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交通路网规划图

兰州市交通路网规划图

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课件

东莞市市域干线道路网规划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二○○四年三月

目录 一、规划目标、原则与方法 (1) (一)规划目标 (1) (二)规划原则 (1) (三)规划方法 (2) 二、规划方案 (3) (一)规划路网体系 (3) (二)高速公路网络 (3) (三)快速路网络 (5) (四)干线性主干道网络 (7) (五)规划路网规模 (8) (六)规划路网总体评价 (8) 三、分期建设计划 (9) (一)分期建设年限 (9) (二)各建设阶段的建设目标 (9) (三)分期建设计划 (9)

一、规划目标、原则与方法 (一)规划目标 在东莞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拟定干线道路网规划的目标。 东莞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为构筑与土地利用相结合、各种交通方式协调运作的一体化交通系统,以优质、高效、安全的交通服务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东莞市干线道路网规划目标为: 1、建立适应东莞市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促 进全市最终形成具有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包括干线性主干道和普通主干道)、城市次干道以及城市支路(包括集散性支路和出入性支路)的完善的道路网络。 2、明确各类道路的功能,整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使过境交 通、对外交通以及市域内部交通各行其道,减少相互干扰。同时,适当分离城市客运和货运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3、合理配置全市干线路网的等级结构,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完善、 级配合理、规模适当的市域干线网络。 4、完善路网布局,提高全市各区域的通达性。 (二)规划原则 1、注重与国家及区域(珠三角)道路网总体规划相协调,加强与

【精品】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西安市总共建设6条地铁线路,总长251.8公里.共设16座换乘站,150座车站(不含一号线东、西延伸段),10座车辆段,4座停车场,2处控制中心。轨道交通线网形成“棋盘+放射式”网状结构布局,线网中一、二、三号线为骨干线,既满足了城市东西向、南北向主轴线上的客运交通需求,又向外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四、五、六号线是轨道交通网的辅助线,主要满足城市功能组团之间的交通需求,对线网进行加密完善。 1.一号线(后卫寨-纺织城): 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东西向主客流走廊。线路起迄点后卫寨、纺织城是西安市对外交通枢纽。该线路穿越西安城区的东西,通过市区最繁华的地区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同时,线路连接主城东西轴向上城西客运站、西安城运站、康复路批发市场、长乐路客运站、半坡客运站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和长途客运枢纽。一号线向西延伸至咸阳森林公园,为西咸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向东延伸至临潼旅游渡假区,可大大促进西安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沿线土地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西安作为国际级旅游城市的地位。该线为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

2.二号线(铁路北客站—韦曲): 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线路将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西安北客站、张家堡广场、城市中心北大街及钟楼、南郊省体育场、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国际展览中心、长安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串联起来,沿途分布有张家堡客运站、城北客运站、明德门客运站等长途客运枢纽.二号线与一号线构成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十字骨架,是线网中的骨干线。 3.三号线(新筑—侧坡村): 该线路为东北、西南走向。线路沿城市主要客流走廊东二环敷设,毗邻西安浐灞新区、兴庆公园,经国家级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安科技产业园等客流及人口密集区,促进城市发展空间向东北、西南方向拓展.三号线与一、二号线共同构成规划线网中的骨干线。 4.四号线(草滩农场—韦曲航天科技产业园): 线路连接草滩现代农业开发区、张家堡广场、曲江旅游度假区、韦曲航天科技产业园,途经既有西安火车站、明城墙内五路口及大差市、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等客流密集区。四号线对于城市南北向客流转换起到了辅助和补充作用,为规划线网中的辅助线。 5.五号线(纺织城火车站——六村堡(纪阳)): 线路东端的纺织城火车站为既有西康铁路客运站,是西安铁路枢纽的辅助客站.西端主线连接六村堡工业园区、支线连接纪阳组团,途经曲江旅游度假区、西安国际展览中心及三桥交通枢纽等大的客流集散点,将辅助一号线分流城区内东西向客流,为规划线网中的辅助线。6.六号线(纺织城—长安科技产业园): 线路连接东郊纺织城、明城墙内东西大街及钟楼、南郊大学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长安科技产业园等工商业聚集区和人口密集区。可辅助一号线对主城区客流起到较大的分流作用,缓解主城核心区的交通压力,同时可带动东郊纺织城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南郊大学城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规划线网中的辅助线。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探讨

——运营管理一摘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发展条件和趋势以及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本着“创新网络运营理念,提高运输服务质量”的原则,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在进入大规模网络化运营阶段后,客流分析、行车组织和客运组织服务将面临的问题,探讨北京面对这些问题做出的相关对策,研究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思路。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管理;客运服务1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现状。由于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结构不断完善、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 已逐步从单线运营过渡到网络化运 营阶段,给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了多 样的出行选择和更加便捷、舒适的 出行环境。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的 发展,不仅能改善广大城市居民出 行环境,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合理布 局,彰显出独特的城市品味。 北京是中国第一个建设地下轨 道交通的城市。截至2010年6月,北 京已建成9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分 别由两家运营公司负责运营,北京 市地铁运营公司负责运营1号线、2 号线、5号线、lO号线一期、13号 线、奥运支线、八通线和机场线,京 港地铁有限公司负责运营4号线,路 网线路总长228km,147座车站,其 中包含19座换乘站。2009年城市轨 道交通路网全年运送乘客共计14.2 亿人次。进入20lO年后,北京轨道 交通路网客运量继续明显增长,1月 至6月的日均客运量在470万人次以 上,同比上年增长30%,2010年4月 30日路网日运量达到645.7万人次 的历史最大值;除机场线外,路网运营列车全部实现6辆编组,列车最小运行间隔为2min。2010年北京轨道交通线路及运营基本情况如图1和表l所示。 2010年底,北京将开通连接市区与郊区的昌平线一期、顺义线(15号线一期)、亦庄线、大兴线和房山线,届时路网里程将达到336km。根据规划,到2015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将发展到19条线路,里程达到56lkm,二环以内线网密度为1.08km/km2,五环以内线网密度为0.51kin/kin2。其中,中关村、金融街、西客站、北京南站、奥林匹克公园和CBD等人口密集的区域,将有多条地铁轨道相连。昌平、顺义、门头沟、房山、通州、亦庄和大兴等7个周边新城,均有轨道交通通行,路网日均客运量也将提高到900万人次以上,并承担公共交通出行量的50%Ill。 北京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运营组织工作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棘手问题:如何准确掌握轨道交通客运市场需求,了解客流在线网的分布及其对行车和客运组织工作的影响,结合网络化客流发布特点,研究科学、合理、方便的列车行车组织方案;如何把握网络化客运服务工作的特点等。虽然国外很多城市都有网络化运营的成功模式, 汪波: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博士,北京100l01_D㈣唧姗删4/2010璃代擅市轫_交_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共有地铁M线16条,分别为M1至M16线及其支线、延长线组成。 一、M1线:M1线包括1号线、八通线、M1(八通)支线和M1(八通)东延长线 1.M1线:已开通的线路,全长30.44千米,设23站。各站站名:黑石头、高井、福寿岭、苹果园、 古城路、八角游乐园、八宝山、玉泉路、五棵松、万寿路、公主坟、军事博物馆、木樨地、南礼士路、 复兴门、西单、天安门西、天安门东、王府井、东单、建国门、永安里、国贸、大望路、四惠、四惠东。其中黑石头、高井、福寿岭站为非运营车站。 附录.“北京地铁”:1950年开始规划北京地铁,名称为“北京地铁”。“一线”:历史线路名称。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预计在战时可以每天运送5个陆军整编师的兵力自西山运至北京市区。1971年1月15日公主坟至北京站 段开始试运行,1971年8月5日延长为玉泉路至北京站,1971年11月7日延长为古城路至北京站,1973年4月23日延长为苹果园至北京站。1969年开始修建北京地铁二期工程,为区分两条线路,前者称为 “一线”,后者称为“二线”或“环线”。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线路全长23.6 公里,设17座车站,分别是北京站、崇文门、前门、和平门、宣武门、长椿街、复兴门、南礼士路、木 樨地、军博、公主坟、万寿路、五棵松、玉泉路、八宝山、八角村、古城路、苹果园。 附3.“复八线”:历史线路名称。1992年6月24日开工建设,西起复兴门东至八王坟,全长13.5 公里,是贯穿长安街的一条地下交通大动脉。其中复兴门至西单近2公里段,于1992年10月投入运营。复八线设有西单、天安门西、天安门东、王府井、东单、建国门、永安里、国贸站、大望路站、四惠站、四惠东站11个车站。复八线1999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2000年6月28日复八线与一线全线贯通, 称为1号线,地铁1号线的运营区段由原来的苹果园至西单站,变更为苹果园直通四惠东站,线路全长 31公里,车站23座。“复八线”随之成为历史名称。 2.八通线:已开通的线路。2000年12月开始修建北京地铁八通线,八通线是北京地铁1号线的东段 延长线,西起四惠站东至土桥站,全长18.964千米,设四惠、四惠东、高碑店、广播学院、双桥、管庄、八里桥、通州北苑、果园、九棵树、梨园、临河里、土桥共13座车站。“八通线”之名起源于“复八线”的延伸,“复八线”原计划从复兴门到八王坟,在修建之前即确定了“八通线”之名,此后建设的“八

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今日,乐居拿到一份由深圳市规土委制定的《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 035)》,满满46页亮点太多。 据规划显示,到2035年全市城市轨道共32条,其中市域快线8条,总长公里,普速线路24条,总长公里。与东莞将有10条线路衔接,与惠州共3条线路衔接。同时,在深圳地区规划了7条城际线路,形成约公里的城际线网,形成了城际线、市域快线、普速线路三层次的轨道线网体系。 本次规划范围虽是深圳市行政区范围,但研究范围拓展到了香港、广州、东莞、惠州、珠海、中山和深汕合作区等地。规划还提出,要不断强化与莞惠和河源、汕尾“3+2”经济圈、特别是深汕合作区的辐射带动力。 以下是乐居提炼的重点信息,这也许是你最新的买房指导路线图。 △深圳市轨道线网总体方案(2016-2035) △深圳市轨交线网总体布局一览 来源 |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深圳新浪房产综合整理 转载请注明 1、在现有5条快线基础上再增3条快线 △新增及调整快线一览 在既有6号线及支线、11号线、13号线、14号线、18号线5条市域快线的基础上,新增3条中心区对外放射的市域快线。新增和调整线路具体如下: (1)调整6号线支线南延至光明城:6号线支线由翠湖站延伸至光明城站,延伸段长约公里。 (2)调整11号线至福华路布设:11号线东段沿福华路至大剧院,调整后线路全长约公里。

(3)调整14号线南延至福田会展中心西:14号线由岗厦北延至福田会展中心西,线路全长公里,延伸段长约公里。 (4)调整18号线南延至盐田路:线路自平湖枢纽经白泥坑、横岗南延至盐田路(与8号线换乘),线路长约公里。 (5)调整20号线为快线并南延至福田会展中心:原规划为空港新城至T4枢纽的普速服务线路,调整为市域快线,线路由机场北(T4)枢纽向东经机场东枢纽转向107国道,经西乡、新安转向深南大道,经南山科技园、白石洲、车公庙、香蜜湖等片区后,转向福田中心区会展中心,同时预留北延与东莞2、3号线构筑枢纽换乘的条件,调整后线路长约公里。 (6)新增21号线:线路南起前海妈湾保税区,经梦海大道穿过前海中心区,经南山科技园,穿塘朗山经大学城、民治、坂雪岗、布吉三联、白泥坑,在坳背与14号线换乘,然后经大运北、龙岗中心区至坪地,线路全长约公里。 (7)新增22号线:线路南起福田保税区,经香蜜湖、梅林片区转向梅林关,顺民治大道经民治、观澜科技园、观澜中心区至观澜北部黎光片区,并预留北延至东莞条件,线路长约公里。 2、西部轨道线网方案 △西部轨交网规划 规划结合新增市域快线20号线(西向、东西)和21号线(东北向)的总体布局。在普线布局上,对外增加28号线(西部)、29号线(北部)、27号线(东北部)、24号线(东部),并在西部外围地区增加26号线和30号线2条线路串联线网,同时为了支持大铲湾片区开发,加强大铲湾与前海和宝安中心区的联系,规划9号线西延至宝安中心区。 (1)新增24号线:线路自妈湾经前海路,连接南头(直升机场)、高新园北、侨香、香蜜湖、莲花北(北大医院),经笋岗路、爱国路至罗湖东部的线路,线路长约公里。 (2)新增26号线:对接1号线、12号线、20号线连接中心城区,规划线路自机场东枢纽往北,经福永中心转向107国道,顺107国道至松岗燕罗的线路,线路长约公里。 (3)新增27号线:线路自前海沿创业路连接后海,然后经过高新区、西丽、大学城、民治,沿梅龙路转向坂雪岗科技城,同时为增加龙华北部轨道覆盖,规划27号线支线至观澜富士康,线路长约公里,其中支线长约公里。

城市道路网规划要求

城市道路网规划要求 1.要具有生长性 2.实现快慢交通分流,提高路网通达性 3.防止干路网上出现集中交通的蜂腰 4.交叉口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的匹配 5.重视对原有城市道路和公路的改造和协调 6.土地开发强度与道路网容量相适应 7.客货运交通分流 8.符合抗震救灾要求 环路的设置要求 1.内环路应设置在老城区或中心区的外围 2.外环路宜设置在城市用地的边界内1--2KM外,当城市放射干道与环路相交时,应规划好交叉口上的左转交通 3.大城市的外环路应是汽车专用道路 4.环路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交通流量确定 5.环路等级不应低于主干路 6.两条环路之间的距离应大于4KM 我国城市中自行车交通的组织方式 1.自行车+步行+公共交通的绿色交通系统应该成为规模大,密度高的大城市的首选 2.自行车道路网的构成和布局 轨道交通规划 1.特点:占地省运量大速度快污染小安全舒适准点 2.规划原则:1. 与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满足城市主干道客流需求 3.线路走向沿城市干道布设符合客流集中的交通走廊联系一些重要的客流集散点 4.线路密度适当乘客换乘方便换乘次数少 5.应与常规公共交通网衔接发挥各自优势取得最大整体效置在一些关键车站应考虑轨道交通与私人交通的换乘 6.各条线路的客运负荷量要尽量均衡 7.线路选线走向充分考虑地质地貌地形条件注意保护国家重点文明古迹和保护环境 3.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 1.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A 由于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和较大的运量因而扩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带来了城市人口的沿线集聚 B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带来突破性变化由市中心伸向郊区的放射形轨道线路引导城市沿着一条高密度的带状交通走廊发展形成指状布局形态 C 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城市原有规模不断扩大在轨道交通作用下城市的各种设施会向线路两侧集中进而导致城市中心的变迁和原有格局的变化 2.轨道交通车站对城市的影响 A 大型换乘中心处于带状发展轴的中心外此类车站附近会进行高密度开发地价不断升值成为城市新的中心区 B 不同的站间距不同的规模不同的换乘和发车间隔都会导致线路附近土地呈现出不同的开发利用形态 C 影响城市布局由于大型换乘站会发展成为市区域相对中心产生区域效应带动整个区域发展从而改变原有城市布局

(完整word版)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试题库

填空题 1、城市轨道交通路线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分为正线、辅助线(含折返线、停车线、渡线、联络线、安全线及车辆段出入线等)和停车场。 2、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做线路平面,线路的平面可以反映出线路的曲直方向变化;线路中心线在垂直面上的投影称做线路纵断面,线路纵断面可以反映线路的坡度变化。 3、钢轨的功用是支撑和引导机车车辆的车轮运行,提供回路的作用。 4、叉心两作用边的夹角称为撤叉角α,道岔用号数N=ctgα,号数大则夹角小,侧向通过速度大,号数小则夹角大,侧向通过速度小。(道岔号与夹角成反比,与侧向通过速度成正比) 5、车站按位置分有地下车站、地面站、高架站;按运营功能分有中间站、换乘站、区域站、枢纽站、联运站、终点站。 6、地铁车站的站台形式可采用岛式站台、侧式站台,以及岛侧混合式站台。 7、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按车型主要分有A型车、B型车、C型车。其中宽度为3.0m的车称为A型车,宽度为2.8m的车称为B型车,宽度为2.6m的车称为C型车。 8、车钩的分类:自动车钩、半自动车钩、半永久牵引杆。 9、转向架是支撑车体及其载重并引导车辆沿着轨道运行的走行装置。 10、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主要分为动车转向架和拖车转向架。 11、悬挂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缓和和衰减车辆的振动和冲击,提高车辆运行平稳性和乘客乘坐舒适性。

12、车辆牵引系统由受电弓、高速断路器(HSCB)、VVVF牵引逆变器、牵引控制单元(DCU/UNAS)、牵引电机、制动电阻、接地炭刷等组成。 13、制动类型有电制动、再生制动、电阻制动、空气(摩擦)制动。 14、PIS是乘客信息系统的简称。 15、控制道岔、进路和信号并实现这三者之间的联锁的设备,叫做车站联锁设备,简称车站联锁。 16、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闭塞方式有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3种。 17、OTN开放式传输网络简称OTN。 18、广播系统由中心广播、车站广播、车辆段广播系统组成 19、时钟系统由GPS天线接收卫星传来的时间信号,经中央时钟设备传送给站级时钟设备。站级时钟设备则为各车站的子钟提供时间信号。 20、供电系统分为集中供电方式、分散供电方式、混合供电方式。 2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简称CCTV系统,主要作用是使控制指挥中心调度管理人员、车站值班员、站台工作人员等实时监控或事后察看。 22、城市轨道交通不同线路间的换乘方式主要有站台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和组合式换乘几种类型。 23、屏蔽门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系统级控制、站台级控制、紧急级控制、就地控制盒控制、人工操作(或称手动控制)五种控制模式,其中以手动操作优先级最高,系统级控制最低。

说说轨道交通一般从规划到实施的流程

谈轨道交通 ——从规划到实施 看到论坛上好多坛友对轨道交通一般的流程不是很清楚,想具体谈谈轨道交通线路从开始的规划到后面的实施到运营的一些方面的问题。 一般来说,线路从规划到运营的阶段是:线网规划—建设规划—预可(规划方案)—工可—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运营。这期间大概需要8-10年的时间,视线路本身情况和ZF意向来定。 如果大家有兴趣,我接下来会较为详细的将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说说。 一、线网规划 线网规划是一个城市在有意向做轨道交通时,首要要做的事情,有了线网规划方案,得到ZF的同意才有可能做接下来的工作。 线网规划的上位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这是线网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者要了解城市的现在和未来(包括:城市布局、人口、用地、交通、社会、经济、环境等)。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要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每一条线都要确定其功能定位,一般有骨干线和次干线之分。其中骨干线要串联起城市中重要的客流集散点,是城市中客流最集中的廊道,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另外还有次要线路和加密线、如有必要,还可以有其他系统制式的线路。此外,还有引导城市重要功能区发展的线路,具有TOD效应。 线网规划一般由规划院或专业咨询公司来做,时间在半年到1年左右,确定城市线网的规模、线网的形态、系统的制式、线路大的走行方向、车站布设、车辆、车辆段选址、联络

线及工程总体投资。确定后上报ZF审批,但无需国家发改委审批。 国家目前对修建地铁(大运量轨道交通)标准是人口大于300万,国内生产总值大于1000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于100亿,客流规模单向高峰小时大于3万人。目前很多城市由于发展比较快,做过一轮建设后,都会再做线网修编等工作。 二、建设规划 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一轮的建设过程中,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控制好轨道交通建设的节奏,依据城市的发展和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发展。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近期建设的线路以及线路建设的时序,线路修建的必要性、建设线路的路由、敷设方式、车站布设、车辆段选址、工程筹划、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等方面。 编制好的建设规划及4个规划附件(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线网规划、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由业主单位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进行评审,同时还要对线网规划中的客流预测结果进行评审,同时征求国家建设部意见,然后责成所在省建设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意见汇总汇签后上报发改委后由国务院审批。做建设规划的同时还要做好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沿线土地利用规划、交通一体化和交通衔接规划等下位规划工作。确保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能够较好地进行控制。 建设规划可由咨询公司或者设计院来做,一般时间半年到1年左右。 三、预可(规划方案) 在建设规划做的同时或之后,业主单位为了把握线路整体的情况,一般会委托设计院来做线路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研究线路的路由方案,车站的布置,车辆段的选址(与规划院配合)等工作,以及线路的一些重、难点工程的初步研究以及工程投资,给出推荐的

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习题

路网规划复习思考题 1.简述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研究范围 2.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研究范围中,前提与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 3.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研究范围中,线网构架研究的主要内容。 4.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研究范围中,实施规划研究的具体内容。 5.简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内容 6.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设置联络线的用途 7.简述轨道交通线网中,联合式线网和分力式路网的含义与特点 8.对比分析分离式线网比联合式线网的特点。 9.分析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形态关系 10.轨道交通最常见、最基本的线网形态结构是哪些?分析各种结构的特点 11.绘图说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最佳图式 12.分析各种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形态结构的共同特点 13.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设计的影响因素 14.某城市市区面积为600km 2,已知预测年总客流为270万人次,轨道交通分担客流比重为0.45,线路负荷强度为1.53万人次/km-日;估算该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和平均路网密度。 14.某城市市区面积为580km 2,已知预测远景人口规模为300万人,居民出行强度为1.6,轨道交通分担客流比重为0.45,线路负荷强度为1.53万人次/km-日;估算该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和平均路网密度。 19.某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总时分计算式为: V A D D L B D L S D L F T TT -??? ????-+???????-+?+?=112。若各参数取值如下:L =6000m ;A ;B =24s ;V =16 m/s ;S =20s ;T =D/4m ;F =1m/s ; 求最优站间距离D 。

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信息管理系统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日益成为一个影响城市功能正常发挥和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问题。而城市轨道交通是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乘客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使用者,需要了解整个路网的信息,尤其是与自身出行息息相关的客流信息与设备信息,例如车站在某一时间段的拥堵程度、车站售票充值机可靠度等信息。乘客了解这些信息会选择更合适的出行方式与出行路线。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开发一个以乘客为本的轨道交通路网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首先应该管理网络的基本信息如车站位置、点边关系等信息。其次,系统也需要管理路网客流信息、设备信息等信息。除此之外,系统也可以利用已有数据评价整个路网的网络结构。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存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数据、资料,逐步形成专家系统来指导工程建设与科学研究。本文主要从“开发相对完整的矢量图形系统,开发属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矢量图形系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连接,开发各种查询、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功能”的系统开发思路来对系统进行开发。首先,利用GIS构建轨道交通路网模型完成矢量图形系统的核心部分;其次,通过对路网数据结构进行研究与分析完成路网属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最后,介绍与分析了在系统中对最佳路径分析的方法。通过这几部分的研究,基本上完成了系统的开发。 通过系统的开发,系统实现了对路网信息管理与最短路径查询的功能。对于系统对网络结构分析的功能,本文主要通过调取系统中路网元素拓扑关系数据,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利用Matlab软件,分析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的网路结构与网络连通可靠性。同时,根据分析结果,对北京市轨道交通车站进行了简单的安全分级。通过这几部分的研究,系统基本上实现了对路网信息管理与网络结构分析的功能。

12 城市道路网规划

第九章城市道路网规划 ?1. 城市道路的功能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3. 城市道路网基本形式 ?4.道路网规划指标 ?5.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影响因素 ?6.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7.交通需求预测 1. 城市道路的功能 ?城市道路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命脉,具有多种功能。 ?交通功能- 通(通行) ?达(进入) ?城市骨架功能-划分地块 ?-建筑和用地的依托 ?管线设置功能-为城市管线提供埋设空间 ?环境景观功能-改善城市通风、日照 ?-布置街道绿化,形成城市景观,展示城市风貌 ?公共空间功能-开展商贸、文化活动 ?防灾功能-避难道路,保证消防活动、救援活动 ?-防火带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2.1 古代城市 ?强大的集权规划的影响:路网规划主要体现社会宗礼制度、战争防卫的性质和规模、美学的理性认识、对宏伟和仪典的追求等方面的影响 ?“经纬涂”制:我国古代王城道路主要采用,“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2.2 现代城市 ?道路分级体系主要依据道路的交通功能,即通达性能和承担交通量的大小来划分。 ?“居住环境区”和分散道路体系模式(1963年布卡南报告):干线道路设置在居住环境区外围,在区域内只布置为本区服务的道路。 ?道路分级体系:明确交通功能,划分道路等级。干线道路注重通行功能,支路注重出入功能,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流的顺畅。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我国大城市道路网规划和建设采用快、主、次、支四级体系,中等城市采用主次支三级体系。 ?(1)快速路:承担长距离快速交通为主,设中央隔离带,两侧不设非机动车道,但可根据情况设置辅路。 ?(2)主干路:联系城市主要功能分区以及对外出入口,车流速度高,流量大。要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行驶,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 ?(3)次干路:以承担城市功能分区内部的集散交通为主,其上可布置沿街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停靠站、停车场、出租车服务站等。 ?(4)支路:其上有较多的公共交通线路行驶,应满足公交线路和站点的布设要求,并不得与快速路直接相连。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城市道路网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快速道路网和常速道路网。 ?城市快速道路网(机动车专用道路)是高速公路与城市交通道路间的中介系统,可以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对快速、畅通和交通分流的要求。 ?城市常速道路网包括一般机、非共用的道路网和步行、自行车专用路系统。规划时要分别考虑其功能要求并加以有机组织。 ?城市道路网又可分为交通性路网和生活服务性路网(也可能部分重合为混合性道路)。 2. 城市道路网络的等级结构 ?交通性路网要求快速、畅通、避免行人频繁过街的干扰,避免机非干扰。 ?生活性道路网要求的行车速度相对低一些,要求不受交通性车辆的干扰,同居民要有方便的联系,同时又要求有一定的景观要求。

轨道交通建设的一般流程

轨道交通建设流程 一、线网规划 线网规划是一个城市在有意向做轨道交通时,首要要做的事情,有了线网规划方案,得到ZF的同意才有可能做接下来的工作。 线网规划的上位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这是线网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者要了解城市的现在和未来(包括:城市布局、人口、用地、交通、社会、经济、环境等)。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要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每一条线都要确定其功能定位,一般有骨干线和次干线之分。其中骨干线要串联起城市中重要的客流集散点,是城市中客流最集中的廊道,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另外还有次要线路和加密线,如有必要,还可以有其他系统制式的线路。此外,还有引导城市重要功能区发展的线路,具有TOD效应。 线网规划一般由规划院或专业咨询公司来做,时间在半年到1年左右,确定城市线网的规模、线网的形态、系统的制式、线路大的走行方向、车站布设、车辆、车辆段选址、联络线及工程总体投资。确定后上报ZF审批,但无需国家发改委审批。 国家目前对修建地铁(大运量轨道交通)标准是人口大于300万,国内生产总值大于1000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于100亿,客流规模单向高峰小时大于3万人。目前很多城市由于发展比较快,做过一轮建设后,都会再做线网修编等工作。 二、建设规划 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一轮的建设过程中,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控制好轨道交通建设的节奏,依据城市的发展和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发展。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近期建设的线路以及线路建设的时序,线路修建的必要性、建设线路的路由、敷设方式、车站布设、车辆段选址、工程筹划、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等方面。 编制好的建设规划及4个规划附件(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线网规划、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由业主单位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进行评审,同时还要对线网规划中的客流预测结果进行评审,同时征求国家建设部意见,然后责成所在省建设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意见汇总汇签后上报发改委后由国务院审批。 做建设规划的同时还要做好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沿线土地利用规划、交通一体化和交通衔接规划等下位规划工作。确保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能够较好地进行控制。 建设规划可由咨询公司或者设计院来做,一般时间半年到1年左右。 三、预可(规划方案) 在建设规划做的同时或之后,业主单位为了把握线路整体的情况,一般会委托设计院来做线路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研究线路的路由方案,车站的布置,车辆段的选址(与规划院配合)等工作,以及线路的一些重、难点工程的初步研究以及工程投资,给出推荐的整体方案供业主单位参考。在一些地方,预可报告也可作为项目意见书上报ZF。时间大概在

北京轨道交通线路汇总(地铁、铁路)

北京轨道交通线路汇总(地铁、铁路) 本文信息均来自网络,可能部分信息与实际有出入。 北京地铁规划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网初步方案》完成 由市规划委组织编制,经过多轮专家咨询形成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网初步方案(2011-2020)》近日完成并上报市政府。该方案规划(至2020年)线路31条(含2条市郊铁路和现代有轨电车西郊线),其中,地铁线路28条,总长约1050公里(本次线网方案新增地铁规划建设项目15个(含11条地铁线和4条已有规划线路延长线),长约450公里),车站近450个,形成“中心城棋盘式+新城放射式”的线网格局,规划线网规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线网建成后,轨道交通将实现对中心城全面覆盖及中心城与新城的贯通连接。四环路内站点覆盖率达95%(实现居民步行15分钟或自行车5分钟内到达一个地铁车站的目标),线网密度1.4公里/平方公里,超过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先进城市的建设水平。通州、顺义、大兴、亦庄等重点新城均有两条以上轨道交通服务。 市政府批复后,我市将在此基础上,开展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年-2020年)修编和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 截止4月,我市地铁运营线路共8条和奥运支线,运营里程226公里;在建地铁项目11个,线路总里程290公里。

审核:责编:校印: 报:市委信息处、市政府信息处 送:委领导 发:委机关各处室、所属单位、区县分局 《2015——2020年建设线路规划》 具体线路规划中,以下规划线路(M3,M8,M9,M11,M12,M16,昌平线,东北部加密线,四环线,机场联络线等)站名仅供参考 M3(苹果园——金盏) 苹果园(M1,S1)——西黄村——田村——定慧寺——西钓鱼台(M10)——航天桥——东钓鱼台(M9)——展览 路(M12)——阜成门(M2)——白塔寺(M16)——西四(M4)——北海公园——中国美术馆(M8)——张自忠路 (M5)——东四十条(M2)——三里屯——团结湖(M10)——朝阳公园(M14)——石佛营——星火火车站——姚

《北京轨道交通路网AFC业务操作规范》(试行版)..

《北京轨道交通路网AFC业务操作规范》 (试行版)

目录 序言 (1) 第一篇面向乘客的票务服务业务 (3) 第一章售票与换发福利票 (3) 第一节一票通发售业务 (3) 第二节一卡通发售业务 (4) 第二章充值 (5) 第一节自动充值业务 (5) 第二节半自动充值业务 (5) 第三章补票 (6) 第一节一票通补票业务 (6) 第二节一卡通补票业务 (6) 第四章退卡/退资 (7) 第一节退卡 (7) 第二节退资 (8) 第五章退票 (9) 第六章抵消 (9) 第七章罚则 (9) 第八章异常情况的处理 (10) 第一节一票通异常情况处理 (10) 第二节一卡通异常情况的处理 (11) 第二篇车站运营管理规则 (13) 第一章票卡管理 (13) 第一节路网运营票卡 (13) 第二节票卡库存管理 (13) 第三节票卡调配 (15) 第四节终端票卡管理 (17) 第五节散票管理 (18)

第六节车站工作票管理 (18) 第七节应急纸票管理 (19) 第二章设备管理 (20) 第一节设备状态监管 (20) 第二节运营模式管理 (21) 第三章数据管理 (23) 第一节数据传输状态监视 (23) 第二节数据传输故障处理 (23) 第四章票款管理 (24) 第一节车站现金管理 (24) 第二节钱箱管理 (24) 附件1 地铁免费乘车证件 (25) 附件2 名词解释 (29) 附件3 缩略语解释列表 (30)

序言 2008年6月9日,北京轨道交通路网1号线、2号线、5号线、10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13号线、八通线、机场线联网收费系统(以下简称ACC/AFC)投入使用,实现了“一卡通行、一票通行”和乘客无障碍换乘。2009年之后开通的线路均实现自动收费系统与路网互联互通。 为使路网ACC/AFC系统便利于运营服务及管理,北京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联合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京港地铁公司、北京市政一卡通公司先后发布了《北京轨道交通ACC/AFC业务规则》、《北京轨道交通票务清算管理规则》、《北京市轨道交通联网收费系统规范》、《北京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车票发行使用办法(试行)》等技术标准及业务规则。在上述标准规范实施后,路网票务、清算业务运转基本正常有序。但与此同时,不同运营主体、不同管理理念和模式、不同系统/设备供应商在使用管理ACC/AFC系统过程中,终端设备(SLE)与车站系统(SC)层面的一些业务操作与管理流程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影响到交易数据的生成和传输,导致后台统计分析存在差异,也造成轨道交通各线路、各车站为乘客提供的票务服务不一致。 为进一步规范统一对乘客的服务标准、保证交易数据准确完整,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制定《北京轨道交通路网AFC业务操作规范》。本规范依据《北京轨道交通ACC/AFC业务规则》、《北京轨道交通票务清算管理规则》、《北京市轨道交通联网

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线网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线网研究 1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行车调度系统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核心系统,它通过与底层轨旁控制系统及车载控制系统配合,实现列车运行计划编制、列车运行状态监视、列车运行调整、轨旁设备的监视与控制等重要功能,是调度员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管理的重要工具[1]。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系统与国家铁路网络化的运行模式不同,既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基本为独立设计、单线运行,各条线路的信号系统彼此独立,因而各条线路之间的行车调度系统之间也是彼此孤立。这样,导致线路之间不能够互联互通,带来了线路之间的设备不能共享、空闲线路上的车辆也不能调配到繁忙线路、维护与操作人员不能互换、旅客跨线换乘不便等一系列问题。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是轨道交通网络的一种运营方式,实现不同线路的轨道、车辆、供电、信号、通信、屏蔽门及运营组织能够相互兼容,车辆能够跨线运行,从而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旅客服务质量[2]。因此,需要通过构建互联互通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有效解决线网行车调度系统。 1.1设计理念

(1)线网行车调度系统是互联互通全网行车调度指挥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各线的线路行车调度系统共同构成全网行车调度指挥系统。各线路行车调度系统基于传统的自动列车监控系统,可以独立负责本线路内行车调度指挥功能,包括列车运行计划加载、列车识别与跟踪、列车运行进路办理、本线内的列车运行调整等功能。(2)线网行车调度系统需要提供互联互通线路的统一计划编制,并提供给各线路使用。线网行车调度系统需要确保提供给各线路使用计划的正确性和一致性;线网行车调度系统需要具备宏观线路监视功能。线网行车调度系统与各线路行车调度系统进行接口,获取各线路现场设备状态信息、列车运行信息、运行计划执行情况等。线网行车调度系统的监视内容与含义需要与线路调度系统保持一致。(3)线网行车调度系统需要具备线网列车运行晚点及故障的在线监测功能,并能够第一时间通知给线网调度员。线网调度系统需要具备跨线运行调整能力,以及故障情况下应急处置能力;线网行车调度系统故障不应该影响各线路系统的独立运营。 1.2设计思路 线网行车调度系统主要功能是面向线网全局而不是单条线路,因此在系统功能设计与布局上,需要更多地从全局角度进行考虑,以方便调度员的使用。线网行车调度系统需要同时接入多条线路,其处理的数据量远远大于单条线路,而且还要对将来线路的扩展及增加进行

北京轨道交通线路汇总

北京轨道交通线路汇总 2009年05月06日星期三04:21 北京轨道交通线路汇总 地铁M线16条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共有地铁M线16条,分别为M1至M16线及其支线、延长线组成。 一、M1线:M1线包括1号线、八通线、M1(八通)支线和M1(八通)东延长线 1.M1线:已开通的线路,全长30.44千米,设23站。各站站名:黑石头、高井、福寿岭、苹果园、古城路、八角游乐园、八宝山、玉泉路、五棵松、万寿路、公主坟、军事博物馆、木樨地、南礼士路、复兴门、西单、天安门西、天安门东、王府井、东单、建国门、永安里、国贸、大望路、四惠、四惠东。其中黑石头、高井、福寿岭站为非运营车站。 附1.“北京地铁”:1950年开始规划北京地铁,名称为“北京地铁”。 附2.“一线”:历史线路名称。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于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预计在战时可以每天运送5个陆军整编师的兵力自西山运至北京市区。1971年1月15日公主坟至北京站段开始试运行,1971年8月5日延长为玉泉路至北京站,1971年11月7日延长为古城路至北京站,1973年4月23日延长为苹果园至北京站。1969年开始修建北京地铁二期工程,为区分两条线路,前者称为“一线”,后者称为“二线”或“环线”。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线路全长23.6公里,设17座车站,分别是北京站、崇文门、前门、和平门、宣武门、长椿街、复兴门、南礼士路、木樨地、军博、公主坟、万寿路、五棵松、玉泉路、八宝山、八角村、古城路、苹果园。 附3.“复八线”:历史线路名称。1992年6月24日开工建设,西起复兴门东至八王坟,全长13.5公里,是贯穿长安街的一条地下交通大动脉。其中复兴门至西单近2公里段,于1992年10月投入运营。复八线设有西单、天安门西、天安门东、王府

广东省惠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惠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为推动我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统筹做好轨道线网布局和线路通道的规划预留控制,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通知》(建城[2014]169号)文相关要求,我局结合《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牵头组织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编制完成了《惠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该规划已通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技术审查和市政府审批。 一、规划年限和规划范围 (一)规划年限 近期规划为一期工程;远期规划年限至2030年;远景展望年限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远期规划范围为惠州市区范围;远景研究范围为惠州市域范围。 二、惠州市城市轨道线网规划方案 (一)近期线网规划方案 近期线网规划方案为“Y”型,由1、2号线一期以及深圳地铁14号线惠州段组成,线网总规模约91.1公里。其中,1号线一期惠州北站-惠州南站段约58.0公里;2号线一期演达站-仲恺高铁站约25.0公里;深圳地铁14号线惠州延长段线路全长约8.1公里。

近期线网规划方案示意图

(二)远期线网规划方案 远期线网规划方案(至2030年)为放射状线网,共包含4条线路,分别为惠州轨道交通1、2、3号线和深圳地铁14号线惠州段,线网总规模约169.9公里。 1号线:组团间骨干线路,串联惠州北站、惠州站、江北核心区、云山站、桥东、惠城南站、排坊汽车站、惠州南站、大亚湾东部地区等重要节点,主要满足惠城、惠南与惠阳-大亚湾三大组团之间的联系,实现惠州主要交通枢纽之间的快速通达。线路全长约71.2公里,设站约26座,其中2座换乘站。主要途经惠州大道、文华一路、东平街、演达大道、金山大道、惠南大道、永兴路、北环路、人民五路、中山二路、龙山十路、石化大道、安惠大道等。 2号线:组团间骨干线路,串联仲恺高铁站、潼湖智慧区核心、仲恺城际站、惠环站、河南岸、金山湖、马安、东江科技城、东江站以及柯树排等重要区域。主要解决南部新城与仲恺、东江科技城等的联系。线路全长约53.6公里,设站约22座,其中换乘站2座。主要途经智慧区规划路、仲恺大道、演达大道、三环南路、群乐路、惠泽大道。 3号线:组团间骨干线路,串联惠州站、水口、马安、空港产业园、惠州机场等重要区域。主要实现惠城核心区、空港产业园、惠州机场之间的沟通,促进空港产业园的发展。线路全长约37.0公里,设站15个,其中2个换乘站。主要途经金石四路、江东一号路、惠州大道。 深圳地铁14号线惠州延长段线路全长约8.1公里,设站约3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