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 充分发挥村镇银行的作用

积极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 充分发挥村镇银行的作用
积极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 充分发挥村镇银行的作用

积极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充分发挥村镇银行的作用

2011-3-25 10:49:18 大连庄河汇通村镇银行那振海李延成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国家放宽了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在内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对于活跃农村金融市场,对于引导民间资本的投向,促进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笔者就如何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和如何发挥村镇银行的职能作用,谈几点看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金融的支持,而农村金融体系极不完善,无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当前,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是多层次的,从对象来看,既有农村基础设施的贷款需求,也有企业的融资要求,还有个体户的资金需求;从业务来看,既有贷款、存款和汇款业务,也有保险和投资业务,还有金融咨询服务业务等。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也需要一个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予以支持。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设立的初衷是促进农村金融市场适度竞争,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解决县域尤其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优质服务缺位等问题。

庄河汇通村镇银行是2008年9月成立的,经过仅仅两年多一点的运行,截止2010年末我行资产总额96,734万元,负债总额83,342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3,392万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77,802万元,比年初增加51,483万元,增加195.61%。各项贷款余额67,048万元,比年初增加47,808万元,增加248.48%。到期贷款回收率和贷款收息率均为100%。不良贷款率、不良资产比率均为零。

实现各项业务收入4,997万元,各项业务支出3,352万元,税前利润总额2,088万元。

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以业务经营为中心,以服务三农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百姓创业为宗旨的经营方向,以支持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发展为主要对象,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经营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稳健、安全运行,取得了显著的内部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把庄河建成北黄海地区现代化生态型中心城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信贷投向上,我们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方向,积极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2010年共发放贷款全年累计发放贷款91907万元,比上年增加37753万元增长70%,累收贷款44100万元,全部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企业经营和农民融资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涉农贷款快速向农村各乡镇推进,在机构网点少,信贷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业务发展到庄河市19个乡镇街道,覆盖乡镇面达73%。业务范围涉及农业种养业、林业、设施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水产业、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不断完善抵押担保方式,采取最高额抵押循环贷款、担保公司担保、企业联保、机械设备抵

押、权利抵押等方式,使不同产业都能得到信贷支持。以灵活、便捷的小额贷款扶持农户发展,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实现银企双赢。

村镇银行是刚成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认为在业务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在基础建设方面,一是加强制度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屏障,而以建立和完善科学性、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为内容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则是银行风险监管的基础和关键。并且,农业作为高风险低效益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因此,村镇银行必须加强市场风险防范。实事求是地说,对于刚刚成立不久的村镇银行而言,内控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不够高,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是一个村镇银行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庄河汇通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经营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了各项业务经营的健康、稳健、安全运行,没有发生违章违纪违规违法的现象。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村镇银行是新生的农村金融机构,更需要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技术,这也是村镇银行的建设之本。因此,村镇银行在招收新职工时,一定要把好进人关。要录用知识性、专业性的人才。同时强化对职工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村镇银行迅速发展的需要。

村镇银行作为小型金融机构,是在商业银行激烈竞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村镇银行在现阶段仍存在很多局限性和发展瓶颈,比如资本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面对农村市场,经营系统性风险较高;社会认知度低,业务拓展缓慢;与商业银行网点林立相比,机构网点少之又少;支付系统不畅,对外结算受限,等等。村镇银行要突破发展瓶颈、走出经营困境,急需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第一,要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当前村镇银行处于经营初期,需要财税、央行和监管政策进一步支持,以促进其健康发展。比如,5%的营业税、25%的所得税对于刚刚成立的村镇银行来说,负担实在是过重。据悉,下一步国家有关部门将研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税收优惠等问题,争取及早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建议将财政涉农及新农村建设资金专户、享受政府补贴的“三农”项目账户设在村镇银行;地方政府出台的涉农金融筹资方案可优先交由村镇银行实施。建议对村镇银行3-5年内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全额补助给村镇银行,以增加其风险准备金的提备;3—5年内,每年安排一定数量专项补贴资金,用于村镇银行业务拓展补助。此外,建议适度降低村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营运资金;适当调减村镇银行在人民银行业务交换的场租费,给予村镇银行支农再贷款、委托贷款、贴息贷款、财政性存款等优惠政策。

第二,尽快解决村镇银行结算渠道不畅通的问题。目前,村镇银行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结算渠道不畅通,客户的资金划转不能直接通过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进行结算,只能借助同业结算系统办理款项支付。在这样的结算环境下的村镇银行无法与同一市场竞争者开展公平竞争。因此,建议人民银行应考虑村镇银行的困难,尽快批准村镇银行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

第三,在市场准入上实行区别对待政策,对于达到银监局监管要求、经营业绩好的村镇银行,可适度扩张网点,向中心乡镇和一些大村延伸,增加网点覆

盖率。过于限制村镇银行网点设置,有失竞争公平。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空白点多,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村镇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突出问题。

第四,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如果有了存款保险制度,村镇银行公信力不足的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存款人的利益也将得到保障。存款保险体系对于新生的村镇银行来说,是一招新招,也是一步好棋。

第五,拓展村镇银行新业务。其他金融机构的有些业务,如代销基金、债券,代缴水电费,理财产品销售,代理保险等,村镇银行没有开展。这些业务对于提高村镇银行的知名度,增加农村储蓄,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 庄河汇通村镇银行董事长那振海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村镇银行的发展对于促进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在股本设置、政策支持、信用环境、金融监管、存款来源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经营环境、完善监管体系、拓展资金来源、加强金融手段创新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村镇银行股本设置信用环境农村金融体系 村镇银行是经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2006年10月在国际上享有“小额信贷之父”、“穷人银行家”美誉的穆罕默德尤努斯以其在孟加拉国创立的世界上第一家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30年前他曾把27美元借给42名赤贫的孟加拉农村妇女不久建立起孟加拉乡村银行至今已形成一个有1200个分行、遍及4.6万多个村庄的银行系统使400多万孟加拉农村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我国借鉴格莱珉银行成功模式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这是中国农村金融政策的重大突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村镇银行纷纷建立起来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10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准开业其中村镇银行89家目前这些村镇银行总体运行良好2009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这表明村镇银行逐渐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股本设置欠合理且村镇银行股份制优势难以发挥 从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看虽然民间资金参与了新设的村镇银行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且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这样大股东对村镇银行占有的绝对控股地位致使村镇银行在成立初期相当于大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人员管理、业务经营诸多方面都受到约束自主经营权难以发挥另外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较低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存款客户特别是一些大额资金不敢进入影响了负债业务发展此外受最大贷款户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5%限制难以满足一些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影响其资产业务拓展 (二)配套法规政策不健全 自从《意见》出台以后中国银监会又陆续发布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6项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组织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但是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业务管理等具体规定还没有出台各地区的政策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一是国家税收政策扶持不明确能减多少税、免税多少年没有规定;二是国家还未建立支农奖惩机制对支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尚未建立激励机制影响其支农积极性;三是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尚未向村镇银行倾斜;四是村镇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能否享受国有商业银行的剥离、核销呆账和农信社的中央银行票据置换等政策当前还未能明确

村镇银行三年发展规划

“七不准” 1.不准以贷转存(强制设定条款或协商约定将部分贷款转为存款) 2.不准存贷挂钩(以存款作为审批和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 3.不准以贷收费(要求客户接受不合理中间业务或其他金融服务而收取费用) 4.不准浮利分费(将利息分解为费用收取,变相提高利率) 5.不准借贷搭售(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基金等产品) 6.不准一浮到顶(笼统地将贷款利率上浮至最高限额) 7.不准转嫁成本(将经营成本以费用形式转嫁给客户) “四公开” 收费项目公开、服务质价公开、效用功能公开、优惠政策公开。 ##村镇银行三年发展规划 ##年4月26日,##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村镇银行”)获准筹建,为应对成立后的战略发展环境,规划发展任务和目标,符合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实现把##村镇银行发展为区域精品银行、品牌银行的战略发展目标,根据各级监管部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行##-##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精神为纲要,以银监会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为契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具进,强化内控管理、加大创新力度、加快业务发展,提升竞争实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构建符合现代化金融企业制度的新型农村金融企业。 二、制定原则 1、客观性原则。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务前三年的实

际情况,结合地区发展和GDP增长速度,制定本行三年发展目标。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既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又满足监管标准的要求,统筹安排,合理确定各项业务发展速度,以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3、审慎性原则。确定业务发展目标时,充分考虑到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确定财务目标时,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增加财务目标的可实现程度,降低投入资本的风险。 三、总体发展目标 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和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理念,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完善服务功能,健全金融工具,拓展业务领域,增强发展后劲,确立市场化、集约化经营思想,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努力造就文化个性鲜明、管理精细、服务一流、资产质量优良、员工整体素质较高、企业凝聚力较强、在工商企业和规模经营的民营企业、个体经营者和个人金融服务领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现代金融企业,争取发展成为全国一流村镇银行。 四、市场定位 ##村镇银行将以“林州人自己的银行,做林州人身边的银行”为目标,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农村和社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以城乡居民为基本客户、微小企业为主要客户、中小企业为重点关注客户,建设成一个立足社区、服务三农、服务中

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一)宏观政策波动过程中隐含的政策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波动带来的风险。中西部地区城镇快速扩张和经济落后地区对“三高一剩”产业的承接,给村镇银行的信贷投向造成潜在风险。二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推进,使村镇银行发展面临新的考验。三是民营银行准入门槛的降低,给已设立村镇银行的股权稳定性带来不确定风险。 (二)成立时间短、含金量不高和社会认知度低等,凸显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一方面,由于自身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民间资本的参与,造成一些城乡居民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或将村镇银行与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相混淆,认为将钱存在村镇银行有风险,导致村镇银行吸收资金难度大。另一方面,村镇银行普遍注册资本金少,经营规模小,地方政府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也较低,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村镇银行流动性的吸收和补充能力薄弱,而一旦村镇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引发流动性风险。 (三)民间资本的逐利性,导致村镇银行偏离“三农”定位风险。“支农支小”是村镇银行的主要目标。但村镇银行的商业性和参股股东的逐利性,又使其必然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贷款会投向盈利性高的企业,这可能导致其偏离服务“三农”的办行宗旨。 (四)内控不完善和管理机制不健全易引发操作风险。村镇银行大都沿用原发起行的各项制度,存在着制度不匹配和机制不完善的情况,再加上员工素质低和培训不到位,易形成案件风险。同时,一些村镇银行存在高管人员“兼职化”倾向,易造成管理不到位和检查不及时,隐藏着较大操作风险。此外,村镇银行大多信息科技软硬件设施薄弱,数据安全管理能力不足,业务系统多为发起行的“廋身”或“淘汰”系统,这些都影响着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五)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存在问题,易形成关联风险。一是股权结构中存在“隐性”关联,股权制约机制发挥不了应有作用。二是虽然村镇银行也都按股份公司治理制度建

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变革历程及展望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的主体,其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全局。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历程看,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全面改革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具有诸多显著特点。商业银行金融活动全球化、组织机构虚拟化、业务经营全能化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商业银行;变革历程;发展趋势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主体,中国商业银行的体制创新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或阶段。1979~1993年是中国商业银行的诞生和成长期,在这个时期,与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商品和市场转化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基本形成;1994~1997年是中国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实质性建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通过将金融管理任务、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剥离,为专业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创造了条件;1997年~2003年是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体系实现了分离,不良贷款问题开始得到解决,政府控制银行和银行财政化经营机制开始扭转;2003年至今是中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时期,在这个时期,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并上市实施产权多元化,市场化经营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成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一)1979-1993年:基本建成多元化金融业组织体系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的银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既承担了“中央银行”的管理职能,集中管理和分配资金,又从事“商业银行”活动,办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业务,集现金中心、结算中心和信贷中心于一体。这种银行体制承袭了前苏联的银行体制模式,具有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特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着手改革原有的银行体制。由于当时整个社会处在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始阶段,我国金融体制迫切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单一银行体制不再适应经济改革开放对金融业的需求,经济和社会呼吁银行体系的多元化和金融业大发展;二是,刚刚诞生的专业银行带有的强烈政府行政色彩与放开搞活的改革要求不相适应,改革要求银行自身走出政府行政序列进入市场;三是,经济改革呼唤金融市场的成立,金融市场建设亟待“零”的突破。在此期间,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改革发展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促成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萌芽和银行间竞争的发端。 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1979年3月,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同年3月、8月又先后批准建立了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83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金融事业。同月,已开展基建和拨改贷业务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脱离财政部,正式归入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金融体系。1984年1月,组建专门从事信贷和储蓄业务的中国工商银行。自此,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

村镇银行是一级法人银行,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就是以区域内农村中低端客户为目标客户群,致力于建设一个为“三农”服务的农村社区性银行。村镇银行的资金投向,就是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投向有创业意愿、有发展前景和还款能力、信用良好的农村客户,包括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以及一些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具体经营中,应当始终抓好四大战略: 一是大爱战略。大爱是一种文化。因为面向低端客户群的业务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业务,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对村镇银行来说,弘扬大爱文化就是首要的战略问题。要坚持不懈地用大爱文化教育员工,带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做服务,为三农发展殚精竭虑。 二是创新战略。要立足于做特色,靠有生命力的产品求生存。在存款业务的发展和贷款业务的管控上,都要不断有所创新。不断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打实发展基础。在贷款产品上,要不断深度研究三农需求,不断地锁定目标客户群,不断地量身定做特色产品,不断地集群化营销业务。要通过创新,不断满足三农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要让客户想来存款、能贷上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银行。大力拓展存贷款业务之外的各项新业务,创造全新的盈利模式。3 d2 H 三是联动战略。村镇银行和作为母行的商业银行要联动。在科技、大额贷款等方面加强与“母行”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日常业务拓展上加强与地方合作,在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和一些关键性瓶颈问题上积极争取银行业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的支持。抓银团贷款,抓围绕产业链的上下游业务,把村镇银行的牌子用好用足。只有联动,才能克服小的劣势;只有联动,才能始终吸收先进的生产力;只有联动,才能做到商业、可持续。晋城商行作为太行村镇银行的主要投

我国村镇银行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探析

我国村镇银行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探析 李德2010-11-05 摘要:我国村镇银行的成立对支持“三农”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历程,结合国际经验总结了我国村镇银行的特点,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展望。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三农问题,金融服务,资金来源,信贷投放,政策支持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状况 (一)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2005年以来,根据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竞争不充分的状况,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开始调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部分省市的县及县以下地区试点设立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四类机构。 2006年12月21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2007年1月,银监会陆续发布《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弓J》等规章。2007年初,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首先从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6省(自治区)开始试点。2007年3月挂牌开业的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是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2007年5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村镇银行的监管。2007年10月,银监会决定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范围,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范围由先期6省(区)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截至2010年6月末共设立村镇银行214家。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后,建立了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增强了农村金融机构活力,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1年一1952年): 1951年8月成立中国农业合作银行。【也就是建国后的第三年,是新中国关 于农村金融体系的一次尝试】 主要任务:按照国家计划办理农业的财政拨款和一年以上的农业长期贷款,扶持农村信用合作的发展。 1952年,撤销。原因是农业合作银行成立后财政拨款和长期贷款业务基本没有展开。【农业发展的落后和合作化运动,使得农村根本就没有贷款业务的金融需求。】b5E2RGbCAP 第二阶段(1955年一1957年): 1955年3月,成立中国农业银行。 主要任务:办理财政支农拨款和农业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贷款对象主要限于生产合作组织和个体农民,贷款用途限于农业生产,其他农村金融业务仍由人民银行办理。p1EanqFDPw 1957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农业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合并。 第三阶段(1963年一1965年): 1963年,再次设立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贯彻国民经济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中,国家采取加强农业的措施,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支援。DXDiTa9E3d 1965年11月,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合并。【精简机构】 第四阶段(1979年一1994年): 1979年2月,决定正式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恢复设立中国农业银行是】RTCrpUDGiT 主要任务是,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农村金融事业。 此后,中国农业银行再也没有撤销过。 第五阶段(从1994年4月-1997年7月): 以1993年12月国务院作出的《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为基础,要求通过改革逐步建立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督和管理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密切配合、协调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5PCzVD7HxA 实际上就是把中国农业银行中的政策性银行功能、商业银行功能、农村信用社进行分离,分离的结果是:1994年4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从中国农业银行分设成立,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等政策性业务与农业银行分离,农业银行开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村镇银行的发展对于促进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在股本设臵、政策支持、信用环境、金融监管、存款来源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经营环境、完善监管体系、拓展资金来源、加强金融手段创新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村镇银行股本设臵信用环境农村金融体系 村镇银行是经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2006年10月在国际上享有“小额信贷之父”、“穷

人银行家”美誉的穆罕默德尤努斯以其在孟加拉国创立的世界上第一家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30年前他曾把27美元借给42名赤贫的孟加拉农村妇女不久建立起孟加拉乡村银行至今已形成一个有1200个分行、遍及4.6万多个村庄的银行系统使400多万孟加拉农村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我国借鉴格莱珉银行成功模式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这是中国农村金融政策的重大突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村镇银行纷纷建立起来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10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准开业其中村镇银行89家目前这些村镇银行总体运行良好2009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这表明村镇银行逐渐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XX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XX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建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村镇银行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瓶颈,尤其是欠发达的落后地区,组建难度大,发展缓慢,亟须从源头上加以调整和解决。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1月,银监会出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加快了村镇银行试点工作。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到末,全国已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发放贷款5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和农民的贷款达60%以上。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村镇银行发展呈现出美好的愿景。

湖南省自开展村镇银行试点以来,已组建村镇银行5家,较好地发挥了服务“三农”的作用。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来积极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得到了银监部门的批准。但在组建过程中遭遇中梗阻,目前还是一片空白。 二、发展村镇银行的瓶颈 (一)政策失灵:自下而上,本末倒置。按照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只能实行发起方式设立,且至少应有1家以上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规定要求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这一规定,需要试点县市政府从最基层的县域开始向上逐级寻找主发起人。当前我国银行业实行一级法人制度,分支行对机构的设置缺乏审批权限。由于村镇银行的设置处于试点阶段,既没有规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义务,也没有相应的数量规定,更没有自上而下的特别指定。这样,形成部分试点县市“申请报告无处送,高层领导无法见,村镇银行无法办”的难堪局面。 (二)主体失落:路径单一,一主难求。虽然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具备主发起人资格,但在欠发达地区,除农村信用社改制外,几乎没有地方性商业银行。泸溪县为组建村镇银行,成立了专班,明确专人,积极寻找主发起人,从起,先后与省内外1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联系协调,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条件,但都因经济总量小、地处偏远而被拒绝。一

交通银行发展历史

交通银行发展历史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交通银行始建。 李经楚 1908年任交通银行第一任总理[2]中华民国成立后,交通银行受中央银行委托,与中国银行共同承担国库收支与发行兑换国币业务。 1928年,国民政府立法院通过《交通银行条例》,交通银行成为扶助农矿工商的专责银行。交通银行成立之初,总行设在北京。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接管了位于上海公共租界外滩14号的德华银行的文艺复兴风格的4层大楼。 1928年,随着全国政治中心从北京转移到南京,交通银行也将总行迁到上海外滩14号。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交通银行将总行迁到重庆。 1946年-1947年,上海总行重建为艺术装饰主义风格的6层大楼。 1951年交通银行总行于迁回上海,上海外滩14号行址由上海市总工会进驻至今。 早期发钞行[2]1958年除香港分行仍继续营业外,交通银行国内业务分别并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和在交通银行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现称中国建设银行)港交所:0939。 1986年7月24日为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 1987年4月1日,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江西中路200号(原金城银行大楼);现时,交通银行总行已迁往上海浦东的银城中路188号。 2004年6月,在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国务院批准了交通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整体方案,其目标是要把交通银行办成一家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百年民族品牌的现代金融企业。 2004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投资了近17亿美元,收购了交通银行19.9%股权。 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内地商业银行。

【关注】农商银行未来发展9大趋势!

农商银行未来发展9大趋势 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产物,其前身是立足于广大农村的农村信用社。在1979年国家恢复农业银行,拉开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序幕,在此阶段农村信用社归属农业银行管理,是农业银行的下属单位,与农业银行有行政隶属关系。在199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农村信用社独立经营。在2001年11月全国首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成立,拉开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制的序幕,随后有多家农村商业银行相继改制建立;2004年下半年,随着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农商行改革试点的全面铺开,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加速。 自改制以来,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突飞猛进,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资产规模、税后利润都得到迅速攀升,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有的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得益于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农商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后,它们将面临的风险管理仍不容忽视。加上实际存在的“影子银行”、“民营银行”、与及快速发展的农村市场,都使得农商行所面对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农村商业银行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点。 目前,农商行已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多重挑战。一方面,规模增速正呈现逐年放缓趋势,本地市场增长受限,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侵蚀。另一方面,农商行的盈利能力仍落后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其收入结构、资产结构和经营效率仍待改善。同时,还应加强内部管理,注重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管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保障战略规划和业务转型的有效实施。 农商行主要发展趋势 趋势一:跨区域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发展不仅是其银行规模增长与业务扩张的必然结果,而且通过跨区域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降低区域性风险和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之初,主要是为当地区域经济服务,因此其地域集中度、行业集中度较高。在经济形式发生变化,地区经济及行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时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及对策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有效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村镇银行也存有着诸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其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村镇银行的现状,比较了与其他金融组织的异同,探讨了村镇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村镇银行;发展状况;问题;建议 一、村镇银行的发体现状

村镇银行即为当地“三农”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2006年,中国银监会提出了相关放松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意见,以此 来解决当前农村区域内存有金融抑制问题,如:村镇银行分支机构较少、资金短缺、服务不规范、竞争力弱等问题。在农村地区成立金融 机构要求较低,使得银行金融机构得以多元化。在这些基础条件之下 村镇银行才得以成立。2007年初,银监会关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办法》发布,让制度更加标准完善,对设股东资格、公司治理以及检查 监督办法都实行规范。所以说,我国的村镇银行产生于新的制度下并 参照其他国家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的。我国村镇银行自2007年成 立以来,总体发展趋势还是较好,政府也为这个新的金融机构发布相 关法律规定,在资本金以及业务范围管理做出规范。国家其他金融机 构也很重视村镇银行,赋予了其更多自由发展机会。在成立初期设立 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并不高,增长速度也比较慢,在2009年底也只成立 了148家,增长速度相比于2008年减慢。为了增大对村镇银行的投资,银监会探索出了新的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成效。在这之后村镇银行就 在全国各地加速成立。村镇银行数量持续增长,但在2012年以后增长 率有所下降,“三农”的贷款余额也在一直增加,在2013年增长率较大,2014年有所回落,但整体依旧在增加,其中农户贷款在2014年将贷款限额从五万元以下提升到了五到十万元,大大满足了农户贷款需求。 二、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组织形式的比较 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供给组织结构较为完善,种类也很繁多。但是 具体服务与村镇银行也有着一些不同,如:设立原则、基本性质、产 权结构、服务对象等方面。同时,都作为农村金融机构他们存有着扶

2021年村镇银行工作计划

村镇银行工作计划 村镇银行工作计划 加强科技制度建设和落实。人民银行应严格按照《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村镇银行信息科技建设与管理指引》,要求村镇银行针对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管理制度。以下是村镇银行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一、注重发挥网点优势,抓住发展机遇,推动优势业务快速发展。 储蓄存款是银行的生存之本,也是行长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分理处八月份储蓄存款时点和日均指标完成的情况比较良好,作为网点的强势指标,明年也必须紧紧抓住储蓄存款业务不松懈,稳扎稳打,促进网点良性发展。九月份是一个营销旺季,各家银行之间的存款竞争将十分激烈。如何在旺季营销中把握机遇取得胜利,是工作的主要任务。分理处存款营销的基本思路是“进得来、稳得住”。 首先,所谓“进得来”,便是要大力发掘存款资源,挖转他行存款和市面流通资金存入我行,使网点处存款快速增长。

第一,发动全所员工,积极提供存款营销线索,只要发现有价值的营销线索,客户经理和相关营销人员马上行动,采取多种方式联系客户,争取挖转资金。 其次,利用春节资金大量回笼的时机,及时发现和追踪客户的资金流向,将短期游资变成长期存款。 再次,充分利用我分理处现有的宣传方式,例如短信营销、宣传标语等传达我所吸收存款的信息,吸引客户主动上门。 二、结合网点特点,大力拓展商友卡,增加发卡量。以点带面,以卡引存,带动业务全面发展。 分理处地处市区繁华地段,交通便利商户林立,每一家商户都是可挖掘的商友卡潜在客户。以新增商友卡为媒介,可以吸引商户货款增加网点存款,带动中小商户转账pos新增工作,同时还可向商户推销 ___,一举多得。目前我网点主要跟进的项目是出guo的商友卡商户拓展工作,具体工作从八月份开始进行商户摸底宣传,九月份是我网点商友卡新增发卡的重要客户群,在九月由网点负责人牵头、客户经理负责进一步加大力度跟进,改变以往业务拓展单一、被动的局面。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以及优化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c17936697.html,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以及优化问题 作者:侯鹏梁晨星 来源:《财会学习》2017年第05期 摘要:村镇银行设立之初的目的是服务三农,缩小城市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的差距,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村镇银行已经偏离了这条道路,本文分三个部分行文,第一部分讲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及其发展历程,第二部分讲述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给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待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服务三农;改革发展 一、村镇银行设立与发展现状 为推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便捷性,为加大对于农村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为缩小城乡差距,我国于2006年允许相关的资本进入运作,许多的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将业务延伸到农村经济,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也纷纷开始投资设立村镇银行,截至2016年年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概有1500家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呈现出积聚在东部沿海地区较多。以下是主要的发展现状的概要: (一)增长速度快,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民间 自从2006年国家允许设立村镇银行以来,经过十年的发展村镇银行的数量已经接近1500家,各种资本积极投入到村镇银行的运作之中来,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民间资本,主要是一些股份制企业以一些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居多,如南充市商业银行设立发起的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惠民村镇银行,中国银行出资设立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等等。 (二)信贷速度快,手续便捷 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是服务于农村中小企业,所以针对农村经济的特点,村镇银行的信贷业务速度比较快,相关的审批手续简单便捷,额度较小一般为2到5万元不等。更加有针对性更好的服务于三农。 (三)布局不合理存在偏差,集中于经济发达的 我国村镇银行分布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快速,中部发展停滞,西部缓慢的趋势,就是现在所谓的“东快中西慢”,这个现象几乎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几乎是一样的。我国开放村镇银行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最突出最矛盾的就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东部经济发达,城乡差距小各种金融体系机制健全,所以我们说布局分布不合理。 二、村镇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商业银行是随着近代西方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产物。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不存在银行等近现代金融机构。中国出现近代化的银行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一、起步阶段(1840—1897年) 1.银行业发展概况 (1)第一家近代银行: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分行——第一家在华设立的 外国银行。 (2)在华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的兴起 19世纪后期,在中国活跃着多家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形成外商银行 独大的局面。如:汇丰银行、中华汇理银行、法兰西银行、德华银行等等。 (3)传统金融机构与近代金融机构并存。钱庄、票号等类似银行的传统金融机构与在华外国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并存。 2.影响 对中国传统金融业造成巨大冲击,虽是帝国主义在华攫取经济特权和经济利益的工具,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近代化,近代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开始影响中国金融业。 二、发展、兴起、受冲击及遇危机阶段(1897—1949年) (一)第一家中国人自办银行的出现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 官督商办,官僚资本与商人资本共同入股。 组织管理与营业规则参照外商银行,设立董事会,在全国各地开设分行。 被清王朝朝廷许可发行银两、代收库银、整理币制。不是纯粹的商业银行。 (二)华商银行、外国银行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1.因不适应历史发展,票号已消失。钱庄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仍然存在。 2.多家华商银行设立:大清银行设立,中国通商银行转型为纯粹的商业银行。1908年,设立交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均采取官督商办、官僚资本与商人资本 共同入股的形式。众多私营商业银行的设立。 (三)华商银行的兴起和中国银行业的繁荣 1.四大国有银行的形成 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为基本骨架,四大银行为专职 商业银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控制国有金融业。 2.私营银行的快速成长(1920年—1930年) 民族工业崛起,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私营银行以“北四行”和“南三行”为代表,官商合办银行以“小四行”为 代表。 “北四行”是指1917年成立的金城银行、1915年成立的盐业银行、1921年成立的中南银行和1919年成立的大陆银行,与北洋军阀均有一定的渊源,均以 华北为业务重心,并曾一度开展广泛的协作,合办“四行储蓄会”和“四行准备库”,联合发行钞票。 “南三行”是指1915年成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07年成立的浙江兴业银行和1909年成立的浙江实业银行,后两家均为清末浙江地方金融力量组建。 “小四行”为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1908年成立的四明商业储蓄银

安徽利民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的分析与思考解析

安徽省利民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前景的 分析与思考 学院(部):经济与金融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 学生姓名:孙书义 学号:3111351051 2011年12月18日

特别说明:本文是我发表在杂志《决策》2010年第10期的基础上结合村镇银行最新的发展情况以及结合目前国内发展较好的村镇银行修改而成。 目录 内容摘要---------------------------------------------4 关键词-----------------------------------------------4 一、研究的问题及背景---------------------------------4 二、国内相关课题研究状况-----------------------------5 三、调研情况-----------------------------------------5 (一)安徽省凤阳县村镇银行的概述---------------------5 (二)调研情况----------------------------------------6 1 股本结构---------------------------------------6 2人员构成----------------------------------------6 3凤阳县利民村镇银行经营状况----------------------6 3.1 开展的业务范围分析---------------------------6 3.2存贷款业务状况分析---------------------------6 3.2.1存款业务分析----------------------------8 3.2.2贷款业务分析----------------------------7 4金融创新---------------------------------------8 5风险控制状况-----------------------------------8 6股东回报---------------------------------------8

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按照银监局的规定,村镇银行可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以及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村镇银行的很多业务无法开展,其生存和发展存在重重困难。 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 1、结算系统不畅。目前,村镇银行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尚未连接,未设置金融机构联行行号,使清算、汇兑等业务无法办理,这也限制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此外,村镇银行的业务处理系统是基于简单联结的内部网络,与外界相关机构和发起行没有实现相应的网络连接,如代收代付、通存通兑、信用卡及网上银行等业务难以开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业务正常开展。 2、资金筹集难。村镇银行地处农村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并不是很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而且,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

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不高。加之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由于结算系统不畅,同业拆借难以进行,村镇银行不能发行、买卖金融债券,融资渠道受限。 3、风险控制难。一是服务对象风险。银监会强调,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这些类型的贷款风险高、数额小,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农民,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二是自身经营风险。村镇银行尚处于萌芽阶段,规模尚小,实践证明:规模过小的金融机构难以存活。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会碰到所有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的商业银行同样的问题,如贷款风险偏高、呆坏账可能性比较高等。 4、政策支持不足。一是货币政策本文来源:支持不到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虽然解决了村镇银行开户、资金清算、存款准备金和征信、统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急需解决的央行再贷款、银联入网等问题仍未得到明确。二是缺乏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村镇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却没有享受到与农村信用社一样的待遇,相关行政性、

XX村镇银行三年规划

XX村镇银行三年规划 (2021-2023年) 一、发展远景 为适应XX县经济发展的需求,XX村镇银行(以下简称“我行”)将以XX县区域内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和小微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构建方便村镇居民、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现代化零售银行,并遵循立足三农、依法经营的理念,结合县域经济特点和发展趋势,实现把我行发展为区域精品银行、品牌银行的战略发展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二、发展规划 (一)业务发展目标 1、规范股权管理,健全公司治理 (1)完善公司治理。我行已于XX年修改公司章程,把党的领导纳入到公司章程中,我行将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探索有效发挥党组织融入公司治理的具体途径和方式,确保我行在经营发展中坚持正确的方向。优化董事会和监事会结构,选聘具有“三农”和小微背景的董事、监事,制定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规划,将实施情况纳入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履职评价,严肃追究其失职或不当履职责任。充分发挥监事会职能作用,重点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坚守定

位方面的履职情况,做到对于坚守定位出现的问题敢发现、敢发声、敢发难。规范高管层遴选,完善内部相互制衡机制,严防内部人控制。 (2)优化股权结构 我行将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提高主发起行持股比例,构建有利于主发起行发挥作用的股权结构,严把股东资质,积极引入认同支农支小战略定位的投资者,强化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穿透式管理,绘制股东、关联人、实际人、最终受益人图谱,建立股东不良行为“黑名单”,坚决清退问题股东,对违法违规股东实施联合惩戒,依法采取限制股东权利、没收违法所得、责令转让股权、依法清退等惩处措施。在去年末完成股权托管登记的基础上,今年末前完成股东股权确认,规范股权质押、变更登记,健全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完善相关信息报告和公示制度。 (3)增资扩股计划 我行现有总股本XX万元,股东人数XX人,其中法人股东XX人,持股XX万股,占比XX%(发起人XX持股XX万股,占比XX%);自然人股东XX人,持股XX万股,占比XX% 截止XX年末,我行每股净资产XX元,每股净收益XX 元,我行计划向现有法人股东以每股XX元价格定向增资扩股XX万元,总股本达到XX万元,单个境内非银行金融机构

我国银行信用的发展历程

我国银行信用的发展历程 银行信用是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给政府,企业或个人的信用的信用。银行信用是伴随着现代银行产生,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一起构成现代经济社会信用关系的主体。一方面,银行以吸收存款,负债形式从社会吸收,汇集闲散资金,形成巨额资金:另一方面,银行有通过发放贷款,接受贴现等债券方式将吸收的资金投放给需求者,满足社会对资金的需求。 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充当了信用媒介。马克思这样描述:“银行家把借贷货币资本大量集中在自己手中,以至于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相对立,不是单个的货币贷出者,而是作为所有贷出者的代表的银行家。银行家成了货币资本的钟管理人。另一方面,由于他们为整个商业界而借款,他们也把借入者集中起来,与所有贷出者相对立。银行一方面代表货币资本的集中,贷出者的集中,另一方面代表借入者的集中。”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上游企业贷给下游企业,也可下游贷给上游。可小额聚成大额,也可大额分散成小额。满足长、中、短贷款的不同需要。且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能够创造信用等在现代商品货币经济下,银行信用无论在规模范围上,还是在期限上都比商业信用占有优势。近几十年,银行信用不断发展,借贷资本逐渐集中在大银行手中,后来有为大垄断组织服务,促进了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银行信用一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体现主要体现于资金方面,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有:①自有资金,西方商业银行自有资金一般由股金、盈余积累构成,中国专业银行自有资金则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和盈余积累所构成;②存款,从存款期限和用途可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专项存款等,从存款主体可划分为企业存款、政府存款和个人存款;③银行券发行,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最初,一般商业银行都可以发行,中央银行制度建立后,其发行权由中央银行垄断。商业银行虽失去发行权,但由于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不足,可获得中央银行的资金通融。此外,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和社会闲散资金增多,商业银行依靠吸收存款,创造支票存款,即可基本解决资金运用问题。在中国高度集中统一管理体制下,人民币的发行即作为中国人民银行自身的信贷资金来源,在其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人民币发行中大部分用于对专业银行的再贷款。 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是存贷款人的中介。但银行作为中介人与一般商业经纪人、证券经纪人不同,存款人除按期取得利息外,对银行如何运用存入资金无权过问,正因如此,银行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由简单的中介人逐步发展成“万能的垄断者”。在资本主义社会银行信用是主体,但商业信用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因为银行贷款一般是针对商业票据进行抵押或贴现,银行直接对企业发放的不要任何担保品的信用贷款只占一定比重。从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的关系来看,直接信用是基础,间接信用是后盾。没有银行信用的支持,商业票据就不能转化为银行信用,商业信用等直接信用的运用和发展就会受到极大削弱。 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银行信用一直是最基本的信用形式。在改革开放以前,与“大一统”的金融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长期实行单一的银行信用,并把全部银行信用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只能在某一银行的分支机构开设账户,并与之发生信用信用关系。 改革开放以后,睡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单一银行信用逐渐转化为多种信用形式,但是银行信用仍是中国信用形式的主题。它为大规模集中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和国名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为宏观调控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