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PKPM计算关于结构稳定性的验算与控制

51 PKPM计算关于结构稳定性的验算与控制
51 PKPM计算关于结构稳定性的验算与控制

1.PKPM计算关于结构稳定性的验算与控制2011-9-19

20:10 阅读(458)

转自土木工程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c4676169.html,

A 控制意义:

对结构稳定性的控制,避免建筑在地震时发生倾覆.

当高层、超高层建筑高宽比较大,水平风、地震作用较大,地基刚度较弱时,结构整体倾覆验算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度的控制。

B 规范条文

规范:高规5.4.2条,高层建筑结构如果不满足第5.4.1条(即结构刚重比)的规定时,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对水平力(地震、风)作用下结构内力和位移的不利影响。

规范:高规5.4.4条,规定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所应满足的条件.

高规5.4.1条,当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应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高规第12.1.6条,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高宽比不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计算时,质量偏心较大的裙楼与主楼可分开考虑。

C 计算方法及程序实现

重力二阶效应即P-Δ效应包含两部分,(1)由构件挠曲引起的附加重力效应;(2)由水平荷载产生侧移,重力荷载由于侧移引起的附加效应。一般只考虑第(2)种,第(1)种对结构影响很小。

当结构侧移越来越大时,重力产生的福角效应(P-Δ效应)将越来越大,从而降低构件性能直至最终失稳。

在考虑P-Δ效应的同时,还应考虑其它相应荷载,并考虑组合分项系数,然后进行承载力设计。

对于多层结构P-Δ效应影响很小。

对于大多数高层结构,P-Δ效应影响将在5%~10%之间。

对于超高层结构,P-Δ效应影响将在10%以上。

所以在分析超高层结构时,应该考虑P-Δ效应影响。

(P-Δ效应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规律:中间大两端小)

框架为剪切型变形,按每层的刚重比验算结构的整体稳定

剪力墙为弯曲型变形,按整体的刚重比验算结构的整体稳定

整体抗倾覆的控制??基础底部零应力区控制

D 注意事项

>>结构的整体稳定的调整

当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符合高规5.4.4条,或通过考虑P-Δ效应提高了结构的承载力后,对于不满足整体稳定的结构,必须调整结构布置,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只有高宽比很大的结构才有可能发生)。

当整体稳定不满足要求时,必须调整结构方案,减少结构的高宽比。

对一些特殊的工业建筑物,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也应满足整体稳定的要求。

>>结构大震下的稳定

第二阶段设计是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对地震下容易倒塌的结构和有特殊要求的结构,要求其薄弱部位的验算应满足大震不倒的位移限制,并采用相应的专门的抗震构造措施。

对于复杂和超限高层结构宜进行第二阶段的设计。

第二阶段的弹塑性变形分析,宜同时考虑结构的P-Δ效应。

为了保证结构大震下的稳定,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结构类型弹塑性位移角限值[θp]

混凝土框架1/50

混凝土框剪、框筒1/100

混凝土剪力墙、筒中筒1/120

多高层钢结构1/50

>>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高层建筑尤其是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的整体抗倾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计算时假定基础及地基均具有足够的刚度,基底反力呈线性分布;重力荷载合力中心与基底形心基本重合(一般要求偏心距不大于B/60)。如为基岩,地基足够刚,MR/MOV要求可是当放松;如为中软土地基,MR/MOV要求还应适当从严。

地震时,地基稳定状态受到影响,故抗震设计时,尤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以上地区,MR/MOV要求还要求适当从严;抗风时,可计及地下室周边被动土压力作用,但MR/MOV 要求仍应满足规程要求、不宜放松。

当扩大的裙房地下室底板较薄、地下室墙体较少、地下室墙体、顶板开洞削弱较多时,抗倾覆力矩计算的基础底面宽度宜适当减少,或可取塔楼基础的外包宽度计算,以策安全。

PKPM V4软件说明书-平面框架设计软件 PK

目录 目录 第一篇用户手册 (1) 前言 (1) 第一章 PK数据交互输入和计算 (3) 第一节概述 (3) 第二节网格生成与快速建模 (6) 一、门式刚架快速建模 (7) 二、钢桁架快速建模 (11) 三、钢框架快速建模 (12) 四、分隔线段 (12) 第三节截面定义与杆件布置 (12) 一、截面定义 (12) 二、杆件布置 (14) 第四节铰接构件与计算长度 (15) 一、铰接构件 (15) 二、计算长度 (15) 第五节荷载输入 (17) 一、活荷载自动布置 (17) 二、风荷载自动布置 (18) 三、吊车荷载布置 (19) 四、互斥活载 (22) 第六节构件修改 (23) 第七节支座修改 (27) 第八节附加重量与基础布置 (29) 第九节分析与设计参数定义 (29) 一、结构类型参数 (30) 二、总信息参数 (32) 三、地震计算参数 (33) 四、荷载分项及组合系数 (35) 五、活荷载不利布置 (36) I

目录 第十节二维结构计算 (38) 第二章二维分析结果说明 (39) 第一节分析结果的图形输出 (39) 一、配筋包络和钢结构应力图 (40) 二、内力包络图 (42) 三、恒载内力图 (43) 四、活载内力包络图 (43) 五、风载弯矩图 (43) 六、地震作用弯矩图 (43) 七、钢材料梁挠度图 (43) 八、节点位移图 (46) 第二节分析结果的文本输出 (47) 一、计算结果文件PK11.out (47) 二、基础计算文件JCdata.out (58) 三、计算长度信息MemberInfo.out (62) 四、超限信息文件Stscpj.out (64) 第三章 PK施工图设计 (67) 第一节框架绘图 (67) 一、参数修改 (67) 二、修改钢筋 (75) 三、相关计算 (85) 四、施工图 (87) 第二节排架柱绘图 (90) 一、吊装验算 (90) 二、修改牛腿 (90) 三、修改钢筋 (92) 四、施工图 (92) 五、说明 (92) 第三节连续梁绘图 (94) 第四节绘梁、柱施工图 (95) 一、绘梁施工图 (95) II

PKPM(jccad参数设置)

JCCAD参数设置说明 第一版 2006年3月3日

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是基础设计计算的重要依据,可以用人机交互方式或填写数据文件方式输入地质资料有两类,一种是供有桩基础使用的,另一种是供无桩基础(弹性地基筏板)使用。两者的格式相同,不同仅在于有桩基础对每层土要求压缩模量、重度、状态参数、内摩擦角、内聚力五个参数,而无桩基础只要求压缩模量一个参数。 建立*.dz文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每个勘探孔柱状图的土层分布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物理力学参数包括土的重Gv(用于沉降计算)、相应压力状态下的压缩模量Es(用于沉降计算)、摩擦角φ(用于沉降及支护结构计算)、内聚力c(用于支护结构计算)及计算桩基承载力的状态参数(对于各种土有不同的含义)。 (2) 所有孔点在任意坐标系下的位置坐标,在桩基设计时可通过平移与旋转将勘探孔平面坐标转成建筑底层平面的坐标。 (3) 以勘探孔点作为节点顺序编号,将节点连线划分成多个不相重叠的三角形单元,并将三角形单元编号。程序将以这种三角形单元为控制网格,利用形函数插值的方法得到控制网格内部和附近的地质土层分布。 土层参数 压缩模量、重度、摩擦角、粘聚力、状态参数、状态参数含义

桩基础设计应该使用Ez(自重压力~……),天然浅基础应使用 Es0.1-Es0.2。 土层布置 土名称、厚度、极限侧摩、极限桩端、压缩模量、重度、摩擦角、粘聚力、状态参数、状态参数含义,标高及图幅(坐标系:相对坐标系,单位米。标高与结构标高相同) 孔点输入 输入孔位:打开坐标,将孔点的大体形状输入即可 修改参数:按照勘查报告中的相关数据输入即可 网格修改 点柱状图 选中可以进行桩基承载力与沉降验算。 土剖面图 画等高线

剪力墙模板验算

剪力墙模板验算

墙模板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一、工程属性 二、荷载组合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min[0.22γc t0β1β2v1/2,γc H]= min[0.22×24×4×1×1.15×21/2,24×8.03]=min[34.35,192.72]=34.35kN/m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承=0.9max[1.2G4k+1.4Q3k,1.35G4k+1.4×0.7Q3k]=0.9max[1.2×34.35+1.4×2,1.35×34.35+1.4×0.7×2]=0.9max[44.02,48.332]=0.9×48.332=43.499kN/m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正=G4k=34.35 kN/m2 三、面板布置

对拉螺栓横向间距(mm) 450 对拉螺栓竖向间距(mm) 450 模板设计立面图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木模板面板厚度(mm) 15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6000 墙截面宽度可取任意宽度,为便于验算主梁,取b=0.45m,W=bh2/6=450×152/6=16875mm3,I=bh3/12=450×153/12=126562.5mm4

1、强度验算 q=bS承=0.45×43.499=19.575kN/m 面板弯矩图(kN·m) M max=0.124kN·m σ=M max/W=0.124×106/16875=7.341N/mm2≤[f]=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bS正=0.45×34.35=15.458kN/m 面板变形图(mm) ν=0.677mm<[ν]=l/250=225/250=0.900mm 满足要求! 五、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矩形木楞小梁材料规格(mm) 40×90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444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8415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54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243

2010PKPM使用说明书

此资料提供给对PKPM感兴趣的同仁的入门,精通PKPM的仅供参考 PMCAD使用说明 一、人机交互方式输入 本章执行PMCAD的主菜单A、人机交互方式输入各层平面数据 1. 特点 本程序采用屏幕交互式进行数据输入,具有直观、易学,不易出错和修改方便等特点。PMCAD 系统的数据主要有两类:其一是几何数据,对于斜交平面或不规则平面,描述几何数据是十分繁重的工作,为此本程序提供了一套可以精确定位的做图工具和多种直观便捷的布置方法;其二是数字信息,本程序大量采用提供常用参考值隐含列表方式,允许用户进行选择、修改,使数值输入的效率大大提高。对于各种信息的输入结果可以随意修改、增删,并立即以图形方式显现出来。使用户不必填写一个字符的数据文件,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十分友好的界面。 由于该程序采用本专题自行开发的图形支持系统,具有下拉菜单、弹出菜单等目前最流行的界面风格,图形快捷清晰、色彩鲜明悦目、中文提示一目了然、支持各类显示屏。 2. 如何开始交互输入数据 在运行程序之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1) 熟知各功能键的定义 (2) 为交互输入程序准备配置文件。配置文件各为WORK.CFG,在PM程序所在子目录中可以找到该文件的样本,用户需将其拷入用户当前的工作目录中,并根据工程的规模修改其中的“Width”值和“Height”值,它们的含意是屏幕显示区域所代表的工程的实际距离。其它项目一般不必修改。 (3) 从PMCAD主菜单进入交互式数据输入程序,程序将显示出下列菜单: 对于新建文件,用户应依次执行各菜单项;对于旧文件,用户可根据需要直接进入某项菜单。完成后切勿忘记保存文件,否则输入的数据将部分或全部放弃。 (4) 程序所输的尺寸单位全部为毫米(mm)。 3. 各结构标准层的描述过程 本程序对于建筑物的描述是通过建立其定位轴线,相互交织形成网格和节点,再在网格和节点上布置构件形成标准层的平面布局,各标准层配以不同的层高、荷载形成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布局,完成建筑结构的整体描述。具体步骤正如进入程序时所出现的菜单次序一样: 第1步:“轴线输入” 是利用作图工具绘制建筑物整体的平面定位轴线。这些轴线可以是与墙、梁等长的线段,也可以是一整条建筑轴线。 可为各标准层定义不同的轴线,即各层可有不同的轴线网格,拷贝某一标准层后,其轴线和构件布置同时被拷贝,用户可对某层轴线单独修改。 第2步:“网点生成” 是程序自动将绘制的定位轴线分割为网格和节点。凡是轴线相交处都会产生一个节点,轴线线段的起止点也做为节点。这里用户可对程序自动分割所产生的网格和节点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审核和测试。网格确定后即可以给轴线命名。 第3步:“构件定义” 是用于定义全楼所用到的全部柱、梁、墙、墙上洞口及斜杆支撑的截面尺寸,以备下一步骤使用。 第4步:“楼层定义” 是依照从下至上的次序进行各个结构标准层平面布置。凡是结构布置相同的相邻楼层都应视为同一标准层,只需输入一次。由于定位轴线和网点业已形成,布置构件时只需简单地指出

PKPM 设计参数

楼层组装—设计参数 a.总信息 1.结构体系(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剪力墙,断肢剪力墙,复杂高层,砌体,底框)。 2.结构主材(钢筋混凝土,砌体,钢和混凝土)。 3.结构重要性系数(《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7.1 ,混凝土规范3.2.3)。4.底框层数,地下室层数按实际选用。 5.梁柱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3.4.1及表9.2.1)。6.与基础相连的最大楼层号,按实际情况,如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取1。 7.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一般取(0.85—0.9)《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2.3条文中有说明。 b.材料信息 1.混凝土容重取 26-27,全剪力墙取27,取25时需输入粉刷层荷载。 2.钢材容重取 78。 3.梁柱主筋类别,按设计需要选取。优先采用三级钢,可以节约钢材。 SATWE设计参数 a.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通常采用默认值。(逆时针方向为正,当需进行多方向侧向力核算时,可改变次参数) 2.混凝土容重取 26-27,钢材容重取 78。 3.裙房层数,转换层所在层号,地下室层数,均按实际取用。(如果有转换层必须指定其层号)。 4.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这是在墙元细分时需要的一个参数,对于尺寸较大的剪力墙,在作墙元细分形成一定的小壳元时,为确保分析精度,要求小壳元的边长不得大于给定限值Dmax,程序限定1.0≤Dmax≤5.0 ,隐含值为Dmax=2.0 , Dmax对分析精度略有影响,但不敏感,对于一般工程,可取Dmax=2.0 ,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 Dmax可取略小些, 例如Dmax=1.5或1.0 。 5.对所有楼板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在计算结构位移比时选用此项,除了位移比计算,其他的结构分析、设计不应选择此项)。 6.墙元侧向节点信息:这是墙元刚度矩阵凝聚计算的一个控制参数,若选“出口”,则只把墙元因细分而在其内部增加的节点凝聚掉,四边上的节点均作为出口节点,墙元的边形协调性好,分析结果符合剪力墙的实际,但计算量大。若选“内部”则只把墙元上、下边的节点作为出口节点,墙元的其他节点均作为内部节点被凝聚掉,这时,带动口的墙元两侧边中部的节点为变形不协调点。这是对剪力墙的一种简化模拟,其精度略逊于前者,但效率高,实用性好。在为配筋而进行的工程计算中,对于多层,由于剪力墙较少,应选择“出口”,对于高层,由于剪力墙较多,工程规模较大,可选“内部”。 7.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有填充墙钢结构,无填充墙钢结构,砌体结构),根据结构材料的不同进行选择。 8.结构体系(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剪力墙,断肢剪力墙,复杂高层,板柱剪力墙),根据结构体系的不同进行选择。 9.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不计算恒活荷载(不计算竖向力),一次性加载(按一次加载方式计算竖向力),模拟施工加载1,模拟施工加载2]。 “模拟施工加载1”方式较好地模拟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逐层加载,逐层找平

墙体稳定性验算

墙体稳定计算 在此偏于安全的选取底部加强层上一步存在大开洞楼层进行墙体稳定性验算,具体过程如下: 1.1 基本资料 1.1.1 工程名称:工程一 1.1.2 墙肢的支承条件:T形剪力墙的翼缘墙肢(三边支承)层高 h =5600mm 剪力墙截面高度 bf = 600mm 剪力墙截面厚度 t = 200mm 1.1.3 按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剪力墙部位:其他部位 1.1.4 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c = 19.11N/mm 混凝土弹性模量 Ec = 32600N/mm 1.1.5 墙顶轴压比 N/(fcA)= 0.54 等效竖向均布荷载设计值 q = 0.54*19.11*200 = 2063.7kN/m 1.2 剪力墙截面最小厚度 根据高规第 7.2.2 条第 2 款,按三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截面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 1/25,且不应小于 160mm。 tmin = Max{224, 20, 160} = 224mm,取 tmin = 230mm 剪力墙截面厚度 t <剪力墙截面最小厚度 tmin,应进行墙体稳定计算。 1.3 墙体稳定计算 1.3.1 T形剪力墙的翼缘墙肢(三边支承)的计算长度系数ββ= 1 / [1 + (h / 3 / bf) ^ 2] = 1/[1+(5600/3/600)^2] = 0.09 < 0.25, 取β= 0.25 1.3.2 剪力墙墙肢计算长度 Lo Lo =β * h = 0.25*5600 = 1400mm 1.3.3 剪力墙墙肢应满足下式的稳定要求:

q ≤ Ec * t ^ 3 / (10 * Lo ^ 2) (高规式 D.0.1) Ec * t ^ 3 / (10 * Lo ^ 2) = 32600*200^3/(10*1400^2) = 13306.1kN/m ≥ q = 2063.7kN/m,满足要求。

PKPM计算参数

PKPM计算参数 一、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 一般情况下取0度,平面复杂(如L型、三角型)或抗侧力结构非正交时,理应分别按各抗侧力构件方向角算一次,但实际上按0、45度各算一次即可;当程序给出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时,可按该方向角输入计算,配筋取三者的大值。 根据抗震规范5.1.1-2规定,当结构存在相交角大于15度的抗侧力构件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当计算出来的角度大于15度时,应返填入此项。 2.砼容重:25 结构类型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 重度 25 2 6 27 3.钢材容重:一般取78,如果考虑饰面设计者可以适量增加。 4.裙房层数:

高规第4.8.6条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因此该层数必须给定。 层数是计算层数,等同于裙房屋面层层号。 5.转换层所在层号: 该指定只为程序决定底部加强部位及转换层上下刚度比的计算和内力调整提供信息,同时,当转换层号大于等于三层时,程序自动对落地剪力墙、框支柱抗震等级增加一级,对转换层梁、柱及该层的弹性板定义仍要人工指定。(层号为计算层号) 6.地下室层数: 程序据此信息决定底部加强区范围和内力调整。 当地下室局部层数不同时,以主楼地下室层数输入。 地下室一般与上部共同作用分析; 地下室刚度大于上部层刚度的2倍,可不采用共同分析; 地下室与上部共同分析时,程序中相对刚度一般为3,模拟约束作用。当相对刚度为0,地下室考虑水平地震作用,不考虑风作用。当相对刚度为负值,地下室完全嵌固。 7.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 可取1~5之间的数值,一般取2就可满足计算要求,框支剪力墙可取1或1.5。 8.墙元侧向节点信息: 内部节点:一般选择内部节点,当有转换层时,需提高计算精度是时,可以选取外部节点。对于多层结构,应选此项。 外部节点:按外部节点处理时,耗机时和内存资源较多。对于高层结构,可选此项。 9.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一次性加载计算:主要用于多层结构,而且多层结构最好采用这种加载计算法。因为施工的层层找平对多层结构的竖向变位影响很小,所以不要采用模拟施工方法计算。 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就是按一般的模拟施工方法加载,对高层结构,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计算。但是对于“框剪结构”,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在导给基础的内力中剪力墙下的内力特别大,使得其下面的基础难于设计。于是就有了下一种竖向荷载加载法。 模拟施工方法2加载:这是在“模拟施工方法1”的基础上将竖向构件(柱、墙)的刚度增大10倍的情况下再进行结构的内力计算,也就是再按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的情况下进行计算。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传给基础的力比较

砌体结构自承重墙的稳定性设计

砌体结构自承重墙稳定性设计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很多地区建筑水平不发达,砌体结构仍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砌体结构设计成熟且较容易满足规范设计要求,但一些较小 的问题却容易引起结构设计师的忽视,比如自承重墙的稳定性计算。本文结合现行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对自承重墙的稳定性计算进行深入剖析,并阐述其合理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砌体自承重墙稳定性高厚比 砌体结构自承重墙稳定性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6.1节有明确的计算要求,但是因为规范表达的简单凝练,设计者经常在不经意间,错误的引用了规范公式,将不满足规范要求的自承重墙稳定情况,误认为已经满足了规范要求。 自承重墙稳定性影响因素包含计算高度、墙体厚度等,提高稳定性措施包含增设构造柱、壁柱、圈梁等。从满足规范的要求来看,高厚比限值属于结构专业范畴,从调整高厚比的措施来看,采用壁柱、圈梁等,对建筑专业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本文从规范条文入手,介绍砌体墙稳定性设计的方法,并深入探讨解决方案。 1.自承重墙不考虑构造柱、壁柱及圈梁作用时情况 1.1自承重墙计算高度H 的确定 规范第5.1.3条指出,构件需根据相应部位采用相应的构件高度H,进而根 据表5.1.3的房屋类别和构件支撑条件来确定计算高度H 的取值。自承重墙计 算高度H 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基本规则: 1.1.1自承重墙砌至楼盖或屋顶:H = H 式中,H —自承重墙的构件高度。 1.1.2自承重墙上端为自由端:H = 2H 1.1.3自承重墙两侧有横向支撑,且自承重墙上端为非自由端时,设自承重墙两侧的横向支撑间距为S ,当S>2H时,认为横向支撑无作用,仍按上述1.1.1 规则确定计算高度H = H ;当S≤H时,可以认为是横向支撑起控制作用,规定 H 0 = 0.6S ;当2H≥S>H时,高度方向与横向支撑共同起作用,规定H = 0.4S+0.2H 。

结构设计PKPM柱配筋详解

轴压比 2、 后浇带 1. 后浇带混凝土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2. 贯通钢筋的后浇带宽度大于等于 800, L1为搭接长度。 3、局部神将版升高或降低的高度>300时,设计应补充绘制截面配筋图,局部升降板 配置双向贯通纵筋。 4、 柱编号:①柱高相同。②分段截面和配筋尺寸对应相同。 5、 配梁上部纵筋时,不同大直径钢筋不超过两级! 6、 剪力墙截面注写:①注写截面尺寸及大样,配筋。 ② 注明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 Lc ③ 墙身注写:墙身编号、墙厚尺寸、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拉筋 ④ 墙梁注写:编号、截面尺寸b ,h 、箍筋、梁上部纵筋、下部纵筋、顶面高差(高, 低于顶面 标咼时注写) 7、剪力墙洞口在原位的标注:洞口编号、洞口几何尺寸、洞口中心相对标高、洞口 每边补强钢筋。 JD 矩形洞 YD 圆形洞 几何尺寸:b * h 宽x 高 矩形洞 D 直径 圆形洞 &洞口补强钢筋:①洞口宽、高均不大于 800时,注写具体数值。 例:JD 2 ; 400x300 ; +3.100 ; 3 ? 14 矩形洞口 2,宽x 高400x300,洞口中心距楼面标高为+3.100 米,补强筋为3? 14。 ② 大于800时,在洞口的上、下方设置补强暗梁,并注写上、下 暗梁的纵筋与箍筋具体数值,补强暗梁梁高为 400。 例:JD 5 ; 1800x2100; +1.800 ; 6? 20 ? 8@150 矩形洞口 5,宽x 高1800x2100,洞口中心距楼面标高为1.800 米,补 强暗梁的纵筋6? 20,箍筋? 8@150(当为圆洞时有环向加强筋,注写在箍筋之后) 9、剪力墙:①列表注法、截面注法(大样) ② 可单独绘制也可同柱,墙一同绘制。 ③ 标高、楼面结构层、结构层号 ④ 偏心尺寸 ⑤ 剪力墙可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剪力墙梁三部分 ⑥ 可分别列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剪力墙梁表。 ⑦ 编号分类:墙柱,墙身,墙梁三类构件。 10、 墙柱:①约束边缘构件YBZ ——> 约束边缘暗柱,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翼墙, 约束边缘1、柱大样配筋 一根角筋面积 边配筋面积(包括角筋) 加密抗剪箍筋面积-非加密抗剪箍筋配筋面积 柱节点域 (包括角筋)

PKPM使用说明书与入门手册

PKPM使用说明书 PMCAD使用说明 一、人机交互方式输入 本章执行PMCAD的主菜单A、人机交互方式输入各层平面数据 1. 特点 本程序采用屏幕交互式进行数据输入,具有直观、易学,不易出错和修改方便等特点。PMCAD系统的数据主要有两类:其一是几何数据,对于斜交平面或不规则平面,描述几何数据是十分繁重的工作,为此本程序提供了一套可以精确定位的做图工具和多种直观便捷的布置方法;其二是数字信息,本程序大量采用提供常用参考值隐含列表方式,允许用户进行选择、修改,使数值输入的效率大大提高。对于各种信息的输入结果可以随意修改、增删,并立即以图形方式显现出来。使用户不必填写一个字符的数据文件,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十分友好的界面。 由于该程序采用本专题自行开发的图形支持系统,具有下拉菜单、弹出菜单等目前最流行的界面风格,图形快捷清晰、色彩鲜明悦目、中文提示一目了然、支持各类显示屏。 2. 如何开始交互输入数据 在运行程序之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1) 熟知各功能键的定义 (2) 为交互输入程序准备配置文件。配置文件各为,在PM程序所在子目录中可以找到该文 件的样本,用户需将其拷入用户当前的工作目录中,并根据工程的规模修改其中的“Width”值和“Height”值,它们的含意是屏幕显示区域所代表的工程的实际距离。 其它项目一般不必修改。 (3) 从PMCAD主菜单进入交互式数据输入程序,程序将显示出下列菜单: 对于新建文件,用户应依次执行各菜单项;对于旧文件,用户可根据需要直接进入某项菜单。完成后切勿忘记保存文件,否则输入的数据将部分或全部放弃。 (4) 程序所输的尺寸单位全部为毫米(mm)。 3. 各结构标准层的描述过程 本程序对于建筑物的描述是通过建立其定位轴线,相互交织形成网格和节点,再在网格和节点上布置构件形成标准层的平面布局,各标准层配以不同的层高、荷载形成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布局,完成建筑结构的整体描述。具体步骤正如进入程序时所出现的菜单次序一样:第1步:“轴线输入” 是利用作图工具绘制建筑物整体的平面定位轴线。这些轴线可以是与墙、梁等长的线段,也可以是一整条建筑轴线。 可为各标准层定义不同的轴线,即各层可有不同的轴线网格,拷贝某一标准层后,其轴线和构件布置同时被拷贝,用户可对某层轴线单独修改。

PKPM-SATWE参数信息设置

SATWE 计算参数选择 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0 初始值为0,satwe可以自动计算出这个最不利方向角,并在wzq.out中输出。如果这个角大于15度,可根据把这个角度作为地震作用的方向角重新进行计算,以体现最不利地震作用的影响。 地震沿着不同的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应的大小一般也不同。结构地震反应是地震作用方向角的函数(逆时针为正)。 2混凝土容重:26kN/m2 在自重荷载有利的情况下,要取25kN/m2 3钢材容重:78 kN/m2 4裙房层数:按实际情况。 高规及抗规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因此该数必须给定。 5转换层所在层号:按实际情况。 抗规3.4.3规定;高规10.2.6规定 6地下室层数:按实际情况。 7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1 程序限定1.0-5.0之间,隐含值为2.0,该值对分析精度略有影响,但不敏感,对于一般工程,可取隐含值,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可取的略小一些,取1.5或1.0。 8对所有楼板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位移计算(周期计算)必须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得到,而构件设计(配筋)应采用弹性楼板计算。9后面三个基本按默认

10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 剪力墙结构与框剪结构细分要看规定水平力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抗规)是否大于50% 11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一般选择“模拟施工方法3” 当计算框架-剪力墙等柱墙混用的结构的基础时选择“模拟施工方法2”。如有竖吊构件(如吊柱),必须选择“一次性加载。 5.1.9、高层建筑进行重力荷载作用效应分析时,柱、墙轴向变形宜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施工过程的模拟可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简化方法。 “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就是按一般的模拟施工方法,对于高层结构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计算。但这是在"基础嵌固约束"假定前提下的计算结果,未能考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对结构构件内力的影响。若结构地基无不均匀沉降,上述分析结果更能较准确地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但若结构地基有不均匀沉降,上述分析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尤其对于框剪结构,外围框架柱受力偏小,而剪力墙核心筒受力偏大,并给基础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 “模拟施工方法2”加载:在模拟施工方法1的基础上将竖向构件(墙、柱)的侧向刚度增大10倍的情况下,再进行结构计算,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传给基础的力比较均匀合理,可以避免墙的轴力远远大于柱的轴力的不合理的情况,由于竖向刚度放大,使水平梁的两端的竖向位移差减少,从而使其剪力减少,这样就削弱了楼面荷载因刚度不均而导致的内力重分配,所以这种方法更接近于手算。 12风荷载计算信息:选择“计算风荷载”。 13地震作用计算信息:一般选择“计算水平地震力”。 当满足下面规定时,选择“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力”。多层建筑: 《抗规》5.1.1.4、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高层建筑: (强规)3.3.2、高层建筑结构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地震作用:…… 3、8度、9度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4、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PKPM结果输出文件全资料说明书

结构设计信息输出文件(WMASS ·OUT) 运行第二项菜单“结构整体分析”项时,首先计算各层的楼层质量和质心座标等有关信息,并将其存放在WMASS ·OUT 文件中,在整个结构整体分析计算中,各步所需要的时间亦写在该文件的最后,以便设计人员核对分析。 WMASS ·OUT 文件包括六部分容,其输出格式如下: 第一部分为结构总信息 这部分是用户在“参数定义”中设定的一些参数,把这些参数放在这个文件中输出,目的是为了便于用户存档。 第二部分为各层质量质心信息,其格式如下: Floor Tower X-Center Y-Center Dead-Mass Live-Mass Mass Moment 其中: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 ??--center y center x —— 楼层质心座标(m) Dead-Mass —— 该楼层恒载产生的质量,其中包括结构自重和外加恒载(单位t) Live-Mass —— 该楼层活荷载产生的质量(已乘过活荷质量折减系数,单位t) Mass-Moment —— 该楼层的质量矩(t*m 2) 接后输出 Total Mass of Dead Load Wd —— 恒载产生的质量 Total Mass of Live Load Wl —— 活荷产生的质量 Total Mass of the Structure Wt —— 结构的总质量 第三部分为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等信息,输出格式如下: Floor Tower Beams Columns Walls Height Total-Height 其中: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Beams (Icb ) —— 该层该塔的梁数,括号的数字为梁砼标号 Columns (Icc )—— 该层该塔的柱数,括号的数字为柱砼标号 Walls (Icw ) —— 该层该塔墙元数,括号的数字为墙砼标号 Height —— 该层该塔的层高(单位m), Total-Height —— 到该层为止的累计高度。 第四部分为风荷载信息 Floor Tower Wind-X Shear-X Moment-X Wind-Y Shear-Y Moment-Y 其中: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2010版PKPM计算参数选用

2010版SATWE计算参数选用 (内部参考资料) 一、2010版计算参数的选用(PKPM及SATWE): 1、总信息:A、“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该参数为地震力、 风荷载作用方向与整体坐标的夹角。此参数一般情况下不需 要修改,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不仅改变地震作用的方向而 且同时改变风荷载作用的方向,如果平面是十字形、L形等 不规则平面建议输入水平力夹角,对比计算结果取最不利 者,其它情况可以将周期计算结果中输出的“地震作用最大 的方向角”填到“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 度”。B、PM里的“混凝土容重”一般考虑取25kN/m3,主 要是现浇板重自动计算,进行现浇板配筋采用,而SATWE 里的“混凝土容重”一般考虑取26.5kN/m3,主要是用来计 算结构中的梁、柱、墙等构件自重荷载,考虑抹灰荷载用的 (现在版本软件PM与SATWE的“混凝土容重”是联动)。C、 “裙房层数”“转换层所在层号”均包含地下室层数。“裙房 层数”仅用作底部加强区高度的判断。通过“转换层所在层 号”和“结构体系”两项参数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带转换层结 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需要同时填上述两项,否则程序不 执行高规的针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嵌固端所在 层号”注意嵌固端和嵌固端所在层号的区别,举例说明假如 嵌固端为地下室顶板,则嵌固端所在层号为地上一层。理论

上讲嵌固端以下不参与计算(徐培福)。D、“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一般控制在1米以内,软件隐含值即为1米,设计上部结构时不允许采用2米,2米只能用在计算位移等参数时采用,配筋及内力只能用1米,尽量细分网格。很长剪力墙无法计算,剪力墙开洞不能盲目,开洞不能留小墙垛,因为墙需剖分,太短墙无法剖分。墙长与厚度之比大于4时,按照墙输入。跨高比大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输入,不用开洞处理。关于网格剖分对斜板影响,板必须角点共面,如果不共面无法计算,不共面的斜板程序自动去掉,对梁配筋影响较大,注意观察结构轴侧简图,可以加虚梁解决多点不共面问题。“墙元侧向节点信息”程序强制为“出口”节点,内部节点计算结果是结构柔,其与实际不符,“出口”计算结果准确。E、“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和“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仅用于位移比和周期比计算,在计算内力和配筋时不选择;SATWE对地下室楼层总是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SATWE在进行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位于楼面标高处(上下200mm范围内)的所有节点强制从属于同一刚性板;对于跃层柱要用降低标高处理。“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主要用于板-柱剪力墙体系(弹性板3、6),板-柱剪力墙体系必须勾选;虚梁截面为100x100,虚梁主要是为导荷用的,刚性梁不要定义为100x10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墙体稳定验算

174 附录D 墙体稳定验算 D.0.1 剪力墙墙肢应满足下式的稳定要求: 3c 20 10E t q l ≤ (D.0.1) 式中:q ——作用于墙顶组合的等效竖向均布荷载设计值; E c ——剪力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t ——剪力墙墙肢截面厚度; l 0——剪力墙墙肢计算长度,应按本附录第D.0.2条确定。 D.0.2 剪力墙墙肢计算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l 0=βh (D.0.2) 式中:β——墙肢计算长度系数,应按本附录第D.0.3条确定; h ——墙肢所在楼层的层高。 D.0.3 墙肢计算长度系数β应根据墙肢的支承条件按下列规定计算: 1 单片独立墙肢按两边支承板计算,取β等于1.0。 2 T 形、L 形、槽形和工字形剪力墙的翼缘(图D )采用三边支承板按式(D.0.3-1)计算;当β计算值小于0.25时,取0.25。 β (D.0.3-1) 式中:b f ——T 形、L 形、槽形和工字形剪力墙的单侧翼缘截面高度,取图D 中各b fi 的较大值或最大值。 3 T 形剪力墙的腹板(图D )也按三边支承板计算,但应将公式(D.0.3-1)中的b f 代以b w 。 4 槽形和工字形剪力墙的腹板(图D ),采用四边支承板按式(D.0.3-2)计算;当β计算值小于0.2时,取0.2 D.0.3-2) 式中:b w

175 D.0.4 当T 形、L 形、槽形和工字形剪力墙的翼缘截面高度小于截面厚度的2倍和800mm ,或当T 形、L 形剪力墙的腹板截面高度与翼缘截面厚度之和小于腹板截面厚度的2倍和800mm 时,尚宜按下式验算剪力墙的整体稳定: c 2 1.2E I N h ≤ (D.0.4) 式中:N ——作用于墙顶组合的竖向荷载设计值; I ——剪力墙整体截面的惯性矩,取两个方向的较小值。

pkpm七个重要参数

一、轴压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高规 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轴压比不满足要求,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轴压比过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相应墙、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二、剪重比:主要为限制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周期较长的结构的安全,见抗规 5.2.5,高规3.3.13及相应的条文说明。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水平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 1)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 2)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 3)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三、刚度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高规4.4.2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则按高规5.1.14予以加强。 刚度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如果某楼层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SATWE自动将该楼层定义为薄弱层,并按高规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以下方法调整: 1)适当降低本层层高,或适当提高上部相关楼层的层高。 2)适当加强本层墙、柱和梁的刚度,或适当削弱上部相关楼层墙、柱和梁的刚度。 四、位移比:主要为限制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见抗规3.4.2,高规 4.3.5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位移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平面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形心的偏心距;调整方法如下: 1)由于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最大位移比往往出现在结构的四角部位;因此应注意调整结构外围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同时在设计中,应在构造措施上

最新版pkpm结构计算软件使用说明书汇总

2005版P K P M结构计算软件使用说明书

PKPM使用说明书 PMCAD使用说明 一、人机交互方式输入 本章执行PMCAD的主菜单A、人机交互方式输入各层平面数据 1. 特点 本程序采用屏幕交互式进行数据输入,具有直观、易学,不易出错和修改方便等特点。PMCAD系统的数据主要有两类:其一是几何数据,对于斜交平面或不规则平面,描述几何数据是十分繁重的工作,为此本程序提供了一套可以精确定位的做图工具和多种直观便捷的布置方法;其二是数字信息,本程序大量采用提供常用参考值隐含列表方式,允许用户进行选择、修改,使数值输入的效率大大提高。对于各种信息的输入结果可以随意修改、增删,并立即以图形方式显现出来。使用户不必填写一个字符的数据文件,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十分友好的界面。 由于该程序采用本专题自行开发的图形支持系统,具有下拉菜单、弹出菜单等目前最流行的界面风格,图形快捷清晰、色彩鲜明悦目、中文提示一目了然、支持各类显示屏。 2. 如何开始交互输入数据 在运行程序之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1) 熟知各功能键的定义 (2) 为交互输入程序准备配置文件。配置文件各为WORK.CFG,在PM程序所 在子目录中可以找到该文件的样本,用户需将其拷入用户当前的工作目录中,并根据工程的规模修改其中的“Width”值和“Height”值,它们的含意是屏幕显示区域所代表的工程的实际距离。其它项目一般不必修改。 (3) 从PMCAD主菜单进入交互式数据输入程序,程序将显示出下列菜单: 对于新建文件,用户应依次执行各菜单项;对于旧文件,用户可根据需要直接进入某项菜单。完成后切勿忘记保存文件,否则输入的数据将部分或全部放弃。 (4) 程序所输的尺寸单位全部为毫米(mm)。 3. 各结构标准层的描述过程 本程序对于建筑物的描述是通过建立其定位轴线,相互交织形成网格和节点,再在网格和节点上布置构件形成标准层的平面布局,各标准层配以不同的层高、荷载形成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布局,完成建筑结构的整体描述。具体步骤正如进入程序时所出现的菜单次序一样: 第1步:“轴线输入” 是利用作图工具绘制建筑物整体的平面定位轴线。这些轴线可以是与墙、梁等长的线段,也可以是一整条建筑轴线。

PKPM参数设置

PMCAD中设计参数 1、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高规5.6.1】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1.0,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取1.1。 2、框架梁端负弯矩条幅系数,【高规5.2.3】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7~0.8,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一般取为0.85),且调幅后的跨中弯矩不应小于按简支计算的跨中弯矩的1/2。 3、梁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规8.2.1】中有详细规定(新规范保护层厚度指以最外层钢筋的外边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4、框架的抗震等级,【抗规6.1.2】中有详细规定(表6.1.2中确定的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甲乙类建筑应提高一度查表6.1.2确定其抗震等级,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丁类建筑允许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措施,但已为6度时不应再降低) 5、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抗规3.3.2】建筑场地为1类时,对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1类场地时,丁类建筑抗震构造措施也可降低一度同丙类;2类场地时,甲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丁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3、4类场地时,甲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两个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7度半和8度半分别按8度9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丁类建筑7度和8度分别按6度7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6、计算振型个数,【高规5.1.13】计算振型数应使各振型参与质量之和不小于总质量的90%(振型数应为3的倍数,与结构的自由度有关,所选振型数不应大于结构的自由度,当结构按侧刚模型分析时,每层的刚性楼板有三个自由度,总自由度为3n,当按总刚模型分析时,每个节点有两个自由度,总自由度为2mn)。 7、周期折减系数,【高规4.3.17】当非承重墙体为砌体墙时,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可按下列规定取值:框架结构可取0.6~0.7;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框架-核心筒结构可取0.8~0.9;剪力墙结构可取0.8~1.0(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如框架结构的填充墙较少时,折减系数可取的大一些如0.85). 文本文件输出 1、平均重度,建筑的总质量除以总面积,框架12~13,框剪14~15,剪力墙15左右。 2、质量比,【高规3.5.6】楼层质量沿高度宜均匀分布,楼层质量不宜大于相邻下部楼层质量的1.5倍。 3、刚度比,【高规3.5.2】对框架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0.7,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0.8,规范中有详细的计算方法,框架与框剪的计算方法不同,Ratx1和Raty1的值不能小于1,若小于则是薄弱层,【高规3.5.8】侧向刚度变化、承载力变化、竖向抗侧力连续性不规则的,其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乘以1.25的增大系数,【抗规3.4.4】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按【高规】,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也可以按【抗规】。 4、刚重比,【高规5.4】中有详细的计算方法和规定。 5、承载力之比,【抗规4.4.3】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模型结构设计说明书

土建学院第三届结构模型大赛 参赛模型简介 土木工程与城市建设学院 2012

一、桥型选择依据 根据竞赛规则要求,我们从模型制作的材料抗压特性,单向简谐动载加载形式和静力加载大小要求等方面出发,结合节省材料,经济美观,承载力强等特点,采用比赛提供的木条和木板,铁丝与铁钉设计制作了空间桁架结构模型。 模型主要承受竖直荷载,竖直荷载较容易满足,但是对水平动载对结构的刚度要求较高,同时要求结构有较强的抗剪能力,因此选择梯形为主体结构框架,以三角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作支撑,这样受力均匀简单,仅受轴力,便于木材与铁丝性能的发挥。 二、桥梁承载力计算 根据本次比赛的加载规则,加载荷载为结构顶部竖向静力荷载,考虑到结构尺寸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需对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疠 ,b为宽度,h为高,当h 越高时,结构抗弯矩就越大。 所以可得1、9两水平杆主要是抗弯矩,2、3、5、7、8杆主要是受压,4、6铁丝主要是受拉。 三、桥梁模型制作过程 对模型结构的受力分析、最后确定结构上平面为边长640mm、底面边长为1280mm、竖直杆高度为320mm,内部采用空间相似三角形桁架结构加强稳定性。

通过对设计分析、用PKPM软件模拟出结构受力变形位移图 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进行多次试验后得出来最终的结构,它凝聚了我们所有的试验所得的经验。 四、桥梁细节处理 节点设计 :主体框架结构相交的节点由于杆的倾斜在加动载和静载时会引起较大

的剪力,在连接时用铁钉锚固, 内部斜梁主要受拉,在相交时采用铁丝连结,增大节点强度和刚度。 节点详图: 五、模型制作心得体会 这次模型结构设计大赛让我知道了学习任何知识,仅理论上去求知,而不去实践、探索是不够的,所以这次模型设计不仅是检验我们专业知识水平很好的机会,也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在模型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对所学的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等知识有了很深一步认识,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这样一个看试简单的东西绝对不是一个人能设计并制作出来的,我真切的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多一个人就多一个思路,我们应该向身边每一个人虚心学习,这次模型设计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善益良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