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检测:第三单元6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检测:第三单元6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检测:第三单元6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Word版含解析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毛泽东的这番话是针对希特勒在下列哪次战役中的失败()

A.斯大林格勒战役B.莫斯科战役

C.中途岛海战D.阿拉曼战役

解析:选A。注意毛泽东这段话中最后一句“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由此可判断这场战役使德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而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的开始,故A项符合题意。

2.1942年,有“沙漠之狐”之称的德军将领隆美尔率领德意志军队攻入埃及,威胁开罗和苏伊士运河。英军调兵遣将,于10月在阿拉曼发动反攻,大败隆美尔。该战役中指挥英军作战的是()

A.艾森豪威尔B.蒙哥马利

C.巴顿D.戴高乐

解析:选B。在非洲同隆美尔作战的英军将领是蒙哥马利将军,故选B项。

3.下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五次战役的顺序是()

①莫斯科战役②诺曼底登陆③不列颠之战④中途岛海战⑤斯大林格勒战役

A.③④①⑤②B.①④③②⑤

C.③①④⑤②D.③①⑤②④

解析:选C。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9~12月)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列颠之战是1940年6月英德空军在英伦上空上演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中途岛海战(1942年5月)成为太平洋战场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变,而且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意义。故答案选择C项。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战方式的改变与新型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密切相关。这方面的典

型战例是()

A.日本偷袭珍珠港B.阿拉曼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D.中途岛海战

解析:选D。题干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战方式改变与新型武器大规模使用的战役,而根据所学知识,只有中途岛海战中美日双方都使用了海空立体作战和航空母舰、战列舰、驱逐舰等新型武器。故答案为D。

5.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两大战场上取得了转折性的胜利,这两大战场是() A.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B.中国战场和苏德战场

C.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D.苏德战场和北非战场

解析:选A。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1942年”,这一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转折性胜利的是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故选A项。

6.下列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其中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是()

A.不列颠战役B.莫斯科战役

C.阿拉曼战役D.柏林战役

解析:选C。斯大林格勒战役最大的作用就是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选项中与之具有相同作用的是阿拉曼战役。答案为C。

7.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的共同点是()

A.都是地区战场上规模最大的战役

B.都是美英同盟对德意法西斯的胜利

C.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点

D.都是陆海空三军配合的战役

解析:选C。中途岛海战是美国对日本法西斯的胜利,是空军、海军配合作战,故排除B、D两项。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战役在中国,故排除A项。

8.阿拉曼战役前夕,隆美尔飞回柏林求援。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希特勒不提供增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怀疑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

B.苏德战场激战正酣难以增援

C.防备英美盟军乘机在西欧登陆

D.轰炸英国本土受挫元气大伤

解析:选B。根据材料“阿拉曼战役前夕”,判断时间在1942年10月前,分析各选项的

时间及含义,可以判断A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D项在1940年,排除,只有B项最有可能。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毛泽东说:“只要迫使希特勒转入了战略防御,法西斯的命运就算完结了。因为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材料一中红场阅兵发生在哪一次战役中?该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的重要战役是什么。该战役有何意义?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判断该场景发生在莫斯科战役中;影响依据教材知识归纳即可。(2)必须准确理解材料二中毛泽东谈话的要旨,抓住“转入战略防御”这一关键信息,便可以得知重要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根据教材所学归纳即可。

答案(1)莫斯科战役。影响:使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遇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德军被迫由全面进攻转入重点进攻。

(2)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这次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还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德国法西斯从此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直至战败。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0年,法国沦陷之后,丘吉尔告诉英国人民:“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着陆地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道中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7月,在不列颠之战中,纳粹德国空军拥有的飞机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在性能上则要更为先进。而且英国人还使用了雷达。在这些优势的帮助下,英国和英联邦自治领的几千名战斗机飞行员成功地击退了纳粹德国空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谁掌握了北非,谁就掌握了地中海的制空权,就控制了由欧洲到北非的海陆交

通运输线。二战中,英国和德意双方在北非沿海宽不过100千米,长达2 000千米的狭长地带展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1942年10月,英军与德意军队在埃及决战,英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齐世荣等《世界史·现代史(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击退纳粹德国空军入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2年这场战役的名称和英军指挥官,并分析该战役的意义。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我们决不投降”“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在性能上则要更为先进”“雷达”“英国和英联邦自治领的几千名战斗机飞行员”等来归纳概括。(2)依据材料二中“北非”“英国和德意双方”“1942年10月”“埃及决战”等可知为阿拉曼战役,其余问题依据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1)英国政府的坚决抗敌决心;英国空军同仇敌忾,士气高昂;使用性能优良的战斗机和先进的雷达设施。

(2)阿拉曼战役,蒙哥马利。意义:使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学思之窗(教材P71)

结合本课和上节课的内容,回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打开胜利之门的?

提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大大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反法西斯各国在战争中互相配合,互相支援,保证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战役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开始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二、本课测评(教材P71)

1.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苏方:苏联军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苏军将驻防西伯利亚的部队调往莫斯科加强防御;苏联的严寒。

(2)德军缺乏冬季作战准备,非战斗减员大量增加,机械化装备威力锐减,战斗力大大下降。

(3)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军入侵巴尔干以及战争初期希特勒对打击重点的转变,都延误了向莫斯科发动进攻的时间。

2.中途岛战役中美军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提示(1)美方: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使日军对中途岛奇袭的效果未能达成;集中有限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

(2)日方:分散兵力;战术陈旧;航母特混舰队的任务复杂且互相矛盾。

三、学习延伸(教材P71)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并试说明为什么。

提示斯大林格勒巷战的特点使德军的坦克和航空部队的优势无从发挥;天气因素;德军制空权的丧失;苏军的顽强抵抗;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反攻的周密安排;苏军的兵力优势。

2.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什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提示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大量歼灭了法西斯德军的有生力量,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瓦解,因此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性战役之一。

人教版英语选修六第三单元课文翻译原文

人教版英语选修6第三单元课文原文及翻译 Unit 3 A healthy life 第三单元健康生活 Reading ADVICE FROM GRANDAD Dear James, It is a beautiful day here and I am sitting under the big tree at the end of the garden. I have just returned from a long bike ride to an old castle. It seems amazing that at my age I am still fit enough to cycle 20 kilometres in an afternoon. It's my birthday in two weeks time and I'll be 82 years old! I think my long and active life must be due to the healthy life I live. This brings me to the real reason for my letter, my dear grandson. Your mother tells me that you started smoking some time ago and now you are finding it difficult to give it up. Believe me, I know how easy it is to begin smoking and how tough it is to stop. You see, during adolescence I also smoked and became addicted to cigarettes. By the way, did you know that this is because you become addicted in three different ways? First, you can become physically addicted to nicotine, which is one of the hundreds of chemicals in cigarettes. This means that after a while your body becomes accustomed to having nicotine in it. So when the drug leaves your body, you get withdrawal symptoms. I remember feeling bad-tempered and sometimes even in pain. Secondly, you become addicted through habit. As you know, if you do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you begin to do it automatically. Lastly, you can become mentally addicted. I believed I was happier and more relaxed after having a cigarette, so I began to think that I could only feel good when I smoked. I was addicted in all three ways, so it was very difficult to quit. But I did finally manage. When I was young, I didn't know much about the harmful effects of smoking. I didn't know, for example, that it could do terrible damage to your heart and lungs or that it was more difficult for smoking couples to become pregnant. I certainly didn't know their babies may have a smaller birth weight or even be abnormal in some way. Neither did I know that my cigarette smoke could affect the health of non-smokers. However, what I did know was that my girlfriend thought I smelt terrible. She said my breath and clothes smelt, and that the ends of my fingers were turning yellow. She told me that she wouldn't go out with me again unless I stopped! I also noticed that I became breathless quickly, and that I wasn't enjoying sport as much. When I was taken off the school football team because I was unfit, I knew it was time to quit smoking. I am sending you some advice I found on the Internet. It might help you to stop and strengthen your resolve. I do hope so because I want you to live as long and healthy a life as I have. Love from Grandad How can you stop smoking? It is not easy to stop smoking, but millions have managed to quit and so can you. Here are a few suggestions. Prapare youself. Decide on a day to quit. Don’t choose a day that you know is going to be stressful, such as the day of an exam. Make a list of all the benefits you will get from stopping smoking. Then throw away your last packet of cigarettes. Be determined. Every time you fell like smoking a cigarette, remind yourself that you are a non-smoker. Reread the list of benefits you wrote earlier.

高中历史选修3时间表

1879 德奥同盟 1882 德奥意同盟 1892 法俄协约 1904 法英协约 1907 英俄协约 1908 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1912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1913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4.6.28 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 1914.7.28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8 西线:德攻入法国东线:俄军攻入东普鲁士1914.9.5 马恩河战役 1914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1915 奥匈进攻俄国 1916.2 凡尔登战役 1916.5底日德兰海战 1916.6 索姆河战役 1917.2 德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1917.4 美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 1917.8 中国参战 1918.3 苏俄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 1918.3-7 德国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 1918.7 协约国在西线第一次大反攻,把战线推进马恩河一 线 1918.9底-10初协约国突破兴登堡防线同盟国开始瓦解 1918.10底德国基尔港水兵兵变 1918.11.9 柏林工人起义威廉二世退位 1918.11.11 停战协议签订 1919.1.18 巴黎和会开幕 1919.4 《国联盟约》写入凡尔赛和约 1919.6.28 《凡尔赛和约》 1920.1 国联成立 1921.11.12 《四国条约》 1922.2 《五国条约》 《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附约》会外《九国公约》 1929-1933 经济危机 1931.9.18 东北九一八事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1932 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1933.1 希特勒上台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1935 德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1936 德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

英语选修六第三单元课文翻译(人教版)

Unit 3 A healthy life Part I Advice from Grandad 爷爷的忠告 Dear James, 1.It is a beautiful day here and I am sitting under the big tree at the end of the garden. I have just returned from a long bike ride to an old castle. It seems amazing that at my age I am still fit enough to cycle 20 km in an afternoon. It’s my birthday in two weeks’ time and I’ll be 82 years old! I think my long and active life must be due to the healthy life I live. 今天这儿的天气很好。现在我正坐在花园尽头的那棵大树底下呢。我刚刚才回来,骑自行车跑了很长一段路,一直到了古城堡。感到惊奇吧,像我这样的年纪,身体健康而且能在一个下午骑车跑20公里。再过两个礼拜就是我82岁的生日了!我想我之所以长寿而且精力充沛,要归功于我的健康生活。 2.This brings me to the real reason for my letter, my dear grandson. Your mother tells me that you started smoking some time ago and now you are finding it difficult to give it up. Believe me, I know how easy it is to begin smoking and how tough it is to stop. You see, during adolescence I also smoked and became addicted to cigarettes. 这就是我写信给你的真正原因,我亲爱的孙子。你妈妈告诉我,你不久前开始吸烟了,而且现在很难把它戒掉。相信我吧,我知道,吸烟容易戒烟难。你知道,当我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的时候,我也吸过烟,而且还上了瘾。 3.By the way, did you know that this is because you become addicted in three different ways? First, you can become physically addicted to nicotine, which is one of the hundreds of chemicals in cigarettes. This means that after a while your body becomes accustomed to having nicotine in it. So when the drug leaves your body, you get withdrawal symptoms. I remember feeling bad-tempered and sometimes even in pain. Secondly, you become addicted through habit. As you know, if you do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you begin to do it automatically. Lastly, you can become mentally addicted. I believed I was happier and more relaxed after having a cigarette, so I began to think that I could only feel good when I smoked. I was addicted in all three ways, so it was very difficult to quit. But I did finally manage. 这儿我想顺便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上瘾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吗?首先,你会在身体上对尼古丁有瘾,它是香烟里几百种化学物质之一。这就是说,过一段时间以后,你的身体习惯了香烟里的尼古丁,一旦你的体内没有这种麻醉剂了,你就会有断瘾症状,我记得曾感到烦燥、甚至痛苦。其次你也可能因为习惯的原因而上瘾。你知道,如果你反反复复地做同一件事情,你就会自动地做它。最后,你可以心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案:3.3走向世界大战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希特勒提出对捷克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其影响。英、法、苏三国谈判及破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理解:通过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等内容的讲述,认识资本主义大国帝国主义的本质。 3、运用:通过对“绥靖政策”和“中立”政策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分析,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综合归纳:综合归纳、概括绥靖政策的目的、实质、手段及影响,并指出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就是绥靖纵容。 2、问题探究:结合前一课及本课的内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未能被制止的原因。 3、问题评价:通过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正确评价该条约的作用,即粉碎了英法“祸水东引”的意图,使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绥靖政策是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而实行的纵容侵略的政策;对战争爆发起到了加速和扩大的作用。 2、“防微杜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最深刻教训之一。 3、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绥靖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课时:1.5节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课本引言采取问题式导入: 师: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课的内容思考并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哪些因素有关? 生:(回忆,回答):法西斯专政在德、日等国的建立及其对外扩张。

师: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共同特点: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局部扩张为什么没能被制止呢? 生:(回忆,回答):因为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进行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贫穷落后,无力遏止法西斯势力的全面侵略。 师:这样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有人却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导言。 师: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它历时6年,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扩展到40个国家的国土,有61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参战。对于这样一场战争,丘吉尔却认为它根本没必要进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个结论是言之有据还是空穴来风,答案就在本课的内容中。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概念:英、法、美等西方大国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企图“祸水东引”。 2、运用: (1)李顿调查团:迁就日本,既不同意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同意中国收复东北,而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民政府向国联行政院控告日本侵略。国联向中日两国发出内容相同的电报,要求双方立即撤退军队,又成立有英、美、法、意、德5国代表参加的调查团,以英国驻国联代表李顿为团长,到中国东北调查“中日冲突的根源”。经过半年多的活动,调查团于1932年10月公布调查报告,虽承认“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否认日本的军事行动是“合法的自卫手段”,指出伪满洲国是日本炮制的傀儡政府,但又认为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是“中日双方冲突的重要原因”,说中国革命运动“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并认为“从苏联来的共产主义目前的传播”是研究东北问题“具有根本重要性的因素”,因之“日本之欲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的根据……日本欲有采取适当军事行动的能力,吾人均可承认。”报告书既不同意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同意中国收复东北,而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由中日和第三国派员组成顾问委员会,其中“日本人应占重要比例”,外国顾问握有重要权力,中日军队都撤出东北,由外国教官协助组织宪警维持秩序。这个方案反映了西方大国企图达到变日本独占的东北为列强共管的殖民地的目的。日本于1933年声称在“关于建立远东永久和平的政策问题”上与国联“有深刻

高中历史 5.9《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2)

2015年高中历史 5.9《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绚丽多彩的皖南古民居。 2、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片、录像、文字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2、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3、突出三个结合: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思想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皖南古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 2、学习和借鉴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明成果。 3、引导学生提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和措施。重视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特有功能,关注学生情感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西递、宏村村落水系的特点;徽派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难点 西递、宏村是如何体现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完美结合的;徽派建筑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多角度多层面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式自主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师生互动,共同享受学习成果;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设计思路 立足课标,根据学情,整合教材,打破教材原有的结构体系,按照游览的时空顺序,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远眺、近看、纵观、透视四个角度,全面、具体、深入、细致地了解、欣赏、感受、品味西递、宏村。在每一个视角中,又分为了解、体验和探究、感悟两个层次。这样,纵横交错,经纬结合,形成系统的网状知识结构。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unit3知识点+练习

Unit 3 词汇: 1.abuse n./v.滥用;虐待 drug abuse 吸毒 be badly abused 被虐待 abuse of power 滥用权力 2.stress n. 压力;重音 v. 加压力于;使紧张 lay/put/place stress on 把重点放在??上;强调 under the stress of 为??所迫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强调??的重要 性 单项填空 Things can easily go wrong when people are under ________. A . stress B.weight C.load D.strength Some schools _________________( 重视)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3.ban v. 禁止;取缔n. 禁令 be banned from doing sth.被禁止做某事 there be a ban on... 禁止;禁令 4. quit v. 停止 (做某事 );离开 quit doing sth.停止做某事 quit office/one's job离职 quit oneself of sth. = be quit of sth. 摆脱某事 单项填空 He decided to ________ the position after quarreling with the manager. A . stop B . block C . loosen D. quit 5. effect n. 结果;效力 have a good/bad effect on 对??有好 / 坏的 影响 be of no effect 没效果;无用 take effect(法律 )生效; (药 )奏效 bring/put ...into effect 实施 come/go into effect 生效 in effect 事实上;在实施;生效 side effect 副作用 6. desperate adj. 不顾一切的;绝望的 be desperate for 极需要??;极向往?? be desperate to do sth. 非常想做某事 dosth. desperately 拼命地做某事in desperation 绝望地;不顾一切地;拼命地7. disappointed adj. 失望的;沮丧的 be disappointed about/at/in... 对??感到失望 be disappointed to do 做某事失望 be disappointed that... 感到失望?? be disappointing 令人失望的 disappoint sb. 使某人失望 to one's disappointment 令人失望的是 8 ashamed adj. 感到惭愧;羞耻的 be ashamed that... 对??感到羞耻;感到羞愧的是 feel/be ashamed of 对??感到惭愧 feel/be ashamed for sb. 替某人感到羞愧 be ashamed to do sth. 耻于做某事 be ashamed of oneself 为自己感到惭愧 It's a shame that...遗憾?? What a shame that...多么??遗憾 (1)S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考试不及格而感到羞愧). (2)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好意思 寻求帮助 ). (3)________________( 真是太遗憾了 )that you can’t stay with us. 9.due to 由于??(不置于句首 ) be due to do sth. 预期做某事 be due for sth. 应有;得到 be due to (doing) sth./ sb.归因于(做)某事/某人 1)The meeti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定到 3 点钟才开始 ). (2)His absen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暴雨). 10.be/become addicted to 对??有瘾。后接 doing addict oneself to 沉迷于;醉心于 addiction to... 对??上瘾;习惯于 a video game addict 游戏迷 (1)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毒品已严重上瘾了 ). (2)Ki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迷上电脑游戏 )are often upset. 11. be/get/become accustomed to习惯

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一

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 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 势力平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上的重要战役有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色当战役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 ②③④ 3、一战前夕,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相继问世的新武器中不包括 A.潜艇 B.飞机 C.坦克 D.原子弹 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 面 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5、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6、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 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此话的含义是指巴黎和会上A.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B.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C.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D.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8. 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 A. 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 激烈B.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C.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9.下列条约中,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为有 利的是() A. 四国条约B.五国海军条约 C. 九国条约 D. 凡尔赛和约 10、《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 B.用和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C.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11.关于30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 到挑战,逐步崩溃B.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C.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2.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 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13.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一事实①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②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③表明了英法美的绥靖意图④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 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14.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法西斯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 政的一切干涉。”这表明法国政府 A.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 B.支持西班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世界遗产委员会有责任对各国的世界遗产进行监测,问题严重的遗产项目将被( ) A.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B.列入《世界遗产公约》 C.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D.直接取消世界遗产资格 2.保护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人类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世界遗产面临的威胁有( ) ①工业化浪潮②自然灾害③城市化④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应该( ) A.就本国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B.就本国的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C.就本国的自然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D.就本国的所有遗产的保护状况提交定期的报告 4.关于《世界遗产公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是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倡议签署的 B.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 C.《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遗产,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D.为保证《世界遗产公约》的实施,成立世界遗产中心 5.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或自然遗产应具备的必要条件是( ) A.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B.属于濒危的文化或自然遗产 C.广为人知的文化或自然遗产 D.见证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古迹 6.中国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和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中国宝贵遗产的保护情况和成果有 ( ) ①1985年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 ②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世界遗产类型最齐全的国家 ③是拥有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④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 ⑤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7.完整性是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条件和保护原则之一。下列对文化遗产完整性的理解,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原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和教育思想。儒家的经典是“六经”;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有教无类”教育理论。 (3)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 (4)荀子的思想 荀子“仁义”和“王道”的思想。“君舟民水”的观点。“人之性恶”。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基础。 最后,利用课后《本课要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所在。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5 1、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2、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百家争鸣”,引入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3)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增强;②社会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高二历史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 : 20世纪以来,时代的变化使得战争与和平出现了新的特点: 1、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人类社会在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2、一战后,出现了短暂的和平。二战后,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3、核武器既是毁灭地球的武器,也是制约战争的因素。 4、 20世纪下半期,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冲突不断 5、人类渴望和平。和平思想、和平运动,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 6、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霸权主义,是指强国、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强权就是真理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一、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本目的讲授思路是:问题导学,让学生理解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引起的。 阅读教材第一目,回答以下问题: 1、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 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占领殖民地时期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也就是说,对于市场的需要、对于市场的争夺,是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对市场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在世界范围内占领殖民地,把殖民地变为他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殖民扩张和掠夺式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依据教材第2、3段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有哪些? (1)科学成为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1)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企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等背景下,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经济飞速发展。 (2)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 (3)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 (4)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上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同时世界连成一个整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读教材表格,从中发现什么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由此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什么? 现象:列强的经济实力和它占有的殖民地的多少是不相符的。 反映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局面?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德国,同老牌殖民帝国英法战展开了争夺殖民地、重新分割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本目的讲授思路:以教师的精讲为主,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轮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如何形成的。最好结合图示。 (一)、三国同盟 1、形成的原因 (1)在历史上,法德多次发生战争。两国是宿敌。 (2)普法战争削弱了法国,法国时刻准备复仇 (3)德国外交的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为了防范法国、夺取欧洲及世界霸权,德国力图构筑以自

选修六unit3知识点。

U3(选修六) 1.abuse n. ○1滥用,妄用;虐待,辱骂○2弊病,陋习 vt. 滥用,妄用,虐待 e.g. He abused his power while in office.他在职时滥用权力。 Those captives were physically abused.那些俘虏遭受了肉体上的摧残 drug abuse 滥用毒品 child abuse 虐待儿童 abuse one’s position / power滥用职权/权利 abuse a privilege滥用特权 2. stress 1)n.○1压力; 重音,重读 be under (the) stress (of) 在压力下 suffer from stress遭受压力 The stresses and strains of modern life现代生活的压力和紧张. ○2强调, 重要性 e.g. Some school lay / put /place stress o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2)vt. 加压力于; 重读; 强调 e.g. He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task. 3.ban 1)n.禁令,禁止 a ban on sth 2)vt.禁止, 取缔 ban sb. from (doing) sth. 颁布禁令 Put/impose a ban 颁发/解除禁令 lift a ban确立禁令 e.g. Our government has put/ imposed a ban on plastic bags. 4. due to 归因于, 归功于 e.g. The accident is due to your careless driving. 那意外事故归因于你驾驶不小心。be due to do sth定于某时做某事 e.g. He is due to speak at the meeting tomorrow(可以被caused by 所代替) The train is due in five minutes.(预定的,预期的) My rent isn’t due till Wednesday.(到期的,立即支付的) In due course 在适当的时候 after due consideration经适当考虑之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质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1.知识结构 引言是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的。文字重点说明了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势力的精神独裁和14世纪以来人们对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渴求,时间跨度非常大。建议对古希腊人文思想萌芽后的历史做简要说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这

里可以对基督教的精神统治简要介绍,其他方面留到讲宗教改革时进一步说明。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图片《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象意大利人的血液);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就在这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也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恺撒大帝、墨索里尼和暴君。这就是意大利──一个神秘的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文艺复兴的足迹。 文艺复兴 (14-16C,意大利 ------------ 欧洲) 是公元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表面是思想文化界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实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意大利有很多得天

高中历史选修3知识点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2.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交战双方: 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国。 4、经过: 第一阶段:1914年主动权在德方实施“施里芬计划” 西线马恩河战役,(首次重大战役)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战役,德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大陆战一大海战:西线的凡尔登(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坦克)(规模最大)和东线的俄军夏季攻势;英德日德兰海战(最大的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中等国参战(原因、影响);俄国退出战争(原因、影响);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 5、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的原因: ⑴协约国的成败与美国利益相关 ⑵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危害较大 ⑶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6、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 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 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7、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 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⑴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②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③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 美日的崛起体现在: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 ⑵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参战国的革命与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