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分类统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分类统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分类统计

《分类统计》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分类统计》,它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分类统计安排在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体系中,总体目标是: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说教材

本节课教学教材94页的例题,完成第95页“想想做做”第1、2题。例题呈现了学生感兴趣的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场景图蕴含了可以分类统计的诸多信息。图中的动物有狗、兔、猴三种,这些动物参加的比赛项目有长跑和跳高。教材呈现了两张统计表,一张是按运动项目统计的,另一张是按动物种类统计的,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收集信息,分类整理后填写在统计表里。学生经历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后,教材又让学生自己比较两次统计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体会是按不同标准将动物进行分类的,感受按不同标准分类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分析从每个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既学会简单分析数据的方法,又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感受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

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过程与方法方面:1、在具体统计的过程中,体会按不同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的必要性,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统计的方法。 2、在交流讨论中,自主发现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和计算结果的一致性。

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激发求知欲,形成合作探究意识,体会合作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统计活动过程,体验不同分类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是: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并整理数据。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感知的过程,选择了“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学法可归纳为: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2、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五、说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进程的不断进行,我准备教学课件,黑板上事先画好两张空白的统计表并遮住,用于奖励学生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智慧

树手势卡片若干张贴在一块可移动的大黑板上,大黑板的另一面画上三棵大树的简笔画,学生6人一组。

六、说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合作探究,经历统计过程;3、拓展应用,在活动中加深体验;4、课堂总结,在生活中用数学。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前我先跟小朋友们一起表演唱少儿电视节目《智慧树》的主题歌:我发现了。师生一起来唱一唱,演一演,并告诉他们:今天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有机会获得一张智慧树手势卡片,每人最多只领一次。设计意图是: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爱玩好动的特点,利用学生喜欢的少儿电视节目,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也为下面学习统计埋下伏笔。

接着由“激烈紧张的2008北京奥运会刚刚结束,小动物们兴奋起来了,他们也在进行动物运动会呢!瞧,它们的比赛真热闹啊!”再通过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引入到主题图的学习。在学生说出图上的信息时,按学生提到的先后顺序贴出跳高、长跑、狗、兔、猴等的词卡,然后揭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进行“统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

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课伊始,从北京奥运会引入,多媒体播放动物举行运动会的场景,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为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环节:合作探究,经历统计过程。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小组合作,把信息分类、整理和统计,完成书上的统计表。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在黑板上移动词卡、填写数据完成统计表。用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充分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亲历了统计表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统计的认识。

接着组织学生比较两张统计表的相同与不同,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让学生交流两次统计活动的体会,丰富了认识,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同一件事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进一步发展了数学思考能力。

然后提出“这时,大会的裁判员小熊,厨师小猪来了,它们是为运动员服务的。你能根据他们的工作向他们推荐一张最合适的统计表吗?并说明理由。小组讨论,交流。”这一设计,重在让学生体会到学了数学知识要会用,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渗透统计的实用性。

第三个环节:拓展应用,在活动中加深体验。

这一环节由“经过紧张激烈的比赛,有些小动物得奖了。奖品是漂亮的杯子。”引出课本“想想做做”的第1题。提问:仔细看这些杯子,可以怎样分类统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完成两张统计表,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完成统计表,并比较两次统计的结果。

接着以“不仅为小动物们准备了漂亮的奖品,还为他们准备了精美的奖牌呢!”引出课本“想想做做”第2题的学习。这一题让学生尝试把不完整的统计表补充完整后再统计,引导学生做事要有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统计的素材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统计自己熟悉的且感兴趣的奖品、奖牌、等物,由易到难,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统计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活动中去,进一步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再由“小动物们的奖品发完了,让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的奖品。请有智慧树手势卡片的小朋友挥挥手。要是老师想知道有多少小朋友拥有卡片,该怎么统计呢?”引出,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分类统计的方法,引导得出可按性别和卡片的颜色等分类标准进行统计,接着师生一起收集、统计出数据,并在课件上完成统计表。这一设计,从学生的身边出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据

的收集、整理、分析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多样化,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在收集按卡片颜色分类数据时,让持有同一种颜色卡片的学生把卡片贴在大黑板同一棵树上,在贴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收集数据并完成统计表。三棵树上分别贴上不同颜色的卡片,贴完后便形成了少儿节目《智慧树》的节目标志。这一设计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美,让学生感觉到数学课也可以这么生动有趣,原来数学是那么亲切,总是陪伴在自己身边,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热爱数学。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在生活中用数学

这一环节在进行课堂总结后让学生课后找一找感兴趣的话题和好朋友或者家长一起进行统计,提醒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带着数学的眼光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习惯。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篇一 一、说内容: 本节课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82例1、例2及相关练习 二、说目标: 1、通过操作初步理解“倍”的意义。 2、能用“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和认真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说重、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叙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磁石片、小棒、小黑板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1、数8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说8里面有()个2。 2、数9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说9里面有()个3。怎么算? (让学生熟练掌握两种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分两排摆小棒,3根和6根,再说说3与6有什么关系?师小结引入新课。从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初步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为几倍。(刚才同学们说到的3和6的这些关系,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其实,3和6之间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关系,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探究3和6之间一种新的数量关系:倍数关系。 2、能过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指导看书,完成例2,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4、通过议一议的(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5、小结:要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想: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那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三)课堂活动 指导看书,引导说8、6、48的倍数关系。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你能举例说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吗? (五)作业 六、教学得失: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初步理解了倍的意义,通过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去体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中,在复习练习铺垫中的分一分,花费时间较多,导致作业练习没有完成;二是课堂活动的2题,对于“6的8倍是48”与“48是6的8倍”两句话的理解,学生易弄混,说不清。这是我在之前对教材和学生研究的不够。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篇二 一、说教材: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并在这学期学习了多边形,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为今天的学习积累了一些经验。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本课是学生学习用尺量物体长度的基础,更是今后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重要知识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在观察、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线段的表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 1、直观教学法。通过教具、学具操作、多媒体演示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实

最新整理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例文【三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例文【三篇】 【篇一】 一、说课内容: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P70页”万以内数的读法”。 二、教学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本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巩固加深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而且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基础。(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满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学习万以数四则计算创造条件,也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打下基础。 课本编排了2道准备题,2道例题和6道习题。准备题主要复习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例4通过计数器讲数的组成,由于读数就是把数的组成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也是读数的基础。例5是通过数中间不带0,中间带0,未尾带0,中间未尾都带0等7个数。讲怎样读数,并概括出读数的4条方法。试一试中的4个数,包括了读万以内数的各种情况,练一练中的第2、3、5题主要练习正确理解数位和位数,第1、4题是把数的组成和读数结合起来练,第6题主要练习读实际数据。 三、重点、难点、关键: 本课的重点是读数,难点是带0的数的读法,因为0在读写中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例如读数时,0在数中间要读,但不论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0在数的末尾都不读。关键是读数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包括一万。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和千,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具体数据的读数,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准备练习: 1、十里面有()个一,一百里面有()个十, ()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意图:新课前充分复习旧知,能唤起回顾,引起旧知表象再现,为新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4 (1)在计数器上拔364,问: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在计数器上拔4356,问: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意图:利用数的组成,引出数位表,利用数位顺序,为读数奠定坚实的基础。例4的教学主要是借助计数器,以突出数位的作用,为读数做好准备。 2、教学例5。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数位顺序表,分层教学,分三层次,中间带0读法,末尾带0读法,中间和末尾都带0的读法。 (1)请同学们自编几个有0的三位数的四位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数一数》说课稿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数一数》说课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ounting Numbers" Talking about Textbook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数一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佳木斯市第十小学的教师闫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一数》。今天我将分为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读懂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版学习乘法的起始课,教材设计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教材通过数熊猫、数圆片、数格子、数苹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数连加的问题,了解这种加法的简便表示就是要学习的乘法,这样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学生通过数数抽象出算式对于大多数的孩子并不困难,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去数,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而以前的教材只是教学生知识,而不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数,为学生后面理解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而积不变埋下伏笔。 读懂学生:

在教学设计前我设计了三个前测问题: 1、观察方阵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多少个图形,你是怎么列式的,说说为什么这么列,我出示的是每排6个,有4列,通过调查孩子的列式有三种方法, (1)6+6+6+6= 4+4+4+4+4+4=(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竖着看每行是4个) (2)只列出了6+6+6+6=(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 (3)6+12+6=(第一行是6个,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是12个第三行是6个) 2、你知道乘法吗?并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听说过乘法,但是说不清楚。) 3、会背诵乘法口诀吗?(共同的答案不会.) 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在数物体的时候,不一定有序的按照排和列来数,同时教材中数一数的活动充分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数数的经验和技巧作为乘法学习的基础,这是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的。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经常有灵动的思维火花闪现。 确立目标:根据教材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38页《锐角和钝角》 2、教材分析: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学生比较容易掌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3、说数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我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方面: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掌握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方法。 (2)能力方面:通过折角、画角、比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方面: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说教学重难点:由于本节课是在学生在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所以我把本课时的重点设为要直角比较出其他角的大小,并理解锐角、钝角的概念。难点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画锐角和钝角并能做出不同的角。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奇心强,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情境学为主,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儿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操作了良好基础。学法: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画一画。分一分、比一说一说。折一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中感悟新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件出示锐角钝角直角师问:谁能说出这三个角中,哪一个是直角?用什么方法判断它是直角?生指直角,并说出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判断。 2出示主题图,师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执细观察,并说图中的内容。师引导问: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可能会提到角。师:你们还想知道有关角的知识吗?那我们这节课就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国标本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1)

国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第4、11题各4分,其余每题2分,共26分) 1、根据口诀“二九十八”写出一道加法、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 ()、()、()、() 2、一个乘数是6,另一个乘数比它多2,积是(), 除数是9,被除数是54,商是()。 3、秒针指着数字12,20秒种后秒针指着数字()。 4、在括号里填上“米”、“厘米”、“时”、“分”或“秒”。 一支铅笔长18()学校旗杆高15() 教室门高2()橡皮长5() 做完广播操要5()我们上午在学校3() 完成一次课堂作业要10()跑50米要10() 5、在括号里填上“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妈妈买了10张福利彩票,她()中奖。 潜水艇()在天空中飞行。 6、6个7比5个7多(),比7个7少()。 7、24是4的()倍,5的3倍是()。 8、1米长的电线,用去了30厘米后还剩下()厘米 9、 图中有()条线段,()三角形,() 个四边形,()个五边形,()个六边形。 10、在○里填上“>”、“<”或“=”。 1米 100厘米 80分钟 1小时 24÷6 36÷9 3×7 36+12 二、计算。(28分) 1、直接写得数。(16分) 25÷5= 40-18= 8×7= 32+58= 27÷9= 9×5= 7+33= 67-8= 54÷9÷2= 42÷6×8= 4×6+13= 8×8-11= 2、竖式计算。(12分)

93-24= 48+37= 48 ÷ 8= 9×4= 81-39= 56+23= 80-6= 7+33= 三、在正确的答案下面打“√”。(每题2分,共10分) 1、分针从1走到7走了多少分? 2、把12朵小红花分给小红、小军 3、68本练习本至少拿走几本后 和小敏,小红( )分到4朵。 可以平均分给8名学生? 4、要使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球不可 5、小明从一本书的第1页看起,每能是红 球,口袋里应该放哪些 天看7页,到了第4天他应该从 球?第几页看起?

数学二年级说课稿范本【三篇】

数学二年级说课稿范本【三篇】 【导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大量的类型题。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优秀的老师往往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以下是WTT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下面,我先谈谈自己对教材地位分析:《6的乘法口诀》这一课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1至5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是本学期的一个重点,因为它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 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灵活处理教材,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的3点: (1)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的来源,熟记口诀,比较熟练的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合作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编出6的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正确计算。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探索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的难点。 我认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加强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大方面是说学生: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天真可爱,但注意力不稳定。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口诀教学比较单一,要上好本节课,最需要的是创设生动的情境,采用有趣的小游戏和小竞赛,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空间,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下面,我说说教学策略 首先谈谈教法:《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教学我运用多媒体,采用情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动手操作法、综合练习法等方法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说课稿 搭配说课稿

《搭配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搭配问题。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所以这节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逐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所以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活动,找出简单的事物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培养学生初步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本节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通过观察、猜测、实践等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所以,本节课主要考虑采用①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②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③联系生活——让学生“用数学”。 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意识,根据本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可以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法和交流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二、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了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组合的思想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同时为了让二年级孩子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状态,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我设计了四个情境,这四个情境紧密相连,每一个活动都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每一个学习活动。本节课四个活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寻找规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既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了一个感悟、体验、提升的数学化过程。 下面我一一叙述: (一)情境一:摆数游戏。用1、2、3三张数字卡片摆出两位数,要求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写一写,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 《用乘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2页《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理解题意学会用已学习得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们已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对乘法的意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加法和乘法的联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引入,就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1-6的乘法口诀,并开展不同的方式进行复习(读一读、填一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也对学生前段时间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问题:有三排桌子,没排有五张,一共有五张。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三篇】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3c8865823.html,)/小学二年级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三篇】〕 【篇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利用生动有趣的游乐场情境,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二年级上学期就只能说有三个角。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所处承上启下的地位,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技能目标:能结合生活情景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口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国标本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8)

国标本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 1、在○里填上>、<或= 3+3+3○3×3×3 54÷6÷9○9×1 72÷8×3○7×3 67-29○40 8÷2○8-2 4米○4厘米20厘米○25厘米 45分○1时1分○70秒60秒○1时99厘米○1米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条黄瓜长20()教室长约8()一支铅笔长约18()一本书厚约3()一节课长40()王叔叔一天工作8()小明跑50米要11()小明早晨6()起床 3、下图中共有()条线段 4、7的8倍是(),24是3的()倍 56比24多(),比45多17的数是()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 □8 □□ 4 □6 +□6 -□5 +3 □-1 □ 7 7 4 0 6 3 4 9 6、钟面上共有()小格,每两个数字之间是()小格。 7、鼎鼎从一楼到二楼用了8秒,照这样的速度,从一楼走到六楼,一共要用()秒。 8、7个9的和比70少(),比6个9多()。 9、地图上是按上()、下()、左()、右()绘图的。 10、10个○,每2个一份,分成了()份;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份。 二、判断 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2、1小时=100分。() 3、56÷7=8和7×8=56在口算时用一句口诀。() 4、秒针从钟面上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秒。() 5、小林跑100米要用7秒。() 6、八十几减六十几可能等于20。() 7、小明和小东一起到袋子里摸球,小明摸了一个绿球,那么小东摸到的 一定也是绿球。() 8、面对南面,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三、作图 1、在长方形中连接A、B两点就得到一条线段AB,请仿照例子,也画一条线段,使所画的线段比AB长。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说课稿范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说课稿范文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 4、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引导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对称图形》例1《轴对称图形》。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8、29页第三单元《对称图形》例1《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将主题图蝴蝶、蜻蜓、树叶、部分建筑物图案揉合贯穿于每个环节中。用千手观音节目这样生动、振奋人心的场面来导入新课,依据从具体到抽像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是: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的基础上,注重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拼一拼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我是这样设计教案的: 第一个环节:设景激趣,导放新课 先播放一段录像——千手观音的震撼表演。接着用课件演示将千手观音几个造型图案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这几幅图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怎样。通过观察估计学生能够发现舞蹈造型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一样。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板书对称),通过播放录像,设置情景,自然的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达到课使趣生的效果。接下来,就给学生展示了一组美丽的对称图形,让学生首先喜欢对称形,进而产生研究对称图形的愿望。学生通过观察,一定会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即图形的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从而进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对称。 了解对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来发现对称的特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开始上课,我出示对折的图形(拿出大蝴蝶),当学生猜出是蝴蝶时,我将它打开并贴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老师还将它制作成小书签要送给表现较好的同学。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将小书签作为后面认识对称轴的学具。

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说课稿

《比一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一比》。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板书:比一比 第一,说教材 这次说课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一比》中第一课时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能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教材编排一开始就出示四幅图片——黄山,香山,恒山和华山,并给出相应的海拔高度,直接呈现生活中的大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并概括总结出比较万以内的数的方法。接着教材安排一些接近生活,具有操作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节课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的教学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 根据《比一比》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数感 第二,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出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大胆探索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我将教材中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形象生动、贴近儿童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会、理解并掌握知识,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第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回顾旧知识 我创设“数学王国将举行一场激烈的比较数的大小比赛”的情景来引入”比一比”的课题,国王请各位同学当小裁判,比较“百以内的数的大小'来进行旧知识的复习。然后我又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现在正是春游的季节,让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下祖国的名山吧! (二)合作探究 首先,我让学生看课本中情景图给出的四座大山,生读四座山的高度,然后提出“谁最矮”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板书:谁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 姓名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16分) 6×3= 25+6= 30-9= 36÷6= 12÷2= 5×6= 6÷1= 3÷3= 16÷4= 20÷5= 3×4+1= 18÷6= 30-6= 4×1-4= 24÷4= 5×3-5= 二、想想填填(41分) 1、 ?个 ?个 加法算式: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乘法算式 2、 乘加算式 乘减算式 ( )个() 3.把口诀写完整,再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9% 三四() 二六() 四()二十 4、4% (1)每串有4个珠子,()串一共有()个珠子。 (2)有()个珠子,每()个珠子一串,可以串成()串。 (3)有()个珠子,平均分成()串,每串()个珠子。 5、在○里填上+、-或×。 6% 4○4=8 6○1=5 2○3=6 6○6=12 5○4=20 3○1=3 8、改写成乘法算式或者乘加(减)算式:8% 2+2+2+2+2 6+6+6+6 4+4+4+4+4+3 或 9、按要求列式:4% (1)写出4道积是12的乘法算式: (2)写出4道除数是5的除法算式: 三、慎思妙断:(对的打“√”,错的打“×”)(6分) 1、2×5读作2乘5,6÷2读作6除以2。() 2、2+2可以写成2×2,3+3可以写成3×3。() 3、6×6表示2个6相加。() 4、3个7相加可以写成3+7。() 6、6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一定有2个。() 四、画一画。(7分) (1)把下面的图形分成几个三角形。3% (2)在下面的钉子板上画一个五边形和一个六边形。4% ●●●●●●●●●●●●●●●●●●●●●● ●●●●●●●●●●●●●●●●●●●●●● ●●●●●●●●●●●●●●●●●●●●●●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最新范文合集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最新范文合集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一:有余数的除法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笼统,概念性强。从同学方面看,同学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和具体写法同学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一状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和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2、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书写格式,能进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培养同学观察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余数”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我主要通过游戏“猜猜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同学在纸上依次画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圈,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好后,将自身画的个数数出来写在张上,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画的最后一个的颜色。)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小朋友们学完了这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能猜出圆圈的颜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同学来感受“余数”。 (1)让同学来分一分桔子。6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7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同学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这就让同学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触和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的分物游戏》说课稿 洋县溢水镇窑坪中小王晓琴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分物游戏》 一、说教材 分物游戏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一课时,是在同学们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的初步认识对二年级同学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其意义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具体含义;因此教材安排了三次分物活动,而本节课是通过对小数目的分物活动的具体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的活动经验,为后续正式学习除法做好铺垫。 二、说学情 1、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因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目的不够明确,操作有困难,这就需要老师做出正确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食物进行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圈一圈、连一连、画一画)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历与同学谈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2、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并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 3、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圆片、小棒。 五、说教学方法 1、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2、学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观察、讨论形成知识框架,从而试着总结出平均分的概念。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讲一个,注意听;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小兔、小狗三家,猴爸爸给小猴买了4个桃子,兔妈妈也给小兔子买了12根胡萝卜,小狗也从它妈妈那里得到了15根骨头,但它们每家都遇到了相似的麻烦,它们都不知道怎么分食物,于是它们想请同学们帮它们分一分,你们愿意帮他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物游戏。(板书课题:分物游戏) 师:你们愿意动手用学具分一分吗?(学生动手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塘川镇中心学校 郭建忠 一、说教材 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⒊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⒋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⒉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⒊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⒋谈话法: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全集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全集 目录 1、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克和千克》 2 2、第八单元《数学广角》10 3、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说课稿》15 4、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说课稿19 5、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说课稿21 6、《轴对称图形》说课稿24 7《平移和旋转说课稿》 28 8、《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32 9混合运算说课稿 36 10混合运算说课稿 38

克和千克说课稿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

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答:用秤称。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教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设计理念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人教版)导读:本文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人教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2页《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理解题意学会用已学习得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倾听 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们已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对乘法的意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加法和乘法的联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引入,就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