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等差数列》教案

§2.2《等差数列》教案
§2.2《等差数列》教案

备课主题§2.2《等差数列》主备人韦龙轩

备课时间2020年6月16日星期二备课地点312

参加人员高一全体教师参备人高一全体教师

主备人教学案例备课组意见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差,上课时速度慢一些

教学目标1.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加深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认识,能参与编拟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2.利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项、项数、公差、首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思想;

3.通过参与编题解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通项公式的认识;教学难点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导学案教学板块三个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表示法,请同学们回忆等差数列的定义,其表示法都有哪些?

等差数列的概念是从相邻两项的关系加以定义的,这个关系用递推公式来表示比较简单,但我们要围绕通项公式作进一步的理解与应用.

二.主体设计

教学过程

通项公式反映了项与项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当

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确定后,数列的每一项便确定了,可以求指定的项(即已知求).找学生试举一例如:“已知等差数列中,首项,公差,求.”这是通项公式的简单应用,由学生解答后,

要求每个学生出一些运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题目,包括正用、反用与变用,简单、复杂,定量、定性的均可,教师巡视将好题搜集起来,分类投影在屏幕上.

1.方程思想的运用

(1)已知等差数列中,首项,公差,则-397是该数列的第______项.

(2)已知等差数列中,首项,则公差

(3)已知等差数列中,公差,则首项

这一类问题先由学生解决,之后教师点评,四个量,在一个等式中,运用方程的思想方法,已知其中三个量的值,可以求得第四个量. 2.基本量方法的使用

(1)已知等差数列中,,求的值.

(2)已知等差数列中,,求.

若学生的题目只有这两种类型,教师可以小结(最好请出题者、解题者概括):因为已知条件可以化为关于和的二元方程组,所以这些等差数列

是确定的,由和写出通项公式,便可归结为前一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只需把两个条件(等式)化为关于和的二元方程组,以求得和,和称作基本量.

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已知等差数列的一个条件(等式),能否确定一个等差数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启发,由这一个条件可得到关于和的二元方程,这是一个和的制约关系,从这个关系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举例说明(例题可由学生或教师给出,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已知等差数列中,…

由条件可得即,可知,这是比较显然的,与之相关的还能有什么结论?若学生答不出可提示,一定得某一项的值么?能否与两项有关?多项有关?由学生发现规律,完善问题

(3)已知等差数列中,求;;

;;….

类似的还有

(4)已知等差数列中,求的值.

以上属于对数列的项进行定量的研究,有无定性的判断?引出

3.研究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考察随项数的变化规律.着重考虑的情况. 此时是的一次函数,其单调性取决于的符号,由学生叙述结果.这个结果与考察相邻两项的差所得结果是一致的.

4.研究项的符号

这是为研究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所做的准备工作.可配备的题目如

(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问数列从第几项开始小于0?

(2)等差数列从第________项起以后每项均为负

课堂小结1. 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2. 用函数思想解决等差数列问题. .

作业

教学反馈

等差数列应用题.题库

等差数列应用题 例题精讲 【例 1】体育课上老师指挥大家排成一排,冬冬站排头,阿奇站排尾,从排头到排尾依次报数。如果冬冬报17,阿奇报150,每位同学报的数都比前一位多7,那么队伍里一共有多少人? 【例 2】一个队列按照每排2,4,6,8人的顺序可以一直排到某一排有100人,那么这个队列共有多少人? 【例 3】有一个很神秘的地方,那里有很多的雕塑,每个雕塑都是由蝴蝶组成的.第一个雕塑有3只蝴蝶,第二个雕塑有5只蝴蝶,第三个雕塑有7只蝴蝶,第四个雕塑有9只蝴蝶,以后的雕塑按 照这样的规律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学学和思思看不到这排雕塑的尽头在哪里,那么,第102 个雕塑是由多少只蝴蝶组成的呢?由999只蝴蝶组成的雕塑是第多少个呢? 【巩固】有一堆粗细均匀的圆木,堆成梯形,最上面的一层有5根圆木,每向下一层增加一根,一共堆了28层.问最下面一层有多少根? 【巩固】建筑工地有一批砖,码成如右图形状,最上层两块砖,第2层6块砖,第3层10块砖…,依次每层都比其上面一层多4块砖,已知最下层2106块砖,问中间一层多少块砖?这堆砖共有多少块? 【难度】2星【题型】解答 【例 4】一个建筑工地旁,堆着一些钢管(如图),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出这堆钢管一共有多少根吗? 【巩固】某剧院有20排座位,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70个座位,这个剧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巩固】一个大剧院,座位排列成的形状像是一个梯形,而且第一排有10个座位,第二排有12个座位,第三排有14个座位,……最后一排他们数了一下,一共有210个座位,思考一下,剧院中间一排有多少个座位呢?这个剧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呢?

优秀的中职数学等差数列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职数学等差数列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等差数列{}n a 中,10120S =,那么110a a +=( ) A. 12 B. 24 C. 36 D. 48 2、已知等差数列{}n a ,219n a n =-,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n s ( ) A.有最小值且是整数 B. 有最小值且是分数 C. 有最大值且是整数 D. 有最大值且是分数 3、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1 2 d =,8010042=+++a a a ,那么=100S A .80 B .120 C .135 D .160. 4、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6012952=+++a a a a ,那么=13S A .390 B .195 C .180 D .120 5、从前180个正偶数的和中减去前180个正奇数的和,其差为( ) A. 0 B. 90 C. 180 D. 360 6、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的和为30,前2m 项的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的和为( ) A. 130 B. 170 C. 210 D. 260 7、在等差数列{}n a 中,62-=a ,68=a ,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 ) A.54S S < B.54S S = C. 56S S < D. 56S S = 8、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和为34,后3项和为146,所有项和为390,则这个数列的项数为( )

A. 13 B. 12 C. 11 D. 10 9、已知某数列前n 项之和3n 为,且前n 个偶数项的和为)34(2+n n ,则前n 个奇数项的和为( ) A .)1(32+-n n B .)34(2-n n C .23n - D .32 1n 10若一个凸多边形的内角度数成等差数列,最小角为100°,最大角为140°,这个凸多边形的边比为( ) A .6 B .8 C .10 D .12 二.填空题 1、等差数列{}n a 中,若638a a a =+,则9s = . 2、等差数列{}n a 中,若232n S n n =+,则公差d = . 3、在小于100的正整数中,被3除余2的数的和是 4、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是正整数,且a 4,126473-=+-=?a a a ,则 前10项的和S 10= 5、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中奇数项的和为25 2 ,偶数项的和为15,则这个数列的第6项是 *6、两个等差数列{}n a 和{}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S 和n T ,若3 3 7++= n n T S n n ,则88 a b = . 三.解答题 1、 在等差数列{}n a 中,40.8a =,11 2.2a =,求515280a a a +++.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本节课讲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3.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

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 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

(完整版)中职数学试卷:数列(带答案)

江苏省洪泽中等专业学校数学单元试卷(数列)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数列-1,1 , -1,1 ,…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则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 a n ( 1)n(B) a n ( 1)n 1(C) a n (1)n(D) a n .n sin 2 2.已知数列a n的首项为1,以后各项由公式给出,

A) B) C) D) 3?已知等差数列1,-1 , -3 , -5,…,则-89是它的第( )项;

A)92 B)47 C)46 D)45 4.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2n 5 ,则这个数列 (A)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B) 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C)是首项为5的等差数列D) 是首项为的等差数列 5.在等比数列a n 中,a1 =5 ,则S6=). A) 5 (B) 0 (C)不存在D) 30 6.已知在等差数列a n 中,=3, A) 0 B) - 2 =35,则公差d=( C) 2 (D) 4 7.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是45,第4项是-135,它的公比是(

8. 已知三个数-80 , G, -45成等比数列,贝U G=() 9. 等比数列的首项是-5 , 公比是-2,则它的第6项是 、填空题(每空2分,共30 分) 11.数列2,-4,6,-8,10,…,的通项公式a n 13.观察下面数列的特点,填空: -1, 1 16. 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 n n(n 1),则尙 ____________ ,56是这个数列的第 ______ 项.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三个数 3 1, A, .. 3 1成等差数列,则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等差数列 a n 中,a 1 100,d 2,则 S 50 .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9. 等差数列a n 中,a 4 6,S 4 48,求a 1 . 20. 一个等差数列的第2项是5,第6项是21,求它的第51项. 21. 等比数列3, 9, 27,……中,求a 7 . 22. 已知等比数列的前5项和是242,公比是3,求它的首项. (A ) 3 (B ) 5 (C ) -3 (D ) -5 (A ) 60 (B ) -60 (C ) 3600 (D ) 60 (A ) -160 (B ) 160 (C ) 90 (D ) 10 10.已知等比数列舒8,…,则其前 10项的和S ,。 5 1 (A) 4(1 詞 (B ) 5(1 (C ) 5(1 (D ) 1 5(1 尹) 12.等差数列3,8,13,…的公差d= ,通项公式a n a 8 = a n 14.已知等差数列a n 5n-2,则a * ,a 3 a 10 ,a 4 a 9 15.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 印 1,q 3,则 a s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1.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体会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重点) 2.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五个基本量a1,d,n,a n,S n之间的联系,能够由其中的任意三个求出其余的两个.(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已知量首项、末项与项数首项、公差与项数 求和公式S n=n a1+a n 2S n=na1+ n n-1 2d 2.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函数特点 S n=na1+n n-1 2d= d 2n2+? ? ? ? ? a1- d 2n. d≠0时,S n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且无常数项.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公差为零的数列不能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数列{n2}可以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其前n项和S n.() (3)若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an2+bn,则{a n}是等差数列.() 【解析】(1)任何等差数列都能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数列{n2}不是等差数列,故不能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当公差不为0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常数项为0).【答案】(1)×(2)×(3)√

[小组合作型] 与S n 有关的基本量的计算 (1)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1=32,d =-1 2,S n =-15,求n 和a n ; (2)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S 5=24,求a 2+a 4; (3)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a 1=1,a n =-512,S n =-1 022,求公差d ; (4)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2+a 5=19,S 5=40,求a 10. 【精彩点拨】 运用方程的思想,根据已知条件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求解,另外解题时要注意整体代换. 【尝试解答】 (1)S n =n ·32+n n -1 2·? ?? ?? -12=-15,整理得n 2-7n -60=0, 解得n =12或n =-5(舍去), 所以a 12=32+(12-1)×? ???? -12=-4. (2)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 则S 5=5a 1+ 5×5-1 2 d =24, 即5a 1+10d =24,所以a 1+2d =24 5, 所以a 2+a 4=2(a 1+2d )=2×245=48 5. (3)因为a n =a 1+(n -1)d ,S n =na 1+ n n -1 2 d , 又a 1=1,a n =-512,S n =-1 022, 所以????? 1+n -1d =-512, ①n +1 2n n -1d =-1 022, ② 把(n -1)d =-513代入②得

(完整版)奥数等差数列教案

等差数列的主要内容 1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 2等差数列的项 3等差数列的和 一等差数列的基本知道 (一)数列的基本知识 (1)1,2,3,4,5,6,.... (2)2,4,6.8.10,12...... (3)5,10,15,20,25,30 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其中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在第1个位置上的数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首项),在最后1个位置上的数叫做这个数列的末项,在第几个位置上的数叫做这个数列的第几项。 (二)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 (1)1,,2,3,,4,5,6........ 1 1 1 1 1 每项与前一项都差1 (2)2,,4,6,,8,10,21.......... 2 2 2 2 2 每项与前一项都差2 (3)5,10,15,20,25,30 5 5 5 5 5 每项与前一项都差5 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相等,像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差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数列:1.3.5.7.9.11.......... 第2项3=1+2 首项+公差*1 第3项5=1+2*2 首项+公差*2 第4项7=1+2*3 首项+公差*3 第5项9=1+2*4 首项+公差*(5-1) 第6项11=1+2*5 首项+公差*(6-1) 等差数列的莫一项=首项+公差*(项数-1) 首先要判定是否是等差数列才能使用这个公式 例1 已知数列2,5,,8,11,14.......求(1)它的第10项是多少?(2)它的第98项是多少?(3)197是这个数列中的第几项?(4)这个数列各项被几除有相同的余数? 分析首项=2 公差=3 解:(1)第10项:2+3*(10-1)=29 (2)第98项:2+3*(98-1)=293 (3)2+3*(a-1)=197 3*(a-1)=197-2 a-1=(197-2)/3 A=(197-2)/3=66 等差数列的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等差数列(三年级)

第九讲:计算问题(二) ——等差数列1 一、训练目标 知识传递: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差数列。 能力强化: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思想方法:配对思想、对比思想。 二、知识与方法归纳 听过德国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吗?他8岁时,老师给他和班上的同学出了一道题:“1+2+3+4+5+……+100=?”小高斯很快报出了得数:5050,这个答案完全正确。老师和同学都很惊讶他的速度!小高斯用什么办法算得这么快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高斯所采用的方法——配对求和。 三、经典例题 例1.计算:1+2+3++4+5+6+7+8+9+10 1+4+7+10+13+16+19+22+25+28+31+34解: 例2.计算:1+3+5+7+9+11+13+15+17 1+2+3+4+ …+99+100解:

例3.计算: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解: 体验训练1 计算:101+102+103+ …+129+130 解:101+102+103+ …+129+130 = = = = 例4.计算:1000-1-2-3-4- …-19-20 解: 体验训练2 计算:500-11-13-15-17-19-21-23-25-27-29 解:

例5.计算:10-9+8-7+6-5+4-3+2-1 解: 例6.计算:100-99+98-97+96-95+ …+4-3+2-1 解: 四、内化训练 1.计算: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解: 2.计算:3+7+11+15+19+23+27+31+35+39+43+47 解:

2.2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2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2.1《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版)第二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定义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地位与作用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能用定义判断一个数 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 1.通过概念的引入与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 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归 纳思想和化归思想并加深认识. 情感目标 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 数列的内在联系,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 1.等差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 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 通项公式的含义.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在讲概念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概念来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整个过程以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为主,

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环节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人们分别在下列时间里观测到了哈雷慧星: (1)1682,1758,1834,1910,1986,( ) 你能预测出下一次的大致时间吗? 主持人问: 最近的时间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哈雷慧星? 天文学家陈丹说: 2062年左右。 学生活动 通过情景 引出数列,观察发现 其规律,并通过规律 填写内容。 情景引入 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 趣, 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

(完整版)中职数学数列复习

复习模块:数列 知识点 数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记作,,,,321 n a a a a 简记 n a 。 1 1(1)(2) n n n S n a S S n 按照位置依次叫做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3项,…,第n 项,…,其中1,2,3,…,n ,分别叫做对应的项的项数。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一般用字母d 表示. 递推公式:1n n a a d 通项公式: 11.n a a n d 推广公式:d m n a a m n )( ; 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 等差中项:若c b a ,,成等差数列,则b 称c a 与的等差中项,且2 c a b ;c b a ,,成等差数列是c a b 2的充要条件。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12 n n n a a S ; 112 n n n S na d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一般用字母q 来表示. 递推公式:则1a 与q 均不为零,有 1 n n a q a ,即1n n a a q 通项公式:.1 1 n n q a a 推广公式:m n m n q a a ; 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 等比中项:若三个数c b a ,,成等比数列,则称b 为c a 与的等比中项,且为 ac b ac b 2,注:是成等比数列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等比数列和公式:1111 n n a q S q q ()(). 111 n n a a q S q q (). )1(1 q na s n

三年级下第6讲 等差数列初步

三春第6讲等差数列初步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定义,了解常见的规律数列; 2.能运用“螳螂图”解决与等差数列相关问题。 二、知识要点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三、例题精选 【例1】已知等差数列1,4,7,10…..,求它的第65项是多少? 【巩固1】已知数列2、5、8、11、14......,那么第88项应该是几? 【例2】已知数列5、11、17、23、29......,那么761应该是其中的第几项? 【巩固2】已知数列2、5、8、11、14......,那么128应该是其中的第几项? 【例3】在6和81之间插入4个数,使它们组成等差数列,求这四个数?

【巩固3】在12和60之间插入5个数,使它们组成等差数列。求这个5个数分别是多少? 【例4】把100根小棒分成10堆,每堆小棒根数都是单数,且一堆比一堆少2根,应如何分? 【巩固4】把120颗巧克力豆分成8堆,每堆都是双数,且一堆比一堆多2颗,那么最多的一堆有多少颗?【例5】把一堆苹果分给8个小朋友,要使每个人都能拿到苹果,而且拿到的苹果个数都不相同,那么这堆苹果至少应该有多少个? 【例6】学校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个参赛选手都要和其他所有选手赛1场。 (1)若有20人比赛,那么一共要进行多少场选拔赛? (2)若一共进行了78场比赛,有多少人参加了选拔赛?

四、回家作业 【作业1】求1,5,9,13,…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O项。 【作业2】有一列数是这样排列的:2,11,20,29,38,47,56,…,求587是这个数列第几个项。 【作业3】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2项,首项是61,末项是6,求它的公差。 【作业4】有一个数列:5,8,11,…,92,95,98,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作业5】甲乙两人都住在同一街道的同一侧,这一侧的门牌号码是按1、3、5、7...的规律排列的。甲住21号,乙住193号。那么甲、乙两人的住处间相隔着多少个门牌号码?

等差数列综合应用

第六课时 等差数列综合应用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研究S n 的最值,初步体验函数思想在解决数列问题中的应用;掌握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和. 【重点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掌握与应用,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和. 难点:灵活运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要点梳理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1(1)()n a a n d dn a d n N =+-=+-∈,首项:1a ,公差:d ,末项:n a 变形公式:d m n a a m n )(-+=;m n a a d m n --=; 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1()2n n n a a S += 1(1)2n n na d -=+211 ()22 d n a d n =+-2An Bn =+ (其中A B 、是常数,当0d ≠时,n S 是二次项系数为d 2 ,图象过原点的二次函数.) 3.等差数列的性质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 (2)若公差0d >,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常数列; (3)当m n p q +=+时,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 2m n p a a a +=; (4)等差数列{a n }中,其前n 项和为S n ,则{a n }中连续的n 项和构成的数列S n ,S 2n -S n ,S 3n -S 2n ,S 4n -S 3n ,…构成等差.. 数列; (5)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奇S 是奇数项的和,偶S 是偶数项项的和,n S 是前n 项的和. 若当项数为偶数n 2时, ()11=n n n n S S na na n a a nd ++-=-=-偶奇,11 n n n n S na a S na a ++==奇偶 若当项数为奇数12+n 时, 21(21)(1)1n S S S n a S n a S n S S a S na S n +?=+=+=+?+????=?? -==???? n+1n+1 奇偶奇奇n+1n+1奇偶偶偶 (其中a n+1是项数为21n +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 (6){}n a 、{}n b 的前n 和分别为n A 、n B ,且()n n A f n B =,则()2121 =21n n n n a A f n b B --=-; (7)若m S n =()n S m m p =≠,则m n S += ;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案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例解(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

等差数列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 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等差”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尽可能地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的结论,从而达到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的目的. 【教学过程】 问题1 某工厂的仓库里堆放一批钢管(参见教材P39图2-6),共堆放了8层,试写出从上到下列出每层钢管的数量. 问题2. 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但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个单词,试写出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 从上例中,我们得到一个数列,每层钢管数为 (1)4、5、6、7、8、9、10、1 (2)100,98,96,94,92 1.等差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练习一 抢答: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1,2,4,6,8,10,12,…; 0,1,2,3,4,5,6,…; 3,3,3,3,3,3,3,…; 2,4,7,11,16,…; -8,-6,-4,0,2,4,…; 3,0,-3,-6,-9,…. 注意:求公差d 2.常数列 特别地,数列3,3,3,3,3,3,3,… 也是等差数列,它的公差为0.公差为0的数列叫做常数列.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推导) 4.例题讲解 例1 求等差数列8,5,2,…的通项公式和第20项. 例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第m项是am,试求第n项an 5.练习 (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7,10项. (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 小结 1.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应用

五年级奥数试题(1) 等差数列的应用姓名 1,下图中有多少三角形。 分析:从图上看,独立的三角形有A、B、C、D四个;两两组合的有3个,即AB、BC、CD;三个三个组阁的有ABC、BCD两个;四个组合的有一个即ABCD。那么一共就有4+3+2+1=10(个) A B C D 解:4+3+2+1=10(个)答:共有10个三角形。 2,在一个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20条直线在一个平面上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 2条 1个交点 3条 3个交点 4条 6个交点 5条 10个交点

1 1+(3-1) 1+2+(4-1) 1+2+3+(5-1)…… 这一组数是一组等差“1”的数列,计算时可以应用求等差数列和的公式进行计算。 解: 1+2+3+……+(20-1)答:20条直线在一个平面上相交最多有190个交点。 3,下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分析:按例1的分析方法,用阴影表示沿长和宽,沿长边有4+3+2+1=10(个)长方形,宽边有5+4+3+2+1=15(个)长方形,那么这个图里共有 15×10=150(个)长方形。 解:(4+3+2+1)×(5+4+3+2+1)=150(个) 答:这个图中一共有150个长方形。 4,若干名小学生进行体操训练,排成一个中空方阵,最外层每边12人,共4层,求组成这个方阵的小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分析:方阵问题中每层人数是一个等差为8的数列,也就是外面一层人数比紧邻内层的人数多8。根据题意,求出最外层人数为(12-1)×4=44(人),再根据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得最里面层共有:44-(4-1)×8=20(人),继而求出四层总人数为(44+20)×4÷2=128(人) 解:最外层:(12-1)×4=44(人)最里层:44-(4-1)×8=20(人)

中职数学数列》单元测试题

第六章《数列》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数列-3,3,-3,3,…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A . a n =3(-1)n+1 B . a n =3(-1)n C . a n =3-(-1)n D . a n =3+(-1)n 2.{a n }是首项a 1=1,公差为d =3的等差数列,如果a n =2 005,则序号n 等于( ). A .667 B .668 C .669 D .670 3.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首项a 1=3,前三项和为21,则a 3+a 4+a 5 =( ). A .33 B .72 C .84 D .189 4.等比数列{a n }中,a 2=9,a 5=243,则{a n }的前4项和为( ). A .81 B .120 C .168 D .192 5.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若a 1,a 3,a 4成等比数列, 则a 2=( ). A .-4 B .-6 C .-8 D . -10 6..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n a } 的各项都是正数,且 3a 11a =16,则5a = (A ) 1 (B )2 (C ) 4 (D )8 7.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4+a 8=16,则a 2+a 10= (A) 12 (B) 16 (C) 20 (D)24 8.设{n a }为等差数列,公差d = -2,n S 为其前n 项和.若1011S S =,则1a =( ) A .18 B .20 C .22 D .24 9在等比数列{a n }中,a 2=8,a 5=64,,则公比q 为( ) A .2 B .3 C .4 D .8 10.在等比数列{}n a (n ∈N*)中,若11a =,418 a =,则该数列的前10项和为( ) A .4122- B .2122- C .10122- D .11 1 22- 二.填空题 11.在等差数列{}n a 中, (1)已知,10,3,21===n d a 求n a =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推导及例题解析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例题解析 一、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推导: (1) Sn=a1+a2+......an-1+an 也可写成 Sn=an+an-1+......a2+a1 两式相加得2Sn=(a1+an)+(a2+an-1)+......(an+a1) =n(a1+an) 所以Sn=[n (a1+an )]/2 (公式一) (2)如果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项数为n ,则 an=a1+(n-1)d 代入公式公式一得 Sn=na1+ [n(n+1)d]/2(公式二) 二、对于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 【例1】 等差数列前10项的和为140,其中,项数为 奇数的各项的和为125,求其第6项. 解 依题意,得 10a d =140a a a a a =5a 20d =125 1135791++++++101012()-????? 解得a 1=113,d=-22. ∴ 其通项公式为 a n =113+(n -1)·(-22)=-22n +135 ∴a 6=-22×6+135=3 说明 本题上边给出的解法是先求出基本元素a 1、d ,

再求其他的.这种先求出基本元素,再用它们去构成其他元素的方法,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在本课中如果注意到a6=a1+5d,也可以不必求出a n而 直接去求,所列方程组化简后可得 + + 相减即得+, a 2a9d=28 a4d=25 a5d=3 6 1 1 1 ? ? ? 即a6=3.可见,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运算的合理性.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对知识的熟练掌握为前提.【例2】在两个等差数列2,5,8,…,197与2,7,12,…,197中,求它们相同项的和. 解由已知,第一个数列的通项为a n=3n-1;第二个数列的通项为b N=5N-3 若a m=b N,则有3n-1=5N-3 即=+ n N 21 3 () N- 若满足n为正整数,必须有N=3k+1(k为非负整数).又2≤5N-3≤197,即1≤N≤40,所以 N=1,4,7,…,40 n=1,6,11,…,66 ∴两数列相同项的和为 2+17+32+…+197=1393 【例3】选择题:实数a,b,5a,7,3b,…,c组成等差数列,且a+b+5a+7+3b+…+c=2500,则a,b,c的值分别为

等差数列前n项和性质

精心整理 2.3.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以及其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2. 在学习等差数列前n 项和性质的同时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会由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求其通项公式. 【自学园地】 1.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 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是其前n 项和. (1)若m ,n ,p ,q ,k 是正整数,且m +n =p +q =2k ,则a m +a n =a p +a q =2a k . (2)a m (3)(4(5(6){pa n +qb n }都是等差数列(p ,q 都是常数),且公差分别为pd 1,d 1,pd 1+qd 2. 2.{}n a 为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2n S An Bn =+. 3.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 }n S n ?成等差. 4.等差数列的单调性的应用: (1)当10,0a d ><时,n S 有最大值,n 是不等式100 n n a a +≥??

(2)当10,0a d <>时,n S 有最大值,n 是不等式1 00n n a a +≤??>?的正整数解时取得. (II )当数列中有某项值为0时,n 应有两解.110m m m S S a ++=?=. 5.知三求二问题:等差数列数列前n 项和公式中各含有4个元素:1,,,n n S n a a 与1,,,n S n a d ,已知其中3个量,即可求出另外1个;综合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已知其中3个量即可求出另外2个量. 【典例精析】 1.(1(2(3(4,则项数n (5d . (62.3.4(1(2)问12,,S 中哪个值最大?5中,a 1=-60,6.7.已知正项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n a n n = +,求n S 8.已知正项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2) n a n n = +,求n S 【巩固练习】 1.一个有11项的的等差数列,奇数项之和是30,则它的中间项是() A.8 B.7 C.6 D.5 2.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613S S =,则612 S S =()

等差数列求和的应用

等差数列求和的应用 等差数列计算公式 通项公式: 第n项=首项+(n-1)×公差项数公式: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1)末项公式:第几项(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2)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3)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4)前n个奇数的和:1+3+5+…+(2n-1)= n2 (5)前n个偶数的和:2+4+6+…+2n= n2+n 1、有一列数:5,8,11,14,……。①求它的第100项;②求前100项的和。 2、有一串数:1,4,7,10,……,298。求这串数的和。 3、1998+1997-1996-1995+1994+1993-1992-1991+……198+197-196-195 4、1+2+3-4-5-6+7+8+9-10-11-12+……+182+183 5、1+3+5+7+…+99 6、2+4+6+8+…+100 7、21+23+25+27+…+99 8、已知一串数1,5,9,13,17,…,问这串数中第100个数是多少?

9、1971,1981,1991,2001,2011,…,2091,这几个数的和是多少? 10、98+97-96-95+94+93-92-91+…-4-3+2+1 11、1+2-3+4+5-6+7+8-9+…+97+98-99 12、在小于100的自然数中,被7除余3的数的和是多少? 13、已知一列数:1,3,6,10,15,21,…,问第59个数是多少? 14、在一个八层的宝塔上安装节日彩灯共888盏。已知从第二层开始,每一层比下边一层少安装6盏。问最上边一层安装多少盏? 15、能不能把44颗花生分给10只猴子,使每只猴子分的花生颗数都不同? 16、红光电影院有22排座位,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42个座位。那么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等差数列》公开课教案

嘉兴市中职数学教研活动 数学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孙贤授课班级:1203班授课时间:2013年4月17日 ---------------------------------------------------------------------------------------------------------------------------------------------- 等差数列的概念 教学目标: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d、n中的三个,求另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树立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道具: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 二.情景引入 ○1Tom觉得自己英语成绩很差,目前他的单词量只有yes,no,you,me,he5个。他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起10个单词,那么从今天开始,他的单词量逐日增加,依次为:5,15,25,35,45,…… (问:多少天后他的单词量达到995个?) ○2Linda很喜欢画画,可总是画不好排成一列的柱子的透视图,老师启发她:第一根柱子100mm,第二根90mm,第三根80mm,第四根70mm,……(你能帮Linda总结一下规律吗?) 从上面两个例子中,我们分别得到两个数列: ○15,15,25,35,45,……和○2100,90,80,70,……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两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三.讲解新课:

三年级下册数学试题-第一讲 等差数列初步 无答案 全国通用

第一讲等差数列初步 1. 找规律填数 ①_x0001_ 1、2 、 3、 4、5、6 、7 、8、( )、()。 ②_x0001_ 2、4、6、8、10、12、 ( )、()。 ③_x0001_ 5、 10、15、20、25、30、35、 ( )、()。 ④_x0001_12、16、20、24、28、32、36、()、()。 ⑤_x0001_1、9、17、25、33、41、49、57、()、()。 2.一列数照这样的规律排列 1、2、3、4、5、6、7、8……… 请问24是第几个数?46是第几个数?第78个数是几? 3.数列2、4、6、8、10……中,40是第几个数? 4.数列1、3、5、7、9……第20个数是几?

例1 1、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3项。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2,并且首项是23,那么末项是多少? 2、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3项。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小7,并且末项是125,那么首项是多少? 【练习】 1.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1项。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3,并且首项是10,那么末项是多少? 2.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3项。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2,并且首项是20,那么末项是多少? 3.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1项。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小7,并且末项是125,那么首项是多少? 4.一个等差数列共有11项。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小2,并且末项是100,那么首项是多少?

例2 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11,第10项是200,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多少?第19项是多少?305是第几项? 【练习】 1.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15,第7项是75,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多少?第20 项是多少? 2.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11,第10项是20,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多少?第19 项是多少? 3. 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第11项是63,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多少?第22项 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