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具有全球导航定位能力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英文全称为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n,简称为GNSS。目前已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正在发展研究的有欧盟的GALILEO 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广域增强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众多卫星导航系统之一,GPS是英文Navigation Satellite Tin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n 的字头缩写词NAVSTAR/GPS 的简称。它的含义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定位系统。GPS具

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因此,GPS技术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海洋测量、城市测量等测绘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物探测量工作中广泛普及及应用。对于物理点的放样已经不再仅仅是采用测角和量距,而是借助GPS导航卫星信号来确定地面点的准确位置。

1973年12月,美国国防部在总结了NNSS系统的优劣之后,批准美国海陆空三军联合研制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一一NAVSTAR GPS,即为目前的“授时与测距导航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通常称之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为GPS系统。GPS系统的全部投资为300亿美元。自1974年以来,系统的建立经历了方案论证、系统研制和生产实验等三个阶段,是继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计划之后的又一个庞大的空间计划。1978年2月22日,第一颗GPS实验卫星发射成功。1989年2月14日,第一颗GPS工作卫星发射成功,宣告GPS系统进入了营运阶段。1994年3月28 日完成第24颗工作卫星的发射工作。GPS共发射了24颗卫星(其中,21颗为工

作卫星,3颗为备用卫星,目前的卫星数已经超过32颗),均匀地分布在6个相

对于赤道倾角为55°的近似圆形轨道上,卫星距离地球表面的平均高度为20?200Km,运行速度为3 800m/ s,运行周期11时58分钟,见图6-1所示。每颗卫

星可覆盖全球约38%的面积。卫星的分布可保证在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刻,

同时能观测到4颗卫星。

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

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

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

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

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纪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

图6-1 GPS卫星工作星座

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的

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PR):当GPS卫星正

常工作

时,会不断地用1和0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称伪码)发射导航电文。GPS

系统使用的伪码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民用的C/A码和军用的P(Y)码。C/A

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一毫秒,码间距1微秒,相当于300m; P码频率

10.23MHz,重复周期266.4天,码间距0.1微秒,相当于30m。而Y码是在P码的基

础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工作状况、时钟改正、电离层

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从卫星信号中解调制出来,以50b/s 调制在载频

上发射的。导航电文每个主帧中包含5个子帧每帧长6so前三帧各10

个字码;每三十秒重复一次,每小时更新一次。后两帧共15000b导航电文中的

内容主要有遥测码、转换码、第1、2、3数据块,其中最重要的则为星历数据。当用

户接受到导航电文时,提取出卫星时间并将其与自己的时钟做对比便可得知

卫星与用户的距离,再利用导航电文中的卫星星历数据推算出卫星发射电文时所

处位置,用户在WGS-84大地坐标系中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便可得知。

在GPS设计之初,美国国防部的主要目的是使GPS系统能够为海陆空三军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暴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但随着GPS 系统的开发应用,被广泛地应用于飞机、船舶和各种载运工具的导航、高精度的大地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地壳形变测量、地球物理测量、航天发射和卫星回收等技术领域。

其应用领域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由于GPS系统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现今建立大地及工

程控制网基本上是采取GPS定位技术,取代了常规手段。国家A级和B级GPS 大地控制网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建成并交付使用,A级网,30个点组成,其水平方向的重复精度达2X10—8,,垂直方向不低于7X 10- & B级网由800个点组成,其精度也分别好于4X 10—7和8X 10—7。国家A、B级网以其特有的高精度把我国传统大地网进行了全面改善和加强, 从而克服了传统大地网的精度不均匀,系统误差较大等传统测量手段不可避免缺点,这一高精度三维空间大地坐标系的建成将为我国21 世纪前10 年的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测绘保障。据报道在三峡二期工程施工中采用GPS 定位技术建立施工控制网,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以满足其相应的精度要求;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从勘测到施工均采用了GPS定位技术,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在测绘领域充分利用这一新技术,国家测绘局专门颁布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在地籍和房产测绘中的应用:

地籍及房地产测量是精确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位置,同时测绘大比例尺地籍平面图和房产图并量算土地和房屋面积,供土地和房产管理部门使用。常规方法通常是先布设或加密控制点,然后依据这些点,测定地物点和地形点在图上的位置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符号绘制成平面图。而利用GPS 定位技术,特别是采用RTK 技术替代常规方法测绘地籍及房产成为可能。由于它不需要逐级布网加密,在测区只需少量的控制点即可。因此,它具有速度快,精度高且分布均匀等特点。

3、在工程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我国正处在全面基础建设中,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大型、特大型工程不断涌现,为了这些工程的正常、安全地运行,必须对它进行变形监测和安全预报,工程变形监测通常要达到毫米或亚毫米级的精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做了这方面的试验,试验结果证明GPS 定位技术用于各种工程变形监测是可行的。隔河岩水电站大坝外观变形GPS 自动化监测系统,整个系统全自动,应用广播星历1~2 小时GPS观测资料解算的监测点位,水平精度优于1.5mm,垂直精度优于1.5mm, 6小时的GPS观测资料解算,水平精度、垂直精度均优于1mm。

4、在资源勘察方面的应用:矿产资源勘查、矿区范围的划定、矿体规模的测定等都需要进行定点测量。以往的地质测量工作主利用传统手段如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人工测量, 然后在室内整理计算得到最终结果。这样做不但工作量大,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测量结果精度还较低。时间周期也长,不能及时反映矿产资源的实际现状。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在哈尔滨市、大庆市、佳木斯市进行了试验性工作,建立和使用GPS2000系统,开展各市的矿产资源勘察动态管理工作,减少矿区范围界限

定位误差,提高对地矿资源的有效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5、航海、航空方面

欧洲的Galileo便是新建的全球导航星座,它与GPS配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导航卫星的可用性,使单一的GPS市区可用性从55%提高到GPS/Galileo共用时的95%。GPS技术建立广域增强系统(WAAS)逐步代替原先的微波着陆/仪表着陆系统,美国的WAAS 系统计划在2003年下半年运营,地面改正数据可以通过静地卫星转发给飞机。卫星导航接收机广泛地用于海上行驶的各类船只,DGPS 则广泛地用于沿岸与进港,以及内河行驶的船只,精度可达到2-3m。在卫星导航接收机与无线通信手段集成后,该系统便成为一个位置报告系统和紧急救援系统。许多渔船将GPS与雷达和鱼探器结合在一起,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6、其他方面

卫星导航接收机可与无线电通信机结合,这种融合产生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实际上,这是移动计算机(PDA)、蜂窝电话和GPS接收机的系统集成和完美整合。消费娱乐徒步旅行者、猎人、越野滑雪者,野外工作人员和户外活动者现在常应用袋式GPS 定位器,配上电子地图,可以在草原、大漠、乡间、山野或无人区内找到自己的目的地。还有在车辆监控管理、汽车导航与信息服务等也有广泛的应用。

卫星定位系统简介学习资料

卫星定位系统简介

卫星定位系统简介 卫星定位系统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单地说,这是一个由覆盖全球的24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保证在任意时刻,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以保证卫星可以采集到该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度,以便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一、常用术语 1.坐标(Coordinate)有二维和三维两种表示。 2.路标(Landmark or waypoint)

GPS内存的一个坐标值. 3.路线(Route) 路线是GPS内存中存储的一组数据,包括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的坐标,还可以包括若干中间点的坐标,每两个坐标之间的线段叫一条腿。 4.前进方向(Heading) GPS没有指北针的功能,静止不动时是不知道方向的。 5.导向(Bearing) 6.日出日落时间(Sun set/raise time) 7.足迹线(Plot trail) 二、构成 由三部分构成: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地面天线、监测站和通讯辅助系统组成)、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道平面上)、用户装置部分(主要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 1.空间部分 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 颗工作卫星组成,它位于距地表20 200km的上空,均匀分布在6 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 颗),轨道倾角为55°。此外,还有4 颗有源备份卫星在轨运行。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 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象。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GPS 卫星产生两组电码,一组称为C/ A 码( Coarse/ Acquisition Code11023MHz) ;一组称为P 码(Procise Code 10123MHz),P 码因频率较高,不易受干扰,定位精度高,因此受美国军方管制,并设有密码,一般民间无法解读,主要为美国军方服务。C/ A 码人为采取措施而刻意降低精度后,主要开放给民间使用。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一.GPS系统(美国) 二.北斗系统(中国) 三.GLONASS系统(俄罗斯) 四.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欧盟) GPS系统(美国) GPS系统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近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它是继阿波罗登月计划、航天飞机后的美国第三大航天工程。如今,GPS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实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全球精密导航、指挥和调度系统。 GPS系统概述GPS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测控部分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 (1)空间部分GPS系统的空间部分由空间GPS卫星星座组成。 (2)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包括地球上所有监测与控制卫星的设施。 (3)用户部分GPS用户部分包括GPS接收机和用户团体。 主要功能: 导航 测量 授时

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Specifications fo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urveys 种类: GPS卫星接收机种类很多,根据型号分为测地型、全站型、定时型、手持型、集成型;根据用途分为车载式、船载式、机载式、星载式、弹载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 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系统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 道卫星组成,中国计划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

厂区人员定位系统解决方案(移动)(DOC)

厂区人员定位系统解决方案 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5-6

目录 1.项目背景及意义 (2) 1.1系统背景 (2) 1.2项目意义 (2) 2.系统介绍 (3) 2.1系统简介 (3) 2.2系统特点 (3) 3.系统介绍 (4) 3.1系统概述 (4) 3.2功能实现 (5) 3.2.1职工权限设定 (5) 3.2.2全程区域定位 (6) 3.2.3记录考勤 (7) 4.产品配置 (7) 4.1测温腕带电子标签 (7) 综合版防水读写器 (8) 4.3定向分析仪 (10) 4.4数据采集器 (11) 5结束语 (12)

1.项目背景及意义 1.1系统背景 工厂由于人员较多,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很容易产生管理漏洞,引发不必要的管理难题;此外,工厂本身也是易燃易爆地带,很容易发生危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后果;加之工厂规模较大,如果由于人员管理涣散导致问题的发生,也无从追究责任,使肇事者存在侥幸心理,不加注意,导致问题更加严重,工厂制度将难以得到完善。 1.2项目意义 我们从化工厂存在的实际人员管理问题角度出发,研发出RFID 工厂人员管理定位系统,此系统重点解决了工厂全体员工的管理问题,实现简单的人员区域定位,为管理人员带来便捷,同时可以解决工厂的众多管理问题,对工厂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减少意外发生,保障工人的安全,避免因意外给工厂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工厂的名誉,为工厂带来更大的效益。

2.1系统简介 本系统是运用无线传感网络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安装RFID硬件和对应的功能软件,针对工厂人员管理的实际情况,开发的一套完整高效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2.2系统特点 (1)RFID设备技术先进 RFID电子腕带技术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使用寿命长,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读取距离更远;可以写入及存取数据,写入时间快;腕带的内容可以动态改变;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腕带的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安全性更高;可以对腕带附着物体进行追踪定位。 (2)本系统具备较高的成熟度 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稳定性和保密性特点,可独立运行,不依赖于其他系统。充分考虑网络.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 (3)良好的兼容和可扩展性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开放的体系结构和长远的生命周期,能满足以后开发新功能需要;系统通过GPRS 或者串口得来的数据,能和系统实现无缝隙连接。

全球定位系统的介绍英文

Introduction to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Chapter One: What is GPS?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is a location system based on a constellation of about 24 satellites orbiting the earth at altitudes of approximately 11,000 miles. GPS was develop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 for its tremendous application as a military locating utility. The DOD's investment in GPS is immense. Billions and billions of dollars have been invested in creating this technology for military uses. However,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GPS has proven to be a useful tool in non-military mapping applications as well. GPS satellites are orbited high enough to avoid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land based systems, yet can provide accurate positioning 24 hours a day, anywhere in the world. Uncorrected positions determined from GPS satellite signals produce accuracies in the range of 50 to 100 meters. When using a technique called differential correction, users can get positions accurate to within 5 meters or less. Today, many industries are leveraging off the DOD's massive undertaking. As GPS units are becoming smaller and less expensive, there are an expanding number of applications for GPS. In transportation applications, GPS assists pilots and drivers in pinpointing their locations and avoiding collisions. Farmers can use GPS to guide equipment and control accurate distribution of fertilizers and other chemicals. Also,GPS is used for providing accurate locations and as a navigation tool for hikers, hunters and boaters. Many would argue that GPS has found its greatest utility in the field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With some consideration for error, GPS can provide any point on earth with a unique address (its precise location). A GIS is basically a descriptive database of the earth (or a specific part of the earth). GPS tells you that you are at point X,Y,Z while GIS tells you that X,Y,Z is an oak tree, or a spot in a stream with a pH level of 5.4. GPS tells us the "where". GIS tells us the "what". GPS/GIS is reshaping the way we locate, organize, analyze and map our resources.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美国GPS系统 目前世界使用最多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美国的GPS系统。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熟、可供全民使用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该系统由28颗中高轨道卫星组成,其中4颗为备用星,均匀分布在距离地面约20000千米的6个倾斜轨道上。 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 格洛纳斯是前苏联国防部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冷战的产物。该系统耗资30多亿美元,于1995年投入使用,现在由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管理。格洛纳斯是继GPS之后第2个军民两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欧洲伽利略系统 伽利略系统是欧空局与欧盟在1999年合作启动的,该系统民用信号精度最高可达1米。 计划中的伽利略系统由30颗卫星组成。2005年12月28日,首颗实验卫星Glove-A发射成功,第2颗实验卫星Glove-B在2007年4月27日由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基地发射升空。 中国北斗系统 北斗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模式。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11年4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当初的“最高机密”,到今日向民用市场推广,北斗计划已经走过了20多年。曾经的主力科学家已经成了白发苍苍的院士,北斗系统的理论创始人也已经故去。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颗卫星将与2010年发射的5颗导航卫星共同组成“3+3”基本系统(即3颗GEO卫星加上3颗IGSO卫星),经一段时间在轨验证和系统联调后,将具备向我国大部分地区提供初始服务条件。今明两年,我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完成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满足测绘、渔业、交通运输、气象、电信、水利等行业,以及大众用户的应用需求。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冉承其介绍,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第一步,2003年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系统由三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和地面系统组成,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的中、低动态用户提供定位、短报文通信和授时服务,已应用于水利、渔业、交通、救援等国民经济领域,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第二步,2012年左右,将建成由1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采用无源定位体制,具有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功能。第三步,2020年左右,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性能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还保留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差分服务和完好性服务特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教案(2)(1)

第一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教学目的: 了解GPS原理 了解GPS在各个部门中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GPS应用 教学过程: 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包括:GPS、RS、GIS,三者的结合即为数字地球。 [问题]你对GPS了解多少? GPS定位原理是什么呢?[阅读]探索活动。 实际上三颗卫星即可实现定位,但为了提高精度,减少误差,一般要求四颗,用于定位的四颗卫星即为定位星座。 一、全球定位系统 1、介绍:GPS,美国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目前的全球覆盖率为98%,它能够实时测量“四度”:经度、纬度、高度、速度。 2、组成: (1)空间部分:使用24颗高度约2.02万千米的卫星组成卫星星座。21+3颗卫星均为近圆形轨道,运行周期约为11小时58分,分布在六个轨道面上(每轨道面四颗),轨道倾角为55度。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四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形。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2)地面监控部分包括四个监控间、一个上行注入站和一个主控站。监控站设有GPS 用户接收机、原子钟、收集当地气象数据的传感器和进行数据初步处理的计算机。监控站的主要任务是取得卫星观测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送至主控站。主控站设在范登堡空军基地。主控站主要任务是收集各监控站对GPS卫星的全部观测数据,利用这些数据计算每颗GPS卫星的轨道和时钟改正值。上行注入站也设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它的任务主要是在每颗卫星运行至上空时把这类导航数据及主控站的指令注入到卫星。这种注入对每颗GPS卫星每天进行一次。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软件使用手册2.0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用户手册2.0 深圳市哲扬科技有限公司 2012-02-09

前言 系统简介 本系统是以监控与定位一体化为主要特点的管理系统,以此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加快矿山生产工作现代化进程,在保障矿山安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矿用人员定位系统是深圳哲扬科技有限公司为矿井、矿山隧道等场所的人员和移动设备进行实时定位、跟踪监控和考勤管理开发的完整解决方案。本系统能及时、准确将井下各个区域的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矿用人员定位系统可对矿井入井人员/设备进行实时定位、跟踪监测,随时清楚掌握每个人员/设备在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如果发生灾变,还可以立即从监控计算机上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具体位置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和他们的姓名。利用系统的日常考勤管理功能,能对下井人员进行考勤管理。 《培训手册》简介 本手册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篇系统概述 系统概述介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2.0》的结构,工作原理。 第二篇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篇指导系统管理员完成对软件运行环境的配置、软件的安装、及初始化设置等。第三篇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篇指导不同角色权限的用户使用不同的功能,对每一项功能操作的具体过程、步骤进行描述,它旨在描述操作的功能及流程,是本手册的核心部分。

目录 前言..................................................................................................................................................... I I 第一篇系统概述 (4) 第一章系统架构 (4) 第二篇人员定位系统功能 (5) 第一章界面概述 (5) 第二章查询 (9) 第一节实时查询 (9) 第二节历史查询 (11) 第三节人员报警查询 (13) 第四节基站报警查询 (17) 第五节查询统计 (19) 第三章管理 (20) 第一节信息管理 (20) 第二节地图设置 (23) 第三章系统管理 (28) 第四章系统操作流程图 (30)

全球四大导航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当前全球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分别是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罗纳斯GLONASS系统、欧洲在建的"伽利略"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一、美国GPS长期垄断 美国国防部从1973年开始实施的GPS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垄断了全球军用和民用卫星导航市场。GPS全球定位系统计划自1973年至今,先后共发射了41颗卫星,总共耗资190亿美元。GPS原来是专门用于为洲际导弹导航的秘密军事系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首次得到实战应用。随后,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大显身手。从克林顿时代起,该系统开始应用在了民用方面。现运行的GPS系统由24颗工作卫星和4颗备用卫星组成。美国利用GPS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多年来在出售信号接收设备方面赚取了巨额利润。以1986年为例,当时一台一般精度的GPS定位仪价格5万美元,高精度的则达到10万美元。现在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也可推算出20年来GPS"收获颇丰"。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已成为八大无线产业之一。据美国国家公共管理研究院进行的调查评估表明,GPS的全球销售额将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2005年全球GPS市场已达到310亿美元。长期以来,美国对本国军方提供的是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提供的则是加了干扰的低精度信号--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的准确位置,只有美国人掌握,其他国家只知道个"大概"。在海湾战争时,美国还曾置欧盟各国利益不顾,一度关闭对欧洲GPS服务。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大批轰炸机、战斗机猛扑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用炸弹准确地将一座建筑彻底摧毁,行动代号:"斩首行动";4月,一架B-1B"枪骑兵"轰炸机临时接到任务,用炸弹摧毁了另一座建筑。他们的目标都是一个人:萨达姆侯赛因,他们所使用的炸弹都是一种:联合攻击炸弹(JDAM),这些炸弹之所以都能够精确的打击目标,是因为他们都是通过卫星定位来实现定位,提供这种定位服务的正是由24颗美国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由于GPS技术所具有的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已经融入了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应用领域。 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国政府宣布,在保证美国国家安全不受威胁的前提下,取消SA政策,GPS民用信号精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改善,利用C/A码进行单点定位的精度由100米提高到10米,这将进一步推动GPS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力、作业效率、科学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刺激GPS市场的增长。 二、俄罗斯GLONASS(格洛纳斯)系统 "格洛纳斯GLONASS"是俄语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的缩写。作用类似于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俄罗斯1993年开始独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995年俄罗斯耗资30多亿美元,完成了GLONASS导航卫星星座的组网工作。它也由24颗卫星组成,原理和方案都与GPS类似,不过,其24颗卫星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这3个轨道平面两两相隔120°,同平面内的卫星之间相隔45°。每颗卫星都在19100千米高、64.8°倾角的轨道上运行,轨道周期为11小时15分钟。地面控制部分全部都在俄罗斯领土境内。俄罗斯自称,多功能的GLONASS系统定位精度可达1米,速度误差仅为15厘米/秒。如果必要,该

GPS定位系统在军事上的应用

GPS在军事上的应用 收集资料:肖成海、李汉纯 整理资料:黄生平、唐海蛟 审核资料:徐庆 GPS在军事上的应用 GPS是美国国防部开发的星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由绕地球运行的24颗卫星组成,卫星距地面约1.7万公里。 GPS可为全球范围内的飞机、舰船、地面部队、车辆、低轨道航天器,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以及时间数据。其主要任务是使海上舰船、空中飞机、地面用户及目标、近地空间飞行的导弹以及卫星和飞船,实现各种天气条件下连续实时的高精度三维定位和速度测定,还用于大地测量和高精度卫星授时等。是作航空,航海,陆上,导弹的定位用的导航系统。 在信息化时代,GPS已成为高技术战争的重要支持系统。它极大地提高了美军的指挥控制、多军兵种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大幅度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打击精度和效能。

一、GPS在战场上的应用 在1990年的海湾战 争中,虽然当时GPS系统 还未全面 建成,空间只有部分GPS 卫星在运行,但它在多国 部队多兵种应用,显示了 它的优越性,发挥了很大 的作用。 战争初期,美国装备了 900 套GPS接收机,在战 争中迅速增加,到战争后期装备了5,000 多套。连同它的盟国部队共装备了10,000 多套。直到战争结束还有数千套合同产品还在生产中。 因为当时多国部队是跨国界、跨地区作战,地理环境相当陌生,仅依靠地图是实在有限的,据说正是因为有了手持型GPS的帮助,才使许多美国士兵得以生还。事实证明它最适合单兵及快速反应部队行动,因为它满足快速、灵活、多变的战时环境,功效是传统导航工具无法达到的。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外士兵的标准装备之一。

高中地理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介绍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利用卫星星座(通信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机对对象进行动态定位的系统。GPS能对静态、动态对象进行动态空间信息的获取,快速、精度均匀、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反馈空间信息。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是美国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经近10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从而给测绘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缩写GPS)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在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纳了子午仪系统的成功经验。和子午仪系统一样,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机三大部分组成。 1 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 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1)空间部分

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 颗工作卫星组成,它位于距地表20 200km的上空,均匀分布在6 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 颗) ,轨道倾角为55°。此外,还有4 颗有源备份卫星在轨运行。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 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象。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GPS 卫星产生两组电码, 一组称为C/ A 码( Coarse/ Acquisition Code11023MHz) ;一组称为P 码(Procise Code 10123MHz) ,P 码因频率较高,不易受干扰,定位精度高,因此受美国军方管制,并设有密码,一般民间无法解读,主要为美国军方服务。C/ A 码人为采取措施而刻意降低精度后,主要开放给民间使用。 图2 GPS卫星分布图 2)地面控制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由一个主控站,5 个全球监测站和 3 个地面控制站组成。监测站均配装有精密的铯钟和能够连续测量到所有可见卫星的接受机。监测站将取得的卫星观测数据,包括电离层和气象数据,经过初步处理后,传送到主控站。主控站从各监测站收集跟踪数据,计算出卫星的轨道和时钟参数,然后将结果送到3 个地面控制站。地面控制站在每颗卫星运行至上空时,把这些导航数据及主控站指令注入到卫星。这种注入对每颗GPS 卫星每天一次,并在卫星离开注入站作用范围之前进行最后的注入。如果某地面站发生故障,那么在卫星中预存的导航信息还可用一段时间,但导航精度会逐渐降低。 3)用户设备部分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一、美国的GPS 系统: 美国的GPS系统,由24 颗(3 颗为备用卫星) 在轨卫星组成。 的信号有两种GPS码。码,P C/A 米。一般的接收机利用29.3m 到2.93 民用:

C/A 码的误差是码计算 C/A 代中期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在信号上加入了90 定位。美国在 米左右。在 SA(SelectiveAvailability),令接收机的误差增大,到100 精度应该能在GPS年2000 5 月2 日,SA取

消,所以,咱们现在的米以内。20 码P C/A 0.293 米是码的十分之一。但是2.93 军用:P 码的误差为米到 AS(Anti-Spoofing) 只能美国军方使用,码上加上的干扰信号。P,是在 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

星导航定位系统需要发射35 颗卫星,足足要比GPS多出11 颗。按照规划,“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有 5 颗静止轨道 卫星和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采用“东方红”-3 号卫星平台。30 颗非静止轨道卫 星又细分为27 颗中轨道(MEO)卫星和3 颗倾斜同步(IGSO) 卫星组成,27 颗MEO卫星平均分布在倾

角55 度的三个平面上, 轨道高度21500 公里。“北斗”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在服务区免费提供 纳秒,测速精度50 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 米,授时精度为 为0.2 米/ 秒。授权服务则是军事用途的马甲,将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与更

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外加继承自北斗试验系统的通信服务功 能,精度可以达到重点地区水平10 米,高程10 米,其他大部分地区水平20 的水平是差不多的。秒。这和美国GPS 0.2 米/ 米,高程20 米;测速精度优于 另外,“北斗一号”还可以提供用户的双向通讯功能,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高二新人教版教案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高二新人教版教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典型例题 1、关于全球定位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定位系统只能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不能确定其高程 B、全球定位系统由3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即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 C、全球定位系统具有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但是受地形、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D、目前GPS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 解析:全球定位系统即GPS,它是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和高程的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由3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即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空间部分由分布在距地面20200千米的6个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其中3颗备用) 组成;地面监控系统主要用于监测和控制卫星上各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卫星是否沿预定轨道运行;用户设备部分为GPS接收机。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因此它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已经融人了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应用领域。目前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这在各个应用领域如军事、测量、交通、求援、农业、娱乐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答案: A 2、GPS技术给测绘界带来了一场革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GPS技术,测量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的程度 B、与传统的手工测量手段相比,GPS技术有着测量精度高的优点 C、GPS技术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 D、当前,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资源勘查、地壳运动观测、地籍测量等领域 解析: GPS技术给测绘界带来了一场革命。利用GPS技术,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程度。与传统的手工测量手段相比,GPS技术有着巨大的优势: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信息自动接收、存储,减少了繁琐的中间处理环节。当前,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资源勘查、地壳运动观测、地籍测量等领域。 答案:A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最先进行全球定位系统研制的国家和时间是 A、美国 20世纪70年代初 B、日本 20世纪60年代初 C、德国 20世纪70年代初 D、苏联 20世纪60年代初 2、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由分布在距地面20200千米的6个轨道面上的多少颗卫星组成 A、3 B、4 C、12 D、24 3、全球定位系统由3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即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3教案 【教学构思】本节课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和课标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动力优势,采用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达到教养性、教育性、发展性的目的,同时把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综合评价的能力以及学生小组的协作能力。 教材分析是第三章的第三节,在内容上比较独立,前后联系不大,车载导航比较接近生活, 全球定位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本节教学内容是初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前提和基础。 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关键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科学体系主要由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三方面的核心技术组成。此三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又称为3S 技术,3S技术也是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以其高技术含量及全方位、定位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广泛应用于旅游交通、军事和野外勘探等众多领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其工作原理; .能说出全球定位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功能; 能说出GPS接收机的主要种类及其主要用途; 能举例说明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GPS组成示意图”,分析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并讨论该系统的功能; 通过多种媒体收集有关资料,列出讨论探讨我国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 通过“车载GPS功用”的案例,初步认识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导航原理及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全球定位系统神奇功能及广泛应用领域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对迅速发展的中国定位导航技术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难点: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

uwb定位系统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版)

UWB定位系统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一、工厂仓库 应用背景: 现代制造业生产设备繁多,生产车间广阔,生产工人数量多。 UWB智能化定位系统可帮助实现: 1)生产工程的安全管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突破生产瓶颈;2)对员工的智能化管理及生产设备的维护。 产品形态如下图所示: 部署方案 系统功能: 1)减少人工考勤工作量,提高员工出勤率; 2)提高物资、设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人工管理成本; 3)特殊区域限制人员进出及人员滞留时间,实现安全管理; 4)设备自动报修,杜绝漏检; 5)实时显示人员动态信息,实现人员动态管理; 6)及时响应特殊情况,保障员工安全。

二.司法/监狱 应用背景: 监狱当前的监管手段存在以下问题: 1.不能掌握人员的实时位置; 2.人工点名费时费力; 3.违规使用手机或其它通信工具的情况; 4.管理融合性差,对突发事件响应能力差等等。 使用UWB监狱定位系统,可有效解决: 1.弥补管理漏洞、降低监管执法风险(如:预防非正常死亡); 2.解放警力、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达到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查证管理新思路; 4.提升监管工作智能感知,立体防控、快速处置与精准服务能力。 产品形态如下图所示: 部署方案: 系统功能:

1)主动预警,民警遇袭或与突发事件时求助告警,确保民警的人身安全,解决事故发生滞后性问题,将事故隐患提前暴露,避免事故发生; 2)突发现场再现,物联网技术与现有视频结合,可以实时查看事故发生的现场情况,为调配相关警力解决突发事件提供依据; 3)解放警力降低监管、执法风险,减轻工作压力、节约看管成本、实时点名,在押人员位置信息实时在线,行动轨迹跟踪、回放,大大降低了民警的工作强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4)在关键出入口及周界布置禁入边界,在押人员靠近、非法进入主动告警,降低监管执法的风险。 三.医院/养老院 应用背景: 排队3小时就医3分钟,这是当前典型的就医现象。患者的大部分时间可能浪费在停车场排队、寻找科室、挂号排队,有时候做完检查后挂号专家已经下班,需要改天再来。 为节省患者时间,提高就医效率,可以采用UWB定位养老院定位系统: 1.提供定位导航、人员管理、物资监管、新生儿实时监控、应急救援等功能; 2.解决移动查房、移动护理、新生儿监管、医疗设备监管、物资监管等。 产品形态如下图所示: 部署方案:

第三节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教学构思】本节课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和课标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动力优势,采用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达到教养性、教育性、发展性的目的,同时把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综合评价的能力以及学生小组的协作能力。 教材分析《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是第三章的第三节,在内容上比较独立,前后联系不大,车载导航比较接近生活, 全球定位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本节教学内容是初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前提和基础。 1.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关键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科学体系主要由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三方面的核心技术组成。此三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又称为3S技术,3S技术也是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 2.全球定位系统以其高技术含量及全方位、定位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广泛应用于旅游交通、军事和野外勘探等众多领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其工作原理; 2.能说出全球定位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功能; 3 能说出GPS接收机的主要种类及其主要用途; 4. 能举例说明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GPS组成示意图”,分析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并讨论该系统的功能; 2通过多种媒体收集有关资料,列出讨论探讨我国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 3通过“车载GPS功用”的案例,初步认识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导航原理及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对全球定位系统神奇功能及广泛应用领域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精神; 2. 通过对迅速发展的中国定位导航技术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难点: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探究法、阅读法 四、导-教学过程 ㈠知识体系; 学习提供 一、全球定位系统 1、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 2、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 3、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 4、GPS接收机根据用途分类 二、全球定位系统与定位导航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课稿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说起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人们就会想到GPS,但是现在,伴随着众多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兴起,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有了一个全新的称呼: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当前,在这一领域最吸引人眼球的要数美国的GPS卫星导航系统;此外,还有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卫星系统,欧盟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以及我国自主开发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一、美国GPS系统 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目前最成熟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它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近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它是继阿波罗登月计划、航天飞机后的美国第三大航天工程。如今,GPS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实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全球精密导航、指挥和调度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系统、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空间系统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份卫星组成,分布在20200千米高的6个轨道平面上,运行周期12小时。地球上任何地

方任一时刻都能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地面控制系统负责卫星的测轨和运行控制。用户系统为各种用途的GPS 接收机,通过接收卫星广播信号来获取位置信息,该系统用户数量可以是无限的。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为军事目的而建立的。1983年一架民用飞机在空中因被误以为是敌军飞机而遭击落后,美国承诺GPS免费开放供民间使用。美国为军用和民用安排了不同的频段,并分别广播了P码和C/A码两种不同精度的位置信息。目前美国军用GPS精度可达1米,而民用GPS理论精度只有10米左右。特别地,美国在90代中期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在民用卫星信号上加入了SA (Selective Availability),进行人为扰码,这使得一般民用GPS接收机的精度只有100米左右。2000年5月2日,SA干扰被取消,全球的民用GPS 接收机的定位精度在一夜之间提高了许多,大部分的情况下可以获得10米左右的定位精度。美国之所以停止执行SA政策,是由于美国军方现已开发出新技术,可以随时降低对美国存在威胁地区的民用GPS 精度,所以现在这种高精度的GPS技术才得以向全球免费开放使用。 受应用需求的刺激,民用GPS技术蓬勃发展,出现了DGPS(差分GPS)、WAAS(地面广播站型态的修正技术)等技术,进一步提高民用GPS的应用精度。2005年,美国开始发射新一代GPS卫星,开始提供第二个民用波段。未来还将提供第三,第四民用波段。随着可用波段的增加,新卫星陆续使用,GPS定位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都比

全球定位系统介绍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名词简介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le Positioning System) 是一种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 是美国从本世纪70 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 余年,耗资200 亿美元,于1994 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经过近十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特点,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测量、工程变形测量、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历程 自1978年以来已经有超过50颗GPS和NAVSTAR卫星进入轨道. 前身 GPS系统的前身为美军研制的一种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Transit),1958年研制,64年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用5到6颗卫星组成的星网工作,每天最多绕过地球13次,并且无法给出高度-{A|zh-cn:信息;zh-tw:资讯}-,在定位精度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然而,子午仪系统使得研发部门对卫星定位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并验证了由卫星系统进行定位的可行性,为GPS系统的研制埋下了铺垫。由于卫星定位显示出在导航方面的巨大优越性及子午仪系统存在对潜艇和舰船导航方面的巨大缺陷。美国海陆空三军及民用部门都感到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卫星导航系统。为此,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提出了名为Tinmation的用12到18颗卫星组成10000km高度的全球定位网计划,并于67年、69年和74年各发射了一颗试验卫星,在这些卫星上初步试验了原子钟计时系统,这是GPS系统精确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1.大地控制测量在GPS技术发展之前,人们主要用传统的经纬仪、测距仪及全站仪进行大地测量,费时、费力。GPS发展起来之后,人们用GPS建立全球、全国及区域性的高精度地面控制网,拟合大地水准面,进行大地测量,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 2.航空摄影测量摄影测量是利用摄影所得的相片,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形状、大小、位置、属性和相关关系的一门技术。在GPS出现之后,人们利用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不仅减少了地面控制点的数目,而且还缩短了成图周期,降低了成本。 3.海洋测绘GPS在海洋测绘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海上定位、海洋大地测量和水下地形测量三方面。海上定位通常指在海上确定船只的位置,进行舰船导航。海洋大地测量和水下地形测量主要包括在海洋范围内用GPS布设大地控制网,进行海洋重力测量,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测定大地水难面。 4.交通指挥调度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车辆日益增多,交通运输管理和合理调度,警用车辆的指挥和安全管理成了公安、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GPS定位技术的发展为交通管理和调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人们借助车载GPS接受机使驾驶员能够随时知道自己的具体位置,并将这些信息通过车载电台发射给调度指挥中心,进行适时指挥调度。 5.航海导航在茫茫的大海中,船只的航行需要有适时的导航。GPS系统的出现和应用为海上船只航行提供了连续、高精度的七维信息(时空位置、速度等),保证了最小航行交通冲突、最大限度地利用日益拥挤的航路,提高了航行安全度和航海效益。 6.航空导航GPS系统的发展也为航空导航提供了高精度、连续导航技术。目前,GPS 导航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空中导航与监视、进场与着陆、机场场面监测与管理、航路监测、飞行测试和特种飞机的救援与搜索。 近年来,除了GPS技术在进步外,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也获得了巨大发展。RS、GIS和GPS技术的集成,构成了整体、适时、动态的对地观测、分析和应用系统,便于空间数据的及时采集、更新和处理,使GPS的应用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