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刻液稳定性的研究

蚀刻液稳定性的研究
蚀刻液稳定性的研究

0 前 言

化学蚀刻以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加工周期短等优点,在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几年,化学蚀刻为航天航空、船舶等行业的精密零件加工解决了很多难题,如加工码盘等[1]。因此,对其工艺研究越来越多。蚀刻液的性能是影响蚀刻加工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其主要考核指标为腐蚀速率和稳定性。其中

稳定性是指蚀刻液在蚀刻过程中能保持腐蚀速率在一定范围内的性能,它最终将影响产品蚀刻效果的一致性[2],所以对蚀刻液稳定性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对蚀刻液稳定性的研究很少。本文采用王水型蚀刻体系,以高Ni 不锈钢为蚀刻材料,确定了一种研究蚀刻液的稳定性的方法。

1 实验部分

蚀刻液稳定性的研究

傅玉婷,巴俊州,蒋亚雄,颜飞雪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河北 邯郸,056027)

摘 要:为了得到更好的蚀刻效果,研究蚀刻液的稳定性具有必要性,其实验研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得出蚀刻液中Ni2+浓度,间接计算出腐蚀量的数据采集方法,研究了3组不同成分浓度蚀刻液的稳定性,将考察蚀刻速率—腐蚀量的关系与蚀刻速率—时间的关系这2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明:通过蚀刻速率—腐蚀量的关系来考察蚀刻液的稳定性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同时得到,3种蚀刻液中,1B42稳定性最好,且该蚀刻液的最大金属腐蚀量为3g/L 。 关键词:化学蚀刻;蚀刻液;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TG 176;TN305.7 文献标识码:A

A Method of Studying the Stability of Etching Solution

Fu Yu-ting, Ba Jun-zhou, Jiang Ya-xiong, Yan Fei-xue

(The 7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Handan 056027,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etching, it needed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etching solution, and its method of studying was more important. Obtained the concentration of Ni 2+ by ICP-AES ,then obtained the weight of etched metal , studied the stability of three types of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fou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etching rate and etched weight, as well as etching rate and etching time, then compared the both of them. it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 between etching rate and etched weight had superiority and was viable for evaluating the stability of etching solution. Meanwhile, the stability of 1B42 is the best, and the solution’s maximum of etched metal was more than 3g/L 。 Keywords: Chemic etching ;etching solution ;stability

舰 船 防 化

2010年第3期,27~29 CHEMICAL DEFENCE ON SHIPS №3, 27~29

图1 腐蚀量与Ni 2+浓度的关系

Fig. 1 Relation between etched weight and concentration of Ni 2+

1.1 实验原理与方法

现有资料考察蚀刻液的稳定性一般是建立蚀刻速率与时间的关系,但是由于样品的表面积大小与蚀刻速率相互影响,因此在蚀刻过程中,不同蚀刻液中蚀刻相同时间的工件表面积不同,其蚀刻速率不仅受蚀刻液的影响,还会受到表面积大小的影响,所以,在同一时间点上比较不同蚀刻液的蚀刻速率具有一定的误差,蚀刻速率-时间的关系不能够客观地反映蚀刻液的稳定性。

在蚀刻过程中,氧化物浓度降低,氧化产物(如Ni 2+、Fe 3+等)离子浓度增加,这是影响蚀刻液蚀刻能力的本质因素[3]。其他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一种蚀刻液中氧化物离子浓度一定时,其蚀刻速率是一定的。所以,建立蚀刻速率-腐蚀量的关系可以考察蚀刻液的稳定性,不同蚀刻液之间也具有可比性。

由于间歇称重法对蚀刻腐蚀过程有干扰作用,所以本实验中首先测出蚀刻液中Ni 2+

含量与腐蚀量的标准关系曲线,得到关系式,再采用定时抽样,原子发射光谱检测蚀刻液中Ni 2+含量,通过关系式,间接得到某时刻金属的腐蚀量。 1.2 实验步骤

1.2.1 蚀刻液的选取

以高Ni 不锈钢(1Cr18Ni9Ti )为蚀刻材料,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3组腐蚀速率适中的王水型蚀刻液,具体成分及腐蚀速率见表1。

表1不同浓度的蚀刻液

Tab.1 Etching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1.2.2 腐蚀量m 与Ni2+浓度变化关系的确定

将相同的不锈钢样品分别放入4个装有相同体积同种蚀刻液的烧杯中,设定搅拌速率为400 rad/min ,浸泡时间分别为15min 、30min 、45min 、60min,每组实验最终得到一组对应的腐蚀量m 与Ni 2+浓度数据。

反应时间一到,取出不锈钢样品称重,直接得出腐蚀量;同时采用原子发射光谱测量反应后该蚀刻液中的Ni 2+浓度;做出不锈钢样品的腐蚀量m 随蚀刻液中Ni 2+浓度的变化关系曲线,并通过对曲线进行拟合,得到腐蚀量m 与Ni 2+浓度的对应关系式。 1.2.3 稳定性实验

按照1B41,1B42,1B43 3种配方配制1L 蚀刻液进行实验,设定搅拌速率为400rad/min ,每隔4min 从蚀刻液抽取1mL 的溶液,尽量保证每次抽取的位置相同且靠近不锈钢材料,试验时间为1h 。通过原子发射光谱仪分析得到不同时间蚀刻液中Ni 2+的浓度,并通过腐蚀量m 与Ni 2+浓度的关系式换算得到对应的腐蚀量m ,再将腐蚀量m 与时间t 作图,通过拟合求导得到蚀刻速率v=dm/ d t ,最终得到v 随腐蚀量m 变化的关系曲线,即可分析蚀刻液的稳定性。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腐蚀量m 与Ni 2+

浓度变化关系

通过实验测得腐蚀量m 与Ni 2+浓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者大致呈直线关系,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可得到关系式为:

m = 1.146×C Ni 2+ – 0.030 (1) 式中:m 为腐蚀量,C Ni 2+为Ni 2+浓度。 用同样的方法得到1B42、1B43两种蚀刻液的关系式分别为m = 1.056C Ni 2+ – 0.018,m = 1.162×C Ni 2+ – 0.053。

· 28 · 舰 船 防 化 2010年第3期

2.2 建立稳定曲线

根据1.2.3中的方法得到3中蚀刻液中m 与时间t 、蚀刻速率v 与时间t 、蚀刻速率v 与腐蚀量m 的关系曲线,分别见图2、图3、图4。

图3中,3种蚀刻液的蚀刻速率随时间变化均未出现明显的稳定区,3条曲线无法进行对比。而图4则可以明显的看出蚀刻速率随腐蚀量变化出现的稳定区域,并可以对3种蚀刻液的稳定性进行对比。

图2 时间对腐蚀量的影响

Fig.2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etched weight

图3 时间对蚀刻速率的影响

Fig. 3 Influence of time on etching rate

图4 腐蚀量对蚀刻速率的影响

Fig. 4 Influence of etched weight on etching rate

从图4中可以看出,1B41最高蚀刻速率高达0.25 g/min ,但是其整体速率不稳,呈一条抛物线,稳定性效果不好;1B43最高蚀刻速率不高,低于0.2g/min ,而且速率不稳定,在失重量为1 g/L 时,速率就呈下降趋势;1B42的稳定性效果最理想,最高速率也可达到0.2g/min ,而且,速率平台区比较长,直到3g/L 才呈现下降。实验还可以得出,1B42蚀刻液对1Cr18Ni9Ti 不锈钢的最大金属腐蚀量为3g/L ,可以作为生产中更换或再生蚀刻液的一个指标。

3 结 论

1)摸索出了一套考察蚀刻液稳定性的实验方法,其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实验室操作。 2)对三种蚀刻速率适中的蚀刻液中,筛选出了稳定性最好的一组蚀刻液1B42,可以将其作为后续实验的依据。

3)定量得到了1B42蚀刻液的最大金属腐蚀量为3g/L 。

参 考 文 献

[1] 周翠花,李代学.光蚀刻不锈钢码盘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光电工程,2002,29(2):42~44

[2] Dale L. Hook, Thomas J. Engler. High energy DF chemical

laser gain generator and related method for its fabrication[P].United States Patent :US 6,813,304 B2, 2003-07~24

[3] 田波.微带蚀刻工艺影响因素探讨[J].表面技术,2004,33(4):50~51

作者简介:傅玉婷(1984~ ),女,河北邯郸,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光化学蚀刻工艺研究

2010年第3期 蚀刻液稳定性的研究 · 29 ·

滑坡稳定性定量分析法(最新)

打造最便宜 滑坡稳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目前,滑坡稳定性分析和工程治理主要是依据工程地质类比、自然历史分析、工程地质力学分析、极限平衡力学计算、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等进行的,且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可靠性。滑坡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动态系统,且大型滑坡规模大、机制复杂、破坏性强,不仅失稳影响范围广,而且防治难度高、治理措施复杂。采用工程地质类比、历史反演和地质力学分析,需弄清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壳演化历史等问题。通过对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影响因素、变形破坏及形成机制等特征的综合性分析,滑坡堆积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 在连续降雨、暴雨影响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连续降雨、暴雨及地震等影响下处于欠稳定状态。 一、传统的稳定系数法。 稳定系数预测法是最早的滑坡空间预测方法,它是基于极限平衡法理论提出来的,是将有滑动趋势范围内的边坡土体沿某一滑动面切成若干竖条或斜条,在分析条块受力的基础上建立整个滑动土体的力 或力矩平衡方程,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这些方法均假设土体沿着一个潜在的滑动面发生刚性滑动或转动。简化的极限平衡法有瑞典法,Bishop法、Spencer法,Janbu法, Sarma法等。通过计算滑坡体的安全系数Fs,来预测边坡的稳定性。 Fs=F抗滑力/F下滑力 当Fs<1.0,不稳定状态; 当Fs=1.0,临界状态; 当Fs>1.0,稳定状态。 二、数值分析方法。 ①有限单元法 有限元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值分析方法。优点是部分地考虑了边坡岩体的非均质和不连续性,可以给出岩体的应力、应变大小与分布;避免了极限平衡分析法中将滑体视为刚体而过于简化的缺点;能近似地从应力应变去分析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分析最先、最容易发生屈服破坏的部位和需要首先进行加固的部位等。但是对于大的变形和位移不连续问题的求解还不理想。 ②离散单元法 离散单元法是处理结构控制型岩体工程问题较成熟方法。该程序不但允许有限位移和离散体的转动及脱离,而且在计算过程中可以自动判别块体之间可能出现新的接触关系,因此它可以方便地实现对复杂结构体变形破坏的模拟,可以将所研究的区域划分为一个个多边块体单元,单元之间通过接触关系,建立位移和力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迭代使得每一个块体都达到平衡状态。在稳定分析中,它的功能在于反映岩块之间接触的滑移、分离和倾翻等大位移的同时,又能计算岩块内部的变形与应力,该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利用显式时间差分解求解动力平衡方程,可方便地求解非线性大位移和动力稳定。 ③统计分析方法。 这是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研究滑坡稳定性使用较多的一类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在对滑坡影响因子和滑坡分布关系的分析之上,因此,它能最大程度反映滑坡分布与致灾因子之间的关系,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更加趋近于客观现实。包括信息量法、多元统计方法、聚类分析方法等。 三、瑞典法的基本理论 瑞典圆弧滑动法是条分法中最古老而又最简单的方法。除了假定滑裂面是个圆柱面外, 在求条底反力时忽略了条间力的作用, 且在求安全系数时仅考虑对同一点的力矩平衡。其安全系数方程为:

SiNx薄膜的稳定性研究

第八届光伏会议论文集 SiN x薄膜的稳定性研究? 席珍强杨德仁龚灿锋阙端麟 (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27) 摘要: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在硅片表面生长氮化硅薄膜(SiN x),然后将这些样品分别放置于干燥器,空气和去离子水中,利用傅立叶红外(FTIR)研究不同温度下所生长的氮化硅薄膜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研究发现:低温下所生长的氮化硅薄膜在水中或在空气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氧化;其次,高温下所生长的氮化硅薄膜无论在哪种环境下都有很好的稳定性。这些结果表明,氮化硅的氧化与其生长温度有关,即不同温度下所生长的非计量比氮化硅中硅与氮的结合能不同,而且水的存在会加剧氮化硅的氧化速度。 关键词:氮化硅,氧化,红外 0.引言 为了提高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通常都会在硅片的表面形成织构以及沉积一定厚度的光学减反射薄膜。对于直拉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通常在硅片表面生长氧化钛(TiO2),而在铸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表面,则通常生长一层非化学计量比的氮化硅薄膜(SiN x)。氮化硅薄膜不仅可以起到减反射的作用,而且其中富含的氢等离子体还有表面钝化和体钝化的作用,所以沉积氮化硅薄膜是制备高效率的铸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条件。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关于氮化硅的生长和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地研究[1-3]。然而,对于氮化硅稳定性的研究则很少,尤其是不同环境下氮化硅的稳定性问题几乎还未见报道。如果所沉积的氮化硅薄膜很快被氧化了,那么薄膜的折射率以及钝化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从而显著影响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傅立叶红外仪(FTIR)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所沉积的氮化硅薄膜分别在干燥器,空气和去离子水的稳定性情况。 1.实验 实验采用是P型<100>Cz硅片。实验过程如下:实验前用1号液和2号液清洗,然后再使用5%稀氢氟酸(HF)漂洗5分钟以去除氧化层,去离子水洗净且烘干后采用沈阳科仪中心PECVD400型真空薄膜生长系统在不同沉积温度下沉积氮化硅薄膜。反应气源为:硅烷(10%,氮气稀释)和高纯氨气。沉积薄膜的参数如下:气体流量为硅烷20sccm,氨气60sccm,工作气压30Pa,射频频率13.56MHz,功率为20W。 ?本项目受国家自然基金(90307010 和 60225010)的支持。

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

“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课题设计主线为:生活→化学→生活。以“消毒液能预防甲流”引入自主探究学习情境,通过初识“84”、探究“84”、解读“84”三个主题对日常生活用品中含氯漂白剂——“84”消毒液进行了探究,通过观察色、态、闻气味和实验溶解性,初步认识“84”;通过制备原理确定含有的成分,并创设情境设计实验探究其化学性质,进而对产品说明书的解读,指导正确使用。 本课建立在学生已有化学知识(对Cl2、HClO的性质和漂白液漂白原理认识)的基础上,利用84消毒液这一化学与生活联系的范例,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而设计的,通过对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思维和动手实验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意义建构,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体验。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84消毒液漂白原理的探究,进一步巩固次氯酸的漂白性及次氯酸盐产品漂白作用的原理;巩固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积极创设探究情景学会利用已有知识解释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讨论、验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学会设计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产品标签的解读,学会如何了解标签的意义和内容,感受化学知识在商品生产和 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观念与态度利用84消毒液这一化学与生活联系的典范,增强在生活中学化学,到生活中用化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84消毒液漂白原理的探究及次氯酸盐产品漂白作用的原理。 【教学难点】“褪色”原因的分析和深入探究;研究某种物质的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84消毒液(爱特福)、84洁厕灵(爱特福)、NaOH溶液、酚酞溶液、红纸、淀粉—KI试纸、表面皿、胶头滴管、试管若干

滑坡稳定性分析知识讲解

滑坡稳定性分析

习题一岩村滑坡稳定性评价 一、目的 学会滑坡机理分析、稳定性定价和定量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选择的基本途径,掌握滑坡防治工程要点。 二、滑坡概况 l、自然地理 岩村滑坡位于四川盆地某城市市中区,地处长江和佳江的交汇地带,呈半岛状,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80年代,市中区斜坡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利用,交通线路不断改进,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但与此同时滑坡灾害事件也日趋严重,岩村滑坡就是灾害之一。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mm以上,并常有暴雨出现。长江和嘉陵江是市中区两大地表水系,水位年平均变化幅度达20m以上,平均低水位158m,高水位181m,1981年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水位达193m。三峡工程按175m高程修建大坝,使该地区最高洪水位达205m左右。 2、地质概况 滑坡区基岩地质构造属川东隔档式褶皱中的一复向斜内部,岩层产状平缓,倾角10°以下,倾向在SW200°~270°范围变化。无明显的断裂构造,优势节理产状:75°∠82°;346°∠81°,263°∠85°。 基岩地层为侏罗系泥岩砂岩互层,为内陆河潮沉积,呈紫红色。相对坚硬的砂岩组成了滑坡区的上部平台状地形,泥岩及崩积物则组成斜坡主体。崩积物主要由砂岩块石及泥岩风化粘土组成,厚度分布特点是斜坡上部薄,中前部相对较厚。人工堆石为近期在砂岩体中开挖地下洞室而堆弃于斜坡后部的基岩大块石。

滑坡区属河流侵蚀、剥蚀的低山丘陵地貌,斜坡顶部为平台,河谷岸坡的坡度由上至下逐渐变缓,在纵剖面上呈内凹的地形。 下伏基岩相对不透水,为弱含水层。据洞室调查,基岩洞室绝大多数为干洞,偶见裂隙有渗水现象。斜坡地带入渗的地表水则汇集于基岩顶面,形成崩积层中的上层滞水。 该地区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属受活断裂包围的稳定地块,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3、滑坡特征 滑坡主滑方向为NW方向,后缘有一系列NE-SW方向的拉张裂缝,居民建筑物受到严重影响。据调查,人工洞室开挖于1970-1980年之间,地面裂缝最早发现在1981年。1981年四川盆地普降暴雨,江河水位达百年一遇特大水位。滑坡的活动已严重威胁经由滑坡区的主干公路的正常通车。滑坡现处于蠕滑阶段,且在每年的雨季,位移明显增大。 表1-1钻孔地质描述

抗氧化涂层的研究1

C/C复合材料MoSi2/ZrB2抗氧化涂层的研究 项目论证 1、项目的理论与研究背景 碳/碳复合材料(C/C)是以碳纤维为增强相的碳基复合材料,具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如低密度、高强度模性、高热稳定性,低热膨胀系数、高导热导电能力、耐烧蚀、耐腐蚀、摩擦系数稳定等。更特别的是C/C复合材料随温度的升高强度反而升高,在2000℃时仍能保持较优良的力学性能。它既可以作为功能材料,又可以作为高温结构材料使用,是目前可用于1800℃高温的复合材料。迄今为止,碳碳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核能及许多民用工业领域受到极大瞩目,显示出巨大的技术和经济优势[1]。 但这些应用不可避免地要在高温和氧化的环境条件下工作。然而,碳碳复合材料的起始氧化温度为370℃,随着温度的升高迅速氧化,降低了材料的强度及其他性能,甚至引发事故,从而限制了其作为高温结构材料在氧化气氛下的广泛应用[2]。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采取了如制备表面涂层等方法提高碳碳复合材料的抗氧化能力。 C/C复合材料防氧化技术有两种: (1)基体处理技术,包括基体浸渍技术和添加阻燃陶瓷颗粒。前者就是浸渍氧化抑制剂,如硼酸盐、磷酸盐和卤化物等;后者就是在基质中复合添加耐火材料颗粒,如B2O3、B、SiC和B4C等;

(2)涂层技术。前种方法如果不与涂层技术结合使用, C/C防氧化的能力是有限的,一般只能在1000℃以下,而且会因为基体中引入盐类或陶瓷颗粒使C /C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下降。为实现高于1000℃的抗氧化保护,涂层技术是合理的选择。本文对碳/碳复合材料MoSi2、ZrB2抗氧化涂层研究作一综述。2、国内外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体系的研究新进展 在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研究初期,大多数采用单一的涂层,如SiC、Si3n4、WC和B4C等涂层。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水平和研究手段的提高以及涂层理论的不断完善,制备的涂层也由单一涂层向多层涂层和复合涂层和方向快速发展,使用的材料也由金属、合金、玻璃等向高温陶瓷材料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在复合涂层研究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研究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复合涂层领域。下面就近几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在复合涂层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进行简单介绍。 (1)两层复合涂层 最简单的复合涂层是双层复合涂层,由于SiC与C/C基体良好的的物理化学相容性,双层复合涂层目前大多采用SiC为内涂层,外层材料则选用耐火氧化物,高温玻璃或合金作为密封层。该种涂层利用密封层对SiC内涂层的裂纹和孔隙进行愈合,从而提高复合涂层的抗氧化能力。付前刚等用SiO3,B2O3,MgO,Al2O3和MoSi2等制备的以SiC为内涂层,以掺加MoSi2的硼硅盐玻璃为外涂层的双层复合涂层,能够在1300度的静态空气气氛下对碳碳复合材料有效保护150h,MoSi2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玻璃相的高温稳定性,缓解玻璃涂层的内应力,避免穿

滑坡稳定性分析

习题一岩村滑坡稳定性评价 一、目的 学会滑坡机理分析、稳定性定价和定量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选择的基本途径,掌握滑坡防治工程要点。 二、滑坡概况 l、自然地理 岩村滑坡位于四川盆地某城市市中区,地处长江和佳江的交汇地带,呈半岛状,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80年代,市中区斜坡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利用,交通线路不断改进,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但与此同时滑坡灾害事件也日趋严重,岩村滑坡就是灾害之一。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mm以上,并常有暴雨出现。长江和嘉陵江是市中区两大地表水系,水位年平均变化幅度达20m以上,平均低水位158m,高水位181m,1981年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水位达193m。三峡工程按175m高程修建大坝,使该地区最高洪水位达205m左右。 2、地质概况 滑坡区基岩地质构造属川东隔档式褶皱中的一复向斜内部,岩层产状平缓,倾角10°以下,倾向在SW200°~270°范围变化。无明显的断裂构造,优势节理产状:75°∠82°;346°∠81°,263°∠85°。 基岩地层为侏罗系泥岩砂岩互层,为内陆河潮沉积,呈紫红色。相对坚硬的砂岩组成了滑坡区的上部平台状地形,泥岩及崩积物则组成斜坡主体。崩积物主要由砂岩块石及泥岩风化粘土组成,厚度分布特点是斜坡上部薄,中前部相对较厚。人工堆石为近期在砂岩体中开挖地下洞室而堆弃于斜坡后部的基岩大块石。 滑坡区属河流侵蚀、剥蚀的低山丘陵地貌,斜坡顶部为平台,河谷岸坡的坡度由上至下逐渐变缓,在纵剖面上呈内凹的地形。

下伏基岩相对不透水,为弱含水层。据洞室调查,基岩洞室绝大多数为干洞,偶见裂隙有渗水现象。斜坡地带入渗的地表水则汇集于基岩顶面,形成崩积层中的上层滞水。 该地区新构造运动不强烈,属受活断裂包围的稳定地块,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3、滑坡特征 滑坡主滑方向为NW方向,后缘有一系列NE-SW方向的拉张裂缝,居民建筑物受到严重影响。据调查,人工洞室开挖于1970-1980年之间,地面裂缝最早发现在1981年。1981年四川盆地普降暴雨,江河水位达百年一遇特大水位。滑坡的活动已严重威胁经由滑坡区的主干公路的正常通车。滑坡现处于蠕滑阶段,且在每年的雨季,位移明显增大。 表1-1钻孔地质描述 表1-2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表1-3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实验值

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

对最不利滑移横断面进行各种工况稳定性分析计算,计算过程如下: 一、天然工况 滑坡剩余下滑力计算 计算项目:滑坡推力计算 1 ===================================================================== 原始条件: 滑动体重度= 19.000(kN/m3) 滑动体饱和重度= 25.000(kN/m3) 安全系数= 1.250 不考虑动水压力和浮托力 不考虑承压水的浮托力 不考虑坡面外的静水压力的作用 不考虑地震力 坡面线段数: 6, 起始点标高 4.000(m) 段号投影Dx(m) 投影Dy(m) 附加力数 1 13.600 0.700 0 2 12.250 7.000 0 3 2.000 0.000 0 4 12.000 8.000 0 5 24.500 0.500 0 6 127.000 27.000 0 水面线段数: 1, 起始点标高 0.000(m) 段号投影Dx(m) 投影Dy(m) 1 0.000 0.000 滑动面线段数: 5, 起始点标高 0.000(m) 段号投影Dx(m) 投影Dy(m) 粘聚力(kPa) 摩擦角(度) 1 12.000 0.600 10.000 14.500 2 9.900 1.300 10.000 14.500 3 28.000 9.000 10.000 14.500 4 8.400 2.800 10.000 14.500 5 117.000 29.000 10.000 14.500 计算目标:按指定滑面计算推力 -------------------------------------------------------------- 第 1 块滑体

新型纳米吸波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

新型纳米吸波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 : 1引言 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防御体系被敌方探测、跟踪和攻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军事目标的生存能力和武器系统的突防能力受到了严重威胁。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尤其是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六维一体的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手段,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现代化战争对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一般传统的吸波材料很难满足需要。由于结构和组成的特殊性,使得纳米吸波涂料成为隐身技术的新亮点。纳米材料是指三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为纳米尺寸的材料,如薄膜、纤维、超细粒子、多层膜、粒子膜及纳米微晶材料等,一

般是由尺寸在1~100nm的物质组成的微粉体系。 2纳米吸波涂层的吸波原理和结构特性 吸波材料的吸波实质是吸收或衰减入射的电磁 波,并通过材料的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变成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而耗散掉。吸波材料一般由基体材料与吸收介质复合而成。吸波材料可以分为电损耗型和磁损耗型2类。电损耗型材料主要靠介质的电子极化、离子极化、分子极化或界面极化来吸收、衰减电磁波。磁损耗型材料主要是靠磁滞损耗、畴壁共振和后效损耗等磁激化机制来引起电磁波的吸收和衰减。由于纳米晶粒细小,使其晶界上的原子数多于晶粒内部的,即产生高浓度晶界,使纳米材料有许多不同

于一般粗晶材料的性能。纳米微粒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介电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纳米材料之所以具有非常优良的吸波性能,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纳米材料具有高浓度晶界,晶界面原子的比表面积大、悬空键多、界面极化强,容易产生多重散射,在电磁场辐射作用下,由于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造成原子、电子运动的加剧而磁化,使电磁能更加有效地转化为热能,产生了强烈的吸波效应;其次,量子尺寸效应的存在使纳米粒子的电子能级发生分裂,分裂的能级间隔正处于微波的能级范围,从而成为纳米材料新的吸波通道;此外纳米离子具有较大的饱和磁感、高的磁滞损耗和矫顽力,使得纳米材料具有涡流损耗高、居里点及使用温度高、吸波频率宽等性能。纳米材料的这种结构特征使得纳米吸波材料具有吸收频带宽、兼容性好、质量轻和厚度薄等特点,易满足雷达吸波材料薄、轻、宽、强的要求,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高性能、多功能吸收剂。

滑坡勘查中滑坡稳定性分析实例

滑坡勘查中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实例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河南总队吴德运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稳定状态 滑坡地质灾害每年均会给社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滑坡的产生受多种引发因素影响,往往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如何准确分析滑坡的稳定性是治理滑坡的关键。本文是以一个滑坡实例,评价滑坡稳定性的分析过程。 1 滑坡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1.1 自然条件 该滑坡处于中纬度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mm,最大年降雨量1522.4mm,最小年降雨量694.8mm。5~9月为雨季,其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一小时最大降雨量达75.2mm,一日最大降雨量达193.3mm。 1.2 地质环境 1.2.1 地形地貌 滑坡区属鄂西中低山地貌单元。由于地壳长期间歇性抬升,形成山高坡陡、河谷深切的地貌特征。 1.2.2 地层岩性 滑坡区分布的地层有: 第四系:残坡积碎石土、残坡积堆积土。 三叠系中统:中厚至厚层微晶白云质灰岩、泥灰岩、中厚层泥质条带灰岩、肉红色中厚层亮晶鲕状灰岩及灰绿色泥岩。岩层产状总体向北东向倾,倾角为35o-70°之间。 1.2.3 水文地质条件 受地层岩性结构和地质构造影响,滑坡区内地下水主要以三叠系中统岩溶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岩孔隙水的形式赋存。 2.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型 2.1 滑坡地形地貌 滑坡区地形南高北低,地形总坡度15o-20o,为侵蚀构造低山区。滑坡区最低点标高330m,最高点滑坡后缘,标高364m,相对高差34m。

2.2 滑坡空间形态 该滑坡为覆盖层滑坡,平面形态呈舌形,地形上为围椅状,滑坡两边周界清晰。滑坡体北低南高,主滑坡轴线长86m,前缘宽98m,标高330m ,后缘宽66m,标高364m。滑坡的面积为0.732×104m2,总体上是前厚后薄,中间厚两侧薄的态势,滑体平均厚度为5m,体积约3.66×104m3。 滑坡主滑方向为311度,滑体坡度15~30度,中部滑坡平台呈舒缓波状,中部靠后缘出现陡坎。 2.3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1)滑体 滑体物质组成主要为第四系崩坡积碎块石夹粉质粘土,黄褐-黄灰色,稍密-中密,碎块石直径一般为0.4-0.8m,最大达1.2m,成分主要为泥灰岩、灰岩,其含量约占70%。滑体厚度一般为2.3-6.7m。 (2)滑带 滑带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夹砾石,灰黄-褐黄色,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含量约70%,具有挤压条纹状构造,砾石成份为泥灰岩、灰岩,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直径2~20mm。部分砾石表面见擦痕,表面具滑感。 (3)滑床 滑床为三叠系中统泥灰岩,强~中风化程度,浅灰-黄灰色,中厚层~厚层状构造,岩石较为破碎,地层倾向为19~40度,倾角41~75度,岩石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倾角为60~75度,裂隙面均较平直,略具起伏,稍粗糙,多为泥质、铁质充填,部分为钙质充填。 2.4 滑坡水文地质 本滑坡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覆盖层孔隙水水量贫乏,赋水性弱,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次为农作物灌溉渗入补给。地下水沿基岩面排泄,或渗入下伏基岩裂隙中。基岩浅部裂隙发育,含裂隙水,赋水性弱,动态变化大。补给主要靠覆盖层地下水渗入,排泄主要受微地貌控制,流量小。 2.5 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5.1滑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滑体主要由第四系崩坡积碎块石夹粘性土组成,碎石含量达70%以上,受取样条件限制,滑体中采取的原状样土工试验所作的物理力学指标仅能代表碎石土中所夹粉

涂层材料稳定性研究教材

树脂基涂层材料低发射率稳定性及 工艺研究 批量性制备涂层发射率的一致性研究 1.引言 低红外发射率涂料制备成本较低,硬度、附着力等力学性能良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批量性生产时,由于实验室用机械搅拌设备不适用于大批量料浆,使得料浆中存在以下问题需要优化。首先,树脂与溶剂的混合不够均匀,易使湿料不均一造成漆膜发花,其次大块填料和较大颗粒无法均匀破碎,填料与树脂溶剂之间润湿程度较小,导致填料在湿膜中聚沉现象严重,树脂与基板的接触面积骤减,间接造成力学性能较差;并且力度较弱的人工搅拌不足以破坏较大粒径,造成涂膜粗糙,也会使发射率升高。种种问题,使得在小批量放大至大批量制备红外低发射率涂层时,相同的原料配方而发射率不同。因此我们需采取并优化批量性制备涂层的制备工艺,确保发射率和力学性能在批量性制备时保持一致性和稳定性。 在此首要的问题是选取合适的可用于大批量分散的机械设备,考虑到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现有器械两个因素,我们选定了高速分散机作为批量性制备低红外发射率涂料的设备,高速分散机广义上是搅拌机的一种。由于采用高速搅拌机(比如圆盘锯齿型搅拌器)可以在局部形成很强的紊流,通常对物料有很强的分散乳化效果,所以又被称为分散机。高速分散机主要分为液压升降分散机,气动升降分散机,手摇升降分散机等。它采用电磁调速、变频调速等各种规格,运转稳定有力,适合各种粘度,操作维护简单,分散效果好,生产效率高,对物料可进行快速分散和溶解。

2.高速分散机批量性制备低红外发射率涂料的理论分析 高速分散机的结构图如图所示,高速分散机工作原理简单,它通过搅拌器把能量直接施加在料浆上,当启动高速分散机并调节转速后,料浆会伴随着搅拌器以一定的转速做圆周运动,其中,搅拌器末端处由圆周运动的规律可知: nR v π2= MR n F 224π= 式中,v :线速度,m/s ;R :转动半径,m ;F :作用力,N ;M :转动质量,kg ;n :转速, r/min 。 在搅拌过程中,料浆和填料由于受到搅拌器较大的剪切力,团聚颗粒与较大粒子可被破碎,减小填料的聚沉程度,所以有很强的分散效果。 2.1实验验证(粒径分析) 2.2模型建立 由粒径分析的相关数据可知,人工搅拌后的料浆填料的平均粒径较大,高速分散机处理过的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第十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考纲要点 考点精粹 一、概述 (一)稳定性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药物制剂稳定性就是指药物制剂从制备到使用期间质量发生变化的速度与程度,就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1、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在于: ①保证药品质量,作到安全、有效、稳定; ②用于指导新药及其剂型的研制开发; ③减少损失,创造经济效益。 2、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内容包括 ①考察制剂在制备与保存期间可能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②探讨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③寻找避免或延缓药物降解、增加药物制剂稳定性各种措施 ④预测制剂在贮存期间质量标准的最长时间,即有效期。 3、药物制剂稳定性 药物制剂稳定性一般包括化学、物理与生物学三个方面。 ⑴化学稳定性:药物由于水解、氧化等化学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或效价)、色泽产生变化。 ⑵物理稳定性:主要指制剂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如混悬剂中药物颗粒结块、结晶生长,乳剂的分层、破裂,胶体制剂的老化,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等。 ⑶生物学稳定性:一般指药物制剂由于受微生物的污染,而使产品变质、腐败。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水解与氧化就是药物降解的两个主要途径,其她如异构化、聚合、脱羧等反应,在某些药物中也有发生。一种药物可同时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解途径。表10-1 总结了制剂中主要的降解途径及药物举例。 表10-1 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及典型药物

1、水解反应:属于这类降解的药物主要有酯类(含内酯)、酰胺类(含内酰胺)等。水解反应规律符合一级或伪一级反应。 ⑴酯类药物:盐酸普鲁卡因、乙酰水杨酸为代表药物。 ⑵酰胺类药物:氯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巴比妥类为代表药物。 2、氧化反应:药物的氧化作用与其化学结构有关,酚类、烯醇类、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药物较易发生氧化反应。一般为自氧化反应(链反应过程),影响因素较多,如:光、氧、金属离子等。 ⑴酚类:肾上腺素、左旋多巴、不啡、去水不啡、水杨酸钠 ⑵烯醇类:维生素C ⑶其它类:磺胺嘧啶钠、氨基比林、安乃近、盐酸氯丙嗪 3、其她降解途径 ⑴异构化:异构化一般分光学异构化与几何异构化。通常药物异构化后,生理活性降低甚至没有活性。如肾上腺素、毛果芸香碱、维生素A等。 ⑵聚合:氨苄青霉素(聚合后易诱发过敏)。 ⑶脱羧:对氨基水杨酸钠 二、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可以分为处方因素与外界因素两个方面,如表10-2所示。 表10-2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土质滑坡稳定性分析

土质滑坡稳定性分析 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对滑坡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因素有降雨和地震,不同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是不同的。文章以圆弧条分法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区某滑坡的稳定性,结合现场的工程地质勘察,计算了滑坡的安全系数,分析不同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标签:滑坡稳定性;地震;降雨;稳定性分析 引言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诱发了为数众多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这些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紧迫、危害巨大、危险程度高,严重危及着城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文章结合地震区的某土质滑坡,运用圆弧条分法,分析了在自重、降雨、地震不同的情况下滑坡的稳定性[1-5]。 1 地质环境条件 1.1 地形地貌 勘查区位于白龙江南侧,属河谷地貌,位于白龙江一级阶地上。微地貌位于凸出的五山岭山脊两侧,总体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西侧(左侧)地形较平缓,东侧(右侧)地形起伏大。该滑坡前缘位于一冲沟的丘间梯田,沟底部分地段基岩出露,地面高程为611.50~618.00m;滑坡后缘为五山岭山脊的平坝边缘,地面高程为631.70~631.90m,相对高差约为13.00~20.00m,地势较为平缓。整体坡度角一般为20~30°。 1.2 地层岩性 勘查区基岩出露较差,仅在滑坡左侧冲沟边有出露。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冲洪积粉质粘土、卵石土及志留系黄坪组下段千枚岩(Shn1),现就与工程密切的地层由新至老简述如下: (1)第四系。第四系松散土层主要为冲洪积粉质粘土及卵石土层(Q4al+pl)。冲洪积粉质粘土,厚度一般约3m,最厚段可达6.50m,主要分布于五山岭山顶及两侧斜坡一带;冲洪积卵石土层,厚度较大,一般20~30m,分布于整个勘查区。 (2)基岩。工作区内基岩主要为志留系黄坪组下段(Shn1),其岩性主要为千枚岩,岩体较破碎,表层风化较严重,强度较低。 1.3 地质构造及地震

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说课稿

《含氯消毒液性质、作用的探究》说课稿 ——“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 金秀县民族高中牟伦芬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化学选修6《实验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二实验4—3《含氯消毒液性质、作用的探究》。我将从设计理念、实验教学分析、实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实验过程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 新课改赋予化学更多的内涵和教学功能,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重新审视化学实验教学,落实实验教学的教学和育人功能。在本课题中,我的设计主线为:生活→化学→生活。将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的性质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本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氯气和次氯酸性质的基础上,利用84消毒液这一化学与生活联系的范例,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而设计的,这对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商品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化学、到生活中用化学的意识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学情分析 新课程下的化学强调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对初三化学一年的学习,他们对一些化学有了一定和兴趣,而且具备了基本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这些都为更好地学习84消毒液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改精神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设计理念,我确定如下目标: (一)实验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84消毒液漂白原理的探究,进一步巩固次氯酸的漂白性及次氯酸盐产品漂白作用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验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2)通过对产品标签的解读,学会如何了解标签的意义和内容,感受化学知识在商品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84消毒液这一化学与生活联系的典范,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化学,到生活中用化学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 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确定对某种物质研究的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 四、实验过程设计 (一)设计思路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注重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引导学生观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活动来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初识84消毒液探究84消毒液解读84消毒液使用84消毒液

超疏水纳米复合涂层表面机械稳定性研究进展

塑料工业 CHINAPLASTICSINDUSTRY第47卷第3期 2019年3月超疏水纳米复合涂层表面机械稳定性研究进展? 任一猛1?李永升1?胡一歆2?唐昶宇1??? (1.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成都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中心?四川成都610207? 2.香港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香港999077) 一一摘要:超疏水涂层因其特有的性质在国防和民用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超疏水涂层脆弱的机械稳定性限制了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提高超疏水涂层机械稳定性的必要性以及失效的原因和机制?强调了聚合物和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刚性和柔性两类基底构建超疏水涂层中的作用?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为提高机械稳定性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展望了超疏水涂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超疏水涂层?稳定性?聚合物?应用 doi:10 3969/j issn 1005-5770 2019 03 002 中图分类号:O647?TB383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文章编号:1005-5770(2019)03-0008-06 ResearchProgressonMechanicalStabilityofSuperHydrophobic NanocompositeCoatings RENMeng1?LIYong ̄sheng1?HUXin2?TANGChang ̄yu1 (1.ChengduGreenEnergyandGreenManufacturingTechnologyResearchandDevelopmentCenter?ChengduScienceandTechnologyDevelopmentCenterofChinaAcademyofEngineeringPhysics?Chengdu610207?China? 2.ChemicalandBiologicalEngineering(CBE)?HongK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ongKong999077?China)Abstract:Duetotheuniquepropertiesofthesuperhydrophobiccoatings?itcouldhavebroadapplicationprospectsinnationaldefenseandcivilfields.Howeverthefragilemechanicalstabilitycouldlimittheapplicationinthereallife.Thispaperbrieflyintroducedthenecessityoftheimprovementforthemechanicalstabilityofthesuperhydrophobiccoatingsandthemechanismsoftheirfailure.Inaddition?itemphasizedtheroleofpolymerideandfunctionalpolymermaterialstotheconstructionofsuperhydrophobiccoatingsonrigidandflexiblesubstrates.Theachievementsmadebydomesticandforeignresearchersinrecentyearstoimprovemechanicalstabilityweresummarized?andthedevelopmentdirectionofsuperhydrophobiccoatingswasprospected. Keywords:SuperHydrophobicity?Stability?Polymer?Application 超疏水是一种重要的固体表面抗液体润湿现象?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水珠可以在荷叶表面滚动?在 这种超疏水表面上?水滴与固体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大 于150?二滚动角小于10??这种情况下?超疏水表面 与水不黏附?表现出独特的 自清洁能力 [1-3]?这种超疏水表面在国防和民用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 用?如纺织品的防水[4]二建筑外墙及车窗的自清洁[5]二电线的防雪二抗冰[6]二流体减阻[7]二油水分离[8]等?目前?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层层自组装法[9]二模板法[10]二溶胶凝胶法[11]二控制结晶法[12]二相分离法[13]二静电纺丝法[14]二化学沉积法[15]等?这些方法可以在各种基底表面构建低表面能的二具有多尺度微纳结构的粗糙表面?然而在不同的应用中?超疏水性涂层不可避免地跟周围环境直接接触产生机械磨损[16]?导致超疏水性能的持久性较差?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聚合物和功能高分子在超疏水涂层的制备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充当纳米颗粒的分散剂[17]二增加涂层结合力的交联固化剂[18]等?低表面能的全氟类聚合物还可以用于涂层的表面修饰以提高其超疏水性能[19]?本文总结了机械外力作用下超疏水涂层失效的机制和机械稳定性评估试验以及基于高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3217)一一??联系人sugarchangyu@163 com作者简介:任猛?男?1990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习题及答案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学稳定性 2.物理稳定性 3.化学稳定性 4.广义酸碱催化 5.药物降解半衰期 6.专属酸碱催化 7.稳定性加速试验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盐酸普鲁卡因的主要降解途径是A A.水解 B.光学异构化 C.氧化 D.脱羧 E.聚合 2.维生素C的降解的主要途径B A.脱羧 B.氧化 C.光学异构化 D.聚合 E.水解 3.酚类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C A.水解 B.脱羧 C.氧化 D.异构化 E.聚合 4.酯类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D A.脱羧 B.聚合 C.氧化 D.水解 E.异构化 5.下列关于药物稳定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 A.通常将反应物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B.大多数药物的降解反应可用零级、一级反应进行处理 C.若药物降解的反应是一级反应,则药物有效期与反应浓度有关 D.对于大多数反应来说,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更为显著 E.若药物降解的反应是零级反应,则药物有效期与反应浓度有关 6.既能影响易水解药物的稳定性,又与药物氧化反应有密切关系的是A A.pH B.广义的酸碱催化 C.溶剂 D.离子强度 E.空气 7.以下关于药物稳定性的酸碱催化叙述中,错误的是A A.许多酯类、酰胺类药物常受H+或OH-催化水解,这种催化作用也叫广义的酸碱催化 B.在pH很低时,药物的降解主要受酸催化 C. pH较高时,药物的降解主要受OH-催化 D.在pH-速度曲线图中,最低点所对应的横坐标即为最稳定的pH E.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物质都可能催化水解 8.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制剂因素不包括D A.溶剂 B.广义酸碱 C.离子强度 D.温度 E. pH 9.影响药物稳定性的环境因素不包括B A.温度 B.pH C.光线 D.空气中的氧 E.空气湿度10.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外界因素是A A.温度 B.溶剂 C.离子强度 D. pH E.广义酸碱11.下列关于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E A.药物制剂在贮存过程中发生的质量变化属于稳定性问题 B.药物制剂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从制备到使用期间保持稳定的程度 C.药物制剂的最基本要求是安全、有效、稳定 D.稳定性研究可预测药物制剂的有效期 E.药物制剂稳定性有化学、物理稳定性 12.一级反应半衰期公式为B

84消毒液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回目录 化学品中文名称:次氯酸钠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919 CAS No.:7681-52-9 分子式:NaClO 分子量:74.4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次氯酸钠溶液 7681-52-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

某滑坡稳定性分析

清平水库瓦窑堡滑坡稳定性分析 杨荣科,辜明清 (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四川郫县611731) 摘要:瓦窑堡滑坡是位于清平水库坝址上游左岸的一个大型古滑坡,水库蓄水后的滑坡稳定性评价是水库区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根据大量的勘察试验资料,分析了滑坡的成因和形成机制,利用反演计算进行了滑坡稳定分析评价。 关键词:滑坡;抗剪强度;稳定性;清平水库 1引言 瓦窑堡滑坡是位于清平水库枇杷岩坝址上游1.4 km左岸的大型滑坡,水库蓄水后该滑坡的稳定性是近坝库岸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针对滑坡形成机制,采用反演进行稳定性评价,是对古滑坡稳定性评价较适用的方法。 2滑坡基本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 瓦窑堡滑坡地面高程884~1 155 m。据地表地质测绘,滑坡体长约450 m,宽290~450 m,厚30~65 m,体积约364×104 m3。滑坡体在平面上呈“板斧”形,两侧以冲沟为界,下游侧缘冲沟切割至滑坡床基岩,沟深3~10 m,沿滑面无地下水点出露,见图1。滑坡后缘地形坡度30°~45°,并见张开5~15 cm 的拉裂缝;中部地形平缓,坡度12°~30°,呈阶梯形;前缘剪切口明显,与2al)接触。滑坡体总体地形坡向N60°~70°W。 河床砂卵石(Q 4 )中厚层灰岩,下部滑坡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 2c 常夹碳质页岩;龙潭组(P )上部为碳质页岩夹煤层,下部为厚3.4~6.5 m的 2l )为中厚层灰岩夹泥质灰岩;地表分布第四系坡粘土岩;二叠系上统茅口组(P 1m 积层(Q 4 dl )。滑坡地段在构造上位于照壁山倒转向斜核部附近,有近 )从滑坡后缘一带通过。瓦窑堡断裂走向北东,倾南北向断裂之瓦窑堡断裂(F 5 向北西,倾角54°左右,延伸约24 km,上、下盘均为灰岩,滑坡一带下盘为龙潭组之碳质页岩。断层破碎带一般厚10~40 cm,由断层角砾、挤压破碎透镜体等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