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遇到、用到比万大的数,现在老师想利用几组数据来展示生活中比万更大的数。

课件出示:

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00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2.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720000平方米。

3.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为35000平方米。

4.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总面积约为440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000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5.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

指名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并请学生说出一些关于大数的事例。

提出问题:以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为例,你知道这个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吗?

师生简单交流后,教师指出: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复习。

(1)请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填一填,说一说。

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千是()。

说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读出下列各数:2362、1002、8945。

2.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师生一起用计数器拨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十个一千是多少?(板书:一万)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万。

提问: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要怎样?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

师:我们刚刚认识了“十万”,知道了10个一万是十万,如果十万十万地数,10个十万又是多少呢?

同桌探讨,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照这样推想下去,你还能知道什么?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个、十、百、千”是计数单位,那么今天我们所认识的“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又是什么呢?

(3)小结:今天我们所认识的“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的“个、

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3.认识“十进制”。

讨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可以适时出示教材中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图。

小结: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

请同学们整理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九位是亿位。

出示数为顺序表。

教师适时出示: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让学生将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来。

师:现在你知道这个数中的每个数字的含义吗?

学生交流后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以及每个数字表示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全班交流,抽查:十万位上的6表示什么?百万位上是几,表示什么?千万位上是几,计数单位又是什么?

(2)学习数位分级。

师: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边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教师板书,进一步完成数为顺序表。

(3)即时练习。

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2题。

让学生通过数数,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

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常用到万以上的数,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三、反馈完善

1.填一填。

(1)10个一万是(),10个十万是(),10个一百万是()。

(2)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这个数是()位数。

2.说一说,拨一拨。

同桌间一个说数字,另一个用计数器拨出这个数。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第 2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2.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们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万级数的读法。

课件出示数位表,然后对照数位写上数字。

个级数的读法,举例:2496。万级数的读法,举例:24960000。

(1)先让学生尝试读。

(2)比较24960000和2496在数位上的区别。

小结:24960000是含两级的数,其中的“2496”在万级,“0000”在个级,而2496是含个级上的数。

(3)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让学生说说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学生试读:二千万四百万九十万六万;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师:你认为哪种读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读法。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4)讨论: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交流后,反馈。

相同点:“2496”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二千四百九十六。

不同点: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1”,读数时就不读这个“1”。

(5)即时训练。

读一读:3080000 40500000

(6)小结:首先要先明确万级上的数(引导学生可以画一条分级线。)

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2.教学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1)出示例3。

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按照下面的要求来学习:

①结合数位顺序表试着独自将这些大数读出来。

②把你的读法读给同伴听。

③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当学生给出不同答案时,鼓励各抒己见,阐明理由。教师适当点拨,指正。并要求学生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文字记录下来。

(2)思考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先读哪一级,怎样读?再读哪一级,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0”不读出来,什么情况下“0”要读出来?

(3)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数法则。

①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试读后,让学生说说这些数分别是怎么读的,交流各自的读法。

三、反馈完善

1.读数。

(1)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720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2)2003年中国科技馆接待观众1900803人次。

(3)地球赤道周长40075700米。

(4)永乐大钟上铸了230184个汉字,是世界上汉字最多的大钟。

2.组数。

0 0 0 1 9 5 8

用上面的数字卡分别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七位数。

(1)一个“0”都不读的数。

(2)只读出一个“0”的数。

(3)读出两个“0”的数。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第 3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引导学生总结出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让学生说出亿以内的数的数位顺序表,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数位表。

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3050000 1200530 16020067

3.课件播放出示:

(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六千七百米。

(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八千八百四十四米。

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同学们,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

吗?

教师巡视,指导。找一名学生学生到黑板前书写,并计时订正。

4.小结万以内数的写法法则:

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板书: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师:万以内的数同学们都会写了,那么用这个写数方法是否能写出更大的数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亿以内数的写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2.教学例4。

(1)课件继续出示信息: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的内外共铸了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个字。(板书: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

①尝试写出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对照数位顺序表来写)

②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

③引导学生掌握含两级的数的写法:

先写出数为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也可以先看这个数有几级,“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有两级,先在万级上写23,再在个级上写184,千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自主写数。

继续出示例题,写出下面各数。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三百零二万六千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

引导学生尝试写数后进行交流。

让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写法,可举例说。

提出存在的问题,学生或教师讲解。重点提问0的写法。

师生达成共识:要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

(3)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说一说,含有两级的数怎样写呢?

师生共同总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法则:

①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

三、反馈完善

1.写数。

一百零四万三十六万零五千三百三千四百零一万零三百

2.写出下列各题横线上的数。

(1)我国的领土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2)中国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二千一百六十万零九百册。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课题:练习一第 4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收集有关大数信息的活动,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旧知。

(1)读出下面各数。

63004200 125460 620062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十万二千四十二万零三百五千一百六十二万五千

五千四百万六千零一万零五十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练习一)

二、探究新知

1.基本练习。

(1)第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个别有困难时,可以借助数为顺序表完成。

(2)第2题。

题目出示后,让学生照样子说一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分级再完成。

(3)第6题。

先出示440000,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这个数。

师生交流后,板书:

这个数由四十万和四万组成。

440000=400000+40000

也可以用计数器来表示。

2.“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

(1)第3题。

让学生正确地读出教材第2页上的数。

(2)第4、5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写数。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直接写数。

如:第一步,先明确有几级的数。第二步,画线表示万级、个级。最重要的是必须明确每级含有四个数位。第三步,分级填上数字。

(3)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正确地写出图上的数。

三、反馈完善

“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综合练习。

(1)第9题。

要求:

①先读一读:13090034 9600000 860100 13909000

②写一写:九千六百万一千三百九十万九千

八十六万零一百一千三百零九万零三十四

③按题目要求连一连。

④想一想:如果不经过读数,写数,能不能通过推测、判断进行连线?说出你的策略。

(2)第11题。

要求:①教师读数,学生听写。

②同桌校对,互相交流,检验。

③让学生说说体会,介绍自己写数的方法、步骤。

(3)第12题。

要求: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题目的特征。引导练习。

如第(1)小题:提出问题:最高位是什么位?(对照数位顺序表)百万位上写什么数字?十万位上写什么数字?万位上写什么数字?千位上写什么数字?其余各个位上写什么数字?

(4)第13题。

可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再全班汇报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第 5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对照数位顺序表,读数并回答问题。

(1)你能读出这两个数吗?分别让学生读一读。

(2)解决问题:十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百万位上的“4”又表示什么?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字——4,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大小不一样呢? 启发学生思考。

(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

2.在○里填上“>”“<”或“=”。

988○1000 765○489 566○581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3.导入:刚才,我们对于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了回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种方法对亿以内的数是不是适用?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出示2011年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

教师简要介绍这6个国家,并出示这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

美国:2116100 日本:3658200 泰国:608000

俄罗斯:2536300 印度:606500 韩国:4185400

师:你知道2011年哪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最多吗?

2.自主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1)让学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

(2)分小组任意选取位数相同和不同的两个国家进行比较。

如:泰国:608000 美国:2116100

学生根据位数多大于位数少的数,很容易得出结果:2116100>608000。 又如比较:日本:3658200 韩国:4185400

学生根据位数相同,从最高位开始比较,也很容易得出结果:3658200<4185400。

(3)汇报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经验。

(4)引导归纳亿以内的大小比较方法:首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万 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4 0 0 0 0 0 4 0 0 0 0 0 0

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3.同桌合作,强化练习。

同桌两人合作,在这几个国家中随意选取两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比较它们的大小,一人出问题,另一人来比较、解答。

4.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提出问题:根据2011年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将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你会吗?请排一排。

(1)让学生尝试排列。

(2)让学生分组交流,校对排列结果,并说说各自的比较方法、过程。

(3)引导概括比较方法。

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

七位数的有:2116100 3658200 2536300 4185400

六位数的有:608000 606500

位数相同的: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四个七位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你是怎么比较的?

先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然后出示正确的排列顺序:

4185400>3658200>2536300>2116100>608000>606500

5.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

三、反馈完善

1.对比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5965○100000 20480○23480 80060○89999 789000○7890000

2.依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列各数。

60600 66000 60006 600600 60660

3.写出几个大于999987的六位数。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课题:大数的改写第 6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学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的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写出下面各数。

三十万三百零三万一千七百万

四十万三千六万零八百

2.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为了读数方便,经常将数进行改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数的改写。(板书:大数的改写)

二、探究新知

1.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课件出示教材例6情境图。

教师分别介绍红细胞、白细胞的作用:红细胞能输送氧气;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并说明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

让学生把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再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师生交流后,说明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那什么是整万的数呢?

如40000,210000,6000000……都是整万的数。

如40028,213000,6000006……都是非整万的数。

(2)说明: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读写,常常将整万的数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来代替数末尾的4个0,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出示:5000000=500万 10000=1万

(3)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提出问题: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

方?

师生交流后总结: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4)总结方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用“万”作单位表示的数有什么好处?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总结汇报。

总结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整万的数,可将万位后面的4个“0”改写成一个“万”字。

(5)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讲评。

2.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认识“四舍五入”法。

①课件出示:下列各数接近哪些整十数?

62 58 87 49 31 27 93

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如何完成的?

学生交流后,明确:在写这些整十数时,有时候把个位直接变成0,有时候把个位的数变成0的同时,还往十位进一。

②进一步提出问题:是否向前一位进一,由谁决定呢?怎么决定?

教师随机介绍“四舍五入”法:其实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数学家就已经提出来了,叫“四舍五入”法。谁能试着解释一下“四舍五入”法?

学生尝试后,教师介绍我们通常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就是根据要求舍去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是4、3、2、1、0),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是5、6、7、8、9),舍去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③刚才找整十数其实就是把这些数四舍五入到十位。

介绍精确数和近似数之间的连接符号“≈”。

“≈”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2)教学例7。

①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关系。并分别读一读太阳和地球的直径的大小。

提出问题: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

②启发学生思考: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比较方便,那如何才能把这两个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在省略12756和1389000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学生试做,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万 =139万

③讨论:怎样用“万”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汇报交流。

用“万”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我们上面介绍的方法相同,只是写法上有所不同,它不是把尾数改写成0,而是把尾数改写成一个“万”字。

④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

(3)小结。

师: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我们还学习了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分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教师总结: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三、反馈完善

1.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650000 35620000 10020000

650000 8020000

2.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1264008 1328543 1209000

560005 3095000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课题:练习二第 7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大数的比较,掌握数的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教学重点:大数的改写和省略方法。

教学难点:大数的改写和省略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揭示课题。

2.复习数位顺序表。

提问:从个位起,右边第九位是哪一位?第五位是哪一位?怎样对数位进行分级?

3.复习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提问:如何比较两个较大的数,如果两个大数数位相同,你是如何比较的?

4.复习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怎样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用什么方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5.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师生互动

1.第1、5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如何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如果两个或几个大数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2.第2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近似数,哪些数是准确数,说一说自己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3.第3、4题。

师:如果数字太大了,数位太多了,我们在写数时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我

们呢?

学生描述求近似数的方法。

完成教材第3、4题。

注意点1:省略谁后面的尾数就要看这一位后面的数。如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就看千位上的数。

注意点2:“四舍五入”不要忘记进位。

师:为什么有的用等于号有的用约等号呢?

三、综合练习

1.第6题。

课件出示题目。

让学生根据各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把这些数改写成以“万千米”作单位的数。并根据这些数的大小在图中分别标出这些行星的名称。

2.通过刚才的练习,针对这部分知识,你掌握了什么解决方法,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的地方。(鼓励学生针对同学的回答质疑问难,激发知识点的冲突,教师相机指点。)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课题: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第 8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让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3.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

教学重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1)出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子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外出放羊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共出去多少只羊,就摆出多少个小石子。放羊回来时,再把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如果回来的羊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羊没有丢。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还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因此那时人们只有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那你们了解了哪些计数符号?

(2)各国的计数符号。

学生自学教材第16页内容,分别认识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了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课件演示阿拉伯数字)

介绍: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传到了阿拉伯。12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又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洲,欧洲人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

(板书:1,2,3,4,5,6,7,8,9,10,11……)

(3)认识自然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介绍“0”。

“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只是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1)师: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你知道我国人口有多少吗?

课件出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为:1339724852人。

提问:怎么读出这个大数呢?

启发学生想到:可以用数位顺序表试一试。

师:我们学过的数位有哪些?按从右往左的顺序说一说,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出示不完全的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推。

你能填出剩下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吗?

(2)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

师:至今为止,我们学习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亿)那还有没有比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是什么。

师生一起在计数器上拨珠。

先一千万一千万地拨珠,一直拨到九千万。问:九千万加一千万是多少?千万位满十怎么办?(板书:亿)

再一亿一亿地拨珠,一直拨到九亿。问:九亿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怎么办?(板书:十亿)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百亿和千亿。(板书:百亿、千亿)

教师指出: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3)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把教材第18页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

提问:观察数位顺序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指出: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反馈完善

1.填一填。

(1)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2)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3)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4)一个数由5个亿、3个千万、2个万组成,这个数是()。

2.写出一些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四、反思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四年级上册 主备人: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的任务: (思想教育、“双基”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方法指导、习惯形成及培优、促中、转差的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是现有人数为33人,其中住校生22人人。大多数学生来自远处达连地、弯子、左口山等,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

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 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懂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的 进行计算。 (3)通过讨论总结的方法,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重点】:商的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 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1。 (1)出示例题l: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 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列出算式:22.4÷4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因为是把总路程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

是多少,所以用除法计算。) 小结:小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探究计算方法 第一种:利用单位换算 22.4千米=22400米 22400÷4 = 5600米 5600米=5.6千米 第二种:利用竖式计算 如果把被除数22.4的小数部分“4”盖上不看,整数除法应当怎样除?(22÷4商5余2。) 商5写在哪儿?(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再把十分位上的4移下来,合成24个十分之一,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 4商几?(商是6)表示什么?(6个十分之一)商6应写在哪一位上?(6要写在十分位上) 为了表示6个十分之一,在商5与商6之间点上小数点,这样就表示6在十分位上,也就是商里的小数点应和被除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这样就得到一个完整的竖式。 22.4÷4=5.6(千米) (3)小结: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计算时要注意,整数部分除完后商应先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十分位上的数字落下来,继续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 三、反馈检测 1. 完成教科书第l7页的“做一做”。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2. 拓展练习 解决问题:张村去年只有24家有电视机,今年又有30家买了电视机。张村今年有电视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全集)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旧州三小杨成忠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数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写完以内的数。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比亿达的数的读写就可依此类推了。另外教材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见的计算工具及使用方法。 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了解数的产生和世界上曾出现过的不同数字以及不同时期的计算工具,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数感。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大小比较,这样,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容易。 2、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不太平常,学生了解也并不太多,教学中应大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联系。 3、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和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类似,学习中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可凭借知识经验自学自悟。难点是大数的改写,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自悟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改写方法。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方法,会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将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3、了解数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会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过程与方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进度表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班共有学生比较少,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新 人 教 版 小 学 数 学 第 十 二 册 教 案

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综合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综合练习 一、我会填。 (5)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2时成()角,3时成()角,6时成()角。 (6)我们学过的角有()角、()角、()角、()角、()角。 1平角=()度=()直角 1周角=()度=()平角=()直角 (7)∠1与∠2的和是184°,∠2=54°,那么∠1=( )。 ∠1+∠2+∠3=180°,其中∠1=52°,∠2=46°,那么∠3=( )。 ∠1是∠2的3倍,∠1=120°,∠2=( )。 (1)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它有()个端点。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如果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有()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直线有()个端点,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2)在两点之间可以画出很多条线,其中()最短。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3)从一点引出两条()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叫做角的(),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 ()的角叫做锐角,直角等于()°,大于()°而小于()°的角叫做钝角。 (4)量角时,角的顶点要与量角器的()对齐,角的一边要与量角器的()重合,而角的另一边所对量角器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大小。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就越大。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 二、细心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角的两条边都是()。①线段②射线③直线④曲线 (2)下面每对时刻中,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不一样的有() ①1:30和2:30 ②3:30和8:30 ③9:00和3:00 (3)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90°角时,这时的时间是()。 ①2时②6时③12时④9时 (4)一条()长3000米。 ①线段②射线③直线 (5)把一个平角平均分成两个角,这时所成的角是()。 ①一个锐角,一个钝角②两个锐角③两个钝角④两个直角 三、判断,请在括号里对的画“√”,错的画“×”。 1.线段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 2.过一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3.一条射线长6厘米。() 4.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可以被看成是线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3)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4)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7) 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10) 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 (12) 第5课时亿以内数大小比较 (15) 第6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 (17) 第7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20) 第8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 (23) 第9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 (26)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 (28) 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 (31) 第12课时综合练习 (34) 第13课时一亿有多大? (36)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38) 课1时公顷和平方千米 (39) 课2时练习课 (42)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43)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44) 第2课时角的度量 (46) 第3课时角的分类 (48) 第4课时角的画法 (50) 第5课时练习课 (52)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54) 第1课时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 (55) 第2课时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57) 第3课时练习课 (59)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61) 第5课时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63) 第6课时练习课 (65)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66)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 (67) 第2课时垂线的画法 (69) 第3课时长方形的画法 (71) 第4课时练习课 (72)

第5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 (74) 第6课时认识梯形 (76) 第7课时练习课(一) (78) 第8课时练习课(二) (79)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80) 第1课时口算除法 (81) 第2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83) 第3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1 (85) 第4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2 (87) 第5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89) 第6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 (91) 第7课时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92) 第8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 (94) 第9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的变化规律 (97) 第10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99)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 (101)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103)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04) 第2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07) 第3课时练习课 (109)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110) 第1课时沏茶问题 (111) 第2课时烙饼问题 (113) 第3课时田忌赛马 (117) 第4课时练习课 (119) 第九单元总复习 (121)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课 (122) 第2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一) (125) 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 (127) 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一) (129) 第5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二) (131) 第6课时统计复习 (132) 第7课时复习课 (133)

最新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

最新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 一篇好的教案对于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此小编分享了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一起来看看吧! 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笫一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 录表的“估计” 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 二、探究体验 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 ? (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 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儿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 厘 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 毫米……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笫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 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 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分米的认识学习设计 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笫二篇 教学□标: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方法、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以解分米与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计一下你们的课桌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 然后四人一小组的来测量课桌的长.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较》教学设计 罗莎莎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不信,你们看: (教学设想:通过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导入,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下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 一、考点、热点回顾 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直线:是一条没有端点的直的线,它没有端点,可以笔直地向两端无限延伸。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分: 名称图形端点个数是否可以 无限延长 是否可以 度量长度 线段 射线 直线 补充【知识点】:画直线。 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如:直线长4厘米。是错误的。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平角: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优角(此为补充内容);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动手画平角、周角。 角的度量 度: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是看外刻度还是内刻度。交的开口向左看外刻度线,角的开口向右看内刻度线。 画角的方法: 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1、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点一个点(一看),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 2、30度、60度、90度、45度、75度、105度、135度、120度和150度用三角板比较方便。 补充【知识点】:因为角是由两条射线和一个顶点组成的,所以在连线时,不能两点相连,而要冲过一点或不连到那一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 100以内数的意义。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互助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接近整十数的数法。(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整十数。) 教学难点: 接近整十数的数法。(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整十数。)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的主题图、例题。 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 1.师:蓝蓝的天,绿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兴啊!看,山坡上下来一群羊,有几只?又来了一群,几只?这两群羊共几只?20是几个十? 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又下来一大群羊(白羊图)。 师,羊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我们的估计对吗?可以数。你会数吗?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范文此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 1.实物数数。 (1)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小袋花生米和一捆小棒,它们的数量都和小羊的只数一样。数一数花生米有几颗,小棒有几根,就知道小羊有几只。四人小组,两个人数花生米,两个人数小棒,互相帮助,说一说怎样数。 (2)四人小组数数活动 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有多种数法,可以指名进行实际操作。) 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个放一堆或10根捆成一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 (2)师:过去,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从刚才的数,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板书: 1根 10根 100根 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学生数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教师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案——比

课题一:比的意义(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和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3分米、宽2分米的红旗一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如这面红旗(教师出示红旗),它长3分米,宽2分米.要对这面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用减法,比较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少.用除法,比较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板书:3÷2==1……………长是宽的1倍 2÷3=……………………宽是长的 二、新课 1.导入新课. 教师: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比较.这节课,我们要在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数学方法──比.(板书:比.) 教师:比表示什么意义呢它怎么读,怎么写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

数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2.教学比的意义. 教师:(指3÷2)看这个除法算式,长是宽的几倍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 (长和宽比较.) 红旗的长是多少宽呢红旗的长和宽比较也就是几和几比 (长和宽比较也就是3和2比.) 求红旗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 (指2÷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根据这个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宽和长的比是2比3.教师板书.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教师:这两个例子都是对长、宽两个量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比是3比2,而一个比是2比3呢 引导学生回答:3比2是长和宽的比,2比3是宽和长的比.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 — 教师:刚才我们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了比较.在日常生活中,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事例有许多,请看这个例子(出示投影片):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求汽车行驶的速度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时,板书:100÷2=50(千米) 100千米是汽车行驶的什么2小时呢汽车的速度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路程和时间比较.)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认识练习题

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练习题(1) 一、填空题。 1.从一点引出两条(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 )。 2.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 )角,它有( )度。 3. 量角的大小,要用到()、计量角的单位是( ),用符号()来表示。把半圆平均分成(),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记做(),五份表示()。 4. 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 5.1周角=( )平角=( )直角=( )45°的角。 6、3时整,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成();6时整成(),钟面上()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150度的角。 7.∠1+∠2+∠3=180°,其中∠1=52°,∠2=46°,那么∠3=( )。 8.∠1是∠2的3倍,∠1=120°,∠2=( )。 9、三角板上的角有()度、()度、()度、()度。 10、.图中有()个锐角.有()直角,()个钝角,()个平角. 11.图(2),已知∠1=30度,∠2=(),∠3=(), ∠4=(),∠1+∠5=()。 12、先写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 再量一量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所组 成的角的度数。 时间( ∶) ( ∶) ( ∶) ( ∶) 角度( ) ( ) ( ) ( )

二、判断题。 (1)角的两边越短,角的度数越小。( ) (2) 把一个30度的角放在一个可以放大5倍的放大镜下,我们看到的角是150度。() (3)时钟在9点整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 ) (4)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比直角大。 ( ) (5)3点30分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 ) (6)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越大。 ( ) (7)大于90°的角叫做钝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 ) (8)一个平角等于90°。 ( ) 三、选择。 1. ①②③④ ()是锐角()是平角()是周角()是钝角 2.把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可以形成()个大小不同的角。 A 3个 B 5个 C 无数个 3.用一副三角板,不能拼出()的角 A 15度 B 20度 C 135度D150度 4.()的角叫钝角。 A 大于90度 B 小于90度 C 大于90度小于180度 5.周角、直角、平角、锐角、钝角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 周角>平角>直角>钝角>锐角 B 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C 平角>周角>钝角>直角>锐角 6.三个同样的角刚好组成一个平角,每个角是() A 60度 B 30度 C 90度 7、、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是()。 A、160° B、40° C、120°

2017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体会并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8.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再跳性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定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全册教学重难点 1. 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 2.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四、全册课时安排 1、大数的认识……………………………………………………15课时 2、公顷和平方千米………………………………………………2课时 3、角的度量………………………………………………………7课时 4、三位数乘两位数………………………………………………15课时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8课时 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0课时 7、统计……………………………………………………………2课时 8、数学广角………………………………………………………3课时 9、总复习…………………………………………………………6课时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易错题

一、选择题 1、按1:2的比例尺缩小一个夹角为30°的角,缩小后的角是()A.30°B.60°C.90 2、钟面上如果分针旋转半周,那么时针旋转()度. A.15 B.30 C.45 D.90 3、用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的角,看到的角的度数是()A.300°B.30°C.3°D.无法确定 4、早上5时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的度数是() A.60°B.80°C.120°D.150° 5、从3时15分到3时30分,分针转了一个()角. A.直角B.锐角C.钝角 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20°,那么顶角是() A.40°B.140°C.160° 7、钟面上分针走半小时,转动角度() A.180°B.30°C.15° 二、填空题 8、小明上午 7 时到校,中午11 时30 分离校,在这段时间里,时针在钟面上旋转了()度. 9、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中,最小的角是32°,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最少是()°,最多是()°. 10、一个角是300,在5倍的放大镜下看这个角是()度. 11、上午9:30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度. 12、在一个三角形中,∠A=28°∠B=62°这是一个()三角形. 三、判断对错 13、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 14、钟面上分针旋转一周,时针就旋转30度。() 15、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16、平角是一条直线,周角是一条射线。()

17、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 18、从六点十分到四十分,钟面上的分针旋转的角是平角。() 19、两角之和是一个平角,其中一个角是90度,另一个角一定是直角。() 20、三时三十分时,时针与分针成直角。()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课题认识立体图形 学科(版本)小学数学(人教版)章节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学时一课时年级一年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技能目标: 2、能正确辨认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3、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猜一猜、选一选、找一找等环节,渗透分类的思想,培养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4、培养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 施 学习者分析

学生分析 《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初步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由于不同形状的实物学生接触较多,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而学生认知特点又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认知过程,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所以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操作,对这些物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利用PPT、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直观、形象、动感的优势,帮助学生从实物理解抽象出一般几何模型的知识生成,直观形象地突破本节课的认知难点,最后通过猜一猜、选一选、找一找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环节活动目标教学内容活动设计 媒体功能应 用及分析 一、故事激趣,设下悬念,导入新课从学情出 发,选择学 生喜欢的 动画片《熊 出没》来设 置情境导 入新课,激 发学生学 习兴趣。 从动画片《熊 出没》的一个 小故事引入: 熊大和熊二 到森林采了 好多果子,但 转眼就给光 头强偷走了, 要想拿回果 子得先闯过 关头强设下 的几关。同学 们,你们能不 能帮熊大熊 二顺利闯关 拿回他们的 果子呢? 1、从动画片《熊出没》故事引入课题配合故事情 节插入《熊出 没》的主题图 及利用白板 的链接功能 播放Flash 动画主题曲, 最大限度地 调动刺激学 生视听等感 官,激发学生 的兴趣,为课 堂学习提供 良好的学习 氛围,从而设 下悬念,导入 新课。 二、实践探究, 揭示特征,形成表象将学生熟悉 的、日常生活 中的物品按 形状进行分 类,既可以借 助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 进行学习,也 课件和桌面 同时出示生 活中熟悉的、 常见的各种 物体,请同桌 两个同学一 起合作,根据 形状进行分 2、分一分,感知形体 学生实物分 类后,用多媒 体交互功能 再现分类过 程时,学生可 根据分类标 准运用电子 白板的拖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