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原始居住方式

人类的原始居住方式
人类的原始居住方式

人类原始居住方式的演进

内容提要:古文献结合考古证明,远古的建筑分为巢、穴这两种形式。本文围绕穴居与巢居分别从定义、种类、特点和演进方式等方面介绍人类原始居住方式的演进过程。

关键词:穴居巢居半居洞穴槽巢演进模式文物古迹

参考文献:《从原始到永恒的居住形态——话说干栏》

《中国原始建筑》

穴居与巢居作为最原始的居住方式,是指在同一时期原始居民在生产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为了生产生活以及自身的安全所做出的适应所在地自然状况的居住方式。

穴居

概述

《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大自然造化之功奇伟壮丽,雕凿出无数晶莹璀璨、奇异深幽的洞穴,展示了神秘的地下世界,也为人类在长期生存期间提供了最原始的家。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下,天然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住的“家”。从早期人类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穴居遗址开始,原始人居住的天然岩洞在辽宁、贵州、广州、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展,可见穴居是当时的主要居住方式,它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求。

穴居是一种利用天然洞穴栖身的习俗。在崇山峻岭或群山连绵的地区,尤其是石灰岩分布丰富的山区,因自然原因形成的洞穴很多,原始人在狩猎、采集活动中,因偶然的原因发现洞穴的机会也是不少的。

天然洞穴能避风挡雨,驱热御寒,甚至还可以成为原始人类防止猛兽伤害的避风港,故原始人利用天然洞穴作为最早的栖身地之一,实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穴居仅限于对天然洞穴的直接利用,本身无需对洞穴进行人工改造,故穴居从居住形式和行为看,它仅表示居住的状态和习俗,并不反映居住的建筑技术或人为的居住条件改善。

建筑特点

进入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也开始出现。但是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地氏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例如在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作洞穴。因此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居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同时,在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的窑洞式住宅,也在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广泛出现,其平面多为圆形,和一般竖穴式穴居并无差别。山西还发现了“地坑式”窑洞遗址,即先在地面上挖出下沉式天井院,再在院壁上横向挖出窑洞,这是至今在河南等地仍被使用的一种窑洞。随着原始人营建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提高,穴居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演进模式

天然洞穴人类在从猿变成人的过程中,自然界早就为之预备了住所

——天然山洞。根据现在考古发掘表明,在许多天然洞穴里都有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文化生活遗物,这些洞穴遗址一般都会选择在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它们洞口大都背风向阳,且离现在的地面不高,洞前一般都有河流、水溪、山峦和比较开阔的的平地。

人工洞穴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初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经济部门“家畜饲养业”的出现,人们为了谋求更加丰富的资源,已不再满足于阴暗潮湿的天然洞穴,于是开始向洞穴外的空间发展。他们仿照以前的山洞,在洞穴前的平地上挖坑,并于坑口搭以茅草或树枝,用以提供待风雨,避寒暑的庇护所。

半居洞穴根据居穴下部凿入地下而形成的空间实体的程度的不同

而可具体分为深穴居、半穴居、浅穴居和地面居等几种形式。

原始地面建筑由木骨泥墙、板屋土墙逐渐发展为拥有木构架体系的土房、石房。

穴居方式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一定时期内,特定地理环境下的产物,对我们祖先的生存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构成了这样独特的人文景观。至今在黄土高原依然有人在使用这类生土建筑,这也说明了它对环境的极端适应。

巢居

定义

“巢居”是指在树木上用树枝搭架而居,因类似飞禽动物的筑巢故名。所谓“巢居”,即利用天然的树干为柱,在相邻的几棵大树之间悬架起横木,并用滕葛捆扎固定,然后铺以树枝、树叶、草皮、茅草等物,

营建成如鸟巢一般的掩蔽所。它是人类在树上居住的一种最古老的形式。由一些古籍资料和文献记载来看,历史上一些西南民族为适应狩猎、采集经济或防止猛兽虫蛇的侵袭,都程度不同的“依树积木”、“并林木而居”或者是“玄虚构屋于高树”,有着“巢居”的习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曾记载有巢居的传说。如《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孟子·滕文公》:“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因此有人推测,巢居也可能是低洼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

巢居由于是发生在至少百万年以前的住居习俗,是一种依附于生长植物上的、并用植物枝干搭构而成的“居室”,故百万年以来的风雨灾变,事实上是不可能留下真正的实物痕迹,使考古学也无法考察到其原貌。但从国外民族资料看,在几个世纪前的某些热带地区,如印度的萨姆地区的后进民族,便存在树居的习俗。这种现象表明,在人类的住居生活史中,巢居习俗是肯定存在的。中国境内的古代人类,也如古代学者推测的那样,曾存在过巢居习俗。

与北方流行的穴居方式不同,南方湿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和多山密林的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孕育出云贵、百越等南方民族“构木为巢”的居住模式。此时原始人尚未对这种“木构”建造有明确的意识,只不过是随钻木取火,劈砸石器等无意识条件反射而诞生的一种社会行为,严格地讲,这算不得建筑。《礼记》载,“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缯巢”,可见巢者与穴居也非因地域而截然分开。

古人认为中国人类的开端时期存在一个巢居即树居时代,或称有巢氏时代。从人类进化的历史看,尽管这是一种猜想,但恐怕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形的。因为人本身是从森林古猿类进化而来的,猿猴擅长攀援树木的本能是众所周知的常识,最早的人刚从猿界脱离出来,尚保存很多猿类的本能和外貌特征,加上当时的环境是猛兽横行,人要有效地保存自己,就必须想办法避开群兽,避开群兽的最佳办法之一便是高高在上,在树上架屋而住。在高大树上搭架而居的办法,对于最早的人类来说,是毫无困难的。故巢居的传说,是一种十分精辟的见解。在人类的早期历史中,巢居是应该存在过的一种住居习俗。巢居由于是发生在至少百万年以前的住居习俗,是一种依附于生长植物上的、并用植物枝干搭构而成的“居室”,故百万年以来的风雨灾变,事实上是不可能留下真正的实物痕迹,使考古学也无法考察到其原貌。但从国外民族资料看,在几个世纪前的某些热带地区,如印度的萨姆地区的后进民族,便存在树居的习俗。这种现象表明,在人类的住居生活史中,巢居习俗是肯定存在的。中国境内的古代人类,也如古代学者推测的那样,曾存在过巢居习俗。

演进模式

树居和严格意义上的“巢居”是有一定差别的。严格意义上的“巢居”专指在树上营造鸟巢状或类似鸟巢状的一种居住形式而言,它是树居最古老的一种。但从“巢居”发展演进的过程而言,各种不同的树居形式又是“巢居”发展序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最初的“巢居”应为一棵树上构巢,即独木槽巢,然后再发展到由相邻的几棵树上构巢,

即多木槽巢。然而,无论是独木槽巢还是多木槽巢,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粗糙、狭小,虽可防止巨兽虫蛇的侵袭,也有兼具防潮、取暖的功能,但是防风遮雨功能性差。于是随着人们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技术的提高,这种简单的居住形式再也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了,相应的也就在树上构建了既可挡风又可遮雨的比较复杂的窝棚式树屋,并慢慢的由“构屋高树”向地面建筑演进。

中国的巢居习俗流行时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云南元谋人、山西西侯度人、陕西蓝田人等遗址均未见明显的洞穴居址,恐怕便与当时的树巢居习惯有关。

巢居在适应南方气候环境特点上有显而易见的优势:远离湿地,远离虫蛇野兽侵袭,有利于通风散热,便于就地取材就地建造等。可以说“巢居”是我们祖先在适应环境上的又一创造。也正是原始社会的“巢居”、“穴居”在长期历史环境的变迁中,受社会、自然、文化等多种条件的制约与影响,才一段段将华夏建筑成一部璀璨的史诗。

人类原始居住方式的演进

姓名:范宁琪

学号:1303678025

专业:13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中国最适宜居住城市排行榜

第二十名厦门 厦门是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岛、岩、寺、花、木礁相互映衬,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四季如春的气候更为海的魅力锦上添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可以说这里是全国环境最好的城市。 由于生态环境好吸引了大量白鹭来此栖息,又被称做“鹭岛”。,除了自然风光优美,厦门的城市环境也非常整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第十九名青岛 青岛这座满城啤酒飘香的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就是它的真实写照,成群的海鸥,大片经典的欧式老建筑是这里最独特的风景。提起青岛人们就会想到这里是繁华的现代城市和举世闻名的避暑胜地。 青岛气候温和,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2度。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点,四季分明,空气特别湿润,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不同的海味。

第十八名秦皇岛 秦皇岛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这里山水相依,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蓝天与绿地相映、碧海与金沙成趣,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素有“京津后花园”之美誉。 连续几年大规模绿化美化工程,使这座秀丽的港口城市尽染绿色生机盎然,极高的森林覆盖率,也让它成了400多种鸟类的乐园,北戴河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观鸟胜地之一。 第十七名丽江 丽江没有严寒酷暑,只有温凉更迭,这里的纳西文明、自然环境吸引着大批的人前来,它是中国游客重游率最高的城市,客栈文化堪称全国之最,来了这里,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发发呆、喝喝茶、晒晒太阳,都是一种享受。

昆明四季如春,享有“春城”的美誉,无霜期278天,气候宜人。这里的鲜花即使是冬天都开得娇艳,滇池和翠湖每年都有越冬的海鸥如约而来。 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同时物价相对较低,能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准,而且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它还享有相当大的优势,简直是一块生活的乐土。 第十五名嘉兴 嘉兴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水乡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衍延2600多年的古朴与舒缓成为历史赋予嘉兴的独特个性。 这里四季分明,气温适中,没有大幅度的温差。有众多的河流和星星点点的湖泊,极其丰富的水产品,而且嘉兴物价稳定,治安也特别好。

居住环境与人的性格

居住环境与人的性格 (1)细心的人往往会发现,南方姑娘和北方姑娘的性格有着明显的差别:南方姑娘往往温柔、活泼、精明、灵巧;北方姑娘常常大方、开朗、坚强、勤劳。这种性格上的差异,是和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的不同有关系的。南方气候温和湿润,溪流萦绕,泉水叮咚,在这种环境中陶冶出来的姑娘,自然温柔多情,感情细腻;北方气候干燥,平原宽广,高山大川,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姑娘,当然开朗大方。 (2)在茫茫草原上骑马奔驰的牧民,有着粗犷、强悍、豪迈的性格,他们的心胸就像广阔无垠的牧场,他们的笑声能传遍四方。蒙古青年、藏族牧民以及“哥萨克”的性格,都和他们所处的这种自然环境有关。 (3)在鸟语花香的亚热带森林里,生活着能歌善舞的傣族人,他们打着象脚鼓,吹着芦笙,谈吐温和,感情细腻,一个个像西双版纳那样美丽。傣族人的性格和那美丽的自然环境紧密相关。 (4)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地理气候条件对性格的形成有影响,特别是对同一地区、同一民族的共同性格特征影响较大。 (5)地理气候条件仅是环境中的一个要素,从个体性格形成的角度上看,一个人自幼生长的环境对他的性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潇湘馆里的林妹妹应算是南方闺秀,唱山歌的刘三姐也是南方姑娘,她俩的性格却截然不同。住在潇湘馆里的林妹妹只能哭哭啼啼哼着葬花词;在山川中荡舟的刘三姐却高唱曲曲“山歌”,把一个个秀才驳倒。倘若刘三姐自幼囚于潇湘馆,她纵有天才,怕也唱不出那些山歌。 (6)近来,儿童的居住条件对其性格发展的影响,已引起教育界的关注。有人发现,在城市单元楼里长大的少年,在性格上常常有孤僻的特点,他们不善于交际,有的还有自私的毛病。有人蒙眬地觉得,在四合院(大杂院)里成长的幼儿比囚于单元楼里的幼儿善于与人交往。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居住环境对儿童有哪些心理影响,怎样为儿童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7)现代高楼环境不但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代农村环境不同,和《四世同堂》里的小胡同环境不同,就是和当代的大杂院环境也不同。现代高楼环境具有封闭性的特点,是“万事不求人”的世界。高级住宅更是如此:冷热有自动空调,做饭有自动煤气灶或电饭锅,洗澡间独用,电视机只为主人表演。人与机器的交往多,人与人的交往少,同楼居住多年,素不相识,可谓“机机(收录机、电视机)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8)航天学家已经发现,宇航员在万籁俱寂的太空封闭系统里生活,会得一种“恐寂病”,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国外有人发现,行动不便的老人独囚于高楼之中,会心理变态。

中国式居住八大中式宅院赏析

中国式居住· 八大中式宅院赏析 引言丨故乡的眷恋不管是藏匿于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 还是散落于苏杭街巷的粉墙黛瓦,总有一方让人魂牵梦萦的土地,是游子心中神秘且无法割舍的存在,而记忆里的生活点滴,便是我们心灵的栖居之地和情感的寄宿之所。 回溯丨此处心安是吾乡人们常说,每一缕炊烟背后,都是游子剪不断的离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想回到孩童时期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在青草芬芳的小河桥边,细雨滴答的青石板路上,找回心中那份怅然若失的力量和情感。我们满怀欣喜,回到家乡。儿时的小桥流水却早已不知了去向,昔日的青砖小瓦马头墙,也早已变成了华丽复古的西式洋房。日益西化的生活模式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可经济的腾飞和城市面貌的多元,却依然难掩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断层与缺失。 我们不禁自问,那些丢失已久的传统文化自信,又何以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焕发出新的生机?「安吉桃花源」作为中国式居住系列作品的伊始,设计以具有禅意的、略带野逸的中式园林为整体基调,用相对现代简约的语汇,传达中国传统建筑的气质神韵,通过现代化的建造技艺,实现了功能与审美间的创造性突破; 「苏州桃花源」我们基于对苏州传统街道布局、水巷组织和庭院营造的研究,在园区的组织形态与空间结构中吸取老城肌理,以小尺度的体量空间,谦逊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展现隐于都市的大儒风范;两

棵迎客松苍劲翠绿,与一镜池水相互映衬。 造境取法古建礼制,古人空明澄澈的境界追求不言而喻。穿过迎宾厅,移步园林内,一派白墙黛檐错落有致,万千气象徐徐舒展。树取一枝,石取一角,一石一木,山川精华所致。这一次悄无声息的桃花源, 毫无疑问让世界醉倒在中国文化之美的意境里。「杭州云栖玫瑰园中式大宅」我们恢复了以内院为核心的传统居住建筑实质,重拾了对原有场地精神的关怀,再现了经典的中国传统园林,希望营造静谧 天地之间的世外桃源,满足用户闲云野鹤的居住情怀;空间主序列是按传统四合院以轴线为引导,一进进的院落:前庭—门厅—中庭—家庭室—主花园,前庭紧凑低调,中庭尺度适宜,把尽可能多的用地留给主花园。「杭州元福里」我们通过与老照片的对比研究,完整保存了明清“坊巷制”架构,以原生态自发生长形成的“低层高密度”城市肌理,再现传统街区的空间记忆,将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历史,在闹市中心得到延续;「杭州江南里」我们基于对“中国古代建筑群组聚落” 的认知,首次将“传统街巷与江南园林”的传统设计精髓,运用于总图设计中,以进退错落的街巷关系和曲折幽深的庭院格局,展现大隐于市的精致城市园林;江南里地处百多年前的洋关,一脉武林,市肆繁错,是典型的城市宅院。相比云栖玫瑰园富于戏剧性的飞檐,江南里的建筑要内敛得多。一共76 户中国院子,歇山顶结合悬山顶,粉墙黛瓦,朱栏小楼。「杭州桃李春风」作为小镇文化的发源,我们将中产阶级对“中国式居住”的向往,装进了83 方

如何认识宜居宜游城市

一、如何认识宜居宜游城市 顾名思义:“宜居”就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要具有良好的居住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关于居住又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宜居;第二个层次是利居;第三个层次是乐居。目前我们提到的就是宜居。一个城市怎么样就宜居了,我认为首先,城市的环境要好。一是生态环境要好,要能适合人类居住。例如一个城市环境要能够得到很好保护,气候好四季分明,很少发生极端恶劣天气,同时要有比较丰富的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自然资源,例如水资源等;二是人文社会环境要好,城市居住人口整体素质要高,文明度高,要能形成一种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其次,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一是城市道路、供水、污水处理、亮化、绿化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要有突破性进展;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能够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生产生活。三是要有完善的卫生、文化、科技等基础设施。“宜游”就是指一个城市以适宜的生态、气候环境或是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城市特色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也就是一个城市要有的特色,要有值得人去看的东西。从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尺来看,宜居可以看作初级水平,在宜居基础上的适度宜游就是中级水平,既宜居又宜游则是城市发展高级水平。宜居、宜游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游的改善必然带动居的改善,宜居要宜游,宜游必宜居。通过对张掖市情的认识和对其本质属性的认识,我们认为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的宜居宜游生态城市就是张掖的特色,就是张掖本质属性的反映,就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也是张掖

的城市发展定位,要通过宜居宜游建设,推动我们全市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 二、对规划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宜居宜游的认识,要立足实际,对加快宜居宜游金张掖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决策机制。科学正确的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对于城市建设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完善决策程序,制定出科学规划、形成科学决策,科学推进宜居宜游金张掖建设。目前在城市规划制定,项目审批中仍然存在论证决策的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不充分,规划编制前期调查不细,公众参与不够。在论证重大项目时,社情民意调查不够,导致决策错误,市民意见大,造成被动局面。针对这这些问题,建议:一是政府进一步完善工作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二是市上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这个机构承担起联结政府决策与专家学者研究咨询的职责。三是进一步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公众深度参与城乡规划的制度。加强规划批后公布,事中监督,事后评估问责制度,全面实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公示牌制度。 2.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生态环境是城市赖以存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环境好了城市的品位就高,吸引力就强,自然也会宜居宜游。张掖是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

环境是人类的生存的基本条件

环境是人类的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的意识也逐渐深入人心,坚持不屑地开展各种环保教育活动,坚持环保教育与学科教育结合,使学生逐步认识环境,懂得珍惜资源,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把环保教育和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呢?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英语中渗透环境教育,对逐步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会起一定的作用。 一、在教学前渗透环保教育 当我看到教室里的满地垃圾,而学生那幅满不在乎的样儿,我常会给他们讲一些有关环保的小故事。如:当长城上一些老外捡拾垃圾,国人熟视无睹,还嘲笑:有病!“Who is ill?(谁有病?)”;夏令营活动,中国学生到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住酒店时,由于噪音大、影响他人,被赶了出来。痛心之余,感慨我们环保意识的淡漠。我还常常找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宣传画,对学生提出“Let’s throw refuse far away!(让垃圾远离我们吧!)学生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树立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学习的家园。 二、.结合教材,渗透环保知识. 激发学生环保情感 将环保教育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可使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让“环保”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并真正地落实在行动上。 (一)在词汇教学中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可以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词汇教学中。如新标准英语第二册中,出现了panda、 bird、lion、elephant等动物类的单词。可以使学生认识熊猫是我们的国宝,它是仅生存在中国的珍惜动物。像孟加拉虎、象等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各国都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从这些词汇教学中,可以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二)在会话教学中 小学英语的课本中,会话教学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也可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如我教学新标准英语第七册时,有一些警示标语如:Don’t walk on the grass.等,这样还可以鼓励学生讲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经常碰到的爱护环境的例子,这样就把环保知识融洽地融合进英语课堂里。 (三)在小诗、儿歌等教学中 小学英语教材中小诗、儿歌等也占有着主要的地位,这些教学内容深受小学生喜欢。我们可以将一些关于环境的诗句编成儿歌,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说儿歌,并且可以自己动手保护环境,使保护环境落实于行动。

七年级历史上册总结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能否制作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2、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使用打制石器,群居,会使用火。 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能直立行走. 3、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中,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穿孔技术,会人工取火,捕鱼,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1、原始农业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稻、粟、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原始农业产生。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2、河姆渡人的生活: 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住干栏式建筑,栽培水稻使用骨耜,饲养猪狗和水牛。 3、半坡人的生活:

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房屋,制作磨制石器,种植粟,饲养猪狗,制作彩陶,会纺织制衣。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1、炎黄联盟: 五六千年前,在黄河流活动的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会并,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2、尧舜禹的禅让: 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民主传位的方式叫“禅让制”。 标准:德才兼备 2、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的精神: 创新精神、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华北、东北地区的民居大多是这种宽敞的庭院。 堂屋和土楼 中国南方的住宅较紧凑,多楼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积长方形天井为中心的堂屋。这种住宅外观方正如印,且朴素简洁,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广。 在闽南、粤北和桂北的客家人常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其平面有圆有方,由中心部位的单层建筑厅堂和周围的四、五层楼房组成,这种建筑的防御性很强,以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为代表。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大,造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民居世界。

福建土楼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土楼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和强烈的宗族特性。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 少数民族居住建筑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建筑也很多样,如西北部新疆维吾尔族住宅多为平顶,土墙,一至三层,外面围有院落;藏族典型民居“碉房”则用石块砌筑外墙,内部为木结构平顶;蒙古族通常居住于可移动的蒙古包内;而西南各少数民族常依山面水建造木结构干栏式楼房,楼下空敞,楼上住人,其中云南傣族的竹楼最有特色。中国西南地区民居以苗族、土家族的吊脚楼最具特色。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没有地基,以柱子支撑建筑,楼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 北方窑洞和古城民居 中国地域宽广、民族较多,各地民居的形式、结构、装饰艺术、色调等各具特点。在此,主要介绍一下个性鲜明的北方窑洞和古城内的民居。 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宅较多,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黄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并常将数洞相连,在洞内加砌砖石,建造窑洞。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此外,中国还有保存较完好的古城,这些古城内均有大量的古代民居。其中,山西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古城均在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最适合养老的十个城市

中国最适合养老的十个城市 一、成都:医疗条件较好 老年人偶尔生个小病实属正常,医疗条件不容忽视,退休人士的医疗服务需求较高,医疗水平是选择退休城市的重要标准。而内陆 城市医疗水平最高的应该是成都,其拥有以华西医院为代表的近20 家三甲医院,医疗水平在国内也堪称一流,医疗成本往往比北京、 上海等要便宜好多。 二、昆明:消费最低,环境宜人 “七彩云之南,悠悠春城梦。”昆明,是一个让众多追求生活真谛的人圆梦的城市。云南的气候、水土,加上昆明位于滇中,因此,昆明的鲜花不论季节,在冬天,仍然可以看见娇艳的玫瑰。 另外,昆明的物价很低,低廉的物价确保了昆明人能在收入水平偏低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生活水准。与全国其他大城市相比,昆明每 平方米5000元左右的房价让林京也实现了“住房梦”。内陆城市房 价最为合适的是昆明,拥有医疗和基础设施完善,空气质量好,气 候宜人,城市的快乐指数也很高。 三、上海:医疗设施先进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最大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 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最大的外贸港口。经济发展也 为上海提供了最为先进的医疗设施和条件。 四、大连:国际花园城市

大连被认为是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大连城市环境绝佳,曾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先后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选为“世界环境500佳”、国际花园城市最高奖,曾被江泽民同志题词为“北方明珠”。 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于居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五、海口:环境好,海滨城市中房价较低 海口市是环境最好的城市,全年有311天空气质量为优,良好的空气质量对身体健康的重要程度。海滨城市中,海口是房价最低的 城市,也是10大退休城市中的最低住房均价。 “海口”一名最早出现于宋代,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十佳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六、苏州:诗意地栖居 苏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驰声海内。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 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 特色,有“东方水都”之称。 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它并不是个夜生活十分丰富的城市,粉墙黛瓦,小巷幽深,处处流露出安然与闲适,生活成本不太高, 是个比较适合生活,尤其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城市。苏州市区目前房 价与旁边的杭州相比,还算可以接受。 七、青岛:气候宜人,环境宜居

高一地理第六单元知识点的总结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高一地理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人类 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乡村起源的历史条件: 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 农业技术创新,出现剩余产品——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第二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促进了城市出现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共性:大河冲积平原;农业文明发达;但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 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 自然地理因素: 地形: 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我国汾河、渭河谷地城市分布气候: 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且该地带的沿海地区城市一般密于内陆地区 荒漠、高寒、湿热地区少有城市的分布 河流: 对城市的选址具有深远的影响;河流具有供水、运输、防卫功能 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江西赣州——水运起点或终点; 宜宾——长江与岷江汇合处;重庆——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武汉——长江与汉江汇合处 上海、广州——河口

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河流的安全防卫功能 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 煤矿城市:英伯明翰和曼彻斯特、美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石油城市:英阿伯丁、中大庆和玉门 铁矿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 金矿城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交通: 我国南方城市多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多在大道汇合处 古邯郸在两驿道交点 铁路枢纽城市: 京广线——石家庄、郑州、株洲;京沪线——蚌埠;陇海线——宝鸡 运河城市:扬州、济宁 政治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教案(1)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制特征;了解原始人类使用的工具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获得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知道原始人使用火的重要意义;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原始想象原始人类的劳动和生活情境,掌握培养同学再创造能力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北京人身体各部分的特点与原因;山顶洞人所使用的工具的特点。 教学准备: 动员学生查找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 教学方法: 谈话法,指导发现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 (结合前准备活动,鼓励学生说一说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简单列举女娲造人的传说)师:在今天的课堂之前,老师想在班上做一个调查,哪些同学听说过女娲造人的故事?请举手! 生:听过!(大部分举手) 师:那请听说过的同学,哪位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个故事? 生:~~~~~~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那从这位同学的语句中我们知道,传说中的人类是由神创造的,那我们认真的是由神创造的吗? 生:不是 师:那我们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生:由猿产生 师:对,由猿到人的科学论断,揭示了人类起源的秘密,同学们非常聪明,那同学们知道我国境内的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什么吗?请同学们看到教材第二页,第一自然段,然后告诉我答案。 正课:(一)元谋人 师: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什么人? 生:元谋人 师:同学说得非常准确,那可以告诉我元谋人生活在什么时代吗? 生:170万年前 师:同学们注意了是“约”为170万年前,因为这个年代不能准确测定,所以“约”字不能省略,那同学们一起告诉我元谋人被发现的地点好不好?他被发现的地点是? 生:云南省元谋县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请勾画下来。那哪位同学告诉我元谋人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呢?

图形的起源与发展

图形的起源与发展 图形的发展可以说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开始以图画为手段,记录自己的思想、活动、成就,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行沟通和交流。当时绘画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欣赏美,而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被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媒介,这就成为最原始意义上的图形。 在人类社会的言语期与文字期中间其实还存在着一个图形期,如法国南部的洞穴艺术,据推测,洞穴中的图形要比埃及和中国的象形文字早3万多年。那时的人们为了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进行信息传递,设计了许多图画标记,以视觉符号的方式表达思想,并逐渐进行改良简化、相互统一,使它日趋完美。在北美洲印第安人的岩洞壁画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简练、具有标志化特征的图形符号。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图形标志也逐渐统一和完善起来,这时,文字产生了。文字的出现使信息可以跨越时间、空间进行广泛而准确地传播,使人类的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就创造了利用木片在湿泥板上刻画的所谓“楔形文字”,基本属于象形文字。我国的中文汉字也是源于图画的象形文字,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些陶器上,已经出现了类似文字的图形,如:日、月、水、雨、木、犬等等,与其代表的物象非常相似。古埃及也发明了以图画为核心的象形文字,这是原始图形向文字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随后,单纯的象形文字逐渐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为表现更广泛、更抽象的含义,人们开始采用表音、表意等其它

手法来创造更多内容的文字,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文化体系。 与此同时,图形的发展空间却更加扩展了,各种标识、标记、符号、图样的产生,丰富了图形的内容。从西班牙古代摩尔人留下的建筑和镶嵌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虚实相生”的图样。中国的“太极图”是流传至今的典范图形。在我国民间还出现了多种多样、形式丰富的吉祥图形,如:双喜、四喜、连年有余、五福捧寿……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更给现代图形带来了广阔的天地,使其真正实现表述信息的广泛传播。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立体派绘画大师毕加索创作的《和平的面容》利用同构手法将和平的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同处一个时代的荷兰著名版画家埃舍尔更是对绘画的可能性作了大量的探索,以极大的兴趣研究和再现交错型图形,使一些语言无法表现的思想得以再现,创作了许多“智力图像”,如:曲面带、魔镜、天与水、昼与夜、瀑布、上升与下降等,对形态虚实的共存互换、平面和立体的空间转化、变形与写实的交错语言等形象进行了创造,扩展了视觉艺术的表现空间,表现出埃舍尔特有的视像思维的才能。 图形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超现实的自由创造,在版面设计中展现着独特的视觉魅力。在国外,图形设计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图形设计师的地位已伴随着图形的表达方式所引起的社会作用,日益被人们所认可。20世纪中期,世界各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图形设计大师,如日本的福田繁雄、等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智慧、促进了视觉语言的多元化发展。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一)一、本章知识结构体系

二、重点难点突破 1.自然地理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自然地理因素如地形、气候、河流等,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地形:从地形上看,平原最适宜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所以世界上重要城市多分布于平原地区。中国67%的城市分布在地形以平原为主的第三级阶梯上。 气候: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条件好的地方,城市分布多。如中国大多数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分布在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以东以南的湿润、半湿润地区,而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以西、以北的干旱、半干旱区大城市数量极少。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多位于适于人类生活的温带地区。中低纬度地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沿海地区气候比内陆地区优越,世界城市在这些地方分布的密度大、规模大。 河流:古代的城市为了接近水源、利用水运,大多沿江河分布。城市用水的来源之一是河流,这是城市临河分布的主要原因。再就是由于古代陆路交通落后,水运成为当时重要的交通方式,河道成了当时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对城址的选择影响也很大。从我国城市发展史来看,沿河设城是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如赣州、宜宾、上海等。 2.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要受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

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重点理解自然资源和交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开发千年沉睡的丰富自然资源往往是新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等。重点理解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工业革命后,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这些矿业城市依托矿产开发而兴起,伴随矿业发展而繁荣。如以煤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有英国的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我国的大同、开滦等。以铁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有我国鞍山、包头、攀枝花等。以石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有英国的阿伯丁、我国的大庆、玉门等。 交通:城市是货物和人员的集散地,需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的城市,往往发展最快。交通便利之地有利于商品的集散,即有利于城市所需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工业产品的输出。我国古代有“南船北马”的说法,南方城市大都在大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我国北方城市的对外交通运输方式大都经历了驿道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对外交通口岸,对城市的总体布局产生不同的影响。我国南方城市大都沿江河发展,由于船型的增大,航道的迁移,不少城市的对外交通口岸经历了由沿河向沿江或沿海的发展过程,城市的总体布局也随着作大幅度的转移。南方兴建铁路后,形势又有新的变化。当我国跨过高速公路时代和航空运输时代后,城市总体分布模式将会发生新的变化。 3.城市形成的条件 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形成条件有两个:第一,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有了剩余农产品,可以提供非农业人口生活所需的农副产品,这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第二,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产生了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因此产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与农业相分离。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们脱离了土地的束缚,以其手工产品与农、牧民的货物进行交换,商品交易的场所就形成了集市,集市进一步演变成为城市。 4.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城市化是重要的人文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化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在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5.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环境质量下降。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的原因是城市环境污染,其种类及危害见下表:

我国的十大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我国的十大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一、威海 将威海排在第一名多少会出乎大家的意料,在两获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城市”奖、2003年10月又获得全球人居领域的最高奖项——“联合国人居奖”,06年又荣获联合国“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的荣誉,这也充分说明它的当选是当之无愧的。 威海是一座海滨花园城市,是全国有名的卫生先进市。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海水碧绿,沙滩松软,而且城市街道整齐、干净。威海的建筑很“洋”气,宾馆、剧院商店色彩艳丽典雅。民居楼房小巧,造型各受欧美建筑影响较多。楼房周围种植奇花异草,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威海街头塑像很多,且有独特的情趣。 威海气候宜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适宜旅游。 威海盛产小麦、玉米、花生、苹果、三季梨、海米、大是、海参和多种鱼类。 威海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市政建设日新月异,下朝向以轻工业为主的新型港口城市方向发展。 二、青岛 青岛的优雅,成为这个城市被公众青睐的主要原因。 青岛黄海之滨,胶州湾畔,有一颗深受中外游人喜受的璀灿明珠——青岛。城市是因为海中有座小青岛而得名。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以多姿多采的旅游名胜和天然良港驰名中外。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青岛永远的主旋律,绵长的海岸线、灿烂的阳光和蔚蓝的天空、娇媚的樱花和茂盛的法国梧桐、青岛啤酒和童话中的小房子、优雅的八大关和漫步的夜晚——这一切,构成了青岛的浪漫。那些弯弯曲曲起起伏伏的小街小巷,令你不由得把脚步放轻放慢。漫步在古老的街巷,即使是随着性子任意闲逛都是很写意美好的。 三、大连 大连,与葱绿的青山相依,与蔚蓝的大海相连。当你进入大连时,你会惊奇地发现:这座城市恰似一位亭亭玉立、极富青春魅力的美丽少女。是的,从102年之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起步的大连,如今已是一座闻名遐迩、充满勃勃生机、花园般的海滨城市。 城市的形式是城市文明的符号,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思路,大连城市建设发展的主题无疑是城市内在质量的提高和城市功能的转换。于是,细规划、高起点、大手笔,又融入聪慧、胆识与远见,改革开放的

《人类的居住地和地理环境》重点归纳

《人类的居住地和地理环境》重点归纳 类型名称平面特征分布特点与地区形成因素 团状近于圆形或不规则 多边形 平原和盆地中耕作区的中心自然环境、传统风俗 习惯 带状不规则的长条状沿河道伸展或沿高地成带状河流与地形 环状不规则的环状沿丘陵或湖泊等高地四周 散居三五户或独户散落 于耕地上 农业生产方式 区域住宅形式聚落规模与密度聚落形式 南方房屋斜顶无院落中小型、密度最大带状 北方房屋平顶有院落大型、密度较小团状和带状 西部小型、密度最小散居、流动性村落 (1)自然环境的支配。一般来说,平原面积大,聚落分布集中;平原面积小,聚落分布分散。水 源供应充尾聚落分布集中;水源供应匮乏,聚落分布分散。气候优越,聚落分布集中;气候恶劣,聚落分布分散。 (2)农业生产方式。中国南方水田农业耕作半径较小,无论耕耘、施肥、灌溉、收获等工作, 均以居住在农田附近为宜,以散居最为方便 (3)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中国北方的家族,多喜群聚,显得宗族繁盛,且利于安全防卫, 往往集村之内全是同姓。所以中国北方以姓氏为名称的聚落比比皆是,如赵家村、李家庄、刘家屯等。 五、城市的出现 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城市的发展及特点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出现地区及代表城市 资本 主义 原始社会末 到奴隶社会 青铜器出现,手工业、 商业与农业分工 城市形成,数目 少,规模小 灌溉农业发达地区乡村聚落自然环境的支配农业生产方式传统风俗习惯、文化 背景 平面面积水源供给气候优劣 集中大充足优越水田农耕半径小家族群聚,安全防卫 分散小匮乏恶劣

出现 以前 封建社会铁器出现,生产进一步 发展 城市有一定发展, 出现百万人口城市 3% (1800年) 罗马、洛阳、长安 资本主义工业发 展到第二次大战 第一次、第二次技术革 命推动工业迅速发展 城市人口惊人增 长 13.3%(1900年) 21%(1925年) 西欧、美国、苏联等地的工业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农 业、工业生产的发展 城市人口比重不断 提高,大城市不断 涌现 41%(1990)超过千万人口的城市:东京、墨西哥城、 上海……。城市(带):波士顿一华盛顿、 鲁尔区、东京一横滨、大阪一神户 七、城市化 区位因素优势条件举例 地形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2.热带的高原 3.山区的河谷和较开阔的低地 1.我国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的第三阶梯上 2.美国的波士顿一纽约一华盛顿位于大西洋沿 岸平原 气候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世界大城市多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河流1.供水和运输功能 2.军事防卫我国南方的城市分布 自然资源资源优势,降低成本。影响城市宏观分布的经济 条件 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我国鞍山等一批新兴 城市 交通向交通便捷的位置集中(沿海、沿江、沿铁路干 线、沿高速公路) 古代的邯郸、现代的郑州、石家庄 政治、军事、 宗教 地区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宗教中心古希腊的雅典、我国的西安;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麦地那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发展历史早晚 目前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60%-80%较低 发展趋势 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止;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 口向郊区移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合理性问题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 适应,造成许多社会问题

1、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

2019年下学期宁乡金海中学七年级历史科导学提纲设计:宁欢学科组签名:教务处签名:上课时间:月日 班级:小组:姓名:课型:新授课 课题 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 1 课时累计课时 学习过程 流程及学习内容金海点金【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产 生活情况、距今年代基本史实等。(时空观念) 过程与方法: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 并从中总结规律。(历史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是人类历史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 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之一—北京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 【导学流程】 一、导(3分钟) 东西方关于人类的起源,有哪些传说? 二、学(21分钟) 要求:边默读课文边划记重点,完成相应学习任务。 (1)(原创)了解历史, 明确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自主学习, 梳理基础, 激发兴趣, 善于思考!

(2)(金钻挑战)(改编)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在火的使用方面有什么进步?有何重要意义? (3)情境展示:假如你是一名编剧,请同学们以《北京人的一天》为题写一篇小剧本,再挑选优秀的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境模拟,穿越到北京人生活时期模仿北京人的一天。 三、展(9分钟) 1、尝试用板说结合、结构图或辩论的方式进行展示探究。 2、一人板演,脱稿展示,台下其他小组质疑,质疑不超过三人。 四、点(7分钟) 五、测(5分钟) 1、 2、 3、 4、大胆展示你自己,体现自信,声音洪亮,表达清晰流畅!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概述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概述 武星宽梁文桂 【摘要】:由于自古受宗法礼制、风土民俗及气候、地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居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想要涵盖所有的民居式样并非易事,因而也就出现了多角度的民居分类方法。 【关键词】:造型构造方式地域行为习俗 建筑起源于人的居住需要,因而,民居几乎是和人类的文明同时发展起来的,它是历史最悠久,范围最广泛,形式最多样最基本的建筑样式,是宫殿,祠庙,寺观等建筑类型的基础和源泉。民居作为宁和,朴素的安居之所,既满足了人的居住功能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精神意义,它所形成的文化功能与氛围总是与“家”联系在一起,让人的生活和精神得到休憩与寄托。 我国的建筑起源于一个“防”字,由“防”的理念衍生出向心性的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想的美的构成。1[①]之所以会有这一理念,是与古代中国不断遭受外敌入侵的历史有关。同时,北方中原地区的民宅为了防止寒风与风沙的侵袭也不得不筑起高墙将住宅尽可能地围合起来。从古代新石器时代的住宅群遗址中就可以看到这种向心式的住宅构成。到了夏商,中国已经有了将房屋设置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央设置内(庭)院的平面形式,被称为“四乡之制”。西周时期,出现了中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进入汉代以后,四合院住宅已经相当成熟,直至近代,中国民居仍然保留着厚厚的外墙,房屋围抱着中央院子或天井的形式。竖起坚固的墙壁,将住宅、村落、城市包围起来,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最基本的行为。 下面从多个角度对我国传统民居进行大致的介绍。 一. 从造型的角度,分为规整型和非规整型民居。大量的民居造型都很规整,首先表现在平面布局的中轴对称,其中典型的当属北方四合院,它是独立的长方体生活空间。进入四合院之前首先得穿过胡同,胡同是夹于四合院侧面高墙之间的宁静的小巷。叩开两侧点状设置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称为照壁的砖墙,上面通常点缀着一些精致的砖雕。照壁的后面是前院,前院和内院通过垂花门相连,穿过垂花门是位于住宅中心位置的内院,院子四周由四栋房屋相互围合,“四合院”因此而得名。院子正面朝南的主屋称为正堂,东西两侧为厢房,对面是倒座的副房。在主房之后还设有后房。整座四合院以东西厢房、南部倒座和后房的外墙体为外墙,外墙不设一扇窗,空间造型十分封闭,只在四合院外墙的东南一隅开一扇门,以供出入。该四合院具有中轴意识其中纵轴向穿越整座四合院的南北重点,除了设于东南一隅的院门,整座四合院在平面立面上是对称的。 这种四合院形制的空间封闭性,在生理意义上,处于出于中国北方天气较为寒冷之故;在心理意义上,契合一个家族的向心、内敛气质。而基本上的中轴对称可以看作传统儒家思想讲究规矩、规范的特点在建筑上的体现。这类民居形制,可以说是中国民居的常式,即以院落为空间组合的、几重进深的、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 其次,这种规整型民居多见于北方。从文化性格看,北方人相对要比南方人更注重于文化规范。北方天寒,物多收敛,人的心态比较严谨,儒家的实践理性所崇尚的是现实实践、冷静和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伦理规范,所以注重人生秩序与有条不紊的居住空间的出现,是不足为奇的,并且北方古代地广人稀,所以北方四合院等民居的庭院一般比较宽阔,这样也可以接纳更多宝贵的阳光。 非规整型民居以南方为多见。尤其在丘陵地带,地形地理复杂多变,建筑不得不因地制宜。有的民居平面呈“一”字形,有的为曲尺形;有的有院落,呈马鞍形,有的没有院落,这种没有院落的民居,以临街就建的南方民居建筑为多见;有的孤村独特建于山坡之上,室内平面错折多变;有的由多座毗邻的民宅组成一个连续多变的空间序列,平面和立面都可能参差不齐。总之,在文化心理上,南方由于气候趋暖,人的心态活动多变,加以地基条件的限制,尤其是文化传统的不同,其民居的非规范性可能明显一些。 二按建筑构造方式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由砖土建造的砖墙结构的北方中原地区的住宅;以木结构为主的云南、西南地区的住宅;江南地区内部主体木结构外包砌墙体的砖木混合结构住宅。在此基础上,又可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的典型住宅,住宅室内不铺地板,四周是坚固的土墙或砖墙,再加上小小的屋顶,是一种墙壁型的住宅,四合院就属于这种类型,同时也是内庭型住宅;另一类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典型住宅。在柱子上架上楼板与屋顶,周围几乎没有墙壁的简单围合的屋顶型住宅。为了防御沙尘暴及北

设计图形的起源和发展

设计图形的起源和发展 图形的产生 图形是伴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的,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由人类劳动生活的记事符号开始当人类祖先在他们居住的洞穴和岩壁上作画时,图形就成为了联络信息、沟通、表达情感和意识的媒介,这一点贯穿于图形从产生到今天的每一个时期和阶段。 图形的历史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远古时期人类的象形记事性原始图画为第一个阶段。原始人的图画式符号是图形的原始形式,也是文字的雏形。第二个阶段为由一部分图画式符号演变而形成文字。图画式符号与记事性图画的区别在于其形象的抽象性更强,更为减化当记事性图画在实用中不断减化后就形成了图画文字。第三个阶段为文字产生后带来的图形的发展。文字这一视觉传达形式使人类的沟通和交往更加密切,而能综合复杂信息内容且又极易被领会的图形形式更为人类所重视和利用。(图1-2一图4 ) (2)图形革命 图形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革命。 第一次革命是原始符号演变成为文字。文字的出现使符号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规范,成为记事和识别的重要于段,并使信息得以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第二次革命是源于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诞生。纸的发明促进了文字和图画的传播与应用,印刷术的发明使视觉信息得以批量化的复制。图画成为了固定意义的符号 交流的姚介面向的受众史多,传播的范圈更加广泛。 第三次革命始于19世纪的科技和下业的变革,最具表性的是摄影的发明和山此带来的制版方式及印刷技术的革新。传播的广泛性进一步扩展,图形真正成为

了一种世界性语言。今天的电子技术等高科技使图形传播超越了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距离,传播的速度奇快,而范围己达世界的每一个地区,信息受众己为每一个人。图形革命伴随着图形设计的飞速进步,以让图形设计适应传播的需要。特别是视觉原理和规律的发现以及印刷业的产生,使图形设计更具科学性的设计技巧合多样化的艺术效果,图形设计开始走向市场。激烈的竞争使图形设计得以空前的发展,也促成了专业图形设计人员和机构的出现。正是经历了三次重大革命和无数次变革,图形进入了设计的学科领域,图形设计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人类要交流思想,互通信息;设计师要表达计划和设想,一与受众沟通,这一切都离不开视觉形象和山视觉形象表述的视觉语言。这就是图形。图形是视觉传达设计表现的基础,或者说图形是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系统中最基本的因素。 图形概念释义 (1)图形概念的由来“图形”一词的由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传统的概念,认为“图形”即是图样(见宋《宋书?礼志?四》)。 几何学中的概念,认为“图形”是几何图形的简称。 设计艺术中的“图形”概念,是来自于英文“Graphic",指图形艺术作品。它源于拉丁文“Graphicus”和希腊文“Graphlkos"。图形概念的确定直到现代设计出现才产生,即是随着市场对视觉艺术的需求,设计师们在追求图形的视觉冲击力度和反常规、反常理的表现形式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图形概念的明确指向。20世纪20年代初,正式形成了图形设计并诞生了图形设计学科。 在本书中指的主要是在视觉传达设计范围内使用的图形形象。 (2)图形概念的界定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图形概念与设计学科中的图形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别。视觉艺术中的“图形”概念与信息和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原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