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反应器中合成二硝基萘的连续流工艺_倪伟

微通道反应器中合成二硝基萘的连续流工艺_倪伟
微通道反应器中合成二硝基萘的连续流工艺_倪伟

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定稿版

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丙烯腈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 学院:化工与药学院 班级: 2012化学工程与工艺1、2班 学生姓名:翟鹏飞肖畅裴一歌 徐嘉星廖鹏飞田仪长 指导教师: 张丽丽 完成日期: 2015年12月10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教师签名:

目录 1 设计生产能力及操作条件 (1) 2 操作气速的选择 (1) 3 流化床床径的确定 (1) 3.1 密相段直径的确定 (1) 3.2 稀相段直径的确定 (2) 3.3 扩大段直径的确定 (2) 4 流化床床高 (2) 4.1 流化床的基本结构 (2) 4.2 催化剂用量及床高 (3) 5 床层的压降 (4) 6 选材及筒体的设计 (4) 7 封头的设计 (5) 8 裙座的选取 (5) 9 水压试验及其强度校核 (5) 10 旋风分离器的计算 (5)

11 主反应器设计结果 (6)

丙烯腈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 1 设计生产能力及操作条件 反应温度为:440℃ 反应压力为:1atm 丙烯腈氨氧化法催化剂选用:sac-2000 催化剂粒径范围为:44~88μm 催化剂平均粒径为:50μm 催化剂平均密度为:1200kg/m3 催化剂装填密度为:640kg/m3 催化性能:丙烯腈单收>78.0%;乙腈单收<4.0%;氢氰酸单收<7.0% 耐磨强度<4.0wt% 接触时间:10s 流化床反应器设计处理能力:420.5kmol/h 2 操作气速的选择 流化床的操作气速U =0.6m/s,为防止副反应的进行,本流化床反应器设计 密相和稀相两段,现在分别对其直径进行核算。

萘系高效减水剂(高浓型)

ZG-1萘系高效减水剂(高浓型) 简要 ZG-1萘系高效减水剂(高浓型),是在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基础上经过深加工提纯的更高性能的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它不含氯盐,硫酸钠含量5%以下,对钢筋无锈蚀,无毒、无污染。除具备萘系高效减水剂的全部优点外,可免除因集料活性较大或在潮湿环境中混泥土工程产生碱集料反应,延长混泥土使用寿命。它属于低碱高浓非引气型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粒子具有极强的分散塑化作用;可配制C60以上的高效混泥土。广泛用于铁路、公路、桥梁、水电、港口、码头、工业与民用建筑、预制构件等各种混泥土工程和有硫酸钠含量要求的混泥土。它使萘系高效减水剂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延展和发挥。产品技术指标 1、匀质性指标

2、混泥土物理力学性能 主要技术性能和特点 1、本品对人畜无害、对水泥有广泛的适应性。 2、掺量为胶凝材料的0.5~1.5%,减水率为15~25%。 3、外观为黄棕色粉末或棕褐色液体,易溶于水,化学性能稳定,长期存放不变质。 4、在保持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可节约水泥15~20﹪;

同配合比条件下,可使混凝土初始坍落度提高10㎝以上。 5、减水效果明显,能在低水灰比情况下改善砼混凝土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6、增强效果显著,可使混凝土1d强度提高50~100%,3d强度提高40~80%,7d强度提高30~70%,28d强度提高30~60%。 7、本品低碱,低硫酸钠、有效避免了混凝土碱骨料反应,低温无沉淀,无结晶。 应用技术要点 1、严格遵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中的规定应用。 2、在初次使用或更换水泥时,应先做适应性试验和确定最佳掺量。 3、采用后惨法会有更好的经济效益,但要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4、宜采用机械搅拌,做好养护工作。 5、掺量按胶凝材料的百分比计算,如果使用液体产品,折固后在配比中减掉所含水量。 包装和贮存 1、粉剂产品用内塑外编织双层包装,每袋25kg;液体采用塑料桶或铁桶包装,每桶50公斤、220公斤或槽车运输,根据用户需要随时调整。 2、粉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处,结块可粉碎后使用,不影响使用效果,超期经试验合格后仍可使用。

微通道反应器系统技术要求

微通道反应器系统技术要求 一、技术要求 1、★整体要求:合成反应系统包含可相互独立的反应物通道,独立的反应物通道不小于6个。 2、★反应器支架可灵活配置反应模块的数量(不少于4个),含不少于8个入料与收集接口,4个换热流体接口。 3、★反应器可通过两个恒温循环器与密封隔热板分隔实现两个温区,两个温区各自的控制区域可灵活设置。 4、★反应模块为三层结构,上层为底板,中间层为混合或反应通道,下层为换热通道。模块均采用碳化硅材质,成型工艺采用扩散焊接技术,整体成型,保证气密性和耐高压性能,为了避免金属溶出性污染,模块中间不得安装金属连接件。 5、★反应器包含多组碳化硅模块,包含混合模块及反应模块,可执行A+B→P或A+B→P’+C→P,混合模块也可用作猝灭模块,用于反应停止或降温。 6、★反应通道结构设计能够在强化传质的同时减少返混,保证物料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的一致性,要求提供内部结构图。 7、热传导率:≥100W/mK(温度200℃范围内)。 8、耐腐蚀性:反应器的触液材质能够耐反应器操作温度下的硫酸、氢氟酸、氢溴酸、强碱等物质。 9、年损失率:≤0.1mm/年(120℃1:1 HF/HNO3条件下测试)。 10、工艺侧工作温度范围:-20-150℃,换热测温度范围:-20-150℃。 11、工艺侧压力范围:0-25bar,测试压力75bar,提供压力检测证书;换热侧压力范围0-5bar。 12、通量:0.2-20mL/min。 13、★反应器内体积:0.95-13.5ml,单板的最小持液量不大于1ml,单板的最大持液量不大于4.8ml。 14、★反应通道尺寸不大于1.4×1.4mm,预热通道尺寸不大于1×1mm。 15、停留时间:2.7sec-60min。 16、反应器配件要求:进、出料管路及背压系统均采用抗腐蚀、耐压材质,保证气液反应、液液反应的进行。 二、配置要求 1、主反应器(含阳极氧化铝支架) 2、A+B型碳化硅预热混合模块 3、P’+C型碳化硅预热混合模块 4、碳化硅反应模块 5、背压系统(16bar) 三、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 1、技术支持: 生产厂家技术工程师进行仪器的安装调试和免费培训3名以上操作人员,培训时间根据用户实际情况来定,内容包括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基本操作、维护知识及实验的应用与开发。前期使用供应方派专业技术人员陪用户技术人员共同操作仪器,直到用户使用人员可独立进行操作为止。供应商应提供仪器应用的详细应用资料,用户能够在此基础上开展新的实验研究。 2、售后服务:

年产40000吨苯酐的车间工艺设计_毕业设计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苯酐简述 苯酐,全称为邻苯二甲酸酐(Phthalic Anhydride),常温下为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工业苯酐为白色片状晶体),易燃,在沸点以下易升华,有特殊轻微的刺激性气味。苯酐能引起人们呼吸器官的过敏性症状,苯酐的粉尘或蒸汽对皮肤、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特别对潮湿的组织刺激更大。苯酐主要用于生产PVC 增塑剂、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以及染料、涂料、农药、医药和仪器添加剂、食用糖精等,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PVC 生产中,增塑剂最大用量已超过50%,随着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使苯酐的需求随之增长,推动了国内外苯酐生产的快速发展。 最早的苯酐生产始于1872 年,当时德国BASF 公司以萘为原料,铬酸氧化生产苯酐,后又改用发烟硫酸氧化生产苯酐,但收率极低,仅有15%。自1917 年世界开始以氧化钒为催化剂,用萘生产苯酐后,苯酐的生产逐步走向工业化、规模化,并先后形成了萘法、邻法两种比较成熟的工艺[1]。 1.2苯酐的性质[2] 苯酐,常温下为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工业苯酐为白色片状晶体),易燃,在沸点以下易升华,有特殊轻微的刺激性气味。 分子式C8H4O3,相对密度1.527(4.0℃),熔点131.6℃,沸点295℃(升华),闪点(开杯)151.7℃,燃点584℃。 微溶于热水和乙醚,溶于乙醇、苯和吡啶。 1.3苯酐的合成方法比较及选取 1.3.1合成苯酐的主要工艺路线 1.3.1.1 萘法[1] 1.3.1.1.1反应原理 萘与空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气相氧化生成苯酐。

+O O O 2 V 2O 5 CO 2O H 29/2++2 2 1.3.1.1.2 工艺流程 空气经净化、压缩预热后进入流化床反应器底部,喷入液体萘,萘汽化后与空气混合,通过流化状态的催化剂层,发生放热反应生成苯酐。反应器内装有列管冷却器,用水为热载体移出反应热。反应气体经三级旋风分离器,把气体携带的催化剂分离下来后,进入液体冷凝器,有40%-60%的粗苯酐以液态冷凝下来,气体再进入切换冷凝器( 又称热融箱)进一步分离粗苯酐,粗苯酐经预分解后进行精馏得到苯酐成品。尾气经洗涤后排放,洗涤液用水稀释后排放或送去进行催化焚烧。 1.3.1.2邻法 1.3.1.2.1 反应原理[1] 邻二甲苯与空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气相氧化生成苯酐。 CH 3 CH 3 +3O 2 3O O O H 225 + 1.3.1. 2.2 工艺流程 过滤、净化后的空气经过压缩,预热后与汽化的邻二甲苯混合进入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放热反应,反应管外用循环的熔盐移出反应热并维持反应温度,熔盐所

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

mf U R = 1000 p d ep ρ μ > 年产3.5 万吨烯烃流化床反应器设计 1 操 作工艺参数 反应温度为:450℃ 反应压力为:0.12MPa(绝压) 操作空速为:1~5h -1 MTO 成型催化剂选用Sr-SAPO-34 催化剂粒径范围为:30~80μm 催化剂平均粒径为60μm 催化剂颗粒密度为1500kg/m 3 催化剂装填密度为 750kg/m 3 催化性能:乙烯收率,67.1wt%;丙烯收率,22.4wt%;总收率,89.5wt%。 水醇质量比为0.2 甲醇在450℃下的粘度根据常压下气体粘度共线图查得为24.3μPa.s 甲醇450℃下的密度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估算为0.54kg/m 3 甲醇处理量:根据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总受率为89.5wt%,甲醇的用量=烯烃质量×(32/14)/0.895 烯烃的生产要求是35000t/a ,甲醇的量为89385/a 。 2 操作气速 2.1 最小流化速度计算 当流体流过颗粒床层的阻力等于床层颗粒重量时,床层中的颗粒开始流动起来,此时流体的流速称为起始流化速度,记作U mf 起始流化速度仅与流体和颗粒的物性有关,

mf U R =20p d ep ρμ<其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 对于的小颗粒 ()2 U 1650p p mf d g ρρμ -= (1) 对于的大颗粒 ()1/2 d U 24.5p p mf g ρρρ??-=?? ???? (2) 式中:d p 为颗粒的平均粒径;ρp ,ρ分别为颗粒和气体的密度;μ为气体的粘度假设颗粒的雷诺数R ep <20,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1), 校核雷诺数: 将U mf 带入弗鲁德准数公式作为判断流化形式的依据散式流化, F rmf <0.13;聚式流化,F rmf >0.13。 代入已知数据求得 根据判别式可知流化形式为散式流化。 2.2 颗粒的带出速度Ut 床内流体的速度等于颗粒在流体中的自由沉降速度(即颗粒的重力等于流体对颗粒的曳力)时,颗粒开始从床内带出,此时流体的速度成为颗粒的带出速度U t 其最大气速不能超过床层最小颗粒的带出速度U t ,其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 当U R = 0.4 d p t ep ρ μ <时, 2U 18d g p p t ρρμ??- ???= (3) 当 U 0.4

萘系高效减水剂与聚羧酸系 减水剂的性能比较

萘系高效减水剂与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性能比较 一、混凝土减水剂概述及作用机理 减水剂是一种重要的混凝土外加剂,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减水剂分为普通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减水率大于5%小于10%的减水剂称为普通减水剂,如松香酸钠、木质素磺酸钠和硬脂酸皂等;减水率大于10%的减水剂称为高效减水剂,如三聚氰胺系、萘系、氨基磺酸系、改性木质素磺酸系和聚羧酸系等。在众多高效减水剂中,具有梳形分子结构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因其减水率高、坍落度保持性能良好、掺量低、不引起明显缓凝等优异性能,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开发的重点。 减水作用是表面活性剂对水泥水化过程所起的一种重要作用。减水剂是在不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条件下,能使单位用水量减少;或在不改变单位用水量的条件下,可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或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效果,又不显著改变含气量的外加剂。目前,所使用的混凝土减水剂都是表面活性剂,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水泥与水搅拌后,产生水化反应,出现一些絮凝状结构,它包裹着很多拌和水,从而降低了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又称工作性,主要是指新鲜混凝土在施工中,即在搅拌、运输、浇灌等过程中能保持均匀、密实而不发生分层离析现象的性能)。施工中为了保持所需的和易性,就必须相应增加拌和水量,由于水量的增加会使水泥石结构中形成过多的孔隙,从而严重影响硬化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若能将这些包裹的水分释放出来,混凝土的用水量就可大大减少。在制备混凝土的过程中,掺入适量减水剂,就能很好地起到这样的作用。 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后,减水剂的憎水基团定向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而亲水基团指向水溶液,构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吸附膜。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定向吸附,使水泥胶粒表面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于是在同性相斥的作用下,不但能使水泥-水体系处于相对稳定的悬浮状态,而且,能使水泥在加水初期所形成的絮凝状结构分散解体,从而将絮凝结构内的水释放出来,达到减水的目的。减水剂加入后,不仅可以使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改善,而且由于混凝土中水灰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使水泥石内部孔隙体积明显减少,水泥石更为致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显著提高。减水剂的加入,还对水泥的水化速度、凝结时间都有影响。这些性质在实用中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减水剂在有效地破坏水泥浆体的絮凝结构释放出内部的自由水的同时也削弱了水泥颗粒与水之间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总是会不同程度地加剧拌合物的泌水和沉降离析现象,这是现今混凝土浇注后常在表面出现花斑,严重时则形成蜂窝麻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线17风险专题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线17风险专题环评报告

第十七章环境风险影响评价 17.1概述 本项目生产中部分物料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以及一定的毒性,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事故隐患,生产过程存在着发生有毒有害物料泄漏等突发性风险事故的可能性,以及易燃易爆的可能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规定: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化学品的生产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52号文《关于加强环境风险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的规定和要求,本次环境风险评价采用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对环境后果计算等方法对项目进行评估,全面分析本项目产品、中间产品和原辅材料的规模及物理化学性质、毒理指标和危险性等;针对项目运行期间发生事故可能引起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从水、气、环境安全防护等方面考虑并预测环境风险事故影响范围,评估事故对人身安全及环境的影响和损害;同时,提出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和事故防范、减缓措施,特别要针对特征污染物提出有效的防止二次污染的应急措施,为本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资料和依据,以期达到降低危险、减少公害的目的。 17.2 评价等级及范围 17.2.1工作等级划分原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中规定的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等级划分原则见表17-1所示。 表17-1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 17.2.2物质危险性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附录A1中物质危险性

判定标准,对本工程主要物质的危险性进行判定,判定结果见表17-2。 17.2.3重大危险源判断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附录A1中易燃物质临

微通道反应器的适用范围

我们都知道微反应器有很多的优点,比如说优秀的传质传热能力,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快速直接的放大能力,节省成本时间等等。当然对于它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而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原因有很多实验不能使用微反应器进行实验。所以对于化工企业来说了解微通道反应器的适用的范围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严格来说,目前很难界定哪些反应适用于微通道反应器,因为每个反应的特性不同,同时微通道反应器装置的种类也非常多。但一般认为,现有的合成反应有20-30%可以通过微通道反应器进行技改。同时利用微通道反应器,我们可以将大约20%-30%过去认为是危险的工艺流程进行实现。也就是说目前来看有接近30-50%的化工工艺可以通过微通道反应器进行技改。 从结构特点上来说,目前微通道反应器可以用于以下几种类型反应 1. 反应本身速度很快,但受制于传递过程的,整体反应速度偏低的反应这类反应主要为液液多相反应,也包括液液萃取等物理过程。这种过程的特点就在于:反应本身速度快,但是由于底物要在液相间扩散导致反应整体速率偏低。在传统的反应釜内部一般采用搅拌器进行反应,效率较低,无法充分实现两个液相间的混合,因此反应效率低下。而在微通道反应器内由于通道尺寸小带来的扩散尺度减小,导致这类反应可以快速进行。

2.反应本身速度快,但反应剧烈,强放热,产物容易破坏的反应这类反应主要有硝化,重氮化以及部分水解与烷基化反应。硝化以及重氮化反应本身是非常快速而剧烈的,但是实际工厂操作的时候往往反应时间是以小时计的。这是因为反应釜传热能力有限,为了防止体系内温度过高不可控制,需要一点一点的滴加试剂。可以说反应速度完全由移热能力确定。如果使用移热能力强的微通道反应器就可以快速通入试剂并维持反应平稳进行。可以说这一类反应最具有工业化前景,是应当优先考虑的过程。 3.需要严格控制反应器内部流型的反应。 这种反应主要为纳米颗粒的合成等,这类过程在之前已经介绍过了,主要利用微通道内部的流动规律性制备颗粒分布窄的材料,提高产品附加值。这类反应一般产品产量低,附加值很大,有的时候几块实验装置结合就能成为生产装置,应用前景也较为广阔。 4.部分气液反应从机理上可以采用微通道反应器,但是目前尚未出现好的气液反应器结构最明显的就是加氢,加氢当然有很多种类,部分加氢反应反应速率高,但受到氢气向液相扩散的限制,导致整体反应速率较低。在这种状况下,当然可以利用微通道的反应器的混合特性进行反应,类似于第一类反应,不过这里加强的是气液传质过程。但是气液过程有其特殊性,主要是在流体分配与控制方面,这导致适宜放大的气液微通道反应器还不存在。因此这方面实验研究非常活跃,工业应用上除非产量小可以直接使用实验装置否则没有可行性。

萘法合成苯酐的注意事项及前景展望_赵德旭

2014年第6期(总第108期)塑料助剂 萘法合成苯酐的注意事项及前景展望 赵德旭 1 张燕 2 (1.邢台旭阳焦化有限公司,邢台,054000;2.河北中煤旭阳焦化有限公司,邢台, 054000)摘 要 因工业萘价格的走低,萘法苯酐(邻苯二甲酸酐)重新受到企业的青睐, 本文介绍了对应用萘法苯酐工艺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预测了萘法合成苯酐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苯酐萘合成 doi :10.3969/j.issn.1672-6294.2014.06.006 Attentive Items and Prospect of Synthesis of Phthalic Anhydride by Process Used Naphthalene as Raw Material Zhao Dexu 1 Zhang Yan 2 (1.Xintai Xuyang Coke Chemical Co.,Ltd ,Xingtai ,054000;2.Xuyang Coke Chemical Co.,Ltd.,Xingtai ,054000)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phthalic anhydride synthesis by used naphthalene as raw material favoured again by phthalic anhydride producers because the price of industrial product of trended toward lower.The attentive items for used this process and its prospect were pointed out also. Key words :phthalic anhydride ;naphthalene ;synthesis 收稿日期:2014- 05-15苯酐(邻苯二甲酸酐)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增塑剂、醇酸树脂和不饱和树脂。其中增塑剂(80%为苯酐类增塑剂)总量的95%用于聚氯乙烯(PVC )塑料的加工。2011年我国苯酐产能为2020kt ,产量为1500kt 左右,而PVC 产能达到23000kt ,产量为12952kt ,不饱和树脂产能达到3550kt ,产量为1890kt ,下游产品产能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会带动苯酐产业的发展。 按原料的不同分类,苯酐的生产工艺路线分为邻法和萘法两种。其中萘法生产苯酐工艺有两种,一种是萘法流化床工艺,该工艺原料单耗高,苯酐收率低,因此该工艺已被淘汰;另一种是萘法固定床工艺生产苯酐,是目前一通常采用的工艺。 1萘法苯酐重新引起注意的背景 近几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全 球邻二甲苯供应紧张, 邻二甲苯价格与苯酐价格基本持平甚至倒挂,因此用邻苯二甲酸法(邻法) 工艺制备苯酐在成本上已无明显优势。与此同 时,因为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环保方面的要求,使得环保型减水剂替代了萘系减水剂(70%左右的工业萘用于生产减水剂),造成工业萘价格大幅度下跌,从历史价格最高近10000元/t 的高位(2010年11月份)降到历史最低价格4700元/t (2012年6月),工业萘价格的走低使萘法苯酐项目重新受到重视。加上萘法固定床催化氧化法技术的安全、稳定和高负荷运行,让萘法苯酐具有了更大的竞争优势,因此,一些焦油深加工企业开始考虑新建萘法苯酐装置,而部分邻法装置也开始对装置进行改造,以适应萘邻混合进料、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根据萘法与邻法的收率和单耗综合估算得出:当邻二甲苯的价格大于工业萘价格的1.3倍时,萘法具有优势;当邻二甲苯价格价格小于工业萘价格的1.1倍时,邻法具有优势。图1中横坐标(x )表示工业萘的价格,纵坐标(y )表示邻二甲苯的价格。由上图可以看出,对任意x 值,当对应y 值落在实线上方时,则表明萘法具有优势;同理,当对应y 值落在虚线下方 5 2

萘系高效减水剂

萘系高效减水剂 萘系高效减水剂,学名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是经化工合成的非引气型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粒子有很强的分散作用,对配制大流态砼有有很好的使用效果,对具有早强、高强要求的现浇砼和予制构件效果明显,可全面提高和改善砼的各种性能,广泛用于公路、桥梁、大坝、港口码头、隧道、电力、水利及工民建工程、蒸养及自然养护予制构件等。 一、主要技术指标(低浓度萘系高效减水剂): 1、外观:粉剂棕黄色粉末,液体棕褐色粘稠液。 2、固体含量:粉剂≥94%,液体≥40% 3、净浆流动度≥230mm。 4、硫酸钠含量≤10。 5、氯离子含量≤0.5%。 二、性能特点: 1、在砼强度和坍落度基本相同时,可减少水泥用量10-25%。 2、在水灰比不变时,使混凝土初始坍落度提高10cm以上,减水率可达15-25%。 3、对砼有显著的早强、增强效果,其强度提高幅度为20-60%。 4、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全面提高砼的物理力学性能。 5、对各种水泥适应性好,与其它各类型的混凝土外加剂配伍良好。 6、特别适用于在以下混凝土工程中使用:流态混凝土、塑化混凝土、蒸养混凝土、抗渗混凝土、防水混凝土、自然养护预制构件混凝土、钢筋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高强度超高强度混凝土。 三、掺量范围: 粉剂:0.75-1.5%; 液体:1.5-2.5% 。 四、注意事项: 1、采用多孔骨料时宜先加水搅拌,再加减水剂。 2、当坍落度较大时,应注意振捣时间不易过长,以防止泌水和分层。 萘系高效减水剂根据其产品中Na2SO4含量的高低,可分为高浓型产品(Na2SO4含量<3%)、中浓型产品(Na2SO4含量3%~10%)和低浓型产品(Na2SO4含量>10%)。目前大多数萘系高效减水剂合成厂都具备将Na2SO4含量控制在3%以下的能力,有些先进企业甚至可将其控制在0.4%以下。 萘系减水剂是我国目前生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高效减水剂(占减水剂用量的70%以上),其特点是减水率较高(15%~25%),不引气,对凝结时间影响小,与水泥适应性相对较好,能与其他各种外加剂复合使用,价格也相对便宜。萘系减水剂常被用于配制大流动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微通道反应器的特点

微通道反应器是微化工技术发展过程中研发的新型反应器产品,依据微化工技术着重研究的时空特征尺度的特点,该类型反应器具有微米级尺寸的反应通道。 相比于传统化工设备,微通道反应器内部通道尺寸小,流体薄层间距离极短,通过流体微团的介观粘性变形和分子扩散可实现反应物料间的快速微观混合;微通道反应器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流体与器壁间有充分的接触面积,故而使换热效率显著提高,可实现反应过程中的原位高效换热;再者,微通道反应器通道内微小的持液量使得微通道反应器具有明显的安全性能;综上特点,该类反应器可应用于快速混合、强放热及易燃易爆的化工反应过程,并且能显著提高过程安全性以及实现连续化操作的过程。 一、微通道反应器有很多特点: (1)比表面积大,传递率高,接触时间短,副产物少:微反应通道特征尺度小,微通道比一般为5000 ~50000m2.m,单位体面积上传热、传质能力显著增强。(2)快速、直接放大:传统放大过程存在着放大效应,通过增大生产设备体积和规模达到放大目的,过程耗时费力,不能根据市场需求立即作出相应的反应,具有滞后性。而微反应系统呈多通道结构,每一通道相当于一独立反应器,在扩大生产时不再需要对反应器进行尺度放大,只需并行增加微反应器的数量,即所谓的“数增放大”。(3)安全性高:大量热量也可以及时移走,从而保证反应温度维持在设定范围以内,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发生事故可能性。(4)操作性好:微反应系统是呈模块结构的并行系统,具有便携

性好特点,可实现在产品使用地分散建设并就地生产、供货,真正实现将化工厂便携化,并可根据市场情况增减通道数和更换模块来调节生产具有很高的操作弹性。 目前在大多数含能材料的合成过程中常伴有剧烈的放热反应,在这些反应过程中一旦温度控制不好,就会在短时间释放大量的热量和气体,从而引起冒料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在强放热反应过程中,一般很难控制反应温度,也很难实现高效快速混合。对强放热反应过程,常规反应器一般采用逐渐滴加的方式加料,即使这样,在滴加的瞬时局部也会因过热而产生一定量的副产物。 相对常规反应器,微反应器因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而能缩短反应时间,从而实现快速传热并保持恒温;而且微反应器能提供快速混合,能及时导出热量,反应温度可实现精确控制,因此消除了局部过热,显著提高反应的收率和选择性。所以将微反应器和强放热反应结合起来,可以减小生产危险性、减少副产物并提高生产效率。 上海惠和化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微反应器连续工艺开发及工业化的创新性高科技公司。公司于2015年6月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成立,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于2019年10月整体搬迁至上海化学工业园内。公司上海本部实验室配备十余套微反应器,并与梅特勒托利多共建化学过程联合实验室、与沈阳化工研究院和上海化工研究院共建过程安全联合体、与南大淮安高新技术研究院共建特殊反应实验室等。公司主要服务于国内外精细化工企业,帮助客户进行微反应器连续流工艺咨询与评估、工艺开发、工业化项

苯酐生产工艺

方法一 其制备方法是由萘或邻二甲苯催化氧化,现在国内大部分已采用邻二甲苯氧化[1],现分述如下。 (1)萘氧化法 有沸腾床和固定床法,国内主要采用沸腾床。其工艺是:将热空气送入装有钒催化剂(V2O5)的沸腾床氧化器中升温至300~340℃,将催化剂活化数小时,然后将空气送入氧化器,将熔化的萘喷入氧化器催化层中,反应温度360~380℃,反应后产生的苯酐气体经沸腾床顶部的过滤管滤去催化剂后,经过冷凝器多级冷凝,尾气再经水喷淋塔吸收,将热机油送人热熔冷凝器的翅片管中,苯酐熔成液体,流入储槽即为粗品,分别用浓硫酸处理,碳酸钠中和,然后精馏得成品。 (2)邻二甲苯氧化法 本法分固定床法和沸腾床法(流化床法)。 ①流化床法以钒一钾一锑的氧化物为活性组分,以扩孔硅胶为载体,制成粉状催化剂,在流化床内进行氧化反应,邻二甲苯与空气在气化器内混合后进入流化床反应器,反应温度365~380℃下进行。 ②固定床法以五氧化二钒为主的钒系催化剂,在列管式固定床进行。将过滤后的无尘空气经压缩、预热与气化的邻二甲苯蒸气混合后进人反应器,在400~460℃进行氧化反应,进料空速2000~3000h-1,空气中的邻二甲苯浓度40~60g/m2,反应热由管外循环熔盐带出。反应产物进入蒸气发生器,被冷却的反应气经进一步冷却回收粗苯酐,尾气经水洗回收顺丁烯二酸酐,粗苯酐经减压粗馏,塔顶分馏出低沸点的顺丁烯二酸酐等,塔底物料再真空精馏,得到苯酐成品。 方法二 目前在工业生产中有两种苯酐原料路线,即邻二甲苯法(简称邻法)和萘法。生产工艺有三种:固定床氧化法、流化床气相氧化法和液相法。世界苯酐生产中以邻法固定床氧化技术为主,大约占苯酐生产总能力的80%以上。1.邻二甲苯氧化法一般采用以五氧化二钒为主的钒系催化剂进行邻二甲苯的气相氧化,反应器多数为列管式固定床。将过滤后的无尘气经压缩、预热,与气化的邻二甲苯蒸气混合后进入反应器,在400-460℃进行氧化反应,进料空速2000-3000h-1,空气中邻二甲苯浓度40-60g/m2(标准),反应热由管外循环的熔盐带出。反应产物进入蒸气生器,被冷却的反应气经进一步冷却,回收粗苯酐。尾气经水洗回收顺丁烯二酸酐后放空。粗苯酐经减压粗馏,由塔丁分离出低沸点的顺丁烯二酸酐,甲基顺丁烯二酸酐及苯甲酸等;塔底物料经真空精馏,得到苯酐产品。原料消耗定额:邻二甲苯(98%)1138kg/t。2.萘催化氧化法萘熔融气化后与空气在沸腾床或固定床反应器内,在催化剂五氧化二钒存在下,催化氧化生成苯酐气体,经冷凝热熔而得粗酐,通过热处理后再经减压蒸馏、冷凝、分离而得精苯酐。原料消耗定额:萘(95%以上)11250kg/t。

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

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丙烯腈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学院:化工与药学院 班级: 2012化学工程与工艺1、2班 学生姓名:翟鹏飞肖畅裴一歌 徐嘉星廖鹏飞田仪长 指导教师: 张丽丽 完成日期: 2015年12月10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教师签名:

目录

丙烯腈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 1 设计生产能力及操作条件 反应温度为:440℃ 反应压力为:1atm 丙烯腈氨氧化法催化剂选用:sac-2000 催化剂粒径范围为:44~88μm 催化剂平均粒径为:50μm 催化剂平均密度为:1200kg/m3 催化剂装填密度为:640kg/m3 催化性能:丙烯腈单收>%;乙腈单收<%;氢氰酸单收<% 耐磨强度<% 接触时间:10s 流化床反应器设计处理能力:h 2 操作气速的选择 流化床的操作气速U0=s,为防止副反应的进行,本流化床反应器设计密相和稀相两段,现在分别对其直径进行核算。

3 流化床床径的确定 密相段直径的确定 本流化床反应器设计处理能力为h原料气体,根据公式: V-气体体积流量,m3/s U0-流化床操作气速,m/s 即流化床反应器浓相段的公称直径为DN= 稀相段直径的确定 稀相段直径和密相段直径一样,即D T1= 即流化床反应器稀相段的公称直径为DN= 扩大段直径的确定 在该段反应器中,扩大反应器的体积,可以减缓催化剂结焦,以及抑制副 反 应的生产,可采用经验把此段操作气速取为稀相段操作气速的一半。即: 将流速带入公式中: 即流化床反应器扩大段的公称直径为DN= 4 流化床床高 流化床的基本结构 床高分为三个部分,即反应段,扩大段以及锥形段高度。

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

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丙烯腈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学院:化工与药学院 班级: 2012化学工程与工艺1、2班 学生姓名:翟鹏飞肖畅裴一歌 徐嘉星廖鹏飞田仪长 指导教师: 张丽丽 完成日期: 2015年12月10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教师签名:

目录

丙烯腈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 1 设计生产能力及操作条件 反应温度为:440℃ 反应压力为:1atm 丙烯腈氨氧化法催化剂选用:sac-2000 催化剂粒径范围为:44~88μm 催化剂平均粒径为:50μm 催化剂平均密度为:1200kg/m3 催化剂装填密度为:640kg/m3 催化性能:丙烯腈单收>%;乙腈单收<%;氢氰酸单收<% 耐磨强度<% 接触时间:10s 流化床反应器设计处理能力:h 2 操作气速的选择 流化床的操作气速U0=s,为防止副反应的进行,本流化床反应器设计密相和稀相两段,现在分别对其直径进行核算。 3 流化床床径的确定 密相段直径的确定 本流化床反应器设计处理能力为h原料气体,根据公式: V-气体体积流量,m3/s U0-流化床操作气速,m/s

即流化床反应器浓相段的公称直径为DN= 稀相段直径的确定 稀相段直径和密相段直径一样,即D T1= 即流化床反应器稀相段的公称直径为DN= 扩大段直径的确定 在该段反应器中,扩大反应器的体积,可以减缓催化剂结焦,以及抑制副 反 应的生产,可采用经验把此段操作气速取为稀相段操作气速的一半。即: 将流速带入公式中: 即流化床反应器扩大段的公称直径为DN= 4 流化床床高 流化床的基本结构 床高分为三个部分,即反应段,扩大段以及锥形段高度。 催化剂用量及床高 催化剂的总体积V R (m 3)是决定反应器主要尺寸的基本依据。原料气体处理 量为V=s 。其中静床高度计算式为: 催化剂堆体积为:33.681083.6m t V V r =?=?=接触气体 催化剂质量为:kg V m r 437123.68640=?=?=堆催化剂ρ 故静床高度为: 密相段的高度:m H H mf 4.117.5221=?== 稀相段的高度:m D H T 8.79.3221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线17风险专题环评报告

第十七章环境风险影响评价 17.1概述 本项目生产中部分物料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以及一定的毒性,整个生产过程中存在事故隐患,生产过程存在着发生有毒有害物料泄漏等突发性风险事故的可能性,以及易燃易爆的可能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规定: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化学品的生产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52号文《关于加强环境风险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的规定和要求,本次环境风险评价采用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对环境后果计算等方法对项目进行评估,全面分析本项目产品、中间产品和原辅材料的规模及物理化学性质、毒理指标和危险性等;针对项目运行期间发生事故可能引起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从水、气、环境安全防护等方面考虑并预测环境风险事故影响范围,评估事故对人身安全及环境的影响和损害;同时,提出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和事故防范、减缓措施,特别要针对特征污染物提出有效的防止二次污染的应急措施,为本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资料和依据,以期达到降低危险、减少公害的目的。 17.2 评价等级及范围 17.2.1工作等级划分原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中规定的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等级划分原则见表17-1所示。 17.2.2物质危险性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附录A1中物质危险性判定标准,对本工程主要物质的危险性进行判定,判定结果见表17-2。

表17-2本工程主要物质危险性判定 17.2.3重大危险源判断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附录A1中易燃物质临界量的规定,本工程无重大危险源。 17.2.4环境敏感性判断 本工程所在区域不属于《建设项目管理名录》中规定的需特殊保护地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及社会关注区,生产厂区周围主要敏感目标情况见表17-3。 表17-3厂区周围近距离主要敏感目标情况一览表 17.2.5评价等级及范围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10-2004,依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本项目环境风

萘法工艺重启,苯酐行业绝境逢生

萘法工艺重启,苯酐行业绝境逢生 徐学平2012-8-23 苯酐是主要化工有机原料,下游生产增塑剂、不饱和树脂、涂料等。从原料工艺上讲,苯酐有邻苯法和奈法两种。在2000年之前,随着邻苯工艺由国外引入国内,萘法路线便退出视线。而进入2012年之后,不少苯酐装置又开始转为萘法工艺。已经被市场抛弃10年多的萘法工艺缘何重起炉灶?后期对邻苯法工艺带来如何冲击?是昙花一现还是新革命的来临? 十年优胜劣汰,萘法工艺黯然退出 工业萘与邻苯都可以作为苯酐原料,我国苯酐工艺开始于50年代,最初引进的是萘法工艺。在1990年之前,奈法工艺占国内苯酐产能90%。随着苯酐工业较快发展,萘法原料不足、成本升高、耗能较大等弊端日益突出,而邻苯法工艺凭其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等绝对优势大受欢迎。在1990-2000年的十年中,苯酐生产工艺迎来升级变革时期,邻苯工艺蓬勃发展,萘法工艺因种种弊端和不足逐渐被淘汰,结束了长达40多年作为苯酐原料的历史,工艺萘消费结构也由苯酐为主向减水剂、精萘领域过渡,而邻苯也实现了在苯酐的原料垄断地位。 邻苯工艺一统江湖,但行业发展矛盾重重 进入2000年之后,国内邻苯工艺几乎全部成为邻苯法工艺,国内出现“邻苯-苯酐-增塑剂”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在下游增塑剂、不饱和树脂带动下,苯酐产能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十一五”,国内苯酐迎来高速扩张时期,并带动邻苯工业的大力发展。 据卓创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今,苯酐产能由134万吨增长到214万吨,增长率58%,同期邻苯产能由53万吨增长81万吨,增长率52%。可以看出邻苯产能增长低于苯酐增长,而且产能差距也从80万余吨拉到130万吨多。国内出现了苯酐产能过剩、而邻苯产能却不足尴尬局面,二者产能失衡持续加剧,苯酐话语权不断下降,行业竞争加剧利润逐年下降。图中所示,2008年之前苯酐利润700元/吨以上,2010年基本回落到平衡线上,而刚刚过去的2011年却出现350元/吨以上的严重亏损,行业由盛转衰仅仅用了5年! 时过境迁,萘系工艺重获生机

康宁微通道反应器技术客户交流会

《康宁微通道反应器技术客户交流会》会议报告 2013年3月27日,本人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康宁反应器技术客户交流会,此行目的主要是针对本公司丙烯二聚反应,重氮-环化反应在康宁微通道反应器上应用进行技术咨询。 会议对于康宁公司的发展历史、康宁反应器技术从研发到生产的无缝对接以及康宁高通量--微通道反应器的成功案例进行了较详细的讲述。康宁公司是一家特种玻璃和陶瓷材料的全球领导厂商,有162年的发展历史,此次会议主要讲述了康宁反应器技术与服务,康宁高通量—微通道反应器从实验室工艺研发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无缝对接。 康宁微通道反应器模块形式: 康宁G4反应器(年通量在2000吨/年) 康宁微通道反应器的特点: 1.专利设计保证了高效的传热-传质(混合)以及化学反应的 集成。 2.与传统的搅拌釜式反应器相比:安全性高、占地面积小、节 省溶剂、选择性高、能耗低。 3.对于反应速度快、高放(吸)热反应具有明显优势。 4.玻璃材质耐酸,利于进行光化学反应。 5.温度范围-25~200℃,最高压力18kg。

6.康宁微通道反应器技术无放大效应。 康宁微通道反应器的成功应用案例: 1.选择性硝化反应----强化非均相液-液反应体系 此反应为有机相与无机相的液-液反应,反应速度快,放热量高,利用康宁微通道反应器,可以极大的加强传质-传热效果,提高了反应的选择性。 2.氧化反应---气-液反应体系 此反应为气相与液相反应,利用康宁微通道反应器,可以极大的提高反应接触面积,提高反应转化率。 3.选择性加氢反应----气-固-液反应体系 此反应为气相、液相、固相三相反应体系,固相粒径在200微米以下,与液相形成稳定的浆液,利用康宁反应器 反应时间从10小时缩短至90秒,反应浓度从35%提高到 45%,反应温度从30℃提高到140℃,催化剂从0.4%减少到 0.%。 康宁微通道反应器对于反应以及反应介质有一定的要求: 1.要求快速反应与中速反应,慢速反应不适合。 2.要求反应介质为液-液反应、气-液反应,且反应产物不能为不溶 性固体,或者形成的产物固体粒径是微米级(200微米以下),能与液相形成稳定的浆态,不沉积、淤结在反应器壁上,以防堵塞。 3.反应介质为液-固相反应体系,要求固体粒径在200微米以下,与 液相形成稳定浆态,能随反应介质流动且不沉积、淤结在反应器

萘法苯酐工艺简介

萘法苯酐生产简介 邻苯二甲酸酐,简称苯酐,英文缩写PA(Phthalic anhydride),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被认为是十大有机化工原料之一。苯酐主要用于制造增塑剂、聚酯树脂和醇酸树脂,此外,还可用于生产涂料、医药、农药、糖精等。我国苯酐最主要的用途是生产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混合酯等,该类增塑剂大量用于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的加工;其次是用于生产醇酸树脂和氨基树脂涂料。苯酐还可以用于不饱和聚酯的生产,在染料工业中用以合成蒽醌,在颜料生产中合成酞青兰BS、酞菁蓝CT、酞菁蓝B等颜料;在医药工业中用于制备酚酞,在农药生产中用于亚胺磷等中间体的生产。 本项目以萘为原料,V2O5-TiO2为主要活性组分高负荷催化剂的苯酐生产工艺。原料气体与净化后的空气完全混合送入气相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中,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萘氧化生成苯酐气体,并且发生一些列的副反应。热的生成气体离开反应器后经气体冷却器换热后,进入热熔箱凝固成粗苯酐产物。粗苯酐还需要经过二级精馏才能得到合格产品。 一、产品性质 苯酐全称为邻苯二甲酸酐(Phthalic annychide,缩写PA),常温下为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工业苯酐为白色片状晶体);不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易燃,在沸点以下易升华,有特殊轻微的刺激性气味;苯酐有毒,能引起支气管炎,眼炎,肺气肿等症状,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物理性质 (1)苯酐的物理常数 分子式:C8H4O3;C6H4(CO)2O 分子量:148.12 C A S 号:85-44-9 沸点:284.5℃(101KPa) 凝固点:131.11℃ (干燥空气) 熔点:130.5℃ 三相点:131.00℃ 自燃点:584℃ 密度:相对密度(水=1):1.53;相对密度(空气=1):5.10 闪点:151.7℃(开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