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MS原理 质谱法原理及应用

LC-MS原理 质谱法原理及应用
LC-MS原理 质谱法原理及应用

LC-MS原理质谱法原理及应用

质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质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摘要: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测出了离子的准确质量,就可以确定离子的化合物组成。这是由于核素的准确质量是一多位小数,决不会有两个核素的质量是一样的,而且决不会有一种核素的质量恰好是

另一核素质量的整数倍。

关键词:质谱法离子运动离子源质量分析器

正文:1898年W.维恩用电场和磁场使正离子束发生偏转时发现,电荷相同时,质量小的离子偏转得多,质量大的离子偏转得少。1913年J.J.汤姆孙和F.W.阿斯顿用磁偏转仪证实氖有两种同位素[kg1]Ne和[kg1]Ne 阿斯顿于1919年制成一台能分辨一百分之一质量单位的质谱计,用来测定同位素的相对丰度,鉴定了许多同位素。但到1940年以前质谱计还只用于气体分析和测定化学元素的稳定同位素。后来质谱法用来对石油馏分中的复杂烃类混合物进行分析,并证实了复杂分子能产生确定的能够重复的质谱之后,才将质谱法用于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开拓了有

机质谱的新领域。

质谱法的原理是待测化合物分子吸收能量(在离子源的电离室中)后产生电离,生成分子离子,分子离子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会进一步按化

合物自身特有的碎裂规律分裂,生成一系列确定组成的碎片离子,将所有不同质量的离子和各离子的多少按质荷比记录下来,就得到一张质谱图。由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每种化合物都有其确定的质谱图,因此将所得谱图与已知谱图对照,就可确定待测化合物。

利用运动离子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原理设计的仪器称为质谱计或质谱仪。前者指用电子学方法检测离子,而后者指离子被聚焦在照相底板上进行检测。质谱法的仪器种类较多,根据使用范围,可分为无机质谱仪和有机质谱计。常用的有机质谱计有单聚焦质谱计、双聚焦质谱计和四极矩质谱计。目前后两种用得较多,而且多与气相色谱仪和电子计算机联

用。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高真空系统

质谱计必须在高真空下才能工作。用以取得所需真空度的阀泵系统,一般由前级泵(常用机械泵)和油扩散泵或分子涡轮泵等组成。扩散泵能使离子源保持在10~10毫米汞柱的真空度。有时在分析器中还有一只扩散泵,能维持10~10毫米汞柱的真空度。

2,样品注入系统

可分直接注入、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体扩散四种方法。固体样品通过直接进样杆将样品注入,加热使固体样品转为气体分子。对不纯的样品可经气相或液相色谱预先分离后,通过接口引入。液相色谱-质谱接口有传动带接口、直接液体接口和热喷雾接口。热喷雾接口是最新提出的一种软电离方法,能适用于高极性反相溶剂和低挥发性的样品。样品

由极性缓冲溶液以每分钟1~2毫升流速通过一毛细管。控制毛细管温度,使溶液接近出口处时,蒸发成细小的喷射流喷出。微小液滴还保留有残余的正负电荷,并与待测物形成带有电解质或溶剂特征的加合离子

而进入质谱仪。

3,离子源

使样品电离产生带电粒子(离子)束的装置。应用最广的电离方法是电子轰击法,其他还有化学电离、光致电离、场致电离、激光电离、火花电离、表面电离、X 射线电离、场解吸电离和快原子轰击电离等。其中场解吸和快原子轰击特别适合测定挥发性小和对热不稳定的化合物。

4,质量分析器

将离子束按质荷比进行分离的装置。它的结构有单聚焦、双聚焦、四极

矩、飞行时间和摆线等。

5,收集器

经过分析器分离的同质量离子可用照相底板、法拉第筒或电子倍增器收集检测。随着质谱仪的分辨率和灵敏度等性能的大大提高,只需要微克级甚至纳克级的样品,就能得到一张较满意的质谱图,因此对于微量不纯的化合物,可以利用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对极性大的化合物)将化合物分离成单一组分,导入质谱计,录下质谱图,此时质谱计的作用如

同一个检测器。

由于色谱仪-质谱计联用后给出的信息量大,该法与计算机联用,使质谱图的规格化、背景或柱流失峰的舍弃、元素组成的给出、数据的储存和计算、多次扫描数据的累加、未知化合物质谱图的库检索,以及打印数据和出图等工作均可由计算机执行,大大简化了操作手续。

质谱中出现的离子有分子离子、同位素离子、碎片离子、重排离子、多电荷离子、亚稳离子、负离子和离子-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离子。综合分析这些离子,可以获得化合物的分子量、化学结构、裂解规律和由单分子分解形成的某些离子间存在的某种相互关系等信息。

质谱法特别是它与色谱仪及计算机联用的方法,已广泛应用在有机化学、生化、药物代谢、临床、毒物学、农药测定、环境保护、石油化学、地球化学、食品化学、植物化学、宇宙化学和国防化学等领域。近年的仪器都具有单离子和多离子检测的功能,提高了灵敏度及专一性,灵敏度可提高到10(克水平。用质谱计作多离子检测,可用于定性分析,例如,在药理生物学研究中能以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气相色谱图上的保留时间和相应质量碎片图为基础,确定药物和代谢产物的存在;也可用于定量分析,用被检化合物的稳定性同位素异构物作为内标,以取得更准

确的结果。

在无机化学和核化学方面,许多挥发性低的物质可采用高频火花源由质谱法测定。该电离方式需要一根纯样品电极。如果待测样品呈粉末状,可和镍粉混合压成电极。此法对合金、矿物、原子能和半导体等工

艺中高纯物质的分析尤其有价值,有可能检测出含量为亿分之一的杂

质。

利用存在寿命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来确定物体存在的时间,在考古学和地理学上极有意义。例如,某种放射性矿物中有放射性铀及其衰变产物铅的存在,铀238和铀235的衰变速率是已知的,则由质谱测出铀和由于衰变产生的铅的同位素相对丰度,就可估计该轴矿物生成

的年代。

质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液相色谱的日志- 网易博客 23 p1n1 title="液色迷人

https://www.360docs.net/doc/3c17890466.html,/"

质谱法的原理及应用质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摘要: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测出了离子的准确质量,就可以确定离子的化合物组成。这是由于核素的准... https://www.360docs.net/doc/3c17890466.html,/hplc1/blog/static/5266232200 ... 23K 2009-7-30 - 百度快照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原理及应用

岛津高端质谱仪

+LC-MS-MS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LC-MS-MS 液

质联用(LC-MS)性能选择和价格比较

液色迷人-液相色谱-药物分析专栏

百度一下加样回收率实验

夜色浪漫,液色迷茫.有问题请摇铃留言

shimadzu 液质联用仪LCMS2020

·北京泰克美资生堂色谱柱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原理及应用 简介 液色迷人https://www.360docs.net/doc/3c17890466.html, "

1977年,LC/MS 开始投放市场

1978年,LC/MS 首次用于生物样品

分析

1989年,LC/MS/MS 取得成功

1991年,API LC/MS 用于药物开发

1997年,LC/MS/MS 用于药物动力学

高通量筛选

2002年美国质谱协会统计的药物色

谱分析各种不同方法所占的比例。

1990年,HPLC 高达85%,而2000

年下降到15%,相反,LC/MS 所占的

份额从3%提高到大约80%。我们国

家目前在这方面可能相当于美国

1990年的水平。为此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色谱质谱的在线联用将色谱的分离能力与质谱的定性功能结合

起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更准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而且也简化了样品

的前处理过程,使样品分析更简便。

·

艾杰尔科技 · 液相色谱培训讲义

· Agela 艾杰尔科技 · Akasil-LC18 色谱柱产品特征 · 液相色谱HPLC 培训教程 · 色谱质谱技术专栏 ·HPLC 六通阀进样器的使用及保养 · 液相色谱柱的选择和故障排除 · 科学网 · 实验室液相色谱仪hplc 检定规程 · HPLC 液相色谱的应用 ·HPLC 加样回收率试验怎么做 · · · · 分析方法 1.生脉饮煎剂中人参皂苷类的HPLC/UV/MS 分析 2.在线自动脱盐LC-MS 系统分析人参皂甙 3.在线自动脱盐LC-MS 系统分析人参皂甙 4.阿维菌素的LCMS 分析测定 5.Co-Sense LC-PDA-MS 系统 6.LCMS 检测水产品鳗鱼中四种硝基呋喃代谢物 7.液质联用测定可乐中的甜蜜素 8.LCMS 分析测定灭幼脲,氟铃脲和氟啶脲

色谱质谱联用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液质联用与气质联用互为补充,分析不同性质的化合物。

液质联用与气质联用的区别:

气质联用仪(GC-MS)是最早商品化的联用仪器,适宜分析小分子、易挥发、热稳定、能气化的化合物;用电子轰击方式(EI)得到的谱图,可

与标准谱库对比。

液质联用(LC-MS)主要可解决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不挥发性化合物分析测定;极性化合物的分析测定;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测定;大分子量化合物(包括蛋白、多肽、多聚物等)的分析测定;没有商品化的谱库可对比查询,只能自己建库或自己解析谱图。

现代有机和生物质谱进展

在20世纪80及90年代,质谱法经历了两次飞跃。在此之前,质谱法通常只能测定分子量500Da以下的小分子化合物。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场解吸(FD)离子化技术,能够测定分子量高达1500~2000Da 的非挥发性化合物,但重复性差。20世纪80年代初发明了快原子质谱法(FAB-MS),能够分析分子量达数千的多肽。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欲分析的样品更加复杂,分子量范围也更大,因此,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法(ESI-MS)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

法(MALDI-MS)应运而生。

目前的有机质谱和生物质谱仪,除了GC-MS的EI和CI源,离子化方式有大气压电离(API)(包括大气压电喷雾电离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大气压光电离APPI)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前者常采用四极杆或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统称API-MS。后者常用飞行时间作为质量分析器,所构成的仪器称为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API-MS的特点是可以和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分离手段联用,扩展了应用范围,包括药物代谢、临床和法医学、环境分析、食品检验、组合化学、有机化学的应用等;MALDI-TOF-MS 的特点是对盐和添加物的耐受能力高,且测样速度快,操作简单。

质谱原理简介:

质谱分析是先将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质荷比分离,然后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以检测器检测到的离子信号强度为纵坐标,离子质荷比为横坐标所作的条状图就是我们常见的质

谱图。

常见术语:

质荷比: 离子质量(以相对原子量单位计)与它所带电荷(以电子电量为

单位计)的比值,写作m/Z.

峰: 质谱图中的离子信号通常称为离子峰或简称峰.

离子丰度: 检测器检测到的离子信号强度.

基峰: 在质谱图中,指定质荷比范围内强度最大的离子峰称作基峰.

总离子流图;质量色谱图;准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多电荷离子;同位

素离子

总离子流图:

在选定的质量范围内,所有离子强度的总和对时间或扫描次数所作的图,

也称TIC图.

质量色谱图

指定某一质量(或质荷比)的离子其强度对时间所作的图.

利用质量色谱图来确定特征离子,在复杂混合物分析及痕量分析时是LC/MS测定中最有用的方式。当样品浓度很低时LC/MS的TIC上往往看不到峰,此时,根据得到的分子量信息,输入M+1或M+23等数值,观察提取离子的质量色谱图,检验直接进样得到的信息是否在LC/MS 上都能反映出来,确定LC条件是否合适,以后进行MRM等其他扫描

方式的测定时可作为参考。

1.0

指与分子存在简单关系的离子,通过它可以确定分子量.液质中最常见

的准分子离子峰是[M+H]+ 或[M-H]- .

在ESI中, 往往生成质量大于分子量的离子如

M+1,M+23,M+39,M+18......称准分子离子,表示为:[M+H]+,[M+Na]+等

碎片离子:

准分子离子经过一级或多级裂解生成的产物离子.

碎片峰的数目及其丰度则与分子结构有关,数目多表示该分子较容易断

裂,丰度高的碎片峰表示该离子较稳定,也表示分子比较容易断裂生成该

离子。

Ephedrine, MW = 165

多电荷离子:

指带有2个或更多电荷的离子,常见于蛋白质或多肽等离子.有机质谱中,单电荷离子是绝大多数,只有那些不容易碎裂的基团或分子结构-如共轭体系结构-才会形成多电荷离子.它的存在说明样品是较稳定的.采

用电喷雾的离子化技术,

可产生带很多电荷的离子,最后经计算机自动换算成单质/荷比离

子。

同位素离子

由元素的重同位素构成的离子称为同位素离子.

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基本上按照其在自然界的丰度比出现在质谱中,这对于利用质谱确定化合物及碎片的元素组成有很大方便, 还可利用稳定同位素合成标记化合物,如:氘等标记化合物,再用质谱法检出这些化合物,在质谱图外貌上无变化,只是质量数的位移,从而说明化合物结构,反

应历程等

如何看质谱图:

(1)确定分子离子,即确定分子量

氮规则:含偶数个氮原子的分子,其质量数是偶数,含奇数个氮原子的分子,其质量数是奇数。与高质量碎片离子有合理的质量差,凡质量差

在3~8和10~13,21~25之间均不可能,则说明是碎片或杂质。

(2)确定元素组成,即确定分子式或碎片化学式

高分辨质谱可以由分子量直接计算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从而推出分子

低分辨质谱利用元素的同位素丰度,例:

(3)峰强度与结构的关系

丰度大反映离子结构稳定

在元素周期表中自上而下,从右至左,杂原子外层未成键电子越易被电离,容纳正电荷能力越强,含支链的地方易断,这同有机化学基本一致,

总是在分子最薄弱的地方断裂。

不同类型有机物有不同的裂解方式

相同类型有机物有相同的裂解方式,只是质量数的差异需要经验记忆。

质谱解析的一般步骤

(适于低分辨小分子谱图,若已经是高分辨质谱图得到元素组成更好) (1)核对获得的谱图,扣除本底等因素引起的失真,考虑操作条件是否适

(2)综合样品其他知识:例如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理化性质,样品来源,

光谱,波谱数据等.

(3) 尽可能判断出分子离子。

(4) 假设和排列可能的结构归属:高质量离子所显示的,在裂解中失去

的中性碎片,如M-1,M-15,M-18,M-20,M-31......意味着失H,CH3,

H2O,HF,OCH3......

(5)假设一个分子结构,与已知参考谱图对照,或取类似的化合物,并作

出它的质谱进行对比。

有机质谱的特点

优点:

(1)定分子量准确,其它技术无法比。

(2)灵敏度高,常规10-7—10-8g,单离子检测可达10-12g。

(3)快速,几分甚至几秒。

(4)便于混合物分析,LC/MS,MS/MS对于难分离的混合物特别有效, 其

它技术无法胜任。

(5)多功能,广泛适用于各类化合物。

局限性:

(1)异构体,立体化学方面区分能力差。

(2)重复性稍差,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所以不能象低场NMR,IR等自

己动手,须专人操作。

(3)有离子源产生的记忆效应,污染等问题。

(4)价格稍显昂贵,操作有点复杂。

质谱仪器:

质谱仪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数据及供电系统

┏━━━━┳━━━━━╋━━━━━━┓

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接收器

┗━━━━━╋━━━━━━┛

真空系统

真空系统

质谱仪的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必须在高真空状态下工作,以减少本底的干扰,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离子-分子反应。所以质谱反应属于单分子分解反应。利用这个特点,我们用液质联用的软电离方式可以得到化合物的准分子离子,从而得到分子量。

由机械真空泵(前极低真空泵),扩散泵或分子泵(高真空泵)组成真空机组,抽取离子源和分析器部分的真空。

只有在足够高的真空下,离子才能从离子源到达接收器,真空度不够则

灵敏度低。

进样系统

把分析样品导入离子源的装置,包括:直接进样,GC,LC及接口,加

热进样,参考物进样等。

离子源

使被分析样品的原子或分子离化为带电粒子(离子)的装置,并对离子进

行加速使其进入分析器,根据离子化方式的不同,有机质谱中常用的有

如下几种,其中EI,ESI最常用。

EI(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电子轰击电离—硬电离。

CI(Chemical Ionization):化学电离—核心是质子转移。

FD(Field Desorption):场解吸—目前基本被FAB取代。

FAB(Fast Atom Bombardment):快原子轰击—或者铯离子(LSIMS,液

体二次离子质谱) 。

ESI(Electrospray Ionization):电喷雾电离—属最软的电离方式。适宜极性分子的分析,能分析小分子及大分子(如蛋白质分子多肽等) APCI(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大气压化学电离—

同上,更适宜做弱极性小分子。

APPI(Atmospheric Pressure PhotoSpray Ionization):大气压光喷雾电

离—同上,更适宜做非极性分子。

MALDI(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基体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通常用于飞行时间质谱和FT-MS,特别适合蛋白质,多肽等大分子.其中ESI,APCI,APPI统称大气压电离(API)

实验室现有的离子源:

ESI电喷雾电离源

APCI大气压化学电离源

电喷雾(ESI)的特点

通常小分子得到[M+H]+ ]+,[M+Na]+ 或[M-H]-单电荷离子,生物大分子产生多电荷离子,由于质谱仪测定质/荷比,因此质量范围只有几千质量数的质谱仪可测定质量数十几万的生物大分子。

电喷雾电离是最软的电离技术,通常只产生分子离子峰,因此可直接测定混合物,并可测定热不稳定的极性化合物;其易形成多电荷离子的特性可分析蛋白质和DNA等生物大分子;通过调节离子源电压控制离子的碎裂(源内CID)测定化合物结构。

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特点

大气压化学电离也是软电离技术,只产生单电荷峰,适合测定质量数小于2000Da的弱极性的小分子化合物;适应高流量的梯度洗脱/高低水溶液变化的流动相;通过调节离子源电压控制离子的碎裂。

电喷雾与大气压化学电离的比较

电离机理:电喷雾采用离子蒸发,而APCI电离是高压放电发生了质子转移而生成[M+H]+或[M-H]-离子。

样品流速:APCI源可从0.2到2 ml/min;而电喷雾源允许流量相对较

小,一般为0.2-1 ml/min.

断裂程度;APCI源的探头处于高温,对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就足以使其

分解.

灵敏度:通常认为电喷雾有利于分析极性大的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及其它分子量大的化合物,而APCI更适合于分析极性较小的化合物。

多电荷:APCI源不能生成一系列多电荷离子

NanoSpray 离子源

专门设计的NanoSpray 离子源特别适合于做微量的生化样品,其流速范围可从5nL/min到luL/min。一滴样品就可做数小时的分析。可在最小的样品消耗量下获得最大灵敏度。灵敏度可高达fmole。并可

直接与微孔HPLC联用。

正负离子模式:

一般的商品仪器中,ESI和APCI接口都有正负离子测定模式可供选择。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也可两种模式同时进行质量分析器: 是质谱仪中将离子按质荷比分开的部分,离子通过分析器后,按不同质荷比(M/Z)分开,将相同的M/Z离子聚焦在一起,组成质谱。

质量分析器的分类:

双聚焦扇形磁场-电场串联仪器(sector).

四极质谱仪(Q).

飞行时间质谱仪(TOF).

离子阱质谱仪(TRAP)

付利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

┏四极+TOF(Q-TOF)

串列式多级质谱仪┫三重四极(QqQ)

(MS/MS) ┗TOF+TOF

进行MS/MS的仪器从原理上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仪器利用质谱在空间中的顺序,是由两台质谱仪串联组装而成。

即前面列出的串列式多级质谱仪。

第二类利用了一个质谱仪时间顺序上的离子储存能力,由具有存储离子的分析器组成,如离子回旋共振仪(ICR)和离子阱质谱仪。但不能进

行母离子扫描或中性丢失。

实验室现有的质量分析器类型:

串联四极质谱仪(MS/MS) :

三重四极(QqQ)

离子源→第一分析器→碰撞室→第二分析器→接收器

MS1 MS2

Q1 q2 Q3

QqQ仪器可以方便的改变离子的动能,因此扫描速度快,体积小,常作为台式进入常规实验室,缺点是质量范围及分辨率有限,不能进行高分辨测定,只能做到单位质量分辨。(通过高分辨能得到化合物的分子

式)

在液质联机中使用的碎片化手段,能量都是以碰撞的形式输送给分子离子,这个能量足以使得处在能量亚稳态分子中的某些化学键断裂并使一

些特定的分子发生结构重排。

碰撞诱导解离CID质谱:

选择一定质量的离子作为母体离子,进入碰撞室,室内充有靶子反应气体(碰撞气体:N2、He、Ar、Xe、CH4等) ,发生离子—分子碰撞反应,从而产生?子离子‘,再经MS2的分析器及接受器得到子离子质谱,一般称做CID (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谱

影响CID质谱的因素:

较大影响的因素有:所用碰撞气体的种类,压力,离子的能量,仪器的

配置以及离子电荷状态

由于在不同的仪器上不可能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去分析样品,任何一个给定的化合物将在不同的条件下给出差别或大或小的质谱,尤其是各个离子峰的相对丰度的差别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因而目前尚难以建立商品化的谱库供检索使用,只能进行人工解析或自己建库。

大气压电离技术中产生的离子为偶数电子离子,其主要的碎片应由化学键的诱导断裂和重排反应来产生,所以在EI质谱解析中总结出的偶数电子离子的开裂规则一般可适用于CID质谱的解释。

检测接收器:

最新安全学原理复习重点

安全学原理复习重点

安全工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1、安全指标:事故损失的可承受水平。 2、本质安全化:安全达到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说明:本质安全化是相对的。 3、重大危险源: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其数量大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危险物质单元。 4、安全评价:对危险性的定量定性分析,确定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分为系统安全评价和随机安全评价。 5、固有危险度:造成灾害的危险程度。 6、危险物质:化学、物理及生物作用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的物质。 安全科学的定义(现在的定义) 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揭示事物安全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清除或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及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安全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 构成安全整体的组成部分(安全三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安全人与物关系) “0123”安全管理模式(略) 安全观的定义 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围绕着如何确认和维护安全利益所形成的对安全问题的主观认识。 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 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理的具体含义 ?安全第一 是在进行工业生产时,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当作头等大事来做好。必须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明确“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道理。 ?预防为主 掌握工业伤亡事故发生和预防规律,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预先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和控制他们,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者关系 “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两者相辅相成。组织生产时,优先考虑安全,安全和生产矛盾时,须先解决安全问题;一切安全工作需立足于预防,活动初就要考虑安全措施。 安全价值的定义:是一种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通过对某些安全措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周期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从而提高安全价值的安全技术经济方法。 提高安全价值的主要内容有四点 ?降低安全寿命周期投资 ?安全寿命周期:从安全措施的构思、设计、实 施、使用、到基本失效的过程。 ?投资:整个安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投资的总和。

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广义的人工智能包括人工智能、人工情感与人工意志三个方面。 一、研究方向 1.问题求解 人工智能的第一个大成就是发展了能够求解难题的下棋(如国际象棋)程序。在下棋程序中应用的某些技术,如向前看几步,并把困难的问题分成一些比较容易的子问题,发展成为搜索和问题归约这样的人工智能基本技术。今天的计算机程序能够下锦标赛水平的各种方盘棋、十五子棋和国际象棋。另一种问题求解程序把各种数学公式符号汇编在一起,其性能达到很高的水平,并正在为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应用。有些程序甚至还能够用经验来改善其性能。 2.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 逻辑推理是人工智能研究中最持久的子领域之一。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些方法,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大型数据库中的有关事实上,留意可信的证明,并在出现新信息时适时修正这些证明。对数学中臆测的定理寻找一个证明或反证,确实称得上是一项智能任务。为此不仅需要有根据假设进行演绎的能力,而且需要某些直觉技巧。 1976年7月,美国的阿佩尔(K.Appel)等人合作解决了长达124年之久的难题--四色定理。他们用三台大型计算机,花去1200小时CPU时间,并对中间结果进行人为反复修改500多处。四色定理的成功证明曾轰动计算机界。 3.自然语言理解 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也是人工智能的早期研究领域之一,已经编写出能够从内部数据库回答用英语提出的问题的程序,这些程序通过阅读文本材料和建立内部数据库,能够把句子从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执行用英语给出的指令和获取知识等。有些程序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翻译从话筒输入的口头指令(而不是从键盘打入计算机的指令)。目前语言处理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在翻译句子时,以主题和对话情况为基础,注意大量的一般常识--世界知识和期望作用的重要性。

微机原理之名词解释

CPU:中央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EU:执行部件,负责指令的译码、执行和数据的运算 BIU:总线接口部件,管理CPU与系统总线的接口,负责CPU对存储器和外设进行访问 IP:指令指针寄存器,指示主存储器指令的位置 SP:堆栈指示寄存器,指示堆栈栈顶的位置(偏移地址) CS:代码段寄存器,指示当前代码段的起始位置 DS:数据段寄存器,指示当前数据段的起始位置 SS:堆栈段寄存器,指示当前对战短的起始位置 时钟周期:CLK时钟信号的周期,是CPU的最小时间单位,也叫T状态 总线周期:CPU通过系统总线对存储器或接口进行一次访问的时间 指令周期:完整执行一条指令所用时间 段寄存器:是因为对内存的分段管理而设置的,8086/8088具有4个16位段寄存器:CS、DS、SS、ES 字节:相邻八位二进制数 物理地址:1MB存储区域中某一单元的实际地址 逻辑地址:由段基地址和偏移地址(偏移量)组成,存储单元的地址可以用段基地址和段内偏移量来表示,段基地址确定它所在的段居于整个存储空间的位置,偏移量确定它在段内的位置,这种地址表 示方式称为逻辑地址 BCD码:用四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位十进制的编码 ASCII码:由8位二进制数组成,用来表示26个英文大小写字母以及一些特殊符号,便于计算机的识别的一种编码 堆栈:一种数据项按序排列的数据结构,采用“先进后出”或“后进先出”的存取操作方式 汇编程序:把汇编语言书写的程序翻译成与之等价的机器语言程序的翻译程序 指示性语句:不可执行语句,汇编时不产生目标代码,用于指示汇编程序如何编译源程序 指令性语句:可执行语句,在汇编中要产生相应的目标代码,CPU根据这些代码执行相应操作 伪指令:即指示性语句 OFFSET:返回变量或标号的偏移地址 ASSUME:明确段寄存器与逻辑段之间的关系 SEGMENT:定义一个逻辑段,并给逻辑段赋予一个段名 ORG:控制位置计数器,把表达式的值赋给当前位置计数器$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CPU可对RAM的内容进行随机的读写访问 ROM:只读存储器,存储器的内容只能随机的读出而不能写入 EPROM:用紫外光擦除,擦除后可编程,允许用户多次擦除和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接口:CPU和存储器、外部设备或者两种外部设备,或者两种机器之间通过系统总线进行连接的逻辑部件(或称电路),它是CPU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中转站,是CPU与外界交换信息的通道 I/O 端口:输入输出端口,用于CPU和外部设备连接和数据交换的接口,能被指令直接寻址的输入输出口 I/O 端口独立编址:从存储空间划出一部分地址空间给I/O设备,把I/O接口中的端口当作存储器单元一样进行访问,不设置专门的I/O指令的编址方式,也称存储器映射编址 I/O 端口统一编址:对接口中的端口单独编址而不占用存储空间,使用专门的I/O指令对端口进行操作的编址方式,也叫I/O映射编址 总线:连接两个以上数字系统元器件的信息通路,是传递信息的一组共用信号线(导线) 中断:指计算机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当出现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时,计算机停止现行程序的运行,转向对这些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的处理,处理结束后再返回现行程序的间断处,继续执行原程序。 中断源:引起中断的原因或发出中断申请的来源 软件中断:CPU执行指令引起的中断

安全学原理总结

安全观 1.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安全: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及保障条件。 3.人们对安全的认识:(1)从前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安全是人类生存、 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条件(2)从安全与事故的相对存在中认识到,安全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发生事故的环境。安全等于无事故,安全是指人身没有伤害、设备没有损坏、财产没有损失的状态(3)从安全与事故之间的联系中认识到,安全系判明的危险性不超过允许限度。(4)1.安全是之人的身心而言,不仅仅是人的躯体不上、不死、不病,而要保障人的心理、生理的安全与健康。2安全设计的范围超出了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的时空领域,拓展到人能进行活动的一切领域,可以延伸到人能生活,生存的一切地方。3人们随着社会文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程度不通过,对安全需求的水平与质量页不同(5)从安全的存在中认识到,安全是一种状态。 4.生产安全的本质:生产时间符合生产规律的规律活动,具有安全必然性,它通过总结安全生 产的历史经验教训,联系生产时间,遵循生产规律,实现了安全生产的实施加以确认。 5.安全的规律:狭义安全规律与广义安全规律。安全科学讲的是广义的安全规律,它具有安全 的必然性,及安全的根本规律。分三大类安全规律;(1)生存规律:指安全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具有与自然界的生态规律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相依而生的自然属性(2)构成规律:指能构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事物规律运动的诸因素,各自内在与系那个湖之间的本质联系所具有的安全必然性(3)发展变化规律:指安全从与隐患、事故的对立统一中分离出来之后,经过理性升华,变成了符合预防、控制事故规律的产物,以其具有的规律性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按客观规律发展。 6.安全第一原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安全方针。 7.安全价值:一种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同过对安全措 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从而提高安全价值的安全技术经济方法。 8.安全价值内容:(1)降低安全寿命周期投资(2)安全功能分析(3)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4) 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 9.安全价值的观念:(1)安全的战略观念(2)安全的市场观念(3)安全的竞争观念(4)安 全的服务观念(5)安全的素质观念(6)安全的开发观念(7)安全的信息观念 10.大安全观: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 生存的大安全,将仅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全意识。 11.大安全观的目的:动员全社会、全民族、各行各业、上上下下,通过安全减灾的国家战略和 系统工程,不仅要保证实现国家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更为了追求人类的安全生存、社会的和谐、稳定 12.科学大安全观的内容:(1)树立“人人要安全,安全为人人”的全民安全意识(2)树立全 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教育观(3)坚持科教减灾的科学馆(4)树立发展科学减灾的信息观(5)树立综合减灾的决策管理观 13.大安全学科体系仍需要建立的观点和概念:(1)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仍需要完善(2)安全科 学技术应考虑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3)灾害科学应把自然的和人为的灾害作为研究对象(4)环境科学与安全科学及减灾科学本质存在着协同和交叉(5)安全、减灾、环保的工程技术层次有公用共享的基础(6)保护人类的身心安全与健康是共同的目标(7)大安全学科框架

电脑的组成原理与基本结构

第1章电脑的组成原理与基本结构 学习目标 在组装电脑之前,应首先了解组装一台电脑至少需要哪些基本部件,以及各部件的大致功能等基本常识。本章将对电脑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进行讲解,剖析电脑的基本结构,让读者对电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一些关于电脑的基础知识,迈出组装电脑的第一步。 本章要点 ?电脑的诞生 ?电脑的发展 ?电脑的软件系统 ?电脑的硬件系统 ?电脑的基本结构 1.1 电脑的发展史 电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可以说电脑是当代社会、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奠基石。电脑的发明带动了20世纪下半叶的信息技术革命,和以往的工业革命不同的是,电脑将人类从繁杂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这使得人类社会近50年来的发展速度比此前任何一个时期都快,生产总值比此前几千年来的总和还要多。 电脑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它又是如何被发明的?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电脑的历史。 1.1.1 电脑的诞生 电脑是人们对电子计算机的俗称,第一台电脑是1946年2月15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名为ENIAC。后来,由天才数学大师、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对其进行了改进,并命名为“冯·诺依曼”体系电脑,现在的电脑都是由“冯·诺依曼”体系电脑发展而来的,因此冯·诺依曼被西方科学家尊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在电子计算机之前,还有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台计算器,那就是由法国数学家帕斯卡于1642年发明的。在帕斯卡小时候,其父亲在税务局上班,为了减轻父亲计算税务的麻烦,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计算的小机器。这个计算器是一个不大的黄铜盒子,盒子里面并排装着一些齿轮,这些齿轮上标有0~9共10个数字,每个齿轮代表一位数,当低位齿轮转动10圈时,高位齿轮转动1圈,这样就实现了自动进位,这和机械钟表极其相似。 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在帕斯卡计算器的基础上,于1694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

微机原理作业答案

微机原理作业 1.8086C P U由哪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8086CPU由总线接口单元(BIU)和指令执行单元(EU)组成。总线接口单元(BIU)的功能是:地址形成、取指令、指令排队、读/写操作数和总线控制。指令执行单元(EU)的功能是指令译码和指令执行。 2.微型计算机系统由微处理器、存储器和I/O接口等 组成。 3.8086CPU中的指令队列可存储6个字节的指令代码,当指令队列 至少空出 2 个字节时,BIU单元便自动将指令取到指令队列中; 4.8086系统中,1MB的存储空间分成两个存储体:偶地址存储体 和 奇地址存储体,各为512 字节。 5.8086系统中存储器采用什么结构?用什么信号来选中存储体? 答:8086存储器采用分体式结构:偶地址存储体和奇地址存储体,各为512K。用AO和BHE来选择存储体。当AO=0时,访问偶地址存储体;当BHE=0时,访问奇地址存储体;当AO=0,BHE=0时,访问两个存储体。 6.在8086CPU中,指令指针寄存器是 C 。 (A) BP (B) SP (C) IP (D) DI 7.8086CPU中的SP寄存器的位数是 B 。 (A) 8位(B) 16位(C) 20位(D) 24位 8.8086CPU中指令指针寄存器(IP)中存放的是 B 。 (A)指令(B)指令偏移地址(C)操作数(D)操作数偏移地址 9.若当前SS=3500H,SP=0800H,说明堆栈段在存储器中的物理地址(最 大),若此时入栈10个字节,SP内容是什么?若再出栈6个字节,SP为什么值?答:堆栈段的物理地址范围:35000H~357FFH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第三版】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1.每18个月芯片的性能和速度均提高一倍,每隔12年软件生产大约提高一倍。 2.软件: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计算机诚信度。包括使程序正常执行所需的数据,以及有关描述程 序操作和使用的文档。即:软件= 程序+ 文档 3.软件的特征: 软件的开发不同于硬件设计、不同于硬件制造、不同于硬件维修。 4.软件危机出现的原因: 软件维护费用的急剧上升,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用的扩大; 软件生产技术进步缓慢,是家居软件危机的重要原因。 -------------------------------------------------------------------------------------------------------------------------------------------------------------------- 5.软件工程学的范畴: 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软件工程环境)、软件工程管理(软件管理学、软件经济学、度量学)。 6.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它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 目的是为了实现按照预期的进度和经费完成软件生产计划,同时提高软件的生产率和可靠性。 7.软件的发展:大体经历了程序、软件、软件产品3个阶段。 8.工具和方法是软件开发技术的2大支柱。 9.3种编程泛型: 过程式编程泛型、面向对象编程泛型、基于构件技术的编程泛型 1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数据和操作被封装在一个对象中,对象之间则是通过消息相互联系。 11.构件:标准化/规格化的对象类。 12.常用变成力度的大小来比较3种编程泛型的差异。 粒度由小到大依次是:过程式编程范式、面向对象编程范式、基于构件的编程泛型。 13.软件工程的分化: 传统软件工程: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面向过程编码-》软件测试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OO分析与对象抽取-》对象详细设计-》面向对象的编码与测试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以可复用构件和测试工具为后盾): 领域分析和测试计划定制-》领域设计-》建立可复用构件库-》按‘构件集成模型’查找与集成构件 14.分析先于设计,设计先于编码,使程序(的结构)适合于问题(的结构)。 第二章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过程 1.软件生存周期:计划、开发、运行3个时期。 需求分析-》软件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软件测试-》运行维护 2.需求分析(用户视角):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环境约束、外部接口描述。 3.软件分析(开发人员视角):建立与需求模型一致的,与实现无关的软件分析模型。 4.软件设计:总体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确定软件的数据结构和操作)。 5.单元测试通常与编码同时进行。 6.软件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7.Boehm软件生存周期的划分:系统需求、软件需求、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纠错、测试和预运行、系统维护。-------------------------------------------------------------------------------------------------------------------------------------------------------------------- 8.瀑布模型特点:阶段间的顺序性和依赖性、推迟实现的观点、保证质量的观点。 9.瀑布模型存在的问题:只有在需求分析准确的前提下,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 快速原型模型:原型系统只包括对未来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系统的重要接口。特点:快速开发工具、循环、低成本。种类:渐进型、抛弃型。

安全学原理答案

《安全学原理》 1. 事故;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2. 事故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举出5项) 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规律性,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复杂性。 3. 事故发展的阶段?事故的发展,一般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即孕育阶段、生长阶段、损失阶段。 4. 海因里希法则: 在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事故后果分别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次数之比为 1:29:300。比例1:29:300被称为海因里希法则,它反映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一般规律。即,事故发生后带来严重伤害的情况是很少的,造成轻微伤害得情况稍多,而事故后无伤害的情况是大量的。 5. 什么是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6. 与传统安全相比系统的观点在哪些新特点? 系统安全创新了安全观念:安全的相对性;安全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相辅相成。 7. 辨析系统可靠性与系统安全性 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相辅相成,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是判断、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可靠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安全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不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情况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在许多情况下,系统不可靠会导致系统不安全;提高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从提高系统可靠性入手。可靠性着眼于维持系统功能的发挥,实现系统安全。安全性着眼于防止事故的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可靠性研究故障发生之前到故障发生为止的系统状态;安全性侧重于故障发生后对系统的影响。故障是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连接点。 8. “3E对策” 通常把技术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法制Enforcement对策,称之为“3E对策”,它们被认为是防止事故的三根支柱。 9.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研究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的原理有哪些?

安全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安全学原理 名词解释 1、安全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相关的安全特征以及与社会相关的安全内涵 2、安全观: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围绕着如何确认和维护安全利益所形成的对安全问题的主观认识 大安全观::大有现代和全局观念的意思,是以人为核心的高度综合性的安全 3、安全价值观:是人们对于安全是否有价值及价值的大小的认识和评定 填空题 1、保障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三大对策:安全工程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管理对策 2、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规守纪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综合监察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管与其他监管相结合 3、安全的认识阶段:无知——局部——系统——动态 4、事故的预防原则:技术原则和组织管理原则 简答和论述 背诵知识点 1、对安全的理解 【1】概念的理解 1、复杂的动态过程或状态:人和事物受到的伤害或遭受的损失在当时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2、技术状态:满足一定安全指标要求的物态 3、理念:人和事物不会遭到伤害和损失的理想状态 【2】安全的相对性 1)、安全描述的相对性 2)、安全标准的相对性 3)对安全的认识与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3】安全的基本特征:必要性和普遍性、随机性、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性、潜伏性 1、安全系统(目标)和系统安全(方法)区别与联系 1)、定义 安全系统工程: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辨识、评价、排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对设备、资金、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周期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控制,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使系统的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的学科 系统安全工程:运用系统论。可靠性理论等手段,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化,从而使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程度 2)、主要研究内容 安全系统工程: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决策和控制 系统安全工程: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评价、危险源控制 3)、侧重点不同 安全系统工程:管理层面 系统安全工程:技术层面 4)、安全系统工程>系统安全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更符合本质安全的要求。 3、预防事故发生四个层次: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 体系结构 1 2020年4月19日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专业基础课)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 【课程编号】BJ26157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数】3.5 【编写日期】 .3.30 【学时数】70 = 63(理论)+ 7(研究)【先修课程】离散数学、数字电路 【适用专业】网络通信工程 一、教学目的、任务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核心硬件课程。学习本课程应已具备数字 逻辑的基本知识,并掌握数字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经过学习本课程,能了解计算机一般组成原理 与内部运行机制,为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和进行与硬件有关的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与运行机制。课程从组成硬件系统的五大部件出发,讲解了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以及构成整机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系统概论;运算方法和运算器;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系统总线和输入输出系统。经过对计算机各部件工作原理、信息加工处理及控制过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互连成整机的技术。具备维护、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并为具备硬件系统的开发应用能 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3 + 7 + 12 + 10 + 8 + 12 + 10 + 8 = 70)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3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 主要内容: 1.1 计算机发展简史 1.2 计算机硬件组成 1.3 计算机技术指标 1.4 软件概述 1.5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教学要求: 总体介绍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以及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另外,介绍计算机在硬件层次上的结构组成。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无(实验课独立开设)。

软件工程-原理、方法及应用(史济民第二版)答案

软——应 课习题 件工程原理、方法与用后答案最完整版 绪论 1.什么是软件危机?为什么会产生软件危机? 答: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1).软件维护费用急剧上升,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用的夸大。 (2).软件生产技术进步缓慢 2. 什么是软件生产工程化?工程化生产方法与早期的程序设计方法主要差别在哪里? 答:结构化程序设计地出现,使许多产业界认识认识到必须把软件生产从个人化方式改变为工程化。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同时这也是工程化生产方法。 3. 分别说明(1)软件开发方法与开发工具;(2)软件技术与软件管理的相互关系。 答:(1)工具和方法,是软件开发技术的两大支柱,它们密切相关。当一种方法提出来并证明有效后,往往随之研制出相应的工具,来帮助实现和推行这种方法。新方法在推行初期,总有人不愿接受和采用。若将新方法融合于工具之中,使人们通过使用工具来了解新方法,就能更快促进新方法的推广。 (2)在工业生产中,即使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管理不善的企业也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 软件在生产中不能按质按时完成计划,管理混乱往往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所以对于一个理想的软件工程环境,应该同时具备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4.试从你的亲身实践,谈谈软件工具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用C++开发一个软件,是校园一卡通的模块。首先,要在编辑程序支持下在计算机中输入源程序。然后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如果发现错误,就重新调入编辑程序对源程序进行修改。编译通过后,再调用连接程序吧所有通过了编译目标程序连同与之有关的程序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可执行软件。编译程序,编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支持他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都属于软件工具。离开这些工具,软件开发就是去了支持,变得十分困难和低效,甚至不能运行。5.什么是软件工程环境?谈谈你对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答:方法与工具相结合,再加上配套的软、硬件支持就形成环境。例如在批处理时代,用户开发的程序是分批送入计算机中心的计算机的,有了错误,就得下机修改。程序员对自己写的程序只能继续地跟踪,思路经常被迫中断,效率难于提高。分时系统的使用,使开发人员从此能在自己的终端上跟踪程序的开发,仅此一点,就明显提高了开发的效率。 6. 何谓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简述它与传统软件工程在各型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为基础。 7. 软件按规模大小可分成哪几类?简述软件工程中各型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按规模分为极小、小、中、大、甚大、极大。 (1)中小型软件:软件工程对改进软件质量,提高程序员生产率和满足用户的需求,有很大的作用。(2)大型软件:这类软件必须从头至尾坚持软件工程的方法,严格遵守标准文档格式和正规的复审制度,才能避免或减少混乱,真正开发出大型的软件。 8. 什么是形式化软件开发方法?实现这类开发的困难和出路在哪里?

微机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 1.IP核分为3类,软核、硬核、固核。特点对比 p12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1. 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的概念与区别。P31 2.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p32 硬件组成五大部分 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存储器为中心 信息表示:二进制计算机内部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均采用二进制表示,并存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 工作原理:存储程序/指令(控制)驱动编制好的程序(包括指令和数据)预先经由输入设备输入并保存在存储器中 3.接口电路的意义 p34 第二段 接口一方面应该负责接收、转换、解释并执行总线主设备发来的命令,另一方面应能将总线从设备的状态或数据传送给总线主设备,从而完成数据交换。 4.CPU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P34 运算器的组成:算术逻辑单元、累加器、标志寄存器、暂存器 5.寄存器阵列p35 程序计数器PC,也称为指令指针寄存器。存放下一条要执行指令的存放地址。 堆栈的操作原理应用场合:中断处理和子程序调用 p35最后一段 6. 计算机的本质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p36 7. 汇编语言源程序——汇编——>机器语言程序 p36 8. 指令包含操作码、操作数两部分。执行指令基本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简答题(简述各部分流程)p37 9. 数字硬件逻辑角度,CPU分为控制器与数据通路。P38 数据通路又包括寄存器阵列、ALU、片上总线。 10.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串行特点p38 串行性是冯·诺依曼计算机的本质特点。表现在指令执行的串行性和存储器读取的串行性。也是性能瓶颈的主要原因。 单指令单数据 11. CISC与RISC的概念、原则、特点。对比着看 p39、40

安全学原理

事故的定义事故是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时间。事故的特征事故的因果性(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3)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 事故的发展阶段(1)孕育阶段(2)生长阶段(3)损失阶段事故预防途径事故后过分别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次数之比为1:29:300.比例为1:29:300被称为海因里希法则,它反映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一般规律。即,事故发生后带来严重伤害的情况是很少的,造成轻微伤害的情况稍多,而事故后无伤害的情况是大量的。在事故预防工作中,避免严重伤害应该在发生轻微伤害或无伤害事故时就分析其发生原因,尽早采取恰当对策防止事故发生,而不是在发生了严重伤害之后才追究其原因,采取改进措施。系统安全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程度。危险源概念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安全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原因。系统安全认为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对能量控制的失效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事故原因常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又称一次原因,是在时间上最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通常又进一步分为两类:物的原因和人的原因。物的原因是设备、物料、环境等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原因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间接原因是二次、三次以至多层次继发来自事故本源的基础原因。间接原因分为6类: 二次原因:(1)技术的原因(2)教育的原因(3)身体的原因(4)精神的原因基础原因:(5)管理的原因(6)社会及历史原因 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之间及与事故、伤害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的发生可能发生在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在事故因果连锁论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结果是伤害,事故的原因包括三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由于对事故的各层次的原因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事故致因理论。因此,人们也经常用事故因果连锁的形式来表达某种事故致因理论。能量转移论:能量与事故人类在利用能量的时候必须采取措施控制能量,使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产生、转移和做功。从能量在系统中流动的角度,应该控制能量按照人们规定的能量流通渠道流动。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失去了对能量的控制,就会发生能量违背人的意愿的意外释放或逸出,使进行中的活动中中止而发生事故。如果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设备、建筑物、物体等,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他们的抵抗能力,则将造成设备、建筑物、物体的损坏。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方法大致分为十二个类型:1限制能量(2)用较安全的能源取代危险性大的能源(3)防止能量积蓄(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能量释放(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7)设置屏障(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屏障(9)在人与物之间设置屏障(10)提高防护标准(11)改善效果及防止损失扩大(12)修复或恢复,治疗、矫正以及减轻伤害程度或恢复原有功能。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造成“人失误”和“物故障”的这一直接原因的原因却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后者虽是间接原因,但它却是背景因素,而又常是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

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系统结构课后答案

1.1 概述数字计算机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代?各代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略。 1.2 你学习计算机知识后,准备做哪方面的应用? 略。 1.3 试举一个你所熟悉的计算机应用例子。 略。 1.4 计算机通常有哪些分类方法?你比较了解的有哪些类型的计算机? 略。 1.5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机器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可配置外设等。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指标有:机器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等。 1.6 什么是机器字长?它对计算机性能有哪些影响? 答:指CPU一次能处理的数据位数。它影响着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硬件成本、指令系统功能,数据处理精度等。 1.7 什么是存储容量?什么是主存?什么是辅存? 答:存储容量指的是存储器可以存放数据的数量(如字节数)。它包括主存容量和辅存容量。 主存指的是CPU能够通过地址线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如内存等。 辅存指的是CPU不能直接访问,必须通过I/O接口和地址变换等方法才能访问的存储器,如硬盘,u盘等。 1.8 根据下列题目的描述,找出最匹配的词或短语,每个词或短语只能使用一次。(1)为个人使用而设计的计算机,通常有图形显示器、键盘和鼠标。 (2)计算机中的核心部件,它执行程序中的指令。它具有加法、测试和控制其他部件的功能。 (3)计算机的一个组成部分,运行态的程序和相关数据置于其中。 (4)处理器中根据程序的指令指示运算器、存储器和I/O设备做什么的部件。 (5)嵌入在其他设备中的计算机,运行设计好的应用程序实现相应功能。 (6)在一个芯片中集成几十万到上百万个晶体管的工艺。 (7)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以便程序在其中运行的程序。 (8)将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的程序。 (9)将指令从助记符号的形式翻译成二进制码的程序。 (10)计算机硬件与其底层软件的特定连接纽带。 供选择的词或短语: 1、汇编器 2、嵌入式系统 3、中央处理器(CPU) 4、编译器 5、操作系统 6、控制器 7、机器指令 8、台式机或个人计算机 9、主存储器10、VLSI 答:(1)8,(2)3,(3)9,(4)6,(5)2, (6)10,(7)5,(8)4,(9)1,(10)7

分子对接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分子对接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PPT里弄一些分子对接的照片,照片素材文件里有) 分子对接 是将已知三维结构数据库中的分子逐一放在靶标分子的活性位点处。通过不断优化受体化合物的位置、构象、分子内部可旋转键的二面角和受体的氨基酸残基侧链和骨架,寻找受体小分子化合物与靶标大分子作用的最佳构象,并预测其结合模式、亲和力和通过打分函数挑选出接近天然构象的与受体亲和力最佳的配体的一种理论模拟分子间作用的方法。 通过研究配体小分子和受体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预测其亲和力,实现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的一种重要方法。 原理: 按照受体与配体的形状互补,性质互补原则,对于相关的受体按其三维结构在小分子数据库直接搜索可能的配体,并将它放置在受体的活性位点处,寻找其合理的放置取向和构象,使得配体与受体形状互补,性质互补为最佳匹配 (配体与受体结合时,彼此存在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范德华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配体与受体结合必须满足互相匹配原则,即配体与受体几何形状互补匹配,静电相互作用互补匹配,氢键相互作用互补匹配,疏水相互作用互补匹配) 目的: 找到底物分子和受体分子的最佳结合位置 问题: 如何找到最佳的结合位置以及如何评价对接分子之间的结合强度 方法: 1、首先建立大量化合物的三维结构数据库 2、将库中的分子逐一与靶分子进行“对接” 3、通过不断优化小分子化合物的位置以及分子内部柔性键的二面角,寻找小分子化合物与靶标大分子作用的最佳构象,计算其相互作用及结合能 4、在库中所有分子均完成了对接计算之后,即可从中找出与靶标分子结合的最佳分子 应用: 1)直接揭示药物分子和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2)预测小分子与靶点蛋白结合时的构象 3)基于分子对接方法对化合物数据库进行虚拟筛选,用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智能家居原理及系统组成

智能家居原理及系统组成 智能家居工作原理 折叠命令发射零碎 命令发射零碎的作用,重要是经过各类传感设备接纳各类传感信号,并触发控制命令或许经过人的自觉遥控、手动触发对应的发射类智能设备来收回控制命令,例如:温湿度传感器搜集室内的温湿度变化数据,按照需求设定温湿度变化的触发要求,当温度或湿度到达预设的触发要求时,就联动收回控制命令;当温度高时,空调开端制冷,当温度低时,空调开端制热。若装置了亮度传感器,则当室内光照亮度充足时,预设的灯光主动封闭,当室内光照亮度不够时,预设灯光主动打开。 若安防人体感应器,当设防时,监测到有人在活动时,马上触发电话报警,当非设防形态时,感应到人,主动开启预设的灯光,当监测到无人时,主动封闭灯光。以上这少许场景的完成,都是经过各类传感器来主动感应触发完成智能控制,当然也能够间接人为手动触发控制命令,例如:经过各类智能遥控器、墙上智能面板、家庭局域网内的不约束一台电脑间接触发控制命令,若人不在室内,还能够经过电话长途控制来控制室内的全部设备。 折叠命令执行零碎 例如:开灯或关灯,重要经过智能面板来完成,智能面板收到各类控制命令后,经过剖析解码,驱动对应强电驱动电路,把灯控的回道路接通或断开,这样控制就完成啦;另外,像电器、窗帘等设备的控制也是一样道理,当数字窗帘开关,收到控制命令后,立刻驱动电动窗帘电机马达的对应电路接通或断开,这样就做到窗帘的开关控制。 关于红外家电的控制,例如:空调、电视机、DVD等,经过装置在吸顶的人体感应器来完成,人体感应器收到控制信号后,立刻把控制信号转发成对应的红外指令,像控制DVD影碟机的开关、播放、暂停等红外控制指令。 关于安防报警功效的完成,当数字安防模块,收到控制命令后,会转成对应的语音信号拨打给预设的电话号码报警。关于背景音乐的控制智能,一样,当数字影音重心,收到控制命令后,立刻切换外部的播放源电路,并开端播放音源。因此,当触发各类复杂的场景命令时,例如:“影院”场景键触发,这时对应的命令执行设备零碎按照收到的命令解码并一同执行控制命令,因此,对应的灯光、电器、窗帘、背景音乐就开端片面按预设水平任务,到达了预设的场景效果。 智能家居系统组成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折叠智能照明

安全学原理

第一章: 1. 何谓安全,人们安全的认识可分几个阶段? 答:安全 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况(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认识:无知(不自觉)、局部、系统、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 2. 何谓安全指标,本质安全化、危险物质、安全评价和固有危险度?~答:安全指标:在一定条件下,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在完成其功能过程中,所产生的事故损失的可接受水平。 本质安全化:一般是针对一个系统和设施而言,是表明该系统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达到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系统可以较为安全的运行,但不表明该系统绝对不会发生事故。 危险物质:一种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他的化学、 物理和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制爆炸、燃烧或中毒的的危险物质。安全评价:是指对于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存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 固有危险度:是只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由于自身功能的需要,必需具备某些设备及物料,其设备及物料失控时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 3 .安全有哪些基本特征,了解安全的基本特征有何作用?答: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安全的随机性、安全的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性、潜隐性。作用:? 4. 安全三要素,安全科学体系应包括那些方面。?答:三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关系。安全科学体系: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的哲学层次一一安全观;基础科学层次一一安全学;技术科学层次一一安全工程学;工程技术层次一一安全工程。 5 .安全科学技术何时列为一级学科,其下属有几个二 级学科和三级学科,这种划分是否合理?答:在国家标 准GB/T13745-T1992《学科分类和代码》中,将安全科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该学科体系是由5个二级学科和 27个三级学科组成的。不合理,2001年三月根据专家 的建议和我国的实际需要,将原属于矿业工程二级学科中的安全技术及工程调整为一级学科。 6 .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答:安全科学的 基础理论、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与技术、安全科学的经 济规律。 7 .安全科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从中得到何种启示?答 8 .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哪些方面?答:生产领域(安全生产即劳动保护方面)(交通安全及 消防与家庭安全)、生存领域(工业污染控制与治理、灾变的控制与预防) 9 .我国《安全生产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1990-2000-2020 )?中提出准备重点研究和解决的安 全问题是什么?答:工业安全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着重研究重大恶性事故及多次重复发生的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技术,职业卫生工程的研究与应用。着重研究危害职工的尘肺病的职业病的预防及控制技术。安全管理的研究和应用,高技术及特殊环境的安全技术。 第二章: 1. 什么事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 2. 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答:哲学与科学既同又 异,同中有异,他们之间关系是:哲学以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有以哲学为指导,首先哲学依赖于具体科学,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同时,反过来哲学又给与具体科学世界观和一般方法论的指导。 3. 目前人们对安全认识有哪几种类型?答:从事故危害 中认识到、从安全与事故的相对存在中认识到、从安全与事故之间的联系中认识到、从安全内容的扩展中认识到、从安全的存在中认识到。 4. 什么是安全规律,狭义和广义的安全规律?答:安全规律,就是安全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广义: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安全,既大安全的的普遍规律, 其内在本质联系,既人与物在其臵于的系统中有符合客观规律的规律运动,具有的安全必然性。狭义: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规律。 5. 安全规律有哪几种形式?答:生存规律,构成,发展 变化规律 6. 为什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关系到 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方针? 答:安全第一是 我国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应当贯彻的安全生产方针,其具体含义在:安全第一是我国各级政府、一切生产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和其他部门在生产设计过程中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坚 持安全生产,生产必需安全,抓生产必需首抓安全;真正树立人是 最宝贵的财富,劳动者是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在组织指挥 生产和进行生产活动中坚持把安全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 来考虑,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完成生产计划,工作任务的前提和头 等大事来抓。安全第一是指我国各级政府、一切生产部门、交通运 输部门和其他部门时时处处都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生产中各个 环节都要坚持安全第一。 7. 何谓安全价值,安全价值包括哪些内容?答:安全价 值是一种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 动,通过对某些安全措施进行安全功能分 析,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 从而提高安全价值的安全技术经济方法。内容:降低安全寿命周期 投资、安全功能分析、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集体投资和有组织的 活动 8. 提高安全价值有哪些途径?答:V=F/C (V-安全价值;F-安全 功能;~C-安全投入)~ F提高C下降;F提高C不变;C略有提高F更大提高; F不变C降低;F略有下降C大幅下降 9. 安全价值与生产价值有什么关系?答:生产价值=生 产活动x效益系数x安全系数 10 .如何看待安全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战略观念,服务观念和 开发观念,了解这些新的观念有何作用? 答:市场观念:我国企业正向生产经营型转化,从表面~ 看,安全 是企业内部的事,似乎与市场无关;实际上,人们对产品的安全要 求越来越高,,产品安全性不好,, 容易触电,爆炸等,则无人敢买,也就没有市场。此外,如果一个 企业的安全状况不好,经常出事故,在社会上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导致企业形象受损,并影响企业经营。 竞争观念:在市场经济中,没有竞争,市场就无法发展,竞争内容 很多,当企业实力相当时,某些弱点就会使自己丧失机遇导致失 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安全状况,如果某个企业,安全管 理水平不高,事故频繁,其结果是:不仅会由于职工的伤亡和经济 效益的下降,使其在竞争中失去中标机会;而且由于企业形象不 佳,影响其中标机会。 战略观念:安全战略观念有两个要点,“安全第一,预 防为主"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方针,搞好安全是利国利民利企 业的大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安全的最终目标是使劳动安全成为 人民第一需要的必要条件,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具有深远的战略 意义。 服务观念:安全有利于企业完成生产任务,有利于企业安定团结, 有利于企业职工家庭幸福。做好安全工作,是为发展企业生产力服 务,是为提高企业效益服务,是为企业员工幸福服务。 开发观念:其一是人才开发,要选拔与培养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人 才;其二是智力开发,要引进新的安全管理理论,、安全新技术、 先进的安全设施等,为生产创造本质化安全条件。 11.什么是大安全观,为什么要树科学的大安全观?答: 如果将生产领域的技术安全扩展的生活安全和生存安全领域,形成 生产、生活、生存的大安全,将仅有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 到全名的安全意识,这就是科学的大安全观。近年来,我国每年意 外事故与灾害死亡人数高达10万多,各类事故引发的原因,有 70%以上由于人的“三违"一一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 律造成的,其根本在于企业领导、职工和社会大众缺乏应有的安全 知识。因此,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大安全观,应成 为社会的当务之急,也是国家的战略之策。 12 .试分析科学大安全观的时代背景。答:事故状况、公众安全 观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深入 人心、独生子女要求更高标准的安全与健康保障。高新科技产品给 家庭带来风险、缺乏安全科普教育和安全文化知识宣传、必须采取 与国际接轨的安全与健康标准化体制。 13 .试述大安全观的内容及其合理性。答:内容:1.树 立“人人要安全,安全为人人"的全民安全意识; 2.树 立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教育观; 3.坚持科教减灾的科学 观;4.全力发展科学减灾的信息观; 5.树立综合减灾的 决策管理观。 14 .试述大安全新兴学科体系的内容。 第三章 1. 安全的特点:安全条件与自然科学有关, 安全机 制与人体科学和思维科学有关, 安全管理与系统 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 2. 事故特征: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潜在性、 在线性、预测性和复杂性。 3. 对付事故的办法:事故发生活吸取经验、进行预 防的方法(问题出发型),从系统内部出发,研究系统各 部分存在的联系,检查可能发生事故的 危险性及其发生途径,通过重新设计或变更操作来减少或 消除危险性,把事故的可能将地道最小限度(问题发现 型)。 4.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现 的迫使其有目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 外事件。生产事故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之 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 设备或劳动等不良影响,致使 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地事故。 5. 工伤事故地构成要素:伤害部位,伤害种类和伤害程度20 种 6. 工伤事故的影响因素:人,物,管理,环境的原因,事故 处臵情况。- 7. 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 象或数学分析,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结果的路论,是 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 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 论,空:从本质上阐明工伤事故的因果关系,说明事故的 发生发展过程和后果的理论,它对于 人们认识事故本质,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析及事故预防 都有重要的作用。 8. 事故的因果类型:连续型,多因致果型,复合型。 9. 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时间,按一 定的顺序互为因果一次发生的结果。抽取五个事件中的任 何一个,事件链就被破坏,就可以防止事故发生。 10. 系统理论把人、机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研究人、机、环 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 现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着眼于:机械的 运行情况和环境的状况如何,是否正常;人的特性如何是 否正常;人对系统中危险信号在感知、认识理解和行为响 应如何;机械的特性与 人的特性是否相容配;人的行为响应时间与系统允许的响 应时间是否相容等等。 11. 瑟利模型:在事故的发展过程中人的决策可以分 为三个阶段,即人对危险的感觉阶段认识阶段响应阶段, 在这些阶段中若处理正确则可以避免事故和损失,否则就 会造成事故和损失。启示:为了防止事故,关键在于发现 和识别危险,应具备 及时采取避免危险行为的能力。 12. 安德森模型:针对整个系统,瑟利模型没有探究何以会产生 潜在危险,没有设计机械及其周围环境的运行过程。 13. 轨迹交叉论:伤害事故是许多互相关联的时间顺序发展的 结果,这些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人和物两个系列,当人的不 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时 间空间发生了接 触,能量“逆流"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发生了。 14. 事故法则即事故的统计规律,又称1 : 29:300 法则(在每330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 1起,轻伤、微伤事故29起,无伤害事故300 起。启 示:要消除1次死亡重伤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 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也就是说,防止灾害的关键, 不在于防止灾害,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 15. 事故的预防原则:技术原则:消除潜在危险原则, 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闭锁原则,能量屏 蔽原则,距离保护原则,个体保护原则,警告、禁止信息 原则。组织管理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计划性原则,效 果性原则,党政工团协调安全工 作原则,责任制原则。 第四章: 1. 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提高元件的可靠性,—口备用系统,对于处于恶劣环境 运行的设备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加强预 防性维修)2.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降低危险因素的感度 3.提高系统抗灾能力 4.减少人为失 误5.加强监督检查。 2. 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1.职业适应性检查; 2. 人员的合理选拔和调配; 3.安全知识教育;4.安 全态度教育;5.安全技能培训;6.制定作业标准和异常情 况处理标准;7.作业前的培训;8.制定 和贯彻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9.开好班前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