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

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
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

《认识容量和升》导学设计第 1 课时主备人:备课时间:8月29日授课人:年级:四年级科目:数学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整数指数幂》精品教案

15.2.3 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整数指数幂的意义,能进行有关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探索、类比、归纳、思考等活动过程中,体会由正整数指数幂扩充到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情感态度】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增强数学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教学重点】 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及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当n为正整数时,a n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2)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有哪些? 【教学说明】教师设置问题,师生共同回顾,并一一予以解释,为负整数指数幂做好铺垫. 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 思考一般地,a m中指数m可以是负整数吗?如果可以,那么负整数指数幂a m表示什么? 【教学说明】设置思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试一试计算:a3÷a5(a≠0) 方法一:a3÷a5= 3 5 a a =1/a2; 方法二:a3÷a5=a3-5=a-2.

比较上述两个结论,你有何发现?由此你是否能找出a-m与1/a m的关系呢? 【归纳结论】数学中规定:一般地,当n为正整数时,a-n=1a n(a≠0),即a-n(a ≠0)是a n的倒数. 你有何发现?与同伴交流. 【归纳结论】 a m·a n=a m+n这条性质对于m,n为任意整数情形仍然适用. 思考类似上面的探究过程,在(ab)m=a m·b m,(a m)n=a m·n, a m÷a n=a m-n及(a b )n=a n b n中的指数m、n能否也都可以是正整数、0或负整数呢? 不妨谈谈你的看法并与同伴交流. 【归纳结论】 正整数指数幂的所有运算法则在整数范围内都是成立的. 试一试 【教学说明】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获得感性认识基础上,设置上述两个问题,第1题较为简单,学生可轻松完成.第2题也有意让学生先自主探索,寻找出结论.教师巡视,然后予以评讲.在评讲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予以解释,让出现问题的同学加深理解.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认识容量和升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

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说课稿 沪教版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首先感谢区教研室给我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给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酸和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类物质,酸和碱的生产及使用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本节课主要目的是把酸和碱的知识与前面学习的这些有关章节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为学生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更好的使用酸和碱做好知识和思想准备。 因此,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碱的方法及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有酸味的物质(白醋、柠檬汁、西红柿等)和有滑腻感的物质(熟石灰、肥皂、洗衣粉等)学生并不陌生,但这些物质为什么有的有酸味,而有的有滑腻感?怎样用化学方法识别它们?这些问题虽然学生以前没有认真思考过,但却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让他们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在“做科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用酸碱指示剂、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从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空间与层次(一)透视

课题:空间与层次(一)透视 学科:美术年级:八年级 课型:造型·表现课时安排:总2课时此为第1课时 一、课堂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的内容专业性较强,涉及的美术知识较多,如何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如何突破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一直是我在思考的问题。美术是视觉性的艺术,要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来代替抽象的语言描述,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因此,确立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指导原则,采用直观演示、活动探究、集体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风景系列课程中的第三部分内容。本课的主题是风景造型表现中的透视和空间法则,即学习和了解如何通过透视、虚实表现风景绘画中的空间关系,体验和领会各类风景绘画中的透视和空间的表现方法,塑造风景绘画中的空间感。 本课分为两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课时,探讨和认识透视在绘画中表现体积、空间的作用和意义,了解透视的基本法则规律;第二课时探索艺术作品中透视的运用和作品艺术表

现之间的关系,认识艺术创作中从物象到精神的层次和含义。 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透视对物体体积塑造和对景物空间塑造的具体作用,尝试寻找如何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视觉的方法,体验和领会绘画中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法则,认识在没有透视线的情况下,二维绘画对三维空间的表现因素。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 2、技能目标:运用透视规律来表现身边的景物。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重点:如何通过透视来表现物体的空间关系。 难点:体会不同透视对画面表达、表现的意义和作用。四、课前准备:教具:课本、课件、课件显示屏 学具:课本、素描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整数指数幂》第1课时导学案

整数指数幂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并能运用它进行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2、通过分式的约分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方法对比经历探索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过程,理解性质的合理性。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正整数指数幂的性质: (1)m a ·n a = (m 、n 是正整数) (2)()m n a = (m 、n 是正整数), (3)(ab )n = (n 是正整数), (4)m a ÷n a = (a≠0,m 、n 是正整数,m>n ), (5)()n a b = (n 是正整数) , (6)a 0 = (a≠0) 【预习导学】预习P18-20 1、计算:5255÷= ;731010÷= 。 一方面:5255÷=35255??= 731010÷=()()1010= 另一方面:5255 ÷=3525155= 731010÷=()()()=1010 则()()==??4310,5 归纳:一般的,规定:())0(≠=?a a n n 是整数,即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n (n 为正整 数)次幂,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一试:=?35 =?22 =?2)2(x 3、思考:当指数引入负指数后,对于1中幂的这些运算法则是否仍然适用? 2a ·5a ?= 251a a =25a a =) (1=3?a )5(2?+=a ,即2a ·5a ?=)(2+a 2a ?·5a ?=2511a a = 71a =)(a )5(2?+?=a ,即2a ?·5a ?=)(2+?a 0a ·5a ?=1×5 1a =5?a )5(0?+=a ,即0a ·5a ?=)()(+a 归纳:当m 、n 是任意整数时,都有m a ·n a = 【精讲点拨】例题、计算 (1)233(2)x y ?? (2)231()3ab ??·3256 a b ?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浓盐酸和浓硫酸典型的物理性质。 2.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3.知道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及其主要用途。 教学重点 酸溶液、碱溶液以及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指示剂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教学程序 师:实验室里一般储存浓酸还是稀酸?为什么?而实际使用时,是用浓酸还是稀酸? 生:一般保存浓酸,这样占的空间小。而实际使用时,通常用稀酸。 师:从试剂店购得的硫酸一般是98%的浓硫酸, 怎样把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呢?生:学生可能会说:“容易,只需加点水就可以了。” 师:这样操作可行吗?若不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师:板书: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二、常见的酸 1、浓硫酸的腐蚀性及浓硫酸的稀释 师:演示教材第51页[实验10-3],(实验在玻璃片上做,实验后所有的物品仍放在玻璃片上。)让学生填写表格:

生:根据现象,填写表格。 师:演示教材第52页[实验10-4] ,让学生填写下列表格: 生:通过实验,填写表格。 师: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投影动画教材第52页〔实验10—5〕,让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生:浓硫酸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并且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师:小结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同时强调,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热量的散发,防止液体暴沸,发生危险。 师:从上述内容中你知道了浓硫酸的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2、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生: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等。 师:浓盐酸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展示一瓶浓盐酸,让学生描述出浓盐酸的一些物理性质。如何闻它的气味? 生:无色液体。说出生活中闻气味的方法。 师:教会学生闻化学药品气味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闻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气味。 它们还有哪些物理性质?播放实验录像(分别在两个已调零的天平上放上敞口的浓盐酸和浓硫酸,称出起始质量,久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同时完成表格: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整数指数幂

作品编号:97864512358745963001 学校:趣鸟呜市文景镇欧阳家屯小学* 教师:瑰丽艳* 班级:恐龙队参班* 15.2.3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吗?由a m÷a n=a m-n,当m

考a m 中当m<0时,a m 表示什么? (4)自学参考提纲: ①a -2= 21 a 是如何得来的? 一方面a 3 ÷a 5 =a 3-5 =a -2 ,另一方面,a3÷a5=35a a =323a a a ?=21 a . ∴a -2= 2 1 a ②当n 是正整数时,a -n = 1n a (n≥1), 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③试说说当m 分别是正整数、0、负整数时,am 各表示什么意义? 当m 是正整数时,a m 表示m 个a 相乘.当m 是0时,a 0表示一个数的n 次方除以这个数的n 次方,所以特别规定,任何除0以外的实数的0次方都是1. 当m 是负整数时,am 表示|m|个 1 a 相乘. 2.自学: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的指导. (2)生助生: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得出a -n=1an (a≠0) 4.强化:

课题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常见的酸酸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生活和实验室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的原因。 【教学思路与设计】 学生通过学习酸碱指示剂,从简单的实验中了解了酸溶液和和碱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知道了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对酸和碱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具体介绍了几种常见酸的性质、用途等,并通过学生总结的方式,简单归纳几种常见酸的相似的化学性质。关于酸的腐蚀性可结合具体物质来介绍。 在本课的教学中,可采用分组协作,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既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又能使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究未知,从而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酸的腐蚀性及了解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正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2.通过活动探究能简单归纳出酸相似的化学性质,并根据其性质思考其用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2.强化生活和实验中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1.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分组协作学习、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浓盐酸、浓硫酸、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稀盐酸、稀硫酸、生锈铁钉、花布、白纸、木片、玻璃片等。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引导观察 类比分析,引起反思归纳小结,巩固新知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学生活动

〈提问〉你知道的酸有哪些?盐酸、硫酸、醋酸、果酸等。……你知道它们有哪些性质吗?激发兴趣〈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各一瓶。引入课题 观察实物,归纳物理性质仔细观察 〈提问〉打开瓶盖有何现象深入思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提问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瓶口为什么会出现白雾?产生的白合作学是什么 〈总结〉浓盐酸的挥发自学能〈自学〉盐酸、硫酸的用阅读并总用〈提问〉浓盐酸、浓硫酸敞口置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和溶质应用能思考、讨论、发言量分数各自怎么变化?应如何放置?

空间与层次1

空间与层次1 实验中七年级教初设计学 课 题 空 与层次间 课 型 备主人 教 目学 标 1学会、不同角从度观察和去现空表间与层次、尝2同不同试材料的技法表不现同画的面果效。 教 重学 点1 学会不从同角去度察观和表现间空层次 2 尝与同试不的材同料技法现不同的画面效果表 。教学难点集一、 识知回顾体 色 彩透视大,透视气空和间视的透理技处巧。智慧个性计设教反思 形体透视是学据根光和学何学几的原,理平在面用上条线来示物体的表间空置,位消失点的按不同分平行透视为、角透视等。成平透视:有一行面与视平成平线行的正形方或长方形物的体视透。具有整齐称对平展稳定、、重严庄肃、层分明次、景场深、

一远目了然构图的特点。成透视角 :何任面都不与一平线平行视,底线与视平线成角 度的正形方或长成形的方体透视。物有具变多化、样式形活灵、横交错、富有节纵的 构图奏特点。二、新授 1.彩色透视活动:一看一看看观一幅的摄影云作品:问看了见么?云什有么变化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形有的状变化色彩的,变化总结。由:于物所体处间空距离的远不同,近景物位部的层次同使不色彩产生冷暖浓,淡鲜明,灰暗与强烈,虚与弱等各差异种怎,样这些空使间离,距层关系,明暗对次比,近远明 分色 的 实验初七中年教级学计 设彩 统一在幅画中一,这技法种,叫色就透彩。视称也气的大透视空气透视和。色彩透 视通以过下况来情表空现形间。体()1影投长的短色彩和的暖冷表现来空形间态: 奈表现莫、早中晚、《的草干》垛;(2 )光的强弱影虚和来表现实空间形态莫:奈的《鲁昂大教堂》;(3 )角的高地视近来远表现间空态形 2.。深与空间层次景景:深 被描的绘景所在的物间的深度空,叫景深就常常用:景近中、、远景景表现来为了。表 画现的面景,深常用常近清远模糊楚,景近对强比远景对比,弱来表现。为加形强的层 体感次最好,的技是空法的间视。使透画面景的颜色深对比和明对度比随物着的向体延 后伸逐渐而减,弱色部分浅越来淡,越深色部分来越浅越直至所,有对的同时的融比入 浅色调。问题:透视规的律近是浓淡,远《都市高楼》这的幅为何画远近浓淡答。:特的殊现表法-技-逆光。学生活二:动欣与赏探。欣究赏杜菲的圣《德鲁安远斯眺和》 克麦迪里的《诺伯兰郡的雨》画家森是样怎现空间表与层次的?距离产美,同生的样象,近观平淡对奇,无远含蓄统观。一试着多从角种感度美受景。欣赏:金陵节拍, 受感熟的金悉陵不熟悉的空,间与层 次。三、间空层与的次美及感表现 1 .明表暗现空间与层:明次对暗比色、变调 化 2.。线条表空现间与次:线的层强弱粗细、、密疏 3.。色彩现空表与层间:次彩 的浓色、淡冷。 暖 实验中初七级年学教计 设 .4 动中漫大角表广现的间空层与次。 . 对5画面分割或的加叠的特殊间与层次空。 格马特利《公平俘虏的》。6. 视频赏欣:康斯坦丁?坦尼斯诺斯维奇水画彩把。形体 视透和色透视彩完的美一起来统画。家把心特灵性化到融形和体色里彩。超了对物越单 纯视象感觉受由视觉,探引索精向神体验的间与层空次。完美演的了绘绎画的意。境小结:间与空层通次形体过视,色彩透视和景透深来表。现四示范、板、粉黑笔在,黑上,

(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教科书第10--12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 的液体的体积。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容量忽然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由此过度到第二个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估计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联系实际形成1 升的容量观念。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 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

常见的酸和碱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东方市第二中学符莉 一、教材说明 《常见的酸和碱》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二、设计理念 1、在课堂上,尽量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提供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2、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去操作,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智力活动中,通过他们亲自操作,既培养了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重点 酸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及实验探究。 六、教学准备

本次教学需要用多种实验仪器和药品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通过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验仪器和药品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七、教学过程 (一)联系前面的知识,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并熟悉了几种酸和碱,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几种常见的酸的性质和用途。 (二)培养探究能力,养成合作精神 (学生6人为一小组,进行实验,实验内容:) (1)观察盐酸、硫酸的颜色、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硫酸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3)实验后填写下列表格 师:强调学生注意安全措施,并且强调闻气味的规范操作。 [让学生分组探究,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投影展示,上表结果) 师:除了盐酸、硫酸都属于酸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酸?(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各抒已见)。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整数指数幂

作品编号:91855558874563331258 学校:元明壮市文银汉镇便家蚕小学* 教师:青稞酒* 班级:飞鸟参班* 15.2.3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吗?由a m÷a n=a m-n,当m

考a m 中当m<0时,a m 表示什么? (4)自学参考提纲: ①a -2= 21 a 是如何得来的? 一方面a 3 ÷a 5 =a 3-5 =a -2 ,另一方面,a3÷a5=35a a =323a a a ?=21 a . ∴a -2= 2 1 a ②当n 是正整数时,a -n = 1n a (n≥1), 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③试说说当m 分别是正整数、0、负整数时,am 各表示什么意义? 当m 是正整数时,a m 表示m 个a 相乘.当m 是0时,a 0表示一个数的n 次方除以这个数的n 次方,所以特别规定,任何除0以外的实数的0次方都是1. 当m 是负整数时,am 表示|m|个 1 a 相乘. 2.自学: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的指导. (2)生助生: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得出a -n=1an (a≠0) 4.强化: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4)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学方法 复习、总结、联系实际、实验探究、巩固练习。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短玻璃导管、镊子; 药品:浓硫酸。 学生用具:仪器:滴管、研钵,烧杯、纱布、纸、小木棍、布、玻璃片、玻璃棒、点滴板、镊子、表面皿、蒸发皿、溶液导电性实验仪器; 药品:食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酒精、花(果实)、浓盐酸、浓硫酸、生锈的铁钉、NaOH 固体、生石灰、蒸馏水。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酸和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第二课时: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第三课时: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并熟悉了几种酸和碱,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几种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 [板书]二、几种常见的酸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1)观察盐酸、硫酸的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盐酸硫酸

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空间与层次word教案

空间与层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如何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本课带领我们走进风景画的世界。通过同学们熟悉的南京本土的风景图片和画家多种表现技巧的绘画作品。以“景”为点,以“空间与层次”为线,以“意境”为结,来认识了解绘画的空间与层次,欣赏与表现空间与层次独特的艺术效果。探究风景画的“空间”的表现特点-: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解读“层次”在绘画中的处理:由近景、中景、远景构成的景深关系。通过不同形式的绘画创作,再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途径 欣赏——面对不同视觉,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风景,画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天气,不同季节表现不同的景致,感受风景画最美的精髓——空间与层次。 发现——不同眼睛看世界会有不同的画面效果:形体空间,色彩空间的表现,让我们领悟到风景画的灵魂——意境 研究——怎样表现空间与层次:不同视点的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通过线的疏密,调子的浓淡,色彩的冷暖,都能很好的表现空间与层次。 实践——根据提供的一些参考图,用不同材料不同工具(素描,线描,水彩和淡彩等)来表现风景画,体会空间与层次的美感。 交流——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办一个小型的风景画展,欣赏不同的风景画,交流不同的信息。体验创作的乐趣。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探究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表现展示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 技能目标:通过对景物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表现风景的空间与层次。 情感目标:熟悉的金陵风景,不熟悉的空间与层次,让学生感悟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表现空间与层次,体验不同角度带来的视觉美感。 尝试同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三、教学准备: 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 四、教学要点: 透视:形体透视,不同视点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表现方法。色彩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处理技巧。 景深:近景、中景、远景的合理安排。 这些要点的和谐统一便体现出风景画的“意境”。 教学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熟悉的景物进行观察与欣赏,发现与探索。关注不同透视下空间与层次的表现。在表现手法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空间与层次的表现方法进行自主研究。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本课是在前两节课延伸

整数指数幂教案

1.3 整数指数幂 1.3.1同底数幂的除法 (第6课时) 教学过程 1 通过探索归纳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2 熟练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3 通过计算机单位的换算,使学生感受数学应用的价值,提高学习学生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 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以及利用该法则进行计算。 难 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 约分:① , ②, ③ 复习约分的方法 2 引入 (1)先介绍计算机硬盘容量单位: 计算机硬盘的容量最小单位为字节,1字节记作1B ,计算机上常用的容量单位有KB ,MB ,GB, 其中: 1KB=B=1024B 1000B, , 23412a b a bc 1n n a a +224 44 x x x --+102≈1010102012222MB KB B B ==?=1010203012222GB MB B B ==?=

(2)提出问题: 小明的爸爸最近买了一台计算机,硬盘容量为40GB ,而10年前买的一台计算机,硬盘的总容量为40MB ,你能算出现在买的这台计算机的硬盘总容量是原来买的那台计算机总容量的多少倍吗? 提醒这里的结果,所以, 如果把数字改为字母:一般地,设a 0,m,n 是正整数,且m>n,则这是什么运 算呢?(同底数的除法) 这节课我们学习-----同底数的除法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你能用语言表达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吗?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初步运用 例1 计算:(1)(n 是正整数), 例2 计算:(1) ,(2) , 例3 计算:(1),(2) 练一练 P 16 练习题 1,2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30 20 40402,40402GB B MB B =?=?3030201010 202020 402222240222 ??===?103020 22 -=30 302010202222 -==≠?m n a a =m n m n m n n n a a a a a a --?==()()()()()() ()9 5 821 4251,2,3,4n n x x y x y x y x x y ++-?-?()5 3 x x -()4 3 x x --() ()3 46 x x -÷-2 213n n n b b a a +????÷ ? ?????

第四课空间与层次

第四课《空间与层次》教学设计

层次感,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则为我们营造景物的气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4)媒体呈现多幅具有各种透视感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加深理解。 4.作业要求 根据所学透视知识,使用牛皮纸、黑色油性笔、油画棒,运用淡彩的方式表现一幅具有强烈透视感的幽深小巷作品。 5.展示评价 全班同学作品展示,师生共同欣赏评价作品是否具有了小巷景物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作品是否具有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6.课后拓展 通过今天所学,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艺术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各种景观,相信你的视野会有所改变,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感受。 二课时 一、认识空间与层次 活动一:看一看观看一幅云的摄影作品 问:看见了什么?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 总结:由云的变化导入距离,有距离导入空间与层次。 1.空间 距离产生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是受长宽咼二个特征显现出来的。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空间特征。 2.层次 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生层次。即,物体与物体的叠加,或物体与物体的间隔便是层次。我们通常用远景、中景、近 景来表示。 活动二:说一说。 绘画是在长宽二维平面上表现长宽咼二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即画 面的纵深感。纵深感是一种什么样的视觉效果?欣赏一组摄影作品,说一说这组图片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视觉现象? 答:透视。 路的纵深,树的渐渐矮小,云朵的渐远渐灰,构成了画面的透视关系。 二、了解空间与层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人和物的形象,有远近、高低、大小、长短以及色彩的明暗,浓淡等不同,这是由于距离不同、方位不同在视觉中引起的不同反映。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它分为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 1. 形体透视与空间层次(焦点透视) 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按消失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斜透视。便于我们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1)透视的几何图。通过最基础的透视,了解几个重要的名词: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整数指数幂

作品编号:15635478925896743 学校:山黄市鹤仙镇那年小学* 教师:戒悟空* 班级:蝶舞伍班* 15.2.3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整数指数幂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吗?由a m÷a n=a m-n,当m

①a -2= 2 1 a 是如何得来的? 一方面a 3 ÷a 5 =a 3-5 =a -2 ,另一方面,a3÷a5=35a a =323a a a ?=21 a . ∴a -2= 21 a ②当n 是正整数时,a -n = 1n a (n≥1), 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③试说说当m 分别是正整数、0、负整数时,am 各表示什么意义? 当m 是正整数时,a m 表示m 个a 相乘.当m 是0时,a 0表示一个数的n 次方除以这个数的n 次方,所以特别规定,任何除0以外的实数的0次方都是1. 当m 是负整数时,am 表示|m|个 1 a 相乘. 2.自学: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的指导. (2)生助生: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得出a -n=1an (a≠0) 4.强化: (1)当n 为正整数时,a -n = 1n a (a≠0),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2)a m 的意义(m 为正整数、0、负整数).

课题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 白醋、稀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试管、滴管等。 教学过程: 【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 聆听后回答: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 【设问】酸和碱是怎么发现的呢?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第50页资料卡片:“酸”“碱”的由来。 【总结】总结并介绍生活中的酸和碱及实验室中常见的酸和碱。 【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 【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 【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 【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实验10-1:在试管内分别滴入白醋、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人教版数学八上《 整数指数幂(第1课时)负整数指数幂练习 (vip专享)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15.2.3 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 负整数指数幂 要点感知1 一般地,当n 是正整数时,a -n =_____(a ≠0).即a -n (a ≠0)是an 的____. 预习练习1-1 (潍坊中考)计算2-2的结果是( ) A.41 B.2 C.-41 D.4 要点感知2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当m ,n 均为整数时,(1)a m ·a n =____;(2)(a m )n =____;(3)(ab)n =____. 预习练习2-1 计算(a -1b 2)3的结果是( ) A.a 3b 6 B.a -3b 8 C.-a 3b 6 D.36a b 知识点1 负整数指数幂 1.计算3-1的正确结果为( ) A.3 B.-3 C.31 D.1 2.计算(a 1)-2的正确结果为( ) A.a -2 B.a 2 C.21a D.a 1 3.(曲靖中考)计算: |-2|-(14 )-1+(2-1.414)0+9. 知识点2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4.计算: (1)6x -2·(2x -2y -1)-3; (2)(-2a -2)3b 2÷2a -8b -3.

5.将(31)-1、(-3)0、(-3)-2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A.(-3)0<(31)-1<(-3)-2 B.(3 1)-1<(-3)0<(-3)-2 C.(-3)-2<(-3)0<(31)-1 D.(-3)0<(-3)-2<(31)-1 6.计算x 3y(x -1y)-2的结果为( ) A.y x 5 B.5x y C.25 x y D.25 y x 7.计算: (1)(a -3b)2·(a -2b)-3; (2)(2m 2n -3)-2·(-mn 2)3÷(m -3n)2. 8.计算: (-1 2)-1-12+(1-2)0-︱3-2︱. 9.已知式子(x -1) -1 2x -3+(x -2)0有意义,求x 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要点感知1 n a 1 倒数 预习练习1-1 A 要点感知2 a m+n a mn a n b n 预习练习2-1 D 当堂训练 1.C 2.B 3.原式=2. 4.(1)原式=3443 y x .(2)原式=-4a 2b 5. 课后作业 5.C 6.A 7.(1)原式=b 1.(2)原式=-41m 5n 10 . 8.-3- 3. 9.x ≠32且x≠2且x≠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学案)

九年级化学预习学案(学生用) 课型:新授编写:审核:领导签字: 课题: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学案) 姓名:班级:日期 知识要点:.酸碱指示剂概念、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浓硫酸的腐蚀性 学习目标: 1.酸碱指示剂概念、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浓硫酸的腐蚀性 2.会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体现小组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1.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2.浓硫酸的特性 学习方案(提示:教师列出预习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解决问题) 一.预习提纲 忆一忆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观察他们元素的组成 盐酸的溶质硫酸石灰水的溶质(氢氧化钙) 其中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 2.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溶液变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一学 一、酸碱指示剂 起作用而_________________,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_____,遇碱溶液变成________;酚酞 (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它能使无色酚酞溶液() A.变红色B.变蓝色C.呈无色D.变紫色 (2)石蕊(紫色)与酚酞(无色)是两种常用的指示剂指示剂:能跟_____或_____的溶液起作用而_________________,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_____,遇碱溶液变成________;酚酞溶液遇酸溶液_________,遇碱溶液变成_________。 (3)酸碱指示剂是从植物的花瓣或果实中提取的一些提取液,只要在不同的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都可作酸碱的指示剂某些植物的花汁可作酸碱指示剂。自制三种花汁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检验,颜色如下: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整数指数幂

作品编号:8712358496587631697458912354698 学 校: 朱于南市格龟起镇安绸小学* 教 师: 绩安又* 班 级: 可汗自壹班* 15.2.3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 整数指数幂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吗?由a m ÷a n =a m -n ,当m

一方面a 3÷a 5=a 3-5 =a -2 ,另一方面,a3÷a5=35a a =323a a a ?=21 a . ∴a -2= 2 1 a ②当n 是正整数时,a -n = 1n a (n≥1), 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③试说说当m 分别是正整数、0、负整数时,am 各表示什么意义? 当m 是正整数时,a m 表示m 个a 相乘.当m 是0时,a 0表示一个数的n 次方除以这个数的n 次方,所以特别规定,任何除0以外的实数的0次方都是1. 当m 是负整数时,am 表示|m|个 1 a 相乘. 2.自学: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的指导. (2)生助生: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得出a -n=1an (a≠0) 4.强化: (1)当n 为正整数时,a -n = 1n a (a≠0),即a -n (a≠0)是a n 的倒数. (2)a m 的意义(m 为正整数、0、负整数). (3)口答:4-1= 14 (14 )-1=4 (-14 )2= 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