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思想.pdf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思想.pdf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思想.pdf

晏阳初四大教育思想简论

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沈洁

摘要:作为平民教育思想代表人物的晏阳初,提出了针对中国农村的四大教育思想,其中包括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

和公民教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乡村建设的风潮,这场运动的主旨就是将目光聚焦在乡村。作为其中代表人物的晏阳初,他的乡村建设思想尤其是他的平民教育思想是当时众多乡村建设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之一。

当然,无论是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还是作为其中重要部分的平民教育思想,都是十分庞杂的,这里只想就其中的重要内容,即四大教育思想作一简单分析。

晏阳初看来,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在于民众的愚昧落后,也就是他所说的四大病象——愚、穷、弱、私。要解决这四大病象,就要进行四大教育,“所谓四大教育就是针对着多数民众的四大病象——愚、穷、弱、私——而设立。”1具体而言,就是:

“(一)因为中国人愚昧,所以要培养知识力来功愚,这就需要——文艺教育。

(二)因为中国人贫穷,所以要培养生产力来功穷,这就需要——生计教育。

(三)因为中国人多病,所以要培养健康力来功弱,这就需要——卫生教育。

(四)因为中国人散漫自私,所以要培养团结力来功私,这就需要——公民教育。”2

明确了四大教育的针对问题,我们再来看这四大教育的具体方面:

(一)文艺教育

这又包括文字教育和艺术教育两方面。

(1)文字教育

晏阳初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认为一切建设都需要力,也就是需要知识,人民如果没有知识,那么任何方案、计划和政策都只能见之于纸墨,而不能实现于民间。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尽管是多样的,但是最简单、最便利的方法就是读书,而读书就必须先认识文字。他说:“文字教育是培养知识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人类文明与野蛮的分野,就在文字的有无。”3他并且提出三个最低目标:

①能使农民认识千余个基本汉字;

②给他们输入这千余个汉字所代表的常识;

③引起农民读书的兴趣。

这其中又以第三个目标最为重要。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晏阳初是十分重视广大人民的教育程度对于整个国家的影响的,他认识到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才是振兴国家的根本,这不同于以往传统社会中精英层对于知识的垄断,认为读书只是读书人的专业的观点。他说:“使人人觉悟读书识字是人类共有的权利,无论什么人都应享受。若是只是一小部分人读书,最大多数愚蠢,必然产生许多痛苦和羞耻的事。”4

(2)艺术教育

晏阳初的艺术教育包括图画、音乐、无线电和戏剧教育。

从这些内容上来看,很显然,这是一种寓教育于娱乐的教育方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教育。

在这四个方面的教育中,晏阳初特别重视戏剧教育,他认为戏剧有很大的吸引力、感染力,能使人于娱乐之中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并且可以打破文字的障碍,所以是最理想的教育方法之一。他并且提出改进戏剧以达到“戏剧教育化,

教育戏剧化”。5

(二)生计教育

这是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的一种教育方式。晏阳初对此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训练农民生计上的现代知识和技术,以培增加生产;二是创设农村合作经营组织,实现利润的合理分配,以使农民能真正享受增加生产的利益。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晏阳初是想用一些现代的科学技术以及经营手段来改变旧有的农村经济形式,这种教育是一种实用型的教育。晏

阳初并且提出学习农业专门技术的人才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这些科学家和学者,不仅要有“科学的头脑”,而且还应具有“农夫的身手”,要和农民打成一片,这样才能使自己他们自己的学问有实用价值。6(三)卫生教育

这种教育是针对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状况而言的。当时的医院主要是集中在城市,而且收费昂贵,农民无法负担,因此农村的病死率很高。晏阳初提出两方面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农村创建医疗卫生制度,并且系统化;另一方面是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内外两方面来保障他所说的农民的“强健力”。

(四)公民教育

这是针对晏阳初所说的中国人“私”而言的。晏阳初认为教育的根本在“人”,而根本的根本又在“人与人”的问题。公民教育就是要培养农民的团结力、公共心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最低限度的公民常识和政治道德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里,晏阳初提出了“公民”这个概念,并且把教育的主旨放在了“人”的教育上面,可以说这比过去传统的为政治而教育,甚至比建国之后的“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样的提法更为关注到教育的根本——教育说到底还是“人”的教育。当然,晏阳初不可能真正的脱离开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他的这种思想还是建立在一定的政治、社会目的之上的。

与此同时,晏阳初还提出了实施四大教育的两个原则:

首先,“四大教育是连锁的,不是孤立的,要培养人民的知识力,就不能不培植其生产力、健康力和团结力,这四样东西是相依为命,不是单刀直入所能达到目的。”7

其次,四大教育必须切合农民的生活实际。在这里,晏阳初实际上提出了教育本土化的问题。不可否认的,近代的教育,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教育实践上很多都是泊来品,中国自己的本土教育思想在当时由于政治、文化背景的反传统思潮而在很大程度上被抛弃了。晏阳初是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的,他自幼入基督内地会所办的西学堂就读,后又留学美国,是耶鲁大学政治学学士和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硕士。他自认“体验到西方文化的真谛”,要以西方文明来改造中国社会。但他同时也强调要适应中国农村的具体国情,而不应该照搬西方的经验模式,他说:“若徒高谈外国的法门,照样画葫芦的去办,一定是有弊无利的。”8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不仅仅是存在理论范畴的思想,同时晏阳初还将它付诸实施了。这是通过研究实验、训练人才、表证推广这三个相互连锁的步骤来完成的。

从这三大步骤来看,晏阳初借鉴了西方现代教育尤其是科学实验室的作法。晏阳初说:“定县就成了我们的‘社会实验室’,在定县,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彻底地研究了平民遇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9“定县的实验,是在认识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研究及实验可能解决的方法,它是社会科学的实验室……整个的实验精神是这样一种精神,是绝对的科学的态度。”10

这种科学的实验的方法无疑是受西方教育科学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就是全盘西化的,我们之前已经提到,晏阳初实际上还是主张教育要适应中国具体国情的。只是由于他自身的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较为深厚,他的乡村教育思想和实践也就比同时期的其他乡村建设思想来得较为现代和开放一点。他是希望通过借鉴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并结合中国国情来进行乡村教育。

回顾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一些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教育问题的解决,仍然是有着借鉴作用的。晏阳初是主张普及教育的,他的四大教育思想就是在贴合农民实际的基础之上提出的,并且确实在当时是对农民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当然了,我们今天谈到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时,不应当忘记这种教育思想是他的整个乡村建设思想的一部分,他所要真正实现的是通过乡村建设来达到“民族再造”,他认为:“农村运动,……它对于民族的衰老,要培养它的新生命;对于民族的堕落,要振拔它的新人格,对于民族的涣散,要促成它的新团结新组织。所以说中国的农村运动,担负着‘民族再造’的使命。”11这是一种社会改良的思想,是主张在维护现存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前提下,采用和平的方式,通过兴办教育、改良农业等等措施,复兴日趋衰弱的农村,以实现民族的振兴。这是当时包括晏阳初在内的乡村建设派的主旨思想。可以说,他们的主观愿望是十分理想的,但是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中,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只进行点滴的改良,而不图彻底的革命,是不可能真正实现“民族再造”的。这也正是当时无论是晏阳初的乡村建设实践还是其他的乡村建设运动都最终失败的根源。但有一点又必须明确,那就是承认他们改良的性质并

不是意味着要全盘否定这种思想以及实践,他们的这种“深入民间”的作法,在当时还是十分有进步意义的,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的许多思想实践对于我们今天仍有着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晏阳初:《八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晏阳初文集》,第177—178页。

2晏阳初:《平民教育运动的回顾与前瞻》,《晏阳初文集》,第223页。

3晏阳初:《农村建设要义》,《晏阳初全集》(二),第38页。

4晏阳初:《平民教育概论》,《晏阳初全集》(一),第122页。

5晏阳初:《农村建设要义》,《晏阳初全集》(二),第41—42页

6晏阳初:《农村建设要义》,《晏阳初全集》(二),第42—43页

7晏阳初:《平民教育运动的回顾与前瞻》,《晏阳初文集》,第223页。

8晏阳初:《晏阳初全集》(一),第109—110页。

9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中国的抗战及民族建设》,《晏阳初全集》(二),第184页。

10晏阳初:《农民抗战与平教运动之溯源》,《晏阳初全集》(一),第533—537页。

11晏阳初:《农村运动的使命》,《晏阳初文集》,第67页。

晏阳初教育理念对今天的启示

晏阳初平民教育对今天农村建设的启示 晏阳初先生是20世纪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做出伟大贡献的杰出教育家,留学归来后他创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并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平民教育运动,本人亦前往河北定县等地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在这些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丰富而精辟的平民教育思想,被誉为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 到了日趋现代化今天,乡村的“沦陷”却愈发严重,平民教育亦不见起色,很难不让人想起上个世纪晏阳初先生为乡村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故我希望从我所阅读过和了解到的晏阳初先生的一些资料谈谈晏阳初教育理念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增加我对晏阳初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思维体系。 下面我将分别就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内容、启示和总结进行阐述。 一: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内容 晏阳初先生在其艰辛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又以“三个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等思想为主,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就这几个方面阐述这些思想。 1.四大教育 四大教育是晏阳初教育体系最为关键的一环。 经过在河北定县长期的调查研究,他认为,中国农村问题虽然千头万绪,却大致可以用“愚、贫、弱、私”这四大疾病来描述中国农民的普遍问题。针对这四大疾病,晏先生又提出了四大教育来对中国农民进行治疗。 ⑴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平民的知识力 在清末民初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绝大多数农民目不识丁,不仅缺乏知识,也缺乏学习的欲望和能力。知识是农民适应愈发复杂的社会生活、成为社会公民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为了解决中国农民的“愚”,晏阳初提出了以文艺教育攻“愚”,其主要措施有:用《平民千字课》教育农民,扫除他们中的文盲,使他们掌握识字的工具,通过文学艺术教育,使平民能应用识字工具,丰富其文化生活。 ⑵以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 在缺乏知识的同时,中国农民们也多处于极度贫困的境地,生活艰难。解决该问题,只有向农民们普及科学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科学头脑,才能解决生计困难,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⑶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 因为长期缺乏充分的食物和营养,同时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习惯,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普遍较低,由此也落得个“东亚病夫”的辱名。为此,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需要普及卫生知识,培养卫生习惯,用公共的力量创办公共卫生事业,以提高其健康力,使人人成为强健的国民。 ⑷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私,是指中国最大多数人民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陶冶和公民常识,可说是“一盘散沙”。晏阳初提出了公民教育来解决中国农民“私”的问题。一方面,是努力培养民众的团结力,公共心,使受过平民教育的人无论处在任何团体,皆能努力成为一个忠实而有效率的分子。另一方面要在人类普遍具有的良心的基础上,培养和增强民众的判断力,正义感。 2.三大方式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 对职业教育的现实启示 四川时代学院院长向元钧 摘要: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我们今天对其思想研究其实就是继承和创新,我们甚至还要借鉴其办学的方法,我们的办学方法在形式上与他的方法或有差别,但更应该以继承教育思想和精神为宗旨,为职业教育不断地注入新的血脉。 关键词:晏阳初教育思想职业教育现实启示 字数5688 对晏阳初思想的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晏阳初是一位“理论的巨人”,同时亦是“行动的巨人”。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我们从他的思想和行动中,看到了崇高的、无私的教育精神。现在对其思想研究,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教育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晏阳初教育思想的源流 孔子教育思想与晏阳初教育思想有共通性,朱永等人指出二者有以下的相通之处:“教育救国与兼济天下”、“重视德育与以德为本”、“平民教育与有教无类”、“生计教育与学以致用”。我们不能否认二者之间的联系,晏阳初教育思想可以被看成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教育思想,甚至可以认为这是“传统教育思想”的现代延伸。晏阳初自己也曾在《九十年自述》中说:“孔子、基督、苦力”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的仁爱思想、民本思想都深深地影响了他后来的言行,形成了他以民本思想为核心的教育观念。“我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结合的一个产儿。我确是有使命感和救世观;我是一个传教士,传的是平民教育,出发点是仁和爱。” 姜荣耀将晏阳初的教育思想简单的归纳为:“一大发现——脑矿;两大发明——‘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三大方式——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教育;五个结合——与实际生活、理论与实际、科学与农村实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研究者多结合着“四大教育、三大方式”来对“平民教育”这一教育理念进行研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平民教育”较为集中地体现出晏阳初教育思想的精髓。

谈陶行知和晏阳初成人教育思想比较

谈陶行知和晏阳初成人教育思想比较 一、陶行知和晏阳初成人教育思想之异同 陶行知和晏阳初同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在丰富教育理论和改革农村 教育实践方面都有突出贡献。但受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两位 教育家在成人教育领域的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又有所不同,表现在 “什么是成人教育”、“为什么实行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是否重要”、“如何实行成人教育”等四个方面。对陶行知和晏阳初的成人 教育思想实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加深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和教育实践工 作者对成人教育思想的理解,丰富陶行知和晏阳初的教育理论,更好 地促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展开。 1.对“什么是成人教育”的回答 两位教育家都对“什么是成人教育”实行了回答,即对成人教育的内 容作了阐述。他们倡导的成人教育内容丰富、实用,在展开各方面的 成人教育活动时,应以社会的需要和成人自身的实际生活需要为依据,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但两位教育家关于成人教育内容的论述又略有不同,主要表现为成人教育内容的划分方式、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内 容选择的时代性。先来看陶行知关于成人教育内容的论述。第一,他 依据教育的层次对成人教育的内容实行了划分。将成人教育划分为四 个层次,即扫盲、初等、中等、高等,这些都是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的 教育形态,并且从始至终发挥着扫盲、普及、补习、深造的作用。第二,他还注意到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的选择是随着 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定时期的教育内容会反映这个时期的时代特点;同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其教育内容都会适时实行调整,进而 有针对性地展开成人教育活动。第三,他提倡教育内容随着社会需求 的变化而持续更新。从社会需求来看,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先进教 育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变化,都会制约或促动成人 教育课程的设置。所以,陶行知认为成人教育的内容要切合成人的特 点和需求,应更多地注重生活和现实的需要,主张成人教育要与农业

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思想.pdf

晏阳初四大教育思想简论 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沈洁 摘要:作为平民教育思想代表人物的晏阳初,提出了针对中国农村的四大教育思想,其中包括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 和公民教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乡村建设的风潮,这场运动的主旨就是将目光聚焦在乡村。作为其中代表人物的晏阳初,他的乡村建设思想尤其是他的平民教育思想是当时众多乡村建设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之一。 当然,无论是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还是作为其中重要部分的平民教育思想,都是十分庞杂的,这里只想就其中的重要内容,即四大教育思想作一简单分析。 一 晏阳初看来,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在于民众的愚昧落后,也就是他所说的四大病象——愚、穷、弱、私。要解决这四大病象,就要进行四大教育,“所谓四大教育就是针对着多数民众的四大病象——愚、穷、弱、私——而设立。”1具体而言,就是: “(一)因为中国人愚昧,所以要培养知识力来功愚,这就需要——文艺教育。 (二)因为中国人贫穷,所以要培养生产力来功穷,这就需要——生计教育。 (三)因为中国人多病,所以要培养健康力来功弱,这就需要——卫生教育。 (四)因为中国人散漫自私,所以要培养团结力来功私,这就需要——公民教育。”2 明确了四大教育的针对问题,我们再来看这四大教育的具体方面: (一)文艺教育 这又包括文字教育和艺术教育两方面。

(1)文字教育 晏阳初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认为一切建设都需要力,也就是需要知识,人民如果没有知识,那么任何方案、计划和政策都只能见之于纸墨,而不能实现于民间。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尽管是多样的,但是最简单、最便利的方法就是读书,而读书就必须先认识文字。他说:“文字教育是培养知识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人类文明与野蛮的分野,就在文字的有无。”3他并且提出三个最低目标: ①能使农民认识千余个基本汉字; ②给他们输入这千余个汉字所代表的常识; ③引起农民读书的兴趣。 这其中又以第三个目标最为重要。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晏阳初是十分重视广大人民的教育程度对于整个国家的影响的,他认识到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才是振兴国家的根本,这不同于以往传统社会中精英层对于知识的垄断,认为读书只是读书人的专业的观点。他说:“使人人觉悟读书识字是人类共有的权利,无论什么人都应享受。若是只是一小部分人读书,最大多数愚蠢,必然产生许多痛苦和羞耻的事。”4 (2)艺术教育 晏阳初的艺术教育包括图画、音乐、无线电和戏剧教育。 从这些内容上来看,很显然,这是一种寓教育于娱乐的教育方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教育。 在这四个方面的教育中,晏阳初特别重视戏剧教育,他认为戏剧有很大的吸引力、感染力,能使人于娱乐之中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并且可以打破文字的障碍,所以是最理想的教育方法之一。他并且提出改进戏剧以达到“戏剧教育化, 教育戏剧化”。5 (二)生计教育 这是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的一种教育方式。晏阳初对此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训练农民生计上的现代知识和技术,以培增加生产;二是创设农村合作经营组织,实现利润的合理分配,以使农民能真正享受增加生产的利益。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晏阳初是想用一些现代的科学技术以及经营手段来改变旧有的农村经济形式,这种教育是一种实用型的教育。晏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资料介绍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资料介绍 晏阳初,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下面是为你搜集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资料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晏阳初1890年出生在四川巴中,是我国有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1913年的时候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也就是香港大学的前身,后又转去美国的耶鲁大学,主修政治经济。晏阳初虽然并没有出生在富贵的家庭,可是他的父亲是一个私塾老师,又是一个医生,从小接受了父亲儒家文化的熏陶以及耳濡目染之下也非常的喜欢读书。 晏阳初的父亲虽然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文化,但他的父亲并不是一个老古板,他的父亲深谙书香之外另有世界,西学乃潮流所趋之道,很早就将晏阳初基督教内地会创办的西学堂接受新学,虽然这所学校在离家几百里的地方。1918年时晏阳初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19年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专攻历史,拿到了硕士学位。晏阳初从大学毕业之后就立志将毕生经历贡献给平民教育。1920年晏阳初学成回国,他回国后和很多人选择的道路不同,他立志不做官不发财,一定要将自己终身奉献给劳苦的大众。回国后的晏阳初选择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期间编制刊行了《平民千字科》等教材。1922年时晏阳初发起了全国识字运动,想要贫苦的接受不起教育的人民也能够识字,除文盲、做新民是他们

的口号。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影响非常的大,他也被称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不仅国内,国外一些国家也在他的影响下推行了平民教育。 晏阳初教育思想晏阳初从小就长在一个诗书氛围浓厚的家庭,很早就认识到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他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发誓要将毕生贡献于平民的教育,为劳苦大众做一些贡献,并且不为做官不为发财,后来平民教育运动的成功也说明了晏阳初做到了。 晏阳初教育思想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虽然是一句古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已经很遥远,但话中的道理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人民就是这一个国家的根本,只有每一个个体的强大才能让这一个国家逐渐强大。但是看中国,虽然是号称人口四万万人民的泱泱大国,但是其中文盲的居然要占到百分之八十还要多。中国向来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立国,而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不识字的,他们只会面朝黄土背朝天,对外界的东西接受很少很慢。因此就能体现晏阳初办平民教育是多么的必要,尤其是走到乡村中办农民教育。这就是晏阳初教育思想里的本固邦宁,只有基础打好,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无论是国家的基础还是个人的基础。 晏阳初将教育对象从平民变为乡村农民,推行了中国乡村教育。晏阳初认为要想在农村推行者行动就必须将自己农民化,愿意虚心向农民学习并且在教农民的时候一定要耐心亲切,千万不能有高人一等的感觉。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也反映出他的一腔爱国情怀,平民教育的运动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思想。为中国和世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平民教育专家和乡村建设人才。晏阳初这个中国四川巴中县人的名字,也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被称作“世界平民教育之父”,被联合国聘为终生特别顾问。 晏阳初从事乡村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进行实验研究。他根据中国农村社会的实际状况,主张以一个县为实验研究的基本单位。在进行广泛、深入、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最终选择河北省定县作为实验区。在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中,首创以一个县为基本单位从事乡村教育实验研究。在乡村教育实践中,提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四大教育”即是文艺教育、生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四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社会存在的四大问题。其中文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知识力,解决“愚”的问题;生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生产力,解决“穷”的问题;卫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康力,解决“弱”的问题;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团结力,解决“私”的问题。 推行“四大教育”,必须采用“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晏阳初还主张要“化农民”,必先“农民化”。晏阳初认

为,知识分子到乡村去,为农民办教育,要“化农民”,自己首先必须“农民化”。要虚心向农民学习,“给农民作学徒”;要与农民共同生活和劳动,只有在同他们广泛深入的接触中,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晏阳初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联环扣合与整体推进,以达到改造乡村实际,创造新的生活,使广大人民成为有创造力、有知识力和公德心的“新民”的目的。归纳起来有五方面的结合: 第一是教育与农民生活、乡村建设相结合。晏阳初认为,平民教育的目标是适应、改良、创造实际生活,以全体人民的全部生活为起点,以改造民族(或民族再造)为目标。所以,在农村办平民教育,仅仅教农民识字取得工具而不使他们运用这些工具进行乡村建设是没有用的。 第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晏阳初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为教育而教育”的作法。一方面使教育者先受教育,主张知识分子与农村实际相结合,与农民相结合,深入农村,向农民学习,“从农民生活中找材料”,根据农民需要编写适用的教材。另一方面,“教育的内容就是建设的需要,教育的过程就是建设的过程,教育就是建设活动”。教育者必须将自己的知识简单易行地教给已识字和正在识

晏阳初的乡村建设历程

晏陽初的鄉村建設歷程 四川巴中晏陽初博物館晏鴻國 一、晏陽初為何走上鄉村建設之路 上世紀20年代初的中國正處於一個重要變革的歷史時期,一方面,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動搖了數千年來一直沿襲的政治秩序、社會秩序和生活秩序。另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使世界各國人民的宇宙觀、人生觀、社會觀及所有生活秩序,皆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也不可避免地影響著中國。傳統文化被衝擊,使中國原有的各種痼疾暴露無遺;外來的文化的影響,形成先進於落後之間的許多新的矛盾,中國這個古老的帝國處於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狀況。面對這樣的國情,一部分中國的知識份子基於他們的民族憂患意識和民族責任感,他們開始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們覺得要救國救民就必須進行民族自覺和文化自覺。 晏陽初先生在《十年來的中國鄉村建設》一文中指出:?鄉村建設運動當然不是偶然產生的,它的發生完全由於民族自覺及文化自覺的心理所推拍而出。所謂民族自覺就是自力更生的覺悟。??在民族自身沒有力量之前,一切的一切都是廢話。漲紅了臉吹破胰子泡以後,沉下心來反求諸己,覺得非在自己身上想辦法,非靠自己的力量謀更生不可,這就是所謂自力更生的覺悟。鄉村建設便是這個覺悟的產兒。?(1)在同一文中,晏陽初還指出要實現民族自覺必須要進行鄉村建設的必然性。?中國的大多數人是農民,而他們的生活基礎是鄉村,民族的基本力量都蘊藏在這大多數人——農民_的身上,所

以要謀自力更生必須在農民身上想辦法,而自力更生的途徑也必須走 鄉建的一條路。?(2) 由於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和西方文化的影響,使中國的?社會秩序,政治制度,禮俗習慣,所有一切的生活方式都發生變化, 固有文化既失去其統裁力,而新的生活方式又未能建立起來,因而形 成文化的青黃不接。思想上更呈混亂紛岐的狀態,有的主張復古以挽 救已動搖的局面,有的主張追步西方的現代途徑,更積極一點便唱全 盤西化。到了現在,無疑地,新文化已在中國人民生活上和思想上具 有極明顯的影響,然而傳統文化的積力仍然把每個中國人牽引著不容 易往前走。這種文化失調的現象實有從根本上求創應的必要。這樣就 想到‘人’及其生活基礎的改造。而中國的‘人’的基礎就是農民, 其生活的基礎在鄉村,所以結果也就逼上鄉建的一條路。?(3) 二、定縣實驗 晏陽初在中國推行平民教育之初,便已認識到: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絕大多數國民是農民,絕大多數文盲在農村。不顧及農民的平民教育算不上是整個的平民教育,平民教育的重點應該是農村。因此,繼長沙、煙臺、嘉興的實驗後,也就是中華平民教育促進總會(以下簡稱平教會)成立後,晏陽初開始在京畿開展平民教育運動。後來他考慮到中國基本是以縣為一個社會生活單位,應該進行以縣為單位的平民教育實驗。如果在一個縣取得成效,其他縣只要根據本地情況稍加選擇,便可以應用。經過比較,他們選定河北省定縣為實驗縣。通過對定縣社會的調查,晏陽初總結出:當前中國的農村患有四大病症,即愚、貧、弱、私。而?愚?是其他三種病的根源。因為沒有文化故不能吸收科學知識,只知道在田地裡埋頭耕作,年復一年的遭受貧

晏阳初的教育言论

晏阳初的教育言论 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平民教育 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孔子曾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只要愿意学习在一定条件下允许的人,都能接受教育。但因为社会制度不良,一部分的人得有受教育的机会,一部分的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于是晏阳初提出平民教育。在社会组织未经改良之前,只有努力于教育机会的平等,使人人所蕴蓄的无限能力都有发展的机会。因而,人格不平等的原因就可以消除了。 所谓“平民教育”的平民,晏阳初认为从狭义上来讲,就是指导这一般失学的青年和成人;从广义上讲,就是一般初通文字没有常识的男女,也应包括在内。民国期间,全国只有极少数的人民得受教育,其余大多数人都没有受的教育,从而导致国民素质较低,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晏阳初提倡平民教育运动,为全国人民教育机会平等。只有每个人教受过教育,才可以平天下的不平,才可以达到天下太平的理想目标。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通过培养一个个具体的人来实现。晏阳初认为,平民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做人,做“整个的人。”即有知识力,有生产力,有公共心的人。我们要造就“整个的人”,就必须加强文字教育、生计教育和公民教育,实现真正的人。 自古以来,就我国人对于读书的观念来说,常有一种根本的谬误

观念,以为读书是读书人的专业,其他人可不必读书。士农工权利商之中,惟士可以读书;若农,若工商,就不必读书。所以,我们应该将此种观念根本推翻,使人人觉悟读书写字是人们共有的权利,无论什么人都应该享受,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当今社会,知识是生存竞争者必不可少的东西,无论个人,无论国家,其优胜者必定是知识的超越,其劣败者必定是知识低下者。晏阳初认为国家受异族的压迫,人民受军阀的摧残,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我国人民的知识水平低下。则我们应该努力于提高民智,使我国牛马奴隶生活的民众一变而有知识有头脑的国民。文字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想要宣传平民教育第一步就应该有文字教育。平民教育于实施文字教育以外,即需要有生计教育,使人人备有生产的技能,造成能自立的国名。如果每个国民都有生产的能力,必能促进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中国屹立在世界名族之林。晏阳初还认为,平民教育于实施文字教育和生计教育外,另有公民教育,希望造成热诚的公民。 1920年,晏阳初回国,开始致力于平民教育。以后在各地平民教育和乡村的改造活动。晏阳初在欧美同学会上讲到,我们从事乡村工作主要的一个哲学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本不固邦不宁。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努力实现“固本”的工作。 二、“作新民”为使命的平民教育运动 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该运动的使命在于“作新民”。关于“作新民”,即养成有知识、有生产力、有公共心的整个人;养成社会健全的分子,发展社会的事业;养成建设国家的国民,增高国际

晏阳初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之比较及对新农村教育的启示

摘要: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推行新农村教育,提到新农村教育,不能不论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声势浩大的乡村教育运动,其中晏阳初与梁漱溟领导的乡村教育历史最长,影响最大。对二人的乡村教育思想加以比较,可以得出对今天实施新农村教育的重要启示。关键词:晏阳初;梁漱溟;乡村教育;新农村教育晏阳初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相同点相同的乡村教育思想出发点晏阳初与梁漱溟在思想教育的出发点上存在一些重要的共同之处。首先,他们走上这条艰苦的乡村建设之路,主要原因是他们都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在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既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不满,又拒绝共产党的阶级斗争学说,因而谋求和平改良的途径。其次,他们都认为中国问题的实质不是经济和政治问题,而是文化和教育问题。再次,他们都认识到了中国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痛惜农村经济的惨状,试图在现有制度下,以农村为切入点,以教育为手段,通过社会组织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改良振兴农村,从而达到以乡村发展带动国家发展,解决中国问题的目的。相同的教育目的:改造乡村再造民族面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全面崩溃,“全国上下似乎有一种共同的觉悟,就是要救济中国,必先救济中国的农村,要建设中国,必先建设中国的乡村,因为乡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一切问题的重心。”①基于这样的认识,乡村教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乡村教育运动应运而生。晏阳初与梁漱溟便是这场运动的领头人,希望通过各自的乡村建设活动达到改造乡村的目的。其活动的开展主要有以下特点:(1)成立不同形式的教育社团作为组织机构,如晏阳初主持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1923年)和梁漱溟创办的乡村建设研究院(1929年)。(2)创办大量的实验区,如晏阳初的河北定县乡村改进实验(1929年)和梁漱溟的山东邹平实验区(1931年)。(3)形成特色各异的乡村教育思想,晏阳初把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结合起来,以期达到“除文盲,做新民”的目的,而梁漱溟则从文化伦理本位的高度谋求乡村建设的和谐统一,他们都抱着一个共同的信念与追求,即通过乡村教育达到改造乡村,再造民族的目的。相同的教育理念:大教育乡村观乡村改造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社会工程,晏阳初与梁漱溟在改造中都从教育入手,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整体改造,体现了“大教育乡村观”的共同教育理念。晏阳初关于“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相结合的乡村教育思想,颇具现代社会综合治理的色彩。实施“四大教育”的目的是使农民成为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团结力的“新民”,而“三大方式”则发挥着教育的整体功能作用。他的乡村改造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经济、政治、卫生等建设的整体进步,以达到振兴民族,复兴国家的目的。梁漱溟认为乡村建设是乡村自救运动,是重建中华民族的新组织构造的运动。1931年,他在山东邹平开办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重点研究乡村建设问题,培养乡村建设人员,探索民族自救之路。具体途径是在乡农学校中对农民进行知识教育、精神陶冶、生产劳动与自卫训练等,以此组织农村,推进社会,达到“政教合一”的目的。相同的结局:乡村教育实验的失败晏阳初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验最终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虽然不尽相同,但由于都是在旧政治制度中的改良主义性质的运动,所以存在着基本的共同点,最根本之处在于他们都没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本质,如他们对帝国主义和军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智的估计,忽视了中国的土地问题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不承认中国社会是一个阶级社会等等,因此在乡村建设运动中,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实质问题,在动机与效果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反差。晏阳初将解决中国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教育上,认为教育可以改造一切,这在当时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梁漱溟则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土地革命持反对态度,其错误是不言而喻的,乡村建设只能是一场不成功的实践。晏阳初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不同点乡村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不同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现代民族政治观。晏阳初继承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儒家民本主义思想,并赋予其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形成了现代民本政治观。晏阳初从小接受传统的儒学开蒙教育,儒家的民本主义思想在他的头脑中扎下了根,在进入香港大学和耶鲁大学学习期间,殖民地气氛和美国的排华倾向使他不堪忍受,在为华工服务

晏阳初的一二三四

晏阳初的一二三四 我们今天一起了解一下世界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晏阳初(1890-1990)先生。对于此教育家的学习,我们从一二三四,四种角度全方位解读。 一、晏阳初的教育活动 在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系硕士毕业之后,晏阳初旋即投入到了平民教育的事业当中。1926年开始,晏阳初将平民教育活动从城市转移到了乡村,在河北定县以整个县单位为实验基地,进行了彻底集中的单位实验。后期,又在湖南、四川、广西、重庆等地积极推行平民教育实验。直到1943年。晏阳初在哥白尼逝世400周年纪念会上被美国百余所大学学者推选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伟人”之一。与爱因斯坦、莱特、杜威等人齐名。成为当时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个东方人。1950年,晏阳初定居美国。后期,长期从事着国际平民教育运动。1967年,晏阳初获得菲律宾政府授予的最高平民奖章——金心勋章。1987年,又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终止饥饿终生成就奖”。 二、“化农民”与“农民化” 平民教育运动,起初是发端于城市、普遍到各省。但晏阳初表明,中国的基本,不在城市而是在农村,因为中国最广大的人口是农民,经济基础也在农村,因此改造中国就要从建设农村做起。这也是乡村建设活动的出发点。 1929年,晏阳初放弃城市舒适的生活,携带家眷迁居河北定县,进行了著名的“定县试验”。他大力倡导知识分子与村民一起劳动和生活。他提出,我们想改化农民,那么首先我们要先变成农民。具体如何做呢?比如先明了农民生活的一切,要努力“在农村做学徒”,虚心“给农民做学徒”。农民虽然不知道科学的名词,虽然未接受过书本式的教育,却有实

际生活的知识和技术,因而值得我们去学习。可以说,“化农民”和“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 三、三大方式 (一)学校式教育 以青少年为主要的教育对象,包括一些初级和高级的平民学校等。初级学校以识字为主,锻炼读写算的基本能力。方法主要是导生传习制,利用业余的时间进行。高级学校以培养执行计划的村长,特别是同学会会长为目标。针对妇女主要是着重培养她们从事教学与管理的能力。方法上,以成绩优良的农家为表率,作为示范引导的典型。 (二)社会式教育 这是向一般群众及有组织的农民团体实施教育的一种方式。通过同学会开展的各项活动,比如读书会、演说比赛会、剧目表演、练习投稿、成立自助社、举办展览会等,来使平民学校的毕业生继续接受教育。 (三)家庭式教育 这是对家庭中不同地位的成员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每个家庭要对其成员开展公民道德训练、卫生习惯、儿童保护、家庭预算、家庭管理、妇女保健、生育节制等方面的教育。选材标准侧重家庭需要和每个成员身份的特点。 四、四大教育 通过调查,晏阳初指出农村问题可以用“愚、穷、弱、私”四个字来概括。 “愚”指的是缺乏智慧学识、目不识丁。 “穷”指的是大多数人民还在生死夹缝之间生存。 “弱”指的是大部分人体质衰弱,属于病夫。 “私”指的是大部分人民群众不团结、不合作,缺乏道德陶冶。

提取图片中(或扫描版PDF)的文字

提取图片中(或扫描版PDF)的文字 如果在书上看到一篇好文章用相机拍下来,或是纸质文章需要输入到电脑时,如果数量比较大,手动输入会很慢,下面介绍几中方法将图片中的文字转化为文本,同样适用于影印版PDF。 1 ABBYY FineReader 11软件 泰比(ABBYY)FineReader提供直观的文件扫描和转换成可编辑、可搜索的电子格式工具。泰比(ABBYY)FineReader可以识别和转换几乎所有打印的文档类型,包括书籍、志上的文章与复杂的布局、表格和电子表格、图片,甚至以准确的精度发传真。 下载地址:网上随便一搜就很多例如: https://www.360docs.net/doc/3c6021868.html,/soft/Application/Processing/15768.html 破解补丁: https://www.360docs.net/doc/3c6021868.html,/space/file/l513980209/share/2011/11/2/ABBYY_F ineReader_11_Professional_Edition_-514d-5e8f-5217-53f7-65e0-9650-5236 -7834-89e3-7248-7834-89e3-6587-4ef6.rar/.page# 破解方法:将下载的文件替换安装文件即可。

2 Office200 3 自带组件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 如果Office装的是精简版,那么在就没装这个组件,可以自己装一下或是下载完整版。装完后如下图。 第一步:转换文件格式。用ACDSee打开你的.jpg文件,单击界面上的“浏览器”按钮(或者双击当前图片都可以进入到浏览器界面),在打开的浏览器中,右键这个文件,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工具/转换文件格式”;在转换文件格式对话框中,选择TIFF格式,两次下一步后,就开始转换,结果是将你当前的.jpg 文件转换成了.tif文件。 第二步:将图片转换为文字。选择: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工具/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打开这个工具后,菜单:文件/打开,找到你保存的那个.tif文件,打开它。然后选择菜单:工具/使用OCR识别文本;梢等一会儿,继续菜单:工具/将文本发送到Word。这样,这幅图片就到了Word中成了可以编辑的文字内容了。因为OCR识别并非百分之百成功,所以有些位置可能需要你进行手动修改。 界面如下:

晏阳初和平民教育

晏阳初 ----平民教育 一、晏阳初简介: 晏阳初于1890年10月出生,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 二、晏阳初和他的平民教育之路 1913-1945于国外学习,毕业后立志献身平民教育。 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获得成功。 1923年,晏阳初在北京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全国多处开展义务扫盲活动。 1926年晏阳初在定县试点初成立平民教育总会,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 1930年代初,晏阳初在定县的乡村教育实践得到肯定,并向全国推广,设立了乡村建设育才院,在中国各省划出一个县进行乡村教育试点。 1936年,日本对华侵略,晏阳初和平教总会在战争威胁下离开定县,向南撤退。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晏阳初曾试图游说蒋介石为乡村教育投入更多资源,遭到拒绝,又转而寻求美国的支持,最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条名为“晏阳初条款”的法案,法案规定须将“四亿二千万对华经援总额中须拨付不少于百分之五、不多于百分之十的额度,用于中国农村的建设与复兴”。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晏阳初辗转到了台湾,从此晏阳初和他的乡村教育运动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 晏阳初离开中国大陆后,向第三世界国家推广平民教育思想,协助第三世界国家培训平民教育教师。 三、平民教育平民教育的意义: (一)让所有的人享受人格上的平等。 (二)受教育的人是一切失学青年和成人,而不是少数的人 (三)平民教育的的目的是教育人做一个“有知识、有生产力、有公德心”的人,即“整个的人". 造就“整个的人”,须做到: (1)加强文字教育,以提高民智。“千字文”,“消除文盲”。

晏阳初教育思想及对当今成人教育的启示

2006年3月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Mar.2006第8卷第1期Jour nal of Adult Education of H ebei U niversity Vol 18NO 11 收稿日期:2005210220 作者简介:张宛(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 晏阳初教育思想及对当今成人教育的启示 张 宛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摘 要:晏阳初教育思想是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平民教育0思潮中颇具影响的思想之一。本文从其思想根 基、思想主体和系统化的教育观等几个方面解析了晏阳初教育思想的价值,并分析了这一思想对当今我国 成人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晏阳初;平民教育;成人教育中图分类号:G7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71(2006)0120029202 晏阳初(1893)1990)是现代中国及世界平民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家,也是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晏阳初放弃了优裕的城市生活,走入农村,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推广平民教育,在河北定县开展改造农村的实验研究,在改造农村社会的实践中,构建完善自己的平民教育理论。在新的世纪里,进一步探讨和深入研究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的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晏阳初教育思想的解析 (一)晏阳初教育思想的根基)))民本教育思想的光辉晏阳初幼年入塾习读5四书6,深受儒家政治思想的影响,认为若要治国安邦,必要爱民、教民、富民、重民、强民。同时,他又是一个基督徒,少年时曾离家入西学堂求学,基督教的/博爱和平、舍身救人、造福人类0 的教训在他心灵上留下了烙印。[1] 由于接受这样/中西合璧0的教育,晏阳初将他所受的儒家民本思想教育与基督教教育的博爱精神及西方民主宪政思想熔于一炉,从而赋予/民为邦本,本固邦宁0这一古训以新的时代内涵。在当时中国社会人民生活困苦、精神愚昧的情境下,如何才能/固本0?晏阳初认为,民为邦本,/国家之盛衰,以平民之知识为断0。判断一个共和国的基础是否稳固,国民是否读书识字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准。由此,他提出/除文盲,作新民0的平民教育宗旨。 作为有/社会的良心0的知识分子,晏阳初的思路是希望通过/平民教育加乡村改造0,实现/除文盲、作新民0的目的,以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晏阳初能够把视野投向平民,投向社会的底层)))农村,关心农民的愚弱和疾苦,并将自己真正/农民化0以/化农民0,都表明了他观念中深刻的民本思想。 (二)晏阳初教育思想的主体)))/四大教育0的提出 晏阳初留学归国后,对全国19个省市进行了为期一 年多的考察访问,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他将中国的/社会病0概括为愚、弱、穷、私四项。为达到/除文盲,作新民0的教育目的,针对旧中国农村存在的四大病症,晏阳初从自己的教育救国理想出发,开列了独具特色的教育处方: 1.文艺教育。四大教育之中,文艺教育包括文字教育与艺术教育,它是攻/愚0的利器,目的是要发扬/脑矿0中的/知识力0。它是平民求获知识的有效工具,为他们更多地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可能。文艺教育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们感受到知识和信息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投入到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中去。 2.卫生教育。卫生教育目的在于防病治病,培养/健康力0,是攻/弱0的良方。/普及卫生知识,训练卫生习惯,用公共的力量谋公共的卫生,以提高其健康生 活,使人人成为强健的国民0。[2](P92) 晏阳初主张将卫生教育与创建乡村医药卫生保健制度相结合,从个人知识和社区服务的双层面为平民的健康提供可能的帮助。 3.生计教育。生计教育和公民教育是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层面着手提高平民的生活品质的教育。生计教育要开发/生产力0,是攻/穷0、治/穷0的法宝,其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的知识技术,改善其生计组织,以提高其经济生活0,[2](P38)促使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4.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攻/私0的利器,要轰开自私自利的壁垒,以培养人民的团结力。/养成平民的公共心与合作精神,从根本上训练其团结力以提高其道德生 活与团体生活0。[2](P38) 为生计教育而组织建立的自助社、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也被公民教育用来训练平民互助合作的品质,成为一种重要的公民教育形式。 晏阳初认为,/四大教育是连锁结合,分工合作的工作,互相关连,互为网络0,[2](P67)这些关于教育内容的主张,与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综合并举的三大方式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平民教育服务农民生活现实、全面提高农

晏阳初简介

世界伟人晏阳初简介 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晏阳初,派名兴复,1890年10月26日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城内一个书香之家。其父美堂先生秉承祖业,设馆教书,兼行黄歧之术以济乡邻。晏阳初有二兄一姊,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他自

幼随父习诵四书五经,13岁由长兄护送到保宁(今阆中),进入基督教内地会办的天道学堂读西学。1907年去成都华美高等学校学习。1913年,晏阳初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香港圣保罗书院(香港大学前身)。191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27年后,这位从巴山蜀水走出来的平民子弟,成了闻名遐迩的世界伟人。1918年,时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进行,英法两国在中国招募了近14万华工到法国战场做战勤工作。他们被歧视地称作“苦力”。晏阳初在耶鲁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天,便奔赴法国,为华工服务。在给华工代写家信的过程中,他产生了办华工识字班的想法。4个月后,第一批参加识字班的40名华工便有35名可以自己写信了。于是,识字班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华工营纷纷建立起来。识字的华工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华工的教育,晏阳初又办了一份《华工周报》,华工们通过读报和投稿,不但使已学到的文化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民族觉悟、都得到启发和提高。 在于华工们相处的日子里,晏阳初不但认识到了“苦力”的苦,也看到了“苦力”的力,他说:“表面上是我在教育他们,实际上是他们教育了我。中国的劳动人民有智慧,有能力,只是因为没有读书的机会,使他们的才智不得发挥”。因此他立下了“不当官,不发财,一辈子为劳苦大众服务”的誓言,从此走上了平民教育这条崎岖漫长的道路。

1920年,晏阳初在完成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后,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和推行平民教育的决心回到祖国。先后在长沙、烟台、嘉兴开展平民教育的实验,效果显著。1923年,晏阳初与朱其慧、陶行知等人在北平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以下简称平教会),晏阳初任总干事长。平民教育运动随之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1926年,晏阳初将平民教育的重点转到农村。他带领着平教会的同仁深入到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农村,开展后来闻名世界的定县实验。因为平教会的主要人员大都是留学归来的硕、博士,故被农民称做“博士下乡”。他们经过10年的艰辛,创造了一整套乡村建设的理论与经验——定县经验。其主要内容是:根据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愚、贫、弱、私”现象,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大方式,对农民施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定县经验不但在当时推动了中国的乡村建设,而且至今仍是广大第三世界乡村改造运动的兰本。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定县实验中断,后来晏阳初又在湖南的衡山、四川的新都、重庆等地继续开展乡村建设的实验。 1936年,为配合衡山试验县的工作,平教会协助湖南省政府创办了衡山乡村师范学校。该校的教育宗旨要求学生毕业后不但能胜任乡村小学教师的工作,而且还必须成为学校所在地乡村建设的领导人。

读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有感

读晏阳初平民教育有感 晏阳初是一位“理论的巨人”,同时亦是“行动的巨人”。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我们从他的思想和行动中,看到了崇高的、无私的教育精神。现在对其思想研究,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教育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姜荣耀将晏阳初的教育思想简单的归纳为:“一大发现——脑矿;两大发明——‘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三大方式——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教育;五个结合——与实际生活、理论与实际、科学与农村实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个人与集体相结合。”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源于一战时的华工的受教育状况,几经演变,成熟于“定县实验”时期。“定县实验”的目的是为改变整个中国农民“愚、贫、弱、私”四种状态而建立的初级模型,晏阳初希望通过这样的试验建立模型,从而推广至中华大地,以达到治愈平民的四种弊病。它同时也是平民教育理念的具体实施行为,是不得不做的教育施救行为。这个观念过分夸大教育的功能,但却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收到成效。 平民教育针对中国自身的特点,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基本观点,通过“除文盲”而达到“做新民”的目的,从而实现“教育救国”、“教育兴国”。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救亡”多倾向于“政治性”的“国家救亡”运动。这样的方式却又称不上改革或变革,仅仅只是教育形式的一种改良运动。如果不继续深化研究,去实践、去检验,最终将会面临思想枯竭。在公立教育和其它教育形式的共同努力下,教育基础性成果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5%,“除文盲”应当成为一项连续性工作。陶行知曾提出培养乡村教师的模式,通过个体对群体的教育而达到“脱盲”的目的。晏阳初比较重视现实的情况,他是从切身的调查研究中发明出“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的,但实践的结果表明,对于集体同一性教育、疗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持续时间较长,“从定县的变化,我看到了中国的前途和希望。中国农村建设工作做

试论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特点

试论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特点 内容提要: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晏阳初将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乡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这些教育注意了教育与农民生活、乡村建设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科学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国家建设相结合、个人与集体相结合。这种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整体推进的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农村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根据“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的中国古训, 将平民教 育与乡村改造联环扣合、整体推进, 创造出一大发现、两大发、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的平民教育思想, 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体系, 值得高度重视 。 、一大发现 一大发现, 是指晏阳初在一战时为在法国战场上当“苦力”的中国东北、华北招募去的华工服务当翻评的过程中, 发现了中国有一个巨大的“脑矿”。“脑矿”一词是晏阳初的一个大发现, 也是一大创造。它比什么“金矿”、“银矿”都重要。

、两大发明 晏阳初在为华工服务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有一个巨大的 矿藏“脑矿”之后, 就立志要开发这个大矿, 他说: “第二点便是发明。发明开人矿、脑矿。”他的第一个发明就是开脑矿的工作 “平民教育”。1 9 2 3 年8 月23 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 由朱其惠任董事长, 晏阳初任干事长, 陶行知等任干事, 负责具体部门工作。从此, 中国平民教育终于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以下称“平教会”) 成立后, 就立即根据中国平民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的历史文化特点编写教材。 。 三大方式 平民教育运动的对象是全体民众, 通过教育, 使他们成为具 有“知识力、强健力、生产力和团结力”的“新民”。晏阳初他们 采取三种方式对民众进行教育, 即: 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 学校式:就是采用平民学校的形式。具体办有“初级平民学 校”、“高级平民学校”和“平民大学”。“。社会式: 它是以高级 平民学校或平民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各种活动为中心, 使毕业 生按照四个方面继续受教育。这主要针对成年人和妇女青年 农民在平民学校毕业后加入“、家庭式: 家庭式教育是中国的 特殊教育方式, 它主要是“联合各个家庭中地位相同的分子施 以相当的训练”, 使在家庭中的老少男女都能得到相当的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