把1005例多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冠状动脉造影的指导下,对>70%的狭窄病变进行药物支架PCI治疗;另外一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和FFR检查来看是否心肌是否缺血,对FFR≤0.8的患者行PCI 治疗。经过一年的随访发现,两组之间的MACE事件有差异,FFR显示缺血从而进行PCI治疗的患者预后优于不论缺血与否都植入支架的患者。这充分说明,针对缺血的治疗比针对狭窄的治疗更能改善患者预后。 二、引起心脏缺血的其他相关原因 目前认为缺血性心脏病远非斑块狭窄这么简单,此外,我们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包括自发性的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痉挛、炎症,微血管功能

心肌缺血心电图分析(详细参考)

心肌缺血心电图(一) ——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急性心肌缺血时的心电图改变包括:一过性ST段偏移、一过性T波改变、一过性QT间期改变、J 波和J波电交替、Wellen’s综合征、一过性U波改变及一过性心律失常。 一、一过性ST段偏移及T波改变 ST段偏移是损伤电流引起。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静息期和平台期(分别对应于心电图TQ段和ST段),缺血区与非缺血区之间存在电压梯度,形成损伤电流。 1、ST段偏移的正常范围 (1)年龄≥40岁男性,J点处ST段抬高正常值在V2、V3<0.2mV,其余导联<0.1mV; (2)年龄<40岁男性,J点处ST段抬高正常值在V2、V3<0.25mV; (3)女性J点处ST段抬高正常值在V2、V3<0.15mV,其余导联<0.1mV; (4)V3R、V4R导联J点处ST段抬高正常值<0.05mV,年龄低于30岁男性<0.1mV; (5)V7-V9导联ST段抬高正常值<0.05mV; (6)V2、V3导联J点处ST段压低正常值<-0.05mV,其余导联<-0.1mV。 2、急性心肌缺血的ST-T诊断标准 连续两个导联新发的从J点开始的ST段抬高或ST-T改变: (1)ST段抬高:SV2-V3:男性≥40岁——≥2mm,<40岁——≥2.5mm,女性各年龄段——≥1.5mm 其他导联:≥1mm 急性期ST段的抬高呈多态性,常为斜型向上或弓背向上型,可与直立T波的升肢融合成单项曲线、墓碑样改变。 图1 ST段抬高的多态性 (2)ST-T改变:V2-V3:ST段压低≥0.5mm,其他导联≥1mm;T波在R波为主或R/S>1的导联倒置≥1mm (3)ST段下移:ST段下移多提示相对稳定的心内膜下心肌急性缺血。当斑块不稳定而致管腔狭窄在短时间内加重,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出现痉挛,此时由于冠脉分支间没有侧支循环形成,急性冠脉供血不足多引起透壁性心肌缺血,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幅度常达0.10mV以上,部分患者伴有QRS 波增宽和T波高尖。缺血消失或缓解后ST段可回到正常状态或缺血发作前状态。部分患者可出现异常Q波,持续数小时后消失,提示严重缺血引起心肌抑顿。急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过长者可发展为急性心梗。ST段下移幅度≥0.1mV。部分患者因慢性供血不足已有ST段下移,当急性供血不足时,ST段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下移达0.1mV以上。 (4)T波改变:可见T波形态高尖、低平、双向或倒置;很少单独出现,常常与ST段改变伴随。 二、一过性QT间期改变

心理因素诱发心肌缺血2015归纳

[2015CNS Summit]心理因素引发的心肌缺血:现状与未来 医脉通2015-05-29发表评论分享 导语:3月14日-15日,2015中外中枢神经峰会在北京举行。以精神科医生为主的数百名中外中枢神经(CNS)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就CNS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4日下午,北京安贞医院的刘梅颜教授带来题为《心理因素引发的心肌缺血:现状与未来》的报告,受到同行的热烈欢迎。 今天我们要讨论关于精神心理因素引发心肌缺血的问题,涉及目前现状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刚才有专家指出,在美国,精神科医生的加入,会大大缩短平均住院日;在中国也应如此。因为在整个诊疗过程中有精神科医生的加入,会使患者临床诊疗得到更加充分的服务。 去年,我们曾经收治过一位得了四次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第四次心梗时,到我们北京安贞医院就诊。患者已经放了五个支架,每一次心梗发作对其带来巨大的痛苦。自第二次心梗后,患者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吃药、生活;血糖、胆固醇等各项指标控制在完全正常的水平,但患者还是发生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心肌梗死,患者自述精神上已经接近崩溃。通过多学科会诊,精神科医生的加入,彻底改变了他的转归。主要原因是会诊中了解到患者在16岁时曾患抑郁症,并且从来没有因抑郁而到医院就诊治疗,而抑郁跟后来多次发生心肌缺血和心梗有着密切的联系。纠正了患者的抑郁问题后,再加上强化对心梗康复期的治疗,现在患者终于过上了正常生活。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反思。临床非精神专科医生,可能更善于观察躯体问题一面,而对精神心理问题关注不够。对于心血管医生需要知道,患者如果是精神因素发生在前,有可能带来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毁损,与后续可能发生心肌缺血或是心肌梗死关系密切。 精神心理因素与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甚至会直接引发猝死。网上有很多诸如人被气死了的例子。心血管医生也关注到节日与心脏病的关系,比如除夕、世界杯期间,都是心肌梗死的高发日。因为在此期间,人处于忙碌或熬夜中,会面临精神、心理应激,从而导致心脏事件的突然发生;还有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带来心血管损伤,都提示精神压力可引发心脏问题。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一、我国冠心病的现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一)患病率: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为15.9‰,农村地区为4.8‰,城乡合计为7.7‰,较2003年第三次调查结果大幅度升高。 (二)冠心病死亡率:2002~2011年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三)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2002~2011年急性心梗死亡率呈上升态势,2005年起,农村急性心梗死亡率快速上升,至2011年已连续3年超过城市,无论城市、农村,男性或女性,急性心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四)冠心病住院情况及费用:2012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院数为504.74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29.52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次均住院费用为16802.4元,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为5.78%。 (五)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数据(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数据):根据原卫生部规定,2009年起安徽省实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 2009年3827例、2010年5372例、2011年7022例、2012年8668例、2013年10137例、2014年11814例,数据显示冠心病介入治疗年手术例数逐年增加,由

此推断安徽省冠心病的发病率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是一致的,冠心病规范化防治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毋庸置疑。 86681013711814537238277022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例数 二、冠心病的定义及分类: (一)冠心病定义: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 (二)冠心病分类: 按照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表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可将本病归类为以下五种:1.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心病;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近年来,从提高诊治效果和降低死亡率出发,临床上提出两种综合征的分类:⑴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

稳心颗粒合炙甘草汤治疗室性早搏疗效观察

炙甘草汤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33例 陈友华王征斌陈惠球 (福建省福清市中医院福清350300) [摘要]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选择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以炙甘草汤为基本方治疗,治疗组加服稳心颗粒。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91%,对照组为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疗效显著,两者在治疗中起到协同作用。 [关键词] 室性早搏/中医药疗法;补气剂/治疗应用@稳心颗粒 室性早搏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我院应用稳心颗粒合炙甘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7月-2008年12月诊治的室性早搏患者,共65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其中冠心病26例,心肌炎7例,年龄5-75岁。对照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其中冠心病有23例,心肌炎9例,年龄6-7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选择 治疗前均经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两组患者均属中医气阴两虚型,以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舌红、少苔、脉结代为主症。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炙甘草汤为基本方,由炙甘草12g,党参、桂枝、麻仁、阿胶各9g,生地、麦冬各15g,生姜6g,大枣10枚组成,并随症加减治疗,每天一剂,煎熬两次,两次药汤合在一起分早、中、晚三次服,儿童剂量随年龄酌减。治疗组加服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儿童6岁以下每次3g,每日3次;6-12岁每次4.5g,每日3次;12岁以上及成年人每次9g,每日3次,4周为1疗程。 疗效标准 所有的患者均经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复查,按传统法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类型。显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24小时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减轻,24小时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24小时早搏次数减少小于50%。 4、结果 治疗组33例,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32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5、讨论 室性早搏相当中医“心悸”、“怔忡”、“脉结代”等病证之范畴。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失所养,神明被扰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之一。炙甘草汤由炙甘草、人参、生姜、生地、桂枝、阿胶、麦冬、火麻仁、大枣组成,是中医临床运用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著名方剂,具有益气养血、滋阴复脉的功用。临床研究表明:炙甘草汤具有正性肌力,增强机体耐缺氧能力,改善心肌代谢等作用。炙甘草汤及其加减方剂治疗频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房颤、窦性心动过速、冠心病、心肌炎伴发的心律失常均有一定疗效。 稳心颗粒是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是90年代中期新研发防治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适用于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病证。临床研究表明: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是由于其具有增加心肌细胞膜钾外流,同时对过度的钠内流有一定抑制作用,稳心颗粒还能提高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输出量。可减少24h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改善胸闷、心悸、气短症状。研究还表明

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整理

心律失常 一、心律失常分类(心机缺血型)? (一)自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1、冲动形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被动性:逸搏,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主动性:早搏(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交界区性,室性), 扑动和颤动(心房和心室) 2、冲动传导异常 (1)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2)病理性: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阻滞,室内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症 (二)按发生时心律快慢分类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1、心率过速的心律失常(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以上)分为整齐不整齐两种。 (1)整齐的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①窦性心动过速:心率在每分钟100~140次之间,心率加快和减慢为渐渐出现,嘱患者屏气或压迫颈动脉窦,可使心率减慢。治疗上可使用普萘洛尔、维拉帕米和利血平等药物。 ②心房扑动:心率在每分钟70~160次之间,受运动和体位影响较少,压迫颈动脉窦可减慢心率,呈倍数比例关系,比例数不等时心律不整齐。治疗上可使用维拉帕米、普萘洛尔、乙胺碘呋酮和强心甙类等药物。 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在每分钟150~250次之间,心率加快或减慢多突然出现,压迫颈动脉窦可突然恢复正常(但也可能无效)。治疗上可使用维拉帕米、普萘洛尔、强心甙类、新斯的明、乙胺碘呋酮、奎尼丁和苯妥英钠等药物。

(2)不整齐的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率在每分钟160~220次之间,心率稍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患者屏气或压迫其颈动脉窦心率不减慢,脉率与心率大致相同。治疗上可用利多卡因、乙胺碘肤酮、普鲁卡因酰胺、双异丙吡胺、嗅苄胺等药物或电击。 ②心房纤维颤动:听诊可发现前述的“三个不一致”(心跳与节律不一致;心跳的强弱不一致;心跳与脉搏的频率不一致);此外,压迫颈动脉窦时,心率可减慢。治疗上同心房扑动。 ③期前收缩(过早搏动):正常人活动后期前收缩次数可减少或消失;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活动后期前收缩次数却增多,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脉搏脱漏。治疗上可使用普萘洛尔、维拉帕米、苯妥英钠(大仑丁)、利多卡因和乙胺碘呋酮等药物。 ④窦性心律不齐,可有以下两种类型: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屏气及活动后,心律可变为整齐,但吸气时心率加快,呼气时减慢;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心率快慢与呼吸无关。此类患者不必治疗,或仅需去除病因即可。 2、心率过慢的心律失常(心率在40次/分钟以下),可有心律整齐和不整齐的两种。 (1)心率整齐的又有以下两种: ①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少于40~60次/分钟,第一心音强度相等,活动后心率可加快,心脏搏动与颈静脉搏动一致。治疗上可使用阿托品、麻黄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 ②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少于40次/分钟,可有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有拍击音,活动后心率不增快,颈静脉搏动与心率无关。治疗上同窦性心动过缓,必要时可安装心脏起搏器。 (2)心率不整齐的也可分为两种: ①窦房传导阻滞:在整齐的心脏搏动中突然停止一次或几次,其前后间隔时间刚好是两个正常心音的一倍或几倍。治疗上同窦性心动过缓。 ②房室传导阻滞:其中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可有第一心音减弱;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可有心音脱失和脉搏脱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则心搏非常缓慢,多为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经验总结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经验总结 发表时间:2018-11-16T14:02:05.34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7期作者:尹勇 [导读] 结论对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在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重庆市梁平区明达镇卫生院 405222 摘要:目的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经验总结。方法研究对象选取60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均为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患者,将住院号单号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将住院号双号者设为观察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稳心颗粒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组间数据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对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在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关键词:稳心颗粒;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经验 室性早搏是冠心病常见病症,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易引发心脏性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改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有临床研究表明,稳心颗粒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定悸复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临床应用于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本文给予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颗粒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60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均为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治疗的患者,将住院号单号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将住院号双号者设为观察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稳心颗粒治疗。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诊断。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中包括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5~77岁,平均(58.7±8.2)岁;对照组中包括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6~78岁,平均(58.8±8.1)岁。两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后续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贝那普利、单硝酸异山梨酯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稳心颗粒(生产厂家: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26)治疗,5g/袋,每日3次,每次1袋,使用温开水冲服。30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疗效评估标准:显效:治疗后,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室颤及室速消失,室性早搏收缩次数减少在90%以上;有效:治疗后,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室颤及室速消失,室性早搏收缩次数减少在50%以上;无效:治疗后检查结果无显著改变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X2检验;P<0.05表明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组间数据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n,(%) 3讨论 心脏性猝死在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因此对高危人群给予早期的干预,有利于降低心脏性猝死的病死率。室性早搏的异位起搏点起源于心室,常发生于冠心病患者,患者临床主要有心悸、心跳间歇感、气短、胸闷等表现。室性早搏可表现为二联律或三联律,随着病情恶化可进展为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冠心病在中医学属于“胸痹”、“怔忡”、“心悸”、“心痛”等范畴,临床病理类型主要包括心脉瘀阻型和气阴两虚型。治疗原则应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养心安神,燥湿化痰为主[2]。稳心颗粒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主要由琥珀、党参、甘松、三七、黄精等中药材组成。其中黄精具有补肾益精,益气养阴的功效;党参有健脾益肺,补中益气的效果;琥珀可“安五脏、定魂魄”;甘松有行气开郁之效;三七有化瘀活血的作用。以上诸药合用可公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定悸复脉之功[3]。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给予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贝那普利、单硝酸异山梨酯等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相比较,加用稳心颗粒治疗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更为可靠,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梅世静.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经验总结[J].海峡药学,2017,29(5):134-135. [2]董庆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36-37. [3]王亚玲,校强.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769-7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