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数据记录

原始数据记录
原始数据记录

果胶的提取

日期地点

成员

工艺步骤果胶的提取

柑橘皮质量20g

温度℃热水浴工艺时间5h

操作描述:

1.称取原料20g置于烧杯中,并预处理。

2.将烧杯置于水浴中进行加热。

3.温度达到90℃,颜色变至黄色,保持10min,用热水进行漂洗12次至无色。

4.将漂洗过的果皮粒放入大烧杯中,加入0.2 mol/L的盐酸以浸没果皮为度,调溶液的pH 2.0~2.5之间。

5.烧杯放入90℃水浴中不断搅拌保持40min,烧杯中液体表面出现白色泡沫。

6.将水浴40min的原液倒入布氏漏斗中进行抽滤。

7.滤液冷却后,加入氨水调节pH3~4,并加入95%酒精。

8.静置后看到絮状物出现(静置20min)。

9.用尼龙布过滤,在滤布上有湿果胶出现。

10.将湿果胶置于烧杯中用30ml无水乙醇洗涤并抽滤。

11.将果胶置于天平上称取湿果胶和表面皿重为37.2g,果胶烘干后称得重为33.4g,表面皿重33.2g。故干果胶质量为0.2g。

12.将烘干后的果胶再溶入水中,以检测其复溶性。

现象描述:

柑橘皮放入水中加热,溶液呈淡黄色。搅拌一段时间后烧杯中液体表面出现白色泡沫。抽滤醇析静置后看到烧杯中有絮状物出现。用尼龙布过滤,在滤布上有果胶出现。湿果胶为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烘干后为呈白色。再将烘干后的果胶再溶入水中,大部分溶解,其复溶性良好。

仪器、设备、材料等:

烧杯、水浴锅、纱布、剪刀、抽滤瓶、布氏漏斗、天平、玻璃棒、表面皿、烘箱、尼龙布、量筒、新鲜柑橘皮。

湿果胶质量g(连表面皿)37.2 表面

33.4

皿质

量g

干果胶质量g(连表面皿)33.2 干果

0.2

胶质

量g

碱法钛白实验

日期

成员

工艺步骤高钛渣高温碱浸

高钛渣数量g 10 成分

碱液数量ml 131 循环次数 1 碱浓度% 74

温度℃沸水浴工艺时间min 44

操作描述:

1.称量高钛渣10.00g,NaOH固体74.00g。

2.量取26.0mL水并缓慢加入称量好的NaOH固体,加入少许时,不锈钢杯有发热现象,放入水浴锅加热,沸腾时开始机械搅拌。

3.期间每3到5分钟向不锈钢杯加一次水,水量5到6mL。加水时,有液体外溅,用表面皿遮挡。

4.44min后停止加热溶液,将滤布垫于布氏漏斗,抽滤溶液,滤液大体呈墨绿色。但有少量黑色。

5.将滤液进行第二次抽滤,滤液呈绿色,抽滤停止。

6.将湿渣刮下,称得湿重18.20g。

7.量得碱浸液131mL(滤液),保存于塑料瓶中。

现象描述:因碱液浓度太大,白色片状的NaOH加入水后加热后会缓慢溶解,加入高钛渣后,不锈钢锅中的液体为黑色糊状物,抽滤时比较缓慢,抽滤液体为绿色的液体。

仪器、设备、材料等:

不锈钢杯、水浴锅、滤纸、抽滤瓶、布氏漏斗、天平、烧杯、玻璃棒、表面皿,量筒、烘箱、机械搅拌器、塑料瓶。

碱浸湿渣质

18.2 取湿样数量g 0.2 取样编号M1

量g

碱浸液体积

ml

131 取样数量ml 5 取样编号N1

日期

成员

工艺步骤碱浸渣碱洗

碱浸渣数量g 14.25 成分

碱洗液数量

ml

28.5 循环次数 1 碱浓度% 22

温度℃室温工艺时间min 35

操作描述:

1.将碱浸渣拿去烘干,称量碱浸渣(烘干后)14.25g

2.称量22.00g氢氧化钠固体,78.0ml蒸馏水,配制成22%的氢氧化钠按液固比2:1取22%氢氧化钠溶液28.5ml,碱洗碱浸渣。并同时机械搅拌34min。

3.将滤布垫于布氏漏斗,用水湿润,将溶液抽滤,得碱洗液,碱洗渣。

4.称量碱洗渣17.02g(湿渣),量得碱洗液4

5.0ml。之后将湿渣烘干。

5.烘干碱洗渣后称量得9.00g。

现象描述:抽滤后滤液呈灰色。

仪器、设备、材料等:

机械搅拌器、不锈钢杯、滤布、剪刀、抽滤瓶、布氏漏斗、天平、烧杯、玻璃棒、烘箱

碱洗湿渣质量g 17.0 取湿样数

量g

0.2 取样编号M2

碱洗液体积ml 9.0 取样数量

ml

5 取样编号N2

日期

成员

工艺步骤碱洗渣水洗

碱洗渣数量g 9.0 成分

水洗液数量

ml

18 循环次数 1 碱浓度% 0

温度℃室温工艺时间min 12

操作描述:

1.取水18.0ml,洗涤碱洗渣,并不断机械搅拌12min。

2.水洗后抽滤得滤液15.8ml。

3.抽滤得水洗渣9.42g(湿重),水洗液15.8ml。

4.烘干水洗渣,称量得水洗渣7.60g。

现象描述:抽滤后滤液呈浅灰色。

仪器、设备、材料等:不锈钢杯、机械搅拌器、水浴锅、滤布、剪刀、抽滤瓶、布氏漏斗、天平、烧杯、玻璃棒、烘箱、机械搅拌器

碱浸水洗湿渣质量g 9.4 取湿样数

量g

0.2 取样编号M3

碱浸水洗液体积ml 15.8 取样数量

ml

5 取样编号N3

日期

成员

工艺步骤盐酸浸出

酸浸出质量g 7.6 成分

盐酸体积ml 30.4 循环次数 1 酸浓度(体积

比)

0.15

温度℃沸水浴工艺时间min 40

操作描述:

1.取浓度/体积比为0.15的盐酸30.4ml于烧杯中,加热至近沸腾。

2.近沸时加入水洗渣,同时不断机械搅拌,酸浸40min。

3.抽滤,得黄绿色酸浸液。抽滤后,称量湿滤渣8.5g。

4.将湿酸浸物拿去烘干,称量烘干酸浸渣6.9g。

现象描述:抽滤时速度适中,滤液颜色浅灰色。

仪器、设备、材料等:不锈钢杯、水浴锅、滤纸、剪刀、抽滤瓶、布氏漏斗、天平、烧杯、玻璃棒、表面皿,量筒、烘箱、机械搅拌器

酸浸湿渣质量g 8.5 取湿样数

量g

0.2 取样编号M4

酸浸液体积ml 38 取样数量

ml

5 取样编号N4

日期

工艺步骤酸浸物水洗

水洗渣数量g 6.9 成分

水洗液数量

ml

21 循环次数 3 碱浓度% 0

温度℃室温工艺时间min 64

操作描述:

1.将酸浸渣水洗。每次取21.0ml水,洗后抽滤。洗涤3次。

2.水洗最后一次抽滤,得盐酸浸出渣水洗液。湿粗产品称量湿重6.95g。

3.将粗产品拿去烘干,得烘干钛白产品,称量得6.80g。

现象描述:抽滤时速度比较快,滤液颜色比较淡,较为澄清。

仪器、设备、材料等:不锈钢杯、水浴锅、滤纸、剪刀、抽滤瓶、布氏漏斗、天平、烧杯、玻璃棒、表面皿,量筒、烘箱机械搅拌器

酸浸水洗湿渣质量g 8.2 取湿样数

量g

0.2 取样编号M5

酸浸水洗液体积ml 25 取样数量

ml

5 取样编号N5

日期

工艺步骤试样钛的测定

高钛渣质量0.2g 成分二氧化钛工艺时间30min

操作描述:配置好硫酸高铁铵溶液标准溶液。做高钛渣原样试样钛的测定:称取0.2g试样,2份4g的焦硫酸钾于瓷坩锅中(一份铺底一份覆盖),在700℃的马费炉中熔融20min,然后连同坩埚放入300ml的烧杯中,加50ml的水,加热浸出熔融物,然后向烧杯中加入30ml的硫酸和30ml的盐酸,加热熔融无完全溶解后加稀盐酸,用(5+95)盐酸洗出坩埚,将液体移入锥形瓶,加(5+95)盐酸使体积约为150ml,加入2g铝箔和适量碳酸氢钠,煮沸,冷却,加0.2g碳酸氢钠和10ml硫酸氢氨,立即用硫酸高铁铵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稳定橙红色。

现象描述:标准硫酸高铁铵溶液呈淡黄色,加热浸出熔融物时程淡黄色,加入铝箔呈灰色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反应迅速,气泡消失后,溶液呈浅紫色,用高硫酸滴定后,滴定终点为橙红色。

实验仪器:盖式漏斗滴定管架、马费炉、硬胶管、玻璃棒、锥形瓶、烧杯、电炉、滴定管、盖氏漏斗

高钛渣质量g 0.2

消耗硫酸高铁按

体积ml

29.77

对二氧化钛的滴定消耗硫酸高铁按体积ml V1=59.80 V2=60.50 V3=61.00

其他几组数据

待滴定物空白试

碱浸渣碱洗渣碱洗渣水洗

酸浸渣酸浸渣水洗

质量(g)0.2 0.2 0.2 0.2 0.2

用量体

积(ml)

1.64 28.70 26.80 26.00 24.50 21.80

日期

成员

工艺步骤钛液吸光度的测定

操作描述:吸取脱硅后的待测液5.00ml与5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20ml,加入1:1的盐酸溶液8ml,摇匀,再加入二胺替比林甲烷溶液10ml,用水定容,一h 后用1cm的光径比色皿在波长390nm—450nm量取其吸光度。(注意将碱浸液碱洗液调至酸性条件下方可显色。)

现象描述:制取的标准溶液呈黄色

实验仪器:容量瓶、移液管、比色管、722光度计、1cm的比色皿、烧杯、胶头滴管、分光光度计

测量组数碱浸总液酸浸液

吸光度A 0.369 0.259

工作曲线绘制记录的数据为:(波长为390nm)

组数 1 2 3 4 5 6

二氧化钛

0.0 0.8 1.6 2.4 3.2 4.0 浓度

(mg/ml)

吸光度 0.028 0.142 0.271 0.386 0.520 0.649

y = 6.427x - 0.138

R 2 = 0.9994

00.511.522.533.544.50

0.1

0.2

0.3

0.40.50.60.7

浓度

吸光度 A

系列1

线性 (系列1)线性 (系列1)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2012年

目录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 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 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 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 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 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 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 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 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

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枯 丰 平 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 采样: 送样: 接样: .第 页 共 页

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doc 118页)

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原始记录表目录 ZHJC/JL001 pH 、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ZHJC/JL002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3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04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 ZHJC/JL005 (冷)原子荧光 吸收 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6 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8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ZHJC/JL009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0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1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2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3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ZHJC/JL014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 ) ZHJC/JL015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I ) ZHJC/JL016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17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ZHJC/JL018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ZHJC/JL019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ZHJC/JL020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1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2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ZHJC/JL023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 ZHJC/JL024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ZHJC/JL025 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6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7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药材检验原始记录样本

XXXXX药业(饮片)有限公司 原药材检验报告单 XXXXX药业(饮片)有限公司

原药材检验记录 【性状】 结果: 【鉴别】(1)显微鉴别 横截面: 结果: 粉末: 结果: (2)薄层鉴别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粉末1g,加乙醇1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

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 对照药材、对照品溶液配制:取菊花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绿原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O.5mg的溶液。 温度:(℃) 相对湿度:(%) 展开剂:三氯甲烷-丙酮-甲醇-5%浓氨试液 (6:1:1:0.1) 薄层板:硅胶G 显色剂:稀碘化铋钾试液 灯光:白光、紫外光灯(365nm) 展距:(cm)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 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S1为对照药材(对照品为中检所提供编号为) S2为对照品(对照品为中检所提供编号为) T为样品 结果: 【检查】杂质不得过 XX % (附录IX A) 杂质称重: g 杂质计算结果为: % (标准规定不得过 XX %) 结果: 膨胀度应不低于4.0(附录IX O) 温度:(℃)相对湿度:(%) 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溶剂:水 样品编号 1# 2# 3# 干燥品称重: g g g 第一次样品膨胀后体积: ml ml ml 第二次样品膨胀后体积: ml ml ml (两次差异不超过0.1ml) 膨胀度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低于4.0)

结果: 水分不得过12.0% (附录Ⅸ H 第一法)。 温度:(℃)相对湿度:(%) 烘箱型号:DHG-91012SA型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样品编号 1# 2# 第一次称量瓶干燥(105℃ 3h) (g)(g)第二次称量瓶恒重(105℃ 1h) (g)(g)样品称重(g)(g)第一次称量瓶+样品干燥(105℃ 5h) (g)(g)第二次称量瓶+样品恒重(105℃ 1h) (g)(g)水分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得过12.0%) 结果: 总灰分不得过4.0%(附录Ⅸ K) 温度:(℃)相对湿度:(%) 马福炉型号:SX2.5-10 电子天平型号:CP214 样品编号 1# 2# 第一次坩锅称重(600℃ 3h) (g)(g)第二次坩锅恒重(600℃ 0.5h) (g)(g)样品称重(g)(g)第一次坩锅+残渣称重(600℃ 3h) (g)(g)第二次坩锅+残渣恒重(600℃ 0.5h) (g)(g)总灰分计算结果为:(%)(标准规定不得过4.0%) 结果: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附录Ⅸ K)。 温度:(℃)相对湿度:(%) 马福炉型号 SX2.5-10 电子天平型号 CP214

实验室原始记录簿管控要求

“检测的时间可能就一个小时,但花在记录上的时间加起来却多得多,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你还在为实验室记录繁重的工作量而烦恼吗? 实验室记录到底都有哪些必写不可的?哪些可忽略的? 如何对实验室记录进行高效管理?原始记录为何如此重要? 为什么使用LIMS信息管理,却在CNAS认可时被开不符合项? 实验室在质量体系运行中,应做到每项工作均有程序,有程序必须执行,有执行必须有记录。因此,记录作为质量体系运行和完善的证据,成为实验室认可评审专家进行审查的重要依据和内容,是评审专家评判实验室是否具有规定的检测能力、是否符合认可准则的主要参数之一。 LIMS可以解放我们的烂笔头吗? lims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基本上可以让实验室做到无纸化办公,那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NO!它有可能让你在CNAS认可时被开不符合项,原因是数据不原始! 为什么呢?

看网友现身说法: 我们在分析中,有许多数据如称样质量、移取体积都不可能直接录入到LIMS,而是先记录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然后再输入到LIMS中。这样一来,评审老师就认为,LIMS上面的数据就不是最原始的数据了,而是从小本子上抄下来的。 所以,后来,我们就又有许多记录了,比如天平、折光率、色度,粘度、水份等等,经常补记录,写错的还需盖更正章。 一个合格的实验室如何炼成? 一个合格的实验室应该做到,无论从其试验的任何一个环节出发,从中抽取试验记录并根据手册的流程图和程序文件,向前或向后追溯都可以溯源到整个实验流程的端点,甚至对整个流程中所使用过的仪器、参与此流程并签字的人员都应可以进行追溯,比如:对仪器可以追溯其使用记录、期间核查记录、维修记录、周期检定记录、量值溯源等,甚至连该仪器购置流程中的记录都可追溯到。对人员可以追溯其上岗证明、培训记录、培训计划等。 告诉你:记录有多重要? 在认可准则中,“记录的控制”被列为15个管理要素之一,并贯穿于整个实验室管理活动之中。由于“记录”能直接反映出实验室整个管理体系的活动情况,CNAL对实验室的评审将“记录”列为审核

实验室检测报告及相关记录表格范本

检验报告 检品编号:检品名称:生产批次:生产日期: 产品商标:产品包装:检验日期: 检品数量:产品规格:报告日期: 依据标准:SB/T 10379-2004 《速冻调制食品》 检测依据:GB/T 5009.3~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GB/T 4789.2.3-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检验项目:感官、净含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检验结果 项目名称单位描述标准要求结果判定 感官 形态 色泽 组织 香味 杂质 品温(中心温度)℃≤-18 净含量g/袋 菌落总数CFU/g ≤3000000 本栏以下空白 结论: 检验人(签字): 盖章 签发人(签字):二〇〇年月日 检验报告反应产品质量,与检验原始记录合并归当保存。 临沂市太合食品有限公司

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第页/共页样品名称:检验前样品状态:□正常□异常 仪器名称显微镜 电热恒温培养箱 仪器型号仪器编号 检测依据: GB/T 4789.2-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 4789.3-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检测程序: 细菌菌落计数检测:取2~3个稀释度,做细菌菌落计数,36±1℃培养48h。 大肠菌群测定:取样品匀浆稀释液3个稀释度接种乳糖胆盐发酵管,做大肠菌群测定,初发酵36±1℃,24±2h,复发酵36±1℃,24±2h。 检测结果: 1.细菌总数测定: 取2~3个稀释度检验,36±1℃培养48h,做细菌菌落总数。 细菌总数 稀释倍数10-110-210-310-4空白对照报告结果 计 数 平皿1 细菌总数 CFU/g 平皿2 2.大肠菌群计数: 接种不同的样品稀释液于乳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初发酵36±1℃经48±2h培养。 证实实验36±1℃经48±2h培养。查检索表,报结果。 大肠菌群计数接种量 (ml) 接种 管数 初发酵结果分离染色结果复发酵结果 报告结果 + —符合不符合+ — 大肠菌群 MPN/(100g) 检验时间年月日时检毕时间年月日时检验人员: 检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合并装订归档。 临沂市太合食品有限公司

化验室各类原始记录簿表格

实用文档 检测任务通知单 样品编号样品名称检验性质要求完成时间月日原料组成执行标准样品室负责人 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养分含量%承检者任务完成时间承检者签字 样品制备要求 备注 经办人:任务通知日期:年月日

样品领取、返还登记表 表07 编号样品名称领样人领用日期样品用量返还人返还时间样品保管人备注注:一律用签字笔或钢笔黑体字填写。

试剂使用台帐 表08 试剂名称(纯 度) 试剂 用途领用人时间保管人备注领用量返还量 说明:一律用签字笔或钢笔黑体字填写。

称量瓶.坩埚恒重原始记录 表10 恒重日期天平编 号 干燥时 间 烘干温 度℃ 容器编号 测定次数 12345

标准溶液标定原始记录 表11 被标定溶液名称及配制浓度基准物(液)名称 及浓度 标定方法依据计算公式 标定日期年月日温度℃湿度%天平(基准液滴定管)编号被标定溶液滴定管编号 简要标定操作 过程 重复测定次数基准物质 量m (g) 或基准液 体积ml 起 始 读 数 ml 最 后 读 数 ml 滴定 管补 正 ml 空 白 补 正 ml 温度 补正 ml 真实 体积 V ml 被 标 液 浓 度 mol/L 平 均 值 mol/L 最 后 定 值 mol/L 标定1 2 3 4 复标1 2 3 4 标定质量控制方法允差实标误差结论 备注 标定人:复标人:审核人:

水分含量测定原始记录 (烘箱法) 表14样品名称样品编号检验性质 检验依据检验日期年月日 天平编号烘箱编号室内温度℃,湿度% 真空度MP a烘箱温度干燥时间分 测定次数 项目 1234干燥前称量瓶+试样m2g 干燥前称量瓶m3g 干燥前试样质量m=m2-m3g 干燥后称量瓶+试样m4g 干燥后试样的质量m1=m4-m0 g 计算结果H2O % 平均值H2O % 计算公式:H2O%=m-m1 ×100 m 空称量瓶恒重记录1234 平均重m0 检验人:复合人: 日期:日期:

污水处理厂化验室原始记录表格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原始记录 执行标准 HJ 535-2009 仪器名称型号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检验人 标准浓度C (mg/L)C = + A 相关系 r=420 nm吸光A 结mg/L 吸光A 备样品名日稀释倍mL 取样体mL 定容体检测浓mg/L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盐原始记录 执行标准 HJ/T 346─ 2007 仪器名称型号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检验人 标准浓度C (mg/L) C = + A 220 nm吸光度A r= 相关系数 275 nm 吸光度A A 220 nm /275 nm 吸光度mg/L mg/L mL 样品名称日期取样体积结果备注定容体积mL 稀释倍数检测浓度 / / 录记始原氮总定测法度光光分见可外紫执行标准 GB 11894 ─ 89 仪器名称型号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检验人 标准浓度C (mg/L) C = + A 吸光度220 nmA 相关系 r=

275 nm吸光A 220 nm /275 nm吸光A检测浓mL mg/L 结mg/L mL定容体样品名日备稀释倍取样体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原始记录 执行标准 GB 11893-89 仪器名称型号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检验人 mg/L标准浓度C () C = + A 相关系数 r= 吸光度700 nm A 结果mg/L 日期 mg/L 稀释倍数备注吸光度A mL mL 取样体积样品名称定容体积检测浓度 pH 值检验原始记录 检验人玻璃电极法分析方式仪器名称型号GB/T 6920 - 86 执行标准.样品标准缓冲溶液校准 pH值备注日期/样品名称日期标准缓冲溶液校准 pH值备注日期名称 生化需氧量(BOD)检验原始记录分析方*仪器型号名BO测定检验 样mg/L 出样时取样体mL 进样时读数结日名 日日时月日分时分月 容量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cr)检验原始记录 分析方式密闭消解滴定法 KCrO浓度 C = mol/L KCrO体积 V = mL12272217检验人标定浓度计算公式 = V * C / V 结果公式COD = (V—V)* C * 8000/ V 2Cr 1021CV mol/L标定浓度 mL 滴定体积V mg/L结果检测浓度mg/L

xx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制 2012年4月

目录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 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 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 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 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 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 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 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 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

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枯 丰 平 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 采样: 送样: 接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