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教学设计

说和做:教学设计
说和做:教学设计

《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年级七年级教师

学科(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单元章节第一单元第二课学时 1 时间

教材分析

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前文,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的演讲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得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作者把闻一多这个卓越的学者、大智大勇的革命烈士的一生,只用了六件事就表现了出来,足见选材的精当,结构的严谨。本文是一篇写得十分精粹的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不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都值得学生学习。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文语言精练而丰富,许多成语或句子较难理解,学生需要结合注释或语境分析作用,但是学生缺乏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和提示。

教案目标1、知识与能力

掌握生字、生词、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学习本文叙述中融入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感悟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案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和剪裁材料的写法。

信息技术应用思路使用PPT、朗读音频,在初读感知中使用,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感有大体把握。教

案环节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

信息技术使用及分析

(资源、手段、方法

等)

课文导入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师:这首《七子之歌-澳门》在澳门回归时,可谓家喻户晓,它的词作

者是谁呢?对,是闻一多。

我们来了解一下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22

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

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

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

的爱国主义激情。“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

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

段》。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 )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

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

《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

《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

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本文是作者怀着崇敬之情回忆闻一多的事迹,他们是什么关系呢?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

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

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

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

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

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

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

的诗集《烙印》。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

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

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

听音频

观看PPt

观看PPt

观看PPt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

PPT展示

PPT展示

PPT展示

整体感知

初读感知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

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

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发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

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

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

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

示悼念。

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思考着几个问题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

旁批和圈点。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各有什么特点?这

两方面通过哪几件事来写的?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这两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

用?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

回答)

4、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怎么分?

明确:

1.

“说和做”的特征主要示例总体评价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

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

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

定说)

写作《唐诗杂论》

撰写《楚辞校补》

写作《古典新义》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

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3.两部分之间用了7、8、9三个段落过渡。

第7段承上,第8、9 段启下。

好处:连缀紧密,

脉络清楚,

过渡自然。

4.第一部分(1-7)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18)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第三部分(19-20)总结闻一多先生的一生。

听课文

朗读并

思考问

题,在课

本上圈

点批注

观看PPt

观看ppt

在课本

上标注

呈现PPT

音频:说和做朗读

ppt展示题目

局部探究师:那么文章向我们展现了闻一多先生哪些精神品质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再读文本。

1.文章围绕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选了三件事,选择的

角度是什么?记叙的详略是如何处理的?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精神?

2.作者选取了三件事说明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这

三件事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明确:

1.从唐诗入手,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详

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辞“校补”;略

又向“古典新义”迈进。略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

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2.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这三件事集中体现了闻先生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请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

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

了也不一定说。”

语言描写: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2.“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

门。”

语言描写: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 “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

肖像描写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3.“一个又一个的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

蚁排衙”

细节描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小结:学习本文后,你认识了怎样的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作者在记叙和描写中带上了自己对闻一多怎样的情感?

思考问

题,默读

文本

在课本

上标注

看ppt

在课本

上标注

拓展延伸作者带着对恩师的敬佩之情和对好友的赞美之情。文中是怎样表现这些感情的呢?

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文结构所起的作用。

1. 2段—总领本部分

7段—总结本部分

8.9段—总领本部分

19.20段—总结全文

夹叙夹议: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探究了闻一多先生这位英雄,我们会得到怎么样的启示呢?

①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

②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

③我们更要学习他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④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人们很崇拜明星,那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是否应该去追随?

假如我校要设置闻一多先生的雕像,请设计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精神的话。

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课后作业1.拓展阅读

《最后一次讲演》《太阳吟》《死水》《静夜》2.完成课后练习。

课堂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